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3812A - 修补流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修补流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3812A
CN1493812A CNA031328725A CN03132872A CN1493812A CN 1493812 A CN1493812 A CN 1493812A CN A031328725 A CNA031328725 A CN A031328725A CN 03132872 A CN03132872 A CN 03132872A CN 1493812 A CN1493812 A CN 149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assembly
pipeline
pressure bag
grouting materi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2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山隆夫
横岛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Shonan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filed Critical YOKOSHI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3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7/00Other installations or implements for operating sewe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stoppage; Emptying cessp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03F2003/065Refurbishing of sewer pipes, e.g. by coating, l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18Repair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修补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可防止灌浆物质硬化以后管状组件的变形,从而将管状组件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管道中形成管状组件,所述管状组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管道的内径;将灌浆物质充入到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沿所述管道的纵向将管状的可膨胀并可收缩的压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流体以使得所述压力袋膨胀;以及用所述膨胀的压力袋支撑所述管状组件。通过本发明的程序,通过压力袋的弹性变形可吸收由于灌浆物质的压力所导致的管状组件的轻微变形,从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的局部变形,因此可将整个管状组件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

Description

修补流道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补损坏的流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地下管道,诸如管线或通道,出现损坏或者由于过于老化而无法进行正常操作时,可在不用挖开地面以露出管道以及不用拆开管道部分的情况下修补和修复管道。用于修补地下管的这种非挖掘方法是公知的,并且通常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具体地,该管道方法使用由充满可硬化树脂的树脂吸收材料制成的管道袋,并且外表面覆盖有高气密性的塑料膜。通过加压流体将管道袋插入到待修补的管道中,以使得当管道袋行进到管道中较深处时被翻转为里朝外。在下文中,将该插入方式称为“外翻”。当在管道中将管道袋的整个长度外翻(也就是,转为里朝外)时,所翻转的管道再一次被加压流体压在管道的内壁上,并且当充满在管道中的可硬化树脂被加热时,管状挠性衬硬化,所述硬化通过加热充入到管道袋中的流体而实现。因此可在管道中形成塑料管道以修补所述管道。
在如上所述的管道方法中,必须在遭受修补的管道部分临时阻断或分流维护流体(诸如污水),以防止维护流体从中流过。
然而,必须分流大量维护流体,特别是在修补大直径管道的情况中,在安置用于分流维护流体的大尺寸装置时,修补操作会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在维护流体流经其中时修补管道的方法。参照图18,该方法包括:在管道120中形成其外径小于管道120内径的小管状组件115,在管状组件115和管道120之间的间隙S中充入灌浆物质135,并使得灌浆物质135硬化。
在图18中所示的方法中,分成多块(在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为5块)的块体101在管道120中被装配在一起以形成管状组件115。接着,从与管状组件115的孔101e相连接的灌浆软管134中将灌浆物质135注入到管状组件115和管道120之间的间隙S中。
当将灌浆物质135注入到管状组件115和管道120之间的间隙S中时,管状组件115由于浮力而升起,因此减小了上侧的间隙S的宽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管套140和设置在其中的杆141将管状组件115展开以确保管状组件115的圆柱形形状。另外,螺栓136被设置在管状组件115的最高点处以调整管道120的内壁和管状组件115之间的间隙S,以使得间隙S整体上是基本均匀的。
