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09984B -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09984B
CN111809984B CN202010683344.2A CN202010683344A CN111809984B CN 111809984 B CN111809984 B CN 111809984B CN 202010683344 A CN202010683344 A CN 202010683344A CN 111809984 B CN111809984 B CN 111809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opening
locking
matched
pa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33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09984A (zh
Inventor
顾春松
张文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or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or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or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or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33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09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09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9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09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09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46Locking several wings simultaneous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05B77/26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hand actuated, e.g. by a lever at the edge of the d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46Locking several wings simultaneously
    • E05B77/48Locking several wings simultaneously by electrical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包括锁块单元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单元,锁块单元包括盖板、锁本体及其内部的棘轮和棘爪,棘爪由控制单元驱动,棘轮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微动开关抵接;控制单元设有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第一微动开关及电动机构均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单元驱动棘爪转动,棘爪放开对棘轮的控制后,棘轮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将开关车门的信息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同时控制单元可借助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来控制前后车门的开关,多种功能操作灵活方便。本发明结构紧凑,能够满足汽车门体内空间狭小车型的要求;同时降低产品的重量及成本,满足客户的轻量化和低成本要求,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汽车操控的智能及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市场的性价比竞争日趋激烈。汽车门锁作为汽车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行车的安全性,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安装中控锁(中央控制门锁),即当驾驶员锁住其身边的车门时,其他车门也同时锁住,驾驶员可通过门锁开关同时解锁各个车门,也可单独解锁某个车门。
目前,现有汽车中控锁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能够降低制作成本,适合各种高、中、低档的轿车及SUV、MPV、皮卡等车型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锁块单元包括一端敞口的锁本体,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锁本体的敞口端设有盖板,所述锁本体的底部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棘轮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微动开关抵接;所述棘爪由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控制单元设有用于控制前后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及电动机构均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用于安装棘轮的棘轮轴,所述棘轮通过棘轮回位簧套装于棘轮轴上;所述棘轮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微动开关抵接的凸檐,所述锁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凸檐配合的过孔;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用于与棘爪配合的棘爪回位簧,所述棘爪包括棘爪本体、拨块及用于与棘轮配合的拨爪,所述棘爪本体平行于棘轮轴设置,所述拨块及拨爪径向设置于棘爪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棘爪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拨叉,所述棘爪本体的另一端与盖板内壁抵接,所述拨块的末端延伸至至锁本体的底壁外部,用于与固定套配合;所述锁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的外壳配合的定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棘轮为异型盘状结构,所述棘轮的中部设有与棘轮轴配合的安装孔,与凸檐相对的棘轮边缘设有两个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末端用于与棘爪配合,弧形凸起的边缘设有减震块。