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6721A - 纱线的接线方法,装置,和细纱的纱线接头 - Google Patents

纱线的接线方法,装置,和细纱的纱线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6721A
CN1456721A CN 03124349 CN03124349A CN1456721A CN 1456721 A CN1456721 A CN 1456721A CN 03124349 CN03124349 CN 03124349 CN 03124349 A CN03124349 A CN 03124349A CN 1456721 A CN1456721 A CN 1456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end segments
wiring hole
main bod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243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7107C (zh
Inventor
马场进
美马博志
畠山泰典
塩田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6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6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71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71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传统的打结器和捻接器的纱线接线方法中,纱线的被接部分比纱线的其它部分在纱线的径向方向上绕着整个外围有凸起部分。因此,在随后操作的针织作业经过针织用针时,这就会有这样的情况,由于纱线接头会被织针卡住而产生纱线断开。尤其在针织机或类似织机中,在织机工作过程期间被停止时,纱线不能够容易地再次接上,这会在使用上的产生问题。在本发明中,两根纱线的端部段以相同方向相互搭接关系方式被放置,端部段被插入到一个纱线接线孔内,和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端部段上,端部段被退捻和被连接。

Description

纱线的接线方法,装置,和细纱的纱线接头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捻接细纱的技术。
尤其是本发明涉及的是这样捻接纱线的技术,把两根纱线的端部段以相互搭接的关系方式和端部段面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放置,并且把压缩流体例如空气施加到搭接部分上。
背景技术
例如,一种传统的纱线接线装置,其有一个打结器和一个捻接器。针对捻接纱线,打结器形成一个纱线结头(纱线接头),如一种自紧结或织布结。同时,捻接器预先把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给解捻,并且把纱线的端部段以相互搭接的关系方式放置在一起,以致端部段在一个纱线接线孔中面对相对的方向。随后,捻接器把压缩流体(例如压缩空气,等)作为一种旋转气流施加到搭接部分上,并且两根纱线的端部段被旋转和被摆动以相互缠结在一起并被接好。
捻接器的一个实例被揭示在日本专利公开号60-39767中。
在纱线接线方法中,其形成一结头,被打结的部分在纱线的径向方向中的整个外围上比纱线的其它部分要凸出。因此,这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被打结的部分在随后操作的针织作业经过针织用针时会被织针卡住而产生纱线断开。
而且,尽管由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搭接的凸出的量比上述的结头要小,但由于纱线搭接部分会被织针卡住,还会有产生纱线断开的情况。纱线的断开是由于纱线被织针卡住会导致使用上的问题。尤其是在针织机或类似的织机上,在织机工作过程期间被停止时,纱线不能够容易地再次接上,并且工作不得不由开始重新启动。
另外,由捻接器形成的结头和纱线接头在纱线的横截面或被加捻状态中是不同于纱线的其它部分的。而且,结头和纱线接头在质地和染色特性方面是不同于纱线的其它部分的。由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较长于纱线的其它部分。其结果是,这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在针织或机织的时候,染色色采的不均匀性是明显的,或在纱线接头的特性方面的变化是显著的。
发明内容
上述的问题将通过本发明来解决。接下来,将描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些纱线的端部段被以相互搭接的关系方式采用端部段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并且纱线的端部段被插入到一个纱线接头孔内。然后,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纱线端部段,这些纱线能够被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些纱线的端部段被以相互搭接的关系方式在相同方向放置,并且纱线的端部段被插入到一个纱线接头孔内。然后,当压缩流体施加到纱线端部段上时,端部段的根部边缘被抑制住,并且压缩流体施加到在自由状态下的端部段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压缩流体是以近似垂直的放向施加到纱线的搭接端部段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一个主机体在横截面处分成两个构件,在其主机体处形成有一个纱线接线孔,其横截面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边缘。此外,至少提供一个孔为把压缩流体注入到纱线接线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机体部件以横截面分成两个构件,在其主机体部件处形成有一个纱线接线孔,其构件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边缘。