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2186A - 制造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制造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42186A CN1542186A CNA2004100312828A CN200410031282A CN1542186A CN 1542186 A CN1542186 A CN 1542186A CN A2004100312828 A CNA2004100312828 A CN A2004100312828A CN 200410031282 A CN200410031282 A CN 200410031282A CN 1542186 A CN1542186 A CN 15421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knitting
- sinker
- knitting needle
- knitt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 D04B9/025—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one set of needles with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7—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一种针织机和一种要在其上实施的方法,它适用于制造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例如金属丝构成的针织物。按照本发明在为此设置的编织系统(8a、8b)上排出织针(2)以便接收纱线,紧接着将该纱线经由握持/脱圈沉降片(3)的上边缘预成形为环线。然后按照相关技术的方式通过相互相反的针运动和沉降片运动实现成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和一种要在其上实施的方法,用以制造具有线圈的、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其中采用多个织针和为其配置的多个握持/脱圈沉降片。
背景技术
工业上对包括针织物或由其制成的毛织物的需要量日愈增多。这一方面也涉及用针织机、特别是圆型针织机制成的针织物,另一方面涉及这些产品,它由硬的很小或甚至无弹性的纱线材料例如由用铜或黄铜制成的连续丝等构成的定长短纤维、单丝构成的纺成的金属丝制成。其中至今不能避免的缺点在于,这样的纱线材料在针织机上只能困难地加工并且特别在较高加工速度下常常导致断线。
因此长期以来已知(DE-PS516317),考虑将一圆型罗纹针织机用于加工硬的纱线,其中纱线在真正成圈(编织)以前通过附加设有的握持与脱圈沉降片预成形为环线(Schleife)。这样的预成形(预弯纱)这样实现,即将织针在接收纱线以后撤到一中间位置,以便由此通过配置的高的沉降片边缘布设或拉出纱线。同时以此优选向相反的方向提升沉降片,以便用针和沉降片共同进行环线的预成形。在此之后将形成的环线转移到沉降片的编织面上,在其上面通过单独织针的另一次牵拉实现通常的成圈。在这方面,相对于通过预成形使纱线材料成圈能够得到节省准备的优点,其缺点是,既不能改变预成形的环线的长度又不能改变构成的线圈的大小。此外还不可能制造花纹。
纱线预成形为环线在用于制造长毛绒织物的针织机中一般也是已知的(例如DE 31 45 307 C2、DE 40 33 735 C2)。其中底线环线的长度可以这样调节(例如DE 41 29 845 A1),即通过沉降片的专门的拉丝边缘布设底线,然后借助于可调节的三角不同远地径向推进沉降片。反之,长毛绒线在同一机械中通过沉降片的上边缘布设并借助于可调节的三角由织针不同高低地拉出。因此得到一较复杂的机械结构,它用于制造长毛绒织物虽然可能是合理的,但用于制造一般单丝的由金属丝等构成的针织物是太耗费了。
此外已知方法和适合于其实施的圆型针织机(DE3311361A1),其利用所述的相关技术操作并且其特征在于,各织针和其间设置的握持与脱圈沉降片在成圈(编织)过程中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借此一方面采用织针和沉降片用的小坡度的三角是可能的。另一方面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操作,而没有断线的危险,因此这样的圆型针织机基本上必定也适用于无弹性的纱线的节省(Schonend)的加工。此外可以利用其附加的优点,即在相关技术中存在按要求构成不同长的线圈和/或实现花纹的可能性(DE3348030 C2、DE3433290 C2、DE3928986 C2)。不过与此相反具有缺点,即这样的针织机不能将纱线预成形为环线。
发明内容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技术问题,即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和针织机,使其适用于以低的技术费用并在相当大程度上节省采用的纱线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制造具有不同大小的网眼线圈长度的针织物并在需要时也可以具有花纹。
