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6997A -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 Google Patents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6997A
CN1506997A CNA031006841A CN03100684A CN1506997A CN 1506997 A CN1506997 A CN 1506997A CN A031006841 A CNA031006841 A CN A031006841A CN 03100684 A CN03100684 A CN 03100684A CN 1506997 A CN1506997 A CN 1506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rrier
width
vertical
pd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06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成勋
吴东起
宋福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PLAS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PLAS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PLAS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PLAS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6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54Means for exhausting the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3Cross section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01J2211/365Pattern of the spa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可以简化过程数目,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排气功能并抑制误放电和相邻放电单元间的光电串扰现象发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包括:一个垂直障壁和一个水平障壁,其中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形成了一个六边形围绕在放电单元区域的四周;一个连接障壁,连接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其中连接障壁在中心部位制作了一个沟槽而使水平障壁的长度小于垂直障壁的间距;一个气流通道,因水平障壁高度小于垂直障壁的表面高度而在水平障壁的表面形成。

Description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尤其涉及亮度改善的PDP。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以下简称PDP)是一种平板显示设备,它利用真空紫外线激励红(R),绿(G)和蓝(B)三基色莹光物质而使莹光物质发出可见光来实现彩色显示。真空紫外线是由充于前后面板间的气体,如氖Ne,或氙Xe,放电产生的等离子发射的。
PDP分为直流型(DC)和交流型(AC)两种。DC-PDP是将电极制作在基板的外表面,在电极加以足够的电压而形成等离子体,在这种结构中电极直接暴露在等离子体中,电流直接流过电极。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因电极暴露于放电空间而需要增加外电阻。
在AC-PDP中,电极不是裸露的而是覆盖了一介质层后通过位移电流。由于电极被介质层覆盖,电流自然受到限制。并且,由于电极被介质层覆盖而免于放电过程产生的离子溅射,使AC-PDP较DC-PDP具有更长的寿命。
AC-PDP分对向放电型结构和表面放电型结构两种。采用对向放电结构的一个问题是,离子溅射引起荧光物质衰减而使AC-PDP寿命变短。而在表面放电型结构中,放电集中在正对荧光物质的基板上,这样可以使荧光物质的衰减达到最小,克服了对向放电结构的缺点。因此,表面放电型AC-PDP是目前彩色PDP设备制造中的主流结构。
同时,在各种平板显示设备中,PDP具有易于实现于大屏幕、厚度薄等优点,因此目前PDP技术被日益关注,广泛采用于证券交易市场实时显示屏幕、会议显示屏以及大屏幕壁挂电视等器件。
图1所示为三电极表面放电型AC-PDP的平面图。特别地,图1给出了电极矩阵。
如图1所示,表面放电AC-PDP包括一个前基板11及一个后基板11A。X电极12和Y电极13并排制作在同一方向。寻址电极14制作在与X电极12和Y电极13彼此正交的方向上。
电极的每个正交点构成一个放电单元15,其中,X电极12是扫描电极,用于扫描屏幕;Y电极13是维持电极,可维持放电状态;寻址电极14用于输入数据。
每个放电单元制作了一个寻址电极14,由所连接的寻址驱动器提供寻址电压。X电极12连接到X电极驱动器,并由其提供扫描电压。Y电极13从所连接的Y电极驱动器获得维持电压。
X电极、Y电极以及寻址电极以矩阵形式排列。
图2A是现有技术中三电极表面放电型AC-PDP的剖面图。
如图2A所示,前面板包括一个制作在前基板21上的前电极;一对透明电极,以固定间距制作在前基板21上;一对汇流电极,制作在每个透明电极22上部;一层透明介质层23,覆盖在前电极上用以限制放电电流;保护膜24,制作在透明介质层23的下面对透明介质层起保护作用。前电极构成图1所示的X和Y电极。例如,一个透明电极22和汇流电极22A构成X电极,而另一个透明电极22和汇流电极22A构成Y电极。
后面板包括:一个后基板21A;一个寻址电极25,制作在后基板21A上并与前电极正交;一层白色的介质层26,完全覆盖于后基板21A和寻址电极25上面,用于保护寻址电极25同时反射放电空间29所发射的可见光;一个条形障壁27,可抑制和寻址电极25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光电串扰;可发射可见光的荧光物质28,介于白色介质层26之上及障壁27的侧壁间的空间。
