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2486A - 车门停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停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2486A
CN112922486A CN202011371194.8A CN202011371194A CN112922486A CN 112922486 A CN112922486 A CN 112922486A CN 202011371194 A CN202011371194 A CN 202011371194A CN 112922486 A CN112922486 A CN 112922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rotating body
door
rear doo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1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2486B (zh
Inventor
宫田英树
福田贵行
夏目贵史
小岛侑也
日比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922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2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Abstract

一种车门停止装置(40),包括:滚筒;旋转体,该旋转体通过从所述滚筒传递的转矩而旋转;以及锁定部件(470),该锁定部件向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的旋转而容许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锁定位置和容许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及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解锁位置位移。所述滚筒和所述旋转体构成为,在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相对地旋转,在传递的转矩小于所述设定转矩的情况下一体地停止或旋转。

Description

车门停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停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8-172902中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备:车身,该车身在车辆后部形成有开口部;后门,该后门在将开口部全开的全开位置与将开口部全闭的全闭位置之间进行位移;以及开闭调节装置,该开闭调节装置使后门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停止。开闭调节装置具有用于进行停止操作及停止解除操作的操作部件和将后门保持为能够开闭的调节部。调节部以伴随操作部件的停止操作而使后门不从任意的位置向打开方向位移的方式进行锁定,或者伴随操作部件的停止解除操作而解除后门的锁定。
这样,由于在车辆的后方存在障碍物等的理由,在无法使后门进行打开动作至全开位置的状况下,用户能够在障碍物的近前的位置使后门停止。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开闭调节装置中,当在已将后门锁定的状态下对后门作用有载荷时,有可能对装置的结构零件作用过负荷。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载荷作用于停止中的车门的情况下过负荷也难以作用于装置的结构零件的车门停止装置。
本发明的方式的车门停止装置使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且向打开方向被施力的车门在所述全闭位置与所述全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停止,所述全闭位置是将设置于车身的门开口部全闭的位置,所述全开位置是将所述门开口部全开的的位置,所述车门停止装置包括:滚筒,在所述车门进行打开动作时,所述滚筒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车门进行关闭动作时,所述滚筒向作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通过从所述滚筒传递的转矩而在所述滚筒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向第三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滚筒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向第四旋转方向旋转;以及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向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位移,所述锁定位置是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的旋转而容许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容许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及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位置。所述滚筒和所述旋转体构成为,在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相对地旋转,在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小于所述设定转矩的情况下一体地停止或旋转。
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通过将锁定部件配置在锁定位置,能够使车门在任意的位置停止。而且,车门停止装置通过对停止于任意的位置的车门在打开方向上作用有较大的负荷,从而在从滚筒向旋转体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滚筒相对于停止的旋转体相对地旋转。因此,车门停止装置能够抑制大的负荷作用于装置的结构零件。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排列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及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及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
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在滚筒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有滚筒和旋转体这一点上,能够抑制滚筒的径向上的装置的体积变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滚筒具有收容凹部,所述收容凹部收容所述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在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滚筒的收容凹部这一点上,能够抑制滚筒的轴向上的装置的体积变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滚筒具有周壁,所述周壁在所述滚筒的轴向上延伸,并且遍及所述滚筒的周向地包围所述收容凹部,所述旋转体具有与所述周壁卡合的卡合部和对所述卡合部朝向所述周壁施力的施力部件。
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根据施力部件将卡合部向周壁推压的力,决定上述设定转矩。换言之,车门停止装置通过施力部件的弹性系数,容易管理上述设定转矩。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具有将所述卡合部支承为能够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移动的支承板,所述周壁在所述滚筒的径向上的外侧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凹部,所述卡合部在周向上的宽度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变短,所述卡合凹部在周向上的宽度随着向所述滚筒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变窄。
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通过卡合部与卡合凹部卡合,从而在滚筒与旋转体之间传递转矩。因此,车门停止装置容易增大设定转矩。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旋转体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卡合部,所述滚筒在所述滚筒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卡合凹部。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中,在多个卡合部及多个卡合凹部分别卡合这一点上,滚筒与旋转体的卡合部位变多。因此,车门停止装置容易使设定转矩更大。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卡合凹部的数量比所述卡合部的数量多。在卡合凹部的数量与卡合部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滚筒相对于旋转体相对旋转时,直至成为与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部与该卡合凹部的相邻的卡合凹部卡合的状态为止的滚筒的旋转量容易变多。也就是说,车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量容易变多。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中,卡合凹部的数量比卡合部的数量多。因此,直至成为与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部与该卡合凹部的相邻的卡合凹部卡合的状态为止的滚筒的旋转量容易变少。因此,车门停止装置通过从滚筒向旋转体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从而在滚筒相对于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车门的打开方向的移动量变多。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备敲击机构,所述敲击机构通过所述滚筒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之后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进行敲击动作,所述敲击机构在每次进行所述敲击动作时,从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及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的状态中的一方的状态切换为另一方的状态。
在应用上述结构的车门停止装置的车门中,用户在使车门停止的情况下只要在对车门进行关闭操作之后进行打开操作即可,在解除车门的停止的情况下也只要在对车门进行关闭操作之后进行打开操作即可。这样,车门停止装置能够通过敲击机构将用于切换车门的停止状态的操作设为对于用户而言简单的操作。
车门停止装置即使在载荷作用于停止中的车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过负荷作用于装置的结构零件。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并且附图中:
图1是示出具备一实施方式的停止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停止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观察停止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停止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背面观察停止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正面观察滚筒和旋转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观察滚筒和旋转体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滚筒与旋转体的剖视图。
