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9032A -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 Google Patents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9032A
CN1499032A CNA2003101203363A CN200310120336A CN1499032A CN 1499032 A CN1499032 A CN 1499032A CN A2003101203363 A CNA2003101203363 A CN A2003101203363A CN 200310120336 A CN200310120336 A CN 200310120336A CN 1499032 A CN1499032 A CN 1499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ubber
protective sleeve
contact
shell
neonyc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03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0043C (zh
Inventor
志村斗纪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00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0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对安装在便携式元件如用于自动汽车的远程无密匙进入发射器中的天线元件的偶然的物理冲击进行吸收的保护垫。该保护垫包括每个都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的缓冲器。该垫子设置在保护套内,第一触点与天线元件弹性接触,第二触点与保护套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因而吸收例如在用户偶然跌落便携式元件时产生的传输给天线元件的物理冲击,因而避免天线元件从制造了电路的衬底上脱落和/或天线元件本身的破裂。

Description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吸收传输给内置在便携式元件如远程无密匙进入发射机中的天线元件的物理冲击的保护垫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密匙进入系统是一种汽车远程控制系统。无密匙进入系统通常具有带内置天线元件的便携式无线发射器,用于建立与自动车的联系。该天线元件相对较重。因此,如果使用者偶然将发射器和点火键一起跌落,会使天线元件受到较大的物理冲击,可能使天线元件的终端从衬底上脱落和/或使天线元件本身破裂。为减轻这一问题,天线元件可以紧紧地粘在衬底上,但这要求附加的粘结剂干燥过程,因此增加发射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垫子,用于吸收传输给便携式元件如无线发射器中内置的天线的偶然的物理冲击,提高便携式元件和/或装有这种垫子的便携式元件的抗震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收对便携式元件如用于自动车的远程无密匙进入发射器的偶然的物理冲击的保护垫,该保护垫包括具有内表面的保护套、安装在保护套中其上装有电路的的衬底,和安装在所述保护套中包括外壳的天线元件。该外壳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延伸。该外壳在关于外壳的第一表面上所选的点对称的多个接点处粘附于所述衬底的表面。该保护垫包括:
(a)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器,用于吸收传输给天线元件的物理冲击;(b)分别在所述缓冲器上的第一触点;和(c)在所述缓冲器上邻接于该保护套的内表面的第二触点。该第一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天线元件的外壳的第二表面。
具体而言,该保护垫设置在保护套中限定的平行矩形腔内,第一触点与天线元件弹性接触,第二触点与保护套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因此吸收例如用户偶然跌落便携式元件时产生的传输给天线元件的物理冲击,因而避免天线元件从衬底脱落和/或天线元件本身破裂。
在本发明的优选模式中,每个缓冲器具有关于所述缓冲器的中线几何对称的截面,所述缓冲器的中线是在没有载荷施加于缓冲器时穿过第一和第二触点延伸的线。
该第二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保护套的内表面。
一组所述第一触点和一组所述第二触点的至少其中之一几何地确定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一。该第一结构是圆形。该第二结构在垂直于中心线延伸的平面上具有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对侧边和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对侧边。
每个所述缓冲器横截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确定每个第一触点。
该保护垫还包括与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的其中之一邻接放置的平行的安装板。该第二触点与该安装板整体形成。
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在45°到60°的范围内。
用肖氏硬度在30到50范围内的硅树脂橡胶制成的弹性元件形成该缓冲器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
