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4363A -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4363A
CN1874363A CNA2006100842433A CN200610084243A CN1874363A CN 1874363 A CN1874363 A CN 1874363A CN A2006100842433 A CNA2006100842433 A CN A2006100842433A CN 200610084243 A CN200610084243 A CN 200610084243A CN 1874363 A CN1874363 A CN 1874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top
magnet
indicating device
keypa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42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4363B (zh
Inventor
高冢俊德
本松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matech Co Ltd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Co Ltd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Co Ltd,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4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4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3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8Sliders, in which the moving part moves in a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01H36/0006Permanent magnet actuating reed switches
    • H01H36/004Permanent magnet actuating reed switches push-button-operated, e.g. for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22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electromagne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无论在磁性还是大小方面均紧凑的磁铁的薄型化可能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以及指示装置。在与基板(P)的触点输入部(E)对向的按压元件(14f),和在以该按压元件(14f)为中心的外侧位置上与键顶(15)相离并固定在基片(14)上的磁铁(11)之间,设置了通过向着触点输入部(E)的键顶(15)的压入操作而允许在压入操作方向上的变位的弹性可挠部(14d)。因此,在基片(14)上具备磁铁(11)的同时,键顶(15)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从而能够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

Description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手机、PDA、游戏控制器等电子机器的操作装置而使用的指示装置(pointing device)、及用于该指示装置的按键板(key sheet),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检测由移动的磁铁所引起的磁感强度变化的磁性检测方式的指示装置及其按键板。
背景技术
电子机器的操作装置及其输入方式的多样化进程中,公知有采用磁性检测方式的指示装置,该装置用磁传感器检测由磁铁的“侧向移动”引起的磁感强度变化,并将其作为输入信号来使用,向倾倒或水平方向的变化被称作磁铁的“侧向移动”,该技术已记载于如JP特开2000-235822号公报、JP特开2004-62447号公报、JP特开2002-150904号公报等中。这些指示装置,磁铁被一体化并收容到实行按压操作的键顶(key top)中,键顶的操作也将引起磁铁的移动,再由基板所具有的磁传感器检测磁铁的移动量。
在上述的磁性检测方式的指示装置中,由于磁铁会发生移动,所以需要设法将磁铁和磁传感器设置为不相接触的结构。例如,上述JP特开2000-235822号公报及JP特开2004-62447号公报记载的指示装置中,将磁传感器装入基板的背面,形成即使键顶在基板上移动也不与磁传感器接触的构造。但是,因为在基板的背面设置了磁传感器,与将其设置在基板表面上相比,磁传感器与磁铁间的距离加大,所以需使用强力的磁铁。且,会出现必须在基板背面设置磁传感器的安装空间,指示装置的厚度增加的问题。
相对于此,上述JP特开2002-150904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在基板的表面装置磁传感器,则与将其装置在基板的背面相比,磁传感器与磁铁的距离相对缩短。但,由于在进行输入操作的键顶内设置了磁铁,仍需要采用强力的磁铁,导致磁铁的厚度也不得不加大。因此,存在由产生的强磁场引起的对周围部件的恶劣影响,及由于磁铁的厚度从而无法使键顶的厚度变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的以往技术为背景,目的在于,在使用保证磁性、大小并尽量紧凑化的磁铁的同时,得到可薄型化的指示装置及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其具有:键顶;支承部件,其在成为操作面侧的表面上固定附着有上述键顶,并且在与表面相反的背面上具有按压与该背面对置的基板的触点输入部的按压元件;磁铁,其以按压元件为中央,而在该按压元件的侧方位置固定在支承部件上,若使键顶进行侧向移动,则磁铁连动,用设在基板上的磁传感器,检测出磁铁的侧向移动引起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在磁铁与按压元件之间,设置了弹性可挠部,该弹性可挠部基于向着触点输入部的键顶的按压操作,允许在按压操作方向上的位移。
由于将磁铁从键顶离开而固定在支承部件上,因此能够缩小例如配置在基板上的磁传感器与磁铁之间的间隔。所以,与上述间隔较宽的以往技术相比能够适用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并能使指示装置的大小更紧凑。且,由于将磁铁固定在支承部件上,则与将磁铁收容到键顶中的以往技术相比,可以得到取得较大的放置磁铁的空间,从而可以根据要求性能采用足够大型的磁铁。
且,在磁铁与按压键元件之间,设置了基于向着触点输入部的键顶的按压操作而允许在操作方向上的位移的弹性可挠部,因此即使是在支承部件上设置磁铁的构造,在压入操作时磁铁也不会构成干扰。因而,使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从而能够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switch input)。因此,不仅可获得由侧向移动方向确定的位置信息,还可以得到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本发明中,弹性可挠部可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若为橡胶状弹性体,则可自由伸缩,通过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弹性可挠部伸长可允许其变位,从而不拘于设置在支承部件上的磁铁的配置,就使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此外,若停止压入操作,则在橡胶状弹性体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弹性可挠部为从键顶的侧面向侧向移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
由于弹性可挠部为凸缘部,如弹性可挠部与电子机器的壳体等其他部件的内面侧配合,则能够防止从支承部件剥落的键顶从电子机器脱落。