图9是敲击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敲击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6是后门位于全闭位置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17是后门从图16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18是后门从图17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19是后门位于中途位置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20是后门从中途位置稍微进行关闭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21是后门从图20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的后视图。
图22是示出滚筒相对于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敲击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26是变更例的停止装置的滚筒的俯视图。
图27是变更例的停止装置的滚筒和旋转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备车门停止装置(以下,也称为“停止装置”)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10具备:车身12,该车身12在后部形成有门开口部11;作为“车门”的一例的后门20,该后门20对门开口部11进行开闭;气压弹簧30,该气压弹簧30配置于车身12与后门20之间;以及停止装置40,该停止装置40使后门20在任意的位置停止。
门开口部11呈大致矩形形状,向车辆后方开口。门开口部11是用于供用户从车辆10的行李舱中取出行李或者用户将行李装入车辆10的行李舱中的开口部。
后门20形成与门开口部11对应的形状。后门20经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21而能够转动地支承于门开口部11的上部。后门20通过绕转动轴21的轴线转动,从而在将门开口部11全开的全开位置与将门开口部11全闭的全闭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另外,后门20具有在用户想要打开后门20时被用户操作的门把手22。
气压弹簧30具有筒状的气缸31和棒状的活塞杆32。气压弹簧30利用封入在气缸31与活塞杆32之间的高压气体的反作用力对后门20施力。气压弹簧30既在后门20位于全闭位置时对后门20向打开方向施力,也在后门20位于全开位置时对后门20向打开方向施力。气压弹簧30的一端以能够绕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与车身12连结,气压弹簧30的另一端以能够绕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与后门20连结。
后门20的重量、气压弹簧30的反作用力、以及用户对门把手22的操作力能够作用于后门20。也就是说,与后门20的重量对应的第一力矩、与气压弹簧30的反作用力对应的第二力矩、与用户的操作力对应的第三力矩能够作用于后门20。
在此,第一力矩是由后门20的重量和从后门20的转动轴21到后门20的重心为止的距离之积表现的力矩。第二力矩是由气压弹簧30的反作用力和从后门20的转动轴21到后门20与气压弹簧30的连结位置为止的距离之积表现的力矩。第三力矩是由用户的操作力和从后门20的转动轴21到门把手22为止的距离之积表现的力矩。
门把手22的操作力在向后门20的打开方向作用的情况下成为正值,在向后门20的关闭方向作用的情况下成为负值。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用“M1”表示第一力矩,用“M2”表示第二力矩,用“M3”表示第三力矩。
在后门20中,在“M1>M2+M3”成立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向后门20的关闭方向作用的力矩比向后门20的打开方向作用的力矩大的情况下,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另外,在“M1<M2+M3”成立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向后门20的打开方向作用的力矩比向后门20的关闭方向作用的力矩大的情况下,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而且,在“M1=M2+M3”成立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向后门20的关闭方向作用的力矩与向后门20的打开方向作用的力矩平衡的情况下,后门20停止。
在以后的说明中,在用户不操作后门20的情况下,将“M1=M2”成立时的后门20的位置称为“中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门20位于比中立位置靠全闭位置的位置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后门20位于中立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后门20欲进行关闭动作。另一方面,在后门20位于比中立位置靠全开位置的位置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后门20位于中立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后门20欲进行打开动作。
接着,对停止装置40进行说明。停止装置40是基于用户的后门20的开闭操作,在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详细而言在全闭位置与中立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使后门20停止的装置。换言之,停止装置40是在“M1<M2”成立的范围内使后门20停止的装置。
如图2~图5所示,停止装置40具备框体100、滚筒单元200、传递机构300、锁定机构400、敲击机构500及取消机构600。在图2以后的一部分的附图中,记载了表示方向的X轴、Y轴以及Z轴。停止装置40在搭载于车辆10的情况下,X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Y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Z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
首先,对框体100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框体100具备呈平板状的基体板110、设置于基体板110的板厚方向上的一方侧的壳体120、以及设置于基体板110的板厚方向上的另一方侧的罩130。另外,框体100具备由基体板110和壳体120支承的第一支轴141、第二支轴142及第三支轴143。
基体板110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在基体板110形成有多个孔及突起,所述孔及突起用于固定壳体120及罩130,或者支承第一支轴141、第二支轴142及第三支轴143。壳体120形成为与基体板110相同程度的大小,罩130形成得比壳体120小。壳体120及罩130例如既可以构成为通过搭扣配合安装于基体板110,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于基体板110。
如图3所示,在壳体120凹陷形成有收容滚筒单元200的滚筒210的滚筒收容部121、收容传递机构300的扇形齿轮340的扇形齿轮收容部122、收容敲击机构500的敲击机构收容部123。另外,划分滚筒收容部121的壁部具有朝向基体板110延伸的第四支轴124。划分扇形齿轮收容部122的壁部具有绕第一支轴141的轴线相对的第一壁部125及第二壁部126。划分敲击机构收容部123的壁部具有在壳体12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第三壁部127、第四壁部128及第五壁部129。
接着,对滚筒单元20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滚筒单元200具备与第一支轴141一起旋转的滚筒210和卷绕于滚筒210的线缆220。另外,如图3所示,滚筒单元200具备对滚筒210施力的第一弹簧230。
如图6及图7所示,滚筒210呈大致圆板状。在滚筒210形成有收容后述的锁定机构400的旋转体410的收容凹部211、对线缆220的卷绕进行导向的周槽212、供线缆220的第一端插入的插入孔213、以及将周槽212与插入孔213连接的连接槽214。另外,如图7所示,滚筒210具有从径向上的外侧遍及周向地包围收容凹部211的周壁215。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周壁215与滚筒210分体构成,但也可以与滚筒210一体地构成。
如图7所示,收容凹部211是呈大致圆柱状的空间。收容凹部211从滚筒210的侧面向滚筒210的轴向凹陷形成。换言之,周壁215在滚筒210的轴向上延伸。收容凹部211包括从收容凹部211向滚筒210的径向的外侧凹陷的多个卡合凹部216。多个卡合凹部216在滚筒21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在从滚筒210的轴向观察时,卡合凹部216随着向滚筒210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滚筒210的周向上的宽度变窄。详细而言,卡合凹部216由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斜面217及第二斜面218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217及第二斜面218以大致90°的角度交叉。
周槽212在滚筒210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状。插入孔213在轴向上贯通滚筒210。连接槽214以将周槽212的基端与插入孔213连接的方式形成于滚筒210的与形成有收容凹部211的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如图4所示,线缆220的第一端在插入到滚筒210的插入孔213的状态下被固定。从插入孔213延伸的线缆220被卷绕于滚筒210的周槽212。如图1所示,从滚筒210延伸的线缆220的第二端固定于后门20。如图2及图3所示,滚筒210在将收容凹部211朝向基体板110的状态下配置在基体板110与壳体120之间。此时,滚筒210收容于壳体120的滚筒收容部121,以能够与第一支轴141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支轴141。
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230是所谓的盘簧。第一弹簧230在基体板110上配置于与滚筒210相反的一侧。第一弹簧230的一端卡定于贯通基体板110的第一支轴141的顶端,第一弹簧230的另一端卡定于基体板110。此时,第一弹簧230以滚筒210向卷绕线缆220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对第一支轴141施加初始载荷。另外,第一弹簧230由罩130覆盖。
这样,在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进行打开动作的后门20对线缆220进行牵引,因此从滚筒210放出线缆220。此时,第一弹簧230根据滚筒210的旋转量、具体而言第一支轴141的旋转量而发生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弹簧230的恢复力,滚筒210与第一支轴141一起旋转,因此滚筒210卷绕线缆220。也就是说,即使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线缆220也不会产生松动。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在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滚筒210旋转的方向设为“第一旋转方向R11”,将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滚筒210旋转的方向设为“第二旋转方向R12”。第一旋转方向R11是第二旋转方向R12的相反方向。
接着,对传递机构30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传递机构300具备与滚筒210配置在相同轴线上的驱动齿轮310、与驱动齿轮310啮合的空转齿轮320、与空转齿轮320啮合的从动齿轮330、与从动齿轮330配置在相同轴线上的扇形齿轮340、以及配置在从动齿轮330与扇形齿轮340之间的旋转阻尼器350。
