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9920A - 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9920A
CN1479920A CNA018204597A CN01820459A CN1479920A CN 1479920 A CN1479920 A CN 1479920A CN A018204597 A CNA018204597 A CN A018204597A CN 01820459 A CN01820459 A CN 01820459A CN 1479920 A CN1479920 A CN 1479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urntable
dish
pallet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204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2403C (zh
Inventor
右手力
川久保洁
ʷ
佐野武史
松本幸雄
石原明
藤田昇
小笠原丰
增田裕明
松尾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9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9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24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4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 G11B17/0283Two or more turntabl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4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toroidal or part-toroidal sh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3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herein the playing unit is move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selected record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可以缩小平面中的空间,并且构造简单、且成本低。将顶部(46)作为顶点倾斜地构成多个支承部(44)。即,由于托盘(26)形成为大致三角锥(立体)形状,因此,其平面中的面积即、投影到地板面上时所占的面积比现有技术转台的的窄,因此,可以缩小平面中的空间。因此,由于托盘(26)的平面中的面积比现有技术的转台的窄,因此可以将多个盘配置在省空间的转台(26)上。另外,在与门对应地平行地配置转台(20)的支承部(44)的情况下,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使托盘滑动的滑动机构。即,只用托盘(26)的旋转驱动机构即可以装卸所希望的盘,因此,配置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中的机构简单,并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该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适用于装备在例如组合声音响装置的音响机器中的盘式唱机等。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盘装置,该盘装置适用于换盘器,该换盘器可旋转地配置载置例如多张小型激光盘等的托盘。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地配置了载置小型激光盘等的托盘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载置例如小型激光盘等的转台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再生记录在例如小型激光盘等上的信息等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74所示,换盘器490具有平板状的转台492和可旋转地配置该转台492的托盘494,该平板状的转台492形成着多个(在图74的例子中是三个)载置盘10的载置部。即,在换盘器490上配置着使转台490旋转的旋转机构及使托盘494滑动的滑动机构。
而且,借助上述滑动机构,托盘494相对于基座496滑动,而且,被从未图示的装置本体的门拉出或拉回。即,当操作未图示的顶推按钮时,托盘494被从装置本体的门拉出或拉回。
另外,托盘494在被从装置本体的门拉出了的状态中,位于托盘494前部的转台492的载置部被开放。在转台492的载置部上分别形成着与12cm的盘10、或8cm的盘(图中省略)的外形对应的凹部。另外,盘10由设置在夹紧器保持部493上的未图示的夹紧器和与该夹紧器相对地配置在转台492下方的盘再生装置的未图示的转台夹持,进行再生。
用户通过使盘载置在由未图示的排出(eject)按钮的操作被开放的载置部上,再次操作顶推按钮,托盘494被拉回到装置本体内,通过操作未图示的播放按钮等,进行再生等。
可是,由于在图74所示的换盘器490中设有使转台492旋转的旋转机构及使托盘494滑动的滑动机构,因此,配置在换盘器490上的机构变复杂,同时变昂贵。
另外,由于在换盘器490中以相对于转台492平面状地并列多个盘的状态下配置盘,因此托盘494的平面中的面积大,因此需要大的空间。
另外,如图75所示,盘式唱机80具有平板状的载置台82、转台84、环状的夹紧器90、未图示的第一移动装置,该平板状的载置台82形成有载置12cm的盘10或8cm的盘(图中省略)的同心圆状的载置部83A及83B,上述转台84可相对于上述载置台82升降地被配置着,上述环状的夹紧器90与该转台84相对地被配置,上述第一移动装置可移动地配置载置台82。另外,在载置台82上设置多个载置部83A、83B时,盘装置80起换盘器的作用。
转台84在载置盘10的部分上具有金属制的环部85A和外径比盘10的孔的内周径部若干小的胴部85B。胴部85B的前端为尖头状。另外,在转台84上固定着电动机86的电动机轴87,通过马达86驱动,转台84旋转。
载置台82的载置部83A是与12cm的盘10的外形对应的凹状,载置部83B为与8cm的盘的外形对应的凹状。在载置部83A(及83B)上形成着使转台84穿插在其中心中的穿插孔82A。该穿插孔82A的直径比转台84的环部85A的直径若干大。
因此,转台84相对停止在规定位置的载置台82升降,那时通过穿插孔82A。即,转台84从载置部83A举上盘10或将盘10再次载置在载置部83A上。
夹紧器90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承体94上,并具有环状的磁铁92。在夹紧器9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孔,该孔与转台84的胴部85B的形状对应。而且,转台84和夹紧器90(包括磁铁92)在胴部85B插入到未图示的孔中的状态下,通过磁铁92用磁力吸附金属制的转台84的环部85A而相对于转台84夹持(夹紧)盘10。
另外,在图75所示的盘装置80中,在使盘10载置在载置部83A上的状态中,通过使转台84上升而夹紧盘10。
而且,在盘10相对于载置部83A的载置状态不合适时、即盘10以相对于载置部83A偏移的状态被载置时,会产生不能夹紧盘10的不良现象。另外,在这样地只将盘10载置在载置部83A的构成中,需要使盘经常地保持水平状态地构成盘装置。
另外,在盘装置80中,需要在载置台82上分别同心圆状地形成载置12cm的盘10或8cm的盘的载置部83A或(83B)。另外,为了将使盘的平面形状变形为心形等的所谓变形盘正确地载置在载置台82的载置部83A上,需要使载置部的形状与变形盘的外形对应,但是,使载置部的形状与全部的那些变形盘对应是困难的。
即,使变形盘等的全部的盘的正确地载置在载置部83A或83B上并夹紧它们是困难的,因此,会产生不能圆滑且确实地形成对于全部的盘夹紧的不良现象。
而且,在载置台82上安装转台,使电动机可相对于该转台连接地配置电动机时,需要将电动机的连接部确实地定位在转台的连接部的规定位置上。另外,安装在转台上的盘的盘面与拾音器(pick-up)距离产生偏差时,焦距偏离,由此会产生聚焦伺服控制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的事态。
即,盘面与拾音器的距离是非常严密的,其允许范围相对于基准值例如是正·负0.1mm的误差。另外,在转台的旋转中,当其旋转中心沿径向偏移(晃动)时,跟踪伺服控制不能正确地发挥功能。如上所述,在聚焦伺服控制或跟踪伺服控制不能正确地发挥功能时,不能进行再生处理。
另外,以往的换盘器具有:配置多个载置盘的转台的托盘;为了使该托盘旋转而被连接的托盘用电动机;再生载置在转台上的盘的数据的拾音器;与转台连接的主轴电动机的主轴;配置着主轴电动机及拾音器的底座;为了使主轴与托盘的转台连接而使底座移动的底座用电动机。
而且,在对载置在转台上的任意的盘进行再生时,在进行了换盘后,需要使主轴与转台连接。即,为了使载置着任意的盘的转台与底座的主轴对应而通过托盘用电动机使托盘旋转,然后,使通过底座用电动机使底座移动(上升),使得主轴与托盘的转台连接。
可是,在以往的换盘器中,由分别的电动机即托盘用电动机和底座用电动机进行托盘的旋转动作和底座移动(升降)动作。因此,在以往的换盘器中,由于需要两个电动机,因此,也分别需要形成其驱动路径的齿轮等。因此,在以往的换盘器中由于零件数量增加,其构成变复杂,同时变昂贵。
而且,如上所述,在以往的换盘器中,有具有托盘、拾音器、与转台连接的主轴电动机的主轴、底座的形式,该托盘配置着多个用于载置盘的转台,该拾音器用于再生被载置在转台上的盘的数据,该主轴电动机的主轴与转台连接,该底座配置着主轴电动机及拾音器。
即,上述形式的换盘器成为可旋转地配置在托盘上的转台与配置在底座上的主轴电动机的主轴可分离的构造。因此,在转台与主轴未连接着的状态(换盘模式等)中,例如转台的底面与托盘的上面抵接。
另外,在转台与主轴连接着的状态(播放模式等)中,为了不对转台的旋转产生障碍,例如用主轴使转台从托盘上浮起,保持为转台与托盘不接触的状态。
而且,在对被载置在转台上的任意的盘进行再生时,在进行了换盘后,需要使主轴与转台连接。即,为了使载置了任意的盘的转台与底座的主轴对应而使托盘旋转,然后,使底座移动(上升)而使得主轴与托盘的转台连接。
由于在上述以往的换盘器中,是配置在托盘上的转台与配置在底座上的主轴电动机的主轴可分离的构造,因此,为了使转台从托盘离开(使其浮起)而在转台与托盘之间需要有间隙。
即,在转台与主轴未连接的状态例如托盘旋转着的换盘时或盘装置的移动等时,由于转台与托盘的间隙而产生所谓的晃荡声。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换盘器中,在主轴与转台连接的连接模式中,底座只由操作杆支承在装置本体上。即,在上述连接模式中,在例如使盘相对于转台装卸时,有不小心施加的负荷加在托盘上而使其成为不稳定的状态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将盘相对于转台的装卸作业变困难。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换盘装置中,在托盘是具有转角部的例如平面形状只四角形等的情况下,为了托盘旋转,需要扩大配置在托盘上的转台与板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即,在这时,由于用户需要将手伸到处于从开口部离开的位置的转台,因此,将盘相对于转台的装卸作业变困难。
另外,在以往的盘装置中,有在转台上设置结合止动构件(球、螺旋弹簧等)的形式,该结合止动构件用于将盘定位在转台的载置面上。而且,为了将盘定位(安装)在转台的载置面上,需要盘通过结合止动构件。
另外,当未将盘完全安装在转台上时,不能对记录在盘上的信息进行再生。另外,在托盘旋转形式的换盘器中,当盘未完全安装在配置在托盘上的转台上时,在托盘的旋转中,盘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有从转台飞出的危险。
另外,如图59所示,换盘器300具有多个配置着转台302的支承部305,该转台302用于载置盘10,而且具有托盘304,该托盘304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并具有转角部304A。而且,该换盘器300可旋转地配置着托盘304。
在图59所示的换盘器300中,如图60所示,在托盘304旋转进行换盘时,托盘304的转角部304A从图60的双点划线突出。即,换盘器300在其基座30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中,需要是长度LC的两倍。即,基座30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需要是托盘304的最大半径LA的两倍、即是从托盘304的旋转中心PA到转角部304A的前端的距离(托盘304的最大半径)LA的两倍。
另外,过去,作为将盘保持在转台上的盘保持装置是将球式夹紧机构设在转台的胴部上。即,如图76和图77所示,球式夹紧机构具有球474和螺旋弹簧476,该螺旋弹簧476使球474的一部分从转台470的胴部471突出。
在将图77所示盘10安装在转台470上时,由于球474由盘10的内周径部推压,盘10通过球474被载置在转台470的载置部472上。当盘10被载置在载置部472上时,球474在螺旋弹簧476的弹压力的作用下被推出。即,球474由于与盘10接触且将其压紧在载置部472侧,因此,盘10被确实地保持(定位)在转台470上。
在图76及图77所示的球式夹紧机构中,在从转台470上取下盘10时,反抗施加在球474上的螺旋弹簧476的弹压力而强制地从载置部472胴部471上拔取盘10。
即,在将由球474结合止动着的盘10从转台470上强行卸下时,由于盘10容易破损,因此需要慎重地进行卸盘10的操作。
作为该解决手段,考虑使螺旋弹簧476的弹压力变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装置本体上施加了冲击等时,有盘10简单地从身部471上脱出的危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平面中的空间(俯视中所占的空间)小的同时、简单且廉价的盘支承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盘相对于转台的定位及转台的定位的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进行配置了多个转台的托盘的旋转和配置了信息处理装置的支架的移动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转台与托盘的间隙产生的晃荡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将盘相对于转台装卸的作业性良好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检测出盘正确安装在转台上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有平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托盘的装置本体小型化的盘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进行偏压的偏压装置的偏压力设定为弱时也可以将盘确实地保持在转台上的盘保持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转台与第一驱动装置可连接的方式的盘保持装置中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第一驱动装置和转台的定位的盘保持装置。
权利要求1记载的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保持装置和支承装置,该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盘并旋转支承其盘,上述支承装置同心状地支承着多个上述第一保持装置,上述支承装置可以通过上述同心的轴为中心转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由于同心状地支承在支承装置上的多个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盘并旋转支承盘,因此,盘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安装或沿垂直方向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盘支承装置的平面中的面积(投影到地板面上时所占的面积),因此可以减少平面中(俯视中)的空间。
在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中,上述第一保持装置构成为与盘驱动装置连接或断开,该盘驱动装置设在对上述盘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中,上述支承装置构成为在上述被保持的盘的可再生状态中以使各个盘面构成以上述轴上的规定点为顶点包含上述轴上规定点的多角锥状的面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一保持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由于在可再生状态中以盘面构成顶点包括轴上的规定点的多角锥状面的方式支承第一保持装置,因此,可以缩小盘支承装置平面中的面积,因此可以缩小平面中的空间。即,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盘支承装置的平面中的面积比以往的转台小,可以将多个盘配置在省空间的盘支承装置上。
在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装置从上述结合止动部到上述支承部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上述盘的半径短。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盘支承装置,由于从上述结合止动部到上述支承部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盘的半径短,因此可以使支承部的大小比现有技术的例子的转台的载置部的大小小。
在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旋转地保持盘的转台、驱动上述转台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可连接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上述转台的连接装置,上述连接装置自己保持上述转台和上述第一驱动装置。
在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旋转地保持盘的转台、驱动上述转台旋转的同时、可以与上述转台连接及断开的盘驱动装置、连接上述转台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装置、使上述转台在连接上述转台和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与其它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
在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记载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中,使盘保持在转台上。连接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和转台。在该连接状态中,连接装置自己保持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在此,“自己保持”指的是在用磁力等牢固地使第一驱动装置和转台两者紧密接触的状态下保持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即,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明,由于连接装置自己保持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从而使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变顺利且确实。
而且,在上述连接状态中,第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转台旋转。因此,被保持在转台上的盘进行旋转。另外,连接装置断开第一驱动装置与转台的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即使是例如由第一移动装置使转台在连接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与其它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构成的盘装置等,盘也可以旋转地预先被保持在转台上,因此,相对于转台不会偏移,消除了现有技术那样的盘的夹持错误。另外,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明,由于预先将盘可旋转地保持在转台上,因此,即使是变形盘等也可以顺利且确实地定位在转台上。
在权利要求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装置、第一定位装置,该转台具有第一连接部、并可旋转地保持盘,该第一驱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并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该连接装置通过连接上述连接部之间而使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上述转台连接,上述第一定位装置在使上述连接部之间连接了的状态中将上述第一连接部或上述第二连接部定位。