权利要求1和5的特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本发明首次有可能组合预弯纱的优点与所述相关技术的优点。这样的组合按照本发明另外利用简单的结构装置和在不放弃网眼线圈长度的任选的改变或花纹的制造的情况下来达到,如其特别通过三通技术(编织、不编织和集圈)是可能的。对此决定性的是,按照本发明首先如有需要形成花纹,然后进行预弯纱并且最后在应用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实现成圈。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特征由诸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简化的轴向剖视图;
图2和3分别为按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编织系统的外部视图和内部视图,共同具有一组示例性采用的针织和握持/脱圈沉降片;
图4在按图2和3的编织系统中产生的针轨道和沉降片轨道的示意和放大的视图;
图5至15示意地示出在编织过程中织针和沉降片在图4中用I-I至XII-XII标记的位置的相对位置;
图16至18示意地示出具有各一个最小的或最大的长度的线圈的预成形;
图19至21示意地示出采用按图16至18的预成形的线圈时的成圈;
图22示意地示出用全部的织针的成圈;以及
图23示意地示出通过用各第四个设有的织针构成的线圈制造浮线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原理性构造以一圆型针织机的实例和一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实施例示于图1至3中。圆型针织机包括一托架1,例如一通用的针筒与沉降片筒,其在一下面的区域内具有轴向平行的各个导轨,在它们中间平行于托架1的轴线可移动地支承各个编织工具,例如以织针2,这里特别是舌针形式的编织工具。托架1在一上面的区域内设有另一些轴向平行的导轨,在它们中间支承各个通用的握持/脱圈沉降片3。各沉降片3平行于托架1的轴线可移动地支承并且还可以横向于该轴线进行通常的握持运动。各沉降片3以如针2相同的针距设置于托架1中,但与针2之间存在空隙,以使总是一个沉降片3位于两根针2之间。
托架1在一未更详细示出的机座中支承在一支撑环4上并且以其轴线共轴于一未示出的在此是垂直的机台托座轴设置。支撑环4与托架1一起绕机台托座轴可旋转地支承并且为此设有一外齿轮圈5,其与一未示出的主动小齿轮相啮合,后者可由圆型针织机的驱动电机使之旋转。
在一固定的支撑环6上固定一底板7,其上安装一围绕托架1的固定的三角座8。在该三角座8上固定面向托架1的以下还要更详细说明的三角9、10和11a、11b,其与针2的径向向外凸出的针踵12或沉降片3的凸出的针鍾14和15a、15b协同操作。其中按照所述的相关技术使装置这样构成,即使针2和沉降片3为了成圈借助于针踵12、14和三角9、10可以实现平行于机台托座轴进行的、但向相反方向的运动。此外沉降片3可以另外借助针踵15a、15b和三角11a、11b径向向托架1方向偏转。
此外,圆型针织机具有多个支撑16,其借助支座17支承在支承环6上并且支持一导纱器圆环18,导纱器19由其垂下,借助于导纱器按本身已知的方式可以向提升的针2供给未示出的纱线。
这种型式的圆型针织机一般是已知的(例如DE 3311361 C2和DE 3928 986 C2),因此勿需详细地说明。
如特别是图2和3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各针2在四个上下相叠的平面之一中具有各一个以下称为选针针踵的针踵12a、12b、12c和12d。此外每一根针2在一中间平面内设有一以下称为编织踵的针踵20。相应地三角座8在许多编织系统上具有并列的各一个用作选针的第一扇形体8a和一个用作成圈的第二扇形体8b,其中扇形体8a沿托架1的旋转方向(图3中箭头
V)设置在扇形体8b的前面。
如由图3显而易见的,扇形体8a特别与各针2的选针针踵12a至12d协同操作并且为此代替图1中的三角9具有四个上下相叠的、由三角构成的针轨道21a至21d。针轨道21a和21d是挺针轨道并且从下面由各一个挺针件22限定,植针2以选针针踵12a和12d升至一完全排出的成圈位置。针轨道21b作用到选针针踵12b上,前者在下面由一挺针件23限定,所属的植针以选针针踵12b升到一集圈位置,并且同样为一挺针轨道。针轨道21c为一直通轨道并且具有一三角24,植针2以针踵12c引导而使后者停留在一直通的或不编织的位置。在编织踵20的区域内扇形体8a具有一凹槽25,它如此之大,使得独立地保持不受任何一个所属的针2的选针针踵12a至12d的影响地设置编织踵20。此外,针轨道21a至21d沿箭头
V的方向分别终止于一高度,它在那个相当于直通高度的高度以上,针轨道21a至21d在扇形体8a的起始位置具有直通高度,如图3可见的。这用作在织针2从扇形体8a转换到扇形体8b上时的正确的转移。
