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2984A -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2984A
CN1592984A CNA018151140A CN01815114A CN1592984A CN 1592984 A CN1592984 A CN 1592984A CN A018151140 A CNA018151140 A CN A018151140A CN 01815114 A CN01815114 A CN 01815114A CN 1592984 A CN1592984 A CN 1592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ous liquid
liquid electrolyt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mentioned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151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月正珠
远藤茂树
荻野隆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2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2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54Electrolytes
    • H01G11/58Liquid electrolytes
    • H01G11/62Liqu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 e.g. salts, anions or cation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54Electrolytes
    • H01G11/58Liquid electrolytes
    • H01G11/64Liqu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1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16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6/162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 H01M6/16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by the solv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1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16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6/162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 H01M6/168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by addit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25℃时是固体,而且,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通式(1) (PNR2) n,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而且,还提供了:含有该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优良、耐劣化性优良、而且,由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而使内部电阻小从而导电性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和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Description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加入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等非水性电解液中的添加剂,进而,还关于含有上述添加剂、自己消火性到难以燃烧性优良、耐劣性优良,而且由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而使内部电阻小、导电性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特别是作为个人计算机、VTR等的AV、信息机器的存储器备份等所用的驱动电源的蓄电池,主要使用镍镉电池。作为代替这种镍镉电池的产品,近年来,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自身放电性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开发,结果是,一部分已经商品化了。现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和手机等,半数以上是通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来驱动的。
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作为负极的材料,多采用碳,其电解液中,为了在该负极的表面降低生成锂时的危险性以及增大驱动电压,使用了各种有机溶剂。特别是,在照相机用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作为上述负极材料,使用了碱金属(特别是锂金属和锂合金)。作为上述电解液,使用通常的酯系有机溶剂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但是,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尽管具有高性能,但安全性能不是非常的不好。
首先,作为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的负极材料使用的碱金属(特别是锂金属和锂合金)对于水有非常高的活性。因此,例如,因为电池封口不完全,水分进入时等,该负极材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有可能产生火等。而且,因为上述锂金属熔点低(约170℃),短路时大的电流急速的通过,电池异常的发热,电池就会处于熔融等非常危险的情况。进而,因为电池发热,上述电解液液化、分解生成气体,由于所产生的气体,电池破裂,产生发生火的危险性。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提出了一些技术,例如,在筒形电池中,电池短路、过充电时,温度上升、电池内部压力上升时,通过操作安全阀的同时断开电极端子,在该筒形电池中,设置抑制预定量以上电流的流动的装置(日刊工业新闻社[电子技术]1997年39卷9号)。
但是,上述装置不一定正常运转,不能正常运转时,由于电流过大,发热量变大,仍然存在产生火的危险。
因此,要求开发能不通过由于上述安全阀的安全装置、根本性地降低上述电解液的气化、分解和产生火等危险性的、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也就是说,要求不损失与现有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等同的优良的稳定性、电化学的特性,在耐劣化性、不燃烧性方面优良的、安全性高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而且,伴随着技术的高度化,要求开发能同时达到低内部电阻、高导电率、长期稳定性等各种特性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一方面,代替电池,作为在地球环境上优良的新的能量储存产品,电双层电容器在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注意。电双层电容器,最初使用在备份电源、辅助电源和各种能量储存上,是利用在分极性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的电双层的电容器。在二十世纪70年代产品化,80年代度过了初期,从90年代迎来了成长发展期的产品。
电双层电容器,由于其充放电循环是在电极表面上从电解液吸附带电的离子循环,与充放电循环伴随着物质移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池不同。因此,电双层电容器与电池相比较,瞬间充放电特性方面优良,即使反复充放电,其瞬间充放电特性也几乎不劣化。而且,因为在电双层电容器上充放电时没有充放电过电压,简单的电器电回路就够了,价格便宜。而且,容易知道残存容量,在-30℃~90℃的大范围内延伸温度条件下表示温度耐久性,没有公害性,与电池相比较优点很多。
上述电双层电容器,是具有正、负的分极性电极和电解质能量储存的设备。在上述分极性电极和电解液的接触界面上,隔着极其短的距离,对于正负电荷形成排列的电双层。电解质,发挥作为为了形成电双层的离子源的作用,与分极性电极一样,影响能量储存电容器的基本特性重要的物质。
作为电双层电容器的电解质,水性电解液、非水性电解液以及固体电解质已经被人们所知道。但是,从提高电双层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的观点考虑,能够设置高的运作电压的非水性电解液,特别是进入了实用阶段。
例如,碳酸酯(碳酸乙烯、碳酸丙烯等)、γ-丁内酯等高介电率的有机溶剂中,溶解了(C2H5)4P·BF4、(C2H5)4N·BF4等的溶质(支持盐)的非水性电解液已经实用化了。
但是,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与蓄电池的非水性电解液一样,安全性方面有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因为发热而发生火时,电解液着火,在电解液的表面火焰扩大,从而使危险性提高。而且,对于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发热,上述有机溶剂为基础的非水性电解液气化、分解生成气体,因为所发生的气体,引起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破裂,而且,因为非水性电解液的溶剂的着火点很低,发生火的时候,非水性电解液着火,在电解液的表面火焰燃烧扩大的危险性很高。
