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5439A - 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 - Google Patents
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45439A CN1545439A CNA038008335A CN03800833A CN1545439A CN 1545439 A CN1545439 A CN 1545439A CN A038008335 A CNA038008335 A CN A038008335A CN 03800833 A CN03800833 A CN 03800833A CN 1545439 A CN1545439 A CN 15454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heavy
- gauge sheeting
- light sheet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B23K11/3036—Roller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06—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06—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 B23K11/061—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for welding rectilinear sea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06—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 B23K11/061—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for welding rectilinear seams
- B23K11/062—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using roller electrodes for welding rectilinear seams for welding longitudinal seams of tub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6—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接焊缝装置、对接焊缝方法和用该对接焊缝方法制造的产品。二个电极辊(3、4)设在使端面(1A、2A)间对接的厚板材(1)和薄板材(2)内外两侧,借通电由电阻热使这些板材(1、2)的对接部(6)熔融结合,该电极辊具有跨板材(1、2)的厚度,由形成小径部的厚板材(1)一侧的第一部分(3A、4A)和形成大径部的薄板材(2)一侧的第二部分(3B、4B)构成。第一部分(3A、4A)在第二部分(3B、4B)接触薄板材(2)之前接触厚板材(1)并对该厚板材(1)加压。使厚板材(1)的端面(1A)向薄板材(2)一侧鼓出变形,确实与薄板材(2)的端面(2A)接触,结果即使不对端面(1A、2A)进行研磨等的精整也可在端面(1A、2A)间通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在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由此产生的电阻热使二个被焊接板材的端面之间对接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
背景技术
图21表示现有的对接焊接装置。相同厚度的二个被焊接板材101、102的端面101A、102A之间对接,将二个板材置于焊接装置上。设在上述板材101、102的里外两侧上的电极辊103、104的厚度可跨板材101、102,焊接板材101、102时,在上述电极辊103、104之间通电。电极辊103、104在对两个板材101、102加压的同时,在电极辊103、104之间通电,在向两个板材101、102的厚度方向流动的电阻热的作用下,板材101、102的金属材料的熔融可在上述板材101、102中电阻增大的厚度的中央部形成焊点105,同时,电流在通过端面101A、102A之间的对接部106的路径中流动,由此,上述端面101A、102A的接触阻抗所产生的热量使对接部106的厚度中央部也熔融了。由此,跨两个板材101、102地形成焊点105。
此后,一边使电极辊103、104工作,一边使其沿对接部106移动,或者使板材101、102相对于在一定位置上自由滚动的电极辊103、104而移动,由此,可高强度地接合板材101、102的焊点105可遍布对接部106的整个长度。
为了形成跨两个板材101、102的焊点105,就必须使对接的板材101的端面101A与板材102的端面102A相互接触,确保电流的导通状态。因此,现有技术中,要在进行对接焊接之前,遍布上述端面101A、102A的整个长度地对两个端面101A、102A进行研磨加工,对接焊接时,确保端面101A、102A之间的接触状态。
因此,现有技术中,例如,用切断装置切成所定尺寸的被焊接板材之间,在其切断加工后的状态下不能进行对接焊接,由于必须在焊接作业之前,对端面101A、102A进行精加工,因此,要花费那么多的作业成本及作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对接焊接之前对要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端面进行精整的研磨等加工的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可用该对接焊接方法制造出的对接焊接制品。
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具有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设在使端面之间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上,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通过在上述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用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该加压部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通过该加压使得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
采用该对接焊接装置,在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通过上述加压部对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向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同时,该加压使得该板材中的与另一个板材相对的端面向另一个板材侧鼓出变形,因此,可确实保证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因此,在对接焊接之前,无需为了精整而对二个板材的端面进行研磨等加工,即可降低整体的工作成本,及缩短整体的作业时间。
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可适用于二个板材的各种厚度及上述板材的各种对接状态。
其第一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薄板材的内外两面相对于厚板材的内外两面错开,且将薄板材置于厚板材的厚度范围内地使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对接。此时,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
由此,用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对厚板材加压,该厚板材中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厚板材的端面与薄板材的端面确实接触。此后,各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薄板材,到该接触时为止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从而,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
另外,在该第一个例子中,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可以与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的位置一致,但是,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越过该对接部,向薄板材侧伸出的厚度。
由此,在厚板材中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和各电极辊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用各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对厚板材加压时,可使该厚板材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确实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
第二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的厚度相同,使上述板材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对齐)地对接上述板材。此时,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一侧的第一部分和另一个一侧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向与前述加压方向相反的一侧后退。
由此,用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向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加压,该板材中的与另一个板材相对的端面向另一个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确实接触。此后,各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另一个板材,到该接触时为止,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越上述板材的焊点。