驱动齿轮310以能够与第一支轴141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支轴141。空转齿轮320以能够与第二支轴142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支轴142。如图5所示,空转齿轮320具有在空转齿轮320的轴向上突出的卡合突起321。卡合突起321呈大致圆柱状,从空转齿轮320的朝向基体板110的侧面突出。如图4及图5所示,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分别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体板110的第五支轴331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120的第五支轴341。扇形齿轮340收容于壳体120的扇形齿轮收容部122。
驱动齿轮310、空转齿轮320及从动齿轮330是圆形的齿轮,扇形齿轮340是扇形的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齿轮310、空转齿轮320及从动齿轮330中,从动齿轮330的齿数最少,空转齿轮320的齿数最多。
旋转阻尼器350容许在从动齿轮330与扇形齿轮340之间传递小于规定值的转矩,限制传递规定值以上的转矩。也就是说,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只要一体地旋转,也有时相对地旋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阻尼器350作为所谓的转矩限制器而发挥功能。
在传递机构300中,在滚筒210旋转的情况下,驱动齿轮310、空转齿轮320、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旋转。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与滚筒210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驱动齿轮310的旋转方向设为第一旋转方向R11及第二旋转方向R12,将空转齿轮320的旋转方向设为第一旋转方向R21及第二旋转方向R22,将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的旋转方向设为第一旋转方向R31及第二旋转方向R32。
在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的情况下,在传递机构300中,驱动齿轮3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空转齿轮320向第二旋转方向R22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另一方面,在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的情况下,在传递机构300中,驱动齿轮3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空转齿轮320向第一旋转方向R21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向第二旋转方向R32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门20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情况下,空转齿轮320大致旋转1圈,驱动齿轮310及从动齿轮330比空转齿轮320旋转更多。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扇形齿轮340能够旋转的范围小于扇形齿轮收容部122的第一壁部125与第二壁部126之间所成的角度。因此,在从动齿轮330处于能够旋转的状态且扇形齿轮340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旋转阻尼器350使从动齿轮330和扇形齿轮340相对地旋转。
接着,对锁定机构40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锁定机构400具备通过从滚筒210传递的转矩而旋转的旋转体410以及锁定旋转体410的旋转的锁定部件470。
如图6及图7所示,旋转体410具有呈大致圆板状的支承板420、呈大致圆板状的棘轮齿轮430、连结支承板420与棘轮齿轮430的多个连结轴440、支承于支承板420的多个卡合部450、以及分别对多个卡合部450施力的多个第二弹簧460。
如图6所示,在支承板420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插通孔421和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导向槽422。插通孔4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插通孔421的内径大于第一支轴141的外径。导向槽422从支承板420的外周面向插通孔421的中心延伸。导向槽422的径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多个导向槽42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板420的多个导向槽422的形成数量为偶数个,因此多个导向槽422在径向上夹着插通孔421。
如图7所示,与通常的齿轮相比,棘轮齿轮430的齿在周向上倾斜。从棘轮齿轮430的中心到齿顶为止的距离比支承板420的半径大。因此,在棘轮齿轮430与支承板420连结的状态下,棘轮齿轮430的齿顶比支承板420的外周面向径向上的外侧飞出。另外,在棘轮齿轮430上,与支承板420同样地,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插通孔431。棘轮齿轮430的插通孔431的内径成为与支承板420的插通孔421的内径相同的大小。
如图6所示,卡合部450呈以旋转体410的轴向为高度方向的大致三棱柱状。多个卡合部450以顶端朝向支承板420的径向的外侧的状态分别收容于支承板420的多个导向槽422。卡合部450能够在导向槽422的内部沿导向槽422的形成方向即径向移动。这样,卡合部450以能够沿旋转体410的径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420。构成卡合部450的顶端的第一斜面451与第二斜面452之间所成的角度为大致90°,卡合部450的顶端被进行倒角。也就是说,卡合部450随着向旋转体410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旋转体410的周向上的宽度变窄。
第二弹簧460相当于“施力部件”的一例,是所谓的螺旋弹簧。多个第二弹簧460分别配置在支承板420的多个导向槽422的底面与多个卡合部450之间。第二弹簧460也可以是能够弹性变形的立体物,例如,也可以由橡胶及树脂等弹性体等构成。
如图4所示,旋转体410在第一支轴141插通的状态下配置在滚筒210与驱动齿轮310之间。也就是说,旋转体410与滚筒210和驱动齿轮310排列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因此,旋转体410与滚筒210相同,向第一旋转方向R11及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时的旋转体410的旋转方向即“第三旋转方向”成为第一旋转方向R11,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时的旋转体410的旋转方向即“第四旋转方向”成为第二旋转方向R12。
如图5所示,在旋转体410的结构部件中,支承板420、多个卡合部450和多个第二弹簧460收容在滚筒210的收容凹部211内,棘轮齿轮430配置在滚筒210的收容凹部211外。也就是说,旋转体410的一部分收容于滚筒210的收容凹部211。
如图8所示,多个第二弹簧460在导向槽422的内部被压缩,多个卡合部450分别与滚筒210的多个卡合凹部216卡合。详细而言,卡合部450的第一斜面451及第二斜面452通过第二弹簧460的弹性力而分别推压于卡合凹部216的第一斜面217及第二斜面218。这样,滚筒210与旋转体410一体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450的数量比卡合凹部216的数量少。详细而言,卡合部450的数量为卡合凹部216的数量的3分之1。
另外,滚筒210和驱动齿轮310固定于第一支轴141,另一方面,支承板420和棘轮齿轮430仅被第一支轴141插通。因此,支承板420和棘轮齿轮430能够相对于第一支轴141相对地旋转。另外,在旋转体410与滚筒210卡合的状态下,棘轮齿轮430成为齿向第一旋转方向R11倾斜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锁定部件470呈杆状。锁定部件470在顶端部具有卡定爪471,在锁定部件470形成有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贯通孔472和贯通顶端部的第二贯通孔473。
第一贯通孔472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第二贯通孔473的截面形状为大致长圆形状。通过将第三支轴143插入第一贯通孔472,锁定部件470以能够与第三支轴143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三支轴143。锁定部件470在与旋转体410的棘轮齿轮430卡定的锁定位置与不与旋转体410的棘轮齿轮430卡定的解锁位置之间绕第三支轴143的轴线旋转。在锁定部件47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限制旋转体4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1的旋转,容许旋转体410的第二旋转方向R12的旋转。另一方面,在锁定部件470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容许旋转体410的第一旋转方向R11及第二旋转方向R12的旋转。
接着,对敲击机构500进行说明。如图9及图10所示,将连结敲击机构500的结构零件的方向设为“轴向A”,将敲击机构500的轴向A上的一方向设为“第一方向A1”,将第一方向A1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A2”。另外,将敲击机构500的周向C上的一方向设为“第一周向C1”,将第一周向C1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周向C2”。
如图9及图10所示,敲击机构500具有呈筒状的筒体510、相对于筒体510沿轴向A移动的敲击体520、相对于筒体510沿轴向A移动的推压体530、以及相对于筒体510沿周向C旋转的转子540。另外,敲击机构500具有对转子540向第二方向A2施力的第三弹簧550和将锁定部件470与转子540连结的连结体560。
在筒体510形成有对敲击体520的轴向A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槽511和对推压体530的轴向A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槽512。第一引导槽511及第二引导槽512从筒体510的第二方向A2的端部朝向第一方向A1延伸。
筒体510在内部具有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二凸轮面514、沿轴向A延伸的第一限制面515及第二限制面516。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二凸轮面514各自以在周向C上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在第二凸轮面514的第一周向C1上的前端部与第一凸轮面513的第一周向C1上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沿第二方向A2延伸的退避槽517。第一限制面515将第一凸轮面513的第一周向C1上的前端部与第二凸轮面514的第一周向C1上的后端部在轴向A上连接。第二限制面516是从第一凸轮面513的第一周向C1上的后端部向第二方向A2延伸的面且是退避槽517的内表面。
敲击体520具有与传递机构300的扇形齿轮340啮合的齿条521、呈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522、连接齿条521与筒状部522的连结部523。筒状部522具有从第二方向A2上的端部向径向上的外侧延伸的第一引导轴524和形成于敲击体520的第一方向A1上的端部的第三凸轮面525及第四凸轮面526。第三凸轮面525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第四凸轮面526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一方向A1的方式倾斜。第三凸轮面525及第四凸轮面526各自以在周向C上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推压体530呈大致筒状。在推压体530形成有从推压体530的第二方向A2上的端部向第一方向A1延伸的第三引导槽531。推压体530具有从轴向A上的中间部向径向上的外侧延伸的第二引导轴532、从第二引导轴532的顶端延伸的凸轮轴533、以及形成于推压体530的第一方向A1上的端部的第五凸轮面534。第二引导轴532呈大致棱柱状,凸轮轴533呈大致圆柱状。第五凸轮面534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第五凸轮面534以在周向C上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推压体530中的第五凸轮面534的形成数量是敲击体520中的第三凸轮面525的形成数量的一半,换言之,是敲击体520中的第四凸轮面526的形成数量的一半。