该保护套包括第一和第二盖。该第二盖在其内壁上具有内表面。该第一和第二盖在其周边处互相紧紧地配合,形成钳口,在钳口中设置了防水封条来产生弹性反作用力。该缓冲器设置在由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该保护套的内表面形成的钳口中以便产生弹性反作用力,由缓冲器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低于由防水封条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该缓冲器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由O环实现的弹性元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元件例如远程无密匙进入发射器,包括:(a)具有内表面的保护套;(b)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其上装有电路的衬底;(c)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包括外壳的天线元件,该外壳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延伸,该外壳在关于外壳的第一表面上所选的点对称的多个接点处粘附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和(d)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中用于吸收传输给所述天线的物理冲击的垫子。该垫子由弹性材料制成且配有缓冲器,每个缓冲器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该第一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所述天线元件的外壳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触点邻接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
在本发明的优选模式中,每个所述缓冲器在没有载荷施加于该缓冲器时具有几何轴对称的截面。
该第二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
每个所述缓冲器横截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确定每个第一触点。
该垫子具有与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的其中之一邻接放置的平行的安装板。该第二触点与该安装板整体形成。
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在45°到60°的范围内。
该垫子由肖氏硬度在30到50范围内的硅树脂橡胶制成。
该保护套包括第一和第二盖。该第二盖在其内壁上具有内表面。该第一和第二盖在其周边处互相紧紧地配合,形成钳口,在钳口中设置了防水封条来产生弹性反作用力。该缓冲器设置在由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该保护套的内表面形成的钳口中以便产生弹性反作用力,由缓冲器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低于由防水封条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该缓冲器可以由O环实现的弹性元件形成。
附图说明
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相应的附图中可以更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不应该将本发明限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和理解的目的。
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设置在远程无密匙进入发射器中的保护垫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显示图1的发射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显示设置在图1的发射器中的天线元件的俯视图;
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
图3c是图3a的仰视图;
图4是显示图3a到3c所示天线元件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5a是显示保护垫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图1的发射器的下面部分的俯视图;
图7a是显示保护垫的缓冲器的部分截面图;
图7b是显示三种类型保护垫的几何参数的表;
图8是显示施加给图7b所示第一到第三种类型保护垫的载荷N和缓冲器的压缩总量α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9a是显示第一被修改形式的保护垫的俯视图;和
图9b是显示第二被修改形式的保护垫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尤其是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元件1,其中在各幅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指相同的部分。如图所示,便携式无线元件1用于远程无密匙进入(Remote keyless entry,简称RKE)发射器,以下称为发射器1。在以下的讨论中,如图中所示,发射器1朝上和朝下的部分分别称为上部分和下部分。
发射器1主要由包括上盖2和下盖9保护套、按钮盘3、防水盖4、构成电路的衬底5、安装在衬底5的上表面上可按压的开关51a、51b和51c、安装在衬底5的下表面上的天线元件6、安装在天线元件6和下盖9之间吸收传输给天线元件6的物理冲击的保护垫7、电池终端81、电池保护套82、钮扣电池83和隔离片91到93。衬底5的下表面还安装了发射器电路,为简介起见从图中省略了。
在注入模制(in-mold)工艺中在树脂基底BP中布置装饰性树脂薄膜,形成上盖2。树脂薄膜具有在其上提供有透明保护涂层的上表面和金属的或带色的下表面。上盖2具有在其中形成的键孔20和按钮孔21a到21c。
