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4991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4991A
CN1524991A CNA2004100396185A CN200410039618A CN1524991A CN 1524991 A CN1524991 A CN 1524991A CN A2004100396185 A CNA2004100396185 A CN A2004100396185A CN 200410039618 A CN200410039618 A CN 200410039618A CN 1524991 A CN1524991 A CN 1524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ackguy
threading
sewing machines
thread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9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9269C (zh
Inventor
Ұ��̩һ
野口泰一
川口保彦
ʿ
加藤雅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4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4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92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92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7/00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 D05B87/02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moving thread through needle or looper ey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11/00Devices for guiding, feeding, handling, or treating the threads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Machine needles; Operating or control mechanisms therefor
    • D05C11/16Arrangements for repeating thread patterns or for changing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包括穿线器和拉线器,所述穿线器包括把线穿过针眼的穿线钩,所述拉线器包括拉线件,所述拉线件拔出伸过针眼向下延伸的线,拉线件还拉引由所述穿线钩钩着已穿过所述针眼的成圈线。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一种穿线控制程序和记录该穿线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该缝纫机在缝线穿针时缝线能自动从已形成的线圈状态释放。
背景技术
通常的缝纫机具有能自动穿缝针的穿线装置。例如,JP-8-173676-A公开了一种技术,由已通过针眼的钩抓着线,钩返回时通过针眼使针线穿过针眼,同时,该线由导线槽或类似物导引并由持线器保持。JP-6-254279-A公开了一种拉线装置,用于在例如完成缝制中的切线作业后从衣服上拔出切线前端并把线头引入上线夹。
但是,在JP-8-173676-A中公开的缝纫机中,已通过针眼的线在针眼与钩间形成线圈。操作者要用手指拉该线圈,使该线自由端侧部被拉回通过该针眼,从而给该针穿上线。JP-51-24353-A公开的缝纫机具有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该第一线夹在缝制期间保持被切线,该第二线夹抓着由第一线夹保持的线。由压线器把该第二线夹抓着的该线穿过该针眼,由第三线夹抓着已穿过该针眼的该线,然后该第三线夹向上移动,完全把该线穿过该针眼。但是,在已公开的缝纫机中,用三个线夹来抓着并回拉线穿过针眼。然而,由于这三个线夹各自独立移动,这种缝纫机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缝纫机在拉线装置穿线作业期间能把缝线从已形成的线圈状态释放,以便该线穿过针眼,并且能简化该缝纫机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缝纫机,包括穿线器和拉线器,该穿线器包括把线穿过针眼的穿线钩,该拉线器包括拉线件,该拉线件拔出穿过针眼向下延伸的线,该拉线件再拉动由该穿线钩钩着已穿过该针眼的已成圈线。
操作者把线设置在其上的穿线钩被拉回穿过针眼,以便该穿线钩使该线穿过针眼。已形成线圈形状态的线可以由该拉线器的拉线件拉引。因此,该线能穿过该针眼,从而可以启动缝制。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该拉线件拉引该成圈线时,该拉线器将该线拉引到该线从成圈状态释放的位置。