此外,当纱线接线孔是通过连接两个构件形成时,一个被规定尺寸的间隙形成在两个构件之间以用来释放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个纱线控制槽,为的是当两个将要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的时候来抑制住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其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一个夹持构件,为的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在被分成两个构件的主机体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夹持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一个切断构件,为的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切断的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尖端,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夹持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一个边缘上,并且切断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另一个边缘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在开在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处的两个开口当中,在两根纱线根部边缘处的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另外开口的横截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在两个开口中,另一个形成较大的开口包括一个形成在纱线接头孔的一侧上的排气壁,和一个排气孔,该排气孔接合到排气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一个纱线接头包括一个接合部分,在此接合部分处一些纱线的纤维相互无规则的被缠结在一起,和一个从接合部分凸出的尾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纱线接线构件的平面视图;
图4是表示两根纱线被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纱线接线方法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5是表示两根纱线被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纱线接线方法中的纱线接线孔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表示接线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纱线接线方法中的纱线的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在上纱线接线构件向上回转状态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上纱线接线构件向上回转状态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上纱线接线构件向上回转状态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前视图;
图11是表示在上纱线接线构件向下回转状态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右视图;
图12是表示在上纱线接线构件向下回转状态下的纱线接线装置的前视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纱线接头的示意图;
图14是由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纱线接头的示意图。
最佳实施例的描述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参看附图1至3,将描述一个纱线接线装置,其是纱线接线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另外,在下列的描述中,术语“纱线”表示由一束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亚麻或类似纤维形成的细纱,或由一束称之为短纤维形成的细纱,其短纤维是由长丝切断成合成短纤维,和这样的纤维混合物生产的。而且,术语“纤维”表示一种短纤维,其形成一种细纱。
纱线接线装置1主要包括一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一上纱线接线构件3,它们形成一纱线接线装置1的主机体,其还包括一支架4,一固定螺钉5或类似元件。孔8穿过下纱线接线构件2,其孔贯穿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支架轴6插入到孔8内,以至在其之间有一间隙,以用来把支架4可转动的安装到下纱线接线构件2上。上纱线接线构件3提供在支架4上并且通过螺钉5固定。一纱线接线槽13和一接触表面14是被提供在上纱线接线构件3的下表面上。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支架4相对于下纱线接线构件2是可转动的。然而,其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如果上纱线接线构件3是与下纱线接线构件2分离地设置,和将在后面描述的一纱线接线孔7具有一大的开口,其它结构是能适用的。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上纱线接线构件3是通过一个连接构件如固定螺钉5而被固定在支架4上。然而,上纱线接线构件3能够通过其它的方法如焊接或通过一种粘接剂的粘接而被固定。
如图2所示,在支架4被向下转动的状态下(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接触表面10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的接触表面14相互对着接触并且被紧密地固着。在横截面侧视图上具有一圆环形状的纱线接线孔7(图2中用阴影线表示的部分),其是通过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纱线接线槽9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的纱线接线槽13所形成的。即,纱线接线孔7是沿着隔开主机体的两个构件(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之间的一个表面形成的。换句话说,隔开主机体的两个构件之间的表面位于通过纱线接线孔7(在第一实施例中,呈圆筒形状)的两边缘的表面的位置处。