第三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此时,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厚板材与薄板材形成阶梯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另一个电极部件与厚板材和薄板材两者接触,该另一个电极部件的与厚板材相对应的部分和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构成前述加压部。
由此,用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对厚板材加压,该厚板材中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向该薄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厚板材的端面与薄板材的端面确实接触。此后,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薄板材,由此,两个电极部件都接触薄板材,直到此时,在电极部件之间进行通电,从而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
该第三个例子时,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边界可以与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的位置一致,但是,该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越过该对接部,向薄板材侧伸出的厚度。
由此,在厚板材中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和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用一对电极部件的加压部对厚板材加压时,可使该厚板材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确实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
第四个具体的例子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也与第三个具体的例子相同,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该第四个具体的例子时,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厚板材与薄板材没有阶梯的一致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上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向厚板材和薄板材侧的突出量相同,同时,另一个电极部件也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上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上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向薄板材一侧突出,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构成具有导电性的部分,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构成具有电绝缘性的部分,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构成前述加压部。
由此,用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向厚板材加压,该厚板材中的与薄板材相对的端面向薄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使得厚板材的端面与薄板材的端面之间确实接触。具有导电性的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接触薄板材,同样具有导电性的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接触厚板材,电流流过倾斜地通过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的端面之间的对接部的路径,因此,用电阻热使该对接部熔融,其结果,形成跨越厚板材和薄板材的焊点。
包含以上各例的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二个构成一对的电极部件可以是相对于二个板材滚动的电极辊,或者也可以是具有沿二个板材的对接部延伸的长度,并使压力负荷作用在上述板材上的块电极。
电极部件如果构成后者的块电极,用各电极部件仅对上述板材的对接部进行一次加压作业,即可结束对二个板材的对接焊接作业,可缩短对接焊接的作业时间,可有效地完成多个对接焊接作业。
而且,当电极部件是块电极时,二个板材的对接部可以直线状地延伸,也可以非直线状地延伸。当对接部非直线状地延伸时,各电极部件最好具有与非直线状延伸的该对接部相对应的延伸形状。
即,如果电极部件为块电极,二个板材的对接部可以是当电极部件为电极辊时,不能实施或很难实施的非直线状的形状。因此,例如,可对应于以对接的二个板材为材料制造出的制品的形状等,将对接之前的二个板材从毛坯材料切断为任意形状进行生产,具有对接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优点。
另外,上述“非直线状”包含直线之间中途弯曲地连接的情况,包含圆弧的曲线、直线与曲线连接的情况,而且还包含曲线和曲线连接的情况。
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中的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构成前述电极辊时,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中还可以设有冷却液滴下装置,该冷却液滴下装置使冷却液滴在二个板材刚刚被前述电极辊对接焊接之后的部位。
由此,用一对电极辊进行对接焊接作业时,该冷却液滴下装置使水、油等冷却液滴在二个板材中刚刚被电极辊对接焊在一起之后的地方,冷却液滴在焊接之后的地方的冷却作用可避免或减少二个板材的焊接之处的间隔扩大,造成扩张变形。由此,用一对电极辊的前述加压部对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加压,该加压在使该板材的端面鼓出变形的同时,还可进一步确保上述板材的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而且,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中也可以设有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该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将氩气或氮气等制成的非氧化性气体供给到二个板材的至少被一对电极部件对接焊接的部位。
由此,焊接作业在非氧化性气体的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从而可防止或减少被焊接的对接部处生锈。其结果,以对接的二个板材为材料生产制品时,按照需要进行涂布作业等必要的作业。
本发明所述的对接焊接方法,使二个待焊部件的端面之间对接,在配设于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的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由此,借助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用通电的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从而使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由该鼓出变形确保前述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采用该对接焊接方法,用通电的一对电极部件对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向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该加压使得该板材中的与另一个板材相对的端面向另一个板材侧鼓出变形,该鼓出变形可确实保证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该对接焊接方法与前述对接焊接装置同样,也可适用于二个板材的各种厚度及上述板材的各种对接状态。
其第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薄板材的内外两面相对于厚板材的内外两面错开、且将薄板材置于厚板材的厚度范围内地使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对接。此时,用一对电极部件对厚板材加压,同时对该厚板材通电,此后,使一对电极部件接触薄板材、也对该薄板材通电。由此,用电阻热使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
其第二个具体的例子中,二个板材的厚度相同,使上述板材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地对接上述被焊接板材。此时,用一对电极部件对二个板材中的一个加压,同时对该板材通电,此后,使一对电极部件接触另一个板材、也对该另一个板材通电。由此,可用电阻热使二个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形成跨越上述板材的焊点。
第三个具体的例子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此时,用一对电极部件对厚板材加压,同时对该厚板材通电,此后,使一对电极部件接触薄板材、也对该薄板材通电。其结果,用电阻热使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
第四个具体的例子中,二个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该第四个具体的例子时,用一对电极部件对厚板材加压,同时用上述电极部件经由倾斜地通过对接部的路径,对厚板材和薄板材通电。由此,用电阻热使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形成跨上述板材的焊点。