在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中,使盘保持在转台上。连接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和转台,另外,第一定位装置在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了的状态中定位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而且,在上述连接状态中,第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使转台旋转。因此,被保持在转台上的盘进行旋转。另外,连接装置断开第一驱动装置与转台的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通过第一定位装置例如向一方向(后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准面”等)偏压连接部,进行第一驱动装置和转台的径向的对位,因此,防止了第一驱动装置的旋转时的转台的旋转晃动。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由于配置在盘装置上的拾音器与安装在转台上的盘的距离及转台的旋转中心经常为一定,因此,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的控制可以正确发挥作用。
另外,根据要求9记载的盘装置,即使是由第一移动装置使转台在连接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与其它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构成的盘装置等,盘也可以旋转地预先保持在转台上,因此,不会相对于转台偏移,消除了现有技术那样的盘的夹持错误。另外,根据权利要求9记载的盘装置,由于可预先将盘可旋转地保持在转台上,因此,即使是变形盘等也可以顺利且确实地定位在转台上。
在权利要求10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支架、第二驱动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载置盘的转台分别与多个支承部对应地被配置,该支架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以上述连接装置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被配置、配置有对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进行上述托盘的旋转和上述支架的移动。
在权利要求10的盘装置中,单一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进行托盘的旋转和支架的移动。即,根据权利要求10的盘装置,由于通过共用的第二驱动装置及驱动路径分别进行托盘的旋转及支架的移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换盘器相比,零件的数量减少,因此,使构造变简单且降低了价格。
在权利要求11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信息处理装置、锁定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载置盘的转台分别与多个支承部对应地被配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且上述连接装置以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被配置着、对于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上述锁定装置在上述连接装置未与上述转台连接的未连接模式中将上述转台锁定在规定的位置。
在权利要求11的盘装置中,在连接装置未与上述转台连接的未连接模式中,锁定装置将转台锁定在规定的位置。在连接装置连接在转台上的连接模式中,锁定装置从转台离开,转台从托盘浮起,成为可旋转的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11的盘装置,由于在未连接模式中,锁定装置将转台锁定在规定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转台与主轴未连接的状态例如托盘旋转着的换盘时或盘装置搬运时等中,也防止了产生由转台与托盘的间隙带来的晃动即晃动声音。
在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信息处理装置、第三定位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配置有载置盘的转台;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且上述连接装置以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被配置着、对于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该第三定位装置在上述连接装置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完毕状态中,将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定位在上述连接完毕状态。
在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中,在连接装置连接在转台上的连接完毕状态中,第三定位装置将信息处理装置定位在连接完毕状态。即,根据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由于在连接完毕状态中,第三定位装置将信息处理装置定位在连接完毕状态,因此,在将盘相对于转台进行装卸时,即使对托盘施加了不小心产生的载荷,也确实地支承托盘。因此,根据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由于连接完毕状态中的托盘由第三定位装置确实地支承着,因此,将盘相对于转台的装卸作业性变良好。
在权利要求13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装置本体、板、第二移动装置,该托盘配置有载置盘的转台,并具有转角部,上述装置本体可旋转地支承上述托盘,上述板具有用于将上述盘相对于上述转台装卸的开口部,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在上述盘相对于转台进行装卸时,使上述装置本体以使上述托盘接近上述板的方式移动。
第二移动装置在将盘相对于转台进行装卸时、即在使盘旋转后(例如换盘后),使装置本体以托盘与盘接近的方式移动。即,根据权利要求13的盘装置,由于在换盘后,第二移动装置使装置本体以托盘与盘接近的方式移动,因此,转台与板的开口部的间隙比现有技术的窄。因此,根据权利要求13的盘装置,由于转台与板的开口部的间隙比现有技术的窄,因此,将盘相对于转台进行装卸的作业性变良好。
在权利要求14的盘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二保持装置、检测装置、该转台具有载置盘的载置面,该第二保持装置配置在上述转台上,用于将盘保持在上述载置面上,该检测装置在上述盘位于上述第二保持装置上的状态中,检查上述盘相对于上述载置面倾斜的情况。
在盘未正确地安装在转台上时、即位于第二保持装置上时,检测装置检测出盘相对于转台的载置面倾斜着。另外,在盘正确地安装在转台上时,检测装置检测出盘由第二保持装置以平行状态载置(正确安装)在转台的载置面上。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14的盘装置,由于检测装置检测盘未正确地安装在转台上,因此可以防止例如在换盘中,在托盘旋转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盘从转台上飞出。
在权利要求15记载的盘装置中,具有托盘、装置本体及滑动装置,上述托盘具有多个配置载置盘的转台的支承部,该托盘具有的转角部,其平面形状为三角形,上述装置本体可旋转地支承上述托盘,上述滑动装置在上述托盘旋转时使上述托盘从上述支承部位于上述装置本体正面的初始位置向与上述转角部突出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滑动装置在托盘旋转时使托盘从上述支承部位于上述装置本体正面的初始位置向与上述转角部突出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即,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盘装置,在盘旋转时,由于使托盘滑动以使托盘的转角部不从装置本体突出,因此,可以使装置本体比现有技术的小。
在权利要求16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结合止动装置、偏压装置、限制装置、解除装置,该转台具有载置盘的载置部和嵌入上述盘的中心孔的安装部,上述结合止动装置配置在转台上,通过向径向移动而将上述盘结合止动在上述安装部上,上述偏压装置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向上述安装部外方偏压上述结合止动装置,上述限制装置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同时限制上述结合止动装置向上述安装部内方移动,上述解除装置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并且使与该移动连动的上述限制装置从上述结合止动装置退避。
当将盘载置在转台上时,结合止动装置与盘接触而将盘保持在转台上。在将盘从转台上取下时,使解除装置移动。当解除装置移动时,结合止动装置可向安装部内方移动,盘可从载置部上取下。然后,将盘从转台上取下。
另外,在结合止动装置和限制装置相对的状态(例如停止模式等)中,由于在例如从外部对盘施加无准备的力(负荷)时,由限制装置限制结合止动装置的位置,因此,结合止动装置将盘保持在转台上。
即,根据权利要求16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例如即使对装置本体等施加冲击,由于结合止动装置与限制装置接触着,因此,盘不会简单地从转台脱出,可以确实地将盘保持在转台上。
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保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定位装置,上述转台具有第三连接部,并且可旋转地保持盘,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可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地被配置,并且具有与上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而且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上述第二定位装置在使上述连接部彼此连接了的状态中,定位上述第三连接部和上述第四连接部。
第二定位装置在使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连接了的状态中,定位第三连接部或第四连接部。在上述连接状态中,第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而使转台旋转。因此,被保持在转台上的盘进行旋转。
在权利要求1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中即使是使第一驱动装置可相对转台连接的构成,由于在转台的第三连接部与第一驱动装置的第四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定位装置,因此,通过由该第二定位装置牢固地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使其固定,转台抗震动能力变强。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由于设有定位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第二定位装置,因此,进行第一驱动装置与转台的径向对位,由此可以防止第一驱动装置旋转时的转台的旋转振动。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8记载的盘保持装置,由于配置在盘装置上的拾音器与安装在转台上的盘的距离及转台的旋转中心经常一定,聚焦伺服控制及跟踪伺服控制正确地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配置在组合音响装置内的换盘器与门的位置关系的简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盘器的要部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转台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转台的剖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转台的支承部的正视图。
图6A是图2所示的转台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6B是在图6A所示的转台上连接了环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A是表示图6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其它的变型例的要部的剖面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转台上连接了环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A表示在图7所示的孔中插入电动机轴前的状态的图,图8B是在孔中插入了电动机轴后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图8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其它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9B-9B线的剖面图。
图10A是图9A所示的转台的孔中插入了电动机轴的状态中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10B-10B线的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图8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又一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1B是在图11A所示的孔中插入了电动机轴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8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又一变型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2B是在图12A所示的孔中插入了电动机轴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在图2所示的换盘器的支承部上配置了12cm的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2所示的换盘器的支承部上配置了8cm的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变型例的组合音响装置的简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例的组合音响装置的简图。
图17A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例换盘器的要部的组合音响装置的概略图,图17B是表示图17A所示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A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变型例换盘器的要部的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的概略图,图18B是表示图18A所示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置在组合声音响装置内的换盘器的俯视图。
图20是截断图19所示的托盘的状态的换盘器的侧图。
图21是说明图20所示的托盘的驱动路径的说明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驱动路径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托盘的仰视图。
图24是图20所示的凸轮齿轮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25-25线的剖面图。
图26是图24的26-26线的剖面图。
图27是展开了图20所示的凸轮齿轮凸轮部及凸轮槽的展开图。
图28是关于驱动图20所示的托盘使其旋转的驱动路径的说明图。
图29是驱动图28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0是驱动图29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1是驱动图30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2是驱动图31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驱动图32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驱动图33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5是驱动图34所示的托盘只使其若干转动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6是图3所示的凸轮齿轮旋转了的状态下的说明图。
图37是图20所示的盘驱动单元上升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8是图20所示的盘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39是关于图20所示的操作杆及定位杆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图20所示的盘驱动单元进行旋转,主轴的前端若干插入转台的孔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42A是表示图40所示的主轴进一步插入到转台的孔部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2B是表示图42A中的夹持部与结合销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3A是表示图42A所示的主轴进一步插入到转台的孔部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3B是表示图43A中的夹持部与结合销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4A是表示图43A所示的主轴进一步插入到转台的孔部中的状态的剖面图,图44B是表示图44A中的夹持部与结合销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5是表示图40所示的盘驱动单元旋转,主轴与转台的连接完毕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6是图45所示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4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盘安装的检测构造的说明图。
图48是在图47所示的构造中盘被正确地配置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9是在图47所示的构造中盘未被正确地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1是表示图50所示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52是图51所示的换盘器倾动了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4是表示图53所示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55A是放大了图54所示的驱动齿轮部分的图,图55B是表示图55A所示的齿轮啮合关系的图。
图56是概略地表示图53所示的换盘器的俯视图。
图57是表示将图56所示的换盘器向左侧滑动了的俯视图。
图58是表示将图57所示的换盘器向右侧滑动了的俯视图。
图59是将换盘器中的托盘形状做成为大致三角锥形状时的俯视图。
图60是说明图59所示的托盘旋转了时的突出状态的说明图。
图6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62是图61的62-62线的剖面图。
图63是图62所示的钩杆及锁定构件接触了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4是图62所示的转台与主轴的连接构件连接、且将转台从支承部抬起的播放模式或停止模式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5是按压了图64所示的顶推按钮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7是图66所示的轴环的立体图。
图68是图66所示的轴环的立体图。
图69A是图67的69A-69A线的剖面图,图69B是图67的69B-69B线的剖面图。
