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4840A - 卷制层压体 - Google Patents

卷制层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4840A
CN1464840A CN02802600A CN02802600A CN1464840A CN 1464840 A CN1464840 A CN 1464840A CN 02802600 A CN02802600 A CN 02802600A CN 02802600 A CN02802600 A CN 02802600A CN 1464840 A CN1464840 A CN 1464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lastic foil
layered product
diaphragm
optic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2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8557C (zh
Inventor
细井正广
八幡一雄
芝田纯一
山崎刚
行本智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4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4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85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85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10T428/3179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以双酚A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构成的塑料膜与由芳香族聚酯构成的保护膜,并在二者之间使用粘接强度3gf~50gf(0.0294~0.49N)的弱粘接性粘接剂层压、卷绕起来的卷制层压体。还有,使用此卷制层压体作为光盘的透明保护层制造膜面入射方式光盘。

Description

卷制层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用聚碳酸酯膜的卷制层压体以及使用了它的光盘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作为用激光等进行信息记录、读取、消除等的光盘的透明保护层用薄聚碳酸酯膜(本说明书中把膜或薄片合起来简单通称为膜)及使用了它的光盘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以及加工性,在光学用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使用激光的光盘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记录媒体人们已经进行了种种研究、开发、商品化。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发了可以在光盘中包含动画信息的大容量记忆的各种技术。其一是,已经提出了利用与聚碳酸酯基板相反一侧的保护面从一面读取信息的膜面入射方式光盘的技术,并公开发表了下面的文献:特开平8-235638的“单面12千兆比特的大容量光盘”(Oplus E,20卷,第2期,183页(1998年2月))以及“光盘及其外围材料98-2”(高分子光电子研究会报告摘要集,高分子学会高分子光电子研究会(平成11年1月22日))。
在这些膜面入射方式技术中,参照图1来说明,其特征在于,在其至少一面上形成了作为信息记录层2的坑或凹槽等凹凸图案的光盘基板1上形成反射膜或记录膜,在其上面形成厚度0.1mm左右的薄膜面,进而,作为此膜面的特征是塑料膜4用粘接层3与光盘基板贴合而形成的。信息的记录和读取的特征在于它是从膜面一侧进行的,用由透镜5集束的激光照射凹凸图案。
在光盘基板上粘着透明保护层时,边从作为透明保护层的塑料膜的卷制层压体中拉出塑料膜,边依次粘着到光盘基板上。从生产性观点而言,这是优选的。然而,对于一般要求表面非常平整的光学用膜来说,这样因其高平整性而使滑动性变差,因此不能使用通常的以辊状卷起来的卷制层压体。
过去,为得到光学用聚碳酸酯卷制层压体一般是用有粘接性的保护膜层积在聚碳酸酯膜上,即,在光学用的极平整塑料膜上粘贴具有弱粘接性面的塑料膜并层积,保护其表面的同时,保护膜的反面被适当粗糙化形成容易滑动的结构,可把此层积膜卷成容易成辊的长尺状。这样的保护膜是有由例如聚乙烯与聚乙酸乙烯酯等聚合物共挤压而制成的结构,在与聚碳酸酯膜相对的聚乙酸乙烯酯一侧面上具有粘接性。在卷起来之前,把膜彼此粘贴,轻轻夹持之后用卷绕机卷起来而制成卷制层压体。
因此,在光盘上形成薄透明保护层的工序中,即在使用聚碳酸酯膜作为塑料膜时,把膜从利用由此聚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所构成的共挤压保护膜等的卷制层压体上松开,剥下保护膜,把聚碳酸酯膜冲压成圆盘状,试着把它贴在成形的聚碳酸酯光盘上。然而,带有这样制作的薄透明保护层的光盘,用肉眼看起来(尽管也有在通常光的情况下不能看出其表面凹凸的情况),表面上产生凹凸(光学失真)的情况较多,此表面凹凸(光学失真)成为了光盘的信号输出、输入时使输出功率变动变大的原因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所述现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可以无上述问题且便宜地提供大量媒体、在工业上以更简便方法和高的生产性来提供作为记录信息媒体用的薄塑料膜卷制层压体以及使用此卷制层压体的光盘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刻意的努力,发现通过如下所述可以达到此目的。
(1)以在由以双酚A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所构成的塑料膜与由芳香族聚酯构成的保护膜之间使用粘接强度为3gf~50gf(0.0294~0.49N)的弱粘接性粘接剂而层压、卷绕起来为特征的卷制层压体。
(2)塑料膜是厚度斑点在4μm以下、热尺寸变化率在0.07%以下、面内延迟值在15nm以下的上述(1)所述卷制层压体。
(3)保护膜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和聚萘二甲酸乙酯构成且杨氏模量在450kgf/mm2(4413MPa)以上的聚酯的上述(1)、(2)所述卷制层压体。
(4)塑料膜是厚度在30μm~100μm、总透光率在90%以上、残余溶剂量在0.3重量%以下、厚度方向延迟值(K值)在100nm以下、两面的表面粗糙度Ra均为5.0nm以下的上述(2)、(3)所述卷制层压体。
(5)塑料膜是由溶液浇铸法制膜的上述(1)~(4)所述卷制层压体。
(6)形成光盘透明保护层用的上述(1)~(5)所述卷制层压体。
(7)以在形成膜面入射方式光盘的透明保护层中使用的上述(1)~(6)所述卷制层压体为特征的光盘制造方法。
(8)包括从所述卷制层压体冲压圆盘状层积膜工序、粘接构成圆盘状层积膜的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的工序的上述(7)所述光盘制造方法。
(9)把保护膜从上述圆盘状层积膜上剥离后把塑料膜粘接在光盘基板上的上述(8)所述光盘制造方法。
(10)在把构成圆盘状层积膜的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粘接之后把保护膜从所述盘状层积膜上剥离的上述(8)所述光盘制造方法。