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对接焊接装置及对接焊接方法制造的特制毛坯(テ一ラ一ドブランク),经过此后进行的压力加工等后加工可用于任意用途,其用途的一个例子是车辆的车体,另一个例子是电子制品的主体。
而且,用对接焊接方法的前述第三个及第四个具体例子制造的特制毛坯(テ一ラ一ドブランク)构成厚板材与薄板材的一个面之间没有阶梯地接合的形状,因此,可将特制毛坯活用作有效利用该形状特性的各种用途的制品。
其中一例是将该特制毛坯用作与外嵌板结合的内嵌板,用外嵌板和内嵌板形成车辆车体的一部分,同时,特制毛坯的没有阶梯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朝向外嵌板侧的朝外的面。
由此,没有阶梯一侧的面形成朝向外嵌板侧的朝外的表面,车体外侧的外嵌板不受阶梯的影响,外观良好,可形成车辆车体的一部分。
而且,由特制毛坯制成的内嵌板和外嵌板的结合形成车辆车体的一部分时,该车体的一部分可以是借助合页安装在车体主体上的车门,合页可结合在形成内嵌板的厚板材与薄板材中的厚板材上。
由此,可利用其强度,将合页安装在由于厚度大因而强度大的厚板材上。
此时的车辆的车门可以是设在车辆的侧面的车门,也可以是可称为尾板(バックゲ一ト)的后车门。
用对接焊接方法的前述第三个及第四个具体的例子制造的特制毛坯的其它用途的例子是用该特制毛坯形成车辆的仪表板嵌板。该仪表板嵌板中,薄板材构成上侧,厚板材构成下侧,同时,没有阶梯的表面朝向设在驾驶座前方的发动机室等的车辆内空间一侧。
由此,上侧的薄板材减轻了车体的重量,同时下侧的厚板材可确保必要的强度。而且,由于没有阶梯的表面构成了打开车盖时,露出车体外的车辆内空间侧的面,因此,可防止构成腐蚀的原因的雨水积存在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处。
本发明中,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与二个板材的位置关系,可以是将二个电极部件设置在内外两侧处于上下方向的二个板材的上下面上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二个电极部件设置在内外两侧处于左右方向的二个板材的左右面上的位置关系。
而且,本发明的二个板材可以是进行开孔等压力加工之前的毛坯,也可以是压力加工之后的板材。
而且,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中,所谓对接焊接的二个板材是互相进行对接焊接时的板材的个数,因此,沿1个板材的端面并列多个板材、对这些板材进行对接焊接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对接焊接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以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图1所示的二个板材的对接状态的图,是表示用电极部件即电极辊开始对接焊接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以与图2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对接焊接开始后的后续状态的图。
图4是以与图2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图3的再后一状态的图。
图5是以与图2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在二个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另一个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的图,是表示焊接开始时的图。
图7是在与图6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图6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8是在二个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再一个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的图,是表示焊接开始时的图。
图9是在与图8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图8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在二个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再一个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的图,是表示焊接开始时的图。
图11是在与图10相同的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图10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将采用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厚板材与薄板材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制品用作设在车辆侧面的车门的内嵌板的车辆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车门主要部分的截面斜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S14-S14线所作的截面图。
图15是将采用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厚板材与薄板材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制品用作后门的内嵌板的车辆的后部斜视图。
图16是从设在驾驶座前方的发动机室等的车辆内空间侧,观察作为采用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的厚板材与薄板材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制品的仪表板下嵌板的斜视图。
图17是图16的仪表板下嵌板的纵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将电极部件作为块电极的实施形态的对接焊接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19是图18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与二个板材的对接部相对应地使电极部件即块电极非直线状延伸的实施形态的与图19同样的图。
图21是在板材的截面位置表示现有技术的对接焊接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图1作为斜视图,表示本实施形态所述的对接焊接装置的概略情况。由钢板或其它金属板制成的二个被焊接板材1、2对接,并被固定工具11、12固定设置在焊接装置的作业台10上,一个板材是厚度大的厚板材1,另一个板材是厚度小的薄板材2。
图2所示的厚板材1的端面1A和薄板材2的端面2A的对接部6与图1所示的作业台10的细长的开口部10A的位置一致,在该开口部10A的上下,换言之,就是在二个板材1、2的内外两侧,设有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用作电极部件的电极辊3、4,该电极辊用电阻热使对接部6对接焊接。厚度分别跨板材1和2的电极辊3和4中,上面的电极辊3相对于作业台10上下运动,下面的电极辊4也在插入开口部10A的位置上下运动,上述电极辊3、4与板材1、2相接触,进行对接焊接。而且,在该焊接时,作业台10向对接部6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焊接时,借助在通电的同时滚动的电极辊3、4由板材1、2内产生的电阻热使对接部6的整个长度熔融并接合。
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焊接装置上设有冷却液滴下装置13,该装置用于使水或油制成的冷却液滴在二个板材1、2中的被电极辊3、4焊在一起之后的地方,而且,还设有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14,该装置将氩气或氮气等非氧化性气体供给到板材1、2中的被电极部件3、4焊接在一起之处。
如图2所示,厚板材1的内外两面与薄板材2的内外两面错开,将薄板材2置于厚板材1的厚度内,在此状态下使厚板材1与薄板材2对接。在图1所示的作业台10及/或固定工具11、12上形成垫片等阶梯部件,该阶梯部件用于在两个板材1、2之间生成阶梯,从而实现上述对接状态。
如图2所示,二个电极辊3、4由并列设在上述电极辊3、4的厚度方向上的厚板材1一侧上的第一部分3A、4A和设在薄板材2一侧上的第二部分3B、4B构成,第二部分3B、4B比第一部分3A、4A更靠近板材1、2厚度的内侧方向,换言之,更向电极辊3、4向板材1、2加压的方向突出。
即,由于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电极部件是旋转的电极辊3、4,第一部分3A、4A构成上述电极辊3、4的小径部,同时,第二部分3B、4B构成上述电极辊3、4的大径部。第二部分3B、4B相对于第一部分3A、4A的突出量即是当第一部分3A、4A接触到厚板材1时,第二部分3B、4B未接触薄板材2的突出量。
而且,第一部分3A、4A与第二部分3B、4B之间的边界,即阶部3C、4C与对接部6的位置不一致,由于阶部3C、4C偏向薄板材2一侧,第一部分3A、4A越过对接部6,形成向薄板材2一侧伸出的厚度。因此,第一部分3A、4A与厚板材1接触时,厚板材1中与薄板材2相对的端面1A与第二部分3B、4B之间形成间隙7、8。
图2表示用电极辊3、4对接焊接开始时的状态,图3~图5在与图2相同的板材1、2的截面位置,按其进行顺序,表示此后的对接焊接的进行状态。
如图2所示,用电极辊3、4的第一部分3A、4A向厚板材1加压,开始对接焊接。因此,第一部分3A、4A构成向厚板材1加压的加压部。而且此时,电极辊3、4之间开始通电。
如图3所示,一旦用第一部分3A、4A对厚板材1进行加压,由于加压,厚板材1的端面1A在间隙7、8中,开始向薄板材2一侧鼓出变形,而且,由于该鼓出变形,与端面1A接触的薄板材2的端面2A开始向薄板材2的厚度外侧方向扁平地变形。
这样,一旦电极辊3、4的第一部分3A、4A向厚板材1的厚度方向给厚板材1的端面1A一侧的端部1B加压,由于端面1A向薄板材2侧鼓出变形,因此,对接焊接之前的厚板材1的端面1A与薄板材2的端面2A即使是毛坯材料经过用于生产厚板材1、薄板材2的切断加工之后的表面,即使是未经过研磨等精加工的表面,对接焊接时,上述端面1A和2A也可以确实地接触在一起。
