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1273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1273A
CN1551273A CNA2004100350726A CN200410035072A CN1551273A CN 1551273 A CN1551273 A CN 1551273A CN A2004100350726 A CNA2004100350726 A CN A2004100350726A CN 200410035072 A CN200410035072 A CN 200410035072A CN 1551273 A CN1551273 A CN 1551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lt
action bars
electromagnetic relay
movable
functio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50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0577C (zh
Inventor
���Գ�
猿渡庸二郎
矢野启介
����һ
古庄伸一
Ҳ
藤原哲也
̫
箕轮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51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05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5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2Latching movable parts mechanically
    • H01H50/326Latching movable parts mechanically with manual intervention, e.g. for testing, resetting or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结构简单并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其内部,能够确认操作状态,并设置有可以保持在操作状态下的操作杆。其中,线圈块和触头转换机构设置在基板,壳体覆盖基板,可动铁件通过对线圈块励磁和消磁而转动,并且,通过对该可动接触件的操作形成和断开接触。通过直接推动该可动铁件而被转动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并由一盖覆盖。操作杆以能够进行滑动操作的方式安装在该盖上。所述操作杆可以分别定位在该操作部件被覆盖的闭合位置、该操作部件露出的第一打开位置和该操作部件被操作的第二打开位置。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传统电磁继电器中,通过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转动杆来水平移动一中间件,以便转换到接触闭合位置,从而能够确认操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此外,还有其他的电磁继电器,其中,设置在壳体上的卡被可操作地直接推动,以便转换到接触闭合位置,从而能够确认操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此外,还有其他的电磁继电器,其中,设置在壳体上的按钮被可操作地滑动,以便转换到接触闭合位置,从而能够确认操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
JP-A-11-096875
[专利文献2]
JP-A-11-016473
[专利文献3]
JP-A-2001-319553
但是,对于所有上述的电磁继电器,其均构造成使操作件(转动杆、卡、按钮)设置在壳体上,以便直接操作内部组成部件。所以,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为防止灰尘等进入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用于将操作件安装在壳体上的结构必须很复杂。此外,对于第一种电磁继电器,必须通过将杆臂的转动运动转变为中间件的水平运动来弯曲可动接触件,从而引起运动缺乏稳定性的问题。此外,对于第二和第三种电磁继电器,不可能将操作件保持在锁定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结构简单,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其内部,能够确认操作,并设置有可以保持在操作状态下的操作杆。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线圈块和触头转换机构;覆盖上述元件的壳体;通过对所述线圈块励磁和消磁而转动的可动铁件;以及,可动接触件,通过对该可动接触件进行操作形成和断开接触,其中,直接推动该可动铁件以使之转动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上并由一盖覆盖,操作杆安装在该盖上以便可以进行滑动操作,并且,所述操作杆可以分别定位在该操作部件被覆盖的闭合位置、该操作部件露出的第一打开位置和该操作部件被操作的第二打开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仅需要对所述操作杆进行滑动操作,所以可以在操作状态下简单操作和保持操作部件。此外,由于操作部件被设置在壳体上表面上的盖覆盖,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
