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8221A -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78221A CN1578221A CNA2004100619357A CN200410061935A CN1578221A CN 1578221 A CN1578221 A CN 1578221A CN A2004100619357 A CNA2004100619357 A CN A2004100619357A CN 200410061935 A CN200410061935 A CN 200410061935A CN 1578221 A CN1578221 A CN 15782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ontrol
- browser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1-[2-[(2-hydroxy-3-phenoxypropyl)amino]ethylamino]-3-phenoxypropan-2-ol;di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1C=CC=CC=1OCC(O)CNCCNCC(O)COC1=CC=CC=C1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4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Internet browse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7—Telephone sets including 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means facilitating their use
- H04M1/2478—Telephone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on-voice services, e.g. email, internet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75—Indicating network or usage conditions on the user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04M7/0057—Services where the data services network provides a telephone service in addition or as an alternative, e.g. for backup purposes, to the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telephone service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通过ADSL网关106进行IP通信和模拟通信的通信装置105如果对方电台(107)的电话号码与VoIP网对应,就从代理服务器103取得对方电台的IP地址,与对方电台之间,通过FTP、HTTP等文件收发协议,在IP网101上收发通信数据。如果对方电台(113)的电话号码不予VoIP对应,就在线路交换网102上进行模拟传真通信。当对方电台(107)与VoIP网对应,但是不具有数字通信部件时,在VoIP网或线路交换网102上进行模拟传真通信。在与声音频带的模拟通信线路和网络通信线路对应的通信装置中,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就选择适当的通信路线,进行高可靠性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在IP网上,通过给定的IP电话方式进行通话的通信终端、它的控制方法、它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因特网在世界上迅速普及,由于能实现通信费用的显著减少的优点,因特网电话(以下,IP电话)引人注目。在因特网电话中现在特别有支配性的标准是VoIP(以下的非专利文献1:ITU-T推荐H.323)等,以各种形式提出了与基于这样的标准的因特网电话相对应的设备。
在以往,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内容(WEB页或FTP/GOPHER目录、网络新闻等)浏览(基于HTTP/FTP/GOPHER/NNTP协议等对应协议的所述内容浏览。很多时候,通过WEB浏览器软件进行)的装置结构、用IP电话进行通话的装置结构分别是不同的结构,但是近年,实现了把这二者统一的复合装置。在这样的复合装置中,能产生以下各种基于复合化的优点:
·一边进行通话,一边能进行网络内容的浏览;
·能在指定网络内容的电话号码信息后打电话。
其中关于一边进行通话,一边进行网络内容浏览的功能,是与以往的电话功能大不相同的部分,期待着今后各种服务的发展。
可是,在现状下,在这些终端中,需要使用装置的使用者主动进行内容的浏览。即,使用电话的用户操作和进行内容浏览的用户操作是不同的,在电话操作之外,适当需要比电话复杂的内容浏览操作,从而需要提高可用性。
须指出的是,关于用于多个终端间的网络内容(主要是WEB页等)浏览的浏览器的显示控制,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3公开的技术。
例如,为了在2台客户终端间显示相同的WEB页,把一方的客户终端用户适当指定的URL发送给另一方的客户终端,用浏览器显示与该URL对应的内容(专利文献1)。可是,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用户指定想使对方显示的URL的操作是必要的,与用户用声音或邮件通知URL的手法相比,并不能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用户负担。
同样为了在终端间显示Web页,已知有通过与在终端间通信中使用的传输网不同的传输网,收发内容的URL或内容的技术(专利文献2)。可是,专利文献2的结构是以电视电话为前提的技术,利用与在电视电话通信中使用的传输网不同的传输网等的结构是复杂而高价的,无法直接在IP电话那样的声音通信中使用。
此外,已知有在2台终端间显示相同的Web页,以预先确定的尺寸显示双方的浏览器,同步控制显示位置的技术(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为了同步控制显示位置,在HTML文件中需要称作“标记”的锚对象,此外,需要支持这样的对象的操作的专用支持服务器,并且难以确保终端和终端中使用的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如上所述,在IP电话终端中,还不知道以简单廉价保证终端和终端的应用软件的高兼容性,且在正在通话的终端间显示相同的网络内容,并能同步控制其显示(滚动)位置或浏览器的窗口尺寸的技术。
[非专利文献1]
ITU-T推荐 H.323
[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3061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2000-341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2002-1496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在,因为以上事实,在IP电话终端中,不存在在正在通话的终端间显示相同的网络内容并能进行显示同步的技术。因此,现在,关于通话和网络内容浏览的控制全由手动进行,例如进行通话的终端使用者想浏览同一页的网络内容时,有必要进行以下复杂的操作:
通过声音通话通知内容,各使用者操作自己的终端,浏览作为目标的网络内容;
或者在声音通话中,一方的终端使用者生成记载有目标网络内容的URL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另一方的终端使用者,使其参照接收的URL,浏览网络内容。
在进行以上的步骤后,能浏览同一网络内容时,关于此后的浏览操作,还存在种种问题。
例如当一边浏览同一网络内容,一边通话时,如果双方无法可靠地浏览同一地方,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会话。根据以往的结构,因为浏览处理也由操作者的手动控制,所以会发生一方的通话者进行浏览器的滚动,或跳到其他链接,而另一方则浏览其他地方的情况。
例如,在通话中一边观看相同的内容页,一边进行的销售电话服务中,当销售一侧和顾客一侧的通话者在同一内容页内进行多个商品或商品说明的显示时,发生销售一侧的通话者在画面上观察到的商品和顾客一侧的通话者在画面上观察到的商品不同的情况。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进行控制的结构,从而使通话者双方能可靠地浏览相同的因特网资源。
此外,即使在进行以上的步骤后能浏览同一页的网络内容时,由于各终端浏览显示的画面尺寸依赖于装置,所以会发生进行通话的终端使用者彼此间利用不同的布局进行画面的显示的担心,且会产生在一方的终端上是在该页中能看到的部分,而在另一方的终端上则必须滚动才能看到的担心。
因此,为了进行控制,从而使通话者双方能可靠地浏览相同的因特网资源,需要保证不会由于这样的终端间显示功能(显示能力)的不同,而使传达给各通话者的因特网资源的信息内容产生分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在能进行通话和浏览因特网资源的通信终端,特别是IP电话终端那样能以廉价提供的通信终端中,简单、廉价地保证终端和终端的应用软件的高兼容性,且在通话中的终端间显示相同的网络内容,并能同步控制显示(滚动)位置或浏览器的浏览器尺寸,使双方的通话者能可靠地浏览同一因特网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由图1的装置进行通信的IP网构成的通信环境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环境的不同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的程序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的程序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基于图1的装置的IP通话通信的通信控制步骤的程序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终端的软件块构造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的终端的JAVA执行环境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终端中使用的ADF文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终端和大厅服务器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的终端和大厅服务器的通信(认证和命令的收发)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终端以对等网络收发的命令格式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图1的终端彼此间通知、变更画面显示尺寸的控制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1的终端彼此间进行的画面显示位置的同步控制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终端进行的画面显示位置的同步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图1的终端的画面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图1的终端以对等网络收发的命令格式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1的终端进行的通知、变更画面显示位置的画面显示尺寸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图1的终端的画面显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须指出的是,在本说明书(也包含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因特网”和“因特网资源”作为术语,但是,前者指IP网,后者指在IP网上通过IP能访问的数据(包含文件或目录等)和其他资源。即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因特网”指与IP网同义,除了广泛利用的因特网那样的IP网,也包含企业和其他组织内封闭的所谓的企业内部互联网那样的IP网,术语“因特网资源”指在这些网络上通过IP能访问的数据。这是因为“IP网络资源”那样的适当上位的概念的术语现在还不流行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图1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具有IP电话功能和WEB浏览器功能的通信终端的结构。在图1中,符号100是连接信息终端200的IP网(除了所谓的因特网,也考虑到象企业内部互联网那样的封闭网络,但是以下,除了特别有区别的必要时,均称作因特网),通过有线线路10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假设ADSL作为有线线路101,图1的信息终端的线路通过分路器102被分为PSTN网用的频带104和ADSL网用的频带103后使用。