并且由于弹性可挠部为凸缘部,因此即使在键顶的侧面有凸缘部,凸缘部也不会在压入操作时构成干扰。因而,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从而能够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因此,不仅可获得侧向移动方向确定的位置信息,还可以获得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本发明的凸缘部可由与键顶为不同构件的树脂薄膜形成。例如,在由硬材质构成的键顶与其它部件的树脂薄膜形成的凸缘部组合而构成。如此,若采用硬质的键顶,则失掉了压入载荷的缓冲,能够使键顶易于压入。且凸缘部为由树脂薄膜制成的弹性可挠部,因此在压入操作时,凸缘部不构成干扰。由此使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
此外,弹性可挠部可呈沿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的平板状。由于将弹性可挠部制为沿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的平板状,所以在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难于变形,而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易于变形。因此,磁铁的移动量与键顶的侧向移动量相对应,能够正确地得到由键顶的侧向移动引起的输入信号,另一方面,能够成为键顶的压入操作的压入载荷低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此外本发明中,将支承部件作为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基片,在该基片上设置保持磁铁的收容凹部,弹性可挠部是形成该收容凹部的侧壁。
由于将支承部件作为由橡胶状弹性体制成的基片,所以基片可以构成支承部件和弹性可挠部。因此不需另外准备弹性可挠部,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还有,由于弹性可挠部为形成收容凹部的侧壁,即使是在基片上设置磁铁的构造,在压入操作时磁铁也不会构成干扰。由此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所以,不仅可以得到由侧向移动方向确定的位置信息,还可以得到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并且成为弹性可挠部的侧壁可以为它的一部分或者侧壁的全部。
更具体地,可将收容凹部设置为具有深度大于键顶的压入方向上的磁铁厚度的侧壁。若收容凹部的侧壁深度大于在键顶的压入方向上的磁铁的厚度,则可将超过磁铁厚度的深度部分的侧壁成为弹性可挠部,并可以通过压坏所需部分,容许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的变位。
并且,可使收容凹部的按压元件侧的侧壁不与磁铁固定附着在一起,而在离开磁铁的方向上变形。由于保持磁铁的收容凹部的按压元件侧的侧壁不与磁铁相固定,而在与磁铁离开的方向上可变形,所以通过从保持磁铁的形状变形,能够容许所需的侧壁而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的变位。
进而,弹性可挠部也可形成为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伸长的筒状。若弹性可挠部形成为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伸长的筒状,则可使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上的磁铁的配置变窄,并可使在该方向上的指示装置的大小更加紧凑。并且,由于弹性可挠部呈筒状,则在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上难于发生变形,而在键顶的压入操作方向上易于发生变形。因此,正确检测在键顶的侧向移动中的移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键顶压入操作中的压入载荷。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相对于键顶而向其侧向移动方向突出,载置键顶,并与键顶为不同构件,弹性可挠部为该支承板。
由于使支承部件为相对键顶向其侧向移动方向凸出的支承板,因此可将磁铁固定在键顶的侧面的外侧。由此,例如,可使配置在基板上的磁传感器与磁铁间的间隔变窄。因此与两者间的间隔较宽的以往技术相比,可使用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
并且由于弹性可挠部为支承板,即使是在支承板上设置磁铁的构造,在压入操作时磁铁也不会构成干扰。由此使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可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所以,不仅可得到由侧向移动确定的位置信号,还能够获得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弹性可挠部为由贯通支承板的厚度的贯通孔形成的舌片部。若在支承板上设置由贯通孔形成的舌片部,并使该舌片部为弹性可挠部,则即使是板状无可挠性的支承板,由于形成了舌片部,也可将舌片部的根部向中心、舌片部相对于舌片部以外的部分进行挠动,从而能够进行键顶的压入操作。
在键顶的外周面的侧方具有环状的障目部件,该障目部件是遮蔽板,该遮蔽板具有在键顶的按压操作方向上能够使键顶相对移动的插通孔,在键顶的侧向位置,从外观上隐藏支承部件或磁铁。一旦键顶使侧向移动,则键顶与支承部件和磁铁将一起侧向移动。因此从例如漏出键顶的框体等其他部件的透孔,可以看到比键顶靠近基板侧的支承部件等。但根据上述的本发明,障目部件被覆盖于键顶的外周面的侧方及支承部件及磁铁等的表面侧上,因此当键顶侧向移动时,障目部件将盖住支承部件和磁铁,从而能够从外部隐藏这些部件。
障目部件的内周不与键顶的侧面固定附着在一起,在压入操作方向上障目部件与键顶相对移动,因此在压入操作时,键顶不被障目部件限制,而使键顶的压入成为可能。由此可以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不仅可正确地得到由侧向移动确定的位置信号,还能够获得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磁铁是圆环磁铁,或由在环状位置上配置的多块磁铁构成,此时,磁铁的磁化方向可为圆环或环状的内外方向。由于令磁铁为圆环磁铁或在环状位置上配置多块磁铁的结构,可缩短相对磁传感器的距离,适于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且即使对于键顶的360°侧向移动方向的任意方向移动,仍可正确地检测它的移动量。
由于这些磁铁配置在从键顶的所定部位等距离的环状位置上,可以以键顶的初始位置为中心,均等地检测相对基板水平的360°侧向移动变位。且可以缩短多个磁传感器和磁铁的距离,适用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并且,此处的所谓键顶的所定位置,如果是圆形键顶则通常为其中心,而当采用存在有时候设计上不对称的图形的键顶时,则没必要为键顶的中心。即,对于在令键顶作360°侧向移动的场合下的任意方向,成为中心的位置。
此外,磁铁的磁化方向可为圆环或环状的内外方向。由于磁铁的磁化方向为圆环或环状的内外方向,例如若为圆环磁铁,可以内周侧为S极、外周侧为N极的方式进行磁化,磁铁的厚度方向,例如与以上侧为S极、下侧为N极的方式进行磁化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外漏的磁感应强度并改善温度特性。同时,令磁传感器的磁感方向相对基板呈水平方向,由此能够灵敏地感知相对磁铁移动的磁通的变化。且能够使指示装置薄型化。
进而,本发明可以是具备上述按键板和磁传感器的指示装置。由于具备了上述按键板,使键顶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从而不仅检测到基于磁铁侧向移动的变位量,还可以做成能够进行开关输入的指示装置。
该指示装置可由磁铁和磁传感器位于与基板平行的一平面内的构造构成。由于磁铁和磁传感器配置于与基板平行的一平面内,可缩短磁铁和磁传感器间的距离。此外,可使磁铁的磁化方向为键顶的侧向移动方向。因此,可适用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也可以采用灵敏度不十分优秀的磁传感器。进而,可以成为在键顶的压入方向非常紧凑的指示装置。
本发明中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对磁感应强度小的磁铁或大型的磁铁均可以采用,由于选择磁铁的自由度很高,可根据要求形嫩能够而采用相应的设计。特别地,能够在键顶的压入方向进行紧凑化设计。