按钮盘3具有形成在装饰性薄膜如上盖2的用户可按压的按钮31a、31b和31c。在发射器1的一个装配过程中将按钮31a到31c插到上盖2的按钮孔21a到21c中。
防水盖4由硅树脂橡胶制成,且具有整闭地环绕其四周的O环40。以围绕衬底5的整个上部分的形式安装防水盖4。在发射器1装配过程中,O环40放在由上盖2上形成的突起22提供的钳口中和下盖9中形成的凹槽91中,这样,它可以弹性变形,用作密封条,防止水进入保护套。
如上所述,开关51a到51c安装在衬底5的上表面且由按钮31a到31c按压或者开或关。天线元件6粘贴于衬底5的下表面。
图3a是显示天线元件6的外壳的前表面61的平面图,以下称为外壳表面。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图3c是显示天线元件6的内部结构的图。图4示出了天线元件6的等效电路图。
天线外壳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如图3c所示,具有粘贴于其底面(如图3b所示的下表面)的四个角的天线终端63a、63b、63c和63d,它们相对于天线外壳的如图3a中表示的中点P1对称。如图3a中外壳表面61上所示,中点P1与天线元件6的外壳的底面中心一致。
在发射器的装配过程中将天线终端63a到63d焊接到衬底5下表面的选定部分,这样,使外壳表面61的方向平行于衬底5和保护套的内壁(即,下盖9)。
在内部,天线元件6包括铁氧体铁芯64和卷绕在铁芯64上的三个线圈65、66、67。如图4的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出,线圈65到67连接到共用终端63a,还分别连接到X轴终端63b、Y轴终端63c和Z轴终端63d。线圈65到67使天线运转,以下称为X轴天线65、Y轴天线66和Z轴天线67。
如上所述,天线元件6包括铁氧体铁芯64和三个线圈65到67,且重量相对较重。因此,如果用户偶然将发射器1跌落,发射器1的保护套(即,上盖2和下盖9)受到物理冲击,使天线元件6受到巨大的冲击或加速度,使终端63a到63d从衬底5上脱落,或者更糟的情况是,铁氧体磁性64以及线圈65到67裂开。
为降低上述缺陷,发射器1具有设置在天线原件6的外壳表面61和下盖9的内壁94之间的保护垫7,用于吸收对天线元件6的物理冲击。
具体而言,保护垫7由硅树脂橡胶制成,具有约40的肖氏硬度。如图5a所示,垫子7包括基座74和与基座7集成在一起的且关于基座74的中心P2对称的缓冲器71a、71b、71c和71d。基座74具有正方形平面部分,厚度为0.5mm。缓冲器71a与缓冲器71c平行地延伸。同样,缓冲器71b与缓冲器71d平行地延伸。
如图5b所示,缓冲器71a到71d的每一个的横截面都是高为1.6mm,底边为1.6m的等腰三角形,且上述缓冲器包括第一触点72a到72d(为简介起见只示出了72a和72c)和第二触点75a到75d(为简介起见只示出了75a和75c)。第一触点72a到72d分别由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确定。第二触点75a到75d形成在基座74的底面上且平行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73a到73d延伸。具体而言,第二触点75a到75d粘附于等腰三角形的底73a到73d且每个都具有1.6mm×0.3mm的矩形面积。
如图所示,基座74具有厚度为0.5mm被缓冲器71a到71d环绕的正方形区域,安装在下盖9内,其底部(即,如图5b所示的下表面)与下盖9的内壁94接触,这样,第二触点75a到75d固定在内壁94上。
垫子7还包括边框部分76b、76d、77b和77d,在基本上与第一触点72a到72d水平相同地延伸到缓冲器71a到71d外。边框部分76b基本上平行于边框部分76d。同样,边框部分77b基本上平行于边框部分77d。
相对的边框部分76b和76d的厚度比边框77b和77d厚。边框部分76b和76d中具有凹口78b和78d,分别面向开口79b和79d。在垫子7的安装中,使下盖9的衬底支架92b和92d配置在凹口78b和78d中,使垫子7紧紧地固定在下盖9中,这将要在随后详细介绍。
如上所述,下盖9在其周边形成了凹槽91,在发射器1的装配过程中,凹槽91与其中放了防水盖4的O环40的上盖2的突起22形成啮合。下盖9还具有在发射器安装好时水平低于凹槽91的内壁94,且其平行于衬底5的表面。下盖9除了具有支撑或固定平行于内壁94的衬底5的上述衬底支架92b和92d外,还有衬底支架92a、92c和93,衬底5与内壁94间的间隙恒定。
在装配发射器1时,衬底支架92b和92d首先放在垫子7的开口79b和79d中,且分别配置在凹口78b和78d中,使基座74的底表面尤其是第二触点75a到75d与下盖9的内壁94紧密接触。下一步,将按钮盘3和防水盖4安装在上盖2中。接下来,钮扣电池83放在其上的衬底5安装在上盖2中。上盖2配置到安装了垫子7的下盖9。
在上述安装过程中,如图5a所示的垫子7的中心P2基本上与下盖9的内壁94上如图3a所示的天线元件6的外壳表面61的中心P1一致。
由于上盖2的突起22和下盖9的凹槽91的严密接合,使防水盖4的O环40塑性变形或压缩,这样防止湿气进入发射器1。这样设计O环40,考虑到O环40的表面粗糙度和/或发射器1的通常应用,由于O环40的压缩引起大约2N(牛顿)的反作用力,使O环40的压缩率在20%到30%的范围内。
安装垫子7后,缓冲器71a到71d邻接于相对于中心P1对称的天线元件6的外壳的四个角且被外壳表面61和下盖9的内壁94弹性压缩。当垫子7产生的反作用力与O环40产生的力相平衡时,缓冲器71a到71d被压缩的程度选定为大约1mm,以下将缓冲器被压缩程度称为压缩量α。
从以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垫子7的缓冲器71a到71d放在下盖9中,关于天线元件6的外壳表面61的中心P1和基底74的P2对称,且在焊接到衬底5的天线元件6的终端63a到63b附近被压缩相同的量,这样在终端63a到63b上产生基本相等的压力,因而防止终端63a到63b从衬底5脱落。
以下详细说明如何确定缓冲器71a到71d的压缩量α。在随后的介绍中,缓冲器71a到71d通常用附图标记71表示。对其它部分也相同。
缓冲器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被压缩时,缓冲器71可以抵抗扭曲(因为扭曲使缓冲器71不产生弹性压力而保护天线元件6免受偶然的冲击)。
