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0540A - 活塞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活塞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0540A
CN1530540A CNA2004100326712A CN200410032671A CN1530540A CN 1530540 A CN1530540 A CN 1530540A CN A2004100326712 A CNA2004100326712 A CN A2004100326712A CN 200410032671 A CN200410032671 A CN 200410032671A CN 1530540 A CN1530540 A CN 1530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ston
suction
compressor
cylind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2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9413C (zh
Inventor
佐伯晓生
神德哲行
坂野诚俊
近藤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0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94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94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81Casings,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活塞式压缩机中,外壳包括限定排气室和冷却室的气缸盖。位于排气室附近的冷却室包围排气室。外壳还限定了吸入室,压缩室和曲轴箱。冷却室与吸入室分隔开。气体从外壳的外部进入吸入室,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中。凸轮在曲轴箱中被调节,活塞通过凸轮可操作地与旋转轴相连,旋转轴的旋转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密封件关闭冷却室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以密封气缸盖的内部。引入通道使冷却室和曲轴箱相连。

Description

活塞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壳和密封件的活塞式压缩机,所述外壳包括限定排气室的气缸盖,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气缸盖的内部,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外壳和曲轴箱的活塞式压缩机,所述外壳限定吸入室,所述曲轴箱容纳凸轮,以便把旋转轴的旋转转变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其中从吸入室进入压缩室的气体被压缩,并被排入到连带活塞往复运动的排气室。
背景技术
使用在车辆空调中的活塞式压缩机包括如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7-63165中所披露的双头式活塞。如图5所示,活塞式压缩机包括前气缸盖101和后气缸盖102。前气缸盖101限定排气室111A。后气缸盖102限定吸入室112和排气室111B。活塞式压缩机还包括一对气缸体104A,104B。前气缸盖101和后气缸盖102分别通过衬垫103A,103B连接到气缸体104A,104B上。也就是,前气缸盖101,后气缸盖102和气缸体104A,104B共同形成活塞式压缩机的外壳。前压缩室113A通过活塞114限定在前气缸体104A内。后压缩室113B通过活塞114限定在后气缸体104B内。
各自的衬垫103A,103B的放射状外部103a在气缸盖101,102和气缸体104A,104B之间各自的接点处从压缩机外部大气中密封排气室111A,111B。
用于前后压缩室113A,113B的吸入阀装置115A,115B分别通过旋转阀117A,117B设置。旋转阀117A,117B以下述方式形成在旋转轴116内,即在各自的压缩室113A,113B和吸入室112之间的气体通道通过旋转轴116的旋转交替地打开和关闭。部分气体通道由轴向通道116a形成,所述轴向通道116a在旋转轴116中轴向延伸。制冷气体从外部制冷回路中进入后气缸盖102内的吸入室112。然后在吸入室112中的制冷气体分别通过旋转轴116的轴向通道116a和旋转阀117A,117B吸入到前和后压缩室113A,113B。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简化轴向通道116a和吸入室112之间的连接结构,活塞式压缩机具有成形在后气缸盖102中部,并由排气室111B包围的吸入室112。
在上述的活塞式压缩机中,在气缸盖101,102和气缸体104A,104B之间各自接点处的衬垫103A,103B的外部密封部分103a暴露在由排气室111A,111B中制冷气体的高压和低的外界大气压形成的大的压力差的环境中。因此,衬垫103A,103B的外部密封部分103a应该具有充分的耐热和耐压特性,以防止制冷气体从排气室111A,111B中泄漏,从而导致加工费用的增加。
尤其是,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号7-63165中披露的活塞式压缩机中,旋转阀117A,117B分别充当吸入阀装置115A,115B。来自外部制冷回路的制冷气体通过吸入室112分散到前后旋转阀117B,117A,所述吸入室112形成在后气缸盖102中。因此,前压缩室113A比后压缩室113B离吸入室112更远。
