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3776A -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3776A
CN1493776A CNA031602223A CN03160222A CN1493776A CN 1493776 A CN1493776 A CN 1493776A CN A031602223 A CNA031602223 A CN A031602223A CN 03160222 A CN03160222 A CN 03160222A CN 1493776 A CN1493776 A CN 1493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ort
air inlet
recirculation
area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602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4508C (zh
Inventor
酒井太朗
有松干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3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3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45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45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02M35/10098Straight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8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 F02B31/085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having two inl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1/4214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ur or more valves per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2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Additional air admission, lubricant or fuel vapour ad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55Arrangements of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2Flow guides, obstructions, deflecto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08Intake manifold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take passages
    • F02M35/1085Intake manifold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take passages the combustion chamber having multiple intak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fuel-air mixture compression
    • F02B1/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fuel-air mixture compress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 F02B1/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fuel-air mixture compress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with fuel-air mixture admission into cylin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包括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它还设置有一个再循环部分,该再循环部分限定了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部分进气从位于进气口中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位于进气口中的上游部分,从而增强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或系统,特别涉及包含进气口的进气装置,该进气口用于增强气缸内气体的运动,如湍流或涡流。
发明背景
诸如湍流或涡流等在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运动对火花点火内燃机里被稀释的空气/燃油混合物以获得稳定燃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些类型的发动机需要一个进气系统,它能在较广的发动机工作区域内增强气缸内气体的运动。
公开号为NO.2002-54535的KOkai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显示了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它通过关闭一个进气口截面的一半来增强气缸内气体的流动。公开号为NO.H06(1994)一159079的KOkai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表示了一个进气系统,它包括一个将进气口分割成上下两半的隔离物,和一个关闭进气口下一半的气体运动控制阀,以增强湍流率。
发明概述
布置这样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是为了通过减少开启面积比产生一个气缸内湍流流动,该比率是有效流道截面积与进气口整个流道面积之比。然而,随着开启面积比变小,流阻增大,气缸能吸收的进气量变小。