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119C -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5119C
CN1275119C CNB2004100284230A CN200410028423A CN1275119C CN 1275119 C CN1275119 C CN 1275119C CN B2004100284230 A CNB2004100284230 A CN B2004100284230A CN 200410028423 A CN200410028423 A CN 200410028423A CN 1275119 C CN1275119 C CN 12751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plate
keyboard
diapire
housing
coupl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284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0793A (zh
Inventor
浜田知宏
立道笃史
堀井易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nabook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0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1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1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1)包括:壳体(4),该壳体有安装部分(38);输入装置(31),该输入装置布置在安装部分(38)上;以及增强板(45、61、71),该增强板构成为增强安装部分(38)。增强板(45、61、71)有框架(47)以及由该框架(47)包围的连接部分(48a至48g、63a至63h)。该连接部分(48a、63a至63h)经过增强板(45、61、71)的重心(G)。且多个开口部分(50a至50h、65a至65h)布置在框架(47)和连接部分(48a、63a至63h)之间。

Description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键盘的电子装置例如便携式计算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增强支承着键盘的壳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型便携式计算机包括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壳体,以便支承键盘。该壳体包括通向壳体的顶表面的键盘安装部分。键盘包括板状键盘基座和多个键顶。键盘基座安装在键盘安装部分中。键顶由该键盘基座支承,并从壳体的顶表面上露出。
壳体容纳计算机模块例如光盘驱动器和电池组。该计算机模块位于键盘安装部分下面,以便对着键盘基座。
近年来,电子装置设计得较薄和较紧凑,以便增加便携性。因此,该壳体的趋势是变薄。某些壳体薄成这样,以致于当用手指尖推它们时都将使它们弯曲。键盘的厚度也随着壳体变薄而减小。当键盘基座更薄时,键盘基座的刚性减小。因此,当用指尖压下键顶时产生的冲击力将使键盘基座弯曲。
当壳体更薄时,在键盘基座和计算机模块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当在这种情况下键盘基座弯曲时,键盘基座可能与计算机模块接触。因此,冲击力可能施加在计算机模块上,并可能引起计算机模块的故障和破损。
为了防止该冲击力,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82788或No.2002-196838公开的电子装置中,在壳体的键盘安装部分处提供有支承壁,该支承壁布置在键盘和计算机模块之间,以便从下侧支承键盘基座。
在该结构中,在键盘和计算机模块之间需要包含支承壁的空间。因此,希望支承壁尽可能薄,以便限制壳体的厚度。不过,当支承壁做得更薄时,支承壁将失去刚性。因此,当用较强力操作键顶时,该键顶的冲击力可能使支承壁弯曲。这时支承壁可能与计算机模块接触,且不能防止向计算机模块施加的冲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能够在减小重量的同时保持壳体的刚性,并防止在操作输入装置时安装部分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有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包括底壁,该底壁有面对壳体内侧的内表面;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布置在安装部分上;以及增强板,该增强板构成为用于增强安装部分,该增强板粘接在该底壁的内表面上,且该底壁布置在该输入装置和该增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包括框架,由该框架环绕且位于该增强板的重心处的中心部分,以及使该框架和该中心部分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分;所述多个连接部分以预定间隔布置并与该框架和该中心部分配合以确定多个开口部分。
在该结构中,因为存在开口部分,因此增强板的重量可以减小,壳体也可以制得重量较轻。此外,因为该开口部分偏离增强板的重心,因此可以保持增强板的刚性。因此,壳体的安装部分可以大大增强,且当操作输入装置时可以防止该安装部分变形。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出,部分将从说明书中明显可知,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在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用于与上面的总体说明以及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透视图,表示了键盘从壳体的键盘安装部分上拆下时的情况;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剖视图,表示了键盘安装部分、键盘以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剖视图,表示了上部壳体、下部壳体和第一盖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剖视图,表示了键盘固定在键盘安装部分上时的情况;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板的平面图;
