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1130A - 开关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1130A
CN1411130A CN02143781A CN02143781A CN1411130A CN 1411130 A CN1411130 A CN 1411130A CN 02143781 A CN02143781 A CN 02143781A CN 02143781 A CN02143781 A CN 02143781A CN 1411130 A CN1411130 A CN 1411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oltage
conducting
main switc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3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0976C (zh
Inventor
森田浩一
山岸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1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09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09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5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single converter stage both for correction of AC input power factor and generation of a regulated and galvanically isolated DC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要求提高具有功率改善功能的开关电源装置的效率。第1主开关Q1通过主电感线圈L1连接在整流电路4的一对输出导体43、44之间。平滑用电容器C1通过整流二极管D1与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第2主开关Q2通过变压器5的初级绕组N1与该平滑用电容器C1并联连接。第1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1、Cq2与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并联连接。设置了与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设置了与初级绕组N1电磁耦合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1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a、Lb通过共同的辅助开关Q3与第1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1、Cq2并联连接。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进行功率改善和波形改善的开关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典型的开关电源装置由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和与该整流平滑电路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构成。然而,典型的整流平滑电路由整流电路和与其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构成。该整流平滑电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的特长,但是,由于平滑用电容器的充电电流仅在正弦波交流电压的峰值区域流过,所以,存在功率差并且交流输入电流波形差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已知的电路是在整流电路与平滑用电容器之间连接电感线圈,并且将可以通过上述电感线圈进行控制的开关连接在整流电路的一对输出端子之间,而将平滑用电容器通过整流二极管与开关并联连接。具有该电感线圈和开关的电路通常称为升压型的功率改善电路。在该升压型功率改善电路中,以比交流电压高得多的重复频率控制开关的通/断。这样,流过电感线圈的电流的峰值就与交流电压的瞬时值成正比,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形近似为正弦波,从而功率得到了改善。另外,可以使平滑用电容器的电压高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
但是,在瞬时值先有的开关电源装置中,在升压型功率改善电路的开关和与其连接的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中,都要发生开关损失,从而效率降低。
另外,以不同的开关频率即通/断重复频率控制升压型功率改善电路的开关和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时,有时由于两者的频率干涉而发生噪音,或者开关的控制不稳定。
在特开平8-154379号公报中,已公开了别的形式的开关电源装置。在该公开的开关电源装置中,利用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控制平滑用电容器的直流电压时,同时就控制了功率改善用电感线圈的电流的通/断。因此,利用1个开关就可以获得功率改善和DC-DC变换电路这样的2个效果,从而电路结构变得简单。但是,难于充分满足功率改善和DC-DC变换这两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良好地进行功率改善并且可以用简单的电路降低功率改善电路的开关和DC-DC变换电路的开关这两方面的开关损失的开关电源装置。
下面,参照表示实施例的附图的符号说明解决上述问题而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但是,在各权利要求和其后的本发明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符号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不是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开关电源装置是用于将从交流电源供给的正弦波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给交流电压的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与上述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连接的并且具有第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的整流电路(4)、具有与上述整流电路的上述第1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一端的主电感线圈(L1)、具有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整流电路的上述第2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第1主开关(Q1)、由与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或寄生电容构成的第1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1)、通过整流二极管(D1)与所述