另外,手柄142的转动致使设置在管状组件115中的管套140径向向外移动上部和下部杆141(由图18中的箭头所指示),并且附于相应杆141端部的弓形支撑板143上下地压在管状组件115的内表面上,以便于径向向外推开管状组件115,从而使得管状组件115保持圆柱形形状。
然而,实际上已经证实,充入到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135的压力使得管状组件115变形为图18中的单点划线所表示的基本为心形的形状(图18中的单点划线表示管状组件115中心线的变形),因此无法在硬化以后使管状组件115保持为需要的圆柱形形状。
另外,由于是从偏斜到穿过管道120中心的垂直面的左右位置处将灌浆物质135注入到间隙S中的,因此灌浆物质135不是被均匀地注入到间隙S中的,这构成了导致管状组件115变形的其他原因。
另外,在图18中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管套140被设置在管状组件115的中心,其中杆141从管套140处上下延伸,因此在操作期间操作者不能够在管状组件115中移动,从而降低了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修补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防止硬化后管状组件的变形,以便于使管状组件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修补流道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使得操作者在形成于流道中的管状组件中移动,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补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管道中形成管状组件,所述管状组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管道的内径;将灌浆物质充入到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沿所述管道的纵向将管状的可膨胀并可收缩的压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流体以使得所述压力袋膨胀;以及用所述膨胀的压力袋支撑所述管状组件。
最好,在上述方法中,沿所述管道的纵向放置管状的可膨胀并可收缩的压力袋的所述步骤可包括:将所述压力袋连接到粘附于所述管道内壁上的钩-环型紧固件上。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流体的所述步骤可包括:以预定压力下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压力水。
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充入到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的灌浆物质硬化以后,排出充在所述压力袋中的流体;以及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灌浆物质并使得灌浆物质硬化。
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角形支撑物引入到所述管状组件中,以便于用所述三角形支撑物在所述管状组件的内表面上的三点处支撑所述管状组件。可在所述管状组件的内表面上的最高点处、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
在上述方法中,充入灌浆物质的所述步骤包括:多次交替进行注入部分灌浆物质,及停止注入直到该部分灌浆物质硬化。
依照本发明,由于膨胀的压力袋在左手侧和右手侧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通过压力袋的弹性变形可吸收由于灌浆物质的压力所导致的管状组件的轻微变形,从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的局部变形,因此可使整个管状组件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
由于压力袋被附于粘附在管道内壁上的钩-环状的紧固件上以使得压力袋沿管道的纵向延伸,因此可在管状组件形成于管道中之前预先将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压力袋放置在管道中。
另外,由于每个压力袋中都充满预定压力下的压力水,因此与充满可高度压缩气体(诸如空气)的压力袋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的变形。
由于充入到管状组件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被硬化,因此在灌浆物质被充入到压力袋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每个压力袋中的流体被排出,因此压力袋也用作灌浆物质。
引入到管状组件中的三角形支撑物用于在其内表面上的最高点、左低点和右低点的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从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的变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过三角形支撑物,操作者可在管状组件中走来走去,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由于灌浆物质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间隙中的,因此均匀地注入到整个间隙中的灌浆物质从下面逐渐硬化,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的变形。
在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从以下对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补管道的块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块装置的外部图(沿图1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所看到的);
