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9398A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9398A
CN1609398A CNA2004100837309A CN200410083730A CN1609398A CN 1609398 A CN1609398 A CN 1609398A CN A2004100837309 A CNA2004100837309 A CN A2004100837309A CN 200410083730 A CN200410083730 A CN 200410083730A CN 1609398 A CN1609398 A CN 1609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link rod
bar
op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37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7723C (zh
Inventor
竹之下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 Access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9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9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77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72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进行一次动作操作和无钥匙锁定操作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它能防止在车厢内进行开门操作过程中操作载荷增大,从而提高了操作性能,结构也简单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结构形成为:在中间杆(86)的外圆周上设置能与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的承压部分(86a),在能转动地支撑中间杆(86)的部件(57)上凸出设置导向凸起(91),上述按压联杆(87)用弹簧加压使之与上述导向凸起(91)滑动连接,同时使其一端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61)上,在使得上述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随着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进一步转动,其由上述导向凸起(91)引导,同时变位到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86a)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特别是涉及即使车门处于锁定的状态,也能通过对车厢内的内部把手进行开门操作,而使车门处于非锁定状态,进行开门操作(所谓一次动作操作),以及,在车门处于打开的状态时,拉出车厢外的外部把手或者内部把手,进行锁定按钮的锁定操作后,关闭车门,使其处于锁定状态的操作(所谓无钥匙锁定操作)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能进行一次动作操作和无钥匙锁定操作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已经在例如专利文献1等公开了。
专利文献1  特公平6-63395号公报
可是,为了既能进行一次动作操作又能进行无钥匙锁定操作,就要采用这样的结构:把按压联杆的一端连接在通过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而转动的内部手把杆上,以便让来自按压联杆的推压力作用在连接于旋钮杠杆上并与其联动的中间杆上。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中间杆达到非锁定位置后,即使内侧的手把杆继续转动,但为了使来自加压杆的推压力不作用在中间杆上,要在固定的安装零件上设置用于限制凸出设在按压联杆上的销子移动的限制孔,并由限制孔的开口边缘引导凸出设置在按压联杆上的导向轴,在中间杆达到非锁定位置之后,当内部手把杆继续转动时,使上述导向轴与上述限制孔的直立滑动边缘滑动接触。因此,在按压联杆的推压力不再作用在中间杆上之后,在车厢内打开车门的操作载荷便急剧增大,在操作性能上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除了要在中间杆上设置用于接触和卡合加压杆的轴,还要在按压联杆上设置上述导向轴,不但结构复杂,成本也提高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在车厢内进行开门操作时操作载荷从中途开始增大,以提高其操作性能,并且结构简单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之一,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它具有下列各种部件:挂钩,其卡合在车身侧面的撞针上且能够转动;棘爪,其在与上述挂钩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除卡合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内部手把杆,其随着车厢内的打开车门的操作而转动的同时,随着上述棘爪在处于卡合位置状态下的转动,使上述棘爪向解除卡合位置一侧转动;开门杆,其随着打开车门的操作而转动;开门联杆,随着与开门操作同时发生的开门杆的转动,能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滑动,其一端连接在上述开门杆上,并且,可在解除锁定状态位置和保持锁定状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解除锁定状态位置,随着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的滑动,使上述棘爪向解除卡合位置转动,而在保持锁定状态位置,尽管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滑动,也能保持上述棘爪的卡合位置;锁定杆,其随着开锁操作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使上述开门联杆从保持锁定状态位置转动到解除锁定状态位置;与上述锁定杆一起转动的旋钮杠杆;与上述旋钮杠杆连接且联动的中间杆;以及按压联杆,其一端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并且随着与车厢内的开门操作相对应的上述内部手把杆的转动,将