转子540具有沿轴向A延伸的轴体541和从轴体541沿轴体541的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542。在轴体541上,从第一方向A1上的端部朝向第二方向A2形成有卡合孔543。在肋542的第二方向A2上的顶端设置有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第六凸轮面544。
连结体560具有呈圆板状的凸缘561、从凸缘561向第一方向A1延伸的弯折轴562、以及从凸缘561向第二方向A2延伸的卡合轴563。凸缘561例如成为对螺旋弹簧即第三弹簧550的端部进行支承的部位。弯折轴562呈大致L字状弯折。
并且,敲击体520和推压体530相对于筒体510沿第一方向A1插入,转子540、第三弹簧550及连结体560相对于筒体510沿第二方向A2插入,由此构成敲击机构500。在敲击体520和推压体530被插入筒体510的状态下,敲击体520的第一引导轴524收容于筒体510的第一引导槽511及推压体530的第三引导槽531,推压体530的第二引导轴532收容于筒体510的第二引导槽512。这样,敲击体520相对于筒体510和推压体530在周向C上不能旋转且能够在轴向A上移动。同样地,推压体530相对于筒体510在周向C上不能旋转且能够在轴向A上移动。
在转子540插入筒体510的状态下,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或筒体510的退避槽517的底面518接触。也就是说,转子540与筒体510卡合。在转子540与筒体510卡合的状态下,限制转子540的周向C的旋转。另一方面,在转子540不与筒体510卡合的状态下,换言之,在转子540相对于筒体510向第一方向A1位移的状态下,能够进行转子540的第一周向C1的旋转。
在连结体560插入筒体510的状态下,连结体560的卡合轴563插入转子540的卡合孔543。连结体560由第三弹簧550向第二方向A2施力,因此连结体560成为始终向第二方向A2推压转子540的状态。因此,在转子540向第一方向A1及第二方向A2移动的情况下,连结体560在与转子540接触的状态下与转子540一起移动。
如图5所示,敲击机构500收容于壳体120的敲击机构收容部123。此时,筒体510配置在第三壁部127与第四壁部128之间,不能在第一方向A1及第二方向A2上移动。另外,第三弹簧550在连结体560的凸缘561与第三壁部127之间被压缩。这样,第三弹簧550向第二方向A2对转子540和连结体560施力。另外,连结体560的弯折轴562插入锁定部件470的第二贯通孔473。也就是说,连结体560的弯折轴562沿轴向A进退,由此锁定部件470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位移。
如图2所示,敲击体520的齿条521与传递机构300的扇形齿轮340一起构成齿轮齿条机构。因此,敲击体520根据传递机构300的扇形齿轮340的旋转方向而向第一方向A1移动或向第二方向A2移动。详细而言,在通过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而使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的情况下,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在通过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而使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的情况下,敲击体520向第一方向A1移动。
接着,参照图11~图15对敲击机构50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1~图15示意性地图示出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二凸轮面514相关的结构、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及第四凸轮面526相关的结构、以及与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相关的结构。
图11示出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时的筒体510、敲击体520与转子540的位置关系的一例。如图11所示,由于转子540由第三弹簧550向第二方向A2施力,因此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将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向第二方向A2推压。由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均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因此被向第二方向A2施力的转子540欲沿着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移动。其结果是,转子540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一限制面515接触。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1所示的转子540的位置称为“前进位置”。前进位置是转子540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一限制面515卡合从而转子540的姿势稳定的位置中的1个。在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部件470位于解锁位置。此外,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的状态相当于在敲击式圆珠笔中笔尖从轴筒突出的状态。
如图12中实线所示,当敲击体520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推压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当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相比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转子540不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一限制面515卡合。由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及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均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因此转子540欲沿着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移动。详细而言,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敲击体52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滑动。
另一方面,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在第一周向C1上相邻的第四凸轮面526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一方向A1的方式倾斜,因此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不与敲击体520的第四凸轮面526滑动。其结果是,转子540的肋542的顶端停留在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及与该第三凸轮面525在第一周向C1上相邻的第四凸轮面526的边界。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子540的周向C上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在转子54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A上,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相对。
如图13中实线所示,当敲击体520从图12所示的状态向第二方向A2移动时,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不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接触。也就是说,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推压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的状态被消除,成为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推压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的状态。由于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及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均以随着向第一周向C1行进而朝向第二方向A2的方式倾斜,因此,转子540欲沿着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移动。详细而言,以转子540相对于敲击体52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滑动。
在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与在该第二凸轮面514的第一周向C1上相邻的第一凸轮面513之间,退避槽517在第二方向A2上延伸。因此,当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持续滑动时,如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转子540的肋542收容于筒体510的退避槽517。也就是说,转子540与筒体510的第二限制面516及筒体510的退避槽517的底面518接触。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3所示的转子540的位置、即转子540相比前进位置向第二方向A2移动的位置称为“后退位置”。后退位置是转子540与筒体510的第二限制面516及退避槽517的底面518卡合从而转子540的姿势稳定的位置中的1个。在转子540位于后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部件470位于锁定位置。此外,转子540位于后退位置的状态相当于在敲击式圆珠笔中笔尖收容于轴筒的状态。
如图14中实线所示,当敲击体520从图13所示的状态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推压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当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相比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转子540不与筒体510的第二限制面516以及退避槽517的底面518卡合。因此,如图14中双点划线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敲击体52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滑动。这样,转子540的肋542的顶端停留在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及与该第三凸轮面525在周向C上相邻的第四凸轮面526的边界。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子540的周向C上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在转子54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A上,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相对。