(11)用液状粘接剂或膜状粘接剂进行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的粘接的上述(7)~(10)所述光盘制造方法。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下述术语的含义如下:
“光盘”是指主要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带有记录信息层的盘状记忆媒体。
“透明保护层(光透过形成层)”是指用透明材料覆盖在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之上的、在保护信息记录层的同时通过此透明材料用激光照射来进行记录、读取动作的层。
“保护膜”是指在形成塑料膜等卷制层压体时与塑料膜一起卷起来以防止此塑料膜的表面损伤而同时又良好保持所述卷制层压体的成卷特性所用的膜。
已经发现,在带有透明保护层聚碳酸酯膜的光盘上,为了消除成为发生上述光学失真的原因的膜表面凹凸,如果把卷制层压体松开来并剥离保护膜之后,把聚碳酸酯膜在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稍低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然后把它冲压成圆盘状而粘附在聚碳酸酯光盘上,为好。不过,这就需要在透明保护层的准备工序中增加膜的热处理工序。但是,在剥离了保护膜之后的聚碳酸酯膜上因剥离而带静电,吸附了气氛中的微细尘埃,夹在光盘与透明保护层之间的这些尘埃不仅损伤了光盘的外观,而且很多情况下还产生了使输出功率变动变大的问题。
因此,对于制成所形成的卷制层压体在放开来使用时不产生上述光学失真的保护膜,应该做进一步的探讨。产生上述光学失真的理由尽管被认为主要是由于:(i)聚碳酸酯膜有光学失真和(ii)把聚碳酸酯膜与保护膜重合而卷起来时产生光学失真,但是,实验得知即使使聚碳酸酯膜的厚度斑点充分小而成为光学均匀物质时此问题仍不能解决,判明其主要原因是由(i)保护膜的厚度斑点、(ii)保护膜的粘接面上的物质向聚碳酸酯转印或转移、(iii)保护膜的杨氏模量低等对卷制层压体的聚碳酸酯膜所产生的恶劣影响。
即,聚乙烯/聚乙酸乙烯酯共挤压膜等通常的保护膜是由其一面具有低粘接性、较软、杨氏模量较低的高分子材料所制作的。然而,由于保护膜原材料的杨氏模量低,此膜在外力下容易变形。为此,采取来自卷辊上卷起来的聚碳酸酯与保护膜层压物时,测定其厚度斑点发现,特别在膜的前进方向上,厚度斑点明显恶化的情况极多,尽管从此层压体分离的聚碳酸酯膜的厚度斑点没有完全恶化,但是在保护膜上观察到厚度斑点。这被认为是,在把保护膜松开时容易变皱,使它平面性良好地贴合到聚碳酸酯膜上时,保护膜受到张力,此时保护膜有一定程度的伸长,产生了塑性变形而引起的。与在此状态下与聚碳酸酯膜贴合而层积、卷成卷状的卷制层压体时,被推断保护膜会不会对聚碳酸酯膜产生卷束力或带来局部微小的变形。被认为保护膜的厚度斑点不太好,再加上松开时保护膜的变形,对层积卷起来的聚碳酸酯膜有很坏的影响。把厚度斑点良好的1000m左右的聚碳酸酯膜与保护膜一起卷起来,把它在常温下保存数月之后,测定开卷的层积膜的厚度斑点,发现靠近卷芯部分的膜的厚度斑点稍有变坏的趋势。然而,从卷制层压体上剥离了保护膜的聚碳酸酯其厚度斑点并没有恶化。推测,在卷制层压体中,可能由于卷束保护膜,而且保护膜对聚碳酸酯膜的粘接力还起作用,对聚碳酸酯膜也施加力因而聚碳酸酯膜的平整性变差。
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人等提出了另一种使用以不用粘接剂来把塑料膜与被覆在此塑料膜表面上的保护膜层积、卷起来为特征的塑料卷制层压体的方法(特愿2000-388724)。然而,在用此卷制层压体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在用把卷膜剪裁成窄幅而冲压成圆盘状的方法来制造光盘的场合,或在没有保护膜一侧的塑料膜面上实施设置硬化树脂层的加工处理的场合,为了防止保护膜的脱落,有必要用粘接剂层。
因此,最优选的卷制层压体是对冲压成圆盘状的膜中不产生变形等影响的、直到贴合在光盘上之前起到最初保护膜功能那样作用的卷制层压体。
本发明人等发现如果使用作卷制层压体的保护膜的材料的杨氏模量高而难以变形,且在保护膜的表面可采用形成具有特定粘接强度的粘接层的物质,可提供这样的卷制层压体。为此完成了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膜面入射方式光盘及其记录、读取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构成卷制层压体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表示了卷制层压体的制造方法。
图4表示用液状粘接剂时的透明保护层的制作方法。
图5和图6表示用膜状粘接剂时的透明保护层的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更详细说明本发明。
(卷制层压体)
本发明所述卷制层压体是用聚碳酸酯塑料膜,在把它与于此塑料膜的一个表面被覆的保护膜层积时,通过对于聚碳酸酯膜的粘接强度为3gf~50gf(0.0294N~0.49N)的粘接层与作为保护膜用的聚酯膜层积,卷成卷状。
图2示出了卷制层压体的截面层构成,其中数字8是塑料膜,9是粘接层,10是保护膜。
图3示出了制造卷制层压体的方法。把表面上已经涂布了粘接层的塑料膜11、保护膜12分别送入(金属制)夹持辊14和(橡胶制)夹持辊15之间接合。粘接层形成在保护膜12一侧也行。在于两个夹辊之间接合之前,用扩展辊(去皱辊)13向保护膜12加上张力,同时,用张力辊16调整接合后的层积膜的张力。这样做成的层积膜用卷绕机卷绕得到了卷制层压体17。在表面涂了粘接层的保护膜12通常是在其粘接面上覆盖有脱模纸或脱模膜而卷成卷状供应的。在此场合,用辊50把脱模纸或脱模膜从保护膜上剥离。还有,在辊13之类其表面与保护膜的粘接面接触的场合,辊13采取实施了非粘接处理的表面为好。
(塑料膜)
<聚碳酸酯保护膜(透明保护层)>
本发明所用的塑料膜是以双酚A为芳香族二羟基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膜。本发明作为塑料膜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化学组成、制法等在后面再详细叙述,不过,由于聚碳酸酯一般有优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尤其是加工性,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光盘用透明保护层所用的塑料膜最为合适。再是,本发明中所说的透明是指对用于光盘记录、读取的光(激光等)是透明(光透过)的。
已经清楚,对于由这样特定的聚碳酸酯塑料膜,作为保护膜使用特定的聚酯保护膜,在其之间通过粘接强度为3gf~50gf(0.0294N~0.49N)的粘接层层积而卷起来的卷制层压体意外地解决了上述的全部问题,它是在贴到光盘之前起到了最初保护膜功能的卷制层压体,而且在作为光盘的透明保扩层使用时的功能也优异。显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光盘透明保护层使用的塑料膜具有特定物性的场合特别有利。
据此,本发明用的塑料膜,以其厚度斑点为4μm以下、热尺寸变化率为0.07%以下、面内延迟值为15nm以下范围者为优选,特别是,厚度为30μm~100μm、厚度斑点为4μm以内、热尺寸变化率为0.07%以下、总的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残留溶剂量为0.3重量%以内、面内延迟值为15nm以下、厚度方向延迟值(K值)的最大值为100nm、表面粗糙度Ra在膜的两面上均为5.0nm以下范围者为更优选。