扇形体8b按图3具有一为编织踵20配置的针轨道26,它在一连接到扇形体8a的部分从上面由一第一退圈件或预弯纱件27限制并然后由一在其上接着的第二退圈件或最终弯纱件28限定。第一退圈件27首先如特别是图3中所示具有一退圈边缘27a,然后具有一沿箭头
V方向紧接着的是支持边缘(Haltekante)27b,其基本上水平延伸并且所属的织针2以其编织踵20导入一在集圈位置与直通位置之间延伸的中间位置。其中两边缘27a、27b在实施例中为了简单起见构成在一单独的三角上,尽管它们也可以设置在两个并列的三角上。
按照本发明为退圈件27a配置一偏心轮29(图3),其固定在一通过扇形体8b的铰链螺栓30上。在一从扇形体8b的外面可接近的铰链螺栓30末端固定一调节钮31(图1和2),借其可以平行于机台托座轴(图3中箭头
W)向上或向下调节退圈与预弯纱件27和在该实施例中与其一起的退圈边缘27a和支持边缘27b。相反,第二退圈与最终弯纱件28在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中优选固定地设置并因此是不可调节的。沿箭头
V方向观察,其优选包括一只在图4中示出的退圈边缘28a,后者向扇形体8b的端部方向转入一基本上水平的部分28b并然后转入一稍微上升的部分28c,后者用于新形成的线圈的松弛。
此外由图3得出,针轨道21a至21d和26尽可能借助于护针三角构成为封闭的针轨道,以便即使在托架1的很高转速下也能可靠和几乎形锁合地引导针踵12、20,其中各护针三角以一基本上相当于相关的针踵12、20的高度的间距位于三角22、23、24、27和28的对面。此外三角22、23和24优选可易于更换地固定在扇形体8a上,借此可为针踵12根据要求的花纹配置不同的三角。
各沉降片3按图1至3在其外面设有针踵14和15a、15b,还设有各一个沉降片鼻33,其以通常的方式具有一沉降片的编织面34、一用于握持线圈规定的沉降片喉35和一上边缘36,后者构成在一从上面限定沉降片喉35的沉降片部分上。
以下称为挺针针踵的沉降片3的针踵14在三角扇形体8a的区域内与直通轨道37协同操作,后者在一水平平面内延伸并且可以不受沉降片3的影响。在扇形体8b的区域内该直通轨道37首先通过一轨道部分38延伸到沿箭头
V方向在支持边缘27b终止的位置前面不远的一个位置。在轨道部分38上然后连接一轨道部分39,它从下面由一挺针件40限定并且沿箭头
V方向基本上位于退圈件28具有其退圈边缘28a(图4)的位置。在挺针件40上最后连接一个由一直通件41构成的轨道部分42,它基本上设置在弯纱件28具有其水平部分28b的位置。
按照本发明为挺针件40类似于退圈件27配置一未示出的偏心轮,其固定在一穿过扇形体8b的铰链螺栓上。在一从扇形体8b的外面可接近的铰链螺栓末端固定一调节钮43(图1和2),借其可以平行于机台托座轴(图3中箭头
W)向上或向下调节挺针件40。相反,三角41固定地设置。此外由图3得出,沉降片轨道37、38、39和42类似于针轨道借助于相应的护针三角构成为封闭的轨道。其中一方面由轨道部分39、42而另一方面由第二退圈件或最终弯纱件28构成扇形体8b的部分以下简称为成圈部分。
在扇形体8b中连接针轨道2 1a至21b的轨道在作用到选针针踵12a至12d的地方设有足够大的凹槽,借此选针针踵12a至12d在借助编织踵20引起的针运动时不会造成碰撞并在扇形体8b中保持不受影响(参见例如在轨道21d的延长段中的凹槽45)。
以下称为摆动踵的沉降片3的针踵15a、15b与所属的摆动三角11a、11b(图1)协同操作并且为此沿相应的轨道由扇形体8a、8b引导。由于因此引起的沉降片3的径向偏转特别由文献DE 39 28 986 C2是已知的,因此将其供本申请公开的对象的参考,而不对三角11a、11b作详尽的描述。
所述圆型针织机的不同构件构成或相互相对设置成使以下借助图4至15描述的操作方式成为可能。
图4中示意和放大地示出一由扇形体8a和8b(图3)构成的编织系统。其中以实线首先表示这些轨道46至48,在其上在按图3的三角22至24的控制下可以引导针2的针钩2a。此外以一条虚线表示一轨道49,在其上在按图3的轨道或轨道部分37、38或挺针件40、41的控制下引导沉降片3的编织面34。此时实现一方面沿箭头
V方向而另一方面与其垂直沿箭头
W方向的运动。最后在上面的区域示出沉降片鼻33的一轨道50,沉降片鼻33借助按图3的沉降片3的针踵15a、15b和三角11a、11b径向于机台托座轴沿箭头
X方向偏转。
首先可以采纳的是,为图3中的全部的选针针踵12a至12d各配置一个挺针件22。因此全部的针2在按照图4中的线I-I已进入编织系统的扇形体8a时沿着轨道46,从而其首先达到图4中线IV-IV被排出,在通过导纱器19时接受一纱线51并然后沿一轨道部分52又被少许撤到图4中的线V-V。此时以前的线圈首先位于由织针2的针舌26封闭的针钩2a中和沉降片3的沉降片喉35中(图5和图4中线I-I)。在针2推到最高位置时(图8和图4中线IV-IV)以前的线圈然后在针舌2b打开到针杆时逐渐滑脱,从而新的纱线51在通过导纱器19时可以进入打开的针钩2a中。通过针2沿轨道部分52的部分撤离,针舌2b通过以前的线圈又被关闭。