如图15中实线所示,当敲击体520从图14所示的状态向第二方向A2移动时,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不与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卡合。也就是说,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推压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的状态被消除,成为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推压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的状态。因此,如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敲击体520沿周向C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滑动。其结果是,与图13同样地,转子540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及第一限制面515接触。也就是说,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
如图11~图13及图13~图15所示,在敲击机构500中,将敲击体520向第一方向A1移动后向第二方向A2移动的动作称为“敲击动作”。并且,敲击机构500在每次进行敲击动作时,使转子540从后退位置移动到前进位置,或者使转子540从前进位置移动到后退位置。也就是说,敲击机构500在每次进行敲击动作时,使锁定部件470从锁定位置位移到解锁位置,或者使锁定部件470从解锁位置位移到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敲击机构500通过在敲击体520向第一方向A1移动之后使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而进行敲击动作。也就是说,敲击机构500通过在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之后使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而进行敲击动作。换言之,敲击机构500通过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之后使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而进行敲击动作。在这一点上,敲击机构500通过用户将后门20关闭打开而进行敲击动作。此外,适当地设定为了使敲击机构500进行敲击动作所需的后门20的位移量即可。
接着,对取消机构60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取消机构600具有正面观察呈大致L字状的取消杆610和对取消杆610施力的第四弹簧620。
取消杆610具有贯通形成有支承孔611的基部612和从基部612沿支承孔611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杆613及第二杆614。第一杆613及第二杆614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在第一杆613与第二杆614之间形成的角度大致为120°。在第二杆614形成有在与支承孔611相同的方向上贯通的卡定孔615及长孔616。第四弹簧620是所谓的拉伸螺旋弹簧。
如图5所示,通过将壳体120的第四支轴124插通于基部612的支承孔611,取消杆6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四支轴124。在取消杆610支承于第四支轴124的状态下,第一杆613能够与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接触,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的凸轮轴533插通于第二杆614的长孔616。另外,第四弹簧620在伸长的状态下,一端卡定于取消杆610的卡定孔615,另一端卡定于壳体120的第四壁部128。
接着,参照图16~图25,对停止装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用户对进行打开动作至任意的位置的后门20进行停止操作及停止解除操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此,停止操作是用于使后门20从能够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成为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的操作,停止解除操作是用于使后门20从不能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成为能够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的操作。停止操作及停止解除操作这两个操作都是在使后门20稍微进行关闭动作后使后门20稍微进行打开动作的操作。
图16示出后门20位于全闭位置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在后门20位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滚筒210最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空转齿轮320最向第一旋转方向R21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最向第二旋转方向R32旋转。
另外,与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卡合的取消杆610位于最向第二旋转方向R42旋转的位置。当取消杆610最向第二旋转方向R42旋转时,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经由凸轮轴533在第一方向A1上被最上推。因此,敲击机构500的转子540在其移动范围内最向第一方向A1移动,锁定部件470的卡定爪471最远离棘轮齿轮430。
图17示出通过用户对后门20进行打开操作而使后门20从全闭位置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如图17所示,当后门20从全闭位置进行打开动作时,后门20牵引线缆220,因此从滚筒210放出线缆220。也就是说,由于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因此空转齿轮320向第二旋转方向R22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
当空转齿轮320向第二旋转方向R22旋转时,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与取消杆610的卡合关系发生变化。但是,取消杆610中的与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的卡合位置仅稍微发生变化,取消杆610的姿势几乎不变化。
另外,当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时,如图11所示,具有齿条521的敲击机构500的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但是,由于取消杆610的姿势不变化,因此,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和转子540停留在其移动范围内最向第一方向A1移动的位置。
此外,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直到敲击体520与壳体120的第五壁部129接触,在敲击体520与壳体120的第五壁部129接触之后,扇形齿轮340无法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因此,如图17所示,在敲击体520与壳体120的第五壁部129接触之后,从动齿轮330欲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的情况下,从动齿轮330相对于扇形齿轮340相对地旋转。
图18示出通过用户对后门20进行打开操作而后门20从图17所示的状态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如图18所示,当后门20进一步进行打开动作时,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与取消杆610的卡合关系发生变化。详细而言,取消杆610基于第四弹簧620的恢复力向第一旋转方向R41旋转。于是,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经由凸轮轴533而被向第二方向A2下压。因此,推压体530在第二方向A2上移动。
如图18所示,当取消杆610位于最向第一旋转方向R41旋转的位置时,推压体530在其移动范围内最向第一方向A1移动。当取消杆610最向第一旋转方向R41旋转时,推压体530不能与敲击机构500的转子540接触。因此,如图11所示,敲击机构500的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此外,取消杆610从图18所示的状态无法向第一旋转方向R41旋转的原因在于,通过推压体530与壳体120的第四壁部128接触,推压体530无法向第二方向A2移动。另外,从动齿轮33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另一方面,扇形齿轮340与推压体530持续停止。
图19示出通过用户对后门20进行打开操作而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至中立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以下,也称为“中途位置”)时的状态。如图19所示,当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至中途位置时,与图18所示的情况相比,通过使滚筒210进一步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从而空转齿轮320进一步向第二旋转方向R22旋转。也就是说,在空转齿轮320的旋转方向上,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从取消杆610离开。另外,从动齿轮33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另一方面,扇形齿轮340与推压体530持续停止。之后,在用户进行停止操作的情况下,用户从中途位置对后门20稍微进行关闭操作。
图20示出通过用户开始停止操作而后门20从中途位置稍微进行关闭动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如图20所示,在后门20从图19所示的状态稍微进行关闭动作时,在线缆220上产生松弛,因此,滚筒210卷绕线缆220。也就是说,由于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因此空转齿轮320向第一旋转方向R21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向第二旋转方向R32旋转。
当扇形齿轮340向第二旋转方向R32旋转时,具有齿条521的敲击机构500的敲击体520向第一方向A1移动。于是,如图12中实线及双点划线所示,敲击体520将转子540向第一方向A1推压,由此转子540比前进位置向第一方向A1移动。其结果是,如图20所示,锁定部件470比解锁位置向第一方向A1位移。
图21示出在用户完成了停止操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即后门20从图20所示的状态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状态。此时,用户通过将后门20向打开方向操作或使手从后门20离开,从而使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即可。仅通过使手从后门20离开而使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的原因在于,后门20位于比中立位置靠全开位置的位置。
如图21所示,当后门20从图20所示的状态稍微进行打开动作时,后门20牵引线缆220,因此从滚筒210放出线缆220。也就是说,由于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因此空转齿轮320向第二旋转方向R22旋转,从动齿轮330及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当扇形齿轮340向第一旋转方向R31旋转时,具有齿条521的敲击机构500的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于是,如图13所示,转子540移动至后退位置。其结果是,如图21所示,锁定部件470位移到锁定位置。