本发明中的塑料膜也称保护层,由于是作为所述的保护层而成为光学系统中的一个部件来使用的,由于要在最佳状态下输入输出光盘信号,所以重要的是其厚度。塑料膜的厚度优选范围是40μm~100μm,40μm~80μm范围更优选。普通是,塑料膜的厚度随光盘写入或读出信号时所用的激光光源的波长来选择(例如,“单面12千兆比特的大容量光盘”,O plus E,20卷,第2期,第183页(1998年2月))。
塑料膜的厚度斑点在4μm以内为优选,2μm以内更优选,1μm以内为更进一步优选。塑料膜的厚度斑点过大时,产生了所谓的光学失真明显、光盘信号的输出入变动(噪音)也变大的问题。
光盘的记录层中用激光等以高能量密度反复入射到μm级的微小区域。由此使得在记录层附近的微小区域产生了热应力。特别是在反复用光进行写入时,其所给予材料的影响引起了记录层界面等有微细的剥离而降低了记录的可靠性。为此,此膜有高的热稳定性是优选的。热尺寸稳定性是热稳定性的尺度,当热尺寸变化过大时,在光盘与透明保护层的界面由于热应力而容易引起上述的问题(记录层与透明保护层界面的微剥离),不选用。热尺寸变化率在0.07%以下为优选,0.05%以下为更优选。
本发明的塑料膜的总光线透过率在90%以上为优选,92%以上更优选。为防止通过透明保护层的光信号变差,总光线透过率越高越好。以90%为下限,低于此使光信号差而难以作为光盘使用。
本发明的塑料膜中的残留溶剂量以在0.3重量%以下为优选,0.1重量%以下为更优选。在膜中所含的残留溶剂量过多的场合,用涂布和溅射处理等来进行表面处理时,残留溶剂蒸发,带来恶劣的影响,不选用。
在本发明的塑料膜中,激光在信号输出入时通过了薄膜的内部。此时,有时引起了光学扰动。它也影响了光拾波器的伺服信号和信号水平等。为此,塑料膜的面内延迟值小者为好,15nm以下为优选,8nm以下更优选,6nm为进一步优选。进而,为了使读出光的读取信号的调制小,稳定化读取信号的水平,膜面内的离散在8nm以下为优选,6nm以下为更优选。尽管可以使塑料膜的面内延迟值不到2nm,但是在多数场合没有必要。
更有,在本发明的塑料膜中,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K值)在100nm以下为优选,70nm以下为更优选,50nm以下为进一步优选。在后面示出的三维折光率各向异性中,所定义的参数K变大,成为噪音增大的原因。由这点规定了塑料膜的K值。
本发明的塑料膜中,表面粗糙度Ra在两面上均为5.0nm以下为优选,3.0nm以下为更优选,2.5nm以下为进一步优选。表面粗糙度过大时,表面的凹凸部使光散射,结果成为噪音增大的原因,不选用。表面粗糙度Ra越小越好,但下限通常为1.5nm左右。
本发明的塑料膜以用溶液流延法把芳香族聚碳酸酯制膜为优选。溶液流延法制膜为优选的原因在于,在塑料膜中不易生成筋状微细的厚度斑点和不易生成杂质。溶液流延法中,溶解聚碳酸酯的溶剂以二氯甲烷或1,3-二氧杂戊环或两者的混合溶剂为优选。
本发明的塑料膜作为光盘的透明保护层使用。在光盘操作时,有必要注意防止表面破损和受伤。为此,塑料膜的至少一面用已有的已知方法使表面硬化处理(镀膜处理)也行。
<高分子树脂>
可以在本发明的塑料膜中使用的高分子树脂是以耐热性、透明性、光学特性、制膜性良好的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也称双酚A)为芳香族二羟基成分的聚碳酸酯。
还有,塑料膜可以用溶液浇铸法制膜,不过,由于聚合物是芳香族聚碳酸酯时,本发明的效果好而被优选,下面来叙述聚碳酸酯膜的制膜方法。
这里所说的聚碳酸酯是指,把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酰氯、二苯基碳酸酯之类碳酸键生成性化合物在溶液状态、膨胀、熔融状态等状态下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
本发明中的聚碳酸酯,在用双酚A为其芳香族二羟基成分之外,也可以合并使用下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例如在总体的20%以下)。作为例子,可以具体列举以下所示化合物。
即,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类;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类;9,9-双(4-羟基苯基)芴等芴类;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醚等二羟基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亚砜等二羟基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基砜等二羟基芳基砜类等。其中,特别以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为优选使用。这些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以单独或组合来使用。
还有,用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成分置换芳香族二羟基成分的一部分所得到的聚碳酸酯也可以使用。把这样的构成单元用作由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的构成成分的一部分,就可以改善聚碳酸酯的例如耐热性、溶解性性能。这样的共聚物也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
<高分子树脂的分子量>
进而,对于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高分子树脂的分子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的有,例如,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分子量,由在浓度0.5g/dL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于20℃测定的粘度求出的粘均分子量在30,000以上120,000以下,优选在30,000以上80,000以下的范围。
在粘均分子量过小的场合,把膜或薄片冲压成薄圆盘状时,冲压端面或嵌入微小切口,或容易产生切粉,因此不选用。另外,在粘均分子量过高的场合,溶液制膜时容易产生所说的均化不良、膜厚度斑点恶化的问题。
<溶剂>
对于在用流延法制作本发明的塑料膜时可以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通常知道的溶剂。例如,可以列举的有,二氯甲烷或1,3-二氧戊环及它们的混合物或以它们为主体的溶剂。
这些溶剂以在通常的膜生产中,尽量不含水者为优选。在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的场合其含水率在50ppm以下为优选,30ppm以下为更优选。此溶剂的脱水(干燥)可以由通常知道的填充了分子筛的脱水装置来实施。
<溶液制膜>
把芳香族聚碳酸酯溶解在上述溶剂中制成溶液。此溶液通常调制成含聚碳酸酯15重量%~35重量%。把上述调制的树脂溶液用挤压模挤压到支撑体上流延。
<干燥>
浇铸在支撑体上的液膜可以用例如下述的方法干燥成膜。以使用分成若干区并可以改变各区的干燥条件(热风温度、风速等)的炉子来干燥为好。在浇铸于支撑体上之后的液膜,要尽可能使其表面不产生纹理、不产生所谓均化斑点那样来干燥。为了提高干燥效率,加热的方法可以采用用热风干燥流延膜的方法或用热介质加热带状物的液膜反面的方法。从容易处理而言,以用热风为优选。
在浇铸后的带状物表面的温度以及气氛温度必须比溶解高分子的溶剂的沸点低。在沸点以上时,随液膜的温度上升使溶剂突沸而在膜中产生气泡。当溶剂为二氯甲烷时,其温度在40℃以下、优选在30℃以下为好。
进一步说,在溶剂为二氯甲烷的场合,第2区取45℃~50℃,干燥到液膜中的二氯甲烷浓度变为35重量%而不使液膜变形。溶剂是二氯甲烷时,第3区中取45℃~50℃,使膜中的溶剂量为25重量%。在第4区中,干燥温度取为50℃~55℃,此时膜中的溶剂量约为20重量%。第5区中,冷却到15℃,从支撑体上剥取膜。