2、缓冲器71对天线元件6的终端63a到63d产生均匀的弹性压力(因为在缓冲器71中弹性压力的不均匀可以导致一些终端63a到64d中衬底5脱落)。
3、缓冲器71产生的反作用力不超过O环40产生的反作用力(为确保O环40的防水特性)。
通过使每个缓冲器71的横截面轴对称满足第一个条件(即,防止缓冲器71的扭曲),即,缓冲器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且每个尖锐的第一触点72a到72d布置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缓冲器71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圆形或半圆形。
通过被压缩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变化是最小化的这种缓冲器的剖面结构满足第二个条件,由于发射器的装配中产生的误差使天线元件6的外壳表面61和下盖9的内壁间的间隙变化,因而使缓冲器71被压缩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改变。这种装配误差通常由于衬底5的平面的变化、将终端63a到63d焊接到衬底5上的误差和/或垫子7的形状变化而产生。
通过使缓冲器71产生的反作用力与基本等于O环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值(即,大约2N)相一致来满足第三个条件。
下面将详细介绍缓冲器71的具体几何形状。图7a示出了垫子7的每个缓冲器71的横截面。图7b是列出图7a所示的等腰三角形的高度H和底的长度L以及三种类型垫子7的基底74的厚度t的表。观察施加给第一到第三种类型的垫子7中每一个的载荷N和缓冲器71的压缩量总α之间的关系。图8表示了这种关系。
图8的图表显示,确定第一触点72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θ越小,得到缓冲器71的相同的压缩量α要求的载荷N越小。但是,顶角θ太小会导致天线元件6安装在垫子7中时缓冲器71扭曲,还很难使垫子保持要求的产品精确性。考虑到缓冲器71的扭曲,顶角θ最好选择在45°到60°的范围内。
在此实施例中,选取第一种垫子7(即,高H是1.6mm,底边的长L是1.6mm,顶角θ是53.1°),它符合如上所述的第一到第三个条件,并且当缓冲器71的压缩量α是1mm时,它产生2到3N的反作用力。优选的,当没有载荷时,缓冲器71的每一个具有总高度H+t=1.6+0.5=2.1mm。因此,如果缓冲器71被压缩1mm,缓冲器71的最终高度是1.1mm。
如上所述,衬底5具有被防水盖4包围的上表面。O环40放在由上盖2和下盖9形成的钳口中,使下盖9和防水盖4之间密封,防止水汽进入由防水盖4和下盖9形成的腔内。垫子7由硅树脂橡胶制成,安装在限定在下盖9中的平行的矩形腔内,第一触点72与安装在衬底5下表面的天线元件6的表面弹性接触,第二触点75与下盖9的内壁94弹性接触,这样吸收传输给天线元件6的物理冲击,例如当用户偶然将发射器1跌落所产生的物理冲击,因而,避免天线元件6从衬底5脱落和/或天线元件6本身破裂。
垫子7的缓冲器71关于天线元件6外壳表面61的中心P1对称地放在下盖9中,就像终端63,第一触点72在焊接于衬底5上的终端63附近与天线元件6弹性接触,这样对终端63施加基本相等的压力,因而避免终端63从衬底5脱落。
每个缓冲器71具有轴对称的横截面,即,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第一触点72很尖锐,且每个都限定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第一触点72在关于中心P1和P2对称处与天线元件6的外壳表面61弹性接触。第二触点75在关于中心P1和P2对称处与平行于外壳表面61延伸的下盖9的内壁弹性接触。这种布置使由于缓冲器71的压缩量α而由缓冲器71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变化很小。因此,即使外壳表面61和下盖9的内壁94间的间隙不均匀,作用在缓冲器71上压缩它们的压力间的差别也小,因而,对天线终端63施加基本相等的弹性压力(即,由缓冲器71产生的反作用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垫子7的硅树脂橡胶的肖氏硬度选择为40,但也可以在确保所需冲击吸收能力的30到50的范围内。
确定第一触点72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θ最好在45°到60°的范围内,确保足以保护天线元件6不受偶然的物理冲击的反作用力的变化很小。
如上所述,垫子7的基底74的厚度t是0.5mm,但是,也可以在0.1mm到0.5mm的范围内,这种厚度使缓冲器71的几何参数如高H、边长L、压缩量α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满足上述第一到第三个条件的关系来选择。
垫子7类似于天线元件6的外壳基本上是正方形,但也可以通过如图9(a)所示横截面为圆形的商业上可得到的O环700来实现。O环700必须具有稍小于天线6的外壳的边长的直径,并且放在下盖9中,O环700的中心与天线表面61的中心P1相合。这使得O环700的横截面周边确定的第一触点72和第二触点75对外壳表面61的关于外壳表面61中心P1对称且靠近天线6的天线终端63a到63d的部分施加基本相等的弹性压力。
如图9b所示,O环700可选为缠绕在衬底支架92b到92d中的以直径方向相对的两个衬底支架上(如,图中所示例子的衬底支架92b和92d)。
为了确保上盖2和下盖9之间紧密的接合,其中安装了垫子7的且由天线元件6的外壳表面61和下盖9的内壁94形成的钳口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必须低于其中安装了防水盖4的O环40的且由第一盖2和第二盖9形成的钳口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尽管本发明为了帮助理解公开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可以认为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体现。因此,本发明可以理解为包括了在不离开本发明权利要求给出的原理的情况下得到体现的对所示的实施例所有可能的具体化和变动。例如,第二触点75可以构形成类似于第一触点72的尖锐。可选的,垫子7可以颠倒过来。具体而言,第一触点72可以与下盖9的内壁94弹性接触,而第二触点75与天线6的外壳表面61弹性接触。