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拨块上套装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为椭圆柱状;所述拨叉的顶部还套装用于与防误锁摇臂配合的开启联动板,所述开启联动板设置于压板的外部,所述开启联动板的一端设有与拨叉配合的过孔,所述开启联动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套固定相连,使开启联动板与固定套及棘爪装配后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外壳及用于控制前后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外壳为上方敞口的壳体,所述电动机构包括接插件、电机、蜗杆、蜗轮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接插件沿外壳的一侧边缘设置,用于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用于嵌装接插件、电机、蜗杆及蜗轮的安装槽;所述电机与接插件相邻,所述电机的主轴与蜗杆相连,所述蜗杆与蜗轮配合;所述手动机构沿外壳的边缘内部设置,所述蜗轮及手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相连,协同控制车门的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均设置于接插件的边缘,第一微动开关与棘轮的凸檐抵接,第二微动开关与驱动机构抵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护罩,所述护罩的边缘与外开边缘对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锁止转换臂、锁止联动臂、开启联动臂、外开摇臂、内开摇臂和左前门外锁止摇臂,所述锁止转换臂与外壳上的定位轴转动配合,所述锁止转换臂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蜗轮配合的拨臂、用于与手动机构配合的拉头、用于与第二微动开关配合的长条状翘板及用于与内开摇臂配合的台阶凸块,所述拉头与翘板相对设置、拨臂与凸块相对设置;
所述锁止联动臂为与锁止转换臂的翘板相匹配的长条状,所述锁止联动臂的一端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套装于锁止转换臂的限位轴上,且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与锁止转换臂上面卡槽配合,所述锁止联动臂的末端与翘板卡接,所述锁止联动臂的末端上表面设有用于定位开启联动臂的定位块;所述开启联动臂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锁止联动臂上的定位块配合的套环、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外开摇臂配合的开孔;
所述外开摇臂与外壳的外壁转动连接、且通过外开弹簧复位,所述外开摇臂的上端与开启联动臂配合、下端突出于外壳下表面,所述开启联动臂的边缘凸起部能够与固定套外壁抵接,通过开启联动臂推动固定套实现开锁,外开摇臂通过外开弹簧复位;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垂直嵌装于外壳的边缘,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的上部设有左前门锁止旋钮,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置于外壳的定位槽内,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的下部外露于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锁止转换臂的台阶凸块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内开摇臂的一端与外壳的边缘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手动机构相连的拉孔,所述内开摇臂的内侧设有圆弧凸台,用于与锁止转换臂的凸块配合,带动锁止转换臂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所述内开摇臂的一端设有螺丝孔,通过螺钉与外壳相连。
优选的,所述手动机构包括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所述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沿外壳的内腔边缘并列设置,所述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的一端均外露于外壳外部,所述内锁止拉索的另一端与锁止转换臂的拉头相连,所述内开拉索的另一端与内开摇臂的拉孔相连。
优选的,所述开启联动臂与防误锁摇臂配合,所述防误锁摇臂通过误锁摇臂铆钉固定于护罩内壁上,防误锁摇臂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开启联动臂配合的锁孔。
优选的,所述护罩的边缘还设有儿童保险块,所述儿童保险块包括长条板状摆杆及其上表面的提手,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护罩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朝向外壳内部的限位凸起,所述护罩上设有用于对限位凸起限位的限位槽,所述提手设置于摆杆的转动端及限位凸起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过外拉手开门的外开拉线结构,所述外开拉线结构包括外开拉线、外开启臂、外开启臂接头、外开启臂拨动轴和外开启臂转换板,所述外开启臂接头设置于锁本体的边缘外部,用于贯穿外开拉线,所述外开启臂的中部与锁本体外壁上的立柱转动配合,所述外开启臂的一端固定外开启臂拨动轴、另一端与外开启臂接头相连,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与外壳及锁本体转动配合、且通过扭簧复位,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外开启臂拨动轴配合的豁口,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的边缘与开启联动臂的末端开孔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锁块单元的动作,控制单元驱动棘爪旋转,棘爪再带动棘轮转动,进而棘轮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将开关车门的信息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同时控制单元可借助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来控制前后车门的开关,多种功能操作灵活方便。