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C1)、具有主绕组(N1)的变压器、具有通过上述主绕组(N1)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另一端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第2主开关(Q2)、由与上述第2主开关(Q2)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或寄生电容构成的第2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2)、为了得到直流电压而与上述变压器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6或6a)、具有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的一端或另一端连接的一端并且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具有与上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整流电路(4)的上述第2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辅助开关(Q3)、与上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串联连接的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具有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一端和上述第2主开关(Q2)的上述第1主端子之间的任意的位置(P2或P3或P4)连接的一端和与上述辅助开关(Q3)的上述第1主端子连接的另一端并且与上述主绕组(N1)电磁耦合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上述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串联连接的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控制电路(8或8a或8 b),上述控制电路(8或8a或8b)具有分别与上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上述控制端子和上述辅助开关(Q3)的上述控制端子连接而形成用于以比上述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间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控制上述第1主开关(Q1)的通/断的第1控制信号(Vg1)并将该第1控制信号(Vg1)供给上述第1主开关(Q1)的第1功能、为了将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直流电压断续地加到上述主绕组(N1)上而形成用于控制上述第2主开关(Q2)的通/断的第2控制信号(Vg2)并将该第2控制信号(Vg2)供给上述第2主开关(Q2)的第2功能和为了在上述第1主开关(Q1)导通时和上述第2主开关(Q2)导通时可以使上述第1和第2开关(Q1、Q2)进行软性开关而形成使上述辅助开关(Q3)具有的指定的导通期间和指定的频率重复地进行通/断控制的第3控制信号(Vg3)并将该第3控制信号(Vg3)供给上述辅助开关(Q3)的第3功能。
如方案2所示,最好上述第1主开关(Q1)的通/断重复频率与上述第2主开关(Q2)的通/断重复频率相同。
另外,如方案3所示,最好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控制时刻与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控制时刻相同。
另外,如方案4所示,上述控制电路由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检测单元(23)、检测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的第2电压检测单元(24)、检测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的第3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以比上述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发生由锯齿波电压或三角波电压构成的周期性电压波形的波形发生器(29)、与上述第1电压检测单元(23)、第2电压检测单元(24)、上述电流检测单元(9)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值并且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正弦波近似而决定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26、26a、27、28、30)、与上述第3电压检测单元(25)的输出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而决定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1、32、33)、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同步地决定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定时单元(37)、为了限制上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幅度而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到经过指定时间的时刻的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该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与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和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连接的使由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1逻辑电路(35)和与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和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连接的使由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区间的第2逻辑电路(36)构成。
另外,如方案5所示,形成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上述指定时间输出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定时单元(34)。
另外,如方案6所示,为了限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幅度可以形成独立的第1和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a、V34b)。
另外,如方案7所示,形成上述第1导通限制信号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第1指定时间输出成为第1电压电平的信号的第1定时器(34a),形成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第2指定时间输出成为第1电压电平的信号的第2定时器(34b)。