在第一实施例中,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斜表面15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的斜表面16相互不对着接触并且形成有具有规定尺寸的间隙17。形成的间隙17是用于在纱线接线孔7中控制压缩流体的流动。间隙17的宽度是能够改变的或者间隙17根据纱线类型,纱线粗细度或类似情况而能够被闭合。
同时,在支架4向上转动的状态下(图2中用实线表示),在纱线接线操作期间纱线接线孔7处两根纱线的端部段被定位,纱线接线孔7是被大张着的以至于两根纱线的端部段能够被容易地定位。而且,一个板18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其中之一的边缘上。纱线控制槽19是提供在板18上。
此外,流体引导孔11是从下纱线界限构件2的下表面穿过。来自于空气压缩机(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管连接到流体引导孔11上。另外,有一喷嘴孔12,其连接到流体引导孔11的上端和纱线接线孔7。
在纱线接线构件2的前部,用于连接螺栓的螺栓孔22是从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上表面贯穿到其下表面而构成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纱线接线孔7在横截面视图中具有一个圆环形状。然而,纱线接线孔7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纱线接线孔7能够具有其它的形式,例如字母字V或U的形状,或矩形形状。即,纱线接线孔7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和长度是根据将要被接的纱线特性(纱线类型,纤维粗细度,加捻方法),将被施加的压缩流体的压力,在下面要描述的喷嘴孔的特性(孔的数量,孔形状,孔的位置,孔的尺寸)或类似情况而被选择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椭圆形喷嘴孔12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纵向上的接近中心处。形成的喷嘴孔12使得其朝着纱线接线孔7喷射压缩流体。然而,喷嘴孔12的形状不限于该实施例。例如,喷嘴孔的形状可以是圆环形状或矩形形状,喷嘴孔12可以提供数个,或喷嘴孔12能够提供在从纱线接线孔纵向方向上中心处移开的一位置处。此外,喷嘴孔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或喷嘴孔12能够朝着移开中心方向喷射压缩流体。即,纱线接线孔7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纱线接线孔7能够根据纱线的特性(纱线类型,纤维粗细度,加捻方法),将被施加的压缩流体的压力,和纱线接线孔7的截面形状或长度而被选择。
如上所述,形成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上的纱线接线孔7是通过一个经过纱线接线孔7的两个边缘的截面而被分成两部分。因此,比较于传统的方法(一种方法,其中构件包括的纱线接线孔不被分成两个部分,而是形成一个插缝,该插缝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纱线插入到纱线接线孔中)纱线能够容易地插入到纱线接线孔7中。此外,考虑到纱线的插入,由于其不需要提供大的插缝,因此间隙17能够被变窄。其结果是,能够改善纱线接线孔的封闭性,并且压缩流体(流体例如是空气)能够有效地施加到纱线上。其优点是,纱线接头的强度被改善(降低了纱线断开的可能性),并且甚至当施加到纱线上的压缩流体的压力比较于传统方法是很小的时候,能够获得纱线接头的强度。
下面,参看附图4至6,描述纱线接线方法的实施例。
如图4所示,将被接线的两个纱线20,21的端部段被重合,并且纱线20,21以端部段面对相同的方向相互重叠关系放置。然后,纱线20,21向下放在纱线控制槽19上。在这种情况下,两根纱线20,21的端部段是面向未提供控制板18的方向上。两根纱线20,21在以这样的形式下被定位,其中纱线20,21的大约中点被插在纱线控制槽19内。由此形成的方式,两根纱线20,21在纱线20,21的大约中点处通过纱线控制槽19被轻微地抑制住。此外,两根纱线20,21是通过提供在板18上的一夹持装置(图中未示出)的纱线控制槽19而被夹持在朝着根部边缘的一个位置处。
接下来,如图5所示,当支架4向下转动的时候,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在接触表面10,14处相互对着接触。在横截面图上具有环行的纱线接线孔7被形成,而两根纱线20,21经过纱线接线孔7的内部。在这种状态下,支架4被固定,以至于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不会相互分开。然后,来自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流体引导孔11的压缩流体(在本实施例中,是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孔12被喷射到纱线接线孔7内。
在这种情况下,纱线接线孔7的两个开口是位于纱线接线装置1的相应的两端。在两个开口中,设置于两根纱线20,21的根部边缘(两根纱线20,21的端部段是位于在该边缘对面的边缘处)的开口通过控制板18具有较小横截面区域。
因此,大量的喷入到纱线接线孔7内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设有纱线20,21的端部段的边缘处,并随后排出纱线接线孔7的外部。由于压缩空气的流动,位于喷嘴孔12的下游侧的纱线20,21的端部段的部分被退捻,并且纱线端部段相互难解地被缠结在一起。
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一个小的连接部分23(在该部分处纱线20,21的未加捻纤维相互牢固地缠结在一起)形成在相对应的喷嘴12的一部分处。纱线端部段比连接部分23更远的尖端形成一尾部24,如一束没有相互牢固缠结在一起的未加捻的纤维。此后,连接部分23,界面部分23a,和尾部24一起称为纱线接头(示于图1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纱线20,21的端部段预先不被退捻。然而,纱线端部段的加捻状态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因为即使当纱线端部段预先未被加捻,纱线也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接线。当在通过预先牵拉纱线端部段实现如把纱线端部段退捻到某一程度过程之后,将本实施例的纱线接线方法完成时,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使压缩流体的压力较小也能够形成牢固的连接部分。
