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94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70948A CN1470948A CNA031425380A CN03142538A CN1470948A CN 1470948 A CN1470948 A CN 1470948A CN A031425380 A CNA031425380 A CN A031425380A CN 03142538 A CN03142538 A CN 03142538A CN 1470948 A CN1470948 A CN 14709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transfer path
- medium supply
- mentioned
- supply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将收容在送纸盘(11)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的第一传送路径(15)和将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的第二传送路径(16),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独立地向打印部(2)传送纸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打印机、印刷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选择性地供给各种记录介质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者对图像形成装置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能同时放置大量的记录介质(纸张)、同时放置多种纸张或将设置空间减小到最小限度等。
迄今为止,为了满足上述使用者的要求,具有各种各样送纸单元并根据使用环境将适合的送纸单元组装在图像记录装置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图像形成系统被提供。
例如,日本专利公报平5-97262号(1993年4月20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设有自动送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自动送纸装置组合了能收容500张左右纸张的第一·第二纸盒和能大量地收容500张以上纸张的第一·第二平台(deck)。
但是,上述公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从各送纸部出来的副传送路径集中在垂直设在图像形成装置右侧的一个主传送路径上。即,主传送路径和副传送路径的汇合点数增多,纸张的传送路径变得复杂,所以有时无法稳定地传送纸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传送路径中不卡纸、能稳定地传送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上述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12)包括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和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收容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中的记录介质,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收容在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中的记录介质,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和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独立地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记录介质,通过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在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来的记录介质上。
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在从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和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其中,如果共用从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和从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则必须使从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传送路径与从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传送路径汇合。特别是,当记录介质供给部的数量增多时,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传送路径的汇合点增多,传送路径变得更加复杂。这样,当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变得复杂时,记录介质可能会卡在传送路径中。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有将收容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传送的第一传送路径和将收容在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传送的第二传送路径,上述第一传送路径和上述第二传送路径彼此独立地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传送记录介质。
即,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彼此独立地向图像形成部传送记录介质,所以不必使从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传送路径与从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开始的传送路径汇合。因此,可以简化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介质传送路径,从而能减少记录介质在传送路径中的卡纸。
此外,即使记录介质卡在第一传送路径或第二传送路径中,由于是各个传送路径与另一个传送路径不汇合的简单结构,所以使用者能容易地取出卡住的记录介质。
通过以下的说明,可以明了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此外,通过参照附图的说明,可以明了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了手动送纸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图2的手动送纸单元滑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了大容量送纸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打印部(图像形成部)2和配置在打印部2下方的送纸单元3。在打印部2的大致中央位置上,配置以感光磁鼓4为中心的电子照相处理部。
即,以感光磁鼓4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置充电单元5、光学扫描单元6、显影单元7、转印单元8和清洁单元9。
充电单元5用于使感光磁鼓4的表面均匀充电。光学扫描单元6在均匀充电的感光磁鼓4上扫描光像,从而写入静电潜像。显影单元7利用显影剂再现由光学扫描单元6写入的静电潜像。
转印单元8将被记录再现在感光磁鼓4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上。清洁单元9除去残留在感光磁鼓4上的显影剂,从而使感光磁鼓4上能记录新的图像。
由该清洁单元9除去的残留显影剂被显影单元7的显影剂供给部10回收,然后循环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进行循环利用残留显影剂的上述处理。
以下,对送纸单元3进行说明。送纸单元3设有多个送纸盘(记录介质供给部)11、12、13、14。通过设置这些送纸盘11、12、13、14,送纸单元3可以按照例如尺寸分别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多种纸张。
图像形成装置1从上述送纸盘11、12、13、14中选择一个托盘。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从所选择的托盘中每次一张地分离纸张,供给到感光磁鼓4和转印单元8之间。转印单元8将记录再现在感光磁鼓4上的图像转印在被供给的纸张上。
以下,对送纸盘11~14进行更具体的说明。送纸盘(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和送纸盘(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彼此并列配置。送纸盘13配置在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的下侧,送纸盘14配置在送纸盘13的下侧。
此外,送纸盘13和送纸盘14的容量相同。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的容量被设定得比送纸盘13或送纸盘14的容量大。
送纸单元3为了将送纸盘11、12、13、14中收容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设有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第一传送路径15用于将收容在送纸盘11、13、14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第二传送路径16用于将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
此外,第一传送路径15沿送纸单元3的框架17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另一方面,第二传送路径16沿框架1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因此,送纸盘11~14、第一传送路径15、第二传送路径16被高效地配置在送纸单元3的内部,从而实现了送纸单元3的小型化。
在向各送纸盘11、12、13、14中放置纸张时,使用者向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前侧方向(面向附图的外侧方向)拉出目标送纸盘11、12、13、14,进行纸张补给。