因而,前压缩室113A倾向于进入前压缩室113A的制冷气体不足,因此压缩比增加,以使进入排气室111A的制冷气体的温度比进入排气室111B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要高。因此,用于关闭前排气室111A和大气之间通路的衬垫103A的外部密封部分103a倾向于比用于后排气室111B的衬垫103B的外部密封部分103a更易于受热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用于减轻密封压缩机气缸盖的密封件负载的活塞式压缩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活塞式压缩机包括外壳,旋转轴,凸轮,活塞,密封件和引入通道。外壳包括限定排气室和冷却室的气缸盖。与排气室相邻的冷却室包围排气室的外周。外壳还限定吸入室,压缩室和曲轴箱。冷却室与吸入室相隔离,气体从外壳的外部进入吸入室。旋转轴可旋转地受到外壳的支撑。凸轮被容纳在曲轴箱内。活塞通过凸轮可操作地与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轴的旋转被转变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密封件关闭冷却室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以密封气缸盖的内部。引入通道使冷却室和曲轴箱相互连接。
结合附图,并通过例子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很明显。
附图说明
认为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特征尤其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阐明。本发明及其目的、优点和将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中可以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简图;
图1A是图1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线的剖面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简图;
图3A是图3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选择的实施例的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简图;
图4A是图4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及
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活塞式压缩机的纵向剖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2对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可适用于固定位移的双头活塞式压缩机(下文中简称为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形成车辆空调的部分制冷回路。压缩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其前侧和后侧。
如图1所示,压缩机具有一个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对前后气缸体11A,11B,前外壳13和后外壳14。前外壳13作为位于外壳第一端部的前气缸盖。后外壳14作为位于外壳第二端部的后气缸盖。前外壳13通过前阀口组件12A连接到前气缸体11A的前端。后外壳14通过后阀口组件12B连接到后气缸体11B的后端。
因此,压缩机的外壳设有外壳部件,其包括气缸体11A,11B,前外壳13和后外壳14。如图2所示,这些外壳组件通过许多贯穿螺栓16紧固在一起。
前阀口组件12A包括护圈板15A,排气阀板26A和阀口板25A,按照顺序从前外壳13朝前气缸体11A看,这些部件被分层设置。类似的,后阀口组件12B包括护圈板15B,排气阀板26B和阀口板25B,按照顺序从后外壳14朝后气缸体11B看,这些部件被分层设置。压缩机的外壳形成许多通孔17,延伸通过气缸体11A,11B,阀口板25A,25B,排气阀板26A,26B和用于接收螺栓16的护圈板15A,15B。
排气室或第一排气室21A被限定在前外壳13中。更特别地是,通过连接护圈板15A的前端面18A和前外壳13的端面13a来限定排气室21A。排气室或第二排气室21B和吸入室22被限定在后外壳14中。也就是,通过连接护圈板15B的后端面18B和后外壳14的端面14a来限定排气室21B和吸入室22。
密封件19分别设置在前后护圈板15A,15B的两侧,以便在气缸体11A,11B和各自气缸体11A,11B的相邻外壳13,14之间密封微小的间隙。顺便提及一下,在图1A中仅示出了护圈板15A侧的密封件19。在护圈板15B侧的密封部件19没有示出。
排气口27A,27B分别形成在阀口板25A,25B上。排气阀28A,28B形成在排气阀板26A,26B内,并分别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气口27A,27B。护圈29A,29B形成在护圈板15A,15B内,分别用于调节排气阀28A,28B的开口。
旋转轴31可旋转地受到气缸体11A,11B的支撑,其前端可操作地与引擎Eg相连接。也就是说,旋转轴31可旋转地受到外壳的支撑。旋转轴31通过轴孔32A,32B插入,所述轴孔32A,32B延伸通过气缸体11A,11B中心,并由气缸体11A,11B通过轴孔32A,32B支撑。