现在针2进入第一退圈与预弯纱件27及其支持边缘27b的区域内(图3和图4)。如果退圈件27借助偏心轮29调到其最高的位置,则针2在图4中的线V-V与VIII-VIII之间沿着点划线轨道27b1。此时退圈边缘27a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从而针2由图9是明显的和在达到退圈件27时基本上保持其所在的中间位置并因此只以较短的环线53经由沉降片3的上边缘36拉出纱线51(图9和图4中线V-V)。反之,如果退圈与预弯纱件27调到其最低位置,则针2沿着图4中实线所示的轨道27a2-27b2,借此经由上边缘36将新的纱线51拉成较长的环线54(图10和图4中线V1-VI)。自然,借助偏心轮29可以连续调节全部在图9与10之间的可能的环线长度。
在继续的过程中针2保持在由图9或10明显的中间位置,从而预成形的环线53或54直到图4中线VIII-VIII基本上保持不受影响。
大致从图4中的线VII-VII起和直到线IX-IX,直到那时径向向内转动的沉降片3实现径向向外的偏转,这通过摆动针踵15a、15b和摆动件11a、11b的共同作用产生(图1)。借此以前预成形的环线53或54从用于预成形(预弯纱)的上边缘36上逐渐滑落到用作成圈(最终弯纱)的沉降片3的编织面34上,如图11中对图4中线IX-IX的区域所示。
针2和沉降片3同时进入三角扇形体8b的成圈部分,其大致位于图4中线VIII-VIII与XI-XI之间并由三角28、40和41(图3)限定。其结果是,一方面各沉降片3被轴向平行地排出而另一方面各针2被轴向平行地撤离,借此以前的线圈经由新形成的环线53、54脱圈并形成新的线圈55、56(图12或13)(最终弯纱),直到大致图4中的线X-X。此时为了确保新的线圈55、56的成型,挺针件40借助调节钮43(图1)尽可能精确地调整,以使针2和沉降片3的组合的退圈运动和挺针运动尽可能精确地符合预成形时调好的环线53、54的长度(图9、10)。因此例如在环线53的最终弯纱时为挺针件41选择一较小的挺针高度,以便沿实线轨道部分42a引导沉降片3(图12和图4中线X-X),而在环线54的最终弯纱时选择按照虚线轨道部分42b的较大的挺针高度(参见图13和图4中线XI-XI)。然后易于沿针2的轨道部分28c松弛已形成的线圈55或56(图4),从而针2再次占据其起始位置如图4的线I-I处。沉降片3在编织系统的终端(图15和图4中线XII-XII)也回到其起始位置,这也是它在进入编织系统时所占据的位置(图4中线I-I)。因此在一后续的编织系统中可以重复所述的成圈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预弯纱的方式特别由图16至18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图7示出按尺寸XI的短环线53的预弯纱(同样参见图9)而图8示出按尺寸X2的长环线54的形成(同样参见图10),其中尺寸X1或X2由沉降片3上边缘36离支持环线53、54的针钩2a的间距确定。其中最大环线长度X2(图18)由以前的线圈在沉降片的编织面34上的位置确定,因为针钩2a在预弯纱时只下撤到这么低使其仍保持位于以前的线圈内,因此其没有被脱圈,因为否则也许已形成一新线圈。在有利的方式中环线长度另外通过一单元的可调的三角,即第一退圈与预弯纱件27确定。
图19至21类似于图16至18示出环线53、54转移到沉降片3的编织面34上以后的最终弯纱的过程。其中针2和沉降片3的组合的轴向平行的运动选择成使在编织面34与针钩2a之间成圈时产生如在上边缘36与针钩2a之间预弯纱时同样的间距X1、X2。在这方面优点在于,线圈长度也通过一单独的三角,即挺针件40确定。虽然优选上述解法,用于确定环线与线圈长度的尺寸但还具有其他的可能性,因为其可用较简单的结构上的手段实现之并且由操作人员可以较简单和快速地调整。
如图3和4所示,也可以借助扇形体8a中的三角23、24影响选定的针2,以使其在图4中通过集圈轨道或不编织轨道47或48。在通过集圈轨道47时(图7和图4中线III-III)针2同样接收纱线51,从而以同一方式进行预弯纱,如以上所述。反之,在通过轨道48时(图6和图4中线II-II)纱线51不进入钩针2a中,而沿相关的沉降片3布设。在轨道48上运动的针2当然在图4的线V-V处如其余的针2一样被输给第一退圈与预弯纱件27。
与上述的、由图22所示的全部的针2构成一种线圈的情况相比图23中表示一种浮线花纹。其中假定,在图3中将各三个彼此相继的针2在一直通轨道21c中引导并且为此目的例如四个针轨道21a至21d中的三个通过一直通件24实现之。反之,每第四根针2由一编织轨道21a引导,其通过挺针件22限定。在这种编织方式中得到的针织物的特征在于,按照图3只在每第四根针57上形成一线圈58而在其中间形成沿三个针2延伸的浮线59。
由于预成形的环线53、54在成圈以前必须按图11从上边缘36转移到沉降片3的编织面34上,位于最后的编织的针(例如图23中的57a)的纱线部分51a直接与来自导纱器19的纱线部分51b相连接。因此如果下一个编织的针(例如图23中的57b)正好在现在接收纱线51,并且待由针57a加工的环线从上边缘36滑落到相关的沉降片3的编织面34上时,则存在危险,即预成形好的环线复原并经由浮线至少部分地被拉入新的待形成的环线中。因此产生疵点,其在最终完成的针织品中是可见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按照本发明设定,给予位于挺针件22与第二退圈件28之间的支持边缘27b(相当于图4中的线V-V与VIII-VIII的间距)某个最小长度
L(图23)。该长度
L优选选择如此之大,使存在至少一个针57a,优选存在两个或三个针57a、57c和57d,它们在另一针(图中例如57b)用于环线成形以前已构成一预成形好的环线58。相反,浮线的长度比按照长度
