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202A -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202A
CN103797202A CN201280042922.8A CN201280042922A CN103797202A CN 103797202 A CN103797202 A CN 103797202A CN 201280042922 A CN201280042922 A CN 201280042922A CN 103797202 A CN103797202 A CN 103797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ancel
type opening
engaging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2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202B (zh
Inventor
田阪贤治
渡边纪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97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18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ot lids or rear luggage compart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为仅在操作设于车门等上的把手之前进行预备操作时使把手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有效的构造,并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而小型化。具备:锁定解除杆(59),根据把手部件(13)的操作而在锁定保持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相对于棘爪(40)非接触;滑动式开启杆(74),在从棘爪离开的非作用位置和锁定解除杆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时将棘爪按压至非卡合位置的作用位置之间,滑动自如地支承于锁定解除杆上;撤消杆(99),通过撤消杆操作装置(83),转动至使滑动式开启杆位于非作用位置的撤销位置和使滑动式开启杆位于作用位置的撤消解除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开闭形成于车辆主体的开口部的车门进行锁定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仅在操作设于车门等上的把手之前进行预备操作(例如对锁芯的操作)时使把手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有效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该类型的锁定装置的现有例。
专利文献1的车辆主体的背面开口部突设有撞针,在对该背面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身背门上设有与撞针卡合脱离的锁定装置。
该锁定装置具备:固定于车身背门上的壳体;可转动地收纳于壳体内的钩(闩锁)及棘爪(棘轮);同轴可转动地支承于壳体上的锁定解除杆;开启杆;及撤消杆;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开启杆上的滑块。
钩在与撞针非卡合的解锁位置和车身背门位于闭位置时与撞针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可转动,被向解锁位置侧转动施力。另一方面,棘爪(闩锁)在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钩卡合的卡合位置和解除与钩的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可转动,被向卡合位置侧转动施力。
锁定解除杆与设于车身背门的外把手连接。外把手位于初期位置(非操作位置)时,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容许位置,如果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锁定解除操作),则锁定解除杆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
开启杆在锁定保持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可转动,利用施力装置被向锁定保持位置侧转动施力。在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开启杆与棘爪不能卡合,当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时,开启杆与棘爪卡合,使棘爪转动至非卡合位置。
滑块相对于开启杆在可卡合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滑动自如。在位于可卡合位置时,滑块能够与锁定解除杆卡合,在位于退避位置时,滑块不能与锁定解除杆卡合。
撤消杆在锁定不能解除位置和锁定能够解除位置之间可转动。解除杆与设于车身背门上的锁芯连接,在锁芯处于上锁状态时,撤消杆位于锁定不能解除位置,在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时,撤消杆位于锁定能够解除位置。此外,在撤消杆位于锁定不能解除位置时(锁芯处于上锁状态时),滑块位于退避位置,在撤消杆位于锁定能够解除位置时(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时),滑块位于可卡合位置。
当关闭将车辆主体的背面开口部开放的车身背门时,撞针与钩卡合,使钩向锁定位置侧转动。而且,在钩转动至锁定位置时,棘爪转动至卡合位置,将钩保持在锁定位置,因此,车身背门被保持为闭状态。