本发明结构紧凑,能够满足汽车门体内空间狭小车型的要求;同时可根据客户的车型配置等要求对功能结构进行选装,降低产品的成本及重量,满足客户的轻量化和低成本要求,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功能汽车中控锁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锁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锁块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锁本体安装棘轮回位簧及棘轮轴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4中锁本体安装棘轮、棘爪及棘爪回位簧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棘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开启联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控制单元去掉护罩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控制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锁止转换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锁止联动臂与锁止转换臂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在接插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16是图11中开启联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1中防误锁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1中内开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2中左前门锁止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2中左前门锁止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2中外开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中儿童保险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控制单元中锁止转换臂与内开摇臂相互配合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外开拉线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中外开拉线结构在锁块单元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的外形图;
图中:1-盖板,2-锁本体,3-开启联动板,4-固定套,5-棘爪,50-棘爪本体,51-拨块,52-拨爪,53-拨叉,54-棘爪孔;6-棘轮,60-凸檐,61-弧形凸起;
7-压板,70-轴孔;8-棘轮轴,9-棘轮回位簧,10-固定轴;11-棘爪回位簧,12-减震块,13-外壳,130-定位轴;14-接插件,15-电机,16-蜗杆,17-蜗轮,18-锁止转换臂,180-拨臂,181-拉头,182-翘板,183-凸块,184-限位轴;19-锁止联动臂,190-定位块;
20-开启联动臂,200-套环,201-开孔;21-外开摇臂,22-防误锁摇臂,220-锁孔;23-内开摇臂,230-拉孔,231-圆弧凸台,232-螺丝孔,233-外开凸台;24-左前门锁止旋钮,240-弧形槽;25-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6-第一微动开关,27-第二微动开关,28-防尘盖,29-防水条,30-锁止转换臂弹簧,31-外开弹簧;
32-内开拉索,33-内锁止拉索,34-护罩,35-拉线罩盖,36-儿童保险块,360-摆杆,361-提手,362-限位凸起;37-误锁摇臂铆钉,38-自攻螺钉,39-固定孔,40-外开拉线,41-外开启臂,42-外开启臂接头,43-外开启臂拨动轴,44-外开启臂转换板,45-海绵条;46-立柱,47-卡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锁块单元包括一端敞口的锁本体2,所述锁本体2的内腔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6和棘爪5,所述锁本体2的敞口端设有盖板1,所述锁本体2的底部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棘轮6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微动开关26抵接;所述棘爪5由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控制单元设有用于控制前后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第一微动开关26及电动机构均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利用该方案能够实现在车门关闭后,通过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来控制车门开关保险的启闭。控制单元驱动锁块单元动作,锁块单元又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及控制单元将车门开关的信号传递至汽车中央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前后车门保险的开关。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所述锁本体2的内腔设有用于安装棘轮6的棘轮轴8,所述棘轮6通过棘轮回位簧9套装于棘轮轴8上;所述棘轮6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微动开关26抵接的凸檐60,所述锁本体2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凸檐60配合的过孔;所述锁本体2的内腔设有用于与棘爪5配合的棘爪回位簧11,所述棘爪5包括棘爪本体50、拨块51及用于与棘轮6配合的拨爪52,所述棘爪本体50平行于棘轮轴8设置,所述拨块51及拨爪52径向设置于棘爪本体50的外壁上,所述棘爪本体50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拨叉53,所述棘爪本体50的另一端与盖板1内壁抵接,所述拨块51的末端延伸至至锁本体2的底壁外部,用于与固定套4配合,故固定套设计为一个接近椭圆的形状;锁本体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的外壳13配合的定位结构。