如果从图3的状态继续用第一部分3A、4A对厚板材1加压,此时如图4所示,通过来自电极辊3、4的电流通电的厚板材1中,开始在其电阻值最大的厚度中央部形成焊点5,同时,厚板材1的端面1A继续向薄板材2侧鼓出变形,薄板材2的端面2A继续向厚度外侧方向扁平地变形。
此后,对接焊接结束时,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部分3A、4A继续对厚板材1加压,因此,电极辊3、4的第二部分3B、4B是靠近薄板材2的端面2A的部分,并与向板材的厚度外侧方向鼓出地变厚的薄板材2的端部2B接触,并对该端部2B加压。
此时,来自电极辊3、4的电流使薄板材2也通电,因此,薄板材2的厚度中央部也形成了焊点5,同时,由于带电互相接触的端面1A、2A之间的对接部6所在的路径也通电了,因此,上述端面1A、2A的接触阻抗所产生的热量使对接部6周围的材料也熔融了,其结果,形成的焊点5跨越厚板材1和薄板材2。
以上就对接焊接的二个板材1、2的相同截面位置进行了说明,但是,用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辊3、4从图2的状态到图5的状态进行对接焊接时,通过移动图1所示的作业台10,并且电极辊3、4伴随该移动,相对于板材1、2滚动,从而遍布对接部6的整个长度地进行对接焊接。
而且,上述对接焊接时,冷却液从图1所示的冷却液滴下装置13滴在二个板材1、2的刚刚被电极辊3、4焊接在一起之后的地方,一边滴下冷却液一边对接焊接板材1、2的整个长度。该滴下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可防止二个板材1、2的焊接之处的间隔扩大造成扩张变形。
进而,前述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14向板材1、2中的被电极辊3、4焊接在一起之处供给非氧化性气体。由此,可防止焊接的对接部6处生锈地对板材1、2进行对接焊接。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形态,对接焊接开始时对厚板材1加压,由于电极辊3、4上设有第一部分3A、4A,上述第一部分通过该加压使厚板材1的端面1A向薄板材2侧鼓出变形,因此,可确实保证该端面1A与薄板材2的端面2A接触在一起。因此,作为对接焊接之前的预处理,无需对上述端面1A、2A进行研磨等精加工,即可对用切断装置切断端面1A、2A后的表面进行对接焊接,因此,可降低包含预处理在内的焊接作业的整体工作成本,可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操作性。
而且,由于电极辊3、4上还设有接触薄板材2的第二部分3B、4B,使第二部分3B、4B接触薄板材2,此时,第一部分3A、4A也接触到厚板材1,从而形成通过对接部6的电流通路。由此,电阻热使对接部6的厚度中央部熔融,形成在厚板材1与薄板材2各自的厚度中央部的焊点5跨越厚板材1和薄板材2,可增强上述厚板材1和薄板材2的焊接接合强度。
而且,由于构成对厚板材1加压的加压部的电极辊3、4的第一部分3A、4A越过对接部6,达到薄板材2一侧,因此,一旦第一部分3A、4A对厚板材1加压,即可使厚板材1的端面1A在上述端面1A与第二部分3B、4B之间形成的间隙7、8内鼓出变形,由此,可使端面1A确实接触薄板材2的端面2A。
进而,采用本实施形态,虽然二个板材1、2中的被电极辊3、4焊接在一起之后的地方由于焊接的热量而形成高温,但是,冷却液从冷却液滴下装置13滴在此处,使这个地方冷却,因此,此处形成高温时,也可避免或减少焊接之处的间隔扩大造成扩张变形。再加上电极辊3、4的第一部分3A、4A使厚板材1的端面1A向薄板材2侧鼓出变形,可进一步确保端面1A、2A之间接触。
而且,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14向二个板材1、2中的被电极辊3、4对接焊接之处供给非氧化性气体,因此,对接焊接在非氧化性气体的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从而,可防止或减少被焊接的对接部6处生锈。其结果,以由对接的二个板材1、2形成的特制毛坯为材料生产制品时,按照需要进行涂布作业等必要的作业。
图6及图7表示另一个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中的二个被焊接板材21、22的厚度相同,使板材21、22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地对接上述板材21、22。在本实施形态中,设在板材21、22的内外两侧的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辊23、24也由并列地设在上述电极辊23、24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板材21一侧的第一部分23A、24A和设在另一个板材22一侧的第二部分23B、24B构成。
由此,本实施形态中,相对于作为对板材21向其板材厚度方向加压的加压部的第一部分23A、24A,第二部分23B、24B向与其加压方向的相反侧后退。即,本实施形态中,第一部分23A、24A构成电极辊23、24的大径部,第二部分23B、24B构成电极辊23、24的小径部。
图6示出了用电极辊23、24开始对接焊接时的状态,图7在与图6相同的板材21、22的截面位置示出了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从第一部分23A、24A向靠近板材21的端面21A的端部21B加压开始对接焊接,由此,随着该加压的进行,端面21A向板材22侧鼓出变形。从而,可确保两个板材21、22的端面21A、22A相互接触。
当用第一部分23A、24A对板材21的加压进行到图7所示的状态时,在板材21的鼓出变形的端面21A的作用下,板材22中的靠近端面22A的端部22B向板材的厚度外侧方向鼓出变形,并增厚,因此,第二部分23B、24B接触该端部22B,并向板材22加压。此时,在来自第一部分23A、24A的通电作用下,在板材21的厚度中央部形成焊点25,同时在来自第二部分23B、24B的通电作用下,在板材22的厚度中央部也形成焊点25,进而,端面21A、22A之间的对接部26处形成通电路径,由此,焊点25跨越二个板材21、22。
由此,本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端面21A、22A的对接焊接之前,即使不对二个板材21、22的端面21A、22A进行研磨等加工精整,在电极辊23、24的第一部分23A、24A的加压部的作用下,也可以确保端面21A、22A之间的确实接触状态,其结果,形成通过对接部26的电流路径,可形成跨越板材21、22的焊点25。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部分23A、24A和第二部分23B、24B的边界与二个板材21、22的对接部26的位置一致,但即使该边界从对接部26稍微偏向板材21一侧,也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图8及图9表示下一个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中的二个被焊接板材31、32中,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31,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32。厚板材31的里面与薄板材32的里面没有阶梯地相互一致地对上述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进行对接。
而且,设在上述板材31、32的内外两侧的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辊33、34中,设在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表面侧的电极辊33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辊33的厚度方向上的厚板材31侧的第一部分33A和设在薄板材32侧的第二部分33B,第二部分33B比第一部分33A更向板材的厚度内侧方向,即加压方向突出。而且,设在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里面侧的电极辊34与电极辊33相同,具有跨越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厚度,但是,却没有形成按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分为两部分的形状。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只有电极辊33与此前的实施形态中的电极辊3、4、23、24相同,形成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的带阶梯的辊,但是,电极辊34形成在该电极辊34的厚度方向上相同直径连续不断的不带阶梯的辊。该电极辊34同时接触二个板材31、32。
而且,由于电极辊33的第一部分33A和第二部分33B的边界,即阶梯部33C与板材31和32的对接部36的位置不一致,阶梯部33C偏向薄板材32侧,因此,第一部分33A形成越过对接部36,向薄板材32侧伸出的厚度。由此,当第一部分33A接触厚板材31时,在厚板材31中与薄板材32相对的端面31A和第二部分33B之间形成间隙37。
图8示出了用电极辊33、34开始对接焊接时的状态,图9在与图8相同的板材31、32的截面位置示出了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电极辊33的第一部分33A和电极辊34的与厚板材31相对应的部分形成加压部,向靠近厚板材31的端面31A的端部31B加压,由此开始对接焊接,随着该加压的进行,端面31A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由此,两个板材31、32的端面31A、32A确实可相互接触。
向厚板材31的加压进行到图9的状态时,在来自厚板材31的鼓出变形的端面31A的压力负荷的作用下,靠近薄板材32中的端面32A的端部32B向板材的厚度外侧方向鼓出变形。此时,电极辊33的第二部分33B接触该端部32B,该第二部分33B与电极辊34的与薄板材32相对应的部分一起对薄板材32加压。
因此,按图9,用电极辊33、34对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双方进行通电。因此,最晚在此时之前向厚板材31通电,在该厚板材31的厚度中央部形成焊点35,同时,向薄板材32通电,在该薄板材32的厚度中央部也形成焊点35,进而,端面31A、32A之间的对接部36处形成通电路径,由此,焊点35跨越二个板材31、32。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端面31A、32A对接焊接之前,即使不对二个板材31、32的端面31A、32A进行研磨等加工精整,也可使它们确实地相互接触,其结果,可形成跨越板材31、32的焊点35。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电极辊33的第一部分33A具有越过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的对接部36,向薄板材32侧伸出的厚度,因此,在厚板材31中的与薄板材32相对的端面31A和电极辊33的第二部分33B之间形成间隙37,从而,用电极辊33对厚板材31加压时,可使该厚板材31的端面31A在该间隙37内确实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
