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9013C -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9013C
CN1199013C CNB981246249A CN98124624A CN1199013C CN 1199013 C CN1199013 C CN 1199013C CN B981246249 A CNB981246249 A CN B981246249A CN 98124624 A CN98124624 A CN 98124624A CN 1199013 C CN1199013 C CN 11990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ash plate
valve
motor
plunger
cylind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246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3052A (zh
Inventor
林勉
中岛芳浩
奥崎英夫
高桥雅子
鹿山博明
榊原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46856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963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46855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963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4685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231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0790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539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3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3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0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0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9/00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 F16H39/04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 F16H39/06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 F16H39/08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 F16H39/10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around, and parallel or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gearing
    • F16H39/14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around, and parallel or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gearing with cylinders carried in rotary cylinder blocks or cylinder-bear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9/00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 F16H39/04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 F16H39/06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 F16H39/08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 F16H39/10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around, and parallel or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gearing
    • F16H2039/105Rotary fluid gearing using pumps and motors of the volumetric type, i.e. passing a predetermined volume of fluid per revolution with liquid motor and pump combined in one unit pump and motor being of the same type each with one main shaft and provided with pistons reciprocating in cylinder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around, and parallel or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gearing at least one pair of motors or pumps sharing a common swash 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用于使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的第二分配阀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地设置;用于使第二分配阀往复运动的阀斜盘与马达斜盘一体成形在相同的斜面上;马达通道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相应的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当马达斜盘直立时,第二分配阀停止在其行程的中点。

Description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斜盘的连续变速液压传动装置,其中斜盘型的液压油泵和液压油马达通过闭合的液压回路一起连接在一斜盘上,其液压马达是变容量型的马达。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围绕着其轴线环形布置的平行的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一些分别与泵缸孔相连接的泵通道和一些分别与马达缸孔相连接的马达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泵缸孔中的泵柱塞;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马达缸孔中的马达柱塞;泵斜盘,它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泵柱塞往复运动。一个马达斜盘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另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马达柱塞往复运动,马达斜盘还能够在垂直于缸体部件轴线的使往复行程减小至零的竖直位置和往复行程最大时的最大倾斜位置之间作倾斜变化。还设置了围绕着缸体部件轴线的环形的高压油道和环形的低压油道;一些柱塞式的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能够使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当分配阀经过其行程的中点时,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与两个油道的导通都被切断;该无级变速器具有切断马达通道的锁定功能,以提高马达斜盘处在竖直状态时的液压传动效率。
本发明还涉及用作斜盘型液压油泵或液压马达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缸孔,所述第一节圆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还有一些分别与缸孔相通的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泵缸孔中的柱塞,柱塞斜盘能够与柱塞端部相配合,柱塞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的端面外侧,柱塞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柱塞往复运动。在缸体部件中还设有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以及一些柱塞式的分配阀,这些分配阀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地布置在围绕着该轴线的第二节圆上。分配阀能够轴向往复运动,使缸孔的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相通;阀斜盘能够与分配阀的端部相配合,分配阀的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的端面外侧。阀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分配阀往复运动。
本发明涉及用作斜盘型液压油泵或液压马达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缸孔,所述第一节圆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还有一些分别与缸孔相通的通道;一些柱塞滑动地分别装在缸孔中;柱塞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柱塞往复运动;在缸体部件中还设有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以及一些柱塞式的分配阀,这些分配阀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地布置在与第一节圆同心的第二节圆上,分配阀能够轴向往复运动,使缸孔的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相通;以及阀挡板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转动,因而使分配阀往复运动。
本发明涉及连续变速的液压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所谓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围绕其轴线环形布置的平行的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一些分别与泵缸孔相连接的泵通道和一些分别与马达缸孔相连接的马达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泵缸孔中的泵柱塞;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马达缸孔中的马达柱塞;泵斜盘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泵柱塞往复运动;马达斜盘被设置或面对着缸体部件的另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马达柱塞往复运动;还设有围绕着缸体部件轴线的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一些柱塞式的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能够使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
背景技术
类似的带有斜盘的连续变速液压传动装置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平6-89828中。
类似的斜盘液压装置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昭63-203959号中。