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方向上的推压力施加在上述中间杆上,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在上述中间杆的外圆周上,设有能与上述按压联杆的另一端接触的承压部分,在支撑上述中间杆使其能转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上,设有凸出的导向凸起,上述按压联杆用弹簧加压以与上述导向凸起滑动接触,同时使其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上,在使得上述中间杆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随着上述内部手把杆的进一步转动,在由上述导向凸起进行导向的同时,按压联杆变位到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接触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之二是根据本发明之一,在从上述按压联杆的另一端接触上述中间杆的承压部分开始,一直到上述按压联杆的另一端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的接触为止的期间,由上述承压部分作用在按压联杆一侧的反作用力矢量,设定为朝向上述按压联杆一端的上述内部手把杆的连接支点与上述内部手把杆的转动支点之间。
按照本发明之一,随着在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虽然当内部手把杆转动时,由于该内部手把杆的转动,使按压联杆压在中间杆的承压部分上,而中间杆则从锁定位置转动到了非锁定位置,但,即使中间杆处于非锁定位置之后,内部手把杆转动,按压联杆会变位到解除对中间杆承压部分的接触的位置上,从而能防止在车厢内进行开门操作时,从中途开始操作载荷的增大,可以提高操作性能。而且,为了使按压联杆变位到向解除中间杆的承压部分的接触的位置,只要在与按压联杆的导向凸起滑动接触部分的形状上想办法就可以了,所以结构简单,能降低成本。
此外,按照本发明之二,由于从按压联杆接触承压部分开始,一直到上述按压联杆解除与承压部分的接触为止的期间,借助于承压部分作用在按压联杆一侧的反作用力矢量,接触在承压部分一侧的力矩作用在按压联杆上,所以不必把使按压联杆压在导向凸起上滑动连接一侧的弹簧的载荷设定得很大,从而能防止操作载荷增大,同时能够使按压联杆可靠地与承压部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2-2线的前部侧门用的门锁装置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略去表面侧的金属板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3-3线的向视图;
图4是略去支撑板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4-4线的向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棘爪杆、开门杆、内部手把杆、开门联杆、支撑杆和锁定杆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7是在非锁定位置上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
图8是阻止锁定杆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状态下,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
图9是开门联杆与限制部分接触的状态下,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
图10是按压联杆与承压部分接触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
图11是使中间杆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前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
图12是使中间杆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内部手把杆进一步转动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
符号说明
32...撞针
38...挂钩
39...棘爪
54...开门杆
57...作为支撑部件的盖子
61...内部手把杆
63...旋钮杠杆
71...开门联杆
73...锁定杆
86...中间杆
86a...承压部
87...按压联杆
91...导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译稿实施例。
图1~图12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表示前部侧门用的门锁装置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略去表面侧的金属板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3-3线的向视图;图4是略去支承板的状态下的,沿图2中的4-4线的向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5-5线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棘爪杆、开门杆、内部手把杆、开门联杆、支撑杆和锁定杆的连接状态的图;图7是在非锁定位置上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图8是阻止锁定杆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状态下,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图9是开门联杆与限制部分接触的状态下,与图5相对应的剖面图;图10是按压联杆与承压部分接触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图11是使中间杆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前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图12是使中间杆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内部手把杆进一步转动的状态下,与图4相对应的图。
首先,在图1中,在小轿车V的车身20两侧的前部,用枢轴支承左、右一对分别具有能升降的窗玻璃GF...的,能转动的前部侧门DF...的一个端部,而在上述车身2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图中未表示的支柱),用枢轴支承左、右一对分别具有能升降的窗玻璃GR...的,能转动的前后部侧门DR...的一个端部。在前部侧门DF...的另一个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保持前部侧门DF...的关闭状态的门锁装置LF...,在后部侧门DR...的另一个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保持后部侧门DR...的关闭状态的门锁装置LR...。