但是,当纸张卡在第一传送路径15中时,使用者以送纸单元3的内侧(面向附图的内侧)为支点,将构成第一传送路径15的导向件15a(图中斜线所示的部分)向使用者的左侧(面向附图的左侧)旋转。由此,可以取出卡在第一传送路径15中的纸张。该取纸操作利用预先在第一传送路径15和框架17之间形成的作业空间而进行。
此外,当纸张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时,使用者以送纸单元3的内侧为支点,将构成第二传送路径16的导向件16a(图中斜线所示的部分)向下侧旋转。由此,可以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使用者通过向外侧拉出并列配置的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16的下方确保作业空间的基础上进行该取纸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构成第一传送路径15的导向件15a形成以送纸单元的内侧为支点向使用者的左侧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以导向件15a的下端部为支点,并与送纸单元3左侧面的一部分一起向左侧旋转,从而第一传送路径15开放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使用者能同时拉出送纸盘11、1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能独立地拉出各送纸盘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向外侧拉出送纸盘11,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16的下方确保用于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的作业空间。
以下,对并列配置的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送纸盘11作为单元的宽度被设定得比送纸盘12的大。这是因为收容在送纸盘11和12中的纸张尺寸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了确保更大的用于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的作业空间。
也就是说,如果送纸盘11的宽度形成得较大,则从送纸盘12向打印部2传送供给纸张的第二传送路径16必然变长。因此,当纸张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时,使用者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第二传送路径16开放。
送纸盘11的单元宽度被设定得比送纸盘12的大,从而第二传送路径16的开放宽度被设定得比从送纸盘12送出的纸张长度大。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在开放的第二传送路径16的范围内找到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
以下,对从送纸盘11供给纸张时发生纸张传送异常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从送纸盘11到打印部2的传送路径经过第一传送路径15而到达打印部2。这是因为,如果不合理地从送纸盘11经过第二传送路径16向打印部2供给纸张,则为了使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在靠近打印部2处交汇,设计将变得复杂。
其结果是,从送纸盘11向打印部2的纸张供给变得不稳定,并且在取出卡住的纸张时,必须在使传送路径的汇合部分附近开放的同时取出纸张,操作变得复杂。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取出纸张时纸张破碎,破碎的纸张残留在传送路径中,可能成为动作故障的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送纸盘11的纸张经过第一传送路径15向打印部2供给,从而简化了为了使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汇合的设计。因此,使第一传送路径15的一部分开放得较大,从而能容易地取出卡在第一传送路径15中的纸张。
以下,对第二传送路径16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第二传送路径16的下游侧,可以设置用于放置较少量纸张的手动送纸单元(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记录介质供给部)18。该手动送纸单元18在图像形成装置1出厂之后,可以根据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作为选用系统而追加。或者,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在制造出厂阶段组合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
不管怎么说,该手动送纸单元18中放置特殊纸张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可以在该手动送纸单元18中简单地进行纸张的更换或放置。但是,由于放置在手动送纸单元18中的纸张的材质、尺寸等多种多样,所以与放置在其它送纸盘11、12、13、14中的纸张相比,送纸状态很容易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在放置在手动送纸单元18中的纸张超出预先对手动送纸单元18设定的推荐纸张范围的情况下,纸张卡在传送路径中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该手动送纸单元18通过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架上的导轨,其两端被可滑动地支持,但图中没有示出。即,如图3所示,形成这样的结构,即从图像形成装置1右侧面向右方拉时,从手动送纸单元18到第二传送路径16的传送路径较大地开放。在取出卡住的纸张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使手动送纸单元18复原。
此外,如图4所示,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和送纸单元3的右侧连接送纸单元(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记录介质供给部)20。该送纸单元20与其它送纸盘11~14相比,其容量被设定得较大。从送纸单元20送出的纸张从第三传送路径19开始,经过第二传送路径16,被导向打印部2。
但是,在仅设有一个主传送路径的现有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作为选用部件的大容量送纸单元的情况下,必须将送纸单元设置在尽可能靠近主传送路径的位置上,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传送路径一侧。因此,在进行主传送路径的维护时,送纸单元会妨碍该维护操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追加作为选用部件的送纸单元20,也能在不使用第一传送路径15的情况下,将来自送纸单元20的纸张传送到打印部2。因此,可以将送纸单元20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第一传送路径15的相对侧。
由此,当在第一传送路径15中发生卡纸时,不会由于送纸单元20的妨碍而不能使第一传送路径15开放来进行维护。这一点可以说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第一传送路径15,将收容在送纸盘11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第二传送路径16,将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独立地向打印部2传送纸张。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于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独立地向打印部2传送纸张,所以不必使从一个送纸盘开始的传送路径与从另一个送纸盘开始的传送路径汇合。因此,可以简化到打印部2的纸张传送路径,从而能减少在传送路径中的卡纸现象。
此外,即使在第一传送路径15或第二传送路径16中发生卡纸,由于是各个传送路径不与其它传送路径汇合的简单结构,所以使用者能容易地取出卡住的纸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一传送路径15从多个送纸盘11、13、14传送纸张,而第二传送路径16从多个送纸盘12、18、20传送纸张。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从多个送纸盘传送纸张。其中,如果在多个送纸盘中收容了不同种类的纸张,则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将更多种类的纸张传送到打印部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形成直角而从打印部2开始延伸。
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大多容纳在近似长方体的框架中,送纸盘也容纳在近似长方体的框架中。也就是说,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多个送纸盘时,多个送纸盘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多个送纸盘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多直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形成直角而从打印部2开始延伸。
即,可以使第一传送路径15沿在多个送纸盘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配置,使第二传送路径16沿在多个送纸盘之间形成的间隙配置。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空间来配置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并列配置,并且第二传送路径16将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越过送纸盘11而向打印部2传送,另一方面,将收容在不同于送纸盘12的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中的纸张向打印部2传送。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传送路径16将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越过送纸盘11而向打印部2传送。此外,送纸盘11和送纸盘12并列配置。