图7是当沿图6中的线F7-F7看时增强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增强板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剖视图,表示了在键盘安装部分、键盘以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剖视图,表示了在壳体中手掌搁架和增强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强板的平面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增强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7介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至3表示了作为电子装置的笔记本型便携式计算机。该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主体单元2和显示单元3。主体单元2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下部壳体5和上部壳体6。下部壳体5和上部壳体6分别有外周边缘5a和6a。上部壳体6的外周边缘6a与下部壳体5的外周边缘5a相配合。因此,上部壳体6布置在下部壳体5上,以便覆盖下部壳体5。
凹形部分7形成于上部壳体6的前半部分的顶表面上,如图4所示。例如,该凹形部分7装有电路板8。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第一盖体10安装在上部壳体6的前半部分上。第一盖体10覆盖凹形部分7和电路板8。第一盖体10作为手掌搁架11。作为一种指点(pointing)装置的接触垫12布置在手掌搁架11的中心部分。
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第二盖体13安装在上部壳体6的后端,如图1和5所示。该第二盖体13覆盖了安装在上部壳体6的后端的顶表面上的开关板14。第二盖体13有多个操作按钮15。这些操作按钮15用于打开/关闭开关板14上的多个开关(未示出),并布置成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对齐。
显示单元3包括显示器壳体16和LCD(液晶显示器)面板17。该显示器壳体16布置成扁平盒形状,并有在它下端的支脚18。显示器壳体16装有LCD面板17。LCD面板17有用于显示信息的屏幕17a。该屏幕17a通过形成于显示器壳体16的前表面上的开口部分19而暴露在显示单元3的外面。
显示器壳体16的支脚18通过铰链(未示出)与壳体4的后端连接。显示单元3可以通过该连接而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在关闭位置,显示单元3置于主体单元2上,以便从上面覆盖上部壳体6、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3。在打开位置时,显示单元3竖立,以便露出上部壳体6、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3。
主体单元2的壳体4装有电池组21、光盘驱动器22和印刷电路板23,如图3至5所述。电池组21和光盘驱动器22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对齐。电池组21恰好位于上部壳体6的凹形部分7下面。第一间隙g1形成于凹形部分7和电池组21之间。
光盘驱动器22包括扁平盒形的主体24和托盘25。该主体24由下部壳体5支承,以便在从壳体4的中心部分偏向右侧的位置露出。主体24有连接器26和配合部分27。该连接器26位于主体24的一端,并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3上的连接器接收部28相连。当将光盘驱动器22从壳体4中取出时,指尖扣在配合部分27上。该配合部分27位于连接器26的相对侧。
托盘25用于容纳主体24中的盘状介质并由该主体24支承,以便可滑动。该托盘25有面板29。该面板29位于托盘25的一端,并暴露在壳体4的右侧。因此,托盘25可以被朝着壳体4的右侧拉出。
壳体4支承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31,如图1、3和5所示。键盘31有键盘基座32和多个键顶33。键盘基座32由金属板形成。键盘基座32具有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并包括前边缘32a和后边缘32b。
多个第一配合凸起34(只在图5中表示了其中的一个)形成于键盘基座32的前边缘32a处。第一配合凸起34沿键盘基座32的长度方向对齐,并彼此间隔开。同样,多个第二配合凸起35(只在图5中表示了其中的一个)形成于键盘基座32的后边缘32b处。第二配合凸起35沿键盘基座32的长度方向对齐,并彼此间隔开。
键顶33支承在键盘基座32的顶表面上。当输入信息时,用指尖压低键顶33。因此,当用较大力压低键顶33时,键盘基座32受到较大冲击力。
壳体4的上部壳体6有键盘安装部分38,以便接收键盘31,如图2、3和5所示。键盘安装部分38为与键盘31相对应的凹口,并开口于上部壳体6的顶表面。键盘安装部分38位于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13之间。
更详细地说,键盘安装部分38有前壁38a、左侧壁38b、右侧壁38c、后壁38d和底壁38e。侧壁38b和38c以及底壁38e形成于上部壳体6上。侧壁38b和38c从上部壳体6的侧边缘向下延伸,并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侧。底壁38e在侧壁38b和38c的下端之间延伸。底壁38e从键盘基座的底侧支承该键盘基座32。底壁38e的右半部分恰好位于光盘驱动器22的上面。换句话说,底壁38e的右半部分夹在键盘31和光盘驱动器22之间。
底壁38e在偏离光盘驱动器22的位置处有一对开口40a和40b。LCD面板17和印刷电路板23通过穿过开口40a的电缆(未示出)而电连接。键盘31和印刷电路板23通过穿过开口40b的另一电缆(未示出)而电连接。
前壁38a从第一盖体10的后边缘向下延伸,如图5所示。前壁38a的下端抵靠在底壁38e的前端上。多个第一配合孔41(只表示了其中的一个)形成于由底壁38e和前壁38a下端形成的拐角部分处。第一配合孔41与键盘31的第一配合凸起34相对应。第一配合孔41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对齐,并彼此间隔开。后壁38d从第二盖体13的前边缘向下延伸。后壁38d的下端抵靠在底壁38e的后端上。多个第二配合孔42形成于由底壁38e和后壁38d下端形成的拐角部分处。第二配合孔42与键盘31的第二配合凸起35相对应。第二配合孔42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对齐,并彼此间隔开。