开启联动板3与固定套及棘爪5装配后形成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具体制作时,棘轮、棘爪均经过热处理,从而提高棘轮棘爪的强度及耐磨损性能。如图4所示,棘爪本体50采用竖立模式,两端分别与盖板1及压板7配合,压板的中间设有与棘爪本体50配合的棘爪孔54,使棘爪与压板转动配合,打破传统平放通过销轴连接旋转结构,缩小整体布置的空间,减轻产品的重量,降低产品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锁本体2侧壁上的卡点47及固定孔39,锁本体通过卡点47与控制单元的外壳及护罩卡接,同时将连接螺栓贯穿固定孔39连接锁本体与外壳。借助该结构能够确保锁块单元与控制单元的可靠连接及准确定位。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棘轮6为异型盘状结构,满足轻量化设计需求,所述棘轮6的中部设有与棘轮轴8配合的安装孔,与凸檐60相对的棘轮6边缘设有两个弧形凸起61,弧形凸起61的末端用于与棘爪5配合,弧形凸起61的边缘设有减震块12。弧形凸起上的减震块与锁本体上对应部位分别在关闭和开启的时候接触,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棘爪带动棘轮转动,棘轮侧面边缘上的凸檐通过锁本体上的底部开孔与第一微动开关接触,在棘轮的转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微动开关与棘轮的凸檐部位产生接触和分离,从而使第一微动开关给出车门关闭位置的信号,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传递给驾驶人员来确认车门关闭的状态,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棘轮的一侧弧形凸起61端与棘爪末端的拨爪52抵接时,第一微动开关与棘轮6脱离,锁块单元处于关闭状态;当控制单元的外开摇臂21带动开启联动臂20,直接推动棘爪5的拨块51,放开对棘轮的弧形凸起61的制动,图6中棘轮在棘轮回位簧9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棘轮6的另一个弧形凸起61转至与棘爪的拨爪外侧面抵接,锁块单元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棘轮抵压第一微动开关,将解锁信号传递至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关门时,棘轮6在车身锁环的推动下运动,当半锁及全锁状态下棘轮的两个弧形凸起61交替到达棘爪端部,棘轮会被卡住,实现关门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如图4、10所示,所述棘爪5的拨叉53上套装压板7,所述压板7设置于锁本体2的底壁外表面,所述压板7的两端设有用于与棘轮轴8及固定轴10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压板7和盖板1通过固定轴10连接固定;所述压板7的中部侧面设有用于与拨叉53配合的安装孔。采用该结构能够将棘爪可靠安装在锁本体内,避免相对锁本体上下窜动。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4、9所示,所述棘爪5的拨块51上套装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为椭圆柱状;所述拨叉53的顶部还套装用于与防误锁摇臂配合的开启联动板3,所述开启联动板3设置于压板7的外部,所述开启联动板3的一端设有与拨叉53配合的过孔,所述开启联动板3的另一端与固定套4相连。将开启联动板3铆接在棘爪5的顶部,使开启联动板3与固定套4及棘爪5装配后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减少棘爪5在锁本体2内部上下窜动,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另外,固定套在与控制单元链接后,与控制单元的开启联动臂20接触。固定套4的外形设计为椭圆柱状方便在开启过程中,开启联动臂20直线推动固定套4运动,进而推动棘爪旋转,棘爪的拨爪52脱离棘轮的一侧弧形凸起61,棘轮在棘轮回位簧的作用下脱离棘爪的控制处于开启状态,随后棘轮的凸檐60抵压微动开关,将解锁的信号传递至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将开启联动板3与拨叉53配合的部分边缘设计为圆形,减少随棘爪旋转造成的阻力,降低车门开启阻力;提升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11、12、15所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外壳13及用于控制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外壳13为上方敞口的壳体,所述电动机构包括接插件14、电机15、蜗杆16、蜗轮17、第一微动开关26及第二微动开关27,所述接插件14沿外壳13的一侧边缘设置,用于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外壳13的内腔设有用于嵌装接插件14、电机15、蜗杆16及蜗轮17的安装槽;所述电机15与接插件14相邻,所述电机15的主轴与蜗杆16相连,所述蜗杆16与蜗轮17配合;所述手动机构沿外壳13的边缘内部设置,所述蜗轮17及手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相连,协同控制车门的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26及第二微动开关27均设置于接插件14的边缘,第一微动开关26与棘轮6的凸檐60抵接,第二微动开关27与驱动机构抵接;所述外壳13的顶部设有护罩34,所述护罩34的边缘与外壳13边缘对接。通过接插件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连接,接插件与车身线束连接实现直流通电,能够变换电机的转动方向,电机驱动蜗杆、蜗轮旋转,蜗轮通过驱动机构触发第二微动开关;或者手动机构中的内锁止拉索33通过驱动机构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再通过接插件将车门开关信号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再发出锁止及解锁指令。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1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锁止转换臂18、锁止联动臂19、开启联动臂20、外开摇臂21、内开摇臂23和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所述锁止转换臂18与外壳13上的定位轴130转动配合,锁止转换臂18通过扭簧与外壳13内腔相连,并在扭簧的辅助下实现两个位置的停留;所述锁止转换臂18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蜗轮17配合的拨臂180、用于与手动机构配合的拉头181、能够与第二微动开关27接触的长条状翘板182及用于与内开摇臂23配合的台阶凸块183,所述拉头181与翘板182相对设置、拨臂180与凸块183相对设置;所述锁止转换臂18的中部设有限位轴184,限位轴为中空轴,能够套装在定位轴130上。