因此,发动机工作区域被限制在一个相对较窄的区域内,在发动机工作区域内可通过气体运动控制阀来增强气缸内的气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它用来增强气缸内的气体运动而不会过分减少进气口的开启面积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包括:主体部分,其限定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再循环部分,它限定有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部分进气从位于所述进气口中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位于所述进气口中的上游位置,以增强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内燃机,包括:发动机单元,它限定了发动机气缸和延伸向该气缸的进气口;进气阀,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以及限定进气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部分,当进气阀开口时,它再循环部分进气,以增强经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一部分流入到气缸的进气流,和减弱通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二部分流入到气缸的进气流,所述再循环通道从再循环入口延伸到再循环出口,用于将进气释放到所述下游端部分的进气口的上游的上游部分中,以增强通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一部分的进气流,其中,该再循环入口开口在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中以从该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二部分吸收部分进气。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它包括:第一装置,它用来限定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以及第二装置,它用来限定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部分进气从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中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所述位于进气口的上游部分中的第一区域,从而用来增强该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
附图简要描述
图1表示的是一个发动机的截面图,该发动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
图2表示的是一个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的截面图。
图3表示的是一个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的截面图。
图4表示的是图3的第三种实际例子的一种变化形式的截面图。
图5表示的是一个发动机的截面图,该发动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
图6是从上方看的图5的进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7表示的是一个发动机的截面图,该发动机具有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
图8是从上方看的图7的进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9和10是示意性的截面图,表示在图7的实施例和一个比较的例子中进气口内进入的空气气流。
图11A是一个图表,表示在图7的实施例中在进气口周围的气流分配,图11B是一幅平面图,表示用在图11A中的八个扇形。
图12是图7的实施例与一个对比例子的湍流率曲线图。
图13是图7的实施例与一个对比例子的湍流率相对于阀门升程的特性曲线图。
图14是表示湍流强度与进气量关系的曲线图,以阐述图7实施例的效果。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1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的内燃机的一部分。该实施例的发动机是一个气缸内直接喷射火花点火的发动机。进气装置或系统设计来增强气缸内气体的运动,在该实施例中,这种气体运动是湍流。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气再循环通道位于进气口的外部,这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不同。
气缸体1由多个具有圆柱形状的气缸2形成。气缸盖3关闭气缸2的上端。气缸盖3由多个凹进部分形成,每个凹进部分确定一个燃烧室4。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气缸的燃烧室4都是单坡屋顶型,并具有两个斜面。如图1所示,进气口5延伸到一个下游端开口,该下游端开口位于燃烧室4的两个斜面中的一个内。一个排气口6开在燃烧室4的另一个斜面内。图1中所示的进气阀7布置来开启和关闭进气口5的下游端。排气阀8布置来开启和关闭排气口6的末端。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口5的下游端部分分叉,具有两个分支,每个分支都通向燃烧室4。相应地,每个气缸都有两个进气阀7来开启和关闭进气口5的两个分支的下游端。类似地,每个气缸都有两个排气阀8。火花塞9位于燃烧室的中部,由这四个阀7和8环绕。每一个气缸2都容纳一个活塞10。在图1中,显示的活塞10有一个平顶。然而,活塞顶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形状,这样的要求比如有用于气体分层燃烧的要求。在每一个气缸的上下(轴向)方向上,活塞10上移时靠近火花塞9,下移时远离火花塞9。
在进气口5中提供有一个蝶形节流阀11。该实施例采用了一种多节流布置,提供了多个节流阀11,每一个节流阀都用于气缸4中唯一一个。如图1所示,节流阀11包括一个圆盘形状的阀元件11b,它安装在一个可旋转的阀轴11a上,阀轴在汽缸排方向上延伸。在阀开口操作中,阀元件11b的上一半在进气口5中摆向下游侧,阀元件11b的下一半在进气口5中摆向上游侧。在如图1所示的一个中间开启角度时,阀元件11b如此倾斜,以至于将进气流导向上侧,如图1所示。“上”指从曲轴的位置到燃烧室4之间的气缸2的轴向上较“高”的位置。进气口5是一个空气通道,可能只能在气缸盖3中形成。可替换地,进气口5可形成在气缸盖3和一个外部元件中,如固定到气缸盖3上的进气歧管。通常,节流阀11安装在气缸盖3外部的一个外部元件上。在本案中,外部元件有一个用来作为进气口5一部分的通道。因而,进气口5并不是必须只能形成在气缸盖3中。
一个再循环入口15开口在进气口5的下内壁面5a中,它设计用来吸收进气口5中的进气流。一个确定再循环通道16的管状元件(用来作为再循环部分)位于进气口5的外部,该管状元件的一端与再循环入口15连接起来。再循环入口15可以是一个孔,比如圆孔;或者也可以是在气缸排方向(与进气口5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孔;也可以是一个在气缸排方向上延伸的缝。再循环入口15位于进气阀7附近尽量靠近进气阀7的下游位置。
再循环通道16从再循环入口15处,沿进气口5朝向进气口5的上游延伸到一个作为再循环出口17的再循环出口部分,该再循环出口部分在进气口5中比节流阀11稍微靠下游的位置开口。在该实施例中,再循环出口部分是一根管子,凸出到进气口5中,朝向进气口5的上内壁面5b,如图1所示。再循环出口17在节流阀11的阀元件11b的上一半的正好下游的位置朝向上内壁面5b开口。