在打开这样锁定的车身背门时,首先,通过对锁芯进行解锁操作,使滑块向可卡合位置移动。然后,通过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使锁定解除杆向锁定解除位置侧转动。于是,锁定解除杆与滑块卡合,经由滑块使开启杆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因此,棘爪转动至非卡合位置。其结果,由于钩可向解锁位置侧转动,所以车身背门可向开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在锁定车身背门时不能对锁芯进行解锁操作的情况下(保持在上锁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车身背门也仍旧不能向开方向转动。即,该情况下,由于滑块停在不能卡合位置,所以即使通过对外把手进行转动操作使锁定解除杆向锁定解除位置侧转动,锁定解除杆也不能按压滑块(落空)。其结果,由于开启杆停在锁定保持位置,所以棘爪停在卡合位置,将钩一直保持在锁定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5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锁定装置除钩和棘爪之外,还需要锁定解除杆、开启杆、撤消杆、及滑块这4个部件。
因此,存在零件数量多且装置整体容易大型化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为仅在操作设于车门等上的把手之前进行预备操作时使把手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有效的构造,并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而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相对于撞针可卡合脱离,所述撞针固定在形成于车辆主体的开口部的周缘和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的一方,所述锁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和所述车门的另一方,所述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钩,与所述撞针卡合,能够在保持所述车门的闭状态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撞针的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并被向解锁位置侧施力;棘爪,与该钩卡合,能够在将该钩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的卡合位置和不与钩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转动,并被向卡合位置侧施力;锁定解除杆,根据把手部件的操作而在锁定保持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相对于所述棘爪非接触;滑动式开启杆,不论所述锁定解除杆的位置,在未按压所述棘爪的非作用位置和所述锁定解除杆移动到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时将所述棘爪按压至所述非卡合位置的作用位置之间,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锁定解除杆上;撤消杆,通过撤消杆操作装置,移动至使所述滑动式开启杆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的撤消位置和使所述滑动式开启杆位于所述作用位置的撤消解除位置。
所述撤消杆也可以与所述滑动式开启杆直接连接。
也可以在所述另一方部件上,固定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撤消杆的支承部件,也可以在该支承部件和撤消杆之间,设有可将该撤消杆定位在所述撤消位置和所述撤消解除位置这两处的点停式机构。
在该情况下,所述点停式机构也可以具备:设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两个卡合凹部;与该卡合凹部可卡合脱离的一个卡合凸部;在该卡合凸部相对于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脱离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及被该弹性变形部支承且支承所述卡合凸部的凸部支承部。所述卡合凸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以及所述凸部支承部设于该撤消杆上。
所述撤消杆操作装置也可以包含电动机,所述支承部件也可以为收纳所述电动机的外壳。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仅在通过撤消杆操作装置使撤消杆预先转动至撤消解除位置之后利用把手部件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是有效的。即,当使撤消杆预先转动至撤消解除位置时,滑动式开启杆向作用位置移动,因此,如果之后使锁定解除杆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则滑动式开启杆将棘爪按压至非卡合位置,从而钩可向解锁位置侧转动。另一方面,在不使撤消杆预先转动到撤消解除位置的情况下,滑动式开启杆位于非作用位置,因此,即使之后使锁定解除杆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滑动式开启杆(及锁定解除杆)也不会与棘爪接触。因此,棘爪停在卡合位置,将钩继续保持在锁定位置。
而且,由于钩和棘爪以外的锁定装置的构成要素仅为锁定解除杆、滑动式开启杆、及撤消杆这3个,所以相比现有的锁定装置,零件数量少。
而且,由于零件数量减少,所以相比目前可以使锁定装置整体小型化。
如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构成,相比在撤消杆和滑动式开启杆之间存在其它部件的情况,零件数量减少,而且从撤消杆向滑动式开启杆的动力传递更可靠。
如第三方面的发明所构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撤消杆可靠地定位在撤消位置和撤消解除位置这两处。