在封接前后面板时,在其连接处的空间中充入并密封以惰性气体而构成放电空间29。
如图2A示出按惯例将前基板21旋转90°的结构图。条形障壁27将放电单元相隔离开。
下面具体描述了基于上述PDP结构的放电单元的发光过程。
首先,要使放电单元发光(着火lighted),需要在Y电极和寻址电极25之间的空间外加一确定电压,引起两极间的放电。这样,放电形成的阳离子和电子在荧光物质28和介质保护膜24的表面累积形成壁电荷。
在储存有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X电极上也加了电压。一旦加上电压,Y电极与X电极间就会产生放电。
这样,当在X电极和Y电极间施加交流电场时它间之间就会发生重复的放电,称作维持放电。当维持放电产生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物质28,便产生了可见光。可见光穿透前基板发射到外部。
如上所述,传统PDP设备用障壁来阻止左右单元间的误放电。
通常,障壁27被制成条形并与寻址电极25平行放置。然而,传统PDP没有障壁,不能阻止上下单元间的电荷运动。因此,将汇流电极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足够大,以防止上下单元间的电荷运动,而减少单元间的往复误放电。
条形的障壁将每个放电单元分成两个区域,即两个分离的区域独立成一个部分,包括一个透明电极,该透明电极引起主放电而发射紫外线并与荧光物质相作用,发出可见光,还包括一个抑制放电发生进而阻止可见光发射的暗条区。包括透明电极的该区域通过发射可见光实现图像显示。
每个放电单元可见光发射率随放电单元放电区域的面积的增加正比上升。因此,发光效率也得到改善。
然而,由于传统PDP的障壁是条形的,如果放电区域的面积增加,就会使上下放电单元之间的间距减少而易产生误放电。实际上,对于一个具有条形障壁的40英寸的VGA PDP,每个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的面积只占50%。由于发光区域的实际面积所占的比率减少,这个事实成为引起发光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而且,当采用了条形的障壁结构时,由于具有足够的排气通道,所以便于排放废气。另一方面,放电发射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易于发射到相邻的单元,而引起紫外线的散失。紫外线散失进一步成为亮度降低的一个原因。此外,相邻单元间带电粒子的干涉也会引起误放电和光电串扰。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格状障壁结构。
图2B所示为用以解决使用条形障壁所引起问题的格状障壁结构示意图。(参见韩国专利10-351846号图4及图5)
格状障壁形成一放电单元矩阵,其中每个放电单元被障壁围绕以抑制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发射到相邻放电单元。采用这一特定结构的PDP,可以抑制误放电和相邻放电单元间带电粒子的光电串扰的发生。
而且,将介质层制成沟槽状以利于废气排放。
然而,传统的具有格状障壁的PDP具有放电单元矩阵,每个放电单元四周都被障壁围绕,因此,这种结构实际上限制了废气的自由流动并且由于增加了沟槽制作程序,使制作过程更加复杂。
同时,为便于可见光通过,传统PDP的前基板使用氧化铟錫(ITO)作透明电极。然而,由于ITO具有较高的电阻,于是在ITO之上制作了汇流电极以抵偿ITO电极的高电阻,它采用具有导电性优良的物质制成,如Ag膜和Cr-Cu-Cr叠膜。
然而,由于材料的昂贵和处理过程的增加而使ITO电极的制造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等离子显示平板(PDP),它能够避免因采用复合电极结构(透明电极和汇流电极构成前电极)的PDP而增加的材料成本和处理数目,改善排气功能并有效抑制误放电和相邻放电单元间的光电串扰现象。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包括:一个垂直的障壁和一个水平的障壁,其中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形成了一个六边形围绕在放电单元区域的四周;一个连接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以形成六边形的连接障壁,其中在连接障壁的中心部分制作了一个沟槽,这样水平障壁的长度就小于垂直障壁的间距;水平障壁的上表面低于垂直障壁的表面,这样在水平障壁上面就形成了一个空气流通的通道,其中水平障壁可抑制垂直方向的误放电,垂直障壁可抑制水平方向的误放电,垂直障壁、水平障壁和连接障壁彼此相连形成一六边形的放电单元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AC)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包括:一对前电极和一个寻址电极,其中一个单元放电装置的每个前电极包括:一个主电极和一个端电极,端电极,在与障壁正交于障壁中心的方向以固定间距成对出现;在障壁中心平行于障壁方向的一个连接主电极和端电极的支电极,其中主电极,端电极以及支电极的宽度是不同的,且主电极,端电极以及支电极是无透明电极的汇流电极。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平板,包括一个单元放电装置,其中单元放电装置包括:一前基板和一后基板;制作在前基板第一方向上的一对梯形的汇流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第二方向上的与汇流电极对正交的一个寻址电极;一介质层,制作在包括寻址电极的后基板上;一个六边形的障壁,围绕着由汇流电极对和寻址电极所限定的放电单元区域,因为障壁一边的高度低于另外一边而提供了气流通道;荧光物质,涂覆在六边形的障壁所围成的整个放电单元区域上。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和特征会变得明确,其中:
图1所示为典型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等离子显示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现有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PDP的剖面图;