如此构造的进气系统操作如下:在进气冲程中,进气阀7开启,活塞10在气缸2中沿向下方向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进气流过节流阀11,通过进气阀7周围的开口孔流到气缸2中。在部分负载工作的情况下,节流阀11的开启角度相对较小,节流阀11作为流体的节流部分或设备,用来在下游侧产生一个低压区域19。在该低压区域19中,再循环通道16的再循环出口17开启,在再循环入口15和再循环出口17之间形成气压差。由于该气压差的存在,部分在进气口5中沿下内壁面5a流动的进气通过再循环入口15被吸收到再循环通道16中,并通过再循环通道16和再循环出口17到再循环入口15上游侧的低压区域19中。再循环出口17朝向上内壁面5b将再循环空气释放到进气口5中的上部区域中,因此增强了上部区域中的进气流。此外,再循环出口17向上朝着上内壁面5b释放再循环空气,从而起到将进气流挤压到上内壁面5b的作用。因此,绝大部分进气沿上内壁面5b流到进气阀7。因此,在进气阀7和气缸2的外部圆周之间的开口孔的下部20a处,进气流率较小,流速较低。形成在进气阀7和火花塞9之间的孔的上部20b处,进气流率大,流速高。在气缸2中,形成有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强湍流流体运动(所谓的前向湍流),它从进气阀7的进气侧流到排气阀8的排气侧,并流向活塞顶。该进气装置可通过增强上部进气流有效地促进在气缸内部的湍流,另一方面可通过减弱沿下内壁面5a流向气缸2内部这个方向的下部进气流来阻碍气缸内部的湍流运动。
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气系统设计用来增强湍流(垂直的涡流)。然而,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气系统还可通过改变再循环入口15和出口17的位置和方向来增强气缸2内部的涡流(水平的涡流)。可替换地,进气系统还可通过结合湍流运动和涡流运动来增强斜面中的涡流运动。
图2表示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2的进气装置如所示那样在绝大多数方面基本上与图1的装置相同。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种实施例采用了为每一个气缸都提供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21以替代节流阀11,来关闭进气口5的截面流体通道面积的一部分。在进气通道的上游侧设置有一个节流阀(图2中未显示)。
气体运动控制阀21包括一个板形的阀元件21b,它安装到一个可旋转的阀轴21a上,阀轴21a在气缸排方向上延伸。阀元件21b的上一半被部分切除,以维持进气口5的上部打开。阀元件21b的下一半能够关闭进气口5的下部。阀轴21a和一个致动器(未显示)连接。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一个发动机工作状况下受控到如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以增强湍流。在一个发动机工作区域内,如进气量变大的高速高负载区域内,气体运动控制阀21停在一个开启位置,在该位置下阀元件21b在进气口5的纵向延伸(沿进气流动的方向)。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从图2的关闭位置打开到开启位置时,阀元件21b的下一半摆向上游侧。在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中,阀元件21b稍微倾斜,以将进气流导向上内壁面5b。
再循环入口15和再循环通道16以与图1的第一种实际例子相同的方式构造。再循环出口17正好位于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后方。在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再循环出口17直接位于阀元件21b上端位置的下游。
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关闭进气口5中的下半区域时,进气流被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斜面向上偏转,绝大多数进气沿上内壁面5b流动。这样,气体运动控制阀21起到偏转器和流体节流设备的作用,在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直接下游产生一个局部低压区域19。因此,在该低压区域19中具有出口17的再循环通道16如图1的第一种实际例子那样从再循环入口15吸收进气口5中的进气,再循环沿进气口5的下内壁面5a流动的部分进气,向上内壁面5b释放再循环的空气。
特别地,在第二种实际例子中,设计气体运动控制阀21沿上内壁面5b将进气流偏转到上部区域,再循环通道16在通道后通过气体运动控制阀21消除部分扩散到下部区域的进气。再循环通道16与气体运动控制阀21协同,能够有效地增强湍流流动。
与只有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结构比较而言,增加的再循环通道16通过增加经过进气阀7下侧的下开口部分20a的进气流和经过进气阀7上侧的上开口部分20b的进气流之间的流率差和流速差进一步增强了气缸2中的湍流流动。在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同一开启角度下,图2的布置能够增加湍流率。为了获得预先定义的湍流率,再循环通道16使得能够将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开启角度设置成较大的值。其结果是,图2的布置能够减弱空气流阻,并扩展气体运动控制阀21能够关闭的工作区域。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再循环通道16的再循环出口17在进气口5的下内壁面5a上再循环入口15的上游位置开启。在该实施例中,与再循环入口15类似,再循环出口17是一个在气缸排方向上延伸的缝。在再循环出口17的直接上游的位置提供有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21。如图3所示的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一个阀轴在进气口5下内壁面5a的水平面延伸,并支撑可摆动的阀元件21b的一端。在如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阀元件21b在进气口5中从下内壁面5a直立向上,关闭进气口5中的下方区域。因此,在关闭位置下的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再循环出口17上方产生一个低压区域19,如图3所示,并通过从再循环入口15吸收进气来引起再循环通道16再循环进气。这样,图3的进气装置与前面的实施例一样,能够增强气缸内部的湍流流体运动。
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旋转到下游侧图3中虚线所示的开启位置时,阀元件21a沿着下内壁面5a延伸而不会阻碍进气口5中的空气流,并关闭再循环出口17。在开启的状态下,进气不会流到再循环通道16中,而能够在进气口5中平稳地流动。
图4表示图3的第三种实际例子的一种变化形式。如图4所示,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阀元件21b有一个在可摆动端弯曲的末端部分21c。末端部分21c象一个钩子一样形成直角。在图4中实线所示的关闭位置,阀元件21b从进气口5的下内壁面5a直立向上伸出,弯曲部分21c向下游伸出。因此,在闭合位置下,弯曲部分21c抑制进气从气体运动控制阀21周围流入到直立的阀元件21b后方的区域中,促进低压区域19向下游侧增长。在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开启位置中,有角度的末端部分21c正好容纳在再循环出口17的开口中,气体运动控制阀21不会阻碍进气口5中的气流。