键盘31以如下方式安装在键盘安装部分38上。在将键盘31安装在键盘安装部分38上之前,将第二盖体13预先从上部壳体6上拆下。这样,键盘基座32的前边缘32a从壳体4的顶部被导向键盘安装部分38,且键盘基座32的第一配合凸起34插入第一配合孔41中。
然后,通过以第一配合凸起34和第一配合孔41的配合部分作为支点而使键盘基座32向下枢轴转动。然后,键盘15向下安装在键盘安装部分38上。这样,键盘基座32与键盘安装部分38的底壁38e交叠。然后,将第二盖体13固定成覆盖上部壳体6。因此,第二配合孔42形成于由底壁38e和后壁36d形成的拐角部分处,而键盘基座32的第二配合凸起35保持成进入第二配合孔42的状态。因此,键盘基座32的后边缘32b夹在底壁38e和后壁38d之间。因此,键盘31固定在键盘安装部分38上。
在将第二盖体13固定在上部壳体6上之前,键盘基座32的后边缘32b可以通过多个螺钉来固定在底壁38e上。
为了使壳体4更薄,底壁38e的厚度减至最小限度。底壁38e的内表面43位于壳体4内。增强板45安装在底壁38e的内表面43上。该增强板45承受当操作键顶33时由键盘基座32施加给底壁38e的冲击力。因此可以防止底壁38e挠曲。
增强板45为矩形,它大到足以与光盘驱动器22相当,如图6所示,并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该增强板45通过粘接部件46(例如双面胶带或粘接剂)而贴在底壁38e的内表面43上。因此,底壁38e的内表面43叠加在增强板45上,而该增强板45夹在底壁38e和光盘驱动器22之间。第二间隙g2形成于增强板45和光盘驱动器22之间。
图6是增强板45的平面图。该增强板45包括框架47以及位于该框架47内的第一至第七连接部分48a至48g。框架47有第一至第四边缘47a至47d。第一边缘47a和第三边缘47c沿壳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布置成彼此平行。第二边缘47b和第四边缘47d沿壳体4的深度方向延伸,并布置成彼此平行。
第一连接部分48a形成为连接第一边缘47a和第三边缘47c的条带形。第一连接部分48a位于第二边缘47b和第四边缘47d之间,并布置成平行于该第二边缘47b和第四边缘47d。第一连接部分48a沿经过增强板45的重心G的直线X1延伸。重心G位于由第一至第四边缘47a至47d包围的、增强板45的近似中心部分处。增强板45由第一连接部分48a分成第一开口区域49a和第二开口区域49b。
第二连接部分48b至第四连接部分48d位于增强板45的第一开口区域49a内。第二连接部分48b至第四连接部分48d分别形成连接第一连接部分48a和第二边缘47b的条带形。第二连接部分48b至第四连接部分48d位于第一边缘47a和第三边缘47c之间,并布置成彼此平行和相互间隔开。
第一至第四开口部分50a至50d形成于增强板45的第一开口区域49a内。各开口部分50a至50d形成为沿第二至第四连接部分48b至48d延伸的狭槽。开口部分50a至50d彼此对齐并间隔开。详细地说,第一开口部分50a定义为由第一边缘47a、第二边缘47b、第一连接部分48a和第二连接部分48b包围的部分。第二开口部分50b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二连接部分48b、第二边缘47b和第三连接部分48c包围的部分。第三开口部分50c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三连接部分48c、第二边缘47b和第四连接部分48d包围的部分。第四开口部分50d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四连接部分48d、第二边缘47b和第三边缘47c包围的部分。
第一至第四边缘47a至47d的宽度分别为L1至L4。第一至第四连接部分48a至48d的宽度分别为L5至L8。边缘47a至47d的宽度L1至L4以及连接部分48a至48d的宽度L5至L8都彼此相等。这意味着位于第一开口区域49a内的第一至第四开口部分50a至50d等间距间隔开。
第五连接部分48e至第七连接部分48g位于增强板45的第二开口区域49b内。第五连接部分48e至第七连接部分48g分别形成连接第一连接部分48a和第四边缘47d的条带。第五连接部分48e至第七连接部分48g位于第一边缘47a和第三边缘47c之间,并布置成彼此平行和相互间隔开。
第五至第八开口部分50e至50h形成于增强板45的第二开口区域49b内。各开口部分50e至50h形成为沿第五至第七连接部分48e至48h延伸的狭槽。开口部分50e至50h彼此对齐并间隔开。详细地说,第五开口部分50e定义为由第一边缘47a、第四边缘47d、第五连接部分48e和第一连接部分48a包围的部分。第六开口部分50f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五连接部分48e、第四边缘47d和第六连接部分48f包围的部分。第七开口部分50g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六连接部分48f、第四边缘47d和第七连接部分48g包围的部分。第八开口部分50h定义为由第一连接部分48a、第七连接部分48g、第四边缘47d和第三边缘47c包围的部分。
第五至第七连接部分48e至48g的宽度分别为L9至L11。连接部分48e至48h的宽度L9至L11与连接部分48a至48d的宽度L5至L8基本相等。这意味着位于第二开口区域49b内的第五至第八开口部分50e至50h基本等间距间隔开。此外,在第一开口区域49a内的连接部分48a至48d以及在第二开口区域49b内的开口部分50e至50h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48a对称。
因此,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由框架47包围,并由第一至第七连接部分48a至48g分开。且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偏离增强板45的重心G。
增强板45的后表面52对着光盘驱动器22,如图7所示。第一至第四开口部分50a至50d分别有通向后表面52的开口边缘53a至53d。凸起部分54形成于第一至第四开口部分50a至50d的各开口边缘53a至53d处。凸起部分54从增强板45的后表面52凸出,并沿各第一至第四开口部分50a至50d的周向连续。凸起部分54也形成于第五至第八开口部分50e至50h的各开口边缘处。