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的说明,参照附图以及以下说明可以更加明确本发明的目的、优点、特征及用途。且,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适当变更,应理解为完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装置了本发明的指示装置的手机的外观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是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圆环磁铁与基板的磁传感器及触点盘簧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使图2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向右方移动时的截面图。
图5是将图2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压入时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多块磁铁与基板的磁传感器及触点盘簧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8是将图7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压入时的截面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10是将图8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压入时的截面图。
图11A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图11B为图11A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13是第6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14是将图13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压入时的截面图。
图15是第7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5中示出的支承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17是第8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18是图17中示出的支承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19是第9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20是第10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21是将图20的指示装置的中央键顶压入时的截面图。
图22是第11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图23是第12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的相当于图2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上用符号标记部分及部件。并且,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先行的实施方式共通的材质及构造,将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6]: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10),用于图1所示的手机(1),如图2所示,由以能够在侧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圆环磁铁(11)的按键板(12),及安装在基板(P)上的磁传感器(13)构成。并且,该指示装置(10)用的按键板(12)具备:由保持圆环磁铁(11)的、作为“支承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基片(14);被载置于该基片(14)上、呈略圆形的中央键顶(15);呈略圆环形状的外周键顶(16);以及,如图1所示的排列为5行3列的小型键顶(16b)。
中央键顶(15)及外周键顶(16)由合成橡胶及聚碳酸酯、ABS树脂等的硬质树脂、金属等制成,形成近似圆柱形或近似立方体形等与各种设计相应的形状,成为在被施加的操作载荷内无挠性的块状。这些中央键顶(15)及外周键顶(16)分别通过由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层(17)和粘合层(18)而被固定在基片(14)上。小型键顶(16b)也同样由硬质树脂等制成,由粘合剂等固定于基片(14)上。
基片(14)由硅橡胶及苯乙烯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等的橡胶状弹性体制成,支承中央键顶(15)及外周键顶(16)等,保持着圆环磁铁(11)。若根据基片(14)的功能、形状对其再作细分,可以分为:承载中央键顶(15)部位的中央键顶承载部(14a)、弯曲形成多段波状的伸缩部(14b)、保持圆环磁铁(11)的收容凹部(14c)、位于中央键顶承载部(14a)和收容凹部(14c)之间的弹性可挠部(14d)、承载外周键顶(16)部位的外周键顶承载部(14e)、以及由中央键顶承载部(14a)向触点盘簧(Pi)突出的、与基板(P)的触点输入部(E)对向的按压元件(14f)。此外,基于降低摩擦系数等原因,也可以采用树脂等被覆按压元件(14f)的前端。
在以按压元件(14f)为中心的外侧位置,即,在以按压元件(14f)为中心的中央键顶(15)的侧向移动方向位置上,从中央键顶(15)离开的位置,圆环磁铁(11)被保持在基片(14)的收容凹部(14c)内。该圆环磁铁(11),除永磁体之外的,可以采用铝镍钴磁体、铁氧体磁体、钐-钴磁体、钕磁体等的粉末填充入粘合树脂,进行金属模成形得到的塑料磁铁,其磁化方向优选如图3所示那样的外周侧部分为N极,内周侧部分为S极。这是因为相对于被置于基板(P)上的磁传感器(13),圆环磁铁(11)位于图2中的横方向上,换言之,通过圆环磁铁(11)与磁传感器(13)均位于基板(P)上的一平面内,从而使上述优选状态得以实现。
具体来说,在磁传感器(13)使用霍尔器件、霍尔IC、磁阻效应器件、磁阻效应IC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传感器(13)如图2所示,在环形磁铁(11)的外侧,被装设于基片(14)的伸缩部(14b)的内侧基板(P)上。
以下对指示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中央键顶(15),在与外周键顶(16)之间所形成的透孔(16a)的直径宽度范围内,除例如图4所示的右侧移动之外,中央键顶(15)可以向外周键顶(16)的侧方进行360°的侧向移动,同时,如图5所示,也可向着基板(P)向下进行压入操作。
即,基片(14)的伸缩部(14b)存在于外周键顶(16)和基板(P)之间,能够配合中央键顶(15)的侧向移动进行伸缩,因此如图4所示,若使中央键顶(15)向图中右方侧向移动,则靠近中央键顶(15)侧(图中右侧)的伸缩部(14b)弯曲,而远离中央键顶(15)侧(图中左侧)的伸缩部(14b)伸长。由此,能够完成由中央键顶承载部(14a)所支承的中央键顶(15)的侧向移动。并主要由该伸缩部(14b)侧向移动的中央键顶(15)施加向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另一方面,如果相对于侧面,进行呈垂直方向的中央键顶(15)的压入操作,如图5所示,被接地到基板(P)上的圆环磁铁(11)不动,但被保持在收容凹部(14c)的圆环磁铁(11)与按压元件(14f)之间,与中央键顶(15)的侧向移动面(绘制中央键顶(15)侧向移动轨迹的平面)平行的平板状的弹性可挠部(14d),相应于中央键顶(15)的压入操作而伸长,并在压入操作方向上变位。如此按压元件(14f)使触点盘簧(Pi)压缩。由此产生了按键感,使触点输入部(E)导通,从而可以进行确定输入等的开关输入。此外,若解除了压入方向上的按压,则在弹性可挠部(14d)进行收缩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能使中央键顶(15)回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中央键顶(15)的侧向移动,圆环磁铁(11)与磁传感器(13)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磁传感器(13)通过读取磁感强度的变化感知水平方向位置。且,由于中央键顶(15)的压入操作,使触点盘簧(Pi)与触点输入部(E)导通,从而可以进行开关输入。