图10及图11示出了另一个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的二个板材中,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31,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32。使厚板材31的表面与薄板材32的表面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
而且,设在上述板材31、32的内外两侧的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辊43、44中,设在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表面侧的电极辊43,具有并列设置在该电极辊43的厚度方向上的厚板材31一侧的第一部分43A和薄板材32一侧的第二部分43B,上述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向厚板材31及薄板材32侧的突出量相同。设在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里面侧的电极辊44也具有并列设置在该电极辊44的厚度方向上的厚板材31一侧的第一部分44A和薄板材32一侧的第二部分44B,上述第一部分44A和第二部分44B中,第二部分44B比第一部分44A更向薄板材32侧突出。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只有电极辊44是由大径部和小径部构成的带阶梯的辊。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电极辊43的第二部分43B和电极辊44的第一部分44A由铜等导电性金属形成,因此具有导电性。与此相对,由于电极辊43的第一部分43A和电极辊44的第二部分44B由陶瓷等电绝缘性材料形成,因此具有电绝缘性。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极辊43、44,其与板材31、32接触的至少外周部分使不同种材料重合在电极辊的厚度方向上而形成。
本实施形态中,对接焊接开始时,电极辊43、44的第一部分43A、44A向靠近厚板材31的端面31A的端部31B加压。由此,上述第一部分43A、44A形成加压部。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第一部分43A、44A和第二部分43B、44B的边界与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的对接部36的位置一致,上述边界上形成有向电极辊43、44的内径方向凹陷的凹部43C、44C。在上述凹部43C、44C的作用下,厚板材31中的与薄板材32相对的端面31A虽然在薄板材32的厚度的外侧,仍形成可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的空间部47、48。
图10示出了用电极辊43、44开始对接焊接时的状态,图11在与图10相同的板材31、32的截面位置示出了对接焊接结束时的状态。从第一部分43A、44A向靠近厚板材31的端面31A的端部31B加压开始对接焊接,随着该加压的进行,端面31A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由此,厚板材31的端面31A与薄板材32的端面32A确实地接触。
用第一部分43A、44A对厚板材31的加压进行到图11的状态时,电极辊44的第二部分44B接触薄板材32,该第二部分44B与已经接触到薄板材32的电极辊43的第二部分43B一起,对该薄板材32加压。
因此,最晚在此时之前,在各自具有导电性的电极辊43的第二部分43B和电极辊44的第一部分44A的作用下,形成倾斜地通过厚板材31的端面31A与薄板材32的端面32A的对接部36的通电路径。由此,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中也通电,从而形成跨越上述板材31和32的焊点35。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端面31A、32A的对接焊接之前,即使不对二个板材31、32的端面31A、32A进行研磨等加工精整,也可确保端面31A、32A之间确实的接触状态,在通过对接部36的通电路径的作用下,可形成跨越板材31、32的焊点35。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电极辊43、44的第一部分43A、44A与第二部分43B、44B的边界上设有凹部43C、44C,由此,即使处于薄板材32的厚度外侧,也可使厚板材31的端面31A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的空间部47、48从端面31A向薄板材32侧形成,因此,当第一部分43A、44A向厚板材31加压时,可使厚板材31的端面31A确实地向薄板材32侧鼓出变形,从而可确保与薄板材32的端面32A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中,将二个板材31、32的内外反过来,则与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相同,使厚板材31的里面与薄板材32的里面没有阶梯地一致,将二个电极辊43、44的上下关系反过来也可以。
采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形态,可制造由二个板材1和2、21和22、31和32构成的特制毛坯,这样的特制毛坯通过压力加工等所定加工,可形成可在各种用途中使用的制品。
图12表示用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与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所述的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制造的特制毛坯,经过压力加工,使用由此生产出来的制品的四轮车的车体50。该车体50带有车体主体51、和通过合页53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该车体主体51的侧面上的车门52。如图13所示,通过结合车辆外侧的外嵌板54和车辆内侧的内嵌板55,形成车门52,通过将外嵌板54的折回的周边部54A压在内嵌板55的周边部55A上的折边加工,实现该结合。
对通过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的对接焊接制造出来的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构成的特制毛坯进行压力加工,从而生产出内嵌板55,如沿图13的S14-S14线所作的截面图,即图14所示,构成通过特制毛坯制造出的制品的该内嵌板55构成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的没有阶梯的面55B朝向外嵌板54侧的朝向外的表面,并与外嵌板54结合。
而且,形成内嵌板55的厚板材31的部分与薄板材32的部分中,图12的合页53结合在厚板材31的部分上。
采用本实施形态,用一个面之间没有阶梯地对接焊接的厚板材31与薄板材32,由特制毛坯构成的内嵌板55的没有阶梯的面55B形成朝向外嵌板54侧的朝外的表面,通过折边加工,将内嵌板55结合在外嵌板54上,从而生产车门52时,车门52的外面不受阶梯的影响,外观良好。
而且,由于合页53结合在厚度大、强度也大的厚板材31的部分上,利用厚板材31的强度,可将该合页53安装在车门52上,而且,薄板材32可减轻车门52整体的重量。
由此,对特制毛坯进行压力加工,形成所定形状,将生产出的制品用作车辆的车门的内嵌板,这与前述车门52同样,通过合页63如图15所示地安装在四轮车的车辆主体61上,这也可适用于由外嵌板和内嵌板的结合形成的车后门62。
图16及图17示出了特制毛坯的其它用途。图16是从将FF(引擎前置、前驱动)和FR(引擎后置、后驱动)的四轮车辆的仪表板下嵌板71设在驾驶座前方的发动机室等的车辆内空间72侧看到的斜视图。对由厚板材31和薄板材32制成的特制毛坯进行压力成形,从而形成与用于增强车体的二个侧架73的基端部结合的该仪表板下嵌板71。而且,如仪表板下嵌板71的纵截面图,即图17所示,薄板材32构成上侧、厚板材31构成下侧地形成仪表板下嵌板71,与此同时,没有阶梯的表面71A朝向车辆内空间72侧。
由此,上侧的薄板材32减轻了车体的重量,同时下侧的厚板材31可确保必要的强度,而且,由于没有阶梯的表面71A构成了打开车盖时,露出车体外的车辆内空间72侧的表面,因此,可防止构成腐蚀的原因的雨水积存在厚板材与薄板材的对接部36处。
虽然图1~图11说明的各实施形态的对接焊接装置中的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是电极辊,但是,图18及图19的实施形态中的电极部件构成装在加压装置上的块电极83、84。
即,图18及图19的实施形态中,设在被焊接板材即厚板材1和薄板材2的表面侧,即上侧的块电极83与设在厚板材1和薄板材2的里面侧,即下侧的块电极84共同具有跨越厚板材1和薄板材2的厚度,同时如图18的平面图,即图19所示,上述块电极83、84具有沿板材1、2的对接部6直线延伸的长度。块电极83安装在使加压装置升降的滑动等的升降部件上,块电极84安装在与加压装置的垫木等固定部件结合的基板部件88的上面。该基板部件88上设有使厚板材1与薄板材2以所定的位置关系对接,并固定设置在基板部件88上的固定工具11、12。
上侧的块电极83相对于基板部件88下降,由此,块电极83、84向对接部6加压,该压力负荷作用在厚板材1和薄板材2上。此时,在块电极83、84之间通电。
由于图18所示的板材1、2与图1~图5的实施形态中的板材相同,块电极83、84构成与图1~图5所示的电极辊3、4的外周部相同的截面形状。因此,本实施形态中,使块电极83下降,按照与图2、图3、图4、图5相同的顺序,对构成的厚板材1与薄板材2进行对接焊接,从而可获得与图1~图5的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
特别是,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电极部件构成块电极83、84,用块电极83、84仅对上述板材1、2的对接部6进行一次加压作业,即可结束对二个形成一组的板材1、2进行对接焊接的作业。因此,可缩短对接焊接的作业时间,可有效地完成多个对接焊接作业。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当二个板材与图6及图7的实施形态中的板材相同时,块电极83、84构成与图6及图7的实施形态中的电极辊的外周部相同的截面形状,而且,二个板材与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的板材相同时,块电极83、84构成与图8及图9的实施形态和图10及图11的实施形态中的电极辊的外周部相同的截面形状。