当锁定部件470位于锁定位置时,滚筒210不能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也就是说,后门20不能从滚筒210拉出线缆220,后门20不能进行打开动作。这样,停止装置40使后门20停止。
在此,在停止装置40使后门20停止的状况下,当对后门20向打开方向吹送强风或者用户强行打开操作后门20时,有可能对停止装置40的结构零件作用过负荷。关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停止装置40通过容许后门20稍微进行打开动作,从而抑制过负荷作用于停止装置40的结构零件。以下,详细说明对停止中的后门20施加打开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的停止装置40的作用。
在停止装置40使后门20停止的状况下,在后门20欲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滚筒210欲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但与滚筒210卡合的旋转体4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的旋转被限制。因此,随着向后门20的打开方向作用的力变大,从滚筒210向旋转体410传递的转矩逐渐变大。当从滚筒210传递到旋转体410的转矩为规定的设定转矩以上时,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地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
详细而言,如图8及图22所示,在从滚筒210向旋转体410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滚筒210的周壁215的第一斜面217与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第一斜面451滑动,由此卡合部450向压缩第二弹簧460的方向位移。接着,滚筒210的周壁215的第一斜面217与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第一斜面451滑动结束,并且滚筒210的周壁215的第二斜面218开始与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第二斜面452滑动。于是,通过第二弹簧460的恢复力,卡合部450向使第二弹簧460伸长的方向位移。其结果是,与滚筒210的卡合凹部216卡合的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与在该卡合凹部216的第二旋转方向R12上相邻的卡合凹部216卡合。这样,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与相邻的卡合凹部216的形成间隔相应的旋转量(以下,也称为“单位旋转量”)。
通过使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旋转单位旋转量,若从滚筒210传递到旋转体410的转矩小于设定转矩,则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不再相对旋转。也就是说,滚筒210不再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另一方面,即使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旋转了单位旋转量,在从滚筒210传递到旋转体410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的相对旋转也继续。也就是说,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210和旋转体410构成为,在两者之间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相对地旋转,在两者之间传递的转矩小于设定转矩的情况下一体地停止或旋转。此外,设定转矩优选预先设定为适当的值。设定转矩例如能够根据滚筒210与卡合部450中的第一斜面217、451及第二斜面218、452的角度及表面粗糙度而变化,或者根据第二弹簧460的弹簧常数而变化。
接着,对用户进行停止解除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用户对图21所示的状态的停止装置40进行停止解除操作的情况下,用户在将后门20稍微进行关闭操作之后进行打开操作。也就是说,在用户进行停止解除操作的情况下,在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之后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因此在敲击体520向第一方向A1移动后向第二方向A2移动。于是,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敲击体520将转子540向第一方向A1推压之后,敲击体520向第二方向A2移动,由此转子540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其结果是,锁定部件470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位移,滚筒210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也就是说,后门20能够从滚筒210拉出线缆220,后门20能够进行打开动作。这样,停止装置40解除后门20的停止。
接着,对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时的停止装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后门20的关闭动作中,由于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因此空转齿轮320向第一旋转方向R21旋转,扇形齿轮340向第二旋转方向R32旋转。如图18所示,当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至全闭位置附近时,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与取消杆610接触。之后,如图16及图17所示,当后门20进一步进行关闭动作时,通过由空转齿轮320的卡合突起321推压,取消杆610一边使第四弹簧620伸长一边向第二旋转方向R42旋转。
当取消杆610向第二旋转方向R42旋转时,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经由凸轮轴533向第一方向A1被上推。也就是说,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向第一方向A1移动。如图16及图17所示,当取消杆610最向第二旋转方向R42旋转时,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成为在第一方向A1上移动最大的状态。其结果是,敲击机构500的推压体530将敲击机构的转子540向第一方向A1推压。
在此,停止装置40根据锁定部件470的位置限制或容许后门20的打开动作。另一方面,无论锁定部件470的位置如何,停止装置40都容许后门20的关闭动作。因此,在用户开始后门20的关闭动作时,存在例如如图19所示锁定部件470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和例如图21所示锁定部件470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这两者的情况。换言之,在停止装置40如图11及图15所示那样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时用户开始后门20的关闭动作的情况下,也存在停止装置40如图13所示在转子540位于后退位置时用户开始后门20的关闭动作的情况。
图23示出在锁定部件470位于解锁位置的状况下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的敲击机构500的动作。也就是说,图23中用实线表示的转子540的位置与图1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子540的位置对应。
如图23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至全闭位置附近,而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比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将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向第一方向A1推压。于是,如图23中双点划线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推压体53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滑动。
其结果是,转子540在周向C上从图23中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图2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详细而言,转子540在轴向A上从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二凸轮面514相对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相对的第二位置。
另一方面,图24示出在锁定部件470位于锁定位置的状况下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的敲击机构500的动作。也就是说,图24中用实线表示的转子540的位置与图1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子540的位置对应。
如图24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至全闭位置附近时,当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比敲击体520的第三凸轮面525向第一方向A1移动时,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将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向第一方向A1推压。于是,如图25中双点划线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推压体53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滑动。
其结果是,转子540在周向C上从图24中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向图2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位置稍微移动。详细而言,转子540在轴向A上从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相对的第二位置向第六凸轮面544的至少一部分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相对的第二位置稍微移动。也就是说,推压体530的移动前后的转子540的位置均为第二位置。
这样,如图23及图24所示,无论后门20的关闭动作的开始时刻的转子540位于前进位置还是位于后退位置,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至全闭位置的附近的情况下,转子540都始终位于第二位置。
因此,在如图23及图24中双点划线所示转子54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在后门20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以转子540相对于筒体510向第一周向C1旋转的方式,使转子540的第六凸轮面544与筒体510的第一凸轮面513滑动。因此,转子540向图25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前进位置移动。换言之,在转子540不移动到后退位置这一点上,停止装置40不停止后门20的打开动作。
这样,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至全闭位置的附近的情况下,推压体530通过使转子540移动到第二位置来对转子540的位置进行初始化。在以后的说明中,也将推压体530对转子540的位置进行初始化的功能称为“初始化功能”。
另外,如图23及图24中实线所示,在推压体530使转子540比后退位置向第一方向A1移动的情况下,即,在推压体530的第五凸轮面534位于比筒体510的退避槽517的底面518靠第一方向A1的位置的情况下,转子540不能移动到后退位置。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停止装置40无法停止后门20的打开动作。