增强板45通过剪切金属材料并在该金属材料中冲压出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而形成。凸起部分54通过在冲压出开口部分50a至50h时使增强板45的开口边缘53a至53d弯曲成凸缘形状而形成。凸起部分54可以并不沿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的周向连续,而是在各开口部分50a至50h的一部分上连续。增强板45的刚性将由于存在凸起部分54而增加。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操作键盘31的键顶33时,通过操作产生的冲击力从键盘32传递给底壁38e,并从该底壁传递给增强板45。这时,冲击力主要传递给增强板45的中心部分。增强板45的重心G布置在增强板45的中心部分。第一连接部分48a经过该重心G。用于减小增强板45的重量的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48a对称,并偏离增强板45的重心G。
因此,增强板45可以保持刚性,且由键盘31传递的冲击力可以确实由增强板45承受,同时减小该增强板45的重量。因此,当操作键盘31的键顶33时,可以防止底壁38e的挠曲。
换句话说,可以保持在增强板45和光盘驱动器22之间的第二间隙g2。因此,增强板45并不会与位于增强板45下面的光盘驱动器22接触,且冲击力并不会传递给光盘驱动器22。
而且,键盘31可以由位于该键盘31下面的底壁38e来支承。因此,用指尖操作键顶33的感觉变得更好,并提高键盘31的可操作性。
图8表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增强板61。
增强板61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增强板61的外形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板45类似。增强板61有框架47、由框架47的第一至第四边缘47a至47d包围的中心部分62、以及从中心部分62到框架47沿径向伸出的第一至第八连接部分63a至63h。
框架47有第一至第四拐角部分64a至64d。第一拐角部分64a由第一边缘47a和第二边缘47b确定。第二拐角部分64b由第二边缘47b和第三边缘47c确定。第三拐角部分64c由第三边缘47c和第四边缘47d确定。第四拐角部分64d由第四边缘47d和第一边缘47a确定。中心部分62位于增强板61的重心G处。重心G的位置近似在增强板61的中心。
第一连接部分63a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一拐角部分64a。第二连接部分63b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一边缘47a。该第二连接部分63b布置成平行于边缘47b和47d。第三连接部分63c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四拐角部分64d。第四连接部分63d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四边缘47d。该第四连接部分63d布置成平行于边缘47a和47c。第五连接部分63e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三拐角部分64c。第六连接部分63f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三边缘47c。第六连接部分63f布置成平行于边缘47b和47d。第七连接部分63g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二拐角部分64b。第八连接部分63h连接中心部分62和第二边缘47b。该第八连接部分63h布置成平行于边缘47a和47c。
增强板61有两条经过重心G并彼此交叉的直线X1和X2,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分63b和第六连接部分63f沿直线X1对齐。第四连接部分63d和第八连接部分63h沿直线X2对齐。
第一至第八连接部分63a至63h分别有宽度L10至L17。连接部分63a至63h的宽度L10至L17近似与边缘47a至47d的宽度L1至L4相等。
增强板61也有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第一开口部分65a定义为由第一边缘47a、第一连接部分63a和第二连接部分63b包围的三角形区域。第二开口部分65b定义为由第一边缘47a、第二连接部分63b和第三连接部分63c包围的近似三角形区域。第三开口部分65c定义为由第三连接部分63c、第四边缘47d和第四连接部分63d包围的近似三角形区域。第四开口部分65d定义为由第四边缘47d、第四连接部分63d和第五连接部分63e包围的三角形区域。第五开口部分63e定义为由第五连接部分63e、第三边缘47c和第六连接部分63f包围的三角形区域。第六开口部分65f定义为由第六连接部分63f、第三边缘47c和第七连接部分63g包围的三角形区域。第七开口部分65g定义为由第七连接部分63g、第二边缘47b和第八连接部分63h包围的近似三角形区域。第八开口部分65h定义为由第八连接部分63h、第二边缘47b和第一连接部分63a包围的三角形区域。因此,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由第一至第八连接部分63a至63h近似等间距分开,并从中心部分62沿径向布置,重心G位于该中心部分62上。
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分别有开口边缘66a至66h,这些开口边缘66a至66h开口于增强板61的后表面。凸起部分67形成于各个开口边缘66a至66h处。凸起部分67从增强板61的后表面凸出,并沿各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的周向连续。
增强板61通过剪切金属材料并在该金属材料中冲压出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而形成。凸起部分67通过在冲压出开口部分65a至65h时使增强板61的开口边缘66a至66h弯曲成凸缘形状而形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八连接部分63a至63h从中心部分62沿径向伸出,增强板61的重心G位于该中心部分62上。此外,第二连接部分63b、第六连接部分63f和中心部分62位于经过重心G的直线X1上。同样,第四连接部分63d、第八连接部分63h和中心部分62位于经过重心G的直线X2上。因此,中心部分62较大(重心G位于该中心部分62上),且增强板61的刚性增加。因此,由键盘31传递的冲击力可以确实由增强板61承受,同时减小增强板61的重量。
图9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特征涉及键盘安装部分38和增强板71。除了该特征之外,显示单元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不再详细说明。