设于按键板(12)的外周键顶(16),在俯视图中为圆环的上下左右的四方向位置,可根据压入操作,压缩触点盘簧(Po)来进行方向输入。小型键顶(16b)也起到ON/OFF开关的功能。
指示装置(10)中,由于磁铁没有被收容至中央键顶(15)的内部,而是被收容于远离中央键顶(15)的基片(14)的收容凹部(14c),因此可以缩短与磁传感器(13)之间的间隔,并可使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的厚度变薄。在以往技术中,由于均采用在键顶中收容磁铁的构造,因此磁传感器与磁铁彼此位于纵方向上,磁铁的磁化方向则为键顶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必然导致在键顶的厚度方向上安置厚度大的磁铁。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圆环磁铁(11)的磁化方向如图2所示,外周侧部分为N极,内周侧部分为S极,所以可减小键顶的厚度方向,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键顶(15)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如此,磁化方向为内外方向的情况与磁化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外漏的磁感应强度,还可使磁化方向与进行侧向移动的中央键顶(15)的移动方向相符合,使磁传感器(13)的磁感应强度检测精度得到提高。比起上述情况,与以往的指示装置相比,可使所用磁铁的大小、磁性强度均变小。且,由于将生成空间,也可根据需求使用大型磁铁。结果是,这样的结构适用于小型化、薄型化需求高的手机、PDA等的便携机器。且,代替圆环磁铁(11),如图6所示,也可以采用在环状位置上配置多块磁铁(11b)的设计。
第二实施方式[图7、图8]: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2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22)如图7、图8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央键顶(15)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键顶(25)为块状的硬质树脂,由无弹性的键顶主体部(25a)构成,与键顶主体部(25a)为不同部件的树脂薄膜(25c)覆盖该键顶主体部(25a),形成从键顶主体部(25a)呈凸缘状突出的凸缘部(25b)。树脂薄膜(25c)与键顶主体部(25a)虽为不同部件,但两者可通过两色成形等的方法进行相互无缝的紧密结合。此外作为“支承部件”的按键板(24)中的收容凹部(24c),形成为从基板(P)侧覆盖圆环磁铁(11)的形态。进而,基片(24)通过热粘结可与中央键顶(25)及外周键顶(16)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的基片(24)和由树脂薄膜(25c)形成的凸缘部(25b)进行层压,将他们固定附着为一体,在中央键顶承载部(24a)与圆环磁铁(11)之间形成弹性可挠部(29)。但由于树脂薄膜(25c)也有挠性,使得中央键顶(25)的压入操作成为可能。作为该树脂薄膜(25c),例如可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丙烯类薄膜、以及聚碳酸酯薄膜和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的异分子聚合体,还可采用由具有耐磨耗性的摩擦系数低的氟树脂、聚酰胺树脂等构成的树脂薄膜。为了使这些树脂薄膜(25c)拥有中央键顶(25)压入时发生弯折的可挠性,优选其膜厚在小于等于0.3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凹部(24c)的侧壁可以不与圆环磁铁(11)相接合。由此,如图8所示,通过中央键顶(25)的压入操作,也使收容凹部(24c)的侧壁发生变形成为可能。且因为收容凹部(24c)的底面为与基板(P)相接的构造,为了保护收容凹部(24c),使其避免与基板(P)的摩擦,也可在基板(P)与收容凹部(24c)的接触面的至少在一侧设置保护层等,减轻滑动摩擦阻力。
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2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22)中,由于在基片(24)上设置了收容凹部(24c)并配设了圆环磁铁(11),所以可使中央键顶(25)的压入方向上的按键板(22)的厚度变薄。且,由于树脂薄膜(25c)与基片(24)的层压而形成了弹性可挠部(29),因此有以下优点:不仅中央键顶(25)的压入操作是可能的;中央键顶(25)在侧向移动操作时,弹性可挠部难于发生挠曲。由此即完成了能够正确获得中央键顶(25)的移动量的指示装置(20)及按键板(22)。
第三实施方式[图9、图10]:图9、图10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中央键顶(25)通过热粘合与基片(24)的接合起来,本实施方式有所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3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32),键顶主体部(35a)与基片(34)之间通过粘合剂(37)进行限定性的粘合。此外,按压元件(34f)至其前端为止均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由此,如果树脂薄膜(35c)的部分不与基片(34)相接合,则通过中央键顶(35)的压入操作,弹性可挠部(39)中,树脂薄膜(35c)的部分将变得易于发生变形,从而可以减小压入载荷。
第四实施方式[图11A、图11B]: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4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42)如图11A、图11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圆环磁铁(11)在中央键顶(45)的压入方向上,被配置在与中央键顶(45)的凸缘部(45b)重合的位置上。即,作为“支承部件”的基片(44)的中央键顶承载部(44a)的面积比凸缘部(45b)的背面面积小。且,收容凹部(44c)不与基板(P)相接,而被配置于从基板(P)浮起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片(44)从中央键顶承载部(44a)大致垂直地折弯,形成收容凹部(44c)。并且,形成收容凹部(44c)的侧壁(44g)形成为在侧壁深度大于中央键顶(45)的压入方向上的圆环磁铁(11)厚度(t1)的侧壁(44g),不与圆环磁铁(11)相接的深度(t2)的部分则为允许在中央键顶(45)的压入操作方向上的变位的弹性可挠部(44d)。另外,该弹性可挠部(44d)为在中央键顶(45)的压入方向上伸长的圆筒状。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树脂薄膜(45c)也可以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按键板(22)的树脂薄膜(25c)具有相同挠性的树脂薄膜,可以成为根据材质和膜厚的变化,在中央键顶(45)受到的操作载荷范围内无挠性的树脂薄膜(45c)。即,键顶主体部(45a)与树脂薄膜(45c)成为一体,也可以形成作为包含了键顶主体部(45a)和凸缘部(45b)的、整体可挠性的中央键顶(45)。
通过以弹性可挠部压破的方式进行变形,及通过收容凹部(44c)的底面与基板(P)相接为止进行移动,中央键顶(45)的压入操作是能够实现的。由此可以得到很好的按键感。同时,中央键顶(45)进行侧向移动操作时,由于弹性可挠部(44d)沿圆环磁铁(11)的内侧侧壁形成圆筒状,因此弹性可挠部(44d)不易变形。因此,能够根据中央键顶(45)的侧向移动量得到正确的位置。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4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42),在收容凹部(44c)与中央键顶(45)之间设置了弹性可挠部(44d),在收容凹部(44c)与基板(P)之间设置了间隙,因此即使在基板(P)与中央键顶(45)之间存在圆形磁铁(11),仍可以进行中央键顶(45)的压入操作,并能够回避不能进行输入操作的不便。并且,由于收容凹部(44c)从基板中离开,可减少中央键顶(45)的侧向移动时的摩擦阻力。进而,在中央键顶(45)的压入方向上,中央键顶(45)和圆环磁铁(11)的一部分被配置在重合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减小宽度方向上的指示装置(40)的大小。