图70是图66所示的轴环与转台的连接凹部接触了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1是图66所示的轴环与转台的连接构件结合了的结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72是顶推按钮被按压了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3是表示使第一实施例变型了的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4是表示现有技术例子的换盘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5是现有技术例子的盘式唱机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76是现有技术例子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7是图76所示的转台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盘支承装置、盘保持装置及盘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盘装置是组装在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中的换盘器的例子。
图1表示配置在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内的换盘器与门的位置关系的简图,图2是图1所示的换盘器的要部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转台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转台的剖面图,图5是图3所示的转台的支承部的正视图。
(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以下仅称为“立体声音响装置”)的机壳12中内装着换盘器20。而且,构成机壳12一部分的前面板上与换盘器20相对地形成着大致矩形的开口部13。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与开口部对应地可滑动地配置着门14。
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配置着用于进行门14的开闭的未图示的开闭按钮,通过操作开闭按钮,门14滑动,打开或关闭开口部13。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中内装着未图示的调谐器、磁带录音机等。
(换盘器的构成)
如图2所示,换盘器20具有配置在机架22上的盘驱动单元24、支承多个盘的托盘26。在盘驱动单元24中,安装在其基座28上的支轴30穿插在一对轴承32中,该一对轴承32立设于机架22上,该支轴30通过轴承32与机架22连接。另外,在支轴32的一端上连接着作为第一驱动装置的电动机34。而且,基座28通过电动机34旋转而以支轴30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盘驱动单元24上可滑动地配置着拾音器36,同时还配置着作为第一驱动装置的电动机38(参照图6),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配置在托盘26上的转台42而使其旋转。即,如图6所示在电动机38的电动机轴39上固定着构成连接装置的环构件40,而且,环构件40相对于被定位在规定位置的托盘26的转台42连接或分离(参照图6A或图6B)。
在环构件40的前端形成着直径比电动机轴39的直径大的头部40A,该头部40A的前端为尖细状。另外,在环构件40的头部40A侧固定着构成连接装置的磁性构件41,该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0同心。
如图2所示,托盘26一体地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张)用于支承转台42的板状支承部44,该转台42用于保持12cm的盘10(参照图13)或8cm的盘11(参照图14)等的盘。多个支承部44以使成为托盘26的旋转中心的主轴50的轴心P2(参照图4)即旋转中心成为顶点P1的方式倾斜着。即,托盘26成为大致三角锥形状,构成其侧面的部位成为支承部44。
另外,成为托盘26的旋转中心部的顶部46为平面状,因此,托盘26成为截头多角锥形状。而且,如图4所示,托盘26在其顶部46的中心安装着主轴50的前端。而且,托盘26其一面的支承部44与开口部13对应、从开口部13可取出盘10或可安装盘10地被配置着。
在主轴50的基端安装着驱动托盘26使其旋转的电动机52,通过电动机52进行旋转,托盘26以顶点P1(主轴50的轴心P2)为中心进行旋转。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分别配置着与各支承部44对应的未图示的选择键。即,在各支承部44上预先设置固有的识别标识(识别编号),通过操作与这些识别编号对应的选择键,托盘26以主轴50为中心旋转,被选择的支承部44与图1所示的门14(开口部13)相对。
如图2及图6所示,在各支承部44上与配置在盘驱动单元24上的环构件40对应地配置着合成树脂制的转台42。如图3及图5所示,转台42具有载置部42A和胴部42B,该载置部42A用于载置12cm的盘10或8cm的盘11等的盘,上述胴部42b其外径比盘10(或11等)的孔的内周径部若干小。
另外,在转台42上,在其胴部42上配置着作为保持装置的球式装卡机构,该球式装卡机构可旋转地保持盘10。如图6所示,球式装卡机构在转台40内配置着例如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等,该螺旋弹簧等用于使作为球式装卡机构的构成部件的球54的一部分从转台42突出。因此,当球54被盘10的内周径部推压时,盘10通过球54而被载置在载置部42A上。
当盘10被载置在载置部42A上时,球54在图中未示的螺旋弹簧的弹压力的作用下如图6所示地被推出,即,球54与盘10抵接且压紧到载置部42A侧,因此,盘10被确实地保持在盘10上。
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转台42上一体地形成着与载置部42A相同直径的基部42C和连接该基部42C与载置部42A的连接部42D。转台42由载置部42A和基部42C夹持支承部44,连接部42D穿在设置在支承部44上的通孔45中而被可旋转地支承着。在转台42上在其基部42C上固定着作为连接装置的金属制的环构件43。另外,在转台42及环构件43上形成着图6的虚线所示的孔56,该孔56与环构件40的头部40A的形状对应。
因此,如图6B所示,转台42和环构件40(包括磁性体40)在头部40A被插入孔56中的状态中,通过磁性构件41用磁力吸附环构件43而被确实地连接。
即,通过图2所示的基座28相对于机架22转动,环构件40相对于对应的支承部分离或接近,将环构件40如图6A所示地从对应的转台42上离开,或如图6B所示地与转台42连接。
而且,在环构件40从转台42分离的状态(图6A所示的状态)中,托盘26借助电动机52(参照图4)可旋转,同时,所希望的支承部44与门14(参照图1)对应并停止。另外,换盘器20在图2所示那样的托盘26的停止状态中,成为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3连接的转台42可旋转的状态(图6B所示的状态)。
在该转台42可旋转地状态中,转台42由电动机38旋转的同时、图2所示的拾音器36进行记录在盘10或11上的数据的再生处理。
如图5所示,支承部44在使12cm的盘10载置在转台42上时,设定为盘10的大致一半程度相对。即,在本实施例中,平板形状的支承部44只要支承转台42即可,因此,也可以将托盘26的大小比图7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例子的载置台82的载置部的大小小。
该第一实施例与权利要求4对应,从作为结合止动部的通孔45到支承部44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盘10的半径短。
另外,如图13所示,托盘26在12cm的盘10被分别支承在支承部44上的状态中,各盘10之间不重复(重叠)。即,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将12cm的盘10分别载置在三处的支承部44上,由于三张盘10彼此不重叠,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开口部迅速地且容易地安装盘10。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了将盘10安装在换盘器20的托盘26上,首先操作未图示的选择键使所希望的支承部44与开口部13面对。而且,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开闭按钮,使门14滑动而打开开口部13。
由于所希望的支承部44与被打开的开口部13对应着,使盘10安装在该支承部44的转台42上。即,盘10由具有球式装卡机构(球54等)的转台42相对于支承部44可旋转地被保持着。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托盘26为大致三角锥(立体)形状,比现有技术的例子的转台492(参照图74)的平面中的面积(投影到地板上时所占的面积)窄小,因此,可以缩小平面中的空间。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托盘26的平面中的面积(投影到地板上时所占的面积)比图7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例子的转台492小,因此,可以将多个盘10或11配置在省空间的托盘26上。
另外,保持盘10或11的转台42相对于支承部44未被固定,盘驱动单元24从支承部44的转台42分离的图6A所示的待机状态中的盘10或11不形成支承部44那样的角锥面。
另外,在配置在盘驱动单元24上的磁铁构件41与转台42的环构件43连接的再生状态中(图6B所示的状态)中,其对应的盘10或11形成与支承部44平行的多角锥面。
另外,在与开口部13对应地平行地配置托盘26的支承部44时,只要使托盘26的旋转轴P2适当地倾斜即可,为了安装盘或取出盘,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的使托盘494(参照图74)滑动的滑动机构。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只用托盘26的旋转驱动机构就可以进行所希望的盘10或11的装卸,因此,配置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中的机构变简单,从而降低了成本。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转台42上配置着含有球54等的球式装卡机构,因此,即使是如图1所示地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或斜向被配置的盘10或11,也由转台42分别确实地保持在托盘26上。因此,即使盘相对于盘装置是任何的方向,也可以相对于盘装置内外进行保持。
而且,在托盘26的停止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中,通过图2所示的马达34旋转,基座28以支轴30为中心被旋转到与开口部13相对的支承部44侧。因此,由于配置在基座28上的电动机38(参照图6A)朝向支承部44移动,连接在电动机38上的环构件30及磁性构件41与转台42的环构件43连接(参照图6B)。
即,如图6B所示,转台42和环构件40在头部40A被插入到孔56中的状态中,磁性构件41用磁力吸附连接金属制的环构件43。在该连接状态中,磁性构件41和环构件43自己保持转台42和环构件40。
在此,所谓“自己保持”指的是在用磁力牢固地使构成第一驱动装置一部分的环构件40和转台42两者紧密接触的状态下保持该环构件40和转台42。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由磁力自己保持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3的面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因此,转台42和环构件40的连接顺利且确实,并且,电动机38与转台42的轴向对位顺利且确实。
而且,在该转台42的可旋转状态中,由电动机38驱动,转台42旋转。因此,记录在盘10上的数据被拾音器36再生。
在进行换盘时,如图1所示,使基座28朝向从与开口部13相对的支承部44离开的方向旋转。即,由于图6所示的电动机38朝向从支承部44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环构件40的磁性构件41从转台42的环构件43离开,解除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3的连接(参照图6A)。
因此,由于图2所示的主轴50旋转,如图1所示,托盘26可旋转,被选择的支承部44在与开口部13相对的位置停止。在该停止状态中,使盘10安装在转台42上。而且,如上所述,通过使图2所示的电动机34旋转,使磁性构件42与环构件43连接,使转台42成为可旋转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预先将盘10(或11)可旋转地保持在转台42上,因此,盘10不会相对于转台42偏移。即,根据本实施例,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的对于盘10的夹紧,没有现有技术那样的盘夹紧错误。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将图14所示那样的8cm的盘11、使盘形状变形为心形等的所谓的变形盘或贴上了标签等的CD-R等配置在各支承部44上的情况下,也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地需要特别的机构(将夹紧器或与8cm的盘外形对应的凹形状设置在载置部上的)。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转台42上配置着像球式装卡器那样的可保持盘的机构,因此,不需要防止飞出机构,该防止飞出机构是防止由于对立体声音响装置即换盘器20的冲击或倾斜等带来的盘从盘载置部飞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将门14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等而使之可以辨认托盘20,则可以认识进行换盘器的托盘20的旋转状态。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进行旋转的托盘20进行非常独特的动作,因此外表良好,同时可以提高用户的满足度。
图7所示的连接机构是图6所示的连接机构的变型例。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对以与图6所示的例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图7的例子中图示着将球54的一部分从转台42突出的螺旋弹簧55。
如图7所示,电动机轴39是圆柱状,其前端部39A是头尖状的锥形。而且,环构件40位于电动机轴39的大致中间,在与其转台42相对的相对部上固定着环状磁性构件41。该磁性构件41构成连接装置的一部分,该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0同心。
而且,在载置部42A上沿载置部42A的外周面形成着槽42C。在支承部44上,在与载置部42A的槽42C对应的部位形成着通孔45,在该通孔45中可旋转地嵌入载置部42A的槽42C。
即,转台42通过将其槽42C嵌入在支承部44的通孔45中,相对于支承部44可旋转地被支承着。在转台42上,在其载置部42A的与环构件40对应的面上固定着作为连接装置的金属制的环构件43。
而且,在转台42上形成着图7及图8所示那样的孔56,在该孔56中插入电动机轴39。如图7所示,孔56具有形成在其环构件43侧的端部上的正圆状的导向部56A、和构成与该导向部56连接而被形成的第一定位装置的一部分的基准部56B。
导向部56A具有大致两倍于电动机轴39的直径,基准部56B为电动机轴39与导向部56A的大致中间的直径。另外,导向部56的基准部56B侧成为锥状,电动机轴39成为插入孔56的基准部56B中时的导向件。
如图8所示,在基准部56B上,在其周壁上V字状地形成着直线状的一对基准面56C。即,基准部56B从基准面56C相交的交点P3分为V字状,导向部56A与同心圆状的圆弧面56D连续。基准面56C的角度θ1被设定为在电动机轴39与基准面56C接触了的状态中,电动机轴39与基准部56B的轴心P4(参照图8B)相同。
在转台42上,在与其基准面56C相对的部位与圆弧面56D连续地形成安装部56E。该安装部56E上配置着构成第一定位装置的一部分的板簧57。板簧57其基部57A由未图示的固定机构(例如小螺丝等)固定在转台42的胴部42B的外面上。
在板簧57的自由端侧形成着被折曲为大致V字状的弯折部57B。另外,板簧57的弯折部57B以位于基准部56B内的方式被安装着。而且,如图7B及图8B所示,板簧57在电动机轴39插入在基准部56B中、弯折部57B与电动机轴39接触的状态中,将电动机轴39向基准面56C侧弹压。
另外,转台42与电动机38在电动机轴39被插入到孔56中的状态中,通过磁性构件41用磁力吸附金属制的环构件43而被连接。即,通过使图2所示基座28相对于机架22转动,使环构件40相对于对应的支承部44离开、接近,而将环构件40如图7所示地从对应的转台42离开或如图7B所示地与转台42连接。
在该连接状态中,由于板簧57向基准面56C弹压电动机轴39,用电动机轴39的外周面与基准面使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轴心P4对合而进行找正。而且,电动机38与转台42的轴向距离通过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3的面间的连接来进行对位。
即,在图7的例子中,由于配置在基座28上的电动机38以支轴30为中心向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支承部44侧旋转,因此,如图7B所示,电动机轴39的前端部39A一边被转台42的导向部56A导向一边向基准部56B移动。而且,当电动机轴39与板簧57的弯折部57B接触时,板簧57使电动机轴39向基准面56侧偏置。
因此,如图8B所示,电动机轴39由于成为分别相对于各基准面56C接触的状态,电动机轴39与基准部56B的轴心P4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板簧57将电动机轴39弹压到基准面56c上,由电动机轴39的外周面与基准面56C使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轴心P4重合,进行对中心,可以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径向对位,同时可以防止电动机轴39旋转时的转台42的旋转振动。
另外,当电动机轴39被插入孔56内规定长度时,磁性构件41与环构件43接触,因此,磁性构件41用磁力吸附连接金属制的环构件43。在该连接状态中,磁性构件41和环构件43自己保持转台42和环构件40。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配置在盘驱动单元24上的拾音器36与安装在转台42上的盘10的距离L1(参照图7B)及转台42的旋转中心经常成为一定,因此聚焦伺服控制及跟踪伺服控制正确发挥功能。
而且,在转台42的可旋转状态(图7B所示的状态)中,由于电动机38驱动,转台42旋转。因此,被记录在盘10上的数据被拾音器36再生。
根据图9及图10对图7所示的第一定位装置(由孔56、板簧57等构成的机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代替图7所示的板簧57而在合成树脂制的转台42的一部分上设置弹性部48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9所示,在转台42上,在与其基准面56C相对的部位上一体地形成着用合成树脂成形的弹性部48,同时在弹性部48的与基准部56B的相反侧形成着圆弧部49。另外,基准部56B其平面形状比电动机轴39的圆弧小,因此,在电动机轴39插入到基准部56B中时,电动机轴39与弹性部48相对。
而且,如图9B的双点划线所示,图7所示的电动机38向转台42侧移动时,电动机轴39的前端部39A的锥形部分与基准面56C及弹性部48接触。而且,如图10B所示,通过电动机轴39移动,弹性部48由电动机轴39推压向圆弧部49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弹性部48被电动机轴39推压向圆弧部49侧,基准部56B在电动机轴39的作用下变形。而且,电动机轴39在被插入到了基准部56B中的状态中,被弹性部48朝向基准面56c侧弹压。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用电动机轴39的外周面和基准面56C使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轴心P4重合而被对中心,因此可以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径向的对位。而且,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根据图11对图9所示的构成第一定位装置的一部分的基准面的平面形状变形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如图11A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准面74为圆弧、且为与圆弧部49的圆弧面对称的形状。而且,如图11B所示,当电动机轴39被插入到基准部56B内而由弹性部48朝向基准面74侧弹压时,电动机轴39与基准面74的顶点74A和顶点74A对应的弹性部48的部分接触。
即,电动机轴39在被插入了基准部56B中的状态中,电动机轴39被弹性部48朝向基准面74的顶点74A侧弹压。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由电动机轴39的外周部和基准面74使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轴心P4(参照图11B)重合而找正,因此,可以顺利且确实地进行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径向对位。另外,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根据图12对将图7所示的构成第一定位装置的一部分的板簧及基准面变形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如图12A所示,本实施例的板簧76被弯折形成为V字状,在将其中央部76A为中心地被弯折时,板簧76的端部76B彼此接近。本实施例中的孔78其平面形状为大致箭头状。