<后干燥>
接下来,在把膜做了后干燥之后,针对不拉伸原样使用或拉伸使用的用途来进一步干燥。此时,边控制膜的光学特性(折射率)边干燥。此干燥用的是卡住膜幅度方向的两端来输送的方式的针拉幅式烘燥机、辊悬垂型干燥机或空气浮游式干燥机等已知的干燥方法的适当组合,可以控制膜的光学特性。把这样得到的膜卷起来作为光学用芳香族聚碳酸酯膜。
<卷绕制膜工序>
如后所述,在卷绕塑料膜工序中,优选的是与作为保护膜的带有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重合在一起而共同卷起来。
(保护膜)
<聚酯膜>
从具有高杨氏模量考虑,作为本发明中与聚碳酸酯膜一起卷起来的保护膜,可以优选使用聚酯单轴或双轴拉伸膜。
所述聚酯列举有,例如,以由对苯二甲酸为主要酸成分和乙二醇为主要二醇成分所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由萘二甲酸为主要酸成分和乙二醇为主要二醇成分所构成的聚萘二甲酸乙酯为优选。
这些聚酯中,可以使用在对苯二甲酸和萘二甲酸以外的各种二元酸和各种二醇,例如,间苯二甲酸和萘甲酸、三亚甲基乙二醇、四亚甲基乙二醇等来作为副成分(例如5mol%以下)的共聚物。可以在不降低双轴拉伸聚酯膜的杨氏模量的范围内来含有这些主成分以外的共聚物成分。
本发明的聚酯膜中,可以含有光、热稳定剂、着色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以及润滑剂等。润滑剂可以含有,例如,碳酸钙、氧化铝、高岭土、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硫酸钡、沸石等无机粒子、硅氧烷树脂、交联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有机微粒。
所用的聚酯的本征浓度以[η]=0.5~0.7为合适。
本发明所用的聚酯膜的厚度以10μm~50μm为优选。
聚酯膜可以用历来已知的方法来制造。即,首先把干燥的聚酯熔融,用平模在冷却鼓上挤压冷却制成未拉伸膜。接着,把此未拉伸膜进行至少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的后热处理,提高热尺寸稳定性。在拉伸了的聚酯膜的表面上,通常形成了由于所加入的润滑剂或聚合催化剂等所引起的突起,提高了滑动性。膜的表面粗糙度Ra是10nm~30nm为优选,以没有粗大的表面突起者为优选。粗糙度Ra过大的场合和有粗大表面突起的场合,在作为保护膜使用时,它们被转印到聚碳酸酯膜面上,而在表面上产生了疵点,不选用。聚酯膜表面的粗糙度小于10nm时,难以滑动,难以高效率地制造。
更有,聚酯膜的纵、横方向上的杨氏模量都在450kgf/mm2(4413MPa)以上为优选,更优选的是在500kgf/mm2(4903MPa)以上。杨氏模量过低的膜在从辊卷出时容易引起变形,发生了由所谓的卷束现象导致的聚碳酸酯膜的变形,因此不选用。
<赋予粘接层>
本发明的卷制层压体是在塑料膜与保护膜之间具有弱粘接的粘接层以使与塑料膜聚碳酸酯膜粘接。所述粘接层的形成,可以在保护膜和塑料膜的至少任一膜的表面用弱粘接性的粘接剂预先形成粘接层。而且,把所述粘接层夹起来那样层积塑料膜与保护膜并以卷状卷起来,就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卷制层压体。
这里,以在作为保护膜所用的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粘接层的方法为例来说明。
所述粘接层与聚酯膜牢固粘接,与聚碳酸酯膜的粘接力为3gf~50gf(0.0294N~0.49N),这样比较好的是在从卷制层压体把聚酯膜剥下时基本上不转移粘附到聚碳酸酯膜上。只要是赋予了这样的粘接层的粘接剂的话,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以列举有,橡胶类、硅氧烷类、丙烯酸类。其中,丙烯酸类粘接剂透明性优异、而且此粘接剂的成分不易转移到聚碳酸酯膜上,因此优选。作为丙烯酸类,虽然有溶剂类、乳剂类等,不过从粘附力、与聚酯膜基材的密合性等的稳定性来说,可以优选使用溶剂类粘接剂。
作为粘接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例如,调制含粘接剂的溶液,接着把它直接涂布在聚酯膜基材上,进而根据需要由加热等来干燥。或者,使用在脱模纸上涂敷、干燥一下后在其上面贴上聚酯膜以把粘接剂向此聚酯膜的表面转印的转印法也行。作为涂敷方法,例如可列举出模涂、石版凹印滚涂法等。
涂敷时把所用的涂布粘接剂溶液涂敷在聚酯膜上的这一步操作可在任何阶段进行。还有,把涂敷溶液涂布在聚酯膜上时,根据需要,通过在聚酯膜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放电处理等物理表面处理,或者实施涂布有机树脂类或无机树脂类涂料的化学表面处理来作为提高密合性、涂布性的预处理,可以加固粘接剂与聚酯膜的密合性。
所述粘接剂层的厚度以1μm~500μm为优选,3μm~50μm为更优选。
在一面赋予了粘接性的聚酯膜与塑料膜的粘接力是3gf~50gf(0.0294N~0.49N)。粘接力过弱的场合,在把卷制层压体裁切时,塑料膜与保护膜容易分离,限制了加工工序的处理方法。还有,裁切时的脱落等容易成为发生异常的原因,因此不选用。还有,当粘接力过强的场合,在把塑料膜冲压成圆盘状之前的剥离保护膜工序中难以剥下保护膜,使得塑料膜弯曲等而容易受损,因此不选用。还有,向聚碳酸酯膜转移而附着在此膜上的结果,有招致产生光学失真、由静电而导致杂质的附着之虞。与塑料膜的粘接力以3gf~30gf(0.0294N~0.294N;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样品宽度25mm,换算成每1m宽为1.16N/m~11.6N/m)为优选。
(卷绕制膜工序)
如前所述,在卷绕塑料膜工序中,如果使用例如赋予有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作为保护膜的话,塑料膜的卷绕就可以很合适地进行。从辊拉出赋予了此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的头,剥开脱模纸或脱模膜后,与聚碳酸酯膜重叠,用夹辊夹持(夹持的线压例如为10kgf~2kgf/1m(98N/m~19.6N/m),优选为7kgf~3kgf/1m(68.9N/m~29.4N/m)),挤压膜间的空气,不起皱地一起卷起来。这样就可以制造本发明的卷制层压体。
(卷制层压体的塑料膜的后加工)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卷制层压体在光盘制造工序上的处理性能,或为了赋予镀膜性、耐化学试剂性等,在塑料膜的保护膜的反面设置硬化树脂层也行。为了防止尘埃的附着或为了容易除去尘埃,使所述层含有抗静电剂和/或脱模剂也可以。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现在来叙述本发明卷制层压体适合于光盘保护层中使用的场合的所述光盘之结构与制造方法。
用注塑成型在塑料基板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记录信息层的坑或凹槽等凹凸图案。还有,在玻璃基板上用感光性树脂法(玻璃2P法:光聚合反应)来形成凹凸图案也可以。
在凹凸图案上,根据只可读的ROM型或只可记录的WORAM型、可以擦写的RAM型,形成了铝等反射膜或相变材料、磁记录材料、有机色素等记录膜。
在其上由粘接层贴上厚度为30μm~100μm的上述塑料膜,形成透明保护层。作为粘接层,可以使用紫外线硬化树脂、热硬化树脂、环氧树脂等液状粘接剂、或压敏性粘接剂或紫外线硬化性膜和紫外线硬化性粘接剂等膜状粘接剂。作为粘接层,只要是有粘接性且光学透明的即可。
作为使用以紫外线硬化树脂为代表的液状粘接剂来形成透明保护层的方法,可以是如图4所示,首先,在光盘基板21上用紫外线硬化树脂22涂布成环状图案,通过在其上载有冲压成环形的塑料膜23的状态下旋涂,使紫外线硬化树脂遍布均匀,用紫外线24照射而硬化来形成。