且,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42)也在形成了收容凹部(44c)的侧壁(44g)上设置了弹性可挠部(44d),因此不拘于收容凹部(44c)与基板(P)间的间隔设定,可以得到压入触点盘簧(Pi)产生良好按键感的按键板(42)。
第五实施方式[图12]: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12所示的指示装置(50)及其所用按键板(52),为收容凹部(54c)与基板(P)相接的构造。因此,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弹性可挠部(44d)相比,可使弹性可挠部(54d)的长度仅增长收容凹部(54c)与基板(P)之间的间隔距离程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5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52),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4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42)相比,可使圆环磁铁(11)与磁传感器(13)的间隔缩短。
第六实施方式[图13、图14]:第六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6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62)中,如图13所示,在作为“支承部件”的基片(64)设置的收容凹部(64c)的侧壁(64g)中,靠近按压元件(64f)的内侧侧壁(64f)不相对圆环磁铁(11)固定,在从磁铁离开的方向上,即在向着按压元件(64f)的方向可进行变形。图14,表示对中央键顶(65)进行压入操作的情况,其中侧壁(64g)与中央键顶承载部(64a)相连接的部分、以及侧壁(64g),一起构成弹性可挠部(69)。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6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62),即使中央键顶(65)与圆环磁铁(11)在极为接近的状态配置,也能够进行中央键顶(65)的压入操作。
第七实施方式[图15]: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70)及其所用按键板(72)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硬质树脂制的中央键顶(75)与由橡胶状弹性体制成的按键板(74)之间设置有硬质树脂或金属制成的平板状的支承板(73)。支承板(73)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其具有通过将支承板(73)打通为大致呈十字状的贯通孔(73a)而形成的舌片状的四枚舌片部(73b)。上述支承板(73)及基片(74)构成“支承部件”。
由于与按压元件(75f)一体形成的中央键顶(75)的按压元件(75f)穿过支承板(73),在支承板(73)的中央部分,与中央键顶(75)接触的部分形成键顶支承部(73c)。且按压元件(75f)形成得比呈圆形的贯通孔(73a)的内周大,并穿过支承板(73),因此可以发挥防止从中央键顶(75)的支承板(73)脱落的功能。并且,舌片部(73b)形成弹性可挠部(79),通过在中央键顶(75)的压入方向发生挠曲,可完成中央键顶(75)的压入操作。进而,通过基片(74)从下侧覆盖支承板(73),能够防止灰尘、水分从支承板(73)和中央键顶(75)的间隙进入按键板(72)的内侧。
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7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72),设置了硬质的支承板(73),因此在中央键顶(75)侧向移动时,弹性可挠部(79)难于在侧向移动方向上发生变形。所以,中央键顶(75)的操作量将正确地反映为指示装置(50)的输入信号。另一方面,中央键顶(75)的压入操作时,在基片(74)伸长的同时,支承板(73)的舌片部(73b)被压入,由此可进行开关输入。且,在压入后的中央键顶(75)向起始位置的回复过程中,按压元件(75f)也能够发挥防止脱落的功能,从而中央键顶(75)不会从按键板(72)脱落。
第八实施方式[图17]: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80)及其所用按键板(82)为第七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70)等的变形例,其中改变了支承板(83)的形状,并改变了与中央键顶(85)的固定附着方法。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板(83)如图18所示,在其周围设置了贯通孔(83a),用于将与中央键顶(85)的固定安装的中央键顶承载部(83c)作为舌片部(83b)。并且,通过粘合剂或热粘合来粘合、固定中央键顶(85)的背面与该中央键顶承载部(83c)。
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80)及其所用按键板(82),其弹性可挠部(89)不光有由橡胶状弹性体制成的基片(84),还通过与硬质树脂或金属构成薄板状的支承板(83)的层压来形成的,因此与仅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弹性可挠部的情况相比,即使压入载荷增大,也可提高侧向移动中的检测的正确性,及支承中央键顶(85)的稳定性。
第9实施方式[图19]: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90)及其所用按键板(92)也为第七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70)等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片(94)与支承板(73)的一端相连这一点上,与从下面覆盖支承板(73)整体的第七实施方式相异。并且,基片(94)中没有中央键顶承载部。这样,支承板(73)构成“支承部件”。该指示装置(90)及其所用按键板(92)也能够制成紧凑的构造。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取代中央键顶(95)与支承板(73),也可采用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中央键顶(85)及支承板(83)。
第十实施方式[图20、图21]: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100)及其所用的按键板(102)如图20、图21所示。在中央键顶(105)的侧面下端形成向侧面突出的环状的突起(105b)。进而在中央键顶(105)的外周面的侧向,具备与凸起(105b)配合的圆环状的由不锈钢构成的作为“障目部件”的障目板(101),位于可挡住圆环磁铁(11)的操作面的位置。该障目板(101)与圆环磁铁(11)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将该操作面侧掩住,其外径与圆环磁铁(11)的外径基本相同,内径比圆环磁铁(11)小。贯通在障目板(101)的插通孔(101a)的中央键顶(105)的外周面不与障目板(101)的内周面固定。且,作为“支承部件”被设在的按键板(104)的收容凹部(104c)不与基板(P)相接,而是配置在从基板(P)浮起位置。该收容凹部(104c)的内侧侧壁(104g)相对于圆环磁铁(11)不固定,而使其能够在向着离开圆环磁铁(11)的方向即在向着按压元件(104f)的方向变形。且内侧侧壁(104g)的深度比圆环磁铁(11)的厚度浅。