L选择得较小。借此确保,各个处于从上边缘36到沉降片3的编织面34的过渡中的环线(例如图23中的针57d)不可能由于从下一编织的针57b中的牵引面复原。在图23的实施例中为此目的支持边缘27b具有一长度
L,它相当于一针间距的多倍,优选至少12倍。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其可以按许多方式加以改变。特别是关于在个别情况下为不同的针踵和沉降片踵选择的轨道构成也是这种,因为在这方面具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例如第一退圈件27可以构成使其退圈边缘27a一直延伸到织针2达到其最高位置之位置,并因此也包括图4中的部分52。针踵12在针2上的设置本身也是随意的,虽然优选可使针踵12a至12d在托架1上分别交替地相互跟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圆型针织机,而以相应地加以改变也可以用在圆型罗纹针织机、具有静止的托架1和旋转的三角座的圆型针织机上或也可用在横编机上。所述原理应用在带有复合针的针织机上也是可能的。在这方面清楚的是,全部这些机械也可以用于除金属丝等以外其他的加工。最后,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于所述和所示的组合的各种特征。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针织机上制造具有线圈的、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的方法,该针织机设有多个织针(2)和为其配置的多个握持/脱圈沉降片(3),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为此设置的编织系统上排出织针(2)以便接收纱线(51),将排出的织针(2)撤到一中间位置,以便将接收的纱线(51)经由沉降片(3)预成形为具有预选的长度的环线(53、54),以及通过将织针(2)从中间位置撤到一最低的位置和向与其相反的方向排出沉降片(3)来形成线圈(55、5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成形的环线(53、54)的长度只是通过织针(2)到中间位置的牵拉运动确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成形的环线(53、54)的长度在随后的成圈中只是通过沉降片(3)的相应的排出运动来确定。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系统上总是有许多相邻的织针(57)在接收纱线以后转移到中间位置并同时在该处保持浮线(59)的长度,该浮线由此形成,即选定的各织针(57)在编织系统上不是为了接收纱线被排出,而是限定在一预选的值上,并且不是为了接收纱线而排出的各织针(57)在一长度(
L)上保持在中间位置,该长度相当于前述值的多倍。
5.用于制造具有线圈的、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的针织机,它包括:一托架(1),其中交替并列设置多个织针(2)和多个握持/脱圈沉降片(3);以及至少一个编织系统,它具有一挺针件(22)用以排出织针(2);至少一个导纱器(19)用以在排出的织针(2)中穿入一纱线(51);和一具有三角(28、40、41)的成圈部分,借助后者给织针(2)和沉降片(3)以相互相反的运动,以便由穿入的纱线(51)形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系统(8a、8b)在挺针件(22)与成圈部分(28、40、41)之间具有一将排出的织针(2)撤到一中间位置、以便经由沉降片(3)形成线圈(53、54)的规定的牵拉边缘(27a)。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牵拉边缘(27a)的位置是可调的,以调整线圈(53、54)的长度。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成圈部分(28、40、41)具有一用作适应于线圈(53、54)长度的以便作用到沉降片(3)上的规定的挺针件(40)。
8.按照权利要求5至7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编织系统(8a、8b)在一具有挺针件(22)的部分上具有至少一个直通件(24),用于不为了接收纱线(51)而规定的织针(2)以及用于只与挺针件(22)和只与直通件(24)协同操作的织针(2),并且一个在牵拉边缘(27a)与成圈部分(28、40、41)之间的将织针(2)保持在中间位置的支持边缘(27b)设有一宽度,该宽度大于并列的与直通件(24)协同操作的织针(2)的最大数。
9.按照权利要求5至8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各织针(2)具有至少各一个与牵拉边缘(27a)和成圈部分(28、40、41)协同操作的第一针踵(20)和至少各一个与挺针件(22)或直通件(24)协同操作的第二针踵(12a、12c),其中采用这种布局,即第一针踵(20)在挺针件和/或直通件(22、24)的区域内而第二针踵(12a、12c)在成圈部分(28、40、41)的区域内保持不受影响。