在图2中,在前部侧门DF内设有玻璃窗框23,用保持在该玻璃窗框23中的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窗玻璃滑槽24来引导窗玻璃GF的升降。此外,在前部侧门DF的内面板25上,形成了与其成为一体的,在前部侧门DF关闭时与车身20一侧相对的端壁部分25a,前部侧门DF用的门锁装置LF则卡合在上述端壁部分25a的内部,以避免干扰玻璃窗框23。
一并参照图3,门锁装置LF的外壳26是由合成树脂做成的外壳主体29夹持在表层金属板27和内层金属板(图中未表示)之间而构成的,并连接在内面板25的上述端壁部分25a上。在与外壳主体29的表层金属板27相对的表面上,设有下端部敞开的凹部30,形成为平板状的表层金属板27就嵌合在凹部30中,该表层金属板27的下部从外壳主体29的下部向下方凸出。
在外壳主体29上,一体地设有向背离表层金属板27的一侧鼓出来的鼓出部分31,并由该鼓出部分31形成了使固定在车身20的支柱上的撞针32(参见图3)进入的,在上述凹部30上开口的进入槽33,而在表层金属板27上设有与进入槽33相对应的开口部分。
嵌合在凹部30中的表层金属板27、外壳主体29和内侧金属板,借助于布置在上述鼓出部分31上方的铆钉轴34,和布置在上述鼓出部分31下方的一对铆钉轴35、36卡合在一起。
在外壳26的表层金属板27与外壳主体29之间,插入挂钩38,这个挂钩38用上述铆钉轴34支撑,并能够转动。此外,在挂钩38的下方,在表层金属板27和外壳主体29之间,插入互相重合的棘爪39和棘爪杆40,棘爪39和棘爪杆40由共同的铆钉轴35支撑,并能够转动。即,挂钩38在进入槽33的上方支撑在外壳26上,并能自由转动,而棘爪39和棘爪杆40则在与上述挂钩38之间夹着进入槽33,在进入槽33的下方,能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外壳26上。而且,因为两根铆钉轴34、35具有平行的轴线,所以挂钩38、棘爪39和棘爪杆40就能绕着互相平行的轴线转动。
挂钩38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包覆材料包覆了金属材料的大部分所构成的,在这种挂钩38的对着外壳主体29的表面上,凸出设有销子41。另一方面,在外壳主体29上,设有对着挂钩38的,插入上述销子41的容纳槽42,收容在这条收容槽42内的螺旋弹簧43,压缩设置在外壳主体29与销子41之间。借助于这种结构,挂钩38便具有向着开门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
在挂钩38的外圆周部分上,设有当这种挂钩38在开门方向的转动端时与进入到进入槽33的撞针32相卡合的卡合槽44、全卡合台阶部分45和半卡合台阶部分46。
另一方面,棘爪39也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包覆材料包覆了金属材料的大部分所构成的,在这种棘爪39上,一体地设有向挂钩38一侧凸出的卡合臂部47,在该卡合臂部47的前端,形成了能与挂钩38的全卡合台阶部分45和半卡合台阶部分46卡合的固定面48。
能与棘爪39一体转动并卡合、连接在该棘爪39上的棘爪杆40,夹在外壳主体29与棘爪39之间,由与棘爪39共同的铆钉轴35来支撑,并能自由转动。而且,在棘爪杆40上一体地凸出设有一对卡合在该棘爪39上的的卡合销子49、49,以使其阻止棘爪杆40与棘爪39的相对转动。即,棘爪杆40是重合在棘爪39上,布置在同一根轴线上,并与棘爪39一起转动的零件。
在外壳主体29与棘爪杆40之间,设有布置成围绕着铆钉轴36的螺旋弹簧50,借助于这个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与棘爪杆40一起转动的棘爪39具有向卡合挂钩38的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
在挂钩38处在开门方向的转动端上时,棘爪39的外圆周便与挂钩38上的半卡合台阶部分46的外圆周接触,当进入到进入槽33的撞针32压住的挂钩38向关门方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撞针32卡合在卡合槽44中,同时棘爪39的外圆周也从半卡合台阶部分46的外圆周变位到与全卡合台阶部分45的外圆周接触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棘爪39的固定面48与半卡合台阶部分46卡合,从而前部侧门DF保持在半开状态。此外,随着卡合在卡合槽44中的撞针32在进入槽33内进一步向里面前进,上述挂钩38进一步向关门方向转动时,与全卡合台阶部分45的外圆周滑动接触的棘爪39使固定面48卡合在全卡合台阶部分45上。于是,借助于固定面48与半卡合台阶部分45的卡合,上述前部侧门DF便锁定于完全关闭的状态。
在外壳主体29上,从侧面具有弹力地接触进入到进入槽33中的撞针32上,阻止撞针32进入的舌片部分51,一体地设置成从进入槽33的外端开口部分一侧向内端一侧延伸。此外,为了缓和与进入到进入槽33中的撞针32接触时的冲击,止挡橡胶块52从表层金属板27一侧弹性地嵌合在进入槽33的内端,上述止挡橡胶块52做成大致呈J字形,包住并保持上述舌片部分51。
在外壳26上支撑开门杆54,使其随着施加开门操作力而转动。该开门杆54是在外壳主体29上的鼓出部分31的上方,沿着鼓出部分31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开门杆5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支撑在外壳主体29上,能绕着与上述铆钉轴34同轴的轴线转动。在开门杆54与外壳主体29之间设有布置成围绕着上述铆钉轴34的扭力弹簧55,开门杆54就借助于这根扭力弹簧55的弹力,被压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开门杆5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54a从外壳26凸出来,其位于前部侧门DF内的窗玻璃GF的外侧,随着对设置在前部侧门DF外侧的外侧手把56(参见图1)的操作,将操作力作用在这一个端部54a上,便克服上述扭力弹簧55的弹力,使开门杆54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外壳26上的与内面板25的端壁部分25a相反的一侧,覆盖着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子57。这个盖子57安装在外壳26上,它具有成为一体的下列两部分:做成外壳26一侧敞开的箱形的盖子主体部分57a;底端部分设置连接在与上述盖子主体部分57a的玻璃窗框23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向着从内面板25的端壁部分25a背离的方向延伸的上升部分57b。此外,在盖子57上还安装了与该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相对的金属制支撑板58。
