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5489U -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5489U
CN218265489U CN202221474073.0U CN202221474073U CN218265489U CN 218265489 U CN218265489 U CN 218265489U CN 202221474073 U CN202221474073 U CN 202221474073U CN 218265489 U CN218265489 U CN 218265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pawl
ratchet
automobile door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40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太成
赵丽明
赵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40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5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5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5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属于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所述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锁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低成本、强度安全可靠;该锁体配合把手或传动机构装置可以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前门和后门,提升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无B柱车身由于取消了传统的侧围B柱,前后车门打开后形成一个较大上、下车通道,可以提供更好的上、下车方便性或装卸货物的方便性。所以国内外无B柱车型也越来越多。
如图1,目前汽车用车门锁体1010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其一般布置装配于车门的中部,锁扣1020装配于车身侧围B柱/C柱上。由于车门上部空腔尺寸的限制,传统锁体不能布置于车门上部及车门下部。虽然此种门锁也有用于无B柱车身的情况,但在相关的技术方案中,无B柱车身同一侧的车门的前车门中部设有前门锁体,后车门中部设有锁扣,同时后门需要再单独至少再设置一套锁体与车身连接才能实现无B柱对开车门的牢固锁紧。
如图2,由于车门锁锁体尺寸的限制,其只能装配于车门的中部。当其应用于无B柱车型,第一锁体1030装配于前车门的中部,第一锁环1031装配于后车门中部。车门关闭时前车门的锁体与后车门的锁扣相互锁紧,第二锁体1040及第二锁环1041布置于后车门的上部,第三锁体1050及第三锁环1051布置于后车门的下部。打开车门时需要先解锁并打开前门,然后才能解锁并打开后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门锁结构,以解决车门锁体过大,前门后门开启相互限制带来的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
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
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及扭簧,所述限位块及扭簧均固定在锁体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开启拨臂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的截面为L型。
进一步,所述棘爪设置有第一突块和第二突块,第一突块与推动装置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棘爪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截面均呈V型。
进一步,所述附件单元包括轴套及开启拨臂铆钉,开启拨臂的一端由轴套通过开启拨臂铆钉铆接到安装底板上,开启拨臂可围绕轴套旋转。
进一步,所述底板盖板铆钉,用于固定壳体单元中的安装底板、锁体基座及安装盖板。壳体单元贯穿连接有铆接轴,分别为棘轮轴和棘爪轴。
进一步,所述棘轮活动连接于棘轮轴,第一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轮上,棘爪活动连接于棘爪轴,第二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爪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锁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低成本、强度安全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设计一种新型锁体,满足法规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门锁体积,可以布置装配于车门的上/下部。该锁体配合把手或传动机构装置可以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前门和后门,每个门有单独的锁系统,无互锁关系。目的是实现无B柱前后门的同时开闭功能,更加进一步提升无B柱车型的上下车的方便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门锁装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无B柱车型门锁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结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开启拨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棘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锁止机构棘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锁体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全锁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半锁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全开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门锁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10、锁体 1020、锁扣
1030、第一锁体 1031、第一锁环
1040、第二锁体 1041、第二锁环
