CN1614819A - 过孔型端子、扁形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过孔型端子、扁形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4819A CN1614819A CNA2004100901201A CN200410090120A CN1614819A CN 1614819 A CN1614819 A CN 1614819A CN A2004100901201 A CNA2004100901201 A CN A2004100901201A CN 200410090120 A CN200410090120 A CN 200410090120A CN 1614819 A CN1614819 A CN 16148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rojection
- flat cable
- butt
- pass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H01R12/67—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 H01R12/68—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terminals comprising deformable por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5—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95—Insulation penetration combined with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the contact member, e.g. crimping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过孔型端子、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和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该过孔型端子,电连接在用绝缘性包层包覆了规定宽度的带状导体的扁形电缆上。该端子,具有:贯通到上述带状导体上来达成电连接的过孔部,和连接设在该过孔部上、用于将上述扁形电缆电连接在电子部件上的接点部。上述过孔部,包括:具有比上述扁形电缆的带状导体的宽度还窄的长条形状的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的侧边缘向与该底板部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并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的贯通突起,和在上述底板部的与上述贯通突起相反一侧的侧边缘与该贯通突起大致平行立起、刺破上述扁形电缆的绝缘性包层而与上述带状导体抵接的抵接突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孔型端子、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和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内部等有限的空间内的布线,使用有一种FFC(Flexible FlatCable)等的所谓的扁形电缆。该扁形电缆,由于通常并排着多根带状导体且以树脂制等的绝缘性包层包覆着、并多根带状导体作为布线集束成一个,所以适合用于有限的空间内的布线的用途。另外,由于表面积大而有散热性高等的优点,作为布线也具有高性能。作为电连接在该扁形电缆上的端子,使用有一种使端子上所具有的过孔片贯通到带状导体上的所谓的过孔型的端子。过孔型的端子,通过使其过孔片贯通到带状导体上而达成与扁形电缆的电连接,所以容易进行电连接,很方便。
例如,特开2003-142188号公报上所记载的现有技术那样,提出一种作为过孔片具有压接片及引导片的过孔型的端子。该压接片及引导片,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向地配置,端子与扁形电缆的的电连接,是通过使压接片及引导片贯通到扁形电缆(带状导体)中、并将从扁形电缆突出的压接片朝向引导片按倒、压接片的前端被引导片的内面引导而按压扁形电缆进行的。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将压接片朝向引导片按倒的构成,所以在引导片的内面引导压接片的关系上其间需要一定以上的距离。
因此,存在引导片及压接片其中之一从宽度狭窄的带状导体离开刺入的危险。由此,出现了相对于扁形电缆的过孔型端子的装配强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过孔型端子与带状导体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不一定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扁形电缆可靠装配,并可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的过孔型端子。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如上述那样的过孔型端子,可确保较高可靠性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和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过孔型端子,是电连接在用绝缘性包层包覆了规定宽度的带状导体的扁形电缆上的过孔型端子。该过孔型端子,具有:贯通到上述带状导体来达成电连接的过孔部,和连接设在该过孔部上、用于将上述扁形电缆电连接在电子部件上的接点部。上述过孔部,包括:具有比上述扁形电缆的带状导体的宽度还狭窄的长条形状的底板部,和从该底板部的侧边缘向与该底板部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并贯通到上述带状导体的贯通突起,和在上述底板部的与上述贯通突起相反侧的侧边缘与该贯通突起大致平行立起、并刺破上述扁形电缆的绝缘性包层而与上述带状导体抵接的抵接突起。
上述抵接突起,也可以从与上述贯通突起相对向的位置立起。这时,优选:上述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使上述贯通突起以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的方式贯通于上述扁形电缆,并且通过朝向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弯曲(折曲或弯曲)而将该过孔型端子装配在上述扁形电缆上,并在该状态下,形成夹持上述带状导体相对向、或者贯通到上述带状导体相互抵接的夹持/抵接片。