在另一优选方式中,与该线接合的穿线钩离开该针向后方移动同时,该针与该穿线钩间的线部分由该拉线件拉引。
另外,该缝纫机还包括持线件,在该线穿过该针眼前,该持线件保持着该穿线钩上所抓的线的线头。在这种情况下,在把线从借助持线件装置的保持状态释放后该拉线件接合该线,从而拉引该线。
在又一优选方式中,该拉线件拉动由该穿线钩所形成的成圈线的自由端侧。另外,优选该拉线件将该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移动的距离比拔出该线情况下移动的距离短。
在再一优选方式中,该拉线件将该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的远端位置比拔出该线情况下的远端位置高。而且在拔出该线情况下的移动轨迹中间,拉线件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另外,优选该缝纫机是多针缝纫机,该多针缝纫机具有与各针相应的多个针杆。此外,该拉线件优选在抓有线的穿线钩的远端低于针眼的同时进行拉线作业。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本发明的下述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会清楚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多头缝纫机透视图;
图2是针杆架的前视图;
图3是刺绣缝纫机的局部左视图;
图4是刺绣缝纫机的局部右视图;
图5是刺绣缝纫机的局部前视图;
图6是刺绣缝纫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7是刺绣缝纫机的右侧视图,表示穿线作业的工况;
图8也是刺绣缝纫机的右侧视图,表示穿线作业的另一工况;
图9是已穿线状态的缝纫针及其周围的纵剖面图;
图10是已穿线状态的缝纫针及其周围的平面图;
图11是带有已形成线圈的缝纫针及其周围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控制单元电子布置的示意方框图;
图13是表示穿线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应用于工业或专业多头缝纫机,包括三头多针刺绣缝纫机,它能同时在各自帽料(cap)上绣出三种相同的刺绣图案。
先参照图1说明该多头缝纫机M,该多头缝纫机M具有在右和左方向伸展的刺绣缝纫机主架1和装在主架1后上方能在右和左方向伸展的基本上矩形的缝纫机支撑板2。三头多针刺绣缝纫机M1至M3装在支撑板2上以便能沿右和左方向并置。刺绣缝纫机M1至M3具有相同的结构。
每个刺绣缝纫机M1至M3具有末端装配着缝纫头4的臂3。缝纫头4前端装有能沿右和左方向移动的针杆架5。针杆架5上支撑着六只能垂直移动的针杆10。具有针眼15a的缝纫针15固定到各针杆10。双端螺栓6与臂3相连,且具有连接着缝纫针床体7的下端。缝纫针床体7固定在缝纫机支撑板2上。缝纫针床体7具有一个前端,圆筒形针床8从缝纫针床体7前端向前伸展。该圆筒形针床8具有一个前端,该前端安装着线圈捕获器(未图示)或类似物。该多头缝纫机M右端装配有操作面板9。操作者操作该操作面板9输入各种指令。
参照图3和4,每个缝纫头4具有针杆架5、上提驱动机构30和针杆放松机构31;上提驱动机构30把垂直驱动力从缝纫机马达110传送给针杆10,针杆放松机构31阻断针杆10和上提驱动机构间驱动力的传送。每个缝纫头4还包括拉线机构32和穿线机构33;拉线机构32还包括拉线件62,穿线机构33利用穿线钩83把线穿过缝纫针15的针眼15a。
参照图2和图3,每个针杆架5包括六个垂直伸展着的针杆10和六个针线挑线杆11,六个针线挑线杆11与各针杆相应定位并附连以便垂直运动。每个针杆架5还包括固定于针杆架上来导引针杆10的第一和第二针杆导引件12、13以及第一持线件14,该第一持线件14沿右和左方向伸展且被支撑在固定板17上,该固定板17两端安装在针杆架5上。每个针杆架5还包括六个与各针15相对应的第二持线件16以及六个与各针15相对应的压脚24。
连接件18安装在每个针杆10的中部。该连接件18具有连接销18a,驱动力从上提驱动机构30传送给该连接销18a。在连接件18和第一针杆导引件12之间围绕该针杆10配置压缩盘簧19。该压缩盘簧19向上偏压针杆10。该缝纫针15安装在各针杆10的下端。把刺绣线T从装配于线轴保持座20上的线轴21提供给六个缝纫针15的每一个。
第一持线件14保持着拉线机构32拉引的线T。第一持线件14包括持线带14a,该持线带14a还包括两付钩型魔术带(注册商标)钩侧。钩侧彼此面对重叠。该第一持线件14还包括一对其间保持持线带14a的加强板14b。
在线T穿过针眼15a之前,每个第二持线件16预先保持穿线钩83所抓线T的前端。该第二持线件16具有保持部16b和导引部16c,保持部16b保持被刀片16a所切断的线T,该导引部16c具有前突端且把线T导引到保持部16b。操作者把该线T从右侧拉到该导引部16c的后面。当被导引到刀片16a时,该线T被拉到前下方由刀片16a切断,并被在保持部16b和针杆架5前面之间。从而保持住该线T前端。
把每个针杆架5右和左移动,以便把想要的缝纫针15移进与圆筒形针床8端头上设置的一针孔(未图示)相对应的缝纫位置,从而选择针杆10。马达110产生的旋转力经过驱动轴22、V带及类似物传送给上提驱动机构30用作垂直驱动力。随后,垂直驱动该上提驱动机构30使针杆10垂直运动,因此,相应的针线挑线杆11垂直摆动。再利用针杆10的针15与线圈捕获器配合,使用所选色线T形成针迹。