图2B所示为现有技术格状障壁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PDP的部分透视图;
图4所示为描述汇流电极,障壁和寻址电极间排列关系的平面图;
图5所示为图4中的一对梯形汇流电极的具体示意图;
图6A和图6B所示为图4中的六边形障壁的具体示意图;
图7A-7C所示为六边形障壁制作方法的剖视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PDP的部分透视图。如图3所示,表面放电型交流PDP包括一个具有前基板31的前面板和一个具有后基板41的后面板。
首先,在前面板中,前电极X和Y完全制作在玻璃制成的前基板上。前电极X和Y仅由无透明电极的汇流电极32和33构成。汇流电极32和33为不透明的金属,包括Ag,Au,Al,Cu,Cr以及以上所列金属的叠层薄膜,如,Cr/Cu/Cr薄膜。而且,汇流电极32和33制成梯形(参考图4)。前电极X和Y其中一个作为扫描电极。汇流电极32和33上面的透明介质层34采用常用的PDP介质层材料。例如,介质浆料主要由低融点的玻璃粉、粘结剂、溶剂等组成,然后用丝网印刷术和层压法将介质层覆盖上并经退火处理形成透明介质层34。在透明介质层34上在制作了保护层35,用于保护透明介质层34免受显示屏工作时放电过程产生的离子轰击的影响。保护层35一般采用已知的MgO、CaO、SrO、BaO等材料。
其次,在后面板中:寻址电极42制作在后基板41上,寻址电极42采用Ag,Au,Al,Cu,Cr以及以上所列金属的叠层薄膜,如,Cr/Cu/Cr薄膜。在它的上面是白色的介质层43,它所采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与前面板的透明介质层34一致。而且,六边形的障壁44制作在白色介质层43的上面(参考图4)。白色介质层43的表面和六边形障壁44的侧壁涂覆有荧光物质层45。
将前后面板准确对位后可进行封接形成表面放电型AC-PDP,对位的要求是前电极X和Y及寻址电极42垂直正交。在六边形障壁44所围绕的放电空间50中充入放电气体,如Ne和Xe。这样制作的PDP,放电单元区域位于寻址电极42和所有位于X-Y电极和Y-X电极中前方的电极的正交的部分。放电单元区域构成一个单元区域,该单元区域为基本显示单元。
图4所示为描述汇流电极、障壁和寻址电极间排列关系的平面图。在由六边形障壁44所形成的六边形放电单元区域60的上面,是由一对梯形的汇流电极32和33构成的X和Y电极,置于与六边形障壁44正交的方向上。而且,寻址电极42置于与梯形的汇流电极32和33正交于每个六边形障壁中心点的下面。特别是,在平面图中寻址电极42被分支电极遮盖。
图5所示为图4中的一对梯形汇流电极的具体示意图。
如图5所示,每个梯形的汇流电极32和33包括与端部相连的端电极32A和33A,与相邻电极产生放电的主电极32B和33B,即,产生一个初始放电并传播到整个汇流电极和连接端电极32A、33A和主电极32B、33B的支电极32C和33C。尤其是,支电极32C和33C位于六边形障壁44所形成的六边形放电单元区域60上部中心位置。设计成这种结构是因为支电极对于维持放电的稳定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支电极的位置误差距离六边形障壁44的中心部分不超过±50μm。
如上所述,构成前面板的前电极的X电极和Y电极,只包括一对无透明电极的汇流电极32和33。每对梯形的汇流电极32和33包括:端电极32A和33A,主电极32B和33B以及支电极32C和33C。
同时,每一个端电极32A和33A根据放电电压以固定距离同主电极32B和33B成对出现。每对汇流电极32和33对称性地彼此对向放置。即,汇流电极32一侧的主电极32B与另一个汇流电极33的主电极33B相邻,这样主体电极32B和33B就了一个放电间隙G,长度约50μm至80μm。
端电极32A和33A之间的距离设定在约120μm至150μm之间。且两个端电极32A和33A的每一端与六边形障壁44的一边44C平行放置。由两个端电极32A和33A形成的非放电区域由很薄的水平障壁44C限制,这样,就可以增大放电单元区域的面积。
同时,两个汇流电极的每个电极32A、32B、32C、33A、33B和33C的宽度确定,以提高开口率并增加放电稳定性为准。
对于主电极32B和33B,放电的发生情况根据主电极32B和33B的宽度d1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当每个电极的宽度d1增加时放电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相反地,整个平板的亮度会因开口率减小而降低。当主电极32B和33B的每个电极宽度d1减小时,开口率提高但同时放电稳定性降低。因此,为增大亮度同时考虑到维持放电的要求,将两个主电极32B和33B的每个电极宽度d1设定为约60μm到80μm之间。
对于支电极32C和33C,这两个支电极32C和33C分别连接了端电极32A、3A和主电极32B和33B。而且,支电极32C和33C的可使放电传播到汇流电极宽度的末端,换言之,支电极32C和33C使放电均匀地在整个单元中进行。因此,将分支电极尽可能制作得薄,最好将分支电极32C和33C的宽度设定在约40μm和60μm之间。
每个端电极32A和33A的宽度d3最宜定为60μm到80μm之间,且与六边形障壁44的水平障44C的间距取为约100μm。
以下介绍两个汇流电极32和33的工作过程。施加在端电极32A和33A的电压沿支电极32C和33C供给了主电极32B和33B。一旦电压达到放电电压,主电极32B和33B之间就会发生剧烈的放电,并沿支电极32C和33C传播到端电极32A和33A。然后,在整个放电单元均匀地放射出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45最终产生可见光。
图5所示的前电极因省去了透明电极的制作而具有生产成本降低和制作过程简单的优点。
如上所述,汇流电极32由端电极32A,主电极32B和支电极32C组成,另一汇流电极33由端电极33A,主电极33B和支电极33C组成。当汇流电极以上述结构组成时,发射可见光的面积较采用透明电极的情况要小,这是因为阻止从整个单元发射可见光的电极面积变大的缘故。即,开口率降低了。
为弥补上述缺陷,应尽可能扩大发射可见光的面积。采用六边形障壁44的结构可以使荧光物质45的面积增大。
相应地,障壁也就具有不同的结构,即,采用六边形的障壁结构来克服上述问题。
图6A和6B所示为图4中的六边形障壁的详细示意图。图6A是六边形障壁的剖面图,而图6B是六边形障壁的透视图。