已公开的类似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包括:(1)一些第一和第二分配阀沿着缸体部件的径向布置(见日本专利公开昭63-140164号),以及(2)第一分配阀布置成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而第二分配阀则沿着缸体部件的径向布置(见日本专利公开昭63-203959号)。
在斜盘型无级变速器中,一些第二分配阀沿着缸体部件的径向布置,一个用于使每个这样的第二分配阀随着泵缸体的转动而往复运动的偏心环支承在传动装置的壳体上。另外,为了使传动装置具有锁定功能,将上述的偏心环与马达斜盘互锁,从而在马达斜盘直立时使偏心环的偏心量为零,因而使第二分配阀停止在其行程的中点,以切断马达通道。
然而,用来使具有不同的运动的马达斜盘与偏心环互锁的机构的存在不仅使无级变速器结构复杂,而且还难以减小该传动装置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尺寸紧凑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当马达斜盘在其竖直状态时,即使不采用任何专门的互锁机构,由第二分配阀停止在其行程的中点以切断马达通道,即可自动地实现锁定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缸体部件,所述缸体部件具有多个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泵缸孔及马达缸孔,所述第一节圆围绕着所述轴线,以及与所述泵缸孔相连接的多个泵通道;及与所述马达缸孔相连接的马达通道;多个可能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多个泵缸孔的泵柱塞;及多个可能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多个马达缸孔的马达柱塞;与所述缸体部件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随着与该端面的相对转动而使泵柱塞往复运动的泵斜盘,及与所述缸体部件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随着与该端面的相对转动而使马达柱塞往复运动的马达斜盘;围绕所述轴线的环形高压油道及低压油道;多个柱塞式第一分配阀及第二分配阀,该第一分配阀及第二分配阀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地布置在围绕着该轴线的第二节圆上,使所述泵通道及马达通道分别与高压油道及低压油道相互交替连通切换,并由第一阀斜盘及第二阀斜盘组成,该第一阀斜盘及第二阀斜盘与该第一分配阀及第二分配阀的向缸体部件的一端侧突出的前端接合,并且随着与缸体部件的相对转动,使该第一分配阀及第二分配阀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配阀及第二分配阀的直径比泵柱塞及马达柱塞的直径小;以及所述的第二节圆的直径比第一节圆的直径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这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围绕着其轴线环形布置的平行的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一些分别与泵缸孔相连接的泵通道和一些分别与马达缸孔相连接的马达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泵缸孔中的泵柱塞;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马达缸孔中的马达柱塞;泵斜盘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泵柱塞往复运动;马达斜盘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另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马达柱塞往复运动,马达斜盘还能够在垂直于缸体部件轴线的使往复行程减小至零的竖直位置和往复行程最大时的最大倾斜位置之间作倾斜变化;还设置了围绕着缸体部件轴线的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一些柱塞式的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能够使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分配阀经过其行程的中点时,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与两个油道的导通都被切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使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的第二分配阀被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并且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以使第二分配阀往复运动的阀斜盘与马达斜盘两者整体组合在同一斜面上;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成形为: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周围方向相对于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分别进行控制;以及当阀斜盘连同马达斜盘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二分配阀停止在其行程的中点。
根据这一特征,虽然阀斜盘和马达斜盘组合在同一斜面上,但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成形为: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因此当马达斜盘倾斜时,随同马达斜盘一起倾斜的阀斜盘使第二分配阀能够往复运动。因此,与处在扩张行程中的马达缸孔相对应的马达通道准确地与高压油道相通;同时,与处在收缩行程中的马达缸孔相对应马达通道准确地与低压油道相通,从而能够实现液压传动。在另一方面,当马达斜盘处于直立状态时,与马达斜盘一起变为直立状态的阀斜盘使第二分配阀保持在其行程中,即停止在中点,因而自动地实现了锁定状态。在此时,所有马达通道与高低压油道的连通都被切断。这样,为了自动地实现这种锁定状态就无需使用任何专门的互锁机构。
在上述传统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中,为了在增大液压装置的功率同时减小其径向尺寸,增大柱塞的行程是有效的措施。然而,在上述未审查的专利公开所示的液压装置中,由于在环形布置的一组柱塞的外面又径向地环形布置了一组分配阀,这组分配阀阻碍了液压装置径向尺寸的减小。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利用柱塞组内侧的空闲空间设置分配阀组,因而能够在保证充分的柱塞行程的同时,有效地减小径向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这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缸孔,所述第一节圆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还有一些分别与缸孔相连接的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缸孔中的柱塞;柱塞斜盘能够与柱塞端部相配合,柱塞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的端面外侧,柱塞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柱塞往复运动;还设有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一些柱塞式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地布置在围绕着该轴线的第二节圆上。分配阀能够轴向往复运动,使缸孔的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相通;阀斜盘能够与分配阀的端部相配合,分配阀的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的端面外侧,阀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转动,因而使分配阀往复运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柱塞的直径,以及第二节圆的直径小于第一节圆的直径。
根据这一特征,分配阀组设置在柱塞组径向内侧的空闲空间中,因此,即使第一节圆设置得很大以保证由柱塞斜盘能够给予每个柱塞以充分大的行程,分配阀组的存在也不会增加缸体部件的直径,还能够减小液压装置的径向尺寸。此外,由于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柱塞,因而即使分配阀组位于柱塞组的内侧,分配阀组也很容易设置。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每个阀斜盘与相应的柱塞斜盘设置在同一斜面上,并且两者一体成形。
根据这一特征,不仅能够避免由于使用多重斜盘而造成液压装置轴向尺寸的增加,而且很容易将柱塞斜盘和阀斜盘制成一体。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缸孔的通道成形为: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
根据这个第三特征,分配阀在其往复行程的中点时切断了各通道与高低压油道的连通,虽然每个柱塞斜盘与相应的阀斜盘设置成沿相同方向倾斜,但当柱塞到达其前进或后退运动的极限时,仍切断相应的通道与高压和低压油道的连通。因此,当柱塞随后的运动变化为后退或前进运动时,就可以准确地将上述通道切换为与低压油道或高压油道相通。
在上述传统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中,由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轴线相位相差90°,因此加工这些斜盘就相当地麻烦,因而其批量生产率就很低。另外,尽管为柱塞和分配阀提供了复位弹簧,以使它们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相啮合。但由于复位弹簧的特性,在高速运行时,柱塞和分配阀相对于这些斜盘仍有可能发生随动滞后。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中的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的加工很容易进行,因此保证了很高的批量生产率,以及其中的柱塞和分配阀即使在高速运行时也能够准确地跟随其斜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这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缸孔,所述第一节圆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还有一些分别与缸孔相连接的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缸孔中的柱塞;柱塞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柱塞往复运动;还设有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一些柱塞式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地布置在与第一节圆同心的第二节圆上,分配阀能够轴向往复运动,使缸孔的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相通;阀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分配阀往复运动。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每个柱塞斜盘和相应的阀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以构成斜面组件,及用以使柱塞和分配阀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保持配合的公共保持板安装在斜盘组件上。