如第四发明的发明所构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的点停式动作。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可以利用动力使撤消杆动作。而且,由于将收纳电动机的外壳的一部分作为点停式机构加以利用,所以相比在与外壳不同的支承部件上形成卡合凹部的情况,能够减少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2是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撤消杆位于撤消解除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的撤消杆、滑动式开启杆、及锁定解除杆的主视图。
图4是在撤消杆位于撤消解除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的与图3相同的主视图。
图5是在撤消杆位于撤消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的与图3相同的主视图。
图6是在撤消杆位于撤消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的与图3相同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3的VII箭头方向观察时的锁定解除杆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在图3的VIII箭头方向观察的滑动式开启杆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从撤消杆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撤消杆的后视图。
图11是撤消杆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解锁时(车身背门开放时)的支承壳、钩、及棘爪等的图。
图13是在关闭车身背门且使撤消杆位于撤消解除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的与图12相同的图。
图14是在关闭车身背门且使撤消杆位于撤消解除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的与图12相同的图。
图15是在关闭车身背门且使撤消杆位于撤消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的与图12相同的图。
图16是在关闭车身背门且使撤消杆位于撤消位置的情况下使锁定解除杆位于锁定解除位置时的与图12相同的图。
符号说明
10 汽车(车辆)
11 背面开口部
12 车身背门(车门)
13 外把手(把手部件)
14 信号接收部
15 撞针
20 锁定装置
25 锁定单元
26 支承壳
26a 底壁
27 收纳凹部
28 安装片
29 撞针进入槽
30 钩支承轴
30a 防脱凸缘
30b 铆接部
31 钩
32 圆形支承孔
33 锁定槽
34 锁定用突部
35 半锁定用突部
36 弹簧钩挂突起
38 棘爪支承轴
38a 防脱凸缘
38b 铆接部
40 棘爪
41 圆形支承孔
42 解锁时卡合面
43 卡合突部
44 被按压部
45 被按压突起
47 扭转螺旋弹簧
48 扭转螺旋弹簧
50 上部盖
51 盖部
52 杆支承部
53 撞针挿入槽
54、55 铆钉用孔
56 贯通孔
57 止转孔
58a 锁定解除时止动片
58b 锁定时止动片
59 锁定解除杆
60 主体部
61 第一支承片
62 嵌插片
64 第二支承片
65 支承突部
66 锁定时抵接片
67 上侧突片
68 线缆卡止片
69 锁定解除时抵接片
71 铆钉
72 扭簧
74 滑动式开启杆
75 中央凹部
76 滑动支承孔
77 滑接片
78 被按压突部
80 致动器单元
81 后部壳(外壳)(支承部件)
82 收纳凹部
83 电动机(撤消杆操作装置)
84 输出轴
85 蜗杆
87 蜗轮(撤消杆操作装置)
88 键突起
89 内螺纹孔
90 前部盖(外壳)(支承部件)
91 圆形贯通孔
93 圆弧状突部
94 第一卡合凹部(点停式机构)
95 第二卡合凹部(点停式机构)
96 内螺纹孔
97 止转突起
99 撤消杆
100 基部
101 前面凹部
102 连通孔
103 方形状凹部
104 按压部
105 长孔
106 弹性变形部(点停式机构)
107 凸部支承部(点停式机构)
108 卡合凸部(点停式机构)
109、110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方向以图中记载的箭头方向为基准。
在汽车10的车辆主体的背面形成有背面开口部11,在背面开口部11的上缘部,绕着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动自如地安装有与背面开口部11同形状的车身背门12的上缘部。车身背门12在将背面开口部11完全关闭的全闭位置(图1的实线的位置)和为大致水平状态且将背面开口部11开放的全开位置(图1的假想线的位置)之间可转动。在车身背门12的后面,绕着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自如地安装有外把手(把手部件)13。外把手13在初期位置(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可转动,通过施力装置的施力被向初期位置侧转动施力。此外,在车身背门12中内置有可接收来自无线遥控装置(省略图示)的无线信号的信号接收部14。如图1所示,在背面开口部11的底部,向上突设有金属制的撞针15。此外,当车身背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在成为车身背门12的底面的部分设有与撞针15能够卡合脱离的锁定装置20。
接着,对锁定装置20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说明锁定装置20时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是车身背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的方向。
如图2等所示,锁定装置20具备锁定单元25和致动器单元80。