如上所述,两根纱线的端部段以相同的方向相互重叠关系放置,并且纱线的端部段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然后,压缩流体施加到纱线端部段使其退捻并连接纱线。此后,有可能的是形成一牢固和小的连接部分。而且,无需预先退捻纱线端部段,并且工作能够简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纱线接线装置1是由被分成两个构件的一个构件构成的,然而,将被使用的纱线接线装置不限于本实施例。即,尽管可加工性稍微有些下降,但例如通过提供整体形成的具有相同的形状的纱线接线孔和喷嘴孔的构件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
示于图7和图8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51除了下纱线接线构件2,上纱线接线构件3,和支架4或类似构件形成第一实施例的纱线接线装置1外,还包括一个夹持构件68,一个切断构件69,和一个打开和闭合臂70。纱线接线装置51的其它部件与纱线接线装置1的相同的方式而构成。
夹持构件68包括一个夹持板68a和一个支架侧表面4a。夹持板68a代替纱线接线装置1的板18而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一个边缘上。支架侧表面4a提供在一侧,该侧提供有夹持板68a。
一个引导槽68b形成在夹持板68a上。具有端部段重合的被横向放置在纱线接线槽9上的两根纱线20,21是被放置在引导槽68b上。一个切断件4b形成在支架侧表面4a的下部。切断件4b确保一个用于纱线20,21的通道,为的是当支架4向上回转的时候,纱线20,21被定位在纱线接线槽9或引导槽68b上。
切断构件69包括一个下刀片69a和一个上刀片69b,它们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另一边缘上。下刀片69a固定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上,而上刀片69b固定在上纱线接线构件3上。相对于下纱线接线构件2,其上接线构件3的垂直回转运动的同时,下刀片69a和上刀片69b则打开和关闭。
而且,打开和闭合臂70通过紧固构件55而被固定在支架4的上表面。通过扣住和操作打开和闭合臂70,上纱线接线构件3相对于下纱线接线构件2能够容易第垂直回转。
下面将描述当由上述纱线接线装置51进行接线时夹持构件68和切断构件69的功能。
如图9和10所示,当进行接线时,下纱线接线构件2被向上回转,两根纱线20,21在其被重合的状态下横向地放在纱线接线槽9上。
在其下纱线接线构件2向上回转的状态下,在支架侧表面4a与夹持板68a的引导槽68b之间通过切断件4b得到一个用于纱线20,21的通道。即使在由纱线接线槽9和引导槽68b被引导时,纱线20,21能够自由移动。
而且,切断构件69被打开,而纱线20,21是在下刀片69a和上刀片69b之间通过。
如图11和12所示,当上纱线接线构件3由上述状态向下回转的时候,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侧面处的夹持板68a和在上纱线接线构件3侧面处的支架侧表面4a在侧面上看是相互重叠的,而用于纱线20,21的通道消失。
因此,纱线20,21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通过形成夹持构件68的夹持板68a和支架侧表面4a而被抑制在纱线接线孔7的一个边缘上。
即,在其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被接合的状态下,其下纱线接线构件2和上纱线接线构件3是分成两个构件的主机体,当形成在主机体上将被纱线接线孔7接线的两根纱线20,21的端部段被重合并且面对相同方向横向放置的时候,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通过夹持构件68而被夹持住。
纱线20,21被横向放置在纱线接线槽9上的位置通过由夹持构件68所夹持的纱线20,21而被固定。
同时,在纱线接线孔7的另一边缘,当上纱线接线构件3向下回转时,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侧面处的下刀片69a和在上纱线接线构件3侧面处的上刀片69b在侧面上看是相互重叠的。其结果是,纱线20,21的尖端通过下刀片69a和上刀片69b被切掉。
由于纱线20,21的尖端被切掉,从由夹持构件68所夹持的部分到所切掉的部分的纱线20,21的长度能够被构成恒定的。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夹持构件68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一个边缘上,而切断构件69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7的另一边缘上。因此,其长度近似等于纱线接线孔7的长度。
如上所述,当纱线20,21的位置通过夹持构件68被固定,并且纱线20,21通过切断构件69以规定的长度切断的时候,在接线期间纱线20,21的退捻或缠结的程度方面的不匀性,或从纱线结头形成的位置到纱线端部段的长度方面的不匀性均能够被降低。其结果是,被连接的纱线20,21和纱线接头的质量能够被稳定。
尤其是由于在纱线接线孔7的一个边缘上提供夹持构件,和在纱线接线孔7的另一边缘上提供切断构件69,由纱线20,21被固定的位置到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嘴孔12的位置的长度,和由喷嘴孔12到纱线端部段的长度是能够构成恒定的。其结果是,纱线接头的质量能够被稳定。
此外,当如在纱线接线装置51上提供有夹持构件68时,无需为夹持纱线20,21在如纱线接线装置1的纱线控制槽19的根部侧提供一夹持装置。
而且,在纱线接线装置51中,在正交于纱线接线孔7的方向上,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的端部处,在提供有切断构件69的纱线接线孔7的一侧处,形成一个排出槽74。此外,一个排出孔75形成在提供有切断构件69的支架4的一侧上。在其支架4向下回转的状态下,排出槽74和纱线接线孔7被连通,而排出槽74和排出孔75被连通。
在其支架4向下回转的状态下,纱线接线孔7的两侧通过夹持构件68和切断构件69而被封闭。然而,在切断构件69侧处的纱线接线孔7的开口通过排出槽74和排出孔75朝着外部大开着的。反之,在夹持构件68侧处的纱线接线孔7的开口通过夹持构件68而被封闭。因此,开口在下纱线接线构件2与夹持构件68之间仅是有一个小间隙,并且该开口较小于在切断构件69侧处的开口。
即,在纱线接线孔7两侧处的开口的横截面区域被构成以至于在提供有夹持构件68的纱线20,21的根部侧处的开口比提供有切断构件69的纱线20,21的尖端处开口要小。
因此,喷入到纱线接线孔7内的压缩空气是稳定的,而不是受到干扰的。压缩空气在朝着切断构件69的一个方向流动,在其切断构件69处被放置有纱线20,21的尖端。然后,压缩空气被排出到纱线接线孔7的外部。