根据这一特征,由于每个柱塞斜盘和相应的阀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因而它们可以同时成形斜盘组件。此外,由于柱塞和分配阀通过安装在斜盘组件上的保持板总是保持在各自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相啮合的位置上,这样即使在高速运转时也可以使柱塞和分配阀强制地紧随柱塞斜盘和阀斜盘,因而保证了精确的往复运动。还有,由于每个柱塞和分配阀组使用一个公共保持板,因而简化了结构。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柱塞和分配阀通过其颈部还成形有球形端,这些球形端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相配合;保持板具有一些第一和第二保持孔,柱塞和分配阀的颈部分别装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孔中,第一和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小于球形端的直径;保持板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切口,保持孔通过这些切口朝着保持板的边缘开口,以允许颈部穿过这些切口。
结合上述特征,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切口至少其中之一不再是朝着保持板的边缘开口,而改为开在保持板上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的直径大于相应的球形端。
根据另一个特征,柱塞和分配阀的颈部穿过保持板的第一和第二切口,装入到第一和第二保持孔中,然后将柱塞和分配阀装入到缸体部件中,以及将保持板装到斜盘组件上。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持相应的颈部与保持孔之间的装配状态,因而无需使用任何专门的止动件来防止各颈部从相应的保持孔中脱出。也就是说,这有助于进一步简化结构。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保持板通过卡圈安装到斜盘组件的圆柱形部分上。
根据这一特征,通过使用卡圈之类的简单元件即可方便地将每个保持板安装到相应的斜盘组件上。
另外,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缸孔的通道成形为: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
根据这一特征,分配阀在其往复行程的中点时切断诸通道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的相通,虽然柱塞斜盘和阀斜盘设置成沿相同方向倾斜,但当柱塞到达其前进或后退运动的极限时,仍切断了相应的通道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的连通。因此,当柱塞随后的运动变化为后退或前进运动时,就可以准确地将上述通道切换为与低压油道或高压油道相通。
在上述传统的传动装置(1)中,由于第一和第二分配阀都径向地设置,这就无法使用平行的多轴工具快速地加工出第一和第二分配阀插入用的第一和第二阀孔。在上述传统的传动装置(2)中,由于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相互成直角,也就不可能同时加工出第一和第二阀孔。因此,就批量生产率而言,传统的这两种传动装置都遇到了困难。另外,在上述传统的传动装置(1)中,用来使第一和第二分配阀运动的第一和第二偏心环需要设置在缸体部件的外周上;以及在上述传统的传动装置(2)中,用来使第一分配阀运动的偏心环需要设置在缸体部件的外周上。因此,上述传动装置径向尺寸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方向上的尺寸难以减小。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中,象泵缸孔和马达缸孔那样,装有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的第一和第二阀孔设置成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从而可以使用平行的多轴工具方便快速地加工出这些阀孔,这可以使径向结构紧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这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包括:缸体部件,缸体部件具有一些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且与之平行布置的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一些分别与泵缸孔相连接的泵通道和一些分别与马达缸孔相连接的马达通道;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泵缸孔中的泵柱塞;一些滑动地分别装在马达缸孔中的马达柱塞。泵斜盘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泵柱塞往复运动;马达斜盘,它被设置成面对着缸体部件的另一个端面,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的该端面作相对转动,因而使马达柱塞往复运动;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的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和一些柱塞式的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能够使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沿着缸体部件的轴向并排设置,一些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滑动地分别装在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中;第一和第二阀孔成形在缸体部件中,以便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延伸,同时还与两个油道相交;第一阀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分别设置在泵斜盘和马达斜盘的附近,并且都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转动,因而使第一和第二分配阀往复运动。
根据上述的第一特征,由于泵缸孔、马达缸孔、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都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通过多轴钻床就可以方便快速地将它们加工在缸体部件上,因此其批量生产率就很高。此外,通过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的往复运动,确实能够完成油压在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之间的提供和接受。另外,象泵斜盘和马达斜盘那样,使第一和第二分配阀产生运动的第一阀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分别设置在缸体部件的两侧,这就可以大大减小无级变速器的径向尺寸。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环形的高压油道和环形的低压油道都设置在泵缸孔组和马达缸孔组的径向内侧。
根据上述特征,就可以使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的总长度尽可能地短,因而可以减小这两个油道的体积,也减少了油道中的液压油中所含气泡的绝对数量,从而提高液压传动的效率。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交替地布置在围绕着缸体部件轴线的第一节圆上;直径小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的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也交替地布置在第二节圆上,第二节圆的直径小于第一节圆,且与第一节圆同心。
根据这一附加特征,在缸体部件中,第一和第二分配阀设置在泵柱塞组和马达柱塞组的径向内侧。因此,即使第一节圆设置得很大以保证由泵斜盘和马达斜盘能够分别给予泵柱塞和马达柱塞以足够大的往复行程,在存在分配阀的情况下仍能够不增加缸体部件的直径,从而能使无级变速器的径向尺寸更为紧凑。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的直径,因而即使分配阀组位于柱塞组的内侧,分配阀组也很容易设置。另外,由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如同第一和第二分配阀那样沿着缸体部件的周向交替地布置,这就可以缩短缸体部件的轴向尺寸,进而减小无级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一阀斜盘与泵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第二阀斜盘与马达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
根据这些附加特征,不仅可以方便地将泵斜盘和第一阀斜盘、以及马达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制成一体,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无级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每个泵缸孔的泵通道这样形成:使它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该泵缸孔相位相差90°的第一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同时每个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这样形成:使它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该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的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
根据这些进一步的特征,每个分配阀在其往复行程的中点时切断相应的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与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的连通;而且当每个柱塞到达其前进运动或后退运动的极限时,尽管泵斜盘和第一阀斜盘、以及马达斜盘和第二阀斜盘都分别沿着相同的方向倾斜,但仍能切断相应的泵通道和马达通道与低压和高压油道之间的连通。因此,当每个柱塞随后的运动变化为后退或前进运动时,就能够将相应的每个上述通道切换为与低压油道或高压油道相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更加清楚。然而应当理解,所给出的详细描述和具体实例,以及所述的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仅是作为举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下面的附图和详细说明,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给出的内容只作为举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的纵横面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图1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2中4-4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改进形式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1中6-6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1中7-7线的截面图;
图8是缸体部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9是泵柱塞和第一分配阀的运行时序图;
图10是马达柱塞和第二分配阀的运行时序图;