在转台42上,在与板簧76的端部76B对应的孔78的部分上V字状地形成着抵接部79。板簧76及抵接部79设定为在使电动机轴39插入了孔78内的状态中,电动机轴39与孔78的轴心P4(参照图12B)成为同心。
另外,抵接部79分别形成在孔78的轴向中的两端上,板弹簧76由一对抵接部79限制其沿孔78的轴向的移动。因此,如图12B所示,当电动机轴39被插入孔78内而使板弹簧76朝向抵接部79的交点79A侧弹性变形时,板弹簧76沿抵接部79被弯折。
因此,电动机轴39在插入到了孔78中的状态中,板簧76被朝向孔78的与板簧76对应的侧壁78A偏压。而且,电动机轴39与板簧76的两点和孔78的侧壁78A的一点接触,电动机轴79与孔78的轴心P4同心。即,本实施例是由板簧76进行电动机轴39相对于孔78的定位的例子。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由板簧76和孔78的与板簧76的对应的侧壁78A使电动轴39与转台42的轴心P4重合而进行找正,因此,可以顺利地且确实地进行电动机轴39与转台42的径向对位。另外,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图15对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变型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本实施例的立体声音响装置是在其机壳12的上面上设有开口部13和门14,与该门14对应地配置着换盘器20的例子。
本实施例的门14构成为以支轴59为中心进行回转。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根据图16对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组合图1及图15的构成的例子,在机壳12的前面及上面上分别设有开口部13和门14。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图1及图1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换盘器20的支承部44分别与门14对应地被配置着。即,在本实施例中,换盘器20的支承部44内的两个支承部44垂直。其它的构成由于与图1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两个可装卸盘10的门14,因此,在配置与一支承部44上的盘10的再生中可以相对于另一支承部44装卸盘10。其它的作用效果由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根据图17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例是盘10的(或11)夹紧机构是用转台60和夹紧器62(参照图17A的双点划线)夹持盘10的例子。即,本实施例的转台60未设有球式装卡机构。而且,如图17A所示,盘10由转台60与夹紧器62夹持。
在本实施例中,托盘64的支承部66的宽度比图1所示的例子宽,同时在支承部66的前端,在与12cm的盘10对应的部位上分别形成着钩片68(参照图17B)。钩片68用于使被支承在转台60上的盘10在托盘64旋转时不脱落。在这样的构成中,盘借助转台60和钩片68即使在倾斜状态下也可保持在托盘64上。
另外,夹紧器62可移动地配置在与开口部13相对的部位上。在换盘器58中,在转台60与环构件40连接状态(盘可旋转的状态)中,如图17A所示使盘从钩片68浮起的那样的状态。另外,钩片68被形成为可将8cm的盘11支承转台60上的形式。其它的构成由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由钩片68防止支承在转台60上的盘10在托盘64旋转时脱落,因此,盘10由转台60和夹紧器62夹持,进行盘10的再生。
该实施例适合于保持像小型盘那样的收纳在盘盒中的盘。由设在支承部66上的保持部支承盒,将收纳在盒中的盘保持在转台上,由此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其它的作用效果由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根据图18对第一实施例的其它的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改变了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支承部44的构造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例是改变了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支承部44的形状和钩片68相对于支承部44的位置的例子,是在一片支承部44上设置一对钩片68的形式。即,支承部44构成为从其通孔45(参照图6)到支承部44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12cm的盘10的半径短。
而且,如图18B所示,钩片68分别形成在支承部44的开放端部的拐角上即,本实施例是与权利要求5对应的例子。由于其它的构成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根据图18所示的实施例,由于从其通孔45(参照图6)到支承部44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盘10的半径短,因此,可以将支承部44的大小做成为比图7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例子的转台492的载置部的大小小。其它的作用效果由于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9~图4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即盘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盘装置是组装入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中的换盘器的例子。
图19是配置在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内的换盘器的俯视图,图20是截断图19所示的托盘的状态的换盘器的侧图,图21是说明图20所示的托盘的驱动路径的说明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驱动路径的俯视图,图23是图21所示的托盘的仰视图。
(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的整体构成)
在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以下简称为“立体声音响装置”)的机壳112(参照图20的双点划线)中内装着图19所示的那样的换盘器120,并且如图20所示,在构成机壳112的一部分的前面板上与换盘器120相对地形成着大致矩形状开口部113。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与开口部13对应地可滑动地配置着门114。
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配置着用于开闭门114的未图示的开闭按钮,通过操作开闭按钮,门114滑动,打开或关闭开口部113。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着上内装着未图示的调谐器、磁带录音机等。
(换盘器的整体构成)
如图19及图20所示,换盘器120具有配置在机架122上的作为支架的盘驱动单元124和支承多个盘10(参照图19)的托盘126。盘驱动单元124,配置在其基座129上的支轴130穿在立设于机架122上的一对轴承132中,通过轴承132与机架122连接。
即,盘驱动单元124(基座129)相对于机架122以支轴130旋转(倾动),托盘126相对于从机架122立设的支柱123可旋转地被支承的。
托盘126为大致三角锥形状,形成其侧面的部位成为支承部128。即,在托盘126上一体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支承部128。另外,在各支承部128上可旋转地配置着转台180,该转台180用于保持12cm的盘10(参照图19)或8cm的盘(未图示)等的盘。
各支承部128以使成为托盘126的旋转中心的轴心P6(参照图20)即旋转中心成为顶点P5(参照图19)的方式倾斜着。成为托盘126的旋转中心部的顶部126A为平面状,因此,托盘126为截头多角锥状。
如图19所示,托盘126在其顶部126A的中心安装着支轴123A,因此,以顶点P5(支轴123A的轴心P6)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如图20所示,托盘126以其一面的支承部128(即与盘驱动单元124相对的支承部128)与开口部113对应,从其开口部113取出盘10或安装盘10的方式被配置着。
另外,在立体声音响装置上分别配置着与各支承部128对应的为图示的选择键。即,在各支承部128上预先标注固有的识别标识(识别编号),通过操作与这些识别编号对应的选择键,托盘126以主轴183为中心旋转,被选择的支承部128与门114(开口部113)对应。
(盘驱动单元124和托盘126的驱动构成)
以下根据图20~图23对盘驱动单元124及盘126的驱动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机架122配置着构成第二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电动机134。在电动机134的电动机轴135上固定着蜗杆136,形成与蜗杆136啮合的蜗轮部138A的齿轮138可旋转地配置在机架122上。在齿轮138上,在蜗轮部138A的上部一体地形成着比蜗轮部138A直径小的小齿轮部138B。形成与小齿轮部138B啮合的下齿轮部141A的凸轮齿轮140可旋转地配置在机架122上。如图24~图26所示,凸轮齿轮140为大致圆柱形状,形成有下齿轮部141A、上齿轮部141B、凸轮部142、凸轮槽143、一对销144A及144B。
下齿轮部141A形成在凸轮齿轮140的下部,上齿轮部141B形成在凸轮齿轮140的上部,凸轮部142形成在下齿轮部141A侧,凸轮槽143形成在下齿轮部141A和上齿轮部141B之间,销144A、144B形成在上齿轮141B侧。
凸轮部142、凸轮槽143等的具体构成在后进行描述。
形成与上齿轮部141B啮合的小齿轮部148A的齿轮148可旋转地配置在支承基座146上,该支承基座146被安装在支柱1 23上。在齿轮148上,在小齿轮部148A的上部一体地形成着比小齿轮部148A直径大的大齿轮部148B。如图22所示,与大齿轮部148B啮合的驱动齿轮150可旋转地配置在支承基座146上。
如图20及图21所示,驱动齿轮150与形成在托盘126上的内齿127A啮合。即,当电动机134进行驱动时,通过形成驱动路径的蜗杆136、齿轮138、凸轮齿轮140、齿轮148及驱动齿轮150,托盘126以立设在支柱123上的支轴123A为中心轴地进行旋转。
内齿127A与凸轮齿轮140的上齿轮部141B的齿轮传动比为3(内齿127A)∶1(上齿部141B)。即,缺齿部127B间的内齿127A部分与上齿轮部141B的齿轮传动比成为1∶1。因此,当凸轮齿轮140转三圈时,托盘126转一圈。
如图23所示,在托盘126上,在与其驱动齿轮150对应的部分上形成着具有内齿127A和缺齿部127B的齿轮部127。内齿127A在整个100°的角度范围中形成。缺齿部127B在整个20°的角度范围内被形成。而且,交替地配置内齿127A及缺齿部127B。这些内齿127A和缺齿部127B是用于使托盘126旋转到规定的位置的同时、在规定的位置使托盘126的旋转停止。
即,如图30、图31及图32所示,托盘126在驱动齿轮150与内齿127A对应相互啮合着时,进行旋转。另外,如图28、图34、图35所示,托盘126在驱动齿轮150与缺齿部127B对应(即从内齿127A离开)着时,不进行旋转。
另外,如图23所示,在托盘126的齿轮部127的外侧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着腿部126B,该腿部126B与凸轮齿轮140的销144A及144B相对。腿部126B是用于强制地使驱动齿轮150转移到内齿127或缺齿部127B用的机构,分别以120°的角度范围被配置着。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凸轮齿轮140的旋转中,通过销144A或144B与腿部126B接触,使驱动齿轮150从内齿127A或缺齿部127B作若干旋转。
在托盘126上,在其齿轮部127的内侧分别以120°的角度范围形成着用于检测托盘126的旋转位置的结合凸部154A、154B及154C。如图22所示,在与结合凸部154A、154B及154C对应的支承基座146上配置着一对开关156、157。
在开关156及157上可滑动地配置着操作构件156A及157A。而且,开关156或157构成为通过按压操作构件156A或157A接通信号输出到作为控制装置的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
另外,结合凸部154A成为开关156及157的操作构件156A及157A两者相对的那样的周向形状。结合凸部154B成为只是开关156的操作件156A相对的周向形状。结合凸部154C成为只是开关157的操作件157A相对的周向形状。
而且,图中未示的微型计算机根据这些开关156或157的检测信号(接通信号)判断托盘126的旋转位置。在支承基座146上配置着图中未示的开关等的停止位置传感器,该开关等用于检测位于托盘126的停止模式中的规定的停止位置(即配置在支承部128上的转台180与配置在盘驱动单元124上的主轴电动机122的主轴183相对的位置)的情况。转台180及主轴183分别构成连接装置的一部分。
另外,在凸轮齿轮140上,在与上述停止位置传感器对应的部位上形成着未图示的检测部。而且,设定为该检测部的位置在托盘126位于上述停止位置时,上述停止位置传感器接通。
在本发明中,检测托盘126的旋转位置及上述停止位置的有无的构成可以任意地改变。例如在本发明中可以改变成将凸轮齿轮140与托盘126的内齿127A之比做成1∶1,同时只对凸轮齿轮140进行位置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只由上述开关156、157检测上述托盘126(支承部128)的旋转位置和上述停止位置。
以下对盘驱动单元124的驱动路径进行说明。盘驱动单元124根据凸轮齿轮140的凸轮槽143进行升降动作。即,在盘驱动单元124与凸轮齿轮140之间可相对于机架122的侧壁122A(参照图39的双点划线)旋转地配置着图20及图39所示那样的操作杆152。
在操作杆152的大致中央形成着销接受部152A,在该销接受部152A中插入着从侧壁122A突出设置的销122B(参照图20)。即,操作杆152以销122B为中心旋转。在操作杆152的基端侧(凸轮齿轮140侧)突出设置结合销152B。该结合销152B被插入到凸轮齿轮140的凸轮槽143内。
因此,当凸轮齿轮140通过构成第二驱动装置及驱动路径的一部分的电动机134及齿轮138进行旋转时,由于结合销152B沿凸轮槽143的凸轮形状进行升降,因此操作杆152以销122B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如图20及图37所示,销122B在换盘器120上下方向中被配置在与形成于凸轮槽143上的上下位置的大致中间相对应的位置上。
另外,在操作杆152的前端侧(盘驱动单元124侧)形成着长孔152C,长孔152C相对于沿操作杆152的大致长度方向的直线朝下倾斜。操作杆152在其长孔152C内插入从盘驱动单元124突出地设置的结合销124A,与盘驱动单元124连接。因此,当操作杆152旋转时,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旋转(倾动)。
另外,盘驱动单元124由根据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进行动作的定位杆(定位装置)160定位。即,在盘驱动单元124与凸轮齿轮140之间可相对于机架122的侧壁122A(参照图39的双点划线)可旋转地配置图20及图39所示那样的定位杆160。
如图39所示,定位杆160通过配置在机架122上的连接杆161左右形成一对。即,定位杆160成为支承盘驱动单元124的两侧面的构成,因此,可以确实地支承盘驱动单元124。
在定位杆160的前侧朝向内侧突出设置着销162,该销162插入形成在机架122上的销接受部122C中。即,定位杆160以销162为中心旋转。在定位杆160的基端侧(凸轮齿轮140侧)突出设置着结合销163,该结合销163配置成与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抵接。
即,如图20所示,在机架122上配置着经常向上方(凸轮部142侧)弹压结合销163的螺旋弹簧166。因此,当凸轮齿轮140通过构成第二驱动装置及驱动路径一部分的电动机134及齿轮138旋转时,由于结合销163沿凸轮部142的凸轮形状进行升降,因此,定位杆160以销162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在定位杆160的前端侧(盘驱动单元124侧)凹设着销接受部164,销接受部164被设定为用于从盘驱动单元124的侧面突出设置的定位销124B插入(参照图37)。即,当处于图20的位置的定位杆160以销162为中心旋转时,如图37所示,销接受部164与上升的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销124B对应而插入定位销124B。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盘驱动单元124通过其定位销124B被插入定位杆160的销接受部164中而确实地定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与转台180连接的连接完毕状态(图37所示)中,定位杆160将盘驱动单元124定位在连接完毕状态。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连接完毕的状态中,由于定位杆160将盘驱动单元124定位在连接完毕状态,在将图19所示的盘10相对转台180装卸时,即使在托盘126上施加了无准备的负荷,也可以确实地支承托盘126。即,根据本实施例,连接完毕状态中的托盘126由定位杆160确实地支承着,因此,将盘10相对于转台180的装卸作业性变良好。
以下,根据图27对凸轮槽143的凸轮形状进行说明。在图27中,将凸轮齿轮140的起点作为0°,绕凸轮齿轮140一周后(即终点)作为360°进行说明。即,当进行换盘操作时,凸轮齿轮140向逆方向旋转,从起点侧朝向终点旋转。
另外,在凸轮槽143的凸轮形状中,在凸轮槽143位于凸轮齿轮140的上侧时,成为通过操作杆152使盘驱动单元124下降的形状。另外,在凸轮槽143位于凸轮齿轮140的下侧时,成为通过操作杆152使盘驱动单元124上升的形状。
如图27所示,凸轮槽143形成着第一凸轮部143A、第二凸轮部143B、第三凸轮部143C、第四凸轮部143D。第一凸轮部143A是0°~10°及295°~360°的凸轮区域(75°的角度范围)K1,第二凸轮部143B是10°~80°的凸轮区域(70°的角度范围)K2,第三凸轮部143C是80°~225°的凸轮区域(45°的角度范围)K3,第四凸轮部143D是225°~295°的凸轮区域(70°的角度范围)K4。
而且,在凸轮区域K3中,成为通过操作杆152使盘驱动单元124下降的状态(待机模式),同时成为使托盘126旋转的旋转模式(换盘模式)。另外,全包括凸轮区域K1、K2及K4的凸轮区域K5成为使托盘126的旋转停止、使盘驱动单元124升降模式(夹紧模式)。
而且,在第一凸轮部143A中,由于使结合销152B(参照图37)下降,如图37所示,操作杆152向逆时针方向(图37的箭头方向)旋转。另外,在第三凸轮部143C中由于使结合销152B(参照图20)上升,因此,如图20所示,操作杆152向顺时针方向(图20的箭头方向)旋转。
第二凸轮部143B从第一凸轮部143A朝向第三凸轮部143C向上倾斜,第四凸轮部143D从第三凸轮部143C朝向第一凸轮部143A向下倾斜。即,第二凸轮部143B和第四凸轮部143D分别使结合销152B向第一凸轮部143A及第三凸轮部143C转移。
凸轮部142的第一凸轮面142A是0°~10°及295°~360°的凸轮区域(75°的角度范围)K6,第二凸轮面142B是10°~295°的凸轮区域(285°的角度范围)K7。第一凸轮面142A中的直线部分是320°~345°范围。另外,第一凸轮面142A的上述直线部分的前后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
而且,由于在第二凸轮面142B中使结合销163(参照图37)上升,因此如图37所示,定位杆160向顺时针方向(图37的箭头方向)旋转。由于在第一凸轮面142A中使结合销163(参照图20)下降,因此如图20所示,定位杆160朝向逆时针方向(图20的箭头方向)旋转。
在换盘器120中的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中,操作杆152及定位杆160成为图37所示的位置。即,图27所示的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及凸轮槽143的位置是与结合销152B及163是330°的位置(在图27中用“ST”表示)对应的位置。
另外,与凸轮齿轮140的ST位置对应的换盘器120的状态与换盘器120的初始位置对应,是盘驱动单元124的主轴183与支承部128的转台180连接着的停止模式。
因此,在图37所示的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中,操作杆152的结合销152B位于凸轮区域K1中,使盘驱动单元124上升,使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与转台180连接。另外,在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中,定位杆160的结合销163位于凸轮区域K6中,定位杆160的销接受部164支承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销124B。
即,定位杆160通过确实支承盘驱动单元124,被保持在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的状态。另外,在停止模式中,换盘器120的各构成要素成为初始状态(与凸轮齿轮140的ST位置对应的状态)。即,在使用者在播放模式中操作了未图示的停止键时,凸轮齿轮140的未图示的检测部,当将停止位置传感器(图中省略)接通时,图中未示的微型计算机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使换盘器120的各构成要素停止。