优选地,通过使形成在操作杆上的弹性锁闩部件锁闩在形成于盖上的三个位置处的锁闩承载部件上,执行操作杆的定位操作,这是因为该操作杆可以被一个简单的结构所容纳。
优选地,锁闩承载部件尺寸不同,该锁闩承载部件在其整个尺寸上锁闩在所述弹性锁闩部件上,由于可以在操作杆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卡嗒的感觉,因此可以有助于操作。
优选地,该电磁继电器还包括一旦线圈块被励磁就发光的发光二极管,并且,可以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条件下使发光二极管得到支持,通过将弹性臂作为中介,可以将操作部件和支持发光二极管的支持体形成为一体。
优选地,该操作杆包括防脱落突起,当该突起被可操作地滑动时,由于其可以可靠地防止操作杆由于不当操作而脱落,该突起可以和盖抵靠以防止脱落。
优选地,在分开的结构中,该操作杆包括:弹性锁闩部件,其可以锁闩在各锁闩承载部件上和从各锁闩承载部件脱离锁闩;以及,推动突起,其操作操作部件,具有适当地显示其自身的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盖被去掉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为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下去掉壳体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对应于图1的剖视图;
图5为基板和触头转换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为指示器的透视图;
图7为卡的透视图;
图8为线圈块和可动铁件的透视图;
图9A为LED支持件的透视图,以及图9B为LED的透视图;
图10A为LED支持件的底视图,图10B为图10A中沿XB-XB线的剖视图,以及图10C为图10A中沿XC-X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为盖的平面图,图12B为对应于图12A的底视图,以及图12C为内部机构的部分前正视图;
图13A至图13C为示出操作杆被操作移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14A至图14C为示出操作杆被操作移动至第二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15A和图15B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操作杆,图15A是平视图,图15B是前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基板和触头转换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7A和17B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卡的透视图;和
图18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卡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至4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的线圈块2和触头转换机构3、覆盖上述部件的壳体4和设置在壳体4的上表面上的显示块5。
如附图3和5所示,基板1被第一隔绝壁6分成设置有线圈块2的第一区域和设置有触头转换机构3的第二区域。第一隔绝壁6在其侧部分上形成有锁闩突起7,该锁闩突起锁闩在壳体4的锁闩孔36(以后将给予描述)内以将壳体4安装在基板1上。此外,第二区域被第二隔绝壁8和第三隔绝壁9分成安装有第一固定接触件25的区域、安装有可动接触件24的区域和安装有第二固定接触件26的区域。第二隔绝壁8在其侧部上形成有承载孔10,将在以下描述的指示器31被承载孔10可转动地支承。
如附图4和8示,线圈块2包括缠绕铁芯11的线圈13,线轴12位于上述两个元件之间。以近似L形状弯曲的轭14的水平部分14a被固定填嵌安装于铁芯11的底端上。轭14的垂直部分14b沿着缠绕线圈13向上延伸,铰链弹簧15固定到轭14的一个侧表面上。可动铁件16被支持在轭14的垂直部分14b的上端上,以便可以摆动。
如图8所示,该可动铁件16具有小宽度的偏压承载部分18,且该偏压承载部分从被吸引部分17延伸,该被吸引部分被铁芯11的吸引表面11a吸引。偏压承载部分18在其一梢端处形成有连接至卡27的连接部分19,该卡27将在以下描述。由于该偏压承载部分18被铰链弹簧15的偏压件15a偏压,所以,可动铁件16转动从而使被吸引部分17离开铁芯11的吸引表面11a,前提是线圈块2处于消磁状态。
如图8所示,线轴12具有固定到上端凸缘12a的第一线圈端子20和固定到下端凸缘12b的第二线圈端子21。该第一线圈端子20使线圈13缠绕位于该线圈端子下端的腿22,并使从将在以下描述的LED 50延伸的引线54连接至具有平坦上表面的电连接部分23。该电连接部分23在其中部形成有垂直延伸的脊23a,这样,可以可靠地执行电连接部分23和引线54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4所示,线圈13包括:第一线圈13a,其缠绕线轴12的鼓形部分,并分别和第一线圈端子20连接;以及,第二线圈13b,其缠绕在缠绕线圈13的外周,并分别和第二线圈端子21连接。因此,当为第二线圈端子21施加电压以将电流输送给外周上的第二线圈13b时,电磁感应的作用在内周侧的第一线圈13a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第一线圈端子20之间产生电势差。