图3是沿图2中的线B-B所截的块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当沿图2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块装置的图示;
图5是沿图4中的线D-D所截的块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图2中的线E-E所截的块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7是用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修用盖子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F-F所截的盖子的横截面图;
图9和图10是管道的横截面图,用于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修补流道的方法;
图11是局部透视图,示出了如何将压力袋引入到管道中的方法;
图12是其中设置有压力袋的管道的横截面图;
图13和14是分解侧视图,示出了沿纵向使相邻的环形元件相连接的一种方法;
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H-H所截的横截面图;
图16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管状组件的管道的横截面图;
图17是压力袋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8是管道的横截面图,用于示出一种修补管道的传统方法。
优选实施例的详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结合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补管道的块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补管道的块装置的外部图(沿图1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图3是沿图2中的线B-B所截的横截面图;图4示出了当沿图2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所看到的块装置的图示;图5是沿图4中的线D-D所截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图2中的线E-E所截的横截面图;图7是盖子的侧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线F-F所截的横截面图。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修补流道的块装置1(在下文中简称为“块装置1”)构成了短管2的部分,所述短管2的外径小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管道20的内径(短管2被分成许多块(在本实施例中被分成5块))。块装置1包括限定了内表面的弧形平坦内板1A;沿内板1A的周边向外植入的外板1B;用于加固内板1A和外板1B的多个加强肋1C;用于防止加强肋1C变形的多个凸状板1D;以及设在块装置1两个圆周端的盒1E。这些部件可用塑料材料以整体的方式构成。
构成块装置1部分的塑料材料可由,诸如氯乙烯、ABS、DurasterPolymer(商品名)等等透明塑料,诸如PVC、聚乙烯等等的半透明塑料,或诸如PVC、聚酯、ABS、聚乙烯、聚丙烯等等不透明塑料制成。块装置1是通过注塑法使用具有从1Kg到10Kg范围内重量的上述塑料材料整体模制而成的。内板1A和外板1B都具有1.0mm到10.0mm的厚度。如从图2中可看到的,将圆周尺寸L设定得大于宽度尺寸b(管道20的纵向)(L>b)。
在块装置1中,沿内板1A上的圆周方向(在图2中从左至右)延伸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5个)加强肋1C以平行的方式被以适当间隔设置在宽度方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和管道20的纵向)上上。多个(本实施例中为13个)凸状板1D以平行的方式被设置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距适当间隔,所述凸状板1D沿垂直于相应的加强肋1C(宽度方向)的方向在内板1A上延伸。因此,块装置1的内板1A和外板1B由以栅格形式布置的多个加强肋1C和多个凸状板1D加固以增加刚度。
如图2中所示的,在外板1B和加强肋1C的凸状板1D所限定区域中,在宽度方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上沿一条直线形成了具有较大直径的螺栓通孔3和具有较小直径的螺栓通孔4。
这里,如图6中所示的,由每个凸状板1D的加强肋1C所围绕的每个区域都形成有切成V形的空间5,所述空间5具有与内板1A相接触的前端。或者,如图7中所示的,在由每个凸状板1D的加强肋1C所围绕的每个区域内可形成与内板1A相接触的环形空间6′。
形成于块装置1每个圆周端处的盒1E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打开的。如图2中所示的,盒1E的内部被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沿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加强肋6所隔开。另外,如图4和5中所示的,穿通外板1B形成了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5个)螺栓通孔7和气孔8,所述外板1B限定了圆周外端面。此外,如图5中所示的,气孔9以偏斜的方式形成于外板1B的内壁中。如图5中所示的,两个矩形槽1a在其整个长度上形成于外板1B的一个圆周端面中,同时两个凸起1b在其整个长度上形成于另一个圆周端面中。
如图4中所示的,两个矩形槽1c形成于块装置1的外板1B的一个外端面(纵向上的外端面)中,同时两个凸起1d以整体的方式形成于外板1B的另一个外端面中。
返回来参照图1,在块装置1的两个外板1B的两个圆周端处都还形成了两个内部和外部矩形孔10(在图1中只示出了一个外板1B)。