根据该构成,过孔型端子与扁形电缆的电连接,是通过使贯通突起贯通带状导体、并且将该贯通突起朝向抵接突起的前端弯曲、贯通突起及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夹持带状导体相对向或者贯通后相互抵接的任一个方式进行的。即,在过孔型端子安装于扁形电缆上的状态下,例如,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大致在一直线上相对向。
该构成中,在过孔型端子安装在扁形电缆上的状态下,通过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的前端部相对向地构成,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在贯通突起的功能不被受损的范围内,可以将贯通突起和抵接突起之间的距离设为最短。从而,使贯通突起贯通到带状导体,同时使抵接突起刺破扁形电缆的绝缘性包层而确实地抵接在带状导体上,从而可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多个上述贯通突起和多个上述抵接突起在上述底板部的一方侧边缘及另一方侧边缘沿上述底板部的长方向交替排列,并且,在上述底板部的宽度方向上上述贯通突起和上述抵接突起相对向地排列,上述贯通突起及上述抵接突起在上述底板部上交错排列。
根据该构成,在过孔型端子安装在扁形电缆上时,可以使贯通突起及抵接突起不偏向带状导体的一侧边缘侧而均等地分布。从而,可以提高过孔型端子的与扁形电缆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的制造方法,使用如上述那样的过孔型端子。更具体地讲,该方法包括:以使上述贯通突起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的方式贯通到上述扁形电缆上的步骤;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朝向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弯曲(折曲或弯曲)按压,由上述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而夹持上述带状导体、或者使上述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相互抵接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可以使过孔型端子的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的前端部,例如大致在一直线上相对向。从而,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即使贯通突起和抵接突起之间的距离短,也可以确实地将贯通突起朝向抵接突起的前端弯曲。
上述抵接突起,可以包含与该贯通突起大致平行立起、并刺破上述扁形电缆的绝缘性包层抵接在上述带状导体上的一对抵接突起,以在与上述贯通突起相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收容该贯通突起的前端部的谷部。这时,优选:上述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使上述贯通突起以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的方式贯通到上述扁形电缆上,并通过朝向上述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上述谷部弯曲(折曲或弯曲)而将这些过孔型端子装配在上述扁形电缆上,在该状态下,形成分别刺入上述带状导体上的刺入片。
根据该构成,过孔型端子与扁形电缆的电连接,是通过使贯通突起贯通到带状导体、并朝向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谷部弯曲后、将贯通突起及一对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分别刺入带状导体而进行的。即,在过孔型端子安装在扁形电缆上的状态下,例如,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谷部大致在一直线上相对向。
该构成中,在过孔型端子安装在扁形电缆上的状态下,通过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谷部相对向地构成,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在贯通突起的功能不被受损的范围内,可以将贯通突起和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距离设为最短。从而,使贯通突起贯通到带状导体上,同时使抵接突起刺破扁形电缆的绝缘性包层而确实地抵接在带状导体上,从而可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过孔型端子,由于具备贯通突起和一对抵接突起而构成,所以与带状导体的接触面积大,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提高过孔型端子的与带状导体的连接强度及电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上述贯通突起和多对上述抵接突起在上述底板部的一方侧边缘及另一方侧边缘沿上述底板部的长方向交替排列,并且,在上述底板部的宽度方向上上述贯通突起和相邻的一对上述抵接突起之间的上述谷部相对向地排列,上述贯通突起及各一对抵接突起在上述底板部交错排列。
根据该构成,过孔型端子的贯通突起及各对抵接突起在底板部交错排列。由此,在过孔型端子安装在扁形电缆上时,可以使贯通突起及各对抵接突起不偏向带状导体的一方侧边缘而均等地分布。从而,可以提高过孔型端子的与扁形电缆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构成的过孔型端子。该方法包括:以使上述贯通突起贯通上述带状导体的方式贯通到上述扁形电缆上的步骤;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朝向上述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上述谷部弯曲(折曲或弯曲)按压,将上述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及上述一对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分别刺入上述带状导体上的步骤。
根据该方法,可以使贯通突起的前端部和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谷部,例如几乎在一直线上相对向。从而,在端子的宽度方向上,即使贯通突起和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距离短,也可以确实地将贯通突起朝向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谷部弯曲。
本发明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包括:具有如上述那样的特征的过孔型端子,和装配有该过孔型端子的上述扁形电缆。根据该构成,由于过孔型端子的各突起和扁形电缆内的带状导体确实地电连接,所以可成为可靠性高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