参考图6A和6B,六边形障壁44确定一个六边形的放电单元区域60,它包括一个可以防止左右放电单元间电荷运动的条形垂直障壁44A,一个连接了介于上下放电单元间的垂直障壁44A的连接障壁44B和一个连接相邻连接障壁44B的水平障壁44C,其中,通过在连接障壁44B的中心部分制作了一个沟槽44D使水平障壁44C的长度小于垂直障壁44A的间距,水平障壁44C可以防止上下放电单元间的电荷运动。最后,由垂直障壁44A,连接障壁44B及水平障壁44C构成的六边形结构形成了放电单元。由于在整个放电单元四周围绕有障壁,发生在放电单元间的误放电可以在所有方向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
对于每个障壁,垂直障壁44A处于放电发生区并界定了实际放电发生的单位放电单元区域。连接障壁44B在垂直方向连接界定了单位放电单元区域的每个垂直障壁44A,在连接障壁44B的中心部分制作了一个沟槽44D,用于保证具有一致的厚度。而且,由于水平障壁44C的高度低于垂直障壁44A和连接障壁44B的高度,水平障壁提供了排气和充气过程所需的气流通道44E。
同时,连接障壁44B的沟槽44D使排气和充气过程中流通空气的通道厚度最小。垂直障壁44A的宽度d4与连接障壁44B宽度的d5相一致,而水平障壁44C的宽度d6小于垂直障壁44A的宽度d4与连接障壁44B的宽度d5
对于水平障壁44C,水平障壁44C的上部表面呈凹型,这样水平障壁44C的高度低于垂直障壁44A。将水平障壁44C制成具有较小的宽度和较低的高度可以形成气流通道44E。当制作障壁模型时,水平障壁的44C的宽度设计为约垂直障壁44A和连接障壁44B宽度的60%到70%,根据退火时收缩度随宽度而变化,这样在退火完成后水平障壁44C的高度会变低。在约550℃、10分钟退火处理后,高度变化大约3-5μm。
六边形障壁44和图3中的前基板相连并封接在一起。此时,六边形障壁44围绕在放电单元区域60的四周,因而,可以抑制放电单元间光电串扰现象的发生。而且,水平障壁44C和放电单元区域60的上边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44E。气流通道44E形成气流的通道。这种结构既利于剩余气体的排放,同时也可向放电单元区域60充入放电气体。
同时,水平障壁44C上面形成的气流通道44E的宽度W受连接障壁中心制作的沟槽44D的影响。例如,如果气流通道44E很宽,即,水平障壁44C较长,气体流动会更加容易。尽管有这种优点,这种结构同时存在的不利是上下放电单元间的电荷运动也更加容易。并且,为得到足够的宽度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退火,会使高度大大降低以致于障壁下降。如果气流通道44E的宽度太窄,气体流动受限,但是电荷运动数量降低,因而抑制误放电。
为此,设定气流通道44E的宽度W应易于气体排放。并且,为抑制上下放电单元间的误放电,倾向于选择较窄的宽度W。这样,当气流通道44E变窄时,可以抑制上下放电单元间的电荷运动,进而也意味着非放电区域电极的间距变小。从而可以增大发射可见光的放电单元的面积。因此,本发明采用的将六边形障壁44的尺寸设计为,缩小气流通道44E的宽度W到允许障壁结构存在而不下降的程度。
本发明的六边形障壁并没有将放电单元区域只局限于单颜色而是广泛应用于其他各种颜色。
图7A至7C所示为六边形障壁的制作方法的剖面图。
参考图7A,在后基板71上制作了寻址电极72,和介质层73。然后,感光障壁物质74覆盖在介质层73上面,其上是光掩膜75。其中,光掩膜75包括一个垂直模型75A、一个水平模型75B以及一个连接垂直模型75A和水平模型75B的连接模型75C。其中,在连接模型75C的中心制作了一个沟槽。垂直模型75A,水平模型75B和连接模型75C形成了一个与六边形障壁相同的六边形。垂直模型75A和水平模型75B宽度相同。而垂直模型75A和连接模型75C较水平模型要宽。而且,垂直模型75A也比水平模型75B要长。
参考图7B,将光掩膜75曝光显影后得到感光障壁物质74,然后将掩膜去除。感光障壁物质74中非曝光部分对应于光掩膜75,变成了垂直障壁模型74A,水平障壁模型74B以及连接障壁模型74C。感光障壁物质74的曝光部分随后被除去。此时,垂直障壁模型74A和连接障壁模型74C具有相同的宽度。而垂直障壁模型74A和连接障壁模型74C要宽于水平障壁74C。垂直障壁74A长于水平障壁74C。
参考图7C,然后将由垂直障壁模型74A,水平障壁模型74B以及连接障壁74C所构成的感光障壁物质74在大约550℃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约20分钟。退火处理后,即制成了由垂直障壁74A-1,水平障壁74B-1以及连接障壁74C-1所构成的六边形障壁。且由于收缩程度因宽度而不同,较窄的水平障壁模型74B比较宽的垂直障壁收缩得多,因而水平障壁74B-1低于垂直障壁74A-1。且由于连接障壁模型74C与垂直障壁模型74A宽度相同,连接障壁模型74C与垂直障壁模型74A的收缩程度一致。从而导致连接障壁74C-1与垂直障壁74A-1的高度相同。
图7A至7C所示为采用影印法制作六边形障壁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采用喷砂法制作本发明中的六边形障壁。
用喷砂法制作障壁时,将壁浆,即障壁材料,以一定的厚度涂覆在后基板上,此时寻址电极和介质层已制作在后基板上且已形成干膜。障壁浆料干后表面形成一个干膜阻抗(DFR),将具有六边形障壁模型的光掩膜曝光显影后进行喷砂处理。然后,障壁材料被磨光(polished),其余的部分,即未磨光的部分形成了六边形的障壁模型。对六边形的障壁进行退火烧结形成六边形障壁。
以上所述制作六边形障壁的方法中,首先制作了一个对应六边形障壁的光掩膜,然后对其进行曝光显影以及退火处理,最后制成六边形障壁。然而,也可以将垂直障壁,连接障壁和水平障壁分别进行曝光和显影处理,随即对它们进行退火处理。
总之,影印法和采用喷砂法都可以用于制作本发明的表面放电型AC-PDP的六边形障壁44。在六边形障壁的水平障壁上制作了气流通道,以便于废气排放及充入放电气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放电单元可分成放电区域和非放电区域两个部分。障壁,特别是水平障壁,即使位于非放电区也增加了放电单元的面积。这种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上下放电单元间的电荷运动,因此扩大了放电单元。