以下,对与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凸轮面142A、142B)及凸轮槽143(凸轮部143A~143D)对应的换盘器120的状态进行说明。与图27中的刻度(角度0°~360°)对应地标注的图编号(图28~图35)是表示与各凸轮部142及凸轮槽143对应的驱动路径(凸轮齿轮140、齿轮148、驱动齿轮150及托盘126的齿轮部127)的状态。
(与凸轮齿轮140对应的杆152及160的动作状态的说明)
当结合销163从凸轮齿轮140的ST位置位于齿轮区域K7时,定位杆160如图20所示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销接受部164从定位销124B离开。即,在与凸轮区域K7对应的状态中定位杆160解除盘驱动单元124的支承(锁定)。
而且,当结合销152B沿凸轮齿轮140的凸轮区域K2移动时,由于结合销124B上升,操作杆15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盘驱动单元124由于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渐渐地下降。
接着,当结合销152B位置于凸轮齿轮140的凸轮区域K3时,如图20所示,成为主轴183从支承部128的转台180离开的状态。即,移动到换盘模式,成为托盘126可旋转的状态。
当凸轮齿轮140进一步旋转、结合销152B沿凸轮区域K4移动时,结合销152B下降,因此,操作杆15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盘驱动单元124由于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渐渐上升。
而且,当结合销152B位于凸轮齿轮140的凸轮区域K1时,如图37所示,成为主轴183与支承部128的转台180连接的状态。即,转移到播放模式,成为转台180可旋转的状态。
(与凸轮齿轮140相应的驱动路径的动作状态的说明)
接着,根据图28~图35对与各凸轮部142及凸轮槽143对应的驱动路径(凸轮齿轮140、齿轮148、驱动齿轮150及托盘126的齿轮部127)的状态进行说明。图28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70°对应的状态,图29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80°对应的状态,图30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90°对应的状态,图31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110°对应的状态。
另外,图32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220°对应的状态,图33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230°对应的状态,图34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240°对应的状态,图35是表示与图27中的刻度的角度260°对应的状态。
在图28所示的状态中,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缺齿部127B对应,成为托盘126的旋转停止了的状态,同时凸轮齿轮140的销144A与所相对的托盘126的腿部126B接触。当凸轮齿轮140进一步旋转时,如图29所示,销144A推压腿部126B,向逆时针方向推压托盘126。因此,在图29所示的状态中,成为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内齿127A啮合的状态。
即,如图30所示,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内齿127A啮合,驱动托盘12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图30所示的状态中,腿部126成为从销144A离开的状态。在图30所示的状态中,为腿部126B从销144A离开的状态。而且如图30所示,托盘126由啮合的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内齿127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与图27的刻度的角度220°对应的状态(凸轮区域K3即将结束的状态)中,因此,如图32所示,从逆时针方向移动的托盘126的腿部126B与凸轮齿轮140的销144B相对。在图32所示的状态中,成为驱动齿轮150从托盘126的内齿127A移动到缺齿部127B的状态。
当凸轮齿轮140进一步旋转时,如图33所示,成为托盘126的腿部126B与凸轮齿轮140的销144B接近的同时、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缺齿部127B对应的状态。而且,在图33所示的状态中,在托盘126的旋转速度及凸轮齿轮140的旋转速度中,由于托盘120的旋转速度比凸轮齿轮140的旋转速度快即具有速度差,因此,当腿部126B与销144B接触时,对托盘126的旋转施加了制动(阻力),使托盘126停止定位。
而且,当成为图34所示的状态时,由于如上所述地强制地使上述托盘126的旋转停止,因此,驱动齿轮150与托盘126的缺齿部127B相对而成为不与内齿127A啮合的状态。如图34所示,由于凸轮齿轮140向逆时针旋转,销144B从腿部126B离开。在图35所示状态中,由于凸轮齿轮140的旋转,销144B从腿部126B更加离开。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作为单一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电动机134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电动机轴135、蜗杆136、齿轮138及凸轮齿轮140)进行托盘126的旋转和作为支架的盘驱动单元124的移动(倾动)。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共用的电动机134及电动机轴135、蜗杆136、齿轮138及凸轮齿轮140分别进行托盘126的旋转及盘驱动单元124的倾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换盘器相比,零件数量减少,因此,其构造变简单,同时成本降低。
(托盘126与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构造)
首先对关于停止杆17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0及图3所示,在支承基座146上可旋转地配置着断面形状大致へ字状的停止杆170。即,在停止杆170上在其大致中央从两端突出设置着销170A,另外,在支承基座146上在与销170A对应的部位形成着轴承部147A。而且,通过使销170A支承在轴承部147A上,停止杆170以销170A为中心旋转。
如图22所示,在停止杆170的基端侧(上端侧)形成着俯视形状大致为V字状的结合部171A。如图36所示,结合部171A配置成与托盘26的环状体168的外周面168A接触。如图23所示,环状体168位于齿轮部127的内侧,并且在环状体168上与齿轮部127的缺齿部127B对应地形成着凹部169。
即,凹部169以120°的角度范围分别被配置着,如图28及图37所示,在凹部169内嵌入结合部171A。如图23所示,在凹部169上在沿其周向的两端形成着锥部169B。锥部169B适用于使结合部171A在凹部169内圆滑地移动的部位。
如图22所示,在停止杆170上,在销170A与结合部171之间配置着钩部170B。而且,在停止杆170的钩部170B上钩挂着螺旋弹簧172的一端,螺旋弹簧172的另一端被配置在支承基座146上的钩挂部147B钩挂着。
因此,如图20所示,停止杆170在螺旋弹簧172的弹拉力的作用下被经常地向逆时针方向侧赋予偏压力。即,螺旋弹簧172是用于将停止杆170的结合部171A经常地向托盘126的环状体168的外周面168A压在(接触)托盘126的环状体168的外周面168A上。
如图38所示,在停止杆170的前端侧(下端侧)形成侧面形状为大致ノ字状的舌部171B。另外,在盘驱动单元124的后面上,在与舌部171B对应的部位上形成着平面形状大致为コ字状的结合止动部124C。
而且,如图37所示,在托盘126的凹部169内嵌入停止杆170的结合部171A,在停止杆17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的状态下,而且在盘驱动单元124上升,将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连接在转台180上的连接状态(图37所示的状态)中,舌部171B插入到结合止动部124C内,停止杆170定位盘驱动单元124。
即,与凸轮齿轮140连动的托盘126和驱动单元124等,在停止杆17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盘驱动单元124即将上升时,舌部171B的前端与结合止动部124C相对。而且,当盘驱动单元124上升时,舌部171B被插入到相对的结合止动部124C内。
接着对关于结合止动销125A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38所示,大致圆柱状的结合止动销125A被配置在盘驱动单元124的侧板上面上,如图20所示,在与结合驱动销125A对应的托盘126上形成着停止部174。如图28的双点划线所示,停止部174凹设在托盘126的外周缘上。
而且,在托盘126的支承部128停止在与机壳112的开口部113对应的规定位置时,当盘驱动单元124与支轴130为中心旋转时,结合止动销125A嵌入停止部174中,盘驱动单元124定位托盘126,防止托盘126的旋转。
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连接在转台180上的播放模式或停止模式中,由停止杆170和结合止动销125A等的构成确实地定位盘驱动单元124和托盘126的支承部128。
(关于盘安装的检测构造)
如图19及图48所示,可旋转地配置在托盘126的各支承部128上的转台180具有载置部180A和胴部180B,该载置部180A用于载置12cm的盘10或8cm的盘(图中省略)等的盘,该胴部180B具有比盘10的孔内周径部小若干的外径。
在转台180上配置着装卡机构,该装卡机构是将盘10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身部180B上的保持装置。如图48所示,装卡机构具有作为其构成零件的多个(例如三个)结合止动爪190、和经常地向胴部180B的外方弹压结合止动爪190的未图示的弹簧。结合止动爪190可旋转地配置在胴部180B上,并且,以120°的角度范围被分别配置着。这些结合止动爪190分别被配置在转台14上,该转台14配置在各支承部128上。
而且,结合止动爪190被盘的内周径部推压时,盘10通过结合止动爪190被载置在载置部180A上。另外,当盘10被载置在载置部180A上时,结合止动爪190被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压力被如图78所示地压出。即,结合止动爪190与盘10接触且并将其压紧在载置部180A侧,因此,盘10确实地被保持在转台180上。
在转台14上具有排出(eject)按钮192,该顶推按钮192可滑动地配置在胴部180B的上部。而且,当操作顶推按钮192时,结合止动爪190移动到胴部180B内,因此,可以容易将盘10从转台14上取下。
相对于胴部180B的多个结合止动爪190其中的至少一个结合止动爪190可以改变其它的结合止动爪190的侧部190A相对于(从身部180B向外方突出的部位)中的载置部180A的高度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各结合止动爪190的侧部190A相对于载置部180A的高度位置至少一个高或低。因此,如图49所示,在盘10位于结合止动爪190的侧部190A上时,盘10相对于转台180的载置部180A的载置面180D倾斜。
另外,如图47所示,在换盘器120上配置着一对作为发光装置的红外线LED194、反射板196、作为接受光装置的光敏晶体三极管198。检测装置由上述红外线LED190、反射板196及光敏晶体三极管198构成,由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信息供给到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而且,微型计算机(未图示)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信息判断盘10是否正确地安装在转台180上。
即,红外线LED194及光敏晶体三极管198与图中未示的微型计算机连接。而且,换盘器120由于来自微型计算机(省略图示)的操作信号,红外线LED194发光,从反射板196接受了光的光敏晶体三极管198的检测信号被供给到微型计算机。
另外,红外线LED190、反射板196及光敏晶体三极管198如图47的点划线所示被配置在使红外线LED194的红外线或从反射板196来的反射光线不与转台180干涉那样的位置上。设有一对红外线LED190、反射板196及光敏晶体三极管198是因为也与盘10的任何的倾斜对应,由此可以扩大检测范围。
如图48所示,在盘10被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时、即以平行状态载置在载置面180D上时,红外线LED194的红外线及来自反射板196的反射光线不会由盘10遮拦,上述反射光线被供给到光敏晶体三极管198。即,微型计算机判断为盘10被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
另外,如图49所示,在盘10未被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时、即盘10位于各结合止动爪190的侧部190A上时,红外线LED194的红外线及来自反射板196的反射光线被盘10遮拦,上述反射光线不被供给到光敏晶体三极管198。即,微型计算机判断为盘10相对于载置180倾斜,即未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
而且,在微型计算机判断为盘10的安装不正确时,禁止播放模式中的转台180的旋转或换盘模式带来的托盘126的旋转,在未图示的显示装置(显示器等)或警告装置(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等)中,显示或警告盘10的安装不正确。
(关于转台180的装卡机构的构成)
如图38所示,在盘驱动单元124上搭载着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拾音器装置176。在拾音器装置176上可滑动地配置着具有物镜179的拾音器178。另外,在拾音器装置176上配置着驱动配置在托盘126上的转台180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82(参照图48)。
即,在图48所示的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上固定着构成连接装置的环构件184,而且,环构件184相对于被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托盘126的转台180连接或分离(参照图20及图37)。
如图40所示,在环构件184上,在与其转台180相对的相对部上固定着构成连接装置的一部分的环状磁性构件185,该磁性构件185与环构件184同心。而且,如图42A所示,在环构件184上配置着穿插部184A,插通部184A的前端为锥状。
如图20及图40所示,在各支承部128上与配置在盘驱动单元124上的主轴183对应地配置着合成树脂制的转台180。即,与凸轮齿轮140连动的托盘126及盘驱动单元124等设定成在托盘126停止在规定位置上时,支承部128的转台180与主轴183连接。
如图40所示,在转台180上沿转台180的外周面形成着槽180C。在支承部128上在与转台180的槽180C对应的部位形成着通孔128A,在该通孔128A中嵌入槽180C部分。
即,转台180通过将其槽180C嵌入支承部128的通孔128A中,相对于支承部128可旋转地支承着。在转台180上,在与其载置部180A的环构件184对应的面侧形成着连接部180E。连接部180E的直径比通孔128A的圆直径大。另外,在连接部180E上,在与磁性构件185对应的部位上固定着作为连接装置的金属制的环构件181。
在转台180上形成着图42A所示那样的孔186,在该孔186中插入主轴183。如图42A所示,在孔186中形成着孔部186A、孔部186B和锥部186C,该孔部186A的直径比环构件184的穿插部184A大若干,上述孔部186B的直径比主轴183大若干,上述锥部186C连续地连通孔部186A和186B。
锥部186C导引插入到孔部186中的主轴183的前端。在转台180上,在与其孔部186B对应的部位上配置着未图示的板簧,该板簧形成有被弯折为大致V字状的弯折状(省略图示)。而且,板簧在主轴183插入到孔部186B中,图中未示的弯折部与主轴183接触的状态中,将主轴183推压到孔部186周壁上。
如图40和图42A所示,转台180和主轴电动机182在主轴183插入到孔186中的状态中,通过磁性构件185用磁力吸附金属制的环构件181而被连接。即,当图45所示的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参照图45的箭头)旋转时,环构件184从转台180离开(参照图40)。另外,当图40所示的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40的箭头)旋转时,环构件184与转台180连接(参照图45)。
在该连接状态中,通过未图示的板簧将主轴183压到孔部186B的周壁上,用主轴183的外周面与孔部186B的周壁使主轴183与转台180的轴心P7重合而进行找正。另外,主轴电动机182与转台180的轴向距离是通过磁性构件185与环构件181的面彼此连接来进行对位的。
另外,在环构件184从转台180离开的状态(图20所示的状态)中,通过托盘126以支轴123A为中心旋转,所希望的支承部128与门114(参照图20)对应后停止。而且,换盘器120在图37所示那样的托盘126的停止状态中,磁性构件185与环构件181连接,成为转台180可旋转的状态(图44所示状态)。
在上述可旋转的状态中,如图44中所示,设定为主轴电动机182的环构件184将转台180从支承部128浮起。即,在上述可旋转状态中,为了不对转台180的旋转产生障碍,而使转台180与支承部128不接触。
而且,在转台180的可旋转状态中,转台180由主轴电动机182驱动进行旋转的同时、图38所示拾音器178进行记录在盘10(参照图19)上的电动机的再生处理。
(转台180对支承部128的锁定构成)
根据图40~图46对转台180对于支承部128的锁定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支承部128的里面侧与转台180的槽180C对应地配置着构成锁定装置的夹持构件200。夹持构件200为大致板状,如图41所示,具有以支点部201为中心旋转的一对夹持部202。支点部201被固定在支承部128上。
在夹持部202间配置着螺旋弹簧206,该螺旋弹簧206朝向夹入方向(即夹持部202分别朝向转台180的槽180C去的方向)经常地对一对夹持部作用弹力。因此,如图41所示,夹持部202的接触部203在螺旋弹簧206的弹力的作用下夹入转台180的槽180C,与槽180C的周壁接触。
即,在构成构件装置的一部分的环构件184的磁性构件185未与转台180的环构件181连接的未连接模式中,转台180由于其自重而成为载置在支承部128上的状态(参照图40、图42)。而且,如图42A所示,转台180、支承部128、夹持部202等在未连接模式中被设定成接触部203可嵌入转台180的槽180C部分中。
在各夹持部202上形成着用于扩开夹持部202间的结合进入部204。结合进入部204位于夹持部202的支点部201侧,由此,设定成使接触部203间的张开角度变大。另外,在盘驱动单元124上在与结合进入部204对应的部位配置着结合进入销125B。在结合进入销125B的前端形成着头尖状的锥部125C。
而且,如图20所示,当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20的箭头)旋转时,如图40所示,主轴183的前端插入转台180的孔部186A内。另外,当盘驱动单元124进行旋转时,如图42A所示,主轴183的前端若干插入孔部186B内,同时如图42B所示,结合进入销125B的锥部125C若干进入夹持部202的结合进入部204。
即,由于结合进入销125B的锥部125C若干进入结合进入部204,夹持部202反抗螺旋弹簧206(参照图41)弹拉力而被若干打开。因此,如图42的双点划线所示,夹持部202其接触部203从与转台180的槽180C周壁接触的状态若干离开。
打开夹持部202间(即,使接触部203间分离)的时刻是结合进入销125B结合进入部204的时刻,因此,由结合进入销125B的长度(高度)调整打开夹持部202间的时刻。另外,在图42所示的状态中,未图示的板簧的折曲部不与主轴183接触。
当盘驱动单元124被进一步旋转时,如图43A所示,主轴183的前端被进一步插入到孔部186B内,同时,如图43B所示,结合进入销125B进入夹持部202的结合进入部204直到结合进入销125B的直径量为止。因此,如图43A所示,接触部203间离开到转台180的环构件183的外周面附近。
另外,在图43所示的状态中,未图示的板簧与主轴183接触。即,夹持构件200的接触部203直到板簧的弯折部(省略图示)与主轴183接触定位主轴183为止定位转台180相对于支承部128的位置。
而且,当盘驱动单元124旋转时,如图44A所示,主轴183向孔部186B内的插入完毕,同时如图44B所示,结合进入销125B向结合进入部204的进入完毕。即,如图44A及图46所示,接触部203从转台180的环构件181离开。
另外,在图44及图45所示的状态中,成为构成连接装置的一部分的环构件184的磁性构件185与转台180的环构件181连接的连接模式,转台180相对于支承部128的锁定被解除。而且,在上述连接模式中,转台180由主轴电动机182的环构件184推上而从支承部128浮起,成为可旋转的状态。另外,在从上述连接模式转移到磁性构件185不与环构件181连接的未连接模式时,由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夹持构件200将转台180相对于支承部128定位。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未连接模式中,由于夹持构件200将转台180定位在规定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转台180与主轴183未被连接的状态例如托盘126旋转着的换盘时或盘装置的搬运时等中,也可防止产生转台180与支承部128的间隙带来的晃动即晃动声。