键盘安装部分38的底壁38e有朝着下部壳体5而开口的开口部分72,如图9所示。换句话说,底壁38e有第一延伸部分73a和第二延伸部分73b,它们确定了开口部分72。第一延伸部分73a位于键盘安装部分38的前端,并朝着开口部分72延伸。第二延伸部分73b位于键盘安装部分38的后端,并朝着开口部分72延伸。
增强板71包括:主体75,该主体75装入开口部分72中;第一凸缘76,该第一凸缘76从主体75的前边缘凸出;以及第二凸缘77,该第二凸缘77从主体75的后边缘凸出。第一凸缘76通过粘接剂78固定在第一延伸部分73a上。同样,第二凸缘77通过粘接剂78固定在第二延伸部分73b上。通过该固定,增强板71与键盘安装部分38形成一体。键盘31的键盘基座32直接叠置在增强板71上。
在第三实施例中,增强板71的主体75可以有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板45类似,或者有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与第二实施例的增强板61类似。对它们的说明将省略。
在该结构中,当操作键盘31时,由键盘31传递的冲击力可以由增强板71直接承受。因此,键盘安装部分38可以用重量较轻的增强板71来增强。
图10表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用增强板81来增强壳体4的手掌搁架11。除了该特征之外,主体单元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类似参考标号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增强板81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增强板81可以有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50a至50h,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板45类似,或者有第一至第八开口部分65a至65h,与第二实施例的增强板61类似。对它们的说明将省略。增强板81利用双面胶带或粘接剂而贴在第一盖体10的内表面上。因此,增强板81暴露于上部壳体6的凹形部分7中,并对着装于凹形部分7中的电路板8。
手掌搁架11是操作键盘31的操作人员放置他或她的手的部位。当操作人员操作键盘31时,向下的压力总是施加在该手掌搁架11上。当第一盖体10的刚性随第一盖体10的厚度减小而降低时,第一盖体10由于所施加的压力而弯曲。因此,第一盖体10与电路板8接触,应力施加在电路板8上。
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中,第一盖体10由较轻重量的增强板81从壳体4的内侧进行增强。因此,当操作键盘31时可以基本防止第一盖体10弯曲。此外,第一盖体10并不会与电路板8接触,或者不会有应力施加在电路板8上。
图11表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增强板91。
增强板91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增强板91的外形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板45的外形类似。增强板91有在其中心部分处的重心G。增强板91包括多个环绕重心G的第一开口部分92、多个环绕第一开口部分92的第二开口部分93、以及多个环绕第二开口部分93的第三开口部分94。
第一开口部分92位于以重心G为圆心的第一同心圆C1上,并间开一定间隔。第二开口部分93位于以重心G为圆心的第二同心圆C2上,并间开一定间隔。第二同心圆C2的半径大于第一同心圆C1的半径。第三开口部分94位于以重心G为圆心的第三同心圆C3上,并间开一定间隔。第三同心圆C3的半径大于第二同心圆C2的半径。
在该结构中,增强板91的重量较轻,因为它有开口部分92至94。而且,开口部分92至94偏离重心G,该重心位于增强板91的中心部分上。因此,增强板91可以保持刚性,并可以通过该刚性来克服施加给增强板91的冲击力。
图12表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增强板101
增强板101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增强板101的外形类似于第五实施例的增强板91的外形。增强板101的重心G在它的中心部分处。增强板101包括环绕重心G的多个开口部分102。各个开口部分102形成狭槽。开口部分102从具有重心G的、增强板101的中心部分径向延伸。
在该结构中,增强板101重量较轻,因为它有狭槽形开口部分102。而且,开口部分102偏离重心G,该重心G位于增强板101的中心部分处。因此,增强板101可以保持刚性,并可以通过该刚性来克服施加给增强板101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并不局限于便携式计算机,而是可以广泛用于例如PDA、移动电话、电子笔记本、数字照相机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了解其它优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广义上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述的特定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由附加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4),该壳体有安装部分(38),该安装部分(38)包括底壁(38e),该底壁(38e)有面对壳体(4)内侧的内表面(43);
输入装置(31),该输入装置布置在安装部分(38)上;以及
增强板(61),该增强板构成为用于增强安装部分(38),该增强板(61)粘接在该底壁(38e)的内表面(43)上,且该底壁(38e)布置在该输入装置(31)和该增强板(61)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61)包括框架(47),由该框架(47)环绕且位于该增强板(61)的重心(G)处的中心部分(62),以及使该框架(47)和该中心部分(62)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分(63a-63h);所述多个连接部分(63a-63h)以预定间隔布置并与该框架(47)和该中心部分(62)配合以确定多个开口部分(65a-65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38e)包括在所述输入装置(31)下面的开口部分(72)和朝着该开口部分(72)延伸的延伸部分(73a,73b),所述增强板包括固定到该延伸部分(73a,73b)上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31)是键盘(31