10.按照权利要求5至9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编织系统(8a、8b)具有针踵(12a至12d、20)用的五个上下相叠的导轨(21a至21d、26),其中一个导轨规定用于一个在全部织针(2)上都存在的、与成圈部分(28、40、41)协同操作的针踵(20),而各织针(2)交替地依次各具有另一个与其他四个导轨(21a至21d)之一协同操作的针踵(12a至12d),并且为其他四个导轨(21a至21d)配置可更换的三角(22至24),用于编织、集圈或直通。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将织针保持在中间位置的支持边缘(27b)的宽度(
L)至少相当于八个并列的织针(2)的间距。
12.按照权利要求5至11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构成为圆型针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316702A DE10316702A1 (de) | 2003-04-08 | 2003-04-08 |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trickwaren, insbesondere aus hartem, unelastischem Fadenmaterial |
DE10316702.1 | 2003-04-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2186A true CN1542186A (zh) | 2004-11-03 |
CN100494534C CN100494534C (zh) | 2009-06-03 |
Family
ID=3289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12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534C (zh) | 2003-04-08 | 2004-03-26 | 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54294B2 (zh) |
EP (1) | EP1469110A1 (zh) |
JP (1) | JP2004308102A (zh) |
KR (1) | KR20040087939A (zh) |
CN (1) | CN100494534C (zh) |
DE (1) | DE10316702A1 (zh) |
SG (1) | SG125952A1 (zh) |
TW (1) | TWI34188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4210B (zh) * | 2008-04-25 | 2012-06-06 | 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一种100s针织内衣衫裤的制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416769D0 (en) * | 2004-07-28 | 2004-09-01 | Shelton William E A | A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sinker |
DE102009031395B4 (de) * | 2009-07-01 | 2012-05-24 | Rhodius Gmbh | Abzugsfreies Verfahren zum Rundstricken von Drähten sowie Vorrichtung zum abzugsfreien Rundstricken von Drähten |
CN102182001B (zh) * | 2011-04-22 | 2013-01-23 | 福建台帆实业有限公司 | 新型卫衣绒布机 |
DE102013208066A1 (de) * | 2013-05-02 | 2014-11-06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Schlossteil für eine Rundstrickmaschine |
CN105088507A (zh) * | 2014-05-06 | 2015-11-25 | 徐央 | 圆编织机的编织机构 |
DE102015103639B4 (de) * | 2015-03-12 | 2020-04-23 | Terrot Gmbh | Nadelzylinder und Rundstrickmaschine |