另外,如方案8所示,上述控制电路由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检测单元(23)、检测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的第2电压检测单元(24)、检测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的第3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以比上述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发生由锯齿波电压或三角波电压构成的周期性电压波形的波形发生器(29)、与上述第1电压检测单元(23)、第2电压检测单元(24)、上述电流检测单元(9)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值并且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正弦波近似而决定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26、26a、27、28、30)、与上述第3电压检测单元(25)的输出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而决定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1、32、33)、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同步地决定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定时单元(37)、检测上述第1主开关(Q1)的上述第1和第2主端子间的电压(Vq1)的第1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8)、检测上述第2主开关(Q2)的上述第1和第2主端子间的电压(Vq2)的第2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9)、发生具有相同或不同值的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的基准电压源单元(54、58)、检测从上述第1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8)得到的第1开关电压(Vq1)是否比上述第1基准电压(Va)低的第1比较器(53)、检测从上述第2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9)得到的第2开关电压(Vq2)是否比上述第2基准电压(Vb)低的第2比较器(57)、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t0)到从上述第1比较器(53)得到表示上述第1开关电压(Vq1)比上述第1基准电压(Va)低的输出的时刻(t2)的第1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上述第1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1导通限制信号(V51)的单元(56)、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t0)到从上述第2比较器(57)得到表示上述第2开关电压(Vq2)比上述第2基准电压(Vb)低的输出的时刻(t1)的第2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上述第2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2导通限制信号(V52)的单元(60)、与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和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56)连接的使由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51)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1逻辑电路(35)和与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和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60)连接的使由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52)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2逻辑电路(36)构成。
另外,如方案9所示,上述变压器具有次级绕组(N2),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最好与上述次级绕组(N2)连接。
另外,如方案10所示,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由与上述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的整流用二极管(Do)和通过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与上述次级绕组(N2)并联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Co)构成,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具有在上述第2主开关(Q2)的截止期间通过在上述次级绕组(N2)中发生的电压成为导通状态的极性。
另外,如方案11所示,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a)由与上述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的整流用二极管(Do)和通过整流用二极管(Do)与上述次级绕组(N2)连接的平滑电路(Lo、Co、Do1)构成,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具有在上述第2主开关(Q2)的等同期间通过在上述次级绕组(N2)中发生的电压成为导通状态的极性。
按照各方案的发明,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设置了由第1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1)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构成的第1谐振电路,所以,第1主开关(Q1)可以进行软性开关,从而可以降低第1主开关(Q1)的功耗和噪音。另外,可以在功耗小的状态下获得功率改善。
(2)由于设置了由第2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2)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b)构成的第2谐振电路,所以,第2主开关(Q2)可以进行软性开关,从而可以降低第2主开关(Q2)的功耗和噪音。另外,可以在功耗小的状态下实现DC-DC变换。
(3)由于使用共同的辅助开关(Q3)形成由第1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1)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构成的第1谐振电路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2)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b)构成的第2谐振电路,所以,可以实现电路结构简化。