图5和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际例子。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再循环通道不是位于进气口的外部,而是被一个隔离物限定在进气口中。
如图5和6所示的进气装置包括一个隔离物31,它在进气口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将进气口5的横截面分割成一个上部区域和一个下部区域。在该实施例中,隔离物31是一个金属板,它在铸造气缸盖3的工序中插入,并成为铸件的一个组成部分。隔离物31的下游端31a位于进气阀7的附近。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隔离物31的进气口5的部分在进气口5的纵向方向上直线延伸,相应地隔离物31以平板的形式在进气口5的纵向方向上直线延伸。然而,进气口5还可以弯曲,而隔离物31也可以沿进气口5的弯曲部分弯曲。
隔离物31将进气口5分割成一个形成在隔离物31和上内壁面5b之间的上部流体通道部分5A和一个形成在隔离物31和进气口5的下内壁面5a之间的下部流体通道部分5B。在该实施例中,下部流体通道部分5B用来作为再循环通道。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21设置用来开启和关闭下部流体通道部分5B的上游端。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阀轴21a在隔离物31的上游侧位于隔离物31的延伸处。在图5的实施例中,阀轴21在隔离物3的上游端31b的上游侧位于邻近隔离物3的上游端31b的位置。阀元件21b的一端由阀轴21a支撑。当在开启位置,气体运动控制阀21沿着流向并与隔离物31成一条直线从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连续地延伸,以使得通道流阻变成最小。在关闭位置,为关闭如图5所示的第二通道部分5B的上游端,阀元件21b以这样的方式倾斜,以将朝向上内壁面5b的进气流引导至上侧的第一通道部分5A中。
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如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下,气体运动控制阀21作为流体节流部分,将进气流限制到上通道部分5A,从而直接在上游隔离物端31b的下游侧位置产生局部低压区域19。在该实施例中,再循环出口17在隔离物31的上游端部分中开启,以便将空气释放到形成在再循环出口17上方的低压区域19中。再循环出口17形成在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附近。如图6所示,再循环出口17呈一个缝的形式在气缸排的方向(与进气口5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如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下,下通道部分5B由气体运动控制阀21关闭时,进气只通过上通道部分5A向下流。同时,下通道部分5B用来作为再循环通道,通过再循环出口17将部分进气再循环到上游位置。下通道部分5B的下游端用来作为再循环入口15。由于在再循环出口17周围的低压区域19和下通道部分5B的下游端之间存在气压差,进气通过下游端15被吸收到下通道部分5B,再通过再循环通道5B被反向再循环,再通过再循环出口17被释放到上通道部分5A的上游部分。因此,通过下开口部分20a流到气缸2的进气流被减弱,通过上开口部分20b流到气缸2的进气流被增强,以增强如图5中箭头所示的气缸内部湍流流体流。
在图5的实施例中,进气口5由隔离物31分割成上、下通道部分,以增强湍流。然而,隔离物31可以各种方式定位来增强缸内的涡流流体流或者增强缸内的介于湍流和涡流之间的一种流体流。
图7和8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际例子。在该实施例中,与图5和6的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再循环出口17被限定为位于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和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阀轴21a之间的间隙。在隔离物31中没有形成孔。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阀元件21b包括一个用来开启和关闭下通道部分5B上游端的主要部分。除了从阀轴21a沿一个方向延伸的主要部分之外,阀元件21b进一步包括一个从阀轴21a起沿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21d。延伸部分21d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在气体运动控制阀21位于开启位置时,它正好关闭确定在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和阀轴21a之间的再循环出口17,此时包括延伸部分21d的阀元件21b与隔离物31成一条直线。延伸部分21d伸出的长度大约等于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和阀轴21a之间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主要部分和延伸部分21d的阀元件21b的形状象一个平板。在开启位置,阀元件21b从扁平的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几乎无间隙地连续延伸,象一个连续的扁平隔离壁。
在关闭位置处,阀元件21b的主要部分关闭下通道部分5B的上游端,隔离物31的上游端31b和阀轴21a之间的间隙被打开,作为到低压区域19的再循环出口17,该低压区域由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关闭位置形成。因此,与图5和6中所示的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实际例子类似,部分进气通过下通道部分5B得到再循环。特别地,在图7中所示的第二种实际例子中,延伸部分21d向上伸到上通道部分5A,有效地帮助产生下低压区域19,使得通过再循环出口17的进气再循环得到保证。当气体运动控制阀21在高速高负载发动机工作区域内放到开启位置时,延伸部分21d关闭再循环出口17,从而限制进气流中的紊乱。
图9表示了在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实际例子的进气装置中的实际进气流的分析结果。在图9中,每一个点的流体流的速度和方向都由一个小箭头表示为一个矢量。箭头的稠密度表示流速。箭头密集的区域流速高,箭头粗略的区域流速低。图10表示在一个比较的例子中的进气流,该比较例中除去了再循环出口17。图10的布置与一种早期技术的进气系统一致,其中进气流仅仅通过一个隔离壁31和一个气体运动控制阀21偏转到一侧。在图9和10的两个实施例中,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开启角度在同一数值(约20%)。
从图9和10的比较显而易见的是,在图10的实施例中,有相当大量的进气向下扩散到隔离物31的下游端31a的下游侧,并通过位于进气阀7下侧的下开口部分20a流入到气缸内部。在下通道部分5B,进气几乎停滞不动。在图9的例子中,与之相反的是,进气从进气阀7附近的下部区域得到再循环。因此,通过下开口部分20a的进气流显著减少,从而相应地增加了通过上开口部分20b的气流。这样,图9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增强缸内湍流。