旋转轴31的前端部分通过孔33从压缩机的外壳中突出,所述孔33通过前外壳13,护圈板15A,阀口板25A和排气阀板26A形成。轴密封件34插入前外壳13和旋转轴31之间的通孔33内。顺便提及一下,排气室21A在通孔33周围形成环形,并位于通孔33的附近。
凸轮35紧紧连接到旋转轴31上,并被容纳在限定在气缸体11A,11B之间的曲轴箱36中。凸轮35包括旋转斜盘35a,其相对于垂直旋转轴31的轴线L的平面以固定的倾斜角度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旋转斜盘35a与半球状滑瓦41滑动接触。
止推轴承37A插入在凸轮35的环形最接近部分35b的前端面和气缸体11A的后端面之间。另一止推轴承37B插入在凸轮35的最接近部分35b的后端面和气缸体11B的前端面之间。旋转轴31通过一对止推轴承37A,37B定位在轴线L的方向。
许多缸膛38A被限定在旋转轴31的轴线L周围的气缸体11A内。类似的,许多缸膛38B被限定在轴线L周围的气缸体11B内。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中仅仅示出了一对缸膛38A,38B。每对缸膛38A,38B可滑动地容纳双头活塞39。双头活塞39在各自的缸膛38A,38B中限定压缩室40A,40B。压缩室40A,40B分别与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相对应。
旋转轴31的旋转通过凸轮35转化为双头活塞39的往复运动,所述凸轮35与旋转轴31一起旋转。也就是,凸轮35的旋转通过滑瓦41传送到双头活塞39,以使双头活塞39在每对缸膛38A,38B中往复运动。
轴向通道45形成在旋转轴31中,并在轴线L的方向延伸。轴向通道45的后端在吸入口45a处打开,所述吸入口45a通过相通孔46与吸入室22相通,上述相通孔46延伸通过阀口板25B,排气阀板26B和护圈板15B。顺便提及一下,排气室21B在吸入室22周围被限定为环形,并位于吸入室22附近。
吸入孔47A成形在气缸体11A内,以使缸膛38A和轴孔32A分别相互连接。吸入孔47B成形在气缸体11B内,以使缸膛38B和轴孔32B分别相互连接。
引入孔48A,48B成形在旋转轴31中,以用于与轴向通道45相通。旋转轴31的引入孔48A被形成,以与气缸体11A的吸入孔47A相适应,引入孔48B被形成,以与气缸体11B的吸入孔47B相适应。引入孔48A,48B在旋转轴31旋转时分别间歇地相互连接轴向通道45和吸入孔47A,47B。
当活塞39在缸膛38A中呈吸入循环时,轴向通道45通过引入孔48A与吸入孔47A相连通。在这种状态下,吸入室22中的制冷气体通过相通孔46,轴向通道45,引入孔48A和吸入孔47A进入缸膛38A的压缩室40A。
当活塞39呈压缩和排气循环时,轴向通道45和吸入孔47A之间的通路关闭。在这种状态下,压缩室40A中的制冷气体被压缩,然后已压缩的制冷气体通过推开排气阀28A经排气口27A排入排气室21A。排入排气室21A的制冷气体流出进入外部制冷回路(未示出),然后返回到压缩机的吸入室22,以便在制冷回路中再循环。
类似的,当活塞39在缸膛38A中呈吸入循环时,轴向通道45通过引入孔48B与吸入孔47B相通。在这种状态下,吸入室22中的制冷气体通过相通孔46,轴向通道45,引入孔48B和吸入孔47B进入缸膛48B的压缩室40B。
当活塞39呈压缩和排气循环时,轴向通道45和吸入孔47B之间的通路关闭。在这种状态下,气压室40B中的制冷气体被压缩,然后已压缩的制冷气体通过推开排气阀28B经排气口27B排入排气室21B。排入排气室21B的制冷气体流出进入外部制冷回路,然后返回到压缩机的吸入室22。
值得注意的是,在后外壳14内的吸入室22和前压缩室40A之间的气体通道包括相通孔46,轴向通道45,引入孔48A和吸入孔47A。类似的,在吸入室22和后压缩室40B之间的气体通道包括相通孔46,轴向通道45,引入孔48B和吸入孔47B。制冷气体流入压缩室40A的轴向通道45的长度比制冷气体流入压缩室40B的的轴向通道的长度更长。
由轴孔32A包围的部分旋转轴31构成吸入阀装置49A,并用作与旋转轴31一起整体成形的旋转阀50A。类似的,由轴孔32B包围的一部分旋转轴31构成吸入阀装置49B,并作为与旋转轴31一起整体成形的旋转阀50B。旋转阀50A,50B随旋转轴31的旋转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压缩室40A,40B和吸入室22之间的气体通道。
油输送通道51A,51B成形在旋转轴31内,以使与轴向通道45相通。油输送通道51A与前止推轴承37A相适应。油输送通道51B与后止推轴承37B相适应。与制冷气体分离,并粘在轴向通道的内圆周面的润滑油随旋转轴31的旋转通过油输送通道51A,51B输送到相应的止推轴承37A,37B。
曲轴箱36被限定,以与排气室21A,21B和吸入室22相隔离。在压缩机的操作过程中,当制冷气体在压缩室40A,40B中被压缩时,曲轴箱36的压力比吸入室22中的压力更高,比排气室21A,21B的压力更低,因为相对高压的制冷气体通过缸膛38A,38B和双头活塞39之间的间隙从压缩室40A,40B中泄漏。
油引入通道52A成形在气缸体11A中,用于将润滑油从曲轴箱36引入到通孔33中,所述通孔33容纳轴密封件34。类似的,油引入通道52B成形在气缸体11B中,用于将润滑油从曲轴箱36引入到吸入室22中。油引入通道52B通过相通孔55与吸入室22相通,所述相通孔55延伸通过阀口板25B,排气阀板26B和护圈板15B。
进入通孔33的部分润滑油被用来润滑轴密封件34和旋转轴31之间的滑动部分,余下的润滑油通过成形在旋转轴31中的孔53被引入轴向通道45。吸入室22中的润滑油通过相通孔46被引入轴向通道45。轴向通道45中的润滑油被输送通过引入孔48A,48B,用于各自缸膛38A,38B的润滑。