作为使用压敏性粘接剂那样的膜状粘接剂来形成保护层的方法,如图5所示,预先把塑料膜31与粘接剂32层压起来,使用贴上了剥离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膜33的基材34做为粘接剂的另一面。把它冲压成环形之后,用衬垫36或辊贴合在光盘基板35上,形成透明保护层。或,如图6所示,使用把膜化粘接剂41夹在剥离用PET膜42、43中间的基材,首先,把粘接剂冲压成环形,除去轻剥离用PET膜42,用衬垫45或辊贴合在光盘基板44上,之后,与除去了剥离用PET膜43的光盘基板44的粘接剂41相对地、然后把塑料膜46冲压层环形,用衬垫47或辊贴合在光盘基板44上,形成透明保护层。
此时,既可以在从卷制层压体去除保护膜以后粘接塑料膜,也可以在形成透明保护层后再去除。还有,粘接方法也不限制于上述的方法。
实施例
下面,用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另外,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测定、效果评价是按以下方法进行的。
1)膜厚测定方法
从卷制层压体采取剥离了保护膜的聚碳酸酯膜的沿卷绕方向的1m全幅样品。在此幅度方向(与卷绕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和卷绕方向上分割成10cm×10cm的方膜(在幅度方向零头超过5cm的场合,此部分也取做测定样品),在其各自的中央,用ミツトヨ公司制造的千分尺测定其厚度,由100个测点的厚度求平均值,以此表示膜厚。
2)膜的厚度斑点测定方法
在用上述1)的千分尺的测定方法中,除了测定点以外恐怕会有漏看可能存在的厚度斑点,例如,细筋状的厚度斑点,因此用アンリツ公司制造的膜厚测试仪KG601来连续测定厚度斑点。按下面来进行测定样品的制样。即,在膜的卷绕方向上按5cm间隔取全幅样品,连续共取10片(在膜卷绕方向上合计50cm)。用上述膜厚测试仪测定各自的厚度分布,记录在记录纸上。求出上述10片膜所记录的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厚度范围),在此厚度范围中的最大者表示此膜的厚度斑点。
3)热尺寸变化率
从聚碳酸酯的幅度方向(膜幅大致为1m)上的3处取总样品。然后,进一步把各总样品分别制成10个热尺寸变化率测定用样品,共计30个。热尺寸变化率测定用样品的大小取为,各总样品的10个样品内的5个是沿膜的卷绕方向取150mm、与其成直角方向取10mm,而余下的另5个是沿膜的卷绕方向取10mm、与其成直角方向取150mm。对各样品在150mm的长度方向上以100mm间隔印上测定热尺寸变化率的标记点。这样,就准备好了膜卷绕方向有15点和与其直角方向(幅度方向)上也有15点的测定用样品。
在无负荷下于140℃的恒温槽中把测定样品处理1小时,取出冷却到室温,测定标记点间隔。尺寸的测定是在23℃、6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下,用显微镜来读取的。尺寸变化率是由140℃热处理前后的尺寸来求出的。
热尺寸变化率={(处理前的尺寸)-(处理后的尺寸)}/(处理前的尺寸)×100%
4)总光线透过率
此测定方法是与JIS K7105和ASTM D1003相对应的。
从聚碳酸酯膜的幅度方向(膜幅几乎为1m)的3处取样。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造的色差浊度测定仪COH-300A测定样品的总光线透过率。各样品测定5点,取幅度方向3个样品共15点的平均值为总光线透过率。此测定是按JIS K7105标准进行的。
5)聚碳酸酯膜中的溶剂含量测定
取含溶剂的膜约5g,用170℃热风干燥机干燥1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此时,用化学天平精确称量其干燥前后的重量,求出其变化率。由此求出以固体量为基准的溶剂含量。具体方法是,把幅宽约1m的样品在幅度方向上5等分来测定,在每等分的幅度方向上测3次,求其平均值。当干燥前的重量为a,干燥冷却后的重量为b,则以固体为基准的溶剂含量的各测定值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a-b)/b}×100%
6)面内延迟值Re.的测定
取聚碳酸酯膜全幅1m的卷绕方向上长度40mm的长方形样品,在卷绕方向上的3处以50cm间隔来取样。把此长方形膜按每40mm间隔切成40mm见方的测定用样品。即,在1000mm长的膜的整个幅度方向上取25个,由于长方形样品为3个,总共就得到了75个测定用样品。对这些样品测定其面内延迟值Re.。数字表示的Re.值的范围以其最小值~最大值来表示。用王子测量仪器公司制造的双折射率测定仪KOBRA-21ADH测定光线从垂直方向入射时的面内延迟Re.值。
7)厚度方向的延迟值K的测定
与上述6)的测定同样取样,用KOBRA-21ADH测定。通过把聚碳酸酯膜样品用其相位滞后轴或相位超前轴旋转来改变入射角度以测定其延迟,从这些数据计算折射率nx、ny以及nz。进一步,由这些值计算K值:K值=((nx+ny)/2-nz)×d(单位为nm)。这里,nx是卷绕方向上的折射率,ny是与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d表示所测定的膜厚。另外,K值的单位在上述计算时算出的是μm,不过在表示时已经换算成nm单位。本说明书中K值的最大值意指这些中的最大值。
8)支撑体的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的测定
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是JIS-B0601所定义的值,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的数值是用小坂研究所公司的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Surfcorder,SE-30C)测定的。
Ra测定的条件如下:
触针尖端半径:2μm
测定压力:30mg
临界值:0.08mm
测定长度:1.0mm
与上述3)的总样品同样,在膜的整个幅度方向上取3处制样供测定用。对同一样品反复进行5次测定,其测定值(以μm为单位,小数点以下取4位值)除去一个最大的值,得到余下的4个数据。把总共3处的12个数据取平均,取小数点以下第5位四舍五入,用nm为单位以小数点以下4位来表示。
9)保护膜粘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此测定方法以JIS Z0237为基准。
把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塑料膜与涂布了粘接剂的聚酯膜在室温下用辊挤压贴合形成层积片。挤压的线压力调整为5kgf/1m。从此层积片裁下宽25mm、长150mm的长方形样品。用小型坦锡伦把聚碳酸酯膜的一端和聚酯膜的一端固定在卡盘上,以180度撕离的方法测定剥离强度。剥离的速度取300mm/min。
10)膜保护层的平整性(光学失真)的评价方法
首先来讲评价用光盘基板的制作方法。
在直径12cm的聚碳酸酯制造或玻璃制造光盘基板表面上,用溅射方法形成作为反射膜层的铝膜,在此反射膜上用紫外线硬化树脂贴上聚碳酸酯膜来作为光透过层。具体说,在光盘的铝面上,将紫外线硬化树脂涂布成环状图案的,载上冲压成外径118mm、内径22.8mm的聚碳酸值膜,用旋涂(例如5000rpm,30sec)把紫外线硬化树脂均膜。然后,用紫外线照射来贴合。