因此,强烈要求开发出非水性电双层电容器,其具有除了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气化、分解、产生火的危险性外,由于产生火而生成火源时燃烧范围难以扩大的性质,从以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等高度安全性为主,耐劣化性等各种特性优良。进一步,强烈要求开发在伴随着技术的高度化,能同时达到低的内部电阻、高的导电率、长期稳定性等各种特性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各种要求解决上述现有的各种问题。即,本发明提供了添加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等的能量储存的非水性电解液中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通过添加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能制备出不损失此装置的性能,具有优良的耐劣化性、不燃烧性,安全性高的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含有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的非水性电解液由于界面电阻小,表示出优秀的低温特性。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含有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从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优良、耐劣化性优良,而且由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而低的内部电阻从而使导电性优良、安全性非常高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下所示。即,一种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25℃时是固体,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通式(1)       (PNR2)n
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
而且,一种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含有:
非水性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电解液添加剂和支持盐,而上述的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正极和负极;
进而,一种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含有:
非水性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电解液添加剂和支持盐,而上述的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正极和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
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含有磷氮烯衍生物,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成分。
—磷氮烯衍生物—
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含有磷氮烯衍生物的例有,是因为以下所示的效果。
即,目前,以用在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等的能量储存装置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基础的电解液,在短路时大的电流急速的通过,电池异常的发热情况下,发生汽化和分解,产生气体,由于产生的气体和热引起电池的破裂,发生火,危险性高。
在现有的非水性电解液中,通过添加含有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本发明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由于上述磷氮烯衍生物衍生的氮气和卤素气体等的作用,在非水性电解液上附加了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因此,含有该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的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的安全性大幅度地得到提高。而且,在上述磷氮烯衍生物中含有的磷对构成电池的高分子材料的连锁分解发挥抑制备用,进一步有效地附加了自身灭活性到难燃烧性。
而且,在现有的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中,非水性电解液
通过非水性电解液中的电解液或者支持盐的分解或者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对电极及其周围部件进行腐蚀,而且,其支持盐的本身的减少进一步恶化装置的性能。例如,在作为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电解液使用的酯系等的电解液中,支持盐LiPF6盐的锂离子源等连续的分解LiF和PF5,产生PF5气体,该发生的PF5气体进一步与水反应产生氟化氢气体,因此,进行腐蚀,而得到劣化。也就是说,随着非水性电解液的导电性下降,产生的氟化氢气体引起材料的劣化现象。
另一方面,磷氮烯衍生物能附加抑制电解液或者支持盐,例如,上述LiPF6等锂离子源的分解的安全性。因此,通过向现有的非水性电解液中添加磷氮烯衍生物,能抑制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分解反应,防止腐蚀和劣化。
另外,上述磷氮烯衍生物常温下(25℃)是固体,如果加入到非水性电解液中就会溶解。因此如果是预定的添加量,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上升率很低。借此,形成达到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的、低内部电阻以及高的电导率的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而且,由于上述磷氮烯衍生物在非水性电解液中溶解,非水性电解液的稳定性优良。
——分子结构——
上述磷氮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25℃时是固体,而且如下述通式(1)所表示。
通式(1)      (PNR2)n
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
在上述通式(1)中,作为R,并不特别局限于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作为一价的取代基,例举烷氧基、烷基、羧基、酰基、芳基等。又,作为卤素,例如,合适地例举氟、氯、溴、碘等卤素。其中,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的观点考虑,优选烷氧基。作为该烷氧基,例如,优选甲氧基、乙氧基、甲氧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丙氧基)、苯氧基、三氟乙氧基等,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考虑,进一步优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丙氧基)、苯氧基、三氟乙氧基等,上述的一价取代基优选含有上述卤素的。
在上述的通式(1)中作为n,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考虑,优选3或者4。
上述磷氮烯衍生物,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考虑,特别优选:
通式(1)中R是甲氧基和n是3的结构、通式(1)中R是甲氧基和苯氧基中的任何一个以及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乙氧基和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异丙氧基和n是3或者4的结构、通式(1)中R是正丙氧基和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三氟乙氧基和n是3或者4的结构、R是苯氧基和n是3或4的结构。
通过对上述通式(1)中的各取代基以及n值适当地选择,能合成具有比较适宜的粘度、适合混合的溶解性等的非水性电解液。上述的磷氮烯衍生物,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也可以。
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优选具有如上所述的含有卤素的取代基的。该卤素取代基,优选氟、氯、溴等,特别优选氟。
在上述的分子结果中,如果具有含有卤素的取代基,因为由上述磷氮烯衍生物衍生的卤素气体,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至少能比较有效地实现从自己消火性到难以燃烧性。而且,在具有含有卤素的取代基的化合物中,卤素气体的产生成为问题,上述磷氮烯衍生物,因为分子结构中的磷元素能捕捉卤素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卤化磷,从而使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
上述卤素的磷氮烯衍生物中含有量,优选2~80重量%,更优选2~60重量%,特别优选2~50重量%。
如果上述含有量不到2重量%,含有上述卤素的效果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如果超过80重量%,因为粘度变大,向非水性电解液中添加时其导电率会下降。
——引火点——
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引火点,没有特别的限制。从抑制发生火等方面考虑,优选100℃以上,更优选150℃以上。
上述磷氮烯衍生物,如果引火点在100℃以上,火的发生会受到抑制,而且,如果在能量储存装置内部即使发生火,也能降低因为着火而在电解液表面的燃烧扩大。
而且,所谓的上述引火点,具体地说,就是在物质表面上火焰扩大、至少覆盖该物质表面的75%的温度。上述的引火点,是观察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倾向度的尺度。在本发明中,采用了通过以下袖珍闪光(ミニフラツシユ)方法测定的值。即,用密闭的杯子方式,使用具有4ml小的测定室、加热杯子、框架、引火键部件、和自动框架感应系统的装置(自动引火测定器)(MINIFLASH、GRABNERINSTRUMENTS公司制造),将测定试料1ml加热放入杯子中,进行覆盖,从盖子的上部对加热杯子进行加热开始,以后,隔一定的时间提高试料温度,杯子内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一定温度间隔引火,检测引火,检测引火时的温度确定为引火点。
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的添加量,在后述的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或者非水性电双层电容器中的优选的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的数值范围相当的量为宜。通过将上述添加量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进行调整,能合适的附加非水性电解液的不燃烧性、耐劣化性等本发明的效果。