如图5所示,所述触头转换机构3包括可动接触件24以及设置在可动接触件两侧上的第一固定接触件25和第二固定接触件26。该可动接触件24具有平板形状,还具有在其两表面上露出并与其上端一体形成的可动触头24a,该可动接触件在其一个下端处形成有端子部分24b。此外,通孔24c靠近可动触头24a形成于可动触头24a的下方。第一固定接触件25和第二固定接触件26两者为平板形状,并分别具有第一固定触头25a和第二固定触头26a,该第一固定触头25a、第二固定触头26a和可动触头24a接触和分离,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固定接触件的上端部分一体制成。此外,固定接触件25和26两者在它们的下侧包括以曲柄形状弯曲并从基板1的下表面延伸出的端子部分25b和26b。第一固定接触件25在其上侧形成有槽25c,该槽从第一固定触头25a附近垂直向下延伸。
可动接触件24以被锁闩在可动铁件16一端上的卡27作为中介而动作。如图7所示,该卡27包括形成在平板形状主体的中部处的推动突出部分28,设置在该推动突出部分的梢端上的突起28a延伸穿过可动接触件24的通孔24c。靠近推动突出部分28并在其上方形成有矩形孔29,并且可动铁件16的连接部分19连接至该矩形孔29。基本U形的引导承载部分30形成在卡27的两侧上。
可以通过指示器31容易地确认由卡27导致的可动接触件24的移动。如图6所示,指示器31基本上是框架形状,并且在位于其上端上的连接部分的中部形成有显示件32。该显示件32的梢端基本以直角弯曲,以限定出可视部分33。沿相向方向突出的轴34形成在指示器两侧的下端处,并且该轴34与基板1的承载孔10啮合,从而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指示器31。此外,以相向方向突起的引导突起35形成在指示器两侧的中部,以便被卡27的引导承载部分30所引导,从而使指示器31和卡27两者可以一体地动作。指示器31的枢转中心(轴34)相对卡27的推入位置定位于显示件32的相对侧上。所以,显示件32的移动量可相对卡27的移动量放大。
如图2所示,壳体4具有在底端开口的盒子形状,且通过模制半透明的树脂材料而获得。该壳体4在其两侧的下部分的中部分别形成有锁闩孔36,基板1的锁闩突起7可以锁闩在该锁闩孔上和从该锁闩孔脱离锁闩。此外,壳体4在其一端表面上形成有爪部37,当在电磁继电器已经被装配到设置在垂直平面上的面板(未示出)之后将该电磁继电器拆除时,使用者的手指钩在该爪部上。此外,壳体4在上表面的中部形成有显示引导件38,在其一个端侧上形成有从上表面突出的锁闩件39和加强部分40,在其另一个端侧上形成有从上表面突出的第一引导件41和第二引导件42,该壳体还形成有槽4a。显示引导件38为盒形,以便提供供指示器31的显示件32动作的空间。锁闩件39在其自身与显示引导件38之间引导LED支持件43,位于该锁闩件顶端处的锁闩爪39a防止LED支持件43从壳体4脱落。加强部分40加强锁闩件39,并设置有锁闩爪40a,下述盖46的第二锁闩爪69可以锁闩在该锁闩爪40a上和从该锁闩爪40a脱离锁闩。第一引导件41在其侧面的中部形成有锁闩凹槽41a,盖46的第一锁闩爪62a(参照图11)锁闩在该锁闩凹槽41a上,并且,该第一引导件41逐渐变细从而可以有助于安装盖46。第二引导件42包括平行布置的一对突出板,以便引导从LED 50延伸的引线54。第一线圈端子20的电连接部分23分别插入通过槽4a。
显示块5如图2所示地构造,这样,LED支持件43设置在壳体4的上表面上,且被设置有操作杆44及显示板45的盖46覆盖。
如图9A所示,该LED支持件43包括从支持体47延伸的弹性臂48和形成于弹性臂48的梢端处的操作部分49。
支持体47形成有用于引导LED 50的引导孔51以及用于防止和连接至LED 50的电阻52发生干涉的出口(escape hole)53。从LED 50延伸的引线54经过形成于支持体47底侧角部处的切口55拉出。
弹性臂48形成为:从支持体47的一个侧边缘的两端横向延伸,向上倾斜导向,彼此相向弯曲,并和操作部分49相连。因此,弹性臂48可以容易地变形,并且可以防止和壳体4的突出部分之间发生干涉。
该操作部分49包括:从与弹性臂48连续的支持板40a的底侧中部向下突起的推动部分56;从支持板上表面的中部向上突起的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以及,从支持板上表面的两侧向上突起的第二偏压承载部分58。该推动部分56推动可动铁件16的一个端部,从而以卡27作为中介操作可动接触件24。该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包括中央柱体部分59以及在所述柱体部分的两侧上延伸的延伸部分60。凹陷59a设置在柱体部分59的中部,凹槽59b形成为与延伸部分60和柱体部分59连续。当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被例如钢笔的带尖物体推动时,该凹陷59a防止发生位置偏离,同时,当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被例如扳手的板状物体推动时,该凹槽59b防止发生位置偏离。第二偏压承载部分58在其上角部向着支持体47受到切割,从而限定出倾斜表面58a。倾斜表面58a被操作杆44的推动突起74推动,这样,推动部分56可推动可动铁件16的被吸引部分17。