图11是马达斜盘处在竖直状态时的工作示意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压油泵的纵向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输出轴2通过滚珠轴承3、3支承在壳体1的左右端壁中,壳体1容纳着斜盘型无级变速器T。输入体S与输入齿轮5a固接,输入体S通过角面接触轴承6在壳体1的左端壁附近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2上。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输入到齿轮5a上,然后从输出轴2的右端输出到(未示出的)负载,例如两轮摩托车的驱动装置。
与输入件5连成一体的斜盘支座8通过滚针轴承7支承在输出轴2上。第一斜盘组件9通过滚珠轴承10和角面接触轴承11转动地保持在斜盘支座8上。第一斜盘组件9上一体地设有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泵斜盘9a包围着阀斜盘9b,并且两者处在同一斜面中。斜盘支座8的设置使得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于输出轴2的轴线X。
与输出轴2同轴的缸体部件4由花键连接在输出轴的中部,并且通过凸肩12和套筒13轴向固定在输出轴上。
斜盘固定件15处在相对于缸体部件4的与第一斜盘组件9相反的另一侧,用螺栓14将它固定在壳体1上,该固定件15通过角面接触轴承16支承在输出轴2上。半圆柱的耳轴18具有与输出轴2的轴线X正交的轴线Y,耳轴18由斜盘固定件15支承,从而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第二斜盘组件19通过滚珠轴承20和角面接触轴承21转动地对中支承在轴颈18内。第二斜盘组件19上一体地设有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马达斜盘19a包围着第二阀斜盘19b,并且两者处在同一斜面中。在耳轴18的一个轴向端部上设有致动臂(未示出)。通过该致动臂可以使耳轴18转动,从而改变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相对于输出轴轴线X的倾斜角。缸体部件4通过滚珠轴承31转动地保持在保持件17中,保持件17则通过螺栓38固定到斜盘固定件15上。
这样,安装在输出轴2左侧的角面接触轴承6支承着输入件5和第一斜盘组件9;安装在输出轴2右侧的角面接触轴承16支承着斜盘固定件15。与成形在输出轴2上的一对环形槽22、22相配合的两个双端开口销23、23分别贴靠着左右角面接触轴承6、16的外侧面,每个开口销23的外周面都装有一个保持环24。在无级变速器T工作时,在第一斜盘组件9和缸体部件4之间产生的轴向推力通过左右角面接触轴承6、16,再通过左右开口销23、23,最终由输出轴2承担;类似地,在斜盘固定件15和缸体部件4之间产生的轴向推力通过凸肩12和右侧的开口销23,最终由输出轴2承担。因此就可以减小传动装置壳体1上的载荷。
在缸体部件4中,奇数的(图示实施例中为五个)较大直径的泵缸孔25环形地排列在与缸体部件4同心的第一节圆C1上(见图2)。此外,与泵缸孔25数量相同的第一阀孔26环形地排列在第二节圆C2上,第二节圆C2的直径小于第一节圆并且与后者同心。泵缸孔25的一端在缸体部件4的左端面上开口,而它的另一端是封闭的。第一阀孔26的直径小于泵缸孔25的直径,第一阀孔26轴向延伸贯穿缸体部件4。
泵的柱塞27和滑柱式第一分配阀28滑动地分别安装在泵缸孔25和第一阀孔26中。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的前端从缸体部件4左端面都突伸,并且分别贴靠着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当输入件5转动时,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分别向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施以轴向的往复运动,由这些元件构成了斜盘式的液压油泵P。
如图1和图6所示,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的前端都成形为球形端29a、30a;在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中则分别成形出球形凹部29b、30b,它们分别与球形端29a、30a相配合。球形凹部29b、30b的直径分别大于球形端29a、30a的直径。按照这种结构,不仅减少了泵斜盘9a与柱塞27之间以及第一斜盘9b与第一分配阀28之间的转动打滑,而且减小了由各个斜盘9a、9b施加在相应的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上的弯矩。
如图1和图7所示,用圆形卡圈33将一个环形的保持板3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斜盘组件9上,用以使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的球形端29a、30a分别与斜盘9a、9b的相应的球形凹部29b、30b保持配合。更具体地说,第一斜盘组件9成形有一个与斜盘9a、9b的外周邻接的圆柱形部分9c,圆形卡圈33与该圆柱形部分9c的内周面相配合,以维持保持板32装配在该内周面中。
在保持板32上成形有与环形排列的柱塞27相对应并且数量相同的柱塞保持孔34,还成形有与环形排列的第一分配阀28相对应并且数量相同的阀保持孔35。每个柱塞保持孔34的直径小于各自柱塞27的球形端29a的直径,但大于球形端29a的颈部29a1的直径;并且通过切口36,每个柱塞保持孔34朝着保持板32的外周开口。切口36的宽度略大于颈部29a1。当柱塞27的颈部29a1穿过切口36装入柱塞保持孔34之后,将柱塞27分别插入各自的泵缸孔25中,并且将保持板32装到第一斜盘组件9上。因此,通过柱塞保持孔34不仅可以防止颈部29a1从切口36中脱出,而且可以使球形端29a保持在与球形凹部29b相配合的位置。这样,随着泵斜盘9a与缸体部件4的相对转动,可迫使柱塞27作往复运动,也就不再需要使用使柱塞27伸出的复位弹簧。
阀保持孔35的直径小于第一分配阀28的球形端30a的直径,但大于球形端30a的颈部30a1的直径;并且通过切口37,每个阀保持孔35朝着保持板32的内周开口。切口37的宽度略大于球形端30a的颈部30a1。因此,通过与柱塞27相同的安装方法,可以防止颈部30a1从切口37中脱出,以及可以使球形端30a保持在与球形凹部30b相配合的位置。这样,随着第一阀斜盘9b与缸体部件4的相对转动,可通过第一往复阀28作往复运动。
当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的颈部29a1、30a1穿过各自的切口36、37,分别与保持板32上的柱塞保持孔34和阀保持孔35卡合之后,就将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分别插入到泵缸孔25和第一阀孔26中,然后将保持板32装到第一斜盘组件9上。或者,先把带有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的保持板32装到第一斜盘组件9上,然后再把栓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分别插入到泵缸孔25和第一阀孔26中。结果,借助于柱塞保持孔34和阀保持孔35,不仅可以防止颈部29a1、30a1从切口36、37中脱出,而且可以使球形端29a、30a保持在各自与球形凹部29b、30b相配合的位置。这样,随着泵斜盘9a与缸体部件4的相对转动,就可迫使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作往复运动。也就是说,不再需要使用使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朝某一方向复位的复位弹簧。此外,由于保持板32和第一斜盘组件9之间不再需要使用专门的止转件,保持板32的安装就可以采用结构简单的圆形卡圈33。
再参见图1和图2,在缸体部件4中成形有数量上与泵缸孔25相同的马达缸孔39,它们与泵缸孔25交替地环形排列在那组泵缸孔的第一节圆C1上。类似地,第二阀孔40的数量相同于马达缸孔39,第二阀孔40与第一分配阀28交替地环形排列在那组第一阀孔26的第二节圆C2上。马达缸孔39的一端在缸体部件4的右端面上开口,而它的另一端是封闭的。第二阀孔40的直径小于马达缸孔39的直径,阀孔40轴向延伸贯穿缸体部件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泵缸孔25和马达缸孔39具有相同的直径,第一阀孔26和第二阀孔40也具有相同的直径。因此,第二阀孔40的直径小于马达缸孔39的直径。
马达的柱塞41和滑柱式第二分配阀42滑动地分别安装在马达缸孔39和第二阀孔40中。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的前端都从缸体部件4右端面突伸,并且分别贴靠着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当缸体部件4转动时,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分别向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施以轴向的往复运动,由这些元件构成了液压油马达M。
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的前端分别成形为球形端43a、44a;在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中则分别成形出直径大于球形端43a、44a的球形凹部43b、44b,它们分别于球形端43a,44a相配合。因此,不仅减少了马达斜盘19a与马达柱塞41之间以及第二阀斜盘19b与第二分配阀42之间的转动打滑,而且减小了由各个斜盘19a、19b施加在相应的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上的弯矩。
用圆形卡圈4b将一个环形的保持板45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斜盘组件19上,用以使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的球形端43a、44a分别与斜盘19a、19b的相应的球形凹部43b、44b保持配合。保持板45与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于保持板32与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之间的连接结构。在缸体部件4中,以轴向间隔的方式加工出环形的高压油道47和环形的低压油道48,它们都与第一阀孔26和第二阀孔40相通。在缸体部件4中还加工出一些泵通道25a,它们分别从一个泵缸孔25延伸出来,沿着与缸体部件4的转向相反的方向(图2中箭头R表示缸体部件的转动方向),到达相位滞后90°的一个第一阀孔26;同样地,一些马达通道39a分别从一个马达缸孔39延伸出来,沿着与缸体部件4的转向相反的方向,到达相位滞后90°的一个第二阀孔40。
如图9所示,每个第一分配阀28从其球形端30a开始,依次设有第一阀面28a,第一环槽28d,第二阀面28b,第二环槽28e以及第三阀面28c。当第一分配阀28由于第一阀斜盘9b而处在其运动的最右侧极限位置时,第一环槽28d使相应的泵通道25a与高压油道47导通,而第二阀面28b则切断了泵通道25a与低压油道48之间的连通。在另一方面,在第一分配阀28的最左侧极限位置,第二环槽28e使相应的泵通道25a与低压油道48导通,而第二阀面28b则切断了泵通道25a与高压油道47之间的连通。另外,在行程的中点,第一和第二阀面28a、28b阻断了泵通道25a与两个油道57、58的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每个第二分配阀42从其球形端44a开始,依次设有第一阀面42a,环槽42c和第二阀面42b。当第二分配阀42由于第二阀斜盘19b而处在其运动的最左侧极限位置时,环槽42c使相应的马达通道39a与低压油道48导通,而第二阀面42b则切断了马达通道39a与高压油通47之间的连通。在另一方面,在其最右侧的运动极限时,环槽42c使马达通道39a与高压油道47导通,而第一阀面42a则切断了马达通道39a与低压油道48之间的连通。此外,在行程的中点,第一和第二阀面42a、42b阻断了马达通道39a与两个油道47、48的连通。
如图1所示,在输出轴2的中央设有补充油道50,油道50与补充油泵49的出油口相连,油泵49则由(未示出的)电动机来驱动。另外,在输出轴2中还设有第一连通孔51和第二连通孔52,以使补充油道50分别与高压油道47和低压油道48相通。在第一和第二连通孔51,52中还分别装有第一止回阀53和第二止回阀54。第一止回阀53使液压油只能沿着从补充油道50到低压油道48的方向流动;而第二止回阀54则使液压油只能沿着从补充油道50到高压油道47的方向流动。
如图3、4、8所示,缸体组件4由一些(图示实施例中为五个)分开的板块41-45所组成,它们的分界面垂直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也就是输出轴2的轴线),这些板块被组装到一起。板块41-45是通过压制工艺而成形的,因此各自的厚度要适合于压制工艺。至于板块41-45组装后的结构,下面将给予说明。