以上,通过本发明,将上面说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添加到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中,能够制造出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该装置不但维持作为装置必要的电特性等,而且在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优良、耐劣化性优良、非水性电解液的界面电阻降低、低温特性优良、而且,由于内部电阻小而使导电率高、长期稳定性优良。
《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上述的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非水性电解液,根据需要还有其它的部件。
—正极—
作为上述正极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能使用从公认的正极材料中适当的选择。例如,V2O5、V6O13、MnO2、MoO3、LiCoO2、LiNiO2、LiMn2O4等的金属氧化物。TiS2、MoS2等金属硫化物、聚苯胺等导电性的聚合物等,其中在高容量的安全性高的电解液的润湿性上优选LiCoO2、LiNiO2、LiMn2O4,上述材料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上述正极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使用从作为电极的公认的形状中适当的选择。例如,片状、圆柱状、板状、螺旋状。
—负极—
上述负极材料,如果能吸附、放出锂或者锂离子,就没有特别的限定没有特别的限定,能使用从公认的材料中适当的选择。例如,含有锂的材料,具体的说,锂金属自身、锂金属和铝、铟、铅、或者锌等的合金、涂布锂的石墨等碳材料。上述的材料中,在安全性比较高的方面,优选石墨等碳材料。上述的材料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作为上述负极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从与上述正极形状相同的公认的形状中适当的选择。
—非水性电解液—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含有支持盐和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
——支持盐——
作为上述支持盐,例如,优选锂离子的离子源等,作为该锂离子的离子源,例如,LiClO4、LiBF4、LiPF6、LiCF3SO3、LiAsF6、LiC4F9SO3、Li(CF3SO2)2N、Li(C2F5SO2)2N等锂盐,上述的材料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上述支持盐的配合量,优选每1kg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溶剂成分)0.2~1摩尔,进一步优选0.5~1摩尔。
当不满0.5摩尔时,不能确保非水性电解液的充分导电性,在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上招致障碍,超过1摩尔时,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上升,因为不能确保上述锂离子等的充分移动度,不能确保与上述同样的非水性电解液的充分导电性,在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上招致障碍。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用添加剂——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与在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项中已经描述的相同,含有上述磷氮烯衍生物。
——粘度——
作为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25℃的粘度,优选10mPa·s(10cP)以下,更优选5mPa·s(5cP)以下。
上述粘度,如果10mPa·s(10cP)以下,成为具有内部电阻小、导电率高等优良的电池特性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而且,上述粘度,使用粘度测量计(R型粘度计、Model RE500-SL、东机产业(株)制),1rpm、2rpm、3rpm、5rpm、7rpm、20rpm以及50rpm的各个旋转速度范围内每120秒进行测定,将当指示值达到50~60%的旋转速度作为分析条件,通过测定此时的粘度求出粘度。
——导电率——
通过将将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调整到上述优选的数值范围内,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导电率能容易的到达合适的数值。该导电率,在0.75mol/l浓度的锂盐溶解液的导电率,优选2.0mS/cm以上,更优选5.0mS/cm以上。
如果导电率在2.0mS/cm以上,因为能确保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充分的导电率,能抑制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内部电阻、阻止充放电时的电位下降或者电位上升。
而且,上述的导电率,是用下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所得到的值。即,在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外加5mA的定电流,同时使用导电率计(商品名:CDM210、ラジオメ一ガ一トレ一デイング公司(株)制),所定条件(温度:25℃、压力:常压、含水率:10ppm以下)下进行测定。
而且,上述导电率。理论上,首先求出非水性电解液的导电系数(Gm),然后除去电线电阻(R)的影响,求出电解液导电系数(G),从所得到的电池常数(K),能求出导电率K=G·K(S/cm)。
——含有量——
通过因含有该磷氮烯衍生物而得到的效果,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中的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例具有以下含有量:能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的第1含有量、能附加到非水性电解液上合适的“自己消火性”的第2含有量、能附加到非水性电解液上合适的“难燃烧性”的第3含有量、以及,能附加到非水性电解液上合适的“耐劣化性”的第4含有量的四个含有量。
从上述的“低粘度化”的观点考虑,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的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第1含有量,优选40重量%以下,更优选3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30重量%以下。上述含有量,如果超过40重量%,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不能充分地变低,从内部电阻、导电率方面来考虑,是不希望发生的。
从上述“自己消火性”的观点考虑,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第2含有量,优选20重量%以上,从使自己消火性和低粘度化这两方面高度兼容的观点考虑,更优选20~40重量%,特别优选20~35重量%,最优选20~30重量%。
上述含有量,如果不到20重量%,在非水性电解液上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己消火性”。
而且,所谓的“自己消火性”,在下述的自己消火性的评价方法中,着火的火焰在25~100mm长度(line)上灭火,而且,即使在落下的物体上也不认为是着火的状态的性质。
从上述的“难燃烧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非水性电解液上的第3含有量,优选30重量%以上,从使难燃烧性和低粘度化这两方面高度兼容的观点考虑,更优选30~40重量%,特别优选30~35重量%。
如果上述含有量在30重量%以上,不能实现在非水性电解液上的完全的“难燃烧性”。
而且,所谓的“难燃烧性”,在下述的评价方法中,着火火焰不能达到25mm长度,而且,即使在落下的物体上也不认为是着火的状态的性质。
上述的自己消火性、难燃烧性,根据排列UL(アンダ一ライテイング实验室)规格的UL94HB法的方法,通过对在大气环境下着火的火焰的燃烧行为进行测定,具体的说,根据UL试验基准,通过使不燃性石英纤维上1ml的各种电解液渗进去,制备127mm×12.7mm的试验片,通过观察其着火性、燃烧性、碳化物的生成,二次着火时的现象等进行评价。
从上述的“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的观点考虑,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特别优选含有上述磷氮烯衍生物、LiPF6、乙烯碳酸酯和/或丙烯碳酸酯的情况,以及,优选含有上述环状磷氮烯衍生物、LiCF3SO3、丙烯碳酸酯的情况。这时,不管上面的描述,即使上述的含有量是少量的,也有优良的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也就是说,环状磷氮烯衍生物的非水性电解液中的含有量,优选2~5重量%,为了实现难燃烧性,优选5重量%以上,而且,为了实现不燃烧性,优选5重量%以上。而且,从使难燃烧性和低粘度化这两方面高度兼容的观点考虑,优选超过5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更优选5重量%以上、3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5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
从上述的“耐劣化性”的观点考虑,上述磷氮烯衍生物的上述非水性电解液中的第4含有量,优选2重量%以上,更优选2~20重量%。
上述含有量,如果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能适当的抑制劣化。
而且,所谓“劣化”,上述支持盐(例如,锂盐)的分解好,该劣化的防止效果用下述的稳定性方法进行评价。
(1)首先,将含有支持盐的非水性电解液调制后,测定含水率。接着,通过高速液相色谱(离子色谱),测定非水性电解液中的氟的浓度。然后,通过目测观察非水性电解液的色度后,通过充放电试验算出充放电容量(mAh/g)。
(2)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放到小型工具箱内2个月后,然后,测定水份含量和氟的浓度,观察色度,算出充放电容量(mAh/g),通过得到的数值变化评价稳定性。
——其它成分——