),且该键盘(31)有布置在底壁(38e)上的键盘基座(32)以及由该键盘基座(32)支承的多个键顶(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61)的开口部分(65a-65h)径向离开增强板(61)的重心(G)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61)的开口部分(65a-65h)环绕增强板(61)的重心(G)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强板(61)布置在所述安装部分(38)的底壁(38e)和位于所述壳体(4)内的磁盘驱动器(22)之间,且在增强板(45)和磁盘驱动器(22)之间设有一间隙(g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由合成树脂形成,所述增强板(61)由金属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7)包括多个边缘(47a-47d),该多个边缘(47a-47d)的宽度等于连接部分(63a-63h)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板(61)上的各所述多个开口部分(65a-65h)包括从增强板(61)的后表面凸出的凸起(67)。
CNB2004100284230A 2003-03-11 2004-03-11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1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64396A JP4233086B2 (ja) 2003-03-11 2003-03-11 電子機器
JP064396/2003 2003-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0793A CN1530793A (zh) 2004-09-22
CN1275119C true CN1275119C (zh) 2006-09-13

Family

ID=3312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84230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5119C (zh) 2003-03-11 2004-03-11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95975B2 (zh)
JP (1) JP4233086B2 (zh)
CN (1) CN127511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7852B2 (en) * 2005-07-19 2008-08-2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rame for notebook computer
WO2007080638A1 (ja) * 2006-01-12 2007-07-19 Fujitsu Limited 電子機器
US20070203759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Guy Carpenter & Company Portfolio management system with gradient display features
US20070205919A1 (en) * 2006-03-01 2007-09-06 Inventec Corporation Changeable panel structure
US20080013268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Wong Hong W Chassis design for computer systems
JP4669562B2 (ja) * 2007-05-01 2011-04-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8287422A (ja) * 2007-05-16 2008-11-27 Sony Corp キーボードの結合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JP5056410B2 (ja) * 2007-12-28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621243B2 (ja) * 2007-12-28 2011-0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083078B2 (ja) * 2008-07-11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JP4911152B2 (ja) * 2008-09-12 2012-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1882005B (zh) * 2008-11-21 2013-10-16 杭州惠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电子设备键盘
US7903398B2 (en) * 2009-05-11 2011-03-0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keyboard
JP2011081437A (ja) * 2009-10-02 2011-04-21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865056B2 (ja) * 2010-05-21 2012-02-0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TW201430892A (zh) * 2013-01-25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TW201501156A (zh) * 2013-06-28 2015-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鍵盤組合
US10345920B2 (en) * 2016-05-18 2019-07-09 Kevin R. Stoops Keyboard/keyboard enclosure
US10936087B2 (en) * 2016-05-18 2021-03-02 Kevin R. Stoops Keyboard assembly
USD948991S1 (en) 2017-05-18 2022-04-19 Kevin R. Stoops Bracket