以这种方式,上述LED支持件43构造成不仅其能够支持LED 50而且操作部分49还可以操作可动铁件16。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便宜地制造。此外,由于该LED支持件43可以仅通过放置在壳体4的上表面上而得以组装,所以,该LED支持件43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盖46具有在其底部开口的盒子形状,且在其上壁的中部形成有窗部61。该窗部61使得显示件32在指示器31动作时是可见的。盖46在其一端部中形成有用于安装操作杆44的开口62以及与开口62连续且与开口62相比具有较小宽度的凹陷63。该开口62在盖46的上表面和一侧敞开。该凹陷63设置在盖46的上表面上,并且,在凹陷63的中部形成插孔64,LED支持件43的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定位成可以被推动进入该插孔内。在盖46的上壁的底侧(天花板面)的两侧上形成包括三个连续波纹状空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承载部分65a、65b和65c。该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承载部分65a、65b和65c分别将操作杆44(将在以下描述)定位在闭合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承载部分65a、65b和65c的空腔尺寸,可以改变操作杆44滑动操作时的卡嗒感觉。此外,第一锁闩爪62a形成在开口62的内侧上,从壳体4的上表面突起的第一引导件41的锁闩槽41a锁闩在第一锁闩爪62a上以及从第一锁闩爪62a脱离锁闩。此外,盖46在其另一端处形成有板凹陷66,显示板45安装在该板凹陷中。矩形连通孔67形成在板凹陷66的两侧上,以便安装部分68突伸入各连通孔67中。该安装部分68具有杆形形状,并且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大,以延伸到梯形部分。该安装部分68沿宽度方向在凹陷66的背面上延伸,并且其位于连通孔67的一端部为自由端。并且,该安装部分68不仅用来安装显示板45,而且还用于加强由于形成凹陷66而变薄的部分,并且进一步地用于在模制过程中改进树脂的流动。在连通孔67附近垂直延伸的第二锁闩爪69形成于盖46的内侧中,并且锁闩在形成于壳体4的加强部分40上的锁闩槽40a上以及从该锁闩槽40a脱离锁闩。尽管第二锁闩爪69形成在内侧上,连通孔67的存在使得盖46可以在无须滑模(slide mold)的情况下模制。此外,用于露出LED 50的通孔46a形成在窗部61的附近。
如图11所示,操作杆44包括操作部分70、闭合部分71和锁闩部分72。操作部分70的上表面关闭盖46的开口62。凹槽70a形成在操作部分70的上表面上,以便沿宽度方向延伸。使用者的手指甲勾住凹槽70a来相对盖46可滑动地操作操作杆44。闭合部分71从该操作部分70水平延伸并位于凹陷63中。这样,位于插入孔64内的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被关闭部分覆盖。锁闩部分72从操作部分70延伸以便位于闭合部分71的两侧以下。锁闩部分72在其梢端的侧部上设置有山形的弹性膨胀部分73,并在其梢端的下侧处形成有推动突起74。弹性膨胀部分73可以分别锁闩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承载部分65a、65b和65c上以及从所述啮合承载部分脱离锁闩,以分别定位于闭合位置(参照图12)、第一打开位置(参照图13)和第二打开位置(参照图14),该第一、第二和第三啮合承载部分65a、65b和65c形成在盖46的天花板面上。通过滑动操作杆44,推动突起74推动LED支持件43的第二偏压承载部分58。此外,锁闩部分72在其下侧处形成防脱离突起75,该防脱离突起通过抵靠引导突起53的梢端,防止操作杆从盖46脱离。
操作杆44除了上述结构外可以具有如图15所示的结构,其中,各锁闩部分72的梢端被分为第一弹性件76和第二弹性件77,弹性膨胀部分73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6上,推动突起74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件77上。根据该结构,可以独立地执行下述操作:盖46的啮合承载部分65和第一弹性件76的弹性膨胀部分73之间的锁闩和脱离锁闩操作;以及,通过第二弹性件77的推动突起74推动LED支持件43的第二偏压承载部分58。因此,第二弹性件77的弹性力可以吸收可动铁件16的运动偏移(dispersion),也就是说,LED支持件43的推动量的偏移。
如图11所示,显示板45通过印制或标签粘贴使得所需的显示装置应用于显示板的板状主体的表面上,并且,显示板45在其背面的两端上分别形成具有近似C形状横截面的锁闩爪78。各个锁闩爪78锁闩在伸入盖46的各连通孔67中的安装部分68上,从而将显示板45固定至板凹陷66上。由于锁闩爪78设置在两侧上,可以在不产生翘曲等的条件下稳定显示板45的安装状态。
以下描述一种组装电磁继电器的方法。
在分开的步骤中,将线圈13预先缠绕在铁芯11上,且线轴12位于线圈和铁芯之间,将轭14填嵌并固定安装在该铁芯上,从而形成线圈块2。线圈13a和13b的端部螺旋缠绕相应的线圈端子20和21,其中,所述线圈13a和13b分别缠绕鼓形部分的内外周,所述线圈端子20和21已被插入模制在线轴12的凸缘12a和12b中。
首先,将接触件24a、25a和26a向下压入-配合至基板1中,并使端子部分24b、25b和26b从基板的下侧伸出。然后,安装指示器31,从而使其轴34可旋转地被承载孔10支承。接下来,将设置在卡27梢端的突起28a插入可动接触件24的通孔24c,并且将引导承载部分30锁闩在指示器31的引导突起35上,从而暂时固定卡27。