冷却室54A被限定在前外壳13和护圈板15A之间,并位于排气室21A附近,以使包围排气室21A的外部圆周,如图2所示。冷却室54A通过连接护圈板15A的前端面18A和前外壳13的端面13a来限定。设置在护圈板15A的前端面18A的密封件19通过关闭冷却室54A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来密封前外壳13的内部。
类似的,冷却室54B被限定在后外壳14和护圈板15B之间,以使包围排气室21B的外部圆周。冷却室54B通过连接护圈板15B的后端面18B和后外壳14的端面14a来限定。设置在护圈板15B的后端面18B的密封件19通过关闭冷却室54B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来密封后外壳14的内部。冷却室54A,54B与吸入室22相隔离。
冷却室54A,54B形成包围它们相应的排气室21A,21B的无端环形。如图2所示,冷却室54A位于前外壳13的外周面和排气室21A的外周面之间。类似的,冷却室54B位于后外壳14的外周面和排气室21B的外周面之间。冷却室54A,54B通过许多通孔17与曲轴箱36相通。曲轴箱36中的制冷气体通过通孔17的内圆周面和螺栓16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冷却室54A,54B。也就是,间隙用作引入通道的作用。
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有利效果。
(1)与吸入室22相隔离的冷却室54A被限定在前外壳13中,并且位于排气室21A的附近,以包围排气室21A。设置在护圈板15A的前端面18A上的密封件19通过关闭冷却室54A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来密封前外壳13的内部。类似的,与吸入室22相隔离的冷却室54B被限定在后外壳14中,并且位于排气室21B的附近,以包围排气室21B。设置在护圈板15B的后端面18B上的密封件19通过关闭冷却室54B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来密封后外壳14的内部。也就是,冷却室54A,54B位于压缩机外部大气附近。
因此,密封件19容易受冷却室54A,54B中的制冷气体的热的影响。而且,密封件19暴露在冷却室54A,54B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力差下。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冷却室54A,54B和曲轴箱36通过引入通道(通孔17的内圆周面和螺栓16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相互连接。曲轴箱36中的制冷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比排气室21A,21B中的制冷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更低,因此,曲轴箱36中的制冷气体进入冷却室54A,54B中。因此,由于冷却室54A,54B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所以密封件19的热负荷和其上的负荷减轻,并且密封件19的耐久性提高。
(2)冷却室54A,54B和曲轴箱36通过引入通道(通孔17的内圆周面和螺栓16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相互连接。因此,设置许多引入通道便于冷却室54A,54B和曲轴箱36之间的制冷气体的循环。因而,由于避免了冷却室54A,54B中的滞止制冷气体,所以冷却室54A,54B中的温度升高,以使密封件19的热负荷进一步减轻。
(3)利用通孔17的内圆周面和螺栓16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来作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引入通道。因此,可以省略设置引入通道的额外加工过程,减少加工费用。
(4)冷却室54A,54B形成包围相应的排气室21A,21B的无端环形,以使制冷气体沿上述环形通道在各自的冷却室54A,54B中平稳地流动。因此,部分冷却室54A,54B不会被滞止制冷气体过分地加热,以使由冷却室54A,54B中的制冷气体引起的热负荷均匀地作用于密封件19的整个密封区。因此,密封件19在其整个密封区上可保持的密封性能,而不受热负荷的影响。
(5)制冷气体从吸入室22中流入压缩室40A的轴向通道45的长度比气体进入压缩室40B的轴向通道45的长度更长。也就是,压缩室40A与比压缩室40B离吸入室22更远。因此,与上述提及的一样,因为缺少制冷气体,前压缩室40A的压缩比倾向于增加,以使排入排气室21A的制冷气体的温度与从后压缩室40B排入排气室21B的温度相比要高。
然而,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在前外壳13中设置冷却室54A,有助于防止设置在护圈板15A的前端面18A的密封件19暴露在排气室21A中的高温和高压的制冷气体中。因此。由于热和压力差异,密封件19上的负荷减轻,由此提高了密封件19的耐久性。
该优点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是特别有效的,在该实施例中,吸入室22仅仅设置在后外壳14中,并且吸入阀装置49A,49B通过旋转阀50A,50B设置,也就是,制冷气体从吸入室22流入前压缩室40A和流入后压缩室40B的距离是不同的。
现在将参照图3和3A对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把可变位移单头活塞压缩机应用到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左侧和右侧分别相应于图3的前侧和后侧。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外壳包括前外壳61,气缸体62,阀口组件63和后外壳64(气缸盖),上述部件均是外壳部件。曲轴箱67被限定在前外壳61和气缸体62之间。旋转轴68可旋转地受到前外壳61和气缸体62的支撑,并延伸通过曲轴箱67。旋转轴68可操作地与引擎Eg相连接。