作为光平整性的评价方法是,把光盘装在驱动装置中,在光盘处于旋转的状态下,通过光透过层(透明保护层)相对于铝膜反射面地装上聚焦伺服机构,比较此时的聚焦误差信号的振幅。当聚碳酸值膜的平整性差(光学失真大)的场合,随光程长的变化,误差信号的振幅增大。作为引起聚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光盘基板自身的表面起伏、主轴马达的振动等,由于受伺服机构特性的影响,比较是用同一基板、同一驱动装置进行的。而且,通过用高通滤波器(HPF)取出误差信号的1kHz~4kHz以上频率成分,就可以更明确的对聚碳酸酯膜的平整性差异进行比较。
[实施例1和比较例1]
把粘均分子量38,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造粒(帝人化成公司制造的商品パンライト,注册商标グレ-ド C-1400QJ)在120℃下热风干燥16小时,接着用去湿空气冷却到30℃。把此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溶解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备成18重量%的溶液。把此溶液过滤除去杂质。进而把此溶液导入到温度调节为15±0.5℃的1200mm宽的衣架形模中,接着流延在上述支撑体上形成约450μm的液膜。流延开始之前的支撑体温度(表面温度)设定为9℃。把流延膜按下面所述进行干燥。
(第1区)在干燥的初期阶段,向支撑体的里面吹30℃的温风加热,要注意把膜的气氛温度取为20℃来干燥,以不至于引起膜的变形(均化不良)。(在溶液浇铸的场合,浇铸之后的状态为溶液膜,即称液膜较接近于实际,但这里就称之为膜了。)
(第2区)接着,用温风吹,在气氛温度45℃干燥,直至膜中的二氯甲烷浓度成为35重量%左右。
(第3区)接着,用温风吹,在气氛温度50℃下干燥,膜中的溶剂量为25重量%。
(第4区)在此区中,在55℃的气氛温度下干燥。此时膜中的溶剂量为20重量%。
(第5区)在此区中,把聚碳酸酯膜与支撑体一起在15℃的气氛中冷却。当此工序完了时,膜中的溶剂量为18重量%。
接着,把上述膜从支撑体上剥离。剥离下来的膜进而送入针拉幅式烘燥机方式的干燥机中边干燥变传送。
在针拉幅式烘燥机中,输送膜的两端用销把持住的聚碳酸酯膜。用的是在针拉幅式烘燥机的各区分割成6区的针拉幅式干燥机。在针拉幅式烘燥机中,从入口开始进行聚碳酸酯膜的干燥,由于在这里其幅度收缩,与此幅度收缩相配合,也缩小针拉幅式烘燥机的轨条幅度地使其干燥。也就是说,随着进入针拉幅式烘燥机工序的后半部分,使热风温度上升,促进了聚碳酸酯的干燥。此时,尽量将针拉幅式烘燥机的轨条幅度设定得聚碳酸酯膜的分子尽量不发生取向、面内延迟值尽量不增加。前半部分的热风温度取为90℃、110℃、120℃,中间的4、5区的温度取为130℃,在此5区段,将聚碳酸酯膜从针刺部断开。进而,在6区,热风温度取为135℃。在针拉幅式烘燥机的出口处,几乎于室温下,以使聚碳酸酯膜受到幅度为5kgf/1m的张力来取出。随之把膜通入辊悬垂型干燥机中。此辊悬垂型干燥机分割成2间,前部的热风温度为135℃,后部的热风温度为145℃,用幅度为1.5kgf/1m(14.7N/m)的取出张力来取出。所得到的膜的幅度为1.0m。
如此得到的聚碳酸酯膜的特性如下:
聚碳酸酯膜的厚度为75μm,厚度斑点为1.0μm。热尺寸变化率为0.06%,总光线透过率为90%,溶剂含量为0.25%,面内延迟值为4nm~10nm,表面粗糙度Ra.两面为1.8nm,K值的最大值是78nm。进而,把所得到的聚碳酸酯膜用卷绕机卷绕前,在20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双轴拉伸膜(杨氏模量纵向、横向共530kg/mm2(5197MPa)、表面粗糙度Ra.两面均为25nm(聚酯中,加入了0.25重量%的平均粒径0.6μm的润滑剂来调整表面粗糙度Ra.))上与带有粘接层的保护膜的粘接层重合,用每m为5kgf(49N/m)的线压夹持,取500m长度卷成辊状形成卷制层压体。聚碳酸酯膜与保护膜的粘接强度为9.8gf(0.096N,把样品宽度25mm换算成1m为3.84N/m)。
这里,按下面那样形成粘接层。首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双轴拉伸膜的一面实施电晕处理。接着,做为丙烯酸类粘接剂,用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为共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为含官能团的单体按3∶1∶1的比例,用乙酸乙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按已知的方法进行溶液聚合,调制成粘接剂用聚合物。在此粘接剂用聚合物中,加入TDI类异氰酸酯交联剂,在用后面讲的方法制成的剥离纸的脱模层上,按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那样涂布来形成粘接层。接着,把此粘接层贴合在上述已经进行了电晕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双轴拉伸膜上,用转印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双轴拉伸膜上形成粘接层。作为脱模纸,用的是在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膜上形成了由硬化型硅氧烷构成的0.1μm脱模层的膜。
把此卷制层压体在室温中保存了6个月之后,评价膜的平整性。即,把膜从卷制层压体放出来,切割。从幅度1m的总卷制层压体制作5个170mm幅度的卷制层压体。在5个当中,对幅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与两端的辊由表层及离卷芯250m的部分和卷芯部分取样。从膜的幅度方向上3处切出样品,合计9个。把这些样品冲压成圆盘状,用紫外线硬化树脂贴合在有铝的玻璃基板上,制作成评价用光盘。
用以上那样制得的带有光透过层的光盘基板,进行实际的残留焦点的测定。在用线速度7.9m/s使光盘旋转状态下,聚焦,对于所取出的聚焦误差信号通过4kHz的高通滤波片(HPF),只取出高频的残留成分。用的透镜的NA为0.85,激光波长为405nm。
下面示出了高频的残留信号的最大振幅值。还有,为了比较,测定了作为保护膜的聚乙烯/聚乙酸乙烯酯的卷制层压体的卷芯中央部分。
保护膜的种类       卷位置      振幅位置      焦点误差
                                             (任意单位)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粘接剂
                   表层        右端          0.045
                   表层        中央          0.048
                   表层        左端          0.047
                   中间        右端          0.044
                   中间        中央          0.048
                   中间        左端          0.045
                   卷芯        右端          0.047
                   卷芯        中央          0.042
                   卷芯        左端          0.045
聚乙烯/聚乙酸      卷芯        中央          0.079
乙烯酯共聚物
由此可知,在由表层、中间层、卷芯部分所制成的实施例1的整个膜样品中,没有光学失真量的变化,可以维持极好的特性。还有,在比较例1中,聚焦误差明显加大,光学失真变大,特性不好。
产业化应用可能性
由本发明可以提供高度优异平整性的、几乎没有光学失真的、光学均质性良好的卷制层压体。把此聚碳酸酯膜用做高密度光盘用的透明保护层,可以提供基本上不发生光学失真、简单且工业生产性高的信息记录媒体。

Claims (11)