接下来,将参照图9到17来描述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图1到图6中所示的块装置1的修补流道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尤其适用于修补管道。
图9和图10是管道的横截面图,用于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修补流道的方法;图11是示出一部分管道的透视图,示出了如何将压力袋引入到管道中的方法;图12是装有压力袋的管道的横截面图;图13和14是分解侧视图,示出了沿纵向使相邻的环形元件相连接的一种方法;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H-H所截的横截面图;图16是其中形成有管状组件的管道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7是压力袋的横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9和图10,管道20,诸如以基本水平的方式埋置于地下的污水管,包括开口于地面的出入孔21。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修补方法中,如图12中所示的,首先将两个可膨胀并可收缩的管状压力袋11沿管道20的纵向设置在管道20的内壁上。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的,管道20装有多个钩-环型紧固件12,所述紧固件12以左右两列的方式以适当的间距沿纵向被布置于管道20内壁的上部中。每个压力袋11都在其外圆周表面上以与纵向上的管道20上的钩-环型紧固件12相同的间距装有多个钩-环型紧固件13。
为了如上所述将压力袋设置在管道20中,将压力袋11引入到管道20中。接着,使得附于压力袋11上的钩-环型紧固件13与固定于管道20内壁上的钩-环型紧固件12对准并连接。此外,用粘合剂将相连接的钩-环型紧固件12、13相互粘结,以便于以良好的可加工性沿管道20的纵向将压力袋11布置于管道20底壁的上部中。应该注意的是,图9和图10中省略了压力袋11的图示。
在将两个压力袋11布置于管道20底壁的上部中以后,多个环形短管2沿管道20的纵向相互连接以便于形成如图10中所示的管道20中的一个管状组件15,每个短管2都由多个(5个)沿圆周方向连接的相邻块装置1构成。
通过沿圆周方向将块装置1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在管道20中而形成短管2。通过沿纵向将各个短管2相连接而构成管状组件15。可在维护诸如污水等流体流经管道20的同时执行这些操作。另外,甚至可在维护流体滞留在管道底部上时执行这些操作。
以下述方式沿圆周方向连接块装置1以形成短管2。
首先,如图12中所示的,将所要装配的块装置1从出入孔21引入到管道20的入口中。由于多个块装置1被装配成构成管状组件15的每个短管2,因此每个块装置1都是小尺寸的。因此,即使管道20具有大直径(600mm或以上),也可容易地将用作管道20的修补中的块装置1从出入孔21中引入并装配成短管2。
在装配之前的块装置1中,用图7和图8中所示的盖子16将形成于每个圆周端的盒1E的外部开口覆盖。
盖子16是用塑料材料整体模制而成的,并且如图7中所示的,盖子16具有以整体的方式形成于两个横向端部的接合爪16a。另外,总数为8个的锚固爪16b以整体的方式形成于盖子16的下表面上。盖子16被覆盖在块装置1的盒1E中以便于封闭外部开口。两端上的接合爪16a与形成于块装置1的外板1B中的矩形孔10(见图1)相接合,接着如上所述,粘结或焊接盖子16以覆盖块装置1的盒1E的外部开口。
另外,在装配之前的块装置1中,其长度大于块装置1的长度b(见图2)的7个螺栓22(在图13中只示出了2个)交替地插在穿通外板1B和加强肋1C所形成的具有不同直径的螺栓通孔3、4中。用与之拧紧的螺母23将每个螺栓22紧固于块装置11上。如图所示的,螺栓22的螺纹部分从块装置1的一个端面向外突出。同样,在装配成短管2的每个块装置1中,利用其向外突出的螺纹部分,将螺栓22插入到块装置1中并紧固在一个端面上。
每个螺栓22的头穿过穿通外板1B所形成的具有大直径的螺栓通孔3中,并与加强肋1C相接触。与螺栓22相接合的螺母23也与加强肋1C相接触。因此,螺栓22的头和螺母23将不会暴露于块装置1的外部。螺栓22和螺母23是用诸如不锈钢、铁等等金属或诸如尼龙、聚酯等等塑料材料制成的。可将垫圈、垫料或类似物放置在每个螺栓22所紧固的位置处。
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块体1以下述方式相互接合。
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块装置1的盒1E沿圆周方向彼此紧密接触。穿通块装置1所形成的多个螺栓通孔7和气孔8彼此相通,并且形成于一个块装置1的端面上的凸起1b被装配于形成于另一个块装置1的端面中的槽1a中,以便于沿圆周方向密封两个块装置1的接头。这样,可将粘合剂涂覆于槽1a和凸起1b上以提高它们之间的粘着性。此处所使用的粘合剂可为以环氧树脂或四氢呋喃溶剂为基础的粘合剂、或为硅-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或丁基橡胶基粘合剂。
由于两个盒1E的内表面都是打开的,因此从一个盒1E的开口中将螺栓24插入到螺栓通孔7中,同时从另一个盒1E的开口中插入螺母25并将其装配在螺栓24上(见图11)。重复此项操作以便于将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块装置1相互连接。
接着,如图14中所示的,当将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块装置1如上所述那样相互连接时,将油灰填充到两个块装置1的盒1E中,并且以上面所述的方式用图7和图8中所示的盖子16覆盖内表面上的相应开口。这样,由于盖子16形成有多个锚固爪16b,因此可通过油灰中的锚固爪16b的锚固效应避免盖子16脱落。此处所使用的用于填充盒1E的油灰可为树脂油灰,诸如环氧树脂、聚脂树脂、硅酮树脂等等、及水泥油灰等等。盒1E可不必充满油灰,而是可在装配以后充满灌浆物质。
由于短管2是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因此如图9中所示的,多个短管2沿管道20的纵向相互连接,以便于如图10中所示的,在管道20中形成一个管状组件15。接下来,将描述如何沿纵向连接短管2。