因此,使用者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1中拉出送纸盘11,可以使第二传送路径16的下侧成为开放状态。由此,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等维护作业将变得容易。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第二传送路径16也传送收容在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中的纸张。因此,可以提供与使用者需要相适应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可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滑动,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拆除。因此,当从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送出的记录介质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时,使用者可以使手动送纸单元18或送纸单元20滑动,从而能容易地进行第二传送路径16的维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送纸盘11的宽度被设定得比送纸盘12的大。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传送路径16使收容在送纸盘12中的纸张越过送纸盘11而向打印部2传送,所以在拆除送纸盘11时,开放的第二传送路径16的长度与送纸盘11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送纸盘11的宽度被设定得比送纸盘12的大,所以可以将拆除送纸盘11时开放的第二传送路径16设定得更长。由此,可以充分确保使用者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16中的纸张等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构成为,第一传送路径从包括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记录介质,并且第二传送路径从包括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供给记录介质。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记录介质。其中,如果在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中收容了不同种类的记录介质,则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将更多种类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而可以使上述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彼此形成直角而从图像形成部开始延伸。
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大多容纳在近似长方体的框架中,送纸盘也容纳在近似长方体的框架中。也就是说,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时,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多直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彼此形成直角而从图像形成部开始延伸。
即,可以使第一传送路径沿在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配置,使第二传送路径沿在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之间形成的间隙配置。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空间配置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和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并列配置,并且第二传送路径使收容在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越过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而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传送。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传送路径使收容在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越过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而向图像形成部传送。此外,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和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并列配置。
因此,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除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可以使第二传送路径的下侧成为开放状态。由此,可以使使用者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等的维护作业将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上述第二传送路径还将收容在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传送。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传送路径不但传送收容在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还传送收容在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记录介质。作为该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可以采用能放入多种记录介质的手动送纸单元或能收容大量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供给单元,从而可以提供能满足使用者需要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可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滑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滑动,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拆除。因此,当从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送出的记录介质卡在第二传送路径等中时,使用者可以使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滑动,从而能容易地进行第二传送路径的维护。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大。
即,由于第二传送路径越过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而设置,所以在拆除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时开放的第二传送路径的长度与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被设定得比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大,所以可以将拆除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时开放的第二传送路径设定得更长。由此,可以充分确保使用者取出卡在第二传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等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传送路径,将从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供给传送;第二传送路径,将从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供给传送,并且与上述传送路径独立。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送路径在传送路径的下游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
根据上述结构,朝向图像形成部配置多个用于将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送出的记录介质导向图像形成部的共用传送路径。即,将记录介质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供给的传送路径可以形成紧凑的结构,并且即使在图像形成部附近发生纸张传送异常时,也能容易地进行停滞纸张的取出作业。此外,在在图像形成装置所限制的纸张空间的范围内,可以使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传送路径紧凑设置,所以对装置的小型化、设置空间的最小化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为,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送路径以图像形成部为基点,彼此以近似垂直的关系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共用传送路径形成彼此垂直的位置关系而配置。由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也能以高效的设计在单元内构成多个共用传送路径。因此,即使将图像形成部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部而构成系统,也能将设置空间控制在最小限度。