1.一种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双酚A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所构成的塑料膜与由芳香族聚酯构成的保护膜,并在二者之间使用粘接强度为3gf~50gf(0.0294~0.49N)的弱粘接性粘接剂而层压、卷绕起来的。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的厚度斑点在4μm以下、热尺寸变化率在0.07%以下、面内延迟值在15nm以下。
3.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或聚萘二甲酸乙酯构成且杨氏模量在450kgf/mm2(4413MPa)以上的聚酯。
4.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的厚度为30μm~100μm、总透光率在90%以上、残余溶剂量在0.3重量%以下、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值(K值)在100nm以下、表面粗糙度Ra在两面上均为5.0nm以下。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是由溶液浇铸法制膜的。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制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光盘透明保护层。
7.一种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膜面入射方式光盘的透明保护层中使用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制层压体。
8.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所述卷制层压体冲压盘状层积膜的工序、粘接构成盘状层积膜的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的工序。
9.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保护膜从所述盘状层积膜上剥离后、把塑料膜粘接在光盘基板上。
10.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把构成盘状层积膜的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粘接之后把保护膜从所述盘状层积膜上剥离。
11.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液状粘接剂或膜状粘接剂进行塑料膜与光盘基板的粘接。
CNB028026004A 2001-07-05 2002-07-02 卷制层压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5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05258 2001-07-05
JP205258/01 2001-07-05
JP205258/2001 2001-07-05
PCT/JP2002/006701 WO2003004270A1 (en) 2001-07-05 2002-07-02 Laminate ro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4840A true CN1464840A (zh) 2003-12-31
CN100528557C CN100528557C (zh) 2009-08-19

Family

ID=19041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26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8557C (zh) 2001-07-05 2002-07-02 卷制层压体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285332B2 (zh)
EP (1) EP1419882B1 (zh)
JP (1) JP3923044B2 (zh)
KR (1) KR100854605B1 (zh)
CN (1) CN100528557C (zh)
DE (1) DE60214199T8 (zh)
TW (1) TW574278B (zh)
WO (1) WO20030042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8641B (zh) * 2007-06-11 2012-11-28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用层叠膜
CN103717398A (zh) * 2011-07-28 2014-04-0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膜叠层体、膜卷层体以及该膜卷层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6959A (ja) * 2003-02-13 2004-09-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8226791B1 (en) * 2004-02-13 2012-07-24 Bambi Lyn Cahilly Sealing device for a surface
US7366081B2 (en) * 2004-11-10 2008-04-29 Tdk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5194789B2 (ja) * 2005-04-18 2013-05-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20060251899A1 (en) * 2005-05-09 2006-11-09 Liao Wen P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possessing a protective layer
JP4657378B1 (ja) * 2010-08-05 2011-03-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ロール原反、並びに、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JP5411200B2 (ja) * 2011-04-26 2014-02-1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ソグラフィ用ペリク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9083A (en) * 1946-07-09 1950-11-07 Lincoln M Keefe Apparatus for making records
DE2016228A1 (zh) * 1970-04-04 1971-10-28 Matuschke W
JPS59188859A (ja) * 1983-03-29 1984-10-26 Nec Home Electronics Ltd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CA1263535A (en) * 1986-07-01 1989-12-05 Minoru Fujita Optical recording car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0331392A3 (en) 1988-03-01 1990-02-14 Alza Corporation Anesthesia and antisepsis of the skin