1050、第三锁体 1051、第三锁环
100、壳体单元 110、安装底板
120、安装盖板 121、第一凹槽
130、锁体基座 131、第二凹槽
210、锁止机构
220、限位机构 221、第一限位块
222、第二限位块 223、第三限位块
224、第一扭簧 225、第二扭簧
230、开启拨臂 231、推动装置
240、棘爪 241、第一突块
242、第二突块 250、棘轮
251、第一卡合部 252、第二卡合部
253、驱动滑面 254、第三凹槽
260、棘爪孔 270、棘轮孔
310、轴套
320、开启拨臂铆钉 330、盖板加强板
340、盖板安装支架 350、底板盖板铆钉
360、棘爪轴 370、棘轮轴
400、锁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提供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100;及布置在壳体单元100内部的锁体单元;附件单元用于固定壳体单元100及锁体单元;锁环单元400与锁体单元相互配合,实现锁体的打开和关闭。
壳体单元100包括安装底板110,及与安装底板110相对布置的安装盖板120,安装底板110与安装盖板120布置在锁体基座130的两侧。
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100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210,以及配合锁体机构210运动的限位机构220。更具体的说,锁体单元安装在锁体基座130上。
锁止机构210包括开启拨臂230,与开启拨臂230相互配合的棘爪240,以及与棘爪240相互配合的棘轮250。
限位机构220包括限位块及扭簧。第一限位块221与第二限位块222卡接在锁体基座130上,两个第三限位块插套在锁体基座130上;第一扭簧224第二扭簧225安装在锁体基座130上。
附件单元包括轴套310及开启拨臂铆钉320,用于固定开启拨臂230的一端。附件单元还包括盖板加强板330,用于固定在安装盖板120的外侧,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盖板安装支架340的一端固定在安装盖板120的外侧,另一端用于固定线束。底板盖板铆钉350,用于固定壳体单元100中的安装底板110、锁体基座130及安装盖板120。壳体单元100贯穿连接有铆接轴,分别为棘轮轴370和棘爪轴360。
棘轮250活动连接于棘轮轴370,第一扭簧224设置于锁体基座130和棘轮250上,棘爪240活动连接于棘爪轴360,第二扭簧225设置于锁体基座130和棘爪240上,开启拨臂230的一端通过轴套310和开启拨臂铆钉320铆接在安装底板110上。
第一限位块221和第二限位块222设置于锁体基座130上,可以为锁环单元400提供两个方向的限位。
第三限位块223可以分别为棘爪240和棘轮250回位时提供缓冲,盖板加强板330与盖板安装支架340通过焊接与安装盖板120连接,两根底板盖板铆钉350将安装底板110、锁体基座130、安装盖板120分别与盖板加强板330、盖板安装支架340铆接到一起。
更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开启拨臂230的一端由轴套310通过开启拨臂铆钉320铆接到安装底板110上,开启拨臂230可围绕轴套310旋转,在靠近开启拨臂230可旋转的一侧,开启拨臂230上设置有推动装置231。推动装置231的截面为L型。
如图6所示,棘爪240设置有第一突块241和第二突块242。第一突块241与推动装置231相接触。
如图7所示,棘轮250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251、第二卡合部252以及驱动滑面253。第二突块242与棘轮250的驱动端相接触。当外力驱动开启拨臂230时,开启拨臂230逆时针转动,第二突块242与第一卡合部251耦合,汽车门锁为全锁状态;当第二突块242与第二卡合部252耦合时,汽车门锁为半锁状态;开启拨臂230继续逆时针转动,当第二突块242与驱动滑面253接触时,汽车门锁为全开状态。
第一卡合部251及第二卡合部252的截面均呈V型。
使用时,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块221卡合在锁体基座130的上部,第二限位块222卡合在锁体基座130的左侧,第三限位块223中部设置有孔,第三限位块223通过中部孔套设在锁体基座130的上,第一限位块221、第二限位块222和第三限位块223均为可以是橡胶块,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减小碰撞噪音,同时也有限位的作用。固定方式可以是卡接、套设的方式固定在锁体基座130上。
第三限位块223有两个,一个布置在锁体基座130的中部,另一个布置在锁体基座130的下部。
第一扭簧224设置在棘轮孔270附近,第二扭簧225设置在棘爪孔260附近。
开启拨臂230的一端由轴套310通过开启拨臂铆钉320铆接到安装底板110上,推动装置231设置在上方。
将棘爪240设置在锁体基座130上,且与棘爪孔260同轴,棘爪240的一端与布置在锁体基座130下部的第三限位块223相接触,第一突块241在下,第二突块242在上;将棘轮250设置在锁体基座130上,且与棘轴孔270同轴,棘轮250的驱动端布置在下方,第三凹槽254布置在上方;棘轮250的驱动端与第二突块242相互耦合。也即,将棘爪240穿过棘爪轴360装配到装有第二扭簧225的锁体基座130上;将棘轮250穿过棘轮轴370装配到装有第一扭簧224的锁体基座130上
当开启拨臂230旋转时,可以实现推动装置231推动第一突块241,使得棘爪240进行旋转,进而推动棘轮250进行旋转。
棘爪轴360、棘轮轴370穿过棘爪孔260、棘轮孔270将锁体基座130及安装盖板120装配到一起。
将盖板加强板330、盖板安装支架340与安装盖板120通过焊接装配到一起;将两根底板盖板铆钉360穿过安装盖板120、锁体基座130、安装底板110;对棘轮轴370、棘爪轴360、两根底板盖板铆钉350进行铆压。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汽车门锁结构的运动原理,将其运动原理分为三个状态阶段:全锁状态阶段、半锁状态阶段、全开状态阶段。
第一阶段:全锁状态阶段。
如图9所示,正常状态下,当车门关闭时,推动装置231与第一突块241相抵,第二突块242与第一卡合部251相卡合,此时,锁环单元400中的锁环处于第三凹槽254中,第三凹槽254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凹槽121的开口方向相反,车门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阶段:半锁状态阶段。
如图10所示,需要开启车门时,当外力传递给开启拨臂230逆时针旋转时,开启拨臂8与第一突块241相接触,传递给棘爪240顺时针转动,导致棘爪240与棘轮250脱开啮合第一卡合部251,进入到第二卡合部252,实现锁体半锁状态。
第三阶段:全开状态阶段。
如图11所示,继续施加外力时,外力继续传递给开启拨臂230逆时针旋转时,开启拨臂8与第一突块241相接触,传递给棘爪240顺时针转动,导致棘爪240与棘轮250脱开卡合部,第二突块242与驱动滑面253相接触,此时,第三凹槽254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凹槽121的开口方向相同,实现锁体全开状态。