图20示出了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为块电极时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由于该实施形态中的二个板材91、92的端面形成直线之间直角连接,因此,上述端面对接形成的对接部96成非直线状延伸。为了向该对接部96加压,构成各电极部件的块电极93、94也与对接部96相对应地成非直线状地延伸。
本实施形态中,上侧的块电极93下降,与图18及图19的实施形态同样地对二个板材91和92进行对接焊接。
由本实施形态可知,如果电极部件为块电极,二个板材的对接部可以是当电极部件为电极辊时,不能实施或很难实施的非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因此,例如,以对接的二个板材为材料,与制造出的制品的形状等相对应,对接之前的二个板材从毛坯材料被切断为任意形状,并经过生产,其对接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用通电的一对电极部件,对二个板材的端面之间进行对接焊接,经过该对接焊接,适合于制造出用于形成车辆的车体及安装在该车体上的各种部件等的特制毛坯。
Claims (22)
1.一种对接焊接装置,该装置具有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所述电极部件设在使端面之间对接的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上,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通过在上述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用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上设有加压部,该加压部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通过该加压使得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相对于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错开,且将前述薄板材置于前述厚板材的厚度范围内地使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对接,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置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设在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第一部分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具有越过前述厚板材与前述薄板材的对接部,并向该薄板材一侧伸出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厚度相同,使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地对接上述被焊接板材,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分别带有并列设置在上述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一侧的第一部分和另一个一侧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构成前述加压部的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向与前述加压方向相反的一侧后退。
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形成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前述厚板材与前述薄板材形成阶梯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置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比前述第一部分更向前述加压方向突出,另一个电极部件与前述厚板材和前述薄板材两者接触,该另一个电极部件的与前述厚板材相对应的部分和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前述第一部分构成前述加压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前述一对电极部件中,设在前述厚板材与前述薄板材没有阶梯的一致的表面侧的一个电极部件,带有并列设置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向前述厚板材和前述薄板材侧的突出量相同,同时,另一个电极部件也带有并列设在该电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厚板材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薄板材一侧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向前述薄板材一侧突出,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具有导电性,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二部分具有电绝缘性,前述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与前述另一个电极部件的第一部分构成前述加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是相对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滚动的电极辊。
8.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具有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延伸的长度,同时,形成使压力负荷作用在上述被焊接板材上的块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非直线状地延伸,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具有与该对接部相对应的延伸形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带有冷却液滴下装置,该冷却液滴下装置使冷却液滴在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刚刚被前述电极辊对接焊接之后的部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对接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带有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该非氧化性气体供给装置将非氧化性气体供给到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至少被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接焊接的部位。
12.一种对接焊接方法,使二个待焊部件的端面之间对接,并设于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侧且具有跨越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厚度的由二个形成一对的电极部件之间通电,由此,借助电阻热使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对接部熔融并接合,其特征在于,用通电的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向被焊接板材的厚度方向加压,从而使所述一个被焊接板材的与另一个被焊接板材相对的端面向所述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一侧鼓出变形,由该鼓出变形确保前述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相对于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错开、且将前述薄板材置于前述厚板材的厚度范围内地使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对接,用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厚板材加压,同时对该厚板材通电,此后,使前述一对电极部件接触前述薄板材、也对该薄板材通电。
14.如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的厚度相同,使上述被焊接板材的内外两面之间相互一致地对接上述被焊接板材,用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加压,同时对该被焊接板材通电,此后,使前述一对电极部件接触另一个被焊接板材、也对该另一个被焊接板材通电。
15.如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用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厚板材加压,同时对该厚板材通电,此后,使前述一对电极部件接触前述薄板材、也对该薄板材通电。
16.一种对接焊制品,是用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制造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对接焊接制品,而且通过用作与外嵌板结合的内嵌板而形成车辆车体的一部分,同时,前述没有阶梯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朝向前述外嵌板侧的朝外的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对接焊接制品,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嵌板是用于借助合页安装在前述车体主体上的车门的内嵌板,前述合页结合在形成该内嵌板的前述厚板材与前述薄板材中的厚板材上。