信息终端200能进行基于PSTN连接的声音通信(例如通话和传真),并且能连接因特网(使用PPPoE等ADSL连接方式)和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在本实施例中,除了IP电话外,至少还包括Web网页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
须指出的是,与IP网100的连接不一定是ADSL,也能使用光纤线路、CATV线路、无线线路等任意的线路媒体。
图1的信息终端200具有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部214、包含数字键或各种功能键的操作部215、用于声音通话输入输出的听筒208。显示部214和操作部215除了在通话控制中使用,也用于实现WEB浏览器功能。
操作部215由键盘、定位设备或功能键构成,与显示部214一起构成用户界面,受理WEB测览操作、关于打印、呼叫/接听/登记等操作员的操作,用于通知后面描述的操作员对CPU201的操作。在操作部215的操作键中包含:用于输入拨叫号码或URL、0~9以及*、#、字母、记号等的拨号键、控制收发传真的发送、接收键、控制线路通断的挂机键、其他保留键、用于进行功能设定的选择键等。
此外,在操作部215中设置有资源传输按钮215a和滚动键215b。为了指定在IP通话中的双方终端间共享因特网资源,用户按下资源传输按钮215a。滚动键215b除了用于使后面描述的WEB页的显示画面滚动,在菜单用户界面等中,还用于选择项目。
图2表示图1的信息终端2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示的控制系统用信息终端200实现IP电话功能、WEB测览器功能、传真机功能(在图1中,未图示)。
在图2中,CPU201通过数据总线219进行与各部的信号输入,按照输入的信号控制连接在数据总线219上的各构成要素。即CPU201按照存储在ROM202中的程序进行整体控制,控制与网络的连接、各种协议,并执行处理。当然,在CPU201的控制中也包含在操作、显示、读取、记录中使用的控制。
还执行关于宽带连接的控制、用于实现IP电话的控制、用于进行WEB访问的控制、对用于显示WEB页的浏览器的控制、IP地址的检测和提取控制、用于发送URL等数据的文件生成或收发控制。
此外,ROM202是存储程序的存储器,由掩模ROM或闪速ROM等构成。此外,也考虑到提供其它闪存或EEPROM,用于需要进行数据写入、删除的数据。在ROM202中存储有由CPU201进行的控制的全部程序。
RAM203作为CPU201进行处理时的工作区,在执行包含呼叫处理的WEB浏览或收发电子邮件的各处理时使用,是处理读取、记录时、或声音CODEC数据的区域。这里,与ROM202不同,存储临时的数据。
RAM203也有由电池备份的部分,存储时间数据等各种服务功能的设定内容或记录在地址簿(或电话簿)中的内容。在图2中,表示了这样的区域中的地址簿203a的区域。
在地址簿203a中,根据给定的设定操作,存储有通过在通常线路(后面描述的用户线)通话时的号码通知等取得的电话号码、在IP电话通信时取得的IP地址、与这些选择信息对应的用户名或邮件地址、本机用户的用户名和邮件地址等。
此外,类似于该地址簿的管理信息的存储区域也可由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等构成。
此外,RAM203也作为暂时保管在IP电话连接步骤检测出的IP地址的缓存器、进行文件收发的缓存器、用于WEB页显示的接收缓存器利用。
通信控制部204是用于收藏模拟(PSTN)公众线路(由分路器102分割的模拟频带104)的接口,当为模拟线路时,由以下电路构成:连接在电台交换机的电路线(以后称作用户线)上,由基于二极管的全波整流电路构成的用于使线路电压的极性一致的极性一致电路;连接在电台交换机的用户线上,检测来自电台交换机的呼出信号的呼叫检测电路;如果进行摘机操作,就形成回路,并且对电台发送拨号脉冲的传输电路。此外,也设置连接在外部上的模拟终端用的接口220’,也能连接通常的模拟终端。
MODEM部205由DSP和AFE(模拟前端)构成,在功能上通过CPU201的控制,实现进行基于G3FAX的传真收发的传真调制解调器的功能。还具有进行调制解调器数据(数显示数据)的分析的数显示功能和回声取消功能,也能实现喇叭扩音器功能。
音源部206是保留音或振铃的音源,在内部具有音源数据的生成功能,根据存储在ROM202或RAM203中的数据,通过CPU201的控制,在音源部206中作为模拟信号进行再现。此外,也兼任用于输出伪DT、BT、RBT等呼叫进程音的音源。
符号207是声音处理部,通过CPU201的控制,通过声音处理部的声音总线控制,处理来自MODEM部205的信号或音源部206、后面描述的听筒208、扬声器209、主体麦克风210、通信控制部204等的输入输出信号。
听筒208用于通常线路(用户线)上的通话和IP电话的声音的输入输出。听筒208的挂机/摘机状态由挂机/摘机检测部216检测,按照挂机/摘机状态,控制线路的通断。
扬声器209用于输出振铃或存储的声音数据和喇叭扩音器通话时的监听器中。主体麦克风210在实现喇叭扩音器功能时的声音输入中使用。
记录部211由热敏型、热复制型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公开的记录部件构成,在传真记录时,对MH、MR、MMR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译码,并记录该译码后的数据。此外,当从WEB浏览器打印数据时,把RAM203作为接收缓存器适用,把存储在其中的用标记语言(通常是HTML)记述的网页的1页数据变换为显示用数据,把能在显示部214的一个画面中显示的量的数据存储到RAM203内的显示缓存器中。WEB浏览器在结束了对显示缓存器的存储后,进行对记录部211的记录开始通知(存储结束通知)。
记录部211如果收到存储结束通知,就从显示缓存器中读出数据,逐行地变换为打印用数据后,传输给记录部件。如果传输结束,就把传输结束通知通知给浏览器。收到传输结束通知的浏览器如果有下一显示用数据,就存储到显示缓存器中后,通知记录部211,当该网页的数据结束且没有下一显示用数据时,就通知页结束。重复以上的处理,把1页的数据传输给记录部211并进行网页打印。
读取部212具有CCD或接触型传感器阵列等众所周知的原稿读取部件,把用读取部件读取的模拟数据变换为数字数据,并且在传真通信中,把该变换后的数字数据通过MH、MR、MMR编码等公开的编码方法编码输出。
符号213是传感器部,检测读取部212上有无发送原稿及其尺寸,并把结果通知给CPU201。此外,检测记录部211上有无记录纸及其尺寸,并把结果通知给CPU201。
显示部214(图1)由彩色LCD、单色LCD等液晶元件构成,用于进行各种信息的显示。在显示部214的显示处理中包含: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接收的HTML信息的显示、时刻的显示、通信中的线路状态以及出错状态的显示、其他工作状态的监视显示、在操作部215中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消息或收到的文字消息的显示、电话机的各种服务功能的设定内容等的显示。
操作部215(图1)由键盘(或鼠标等定位设备)、数字键、功能键构成,与显示器214一起构成用户界面。受理WEB浏览操作、关于打印、呼叫/接听/登记等任意的用户操作,并把其内容通知给控制部201。
网络控制部240控制与因特网通信有关的各种协议。为了方便,把网络控制部240显示为电路块,但是实际上,其基本控制由CPU201的软件进行。
网络控制部240通过使用MII接口的驱动器241(通常称作PHY)控制NIC(网络接口卡)242(如图所示,可以设置多个)的输入输出,并控制ADSL调制解调部230的输入输出。
NIC242能使用基于CSMA/CD(以太网:商标名)等的接口方式(或其他)的。NIC242通过驱动器241连接在数据总线219上。NIC242用于与连接在LAN105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但是后面描述的控制并不一定是必须的。此外,在图2中,为了与属于不同的IP地址段的LAN连接,设置了多个NIC242,但是其个数是任意的,也可以只设置单个。
在网络通信中,以网络控制部240为中心的图2的电路块间的输入输出进行如下。
IP电话的通信根据例如ITU-T推荐H.323中记载的VoIP进行。在VoIP中,利用IP(Internet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Protocol)、RTP(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等各种协议。
在IP电话中,从话筒208输入的声音信号由声音处理部207处理,通过CODEC部243执行用于声音处理的数字信号编解码处理,通过基于ITU-T推荐G.711或G.729等编码格式的编码/译码,把声音信号作为数字信号收发。此外,为了确定通信对方的IP地址,利用SIP、ITU-T推荐H.323或MCGP等协议。
在本实施例中,与因特网通信,通过NIC242与LAN通信,即在不同的网络部分间转发信息包。因此,在网络控制部240中希望设置在不同的网络部分间传输信息包的路由器功能、进行地址/端口号变换的NAT功能。
NAT功能把私有IP地址和在因特网访问中能利用的本来的全局IP地址相互变换,从而从只分配了局部IP地址的节点能访问因特网。
此外,由于信息终端是连接在LAN上的机器,故设置DHCP,以在起动时动态分配IP地址,在结束时回收IP地址。
当ADSL调制解调部230与ADSL网连接时,使用PPPoE等协议。在与ADSL网连接时的认证中,使用PAP/CHAP等协议,所以在网络控制部240中也有必要安装这些认证协议。
网络控制部240和ADSL调制解调部230通过UTOPIA等接口连接。
ADSL调制解调部230是使用所述ADSL进行因特网连接的通信控制部,与用分路器分离的公众线路(ADSL网用的频带103)连接。ADSL调制解调部230由AFE部231和BB-通信部232构成,在ADSL调制解调部230上连接用于存储ADSL调制解调器程序的ROM233和数据工作区的RAM234。
图3在概念上表示IP网络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200通过公众线路101连接在IP网100上,与对方的通信终端220通信。图3假定通信终端(A)200和通信终端(B)220连接在同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上的状态。
在IP网100上设置用于在IP电话中连接呼叫的SIP服务器110、管理电话号码/IP地址的对应表的定位服务器111、用于管理IP地址和域/主机名的对应表的DNS服务器112、WEB服务器113。
此外,图4是与图3同等的结构,但是表示IP网100通过不同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151、153)连接的状态。作为因特网连接的形态,根据通信对象,也可以是图3、图4的任意连接形态。在图4中,通过ISP(A)151与通信终端(A)200连接,通过ISP(B)153与通信终端(B)220连接。
