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716A -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0716A
CN1470716A CNA021604878A CN02160487A CN1470716A CN 1470716 A CN1470716 A CN 1470716A CN A021604878 A CNA021604878 A CN A021604878A CN 02160487 A CN02160487 A CN 02160487A CN 1470716 A CN1470716 A CN 1470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hole
lining material
inner lining
dividing plate
in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604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山隆夫
横岛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Shonan Pla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SHIMA CO Ltd, Shonan Synthetic Resin Works K K filed Critical YOKOSHI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0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孔内衬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使内衬材料变薄,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性、且使作业时间缩短。本发明是一种使用以浸渍了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内衬材料(4)来进行施工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它是将整圈地紧贴于人孔(11)的内壁的多块隔板(1)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人孔(11)内的上下方向,在这些隔板(1)的内部插入上述内衬材料(4),在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内衬材料(4)的内部来将内衬材料(4)按压于上述隔板(1)的内面部的状态下来使浸渍于内衬材料(4)的硬化性树脂硬化。

Description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以浸渍了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内衬材料来进行施工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已知道一种修补人孔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用该方法可在地面上开口的人孔老化时无须将该人孔从地下挖出而在其内周面施加内衬来修补该人孔。
但是,由于作人孔内衬的内衬材料的结构是设计成能长时间耐水压或土压的,所以其厚度设定为相当厚。
如上述内衬材料的厚度变厚的话,除了会使该内衬材料本身成本上升之外,还会有如下这些问题:内衬材料的处理会很困难,作业性会变差,而且因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硬化性树脂的硬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使作业时间会变长。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用该方法可使内衬材料变薄,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性、且使作业时间缩短。
本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面内容是一种使用以浸渍了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内衬材料来进行施工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点是将紧贴于人孔的内壁的多块隔板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人孔内的上下方向,在这些隔板的内部插入上述内衬材料,在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内衬材料的内部来将内衬材料按压于上述隔板的内面部的状态下,使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硬化性树脂硬化。
本发明第2方面内容是在第1方面的发明中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可容易变形的软质结构来构成上述内衬材料,使该内衬材料紧贴于上述隔板与人孔内壁而在硬化之后的内衬材料的其中一部分处形成肋状部。
本发明第3方面的内容是在第2方面的发明中将上述隔板的厚度作成越向下方越厚。
本发明第4方面的内容是在第1方面的发明中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容易地变形的硬质结构来构成上述内衬材料,使该内衬材料只紧贴于上述隔板的内面部而在人孔内壁与内衬材料之间而形成间隙,将灌浆材料充填于该间隙并使其硬化。
本发明第5方面内容是在第1~4方面的其中一个发明中在上述隔板的内外面部粘接有树脂吸附材料。
本发明第6方面内容是在第1~5其中一个发明中以带状的平板构成上述隔板,是一边在人孔内将其弄圆一边使其紧贴于人孔内壁。
本发明第7方面内容是在第1~5方面的其中一个发明中以与所组装的人孔内壁相同形状的板体或块体来构成上述隔板,在将其搬入到人孔内之后,再组装该隔板来使其紧贴于人孔内壁。
采用第1及第2方面的发明,由于在硬化后的内衬材料的其中一部分会由隔板形成肋状部,因肋部的补强效果可提高内衬材料的强度及刚性,相对于所要求的强度可以减少内衬材料的厚度,从而可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性、且缩短作业时间。
采用第3方面的发明,由于隔板的厚度是越下方越厚,所以在硬化后的内衬材料会形成越下方越大的肋状部,因肋部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要求很大的耐压强度的内衬材料下部的强度及刚性。
采用第4方面的发明,由于是以隔板及灌浆材料来补强内衬材料,并且藉由灌浆材料会将内衬材料坚固地结合在人孔的内壁,所以内衬材料本身要负担的负荷就减少了,结果,就可以将内衬材料的厚度控制得较小,从而可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性、且缩短作业时间。
采用第5方面的发明,预先将粘接剂涂敷在黏接于隔板的内外面部的树脂吸附材料而把硬化后的内衬材料与隔板坚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内衬材料的隔板的补强效果。