由于压缩空气的流动是在一个方向而不是紊流,被放置在喷嘴孔12下游侧的纱线20,21的尖端部分被退捻。被退捻的纱线端部相互被复合缠结在一起,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坚固的纱线接头30。
接下来,参看附图13和附图14,下面将描述通过本实施例的纱线接线方法而获得的纱线接头。
当通过传统的捻接器进行接线的时候,如图14所示,纱线25,26的端部段预先被退捻,并且纱线25,26被相互搭接关系方式放置,以至于面对相对的方向的端部段,或纱线25,26被相交。然后,在纱线接线孔内来自两个不同的地方喷射压缩流体(空气)。压缩空气的喷射孔被形成,以至于退捻的端部段在纱线接线孔内与纱线25,26的捻回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其结果是,在传统的捻接器中,连接部分27具有与在纱线25,26相同方向的捻回。此后,连接部分27和尾部25a,26b将称之为纱线接头31。
与此同时,如图13所示,由本实施力的纱线接线方法所获得的纱线接头30比较于由传统的捻接器所获得的纱线接头31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即使如果纱线20,21的端部预先没有退捻的时候,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能够被形成。在传统的捻接器中,需要形成与纱线方向相同的加捻纱线接头31。因此,这就需要预先退捻纱线端部段,而随后以纱线捻回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端部段。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无需考虑捻回方向。如果压缩空气从纱线侧喷射,在有施加压缩空气处的纱线部分被退捻,并且来自纱线的纤维相互任意地缠结在一起,以形成纱线接头30。
另外,靠近根部侧而没有施加压缩空气部分的纱线20,21的部分是不退捻的。因此比较于其中纱线预先被退捻的传统的方法,其优点是纱线在纵向方向上的捻回上的变化是很小的。
第二,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比由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能够牢固第缠结在一起(即使当施加较有力的张力时,在其纱线接头处也不会出现纱线断开)。如上所述,通过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是由在相同方向旋转到某一程度,并且是被相互缠结在一起的纤维而构成的。反之,本发明的纱线接头30是通过相互任意缠结的摆动的纤维而构成的。
第三,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与通过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相比能够形成较小的接头。这也涉及一个事实,纱线接头30的缠结力是强有力的。即,由于通过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的缠结力是微弱的,这就需要在纱线接线工作中对于端部段的重叠部分要采用较长的长度(近似15mm)。
第四,在纱线的圆周方向,根据所规定的均匀粗细度,通过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凸出于纱线的其它部分(纱线25,26的主体部分)。此外,如图14所示,在具有凸起的纱线接头31的两端处,尾部25a,26a是由纤维绒毛形成的。例如,当通过针织机的织针时,纱线25,26是以纵向被喂入,在对着织针的钩钉接触时纱线25,26滑动。尾部25a,26a是在对立于纱线25,26滑动方向的方向上在纱线接头31的两个端部形成的(该部分凸出于纱线25,26的主体部分)。因此,尽管当比较于结头经过织针的钩钉的情况时可能性是低的,但会有这样一些情况出现,当纱线接头31被卡住时而其通过了钩钉。
反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的形成,使其连接部分23在纱线的圆周方向中的中心方向稍微凸出。在纱线的圆周方向,界面部分23a是形成在纱线接头30所凸出的方向的相对侧。纱线20,21被接合而在圆周方向的某些部分上没有形成任何凸起和膨胀。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比较于传统捻接器形成的纱线接头31是比较小的。此外,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在纱线圆周方向的一个方向仅有稍微的凸起。尾部24是形成在纱线接头30的尖端。纱线接头30具有界面部分23a,在此两根纱线20,21是平和光滑的被连接。因此,当纱线20,21用于针织机或类似织机,并且通过织针的钩钉而对着钩钉滑动时,纱线接头30旋转,似乎界面部分23a对着钩钉接触。其结果是,比较于传统的纱线接头31,由织针卡住纱线接头30的断开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在针织机中大量降低纱线断开的出现尤其是有效的,在其针织机上在纱线断开出现之后,再启动是十分困难的。由传统的捻接器形成的结头或纱线接头在纱线的横截面区域或加捻状态方面是不同于纱线的其它部分。因此,这就会有一个问题,结头或纱线接头在质地或染色方面不同于纱线的其它部分。然而,在本实施例的纱线接头30中,界面部分23a左右处的纱线20,21的加捻状态不会改变,并且施加到纱线的质地或染色特性的影响很小。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当使用于针织机或类似织机中连接部分23和尾部24旋转不会对着钩钉接触,因此连接部分23和尾部24位于衣服如运动衫的内侧。其结果是,外观不会受到理解部分23和24的影响,并且在质地上可感到舒适。
由于本发明是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形成的,因此可获得下列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些纱线的端部段是以相同方向相互重合关系方式被放置,并且纱线端部段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然后,通过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端部段,一些纱线能够被连接。而且,其无需预先对纱线端部段退捻,并且纱线接线工作能够简化。
根据第二方面,一些纱线的端部段是以相同方向相互搭接关系方式被放置,并且纱线端部段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然后,当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端部段上时,端部段的根部侧被抑制住,并且压缩流体是施加到处于自由状态下的端部段。因此,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在被抑制部分的在下游侧的端部段,尤其位于喷嘴孔的下游侧的部分被退捻,并且端部段能够相互复合地缠结在一起。