接着,将线圈块2置于基板1上,以使各个线圈端子21的端子部分从基板的下侧突伸出。然后,以轭14的垂直部分的上端作为支点,可枢转地设置可动铁件16,并通过铰链弹簧15的偏压件15a偏压该可动铁件16,该可动铁件的连接部分19连接至卡27的矩形孔29。在这种状态下,铰链弹簧15的偏压起作用,使可动铁件16的被吸引部分17从铁芯11的吸引表面11a分离,并且可动接触件24通过其弹力使可动触头24a相对第一固定触头25a闭合。
在完成触头转换机构3和线圈块2在基板1上的安装后,将壳体4置于基板1上。此时,指示器31的显示件32位于壳体4的显示引导件38内,且第一线圈端子20的电连接部分23穿过壳体4的槽4a向上突起。
接着,将装配有LED50的LED支持件43置于壳体4的上表面上。将该LED支持件43插入壳体4的显示引导件38和锁闩件39之间,并且用锁闩爪39a固定。从LED 50延伸的引线54被焊接在突伸到壳体4的上表面上方的第一线圈端子20的电连接部分23上。由于在电连接部分23上形成有脊23a,可以可靠地执行与引线54的电连接。
最后,将盖46安装在壳体4的上表面上。操作杆44和显示板45被预先安装在盖46上。操作杆44通过从盖46的一端侧滑入开口62中而安装到盖上。显示板45从盖46上方定位在凹陷63内,并且通过将锁闩爪78锁闩到安装部分68上而安装显示板45。
下面描述电磁继电器的操作。
在消磁状态下,没有电流输送给线圈13,可动接触件24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处于垂直向上的状态,可动触头24a相对第一固定触头25a闭合。可动接触件24的弹力使可动铁件16通过卡27转动,从而使被吸引部分17从铁芯11的吸引表面11a分离。因此,如图4所示,指示器31连同卡27一起逆时针地绕轴34转动。因此,不可能可视地通过盖46的窗部61确认显示件32。
接着,当给线圈13输送电流而供电时,可动铁件16的被吸引部分17被吸引至铁芯11的吸引表面11a,如图4所示,可动铁件1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可动接触件24由卡24驱动,从而使可动触头24a从第一固定触头25a分离以相对第二固定触头26a闭合。此外,随着卡27的移动,如图4所示,指示器31围绕轴34顺时针转动。因此,显示件32被以定位于盖46的窗部61中而从外部可见地确认。所以,使用者看一眼就能明白触头转换机构3的操作状态。同样,给充电线圈13通电使LED 50发光,因此,可以看一眼就明白线圈块2的磁化状态。
当操作杆44在消磁状态下滑入第一打开位置时,没有电流被输送给线圈13,LED支持件43的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如图13A所示地暴露。因此,可以将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推入。当第一偏压承载部分57被推入时,弹性臂48弹性变形且推动部分56向下移动。因此,可动铁件16转动,以便通过卡27操作可动接触件24。此时,随着卡27的移动,指示器31转动并且可以通过窗部61可视地确认显示件32。即,可以确认可动铁件16的操作状态。
当操作杆44从第一打开位置滑到第二打开位置时,如图14所示,操作杆44的推动突起74推动LED支持件43的第二偏压承载部分58,以便使弹性臂48弹性变形。所以,推动突起74向下推动LED支持件43的操作部分49,推动部分56将可动铁件16保持在受推动状态下,且可动触头24a相对第二固定触头26a闭合。此时,可以通过盖46的窗部61可视地确认指示器31的显示件32。即,可以确认可动铁件16的操作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示出了处于单个位置的可动触头24a与处于两个位置的固定触头25a和26a接触或分离,但是,也可以使处于两个位置的可动触头与处于两个位置的固定触头接触或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6所示,将基板1构造成使各触头转换机构3从基板的两侧压入,其中,所述触头转换机构包括可动触头24A和24B以及成对的固定触头25A、25B和26A、26B。并且,第二区域在宽度方向上被第四分隔壁79分为两半,从而各触头转换机构3互相隔开。此外,指示器31在其下半部分分叉,并在其下端形成相向突起的轴34。轴34被形成于第四分隔壁79内的承载孔(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此外,卡27在其两侧的两个位置设置有推入突起28,用以推动各可动接触件24。其他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并且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的描述。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卡27和指示器31分别形成,但它们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在图17A中,显示件32被一体地形成在卡27的上部边缘的中心部。