本发明的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包括:上述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和保持上述过孔型端子的连接器壳体。根据该构成,由于过孔型端子的各突起和扁形电缆内的带状导体确实地电连接,所以可设成可靠性高的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
本发明的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根据上述方法制作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的步骤,和在连接器壳体上装配上述过孔型端子的步骤。根据该方法,可以制造过孔型端子的各突起和扁形电缆内的带状导体确实地电连接的可靠性高的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
本发明的上述的,或者其他的目的、特征及效果,通过参照附图如下所述的
实施方式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1(b)及1(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孔型端子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贯通突起及抵接突起的构成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3(a)及图3(b)是表示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的构成的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过孔型端子的贯通突起及抵接突起的与扁形电缆的装配状态例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5(a)、5(b)及5(c)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孔型端子的构成的图。
图6(a)、6(b)、6(c)及6(d)是表示连接器壳体的构成的图。
图7(a)、7(b)、7(c)及7(d)是表示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及1(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过孔型端子1的构成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所示的箭头A所看到的侧视图,图1(c)是沿着图1(a)所示的箭头B所看到的主视图。以下,在图1(a)中,以左侧作为前方、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
过孔型端子1,具有:电连接在电子部件上的略长方体状的接点部11,和连接设在接点部11的后端下部、且从接点部11朝向后方宽度渐渐变窄、之后保持一定的宽度的长条形状的过孔部12。接点部11具有向前后延伸的贯通孔111,由此,过孔型端子1成为雌型的端子。通过对接侧的雄型端子(电子部件)插入该贯通孔111内,从而达成过孔型端子1与电子部件的电连接。另外,接点部11的下部形成有:在将过孔型端子1装配在连接器壳体上时、用于与连接器壳体卡合的卡合凹部112。
过孔部12,具有:底板部121,从底板部121的左右侧边缘分别向上方立起的左侧板部125及右侧板部126,和从左侧板部125及右侧板部126的上边缘立起的分别4个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配置在过孔部12(底板部121)的一定宽度部分上,且在左侧板部125及右侧板部126、分别向长方向交替排列共计4个的贯通突起122与抵接突起123,且在底板部12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向地排列贯通突起122与抵接突起123。即,4个贯通突起122及4个抵接突起123,在过孔部12如此交错排列。
图2是表示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构成的概略横剖视图,是以图1(a)所示的切断线II-II剖开的剖视图。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从左侧板部125及右侧板部126的上端分别使各个内面122a及123a相对向地向上方突出,另外,抵接突起123的长度是贯通突起122的长度的约3分之1左右。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分别从其外面122b、123b朝向内面122a、123a成平缓倾斜,并且由于从两侧边缘朝向前端成平缓倾斜,所以朝向前端成尖的锥状。另外,在底板部121的宽度方向上,从贯通突起122的外面122b到抵接突起123的外面123b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大约为0.9mm。并且,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不限于上述的形式,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各种倒角。
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如后述那样是用于装配在扁形电缆上的装配部分,在其装配时,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刺入扁形电缆。也就是说,通过将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成如上述那样的尖锐形状,可以将两突起容易地刺入扁形电缆。
图3(a)及图3(b)是表示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的构成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箭头C所看到的侧视图。另外,图4(a)及图4(b)是表示过孔型端子1的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与扁形电缆2的装配状态的概略横剖视图,是以图3(a)所示的切断线IV-IV剖开的剖视图。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具有多个(该实施方式中是5个)过孔型端子1和扁形电缆2。扁形电缆2,使多根(该实施方式中是5根)带状导体21在一平面上等间隔地排列、且用绝缘性包层22包覆构成。该扁形电缆2称作为所谓的FFC(Flexible Flat Cable:扁形柔软电缆)。并且,扁形电缆2的前端部,在5根带状导体21之间分别形成有将绝缘性包层22沿着带状导体21的长方向切开的切口23。各个切口23,均为在装配了过孔型端子1的状态下、延长到过孔型端子1的后端附近的长度。