采用第6方面的发明,则可方便地将由正直状的平板所构成的隔板从人孔的开口部搬入,而将其一边弄圆一边使其紧贴配置于人孔内壁。
采用第7方面的发明,则可方便地将经过分割的隔板从人孔的开口部搬入,在搬入之后将其组装成与人孔内壁相同形状来使其紧贴于人孔内壁。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隔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隔板的横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隔板的其它型态(环状板)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隔板的其它型态(圆弧状板)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内衬材料的侧面图。
图6是图5沿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1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隔板的朝人孔内的导入工序)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传统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的剖面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1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隔板的朝人孔内的导入工序)的剖面图。是表示传统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1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内衬的朝内衬材料内的反转插入工序)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1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内衬材料的硬化工序)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的C部放大详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2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内衬材料的硬化工序)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2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灌浆材料充填工序)的剖面图。
图15是隔板的立体图。
图16是人孔的纵剖面图。
图17是图16沿D-D线的剖面图。
本发明的实施型态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型态。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隔板的立体图,图2是该隔板的横剖面图。
图1所示的隔板1,是以可容易变形的可挠性的FRP(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与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所构成)制的带状平板所构成,在其内外面部粘接有由非织造布或玻璃纤维等所构成的树脂吸附材料2、3。而作为隔板1的材质,也可采用不锈钢等的金属。
作为隔板,也可以使用:如图3所示将平板弄圆而预先成形为环状的环状板1’,或如图4所示的成形为圆弧状的圆弧状板1″。
接着,就来说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内衬材料。
图5所示的内衬材料4,如图6所示,是以同样为袋状的结合衬垫6来涂覆浸渍有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5的外面部所构成的。这里的树脂吸附材料5及结合衬垫6是以聚酯、维尼纶、丙烯等的非织造布所构成的,而作为浸渍于树脂吸附材料5的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是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等的热硬化树脂。
此外,作为内衬材料,也使用只在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浸渍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所构成的结构。
<实施型态1>
接下来根据图7~图12来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隔板1与图5所示的内衬材料4来进行施工的本发明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图7、图9~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型态1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的工序顺序的剖面图,图8是图7沿B-B线的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C部放大详细图。
在图7中,10是埋设于地下的管路,11是开口于地面上的老化的人孔,在人孔11的施加内衬时,如图所示,将平板状的正直状的隔板1导入到人孔11内,将其弄圆使其整圈地紧贴于人孔11的内壁,通过反复该作业来将多块(在图标例中有三个)的隔板1以预定的间隔上下方向地配置在人孔11内。此时,隔板1的厚度是越向下方越厚,图示的隔板1从上面起算的顺序为1-1、1-2、1-3,其厚度分别为t1、t2、t3,厚度t1、t2、t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t1<t2<t3
如图3所示的环状板所构成的隔板1’,或以图4所示的圆弧状板所构成的隔板1″,在将其直径缩小的状态下搬入到人孔11内之后,再使其直径扩大以使其紧贴于人孔11的内壁,通过反复进行该作业,同样地将多块隔板1’,1″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管路11内的上下方向。
如上所述,将多块隔板1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人孔11内的长度方向,如图9所示,在垂直悬吊内衬材料4的状态下将其导入到人孔11内。内衬材料4的上端开口部是被安装在固定套环7,固定套环7藉由绳索8而被垂吊下去。
如上所述,把内衬材料4导入到人孔11内之后,如图10所示,将由气密性高的塑料管所构成的内衬9的其中一端在外侧折返将其安装于上述固定套环7的外周之后,从注水管12将水注入到该内衬9的折返的内侧。然后,内衬9受到水的压力(重量)而反转而朝下方插入于内衬材料4内。
当上述内衬9的朝内衬材料4内的反转插入结束之后,如图11所示,将盖子13覆盖在固定套环7的上端开口部再将其固定的话,则在内衬9内会形成密闭空间。