对中央键顶(105)的压入操作的情况如图21所示。基片(104)的内侧侧壁(104g)与中央键顶承载部(104a)相连接的部分,及内侧侧壁(104g)共同构成弹性可挠部(104d)并进行变形,中央键顶(105)被压入,在中央键顶(105)的突起(105b)和障目板(101)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指示装置(100)及其所用按键板(102),障目板(101)覆盖圆环磁铁(11)及基片(104)的弹性可挠部(104d),因此可以防止通过外周键顶(16)的透孔(16a)看到圆环磁铁(11)或基片(104),能够将其隐藏起来。且如果对中央键顶(105)进行压入操作,障目板(101)的内周与中央键顶(105)发生相对移动,因此障目板(101)即使不发生变形,也不会在压入操作方向上约束中央键顶(105),从而可使中央键顶(105)的压入成为可能。
第十一实施方式[图22]:如作为第十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22所示的指示装置(110)及其所用按键板(112),用粘合层(117)将障目板(101)固定在圆环磁铁(11)的操作面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110)及其所用按键板(112),由于将障目板(101)固定在圆环磁铁(11)上,对于例如剪切方向的力,通过障目板(101)能够加固容易发生剪切的塑料制的圆环磁铁(11)及薄圆环磁铁(11)等。且在进行中央键顶(115)的侧向移动操作时,圆环磁铁(11)通过障目板(101)与中央键顶(115)连动。由于与弹性可挠部相比障目板(101)不变形,因此根据通过弹性可挠部进行连动时,可以正确地得到中央键顶(115)的移动量。进而将障目板(101)与按键板(112)结合为一体组装成手机(1)。
第十二实施方式[图23]:如图23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指示装置(120)及其所用按键板(122),收容凹部(124c)的内侧侧壁(124g)从中央键顶承载部(124a)向障目板(101)突出,而使其内侧侧壁(124g)的深度形成与圆环磁铁(11)相同的厚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指示装置(120)及其所用按键板(122),在中央键顶(125)的侧向移动操作时,使内侧侧壁(124g)像缓冲垫一样介于中央键顶(125)的突起(125b)与圆环磁铁(11)之间,可防止突起(125b)与圆环磁铁(11)的冲撞,防止突起(125b)和磁铁(11)出现裂缝,不容易引起磁铁(11)的脱落。
实施的变形例:关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下述变形。
在上述全部的实施方式中均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环状的多块磁铁(11b)。
在各实施方式中,各键顶(15、16、16b)等与基片(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分别为不同部件,各键顶(15、16、16b)等,也可为令使基片(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的形状发生变形而设置的凸部变为各键顶(15、16、16b)的结构。即,可以键顶和按键板可为同一部件。
基板(P)上设有LED等的内部光源,中央键顶(15、25、35、45、55、75、85、95、105、115、125)和外周键顶(16)可作为所谓照光式键顶,点亮这些键顶。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将外周键顶(16)在圆周方向上分开的结构。且,不设置外周键顶(16)及小型键顶(16b),而也可是作为只有中央键顶(15、25、35、45、55、75、85、95、105、115、125)的指示装置。这种情况下,也可采用操作方向为可向360度全方向或向特定方向进行输入的结构,并与其对应地变更磁传感器(13)的数目和配置。
在中央键顶(15、25、35、45、55、75、85、95、105、115、125)及外周键顶(16)上,可以设置表示文字、图形、符号等的表示部、及形成规定的色调及图案的着色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将磁传感器(13)配置于触点盘簧(Pi)和触点盘簧(Po)之间的例子,例如在图3中,在以触点盘簧(Pi)为中心偏离45度的位置上,通过磁传感器(13)的移动,可在触点盘簧(Po)之间配置磁传感器(13),并可使其更小型化。且,磁传感器(13)的配置位置不仅限于基板(P)的表面,也可设于其背面。并且,磁传感器(13)与磁铁的位置关系,也可是将圆环磁铁(11)配制在磁传感器(13)的外周侧的方式。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能够向与键顶的压入方向垂直的360°方向移动的指示装置(10、20、30、40、50、70、80、90、100、110、120),也可采用仅能够向与键顶的压入方向垂直的1方向或2方向等特定的方向移动的指示装置。

Claims (19)

1.一种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具有:
键顶(15、16、16b、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
支承部件(14、24、34、44、54、64、73、74、83、84、104、114、124),其在成为操作面侧的表面上固定附着有上述键顶(15、16、16b、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并且在与表面相反的背面上具有按压与该背面对置的基板(P)的触点输入部(E)的按压元件(14f、24f、34f、44f、54f、64f、74f、84f、94f、104f、114f、124f)
磁铁(11、11b),其以按压元件(14f、24f、34f、44f、54f、64f、74f、84f、94f、104f、114f、124f)为中央,而在该按压元件(14f、24f、34f、44f、54f、64f、74f、84f、94f、104f、114f、124f)的侧方位置固定在支承部件(14、24、34、44、54、64、73、74、83、84、104、114、124)上,
若使键顶(1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进行侧向移动,则磁铁(11、11b)连动,用设在基板(P)上的磁传感器(13),检测出磁铁(11、11b)的侧向移动引起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
其特征在于,
在磁铁(11、11b)与按压元件(14f、24f、34f、44f、54f、64f、74f、84f、94f、104f、114f、124f)之间,设置了弹性可挠部(14d、29、39、44d、54d、69、79、89、99、104d、114d、124d),该弹性可挠部基于向着触点输入部(E)的键顶(1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的按压操作,允许在按压操作方向上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102、112、122),其特征在于,弹性可挠部(14d、29、39、44d、54d、69、79、89、104d、114d、124d)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22、32),其特征在于,弹性可挠部(29、39)为从键顶(25、35)的侧面向侧向移动方向突出的凸缘部(25b、35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22、32),其特征在于,凸缘部(25b、35b)由与键顶(25、35)为不同构件的树脂薄膜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32),其特征在于,键顶(35)是在由块状的硬质树脂构成的键顶主体部(35a)上形成覆盖住该键顶主体部(35a)的同时并从该键顶主体部(35a)呈凸缘状突出的凸缘部而构成的,键顶主体部(35a)和支承部件(34)通过粘合剂(37)而固定附着在一起,而凸缘部和支承部件(34)没有固定附着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42、52、62),其特征在于,将支承部件(44、54、64)作为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基片(44、54、64),在该基片(44、54、64)上设置有保持磁铁(11)的收容凹部(44c、54c、64c),弹性可挠部(44d、54d、69)是形成该收容凹部(44c、54c、64c)的侧壁(44g、54g、64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42、52),其特征在于,收容凹部(44c、54c)具有侧壁(44g、54g),该侧壁的深度大于键顶(45、55)的按压方向上的磁铁(11)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62),其特征在于,收容凹部(64c)的按压元件(64f)侧的侧壁(64g)能够在离开磁铁(11)的方向上发生变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52),其特征在于,在键顶(55)没有受到按压操作的状态下,收容凹部(54c)与基板(P)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72、92),其特征在于,作为支承部件(73),具有支承板(73),该支承板(73)相对于键顶(75、95)而向其侧向移动方向突出,载置键顶(75、95),并与键顶(75、95)为不同构件,弹性可挠部(79、99)为该支承板(73)。