参照图13,从装配好的短管2(沿管道20的纵向相邻的短管2)处伸出的螺栓22被插入到未装配好的短管2的未被插入螺栓的剩余螺栓通孔3、4中,并且未装配好的短管2与装配好的短管2紧密接触。因此,如图15中所示的,未装配好的短管2的端面上的凸起1d被装配到形成于装配好的短管2的端面中的槽1c中,以便于对准两个短管2同时密封两个短管2的接头。
随后,如图14中所示的,用从具有较大直径的螺栓通孔3中引入的工具紧固装配在螺栓22端部上的螺母23,以便于将未装配好的短管2装配为装配好的短管2。此时,如上所述的,由于螺栓22的头和螺母23没有暴露于块装置1的外部,因此,沿管道20的纵向相邻的这两个短管2紧密接触。
当如上所述沿管道20的纵向相邻的这两个短管2紧密接触时,以相同的方式在管道20的纵向上顺序地装配好短管2,以便于在管道20中形成一个管状组件15。
由于形成于管道20中的管状组件15具有小于管道20内径的外径,因此在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之间形成间隙S(见图16)。浮力使得管状组件15浮起,从而减小管状组件15上方的间隙S的上部径向缝隙。
为了解决该不便,在本实施例中,如从图16中可看到的,将设置在管道20中的间隙S上方的左右侧上的压力袋11充满预定压力(0.05Mpa到0.5Mpa范围内)下的压力水以膨胀压力袋11,以使得膨胀的压力袋11在外部圆周上的上部左右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15,从而防止管状组件15由于浮力而浮起,从而使得间隙S基本上总是整体均匀的。或者,通过在管道20的下游侧上堆积多个篾筐以阻断储存在管状组件15中的维护水,利用水上面的重力作用以防止管状组件15浮起,可防止管状组件15由于浮力而浮起。
如图17中所示的,压力袋11由挠性软管11a和覆盖挠性软管11a外表面的无纺织物(诸如聚丙烯)11b制成,并且由图16中所示的一种装置始终充满定压力下的压力水。
具体参照图16,密闭水箱30容纳有水,其中压力袋11的一端浸在水中。空气软管32从空气气缸31处延伸并与密闭水箱30的顶部相连接。自动调压阀33沿空气软管32设在中途。
当压力水的轻微泄漏等等导致密闭水箱30中的水位降低从而降低密闭水箱30中的内压力时,自动调压阀33被打开以便于通过空气软管32将空气气缸31中的压缩空气供应到密闭水箱30中,从而始终保持密闭水箱30中的恒定内压力,以使得压力袋11中始终充满定压力下的压力水。
另外,如图16中所示的,将三角形支撑物40设置在管状组件15中,以便于在三角形支撑物40的各个顶点处通过设置在支撑物40的各个顶点处的弓形支撑板41和调整螺栓42,从管状组件15的内部支撑管状组件15内表面上的最高点、左低点和右低点。
这里,可通过旋转调整螺栓42来调节由支撑物40施加于管状组件15上的支撑力,从而以均匀的压制力在该三点处支撑管状组件15。
另一方面,如图16中所示的,在左手侧和右手侧的位置处穿通管状组件15的上部形成了孔1e。灌浆软管34与相应的孔1e相连接,以便于将灌浆物质35,诸如水泥砂浆、树脂灰浆等等,从两个灌浆软管34中同时注入到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内壁之间的间隙S中。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灌浆物质35以多次分部分的方式注入。具体地,分三次注入所述灌浆物质35。初次注入灌浆物质35,在灌浆物质35充满到图16中所指示的线a时,停止灌浆物质35的注入。在所注入的灌浆物质35硬化以后,重新开始灌浆物质35的注入,并且在灌浆物质35充满到图16中所指示的线b时,再次停止灌浆物质35的注入。接着,在第二次充入的灌浆物质35硬化以后,将灌浆物质35最终注入残余间隙S中并使之硬化。
为了增加粘合剂的黏着性,可在水泥砂浆中混以乳胶,或者为了防止放气,可在水泥砂浆中混以放气抑制剂。而树脂灰浆可主要由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等构成。
在已充入到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35硬化以后,在将灌浆物质35充入到压力袋11中并硬化之前,压力袋11中所充满的压力水被排出,其中灌浆物质35使得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相结合,因此管道20的内壁是有衬里的,从而可由管状组件15修补。
在前述操作中,如图16中所示的,在灌浆物质35被注入并硬化之后,管状组件15由支撑物40在内表面上的三点(最高点、左低点和右低点)处从内部支撑,并且还由其外表面的上部中的左手侧和右手侧位置处的两个压力袋11从外部支撑管状组件15。这样,即使受到灌浆物质35的压力,管状组件15也很少变形,并保持所期望的圆柱形形状。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膨胀的压力袋11在左手侧和右手侧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15,通过压力袋11的弹性变形可吸收由于灌浆物质35的压力所导致的管状组件15的轻微变形,从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15的局部变形,因此可将整个管状组件15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另外,由于压力袋11充满预定压力下的压力水,因此与充满可高度压缩的气体,诸如空气,的压力袋11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15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灌浆物质35从形成于管状组件15的上部左手侧和右手侧位置处的两个孔1e中同时被注入到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S中,因此灌浆物质35从左侧孔和右侧孔1e中被均匀地注入到间隙S中,从而防止管状组件15的变形。另外,由于灌浆物质35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整个间隙S中的,因此均匀地注入到整个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35从下面逐渐硬化,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15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三角形支撑物40被引入到管状组件15中以便于在内表面上的三点,即,最高点、左低点和右低点,支撑管状组件15,从而由支撑物40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15的变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过三角形支撑物40,操作者可在管状组件15中走来走去,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充入到管状组件15与管道2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35硬化以后,在灌浆物质35被充入到压力袋11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压力袋11中的压力水被排出,因此压力袋11也用作灌浆物质35。