在图3中从左至右,这五个板块下面将称之为第一板块41至第五板块45,穿过第一板块41至第五板块45的孔有泵缸孔25,马达缸孔39,第一阀孔26和第二阀孔40。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在泵缸孔中滑动地支承住相应的泵柱塞27,每个泵缸孔25都包括由第一和第二板块41,42成形出的入孔25i和直径比入孔25i略大的内孔25o,内孔25o穿过第三板块43至第五板孔45,因而在这些板块和泵柱塞27的内端面及外周面之间确定出了一个油腔。同样,为了能够在马达缸孔39中滑动地支承相应的马达柱塞41,每个马达缸孔39都包括穿过第四和第五板块44、45的入孔39i和直径比入孔39i略大的内孔39o,内孔39o穿过第一至第三板块41-43,因而在这些板块和马达柱塞41的内端面与外周面之间确定出了一个油腔。
每个泵通道25a包括一个成形在相应的泵缸孔25的内孔25o的内周面上的轴向槽25a1,还包括一个成形在第三板块43的位于第二板块42一侧的分界面上的曲线槽25a2,如前所述,曲线槽25a2从内孔25。到达移位90°后的第一阀孔26。同样,每个马达通道39a包括一个成形在相应的马达缸孔39的内孔39o的内周面上的轴向槽39a1,还包括一个成形在第三板块43的位于第四板块44一侧的分界面上的曲线槽39a2,如前所述,曲线槽39a2从内孔39o到达移位90°后的第二阀孔40。
高压油道47成形在第二板块42与输出轴2的配合面之间;低压油道48成形在第四板块44与输出轴2的配合面之间。
至少两个(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是四个)定位孔55成形在第1板块41至第五板块45中,它们围绕着缸体部件的轴线X相互间隔90°。定位销56插在定位孔55中,因而使板块41至45中的泵缸孔25,马达缸孔39,第一阀26和第二阀孔40分别对准成一直线。定位孔55和定位销56构成了定位装置58。
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的外周边都被倒角,这样,当第一至第五板块被叠合到一起时,在它们的外周上成形出环形槽59,这些环形槽的槽底分别指向各分界面。
在把这些在定位销56定位下相互叠合的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焊合到一起时,线状的焊料m分别缠绕着每个环形槽59,然后将它们热熔,同时使第一至第五板块相互加压接触。结果,热熔的焊料在毛细作用下不仅渗入到板块的分界面中,而且进入到定位销56和定位孔55之间。然后它们固化,使板块焊合到一起。在这种方式下,不仅板块41-45相互焊合,而且也与定位销56焊合,于是定位销56充分地起到了连接件的作用,并且产生了很大的连接力。此外,由于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加压相互接触,使相邻板块之间的间隙变得很小,因而也可以促进焊料在毛细作用下渗入到各个部位。
此外,当这样装入到环形槽59中的焊料m熔化时,这些环形槽可以防止焊料流到焊接部位以外的其它地方,因此使昂贵的焊料m达到很高的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焊接工作之前,可以对每个定位销56的两端56a、56a进行铆镦,使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相互压紧,这样可以防止销56从相应的定位孔55中掉出来。在不使用任何专门的夹具而保持诸板块的叠合状态,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焊合结果,上述方式是很有效的。
下面描述该实施例的工作。
如果第一斜盘组件9通过输入齿轮5a在(未示出的)发动机的动力下转动,同时保持马达斜盘19a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那么如前所述,就可以迫使泵柱塞27和第一分配阀28作轴向往复运动,并且通过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与保持板32之间的共同配合而保持良好的时序。这样,即使在高速运转时也能保证正确的往复运动。
如图9所示,当泵柱塞27经过抽吸区S时,此时由泵缸孔25所确定的油腔是增大的,第一分配阀28使泵通道25a与低压油道48导通。因此,油道48中的液压油被吸入到泵缸孔25的油腔中。另一方面,当泵柱塞27经过排放区D时,此时由泵缸孔25所确定的油腔是缩小的,第一分配阀28使泵通道25a与高压油道47导通。因此,泵缸孔25中的高压油被排入油道47。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的在液压油马达M中,当马达柱塞41处在膨胀区EX时,此时由马达缸孔39所确定的油腔是增大的,第二分配阀42使马达通道39a与高压油道47导通;而当马达柱塞41处在收缩区Re时,此时由马达缸孔39所确定的油腔是减小的,第二分配阀42使马达通道39a与低压油道48导通。这样,如上所述的从泵缸孔25排入高压油道47中的高压油被供入到膨胀区Ex中的马达柱塞41的缸孔39中,因而推动马达柱塞41。随着收缩行程的进行,收缩区Re中的马达柱塞41把液压油从马达缸孔39排入到低压油道48中。于是,由马达缸孔39中的高压油推动的马达柱塞41又推动马达斜盘19a并向它施以旋转扭矩,然后在所产生的反作用扭矩的作用下,缸体部件4沿着与输入齿轮5a相同的方向转动,这一转动扭矩从输出轴2传至外部负载。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迫使马达柱塞41和第二分配阀42作往复运动,并且通过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与保持板45之间的共同配合而保持良好的时序。
在这种正常的工作情况下,如果由于液压油在缸体部件4的各个部位上的泄漏而导致低压油道48中的油压降低,第一止回阀53就开启,液压油从补充油道50补充到低压油道48中。当对发动机实施制动时,高压油道47中的油压变低而低压油道48中的油压变高,因而此时对油压降低所作的补偿则由第二止回阀54进行。
液压油泵P是固定容量型的,泵斜盘9a的倾斜角是固定的;而液压油马达M则是变容量型的,马达斜盘19a的倾斜角可以改变,因而通过改变马达斜盘19a的倾斜角就可以增加或减小液压油马达M的容量,从而可以改变输入件5与输出轴2之间的变速比。更具体地说,通过改变马达斜盘19a的位置,从其最大的倾斜位置(即,相对于缸体部件轴线X的垂直面最倾斜的位置),此时油马达M的容量最大,变化到其直立位置(即,垂直于缸体部件轴线X的位置),此时油马达M的容积为零,这样就可以控制变速比从其最低速比上升至等于1的最高速比。
此外,由于马达斜盘19a连同第二阀斜盘19b都位于与马达斜盘相同的斜面上,构成了第二斜盘组件19,因而第二阀斜盘19b随同马达斜盘19a一起位移。其结果,当马达斜盘19a处在直立位置时,第二阀斜盘19b也处在直立位置。如图11所示,在第二阀斜盘19b的直立状态下,第二分配阀42被保持在其行程的中点,以切断马达通道39a与高低压油道47、48的连通,结果产生了所说的“锁定”状态,此时液压泵P与液压马达M之间的连接油道被切断。
因此,液压泵P的连接油道的体积减少了一半,并且提高了所述油道中的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这是因为油道体积的减少以及液压油中所含气泡的总量减少了一半)。此外,由于液压马达M中的漏油不再对液压传动效率产生影响,因而可以使输入件5与输出轴2之间的相对转动保持在最小程度,因而可以提高最大传动比状态下的液压传动效率。另外,由于第二阀斜盘19b连同马达斜盘19a一起使第二分配阀42以上述方式被驱动,因而就不再需要由于控制第二阀斜盘19b的专门的互锁机构,这就简化了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连续变速传动的装置T中,环形的高压油道47和低压油道48沿缸体部件4的轴向并排设置,一些第一分配阀28和第二分配阀42滑动地装配在相应的一些第一阀孔26和第二阀孔40中,这些阀孔成形在缸体部件4中并且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同时还都与油道47、48相交。因此,所有的泵缸孔、马达缸孔、第一和第二阀孔26、40都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因而就可以通过多轴工具方便和快速地在缸体部件4中将上述孔加工出来。此外,第一和第二阀斜盘9b、19b通过相对于缸体部件4的相对转动而分别控制第一和第二分配阀28、42,由于阀斜盘9b、19b象泵斜盘9a和马达斜盘19a一样都位于缸体部件的端侧,设置在缸体部件4外周上的零件的数量就很少,因而大大减少了无级变速器的径向尺寸。
还有,在缸体部件4中,由于泵柱塞27和马达柱塞41分布在第一节圆C1上,而直径小于柱塞27、41的第一和第二分配阀28、42分布在直径小于第一节圆C1的第二节圆C2上,分配阀28、42被设置在柱塞27、41径向内侧的空闲空间内,这样即使第一节圆C1的尺寸设置得很大,以保证通过斜盘9a、19a可给予柱塞27、41足够的往复行程,分配阀28、42的存在也不会导致缸体部件4尺寸的增加,这样就可以减小无级变速器T的径向尺寸。另外,由于分配阀28、42的直径小于柱塞27、41的直径,这样就很容易将分配阀设置在柱塞27、41的内侧。
此外,由于泵柱塞27和马达柱塞41交替地布置在同一个第一节圆C1上,这就可以减小缸体部件4的轴向尺寸,不增加其整体尺寸。因此,无级变速器T可在径向和轴向两方面都减小尺寸。
另外,由于高压油道47和低压油道48都设置在泵柱塞27和马达柱塞41的内侧,这可以减小高低压油道47、48的长度,因而可以减少在这些油道中的液压油中所存在的气泡的数量,从而提高液压传动的效果。
还有,由于设在同一斜面上的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与第一斜盘组件9制成一体,设在同一斜面上的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与第二斜盘组件19制成一体,这就可以防止由于这些斜盘的存在而造成无级变速器T轴向长度的增加。另外,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可同时加工到第一斜盘组件9中;马达斜盘19a和和二阀斜盘19b也可同时加工到第二斜盘组件19中,于是就可以保证大批量的生产。
分配阀28、42在其往复行程的中点时,使通道25a、39a与高低压油道47、48的连通都被切断。在这样的连接关系下,泵缸孔25的泵通道25a被连接到沿着与缸体部件4转向相反的方向相位滞后90°的一个第一阀孔26;马达缸孔39的马达通道39a被连接到沿着与缸体部件4转向相反的方向相位滞后90°的一个第二孔40。因此,虽然泵斜盘9a和第一阀斜盘9b,以及马达斜盘19a和第二阀斜盘19b,都分别处在相同的倾斜状态,但当柱塞27和41到达其前进或后退运动的极限时,相应的通道25a、39a与高低压油道47、48的连通便都被切断。因此,当柱塞27和41随后的运动变为后退或前进时,就可以将通道25a和39a精确地切换为与低压油道48或高压油道47相通。
另外,缸体部件4由焊合到一起的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构成,这些板块被压制成单独的板块,各自具有与缸体部件的轴线X相垂直的分界面。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泵缸孔25的与其输入孔侧那一半相对应的入孔25i被成形在第一和第二板块41、42上;而与泵缸孔25内孔侧那一半相对应的并且直径大于入孔25i的内孔25o则被成形在第三至第五板块43-45上。同样,每个马达缸孔39的与其输入孔侧那一半相对应的入孔39i被成形在第四和第五板块44、45上;而与马达缸孔的内孔侧那一半相对应的并且直径大于入孔39i的内孔39。则被成形在第一至第三板块41-43上。因此,成形在板块41-45上的这些入孔25i、39i或内孔25o、39o都相当浅,具有这些孔的板块的大批量的压制加工就很容易进行。因此,通过将板块41-45用定位装置58将它们定位并相互焊合,就可以高效率地制造出缸体部件4。
此外,即使在加工或装配中存在少许失误,由于入孔25i、39i与较大直径的内孔25o、39o之间有直径差,这种误差也可以被允许,因而不会妨碍柱塞27、41的滑动。通过放宽内孔25o,39o的加工精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批量生产率。
在每个内孔25o、39o中成形有油腔,相应的柱塞27(41)不仅其内端面,而且其外周面都面对着油腔,柱塞27(41)的滑动面总被油腔中的液压油很好地润滑着,因此可以保证柱塞的平稳运行。
泵通道25a和马达通道39a的曲线槽25a2、39a2的形状相当复杂,但由于这些曲线槽成形在第三板块43的分界面上,它们可在第三板块的压制加工时同时加工出来。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上的改进。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中,一些用于使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以交替的方式有选择地与高压油道或低压油道相通的第二分配阀被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一个适合于相对缸体部件有相对转动以使第二分配阀作往复运动的阀斜盘与马达斜盘一体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是这样设置的:使它们能够分别由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加以控制,这些第二分配阀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相应的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当阀斜盘连同马达斜盘处在直立位置时,第二分配阀也都停止在其行程的中点上。因此,当马达斜盘处在直立位置时,无需使用任何专门的互锁机构同时也就使阀斜盘直立,这样就能够自动实现锁定状态,使此时的第二分配阀都保持在其行程的中点。于是就可以简化带有锁定功能的斜盘式无级变速器的结构。