在图4中,用于连接不同的服务提供者的ISP-GW152充当不同的ISP间的网关,使通信终端200、220间的通信成为可能。须指出的是,ISP-GW152并不一定由单一的设备构成,有时由多个网关设备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IP电话通信中,使用SIP方式。这里,如果呼叫一侧为通信终端200,接听一侧为通信终端220,则在SIP中,首先呼叫一侧的通信终端200对SIP服务器110发送呼叫消息,请求与对方终端220的连接。SIP服务器110针对定位服务器111查询对方终端220的IP地址,使用判明的IP地址形成通信终端200和220之间的IP连接。
下面,说明在所述结构中,通过IP电话在通话中的通信终端间共享因特网资源的不同通信控制。这里,作为在通话中的通信终端间共享的因特网资源,考虑到能用WEB浏览器显示的网络内容(作为典型,为WEB页)。
图5~图9表示本实施例1的IP电话通信的顺序。在图5~图9的IP电话通信中,从采用图1和图2的结构的通信终端A对通信终端B进行呼叫连接,进行通话。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用终端A进行WEB浏览的同时,在IP通话通信中,从通信终端A向通信终端B发送URL数据,在通信终端(以下只称作终端)A和B之间共享同一WEB信息。
须指出的是,图5~图9的SIP服务器110、定位服务器111、DNS服务器112、WEB服务器113与图3或图4所示的相同。
图1的CPU201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实现图5~图9的通信序列。该CPU201的通信控制程序例如存储在ROM202中(在后面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同样)。图5~图9的通信序列的各步骤由符号S501及之后的各符号表示。须指出的是,在图5~图9的通信中,ADSL连接已建立,且终端A和B与IP网连接。
这里,说明从终端A向终端B进行呼叫连接,在终端A利用WEB浏览器浏览WEB信息,再从终端A向终端B传输URL数据,然后在终端B根据接收的URL数据,进行WEB连接的动作。
首先,在终端A,用户用操作部215进行拨号操作(图5的S501)。据此,通过INVITE消息连接在SIP服务器110上(S502)。
SIP服务器110对定位服务器111请求IP地址(S503),定位服务器111检测与指定的电话号码对应的IP地址,向SIP服务器110发送取得的IP地址(S504)。其间,在终端A进行RBT(回铃音)的鸣叫(S505)。
这里,SIP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对方终端IP地址,对终端B发送INVITE请求,以请求连接(S506)。这时,终端B取得发送一侧终端A的IP地址。
终端B根据来自SIP服务器的INVITE请求,进入接收动作(S507)。然后,把表示正在呼叫的振铃发送给SIP服务器(S508),SIP服务器对终端A发送振铃信号。
如果终端B响应(S510),则把表示连接完毕的OK信息发送给SIP服务器110(S511),SIP服务器110对终端A发送OK信息,终端A也取得对方终端B的IP地址(S512)。
然后,使用在终端A~终端B间生成的IP连接,能收发声音信息包(S513),终端A和终端B变为通话状态(S514)。通常,基于VoIP的通信重视实时性,从而在包含信息后,基于UDP进行通信,但是,也能选择基于TCP的连接。
终端A与IP网连接,所以能利用WEB页或邮件的收发等因特网上的资源。
充分考虑到按照终端A、B间的通话的进行,在两者之间特定的WEB页那样的因特网资源成为话题。如上所述,在以往,WEB页的URL在IP电话中用声音交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出从终端A向B传输某WEB页的URL,以在终端B能浏览的例子。
在终端A起动WEB浏览器(S515),如果从操作部215输入URL,则终端A向DNS服务器112查询由URL指定的WEB服务器113的地址(S516)。接受查询的DNS服务器112根据URL检索WEB服务器113的地址(S517),把检索结果发送给终端A(S518)。
终端A根据从DNS服务器112取得的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113。从终端A发出SYN信息包(S519),从WEB服务器113接收SYN·ACK信息包(S520),对对方的SYN发送ACK信息包(S521)。
如果这样取得同步,则终端A对WEB服务器113进行WEB页的请求(图6的S522),从WEB服务器113取得WEB页的数据(S523)。接收到WEB页数据的终端A在浏览器中显示该WEB页(S524)。
为了使终端A显示的WEB页在通话对方的终端B上显示,进行URL的传输。当想让终端B的用户观看该WEB页的内容时,终端A的用户按下操作部215的资源传输按钮215a。
作为起动资源共享的操作,除了所述资源传输按钮215a的操作,也考虑到显示部214的工具条、作为WEB浏览器的窗口之一而准备的控制台上的“URL传输”等适当名称的按钮操作(也包含基于定点设备的操作),考虑到允许这些给定操作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
在本实施例中,从终端A向终端B以FTP(文件传输协议)传输URL信息,所以生成记载URL的文件(S525)。包含该URL的文件由FTP的上级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RFC3288)记述,从而能使接收一侧起动浏览器。
在FTP中,使用控制用连接和数据(文件)传输用连接这两个连接。
首先,终端A根据从定位服务器取得的终端B的IP地址,取得与控制用端口的终端B的同步。从终端A发送SYN信息包(S526),从终端B接收SYN·ACK信息包(S527),向对方的SYN发送ACK信息包(S528)。终端B向终端A发送表示能开始FTP通信的ready(S529)。
终端A登录到终端B上(S530),终端B允许终端A的登录(S531)。
关于该FTP登录的认证方式,考虑到IP连接已经成立,所以通过使用在用户名中使用anonymous,在密码中使用邮件地址的所谓的匿名FTP方式,在很多时候是足够的。例如,如果只受理来自正在用IP电话通话的对方的FTP登录,即使是匿名FTP方式,也能确保相当的安全性。
可是,在认证序列中,也考虑到在彼此的终端中交换固有信息,提高安全性。例如,根据图2的结构,设置有地址簿203a,所以从终端A发送邮件地址,在终端B判定从终端A发送的邮件地址是否存储在本机的地址簿203a中,如果存储有,就允许终端A的FTP登录。这样,不进行用户的输入,就能自动执行这样的FTP登录序列,并且如上所述,如果进行使用地址簿的信息的认证,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就能禁止不特定的多个对方的FTP登录,从而能确保安全性。
接着,终端A除了控制用的端口A,还具备URL数据传输用的端口(S532),使用数据传输用的端口,对终端B传输URL数据(图7的S535)。首先,终端A取得与终端B的数据传输用端口的同步(S533、S534)。通过数据传输用端口向终端B发送记述URL的文件(S536)。收到文件的终端B对终端A的数据传输用端口返回ACK,对终端A的控制用端口通知接收结束(S537)。
如果URL数据的传输结束,则终端A开放URL数据传输用端口(S538)。终端A从数据传输用的端口向终端B发送端口开放请求(S539),终端B对终端A的数据传输用的端口返回ACK(S540)。收到ACK后,终端A完成URL数据传输用的端口的开放,结束URL数据的传输(S541)。终端A对终端B通知FTP的结束(S542),并从终端B接收ACK(S543)。
收到由SOAP描述的文件的终端B(S544)分析收到的URL数据的文件(S545)。当为SOAP时,能指定接收的数据文件的处理方法,所以终端B按照SOAP的指示,起动浏览器(图8的S546),对浏览器输入从终端A收到的URL。终端B在DNS服务器112中查询由URL指定的WEB服务器113的地址(S547)。收到查询的DNS服务器112根据URL检索WEB服务器113的地址(S548),把检索结果发送给终端B(S549)。
终端B根据从DNS服务器112取得的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113。首先,终端B对WEB服务器113发送SYN信息包(S550),从WEB服务器113接收SYN·ACK信息包(S551),并向对方的SYN发送ACK信息包(S552)。如果取得同步,终端B就对WEB服务器113进行WEB页的请求(S553),从WEB服务器113取得WEB页的数据(S554)。收到WEB页数据的终端B使浏览器显示该WEB页(S555)。
结束利用WEB浏览器的测览的终端A使浏览器结束(图9的S556),对WEB服务器113发送切断(S557),结束浏览器(S558)。如果终端B也浏览完测览器,就使测览器结束(S559)。对WEB服务器113发送切断(S560),结束浏览器(S561)。
在图9中,从终端A一侧进行通话的结束(S562)。根据VoIP和SIP,通过SIP服务器110进行BYE和OK消息的交换(S563、S564、S566、S567),在终端B一侧,根据它产生ROT(S565),并挂机(S568),IP电话的通话序列结束(S569)。
须指出的是,上述的URL数据的发送操作在通话中能进行多次。这时,例如可以是在每次终端A上的因特网资源改变时(例如显示中的WEB页的再显示、跳到其他WEB页),操作资源共享按钮215a的方式,此外,也可以在通话结束前(或进行其他明确指示的操作前),在每次终端A上的因特网资源改变时(例如显示中的WEB页的再显示、跳到其他WEB页),自动从终端A向终端B发送URL数据。
图10~图12所示的程序流程图说明所述IP电话通信的概要。图10~图12与所述图5~图9的通信序列对应,与上述一样,图1的CPU201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而实现。该CPU201的通信控制程序存储在ROM202中。由符号601及之后的符号表示图10~图12的各步骤。
首先,进行通知的终端A给对方终端打电话。终端A进行拨号操作,连接到SIP服务器上(图10的S601)。SIP服务器呼叫对方终端,并且对终端A返回与对方终端的电话号码对应的IP地址(S602)。终端A变为呼叫中状态,等待对方终端的响应(S603)。如果对方终端响应,就变为通话状态(S604)。
为了显示WEB页,终端A起动浏览器(S605)。如果对终端A的浏览器输入URL,则终端A在DNS服务器中查询由URL指定的WEB页的地址,接收检索结果(S606)。终端A根据从DNS服务器取得的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接收WEB页的数据(S607),使浏览器显示该WEB页(S608)。
为了使终端A显示的WEB页在对方终端上也显示,进行URL的传输。终端A为了按FTP传输URL,生成记述URL的文件(S609)。文件由FTP的高级协议SOAP记述,从而在接收一侧使浏览器起动。
终端A根据从定位服务器取得的对方终端的IP地址,取得与控制用端口的对方终端的同步(S610)。如果取得与对方终端的同步,接着进行向对方终端的登录(S611)。
终端A除了控制用的端口,还具备URL数据传输用的端口,取得数据传输用的端口和对方终端的同步(图11的S614)。终端A使用数据传输用的端口把记述URL的文件发送给对方终端(S615)。如果URL数据的传输结束,则终端A开放URL数据传输用的端口(S616)。终端A对对方终端通知FTP的结束,进行传输结束处理(S617)。
结束了利用浏览器的浏览的终端A使浏览器结束(S618)。如果与对方终端的通话结束,就切断通话(图12的S626)。
接着,说明用IP电话通话时,接收并显示对方终端显示的WEB页的URL时的程序流程。
接收通知的终端B在待机状态下监视是否有呼入(S612)。如果检测到呼入,终端B就响应呼入(S614),变为通话状态(S604)。
如果从对方终端请求同步,终端B就按照它取得同步(S610)。如果从对方终端请求登录,就允许登录,并变为数据传输的等待状态(S611)。终端B与对方终端的数据传输用端口取得同步(S614),从对方终端的数据传输用端口接收记载URL的文件(S615)。
如果URL数据的传输结束,就开放对方终端的数据传输用端口(S616),并从对方终端接收FTP的结束,进行传输结束处理(S617)。