许多缸膛69(图3中仅示出一个)被限定在旋转轴68的轴线L周围的气缸体62中。单头活塞70被容纳在每个缸膛69中。在活塞70和阀口组件63之间的每个缸膛69中限定的空间作为压缩室。包括凸轮(旋转斜盘86)的曲柄机构71被容纳在曲轴箱67中,以用于把旋转轴68的旋转转化为活塞70的往复运动。
吸入室74和排气室75限定在后外壳64中。吸入室74和排气室75通过连接阀口组件63的后端面63a和后外壳64的前端面64a来限定。排气室75形成环形,并且位于吸入室74附近和周围,吸入室74大致位于后外壳64的中心处。
值得注意的是,密封件65分别设置在阀口组件63的前面和后面上,以用于密封在气缸体62的端面和阀口组件63的前面之间,以及后外壳14的邻近端面和阀口组件63的后面之间的微小间隙。
当活塞70从上死点移动到下死点时,吸入室74中的制冷气体通过推离吸入阀77经吸入口76进入每个缸膛69。吸入口76和吸入阀77成形在阀口组件63中。当活塞70从下死点移动到上死点时,进入缸膛69的制冷气体被压缩到预定的压力,然后通过推离排气阀79经排气口78排入排气室75。排气口78和排气阀79成形在阀口组件63中。顺便提及一下,用于调节排气阀79的开口的护圈在图3中未示出。
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压缩机被构造成改变活塞70的行程,也就是,压缩机的位移。为了这个目的,设置供应通道82,以用于排气室75和曲轴箱67之间的相通,设置排气通道83,以用于曲轴箱67和吸入室74之间的相通。控制阀84如电磁阀被布置在供应通道82中。控制阀84包括打开和关闭供应通道82的阀体84a和控制阀体84a操作的螺线管84b。
控制阀84可操作地改变供应通道82的开口,因而改变进入曲轴箱67的高压制冷气体的量。
曲轴箱67中的压力(曲轴压力)依赖于进入曲轴箱67的高压制冷气体的量、从缸膛69漏入曲轴箱67的制冷气体的量和通过排气通道83流入吸入室74的高压制冷气体的数量而变化。换句话说,控制阀84改变了在吸入室74中的压力和排气室75中的压力之间的范围内曲轴箱67中的压力。
曲柄机构71具有旋转斜盘86(凸轮),其可操作地按照下述方式与铰链机构85相连接,即旋转斜盘86随旋转轴68整体旋转,并且也相对于旋转轴68可倾斜。在操作中,当曲柄压力变化时,曲柄压力和通过活塞70的缸膛69中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改变,并且旋转斜盘86的倾斜角也相应地变化。旋转斜盘86的外围部分通过一对滑瓦87可操作地与活塞70相连接。由于旋转斜盘86的倾斜角变化,活塞70的行程也变化,以便调节压缩机的位移。
更具体地说,旋转斜盘86的倾斜角随着曲柄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压缩机的位移也相应地减小。与之相反,当曲柄压力减小时,旋转斜盘86的倾斜角增加,以使压缩机的位移增加。
冷却室88被限定在阀口组件63和后外壳64之间,以包围排气室75。冷却室88通过连接阀口组件63的后端面63a和后外壳64的前端面64a来限定。设置在阀口组件63的后端面上的密封件65通过关闭冷却室88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来密封后外壳64的内部。冷却室88与吸入室74相隔离。
冷却室88形成围绕排气室75的无端环形。冷却室88通过许多引入通道89(在图3中仅示出一个)与曲轴箱67相通,所述引入通道89在旋转轴68的轴线L周围形成,以便延伸通过气缸体62和阀口组件63。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控制阀84改变了在吸入室74中的压力和排气室75中的压力之间曲轴箱67中的压力,所述吸入室74中的压力比压缩机外部大气的压力更大。因此,曲轴箱67中的压力维持比排气室75中的压力更低,除非曲轴箱67中的压力通过控制阀84显著增加到排气室75中的压力。
从前面的描述中很显然,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以及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冷却室88被限定,以便包围排气室75,并且也位于排气室75和压缩机外部大气的附近,由于冷却室88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密封件65上的热负荷和密封件65上的负荷减轻。因此密封件65的耐久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除了上面描述的有益的效果外,也可以获得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2)和(4)节提及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修改成下面的选择实施例。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吸入阀装置49A,49B分别包括旋转阀50A,50B。在选择实施例中,也使用包括簧片阀的吸入阀装置。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吸入室22限定在后外壳14中,以使与曲轴箱36相隔离,并且制冷气体通过吸入室22进入压缩室40A,40B。在选择实施例中,如此布置曲轴箱36,即当吸入室中的制冷气体从外部制冷回路中吸入时,且从曲轴箱36中进入压缩室40A,40B,而不通过后外壳14时,曲轴箱36加倍。为了获得这种可选择的布置,使用如图4和4A所示的结构。顺便提及一下,图4和4A中的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