(本实施例的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7所示,在停止模式中,盘驱动单元124上升,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与转台180连接。另外,定位杆160通过其销接受部164支承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销124B而确实地支承盘驱动单元124。
而且,在停止模式中,为了将盘安装在支承部128的转台180上,通过在操作未图示的开闭钮,使门114滑动而敞开开口部113。在被敞开的开口部113上相对应地停止着支承部128,在该支承部128上的转台180上安装着盘10。
在本实施例中,在停止模式即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连接在转台180上的连接完毕的状态中,定位杆160将盘驱动单元124定位在连接完毕状态,因此,在将图19所示的盘10相对于转台180装卸时,即使对托盘126施加了无准备的负荷,也确实地支承托盘126。即,根据本实施例,连接完毕状态中的托盘126由于定位杆160确实地支承着,因此,将盘10相对于转台180装卸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将盘10安装在了转台180上时,图中未示的微型计算机根据图47~图49所示的红外线LED194的红外线及来自反射板196的反射光线,判断盘10是否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
如图49所示,在例如盘10位于各结合止动爪190的侧部190A上时,红外线LED194的红外线及来自反射板196的反射光线被盘10遮拦,由于上述反射光线不被供给到光敏晶体三极管198,因此,微型计算机判断为盘10未被正确地载置到转台180上。
而且,在计算机判断为盘10的安装不正确时,禁止播放模式中的转台180的旋转或换盘模式带来的托盘126的旋转,在未图示的显示装置或警告装置中,显示或警告盘10的安装不正确。
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构成检测装置的红外线LED194、反射板196及光敏晶体三极管198检测出盘未被正确地安装在转台180上,因此,可以禁止播放模式中的转台180的旋转或由换盘模式形成的托盘126的旋转。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防止了在托盘126的旋转等中盘10由于离心力而从转台180飞出,因此,盘10不会从托盘126落下。
在盘10未被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时,来自反射板196的反射光线不会被盘10遮拦,被供给到光敏晶体三极管198中,因此,微型计算机判断为盘10被正确地载置在转台180上。这时,微型计算机根据播放键或换盘用的选择键等的操作信号使主轴电动机182或电动机134等进行驱动。
在播放模式中,除了由主轴电动机182旋转、且拾音器178进行滑动所形成的盘10的数据读取处理的动作以外,以与停止模式相同的状态被维持着。而且,在播放模式中,转台180进行旋转的同时、拾音器178进行滑动,因此,被记录在盘10上的数据由拾音器178再生处理。当指定的再生处理(播放模式)结束时,成为图37所示的待机模式(停止模式)。
(换盘中的动作)
首先,在进行换盘时,操作未图示的换盘用的选择键而使所希望的支承部128与开口部113相对。即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通过使图37所示的电动机134进行驱动,通过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及凸轮槽143使操作杆152及定位杆160旋转。
因此,定位杆160的销接受部164从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销124B离开,借助操作杆152,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如图20所示,环构件184的磁性构件185从转台180的环构件181离开,解除了磁性构件185与环构件181的连接(参照图40)。
另外,如图40所示,由于结合进入销125B从夹持构件200的结合进入部204离开,因此,如图42A双点划所示,接触部203与转台180的槽部180C周部接触,夹持构件200将转台180相对于支承部128定位。
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图41所示的未连接模式中,夹持构件200将转台180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托盘126旋转的换盘时或盘装置的搬运等时,也防止了由于转台180与支承部128的间隙产生晃动即晃动声。
托盘126由于经过电动机134、凸轮齿轮140、齿轮148、驱动齿轮150及托盘126的齿轮部127等的驱动路径,被选择的支承部128在与开口部113相对的位置停止(参照图28~图35中的上述构成的说明部分)。在该停止状态中,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通过使图20所示的电动机134进行驱动,通过凸轮齿轮140的凸轮部142及凸轮槽143使操作杆152及定位杆160旋转。
即,在操作杆152的作用下,盘驱动单元124以支轴130为中心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定位杆160的销接受部164插入到盘驱动单元124的定位销124B上。
即,根据本实施例,在将主轴电动机182的主轴183连接到转台180上的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中,由停止杆170及结合止动销125A等的构成确实地定位盘驱动单元124和托盘126的支承部128。
在本实施例中,图20所示的托盘126,电动机134的驱动力通过凸轮齿轮140、齿轮148、驱动齿轮150及托盘126的齿轮部127等的驱动路径进行旋转。另外,上述的盘驱动单元124的升降动作也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电动机轴135、蜗杆136、齿轮138及凸轮齿轮140)进行。
即,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共用的电动机134及电动机轴135、蜗杆136、齿轮138及凸轮齿轮140分别进行托盘126的旋转及盘驱动单元124的倾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换盘器相比,零件数量少,因此构成变简单,成本降低。
(第三实施例)
根据图50~图52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构成。本实施例是使图19及图20所示的换盘器120整体相对于机壳112倾动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且,图50及图51所示的换盘器120只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换盘器120的主要部分。
如图50及图5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可旋转地支承图19及图20所示的换盘器120整体的支承装置210。在支承装置210的前侧,在左右两端形成着一对轴支承换盘器120的支轴130的轴承部212。因此,换盘器120的前部以支轴130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在支承装置210的后侧朝向前后方向立设着板状凸轮板214。如图51所示,在凸轮板214上形成着从前侧朝向后侧向上倾斜状的凸轮槽215。在凸轮齿轮140的凸轮槽143与凸轮板214的凸轮槽215之间连接着构成移动装置一部分的倾动杆216。如图52所示,板状的倾动杆216其侧面形状为大致L字状。
即,在倾动杆216的基端形成着结合销217,该结合销217被插入在凸轮板214的凸轮槽215内,同时在倾动杆216的前端形成着被插入在凸轮齿轮140的凸轮槽143内的结合销218。另外,在倾动杆216的转角部216A上轴支承着支点销222,该支点销222从机架122的侧壁220突出设置。
因此,倾动杆216由于结合销218受到凸轮槽143的限制而进行上升,因此,以支点销222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在使托盘126旋转时即在换盘时,如图51所示,由于结合销218位于凸轮槽143的凸轮部143C,因此,以支点销22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51的箭头)旋转,同时,倾动杆216的结合销217向凸轮槽215的前侧移动。
即,倾动杆216使换盘器120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参照图51的箭头)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成为与关闭状态的门114相对的支承部128离开的状态,因此,即使托盘126以支轴123A为中心旋转,托盘126也不与作为板的机壳112(包括门114)干涉。在图51及图52所示的机壳122上虽然未图示开口部,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机壳112上也形成着与图20相同的开口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结合销218位于凸轮槽143的凸轮部143A时,如图52及图51的双点划线所示,倾动杆216使换盘器120以支轴130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参照图52的箭头)旋转。即,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盘10相对于转台180装卸时、即,使托盘126旋转了后(例如换盘后),与关闭状态的门114相对的支承部128以与关闭状态的门114接近的方式倾动。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转台180与机壳112的间隙由于比现有技术的窄,因此,将盘10相对于转台180进行装卸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做成为利用使盘驱动单元124移动的凸轮齿轮140的凸轮槽143使换盘器120整体接近机壳112或从机壳112离开的构造,因此,可以使其与换盘的时刻同步。
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由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换盘器整体与机壳接近或从机壳离开的构成也可以变成为借助未图示的传感器等使用另成一体的驱动装置(电动机、作动杆等)。
(第四实施例)
根据图53~图58说明第四实施例的构成。本实施例是使图19及图20所示的换盘器120整体相对于机壳112向左右方向滑动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且,图53~图56所示的换盘器120只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换盘器120的主要部分。
如图53及图5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向左右可滑动地支承图19及图20所示的换盘器120整体的支承装置230。在支承装置230的前侧在左右两端上形成着一对轴支承换盘器120的支轴130的轴支承部232。因此,换盘器120整体沿支轴130的轴心向左右滑动。如图57及图58所示,轴承部232起与换盘器120的轴承132接触的止动器作用。
如图54所示,在支承装置230的后侧配置着作为滑动机构的滑动装置234。滑动装置234具有从支承装置230的基板231立设的销231A、与销231A连接的凸轮装置236、将凸轮装置236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122上的筒状的支承部128、与凸轮装置236的齿轮237啮合的间断齿轮242。支承部240形成在机架122上,间断齿轮242形成在凸轮齿轮140上。
凸轮装置236具有连接齿轮237、凸轮板238、齿轮237及凸轮板230的连接轴239。在凸轮板238上形成着图56所示的椭圆状的凸轮槽238A。而且,基板231的销231A被插入凸轮板238的凸轮槽238A中。因此,当凸轮装置236旋转时,搭载于机架122上的换盘器120被支轴130导引而向左右方向滑动。
如图55所示,形成在凸轮齿轮140上的间断齿轮212与齿轮237的齿轮传动比成为1∶1的关系。因此,当凸轮齿轮140旋转时,齿轮237(凸轮板238)旋转一圈。即,由于托盘126旋转1/3圈(旋转120°),因此相邻的各支承部依次地向正面移动。凸轮装置236以支承部240为中心进行旋转。
接着,根据图56~图58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6表示托盘126的支承部128与换盘器120的正面即与支轴130相对的位置状态(初始位置、即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在该初始位置,换盘器120位于支轴130的大致中央,轴承132不与轴承部232接触。
而且,当凸轮齿轮140旋转时,托盘126进行旋转,同时如图57所示,凸轮板238(在图57中只表示凸轮槽238A)旋转90°,换盘器120(机架122)被支轴130导引而向左方向(参照图57的箭头)滑动。而且,当凸轮齿轮140旋转时,如图58所示,凸轮板238(在图58中只表示凸轮槽238A)旋转180°,换盘器120(机架122)被支轴130导引向右方向(参照图58的箭头)滑动。
当凸轮齿轮140进一步旋转,凸轮板238旋转90°时,回归到图56所示的初始位置。即,托盘126旋转1/3圈(旋转120°),相邻的支承部128移动到正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凸轮齿轮140和与该凸轮齿轮140连动的凸轮装置236在托盘126的旋转时使托盘126从支承部128位于装置本体正面的初始位置向与转角部突出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参照图57及图58)。即,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使换盘器120相对于支承装置230(基板231)向左右方向滑动,因此,可以使作为装置本体的换盘器120比现有技术的小(例如将基板23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图59所示的距离LA及LB加起来的长度)。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做成为使凸轮齿轮140和凸轮装置236连接地构成,因此,可以使其与换盘的时刻同步。即,根据本实施例,托盘126旋转1/3(旋转120°),相邻的支承部128移动到正面时,可以使换盘器120向左右方向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托盘126的旋转与换盘器12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滑动)成为相结合的独特的动作,因此,例如在用可视认的透明材料等成形门时,可以满足用户的趣味感。另外,由于其它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权利要求15中,使换盘器整体相对于支承装置移动(滑动)的构成也可以借助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改变为使用另成一体的驱动装置(电动机、作动杆等)。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任意组合上述第二~第四的实施例来进行改变。
(第五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61~图65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进行说明。图61是本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的俯视图,图62是图61的62-62线的剖面图。图61是未配置图62所示的顶推按钮426及锁定构件428的状态的俯视图。
(使转台旋转的旋转构成)
在由塑料等的合成树脂成形的转台414上,如图62所示,一体地形成着嵌入盘10的中心孔10A的大致圆筒状的安装部415、载置盘10的平板状的载置部416、连接作为第一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440的连接部417。另外,在安装部415的上部外周上形成着锥面,安装部415的直径比盘10的中心孔10A小若干。
与载置部416连续地形成连接部417,在连接部417的下部417A与载置部416之间形成着穿插部417B。该穿插部417B的直径比下部417A小若干。另外,在穿插部417B上从载置部416朝向穿插部417B形成着头尖状的锥部417C。而且,在连接部417的下部417A上安装着环状的金属板432。
转台414的穿插部417B穿入托盘434的孔435中。孔435具有与锥部417C的最大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而且,在使主轴电动机440与转台414连接的状态(在图64所示的状态中与播放模式或停止模式对应)中,如图64所示,设定为主轴电动机440使转台414从托盘414浮起。
即,在该连接状态中,为了不使转台414的旋转产生障碍,因此,被设定成转台414与托盘413不接触。而且,当主轴电动机440旋转时,通过主轴220转台414旋转。
另外,本实施例的托盘434配置着多个(例如三个)支承部436,在这些支承部436上分别配置转台414。另外,托盘434通过使各支承部436倾斜形成为大致三角锥状且可旋转。而且,主轴电动机440只配置在规定位置的一个部位。
在转台414的中心形成着穿插孔418,在该穿插孔418中穿插主轴电动机440的主轴441。另外,在连接部417上形成着与穿插孔418连续的连接凹部419。该连接凹部419的直径比穿插孔418的直径大,在连接凹部419的穿插孔418侧形成着朝向穿插孔418头尖状的锥部419A。
在主轴441的大致中央配置着连接构件442,形成在该连接构件442的前端的连接部443成为大致与转台414的连接凹部419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另外,连接部443的最大直径比连接凹部419孔径的最大直径小若干。即,设定成连接部443可插入连接凹部419内。同时,设定成为在该插入的中途,连接部443不被连接凹部419的内壁挂住。
在连接部443上,在与配置在其连接部417的金属板442对应的部位上安装着环状的磁性体444。而且,如图64所示,在使主轴电动机440与转台414连接的状态中,磁性体444由其磁力吸附金属板432,一体地结合连接构件442与转台414。
另外,如图64所示,在使主轴电动机440连接在转台414上的连接状态中,设定为主轴441的前端441A与后述的锁定构件428接触,成为推上锁定构件418,使其从后述的钩杆422离开的解除状态。
即,在本实施例中,主轴441成为使锁定构件428成为解除状态的解除装置或连接部分。解除装置或连接部分除了设置在主轴441上之外,还可以另外新设置在主轴电动机上。
而且,主轴电动机440被安装在未图示的基座上,通过该基座移动,主轴441相对于转台414的连接凹部419及穿插孔418插入或拔出。
(盘保持装置的构成)
如图62所示,盘保持装置412具有作为结合止动装置的钩杆422、作为偏压装置的反转弹簧424、顶推按钮426、作为限制装置的锁定构件428、配置在顶推按钮426与锁定构件428之间的螺旋弹簧430。而且,盘保持装置412被配置在转台414上。
钩杆422为板状,形成有锁定部422A和压出部422B。钩杆422通过被穿插在锁定部422A与压出部422B之间的销450可旋转地安装在转台414上。
如图61所示,在转台414上,使钩杆422的锁定部422A或压出部422B开放的孔414A与安装部415及载置部416连续地形成在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这些孔414A以所希望的角度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120°角度间隔)被配置着。
如图62或图65所示,锁定部422A或压出部422B从孔414A突出着。
即,在将盘10定位在转台414上时,从孔414A突出的锁定部422A的锁定面423D向载置面416A侧压紧盘10。而且,如图65所示,在从转台414推出盘10时,从孔414A突出的推出部422B将盘10向从载置面416A离开的方向推压。
反转弹簧424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安装部424A及与安装部424A连续地形成的弹簧部425。反转弹簧424作为单一的零件形成。安装部424A被安装在安装部415的基座415B上同时在与穿插孔418B对应的部位上形成着缺口424B(参照图61)。即,如图64及图65所示,主轴441的前端441A穿过穿插孔418及缺口424B而与锁定构件428接触。
弹簧部425与各钩杆422对应地被分别配置(参照图61),如图62所示,在弹簧部425的大致中央形成着倾斜部425A。倾斜部425A的形状除了断面为大致V字状之外,也可以是例如圆弧状。在此,之所以将倾斜部425A的形状做成为断面大致V字状,是因为使其具有咔嗒感。
倾斜部425A的配置位置与钩杆422的销450大致对应,弹簧部425被设定成与锁定部422B的接触面423A~423C接触,即,在弹簧部425的倾斜部425A与锁定部422B的接触面423A接触的第一接触状态(参照图62~图64)中,倾斜部425A与接触面423A的接触位置比销450的中心位置高,因此,弹簧部425向顺时针方向(图62~图64中的箭头方向)偏压钩杆422。
另外,在弹簧部425的倾斜部425A与锁定部422B的接触面423A接触的第二接触状态(图65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中,由于倾斜部425A与接触面423B的接触位置比销450的中心位置低,因此,弹簧部425向逆时针方向(图65中的箭头方向)偏压钩杆422。