图11A和11B表示了进气阀7周围的进气流率的分析结果。围绕进气阀7的360°圆周被分成8个45°的扇形A~H,并绘制了每个扇形的流率。扇形B~C与下开口部分20a对应,扇形F~G与上开口部分20b对应。与由图11A中虚线所示的图10的比较实施例的特性曲线比较而言,由图11A中实线所示的图9实施例的特性曲线中,在扇形B~C中流率降低,在扇形F~G中流率增加。在图11A中,流率在从中心向外的径向方向变大。
图12表示了湍流率的分析结果,湍流率代表实际在气缸2中形成的湍流强度。虚线表示图10的比较实施例中的特性曲线,实线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图9的实际例子中的特性曲线。如图12所示,对于同一开启面积比或开启角度,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进气系统能够增加湍流率。
图13表示形成在带阀门升程的气缸2中的湍流的湍流率,其中气缸2内部和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上游侧之间的压力差维持不变。虚线表示图10的比较实施例中的特性曲线,实线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图9的实际例子中的特性曲线。从图13的比较显而易见的是,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进气系统能够进一步增强湍流。
图14表示一种进气系统中的湍流强度与进气量之间的关系,该进气系统采用了隔离物31和气体运动控制阀21,如图9和10中的实施例那样。在图14中,湍流强度表示为在进气冲程中湍流率的最大值。通常,当湍流弱时,燃烧趋向于缓慢且不稳定,当湍流强时,燃烧趋向于迅速且稳定。图14中弯曲的实线表示图10的比较实施例的特性曲线。在该特性曲线的情况下,湍流和进气量以下列方式相互关联。当开启面积比或开启角度设置成较小的数值,湍流增加,但进气量变小。另一方面,当开启面积比或开启角度增加时,进气量增加,但湍流减小。进气量的减少意味着能够产生湍流的湍流工作区域面积的减少,湍流工作区域是指能够关闭气体运动控制阀21的工作区域。反之,进气量的增加意味着湍流工作区域面积的增加,当进气量(或开启角度)维持不变时。
在阐述的实施例中,至少气缸盖3相当于一个主体部分,该主体部分限定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确定外部再循环通道的外部元件或隔离物31相当于确定进气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部分。节流阀11或进气控制阀21相当于气流节流部分,在进气口的上游部分产生低压区域。气缸体1和气缸盖3相当于一个发动机单元。发动机单元可进一步包括一个外部元件,如进气歧管。根据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的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装置,它用来确定一个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进气口;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二装置,它用来确定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以将部分进气从位于进气口下游端部分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位于进气口上游端部分的第一区域,从而用来增强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气缸盖3相当于第一部件,零件16、31、21和11中的至少一个相当于第二部件。
本申请以2002年10月3日申请的编号为NO.2002-290749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编号为NO.2002-290749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结合在此。
虽然上面对发明的描述是通过引用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来实现的,但是发明并不受到上面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根据上面的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对上面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各种改进或变化。发明的范围可结合下面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包括:
主体部分,其限定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
再循环部分,它限定有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部分进气从所述进气口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所述进气口的上游位置,以增强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通道自开口在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中的再循环入口延伸到开口在进气口的上游端部分中的再循环出口,以在进气流入到发动机的气缸中之前通过设置在进气口下游端的进气阀吸收部分进气,并将该进气返回到进气口的上游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气装置还包括气流节流部分,用于在进气口的上游部分产生一个低压区域;所述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出口开口向由该气流节流部分产生的低压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是位于所述进气口的第二区域上方的上区域,所述进气口的第二区域是在发动机气缸的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上区域的下方的下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一个上内壁面,该上内壁面在所述进气口中限定出所述第一区域,该上内壁面包括一个凹入弯曲的曲形下游端部分,用于将沿该上内壁面的进气流引导到发动机气缸的燃烧室中,该主体部分还包括一个下内壁面,该下内壁面与上内壁面相面对,其在所述进气口中限定出所述第二区域。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节流部分包括一个节流阀。
7.如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节流部分包括一个用来关闭部分进气口的气体流动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入口在所述进气口的一内壁面中开口,所述再循环通道延伸到所述进气口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出口通向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部分包括一个管道部分,该管道部分朝向限定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的一内壁面方向凸出到所述进气口中。