首先,对锁定单元25的结构进行说明。锁定单元25为在车身背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单元。
金属制的支承壳26为冲压成形品,具备向其中央部凹设的收纳凹部27和用于固定在车身背门12上的左右一对安装片28。收纳凹部27的前部及上部开放,且在收纳凹部27的底壁26a形成有从前端向后方延伸的撞针进入槽29。在形成于收纳凹部27的底壁26a的形成圆形的两个贯通孔中,分别从下方插入有均为金属制的钩支承轴30和棘爪支承轴38。在钩支承轴30及棘爪支承轴38的下端部分别突设有与底壁26a的下面抵接的防脱凸缘30a和防脱凸缘38a,在钩支承轴30及棘爪支承轴38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相比中间部为小径的铆接部30b和铆接部38b。
在钩支承轴30的位于收纳凹部27内的部分可转动地嵌合有穿设到钩31的中心部的圆形支承孔32。在钩31的周面凹设有锁定槽33。而且,在钩31的周面的其它部位突设有锁定用突部34和半锁定用突部35。另外,在钩31的上面突设有弹簧钩挂突起36。钩31能够以钩支承轴30为中心在图12、图14所示的解锁位置和图13、图15、图16所示的锁定位置之间转动。
在棘爪支承轴38上可转动地嵌合有穿设到棘爪40的中心部的圆形支承孔41。在棘爪40的周面上的钩31的对向部形成有解锁时卡合面42。另外,在棘爪40的后部突设有卡合突部43和被按压部44。另外,在棘爪40的上面向上突设有三角柱形状的被按压突起45。棘爪40能够在图12、图13、图15、图16所示的卡合位置和图14所示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转动。
在收纳凹部27收纳有扭转螺旋弹簧47,钩支承轴30贯通扭转螺旋弹簧47的卷绕部。另外,在收纳凹部27收纳有扭转螺旋弹簧48,棘爪支承轴38贯通扭转螺旋弹簧48的卷绕部。扭转螺旋弹簧47的一端卡止于支承壳26的内面,扭转螺旋弹簧47的另一端卡止于钩31的弹簧钩挂突起36,扭转螺旋弹簧47将钩31持续向解锁位置侧转动施力。另一方面,扭转螺旋弹簧48的一端卡止于支承壳26的内面,扭转螺旋弹簧48的另一端卡止于棘爪40的被按压突起45,扭转螺旋弹簧48将棘爪40持续向卡合位置侧转动施力。
在支承壳26的上面盖有为金属板的冲压成形品的上部盖50。上部盖50具有盖部51和相对于盖部51倾斜的杆支承部52。在盖部51的前缘部凹设有向后方延伸的撞针进入槽53。在盖部51上,作为贯通孔形成有位于撞针进入槽53的两侧的左右一对铆钉用孔54。另外,在杆支承部52形成有均形成圆形的铆钉用孔55及贯通孔56和止转孔57。另外,在上部盖50的上端部和左端部分别突设有锁定解除时止动片58a和锁定时止动片58b。
上部盖50盖在支承壳26的上部,钩支承轴30的铆接部30b和棘爪支承轴38的铆接部38b分别与相对应的铆钉用孔54嵌合。由于钩支承轴30的铆接部30b和棘爪支承轴38的铆接部38b相对于对应的铆钉用孔54的周缘部进行铆接,所以上部盖50相对于支承壳26不动。另外,在俯视中由于杆支承部52位于比收纳凹部27的后端部靠前方,所以即使将上部盖50盖在支承壳26上,收纳凹部27的后端部也会在上方露出(该后端部的上面开口)。
为金属板的冲压成形品的锁定解除杆59位于杆支承部52的正后方。
锁定解除杆59具有构成其中央部的主体部60、从主体部60向下方突出的第一支承片61、突设于主体部60的左侧部的锁定时抵接片66、均从主体部60向上方突出的第二支承片64及上侧突片67。第一支承片61相比主体部60向后方靠后一段,第一支承片61的前端部形成比基端部窄的嵌插片62。第二支承片64的前端部向后方折曲,在折曲的部分的前端部突设有左右一对支承突部65。上侧突片67相比主体部60向后方靠后一段,在上侧突片67的前端部突设有线缆卡止片68和锁定解除时抵接片69。从后方向形成于主体部60的大致中央部的圆形孔及杆支承部52的铆钉用孔55插入铆钉71,铆钉71的前端部铆接于杆支承部52的前面(铆钉用孔55的周缘部)。操作线缆(省略图示)的一端卡止于线缆卡止片68,该操作线缆的另一端与外把手13连结。锁定解除杆59能够以铆钉71为中心在图3、图5所示的锁定保持位置和图4、图6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另外,在铆钉71上可转动地安装有扭簧72,扭簧72的一端卡止于锁定解除杆59,扭簧72的另一端卡止于杆支承部52。扭簧72将锁定解除杆59向锁定保持位置侧转动施力,在扭簧72以外的外力不会对锁定解除杆59带来影响时(外把手13位于初期位置(非操作位置)时),由于锁定时抵接片66与锁定时止动片58b抵接,从而锁定解除杆59位于锁定保持位置。另一方面,当将外把手13转动操作至操作位置时,该力经由操作线缆传递到锁定解除杆59,锁定解除杆59抵抗扭簧72的转动施力而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锁定解除时抵接片69与锁定解除时止动片58a抵接,由此,在锁定解除位置被限制转动。
在锁定解除杆59上滑动自如地安装有滑动式开启杆74。
滑动式开启杆74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在其前面的中央部形成有相比上部及下端部向后方凹进一段的中央凹部75。在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的右端附近形成有向上下方向(滑动式开启杆74的长度方向)贯通该部分的滑动支承孔76(参照图3~图6)。另外,在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上部突设有左右一对滑接片77。另外,在滑动式开启杆74的后面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突设有被按压突部78。
如图3~图6所示,滑动式开启杆74沿滑动式开启杆74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自如地安装于锁定解除杆59上。更具体而言,使中央凹部75位于主体部60的正后方,将嵌插片62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滑动支承孔76,且使左右的滑接片77的前后两面与主体部60的后面和左右的支承突部65的前面分别可滑动地接触。滑动式开启杆74相对于锁定解除杆59能够在图3、图4所示的作用位置和图5、图6所示的非作用位置之间进行滑动(在位于任何位置时,嵌插片62的一部分均嵌合于滑动支承孔76,左右的滑接片77的前后两面的至少一部分与主体部60的后面和左右的支承突部65的前面分别接触)。