虽然在本发明的应用方面作出了关于将多个块装置装配到一个管道中以在管道中形成管状组件的前述描述,但是无疑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以下方法,即,将充满可硬化树脂的管道袋外翻为管道,并使得可硬化树脂硬化以在管道中形成圆柱管(塑料管)。
如从以上描述中可明白的,依照本发明,由于膨胀的压力袋将管状组件支撑在上部左右位置中,因此可通过压力袋的弹性变形吸收由于所注入的灌浆物质的压力而导致的管状组件的轻微的变形,以防止硬化的管状组件的局部变形,从而使整个管状组件保持为期望的圆柱形形状。
由于压力袋被连接在粘附于管道内壁上的钩-环状的紧固件上以使得压力袋沿管道的纵向延伸,因此可在管状组件形成于管道中之前预先将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压力袋放置在管道中。
另外,由于每个压力袋中都充满预定压力下的压力水,因此与充满可高度压缩气体,诸如空气,的压力袋相比,可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的变形。
由于充入到管状组件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S中的灌浆物质被硬化,因此在灌浆物质被充入到压力袋中并硬化之前,充入到每个压力袋中的流体被排出,因此压力袋也用作灌浆物质。
引入到管状组件中的三角形支撑物用于在其内表面上的最高点、左低点和右低点的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从而防止已硬化的管状组件的变形。另外,由于操作者可穿过三角形支撑物,操作者可在管状组件中走来走去,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由于灌浆物质是以分部分多次的方式注入到间隙中的,因此均匀地注入到整个间隙中的灌浆物质从下面逐渐硬化,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管状组件的变形。
虽然已结合其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熟练人员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正。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修补管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管道中形成管状组件,所述管状组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管道的内径;
将灌浆物质充入到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沿所述管道的纵向,将管状的可膨胀并可收缩的压力袋放置在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流体以使得所述压力袋膨胀;以及
利用所述膨胀的压力袋支撑所述管状组件。
2.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管道的纵向放置管状的可膨胀并可收缩的压力袋的所述步骤包括:将所述压力袋连接于钩-环型紧固件上,所述钩-环型紧固件附在所述管道内壁上。
3.依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流体的所述步骤包括: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预定压力下的压力水。
4.依照权利要求1、2或3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入到所述管状组件和所述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的灌浆物质硬化以后,排出充在所述压力袋中的流体;以及
将所述压力袋中充满灌浆物质并使得灌浆物质硬化。
5.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角形支撑物引入到所述管状组件中,以便于利用所述三角形支撑物在所述管状组件的内表面上的三个点处支撑所述管状组件。
6.依照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组件的内表面上的最高点、左侧点和右侧点的位置处支撑管状组件。
7.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入灌浆物质的所述步骤包括:多次交替进行注入部分灌浆物质、停止注入灌浆物质直到该部分灌浆物质硬化的步骤。
CNA031328725A 2002-07-24 2003-07-24 修补流道的方法 Pending CN1493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4780A JP2004052485A (ja) 2002-07-24 2002-07-24 管路補修工法
JP214780/2002 2002-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3812A true CN1493812A (zh) 2004-05-05

Family