一并参照图4,在上述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与支撑板58之间支撑内部手把杆61,它具有与棘爪杆40及开门杆54的转动轴线正交的轴线,能绕着设于盖子57上的支轴60的轴线转动。此外,在开门杆54的另一端上设有成为一体的输入板部54b,在内部手把杆61上设有成为一体的、能与上述输入板部54b接触的第一臂部61a。
内部手把杆61随着设置在前部侧门DF内侧的内部手把(图中未表示)的操作,而向由第一臂部61a对开门杆54的输入板部54b加压的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借助于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即随着上述内部手把的操作的转动,从而开门杆54克服扭力弹簧55的弹力,向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盖子57的下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与棘爪39和棘爪杆40的转动轴线正交并且具有大致沿着进入槽33的长度方向的轴线的锁定轴62,在上述锁定轴62的一端,在与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和支撑板58之间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置了旋钮杠杆63。
锁定轴62和旋钮杠杆63能在图4所示的锁定位置和从该锁定位置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非锁定位置之间转动。在旋钮杠杆63上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向外凸出的三角形凸部63a,围绕设置在盖子57上并与其成为一体的支撑销64上,并且一端卡合在盖子57上的扭力弹簧65的另一端,一直延伸到与上述凸部63a相对的位置上。在这个扭力弹簧65的另一端部,设有将顶点朝向上述凸部63a一侧的三角形凸部65a,于是扭力弹簧65就能发挥将其凸部65a压附在旋钮杠杆63的凸部63a上的弹力作用。因此,旋钮杠杆63便克服扭力弹簧65的弹力,使凸部63a越过凸部65a转动,于是,旋钮杠杆63就能在非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作适当的转动。
此外,在该旋钮杠杆63的与其转动轴线错开的位置上,设有限制孔66,在盖子57上凸出设有能与上述限制孔66的侧面接触的止动销67,以限制旋钮杠杆63的转动位置在非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在外壳26的下部安装了电动致动器68,这个电动致动器68连接在上述锁定轴62的一端上。即,借助于开动电动致动器68,便驱动上述锁定轴62在非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转动。
一并参照图5和图6,在开门杆54的一端上连接着开门联杆71的一端,该开门联杆71能在与旋钮杠杆63的转动轴线即锁定轴62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内进行滑动,并且还能在上述平面内转动,由于开门杆54随着开门动作而转动,开门联杆71便从图5和图6所示的非操作位置滑动到在图5和图6中的下方位置的操作位置上。此外,在上述锁定轴62的与开门联杆71对应的部分上,形成了具有非圆形横断面形状的连接轴部62a,支撑杆72嵌合在这个连接轴部62a中。即,支撑杆72与上述旋钮杠杆63同轴连接,并能与旋钮杠杆63一体地转动。
此外,在锁定轴62的轴线方向上,在与上述支撑杆72相邻的位置上布置了锁定杆73,这根锁定杆73安装在锁定轴62上,能进行相对转动。即,与安装成和旋钮杠杆63成为一体的锁定轴62不能进行相对转动的支撑杆72,与锁定杆73能进行相对转动。此外,在锁定轴62的与旋钮杠杆63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安装了圆筒形杠杆74,圆筒形锁便连接在这根圆筒形杠杆74上。
开门联杆71的另一个端部插入支撑杆72与锁定杆73之间,使设置在锁定杆73的前端部分上的卡合销75穿过并与其卡合的长孔76设置在上述开门联杆71的另一个端部上,并且沿着开门联杆71的长度方向延伸得很长。而且,穿过长孔76的卡合销75能从非锁定位置一侧与上述支撑杆72接触。此外,扭力弹簧77的两端穿过并卡合在支撑杆72和锁定杆73上。借助于这种结构,当锁定轴62从非锁定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时,由于锁定杆73的卡合销75被支撑杆72压住,所以锁定杆73直接由支撑杆72驱动旋转,而当锁定轴62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转动时,支撑杆72的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一侧的转动是通过扭力弹簧77传递给锁定杆73的。
于是,开门联杆71就在锁定杆73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的保持锁定状态位置(图5中的位置),与锁定杆73处于非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的解除锁定状态位置(图7中的位置)之间转动。
在开门联杆71上凸出设有能与棘爪杆40所具有的卡合臂部40a卡合的卡合凸部78,这个卡合凸部78是这样设置在开门联杆71上的:在开门联杆71处于保持锁定状态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开门联杆71随着开门杆54响应车厢内的开门操作的转动而滑动,也不会与棘爪杆40的卡合臂部40a接触、卡合;而在开门联杆71处于解除锁定状态位置的状态下,则开门联杆71便由于开门杆54响应车厢内的开门操作的转动进行滑动,而与棘爪杆40的卡合臂部40a接触并与其卡合。
可是,当旋钮杠杆63和锁定杆73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即开门联杆71处于保持锁定状态位置的状态下,在用外侧手把56或内侧手把在开门杆54上施加开门操作力的状态下,进行锁定旋钮的操作或进行用无钥匙入口的开锁操作时,借助于开门杆54的转动,开门联杆71滑动到锁定杆73一侧的状态下,锁定杆73便随着旋钮杠杆63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而转动。如图8所示,在这种开门联杆71的转动和滑动动作进行的过程中间,开门联杆71的卡合凸部78与沿着棘爪杆40的轴线的卡合臂部40a的一个侧面接触,开门联杆71不会转动到解除锁定状态的位置,因此,锁定杆73也不会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与转动到非锁定位置的旋钮杠杆63一起转动的支撑杆72与锁定杆73的相对转动则由扭力弹簧77来吸收。