18.对接焊制品,是用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制造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对接焊接制品,用作车辆的仪表板嵌板,前述薄板材形成上侧,前述厚板材形成下侧,同时,前述没有阶梯的表面朝向设在驾驶座前方的车辆内空间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二个被焊接板材中的一个是厚度大的厚板材,另一个是厚度小的薄板材,使前述厚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与前述薄板材的内外两面中的一方没有阶梯地一致地对接上述厚板材与薄板材,用前述一对电极部件对前述厚板材加压,同时,用上述电极部件经由倾斜地通过前述对接部的路径对前述厚板材和前述薄板材通电。
20.对接焊制品,是用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制造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对接焊接制品,而且通过用作与外嵌板结合的内嵌板而形成车辆车体的一部分,同时,前述没有阶梯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朝向前述外嵌板侧的朝外的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记载的对接焊接制品,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嵌板是用于借助合页安装在前述车体主体上的车门的内嵌板,前述合页结合在形成该内嵌板的前述厚板材与前述薄板材中的厚板材上。
22.对接焊制品,是用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对接焊接方法制造的特制毛坯生产出的对接焊接制品,用作车辆的仪表板嵌板,前述薄板材形成上侧,前述厚板材形成下侧,同时,前述没有阶梯的表面朝向设在驾驶座前方的车辆内空间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33426 | 2002-02-12 | ||
JP033426/2002 | 2002-02-12 | ||
JP2002291826A JP3884360B2 (ja) | 2002-02-12 | 2002-10-04 | 突き合わせ溶接装置及び突き合わせ溶接方法並びに突き合わせ溶接製品 |
JP291826/2002 | 2002-10-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5439A true CN1545439A (zh) | 2004-11-10 |
CN1273259C CN1273259C (zh) | 2006-09-06 |
Family
ID=2773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08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3259C (zh) | 2002-02-12 | 2003-01-09 | 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307235B2 (zh) |
EP (2) | EP1484130B1 (zh) |
JP (1) | JP3884360B2 (zh) |
KR (1) | KR20040078096A (zh) |
CN (1) | CN1273259C (zh) |
BR (1) | BR0302578A (zh) |
CA (1) | CA2454434A1 (zh) |
DE (2) | DE60331792D1 (zh) |
HK (1) | HK1069557A1 (zh) |
WO (1) | WO200306844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8589C (zh) * | 2005-05-18 | 2009-01-07 | 江苏大学 | 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019913A (zh) * | 2009-09-17 | 2011-04-20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操作踏板和搭接焊接方法 |
CN107775169A (zh) * | 2016-08-26 | 2018-03-09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金属构件的接合装置及接合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4360B2 (ja) * | 2002-02-12 | 2007-02-21 | 菊池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突き合わせ溶接装置及び突き合わせ溶接方法並びに突き合わせ溶接製品 |
US7423233B2 (en) | 2003-06-05 | 2008-09-09 |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 Butt welding device and butt welding method |
JP4005549B2 (ja) * | 2003-10-08 | 2007-11-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からなる自動車のダッシュボードの開口部構造 |
DE10357891A1 (de) * | 2003-12-11 | 2005-07-07 | Nothelfer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umpfschweißen von Blechen unterschiedlicher Dicke |
DE602007013233D1 (de) | 2007-09-21 | 2011-04-28 | Malex S A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umpfnahtschweißen von Blechen für einen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svorgang |
WO2010004656A1 (ja) * | 2008-07-11 | 2010-01-14 | 三菱日立製鉄機械株式会社 | マッシュシーム溶接方法及び装置 |
EP2329909B1 (en) * | 2008-07-11 | 2018-02-21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metal plates |
CN104972236A (zh) * | 2015-06-30 | 2015-10-14 | 柳州金茂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底架焊接方法 |
JP7027122B2 (ja) * | 2017-10-27 | 2022-03-01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のシーム溶接方法 |
EP4405129A1 (en) * | 2021-10-26 | 2024-07-31 | SMEC Makina Tasarim Ve Mühendislik Ltd. Sti | Invisible resistance seam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2921A (en) * | 1959-06-30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edge welding sheet material | ||
DE152504C (zh) | ||||
US2036041A (en) | 1935-10-29 | 1936-03-31 | Gen Electric | Resistance welding |
GB867588A (en) | 1957-04-16 | 1961-05-10 | Snc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 resistance welding of metal parts |
FR1356983A (fr) * | 1963-01-31 | 1964-04-03 | Ct De Rech S De Pont A Mousson | Dispositif perfectionné de soudure de tôles métalliques bord à bord |
US3325623A (en) * | 1963-11-27 | 1967-06-13 | Thomson Corp | Longitudinal strip edge butt welding |
DE1287422B (de) | 1964-01-04 | 1969-01-16 | Tagers Gmbh |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Widerstandsschweissung von sich ueberlappenden Blechen, insbesondere verzinnten Stahlblechen |
US3504427A (en) * | 1967-12-04 | 1970-04-07 | Taylor Winfield Corp | Method of joining metal sheet and strip |
DD152504A1 (de) * | 1980-08-14 | 1981-12-02 | Kurt Hoehne | Einrichtung zur nahtflankenkuehlung beim schweissen von blechen und leichtbauprofilen |
JPS606273A (ja) | 1983-06-23 | 1985-01-12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連続処理用鋼帯の製造方法 |
JPS62179183A (ja) | 1986-01-31 | 1987-08-06 | Nec Corp | イオンレ−ザ装置 |
JPH034456Y2 (zh) * | 1986-04-30 | 1991-02-05 | ||
JPH0360874A (ja) | 1989-07-27 | 1991-03-15 | Mazda Motor Corp | シーム溶接方法 |