Claims (19)

1、一种用于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该便携式元件包括具有内表面的保护套、设置在保护套内其上装有电路的衬底和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包括外壳的天线元件,该外壳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延伸,该外壳在关于外壳的第一表面上所选的点对称的多个接点处粘附于所述衬底的表面,该保护垫包括:
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器,用于吸收传输给天线元件的物理冲击;
分别在所述缓冲器上的第一触点,该第一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天线元件的外壳的第二表面;和
在所述缓冲器上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邻接于该保护套的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每个所述缓冲器具有关于所述缓冲器的中线几何对称的截面,所述缓冲器的中线是在没有载荷施加于缓冲器时穿过第一和第二触点延伸的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所述第二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保护套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垫,其中,一组所述第一触点和一组所述第二触点的至少其中之一几何地确定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一,该第一结构是圆形,该第二结构在垂直于中心线延伸的平面上具有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对侧边和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对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每个所述缓冲器横截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且由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确定每个第一触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垫,其中,还包括与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的其中之一邻接放置的平行的安装板,其中,该第二触点与该安装板整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垫,其中,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在45°到60°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用肖氏硬度在30到50范围内的硅树脂橡胶制成的弹性元件形成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该保护套包括第一和第二盖,该第二盖在其内壁上具有内表面,该第一和第二盖在其周边处互相紧紧地配合,形成钳口,在钳口中设置了防水封条来产生弹性反作用力,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设置在由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该保护套的内表面形成的钳口中以便产生弹性反作用力,且由缓冲器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低于由防水封条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垫,其中,所述缓冲器和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由O环实现的弹性元件形成。
11、一种便携式元件包括:
具有内表面的保护套;
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其上装有电路的衬底;
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包括外壳的天线元件,该外壳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延伸,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延伸,该外壳在关于外壳的第一表面上所选的点对称的多个接点处粘附于所述衬底的表面;和
设置在所述保护套中用于吸收传输给所述天线的物理冲击的垫子,所述垫子由弹性材料制成且配有缓冲器,每个缓冲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触点,该第一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所述天线元件的外壳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触点邻接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每个所述缓冲器在没有载荷施加于该缓冲器时具有几何轴对称的截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触点在关于所选点对称的位置邻接于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每个所述缓冲器横截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且由