使5根过孔型端子1等间隔地并排设置、且使扁形电缆2的5根带状导体21分别从上方与各过孔型端子1的过孔部12相对向,使各个过孔部12的贯通突起122,贯通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及带状导体21后、从扁形电缆2向上方突出。这时,使各过孔部12的抵接突起123、贯通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后、抵接在带状导体21上。并且,以冲压加工机的冲台承受过孔部12的底板部121的下面的状态下,通过从上方按压各贯通突起122,将从扁形电缆2向上方突出的各贯通突起122朝向相对向的抵接突起123的前端弯曲成倒“U”字状。由此,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与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几乎在一直线上对向,扁形电缆2被贯通突起122和抵接突起123所保持。这样,构成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
在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保持扁形电缆2时,如图4(a)那样,通过贯通突起122贯通扁形电缆2后、朝向抵接突起123的前端弯折按压,从而贯通突起122从上方再次贯通绝缘性包层22而接触在带状导体21上,成为用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夹持带状导体21的构成。这时,也可以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在带状导体21的板厚范围内相互抵接。另外,如图4(b)那样,也可以:抵接突起123贯通带状导体21,通过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的相抵接来保持扁形电缆2。
而且,贯通突起122的弯折,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那样,可以通过弯曲来达成、也可以通过折曲来达成。
一般来说,端子的宽度比带状导体的宽度窄,在过孔型端子1中,通过使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相互对向地装配在扁形电缆2上的构成,而进一步成为使底板部121的宽度尽可能狭窄地构成。更具体地讲,如上述那样,在底板部121的宽度方向上,从贯通突起122的外面122b到抵接突起123的外面123b的距离约为0.9mm。并且,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板厚约为0.2mm,从贯通突起122的内面122a到抵接突起123的内面123a的距离约为0.5mm。一般来说,优选:从贯通突起122的内面122a到抵接突起123的内面123a的距离为各突起的板厚的约2.5倍以下。
另外,扁形电缆2的带状导体21的宽度约为1.5mm。一般来说,优选:从上述的贯通突起122的外面122b到抵接突起123的外面123b的距离为带状导体21的宽度的约5分之3以下。由此,在使过孔型端子1电连接(安装)在扁形电缆2上,在贯通突起122和抵接突起123之间的距离、与带状导体21的宽度之间,可以确保约0.6mm(从外面122b到外面123b的距离的约3分之2以上的距离)的余量。从而,可以使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的双方可靠地接触到带状导体21上,能够提高装配强度及电连接可靠性。
另外,如上述那样,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在过孔部12中交错排列。由此,可以使贯通突起122及抵接突起123在带状导体21中不偏向一侧边缘侧而均等地分布。从而,可以提高过孔型端子1与扁形电缆2的连接强度。
图5(a)、5(b)及5(c)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过孔型端子4的构成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所示的箭头D所看到的侧视图,图5(c)是表示在图5(b)中将扁形电缆2安装在过孔型端子4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可以代替上述过孔型端子1而使用该过孔型端子4来构成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过孔型端子4是变更过孔型端子1的各突起的数量及排列后而成的端子,突起以外的构成,由于与过孔型端子1相同,所以在图5中标注与图1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以下,在图5(a)中,以左侧作为前方、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
过孔型端子4,具有与过孔型端子1的过孔部12相对应的过孔部42。过孔部42,具有:底板部421,从底板部421的左右侧边缘分别向上方立起的左侧板部425及右侧板部426,和从左侧板部425及右侧板部426的上边缘立起的分别4个贯通突起422及分别与这些相对应的4对抵接突起423。更具体地讲,左侧板部425及右侧板部426的各上边缘形成有2个贯通突起422和2对抵接突起423,且这些贯通突起422和各对的抵接突起423交替排列设置。而且,左侧板部425侧的各贯通突起422和右侧板部426侧的各对抵接突起423的谷部424相互对向,右侧板部426侧的各贯通突起422和左侧板部425侧的各对抵接突起423的谷部424相互对向。即,4个贯通突起422及4对抵接突起423,在过孔部42中,呈所谓的交错排列。
在利用该过孔型端子4构成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时,使扁形电缆2的带状导体21从上方与过孔型端子4的过孔部42相对向,并使过孔部42的贯通突起422贯通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及带状导体21而从扁形电缆2向上方突出。这时,过孔部42的一对抵接突起423,贯通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而刺入带状导体21。而且,在以冲压加工机的冲台承受过孔部42的底板部421的下面的状态下,通过从上方按压各贯通突起422,将从扁形电缆2向上方突出的贯通突起422朝向相对向的一对抵接突起423之间的谷部424弯曲成倒“U”字状,进一步按压。谷部424,与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对应,且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进入谷部424内。由此,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和一对抵接突起423之间的谷部424几乎在一直线上相对向,且贯通突起422从扁形电缆2的上方再次贯通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进一步刺入带状导体21。这样,也可以构成保持扁形电缆2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