11.如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部分包括一个隔离物,该隔离物将所述进气口分割成限定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区域的第一通道部分和用来作为所述再循环通道的第二通道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节流部分包括一个用来开启和关闭所述进气口的第二通道部分的上游端的进气控制阀;所述再循环出口是一形成在该进气控制阀附近的孔,用于使再循环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道部分流到所述第一通道部分。
13.一种内燃机,包括:
发动机单元,它限定有发动机气缸和延伸向该气缸的进气口;
进气阀,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以及
限定进气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部分,当进气阀开口时,它再循环部分进气,以增强通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一部分流入到气缸的进气流,和减弱通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二部分流入到气缸的进气流,所述再循环通道从再循环入口延伸到再循环出口,用于将进气释放到所述下游端部分的进气口的上游的上游部分中,以增强通过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一部分的进气流,其中,该再循环入口开口在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中以从该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的第二部分吸收部分进气。
14.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它包括:
第一装置,它用来限定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具有在其内的沿其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以及
第二装置,它用来限定一个进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部分进气从所述进气口的下游端部分中的第二区域再循环到所述位于进气口的上游部分中的第一区域,从而增强该进气口的第一区域中的进气流。
CNB031602223A 2002-10-03 2003-09-28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5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749/2002 2002-10-03
JP2002290749A JP3861789B2 (ja) 2002-10-03 2002-10-03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3776A true CN1493776A (zh) 2004-05-05
CN100354508C CN100354508C (zh) 2007-12-12

Family

ID=31987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6022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508C (zh) 2002-10-03 2003-09-28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68823B2 (zh)
EP (1) EP1405994B1 (zh)
JP (1) JP3861789B2 (zh)
KR (1) KR100577667B1 (zh)
CN (1) CN100354508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7870A (zh) * 2013-03-18 2013-06-1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及其缸盖
CN104533584A (zh) * 2014-10-30 2015-04-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08571399A (zh) * 2017-03-14 2018-09-25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空燃比调节
CN109931154A (zh) * 2017-12-18 2019-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进气端口
CN112041554A (zh) * 2018-04-25 2020-12-04 雷诺股份公司 进气回路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7075B1 (en) * 2003-04-03 2010-09-15 Nissan Motor Co., Ltd. Intake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747351B1 (en) * 2004-05-21 2007-08-29 Brunel University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395790B2 (en) * 2004-11-18 2008-07-08 S&S Cycle, Inc. Reed valve breather for evolution engine
JP4678323B2 (ja) 2006-04-04 2011-04-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WO2011055629A1 (ja) * 2009-11-05 2011-05-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8056546B2 (en) * 2010-03-24 2011-1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function throttle valve
JP5488522B2 (ja) * 2011-04-13 2014-05-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7189681B2 (ja) * 2018-05-17 2022-12-14 株式会社Subaru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7189683B2 (ja) * 2018-05-25 2022-12-14 株式会社Subaru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7481910B2 (ja) * 2020-06-03 2024-05-13 株式会社Subaru エンジン、および隔壁プレートの断面形状の設定方法
CN114109673A (zh) * 2021-11-25 2022-03-01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滚流进气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15A (en) * 1899-12-12 1901-06-11 Webb Folding Box Company Folding box.