如图1、4、8所示,缸体部件4通过垂直于其轴线X的各个分界面而分成五个板块。这样分开的五个板块下面将称之为第一板块41至第五板块45。通过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成形出泵缸孔25,马达缸孔39,第一阀孔26和第二阀孔40。由第三至第五板块43-45成形出泵通道25a,由第一至第三板块41-43成形出马达通道39a。高压油道47成形在第二板块42和输出轴2的配合面之间,而低压油道48则成形在第四板块44和输出轴2的配合面之间。
由第一至第五板块41-45至少成形出两个定位孔55,定位销56装在定位孔55中。在这种状态下,将第一至第五块41-45的分界面焊合到一起,与此同时,也将定位锁56焊合到定位孔55的内周面上。
如图4所示,在焊合之前,可将定位销56的两端56a、56a铆粗,以防止销56从定位孔55中脱落。这也方便了随后的焊合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缸体部件4被分成一些板块41-45,高低压油道47、48,泵通道25a和马达通道39a都以预定的方式成形在这些分开的板块上,因此就可以通过压制或铸造方便地和精确地制造具有如此复杂油道的板块,这样就可以提高批量生产的效益。
图12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只应用于斜盘式液压油泵P。由适当的固定结构支承着的泵壳160包括杯状的壳体160a和盖160b,泵盖160b用螺栓165固定到壳体的开口端上。由(未示出)的发动机驱动的输入轴161通过一对角面接触轴承162、162’支承在壳体160a的端壁上。抽油管163和出油管164都装在泵盖160b上。抽油管163连接至(未示出的)油箱或低压油路,出油管164则连接至作为负载的液压装置(未示出)。
在泵的壳体160中,斜盘支座108通过螺栓166固定到输入轴161上,斜盘支座108的外周面上通过滚珠轴承110和角面接触轴承111转动地支承着斜盘组件109。象前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斜盘组件9的情形那样,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斜盘组件109也一体地设有泵斜盘109a和阀斜盘109b。缸体部件104通过螺栓167固定到盖泵106b上,从而使它与输入轴160同轴。
象前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油泵P的结构那样,在缸体部件104中成形有奇数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计为五个)一些泵缸孔125、阀孔126、连接至泵缸孔125的阀通道125a、和环形的低压油道148;泵柱塞127和分配阀128分别装在泵缸孔125和阀孔126中。环形的高压油道147成形在缸体部件104盖160b的连接面之间。吸油管163和排油管164分别与低压油道148和高压油道147相通。
泵柱塞127和分配阀128的球形端129a、130a分别与泵斜盘109a和阀斜盘109b的球形凹部129b、130b保持啮合。
缸体部件104沿轴向分为四个板块1041-1044。泵缸孔125在由左端开始依次的第一至第三板块1041-1043上形成。在这一情形中,第一板块1041比其余板块厚,成形在该板块中的泵缸孔部份125具有高的精度。另一方面,与第一板块1041相比,成形在第二和第三板块1042、1043中的泵缸孔部分125直径略大、精度略低。低压油道148成形在第二板块1042中,泵通道125a成形在第三板块1043中。第四板块1044的直径大于其它的板块,它的外周部分用螺栓167固定到泵盖160b上。按照这种结构,就有可能减小第一至第四板块1041-1044的厚度,能够以很高的生产率进行冲压加工。第一到第四板块1041-1044用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同样方法来定位和焊接。
如上所述,在一个含有缸体部件的斜盘型液压装置中,缸体部件具有一些缸孔和一些分别连通至所述缸孔的通道,所述缸孔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分布在围绕所述轴线的第一节圆上;一些柱塞滑动地分别装在缸孔中;柱塞斜盘适合于与柱塞端部相配合,此柱塞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端面的外侧,柱塞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柱塞往复运动;还有低压油道和高压油道一些柱塞型的分配阀设置在缸体部件中,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并且环形分布在围绕着该轴线的第二节圆上,这些分配阀能够轴向往复运动,以使缸孔的通道交替地有选择地与低压通道或高压通道相通;阀斜盘适合于与分配阀的端部相配合,分配阀的端部突伸到缸体部件端面的外侧,阀斜盘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因而使分配阀往复运动;本发明的特征首先在于,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柱塞直径,以及第二节圆的直径小于第一节圆的直径。因此,即使第一节圆设置得很大以保证由柱塞斜盘能够给予每个柱塞以足够大的行程,分配阀组的存在也不会增加缸体部件的直径,因而可以减小此液压装置的径向尺寸。此外,由于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柱塞,因而即使分配阀组位于柱塞组的内侧,分配阀组也很容易设置。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阀斜盘与柱塞斜盘设置在同一斜面上并且两者一体成形,这不仅能够避免由于使用多重斜盘而造成液压装置轴向尺寸的增加,而且很容易将柱塞斜盘和阀斜盘制成一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缸孔的通道成形得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位相差90°的各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因此,即便柱塞斜盘和阀斜盘沿相同方向倾斜地设置,也仍然能够以良好的时序及相应于柱塞的往复位置精确地控制分配阀的运行。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例,而是在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改进设计。例如,在图7中,切口36、37朝着保持板32的边缘开口,这些开口也可以开向设在保持板32上的插入孔57,插入孔57的直径大于球形端19a或30a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如上所述,在斜盘型液压装置中,每一泵斜盘和相应的阀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而成形为一体,以构成斜盘组件,用以使柱塞和分配阀与相应的柱塞斜盘和阀斜盘保持配合的一个公共保持板安装在所述斜盘组件上。因此,柱塞斜盘和阀斜盘可以同时成形在斜盘组件上,这就可以保证大批量生产。通过保持板可以迫使柱塞和分配阀随着柱塞斜盘和阀斜盘一起运动,因而即使在高速下也可以保证柱塞和分配阀正确的往复运动。此外,由于柱塞和分配阀由单一的保持板保持就位,这就获得了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持柱塞和分配阀的颈部与第一和第二保持孔之间的配合状态,而且还无需使用专门的止动件以防止颈部从保持孔中脱落,这就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通过使用卡圈之类的简单元件就可以方便地将每个保持板安装到相应的斜盘组件上,这就改善了装配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即使每个柱塞斜盘和相应的阀斜盘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也仍然能够以良好的时序和相应于柱塞的往复位置精确地控制分配阀的运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斜盘型无级变速器中,环形的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沿轴向并排成形在缸体部件中,一些第一分配阀和第二分配阀分别滑动地装在相应的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中,第一和第二阀孔成形在缸体部件中,它们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延伸,同时还与高低压油道相交;第一阀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分别设置在泵斜盘和马达斜盘的附近,以便能够相对于缸体部件作相对转动,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分配阀作往复运动。因此,所有的泵缸孔、马达缸孔、第一和第二阀孔都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因此可通过平行的多轴工具简单迅速地加工出来,从而提高批量生产的效率。通过第一和第二分配阀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的往复运动,就可以毫不困难地在泵缸孔和马达缸孔之间提供和接受油压。另外,象泵斜盘和马达斜盘那样,用于第一和第二分配阀运动的第一和第二阀斜盘也设置在缸体部件的两侧,因而就可以大大减小无级变速器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由于环形的高低压油道成形在泵缸孔组和马达缸孔组的径向内侧,这两个油道的总长度就可以尽可能地短,这就减少了这些油道的体积,也减少了油道中的液压油中所含气泡的绝对数量,因而提高了液压传动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泵柱塞和马达柱塞交替地布置在围绕着缸体部件轴线的第一节圆上,直径小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的第一和第二分配阀交替地布置在直径小于第一节圆并与之同心的第二节圆上。因此,在缸体部件中,第一和第二分配阀位于泵柱塞组和马达柱塞组径向内侧的空闲空间中,这就可以进一步减小无级变速器的径向尺寸,同时保证泵柱塞和马达柱塞有足够的往复行程。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的直径小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的直径,就很容易将它们设置在柱塞组的内侧。还有,由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以及第一和第二分配阀,都是沿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的,因而就可以缩短缸体部件的轴向长度,因而减小无级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特征,第一阀斜盘与泵斜盘设置在同一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第二阀斜盘与马达斜盘设置在同一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于是不仅可以方便地将泵斜盘和第一阀斜盘、以及马达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制成一体,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减小无级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每个泵缸孔的泵通道成形得使它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该泵缸孔相位相差90°的相应的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同时每个马达缸孔的马达通道成形得使它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该马达缸孔相位相差90°的相应的第二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因此,即使泵斜盘和第一阀斜盘,以及马达斜盘和第二阀斜盘,分别沿着相同的方向倾斜,也仍然能够以良好的时序和相应于泵柱塞和马达柱塞的往复运动精确地控制第一和第二分配阀的运行。