另外,在第二接触状态中,钩杆422的接触面423C与弹簧部425的连接部425B接触。即反转弹簧424借助与钩杆422的弹簧部425接触的位置改变钩杆422的偏压方向。
大致圆板状的锁定构件428沿从基座415B的基座面415C突出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的导向部415D可滑动地被配置着。即,锁定构件428被设定成沿转台414的轴心滑动。
如图62所示,锁定构件428的锁定面(外周面)429被设定为在第一接触状态中以与钩杆422的接触面432相对。而且,在锁定面429与钩杆422的接触面423C之间可以形成若干间隙(间隙和游隙)。
另外,锁定构件428被螺旋弹簧430向基座面415C侧弹压,另外,顶推按钮426由旋转弹簧430向从安装部415突出的方向弹压。
顶推按钮426可沿转台414的轴心滑动地被配置着。在顶推按钮416上配置着限制从转台414脱出的未图示的止动构件,同时,如图65的实线所示,配置着强制地使钩杆42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未图示的推压部。即上述推压部通过推压钩杆422的接触部423C附近而使钩杆422旋转。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于将任意的盘10安装在转台414上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停止模式(图65所示状态)中,使盘10载置在所希望的支承部436的转台414上。
如图65所示,在停止模式中,成为转台414的连接部417与主轴441的连接构件442被连接的连接状态。因此,主轴441的前端441A从基座面415C推上锁定构件428,使锁定构件428的锁定面429从钩杆422离开,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而且,在上述连接状态中,由于钩杆422成为如图65的实线或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的状态,因此,盘10与钩杆422的锁定部422A或推出部422B接触而使钩杆422旋转。
即,如图64所示,成为锁定面423D从装置部415的外周面415A突出的状态,同时,将盘10压紧在载置面416A侧(在图62中为下侧),因此,安装状态的盘10被保持在转台470的载置面416A上。在图64所示的状态中,成为播放模式,转台414从支承部436浮起。
而且,在换盘时即在将盘10安装在了转台470上的状态中使托盘434旋转时,连接构件442从连接部417离开。即,如图62所示,由于主轴441的前端441A从穿插孔418中拔出,因此,锁定构件428被螺旋弹簧430的弹压力偏压到基座面415C侧,与基座面415C接触。
因此,在该状态(即,主轴441的连接构件442与转台414连接了的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中,锁定构件428的锁定面429与钩杆422的接触面423C相对,成为限制钩杆422无准备的旋转。而且虽然未图示,在主轴441从转台414完全离开了的状态中,托盘434进行旋转。
另外,在图62所示的状态中,当从外部对盘10施加了无准备的力(负荷)等时,如图63所示,钩杆422的接触面423C与锁定构件428的锁定面429接触,将锁定杆422的锁定面423D保持为与盘10相对的状态。
即,根据本实施例即使例如对盘装置的装置本体等施加冲击,盘10也不会简单地从转台414脱开,可以将盘10确实地保持在转台414上。特别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是使支承部436倾斜了的托盘434、且使托盘434旋转的构成中,必须防止被安装在转台414上的盘10从转台414上落下。
在停止模式(图65所示的状态)中,如图65所示,当按压顶推按钮426时,钩杆422强制地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出部422B从载置面416A推压盘10。即,可以将盘10容易地从转台414取下。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主轴441作为权利要求16的解除装置的例子,但是在权利要求16的发明中也可将配置在转台的上部的按钮等作为解除装置。即,在权利要求17的发明中,除了可连接转台与主轴电动机的装置之外,也可同样地适用于将主轴固定在转台上的形式等。这时,也可以与按钮的操作连动,而用钩杆将盘从转台推出。同样,也可以构成为只在盘装卸时使限制装置从结合止动装置退避。
(第六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66~图72对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进行说明。图6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67及图68是图66所示的轴环的立体图。
(盘保持装置的构成)
如图66所示,盘保持装置512具有配置在托盘534的支承部536上的转台514和作为第一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540。本实施例的盘保持装置512是将主轴电动机540可相对于转台514接触的形式的装置。
在转台514上一体地形成着嵌入盘10的中心孔10A的大致圆筒状的安装部515、载置盘10的平板状的载置部516、作为连接主轴电动机540的第三连接部的连接部517。在安装部515的上部外周上形成着锥面515A,安装部515的外周面515B的直径比盘10的中心孔10A小若干。
连接部517与载置部516连续地形成,在连接部517的下部517A与载置部516之间形成着穿插部517B。该穿插部517B的直径比下部517A小。而且,在穿插部517B上从载置部516朝向穿插部517B形成着头尖状的锥部517C。在连接部517的下部517A上安装着环状的金属板532。
转台514的穿插部517B穿插在托盘534的孔535中。孔535的直径与锥部517C的最大直径大致相同。而且,在使主轴电动机540与转台514连接了的状态(在图71所示的状态中与播放模式或停止模式对应)中,如图71所示,设定为主轴电动机540将转台514从托盘534浮起。
即,在该连接状态中,为了使转台514的旋转不产生障碍,设定为转台541与托盘534不接触。而且,当主轴电动机540旋转时,通过主轴20,转台514旋转。
另外,本实施例的托盘534配置着多个(例如三片)支承部536,在这些支承部536上分别配置着转台514。另外,托盘534通过使各支承部536倾斜而呈大致三角锥状,且可以旋转。另外,主轴电动机540只配置在规定位置的一个部位。
在连接部517上,穿插孔518位于安装部515的内侧且形成在与安装部515相对应的位置。在该穿插孔518中穿插作为主轴电动机540的第四连接部的主轴541。另外,在连接部517上形成着与穿插孔518连续的连接凹部519。该连接凹部519的直径比穿插孔518的大,在连接凹部519的穿插孔518侧朝向穿插孔518形成头尖状的锥部519A。
在主轴541的大致中央固定着连接构件542,该连接构件542是环状且其断面为大致T形状。在连接构件542上,在与配置在其连接部517的金属板532对应的部位上安装着环状的磁性体544。
而且,如图71及图72所示,在使主轴电动机540与转台514连接的连接状态中,磁性体544由其磁力吸附金属板532,一体地结合连接构件542与转台514。
在转台514上具有可旋转地配置在安装部515上的钩杆522、经常向安装部515的外方弹压钩杆522的弹簧524、可滑动地配置在安装部515的上部的排出(eject)按钮526、配置在顶推按钮526及连接部517的上面517D上的螺旋弹簧530、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推出杆528。
推出杆528配置在形成于载置部515上的长孔516A内,与顶推按钮526的操作连动而从长孔516A突出。钩杆522和推出杆528具有所希望的角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120°的角间隔)。
如图66、图70及图71所示,在将盘10定位在转台514上时,设定为,钩杆522从安装部515A的外周面突出,并将盘10压紧到载置面516A侧。另外,如图72所示,在将盘10从转台514推出时设定为,从长孔516A突出的推杆518(用双点划线表示)将盘10朝向从载置面516B离开的方向推压。
在顶推按钮526上配置着用于限制从转台517脱出的止动构件527。另外,顶推按钮526被螺旋弹簧530向从安装部515突出的方向弹压,同时在操作顶推按钮526时,弹簧524向内侧移动。
(关于第二定位装置的构成)
如图66所示,在主轴514上可沿主轴承514的轴心移动地配置着作为第二定位装置的轴环546。轴环546由软质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大致截头圆锥形状的头部547和从该头部延伸出的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三根)的腿部548。腿部548具有所希望的角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120°的角间隔)。
在腿部548的前端形成着向外突出的箭头状的钩549。钩549在将轴环546安装在主轴541及连接构件547上的状态中,与连接构件542的下面542A相对。即,钩549是用于限制轴环546从连接构件542脱出的构件。
如图66~图69所示,在轴环546的头部547上沿轴向形成着与主轴541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孔547A,轴环546为以孔547A的轴心为中心对称的形状。而且,在将轴环546安装在主轴541上时,将主轴541插入轴环546的孔547A中。
如图67和图68所示,在头部547上,在从其前端附近到另一端的范围中形成着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三根)沿轴向的狭缝547B。狭缝547B具有所希望的角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120°的角间隔)被配置着,并位于腿部548的中间
如图69A所示,头部547的前端附近的狭缝547B在其径向中在从头部547的外周面到孔547A的跟前的范围中被形成。另外,如图69B所示,头部547的另一端附近的狭缝547B在其径向中从头部547的外周面到孔547A连续地被形成。
另外,在头部547的外周面上,以规定地间隔形成着圆弧状的缺口547C,该切口574C朝向另一端扩口。在头部547的前端未形成缺口547C。另外,如图66所示,在头部547上,在其内周面上具有规定间隔地形成着两个环状的槽547D。
而且,形成在头部547的狭缝547A、缺口547B及槽547C,如图70及图71所示,在头部547被插入在转台514的连续凹部519内时,头部547弹性变性而使轴环546的外周面与连续凹部519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轴环546的头部547形成为与转台514的连接凹部519的形状大致对应的形状。即,设定成头部547可以插入到连接凹部519内,并且设定成在该插入的途中头部547不被连接凹部519的内壁挂住。
如图66所示,在轴环546的头部547与连接构件542之间配置着穿在主轴541上的螺旋弹簧550。而且,在连接构件542上,在与轴环546的腿部548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着沿轴向的槽542B。
而且,轴环546通过将腿部548的前端嵌入槽542B内而被安装在主轴541及连接构件542上。另外,轴环546被螺旋弹簧550的弹压力经常地朝向主轴541的前端541A侧弹压。
在此,螺旋弹簧550的弹压力设定为比磁性体544由其磁力吸附金属板532而将连接构件542一体地结合在转台514上时的上述磁性体544的磁力弱。即,在转台514与连接构件542(即主轴电动机540)结合的状态(图71及图72所示的状态)中,反抗螺旋弹簧550的弹压力,由磁性体544与金属板532的磁力形成的结合而可以保持转台514和连接构件542的结合状态。
如上所述,轴环546由钩549限制其从连接构件542脱出。另外,主轴电动机540被安装在未图示的基座上,通过该基座移动,主轴541相对于转台514的连接凹部519及穿插孔518插入或拔出。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形成为播放模式的动作从即图66所示的分离状态形成为图71所示的结合状态(停止模式或播放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6所示,钩杆522成为从装置部515的外周面515A突出的状态,同时将盘10压紧在载置面516A侧(在图66中为下侧),因此,安装状态的盘10被保持在转台70的载置面516A上。
从转台514离开着的主轴电动机540朝向停止在规定位置的转台514的连接凹部519移动。当主轴电动机540朝向连接凹部519侧移动时,主轴541及轴环546插入连接凹部519内,如图70所示,轴环546的外周面与连接凹部519的内壁接触。
另外,当主轴电动机540向连接凹部519侧移动时,如图71所示,成为配置在主轴541上的连接构件542及轴环546与转台514的连接部517被连接的连接状态。即,由磁性体544的磁力吸附金属板532,连接构件542与连接部517连接,同时,由螺旋弹簧550的推压力将轴环546的外周面推压在连接凹部519的内壁上。
当轴环546的外周面被推压在连接凹部519的内壁上时,借助形成在头部547上的狭缝547A、缺口547B、及槽547C,头部547弹性变形而使轴环56的外周面与连续凹部519的内周面更加强地紧密接触。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轴环546与转台514紧密接触,使轴环546与转台546一体化而成为刚体,同时,除去了主轴541的前端541A与转台514的穿插孔518的松动。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螺旋弹簧550将轴环546向连接凹部519侧弹压而使其紧密接触,因此,可以防止主轴541的前端541A与转台514的穿插孔518的松动。即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是将主轴电动机540做成为相对于转台514可连接的构成,由于在转台514的连接部517与主轴电动机540的连接构件542之间设有作为第二定位装置的轴环546,因此,由具有缓冲件功能的轴环546牢固地连接固定连接部517与连接部件542,转台514的耐振动性变强。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71所示,由磁性体544的力牢固地连接并固定连接部517的下部517A与连接构件542的上面542C,因此,转台514抗振动性变强。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转台514的连接部517与主轴541的连接构件542之间设有轴环546,因此可以进行转台514与主轴541的径向对位,因此,防止了第一驱动装置旋转时的转台的旋转晃动。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配置在未图示的盘装置上的拾音器(省略图示)与安装在转台514上的盘10的距离及转台514的旋转中心经常一定,因此,聚焦伺服控制及跟踪伺服控制正确地发挥功能。
在由于螺旋弹簧550的弹压力的作用下,轴环546紧密接合在连接凹部519的内壁上了后,轴环546反抗螺旋弹簧的弹压力而向主轴电动机540侧移动。即,轴环546相对于主轴541沿其轴向进行滑动,同时,在螺旋弹簧550的弹压力的作用下,保持为轴环546与连接凹部519的内壁紧密接触的状态。另外,在轴环546沿主轴541滑动时,轴环546的腿部548沿连接构件542的槽542B滑动而脱出。
接着,在停止模式(图72所示的状态)中,如图72所示,当按压顶推按钮526时,钩杆5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图7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推压杆528将盘10从载置面516A推出。即,由此,可以从转台514容易地取下盘10。另外,在图72所示的状态(播放模式或停止模式)中,转台514从支承部536浮上。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将托盘26的形状形成为大致三角锥形状的例子,但是,托盘的形状可以任意地改变,可以改变为例如大致四角锥、大致五角锥、形成有多角面的棱柱等的形状,而且,在将盘支承装置形成为大致四角锥、大致五角锥等时,由于支承部为四个或五个,因此,可以将多个盘(四张或四张以上的盘)配置在省空间的托盘26上。另外,驱动门14、转台42、转台42的电动机38、驱动托盘26的电动机52等的构成可以任意地改变。
另外,在权利要求1中,可以与现有技术的转台492同样将托盘26的形状改变为平面形状等。以下,根据图73对将托盘形成为平面形状的变型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使构成第一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载置台70相对于盘装置的机壳72滑动,将板状的载置台70从机壳72中拉出或拉回的构造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在载置台70上形成着圆状的凹部71,在该凹部71的中心可旋转地配置着转台42。该转台42的构成与图6所示的例子相同,在其胴部42B上包含球54的球式装卡机构,而且,将来图示的盘插入71内,通过球装卡机构安装在胴部42B上。
另外,在机壳72内,在载置台70被拉回到机壳72内时,在与转台42对应的部位上可移动地配置着电动机38,该电动机38安装固定着图6所示环构件40。而且,如图6B所示,通过电动机38移动,环构件40与转台42的环构件43连接,通过电动机38旋转而使转台42旋转。
在机壳72内配置着,构成在载置台70被拉入到机壳72内而可连接转台42与电动机38的位置、与载置台70被从机壳72拉出而相对载置台70的凹部71可插入或取出盘位置之间使之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未图示的滑动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机壳72的载置除了做成为图73所示那样的水平方向之外,也可以使其为垂直方向。其它的作用效果由于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各实施例的连接装置是连接在电动机38的环构件40及磁性构件41、和连接在转台42上的环构件43的例子。但是,上述各实施例的连接装置只要是能自己保持地连接转台与电动机的构成,可以任意地进行改变。
本发明的连接部,也可以使其成为与上述各实施例的构成(环构件40、转台42的孔56等的构成)相反,例如,在环构件40上设置孔,将与该孔对应的凸部设在转台上,而且,由设在孔中的板簧、基准面等定位凸部。
本发明的盘是包括所谓的小磁盘(minidisk)、小型激光唱盘、数字影盘(DVD盘)等的概念。另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同样可适用于组合立体声音响装置以外的电器例如具有盘装置的个人电子计算机等。而且,使用本发明的盘保持装置的盘装置即使是换盘器、便携式盘唱片等也可同样适用。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权利要求1的盘支承装置,由于被同心状地支承在支承装置上的多个第一保持装置保持并旋转支承盘,因此,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安装盘、或沿垂直方向安装盘。在这时,由于可以将盘支承装置的平面中的面积(在投影到地板面上时所占的面积)形成得窄,因此可以减少平面中的空间。
根据权利要求3的盘支承装置,由于可以在可再生状态中以盘面构成作为顶点包括轴上的规定点的多角锥状的面的方式支承第一保持装置,因此,可以使盘支承装置的平面中(在投影到地板面上时所占的面积)的面积变窄,因此,可以缩小平面中的空间。即,根据权利要求3的盘支承装置,由于盘支承装置的平面中(在投影到地板面上时所占的面积)的面积比现有技术的转台的窄,因此,可以将多个盘配置在省空间的盘支承装置上。
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由于连接装置自己保持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因此可以顺利且可靠地进行转台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由于即使是例如由第一移动装置使转台在连接转台和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与其它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构造的盘装置等,由于盘可预先旋转地被保持在转台上,也不会相对于转台偏移,可以消除现有技术那样的盘的夹紧错误。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由于预先将盘可旋转地保持在转台上,因此,即使是变形的盘等也可以顺利且可靠地定位在转台上。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由于在连接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转台、而且第一定位装置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中,定位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因此,可以顺利且确实地进行转台的定位。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盘保持装置或盘装置,由于配置在盘装置上的拾音器与安装在转台上的盘的距离、及转台的旋转中心经常为一定,因此,聚焦伺服控制及跟踪伺服控制正确地发挥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盘装置,由于通过共用的第二驱动装置及驱动路径分别进行托盘的旋转及保持架的移动,因此,比现有技术的换盘器零件数量少,因此,其构造简单且降低了成本。