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确定每个第一触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所述垫子具有与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的其中之一邻接放置的平行的安装板,其中,该第二触点与该安装板整体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在45°到60°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所述垫子由肖氏硬度在30到50范围内的硅树脂橡胶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和第二盖,该第二盖在其内壁上具有内表面,该第一和第二盖在其周边处互相紧紧地配合,形成钳口,在钳口中设置了防水封条来产生弹性反作用力,并且其中所述缓冲器设置在由该外壳的第二表面和该保护套的内表面形成的钳口中以便产生弹性反作用力,且由缓冲器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低于由防水封条产生的弹性反作用力。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元件,其中,所述缓冲器由O环实现的弹性元件形成。
CNB2003101203363A 2002-10-31 2003-10-31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0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18080A JP3975885B2 (ja) 2002-10-31 2002-10-31 携帯機
JP318080/02 2002-10-31
JP318080/2002 2002-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032A true CN1499032A (zh) 2004-05-26
CN1270043C CN1270043C (zh) 2006-08-16

Family

ID=3217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03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0043C (zh) 2002-10-31 2003-10-31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39034B2 (zh)
JP (1) JP3975885B2 (zh)
KR (1) KR100515530B1 (zh)
CN (1) CN1270043C (zh)
DE (1) DE103500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025B (zh) * 2011-01-31 2018-06-12 苹果公司 外壳、电子设备、装置、方法及扁平物体弹出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9942A (ja) * 2003-12-17 2005-07-07 Denso Corp 自動車用ワイヤレス送受信機
US7034238B2 (en) * 2004-09-14 2006-04-25 Lear Corporation Wireless key fob for vehicles
US7166812B2 (en) * 2005-01-03 2007-01-23 Lear Corporation Housing for a key fob
KR100546965B1 (ko) * 2005-01-31 2006-01-26 (주)블루버드 소프트 모바일 단말기
US20090207790A1 (en) * 2005-10-27 200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63500B1 (ko) * 2005-11-07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라이딩 모듈
US7514642B2 (en) * 2005-12-14 2009-04-07 Lear Corporation Gmbh Remote function actuator with pressure equalizer
US7598462B2 (en) * 2006-01-11 2009-10-06 Lear Corporation Sealed remote keyless entry device
JP2007221288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290746B2 (ja) * 2007-03-28 2009-07-0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アンテナ距離設定機構
KR200451771Y1 (ko) * 2008-12-31 2011-01-12 김야현 미닫이도어의 이동안내부재 고정구조
JP5287330B2 (ja) 2009-02-19 2013-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キー
KR100968178B1 (ko) * 2010-02-25 2010-07-07 신정철 가림판이 일체로 형성된 상부 레일을 구비한 가구
JP4947179B2 (ja) * 2010-03-30 2012-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送信機
GB2480685B (en) * 2010-05-28 2016-07-13 Jaguar Land Rover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access
JP5615774B2 (ja) 2011-07-13 2014-10-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スイッチ用パッキ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キー