参照图3、图5和图6,上提驱动机构30具有与针杆10平行配置的基部针杆35和装在该基部针杆35上能滑动而不能转动的驱动件36。该上提驱动机构30还具有传送件37,以便其能与该驱动件36一起垂直驱动且能相对该基部针杆35转动。该上提驱动机构30还包括第一盘簧38,该盘簧38两端中的一端邻接驱动件36,另一端邻接传送件37,该传送件37被偏压到把该驱动力传送给该针杆10的传送位置。
该驱动件36具有上驱动件36a、下驱动件36b和连接件36c,两驱动件安装在该基部针杆35上,该连接件36c连接着上和下驱动件36a和36b。把该上驱动件36a上安装有第一盘簧38。下驱动件36b的左侧安装有止挡件39。该止挡件39限制该传送件37转动到预定角度。该传送件37装配在该上驱动件36a与该下驱动件36b之间。该传送件37具有与连接销18a相配合的第一及第二接合件40、41和邻接柱42,把旋转力从针杆放松机构31传递给邻接柱42,就可以放松该针杆10。该第一接合件40具有倾斜部分40a,当放松态的连接销18a邻近该第一接合件40时,该倾斜部分40a使传送件37转向图6箭头A所示方向。
该针杆放松机构31具有安装在固定件45上的驱动马达46,并包括脉冲马达和扇形齿轮47,该扇形齿轮47与该驱动马达46的输出轴46a啮合配合。该针杆放松机构31还具有导引板50,该导引板50由装配在固定件48上的导引销49a及49b导引,以便该导引件垂直移动。该针杆放松机构31还具有第一连接件51、第二连接件52、邻接件53和止挡件54;该第一连接件51下端连接到该导引板50的中央部使以使其下端能够摆动;该第二连接件52连接到该第一连接件51的上端以使其能够摆动;该邻接件53与第二连接件52一起摆动,该止挡件54固定在该固定件48上。该扇形齿轮47前半部下端还邻接止动销55,该止动销55装配在该导引板50的下端。固定件45、48固定到左侧缝纫机主架56上。
邻接件53具有轴53a、第一邻接部53b和第二邻接部53c;该轴53a可旋转的装配在该固定件48上且用小螺钉固定在该第二连接件52;该第一邻接部53b邻接该传送件37的邻接柱42,该第二邻接部53c邻接止挡件54。第二盘簧59环绕在轴53a的右端。该第二盘簧59一端固定在与固定件48螺纹接合的螺杆58上。除了针杆10跳起时以外,由该第二盘簧59沿图3箭头C所示方向偏压该邻接件53。从而该第二邻接部53c与该止挡件54邻接。
为了使该针杆10可以跳起并被针杆放松机构31放松,驱动该驱动马达46以便使该扇形齿轮47沿图3箭头D所示方向转动,从而该导引板50向下方移动。该导引板50的移动再使该第一连接件51的下端向下移动。由于该第一连接件51向下移动,该第二连接件52与该邻接件53一起绕轴53a沿箭头C相反方向转动。通过转动,该邻接件53压在该传送件37的邻接柱42上,该传送件37也与该第一邻接部53b邻接;从而直到该邻接柱42邻接该止挡件39(参见图6中两点连线所示邻接柱42)前使该传送件37沿图6箭头A所示方向转动。该传送件37转动的结果是该第一、第二接合件40、41与该连接销18a的接合分离。因此,导致由压缩盘簧19偏压的针杆10跳到上限位置,从而该针杆10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其中上提驱动机构30的上提力被阻断,不能被传送给该针杆10。
在另一方面,为了使该针杆10可以从该放松状态切换成可传送状态,在该可传送状态,该上提驱动机构30的上提驱动力可传送给该针杆10,由缝纫机马达110使该传送件37向上移动,以便该连接销18a从上部邻接该倾斜部40a,从而使该传送件37沿图6箭头A所示方向转动。另外,当传送件37上移使连接销18a位于该第一、第二接合件40、41之间时,利用盘簧38的偏压力使该传送件37沿图6箭头B所示方向转动,从而该连接销18a与该第一及第二接合件40、41相配合,使针杆10处于可传送状态。
当缝纫或针变化完成,圆筒形针床8中的切线机构(未图示)切断线T时,该拉线机构32拔出向下伸展穿过针眼15a的线T。已通过针眼15a且为一线圈L的该线由该拉线机构32将其从成圈状态释放并被抓到穿线钩83上。
参照图3、5和6,该拉线机构32包括驱动马达46、由受测部60构成的扇形齿轮47、用于探测该受测部的拉线件起点探测器61和拉线件62。该拉线机构32还包括连接板63,该连接板63两端分别与拉线件62和扇形齿轮47配合,以便该连接板63摆动。该拉线机构32还具有导引该拉线件的导引件64和用于该拉线件的盖65。该拉线件62具有与该连接板63连接以便摆动的固定部62a和拉线T的钩62b。该拉线件62被保持在该导引件64和该盖65之间,并支撑形成在该导引件64中的导引槽64a中,以便使该拉线件62滑动。该起点探测器61具有光电断路器,该光电断路器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探测元件。作为起点,该探测器61在该受测部60的下缘经过该光发射元件和该光探测元件之间时探测该拉线件62的位置。为了可以被驱动该针杆放松机构31,当驱动该驱动马达46沿图3箭头D所示方向转动时,导引该拉线件62的导引槽64形成为能让该拉线件62从图4和6所示的准备位置向后移动。
在拔出该线中,驱动力从该驱动马达46传送给该扇形齿轮47,使该扇形齿轮沿图3箭头E所示的方向转动。随着该马达46的转动,连接板63向前下方移动,以便与该连接盘63下端配合的该拉线件62在被该导引槽64a导引的同时穿过该第一持线件14。从而使该拉线件62滑动到拔线的位置,在该位置该钩62b位于该针15下方。该钩62b与穿过针眼15a后向下伸展的线T接合(参见图3中二点连线)。当该拉线件62返回到上述状态中的准备位置时,与该拉线件62接合的该线T通过该第一持线件时由该第一持线件的持线带14a保持。