如图14、16所示,所述锁止联动臂19为与锁止转换臂18的翘板182相匹配的长条状,所述锁止联动臂19的一端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30套装于锁止转换臂18的限位轴184上,且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30与锁止转换臂18上面卡槽配合,所述锁止联动臂19的末端与翘板182卡接,所述锁止联动臂19的末端上表面设有用于定位开启联动臂20的定位块190;所述开启联动臂2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锁止联动臂19上的定位块190配合的套环200、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外开摇臂21配合的开孔201;同时开启联动臂20的外圆上还设有用于推动固定套4的凸块。
在锁止转换臂进行锁止及解锁动作的过程中,会与安装在接插件上的第二微动开关27进行接触和分离,从而给出锁止及解锁止位置信号,反馈到车身中央控制系统,进而来控制其他车门锁体的锁止、解锁止动作。具体地,当按动司机门的锁止/解锁开关时,电机15通电,蜗杆16带动蜗轮17正反转,进而驱动锁止转换臂18旋转,锁止转换臂18在扭簧的辅助下实现两个位置的停留,与第二微动开关27产生接触和分离两个状态。当锁止转换臂18处于解锁状态时(图11),锁止转换臂18的翘板182末端与第二微动开关27接触,开启联动臂20在外开摇臂21或内开摇臂23的作用下,推动固定套4,从而使棘爪5放开对棘轮6的控制,达到开启车门的目的;当锁止转换臂18处于锁止状态时,开启联动臂20会在锁止联动臂19的带动下随锁止转换臂18向上旋转,翘板182末端脱离与第二微动开关27的接触,此时推动外开摇臂21或内开摇臂23时,无法推动固定套4向前运动,棘爪5仍对棘轮6进行控制,无法达到开启车门的目的。或者通过手动机构中的内锁止拉索33的拉线直接带动锁止转换臂18实现两个位置停留。
在除左前门外的其他三个车门上,同时可以显示车门锁止的状态,给驾乘人员提示车门实时状况,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当锁止转换臂处于锁止状态时,车外有人员遇到状况需要紧急上车,频繁拉门把手不知松开的情况下,车内人员仍可以通过机械部分的内拉索或电动机构驱动锁止转换臂进行解锁;避免过去必须要松开把手方能解锁的传统方式,大大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解锁开门上车的便利性。
如图12、18、19、20、21、23所示,所述外开摇臂21与外壳13的外壁转动连接、且通过外开弹簧31复位,所述外开摇臂21的上端与开启联动臂20配合、下端突出于外壳13下表面,所述开启联动臂20的边缘凸起部能够与固定套4外壁抵接,通过开启联动臂20推动固定套4,进而带动棘爪旋转,使棘轮脱离棘爪的控制实现开锁的目的,外开摇臂21开启后通过外开弹簧31实现复位,外开弹簧31的一端与外开启臂相连、另一端内嵌于锁本体2与外壳13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外开启臂21的中部通孔与外壳13上的凸台转动配合,通过装在中间的外开弹簧31起到对外开摇臂21的复位效果。
如图11、12、19、20所示,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垂直嵌装于外壳13的边缘,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的上部设有左前门锁止旋钮24,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24置于外壳13的定位槽内,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的下部外露于外壳13的下表面,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24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锁止转换臂18的台阶凸块183下部相配合的弧形槽240。通过在外壳13上设置外开摇臂21,与开启联动臂20连接,在车门外把手开启时,通过与外拉手连接的连杆推动外开摇臂21,促使开启联动臂20向前运动,从而开启联动臂20的另一端推动锁块部分的固定套4,通过转动棘爪脱离对棘轮的控制,实现开锁的效果。
如图11、18所示,所述内开摇臂23的一端与外壳13的边缘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手动机构相连的拉孔230,所述内开摇臂23的内侧设有圆弧凸台231,用于与锁止转换臂18的凸块183配合,带动锁止转换臂18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所述内开摇臂23的一端设有螺丝孔232,通过螺钉与外壳13相连;同时,内开摇臂23的圆弧凸台231靠近与外壳13转动配合的一侧还设有外开凸台233,用于与外开摇臂21的上端凸出部抵接,通过转动内开摇臂23,借助圆弧凸台231可带动外开摇臂21旋转。当锁止转换臂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手动机构内开拉索32拉动内开摇臂23,内开摇臂23驱动锁止转换臂18及开启联动臂20转动,通过开启联动臂20推动固定套4,从而使棘爪5放开对棘轮6的控制,达到开启车门的目的。
左前门外锁止旋钮24、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及锁止转换臂18构成左前门的外锁止结构:在外壳13上设置左前门外锁止旋钮24,通过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对固定,同时转动。当钥匙转动锁芯时,通过与之连接的锁芯拉杆带动左前门外锁止摇臂25转动,进而带动左前门外锁止旋钮24转动,锁止转换臂18在左前门外锁止旋钮24的作用下,达到锁止或者解锁止的目的。