将温水管14与排水管15引入到上述密闭空间内,排水管15的延伸到密闭空间外的部分的端部在设置于地面上的温水槽16的上方处开口。
从上述温水槽16的下部导出的供水管17连接于锅炉18的入口,在该供水管17的中间部设置有温水泵浦19。在锅炉18的出口侧处连接有上述温水管14的其中一端。
在上述盖子13上连接有从压缩机20的排出侧延伸出来的空气管21。
而驱动上述压缩机20将压缩空气从空气管21供给到密闭空间内的话,内衬9与内衬材料4会被压缩空气的压力按压到隔板1的内面部及人孔11的内壁部。
这里的内衬材料4是由可容易地变形的软质结构造所构成的,该内衬材料4会受压缩空气压力而容易变形而紧贴于隔板1与人孔11的内壁部,在其中一部分处会在上下方向形成三段沿着隔板1的形状的凹状的肋部形状部1a、1b、1c。
接着,保持上述状态驱动锅炉18与温水泵浦19的话,温水槽16内的水会藉由温水泵浦19而供给到锅炉18,由该锅炉加热到预定温度之后,再通过温水管14供给到密闭空间内。也就是说,流动于温水管14的温水会从温水管14的面对密闭空间内的部分处开口的多个喷射口14阵雨般地喷出来而供作内衬材料4的加热。
供给内衬材料4的加热的、温度下降的温水会落下积存于密闭空间内的底部,所积存的温水由密闭空间内的内压力加压而通过排水管15回到温水槽16,再由温水管19而供给到锅炉18进行加热,之后则反复进行与上述同样的作用。
如上所述,一边使温水循环一边将其从温水管14喷出的话,则可加热内衬材料4且使所浸渍的热硬化树脂均匀地硬化。浸渍于内衬材料4的热硬化树脂一硬化,人孔11就会被硬化了的内衬材料4作内衬修补,而由于在该硬化的内衬材料4的其中一部分因上述的隔板1而形成了肋状部1a、1b、1c,通过这些肋状部1a~1c的补强效果提高了内衬材料4的强度及刚性,相对于所要求的强度就可以减少内衬材料4的厚度。
如上所述,相对于所要求的强度可以减少内衬材料4的厚度的话,就可以降低该内衬材料4的成本,并且容易处理内衬材料,可提高作业性,并且由于缩短了浸渍于内衬材料4的热硬化性树脂的硬化时间,所以缩短了作业时间而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实施的型态中,如上所述,由于隔板1(1-1、1-2、1-3)的厚度t1,t2,t3是作成越下方越厚(t1<t2<t3),硬化后的内衬材料4形成越下方越大的肋状,要求有很大的耐压强度的内衬材料4的下部的强度及刚性会通过肋部而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
如图12所示,在粘接于各隔板1的内外面部的树脂吸附材料2、3处预先涂敷环氧树脂等的粘接剂的话,可使硬化后的内衬材料4与隔板1牢固地接合,通过内衬材料4的隔板1可进一步提高加强效果。
<实施型态2>
接下来根据图13及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型态2。
本实施型态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是使用不会容易地变形的硬质材料来作为内衬材料4,图7及图8所示的隔板1的对人孔11内的配备、图9所示的内衬材料4的对人孔11内的导入、及图10所示的内衬9对内衬材料4内的反转插入的各作业与实施型态1的施工方法相同。在图13及图14中,对与图8~图11所示的同一要素标以相同的标号,以下用这些标号来作说明。
本实施型态的人孔施工方法,如图13所示,是以压缩空气的压力使内衬材料4紧贴于隔板1的内面部而在人孔11的内壁与内衬材料4之间而形成间隙S,在内衬材料4硬化之后如图14所示将灌浆材料22充填于上述间隙S来使其硬化的。
作为灌浆材料22,是使用流动性高的无收缩性的水泥浆或树脂胶泥等。将其收容于容器23内,从该容器23通过灌浆材料注入管34来注入充填到间隙S中。
而当充填于人孔11的内壁与内衬材料4之间的间隙S的内衬材料22硬化之后,内衬材料4与人孔11的内壁会藉由隔板1与灌浆材料22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内衬材料4会藉由隔板1与灌浆材料22予以加强,该内衬材料20本身所负担的负载会减少,该部分可作内衬材料4的厚度变薄,而与实施型态1同样可以降低该内衬材料4的成本,可提高作业性,且可以缩短作业时间。
在本实施型态中,如图12所示,也可预先将环氧树脂等的粘接剂涂敷在粘接于各隔板1的内外面部的树脂吸附材料2、3上,使硬化后的内衬材料4与隔板1坚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内衬材料4的隔板1的加强效果。
也可以作成如图15所示的以圆弧状的槽状构件所构成的隔板31、或如图16及图17所示的在人孔11内组装的环状的隔板1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在各隔板31上,形成有三个圆孔32,各隔板31通过插穿于圆孔32的地脚螺栓33来安装紧贴于人孔11的内壁。
采用这种结构,就可方便地将分割的多块隔板31从人孔11的开口部搬入,可以在搬入后再将其组装而可以形成与人孔11的内壁相同形状的环状的隔板1,而使隔板1紧贴于人孔11的内壁。另外,在图示例中,虽然是将隔板31作成由沟状构件所构成的块体结构,但也可以是由板材来构成的结构。
在以上的实施型态中,虽然使用温水喷淋来作为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热硬化树脂的加热硬化的方法,但也可采用温水的注入或循环或用蒸气的加热方法。而作为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硬化性树脂,除了热硬化性树脂之外,也可使用光硬化性树脂等。
另外,作为人孔的内壁的形状,除了圆形以外也有方形或椭圆形。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采用本发明,作为使用以浸渍有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内衬材料来进行施工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由于采用了如下的方法:系将紧贴于人孔内壁的多块隔板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人孔内的上下方向,在这些隔板的内部插入上述内衬材料,在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内衬材料的内部而将内衬材料按压于上述隔板的内面部的状态下,使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硬化性树脂硬化,从而可使衬材料的厚度做得很薄,就可降低成本、提升作业性、且使作业时间缩短。

Claims (7)

1.一种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它是使用以浸渍了未硬化的液状硬化性树脂的袋状的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内衬材料来进行施工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