而且,不采用透明电极而只利用汇流电极32和33来产生放电,汇流电极对32和33共同起到了透明电极的作用。这个事实说明只使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就可以将放电传播到整个放电单元。进而也要求汇流电极32和33应具有和透明电极一样的宽度。但是,如果汇流电极对32和33与透明电极宽度相同,可见光的发射区会变得很小,导致亮度减小。这个不利是仅利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而不能产生放电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发明采用增大发射可见光的开口率且放电可以传播到整个放电单元区域这样的结构。为最大程度减少汇流电极对32和33所占的面积,将产生放电的主电极32B和33B以及连接支电极32C和33C端部的端电极32A和33A都制作在放电单元的中部。采用这种结构,最初在放电间隙产生的放电可以通过支电极32C和33C传播到整个放电单元。当每个电极的宽度减少时,开口率反而增大了。但是,放电区域的减少,会导致放电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反之会引起亮度降低。
放电发生的情况随主电极32B和33B以及支电极32C和33C的宽度的不同而变化。当主电极32B和33B的宽度增加时,放电更加稳定,而亮度因开口率的减少反而降低。然而,当主电极32B和33B的宽度减小时,放电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因误放电而导致整个平板一致性的降低。
如果不用支电极32C和33C连接平板的每一端子,那么放电就不能传播至整个放电单元,放电电压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位设置支电极32C和33C。而且,为提高开口率要尽可能减小电极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只利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引起放电,然后放电发射的紫外线与荧光物质作用放射可见光。这时,由于阻止从整个区域发射可见光的电极面积要大于放电单元采用透明电极的情况,与放电单元采用透明电极的情况相比,发射可见光的面积减少了。即,开口率降低了。为弥补这个问题,必须增大可见光发射的面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增大荧光物质的面积。即,将四周由六边形障壁围绕的整个放电单元全部涂覆荧光物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即使障壁的表面也可以反射可见光,这点设计在现有技术是没有体现的。进一步说明,即使仅使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也可以保证大的开口率。
如果采用常用条形障壁,需设定较大的上下放电单元间的电极间距,以抑制上下放电单元间误放电的发生。然而,实际上这种补偿导致的不利结果是放电单元的面积变小了。为克服这个问题,本发明尝试使用六边形的障壁以增大电极间的距离。这样实际上扩大了放电单元的面积从而导致亮度的增加。
除了采用六边形障壁的结构来增大亮度,在前面板上只采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不使用透明电极而代替以黑色条纹来提高对比度。这种替代产生的另一个效果是简化了制作过程。即,制作前面板可以只用三个过程,制作汇流电极对32和33,制作透明介质层34以及制作保护层35。简单的制作过程使得降低材料成本和扩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如果只使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而不使用透明电极,存在的问题是亮度会降低。尤其是,在本发明中,通过减少上下放电单元的间距使放电的面积得到更大程度的增加。而且,因为汇流电极对32和33由黑色条纹代替,有可能构建一种最大化亮度的结构。因此,可能得到与使用透明电极几乎一样的效果。而且,这种替代还增大了对比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总结如下:首先,因本发明的表面放电型AC-PDP,只采用汇流电极而无透明电极,使前面板的制作过程得到简化。
而且,将六边形障壁围绕的整个放电单元全部涂覆以荧光物质,从而增大亮度。即使使用汇流电极对32和33,此例中的开口率也会达到和使用透明电极的面板几乎相同的情况。
其次,本发明所采用的六边形障壁结构抑制误放电的发生。并且水平障壁上部形成的气流通道可以提高气体排放率。
虽然本发明已结合较佳实施例得到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确,在不超出任一以下所列关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情况下,可以进行任意的变化和修改。

Claims (13)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包括:
一个垂直障壁和一个水平障壁,其特征在于,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形成围绕放电单元区域四周的六边形;连接水平障壁和垂直障壁的连接障壁,在连接障壁的中心部位制作了一个沟槽,这样水平障壁的长度就小于垂直障壁的间距;以及
形成于水平障壁的上表面的一个气流通道,水平障壁的表面低于垂直障壁的表面,
所述水平障壁抑制垂直方向的误放电,而垂直障壁抑制水平方向的误放电,垂直障壁、水平障壁和连接障壁彼此相连构成六边形的放电单元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垂直障壁的宽度与连接障壁的宽度相同,而水平障壁的宽度小于垂直障壁和连接障壁二者每一个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连接障壁沟槽的尺寸受到控制,以确保连接障壁具有一致的厚度,并且垂直障壁的宽度与垂直障壁的宽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障壁的中心部分制作一沟槽,使得连接障壁形呈六边形的形状。
5、一种三电极表面放电型交流(AC)等离子体显示平板(PDP),包括:
一对前电极;和
一个寻址电极,
其特征在于,单位放电装置的每个前电极包括:
一个主电极和一个端电极,以相同方向排列、等间距成对出现,且与障壁垂直正交于障壁的中心;