接着,对致动器单元80的结构进行说明。致动器单元80是相对于锁定单元25大致正交的单元,在车身背门12位于全闭位置时向大致上下方向延伸。
致动器单元8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后部壳(外壳)(支承部件)81。在后部壳81的前面形成有收纳凹部82。在收纳凹部82收纳有电动机(撤消杆操作装置)83和蜗轮(撤消杆操作装置)87。电动机83经由控制电路与信号接收部14(电)连接,控制电路与电源(省略图示)(电)连接。在电动机83的左下侧的端面突设有朝向左下方直线延伸且绕着其轴线转动的输出轴84,在输出轴84的周面一体形成有蜗杆85。合成树脂制的蜗轮87相对于后部壳81(收纳凹部82)能够绕着自身的中心轴转动,形成于蜗轮87的周面的齿部(省略图示)与蜗杆85啮合。在蜗轮87的前面一体突设有角柱形状的键突起88,且在键突起88的前端面形成有内螺纹孔89。
在后部壳81的前面盖有正面形状与后部壳81大致相同的合成树脂制的前部盖(外壳)(支承部件)90,前部盖90通过省略图示的固定装置固定于后部壳81。在前部盖90上形成有圆形贯通孔91,键突起88的前端部向前方穿过圆形贯通孔91突出到前部盖90的前方。在前部盖90的前面的左端部,向前突设有圆弧状突部93。在圆弧状突部93的前面并排凹设有均为大致圆锥形状的第一卡合凹部94和第二卡合凹部95。另外,在前部盖90的前面的右侧部分设有内螺纹孔96和止转突起97。
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形品即撤消杆99位于前部盖90的圆形贯通孔91的正前方。
撤消杆99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基部100。在基部100的前面凹设有前面凹部101,在前面凹部101的底部形成有圆形的连通孔102。在基部100的后面凹设有与连通孔102连通的方形状凹部103。撤消杆99具备从基部100突出的按压部104,在按压部104上形成有长孔105。另外,撤消杆99具备:从基部100向按压部104的相反侧(在正面视中为基部100的半径方向)突出的一对弹性变形部106、将弹性变形部106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截面大致W字形的凸部支承部107、突设于凸部支承部107的中央部的后面的大致圆锥形状的卡合凸部108。一对弹性变形部106由于薄壁,所以当对其前端部向前后方向作用外力时,该一对弹性变形部106以基端部为中心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凸部支承部107由于比弹性变形部106壁厚,且为截面W字形(具有卷边的形状),所以机械强度高,因此,事实上不会弹性变形。
撤消杆99通过在方形状凹部103嵌合键突起88的前端部,且从前方插入前面凹部101且将贯通连通孔102的螺丝109螺合于内螺纹孔89,从而相对于键突起88进行固定。
当从上述无线遥控装置向信号接收部14发送上锁信号(无线信号)时,从上述电源接收到电力的电动机83(蜗杆85)及蜗轮87正转,撤消杆99位于图5、图6所示的撤消位置。而且,当撤消杆99转动到撤消位置时,卡合凸部108与第一卡合凹部94卡合(参照图11),因此,即使之后电动机83停止,撤消杆99也能保持在撤消位置。当从上述无线遥控装置向信号接收部14发送解锁许可信号(无线信号)时,从上述电源接收到电力的电动机83(蜗杆85)及蜗轮87逆转,撤消杆99移动到图3、图4所示的撤消解除位置。而且,当撤消杆99转动到撤消解除位置时,卡合凸部108与第二卡合凹部95卡合(省略图示),因此,即使之后电动机83停止,撤消杆99也能够保持在撤消解除位置。另外,在卡合凸部108卡合于第一卡合凹部94和第二卡合凹部95的一方时,如果撤消杆99转动,则弹性变形部106向前弹性变形,由此,使卡合凸部108向前方稍微移动。另一方面,此时,由于支承卡合凸部108的凸部支承部107未变形,因此,卡合凸部108从第一卡合凹部94、第二卡合凹部95顺畅地脱出。而且,当卡合凸部108到达第一卡合凹部94和第二卡合凹部95的另一方的正前位置时,通过弹性变形部106要恢复自由状态(后方)的力,卡合凸部108与第一卡合凹部94和第二卡合凹部95的另一方顺畅地卡合。
以上说明的结构的致动器单元80通过使被按压突部78可相对移动地与按压部104的长孔105卡合,使前部盖90的右端部的前面与杆支承部52的后面抵接,进而使止转突起97嵌合于止转孔57,之后将从杆支承部52的前方插入到贯通孔56的螺丝110与内螺纹孔96螺合,由此与锁定单元25一体化(相对于杆支承部52固定)。
而且,当将致动器单元80和锁定单元25一体化时,撤消杆99和滑动式开启杆74通过被按压突部78和长孔105的动作而连动。即,在撤消杆99位于撤消位置时,滑动式开启杆74位于上述非作用位置,在撤消杆99位于撤消解除位置时,滑动式开启杆74位于上述作用位置。此外如图3~图6、及图12~图16所示,锁定解除杆59(及撤消杆99位于撤消解除位置时的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进入(位于)收纳凹部27的后端部内。
其次,对以上结构的锁定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在车身背门12处于开放状态时,锁定装置20成为图12所示的解锁状态。即,撞针15位于支承壳26的撞针进入槽29的外部(图12中省略撞针15的图示),钩31通过扭转螺旋弹簧47的施力而位于解锁位置,棘爪40通过扭转螺旋弹簧48而被向卡合位置侧转动施力,因此,解锁时卡合面42与钩31的半锁定用突部35卡合。
当从该状态关闭车身背门12,撞针15进入锁定槽33(及撞针进入槽29、53)时,钩31因撞针15而抵抗扭转螺旋弹簧47的施力,向图1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撞针15进入锁定槽33(及撞针进入槽29、53)的内部,且钩31转动到半锁定位置(省略图示)。于是,由于钩31的半锁定用突部35与棘爪40的卡合突部43抵接,所以假如在该状态下停止车身背门12的闭动作,则钩31被保持在半锁定位置。