KR101681261B1 (ko) * | 2016-05-02 | 2016-12-01 | 전금희 | 싱글원단의 직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직조된 싱글원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311907A (en) | 1928-04-17 | 1929-05-23 | Joseph Alfred Mill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ircular rib knitting machines |
BE608753A (zh) | 1960-11-25 | |||
DE3145307C2 (de) | 1981-11-14 | 1984-05-17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000 Stuttgart |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jacquardgemusterten Plüschware |
DE3348030C2 (de) | 1983-03-29 | 1986-10-09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
DE3311361C2 (de) | 1983-03-29 | 1986-07-24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
DE3433290C2 (de) * | 1984-09-11 | 1986-09-18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 Strickmaschine |
DE3540685C1 (de) * | 1985-11-16 | 1986-10-09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470 Albstadt | Strickmaschine |
DE3716711A1 (de) * | 1987-05-19 | 1988-12-08 | Memminger Gmbh | Strickmaschine mit wenigstens einem nadeltraeger |
DE3821213A1 (de) * | 1987-07-25 | 1989-02-09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Rundstrickmaschine mit schiebernadeln |
DE3727318C2 (de) * | 1987-08-17 | 1995-12-14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flächiger Plüschware |
DE3928986C2 (de) | 1989-09-01 | 1998-08-27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Strickmaschine |
DE4033735C2 (de) * | 1990-10-24 | 1999-01-21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üschwaren |
DE4129845A1 (de) * | 1991-09-07 | 1993-03-11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ueschwaren |
DE19505646A1 (de) * | 1995-02-18 | 1996-08-22 |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 Verfahren, Strickmaschine und Plat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üschwaren |
DE10015730B4 (de) * | 2000-03-29 | 2012-09-13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Platine für eine insbesondere nach der Relativtechnik arbeitende Strickmaschine und mit einer derartigen Platine ausgerüstete Strickmaschine |
-
2003
- 2003-04-08 DE DE10316702A patent/DE1031670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03-24 EP EP04007007A patent/EP1469110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04-03-26 CN CNB2004100312828A patent/CN10049453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31 JP JP2004102063A patent/JP2004308102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3-31 TW TW093108908A patent/TWI34188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4-05 US US10/818,483 patent/US68542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6 SG SG200401903A patent/SG125952A1/en unknown