其它的成分,从安全性的方面考虑,优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在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中,如果含有上述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由于该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不能与上述负极材料反应,安全性高,而且,能实现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容易达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最合适的离子导电性。
上述非质子性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化方面,例举醚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具体地说,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二甲烷基碳酸酯、二乙烷基碳酸酯、二苯基碳酸酯、乙烯基碳酸酯、丙烯基碳酸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甲基乙基碳酸酯等。
其中,优选乙烯基碳酸酯、丙烯基碳酸酯、γ-丁内酯等环状酯类化合物,1,2-二甲氧基乙烷、甲烷基碳酸酯、甲烷乙烷基碳酸酯、二乙烷基碳酸酯等链状酯类化合物。上述环状的酯类化合物优选比介电常数高的、锂盐等的溶解优良的;为了使上述链状的酯类化合物低粘度,优选能使上述非水性电解液低粘度化。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也可以。
——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粘度——
上述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在25℃的粘度,根据能容易地降低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优选10mPa·s(10cP)以下,进一步优选5mPa·s(5cP)以下。
—其它的部件—
上述其它的部件,在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在正负极之间,发挥通过两电极的接触防止电流的电路的作用,插入的隔离物、通常电池中使用的公认的各种部件等。
上述隔离物的材质,能防止两电极的接触,而且,通过电解液且含有的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的无纺布、薄层膜等。其中,优选厚度20~50μm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制的微孔性膜。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内部电阻>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内部电阻(Ω),通过调整在上述优选范围内的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能比较容易地得到合适的数值。该内部电阻(Ω),优选0.1~0.3(Ω),更优选0.1~0.25(Ω)。
而且,上述内部电阻,通过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下述的内部电阻的测定方法能得到。也就是说,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测定充放电曲线时,测定伴随着充电终止(Charge Rest)或者放电终止(Discharge Rest)的电位的振动幅度而得到。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容量>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容量,以LiCoO2为正极时,充放电容量(mAh/g),优选140~145(mAh/g),更优选143~145(mAh/g)。
而且,上述充放电容量,用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半开放型电池或者密闭型硬币电池(日刊工业新闻社发行、锂离子蓄电池芳尾真幸参照),进行充放电池试验,充电电流(mA)、时间(t)以及电极重量,通过求出容量的方法进行测定。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形状>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硬币型、纽扣型、纸型、角型或者螺旋型构造的圆筒型电池等,各种众所周知的形状。
上述螺旋构造情况下,例如,制备片状的正极,夹着集电体,通过将重叠负极(片状)卷起等,制造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性能>
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优良、耐劣化性优良,非水性电解液的界面电阻小,低温特性优良,而且因为内部电阻小而使导电率提高、长期稳定性优良。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含有正极、负极、非水性电解液,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部件。
—正极—
上述正极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优选碳系列的分极性电极,该分极性电极,通常优选具有比表面积和比重大,电化学惰性,电阻小特性的电极。
上述分极性电极,没有特别的限定,一般含有活性炭,根据需要含有导电剂和粘合剂等其它的成分。
——活性炭——
上述活性炭的原料,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了苯酚树脂,还有各种耐热性树脂、沥青等。
上述的耐热性树脂,例如,聚亚胺、聚酰胺、聚酰胺亚胺、聚醚亚胺、聚醚サルサホン、聚醚酮、间马来酰亚胺三嗪、芳香族聚酰胺、氟树脂、聚硫化亚苯基等树脂,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也可以。
在上述正极使用的活性炭的形状,从扩大比表面积,增大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充电电量的观点考虑,优选粉末状、纤维布形状。
而且,上述的活性炭,增大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充电容量为目的,进行热处理、延伸成形、真空高温处理、压延等处理。
——其它成分(导电剂、粘合剂)——
上述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定,石墨、乙炔黑等。
上述粘合剂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聚氟化亚乙烯,四氟乙烯等树脂。
—负极—
上述负极,例举,与上述正极相同的分极性电极。
—非水性电解液—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含有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及支持盐,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
——支持盐——
上述支持盐,从现有的众所周知的支持盐选择,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良好的电导电性等的电测性考虑,优选四级胺盐。
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中,上述四级胺盐是发挥用于生成电双层电容器的离子源作用的溶质。从有效的提高非水性电解液的电导电性等电特性考虑,需要能形成多价离子的四级胺盐。
上述四级胺盐,例如,例举(CH3)4N·BF4、(CH3)3C2H5N·BF4、(CH3)2(C2H5)2N·BF4、CH3(C2H5)3N·BF4、(C2H5)4N·BF4、(C3H7)4N·BF4、CH3(C4H9)3N·BF4、(C4H9)3N·BF4、(C6H13)4N·BF4、(C2H5)4N·ClO4、(C2H5)4N·BF4、(C2H5)4N·PF6、(C2H5)4N·AsF6、(C2H5)4N·SbF6、(C2H5)4N·CF3SO3、(C2H5)4N·C4H9SO3、(C2H5)4N·(CF3SO2)2N、(C2H5)4N·BCH3(C2H5)3、(C2H5)4N·B(C2H5)4、(C2H5)4N·B(C4H9)4、(C2H5)4N·B(C6H5)4等。而且,所采用即使是四级胺盐的六氟磷氮烯盐也没有关系。进而,为了增大分极率,提高溶解度,可以使用不同的盐基与氮原子结合的四级胺盐。
进而,上述四级胺盐,例如,下面结构式(1)~(10)所表示的化合物等。
Figure A0181511400261
  结构式(1)
Figure A0181511400262
  结构式(2)
  结构式(3)
Figure A0181511400264
结构式(4)
结构式(5)
结构式(6)
  结构式(7)
Figure A0181511400268
结构式(8)
Figure A0181511400269
结构式(9)
结构式(10)
而且,在上述的结构式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
在所述的四级胺盐中,从确保高的导电性考虑,优选能产生作为阳离子的(CH3)4N+和(C2H5)4N+等的盐,而且,优选能产生小分子式阴离子的盐。
上述的四级胺盐,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也可以。
上述支持盐的混合量,对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溶剂成分)1kg,优选0.2~1.5摩尔,更优选0.5~1.0摩尔。
上述混合量如果不到0.2摩尔,确保非水性电解液的充分导电性等电特性,如果超过1.5摩尔,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上升,导电性等电特性下降。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用添加剂—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用添加剂,与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项中所述的一样,含有上述磷氮烯衍生物
——粘度——
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25℃的粘度,优选10mPa·s(10cP)以下,更优选5mPa·s(5cP)以下。
如果上述粘度在10mPa·s(10cP)以下,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具有低的内部电阻、高的导电率等优良的电池特性。而且,粘度的测定方法,和上述非水性电极液蓄电池的非水性电极液的“粘度”项中所述的一样。
——导电率——
通过将将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调整到上述优选的数值范围内,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导电率能容易的到达合适的数值。该导电率,四级胺盐溶解液(0.5mol/l)的导电率优选2.0mS/cm以上,更优选5.0~30mS/cm以上。