US5364735A (en) * 1988-07-01 1994-11-15 Sony Corporation Multiple layer optical record medium with protective lay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DE68916530T2 (de) 1989-02-24 1994-11-24 Agfa Gevaert N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ärmeempfindlichen Registriermaterials.
JP3241560B2 (ja) 1995-02-24 2001-1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9025775A1 (en) 1997-11-14 1999-05-27 Datacard Corporation Curable topcoat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JP3667135B2 (ja) * 1999-02-15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積層体
US6245382B1 (en) * 1999-02-24 2001-06-12 Datacard, Inc. Method for making protective film
US6599602B2 (en) 1999-06-02 2003-07-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olycarbonate articles and adhesive composition therefor
JP2001243658A (ja) * 1999-12-21 2001-09-07 Teijin Ltd 光ディスクの透明保護層用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巻層体
JP4282222B2 (ja) 1999-12-21 2009-06-17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巻層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8641B (zh) * 2007-06-11 2012-11-28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用层叠膜
CN103717398A (zh) * 2011-07-28 2014-04-0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膜叠层体、膜卷层体以及该膜卷层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4278B (en) 2004-02-01
CN100528557C (zh) 2009-08-19
US20030184891A1 (en) 2003-10-02
DE60214199D1 (de) 2006-10-05
JPWO2003004270A1 (ja) 2004-10-21
KR100854605B1 (ko) 2008-08-27
US7285332B2 (en) 2007-10-23
DE60214199T8 (de) 2007-10-25
WO2003004270A1 (en) 2003-01-16
EP1419882A4 (en) 2005-08-10
EP1419882A1 (en) 2004-05-19
DE60214199T2 (de) 2007-07-12
EP1419882B1 (en) 2006-08-23
JP3923044B2 (ja) 2007-05-30
KR20030036752A (ko) 200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5644C (zh) 光信息介质及其制造、检查方法
CN1174401C (zh)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218738A (zh) 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07599A (ja) 光ディスク
CN1667069A (zh) 粘接剂组合物、光盘制造用薄片以及光盘
JP7311545B2 (ja)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用離型フィルム
JPWO2008153032A1 (ja) 光学部品用積層フィルム
JP6311229B2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体
JP618515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464840A (zh) 卷制层压体
JP3925736B2 (ja) Icカードまたはicタグ用熱接着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icカードまたはicタグの製造方法、及びicカードまたはicタグ
WO2004006235A1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4282222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巻層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1243658A (ja) 光ディスクの透明保護層用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巻層体
JP2007270132A (ja) 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易表面賦形性シート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表面賦形方法ならびに成形品
JP2006331478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7434704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71236A (ja) 長尺ロール状機能性フイ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698108A (zh) 光存储介质
JP2012139930A (ja) 両面離型フィルム
JP7257596B1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多層フィルム
JP2007178997A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TW201027140A (en) Polarization diffractio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154372A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光記録媒体
JP4919990B2 (ja) 離型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