如图12所示,所述手动机构包括内开拉索32和内锁止拉索33,所述内开拉索32和内锁止拉索33沿外壳13的内腔边缘并列设置,所述内开拉索32和内锁止拉索33的一端均外露于外壳13外部,所述内锁止拉索33的另一端与锁止转换臂18的拉头181相连,所述内开拉索33的另一端与内开摇臂23的拉孔230相连。在内开拉手的作用下,带动内开拉索32,内开拉索32拉动内开摇臂23,通过内开摇臂23直接推动外开摇臂21,连带开启联动臂20运动,从而实现棘爪放开对棘轮的控制,实现开锁目的。避免传统结构中通过零件转换实现,使产品结构更趋简单化,同时有效的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手动机构仅包括内开拉索32,内开拉索32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利用内开摇臂23与锁止转换臂18构成双拉双开结构:在内开摇臂23上设置有部分圆弧凸台231,当锁止转换臂18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内开拉索32拉动内开摇臂23,借助圆弧凸台231部位会与锁止转换臂18上的台阶凸块183部位接触,带动锁止转换臂18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继续拉动内开拉索32,带动内开摇臂23直接推动外开摇臂21,外开摇臂21推动开启联动臂20,开启联动臂20推动固定套4带动棘爪旋转,从而放开对棘轮的控制,实现开门,从而实现双拉双开的效果。在功能上进行提升的同时,减少传统使用内锁止拉索进行解锁的结构,有效的降低产品的成本。
图12所示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如下:内锁止拉索33带动锁止转换臂18,在锁止转换臂弹簧30的作用下旋转运动,锁止转换臂的翘板18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通过接插件将信号传输至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进而中央控制系统发出各车门的锁止及解锁指令,通过电动或手动实现锁体的锁止及解锁止动作。
如图1所示,所述内开拉索32和内锁止拉索33的顶部设有拉线罩盖35,所述拉线罩盖35的边缘依次与护罩34及外壳13边缘对接。同时,在接插件的外部设有防尘盖28,防尘罩盖通过倒卡口结构固定;提升外壳13和护罩34之间的防水效果,同时使两个件之间的配合更紧凑,对产品整体外观效果有较大提升。拉线罩盖通过卡扣形式固定在外壳13及护罩34上,减少产品外露空间,对产品的防尘效果有相当大的提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另外,对锁块单元和控制单元连接固定后的外露配合间隙,以及盖板1在装车后与车门钣金之间可能出现的微小缝隙,粘贴海绵条45,从而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
其中,开启联动板3、开启联动臂20与防误锁摇臂22构成左前门锁总成的防误锁机构,如图11、12、17所示,所述开启联动板3与防误锁摇臂22配合,所述防误锁摇臂22通过误锁摇臂铆钉37固定于护罩34内壁上,防误锁摇臂22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开启联动臂20顶部圆柱配合的锁孔220、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开启联动板3配合的插板。护罩34通过自攻螺钉38与外壳13内的限位轴184的内孔螺纹连接,如图1、13、26所示。防误锁摇臂22通过开启联动臂20带动锁止转换臂18,实现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当总成处于锁止状态时的关门过程中,锁块单元内棘轮6会带动棘爪5运动,防误锁摇臂22在开启联动板3的带动下运动(即:将图11中的防误锁摇臂22的左侧插板向上摆动),从而防误锁摇臂22的另一端锁孔220带动开启联动臂20向下摆动,进而开启联动臂20带动锁止联动臂19及锁止转换臂18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止状态(锁止转换臂18转至与第二微动开关接触),实现防误锁的功能。当处于锁止状态时,锁止联动臂19、开启联动臂20均随锁止转换臂18处于锁止状态。
儿童保险块为后门儿童保险结构:如图1、22所示,所述护罩34的边缘还设有儿童保险块,所述儿童保险块36包括长条板状摆杆360及其上表面的提手361,所述摆杆360的一端与护罩34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朝向外壳13内部的限位凸起362,所述护罩34上设有用于对限位凸起限位的限位槽,所述提手361设置于摆杆的转动端及限位凸起之间。当后排乘坐儿童人员时,须控制后车门从内部无法进行开启,确保后排乘坐人员的安全。操作时仅须将外露的儿童保险块的提手361向上提,限位凸起362卡在护罩34的限位槽内,实现位置限定;此时再从车内拉动内开拉手时,车门无法打开。
如图12所示,所述外壳13与护罩34的配合面间设有防水条29,所述外壳13的边缘设有用于安装防水条29的凹槽,在与外壳13装配卡接后,对两个件之间的缝隙起到密封防水防尘的效果。同时在锁块单元与控制单元的边缘配合面间、与车门相邻的锁块单元的盖板边缘设有海绵条45,如图26所示。
如图24、25所示,除了使用连杆在外拉手的作用下推动外开摇臂21,实现开门的效果外,还可以通过外开拉线结构实现开门。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过外拉手开门的外开拉线结构,外开拉线结构包括外开拉线40、外开启臂41、外开启臂接头42、外开启臂拨动轴43和外开启臂转换板44,所述外开启臂接头41设置于锁本体2的边缘外部,用于贯穿外开拉线40,所述外开启臂41的中部与锁本体2外壁上的立柱46转动配合,所述外开启臂41的一端固定外开启臂拨动轴43、另一端与外开启臂接头42相连,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44通过扭簧与锁本体2转动配合,外开启臂转换板44的中部通过自攻铆钉与外壳及锁本体相连,相对外壳及锁本体转动,外开启臂转换板44通过扭簧实现复位,扭簧套装在铆钉上。外开启臂转换板44可安装在压板7端部的轴孔70处,如图10所示;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44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外开启臂拨动轴43配合的豁口,外开启臂转换板44的边缘与开启联动臂20的末端开孔配合。通过外开拉线40带动外开启臂拨动轴43及外开启臂转换板44转动,进而带动开启联动臂20摆动,通过开启联动臂20的外壁凸起部推动固定套4,进而带动棘爪旋转,使棘轮脱离棘爪的控制实现开锁的目的,通过扭簧实现开启后外开启臂转换板44的复位。通过外开拉线结构的外开拉线40拉动外开启臂41,实现开门的效果。该结构能够解决车门内部空间狭小,复杂,连杆运动困难等情况。上述外开拉线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拉动外拉手时,外开拉线40通过外开启臂接头42,将拉力传递到外开启臂41上,通过外开启臂拨动轴43带动外开启臂转换板44转动,进而带动开启联动臂20摆动,通过开启联动臂20的外壁凸起部推动固定套4,最终驱动棘爪脱离棘轮,棘轮在棘轮回位簧作用下转至开启状态,实现解锁开门。