收到文件的终端B分析收到的文件(S619)。如果文件由SOAP记述,并存在指定URL以使浏览器起动的指示(S620),则为了显示WEB页而起动浏览器(S621)。如果对浏览器输入从对方终端收到的URL,终端B就在DNS服务器中查询由URL指定的WEB页的地址,接收检索结果(S622)。终端B根据从DNS服务器取得的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接收WEB页的数据(S623),使浏览器显示该WEB页(S624)。
浏览完浏览器的终端B使浏览器结束(S625)。监视与对方的通信状态(图12的S627),如果检测到对方切断,就结束通话(S628)。
以上表示从发出呼叫的终端A一侧向终端B一侧发送URL数据的例子,但是URL的发送与从哪一方发出呼叫无关,当然与上述同样,能从终端B对终端A发送URL数据,在终端A一侧浏览。此外,以上表示从终端A对终端B发送URL数据时,终端A以FTP登录终端B一侧,即把终端B一侧作为FTP服务器起作用,终端A发送URL数据(图7的S536:这时使用STOR、STOU等FTP命令)的例子。可是,发送URL数据时的FTP的登录方向、收发方向(使用发送命令STOR、STOU,还是使用接收命令RETR)是任意的,可以适当变更。
如上所述,在通信终端200、220(A、B)间,能使用WEB浏览器浏览同一因特网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能更可靠地使同一因特网资源的浏览同步。即进行保证通话者能可靠地取得同一信息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在通信终端200、220(A、B)间使浏览同一因特网资源的WEB浏览器的滚动状态同步。
图13表示通信终端200、220(A、B)的CPU201所需要的软件结构例。
如图所示,为了传真通信、图象的记录和输出、WEB浏览,当然需要软件块,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WEB浏览器的显示状态同步,采用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下载作为不依存于硬件类型的对象的Java(商标名,以下省略)程序后,在终端上执行的结构。
用IP电话开始通话,终端彼此间显示同一WEB页后,通信终端200、220(A、B)从服务器下载后面描述的Java程序,并进行显示控制。
图13的软件块的结构如下。
RTOS(实时OS)4119控制符号4101~4119的各软件块(任务、存储区)的执行,并且管理它们,还控制各任务间的通信,控制各任务对以JAVA小程序存储区为主的存储器的访问。
电话应用程序4101是IP电话的通信中必要的软件块,在上级层控制SIP4113、UDP/IP4116的各层,控制VoIP通话的呼叫,控制以电话本检索为主的与电话相关的应用程序。
WWW浏览器(WEB浏览器)4102具有根据HTTP(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的协议,与指示的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进行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或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的分析,显示分析的服务器内容的功能。此外,具有从WEB页向终端下载Java小程序的功能。
窗口控制块4105是进行控制以把在终端中进行显示的最高级应用程序(例如,通话中显示画面、FAX操作显示画面等)在终端的LCD显示上作为分别不同的窗口显示的程序块。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该窗口控制,能使VoIP通话的画面显示应用程序和WEB浏览显示画面分别作为独立的应用程序工作,并作为分别独立的窗口同时显示。
Java程序管理任务4110通过WWW浏览器从指定的站点下载Java程序后,将其存储在Java程序存储器中,或者根据用户的请求或来自其他块的动作请求,起动存储在Java程序存储器中的Java程序,或从存储器中删除Java程序的管理控制。该管理控制与Java程序自身的动作没有直接关系,只进行Java程序实体在存储器内的存储管理和起动管理。
Java程序存储器4107是用于进行Java程序存储的存储器空间。除了存储各种数据,通过从本存储器抽出一部分,确保Java程序的执行时必要的工作区。由Java程序管理任务4110对工作存储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存储器的使用状况表本身也配置在Java程序存储器上。
把起动的Java程序加载到JVM(Java虚拟机)4108上,使用预先准备的类别库等,实际执行。在该类别库中,提供各种就Java程序而言,能以不依存于终端的硬件结构或与服务器的通信方法的形式与通信对方或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的软件接口的库。
图14表示JAVA的类别库和Java程序的关系。类别库1401是在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中使用的库,是一般经常使用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类(A类、B类、C类…扩展A类)的集合体。类由用于处理类似的数据的数据构造或函数定义构成。
Java程序1403通过使用类别库1401中的必要的类,谋求程序尺寸的减少。在类别库中,根据终端的特征,除预先准备的几个类,还存在依供给终端的制造商和提供商而不同的扩展库(图中的扩展A类),根据类的种类,有时在终端中并未预先准备该类。
因此,当在终端装置中,Java程序需要的类在类别库1401中不存在时,无法执行该Java程序,所以有必要取得必要的类。Java程序管理任务4110判别终端的类别库中是否存在执行Java程序所必要的类。Java程序管理任务识别必要的类,当不存在于类别库中时,进行取得它的控制,但是为此,参照ADF(Automatically DefinedFunction)文件1402。
图15表示ADF文件1402的结构。ADF(Automatically DefinedFunction)文件是关于提供Java程序的服务器中准备的Java程序的工作条件而记载的文件。如图所示,在ADF文件1402中,记述有对应的Java程序的版本信息或Java程序的文件尺寸、Java程序的执行所必要的类等。Java程序管理任务4110通过参照ADF文件1402,能知道该Java程序的下载所必要的序列。
图16表示为了获得进行服务所必要的Java程序,在终端1601和服务器1602之间进行的通信序列。
在终端1601和服务器1602之间确立连接的环境下,终端1601从服务器1602取得为了接受特定服务而必要的Java程序的信息。终端1601的Java程序管理任务参照必要的Java程序是否存在于终端1601中(S1601),如果存在,就执行该Java程序,从而能从服务器接受服务。
如果终端1601中不存在必要的Java程序,终端1601就有必要从服务器1602下载Java程序,所以首先在进行下载之前,对服务器请求用于知道是否能下载Java程序的ADF文件(S1602)。如果服务器收到ADF文件请求,就对终端发送与Java程序对应的ADF文件(S1603)。
如果ADF文件的接收结束,终端1601就通过Java程序管理任务参照ADF文件,下载Java程序,进行能否执行的判定。例如比较参照ADF文件中记载的Java程序的文件尺寸和终端1601的Java程序存储器,判别Java程序的下载所必要的Java程序存储区是否存在(这里,如果下载所必要的存储区存在,就结束一系列的步骤)。
也判别ADF文件中记载的Java程序的执行所必要的类是否存在于终端1601的类别库中(S1604)。如果必要的类不存在,Java程序管理任务就对服务器1602请求必要的类(S1605)。服务器1602如果收到类的请求,就把请求的类发送给终端1601。
如果终端1601的Java程序管理任务正常结束必要的类的接收,并且具备了下载Java程序的环境,就把Java程序请求向服务器1602发送(S1607),按照它,如果服务器1602收到Java程序请求,就对终端1601发送Java程序(S1608)。这时,把Java程序作为JAR(以ZIP格式压缩的多个文件的档案文件)发送。这样,收到Java程序的终端能执行该Java程序(S1609)。
须指出的是,图16所示的JAVA控制用的服务器1602由终端1601的制造商、由终端1601执行的软件商、或服务提供者设置。
如上所述,当终端1601想从服务器接受特定的服务时,能下载必要的Java程序。
图17表示终端A和终端B(与图3、图4的200以及220对应。下面只记载为终端A和终端B)使用通信线路,经由因特网,实现本实施例的服务的网络结构。
在图示的结构中,在因特网上,终端A和终端B为经由服务器彼此进行通信的连接状态,这时,假定服务器1701进行作为大厅服务器的动作。
据此,终端A和终端B通过经由大厅服务器1701,能进行高速的对等网络的客户间通信。
在大厅服务器1701中具有servlet1702,servlet1702管理连接在大厅服务器1701上的终端A、B的连接,或进行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信息,把通信信息传递给该终端的通信对方的终端的服务器功能的处理。而且,servlet1702具有进行客户终端的连接管理功能、进行客户终端间相互进行通信时的中继处理的功能。
首先,终端A开始对大厅服务器1701进行登录的处理(A1)。在登录时,把终端A具有的固有ID作为登录的认证密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登录的认证密钥,把终端A的电话号码作为认证密钥。须指出的是,终端A的电话号码除了使用存储在RAM203的所述地址簿区域203a中的,还使用存储在VoIP的服务提供者存储在ROM203等特定区域中的号码。
同样,终端B也把终端B的电话号码作为登录的认证密钥,进行登录(A2)。
终端A和终端B都用预先下载的、在装置内变为工作状态的Java程序进行该认证动作。
终端的Java程序与大厅服务器1701内的servlet以1对1的关系进行通信,其中作为Java程序的规则,遵守只能与下载源主机连接、通信的原则。
在大厅服务器1701中,比对从终端A和终端B的Java程序送来的认证密钥,判断在VoIP的通话状态或通过呼叫连接协议,双方的终端的全局地址变为分明的状态后,终端A和终端B是否开始基于Java程序的通信服务。
作为判断,根据从终端A和终端B分别发送的认证密钥,在服务器内的客户数据库1703中,比对作为VoIP的附加服务,客户终端把怎样的功能作为选项,进行判断。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是在服务器的客户数据库1703中,把客户用户的全局地址、电话号码、选项服务合同、付款信息等作为顾客信息,进行了类定义,作为各客户用户的对象,进行数据库管理。
当客户终端分别具有同一服务内容作为选项时,大厅服务器1701对双方的客户终端即终端A和终端B进行选项使用的认证。这样的选项作为VoIP的附加服务的选项,使用该客户终端的用户根据事先与VoIP服务的供给者的合同,才能够使用(所述认证变为有效)。
此外,作为认证的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客户终端的全局地址进行客户数据库1703的比对。这时,能省略发送作为认证密钥的客户的电话号码的步骤,这时,对于不具有电话号码的终端,也能应用本发明。
如果认证正常结束,大厅服务器1701就使终端A和终端B的通信为直接模式,把终端A和终端B转移到进行对等网络的客户间通信的工作状态(C1)。
在该直接模式下,大厅服务器从终端A接收Java程序以XML形式发送的命令,而且收到的命令是以终端B为发送目标而发送的。终端B发送命令时,也同样进行动作,从而使命令到达终端A。
即一边遵守只能与下载源连接、通信的Java程序的原则,一边使用基于大厅服务器1701和Java程序的通信,结果,形成一边进行VoIP通话,一边进行客户终端A、B间的对等网络的命令通信的命令的路线。
图18表示这时客户终端A、B间以对等网络收发的命令的一例。图示的命令是为了在终端A、B间把WEB浏览器的滚动位置控制为同一而收发的命令。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终端A、B间以对等网络收发的命令由基于XML的信息传递的协议即SOAP定义。
在SOAP信息中,成为信包、标题、主体的语法构造,但是图18的下划线部分,即SOAP信息的主体部分,存在本实施例的特征的部分。因此,省略关于其他公开部分的语法构造的说明。