(4)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所以,辅助开关(Q3)成为导通状态,将电压加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上时,可以抑制通过主电感线圈(L1)而流入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流,流入该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流比较快的成为零,从而可以使第1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1)比较快地开始放电。
(5)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变压器(5)的主绕组(N1)电磁耦合,所以,辅助开关(Q 3)成为导通状态,将电压加到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上时,从主绕组(N1)向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能量的释放比较快地结束,从而第2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2)可以比较快地开始放电。
(6)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两者一体地构成。因此,可以实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和主电感线圈(L1)的小型化。
(7)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主绕组(N1)电磁耦合,两者一体地构成。因此,可以实现具有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和主绕组(N1)的变压器的小型化。
按照方案2的发明,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通/断重复频率即开关频率相同,所以,可以简单地构成用于形成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第1和第2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另外,可以实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控制的稳定化。即,如果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开关频率不同,在形成控制信号时,由于它们的相互干涉,难于稳定地形成控制信号,此外,还有可能发生噪音。与此相反,如果如方案2的发明那样使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开关频率相同,就不会发生上述相互干涉的问题和噪音的问题。
另外,按照方案3的发明,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同时等同,所以,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
另外,按照方案4的发明,可以良好地实现功率改善、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控制和输出电压(Vo)的控制。
另外,按照方案5和6的发明,可以简单地构成由于使第1和第2主开关(Q1、Q2)进行软性开关的控制电路。
按照方案7的发明,利用相互不同的第1和第2等同幅度限制信号(V34a、V34b)决定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等同开始时刻,所以,可以分别设定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等同开始时刻。结果,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等同开始时刻的设定的自由度高。
按照方案8的发明,通过实际检测第1和第2主开关的第1和第2主端子间电压(Vq1、Vq2)的降低来决定它们的等同时刻,所以,可以可靠地实现它们的软性开关。
另外,按照方案9、10、11的发明,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直流输出电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详细表示图1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各部分的电压的波形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用于说明功率改善和波形改善的图1的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用于说明软开关的图1的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5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6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7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8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9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各部分的电压的波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0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路图。
图17是详细表示图16的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8是详细表示图17的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各部分的电压的波形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开关电源装置具有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和2、滤除噪音用滤波器3、整流电路4、主电感线圈L1、整流二极管D1、平滑用电容器C1、变压器5、第1和第2主开关Q1和Q2、可以称为缓冲用或ZVS(零电压开关)用或谐振用的第1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和Cq2、第1和第2并联二极管Dq1和Dq2、整流平滑电路6、软开关辅助电路7、控制电路8和电流检测电路9。
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与用于供给例如50Hz的正弦波交流电压Vac的商用交流电源(图中未示出)连接。连接在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与整流电路4之间的滤除噪音用滤波器3由多个电感线圈和多个电容器组成的众所周知的电路构成,滤除高频电流成分。
整流电路4由桥式连接的4个二极管D11、D12、D13、D14构成,具有第1、第2交流输入导体41及42和第1、第2整流输出导体43及44。第1、第2交流输入导体41及42通过滤波器3与第1、第2交流输入端子1、2连接。该整流电路4把将图4(D)所示的交流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后的电压V4向第1和第2整流输出端子43、44间传输。
主电感线圈L1是为了功率改善和升压而设置的,该主电感线圈L1的一端与第1整流输出导体43连接。主电感线圈L1卷绕在磁性体磁心10上,并且辅助电路7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也卷绕在磁心10上。主电感线圈L1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分别具有漏电感。