一个支电极,连接主电极和端电极,其方向与障壁方向平行且位于障壁中心,
主电极、端电极以及支电极的宽度是不同的,主电极、端电极和支电极组成无透明电极的汇流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每对前电极中的主电极相对放置以形成放电间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DP,具特征在于,支电极的宽度小于主电极和端电极任何一个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主电极、端电极和支电极的宽度分别设定为60μm至80μm。
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包括一个单位放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单位放电装置包括:
一个前基板和一个后基板;
一对梯形的汇流电极,制作在前基板的第一方向上;
一个寻址电极,制作在后基板上,位于与汇流电极对相交的第二方向;
一个介质层,覆盖在后基板上,后基板包括寻址电极;
一个六边形障壁,围绕在由汇流电极对和寻址电极所确定的放电单元区域四周,并因障壁的一边高度低于障壁另一边的高度而形成一个气流通道;
荧光物质,涂覆在六边形障壁所围绕的整个放电单元区域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每个汇流电极包括:
一个主电极和一个端电极,以确定间距平行置于第一方向;
一个支电极,制作在与气流通道相平行的方向上,连接主电极和端电极,此气流通道是因六边形障壁有一边的宽度至少低于主电极的宽度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每对前电极的两个主电极对向放置形成一个放电间隙。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六边形障壁包括:
一个垂直障壁,呈条形,置于第二方向;
一个水平障壁,置于与垂直障壁相交的方向,并因其高度低于垂直障壁而形成气流通道;以及
一个连接障壁,连接垂直障壁和水平障壁,在其中心制作一沟槽以缩小气流通道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PDP,其特征在于,连接障壁的宽度与垂直障壁的宽度相同,水平障壁的宽度小于垂直障壁的宽度。
CNA031006841A 2002-12-12 2003-01-21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Pending CN15069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279189 2002-12-12
KR1020020079189A KR20040051289A (ko) 2002-12-12 2002-12-12 투명전극이 없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997A true CN1506997A (zh) 2004-06-23

Family

ID=3232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006841A Pending CN1506997A (zh) 2002-12-12 2003-01-21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47409B1 (zh)
KR (1) KR20040051289A (zh)
CN (1) CN150699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5600C (zh) * 2004-06-30 2008-04-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7642717B2 (en) 2005-09-23 2010-01-05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which is capable of minimizing a gap between a seal layer and a ultra violet ray/silicon desiccant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797666B (zh) * 2004-12-31 201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845286B (zh) * 2006-03-14 201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719452B (zh) * 2008-11-12 2011-09-14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0115B2 (ja) * 2002-04-17 2007-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TWI282107B (en) * 2002-08-09 2007-06-01 Au Optronics Corp Electrode structure of a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187125B2 (en) * 2002-12-17 2007-03-06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KR20040083708A (ko) * 2003-03-24 2004-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조명 시스템