图18的下划线部分为<BrowsPosition>100</BrowsPosition>。该数据类型<BrowsPosition>意味着用参数表示装置在显示浏览器时,从内容的页开始,从哪点的位置开始对浏览器画面进行显示的点数。须指出的是,这时的数值除了从内容的页开始的点数,也可以用从内容的页开始的文本行数等方式表现。
此外,即使指定从内容的页开始的点数,很多WEB浏览器把浏览时的显示宽度调整为与画面或窗口尺寸匹配,所以如果终端彼此间无法识别双方的显示能力,则所述指定没有意义。
因此,为了表示显示能力,如图23所示,在SOAP信息的主体部分需要象<BrowsPixel>200、200</BrowsPixel>那样,指定终端的显示能力的信息。该数据类型<BrowsPixel>意味着用[纵]、[横]两个参数表示装置显示浏览器时能显示的最大象素数。该数据类型同样不仅是象素,也可以用文本文字数(行、列的尺寸)表现。
所述服务中使用的各种数据类型在终端预先下载的Java程序内由分析程序定义,在Java程序收到SOAP时,根据信息的标题部分的标识符,能识别信息是服务的信息包。
图19的右侧表示终端A和终端B打开同一尺寸的浏览画面前的命令序列。左侧表示终端A和终端B经由大厅服务器1701变为通信状态的状态。如上所述,在终端A和终端B的WEB浏览器显示同一WEB页后,开始图19的通信。
如图19的右侧所示,首先终端A向终端B发送画面尺寸取得请求(S41071)。这时,终端A变为主导,确定画面尺寸。因此,终端A必须首先进行作为终端B的画面限制信息的画面尺寸取得请求。须指出的是,成为主导的终端例如为最初打电话的终端,该终端发出该命令,作为序列开始的触发器。
终端B考虑自己装置的制约,对终端A发送关于能进行浏览器显示的最大象素数的命令(S41072)。这时,使用图23的<BrowsPixel>结构(或类似的结构)。作为这里所说的制约的一例,依存于在终端内进行显示的其他应用程序的状态。即进行浏览器尺寸的同步服务时,当终端B的显示画面内未显示其他应用程序时,可以把在该终端能显示的最大尺寸象素数分配为能浏览的最大象素数,把该象素数作为响应发回。或者当与该终端中显示的其他应用程序并行显示多个窗口时,确定为能并行显示的最大尺寸。
这样,终端B把能显示的最大尺寸象素数对终端A发回,收到该响应的终端A识别在终端B能显示的最大象素数,与终端A的能浏览显示的最大象素数比较。当比较的结果为终端A的能显示尺寸在纵横都大时,把终端B的尺寸确定为公共画面象素数。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确定纵横都为同一象素数的画面,但是根据浏览的主页的内容,有时横的象素数或纵的象素数中的一方为公共的象素数时,可用性更好。这时,使横的象素数或纵的象素数中的一方为公共的象素数,另一方象素数确定为各装置在各画面内能取得的最大象素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象素数时,并未特别制约。
后面,进一步详细说明终端A和终端B的显示画面的确定。
把确定的公共画面象素数作为画面尺寸变更方法从终端A发送给终端B(S41073),在双方的终端进行对应的画面尺寸变更处理(S410474)。据此,终端A和终端B能以同一画面象素数进行浏览显示。(S410475)
图20表示如上所述,在终端A和终端B确定同一尺寸的WEB浏览器画面的尺寸后再通知画面显示位置,且当在一方的终端上画面显示位置变化时,用于使画面滚动以使画面显示位置同步的命令序列。
首先,终端A向终端B发出画面位置同步控制的开始通知(S410711)。这时,说明终端A先进行滚动操作(当设置操作部215的滚动键215b或鼠标等未图示的用户界面时,通过这样的定点设备进行)的例子,但是终端B先进行画面的滚动操作时,当然也能进行同样的控制。
接着,终端B针对从终端A收到的画面位置同步控制开始通知,当终端B的工作状态处于受理该命令的状态时,即可以受理终端A的滚动操作时,进行ACK的响应(S410712)。
须指出的是,在相同的定时,通过终端B的终端操作,用户进行滚动操作时,终端B对终端A发送画面位置同步控制的开始通知命令,但是该命令冲突时,彼此不进行ACK响应,这时的终端上的滚动操作为不进行终端自身的浏览显示滚动的控制,从而不产生终端A和终端B的画面显示位置的不一致。
在进行ACK响应(S410712)后,终端A变为主导,把画面显示位置控制命令向终端B发送。即从终端A向终端B通知画面显示位置控制命令(S410713),但是该命令与滚动操作即用户在操作部215上打下滚动键的定时几乎同步发送。这时,使用图18的<BrowsPosition>结构(或者类似的结构)。在图20中,按照3次的滚动操作,对终端B进行3次的命令通知(S410713、S410714、S410715)。
此外,当在一定时间以上没有终端A的用户操作时(S410716),变为超时经过处理,如果发生超时,就从终端A对终端B发送画面位置同步控制结束通知(S410717),从终端B发送对应的ACK(S410718)。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处理,是因为当一段时间没有终端的滚动操作时,结束同步控制的序列,当有来自对方终端的滚动操作时,能使相反一侧的终端具有滚动的主导权。
因此,当与图示相反,存在终端B的滚动操作时,通过进行把此前说明的终端A和终端B的关系置换的处理,可将终端B进行的滚动操作控制为终端A上的滚动显示。
下面,图21表示用于确定WEB浏览器的画面显示位置的JAVA小程序的具体控制。这里,说明JVM4108上Java程序已经变为工作状态。
如果开始画面显示位置同步序列(S41081),就对大厅服务器1701发送认证ID的命令(S41082)。关于认证ID,如上所述,使用客户终端具有的电话号码。把作为认证ID使用的电话号码作为字符串数据的认证ID,在所述SOAP信息中,通过定义数据类型,据此能定义命令格式。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开始本序列前进行认证,但是也可以省略它,这时,本实施例的主要控制不受影响。
等待来自大厅服务器1701的认证ACK命令(S41083),如果收到认证ACK,就对通话对方终端发送画面位置同步控制开始的命令(S41084)。在该阶段中,大厅服务器1701判断从客户终端间发出的命令是在终端间进行通信的信息包时,就以直接模式把从客户终端接收的命令原封不动地发送给另一方的客户终端,从通信对方终端等待对于所述画面位置同步控制开始命令的ACK命令(S41085)。
如果收到对应的ACK命令,就判断是否有画面滚动操作(S41086)。当判断为有画面滚动操作时,就转移到步骤S41017。
在步骤S41087中,对对方终端发送画面位置控制命令,接着进行本终端的画面滚动(S41088)。本终端的画面滚动的象素尺寸与通过向对方终端发送命令而指示的象素数相同。
而当没有画面滚动时(S41086),判断是否经过一定时间的超时(S41089)。当判断为经过一定时间的超时,就转移到步骤S410810。当判断为未经过时,就回到步骤S41086,回到是否进行了画面滚动的操作的判断。
步骤S410810是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超时的情况下的处理。当一定时间中没有用户操作时,如上所述,结束同步控制的序列,当有来自对方终端的滚动操作时,进行控制,使与上次相反一侧的终端能进行滚动显示。这里,对通话对方终端发送画面位置同步控制的结束命令。
在步骤S410811中,等待接收来自对方终端的对所述画面位置同步控制的结束命令的ACK,如果进行ACK的接收,就在S41082中结束本序列。
图21的处理记载了进行WEB浏览器的滚动的一侧终端的处理,但是当然当另一方终端进行滚动操作时,如上所述,如果把这里说明的终端A和终端B的关系调换,就能把终端B进行的滚动操作作为终端A上的滚动显示,进行控制,当然能以相反一侧的终端为主导进行本控制流程中说明的控制。
图22表示终端A和终端B进行通信,进行画面显示位置同步控制时的用户界面。图22是显示部214的表示例,画面的左侧表示基于IP电话的通话对方的识别信息(对方名称、电话号码、通信时间等)(2201)。画面的右侧显示WEB浏览器(2202),由显示一般内容的区域(2204)、用于WEB浏览器的状态显示的区域(2203:有时称作模式行)构成。
通过所述显示同步控制,在内容显示区域(2204)中,经由因特网,同步显示与正在通话的对方终端的浏览器显示画面完全相同的显示画面。
而且,如上所述,如果通过本终端的滚动操作,使浏览器显示画面中显示的网络内容的某部分画面滚动,就显示“通话对方也在显示相同的部分”(2203),对于进行滚动操作的本终端的用户,告知双方正在观察相同的部分。此外,当进行滚动的主导一侧的终端变化时,由对方终端控制本终端的滚动时,在模式行(2203)中可以显示“通过对方操作,正在显示相同的部分”,通过控制主导一侧的切换和用户信息的同步,能进一步提高可用性。
如上所述,通过通话中浏览的因特网资源(网络内容)的URL向另一方终端发送,通话中的终端彼此间能主动浏览同一页。
能进行显示同步控制,从而当通话中的终端彼此间浏览同一页时,当进行任意一方终端的浏览器画面显示的滚动操作时,自动地在对方终端的浏览器中也进行等价的画面显示的滚动操作,即双方的通话终端总自动显示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的同一部分,能保证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的同一信息可靠地传达给通话中双方的终端的用户。
在以上,图19表示通话中的终端A、B进行画面显示尺寸的变更,图24表示该画面显示尺寸的变更处理的细节。
图24表示通过与图21同样的样式,进行画面尺寸的同步控制(S41091)的细节。
在图24中,在由虚线包围的步骤S41092和S41093中表示与大厅服务器1701之间进行认证处理,它们与图21的步骤S41082以及S41083同等,如果执行图24的显示画面尺寸同步处理和图19的滚动同步处理双方,就认为可以不执行两图的认证处理中的一方。步骤S41092和S41093的认证处理如上所述,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通过对通话对方终端发送画面尺寸取得请求(S41094),开始实际的显示画面尺寸同步处理。在该阶段中,当大厅服务器1701判断从客户终端间发送的命令是在终端间进行通信的信息包时,以直接模式把从客户终端收到的命令原封不动发送给另一方客户终端(参照图17)。
在步骤S41095中,等待来自对方终端的画面尺寸信息的命令,如果收到对应的命令,就在步骤S41096中确定公共画面象素数。公共画面象素数的确定如上所述,例如使用与画面象素数小的终端(或画面象素数无法变更的终端)匹配确定等适当的方式。在本发明中,公共画面象素数的确定方案本身是任意的,在行业人士中,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
在步骤S41097中,把确定的公共画面象素数作为尺寸变更方法(信息)向通话对方终端发送。在步骤S41095或S41097中的画面尺寸信息的通知和变更后的尺寸通知中,能使用所述的<BrowsPixel>结构(图23)或类似的结构。
在步骤S41098中,把确定的公共画面象素数反映为本终端的浏览器尺寸。WEB浏览器4102(图13)中,收到象素数,进行浏览器的显示画面象素数的变更处理。这里省略关于画面象素数的变更处理的详细说明,但是WEB浏览器4102自身可以具有执行变更过程的界面,可以是浏览显示记述方法的脚本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定WEB浏览器4102进行的画面象素数的变更处理的方式。在步骤S41099中,画面尺寸同步序列结束。
可是,在结束一系列的指令序列后,根据通话中的任意的状况变化,有可能再度进行画面尺寸的变更。例如当终端画面上显示的应用程序的窗口数增减时,能浏览显示的最大画面象素数变化。这时,发生状况变化的终端一侧变为主导终端,再次从图24的步骤S41091开始重复同样的画面尺寸同步的指令序列,也能与通话中的画面变化对应。
图25表示终端A和终端B进行通信,进行画面尺寸同步控制时的用户界面的一例。图25与图22同样是显示部214的表示例,画面的左侧表示基于IP电话的通话对方的识别信息(对方名称、电话号码、通信时间等)(2201)。画面的右侧显示浏览器(2202)。
在图25中,表示控制经由因特网(IP网)100进行通话的对方为移动电话等画面尺寸小的终端B和具有图1那样的比这大的画面的显示部的终端A的画面尺寸的同步的情形。
图25的符号V和H分别是终端A的显示画面的纵和横向的象素数,通过所述画面尺寸同步控制,把这些参数确定为画面象素数尺寸。
须指出的是,图25所示的纵和横向画面的象素数V、H除了所述的<BrowsPixel>的结构中表现的方式,可以象<BrowsPixel·vertical>、<BrowsPixel·horizontal>那样,通过纵和横向画面的象素数分别不同的结构,在SOAP信息内能表现。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只需要变更纵向或横向时,有可能容易地进行变更处理。