根据第三方面,压缩流体是以近似垂直方向施加到纱线的搭接端部段上。因此,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纱线的尖端被退捻,并且端部段相互复合地缠结在一起。其结果是,一个较小的连接部分能够形成在压缩流体被施加的部分处,其中被退捻的纤维相互牢固地被缠结在一起。
根据第四方面,形成有纱线接线孔处的主机体是在通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的横截面处被分成两个构件。此外,至少一个孔提供用于把压缩流体喷射到纱线接线孔内。在传统的方法中,包括有纱线接线孔的构件是不被分成两个构件的,并且通过所形成的插缝,该插缝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纱线被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反之,在本发明中,纱线能够容易地插入,并且无需为考虑纱线的插入而提供一个大的插缝,纱线接线孔的封闭性能够被改善,并且压缩流体(流体如为空气)能够有效地被施加到纱线上。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改善纱线接头的强度(纱线断开发生的可能性是低的),并且甚至当施加到纱线上的压力比传统的方法较小时,能够形成牢固的纱线接头。
根据第五方面,形成有纱线接线孔处的主机体是在通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的横截面处被分成两个构件。此外,在两个构件之间形成具有规定尺寸的间隙,以用来当纱线接线孔通过所结合的两个构件形成时排放空气。其结果是,在纱线接线孔内压缩流体的流动能够适当地被控制。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一个纱线控制槽,为的是当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的纱线接线孔将要接头的时候来抑制住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其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横向地面对相同的方向放置。而且,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通过控制槽被柔软地抑制住。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在被抑制部分的下游侧的端部段,尤其位于喷嘴孔的下游侧的部分被退捻,并且端部段能够相互复合地缠结在一起。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一个夹持构件,为的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夹持在被分成两个构件的主机体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的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而且,被横向放置在纱线接线槽上的纱线通过夹持构件被夹持,并且被放置纱线的这个位置被固定。此外,在接线期间纱线的退捻或缠结的程度方面的不匀性,或从纱线结头形成的位置到纱线端部段的长度方面的不匀性均能够被降低。其结果是,被连接的纱线和纱线接头的质量能够被稳定。
根据第八方面,提供一个切断构件,为的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切断的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尖端,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而且,纱线端部段的尖端部通过切断构件被切掉。此外,由夹持构件所夹持的部分到所切掉的部分的长度能够构成恒定。
此外,在接线期间纱线的退捻或缠结的程度方面的不匀性,或从纱线结头形成的位置到纱线端部段的长度方面的不匀性均能够被降低。其结果是,被连接的纱线和纱线接头的质量能够被稳定。
根据第九方面,夹持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一个边缘上,并且切断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另一个边缘上。而且,由纱线被固定的位置到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嘴孔的位置的长度,和由喷嘴孔到纱线端部段的长度是能够构成恒定的。其结果是,纱线接头的质量能够被稳定。
根据第十方面,在开在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处的两个开口当中,在两根纱线根部边缘处的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另外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大量的喷入到纱线接线孔内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设有纱线的端部段的边缘处,并随后排出纱线接线孔的外部。由于压缩空气的流动,位于喷嘴孔的下游侧处的纱线端部段的部分是被退捻的,并且纱线端部段相互复合地被缠结在一起。
其结果是,在相应于开口的部分处,能够形成一个小的连接部分,其中退捻纱线的纤维相互牢固地缠结在一起。此外,比连接部分更远离尖端部的端部段能够形成一束没有相互牢固缠结在一起的退捻纤维的尾部。
根据第十一方面,在两个开口中,另一个形成较大的开口包括一个形成在纱线接头孔的一侧上的排气壁,和一个排气孔,该排气孔接合到排气壁上。而且,喷入到纱线接线孔内的压缩空气被稳定,而没有紊流。此外,压缩空气在朝着切断构件的一个方向流动,在其切断构件处放置有纱线的尖端部分,并且压缩空气被排处到纱线接线孔的外部。由于压缩空气是在一个方向流动而不是紊流,因此在纱线的尖端部能够形成一个稳固的纱线结头。
根据第十二方面,一个纱线接头包括一个接合部分,在此接合部分处一些纱线的纤维相互无规则的被缠结在一起,和一个从接合部分凸出的尾部。而且,即使当两根纱线的端部段预先未被退捻,其纱线也能够被接上。此外,在纵向方向上纱线的捻回上的变化是很小的,接合部分的强度是高的,而纱线的断开的可能性是低的。而且,形成的纱线结头较小于通过传统捻接器形成的纱线结头。再有,由于接合部分是在中心方向上并且不是在纱线的整个圆周方向上从纱线凸起,这样由于被织针卡住纱线结头使纱线断开的可能性能够降低。此外,本发明在针织机上尤其是有效的,在其针织机上在纱线断开出现之后,再启动是十分困难的。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方法,包括:
把多个纱线的端部段以相同方向相互搭接关系方式被放置;
把所述端部段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和