如图4所示,相通孔90成形在气缸体11A中,用于将制冷气体从外部制冷回路中直接引入曲轴箱36中。这种可选择实施例的结构不同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因为它不包括限定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后外壳14中的吸入室22。
实际上,在一端均具有开口的每个圆柱形旋转阀91A,91B紧紧连接到旋转轴31上。旋转阀91A作为用于前压缩室40A的吸入阀装置92A,旋转阀91B作为用于后压缩室40B的吸入阀装置92B。
旋转阀91A,91B分别被容纳在轴孔32A,32B中,以可滑动地旋转。引入孔48A,48B分别形成在旋转阀91A,91B中,并且与曲轴箱36相通。引入孔48A,48B随旋转轴31的旋转分别间歇地相互连接曲轴箱36和吸入孔47A,47B。曲轴箱36中的制冷气体在吸入行程过程中分别通过引入孔48A,48B进入压缩室40A,40B。
根据这一可选择实施例,与这种结构相比,即在这种结构中,从外部制冷回路中吸入曲轴箱36中的制冷气体通过气缸盖中的任一一个通道进入压缩室40A,40B,制冷气体从曲轴箱36流入压缩室40A,40B的路径的长度更容易缩短。
值得注意的是,曲轴箱36作为吸入室加倍,由于从压缩室40A,40B中漏出的气体等,因此吸入室与曲轴箱36分离时,吸入室中的压力倾向于比吸入室中的压力更高。因此,与曲轴箱36相通的冷却室54A,54B中的压力容易接近排气室21A,21B中的压力,以使由于在冷却室54A,54B和排气室21A,21B之间存在的压力差而造成的密封件19的负荷容易地减轻。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引入通道通过通孔17的内圆周面和螺栓16的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引入通道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在选择实施例中,用于曲轴箱36和各自的冷却室54A,54B之间相通的引入通道从通孔17中被分开地成形。
在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选择实施例中,冷却室54A,54B中的每一个均可被省略。
在相对于第二实施例的选择实施例中,引入通道89可被省略,冷却室88可以位于控制阀84和曲轴箱67之间的供应通道82中。当接近控制阀84的阀体84a的供应通道82的一部分被构造以作为节流阀时,控制阀84下游的供应通道82中的压力可以与曲轴压力大致相等。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供应通道82中的控制阀84下游的冷却室88中的压力变成与曲轴压力相应的压力。在这一选择实施例中,冷却室88下游的供应通道82充当引入通道。
在优选实施例的选择实施例中,冷却室54A,54B,88并不限于无端环形。
在优选实施例的选择实施例中,仅形成一个引入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可改变位移的摇摆型压缩机,以及波纹凸轮活塞式压缩机,所述的波纹凸轮活塞式压缩机使用波纹凸轮代替旋转斜盘来作为凸轮。
因此,目前的例子和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也不限于在此详细描述的情况,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限定排气室和冷却室的气缸盖;冷却室位于排气室附近,并包围排气室;所述外壳限定吸入室,压缩室和曲轴箱,冷却室与吸入室相隔离,气体从外壳的外部进入吸入室;
受该外壳可旋转支撑的旋转轴;
容纳在曲轴箱中的凸轮;
活塞,其通过凸轮可操作地与旋转轴相连接,其中旋转轴的旋转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以及
密封件,其关闭冷却室和压缩机外部大气之间的通路,以密封气缸盖的内部;
相互连接冷却室和曲轴箱的引入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许多引入通道使冷却室和曲轴箱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外壳进一步包括外壳部件;成形在外壳中的通孔,以用于插入将外壳部件紧固到气缸盖上的螺栓;通孔内圆周面和螺栓外圆周面之间的间隙充当引入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冷却室在排气室周围形成环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冷却室形成无端环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外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双头式活塞限定第一和第二压缩室,所述压缩室分别位于外壳的第一端侧和外壳的第二端侧,所述气缸盖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一对第一和第二气缸盖,排气室包括第一排气室和第二排气室,第一气缸盖限定第一排气室,第二气缸盖限定吸入室和第二排气室,第二气缸盖中的吸入室通过吸入通道与第一压缩室相通,气体从外部回路中通过第二气缸盖中的吸入室进入第二压缩室,然后通过第二气缸盖中的吸入室进入第一压缩室,以及吸入通道和冷却室至少形成在第一气缸盖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第二气缸盖中的第二压缩室成形以包围吸入室的外圆周,气体通道与第一和第二压缩室和吸入室相连,其中压缩机进一步包括:
分别用于第一和第二压缩室的一对吸入阀装置;当旋转阀与旋转轴整体旋转时,作为吸入阀装置的旋转阀用于打开和关闭气体通道;其中轴向通道形成在旋转轴中,构成气体通道的一部分吸入通道通过轴向通道成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旋转阀与旋转轴一起整体成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旋转阀可分开地从旋转轴中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当气体从外壳外部进入压缩室中,而不通过气缸盖时,曲轴箱作为吸入室加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冷却室位于气缸盖的外圆周和排气室的外圆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活塞是双头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活塞是单头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中压缩机是可变位移式的。
CNB2004100326712A 2003-03-13 2004-03-12 活塞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4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8475/2003 2003-03-13
JP68475/03 2003-03-13
JP2003068475A JP4003673B2 (ja) 2003-03-13 2003-03-13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540A true CN1530540A (zh) 2004-09-22
CN100549413C CN100549413C (zh) 2009-10-14

Family

ID=3295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267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413C (zh) 2003-03-13 2004-03-12 活塞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81905B2 (zh)
JP (1) JP4003673B2 (zh)
KR (1) KR100524242B1 (zh)
CN (1) CN100549413C (zh)
BR (1) BRPI040026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545B (zh) * 2005-12-26 2010-06-23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
CN102678520A (zh) * 2011-03-15 2012-09-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活塞式压缩机的气缸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03727A (zh) * 2010-03-31 2012-11-28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活塞式压缩机
CN103742403A (zh) * 2014-01-14 2014-04-23 无锡双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5949B2 (ja) * 2003-03-18 2006-1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KR20080011701A (ko) * 2005-06-17 2008-02-05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업세팅 방법 및 업세팅 장치
JP4513684B2 (ja) * 2005-07-27 2010-07-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KR101069088B1 (ko) * 2007-06-07 2011-09-3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
JP2009097379A (ja) * 2007-10-15 2009-05-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冷媒吸入構造
JP2014080965A (ja) * 2012-09-27 2014-05-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2307A1 (de) * 1978-06-02 1979-12-06 Hitachi Ltd Taumelscheiben-verdichter
JPS61256153A (ja) * 1985-05-08 1986-11-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車両空調装置
JPH036875Y2 (zh) * 1985-05-09 1991-02-20
JP2616295B2 (ja) 1991-09-02 1997-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冷凍装置用斜板式圧縮機
JPH0763165A (ja) 1993-08-24 1995-03-07 Nippondenso Co Ltd 斜板型圧縮機