当从该半锁定状态将车身背门12关闭至全闭位置时,如图13(图15)所示,撞针15进入锁定槽33(及撞针进入槽29、53)的更深侧,钩31转动至锁定位置。此外,由于钩31的锁定用突部34与棘爪40的卡合突部43卡合,限制钩31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所以撞针15通过钩31的锁定槽33被锁定(不能进行钩31从锁定槽33、及撞针进入槽29、53的脱出)。此时,即使撤消杆99位于撤消解除位置(图3)和撤消位置(图5)的任一处,在由于外把手13位于初期位置(非操作位置)而锁定解除杆59位于锁定保持位置时,也能够如图13、图15所示那样,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和锁定解除杆59的下端部(嵌插片62)均从被按压部44离开。
为解除该锁定状态,首先,从上述无线遥控装置向信号接收部14发送解锁许可信号(无线信号),使电动机83(蜗杆85)及蜗轮87逆转,使位于撤消位置的撤消杆99转动至图3、图4所示的撤消解除位置。于是,位于非作用位置的滑动式开启杆74在锁定解除杆59上滑动至作用位置(图3、图4的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将外把手13转动操作至操作位置,使锁定解除杆59抵抗扭簧72的转动施力而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4、图14)。于是,如图4、图14所示,由于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与被按压部44卡合,使位于卡合位置的棘爪40抵抗扭转螺旋弹簧48的施力而转动至非卡合位置,因此,钩31通过扭转螺旋弹簧47的转动施力而向解锁位置侧转动。因此,如果使车身背门12向全开位置侧转动,则钩31转动至解锁位置,撞针15从锁定槽33(及撞针进入槽29、53)脱出(解除锁定)。此外,当省略图示的检测装置检测到钩31转动至解锁位置时,自动地遮断电流从上述电源向电动机83的供给,电动机83停止逆转动作。另外,当由于手离开外把手13而外把手13恢复到初期位置时,锁定解除杆59通过扭簧72的转动施力而转动恢复到锁定保持位置,因此,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从被按压部44离开,棘爪40通过扭转螺旋弹簧48的转动施力而转动至卡合位置,解锁时卡合面42与半锁定用突部35接触(参照图12)。
接着,对在处于上述锁定状态时,不从上述无线遥控装置向信号接收部14发送解锁许可信号而转动操作外把手13的情况(事先从无线遥控装置对信号接收部14发送上锁信号,撤消杆99位于撤消位置时,转动操作外把手13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撤消杆99位于撤消位置时,滑动式开启杆74位于非作用位置(参照图5、图6),因此,锁定解除杆59的下端部(嵌插片62)位于收纳凹部27的后端部内,但滑动式开启杆74的下端部不在收纳凹部27的后端部内(参照图15、图16)。
当在该状态(图15的状态)下将外把手13转动操作到操作位置,使锁定解除杆59转动至锁定解除位置时(参照图6、图16),如图6、图16所示,虽然锁定解除杆59的下端部(嵌插片62)与被按压部44侧接近,但锁定解除杆59的下端部(嵌插片62)不与被按压部44接触。因此,锁定装置20继续锁定撞针15。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20中,仅在通过上述无线遥控装置(无线信号)使撤消杆99预先转动至撤消解除位置之后利用外把手13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是有效的。
另外,用于控制钩31和棘爪40的部件(杆)仅为锁定解除杆59、滑动式开启杆74、及撤消杆99这3个,因此,相比现有的锁定装置,零件数量少。
此外,由于零件数量减少,所以相比目前可以将锁定装置20整体小型化。
另外,由于撤消杆99和滑动式开启杆74直接连接,所以相比在撤消杆99和滑动式开启杆74之间存在其它零件的情况,零件数量减少,且能够可靠地从撤消杆99向滑动式开启杆74传递动力。
另外,在电动机83停止转动后,也可以利用点停式机构(第一卡合凹部94、第二卡合凹部95、弹性变形部106、凸部支承部107、及卡合凸部108)将撤消杆99可靠地定位在撤消解除位置和撤消位置。而且,由于点停式机构的结构简单,所以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极低。
另外,由于将收纳电动机83和蜗轮87的前部盖90的一部分作为点停式机构(第一卡合凹部94、第二卡合凹部95)加以利用,所以相比在与前部盖90不同的支承部件上形成第一卡合凹部94、第二卡合凹部95的情况,能够减少零件数量。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车身背门12和车辆主体之间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其它车门(例如侧门)和车辆主体之间。
另外,也可以将锁定装置20设于车辆主体上并将撞针15设于车门上。
也可以在车门和车辆主体的一方设置锁芯,并将锁芯和撤消杆99连接,使得在利用钥匙(钥匙)使锁芯成为解锁状态时撤消杆99位于撤消解除位置,在使锁芯成为上锁状态时撤消杆99位于撤消位置。
另外,也可以在与车门不同的部位(例如车内)设置与锁定解除杆59连接的把手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为仅在操作设于车门等上的把手之前进行预备操作时使把手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有效的构造,并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而小型化。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相对于撞针可卡合脱离,所述撞针固定在形成于车辆主体的开口部的周缘和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的一方,所述锁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和所述车门的另一方,所述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钩,与所述撞针卡合,能够在保持所述车门的闭状态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撞针的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并被向解锁位置侧施力;