第1主开关Q1由绝缘栅极型场效应晶体管构成,为了将电压断续地加到主电感线圈L1上,连接在主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与第2整流输出导体44之间。第1并联二极管Dq1与该第1主开关Q1反向并联连接。该第1并联二极管Dq1也可以是第1主开关Q1的内置二极管或体二极管。
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起第1软开关用电容电源的功能,与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可以将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采用第1主开关Q1的漏极源极间的寄生电容。
平滑用电容器C1由电解电容构成,通过整流二极管D1与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整流二极管D1在第1主开关Q1导通的期间保持为非导通,在第1主开关Q1截止的期间的一部分或全部时间内成为导通状态。平滑用电容器C1起其后级的DC-DC变换电路的直流电源的功能。
变压器5具有磁性体磁心11、作为主绕组的初级绕组N1、作为输出绕组的次级绕组N2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N2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卷绕在磁心11上,相互电磁耦合。初级绕组N1、次级绕组N2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极性设定为用黑圆点表示。初级绕组N1和次级绕组N2具有相反的极性。初级绕组N1的一端与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一端连接,初级绕组N1的另一端通过第2主开关Q2与平滑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即,初级绕组N1和第2主开关Q2的串联电路与平滑用电容器C1并联连接。
第2主开关Q2由绝缘栅极型场效应晶体管构成,漏极与初级绕组N1连接,源极与平滑用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第2并联二极管Dq2与第2主开关Q2反向并联连接。可以将该第2并联二极管Dq2采用第2主开关Q2的内置二极管或体二极管。
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起第2软开关用电容电源的功能,与第2主开关Q2并联连接。第1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1、Cq2的电容值远远小于平滑用电容器C1。可以将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采用第2主开关Q2的漏极源极间寄生电容。与变压器5的次级绕组N2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6由整流二极管Do和平滑用电容器Co构成。电容器Co通过二极管Do与次级绕组N2并联连接。二极管Do具有在第2主开关Q2导通时截止、在第2主开关Q2截止时导通的方向性。可以在与输出平滑用电容器Co连接的一对输出端子12、13间得到直流输出电压Vo,并供给负载14。
软开关辅助电路7也可以称为谐振辅助电路,由辅助开关Q3、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和第2辅助二极管Da及Db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构成。
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主电感线圈L1卷绕在同一磁心10上,与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一端与主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即输出端连接。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另一端通过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与辅助开关Q3连接。在利用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不能得到第1主开关Q1的软性开关所要求的电感值时,可以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第1附加电感线圈L1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串联连接。
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卷绕在变压器5的磁心11上具有漏感,与初级绕组N1和次级绕组N2电磁耦合。即,第2辅助电感线圈Lb是作为变压器5的3极绕组而设置的。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与初级绕组N1的另一端和第2主开关Q2的漏极间的点P2连接。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另一端通过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与辅助开关Q3连接。在利用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不能得到第2主开关Q2的软性恳所要求的电感值时,可以将用虚线所示的第2附加电感线圈L12与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串联连接。
辅助开关Q3由绝缘栅极型场效应晶体管构成,是为了进行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性开关而设置的。因此,辅助开关Q3通过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并联连接,并且,通过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并联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8具有控制第1主开关Q1的通/断的第1功能、控制第2主开关Q2的通/断的第2功能和控制辅助开关Q3的通/断的第3功能。为了检测直流输出电压Vo,一对直流输出端子12及13通过导体15及16与控制电路8连接。控制电路8通过导体17及18与第1和第2主开关Q1及Q2的控制端子即栅极连接,并且通过导体19与辅助开关Q3的控制端子即栅极连接。控制电路8也与各开关Q1、Q2、Q3的源极连接。为了进行功率改善的控制,电流检测器9通过导体20与控制电路8连接,并且第1整流输出导体43通过电压检测用导体21与控制电路8连接。为了将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控制为一定值,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一端通过导体22与控制电路8连接。
控制电路8将第1控制信号Vg1供给第1主开关Q1,将第2控制信号Vg2供给第2主开关Q2,将第3控制信号Vg3供给辅助开关Q3。
图1的控制电路8如图2所示的那样,大致由第1和第2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1及62、波形发生器29、第1定时器34、第1和第2AND门35及36和第2定时器37构成。