JPH08200218A (ja) * 1995-01-31 1996-08-0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H09217680A (ja) * 1996-02-13 1997-08-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起動ショック緩和装置
JP3924985B2 (ja) * 1999-04-15 2007-06-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縮機の吐出脈動減衰装置
JP2001317461A (ja) * 2000-05-10 2001-11-1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ガス流通構造
JP2002070728A (ja) 2000-09-04 2002-03-08 Calsonic Kansei Corp 斜板式圧縮機の脈動低減構造
JP2002106485A (ja) * 2000-09-29 2002-04-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モータ一体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3247486A (ja) * 2001-12-21 2003-09-0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545B (zh) * 2005-12-26 2010-06-23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
CN102803727A (zh) * 2010-03-31 2012-11-28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活塞式压缩机
CN102803727B (zh) * 2010-03-31 2016-01-20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活塞式压缩机
CN102678520A (zh) * 2011-03-15 2012-09-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活塞式压缩机的气缸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78520B (zh) * 2011-03-15 2015-01-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活塞式压缩机的气缸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42403A (zh) * 2014-01-14 2014-04-23 无锡双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9413C (zh) 2009-10-14
KR20040080903A (ko) 2004-09-20
US20040179948A1 (en) 2004-09-16
US7281905B2 (en) 2007-10-16
BRPI0400266A (pt) 2004-12-28
JP4003673B2 (ja) 2007-11-07
KR100524242B1 (ko) 2005-10-26
JP2004278360A (ja) 200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087C (zh) 可变容压缩机
CN1137097A (zh)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CN1199013C (zh)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CN100344879C (zh) 涡旋压缩机
CN1191271A (zh) 压缩机
CN1530540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306164C (zh) 带有润滑结构的压缩机
CN101074660A (zh) 斜盘式压缩机
CN1844665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272549C (zh) 压缩机
CN1388319A (zh) 带有滑动轴承的压缩机
CN1065024C (zh) 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CN1298999C (zh) 固定排量活塞式压缩机旋转轴及润滑结构
US8197229B2 (en) Double-headed piston type compressor
CN1291156C (zh) 双头活塞式压缩机
CN1144949C (zh) 变容量压缩机中的控制阀所用的安装机构
CN2787875Y (zh) 一种带有可变排量机构的斜板式压缩机
JP3608299B2 (ja)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CN1432735A (zh) 活塞式压缩机的润滑结构
US6318502B1 (en) Compressor for producing oil-free compressed air
CN1608173A (zh) 封闭式压缩机
US7210309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CN1757920A (zh) 密封型轨道运动叶片式压缩机
CN116113764A (zh) 压缩机
JP2004036583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