是将紧贴于人孔的内壁的多块隔板以预定的间隔配设在人孔内的上下方向,在这些隔板的内部插入上述内衬材料,在使流体压力作用于该内衬材料的内部来将内衬材料按压于上述隔板的内面部的状态下,使浸渍于内衬材料的硬化性树脂硬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是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可容易变形的软质结构来构成上述内衬材料,使该内衬材料紧贴于上述隔板与人孔内壁而在硬化之后的内衬材料的其中一部分处形成肋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是将上述隔板的厚度作成越向下方越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是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容易地变形的硬质结构来构成上述内衬材料,使该内衬材料只紧贴于上述隔板的内面部而在人孔内壁与内衬材料之间而形成间隙,将灌浆材料充填于该间隙并使其硬化。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在上述隔板的内外面部粘接有树脂吸附材料。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是以带状的平板构成上述隔板,是一边在人孔内将其弄圆一边使其紧贴于人孔内壁。
7.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人孔内衬施工方法,其特征为:是以与所组装的人孔内壁相同形状的板体或块体来构成上述隔板,在将其搬入到人孔内之后,再组装该隔板来使其紧贴于人孔内壁。
CNA021604878A 2002-07-23 2002-12-27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Pending CN1470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4211 2002-07-23
JP2002214211A JP2004050756A (ja) 2002-07-23 2002-07-23 マンホールライニング工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716A true CN1470716A (zh) 2004-01-28

Family

ID=3043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604878A Pending CN1470716A (zh) 2002-07-23 2002-12-27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050756A (zh)
CN (1) CN14707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2148A (zh) * 2016-08-31 2018-03-09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炉人孔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8715A (ja) * 2006-10-03 2008-04-17 Ebata Kk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再構築方法、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の工法に用いることができる防食部材
JP6577116B1 (ja) * 2018-10-16 2019-09-18 株式会社大阪防水建設社 ライニング体、帯体の製造方法
JP7302963B2 (ja) * 2018-11-29 2023-07-04 宏 鈴木 マンホールの浮上防止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2148A (zh) * 2016-08-31 2018-03-09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炉人孔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CN107782148B (zh) * 2016-08-31 2019-02-26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炉人孔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50756A (ja) 200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1087B2 (en)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 wall of a manhole
EP1697616A4 (en) PROCESS FOR REPAIRING UNDERGROUND TUNNEL STRUCTURES
CN110700857B (zh) 一种复合型隧道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493812A (zh) 修补流道的方法
CN201891116U (zh) 柔性面层土钉墙支护体系
CN108360508B (zh) 现浇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方法
CN1470797A (zh) 管内衬施工方法
CN1755184A (zh) 地下管道和检查井的非开挖整体修复方法
KR101690727B1 (ko) 기설 구조체를 손상시키지 않는 무앵커의 내진보강구조
CN1470716A (zh) 人孔内衬施工方法
JP2007009482A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207904916U (zh) 现浇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装置
CN206784377U (zh) 一种成盘工具及用成盘工具制备的多盘土锚
CN108118693A (zh) 现浇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装置
CN211397573U (zh) 一种盾构近距离穿越工况下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KR20040034650A (ko) 수중파일 보강용 섬유복합체 거푸집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JP2003021263A (ja) 管状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管ライニング工法
JP4971233B2 (ja) マンホール補修方法
JP3439711B2 (ja) 接着剤注入方法
KR101183927B1 (ko) 건축구조물의 지반 및 구조 보수공사를 위한 보수제 주입시스템
CN206449310U (zh) 一种套管缝隙封堵装置
JP2002089757A (ja) 注入ホース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の打継ぎ方法
JP2003082641A (ja) 流路施設ライニング工法
JP2003025444A (ja) 管ライニング工法
JP2005273378A (ja) トンネル覆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