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82),其特征在于,作为支承部件(83),具有支承板(83),该支承板(83)相对于键顶(85)而向其侧向移动方向突出,载置键顶(85),并与键顶(85)为不同构件,弹性可挠部(89)为由贯通该支承板(83)的厚度的贯通孔(83a)形成的舌片部(83b)。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02、115、122),其特征在于,在键顶(105、115、125)的外周面的侧方具有环状的障目部件(101),该障目部件(101)是遮蔽板(101),该遮蔽板(101)具有在键顶(105、115、125)的按压操作方向上能够使键顶(105、115、125)相对移动的插通孔(101a),在键顶(105、115、125)的侧向位置,从外观上隐藏支承部件(104、115、124)或磁铁(11)。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02、122),其特征在于,遮蔽板(101)不与磁铁(11)固定附着在一起,而是位于覆盖住该磁铁(11)的操作面侧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12),其特征在于,遮蔽板(101)与磁铁(11)固定附着在一起,位于覆盖住该磁铁(11)的操作面侧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其特征在于,磁铁(11)作为圆环磁铁(11)而构成,磁铁(11)的磁化方向为上述圆环的内外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其特征在于,磁铁(11)作为在环状位置上配置的多块磁铁(11b)而构成,磁铁(11b)的磁化方向为上述环状的内外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102、112、122),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固定附着在支承部件(14、24、34、44、54、64、74、84、104、114、124)上的外周键顶(16)。
18.一种指示装置(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示装置用按键板(1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以及磁传感器(13)。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指示装置(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其特征在于,磁铁(11)和磁传感器(13)配置在与基板(P)平行的一平面内。
CN2006100842433A 2005-05-30 2006-05-30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4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7710 2005-05-30
JP2005157710 2005-05-30
JP2005-157710 2005-05-30
JP2006075147A JP4694392B2 (ja) 2005-05-30 2006-03-17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用キーシート及び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2006-075147 2006-03-17
JP2006075147 2006-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4363A true CN1874363A (zh) 2006-12-06
CN1874363B CN1874363B (zh) 2013-07-03

Family

ID=3664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424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4363B (zh) 2005-05-30 2006-05-30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72425B2 (zh)
EP (1) EP1736853A3 (zh)
JP (1) JP4694392B2 (zh)
KR (1) KR100862019B1 (zh)
CN (1) CN18743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578A (zh) * 2010-07-26 2012-02-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906542A (zh) * 2010-03-25 2013-01-30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用于确定指示器磁体磁化方向的传感器组件和方法
CN103578821A (zh) * 2012-05-04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5474B2 (ja) * 2006-06-06 2011-01-05 サンアロー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4898323B2 (ja) * 2006-06-30 2012-03-14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シートおよび押釦スイッチ
KR101315453B1 (ko) * 2007-02-23 2013-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컴퓨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921276B2 (ja) * 2007-08-01 2012-04-25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
WO2009063799A1 (ja) * 2007-11-12 2009-05-22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JP5262254B2 (ja) * 2008-04-09 2013-08-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ナログポインティングキー構造
JP4848535B2 (ja) * 2008-10-01 2011-12-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用ボタン、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及び携帯端末
US20100300772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epressable touch sensor
JP2012138167A (ja) 2009-09-30 2012-07-19 Nec Corp アナログポインティングキー構造
JP5585148B2 (ja) * 2010-03-24 2014-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ポインティングキー
US9569002B2 (en) * 2010-12-17 2017-02-14 Blackberry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ensor arrangement for gesture recognition