通过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端部段上而进行连接这些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一些纱线的端部段以相同方向相互搭接关系方式被放置;
把端部段插入到纱线接线孔内;和
当把压缩流体施加到端部段上时,抑制住端部段的根部侧,并且把压缩流体施加到处于自由状态下的端部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压缩流体以近似垂直方向施加到纱线的搭接端部段上。
4.一种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包括:
一个主机体,其包括一个纱线接线孔,并且该主机体在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的一个横截面上分成两个构件;和
至少一个孔,其把压缩空气喷入到纱线接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主机体,其包括一个纱线接线孔,并且该主机体在经过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的一个横截面上分成两个构件;和
一个用于排放空气的间隙,其具有规定的尺寸,其当纱线接线孔通过所结合的两个构件形成时形成在在两个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纱线控制槽,其是当两个将要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的时候来抑制住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其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横向地面对相同的方向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夹持构件,其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在被分成两个构件的主机体处于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夹持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大约中点,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切断构件,其是当将被纱线接线孔接头的两个端部段被重合在主机体上时候用来切断的两根纱线的端部段的尖端,在此主机体处形成有纱线接头孔,并且端部段是被被横向地以面向相同的方向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一个边缘上,并且切断构件是提供在纱线接线孔的另一个边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在纱线接线孔的两个边缘处的两个开口当中,在两根纱线根部边缘处的开口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另外开口的横截面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细纱的纱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开口中,另一个形成较大的开口包括一个形成在纱线接头孔的一侧上的排气壁,和一个排气孔,该排气孔接合到排气壁上。
12.一种纱线接头,包括:
一个接合部分,在此接合部分处多个纱线的纤维相互无规则的被缠结在一起;和
一个从接合部分突出的尾部。
CNB031243495A 2002-05-09 2003-04-30 纱线的接线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71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34436 2002-05-09
JP134436/2002 2002-05-09
JP101623/2003 2003-04-04
JP2003101623A JP3985716B2 (ja) 2002-05-09 2003-04-04 紡績糸の糸継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6721A true CN1456721A (zh) 2003-11-19
CN100507107C CN100507107C (zh) 2009-07-01

Family

ID=2942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4349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7107C (zh) 2002-05-09 2003-04-30 纱线的接线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85716B2 (zh)
CN (1) CN10050710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863B (zh) * 2005-10-29 2012-04-2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纱线连结装置
CN101501255B (zh) * 2006-06-30 2012-09-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接头方法、接头装置以及由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CN101283135B (zh) * 2005-10-13 2013-07-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的捻接方法及其装置
CN109594159A (zh) * 2017-10-03 2019-04-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喷嘴、接纱装置、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0415B2 (ja) * 2004-03-30 2008-07-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ハンディー型スプライサー
KR101224566B1 (ko) 2005-10-13 2013-01-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편물기 등에 있어서의 실 전환장치
WO2007142311A1 (ja) 2006-06-09 2007-12-13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スプライサ装置のクリーナ装置