JPS60230531A (ja) * 1984-04-27 1985-11-16 Mazda Motor Corp 燃料噴射装置付エンジン
US5370098A (en) * 1991-04-20 1994-12-0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ir intake system for gas fueled engine
JP2697448B2 (ja) * 1991-05-21 1998-0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及び吸気制御方法
US5329912A (en) * 1991-12-19 1994-07-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Induc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6159079A (ja) 1992-11-26 1994-06-07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5662077A (en) * 1995-12-07 1997-09-02 Boswell; George A.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intake charge vaporization and inducti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065459A (en) * 1997-05-15 2000-05-23 Lynn Diane Johnston Correct-a-flow radius turnaround anti-reversionary venturi pipes
DE19740229B4 (de) * 1997-09-12 2014-04-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n-Zylinderkopf mit Ansaugkanal und Zusatzluftkanal
WO1999067514A1 (fr) * 1998-06-22 1999-12-29 Hitachi, Ltd.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e type a injection dans le cylindre
JP2002054535A (ja) 2000-08-08 2002-02-20 Hitachi Ltd 火花点火機関
DE10163284B4 (de) * 2000-12-27 2005-12-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ariabel-Wirbelströmungs-Erzeugungs-Einlasskanals
DE10108729B4 (de) * 2001-02-23 2006-04-13 Audi Ag Zylinderkop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Strömungskanal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7870A (zh) * 2013-03-18 2013-06-1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及其缸盖
CN104533584A (zh) * 2014-10-30 2015-04-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08571399A (zh) * 2017-03-14 2018-09-25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空燃比调节
CN108571399B (zh) * 2017-03-14 2021-12-2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空燃比调节
CN109931154A (zh) * 2017-12-18 2019-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进气端口
CN109931154B (zh) * 2017-12-18 2022-06-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进气端口
CN112041554A (zh) * 2018-04-25 2020-12-04 雷诺股份公司 进气回路连接器
CN112041554B (zh) * 2018-04-25 2023-12-01 雷诺股份公司 进气回路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65297A1 (en) 2004-04-08
KR20040031606A (ko) 2004-04-13
EP1405994B1 (en) 2015-04-22
JP2004124835A (ja) 2004-04-22
CN100354508C (zh) 2007-12-12
JP3861789B2 (ja) 2006-12-20
KR100577667B1 (ko) 2006-05-10
EP1405994A2 (en) 2004-04-07
EP1405994A3 (en) 2006-01-11
US6868823B2 (en) 2005-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8578C (zh) 发动机进气装置
CN1493776A (zh)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0335754C (zh)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CN100335753C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321262C (zh)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CN1316147C (zh) 用于内燃机的吸气设备
CN1221729C (zh) 内燃机的活塞
KR19980081769A (ko) 통내 분사형 불꽃 점화식 엔진
CN1611752A (zh) 内燃机的燃烧室结构
CN1702314A (zh)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歧管
WO1992017701A1 (en) Intake port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35784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TWI755614B (zh) 火花點火式引擎單元及車輛
JPH02301618A (ja) 内燃機関の燃焼室構造
JP2016217140A (ja) エンジン
JPH04311624A (ja) 直噴型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10252479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H0968110A (ja) 排気還流装置付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JPH04358749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2004308471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12002071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吸気装置
JPH0588366B2 (zh)
JP2008280898A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