在图17B中,延伸部分80形成在卡27的上部边缘的中心部,显示件32和该延伸部分80连续。更特别地,显示件32以可以绕轴82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4上,显示件32的锁闩件83可枢转地和形成在延伸部分80中的锁闩承载孔81接合。利用这种设置,显示件32的转动范围相比显示件直接从卡27延伸的情况更宽。因此,即使在卡27移动量较小的小尺寸电磁继电器中,由于显示件32的运动可以被放大,因此该结构使得能够对操作进行确认。此外,由于显示件32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4上,可以限制所占据的空间,从而使得电磁继电器小型化。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盖46可以如图18所示地加以修改。即,可以在盖46的中心部形成板凹陷66,从而将显示板45安装在中心板凹陷66内。
如上述已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壳体的上表面被盖覆盖,且设置在盖上的操作杆用来通过操作部分转动可动铁件,这样,可靠地防止灰尘等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此外,由于可以将操作杆定位在三个位置,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并将操作部分保持在操作状态下。

Claims (6)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线圈块和触头转换机构;覆盖上述元件的壳体;通过对所述线圈块励磁和消磁而转动的可动铁件;以及,可动接触件,通过对该可动接触件进行操作形成和断开接触,其中,直接推动该可动铁件以使之转动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表面上并由一盖覆盖,操作杆安装在该盖上以便可以进行滑动操作,并且,所述操作杆可以分别定位在该操作部件被覆盖的闭合位置、该操作部件露出的第一打开位置和该操作部件被操作的第二打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操作杆的定位是通过使形成在该操作杆上的弹性锁闩部件锁闩在形成于所述盖上的三个位置的锁闩承载部件上而执行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锁闩承载部件的尺寸不同,它们在其整个尺寸上锁闩在所述弹性锁闩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还包括一旦线圈块被励磁就发光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将弹性臂作为中介,可以将操作部件和支持发光二极管的支持体形成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防脱落突起,当所述操作杆可操作地滑动时,该突起抵靠所述盖以防止脱落。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中,在分离结构下,所述操作杆包括:弹性锁闩部件,其锁闩在相应的锁闩承载部件上或者从相应的锁闩承载部件脱离锁闩;以及,用以操作所述操作部件的推动突起。
CNB2004100350726A 2003-04-24 2004-04-23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05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0308A JP4168820B2 (ja) 2003-04-24 2003-04-24 電磁継電器
JP120308/2003 2003-04-24
JP120308/03 2003-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273A true CN1551273A (zh) 2004-12-01
CN1320577C CN1320577C (zh) 2007-06-06

Family

ID=3329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507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0577C (zh) 2003-04-24 2004-04-23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22122B2 (zh)
EP (1) EP1487001B1 (zh)
JP (1) JP4168820B2 (zh)
KR (1) KR100535980B1 (zh)
CN (1) CN1320577C (zh)
DE (1) DE602004002146T8 (zh)
ES (1) ES2268519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219A (zh) * 2016-06-02 2019-01-04 埃尔贝克斯视象株式会社 用于给栓锁继电器和混合开关的线圈供电的设备和方法
CN113078031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磁保持继电器及其电压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1023B2 (ja) 2005-04-01 2009-02-2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ATE496384T1 (de) * 2005-10-31 2011-02-15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Schaltgerät mit einer schaltvorrichtung und einem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 sowie elektrische zusatzschaltung dafür