TWI220263B (en) * 2003-05-06 2004-08-11 Ind Tech Res Inst FED having grid plate with spacers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674392B1 (ko) * 2003-05-19 2007-01-26 파이오니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패널의 제조방법 및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4137013B2 (ja) 2003-06-19 2008-08-2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7327083B2 (en) * 2003-06-25 2008-02-05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4289040B2 (ja) * 2003-06-26 2009-07-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TWI247325B (en) * 2003-06-27 2006-01-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rrier rib structure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425797B2 (en) * 2003-07-04 2008-09-16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protrusion electrode with indentation and aperture
US20050001551A1 (en) * 2003-07-04 2005-01-06 Woo-Tae Kim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208876B2 (en) * 2003-07-22 2007-04-24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536215B1 (ko) * 2003-08-05 2005-12-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TWI236035B (en) * 2003-08-12 2005-07-11 Au Optronics Corp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flat lamp
KR100528924B1 (ko) * 2003-09-08 2005-1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78795B1 (ko) * 2003-10-23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9369B1 (ko) * 2003-11-29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9406B1 (ko) * 2003-11-29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60543B1 (ko) * 2004-05-12 2006-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922748B1 (ko) * 2004-06-26 2009-10-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649318B2 (en) * 2004-06-30 2010-01-19 Samsung Sdi Co., Ltd. Design for a plasma display panel that provides improved luminance-efficiency and allows for a lower voltage to initiate discharge
EP1646065A3 (en) * 2004-10-11 2009-05-06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electrodes
KR100680770B1 (ko) * 2004-10-11 2007-0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캔 전극과 서스테인 전극을 포함하는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59064B1 (ko) * 2004-10-12 2006-12-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6138911A (ja) * 2004-11-10 2006-06-0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JP2006201423A (ja) * 2005-01-20 2006-08-03 Seiko Epson Corp 色要素付き基板、成膜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60085991A (ko) * 2005-01-25 2006-07-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60087135A (ko) 2005-01-28 2006-08-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46315B1 (ko) * 2005-03-30 2006-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84785B1 (ko) * 2005-04-06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19039B1 (ko) * 2005-06-30 2007-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58723B1 (ko) * 2005-08-01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DE602006012003D1 (de) * 2005-11-28 2010-03-18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Bildschirm