用于决定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时间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1由整流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3、电容电压检测电路24、基准电压源26a、第1减法器26、乘法器27、第2减法器28和第1比较器30构成。第1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1决定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以使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并且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用于决定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时间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2由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5、基准电压源31、第3减法器32和第2比较器33构成。第2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2决定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以使整流平滑电路6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也可以把波形发生器29视为第1和第2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1、62的一部分。
包含在第1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1中的整流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3通过导体21与第1整流输出导体43连接,用电阻R1、R2将通过对正弦波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而得到的整流输出电压V4进行分压,并输出检测电压V4’。该检测电压V4’作为正弦波基准信号使用。
电容电压检测电路24通过导体22与图1的平滑用电容器C1连接,用电阻R3、R4将电容电压Vc1分压后输出检测电压Vc1’。第1减法器26的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电容电压检测电路24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1基准电压源26a连接。因此,第1减法器26输出表示电容电压检测值Vc1’与第1基准电压Vr1之差的信号。
乘法器27的一边的输入端子与整流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3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边的湿润与第1减法器26连接。因此,乘法器27输出具有将第1减法器26的输出与整流输出电压检测值V4’相乘之后的值的电压V27。乘法器27的输出电压V27具有正弦波的全波整流波形。乘法器27的输出电压V27的振幅调整为用第1减法器26的输出将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控制为一定。
第2减法器28的一边的输入端子与乘法器27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通过导体20与图1的电流检测器9连接。电流检测器9输出与通过第1整流输出导体4 3流动的电流I4成正比的电压V9。因此,第2减法器28输出表示乘法器输出电压V27与电流检测电压V9之差的电压V28。
作为周期性电压波形发生器的波形发生器29由锯齿波发生器构成,如图3(B)所示,在第1输出导体29a上发生比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间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例如50Hz或60Hz高得多的频率例如20kHz的锯齿波电压Vt。具有周期性的锯齿波电压V t的重复频率与第1和第2主开关Q1、Q2以及辅助开关Q3的通/断频率一致。
另外,波形发生器29内置了用于形成锯齿波的时钟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在第2输出导体29b上发生图3(A)的时钟信号Vosc。锯齿波电压Vt与图3(A)的时钟脉冲同步地发生。
在图2中,1个波形发生器29共用于形成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和辅助开关Q3的3个控制信号Vg1、Vg2、Vg3,但是,为了形成3个控制信号Vg1、Vg2、Vg3,也可以设置2个或3个波形发生器。
另外,也可以利用锯齿波电压Vt形成触发信号,触发第1和第2定时器34和37,取代时钟信号Vosc。
第1比较器30的越的输入端子与第2减法器28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波形发生器29的输出端子连接。因此,第1比较器30如图3(B)所示的那样将第2减法器28的输出电压V28与锯齿波电压Vt进行比较,输出由图3(C)所示的波形构成的输出电压V30。第1比较器30的输出电压V30是用于决定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信号。因此,第1比较器30具有第1主开关Q1的导通幅度决定功能。
包含在第2导通幅度决定电路62中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5由与一对导体15、16连接的电阻R5及R6构成,输出其输出电压Vo的检测电压Vo’。第3减法器32的越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5的输出端子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2基准电压源31连接。因此,第3减法器32输出表示输出检测电压Vo’与第2基准电压Vr2之差的电压V32。
第2比较器33的越的输入端子与波形发生器29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3减法器32的输出端子连接。因此,第2比较器33如图3(D)所示的那样将锯齿波电压Vt与第3减法器32的输出电压V32进行比较,输出图3(E)所示的方形波的输出电压V33。第2比较器33的输出电压V33是用于决定第2主开关Q2的导通幅度的信号。因此,第2比较器33具有第2主开关Q2的导通幅度决定功能。
第1定时器34形成用于限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期间的信号,与波形发生器29的第2输出导体29b连接。第1定时器34如图3(F)所示的那样发生具有与锯齿波电压Vt的发生开始时刻t0同步地触发的t0~t1的第1时间T1的幅度的逻辑为0即第1电压电平的脉冲。第1时间T1的结束时刻表示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开始时刻。
作为第1逻辑电路的第1AND门35的越的输入端子与第1比较器30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1定时器34连接。因此,第1AND35向导体17输出由第1比较器30的输出电压V30与第1定时器34的输出电压V34的逻辑积输出构成的图3(G)所示的第1控制信号Vg1。从第1AND门35得到的图3(G)的第1控制信号Vg1在t1~t3期间为了使第1主开关Q1导通而成为逻辑的1即第2电压电平。
作为第2逻辑电路的第2AND门36的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2比较器33连接,另一边的输入端子与第1定时器34连接。因此,第2AND门36向导体18输出由第2比较器33的输出电压V33与第1定时器34的输出电压V34的逻辑积输出构成的图3(H)所示的第2控制信号Vg2。从第2AND门36得到的图3(H)的第2控制信号Vg2在t1~t4期间为了使第2主开关Q2导通而成为逻辑的1即第2电压电平。