JP4669384B2 (ja) 2005-12-09 2011-04-13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誤挿入防止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677916B2 (ja) * 2006-02-08 2011-04-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4984989B2 (ja) * 2007-03-13 2012-07-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7889032B2 (en) * 2008-07-16 2011-02-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4607217B2 (ja) 2008-07-23 2011-01-0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533028B2 (ja) 2009-04-01 2014-06-2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013278B2 (ja) 2009-08-04 2012-08-2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8177564B1 (en) 2010-12-03 2012-05-15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JP6054599B2 (ja) * 2011-08-11 2016-12-2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JP5902072B2 (ja) * 2012-09-05 2016-04-13 Idec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SG2012068508A (en) * 2012-09-13 2014-04-28 Schneider Electric South East Asia Hq Pte Ltd A relay and a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relay failure
SG2012068896A (en) * 2012-09-17 2014-04-28 Schneider Electric South East Asia Hq Pte Ltd Too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273802B2 (ja) * 2013-11-29 2018-02-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299214B2 (ja) * 2013-12-27 2018-03-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287378B2 (ja) * 2014-03-11 2018-03-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22249B2 (ja) * 2014-07-03 2018-11-1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KR101887316B1 (ko) * 2014-07-23 2018-08-09 후지쯔 콤포넌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 릴레이
JP6433706B2 (ja) 2014-07-28 2018-12-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端子
WO2016088402A1 (ja) 2014-12-05 2016-06-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14453B2 (ja) * 2014-12-05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6110843A (ja) * 2014-12-05 2016-06-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D791716S1 (en) * 2015-03-11 2017-07-11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ic relay
JP7003788B2 (ja) * 2018-03-27 2022-01-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0937A (en) * 1978-12-21 1980-09-02 Gulf & Western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ectromechanical relay with manual override control