ID=2999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328725A Pending CN1493812A (zh) 2002-07-24 2003-07-24 修补流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08009A1 (zh)
EP (1) EP1384938A1 (zh)
JP (1) JP2004052485A (zh)
KR (1) KR20040010353A (zh)
CN (1) CN1493812A (zh)
AU (1) AU2003221371A1 (zh)
CA (1) CA2435838A1 (zh)
TW (1) TW2004136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754C (zh) * 2007-12-28 2009-10-28 张宏昌 公路破损管涵、方涵维修方法
CN111828770A (zh) * 2020-07-06 2020-10-27 刘静生 一种石油运输用内壁预修复管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0386B (en) * 2000-05-01 2002-06-11 Ashimori Ind Co Ltd Duct repairing material, repairing structure, and repairing method
JP3939702B2 (ja) * 2004-02-27 2007-07-04 クボタシーアイ株式会社 既設管の更生方法
JP2005264635A (ja) * 2004-03-22 2005-09-29 Shonan Plastic Mfg Co Ltd 更生管用セグメント部材
JP2005308100A (ja) * 2004-04-22 2005-11-04 Shonan Plastic Mfg Co Ltd 更生管の敷設方法
US7451783B2 (en) * 2004-04-23 2008-11-18 Shonan Gosei-Jushi Seisakusho K.K. Position adjusting spacer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a rehabilitating pipe using such
JP4482373B2 (ja) * 2004-05-14 2010-06-16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既設管更生用セグメント部材及びそのセグメント部材を用いた更生管
CA2578757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Takao Kamiyama Rehabilitating pipe for repairing pipeline facilities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pipeline facilities using rehabilitating pipe
JP4179619B2 (ja) * 2005-04-28 2008-11-12 栄喜 木村 地下埋設管の更生管及び更生方法
US7905255B2 (en) * 2006-08-28 2011-03-15 Iwasaki-Higbee Jeffrey L Installation of sealant materials for repair of underground conduits
JP5463077B2 (ja) * 2008-07-17 2014-04-09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用セグメント
JP4673922B2 (ja) * 2008-12-04 2011-04-20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既設管更生工法及びその工法に使用される更生管用セグメント
JP5457130B2 (ja) * 2009-06-03 2014-04-02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既設管の更生工法
US8186385B2 (en) * 2009-07-06 2012-05-29 Iwasaki-Higbee Jeffrey L Packer for installing sealant in defective conduits
KR101018086B1 (ko) * 2010-08-17 2011-03-02 중앙크리텍 주식회사 강화 플라스틱 세그먼트 라이닝 공법을 이용한 관로 및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보수 보강 공법
US9631339B2 (en) * 2010-09-24 2017-04-25 Geneva Polymer Products, Llc Rehabilitation of deteriorated manhole and other sewer structures
US9567760B2 (en) 2010-09-24 2017-02-14 Geneva Polymer Product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polymer concrete
JP5794845B2 (ja) * 2011-07-08 2015-10-14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及び該更生管を用いた管更生工法
JP5774467B2 (ja) * 2011-12-28 2015-09-09 株式会社クボタ工建 管更生工法
JP2015024561A (ja) * 2013-07-26 2015-02-05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の支保工装置および支保工工法
US9757599B2 (en) 2014-09-10 2017-09-12 Dymat Construction Produc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reproofing cables and other structural members
JP6497957B2 (ja) * 2015-02-12 2019-04-10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の位置調整用スペーサ