棘爪,与该钩卡合,能够在将该钩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的卡合位置和不与钩卡合的非卡合位置之间转动,并被向卡合位置侧施力;
锁定解除杆,根据把手部件的操作而在锁定保持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相对于所述棘爪非接触;
滑动式开启杆,不论所述锁定解除杆的位置,在未按压所述棘爪的非作用位置和所述锁定解除杆移动到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时将所述棘爪按压至所述非卡合位置的作用位置之间,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锁定解除杆上;
撤消杆,通过撤消杆操作装置,移动至使所述滑动式开启杆位于所述非作用位置的撤消位置和使所述滑动式开启杆位于所述作用位置的撤消解除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撤消杆与所述滑动式开启杆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另一方部件上,固定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撤消杆的支承部件,
在该支承部件和撤消杆之间,设有可将该撤消杆定位在所述撤消位置和所述撤消解除位置这两处的点停式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停式机构具备:
设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两个卡合凹部;
与该卡合凹部可卡合脱离的一个卡合凸部;
在该卡合凸部相对于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脱离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及
被该弹性变形部支承且支承所述卡合凸部的凸部支承部;
所述卡合凸部、所述弹性变形部、以及所述凸部支承部设于该撤消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撤消杆操作装置包含电动机,
所述支承部件为收纳所述电动机的外壳。
CN201280042922.8A 2011-09-06 2012-08-29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Active CN103797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3546 2011-09-06
JP2011193546A JP5474012B2 (ja) 2011-09-06 2011-09-06 車両用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PCT/JP2012/071906 WO2013035605A1 (ja) 2011-09-06 2012-08-29 車両用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202A true CN103797202A (zh) 2014-05-14
CN103797202B CN103797202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83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2922.8A Active CN103797202B (zh) 2011-09-06 2012-08-29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74012B2 (zh)
CN (1) CN103797202B (zh)
WO (1) WO20130356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819A (zh) * 2015-10-24 2018-01-19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后门的闩锁装置
CN11292248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停止装置
CN112983144A (zh) * 2021-03-19 2021-06-18 惠州市金雄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施工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9398A (zh) * 2003-10-16 2005-04-27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809129Y (zh) * 2005-01-18 2006-08-23 鑫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
CN201031553Y (zh) * 2007-04-28 2008-03-05 刘斌斌 汽车门锁
CN10196301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开闭件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9378U (ja) * 1982-10-31 1984-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ツク装置
JPH0663396B2 (ja) * 1986-06-20 1994-08-22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ロツク装置
JPH06526Y2 (ja) * 1987-12-01 1994-01-05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ドア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回動レバーの支持構造