这样,在推压体530,在后门20位于全闭位置的附近的情况下,通过使转子540无法移动到退避位置,从而使锁定部件470对滚筒210的旋转的锁定无效化。在以后的说明中,也将推压体530使滚筒210的旋转的锁定无效化的功能称为“无效化功能”。
在此,在后门20进行关闭动作的状况下,将推压体530开始使滚筒210的旋转的锁定无效化时的后门20的位置设为“无效化位置”,将推压体530使敲击机构500的转子540的位置初始化时的后门20的位置设为“初始化位置”。在该情况下,无效化位置及初始化位置优选为中立位置与全闭位置之间的位置。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1)停止装置40通过将锁定部件470配置在锁定位置,能够使后门20在任意的位置停止。而且,停止装置40通过对停止于任意位置的后门20作用在打开方向上较大的负荷,从而在从滚筒210向旋转体410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滚筒210相对于停止状态的旋转体410相对地旋转。因此,停止装置40能够抑制大的负荷作用于装置的结构零件。
(2)停止装置40在滚筒210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有滚筒210和旋转体410这一点上,能够抑制滚筒210的径向上的装置的体积变大。
(3)停止装置40在旋转体41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滚筒210的收容凹部211这一点上,能够抑制滚筒210的轴向上的装置的体积变大。
(4)停止装置40根据第二弹簧460将卡合部450向周壁215推压的力,决定上述设定转矩。换言之,停止装置40根据第二弹簧460的弹性系数,容易管理上述设定转矩。
(5)停止装置40通过卡合部450与卡合凹部216卡合,从而在滚筒210与旋转体410之间传递转矩。因此,停止装置40容易增大设定转矩。
(6)停止装置40在多个卡合部450及多个卡合凹部216分别卡合这一点上,滚筒210与旋转体410的卡合部位变多。因此,停止装置40容易增大设定转矩。
(7)在卡合凹部216的数量与卡合部450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旋转时,与卡合凹部216卡合的卡合部450成为与该卡合凹部216的相邻的卡合凹部216卡合的状态为止的滚筒210的旋转量容易变多。也就是说,后门20的打开方向的移动量容易变多。关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停止装置40的卡合凹部216的数量比卡合部450的数量多。因此,与卡合凹部216卡合了的卡合部450成为与该卡合凹部216的相邻的卡合凹部216卡合的状态为止的滚筒210的旋转量容易变少。因此,停止装置40通过从滚筒210向旋转体410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从而在滚筒210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后门20的打开方向的移动量变多。
(8)用户在使后门20停止的情况下,只要在对后门20进行关闭操作之后进行打开操作即可,在使后门20的停止解除的情况下,只要在对后门20进行关闭操作之后进行打开操作即可。这样,停止装置40能够将用于切换后门20的停止状态的操作设为对于用户而言简单的操作。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滚筒210和旋转体410构成所谓的转矩限制器。因此,滚筒210与旋转体410的卡合方式能够变更为能够构成转矩限制器的卡合方式。
作为一例,滚筒单元200和锁定机构400也可以置换为图26及图27所示的滚筒单元200A和锁定机构400A。如图26及图27所示,滚筒单元200A具备滚筒210A、多个滚珠241、支承于第一支轴141的碟形弹簧242、以及固定于第一支轴141的保持螺母243。在滚筒210A,在面向收容凹部211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滚珠槽216A。多个滚珠槽216A在滚筒210A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如图27所示,锁定机构400A的旋转体410A具备呈圆板状的支承板420A和与支承板420A连结的棘轮齿轮430。在支承板420A的面向滚筒210A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滚珠槽422A。多个滚珠槽422A与形成于收容凹部211的滚珠槽216A对应,在支承板420A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支承板420A由定位于保持螺母243的碟形弹簧242向滚筒210A施力。也就是说,支承板420A经由多个滚珠241与滚筒210A一体化。
并且,在滚筒210A与支承板420A之间传递的转矩小于设定转矩的情况下,滚筒210A与支承板420A一体地旋转或一体地停止。另一方面,在滚筒210A与支承板420A之间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滚筒210A与支承板420A相对地旋转。详细而言,滚珠241从滚筒210A及支承板420A的一方的滚珠槽216A、422A沿周向飞出,从而旋转体410克服蝶形弹簧242的作用力而从滚筒210A沿轴向离开。接着,通过滚珠241沿周向移动,滚筒210A相对于旋转体410相对地旋转。并且,当旋转体410相对于滚筒210A的旋转量成为与周向上的滚珠槽216A、422A的形成间隔相应的角度时,滚珠241收容在滚筒210A及支承板420A的滚珠槽216A、422A之间。这样,滚筒210A与支承板420A相对地旋转。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同等的效果。
滚筒210与旋转体410也可以分别具有相互推压的摩擦面。在该情况下,滚筒210与旋转体410只要通过摩擦面彼此推压而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即可,只要摩擦面彼此相互滑动而相对地旋转即可。
滚筒210和旋转体410也可以分别具有在第一支轴141的轴向上相对的平面齿轮。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滚筒210和旋转体410构成为,在第一支轴141的轴向上,一方以接近另一方的方式被施力,并且一方能够向相对于另一方离开的方向位移。根据该结构,滚筒210和旋转体410能够通过平面齿轮彼此的啮合来传递小于设定转矩的转矩,通过使平面齿轮彼此啮合的位置在周向上变化,能够不传递设定转矩以上的转矩。
滚筒210的卡合凹部216的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滚筒210的卡合凹部216的数量可以与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数量相同,滚筒210的卡合凹部216的数量也可以不是旋转体410的卡合部450的数量的倍数。
也可以使旋转体410全部收容于滚筒210的收容凹部211。在该情况下,锁定部件470优选构成为能够从滚筒210的轴向接近或远离旋转体410。
也可以以滚筒210的旋转轴线及旋转体41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式配置滚筒210和旋转体410,也可以以滚筒210的旋转轴线及旋转体410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式配置滚筒210和旋转体410。在该情况下,滚筒210向第一旋转方向R11旋转时的旋转体410的旋转方向成为“第三旋转方向”,滚筒210向第二旋转方向R12旋转时的旋转体410的旋转方向成为“第四旋转方向”。
停止装置40既可以在门开口部1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单端仅设置1个,也可以在门开口部1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置1个。停止装置40也可以安装于后门20。在该情况下,优选从停止装置40延伸的线缆220的端部安装于车身1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传递机构300的扇形齿轮340和敲击机构500的敲击体520的齿条521构成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但例如也可以由蜗轮和蜗杆构成该机构。
用于使锁定部件470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位移的机构也可以不是敲击机构。例如,该机构也可以使用螺线管等致动器。
停止装置40也能够应用于对形成于车身12的侧部的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作为“车门”的一例的侧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侧门以能够绕沿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12。

Claims (8)

1.一种车门停止装置,该车门停止装置(40)使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且被向打开方向施力的车门(20)在所述全闭位置与所述全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停止,所述全闭位置是将设置于车身(12)的门开口部(11)全闭的位置,所述全开位置是将所述门开口部(11)全开的位置,所述车门停止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在所述车门(20)进行打开动作时,所述滚筒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车门(20)进行关闭动作时,所述滚筒向作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通过从所述滚筒传递的转矩而在所述滚筒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向第三旋转方向旋转,在所述滚筒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向第四旋转方向旋转;以及
锁定部件(470),所述锁定部件向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位移,所述锁定位置是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的旋转而容许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容许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三旋转方向及所述第四旋转方向的旋转的位置,
所述滚筒和所述旋转体构成为,在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为设定转矩以上的情况下相对地旋转,在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之间传递的转矩小于所述设定转矩的情况下一体地停止或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与所述旋转体排列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及所述第三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
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及所述第四旋转方向为相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具有收容凹部(211),所述收容凹部收容所述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具有周壁(215),所述周壁在所述滚筒的轴向上延伸,并且遍及所述滚筒的周向地包围所述收容凹部(211),
所述旋转体具有与所述周壁(215)卡合的卡合部(450)和对所述卡合部(450)朝向所述周壁(215)施力的施力部件(4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将所述卡合部(450)支承为能够在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移动的支承板,
所述周壁(215)在所述滚筒的径向上的外侧具有与所述卡合部(450)卡合的卡合凹部(211),
所述卡合部(450)在周向上的宽度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变短,
所述卡合凹部(211)在周向上的宽度随着向所述滚筒的径向上的外侧行进而变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旋转体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卡合部(450),