MX2014001341A (es) * 2011-08-05 2014-05-12 Gui Global Products Ltd Aparato para limpiar pantallas de visualizacion y lentes y metodo para el uso mismo.
JP6262181B2 (ja) * 2015-09-30 2018-0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EP3563221A4 (en) * 2016-12-30 2020-08-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DEVICE
EP3570139A4 (en) * 2017-01-11 2020-12-02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CONTROL UNIT
TWI702626B (zh) * 2018-03-30 2020-08-21 英屬開曼群島商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較佳按壓手感的觸控按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5822A (ja) 1999-02-15 2000-08-29 Snk Corp 多方向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この多方向スイッチを用いた携帯用電子機器
JP3926077B2 (ja) * 1999-12-27 2007-06-06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多方向押圧型スイッチ
GB2367346B (en) 2000-09-28 2004-07-1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ontrol device
JP4121730B2 (ja) * 2001-01-19 2008-07-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及び携帯型情報機器
JP4147839B2 (ja) * 2002-06-26 2008-09-10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式多方向入力キー
JP4108401B2 (ja) 2002-07-26 2008-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移動端末
KR100847652B1 (ko) * 2003-01-20 2008-07-21 아사히 가세이 일렉트로닉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포인팅 디바이스
JP4308559B2 (ja) * 2003-03-20 2009-08-05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入力キーパッド及びスライド入力スイッチ
JP4426209B2 (ja) * 2003-05-09 2010-03-03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入力キー
US7283125B2 (en) * 2003-05-09 2007-10-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ext input device and adapter mechanis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6542A (zh) * 2010-03-25 2013-01-30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用于确定指示器磁体磁化方向的传感器组件和方法
US9057629B2 (en) 2010-03-25 2015-06-1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of an indicator magnet
CN102906542B (zh) * 2010-03-25 2016-08-03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确定指示器磁体磁化方向的传感器组件和方法
CN102346578A (zh) * 2010-07-26 2012-02-0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578821A (zh) * 2012-05-04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94392B2 (ja) 2011-06-08
KR20060124580A (ko) 2006-12-05
CN1874363B (zh) 2013-07-03
KR100862019B1 (ko) 2008-10-07
EP1736853A3 (en) 2013-01-09
US20060267937A1 (en) 2006-11-30
US8072425B2 (en) 2011-12-06
EP1736853A2 (en) 2006-12-27
JP2007012591A (ja) 200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4363A (zh) 指示装置用按键板及指示装置
JP4495525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用のキーシート及び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CN1885235A (zh) 指示装置及指示装置用按键板
CN1197105C (zh) 按钮开关及开关装置
CN1269011C (zh) 指向装置
CN100435254C (zh) 键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899963B2 (ja) 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637984A (zh) 按键板
US9423836B2 (en) Super-slim touch keyboard and super-slim cover device for smart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574143A (zh) 键板
CN1710681A (zh) 开关装置及便携式终端装置
CN1841275A (zh) 操作输入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739089A (zh) 指向设备
CN1967754A (zh) 按键板
CN1934668A (zh) 按钮开关用盖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CN101068422A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处理按键信号的方法
CN1487766A (zh) 输入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01300742A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并具有两层的防水模内贴箔盖
CN1275119C (zh)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2858122B (zh) 便携式电子机器
CN101052059A (zh) 按键板
CN1485814A (zh) 输入装置、游戏机、模拟打击乐器和程序
CN1455571A (zh) 按键输入装置
CN1233000C (zh) 按键开关构造
CN1261956C (zh) 多方向输入键及键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Chemical In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Polymatech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sahi Chemical Ind

Co-applicant after: Polyma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Polymatech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