那么,在图25中,不是模式行,打开WEB浏览器显示(2202)的对话框(或子窗口)2205,对用户通知画面尺寸同步控制。即如图所示,通过该对话框(或子窗口)2205,进行画面同步的序列后,通过显示“与通信对方匹配了画面尺寸”,能对用户通知与通信对方的画面尺寸一致。
须指出的是,从可用性(用户友好性)出发,在对话框(或子窗口)2205中,对用户使用的所谓“画面尺寸”的表达,在本实施例中,意味着在上述的画面尺寸同步控制中处理的“画面象素数”。
此外,如图所示,在画面尺寸同步控制成功时以外,当作为进行画面同步序列的结果,能同步的尺寸不满足实际的象素数时,能显示“与通信对方无法取得画面尺寸的同步”等对话框。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浏览的主页内容,有时把横的象素数或纵的象素数中的一方作为公共象素数时,可用性好。这时,当把横的象素数或纵的象素数中的一方作为公共象素数,另一方作为各装置在各自的画面内能取得的最大象素数,进行显示时,显示“与通信对方匹配了横的画面尺寸”。
如上所述,通过进行画面尺寸的同步控制,当进行同一页的浏览时,对终端彼此间能公共显示的纵和横向的象素数、或终端彼此间能公共显示的纵向的象素数、或终端彼此间能公共显示的横向的象素能自动取得同步。通过进行本实施例的画面尺寸的同步控制,能保证把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的同一信息可靠地传达给正在通话的双方终端的用户。
为了保证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的同一性,采用了严密的想法,但是当然请求所述显示位置(显示画面的滚动位置)相同,显示画面尺寸也相同。例如,这是因为存在通话者通过“页右下的相片”、“从下数第三行”那样的通话内容,指定想让对方注意的部位的倾向。因此,通过进行本实施例的显示位置同步控制、画面尺寸同步控制,关于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信息,包含显示位置和显示画面尺寸,能可靠地对双方通话者可靠地传达同一信息,能大幅度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在IP网上,通过给定的IP电话方式进行通话的通信终端、它的控制方法、它的控制程序中,采用进行在用于浏览因特网资源的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的因特网资源共享控制、在所述浏览器的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形成同一显示状态的显示画面同步控制的结构,所以能保证把浏览中的因特网资源的同一信息传达给正在通话的双方终端的用户,能大幅度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在所述画面显示同步控制中,通过采用同步控制基于所述浏览器的因特网资源的显示位置或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的结构,包含显示位置和显示画面尺寸,能把同一信息可靠地传达给双方的通话者,能大幅度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Claims (21)
1.一种通信终端,连接在IP网上,通过给定的IP电话方式进行通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浏览因特网资源的浏览器;
用于在所述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的因特网资源共享部件;
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形成同一显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收发目标因特网资源的URL信息,与对方通信终端共享利用同一因特网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同步控制因特网资源在所述浏览器上的显示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使用能在因特网上收发的不依赖于硬件类型的程序对象,安装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部件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位置。
8.一种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该通信终端连接在IP网上,通过预定的IP电话方式进行通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因特网资源共享控制步骤,用于在浏览因特网资源的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
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形成同一显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进行目标因特网资源的URL信息的收发,与对方通信终端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同步控制因特网资源在所述浏览器上的显示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能在因特网上收发的不依赖于硬件类型的程序对象,安装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对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进行同步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步骤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对所述浏览器的显示位置进行同步控制。
15.一种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该通信终端连接在IP网上,通过预定的IP电话方式进行通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因特网资源共享控制过程,用于在浏览因特网资源的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
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浏览器和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的浏览器中形成同一显示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进行目标因特网资源的URL信息的收发,与对方通信终端共享同一因特网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同步控制因特网资源在所述浏览器上的显示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用能在因特网上收发的不依赖于硬件类型的程序对象,安装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同步控制所述浏览器的显示画面尺寸。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画面同步控制过程通过与通话中的对方通信终端交换显示控制信息,对所述浏览器的显示位置进行同步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86069A JP2005020647A (ja) | 2003-06-30 | 2003-06-30 | 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通信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186069/2003 | 2003-06-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8221A true CN1578221A (zh) | 2005-02-09 |
CN1326357C CN1326357C (zh) | 2007-07-11 |
Family
ID=3407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193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6357C (zh) | 2003-06-30 | 2004-06-29 |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56106B2 (zh) |
JP (1) | JP2005020647A (zh) |
CN (1) | CN1326357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4335A (zh) * | 2010-10-14 | 2011-04-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过程中的资源共享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09510906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上网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实体、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32717B2 (ja) * | 2000-10-31 | 2010-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装置、電子メール送信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US8306196B2 (en) * | 2003-01-27 | 2012-11-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2005020647A (ja) * | 2003-06-30 | 2005-01-20 | Canon Inc | 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通信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05080095A (ja) * | 2003-09-02 | 2005-03-24 | Canon Inc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の転送方法 |
KR100552513B1 (ko) * | 2003-12-17 | 2006-0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브이오아이피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7379975B2 (en) * | 2004-04-16 | 2008-05-27 | Nokia Corporation | Electric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system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user applications |