如果导电率在2.0mS/cm以上,因为能确保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充分的导电率,能抑制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阻止充放电时的电位下降或者电位上升,而且,导电率的测定方法,和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非水性电解液“导电率”项中所述的一样。
——含有量——
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非水性电解液“含有量”项中所述的一样,但是,评价防止劣化效果时,对于计算出在蓄电池中充放电容量(mAh/g),算出在电双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Ω)。
——其它的成分——
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非水性电解液“其它的成分”项中所述的一样。优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上述非水性电解液中,如果含有上述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就很容易的达到非水性电极液的低粘度化,提高导电性。
——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粘度——
与上述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非水性电解液“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粘度”项中所述的一样。
—其它的部件—
上述的其它的部件,例举隔离物、集电体、容器等。
上述的隔离物,以防止非水性电双层电容器的短路为目的,介在正负极之间,该隔离物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作为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隔离物使用众所周知的隔离物。
其它材质,与在蓄电池中的隔离物一样,例举微多孔膜、无纺布、纸等。具体地说,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的无纺布、薄层膜等。其中,优选厚度20~50μm的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制的微孔性膜。
上述集电体,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作为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集电体来使用的众所周知的来使用。该集电极,优选在电化学的耐腐蚀性、化学的耐腐蚀性、加工性、机械强度上优良的、价格低的,例如,铝、不锈钢、导电性树脂的集电体等。
上述容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使用通常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容器使用的众所周知的。
上述容器的材质,例举,例如铝、不锈钢、导电性树脂等。
除了上述电容器、集电极和容器,上述其它的部件,例举通常在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中使用的众所周知的部件。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
上述非水性电双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Ω),优选0.1~0.3(Ω),更优选0.1~0.25(Ω)。
而且,上述内部电阻,通过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下述的内部电阻的测定方法能得到。也就是说,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测定充放电曲线时,测定伴随着充电终止(Charge Rest)或者放电终止(Discharge Rest)的电位振动幅度而得到。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形状·用途>
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圆柱状(圆筒状、角型)、平状(硬币型)等众所周知的形状。
上述非水性电双层电容器,例如,各种电子机器、工业用机器、航空用机器等的存储备份用、玩具、无线机器、气体机器、瞬间热水沸腾机器等的电磁控制用手表、挂钟、扫拉(ソ一ラ)表、AGS手表等表用电源等。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性能>
上述本发明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优良、耐劣化性优良、非水性电解液的界面电阻小,低温特性上优良,而且由于内部电阻小而使导电率高、长期稳定性优良。
实施例
以下,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实施例1
[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
二乙烷基碳酸酯和乙烯基碳酸酯的混合溶剂(混合比(体积比)二乙烷基碳酸酯/乙烯基碳酸酯=1/1)(非质子性有机溶剂)80g中,添加(20重量%)磷氮烯衍生物20g(上述通式(1)中,R是甲氧基、n是3的环状磷氮烯衍生物)(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进而,将LiBF4(支持盐)以0.75摩尔/kg的浓度溶解,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粘度:8.2mPa·s(8.2cP)、0.75mol/l锂盐的溶解液的导电率:6.5mS/cm)。
而且,上述粘度和导电率,分别用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的评价>
对于所得到的非水性电解液,和上述的自己消火性、难燃烧性的评价方法一样,如下面所示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难燃烧性的评价》
着火的火焰,不能达到装置的25mm,而且从网上落下的物体上也不能认为着火的情况评价为难燃烧性。
《自己消火性的评价》
着火火焰,在25~100mm长度之间灭火,而且从网上落下的物体上也不能认为着火的情况评价为难燃烧性。
《燃烧性的评价》
着火的火焰,超过100mm长度的情况评价为燃烧性。
<劣化的评价>
对于所得到的非水性电解液,与上述安全性的评价方法相同,非水性电解液调制后以及2月间在小型工具箱内测定、算出放置后的水份含量(ppm),氟化氢的含量(ppm),充放电容量(mAh/g),进行劣化的评价。这时,用已知重量的正极或者上述负极测定充放电曲线,使用所得到的充电量、放电量用正极或者负极的重量来除而求得充放电容量(mAh/g)。而且,用目测的方法观察非水性电解液调制后以及在小型工具箱内放置2月后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色度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制造]
以在化学式LiCoO2所表示的钴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来使用,对于LiCoO2100份,添加乙炔黑(导电助剂)10份、聚四氟乙烯粘合剂(粘合树脂)10份、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和乙醇的50/50重量%混合溶剂)混炼后,通过滚动压延做成厚度100μm、宽度40mm的薄层状正极片。
然后,使用所得到的2个正极薄片,在表面上涂布导电性粘合剂,夹入厚度25μm的铝铂(集电体),插入厚度25μm的隔离物(微孔性膜:聚丙烯性),将厚度150μm的锂金属铂重叠卷起,制备成圆筒型电极,该圆筒型电极的正极长大约260mm。
上述圆筒型电极上,注入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然后封口,做成单三型锂电池。
<电池特性等的测定、评价>
对于多得到的电池,在20℃,测定、评价初期的电池特性(电压、内部电阻)后,根据以下的评价方法,测定、评价充放电的循环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充放电的循环性能的评价》
在上限电压4.5V,下限电压3.0V,放电电流100mA,充电电流50mA条件下,反复充放电50循环后,将这时充放电的容量与在初期的充放电的容量相比较,算出50循环后的容量减少率,对于总计3个电池,同样的取测定、算出、及其平均值,评价充放电循环的性能。
<低温特性的评价(低温放电容量的测定)>
对于所得到的电池,放电的温度在低温(0℃、-10℃)外,使用与上述“充放电循环性能的评价”相同的条件,到50循环后反复充放电,在这时的低温的放电量与20℃所测定的放电电量相比较,通过下式(2)算出放电量残余率,对于3个电池,同样,取测定、算出、及其平均值,作为低温特性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式(2)   放电容量残余率=
        低温放电电量/放电电量(20℃)×10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二乙烷基碳酸酯和乙烷碳酸酯的混合溶剂70g,磷氮烯衍生物30g(30重量%)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9.7mPa·s(9.7cP)、0.75mol/l锂盐溶解液的导电率:5.8mS/cm),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分别测定、评价初期的电池特性(电压、内部电阻)、充放电循环性能、和低温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二乙烷基碳酸酯和乙烷碳酸酯的混合溶剂94.5g、磷氮烯衍生物5.5g(5.5重量%)、用LiPF5代替支持盐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3.7mPa·s(3.7cP)、0.75mol/l的锂盐溶解液的导电率:7.4mS/cm),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分别测定、评价初期的电池特性(电压、内部电阻)、充放电循环性能、和低温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二乙烷基碳酸酯和乙烷碳酸酯的混合溶剂97g、磷氮烯衍生物3g(3重量%)、用LiPF6代替支持盐外,与实施例1相同的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3.6mPa·s(3.6cP)、0.75mol/l的锂盐溶解液的导电率:7.7mS/cm),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分别测定、评价初期的电池特性(电压、内部电阻)、充放电循环性能、和低温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用下述结构式(11)所示的磷氮烯衍生物(25℃(常温)是液体)代替磷氮烯衍生物,二乙烷基碳酸酯和乙烷碳酸酯的混合溶剂70g、磷氮烯衍生物30g(30重量%)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25.2mPa·s(25.2cP)、0.75mol/l的锂盐溶解液的导电率:1.2mS/cm),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分别测定、评价初期的电池特性(电压、内部电阻)、充放电循环性能、和低温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构式(11)    (PN(OC6H5)2)8