KR20080098508A (ko) * 2006-02-28 2008-11-10 도레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용 부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88035A (ko) * 2007-03-28 2008-10-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1874282A (zh) * 2008-01-07 2010-10-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5059635B2 (ja) * 2008-01-17 2012-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US20100167032A1 (en) * 2008-12-29 2010-07-01 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ront electrode for pd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5600C (zh) * 2004-06-30 2008-04-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7504776B2 (en) 2004-06-30 2009-03-17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797666B (zh) * 2004-12-31 201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装置
US7642717B2 (en) 2005-09-23 2010-01-05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which is capable of minimizing a gap between a seal layer and a ultra violet ray/silicon desiccant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937141B (zh) * 2005-09-23 2011-03-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45286B (zh) * 2006-03-14 201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719452B (zh) * 2008-11-12 2011-09-14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47409B1 (en) 2004-06-08
KR20040051289A (ko) 2004-06-18
US20040113555A1 (en) 2004-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6997A (zh) 无透明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JP200424137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部材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並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674201A (zh) 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694206A (zh)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8421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2034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2005010143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방법
CN1913087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74165A (zh) 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形成地址电极的方法
CN186275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3798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320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290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6919670B2 (en) Rib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e process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8547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KR10059228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744263A (zh) 具有倾斜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379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308990C (zh) 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JP4118169B2 (ja) ガス放電パネル
KR2009001357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극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제조된 전극을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