这样就描述了本发明,虽然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加以改变,这些变化并不认为超出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及所有这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改进都被认为包括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它包括:
缸体部件(4),所述缸体部件(4)具有多个环形地布置在第一节圆(C1)上的平行于缸体部件轴线(X)的泵缸孔(25)及马达缸孔(39),所述第一节圆(C1)围绕着所述轴线(X),以及与所述泵缸孔(25)相连接的多个泵通道(25a)及与所述马达缸孔(39)相连接的马达通道(39a);
多个可能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多个泵缸孔(25)的泵柱塞(27);及
多个可能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多个马达缸孔(39)的马达柱塞(41);
与所述缸体部件(4)的一端面相对地配置。随着与该端面的相对转动而使泵柱塞(27)往复运动的泵斜盘(9a),及与所述缸体部件(4)的另一端面相对地配置。随着与该端面的相对转动而使马达柱塞(41)往复运动的马达斜盘(19a);
围绕所述轴线(X)的环形高压油道(47)及低压油道(48);
多个柱塞式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该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平行于缸体部件的轴线(X)并且环形地布置在围绕着该轴线(X)的第二节圆上,使所述泵通道(25a)及马达通道(39a)分别与高压油道(47)及低压油道(48)相互交替连通切换,
并由第一阀斜盘(9b)及第二阀斜盘(19b)组成,该第一阀斜盘(9b)及第二阀斜盘(19b)与该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的向缸体部件(4)的一端侧突出的前端接合,并且随着与缸体部件(4)的相对转动,使该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往复运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的直径比泵柱塞(27)及马达柱塞(41)的直径小;以及
所述的第二节圆(C2)的直径比第一节圆(C1)的直径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斜盘较小,它与柱塞斜盘一起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所述的阀斜盘和柱塞斜盘设置在相同的斜面盘上,并且两者成形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缸孔的通道成形为:使它们能够由沿着缸体部件的圆周方向相对于缸孔相位相差90°的各分配阀有选择地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斜盘(19a)在竖直位置和最大倾斜位置之间倾动,在该竖直位置,该马达柱塞(41)的往复行程为零,并且该竖直位置与该轴线(X)垂直,在该最大倾斜位置,使该往复行程最大,该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经过行程中点,使该高压油道(47)及低压油道(48)交替连通切换地往复动作,在该行程中点,使该泵通道(25a)及马达通道(39a)分别与高压油道(47)及低压油道(48)相切断,当第二阀斜盘(19b)连同马达斜盘(19a)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二分配阀(42)停在其行程的中点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高压油道(47)和环形低压油道(48)都设置在泵缸孔组(25)和马达缸孔组(39)的径向内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阀斜盘(9b)及第二阀斜盘(19b)和泵斜盘(9a)及马达斜盘(19a)设置在相同的斜面上,并且成形为一体以构成第一斜盘组件(9)及第二斜盘组件(19),用于使泵柱塞(27)及马达柱塞(41)和第一分配阀(28)及第二分配阀(42)与泵斜盘(9a)及马达斜盘(19a)及第一阀斜盘(9b)及第二阀斜盘(19b)保持配合的公共的第一保持板(32)及第二保持板(45)安装在第一斜盘组件(9)及第二斜盘组件(19)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和分配阀通过其颈部还成形有球形端,所述球形端与柱塞斜盘和阀斜盘相配合;所述保持板具有一些第一和第二保持孔,柱塞和分配阀的颈部分别装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孔中,第一和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形端的直径,保持板还具有一些第一和第二切口,保持孔通过所述切口朝着保持板的边缘开口,以允许颈部穿过这些切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切口至少其中之一不再是朝着保持板的边缘开口,而是改为开向保持板上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的直径大于相应的球形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保持板通过圆形卡圈装到斜盘组件的圆柱形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保持板通过圆形卡圈装到斜盘组件的圆柱形部分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盘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保持板通过圆形卡圈装到斜盘组件的圆柱形部分上。
CNB981246249A 1997-09-11 1998-09-11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0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6854/1997 1997-09-11
JP24685697A JP3696383B2 (ja) 1997-09-11 1997-09-11 斜板式油圧装置
JP246855/1997 1997-09-11
JP24685597A JP3696382B2 (ja) 1997-09-11 1997-09-11 斜板式無段変速機
JP246856/97 1997-09-11
JP24685497A JP3923147B2 (ja) 1997-09-11 1997-09-11 斜板式油圧装置
JP246855/97 1997-09-11
JP246854/97 1997-09-11
JP246856/1997 1997-09-11
JP270790/1997 1997-10-03
JP27079097A JP3853932B2 (ja) 1997-10-03 1997-10-03 斜板式無段変速機
JP270790/97 1997-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3052A CN1213052A (zh) 1999-04-07
CN1199013C true CN1199013C (zh) 2005-04-27

Family

ID=2747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46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9013C (zh) 1997-09-11 1998-09-11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122914A (zh)
EP (4) EP1267098A2 (zh)
KR (1) KR100285255B1 (zh)
CN (1) CN1199013C (zh)
BR (1) BR9803983A (zh)
CA (1) CA2247166C (zh)
DE (3) DE69827979T2 (zh)
ES (3) ES2230432T3 (zh)
ID (1) ID20832A (zh)
TW (1) TW4014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6704A1 (fr) * 2000-07-14 2002-01-24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Transmission hydraulique a variation continue et vehicule machine de chantier
JP3986764B2 (ja) * 2001-04-09 2007-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ATE410623T1 (de) * 2001-06-28 2008-10-15 Yanmar Co Ltd Hydraulische vorrichtung zur stufenlosen geschwindigkeitsänderung und kraf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WO2003006849A1 (fr) * 2001-06-28 2003-01-23 Yanmar Co., Ltd. Transmission hydraulique a changement de vitesses continu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nergie
DE10145990B4 (de) * 2001-09-18 2016-02-11 Linde Hydraulics Gmbh & Co. Kg Hydrostatisches Getriebe
JP2004019835A (ja) * 2002-06-18 2004-01-22 Yanmar Co Ltd 油圧式無段変速機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01983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Yanmar Co Ltd 油圧式無段変速機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US7011600B2 (en) 2003-02-28 2006-03-14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4247078B2 (ja) * 2003-09-09 2009-04-0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油圧装置
CA2582562C (en) 2004-10-05 2013-07-16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4514044B2 (ja) * 2005-02-15 2010-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KR101327190B1 (ko) 2005-10-28 2013-11-06 폴브룩 테크놀로지즈 인크 전동 드라이브
PL1954959T3 (pl) 2005-11-22 2013-10-31 Fallbrook Ip Co Llc Przekładnia bezstopniowa
CN101454596B (zh) 2005-12-09 2011-06-29 瀑溪技术公司 用于变速器的换档机构
EP1811202A1 (en) 2005-12-30 2007-07-25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 transmission
US8738255B2 (en) 2007-02-01 2014-05-27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and/or prime mover
WO2008100792A1 (en) 2007-02-12 2008-08-21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and methods therefor
TWI461615B (zh) 2007-02-16 2014-11-21 Fallbrook Ip Co Llc 無限可變變速器、連續可變變速器、方法、組件、次組件以及其零件