参照附图4和5,该穿线机构33具有穿线马达70、齿条71和拉伸弹簧76;该穿线马达包括脉冲马达,该齿条71与该穿线马达70的输出轴70a啮合配合,并具有导引槽71a;该导引槽71a与固定在右机架73上的导引销72a及72b相配合;该拉伸弹簧76有两端。该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在该齿条71下端的连接销74相连,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导引架77上的连接突起75相连。结果该拉伸弹簧76向上偏压该齿条71。该穿线机构33还包括该导引架77、曲柄板78和连接块80;该导引架77固定在该右机架73上且由导引槽77a构成;该曲柄板78位于该导引架77的右方且通过该连接销74连接到该齿条71的下端;该连接块80是矩型平行六面体。第一导引销79与该曲柄板78下端形成的导引槽77a相配合。把该连接块80通过该第一导引销79连接到该导引架77的左侧而被移动。该穿线机构33还具有一对右和左抓线件81、82,该右和左抓线件81、82固定到该连接块80的远端且具有把该线T导引到穿线钩83的两倾斜部81a、82a。该穿线钩83具有穿线钩83a,保持在抓线件81和82之间的线T在该穿线钩83a上被抓住。抓线钩探测器111(参见图12)探测该穿线钩83的位置。
与该导引槽77a相配合的第二导引销84被固定在该连接块80的中部。该导引槽77a具有倾斜部77b和水平部77c。在穿线作业中,该连接块80先被向前下方导引,再被水平向前导引。
下面说明由该拉线机构32与穿线机构33的穿线作业。图7表示均处于准备状态的穿线钩83和拉线件62。在这种状态中,驱动该穿线马达70来向下移动齿条71,同时该齿条由该导引销72a和72b导引。结果连接到该齿条71上的曲柄板78与连接到该曲柄板上的该连接块80先沿着导引槽77a的倾斜部77b向前下方移动,再沿着水平部77c水平移动。另外,移动该连接块80,以便该穿线钩83的钩部83a穿过图4及9所示的针眼15a。在第二导引销84邻近导引槽77a前端的抓线位置,连接块80被止动。
参见图2和4,操作者把导线器85和86及类似物导引的线T从右侧设置在抓线件81及82上。然后由该第二持线件16的刀片16a切断该线T。把该线T的自由端保持在该保持部16b与该针杆架5前面之间,从而则保持该线T。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者向上拉引抓在该抓线件81及82上的线T时,由各抓线件的倾斜部81a及82a把该线T导引到该穿线钩83上,以便被抓在该钩部83a上,如图9及10所示。
随后,驱动该穿线马达70按预定距离向后移动该穿线钩83。在位于针15后方的线圈脱开位置使该穿线钩83停止。然后,驱动该驱动马达46使拉线件62的钩部62b穿过线圈L移动到低于拔线作业中相同轨迹上的该线圈的一个拉线位置,以便如图8所示,该线圈L的自由端侧F与该钩部62b接合。该拉线位置高于拔线位置,并且该钩部62b移动的距离短于拔线中移动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解除由持线件16保持的该线T的自由端以便释放该线T,并把该线圈L与该穿线钩83接合。因此,线圈L在右和左方向上的宽度被增加而不会把线圈下垂在穿线钩83和针眼15a之间,如图11所示。另外,由于钩83a低于针眼15a,线圈L基本垂直于拉线件62,如图8所示。因此,拉线件62可以可靠地穿过线圈L并与线T接合。
随后,当拉线件62在驱动马达46驱动下返回到准备位置时,拉引保持在穿线钩83与针眼15a之间的线圈L的自由端侧F,以便穿过针眼15a将线圈L拉回并脱离穿线钩83。因此,形成线圈L的线被从成圈状态释放。另外,当拉线件62拉引该线T的自由端侧F的同时经过第一持线件时,该线T由该第一持线件14的持线带14a保持。因此,该线T完全穿过针眼15a。随后,驱动穿线马达70使穿线钩83返回到准备位置,从而完成穿线作业。
在另一方面,操作操作面板9以提供有关缝纫等各种指令。该操作面板9具有显示器90、输入装置91和软盘驱动器(FDD)93;该输入装置91具有穿线开关92(参见图12)。操作该穿线开关92以便提供操作该穿线机构33的指令,以及提供操作该拉线机构32的指令,以将带线圈L的线从成圈状态释放。
下面参照图12对包括计算机101的控制单元100进行说明。该控制单元100控制着包括穿线机构33和拉线机构32的刺绣缝纫机M1至M3的所有部件和机构。该控制单元100包含计算机101,该计算机101还包括CPU102、ROM103、RAM104和连接这些设备的总线105。该控制单元100还包括用于输入和输出计算机101的输入/输出界面106、与该输入/输出界面相连用于驱动该缝纫机马达110的驱动电路107、用于驱动马达46的驱动电路108、用于穿线马达70的驱动电路109。
输入/输出界面106与探测拉线件62位置的拉线件起点探测器61及用于探测穿线钩83位置的穿线钩探测器111相连。ROM103贮存用于驱动马达46及70的穿线控制程序,以便进行穿线作业。RAM104贮存各种数据,如从拉线件起点探测器61及穿线钩探测器111接收的位置数据。
图13是表示为使线穿过针15的针眼15a而由控制单元100的计算机101执行的穿线控制程序流程图。下面,对穿线控制程序进行说明。标号Si(其中i=10,11,…)为操作步骤。
操作者操作操作面板9的穿线开关92输入指令(步骤S10)。当缝纫机处于缝纫停止状态(步骤S11为肯定)时,该计算机101给驱动电路109发布指令。结果穿线马达70驱动穿线钩83,以便在穿线钩探测器111探测到穿线钩83位置的同时将穿线钩移向穿线位置(步骤S12)。当穿线钩83被移到穿线位置时(步骤S13是肯定的),把穿线马达70停止在穿线钩83已穿过针眼15a的状态(步骤S14)。