然后,当停止外侧手把56或内侧手把的拉引操作,停止作用在开门杆73上的开门操作力时,随着开门杆54借助于扭力弹簧55的弹力转动到原来的位置,开门联杆71虽然也滑动并回到原来的位置,但在这个返回的过程中,开门联杆71使得卡合凸部78与卡合臂部40a的一个侧面滑动接触,在开门杆54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如图7所示,由于吸收了锁定杆73与支撑杆72之间的相对转动的扭力弹簧77的弹力,开门联杆71使得它的卡合凸部78转动到能与卡合臂部40a卡合的位置上,于是开门联杆71便处于解除锁定状态的位置。
因此,当再次操作外侧手把56或者内侧手把时,处于解除锁定状态位置的开门联杆71便借助于开门杆54的转动而动作,用卡合凸部78推压卡合臂部40a使其转动,棘爪39与挂钩38的卡合被解除。
可是,虽然上述扭力弹簧77是设置在支撑杆72和锁定杆73之间,以便使锁定杆73跟着支撑杆72一起向锁定位置一侧转动,但,如上所述,尽管支撑杆72转动到非锁定位置,在锁定杆73被阻止向非锁定位置转动的状态下,即,锁定杆73相对于支撑杆72向锁定位置进行相对转动的状态下,当有灰尘等啮入扭力弹簧77时,就可能把锁定杆73和支撑杆72的相对转动状态固定住,无法复原,在这样的状态下,开门联杆71就处于相对于棘爪杆40进行空摆的状态而不能把门打开。
因此,如图9所示,在盖子57上设置了限制部分80,用以在锁定杆73相对于支撑杆72转动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锁定轴62转动到锁定位置一侧,与锁定杆73或者开门联杆71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是与开门联杆71接触,以恢复原来的状态。即,限制部分80在锁定杆73相对于支撑杆72转动到锁定位置一侧的状态下,利用在使锁定轴62转动到锁定位置一侧时,在支撑杆72到达锁定位置一侧之前,与开门联杆71接触,从而在锁定杆73上施加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力,借助于由限制部分80通过开门联杆71作用在锁定杆73上的反作用力,强制清除啮入扭力弹簧77的灰尘等,以使锁定杆73和支撑杆72的相对位置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再回到图4,在具有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第一臂部61a的前端凸出设有联接销81,这根联接销81连接在锁定解除联杆82的一端上,而锁定解除联杆82布置在上述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与支撑板58之间。这根锁定解除联杆82形成为:支撑在上述盖子57上,能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而上述联接销81则穿过设置在该锁定解除联杆82一端部的联接孔83。这样,联接孔83在内部手把杆61从非操作状态以某种转动量进行转动之前,不会把力从上述联接销81传递给锁定解除联杆82,但,除此之外,随着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就能从联接销81把使锁定解除联杆82拉向图4上方的力传递给锁定解除联杆82。
另一方面,在锁定解除联杆82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其成为一体的能与凸出设置在棘爪杆40上的止动销84卡合的卡合板部85,棘爪39和棘爪杆40在处于卡合在挂钩38的全卡合台阶部分46或者半卡合台阶部分47上的卡合位置的状态下,当上述锁定解除联杆82由于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而被向上拉动时,上述卡合板部85便与上述止动销84卡合,强制棘爪39和棘爪杆40转动到与挂钩38解除卡合的解除卡合位置上。
即,由于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而转动,因此,不进行开锁操作也能使棘爪39转动到解除卡合位置一侧。
此外,在盖子57的与上述旋钮杠杆63相邻的位置上,支撑能绕着与旋钮杠杆63的转动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的中间杆86,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就能把由于内部手把杆61转动而产生的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力,通过按压联杆87和上述中间杆86作用在旋钮杠杆63上。
在上述中间杆86上设有卡合孔88,设置在旋钮杠杆63上与其成为一体的卡合销89,随着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向非锁定位置的转动,使旋钮杠杆63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从而穿过并卡合在上述卡合孔88内。此外,上述锁定解除联杆82由中间杆86支撑,能够进行滑动。
此外,在设置在中间杆86上的联接孔95中,连接着图中未表示的传递锁定按钮的操作力的传递部件,借助于操作锁定按钮,中间杆86在锁定位置与非锁定位置之间转动。
在内部手把杆61上设有与其成为一体的向着与第一臂部61a大致相反一侧延伸的第二臂部61b,按压联杆87的一端通过联接销90能够转动地连接在该第二臂部61b上。此外,在中间杆86的外圆周上,设有与其成为一体,沿半径方向向外凸出的,能与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的承压部分86a。
这样,由于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而进行转动,按压联杆87动作,使它的另一端与上述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接触,在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上,凸出设置与其成为一体的,在与上述按压联杆87的一侧滑动接触的同时,为按压联杆87导向的导向凸起91。此外,在按压联杆87上,还安装着处于盖子57的上升部分57b与按压联杆87之间的扭力弹簧92,按压联杆87便借助于这个扭力弹簧92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于与上述导向凸起91滑动接触的方向。
于是,当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而进行转动时,便如图10所示,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与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接触,通过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将从按压联杆87朝向非锁定位置一侧的推压力作用在中间杆86上,这样,如图11所示,中间杆86便使得旋钮杠杆63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