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向上述图像形成部供给记录介质的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和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并列配置,并且具有从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越过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该传送路径将从不同于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的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从并列配置的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一个越过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供给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并且在该传送路径的下游侧配置新的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因此,可以提供这样的使用环境,即可以在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收容各种尺寸的纸张,并且可以大量收容使用频率高的纸张。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为,从上述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越过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向图像形成部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近似平行地配置在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上方,上述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沿该传送路径的延伸方向与图像形成装置间隔开。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并列配置的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的一个越过另一个向图像形成部供给纸张的传送路径的下游侧,配置新的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并且该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可以在该传送路径的延伸方向上退让。由此,即使在新配置的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中由于发生纸张传送异常而使记录介质停滞,使用者也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取出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为,在并列配置的上述记录介质供给部中,靠近上述图像形成部的送入口的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被设定得比远离该送入口的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靠近图像形成部的送入口的记录介质供给部的宽度设定得较大,可以将从并列的另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到图像形成部的传送路径设定得较长。因此,即使由于传送异常而使纸张停滞,也可以使传送路径开放得较大,从而使取出纸张、恢复正常工作时的操作容易进行。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为,具有位于并列配置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下方的至少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在上述并列配置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中,靠近图像形成部的送入口的记录介质供给部与位于下方的记录介质供给部,它们到达图像形成部的传送路径是共用的。
根据上述结构,在并列配置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中,靠近图像形成部送入口的记录介质供给部与位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下方的至少一个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传送路径是共用的。即,避免不合理地设置从各记录介质供给部到图像形成部的传送路径,而是将它们作为共用的传送路径进行合并整理。由此,即使记录介质停滞在传送路径中,也能使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开放,轻松地将纸张取出,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不能对本发明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实质和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图像形成部(2)在从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
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12)包括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和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
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收容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中的记录介质,
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收容在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中的记录介质,
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和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独立地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记录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从包括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记录介质,
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从包括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的多个记录介质供给部传送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彼此形成直角而从上述图像形成部(2)开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传送路径(15)和第二传送路径(16)并列配置,
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使收容在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中的记录介质越过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而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传送路径(16)将收容在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18)中的记录介质向上述图像形成部(2)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记录介质供给部(18)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可滑动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供给部(11)的宽度被设定得比上述第二记录介质供给部(12)的宽度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77437A JP3938516B2 (ja) | 2002-06-18 | 2002-06-1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177437/2002 | 2002-06-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0948A true CN1470948A (zh) | 2004-01-28 |
CN100498589C CN100498589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29728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42538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98589C (zh) | 2002-06-18 | 2003-06-17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51886B2 (zh) |
JP (1) | JP3938516B2 (zh) |
CN (1) | CN100498589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8908B (zh) * | 2008-01-31 | 2011-08-1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纸张传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
CN102234032A (zh) * | 2010-04-21 | 2011-11-09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检测装置及记录介质的检测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56221A (ja) * | 2003-02-25 | 2004-09-16 | Sharp Corp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73070A (ja) * | 1988-04-26 | 1989-10-31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記録装置 |
JP2766695B2 (ja) * | 1989-12-29 | 1998-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 |