随后,当把线T抓在穿线钩83上再重新操作穿线开关92以提供指令(步骤S15是肯定的)时,计算机101给驱动电路109提供与穿线开关的指令相应的指令。结果驱动穿线马达70把穿线钩83后移通过针眼15a到线释放位置,同时由穿线钩探测器111探测出穿线钩的位置(步骤S16)。当穿线钩83按预定距离移动后已到达线释放位置(步骤S17是肯定的)时,再进行穿针并停止穿线马达70(步骤S18)。
随后,当计算机101给驱动电路108发布指令时,驱动该驱动马达46使扇形齿轮47沿图3箭头E所示方向转动,以便把拉线件62移向起点位置(步骤S19)。之后,当起点探测器61探测到拉线件62的起点时(步骤S20为肯定),在该起点给该驱动马达46提供预定个数的脉冲,以便把拉线件62移动到拉线位置(步骤S21)。因此,从钩83伸展到针眼15a的线圈L的自由端侧F与拉线件62的钩62b接合,之后停止驱动马达40。在这种情况下,反向驱动该驱动马达46,以便把具有该线圈L的拉线件62返回到准备位置,从而使该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步骤S22),并驱动穿线马达70把穿线钩83移动该准备位置,随后完成穿线控制程序。
上述多头刺绣缝纫机M可以具有以下效果。该多头缝纫机的结构使在变线等中用于拔线的拉线机构32的拉线件62移到拉线位置,从而穿线作业中在针眼15a和穿线钩83之间带线圈L的线从成圈状态释放。因此,减少了多头缝纫机M的部件数,从而能简化其结构。另外,既能减少多头缝纫机M的生产成本,又能把线T可靠地穿过针眼15a。因此,能减少操作者的无效劳动以及无效作业时间。
而且,当拉线件62接合线圈L时,把该线圈保持在针眼15a和穿线钩83之间而不会下垂。此外,由于穿线钩83的远端低于针眼15a,拉线件62几乎垂直于线圈L。另外,在由第二持线件16从保持释放该线的同时,该拉线件62穿过线圈L,使该线圈L释放成释放状态。因此,该拉线件62能可靠地与线圈L配合。
另外,只要该拉线件62与该线圈L的自由端F接合并拉引着该线圈L的自由端F,就能将该线T顺利地拉出针眼15a而不会无用地把该线拉出线轴21。
此外,释放该线移动拉线件62的距离比拔出该线移动的距离短。并且,拉线位置高于拔线位置,放松该线圈L不必增大驱动马达46的尺寸。此外,在线圈释放时,拉线件62沿着与拔线时相同的移动轨迹移动。因此,由于不需要沿把线圈释放所用的复杂运动轨迹移动拉线件62的复杂机械,能简化多头缝纫机M的结构。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应用于刺绣缝纫机M1至M3,其中每个缝纫机装配有针杆架5,其中每个缝纫头4上安装有多个针15和针杆10。不过,本发明也可以用于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带有单个缝纫针的单个缝纫头。
本发明不但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三个刺绣缝纫机M1至M3构成的多头缝纫机M,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由单一缝纫机构成的单头缝纫机;另外,本发明不但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工业或专业多头缝纫机M,本发明也适用于个人使用的家用缝纫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提驱动机构30和驱动力传送装置与移动布料机构是不可分离的。不过,移动衣服机构也可以与上提驱动机构30及驱动力传送装置分离,如日本专利第178022号所公开的那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穿线钩83和拉线件62位于缝纫针15的后部。不过,穿线钩和拉线件两者之一或两者全部均可以装配在缝纫针的前部或与缝纫针并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穿线钩83和线T彼此配合的同时,拉线件62先穿过线圈L再与该线T接合。不过,在穿线钩与该线彼此脱离的同时,该拉线件62也可与该线圈接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T被保持在第一持线器14的持线带14a之间。但是,在缝纫时,如果线无意被移动或第一持线件保持的线能被放松,线只能置于部件上保持。另外,缝纫开始时,由针15拉动线T而第一持线件14不进行作业,以便解除线的被保持状态。不过,代替上述,第一持线件也可以具有一个传动机构,以便线被以主动的方式释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拉线件62沿线性通路往复移动。不过,该拉线件也可以一条弧形通路移动,或者沿一条通路的一个方向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L释放时移动拉线件62的距离比拔线时的移动距离短。不过,释放线圈L和拔线时均沿一条线性通路移动该拉线件62。也可以提供两条线性通路分别用于释放线圈L和拔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应用于多头缝纫机M,在图1所示的缝纫中,操作者位于该缝纫机的前方。不过,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单头缝纫机或类似物,缝纫时操作者位于缝纫机的右侧或左侧。由于在这种缝纫中操作者位置可以变化,优选穿线钩和拉线件沿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轨道移动,例如,穿线钩和拉线件的移动轨道朝向操作者。