可是,上述按压联杆87是形成为:其使得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上之后,随着内部手把杆61的进一步转动,一边由导向凸起91导向,一边变位到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86a的接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按压联杆87的导向凸起91一侧的侧面形成了斜面87a,这个侧面87a在使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随着内部手把杆61的进一步转动,用于与导向凸起91滑动接触,以使按压联杆87朝向中间杆86的外侧。
这样,在使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当内部手把杆61进一步转动时,便如图12所示,按压联杆87变位到解除与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接触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是在锁定状态下,操作内部手把,也能在打开前部侧门DF的同时使其处于非锁定状态,而且,在操作内部手把的状态下,再进行锁定按钮的锁定操作(所谓无钥匙的锁定操作)的情况下,中间杆86不会干扰按压联杆87。
还有,在按压联杆87使其另一端与承压部分86a接触,使得中间杆86转动时,会有反作用力从承压部分86a作用在按压联杆87一侧上,但是,这种反作用力矢量从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开始(图10所示的状态),一直到上述中间杆86到达非锁定位置(图11所示的状态)为止,这期间的反作用力矢量如图10和图11中的箭头93所示,被设定成朝向作为按压联杆87的一端与内部手把杆61的连接支点的联接销90和作为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支点的支轴60之间。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连接于与锁定杆73一起转动的旋钮杠杆63并与其联动的中间杆86上,随着响应车厢内的开门操作的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而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方向施加推压力的按压联杆87的一端,连接在内部手把杆61上,在中间杆86上设有能与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的承压部分86a,在支撑中间杆86使其能转动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子57上凸出设置导向凸起91,按压联杆87被弹力压向上述导向凸起91并与其滑动接触,同时使其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61上,在使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随着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进一步转动,在由上述导向凸起91导向的同时,变位到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86接触的位置上。
因此,当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开门操作而转动时,通过该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用按压联杆87压住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中间杆86就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上,在中间杆86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即使内部手把杆61还转动,由于按压联杆87变位到解除与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相接触的位置上了,所以能防止从车厢内进行开门操作的中途操作载荷的增大,从而能提高操作性能。而且,为了让按压联杆87变位到解除与中间杆86承压部分86a接触的位置上,只要对与按压联杆87的导向凸起91的滑动接触部分的形状稍加改进就可以了,所以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从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开始,一直到解除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与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的接触这个过程中,由于把上述承压部分86a作用在按压联杆87一侧的反作用力矢量,设定为朝向上述按压联杆87的一端和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连接支点与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支点的之间,所以从按压联杆87接触承压部分86a开始,一直到解除上述按压联杆87与承压部分86a的接触为止的这一段时间里,通过承压部分86a作用在按压联杆87上的反作用力矢量而与承压部分86a一侧接触的力矩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把按压联杆87压在导向凸起91上进行滑动接触的扭力弹簧92的弹簧的载荷设定得很大,从而在防止操作载荷增大的同时,还能使按压联杆87可靠地与承压部分86a接触。
此外,当相对于锁定轴62,即相对于固定设置在锁定轴62上的支撑杆72,在锁定位置一侧,呈相对转动的姿势的锁定杆73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时,锁定杆73与开门联杆71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是开门联杆71,与限制部分80接触,由于锁定杆73相对锁定轴62和支撑杆72向非锁定位置推压,所以,即使由于灰尘等啮入支承杆72与锁定杆73之间的扭力弹簧77中,扭力弹簧77被固定成锁定杆73处于转动到相对于锁定轴62和支承杆72的锁定位置上不动,但,通过开锁操作使得锁定轴62向锁定位置一侧转动,在支撑杆72到达锁定位置之前,开门联杆71与限制部分80接触,便在锁定杆73上施加了向非锁定位置转动的转动力,这样强制排除了啮入扭力弹簧77中的灰尘等,就能使锁定杆73与支撑杆72的相对位置回到原来的状态。