根据权利要求11的盘装置,由于在未连接模式中锁定装置将转台锁定在规定位置,因此,即使在转台与主轴未被连接着的状态例如托盘旋转着的换盘时或盘装置的搬运时等中,也可以防止由转台与托盘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晃荡即晃荡声。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由于在连接完毕的状态中,第三定位装置将信息处理装置定位在连接完毕的状态,因此,在将盘相对转台装卸时,即使无准备的载荷施加在托盘上,也可以确实地支承托盘。因此,若采用权利要求12的盘装置,由于连接完毕的状态中的托盘由第三定位装置可靠地支承,因此,将盘相对于转台装卸的作业性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13的盘装置,由于在换盘后第二移动装置以使托盘接近面板的方式使装置本体移动,因此,转台与面板的开口部的间隙比现有技术的窄,因此,若采用权利要求13的盘装置,由于转台与面板的开口部的间隙比现有技术的窄,因此,将盘相对于转台装卸的作业性良好。
根据权利要求14的盘装置,由于检测装置检测盘未被正确地安装在转台上,例如在换盘中,防止在托盘旋转中盘由于离心力而从转台飞出。
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盘装置,由于在托盘旋转时,使托盘滑动而使得托盘的转角部不从装置本体突出,因此,可以使装置本体比现有技术更小型化。
根据权利要求16的盘保持装置,由于即使例如在装置本体等上施加了冲击,结合止动装置与限制装置也接触,因此,盘不会简单地从转台脱出,可以可靠地将盘保持在转台上。
根据权利要求18的盘保持装置,由于设有定位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第二定位装置,因此,进行第一定位装置与转台的径向对位,由此防止第一驱动装置旋转时的转台的旋转晃动。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18的盘保持装置,由于配置在盘装置上的拾音器与安装在转台上的盘的距离及转台的旋转中心经常一定,因此,聚焦伺服控制及跟踪伺服控制正确地发挥功能。

Claims (18)

1.一种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保持装置和支承装置,该第一保持装置保持盘并旋转支承其盘,上述支承装置同心状地支承着多个上述第一保持装置,上述支承装置以通过上述同心的轴为中心可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轴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保持装置构成为与盘驱动装置连接或断开,该盘驱动装置设在对上述盘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上,上述支承装置构成为在上述被保持的盘的可再生状态中以使各个盘面构成将上述轴上的规定点作为顶点包含的多角锥状的面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一保持装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装置由多个平板状的支承部、和结合止动部构成,该结合止动部设在其平板部上、可转动地结合止动上述第一保持装置,并且其支承部分别构成的面构成将上述轴上的另外的规定点作为顶点含有的多角锥状的面。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盘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装置的、从上述结合止动部到上述支承部的开放端部的距离比上述盘的半径短。
6.一种盘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旋转地保持盘的转台、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可连接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上述转台的连接装置,上述连接装置自己保持上述转台和上述第一驱动装置。
7.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旋转地保持盘的转台;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的同时、可以与上述转台连接及断开的盘驱动装置;连接上述转台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装置;使上述转台在连接上述转台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和其它的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
8.一种盘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装置、第一定位装置,该转台具有第一连接部、并可旋转地保持盘,该第一驱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并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该连接装置通过连接上述连接部之间而使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上述转台连接,上述第一定位装置在使上述连接部之间连接了的状态中将上述第一连接部或上述第二连接部定位。
9.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台,该转台具有第一连接部,并可旋转地保持盘;
第一驱动装置,该第一驱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并且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
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通过使上述连接部彼此连接而使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和上述转台连接;
第一定位装置,该第一定位装置在使上述连接部彼此连接了的状态中,定位上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
第一移动装置,该第一移动装置使上述转台在连接上述转台和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位置与其它位置之间移动。
10.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支架、第二驱动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分别与多个支承部对应地配置载置盘的转台;该支架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以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上述连接装置;配置有对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共用的驱动路径进行上述托盘的旋转和上述支架的移动。
11.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信息处理装置、锁定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分别与多个支承部对应地配置载置盘的转台;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且以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着上述连接装置,对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上述锁定装置在上述连接装置未与上述转台连接的未连接模式中将上述转台锁定在规定的位置上。
12.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信息处理装置、第三定位装置;该托盘可旋转地被配置,配置载置盘的转台;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装置、并且以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着上述连接装置,对上述盘进行信息处理;该第三定位装置在上述连接装置与上述转台连接的连接完毕的状态中,将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定位在上述连接完毕状态。
13.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装置本体、面板、第二移动装置,该托盘配置载置盘的转台,并具有转角部,上述装置本体可旋转地支承上述托盘,上述面板具有用于将上述盘相对于上述转台装卸的开口部,上述第二移动装置在上述盘相对于转台进行装卸时,使上述装置本体以使上述托盘接近上述面板的方式移动。
14.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二保持装置、检测装置;该转台具有载置盘的载置面,该第二保持装置配置在上述转台上,用于将盘保持在上述载置面上,该检测装置在上述盘位于上述第二保持装置上的状态中,检测上述盘相对于上述载置面倾斜。
15.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盘、装置本体及滑动装置;上述托盘具有多个配置载置盘的转台的支承部,该托盘具有的转角部,其平面形状为三角形;上述装置本体可旋转地支承上述托盘,上述滑动装置在上述托盘旋转时,使上述托盘从上述支承部位于上述装置本体的正面的初始位置向与上述转角部突出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16.一种盘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结合止动装置、偏压装置、限制装置、解除装置;该转台具有载置盘的载置部和嵌入上述盘的中心孔的安装部,上述结合止动装置配置在转台上,通过向径向移动而将上述盘结合止动在上述安装部上,上述偏压装置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向上述安装部外方偏压上述结合止动装置,上述限制装置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同时限制上述结合止动装置向上述安装部内方移动,上述解除装置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转台上,并且使与该移动连动的上述限制装置从上述结合止动装置退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驱动装置,该第一驱动装置可与上述转台连接地被配置,并且驱动上述转台使其旋转;将上述解除装置作为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部分,在上述第一驱动装置被连接在上述转台上的状态中,上述连接部分使上述限制装置移动而解除上述结合锁定装置的限制。
18.一种盘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定位装置;上述转台具有第三连接部,并且可旋转地保持盘;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可相对于上述转台连接地被配置,并且具有与上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而且驱动上述转台而使其旋转;上述第二定位装置在使上述连接部彼此连接了的状态中,定位上述第三连接部和上述第四连接部。
CNB018204597A 2000-12-12 2001-12-06 盘支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24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77219 2000-12-12
JP377217/2000 2000-12-12
JP377219/00 2000-12-12
JP377217/00 2000-12-12
JP377216/00 2000-12-12
JP377216/2000 2000-12-12
JP2000377217 2000-12-12
JP377219/2000 2000-12-12
JP2000377216 2000-12-12
JP87257/01 2001-03-26
JP2001087258 2001-03-26
JP87258/01 2001-03-26
JP87258/2001 2001-03-26
JP2001087257 2001-03-26
JP87257/2001 2001-03-26
JP102402/01 2001-03-30
JP102399/01 2001-03-30
JP2001102403 2001-03-30
JP102401/2001 2001-03-30
JP2001102402 2001-03-30
JP102400/2001 2001-03-30
JP102401/01 2001-03-30
JP102400/01 2001-03-30
JP2001102400 2001-03-30
JP2001102404 2001-03-30
JP102404/2001 2001-03-30
JP102403/2001 2001-03-30
JP2001102399 2001-03-30
JP102402/2001 2001-03-30
JP2001102401 2001-03-30
JP102399/2001 2001-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9920A true CN1479920A (zh) 2004-03-03
CN1242403C CN1242403C (zh) 2006-02-15

Family

ID=27582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204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2403C (zh) 2000-12-12 2001-12-06 盘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31648B2 (zh)
EP (1) EP1357552B1 (zh)
JP (1) JPWO2002049028A1 (zh)
KR (1) KR100839895B1 (zh)
CN (1) CN1242403C (zh)
AU (1) AU2002218530A1 (zh)
WO (1) WO20020490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601B (zh) * 2007-05-14 2014-12-03 克朗斯股份公司 货盘的装载和卸载方法以及相应的堆积机
CN106820692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伍志勇 一种用于家具的可调节式开闭锁离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9372A (en) * 1981-05-15 1982-11-2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Random access animation filing device
GB2137797B (en) * 1983-02-03 1986-10-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ual mode disc player
US4562570A (en) * 1983-11-28 1985-12-31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nsumer Electronics Corp. Video disc turntable having clamping device
US4773052A (en) * 1984-09-20 1988-09-2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Dual mode disk player/recorder
US4655342A (en) * 1985-05-17 1987-04-07 Allsop, Inc. Disc storage case
US5067116A (en) * 1990-05-07 1991-11-19 Kadrmas Kenneth A Automatic disc changer apparatus
JPH04111039U (ja) 1991-02-27 1992-09-28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カルーセルcdチエンジヤー用ターンテーブル
JPH04278253A (ja) * 1991-03-05 1992-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クランプ装置
JP3064720B2 (ja) * 1992-04-22 2000-07-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H06139690A (ja) * 1992-10-30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DE19527259A1 (de) * 1994-08-04 1996-03-07 Matthias Utzinger Ablageanordnung aus stapelbaren Elementen
JPH08339659A (ja) * 1995-06-09 1996-12-24 Fujitsu General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09326152A (ja) * 1996-06-06 1997-12-16 Aiwa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064157A (ja) * 1996-08-20 1998-03-06 Alpine Electron Inc ディスク装置
JP3022380B2 (ja) * 1997-03-14 2000-03-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KR100213729B1 (ko) * 1997-06-13 1999-08-02 윤종용 디스크 자동 보상형 턴테이블
WO1999016066A1 (en) * 1997-09-20 1999-04-01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Cd changer
JP3570892B2 (ja) 1998-05-21 2004-09-29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集合型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媒体駆動装置
JP2000195080A (ja) * 1998-08-06 2000-07-1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100044A (ja) 1998-09-21 2000-04-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コンパチブルプレーヤ
JP2000322799A (ja) 1999-05-12 2000-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601B (zh) * 2007-05-14 2014-12-03 克朗斯股份公司 货盘的装载和卸载方法以及相应的堆积机
CN106820692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伍志勇 一种用于家具的可调节式开闭锁离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39895B1 (ko) 2008-06-19
KR20030083686A (ko) 2003-10-30
EP1357552A1 (en) 2003-10-29
EP1357552A4 (en) 2008-03-19
EP1357552B1 (en) 2009-09-16
AU2002218530A1 (en) 2002-06-24
CN1242403C (zh) 2006-02-15
JPWO2002049028A1 (ja) 2004-04-15
US7231648B2 (en) 2007-06-12
WO2002049028A1 (fr) 2002-06-20
US20040139455A1 (en) 200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7340C (zh) 盘盒
CN1311468C (zh) 盘盒
CN1256729C (zh) 盘盒
CN1486494A (zh) 盘盒
CN1637902A (zh) 盘片装置
CN1132912A (zh) 可更换式存储装置及记录媒体和记录再生头驱动调节器
CN1238854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822159A (zh) 光盘装置
CN1290109C (zh) 盘片居中装置
CN101064149A (zh) 盘片装置
CN1231903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242403C (zh) 盘支承装置
CN1251220C (zh) 盘片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652231A (zh) 盘驱动器
CN1213422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134778C (zh) 采用装有记录媒体的盒式盘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及盒式盘的装入装置
CN1254812C (zh) 盘保持构件、盘托架、记录及/或再生装置、换盘装置
CN1189881C (zh) 存储媒体装置
CN1822160A (zh) 光盘装置
CN1627408A (zh) 盘驱动设备
CN1637901A (zh) 盘片装置
CN1656552A (zh) 盘载入装置
CN1545706A (zh) 盘的托架
CN100351941C (zh) 盘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