表1
  实施例 电解液调制后(劣化的评价) 放置2个月(小型工具箱内)(劣化的评价) 色调的变化 劣化的评价      电池特性充放电容量((mAh/g))     低温特性的评价(50循环后的放电容量残存率) 电池特性(初期内部的电阻)(Ω) 电池特性(初期电压) 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   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mPa·s(cP)   非水性电解液(支持盐添加前)的粘度(mPa·s(cP)) 非水性电解液导电率(mS/cm)
  充放电容量(mAh/g)   HF浓度   水份含量(ppm)   充放电容量(mAh/g)  HF浓度(ppm)  水份含量(ppm)   初期充电·放电后   20循环充电·放电后   放电时的温度0℃   放电时的温度-10℃
实1 145 不到1ppm 2ppm 144  不到1ppm 2ppm 没有 非常稳定 145 143 90 50 0.14 2.7   自己消火性 8.2 7.5 6.5
实2 143 不到1ppm 2ppm 143  不到1ppm 2ppm 没有 稳定 144 143 90 50 0.15 2.7   难燃烧性 9.7 8.2 5.8
  实3   145   2ppm   3ppm   145  2ppm 3ppm 没有 非常稳定   143   142   93   50   0.1   2.6   难燃烧性   3.7   2.2   7.4
实4 146 2ppm 2ppm 145 2ppm 2ppm 没有 稳定 147 145 92 50 0.1 2.6   自己消火性 3.6 2.1 7.7
  比1   125   不到1ppm   2ppm   121  不到1ppm  3ppm 没有 稳定   126   109   40   20   0.22   2.9   难燃烧性   25.2   18.6   1.2
表1的结果、比较例1中,使用在劣化方面稳定的磷氮烯衍生物,低温特性、粘度、导电率方面,实施例1~4是比较优良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由于非水性电解液的低粘度而使内部电阻小从而使导电率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实施例5
[非水性电解液的调整]
在丙烯碳酸酯(非质子性有机溶剂)80g中,加入(20重量%)20g磷氮烯衍生物(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上述通式(1)中,R是甲氧基、n是3的环状磷氮烯衍生物),进一步,四乙基胺氟硼酸酯(C2H5)4N·BF4(支持盐)以1mol/kg的浓度溶解,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的粘度7.6mPa·s(7.6cP))。
而且,上述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和导电率,分别通过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自己消火性、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
对于所得到的非水性电解液,与在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的评价一样,对自己消火性、难燃烧性、耐劣化性进行评价。但是,在对耐劣化性的评价时,代替测定蓄电池中的充放电容量(mAh/g),测定了电双层电容器的内部电阻(R)。结果如表2所示。
[正极、负极(分极性电极)的制备]
分别将活性炭(商品名;Kuractive-1500、クレラケミカル公司制)乙炔黑(导电剂)和四氟乙烯(PTFE)(粘合剂)以质量比(活性炭/乙炔黑/PTFE=8/1/1)混合,得到混合物。
取所得的混合物100mg,将其加入20mmφ的耐压碳制容器中,压力150kgf/cm2,常温条件下压粉成型,制备了正极和负极(分极性电极)。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制备]
用所得到的正极和负极、铝金属板(集电体)(厚度0.5mm)、聚丙烯/聚乙烯板(隔离物)(厚度25μm)组成电池,通过真空干燥进行充分干燥。
上述电池用上述非水性电解液浸渍,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导电性的测定>
在得到的电容器中,外加5mA的定电流,同时使用导电率计(商品名:CDM210、ラジオメ一ガ一トレ一デイング公司(株)制)测定导电性(0.5mol/l四级胺盐溶液的导电率)。结果如表2所示。
而且,在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25℃时的导电性,如果5.0mS/cm以上,实用上是没有问题的。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丙烯碳酸酯的添加量为70g、磷氮烯衍生物的添加量为30g(30重量%)外,与实施例5相同地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8.2mPa·s(8.2cP)),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测定、评价其导电性,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在实施例5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丙烯碳酸酯的添加量为70g、用下述式(12)所示的链状磷氮烯衍生物30g(30重量%)代替磷氮烯衍生物20g外,与实施例5相同地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19.3mPa·s(19.3cP)),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测定、评价其导电性,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构式(12)
Figure A0181511400381
在上述结构式(12)中,R1~R5全部是甲氧乙氧乙氧乙氧基。
比较例3
在实施例5的“非水性电解液的调制”中,除了丙烯碳酸酯的添加量70g、用磷氮烯衍生物30g(30重量%)(在磷氮烯衍生物中,R是苯氧基、n是8的环状磷氮烯衍生物)代替磷氮烯衍生物20g外,与实施例5相同地调制非水性电解液(25℃时的粘度29.6mPa·s(29.6cP)),进行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耐劣化性的评价。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备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测定、评价其导电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 电解液调之后(劣化的评价)     放置2个月(小型工具箱内)(劣化的评价) 色调的变化 劣化的评价 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   非水性电解液(支持盐添加前)的粘度(mPa·(cP)) 非水性电解液的粘度mPa·(cP) 电导电性(ms/cm)
内部电阻(Ω)  HF浓度 水份含量(ppm)   内部电阻(Ω)   HF浓度(ppm) 水份含量(ppm)
  实5 0.14 不到1ppm 2 0.14 不到1ppm 2 没有 非常稳定 自己消火性 4.1 7.6 6.3
  实6 0.15 不到1ppm 2 0.15 不到1ppm 2 没有 稳定 难燃烧性 4.4 8.2 5.2
  比2 0.25 不到1ppm 2 0.25 不到1ppm 2 没有 稳定 难燃烧性 10.3 19.3 2.4
  比3   0.28   不到1ppm     2   0.28   不到1ppm     2 变黑 不稳定 难燃烧性     15.1   29.6   1.8
从表2的结果知道,实施例5和6,与比较例2和3在耐劣化性、粘度、导电率上优良,特别比较例3,观察色度变化,显示出燃烧性,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有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耐劣化性、难燃烧性、导电性优良、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性、导电性优良、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如上,根据本发明,通过向能量储存装置中添加上述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能制备一边维持上述装置中充分的电气特性,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上优良、耐劣化性上优良、非水性电解液界面电阻小、低温特性优良、而且由于内部电阻小而使导电率高、长期稳定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能量储存装置。本发明提供含有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自己消火性到难燃烧性上优良、耐劣化性上优良、非水性电解液界面电阻小、低温特性优良、而且由于内部电阻小而使导电率高、长期稳定优良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工业上的利用
本发明,提供了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添加剂降低了在现有非水性电解液电池的能量储存装置中成为问题的、有关非水性电解液的危险性,其在工业上的有用性是很显然的。
而且,在现在,正在迅速普及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和手机等,其一半以上通过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进行驱动的,本发明通过向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中添加添加剂,因为能一边维持作为电池必要的电气特性,一边长期稳定性和非常高的安全性,所以工业上的利用价值很高。