在过孔型端子4中,相互对向的贯通突起422和谷部424的距离与过孔型端子1的情况相同。另外,如上述那样,过孔型端子4具有4个贯通突起422和4对抵接突起423,并且,它们在过孔部42交错排列。由此,增大各突起与带状导体21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将贯通突起422及抵接突起423不偏向带状导体21的一侧边缘而均等地分布。从而,可以提高过孔型端子4的与扁形电缆2的连接强度。
并且,过孔型端子1及过孔型端子4,也可以分别是:具有贯通突起122及贯通突起422的长方向中途部在内方切开形成的突起的过孔型端子、或者是在底板部121及底板部421上具有向上方的切开部的过孔型端子。
图6(a)、6(b)、6(c)及6(d)是表示连接器壳体5的构成的图,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所示的箭头E所看到的侧视图,图6(c)是以图6(b)所示的切断线VIc-VIc剖开的剖视图,图6(d)是以图6(a)所示的切断线VId-VId剖开的剖视图。以下,在图6(a)中,以左侧作为前方、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
连接器壳体5,由树脂成形品而成,通过具有:上板部55、下板部56、左侧板部57、右侧板部58,在其内部具有向前后贯通的空间。而且,在其空间内,每隔一定间隔具有从连接器壳体5的前端到后端附近延伸的4个区划壁59。通过该4个区划壁59,连接器壳体5内的空间被进一步区划成5个端子装配孔51。另外,在连接器壳体5的后端上,通过上板部55、下板部56、左侧板部57、右侧板部58、而区划有电缆导入口53,其前端,通过上板部55、下板部56、左侧板部57、右侧板部58、区划壁59、而区划有5个端子导入口52。并且,下板部56的上面(内面)设有面向各端子装配孔51的端子卡扣爪54。
图7(a)、7(b)、7(c)及7(d)是表示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的构成的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所示的箭头F所看到的侧视图,图7(c)是以图7(b)所示的切断线VIIc-VIIc剖开的剖视图,图7(d)是以图7(a)所示的切断线VIId-VIId剖开的剖视图。
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由连接器壳体5和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构成。并且,作为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可以是使用过孔型端子1的、也可以是使用过孔型端子4的(图7(a)-7(d)中表示使用了过孔型端子1)。以下,在图7(a)中,以左侧作为前方、右侧作为后方进行说明。
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从连接器壳体5的电缆导入口53将端子侧朝向前方插入。而且,各个过孔型端子1插入到各端子装配孔51中。并且,通过各个过孔型端子1向前方插入,过孔型端子1的前端达到端子卡扣爪54,端子卡扣爪54被向下方按压而弹性变形。进一步压入,使卡合凹部112达到端子卡扣爪54时,端子卡扣爪54进入卡合凹部112。另外,同时各区划壁59进入扁形电缆3的各切口23。由此,过孔型端子1装配在连接器壳体5(在连接器壳体5内,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被定位)上,构成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
这时,各过孔型端子1的贯通孔111和各端子导入口52,以沿着过孔型端子1的长方向整齐排列的方式构成。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通过例如安装在固定于布线基板7上的对接侧连接器8上,而与布线基板7电连接。而且,对接侧连接器8,不限于固定在布线基板7上,也可以安装在另外的电缆上。
对接侧连接器8,是具有:形成有用于使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嵌合的嵌合凹部81a的壳体81、和突出设置在壳体81的嵌合凹部81a内的棒状端子82(雄型端子)的雌型端子。
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向对接侧连接器8上的安装,是通过将棒状端子82插入端子导入口52、进一步插入过孔型端子1的贯通孔111中而进行。这时,通过连接器壳体5的前端部嵌合在对接侧连接器8的嵌合凹部81a内,结合连接器壳体5和壳体81,同时达成在棒状端子82和过孔型端子1之间上的位置对正。这样,扁形电缆2,介由过孔型端子1及棒状端子82与布线基板7电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以扁形电缆2为FFC(Flexible Flat Cable)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的其他扁形电缆。并且,也可以将过孔型端子1(4)作为雄型的端子、将连接器壳体5作为雌型的壳体。并且,过孔部12(42),也可以是不包括左右侧板部125及126(425及426)、而各突起从底板部121(421)突出的构成。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而使用的具体例,本发明并不应该局限于这些具体例而进行解释,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是通过技术方案来限定的。
本申请与2003年11月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特愿2003-375892号对应,本申请的所有公开内容是引用其而得到的。
Claims (10)
1.一种过孔型端子(1、4),电连接在用绝缘性包层(22)包覆了规定宽度的带状导体(21)的扁形电缆(2)上,其特征在于:
包括:
贯通到上述带状导体(21)上来达成电连接的过孔部(12、42),和
连接设在该过孔部(12、42)上、用于将上述扁形电缆(2)电连接在电子部件上的接点部(11);
其中,上述过孔部(12、42),包括:
具有比上述扁形电缆(2)的带状导体(21)的宽度窄的长条形状的底板部(121、421),和
从该底板部(121、421)的侧边缘向与该底板部(121、421)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立起、并贯通于上述带状导体(21)的贯通突起(122、422),和
在上述底板部(121、421)的与上述贯通突起(122、422)相反一侧的侧边缘、与该贯通突起(122、422)大致平行立起,刺破上述扁形电缆(2)的绝缘性包层(22)而与上述带状导体(21)抵接的抵接突起(123、4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抵接突起(123),从与上述贯通突起(122)相对向的位置立起,