KR100612252B1 (ko) * | 2005-02-28 | 2006-08-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패킷 통신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JP4785426B2 (ja) * | 2005-06-03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面表示制御方法、電子会議システム及び画面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070005725A1 (en) * | 2005-06-30 | 2007-01-04 | Morris Robert 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owsing network resources using an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
JP2007019649A (ja) * | 2005-07-05 | 2007-01-25 | Ricoh Co Ltd | 通信端末 |
US20070008952A1 (en) * | 2005-07-07 | 2007-01-11 | Vodtel Communications Inc. | Internet telephone network system |
KR100921554B1 (ko) | 2005-08-30 | 2009-10-1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음성통화중에 다양한 콘텐츠를 공유 및 제어할 수 있는콘텐츠공유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US7729342B1 (en) * | 2005-12-02 | 2010-06-01 | Symantec Corporation | Privacy preservation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alling |
US8804575B2 (en) * | 2005-12-13 | 2014-08-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entral entity to adjust redundancy and error correction on RTP sessions |
US7957326B1 (en) * | 2005-12-29 | 2011-06-0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ntegrated home service network |
US7778184B2 (en) * | 2006-06-06 | 2010-08-17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mote diagnosis system |
JP2008021173A (ja) * | 2006-07-13 | 2008-01-31 | Oki Joho Systems:Kk | 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
CN101257375B (zh) * | 2006-12-31 | 2012-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多终端的消息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
US20080181197A1 (en) * | 2007-01-29 | 2008-07-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elivering Unified User Experience By Automatically Teaming Up Information Appliances With General Purpose PC Through Internet |
JP2008217587A (ja) * | 2007-03-06 | 2008-09-18 | Nec Infrontia Corp | 双方向コンテンツ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5019112B2 (ja) * | 2007-07-30 | 2012-09-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
JP2010200300A (ja) * | 2009-01-28 | 2010-09-09 | Meidensha Corp | Tcp通信方式 |
US8631164B2 (en) * | 2009-02-27 | 2014-01-14 | Red Hat, Inc. | Collocation in a JAVA virtual machine of a media server and a JAVA EE server |
US8615607B2 (en) * | 2009-02-27 | 2013-12-24 | Red Hat, Inc. | Implementation of endpoints as JMX MBeans in an integrated media and JAVA EE application server |
JP4920052B2 (ja) * | 2009-03-11 | 2012-04-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
JP5598111B2 (ja) | 2010-06-17 | 2014-10-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2012085009A (ja) | 2010-10-07 | 2012-04-26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WO2012086823A1 (ja) * | 2010-12-20 | 2012-06-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721177B2 (ja) * | 2011-07-29 | 2015-05-20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Ip電話システム、ip電話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同期方法 |
KR101475323B1 (ko) * | 2012-05-03 | 2014-12-23 | (주)티아이스퀘어 | 사용자 단말기에 포함되어 부가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부가 서비스 실행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JP6026360B2 (ja) * | 2013-06-21 | 2016-1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KR102133014B1 (ko) * | 2014-01-20 | 2020-07-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이용한 통화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
JP2014209778A (ja) * | 2014-06-26 | 2014-1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20160352803A1 (en) * | 2015-05-28 | 2016-12-01 | Fireglass Ltd. | Reconstruction of web pages based on dom serialization |
CN105915959B (zh) * | 2016-01-06 | 2019-04-30 | 郑欢 | 基于电话网络的数码相框及音视频数据传输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0444B1 (en) * | 1996-09-27 | 2001-05-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ternet web page sharing |
US5918009A (en) * | 1997-04-25 | 1999-06-2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Techniqu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on world wide web |
JPH11306116A (ja) | 1998-04-20 | 1999-11-0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1サイト複数表示システム |
JP3546705B2 (ja) | 1998-07-10 | 2004-07-28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ウインドウにアノテーション・データを対応付ける方法及び装置、システム、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ウインドウへのアノテーション・データの対応付け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US6425131B2 (en) * | 1998-12-30 | 2002-07-23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net co-browsing over cable television and controlled through computer telephony |
JP2000341341A (ja) | 1999-05-28 | 2000-1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通信方法、情報通信装置 |
US7257217B1 (en) * | 1999-12-27 | 2007-08-1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all features for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system |
US20020115477A1 (en) * | 2001-02-13 | 2002-08-22 | Raja Singh | Portable high speed internet access device with scrolling |
US6779025B1 (en) * | 2000-06-30 | 2004-08-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P web based messaging system for localiz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messaging |
US6704024B2 (en) * | 2000-08-07 | 2004-03-09 | Zframe, Inc. | Visual content browsing using rasterized representations |
JP4652640B2 (ja) | 2000-10-17 | 2011-03-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機能を有する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US6983331B1 (en) * | 2000-10-17 | 2006-01-0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elective display of content |
JP4212230B2 (ja) * | 2000-10-31 | 2009-01-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メディア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装置 |