GB201202239D0 (en) * 2012-02-09 2012-03-28 Airbus Operations Ltd Battery case
DE102012018446A1 (de) * 2012-09-18 2014-03-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nspondereinheit
WO2014099808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Cardiac Pacemakers, Inc. Pre-loaded vibration isolator for implantable device
TW201537599A (zh) * 2014-03-26 2015-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DE102015103120A1 (de) * 2015-03-04 2016-09-08 Hella Kgaa Hueck & Co. Schlüssel
CN106207387A (zh) * 2016-07-29 2016-12-07 芜湖辉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方便的内置手机天线
JP7008259B2 (ja) * 2017-09-13 2022-01-2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携帯型通信装置
JP2019124081A (ja) * 2018-01-18 2019-07-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子キー
KR102123929B1 (ko) * 2019-05-24 2020-06-17 (주)리츠엔 자동문 개폐 스위치
DE102019123944A1 (de) 2019-09-06 2021-03-1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Mobiler Identifikationsgeber für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6408A (ja) 1986-02-24 1987-08-29 Hitachi Ltd アクチユエ−タ
JPH03151702A (ja) * 1989-11-08 1991-06-27 Sony Corp 平面アレイアンテナ
US6157348A (en) * 1998-02-04 2000-12-05 Antenex, Inc. Low profile antenna
JP3972570B2 (ja) 2000-09-05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025B (zh) * 2011-01-31 2018-06-12 苹果公司 外壳、电子设备、装置、方法及扁平物体弹出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15530B1 (ko) 2005-09-20
KR20040038827A (ko) 2004-05-08
JP2004150184A (ja) 2004-05-27
US20040085251A1 (en) 2004-05-06
US6839034B2 (en) 2005-01-04
JP3975885B2 (ja) 2007-09-12
CN1270043C (zh) 2006-08-16
DE10350058A1 (de) 200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0043C (zh) 带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元件的保护垫
CN100407387C (zh) 电子电路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862962A (zh) 电子装置
US20080124622A1 (en) Battery Pack
CN101514736B (zh) 液封型液体灌装装置
CN1275119C (zh)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874363A (zh)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CN101062650A (zh) 轮胎监测部件的支承件、支承件和轮胎监测部件系统以及轮胎和车轮
CN101981342A (zh) 防振装置
CN206524973U (zh) 发声器件
US20030038462A1 (en) Airbag gas generator as a vibration-damper mass
CN1147055C (zh) 携带式无线通讯机
CN101454182A (zh) 气囊充气机减振器
US8149575B2 (en) Waterproof electronic device
KR100994370B1 (ko) 납 면진받침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50190B1 (ko) 연료 전지 케이스
US7706126B2 (en) Structure of super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6111916U (zh) 用于悬架系统的缓冲块组件
CN206820793U (zh) 后盖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5845776U (zh) 防尘防水按钮开关
JP3821053B2 (ja) エンジンヘッドカバー一体式エアクリーナ
KR102320014B1 (ko)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CN208157293U (zh) 防水式的一键启动装置
CN112468938A (zh)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CN102458076A (zh) 防水方法及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