ES2086805T3 (es) * | 1992-04-12 | 1996-07-01 | Elpatronic Ag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soldar chapas para formar llantones por medio de rayo laser. |
JPH0839261A (ja) * | 1994-07-27 | 1996-02-13 | Hideta Eng:Kk | 帯鋼中継ぎ溶接方法 |
AT409015B (de) | 1995-04-25 | 2002-05-27 | Zambelli Franz | Rohrbogen für ein regenfallrohr |
JP2000167673A (ja) * | 1998-12-08 | 2000-06-20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0254785A (ja) * | 1999-03-09 | 2000-09-19 | Dengensha Mfg Co Ltd | 複数プレス品の重ね溶接方法と装置 |
JP2001018071A (ja) | 1999-07-02 | 2001-01-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シーム溶接方法 |
JP3330921B2 (ja) | 2000-03-13 | 2002-10-07 | 菊池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製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84360B2 (ja) * | 2002-02-12 | 2007-02-21 | 菊池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突き合わせ溶接装置及び突き合わせ溶接方法並びに突き合わせ溶接製品 |
US7423233B2 (en) * | 2003-06-05 | 2008-09-09 |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 Butt welding device and butt welding method |
-
2002
- 2002-10-04 JP JP2002291826A patent/JP388436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1-09 CN CNB038008335A patent/CN12732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09 EP EP03701040A patent/EP148413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09 KR KR10-2004-7002387A patent/KR2004007809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1-09 US US10/486,273 patent/US73072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09 DE DE60331792T patent/DE60331792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09 EP EP06126184A patent/EP180078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09 WO PCT/JP2003/000122 patent/WO20030684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1-09 CA CA002454434A patent/CA245443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01-09 BR BR0302578-0A patent/BR0302578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1-09 DE DE60329087T patent/DE60329087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03-11 HK HK05102142A patent/HK1069557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02-03 US US11/347,099 patent/US200601246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8589C (zh) * | 2005-05-18 | 2009-01-07 | 江苏大学 | 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019913A (zh) * | 2009-09-17 | 2011-04-20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操作踏板和搭接焊接方法 |
CN102019913B (zh) * | 2009-09-17 | 2014-01-15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操作踏板和搭接焊接方法 |
CN107775169A (zh) * | 2016-08-26 | 2018-03-09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金属构件的接合装置及接合方法 |
US11161196B2 (en) | 2016-08-26 | 2021-11-02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Metallic member bonding device for pressing rod-shaped or cylindrical first metallic member into hole portion of annular second metallic member to bond the same and bonding method theref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884360B2 (ja) | 2007-02-21 |
US7307235B2 (en) | 2007-12-11 |
KR20040078096A (ko) | 2004-09-08 |
EP1484130B1 (en) | 2009-09-02 |
EP1800788B1 (en) | 2010-03-17 |
EP1484130A4 (en) | 2006-04-12 |
EP1484130A1 (en) | 2004-12-08 |
BR0302578A (pt) | 2004-02-25 |
JP2003305572A (ja) | 2003-10-28 |
HK1069557A1 (en) | 2005-05-27 |
DE60329087D1 (de) | 2009-10-15 |
US20050011864A1 (en) | 2005-01-20 |
DE60331792D1 (de) | 2010-04-29 |
EP1800788A1 (en) | 2007-06-27 |
US20060124604A1 (en) | 2006-06-15 |
WO2003068443A1 (fr) | 2003-08-21 |
CA2454434A1 (en) | 2003-08-21 |
CN1273259C (zh) | 2006-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3259C (zh) | 对接焊接装置、对接焊接方法及对接焊接制品 | |
CN1127385C (zh) | 模具和制造模具的方法 | |
CN105226479B (zh) | 一种管式导电杆的制备方法、液压胀形装置及管式导电杆 | |
CN1074691C (zh) | 接合金属板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热带轧机 | |
JP2808943B2 (ja) | 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1934339B (zh) | 环形电致塑性无铆钉铆接装置 | |
CN106363288A (zh) | 一种提高双相钢焊点质量的电阻点焊工艺 | |
CN103692075A (zh) | 铝合金部件电阻点焊工艺 | |
CN104907715A (zh) | 一种超声波-电阻复合焊接方法 | |
CN107150167B (zh) | 一种夹头供电辅助复合式双轴动态搅拌摩擦焊接方法 | |
CN1059675A (zh) | 钢板的连续热轧方法及接合方法 | |
CN110023024B (zh) | 铝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292854C (zh) | 压制成型方法、压制模具及压制成型产品 | |
CN1700967A (zh) | 对焊装置及对焊方法 | |
JP2013035063A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CN111421221A (zh) | 一种搅拌摩擦对接焊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
JP6089901B2 (ja) |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抵抗スポット溶接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複合電極 | |
KR102010069B1 (ko) | 다층 강판의 저항 점 용접방법 | |
JP6060579B2 (ja) | 抵抗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CN1208214C (zh) |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结构体 | |
KR20170123551A (ko) | 플래시버트 용접을 이용한 강판의 접합 방법 | |
JP2013158776A (ja) | インダイレクト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 |
JP2018051610A (ja) | 溶接継手の製造方法、及び溶接継手 | |
JP4955348B2 (ja) | マッシュシーム溶接用電極輪とその整形バイト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7054842A (ja) | 流し台のシーム溶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5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