如图12所示,也就是说,棘轮250上设置有两个卡合部位,第一卡合部251和第二卡合部252。关门时,棘轮250在第二突块242的推动下逆时针旋转,棘爪240在第二扭簧225的作用下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导致棘爪240与棘轮250卡合,当棘爪240卡合第二卡合部252时,为半锁状态;当棘爪240卡合第一卡合部251时,为全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汽车门锁结构紧凑体积小、性能稳定、低成本、强度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汽车门锁结构尺寸狭长,开启拉线方向与锁体平行,锁体可以装配于车门的上/下部的空腔中,锁扣可以装配于车身侧围上/下边梁处。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汽车门锁结构,采用多根铆钉连接锁体的两个金属底板,很好的保证了锁体的强度及与车门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汽车门锁结构,配合把手或传动机构装置可以应用于无B柱车门的前门和后门,每个门有单独的锁系统,无互锁关系。采用此种形式锁体实现了无B柱前后门的同时开闭功能。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门锁结构,包括壳体单元,锁体基座设置在壳体单元内部,安装底板与安装盖板布置在锁体基座的两侧;
锁体单元布置在壳体单元的内部,锁体单元包括锁止机构,以及配合锁体机构运动的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锁止机构包括开启拨臂,与开启拨臂相互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棘爪相互配合的棘轮;
棘轮设置有驱动端,驱动端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以及驱动滑面,棘爪的第二突块与棘轮的驱动端相耦合,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及扭簧,所述限位块及扭簧均固定在锁体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启拨臂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的截面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棘爪设置有第一突块和第二突块,第一突块与推动装置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棘爪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截面均呈V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附件单元包括轴套及开启拨臂铆钉,开启拨臂的一端由轴套通过开启拨臂铆钉铆接到安装底板上,开启拨臂可围绕轴套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盖板铆钉,用于固定壳体单元中的安装底板、锁体基座及安装盖板,壳体单元贯穿连接有铆接轴,分别为棘轮轴和棘爪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棘轮活动连接于棘轮轴,第一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轮上,棘爪活动连接于棘爪轴,第二扭簧设置于锁体基座和棘爪上。
CN202221474073.0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Active CN218265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073.0U CN218265489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073.0U CN218265489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5489U true CN21826548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4073.0U Active CN218265489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5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7621B1 (en) Vehicle door lock control
CN1948678B (zh) 惯性驱动锁定装置
CN108625693B (zh) 具有防拍击闩锁机构的车辆关闭闩锁组件
CN10500313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门的闩锁
US20120110920A1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EP0384719A1 (en) Lock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two-part door of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of a wagon type vehicle
KR20120096938A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장치에서의 액추에이터
US5961164A (en) Latch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door
US6974177B2 (en) Dual-axis door hinge assembly for vehicles
JPH0548837B2 (zh)
CN105604411A (zh) 自吸式侧门门锁总成
US10202788B2 (en) Door outer handle
CN112776573A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转动复合门及车辆
CN112776572A (zh) 用于车辆的滑动/摆动复合车门
US20050099016A1 (en) Latch apparatus
CN218265489U (zh) 一种汽车门锁结构
CN106884584B (zh) 一种带儿童锁的滑移门内开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KR10030336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어셈블리
US3601883A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closure latches
JP3183625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ロックレバー軸止装置
CN111809984B (zh) 多功能汽车中控锁
CN107476684B (zh) 一种汽车锁锁闭机构
CN202417076U (zh) 汽车左前门锁
CN113338724B (zh) 一种车辆及门锁系统
CN103132824A (zh) 一种汽车左前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