另一方面,代替电池,作为对于地球环境优良的新型能量储存产品,最初作为备份电源、辅助电源等,各种能量储存中使用电双层电容器,本发明提供安全而且高性能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现在,因为该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的实用化正在发展、电动车、混合车等应用范围正在扩大,本发明的工业价值很大。

Claims (22)

1.一种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25℃时是固体,而且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通式(1)         (PNR2)n
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磷氮烯衍生物至少是下述结构的一个:
通式(1)中R是甲氧基和n是3的结构、通式(1)中R是甲氧基和苯氧基中的任何一个以及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乙氧基和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异丙氧基和n是3或者4的结构、通式(1)中R是正丙氧基和n是4的结构、通式(1)中R是三氟乙氧基和n是3或者4的结构、以及,R是苯氧基和n是3或者4的结构。
3.一种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含有:
非水性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电解液添加剂和支持盐,而上述的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正极;
负极;
通式(1)      (PNR2)n
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在25℃的粘度在10Pa·s(10cP)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40重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2重量%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20重量%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30重量%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含有环状或者链状的酯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作为支持盐的LiPF6、作为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乙烯碳酸酯和/或丙烯碳酸酯、2~5重量%的磷氮烯衍生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作为支持盐的LiPF6、作为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乙烯碳酸酯和/或丙烯碳酸酯、超过5重量%的磷氮烯衍生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作为支持盐的LiCF3SO3、作为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丙烯碳酸酯、2~5重量%的磷氮烯衍生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作为支持盐的LiPF6、作为非质子性有机溶剂的乙烯碳酸酯和/或丙烯碳酸酯、超过5重量%的磷氮烯衍生物。
15.一种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含有:
非水性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电解液添加剂和支持盐,而上述的添加剂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磷氮烯衍生物;
正极;
负极;
通式(1)      (PNR2)n
其中,在通式(1)中,R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或者卤素,n表示3~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在25℃的粘度在10Pa·s(10cP)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40重量%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2重量%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20重量%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磷氮烯衍生物的含有量在30重量%以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非水性电解液含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含有环状或者链状的酯化合物。
CNA018151140A 2000-09-07 2001-09-05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Pending CN15929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2079/2000 2000-09-07
JP272078/2000 2000-09-07
JP2000272078 2000-09-07
JP2000272079 2000-09-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2984A true CN1592984A (zh) 2005-03-09

Family

ID=2659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18151140A Pending CN1592984A (zh) 2000-09-07 2001-09-05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90531A1 (zh)
EP (1) EP1347530A4 (zh)
JP (1) JPWO2002021628A1 (zh)
KR (1) KR20030051637A (zh)
CN (1) CN1592984A (zh)
AU (1) AU2001284429A1 (zh)
CA (1) CA2422106C (zh)
WO (1) WO2002021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6658A1 (en) * 2001-03-30 2004-07-01 Masashi Otsuki Additive for cell and electric double-layered capacitor
US7807300B2 (en) * 2006-01-31 2010-10-05 Medtronic, Inc. Resistance-stabilizing additives for electrolyte
WO2003005478A1 (fr) * 2001-07-05 2003-01-1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lement polymere et electrolyte polymere
KR100760497B1 (ko) * 2002-12-03 2007-09-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난연성 전해질 전해 축전기
JP2004214356A (ja) * 2002-12-27 2004-07-29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セパレータ
US20040161671A1 (en) * 2003-02-13 2004-08-19 Medtronic, Inc. Liquid electrolyte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JP2004349273A (ja) * 2003-04-11 2004-12-09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WO2004093224A1 (ja) * 2003-04-11 2006-07-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JP2005135951A (ja) * 2003-10-28 2005-05-26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2005191369A (ja) * 2003-12-26 2005-07-14 Bridgestone Corp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非水電解液及び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US20070183954A1 (en) * 2004-03-23 2007-08-09 Masashi Ohtsuki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in 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for battery and non-aqueos electrolyte battery
JP4537154B2 (ja) * 2004-08-27 2010-09-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US7641992B2 (en) 2004-10-29 2010-01-05 Medtronic, Inc. Medical device having lithium-ion battery
US7662509B2 (en) 2004-10-29 2010-02-16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7682745B2 (en) 2004-10-29 2010-03-23 Medtronic, Inc. Medical device having lithium-ion battery
US7563541B2 (en) 2004-10-29 2009-07-21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9065145B2 (en) 2004-10-29 2015-06-23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CN101048898B (zh) 2004-10-29 2012-02-01 麦德托尼克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医疗装置
US8980453B2 (en) 2008-04-30 2015-03-17 Medtronic, Inc. Formation proces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S7927742B2 (en) 2004-10-29 2011-04-19 Medtronic, Inc. Negative-limited lithium-ion battery