在上述多头缝纫机M中由圆筒形帽架移动被缝纫的物件。不过,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由平板刺绣架移动所缝纫物件的缝纫机。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没有任何刺绣架且由送布牙、输送辊或手工输送移动所缝纫物件的缝纫机。
如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L的自由端F位于缝纫针15的左方。因此,拉线件62的钩62b向左侧开口。不过取尔代之,线圈的自由端侧也可以位于针的右方,从而拉线件的钩也向右侧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脉冲马达用作驱动马达46。代替之,作为驱动马达也可以使用另一种类型的马达、螺线管或气缸。另外,记录穿线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ROM。软盘或CD-ROM也可以用作记录介质。此外,上述多头缝纫机M具有缝纫针床体7,该缝纫针床体具有圆筒形针床8。不过缝纫针床体也可以是平板针床。
上述说明或附图只是对本发明原理的示意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限定的意思,各种改变和变形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均可看成落在所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发明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缝纫机,包括穿线器和拉线器,所述穿线器包括把线穿过针眼的穿线钩,所述拉线器包括拉线件,所述拉线件拔出穿过针眼向下延伸的线,其特征在于,拉线件也拉引由穿线钩穿过针眼的成圈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成圈线被拉线件拉引时,拉线器拉引线到线从成圈状态释放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针与穿线钩间的线部分由拉线件拉引,同时与线接合的穿线钩被向后与针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线穿过针眼前,持线件保持被抓在穿线钩上的线的线头,并且,在线从借助持线件的被保持状态释放后拉线件与线接合,从而拉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件拉引由穿线钩形成的成圈线的自由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件在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的移动距离比在拔出线情况下的移动距离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件在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的远端位置比在拔出线情况下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拔出线情况下拉线件在其运动轨迹中间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缝纫机是包括分别带针的多个针杆的多针缝纫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抓有线的穿线钩的远端位于针眼之下时,拉线件进行拉线作业。
11、一种控制缝纫机穿线器和拉线器的方法,所述穿线器包括把线穿过针眼的穿线钩,所述拉线器包括拉线件,所述拉线件拔出穿过针眼向下延伸的线,其特征在于,由拉线件拉引由穿线钩穿过针眼的成圈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拉线件拉引成圈线时,拉线器将线拉引到线从成圈状态释放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与穿线钩间的线部分由拉线件拉引,同时与线接合的穿线钩被向后与针间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穿过针眼前,由持线件保持被抓在穿线钩上的线的线头,并且,在线从借助持线件的被保持状态释放后拉线件与线接合,从而拉引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拉线件拉引由穿线钩形成的成圈线的自由端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件在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的移动距离比在拔出线情况下的移动距离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件在将线从成圈状态释放情况下的远端位置比在拔出线情况下高。