通过外开启臂41上的铆接外开启臂拨动轴43,带动外开启臂转换板44运动,改变开启的方向,由原先的垂直向下变换成垂直向上,直接与外拉手连接,避免以往垂直向下开启,拉线需成U型弯曲向上再与外拉手连接,造成拉线加长,成本上升,外开启力偏大等现象;同时,该结构通过在外开启臂41与外开拉线40连接部位设置的外开启臂接头42,在开启运动过程中,随位移在外开启臂41中按照外开拉线40受力方向进行角度旋转调整;避免以往开启过程位移和方向不协调造成行程和操作力的不稳定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紧凑、防尘等特点,大量采用零件自带的卡口等结构形式,简化产品的零件整体组合,除少量的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外,大量采用塑料材料进行制作,减少产品的重量;客户可根据车门内空间及成本选用推杆或拉线两种外开连接方式;保证了门锁功能及可靠性的同时,满足客户提出的轻量化要求、改善了产品的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可按照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对部分模块进行选装。适合各种高、中、低档的轿车及SUV、MPV、皮卡等车型的使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块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锁块单元包括一端敞口的锁本体,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和棘爪,所述锁本体的敞口端设有盖板,所述锁本体的底部与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棘轮与控制单元的第一微动开关抵接;所述棘爪由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控制单元设有用于控制前后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及电动机构均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用于安装棘轮的棘轮轴,所述棘轮通过棘轮回位簧套装于棘轮轴上;所述棘轮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微动开关抵接的凸檐,所述锁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与凸檐配合的过孔;所述锁本体的内腔设有用于与棘爪配合的棘爪回位簧,所述棘爪包括棘爪本体、拨块及用于与棘轮配合的拨爪,所述棘爪本体平行于棘轮轴设置,所述拨块及拨爪径向设置于棘爪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棘爪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拨叉,所述棘爪本体的另一端与盖板内壁抵接,所述拨块的末端延伸至锁本体的底壁外部,用于与固定套配合;所述锁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控制单元的外壳配合的定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为异型盘状结构,所述棘轮的中部设有与棘轮轴配合的安装孔,与凸檐相对的棘轮边缘设有两个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末端用于与棘爪配合,弧形凸起的边缘设有减震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拨块上套装用于与控制单元配合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为椭圆柱状;所述拨叉的顶部还套装用于与防误锁摇臂配合的开启联动板,所述开启联动板设置于压板的外部,所述开启联动板的一端设有与拨叉配合的过孔,所述开启联动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套固定相连,使开启联动板与固定套及棘爪装配后形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外壳及用于控制前后车门开关的手动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外壳为上方敞口的壳体,所述电动机构包括接插件、电机、蜗杆、蜗轮、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所述接插件沿外壳的一侧边缘设置,用于与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用于嵌装接插件、电机、蜗杆及蜗轮的安装槽;所述电机与接插件相邻,所述电机的主轴与蜗杆相连,所述蜗杆与蜗轮配合;所述手动机构沿外壳的边缘内部设置,所述蜗轮及手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相连,协同控制车门的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及第二微动开关均设置于接插件的边缘,第一微动开关与棘轮的凸檐抵接,第二微动开关与驱动机构抵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护罩,所述护罩的边缘与外开边缘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锁止转换臂、锁止联动臂、开启联动臂、外开摇臂、内开摇臂和左前门外锁止摇臂,所述锁止转换臂与外壳上的定位轴转动配合,所述锁止转换臂的边缘设有用于与蜗轮配合的拨臂、用于与手动机构配合的拉头、用于与第二微动开关配合的长条状翘板及用于与内开摇臂配合的台阶凸块,所述拉头与翘板相对设置、拨臂与凸块相对设置;
所述锁止联动臂为与锁止转换臂的翘板相匹配的长条状,所述锁止联动臂的一端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套装于锁止转换臂的限位轴上,且通过锁止转换臂弹簧与锁止转换臂上面卡槽配合,所述锁止联动臂的末端与翘板卡接,所述锁止联动臂的末端上表面设有用于定位开启联动臂的定位块;所述开启联动臂的一侧设有用于与锁止联动臂上的定位块配合的套环、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外开摇臂配合的开孔;