JP2895722B2 (ja) * 1993-09-17 1999-05-2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JP4448672B2 (ja) * 2003-08-18 2010-04-14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ドア固定装置
US7258373B2 (en) * 2004-06-30 2007-08-2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lock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9398A (zh) * 2003-10-16 2005-04-27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809129Y (zh) * 2005-01-18 2006-08-23 鑫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
CN201031553Y (zh) * 2007-04-28 2008-03-05 刘斌斌 汽车门锁
CN10196301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开闭件控制装置
JP2011026832A (ja) * 2009-07-24 2011-02-10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819A (zh) * 2015-10-24 2018-01-19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后门的闩锁装置
CN107614819B (zh) * 2015-10-24 2020-02-28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后门的闩锁装置
CN11292248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停止装置
CN112922486B (zh) * 2019-12-06 2022-06-21 株式会社爱信 车门停止装置
CN112983144A (zh) * 2021-03-19 2021-06-18 惠州市金雄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施工设备
CN112983144B (zh) * 2021-03-19 2021-11-02 惠州市金雄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施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3488A (ja) 2013-03-21
WO2013035605A1 (ja) 2013-03-14
CN103797202B (zh) 2016-03-30
JP5474012B2 (ja)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4853B2 (en) Door latch apparatus
KR101560587B1 (ko) 잠금 장치
US9970219B2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CN103291131B (zh) 动力闭锁-解锁装置
CN102753777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中的致动器
US8998332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fold-over backrest of a seat
US20180355642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latch mechanism and outside release mechanism having reset device
CN103797202B (zh)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105209703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CN103201444A (zh) 车辆用锁定装置
CN104428477B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JP6144512B2 (ja)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JP712724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201963080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TW200301740A (en) A locking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vehicle hood
CN215883902U (zh) 一种电动车坐垫用复合锁
JP6007129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WO2013136954A1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11573015U (zh) 汽车侧门锁
JP5017733B2 (ja)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CN113015834B (zh) 机动车锁
EP1350675B1 (en) Glove compartment
CN104619941B (zh) 汽车用门锁装置
JP5923784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1622626A (zh) 门锁装置及车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1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SHIROKI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