上述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使上述贯通突起(122)以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的方式贯通于上述扁形电缆(2),并且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122)朝向上述抵接突起(123)的前端弯曲而将这些过孔型端子(1、4)装配在上述扁形电缆(2)上,在此状态下,形成夹持上述带状导体(21)相对向、或者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相互抵接的夹持/抵接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贯通突起(122)和多个上述抵接突起(123)在上述底板部(121)的一方侧边缘及另一方侧边缘沿上述底板部(121)的长方向交替排列,并且,在上述底板部(121)的宽度方向上上述贯通突起(122)和上述抵接突起(123)相对向排列,上述贯通突起(122)及上述抵接突起(123)在上述底板部(121)交错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突起(423),包含与这些贯通突起(422)大致平行立起的一对抵接突起(423),以在与上述贯通突起(422)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收容该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的谷部(424),
上述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423)的前端部,使上述贯通突起(422)以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的方式贯通于上述扁形电缆(2),并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422)朝向上述一对抵接突起(423)之间的上述谷部(424)弯曲而将这些过孔型端子(4)装配在上述扁形电缆(2)上,在此状态下,形成分别刺入到上述带状导体(21)上的刺入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贯通突起(422)和多对上述抵接突起(423)在上述底板部(421)的一方侧边缘及另一方侧边缘沿上述底板部(421)的长方向交替排列,并且,在上述底板部(421)的宽度方向上上述贯通突起(422)和相邻的一对上述抵接突起(423)之间的上述谷部(424)相对向排列,上述贯通突起(422)及各一对抵接突起(423)在上述底板部(421)交错排列。
6.一种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过孔型端子(1、4)、和装配有该过孔型端子(1、4)的上述扁形电缆(2)。
7.一种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3),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和保持上述过孔型端子(1、4)的连接器壳体(5)。
8.一种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包括:
以使上述贯通突起(122)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的方式贯通于上述扁形电缆(2)的步骤,和
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122)朝向上述抵接突起(123)的前端弯曲地进行按压,由上述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来夹持上述带状导体(21)、或者使上述贯通突起(122)的前端部及上述抵接突起(123)的前端部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相互抵接的步骤。
9.一种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孔型端子,包括:
以使上述贯通突起(422)贯通上述带状导体(21)的方式贯通于上述扁形电缆(2)的步骤,和
通过将上述贯通突起(422)朝向上述一对抵接突起之间的上述谷部(424)弯曲地进行按压,而将上述贯通突起(422)的前端部及上述一对抵接突起(423)的前端部分别刺入到上述带状导体(21)上的步骤。
10.一种带连接器的扁形电缆(6)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作带过孔型端子的扁形电缆(3)的步骤,和
在连接器壳体(5)上装配上述过孔型端子(1、4)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75892A JP2005141984A (ja) | 2003-11-05 | 2003-11-05 | ピアシング型コンタクト、ピアシング型コンタクト付き平形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平形ケーブル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JP2003-375892 | 2003-11-05 | ||
JP2003375892 | 2003-11-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4819A true CN1614819A (zh) | 2005-05-11 |
CN1614819B CN1614819B (zh) | 2010-11-24 |
Family
ID=3443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9012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14819B (zh) | 2003-11-05 | 2004-11-03 | 过孔型端子、扁形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530263B1 (zh) |
JP (1) | JP2005141984A (zh) |
KR (1) | KR20050043695A (zh) |
CN (1) | CN1614819B (zh) |
DE (1) | DE602004008010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99772A (zh) * | 2016-06-21 | 2017-01-04 |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刺破式端子、冲压带及冲压带与fpc薄膜平行线连接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28871A1 (de) | 2021-11-05 | 2023-05-11 | Erni International Ag | Steckverbinder,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sowie ein 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r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6319A (en) * | 1974-04-30 | 1978-01-03 | Elco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conductor cable termination |