EP2033921B1 (en) * 2006-06-09 2016-03-3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Splicer device
ITMO20090183A1 (it) * 2009-07-15 2011-01-16 Marco Turchi Dispositivo per la giunzione di fili o filati tessili, particolarmente per macchine tessili e macchine roccatrici
JP5634226B2 (ja) * 2010-11-11 2014-12-0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
JP7073194B2 (ja) * 2018-05-30 2022-05-23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合繊糸用スプライサ
CN116081399B (zh) * 2023-03-27 2023-09-12 惠民县永康绳网有限公司 一种混纺纱线的断线接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6968A (en) * 1979-02-09 1980-08-16 Murata Mach Ltd Pneumatic type thread connector
US4538407A (en) * 1982-12-12 1985-09-03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spun yarns
JPH0791707B2 (ja) * 1987-07-21 1995-10-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糸継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479769A (en) * 1991-02-06 1996-01-02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Michelin & Ci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he ends of two assemblages of threads
JP2930010B2 (ja) * 1996-05-16 1999-08-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234671B2 (ja) * 2012-12-03 2017-11-22 コスモ工機株式会社 分岐管部撤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135B (zh) * 2005-10-13 2013-07-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的捻接方法及其装置
CN101291863B (zh) * 2005-10-29 2012-04-2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纱线连结装置
CN101501255B (zh) * 2006-06-30 2012-09-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接头方法、接头装置以及由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CN109594159A (zh) * 2017-10-03 2019-04-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纱喷嘴、接纱装置、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85716B2 (ja) 2007-10-03
CN100507107C (zh) 2009-07-01
JP2004027463A (ja) 200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6721A (zh) 纱线的接线方法,装置,和细纱的纱线接头
CN1297701C (zh) 半精纺山羊绒及其加工方法
RU2119979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мешанной пряжи в воздушном поток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смешанной пряжи в воздушном потоке
CN1638619A (zh) 用于植物切割设备中的新型切割单元及切割线
JP2003212438A (ja) 糸を空圧式に結合する装置
JPS61257877A (ja) 糸継ノズルユニツト
JPH0641351B2 (ja) 2本の糸を節なしに結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H0118182B2 (zh)
JPS5874472A (ja) スパン糸の糸継ぎ装置
KR20070108526A (ko) 방적사의 실이음 방법 및 실이음을 포함하는 편성포
CN1644782A (zh) 缝纫机
US6318281B2 (en) Sewing needle for multi-directional sewing
CN1046776C (zh) 复合式缝合枢栓
CN108998863B (zh) 一种振荡式开松纤维梳理方法
CN1337485A (zh) 生产纤维织物组织的方法和装置
US3858537A (en) Self-threading sewing machine needle
JPS61102423A (ja) 繊維束の流体処理装置
CN214271164U (zh) 一种具有防缠绕功能的加弹机
CN211972661U (zh) 一种动车空调滤芯用缝纫机的定位装置
RU2068898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тачивающей двухниточной строчки из одинаковых по форме стежков разных нитей
CN208472334U (zh) 一种缝纫机针头转向装置
JPH0213499Y2 (zh)
SU1264610A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 трехниточной цепной строчки при сшивании сетных полотен
JPS61102422A (ja) 繊維束の交絡処理装置
KR101124896B1 (ko) 필라멘트사를 이용한 북실 가공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