JP2625057B2 (ja) | 1991-02-28 | 1997-06-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自動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873642B2 (ja) * | 1992-01-18 | 1999-03-24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094251B2 (ja) | 1992-01-18 | 2000-10-03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199503B2 (ja) | 1992-07-31 | 2001-08-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 |
US5307116A (en) * | 1992-08-11 | 1994-04-26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unit locking means |
JP3339921B2 (ja) * | 1992-11-30 | 2002-10-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の通信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
JPH07206209A (ja) * | 1994-01-14 | 1995-08-08 | Konica Corp | 給紙搬送装置 |
US5472183A (en) | 1994-03-17 | 1995-12-05 | Nisca Corporation |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sheet stackers |
JPH07277539A (ja) | 1994-04-12 | 1995-10-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678138A (en) * | 1995-03-24 | 1997-10-14 | Fuji Xerox Co., Ltd. | Paper transport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324350B2 (ja) * | 1995-08-28 | 2002-09-17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複写装置 |
JP3593399B2 (ja) * | 1995-12-07 | 2004-11-24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3761106B2 (ja) * | 1996-03-04 | 2006-03-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倍率設定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87092A (ja) * | 1996-09-13 | 1998-04-0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666978B1 (en) | 1996-12-18 | 2015-04-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6323939B1 (en) | 1998-06-30 | 2001-11-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feeding path for duplex copying having waiting position therein |
JP2000255911A (ja) | 1999-03-12 | 2000-09-1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387836B2 (ja) * | 1998-11-17 | 2003-03-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91160A (ja) | 1998-12-22 | 2000-07-1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616135B1 (en) * | 1999-11-08 | 2003-09-09 | Konica Corporation | Bookbinding apparatus using pasting process |
JP2002037466A (ja) * | 2000-07-26 | 2002-02-06 | Sharp Corp | タンデム給紙装置 |
US6674983B2 (en) | 2000-11-20 | 2004-01-06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er |
JP2002189388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3670218B2 (ja) * | 2001-03-19 | 2005-07-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機の給紙装置 |
JP3546024B2 (ja) * | 2001-03-27 | 2004-07-21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 |
JP2003008875A (ja) * | 2001-06-25 | 2003-01-1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記憶媒体、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3697217B2 (ja) * | 2002-03-08 | 2005-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321826C (zh) * | 2002-03-27 | 2007-06-20 |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 纸张输送装置及成像装置 |
-
2002
- 2002-06-18 JP JP2002177437A patent/JP393851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6-17 CN CNB031425380A patent/CN10049858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18 US US10/463,584 patent/US75518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8908B (zh) * | 2008-01-31 | 2011-08-1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纸张传送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
CN102234032A (zh) * | 2010-04-21 | 2011-11-09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检测装置及记录介质的检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231911A1 (en) | 2003-12-18 |
JP2004018206A (ja) | 2004-01-22 |
US7551886B2 (en) | 2009-06-23 |
JP3938516B2 (ja) | 2007-06-27 |
CN100498589C (zh) | 2009-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9644C (zh) |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成形装置 | |
CN1075465C (zh) | 送纸装置 | |
CN1276310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19655C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64073C (zh) | 具有错位安放机构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 |
CN100350785C (zh) | 原稿输送装置 | |
US8070150B2 (en) | Sheet ejec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inisher provided therewith | |
CN1308204C (zh) |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55555A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 |
CN1661487A (zh) | 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 | |
CN101051199A (zh) |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 |
CN1405010A (zh) | 纸张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3590A (zh) |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03444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64226A (zh) |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20680A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623875A (zh) |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51979A (zh) |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83470C (zh) | 成像装置 | |
CN1207636C (zh) | 成像装置 | |
CN184122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 |
CN147094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6033A (zh) | 具有除卡纸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及除卡纸方法 | |
CN178077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9722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及供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