EP2142826B1 (en) 2007-04-24 2015-10-28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Electric traction drives
EP2171312B1 (en) 2007-07-05 2013-08-2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996263B2 (en) 2007-11-16 2015-03-3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roller for variable transmission
DK2234869T3 (da) * 2007-12-21 2012-10-15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ske transmissioner og fremngangsmåder dertil
WO2009148461A1 (en) 2008-06-06 2009-12-10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methods, assemblies, sub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CN102084155B (zh) 2008-06-23 2014-06-11 福博科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无级变速器
CA2732668C (en) 2008-08-05 2017-11-14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for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and prime mover
US8469856B2 (en) 2008-08-26 2013-06-25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167759B2 (en) 2008-10-14 2012-05-01 Fallbrook Technologies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P2419658B1 (en) 2009-04-16 2013-10-02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tator assembly and shifting mechanism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512195B2 (en) 2010-03-03 2013-08-20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methods, assemblies, sub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US8888643B2 (en) 2010-11-10 2014-11-18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2013112408A1 (en) 2012-01-23 2013-08-0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methods, assemblies, sub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WO2014172422A1 (en) 2013-04-19 2014-10-23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6309377B2 (ja) * 2014-07-04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スラスト軸受のプリロード調節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段変速機
US10400872B2 (en) 2015-03-31 2019-09-03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Balanced split sun assemblies with integrated differential mechanisms, and variators and drive trains including balanced split sun assemblies
US10738757B2 (en) * 2015-12-04 2020-08-11 Regetn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motor
US10047861B2 (en) 2016-01-15 2018-08-14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rollback i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WO2017161278A1 (en) 2016-03-18 2017-09-2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023266B2 (en) 2016-05-11 2018-07-17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and automatic calibration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and bicycles hav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US11215268B2 (en) 2018-11-06 2022-01-04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synchronous shifting, twin countershaft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of same
WO2020176392A1 (en) 2019-02-26 2020-09-03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Reversible variable driv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in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ions
CN115855467B (zh) * 2022-12-07 2023-08-29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往复式回程结构的单柱塞滑靴组件测试试验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53463A (zh) * 1900-01-01
DE1302736B (zh) * 1971-03-18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
GB1053432A (zh) *
FR2520059A1 (fr) * 1982-01-15 1983-07-22 Leduc Rene Hydro Sa Pompe hydraulique a clapets de refoulement commandes
JPH0689828B2 (ja) * 1986-01-27 1994-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JPH0749819B2 (ja) * 1986-12-01 1995-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斜板式油圧装置の作動油分配機構
JPS63203959A (ja) * 1987-02-20 1988-08-23 Honda Motor Co Ltd 斜板式油圧装置の作動油分配装置
US4854125A (en) * 1987-02-20 1989-08-0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ydrostatically operat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5205123A (en) * 1990-09-06 1993-04-27 Dunstan Phillip E Infinitely variable differential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JP3561348B2 (ja) * 1995-10-09 2004-09-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1496B (en) 2000-08-11
US6122914A (en) 2000-09-26
DE69813704T2 (de) 2003-10-16
DE69813704D1 (de) 2003-05-28
CA2247166C (en) 2006-05-30
ES2229035T3 (es) 2005-04-16
EP0902212A2 (en) 1999-03-17
ES2193452T3 (es) 2003-11-01
DE69828455T2 (de) 2005-06-02
EP1267098A2 (en) 2002-12-18
CA2247166A1 (en) 1999-03-11
EP1265007A3 (en) 2003-12-10
DE69827979D1 (de) 2005-01-05
EP1267099A3 (en) 2003-12-10
KR100285255B1 (ko) 2001-04-02
BR9803983A (pt) 1999-12-21
KR19990029742A (ko) 1999-04-26
EP1265007B1 (en) 2004-12-29
EP1267099A2 (en) 2002-12-18
CN1213052A (zh) 1999-04-07
ID20832A (id) 1999-03-11
EP1267099B1 (en) 2004-12-01
DE69828455D1 (de) 2005-02-03
DE69827979T2 (de) 2005-03-31
EP0902212B1 (en) 2003-04-23
EP1265007A2 (en) 2002-12-11
EP0902212A3 (en) 2000-07-26
ES2230432T3 (es) 2005-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013C (zh) 斜盘型无级变速器
US7600983B2 (en) Radial plunger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ump housing
CN1255630C (zh) 双容量压缩机中的曲轴
EP1013929B1 (en) Swash plate hydraulic device
CN1137097A (zh)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CN1054907C (zh) 流体压力发生装置
CN100406722C (zh) 高压泵、尤其是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的高压泵
CN1163655A (zh) 压缩机的活塞及活塞式压缩机
CN1163650A (zh) 具有齿轮安装的旋转斜盘的液压机
CN1018568B (zh) 具有促进润滑油进入活塞环形槽作用的活塞环
CN1432733A (zh) 活塞型压缩机用的致冷剂吸入机构及活塞型压缩机
CN1227095C (zh) 夹紧缸
CN1275680A (zh) 压缩机
CN1201081C (zh) 制造压缩机活塞的方法
CN1298063A (zh) 压缩机用中空状活塞制造方法及活塞制造设备
CN1688812A (zh) 长活塞液压机
CN1813151A (zh) 回转接头
CN1311146C (zh) 带有离心式润滑油分离器的发动机
CN1230618C (zh) 具有带斜向润滑导引表面的活塞旋转限制结构的压缩机
CN1537779A (zh) 船用推进装置的驱动轴支承结构
CN1083938C (zh) 压缩机用的活塞
EP1445487B1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swash plate with pistons in a swash plate compressor
JP3696382B2 (ja) 斜板式無段変速機
CN1662757A (zh)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
CN102027226A (zh) 柴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