CN114365063B (zh) * 2019-09-11 2024-06-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3223U (zh) 1986-09-04 1988-03-23
JP2763137B2 (ja) 1989-06-23 1998-06-11 株式会社東芝 キーボー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キーボード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小形電子機器
US5335141A (en) 1989-06-23 1994-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keyboard secured to a housing by screws protruding throug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housing
JPH0553711A (ja) 1991-08-22 1993-03-05 Ricoh Co Ltd キーボードレイアウトシート
JPH05210725A (ja) 1992-01-31 1993-08-2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入力表示制御方法
JPH06187090A (ja) 1992-12-21 1994-07-08 Ricoh Co Ltd 図形入力装置
US5689400A (en) 1994-05-31 1997-11-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space-saving component mounting features
JP3258198B2 (ja) 1995-04-28 2002-02-18 株式会社東芝 回路モジュール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の冷却装置を有する携帯形電子機器
JP3297251B2 (ja) 1995-06-20 2002-07-02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形電子機器
JP3382073B2 (ja) 1995-09-19 2003-03-04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形電子機器
KR100345875B1 (ko) * 1998-09-14 200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컴퓨터
US6317314B1 (en) * 2000-03-13 2001-11-13 Compal Electronics, Inc. Reinforced housing for a module of a portable computer
KR100539811B1 (ko) 2001-09-22 2006-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노트북 컴퓨터
JP2005070970A (ja) 2003-08-21 2005-03-1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05070969A (ja) 2003-08-21 2005-03-17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用いる操作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95975B2 (en) 2006-02-07
JP4233086B2 (ja) 2009-03-04
CN1530793A (zh) 2004-09-22
JP2004272732A (ja) 2004-09-30
US20040207976A1 (en)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119C (zh)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2724074Y (zh) 装备有折叠式显示器和折叠式键盘的输入设备及个人电脑
EP163792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9955C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多功能按键
US20100066568A1 (en) Keyboard structure with a self-luminous circuit board
CN1447930A (zh) 复合显示器件
CN175545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90031750A (ko) 핸드셋 키패드
JP2012502355A (ja) ハンドヘルド演算装置
WO2007023850A1 (ja) キー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3277C (zh) 便携式装置
EP4047448A1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385774A (zh) 具有扁平的盒形外壳的手提式电子设备
CN105813406A (zh) 移动设备及其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7528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41241A (zh) 橡胶按键装置
EP218996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ame member
JP2009069335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60044604A (ko) 휴대형 전자 기기 및 휴대 전화 장치
CN1744621A (zh) 无线通信设备
TW200813530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447721A (zh) 按键限位结构及具有该按键限位结构的移动终端
CN2840178Y (zh) 带有触控式按键板的电子装置
CN2636393Y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键盘
CN1960386A (zh) 旋转固定型移动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LIENT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