所述滚筒在所述滚筒的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卡合凹部(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凹部(211)的数量比所述卡合部(450)的数量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停止装置(40),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敲击机构(500),所述敲击机构通过所述滚筒在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之后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进行敲击动作,
所述敲击机构(500)在每次进行所述敲击动作时,从所述锁定部件(47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状态及所述锁定部件(47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的状态中的一方的状态切换为另一方的状态。
CN202011371194.8A 2019-12-06 2020-11-30 车门停止装置 Active CN112922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1169 2019-12-06
JP2019221169A JP7304114B2 (ja) 2019-12-06 2019-12-06 車両ドア停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486A true CN112922486A (zh) 2021-06-08
CN112922486B CN112922486B (zh) 2022-06-21

Family

ID=7616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1194.8A Active CN112922486B (zh) 2019-12-06 2020-11-30 车门停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4114B2 (zh)
CN (1) CN112922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5524B2 (ja) * 2020-03-06 2023-04-1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用保持装置
JP7312519B2 (ja) 2020-03-25 2023-07-2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停止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2467A (ja) * 1998-08-21 2000-02-29 Ntn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開閉機構
US20040046401A1 (en) * 2002-09-10 2004-03-1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JP2004338586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hiroki Corp バックドア開閉システム
CN1748095A (zh) * 2003-02-13 2006-03-15 Nsk沃纳株式会社 旋转动作型单向超越离合器
CN1847595A (zh) * 2005-04-11 2006-10-18 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用车门开度限制器
CN101500454A (zh) * 2006-02-08 2009-08-05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包括摩擦离合器的推出器
JP201104628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Hi-Lex Corporation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開度保持装置
US20110061199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Matthias Rauscher Locking device for locking a motor vehicle part
CN201943498U (zh) * 2011-01-21 2011-08-24 肖贻勇 温控闭门器
CN103797202A (zh) * 2011-09-06 2014-05-1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205400385U (zh) * 2016-02-25 2016-07-27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可伸缩型小型汽车的自动旋转后车门
CN107035263A (zh) * 2016-02-03 2017-08-1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门装置
CN208502525U (zh) * 2018-06-20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及阻尼器
JP2019167721A (ja) * 2018-03-22 2019-10-03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開閉装置
WO2021215368A1 (ja) * 2020-04-23 2021-10-2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ドア停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1853A (ja) * 2001-07-31 2003-02-13 Araco Corp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開閉装置
JP2019027533A (ja) * 2017-08-01 2019-02-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ルクリミッタ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2467A (ja) * 1998-08-21 2000-02-29 Ntn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開閉機構
US20040046401A1 (en) * 2002-09-10 2004-03-1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CN1748095A (zh) * 2003-02-13 2006-03-15 Nsk沃纳株式会社 旋转动作型单向超越离合器
JP2004338586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hiroki Corp バックドア開閉システム
CN1847595A (zh) * 2005-04-11 2006-10-18 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用车门开度限制器
CN101500454A (zh) * 2006-02-08 2009-08-05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包括摩擦离合器的推出器
JP2011046280A (ja) * 2009-08-27 2011-03-10 Hi-Lex Corporation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開度保持装置
US20110061199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Matthias Rauscher Locking device for locking a motor vehicle part
CN201943498U (zh) * 2011-01-21 2011-08-24 肖贻勇 温控闭门器
CN103797202A (zh) * 2011-09-06 2014-05-1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锁定装置
CN107035263A (zh) * 2016-02-03 2017-08-1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门装置
CN205400385U (zh) * 2016-02-25 2016-07-27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可伸缩型小型汽车的自动旋转后车门
JP2019167721A (ja) * 2018-03-22 2019-10-03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開閉装置
CN208502525U (zh) * 2018-06-20 2019-02-15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及阻尼器
WO2021215368A1 (ja) * 2020-04-23 2021-10-2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ドア停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04114B2 (ja) 2023-07-06
CN112922486B (zh) 2022-06-21
JP2021092019A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22486B (zh) 车门停止装置
JP4648965B2 (ja) 収納ボックスの開閉機構
US20080000052A1 (en) Refrigerator
US7302818B2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vehicle door
JP6640666B2 (ja) 作動装置
US11549288B2 (en)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JP6498478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KR101530899B1 (ko) 길이 조절 가능한 외부 미러 조절 수단
US10280654B2 (en) Vehicle door closure system including speed-based latch release
WO2019016969A1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EP2463465A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of glovebox for automobile and glovebox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US20150276031A1 (en) Rotation and stop retention switching apparatus
WO2017078121A1 (ja) ロック装置
US20230212893A1 (en) Vehicle door stopping apparatus
JP7207156B2 (ja) 車両用開閉体停止装置
CN210290720U (zh) 驻车驱动机构
JP7312519B2 (ja) 車両ドア停止装置
KR102173000B1 (ko) 웜기어 캠플레이트를 사용하는 차량용 스윙도어 개폐장치
JP2012020725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KR102203864B1 (ko) 차량용 스윙 도어 개폐장치
CN114096731B (zh) 车门电子锁闩
JP5503452B2 (ja) ロック解除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2454074U (zh) 助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门和车辆
JP4610009B2 (ja) 筐体の引出し回転機構
JP2024000328A (ja) 進退移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s Asahi 2 chome 1 GA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pplicant after: Toyota Auto Body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s Asahi 2 chome 1 GA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Auto Bod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