CNB2004100396185A 2003-01-22 2004-01-21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2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13343A JP3818509B2 (ja) 2003-01-22 2003-01-22 ミシン、糸通し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糸通し制御用記録媒体
JP13343/03 2003-01-22
JP13343/2003 2003-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4991A true CN1524991A (zh) 2004-09-01
CN100549269C CN100549269C (zh) 2009-10-14

Family

ID=3282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96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9269C (zh) 2003-01-22 2004-01-21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6941881B2 (zh)
JP (1) JP3818509B2 (zh)
CN (1) CN10054926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936B (zh) * 2006-12-25 2011-04-20 飞跃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穿线装置
TWI477672B (zh) * 2012-07-17 2015-03-21 Hsien Chang Tseng 縫紉機上環縫勾驅動結構
CN113308814A (zh) * 2021-06-05 2021-08-27 杭州衡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线器及自动穿线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2247B2 (ja) * 2004-08-03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刺繍可能なミシン
KR100687890B1 (ko) * 2004-11-11 2007-02-27 (주) 인브로 자수기의 운전방법
JP2007236510A (ja) 2006-03-07 2007-09-20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US7493830B2 (en) * 2006-07-14 2009-02-24 Easco Hand Tools, Inc. Mechanical torque wrench with an electronic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US8651037B1 (en) * 2012-10-12 2014-02-18 Hsien-Chang Tseng Drive structure for driving an upper thread wiper of a sewing machine
JP2016119933A (ja) 2014-12-24 2016-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04727031B (zh) * 2015-04-10 2018-02-16 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 电脑平缝机的换针机构
CN112359496B (zh) * 2020-11-10 2022-03-11 深圳市雅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锁边与魔术贴缝接设备及其方法
CN112411030B (zh) * 2020-11-10 2022-03-15 深圳市雅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魔术贴自动上料及对位缝接机构
CN112695469B (zh) * 2021-01-13 2022-06-07 浙江镨美科智能刺绣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头距绣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0447A (en) * 1964-06-19 1966-05-10 Lees & Sons Co James Needle threading tool
US3893602A (en) * 1972-07-24 1975-07-08 David M Ivy Needle threader
JPS5124353A (ja) 1974-08-19 1976-02-27 Kyoshi Kawai Jidoitotoshisochi