- 2004-04-08 KR KR1020040023975A patent/KR2004008793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4210B (zh) * | 2008-04-25 | 2012-06-06 | 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一种100s针织内衣衫裤的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508444A (en) | 2005-03-01 |
JP2004308102A (ja) | 2004-11-04 |
KR20040087939A (ko) | 2004-10-15 |
US20040200242A1 (en) | 2004-10-14 |
TWI341884B (en) | 2011-05-11 |
CN100494534C (zh) | 2009-06-03 |
SG125952A1 (en) | 2006-10-30 |
US6854294B2 (en) | 2005-02-15 |
EP1469110A1 (de) | 2004-10-20 |
DE10316702A1 (de) | 2004-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7527B (zh) |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 |
CN1485483A (zh) | 生产毛圈织物的圆型针织机 | |
CN104420069B (zh) | 带有可横向于针床运动的导纱器的平针针织机 | |
CN100494534C (zh) | 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 |
CN101796234B (zh) | 横机及其给纱方法 | |
CN110387636B (zh) |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 |
CN101876120B (zh) |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 |
JPH02242953A (ja) | プレーティングパイル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シンカー | |
CN1304667C (zh) | 在筒状针织物上编织绞花花样的方法 | |
US5758518A (en) | Method of forming transit yarn fastening portion | |
CN107663709B (zh) | 经编机和用于制造经编织物的方法 | |
CN1089385C (zh) | 针织机 | |
US4050267A (en) | Sliver high pile fabric knitting machine | |
EP0634510B1 (en) | Method of knitting a fabric having improved non-run and elasticity characteristics | |
CN1780950B (zh) | 带有改进的针驱动的、尤其是中等直径型式的圆形针织机 | |
CN1833062A (zh) | 带有附属的成圈元件的用于机器成圈的针织机或经编机 | |
CN2503085Y (zh) | 圆形经编机 | |
US3456459A (en) | Knitting machine | |
CN1292115C (zh) | 编织无缝圆筒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 |
JP2805156B2 (ja) | 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丸編機 | |
CN101165252A (zh) | 具有送纱切换装置的圆织机 | |
CN101076629A (zh) | 用于纱线积极喂给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0467692C (zh) | 针织机 | |
CN1537987A (zh) | 一种配备有针织定时转换装置的圆型针织机 | |
CN1045823A (zh) | 针织机中选择和控制针的机械结构和用于该结构的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