而且,由于限制部分80设置在覆盖着支撑杆72、锁定杆73和开门联杆71的盖子57上,所以不必特意增加零件的数量,就可以形成简单的限制部分8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是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记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的本发明的前提下,能对本发明的设计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它具有:
挂钩(38),卡合在车身侧面的撞针(32)上,并能够转动;
棘爪(39),在与上述挂钩(38)卡合的卡合位置与解除该卡合的解除卡合位置之间能够转动;
内部手把杆(61),随着车厢内的打开车门的操作而转动的同时,随着上述棘爪(39)在处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的转动,使上述棘爪(39)向解除卡合位置一侧转动;
开门杆(54),随着打开车门的操作而转动;
开门联杆(71),随着与开门操作同时发生的开门杆(54)的转动,能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滑动,其一端连接在上述开门杆(54)上,并且,可在解除锁定状态位置和保持锁定状态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解除锁定状态位置,随着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的滑动,使上述棘爪(39)向解除卡合位置转动,而在保持锁定状态位置,尽管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滑动,也能保持上述棘爪(39)的卡合位置;
锁定杆(73),随着开锁操作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使上述开门联杆(71)从保持锁定状态位置转动到解除锁定状态位置;
旋钮杠杆(63),与上述锁定杆(73)一起转动;
中间杆(86),与上述旋钮杠杆(63)连接且联动;以及
按压联杆(87),一端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61),并且随着与车厢内的开门操作相对应的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将向非锁定位置一侧转动的方向上的推压力施加在上述中间杆(86)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间杆(86)的外圆周上,设有能与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的承压部分(86a),在支撑上述中间杆(86)并使其能转动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支撑部件(57)上,凸出设置导向凸起(91),上述按压联杆(87)用弹簧加压以与上述导向凸起(91)滑动接触,同时使按压联杆(87)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内部手把杆(61)上,在使得上述中间杆(86)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非锁定位置之后,随着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进一步转动,在由上述导向凸起(91)进行导向的同时,按压联杆(87)变位到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86a)的接触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接触上述中间杆(86)的承压部分(86a)开始,一直到上述按压联杆(87)的另一端解除与上述承压部分(86a)的接触为止的期间,由上述承压部分(86a)作用在按压联杆(87)一侧的反作用力矢量,设定为朝向上述按压联杆(87)一端的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连接支点与上述内部手把杆(61)的转动支点之间。
CNB2004100837309A 2003-10-16 2004-10-14 车辆用门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7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56246 2003-10-16
JP2003356246A JP4233975B2 (ja) 2003-10-16 2003-10-16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9398A true CN1609398A (zh) 2005-04-27
CN1297723C CN1297723C (zh) 2007-01-31

Family

ID=3461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373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723C (zh) 2003-10-16 2004-10-14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33975B2 (zh)
CN (1) CN1297723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3267A (zh) * 2008-10-01 2010-05-26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011527A (zh) * 2009-09-04 2011-04-13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的门锁闭系统
CN101942942B (zh) * 2006-07-11 2012-11-2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834576A (zh) * 2010-02-09 2012-12-19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扉的锁
CN103797202A (zh) * 2011-09-06 2014-05-1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108291411A (zh) * 2014-12-18 2018-07-17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CN10975091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大同多沃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433A1 (en) 2005-06-10 2006-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ink, method of producing ink jet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and yellow ink