JP3852742B2 (ja) | 2000-11-02 | 2006-12-06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端末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US6937563B2 (en) * | 2001-03-08 | 2005-08-3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Homing and controlling IP telephones |
KR100369803B1 (ko) * | 2001-03-10 | 2003-02-0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의 패킷 음성 호 서비스 방법 및네트워크 구조 |
JP2002314742A (ja) | 2001-04-09 | 2002-10-25 | Canon Inc |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データ処理方法、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録媒体 |
JP2003044429A (ja) | 2001-05-25 | 2003-02-14 |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East Corp | コラボレーション用の端末、コラボ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コラボレーション方法 |
JP2003016021A (ja) | 2001-07-04 | 2003-01-17 | Hitachi Ltd | 画像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バ装置 |
JP3788281B2 (ja) | 2001-07-09 | 2006-06-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セッション確立方法 |
US20030051215A1 (en) | 2001-09-11 | 2003-03-13 | Muneki Nakao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control program |
KR100450964B1 (ko) * | 2001-10-13 | 2004-10-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텔레포니 시스템의 가입자 그룹 서비스방법 |
KR100876760B1 (ko) * | 2001-10-13 | 2009-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텔레포니 시스템의 호처리 메시지 컨버터및 메시지 컨버팅 방법 |
JP3968230B2 (ja) | 2001-10-15 | 2007-08-29 | 日立ソフトウエア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Webブラウザのレイアウト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会議装置 |
JP2003281058A (ja) | 2002-03-25 | 2003-10-03 | Canon Inc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電子メール受信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US20030210678A1 (en) * | 2002-05-10 | 2003-11-13 | Nokia Corporation | Functionality split between mobile terminal and terminal equipment for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ignal exchange |
JP3972733B2 (ja) * | 2002-05-30 | 2007-09-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アドレス変換装置、アドレス変換システム、及びsipサーバ |
JP4107028B2 (ja) * | 2002-09-19 | 2008-06-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037138B2 (en) * | 2002-10-10 | 2011-10-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mission path for image data |
AU2002358741A1 (en) * | 2002-12-16 | 2004-07-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st negot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US7349412B1 (en) * | 2002-12-20 | 2008-03-25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of voice communication service via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JP2004229132A (ja) | 2003-01-24 | 2004-08-12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20050021626A1 (en) * | 2003-05-22 | 2005-01-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eer-to-peer dynamic web page sharing |
US8949443B2 (en) * | 2003-06-11 | 2015-02-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usable medium for selecting a network for data transmission |
JP2005020647A (ja) * | 2003-06-30 | 2005-01-20 | Canon Inc | 通信端末、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通信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03
- 2003-06-30 JP JP2003186069A patent/JP200502064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6-29 US US10/878,601 patent/US77561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29 CN CNB2004100619357A patent/CN132635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4335A (zh) * | 2010-10-14 | 2011-04-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过程中的资源共享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109510906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上网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实体、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510906B (zh) * | 2017-09-15 | 2020-12-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上网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20647A (ja) | 2005-01-20 |
US7756106B2 (en) | 2010-07-13 |
US20050018657A1 (en) | 2005-01-27 |
CN1326357C (zh) | 2007-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78221A (zh) | 通信终端、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通信终端的控制程序 | |
KR100720599B1 (ko) | Ip 전화 장치, enum 서버, 단말 장치 및 ip 전화시스템 | |
CN1163029C (zh) | 数据网络用户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及其网络系统 | |
CN1656785A (zh) | 终端连接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及多功能电话终端 | |
CN1914893A (zh) | 用Web浏览器统一管理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上的不同类型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EP2073542A2 (en) | Digital picture frame with cordless phone | |
CN1551594A (zh) | 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 |
US20060083222A1 (en) | IP telephone apparatus | |
CN101064726A (zh) | 地址变换装置、消息处理方法及网络系统 | |
US20060072553A1 (en) | IP telephone apparatus | |
CN1661990A (zh) | 协议版本转换器 | |
KR100796279B1 (ko) | Ip 전화 장치 | |
CN1399839A (zh) | 包括一个或多个有程序设计功能的电话通信设备的分布式通信网络 | |
US20030059021A1 (en) |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electable call routing | |
JP4502835B2 (ja)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携帯電話報知方法 | |
JPWO2006080080A1 (ja) | 電話管理システム、電話管理方法、および電話管理プログラム | |
CN1868204A (zh) | 通信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415159A (zh) | 可伸缩的通信系统 | |
JP2008099253A (ja) | モバイル端末 | |
JP2006311604A (ja)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4177289B2 (ja) | 画像データの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
JP4966993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728744A (zh) | 一种电话及办公业务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JP2007251488A (ja) | コールセンタシステム及び履歴保存方法 | |
JP4612365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