US3924917A (en) * | 1974-04-30 | 1975-12-09 | Elco Corp | Flat cable 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H0747810Y2 (ja) * | 1990-05-09 | 1995-11-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可撓性平型導体ケーブル用電気接続子 |
JP2001230006A (ja) * | 2000-02-15 | 2001-08-24 | Yazaki Corp | 端子及び端子へのフラット回路体の接続方法 |
JP4176972B2 (ja) * | 2000-12-15 | 2008-11-05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平型ケーブルのクリンプ片による導通接続方法 |
JP3976119B2 (ja) * | 2001-03-07 | 2007-09-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端子 |
JP4004772B2 (ja) * | 2001-11-01 | 2007-11-07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の電気接触子、電気接触子付き平形柔軟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03
- 2003-11-05 JP JP2003375892A patent/JP200514198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11-03 CN CN2004100901201A patent/CN161481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1-04 DE DE602004008010T patent/DE60200400801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1-04 EP EP04256805A patent/EP153026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4-11-05 KR KR1020040089715A patent/KR2005004369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99772A (zh) * | 2016-06-21 | 2017-01-04 |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刺破式端子、冲压带及冲压带与fpc薄膜平行线连接的方法 |
CN106299772B (zh) * | 2016-06-21 | 2019-06-21 |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冲压带与fpc薄膜平行线连接的方法 |
CN110224242A (zh) * | 2016-06-21 | 2019-09-10 |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刺破式端子和冲压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50043695A (ko) | 2005-05-11 |
DE602004008010D1 (de) | 2007-09-20 |
DE602004008010T2 (de) | 2008-04-24 |
JP2005141984A (ja) | 2005-06-02 |
EP1530263A1 (en) | 2005-05-11 |
EP1530263B1 (en) | 2007-08-08 |
CN1614819B (zh) | 2010-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00581Y (zh) | 堆叠式电连接器 | |
CN1862885A (zh) | 浮动型连接器 | |
CN1109377C (zh) | 高密度边卡连接器 | |
CN1883083A (zh) | 连接器 | |
KR102293102B1 (ko) |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0246084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679209A (zh) | 连接器 | |
CN1961460A (zh) | 连接器及其线路连接方法 | |
CN2682598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TWI338416B (en) | Connector | |
CN11102982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22533A (zh) | 压配合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电路板模件 | |
CN1614819A (zh) | 过孔型端子、扁形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87491C (zh) | 电连接器 | |
CN177163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722522A (zh) | 电线压接型连接器 | |
CN1744385A (zh) | 电气接线盒和音叉状端子的连接结构 | |
CN1538561A (zh) | 插头连接器的电触头和壳体 | |
CN1671022A (zh) | 电接线盒 | |
CN100413148C (zh) | 扁形电缆用端子、电连接器及带电连接器的扁形电缆 | |
CN108616014A (zh) | 高速连接器 | |
CN1619893A (zh) | 电连接器及带电连接器的电缆 | |
CN1126012C (zh) | 卡式接插组件 | |
CN153857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9451C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3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