JPS6032476B2 (ja) * 1979-07-27 1985-07-27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における糸通し装置
JPH0299088A (ja) 1988-10-06 1990-04-11 Juki Corp 自動糸通し装置
JPH06254279A (ja) 1993-03-03 1994-09-1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3447335B2 (ja) 1993-07-29 2003-09-16 株式会社バルダン 刺繍ミシンの上糸切断装置及び上糸切断方法
JP3339755B2 (ja) 1994-12-22 2002-10-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JP3522866B2 (ja) * 1994-12-28 2004-04-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3614972B2 (ja) 1996-03-05 2005-01-26 日本電波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H09299677A (ja) 1996-05-13 1997-11-25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多針ミシン
JPH09299676A (ja) 1996-05-14 1997-11-25 Juki Corp ミシンの交換糸引出し装置
JP3850092B2 (ja) 1997-01-31 2006-11-29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上糸交換装置
JP2001218992A (ja) 2000-02-09 2001-08-14 Juki Corp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936B (zh) * 2006-12-25 2011-04-20 飞跃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穿线装置
TWI477672B (zh) * 2012-07-17 2015-03-21 Hsien Chang Tseng 縫紉機上環縫勾驅動結構
CN113308814A (zh) * 2021-06-05 2021-08-27 杭州衡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线器及自动穿线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82886B2 (en) 2006-08-01
US6941881B2 (en) 2005-09-13
US20040154502A1 (en) 2004-08-12
CN100549269C (zh) 2009-10-14
US20050223957A1 (en) 2005-10-13
JP2004222916A (ja) 2004-08-12
JP3818509B2 (ja) 200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4991A (zh) 缝纫机
KR100860191B1 (ko) 다두 자수 미싱
JP2007532150A5 (zh)
JP2008114049A (ja) シークイン送り装置及びシークイン縫いが可能なミシン
US7500438B2 (en)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
CN1904173B (zh) 多头双排绗绣一体机
CN1523156B (zh) 缝纫机
CN115710783A (zh) 一种刺绣机剪线方法
JP3431800B2 (ja) 多頭式ミシン
US4285289A (en) Embroidering machine
JP3524906B2 (ja) 刺繍用ミシンにおける糸通し装置
US7926434B2 (en) Thread cutt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JP3449588B2 (ja) ミシン
JP2009507564A (ja) 水平多針キルティング機械および方法
CN1594701B (zh) 缝纫机
KR20140058157A (ko) 누비기
CN210194123U (zh) 一种横向绗缝机
CN110004599A (zh) 一种横向绗缝机
JP3447335B2 (ja) 刺繍ミシンの上糸切断装置及び上糸切断方法
CN1906343B (zh) 缝纫机
KR20030088369A (ko) 재봉기
JPH08187379A (ja) 縫製装置
CN112226924B (zh) 一种可自锁线头的缝纫机针距控制机构
JP2879271B2 (ja) 複合ミシンのアタチメント駆動装置
WO2005024109A1 (en) Device to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thread in a needle in textile machines, relative method and textile machine adopting said thread-chang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