US7807299B2 (en) 2004-10-29 2010-10-05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8105714B2 (en) 2004-10-29 2012-01-31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7642013B2 (en) 2004-10-29 2010-01-05 Medtronic, Inc. Medical device having lithium-ion battery
US9077022B2 (en) 2004-10-29 2015-07-07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7824578B2 (en) * 2005-09-15 2010-11-02 Lg Chem, Ltd. Additiv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7074609A1 (ja) 2005-12-26 2007-07-0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液電池、並びに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US20070176151A1 (en) * 2006-01-31 2007-08-02 Kaimin Chen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performance stability of batteries
JP5314885B2 (ja) * 2007-12-13 2013-10-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源
US9287580B2 (en) 2011-07-27 2016-03-15 Medtronic, Inc. Battery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
US20130149560A1 (en) 2011-12-09 2013-06-13 Medtronic, Inc. Auxiliary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US10707526B2 (en) 2015-03-27 2020-07-07 New Dominion Enterprises Inc. All-inorganic solvents for electrolytes
CN109155432A (zh) * 2016-04-28 2019-01-04 巴斯夫公司 包含环状二腈和氟醚的电解质
US10707531B1 (en) 2016-09-27 2020-07-07 New Dominion Enterprises Inc. All-inorganic solvents for electroly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4686B2 (ja) * 1991-03-28 2002-02-1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JPH0574467A (ja) * 1991-09-12 1993-03-26 Showa Denko Kk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JP3055358B2 (ja) * 1992-04-09 2000-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H0950944A (ja) * 1995-08-08 1997-02-18 Nippon Zeon Co Ltd 有機溶媒系電解液
US5830600A (en) * 1996-05-24 1998-11-03 Sri International Nonflammable/self-extinguishing electrolytes for batteries
JPH11185808A (ja) * 1997-12-19 1999-07-09 Sunstar Eng Inc 有機電解液
JP4092757B2 (ja) * 1997-12-26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0030740A (ja) * 1998-07-15 2000-01-28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6475679B1 (en) * 1998-11-30 2002-11-05 Nippon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2001023687A (ja) * 1999-07-09 2001-01-26 Sony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1102088A (ja) * 1999-07-29 2001-04-13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電池
EP1205997A4 (en) * 1999-07-29 2007-03-28 Bridgestone Corp NON-WATER ELECTROLYTIC SECONDARY CELL
JP4314503B2 (ja) * 1999-08-04 2009-08-19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6455200B1 (en) * 1999-09-02 2002-09-24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lame-retardant additive for li-ion batteries
JP2001217001A (ja) * 1999-11-25 2001-08-10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添加剤
KR100775566B1 (ko) * 1999-11-25 2007-11-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비수전해액 2차전지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비수전해액2차전지용 열화방지제 및 비수전해액 2차전지용 첨가제
JP2001217155A (ja) * 1999-11-25 2001-08-10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2001217156A (ja) * 1999-11-25 2001-08-10 Bridgestone Corp 非水電解液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422106A1 (en) 2003-03-07
JPWO2002021628A1 (ja) 2004-02-12
WO2002021628A1 (fr) 2002-03-14
EP1347530A4 (en) 2007-08-15
US20030190531A1 (en) 2003-10-09
EP1347530A1 (en) 2003-09-24
KR20030051637A (ko) 2003-06-25
AU2001284429A1 (en) 2002-03-22
CA2422106C (en) 2010-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2984A (zh)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CN1209846C (zh)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用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用添加剂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
CN1219338C (zh) 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用添加剂
CN1471743A (zh) 非水性电解液添加剂、非水性电解液蓄电池以及非水性电解液电双层电容器
CN1279649C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磷腈衍生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280942C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二次电池
CN102569892B (zh) 用于锂电池电解液的氟化化合物
CN1498437A (zh) 电双层电容器和电池用添加剂
CN1207810C (zh) 非水电解液和使用这种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CN1993848A (zh) 用于电化学能源装置的非水电解溶液
CN1653641A (zh) 非水电解液及采用它的锂二次电池
CN1679200A (zh) 非水电解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09043B (zh) 二次电池
CN1220029A (zh) 不燃性/自熄性电池组电解质
CN1300880C (zh) 电池用载体盐和其制备方法以及电池
CN1293126C (zh)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含有该聚合物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CN1324738C (zh) 用于非水电解液电池的正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电池
JP2017529664A (ja) フルオロプロピ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ベースの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10247119A (zh) 一种锂二次电池电解液、锂二次电池
CN101033323A (zh)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和使用该电解质的聚合物二次电池
CN105826599A (zh) 含有有机硅添加剂的非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CN1013422B (zh) 非水溶液二次电池
CN1647299A (zh) 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和其生产方法和非水电解质电池
CN1320669C (zh) 用于锂原电池的正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和锂原电池
CN101931107B (zh) 用于电化学装置的电解液及其电化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