CN102071847B (zh) * 2010-12-17 2013-05-01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9854A (en) * 1968-12-03 1972-12-13 Wilmot Breeden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lease means for vehicle door latches
DE2152613C3 (de) * 1971-10-22 1978-04-13 Bomoro Bocklenberg & Motte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Vorrichtung zum Sichern der Sperrklinke in einem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JP4331855B2 (ja) * 2000-03-27 2009-09-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1279980A (ja) * 2000-03-30 2001-10-10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346251B2 (ja) * 2001-03-06 2009-10-21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525183Y (zh) * 2002-04-19 2002-12-11 潍坊五星制锁有限公司 新型轻型车门锁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2942B (zh) * 2006-07-11 2012-11-2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713267A (zh) * 2008-10-01 2010-05-26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1713267B (zh) * 2008-10-01 2014-03-12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011527A (zh) * 2009-09-04 2011-04-13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的门锁闭系统
CN102011527B (zh) * 2009-09-04 2013-06-12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机动车辆的门锁闭系统
CN102834576A (zh) * 2010-02-09 2012-12-19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扉的锁
CN102834576B (zh) * 2010-02-09 2015-01-21 法雷奥安全座舱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门扉的锁
CN103797202A (zh) * 2011-09-06 2014-05-1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103797202B (zh) * 2011-09-06 2016-03-30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108291411A (zh) * 2014-12-18 2018-07-17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CN108291411B (zh) * 2014-12-18 2020-08-21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锁
CN10975091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大同多沃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20681A (ja) 2005-05-12
JP4233975B2 (ja) 2009-03-04
CN1297723C (zh) 200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723C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305685C (zh) 盖锁定/解锁机构以及具有盖锁定/解锁机构的打印机
TWI304109B (zh)
JP3808789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6003304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948052A (zh) 车辆的托盘锁定结构
CN104471166B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WO2011010554A1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690341A (zh) 滑动门锁紧系统
CN1696465A (zh) 车门的开关装置
CN1641175A (zh) 门用锁定机构及门用锁定单元
CN101057053A (zh)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CN1940244A (zh)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CN1295416C (zh) 把手装置
JP4618493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919667A (zh) 驻车制动装置
CN210439831U (zh) 一种汽车背门锁
CN1297724C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696464A (zh) 车门的开关装置
JP493638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11809984B (zh)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EP3783173B1 (en) A vehicle door comprising a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US6761383B2 (en) Tailgate latch for vehicles
CN103510771B (zh) 门锁装置
CN218206256U (zh) 车门自吸锁开关控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