FR2484694A1 (fr) * 1980-06-13 1981-12-18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Contacteur ou relais electro-magnetique de commutation a inhibition manuelle du circuit de commande
FR2533068A1 (fr) * 1982-09-14 1984-03-16 Hager Electro Contacteur electromagnetique a bouton de derogation
FR2646012B1 (fr) * 1989-04-13 1994-03-11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Appareil interrupteur electromagnetique a marche forcee verrouillee
JP2549515Y2 (ja) * 1991-05-21 1997-09-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動作確認用押ボタン付き電磁継電器
FR2709370B1 (fr) * 1993-08-26 1995-10-20 Merlin Gerin Relais électromagnétique à contact bistable.
DE19727990C1 (de) * 1997-07-01 1998-11-19 Schrack Components Ag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mit Handbetätigungsorgan
WO2000024018A1 (es) * 1998-10-20 2000-04-27 Releco, S.A. Rele electromagnetico
CN2472341Y (zh) * 2001-03-26 2002-01-16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一种集成化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5219A (zh) * 2016-06-02 2019-01-04 埃尔贝克斯视象株式会社 用于给栓锁继电器和混合开关的线圈供电的设备和方法
CN109155219B (zh) * 2016-06-02 2021-03-09 埃尔贝克斯视象株式会社 用于给栓锁继电器和混合开关的线圈供电的设备和方法
CN113078031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磁保持继电器及其电压调节装置
CN113078031B (zh) * 2021-04-02 2021-12-31 浙江安迅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及其电压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5980B1 (ko) 2005-12-09
KR20040093008A (ko) 2004-11-04
JP4168820B2 (ja) 2008-10-22
EP1487001B1 (en) 2006-08-30
US20040263293A1 (en) 2004-12-30
JP2004327238A (ja) 2004-11-18
US6922122B2 (en) 2005-07-26
DE602004002146T2 (de) 2007-07-19
EP1487001A1 (en) 2004-12-15
DE602004002146T8 (de) 2007-10-18
ES2268519T3 (es) 2007-03-16
DE602004002146D1 (de) 2006-10-12
CN1320577C (zh) 200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0577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70335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6417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01044659A (zh) 带有含锁定和反馈双功能的滑动元件的杆型电连接器
CN1540698A (zh) 电磁继电器
CN1761009A (zh) 用于断路器的自止动滑杆联锁
CN1314062C (zh) 电磁继电器
KR100820324B1 (ko) 비상스위치
JP2007250238A (ja) 電磁継電器
CN1264177C (zh) 开关
CN1242203C (zh) 一种微波炉
CN1227684C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716484A (zh) 开关装置
CN1755852A (zh) 杠杆驱动型电气部件
CN1229833C (zh) 多联开关装置
CN100336146C (zh) 可暂时接触的辅助触点装置
CN113966307B (zh) 电梯的操作盘
CN1677599A (zh) 电磁继电器
JPH10334768A (ja) 傾動形スイッチ
JP4460793B2 (ja) 電磁的な切換装置
CN2544050Y (zh) 一种电动锁具
CN201490064U (zh) 一种新型按键开关
CN1627774A (zh) 一种调节便携式终端键区结构的装置
JP2005293870A (ja) ブレーカ
JP2002121961A (ja) スライド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