CN110630847A (zh) * 2019-09-25 2019-12-31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一种含多种病害混凝土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整体修复方法
JP7316187B2 (ja) * 2019-10-21 2023-07-2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既設管更生工法における裏込め方法及び支保工
JP7412275B2 (ja) * 2020-05-27 2024-01-1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更生管の浮上防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894A (en) * 1980-07-09 1982-01-30 Asuka Kogyo Kk Repairing device of buried hollow body
US4938627A (en) * 1988-09-21 1990-07-03 Halliburton Company Method of slipliner grouting
CH681905A5 (zh) * 1990-09-14 1993-06-15 Leo Corazza
AU4414496A (en) * 1994-12-02 1996-06-19 Sure Grip North America, L.L.C. A li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plastic liner
TW490386B (en) * 2000-05-01 2002-06-11 Ashimori Ind Co Ltd Duct repairing material, repairing structure, and repairing method
US7025580B2 (en) * 2000-06-09 2006-04-11 Heagy Richard 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ing a conduit
US6755592B2 (en) * 2001-05-08 2004-06-29 Franz Janssen Device for repairing underground sewe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4754C (zh) * 2007-12-28 2009-10-28 张宏昌 公路破损管涵、方涵维修方法
CN111828770A (zh) * 2020-07-06 2020-10-27 刘静生 一种石油运输用内壁预修复管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52485A (ja) 2004-02-19
KR20040010353A (ko) 2004-01-31
US20040108009A1 (en) 2004-06-10
AU2003221371A1 (en) 2004-02-12
CA2435838A1 (en) 2004-01-24
EP1384938A1 (en) 2004-01-28
TW200413663A (en) 2004-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3812A (zh) 修补流道的方法
CN1306207C (zh) 流路设施修复用块体及流路设施修复施工方法
CA2407297C (en) Duct repairing material, repairing structure, and repairing method
CN117107764B (zh) 一种桩基清孔装置
JP3359818B2 (ja) 合成樹脂製マンホール
CN110715138A (zh) 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式修复方法
CN1473226A (zh) 人孔结构的施工方法,人孔结构用止水可挠性接头及人孔结构
CN117231159A (zh) 一种自流井的膨润土封堵施工装置
JP2687096B2 (ja) マンホール補修方法及びマンホール補修材
CN1166852C (zh) 全断面掘进机的施工方法
JP4382231B2 (ja) 止水用目地材の充填材注入方法
JP2022109072A (ja) シールド工法
JP5749070B2 (ja) 地中連続遮水壁の構築方法及び分離可能な螺旋状攪拌部材を備えたケーシング
JP5025346B2 (ja) 既設管補修方法
JP2611139B2 (ja) 管ライニング材の反転方法
JP2004353446A (ja) 流路施設修復用ブロック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流路施設修復工法
JP4759683B1 (ja) 既設コンクリート製u字溝を補強又は再活用する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用いる構造体
EP1384937A1 (en) Block unit for repairing flow passage facilities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flow passage facilities
CN219712710U (zh) 一种市政管线雨水回收利用管线封堵装置
CN1470716A (zh)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CN111962544B (zh) 一种协同连体桩基施工装置及施工工艺
JP2003214098A (ja) 流路施設修復用ブロック体及び流路施設修復工法
JPH10176483A (ja) 補強及び補修用管体とこの管体を用いた地下埋設体の補強及び補修方法
CN116695641A (zh) 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
JP2024064944A (ja) 縦型管の更生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用いる底部リング及び封止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