所述外开摇臂与外壳转动连接、且通过外开弹簧复位;所述外开摇臂的上端与开启联动臂配合、下端突出于外壳下表面,所述开启联动臂的边缘凸起部能够与固定套外壁抵接,通过开启联动臂推动固定套,外开摇臂通过外开弹簧复位;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垂直嵌装于外壳的边缘,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的上部设有左前门锁止旋钮,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置于外壳的定位槽内,所述左前门外锁止摇臂的下部外露于外壳的下表面,所述左前门锁止旋钮的侧面设有用于与锁止转换臂的台阶凸块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内开摇臂的一端与外壳的边缘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手动机构相连的拉孔,所述内开摇臂的内侧设有圆弧凸台,用于与锁止转换臂的凸块配合,带动锁止转换臂从锁止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所述内开摇臂的一端设有螺丝孔,通过螺钉与外壳相连;内开摇臂的圆弧凸台靠近与外壳转动配合的一侧还设有外开凸台,用于与外开摇臂的上端抵接,通过转动内开摇臂,圆弧凸台带动外开摇臂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机构包括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所述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沿外壳的内腔边缘并列设置,所述内开拉索和内锁止拉索的一端均外露于外壳外部,所述内锁止拉索的另一端与锁止转换臂的拉头相连,所述内开拉索的另一端与内开摇臂的拉孔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联动板与防误锁摇臂配合,所述防误锁摇臂通过误锁摇臂铆钉固定于护罩内壁上,防误锁摇臂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开启联动臂配合的锁孔、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开启联动板配合的插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边缘还设有儿童保险块,所述儿童保险块包括长条板状摆杆及其上表面的提手,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护罩转动配合、另一端设有朝向外壳内部的限位凸起,所述护罩上设有用于对限位凸起限位的限位槽,所述提手设置于摆杆的转动端及限位凸起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过外拉手开门的外开拉线结构,所述外开拉线结构包括外开拉线、外开启臂、外开启臂接头、外开启臂拨动轴和外开启臂转换板,所述外开启臂接头设置于锁本体的边缘外部,用于贯穿外开拉线,所述外开启臂的中部与锁本体外壁上的立柱转动配合,所述外开启臂的一端固定外开启臂拨动轴、另一端与外开启臂接头相连,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与外壳及锁本体转动配合、且通过扭簧复位,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的边缘设有用于与外开启臂拨动轴配合的豁口,所述外开启臂转换板的边缘与开启联动臂的末端开孔配合。
CN202010683344.2A 2020-07-16 2020-07-16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Active CN111809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3344.2A CN111809984B (zh) 2020-07-16 2020-07-16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3344.2A CN111809984B (zh) 2020-07-16 2020-07-16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9984A CN111809984A (zh) 2020-10-23
CN111809984B true CN111809984B (zh) 2021-02-09

Family

ID=7286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3344.2A Active CN111809984B (zh) 2020-07-16 2020-07-16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099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1597B (zh) * 2022-05-10 2024-02-13 浙江信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车门锁
CN116146055B (zh) * 2022-12-12 2024-08-06 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多功能集成的侧门锁
CN118728192A (zh) * 2023-03-30 2024-10-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门锁装置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09984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9984B (zh)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KR20060048346A (ko) 자동차의 잠금 장치
KR19980087251A (ko) 차량, 특히 승용차의 루프용 로크 부재
US6863318B2 (en) Latch for a vehicle door
CN110924761A (zh) 一种用于重卡轻卡商用车上的一体式车门锁
KR102633869B1 (ko) 파워 차일드 록 장치
CN118273600A (zh) 门锁总成和车辆
CN216949920U (zh) 门锁系统和车辆
CN212454008U (zh) 电吸锁及汽车
KR10030336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어셈블리
JP2529567Y2 (ja) ドアロックのケーブル連結構造
CN210105536U (zh) 一体式背门锁体
CN212317700U (zh)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CN111809988B (zh) 一种前罩锁操作机构
CN211369901U (zh) 一种自吸自开的汽车尾门锁
CN111749560B (zh)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CN211229905U (zh) 一种新型中央电控锁体装置
CN208267597U (zh) 机动车自吸门锁系统
CN202417076U (zh) 汽车左前门锁
CN220621473U (zh) 车门锁
CN211691936U (zh) 一种用于重卡轻卡商用车上的一体式车门锁
CN218265489U (zh)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CN109914942B (zh) 一体式背门锁体
CN219451806U (zh) 一种外挂式汽车电动自吸锁机构
CN115807592B (zh) 具有自吸功能的电开汽车侧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