第2定时器3 7用于决定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与锯齿波发生器29的第2输出导体29b连接。第2定时器37与锯齿波电压Vt的1周期的开始时刻t0同步地向导体19输出由图3(I)的t0~t2所示的第2时间幅度T2的脉冲构成的第3控制信号Vg3。第2时间幅度T2比图3(F)所示的第1时间幅度T1长。第2定时器37也可以晁第3控制信号Vg3的形成电路。在图3中,在t0~t5中锯齿波电压Vt的1周期结束之后,在t5~t6的下一周期中发生与t1~t5相同的动作。
由图3(G)、(H)、(I)的第1、第2和第3控制信号Vg、Vg2、Vg3的比较可知,第3控制信号Vg3在比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开始时刻t1超前时间幅度T1的t0开始进行辅助开关Q3的导通控制。结果,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导通时就可以成为软性开关。第1定时器34的第1时间幅度T1设定为从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t0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电压Vq1、Vq2实际上成为零或比各主开关Q1、Q2的截止期间的电压低的值的时刻的长度。第3控制信号Vg3从逻辑1返回到0的时刻即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结束时刻t2设定为在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内导通期间先结束的导通结束时刻t3之前或者最迟也设定为t3时刻。
下面,为了容易理解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的主电路部分的动作,假定未设置辅助电路7而说明图1的主电路部分的动作。图4概略地表示用于说明假定总是将辅助电路7的辅助开关Q3保持为截止时的功率改善的图1的各部分的状态。
从第1主开关Q1应答图4(A)所示的第1控制信号Vg1而发生通/断时,电压就断续地加到主电感线圈L1上。即,将图4(D)所示的交流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后的波形的电压V4断续地加到具有电感的主电感线圈L1上。在图4的t1~t2所示的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Ton,图4(B)所示的整流输出电流I4流过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第1主开关Q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的路径。该电流I4由于主电感线圈L1的电感的作用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增大。在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Ton,在由主电感线圈L1和磁心10构成的电感器上积蓄起能量。在图4的t2时刻,第1主开关Q1成为截止状态时,在主电感线圈L1的电感上积蓄的能量就开始释放,从而整流输出电压V4与主电感线圈L1的电压之和就高于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所以,二极管D1导通,电流流过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二极管D1、平滑用电容器C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的路径,从而向平滑用电容器C1充电。第1主开关Q1的截止期间Toff的电流I4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减小。在图4中,电流I4一直流动到下一导通期间Ton的开始时刻t4为止。但是,也可以将主电感线圈L1的电感值设定为使电流I4在t4之前的t3时刻成为零。在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Ton中的整流输出电流I4的峰值与整流输出电压V4的瞬时值成正比。因此,流过交流输入端子1的交流输入电流Iac如图4(C)所示的那样与图4(D)的交流电压Vac基本上同相并且为正弦波或近似正弦波。结果,使第1主开关Q1以比交流电压高的频率进行通/断时,可以实现功率改善,同时,伴随主电感线圈L1的升压作用,可以将平滑用电容器C1充电到比整流输出电压V4高的电压。
如果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比目标值高时,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Ton就变短,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就减少,从而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就恢复到目标值。相反,如果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低于目标值时,第1主开关Q1的电容期间Ton就延长,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就增大,从而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就恢复到目标值。
下面,除了辅助电路7的作用外,说明第2主开关Q2的通/断引起的DC-DC变换动作。
在第2主开关Q2导通时,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就加到初级绕组N1上。这时,在次级绕组N2上感应的电压具有将二极管Do反向偏置的方向,所以,二极管Do保持为非导通状态。结果,就在具有电感的变压器5上积蓄能量。在第2主开关Q2的截止期间,变压器5的积蓄能量释放,二极管Do导通,充电电流流入电容器Co。电容器Co的电压Vo高于基准值时,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就变短,变压器5的积蓄能量降低,从而输出电压Vo就恢复到基准值。在输出电压Vo低于基准值时,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就延长,变压器5的积蓄能量增大,从而输出电压Vo就恢复到基准值。
下面,参照图5说明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动作。
(t1以前和t13~t14)
在图5的t1之前的期间,发生与t13~t14期间相同的动作。在该t1以前的期间,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和辅助开关Q3却保持为截止状态。在第1主开关Q1的截止期间,如已说明的那样,伴随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向平滑用电容器C1充电。因此,如图5(M)所示,电流Id1通过二极管D1。另外,在第2主开关Q2的截止期间,随着变压器5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图5(J)所示的电流Id0流过次级绕组N2、二极管Do和电容器Co的路径。另外,从电容器Co向负载14供给电能。
(t1~t2)
如图5(C)所示,在t1时刻,辅助开关Q3的控制信号Vg3转换为高电平、辅助开关Q3转换为导通状态时,该辅助开关Q3的电压Vq3如图5(H)所示的那样基本上成为零。结果,在t1~t2期间,图5(K)所示的电流Ida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第1路径,同时,图5(L)所示的电流Idb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初级绕组N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路径。图5(I)所示的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是图5(K)的第1路径的电流Ida与图5(L)的第2路径的电流Idb之和。在第1和第2路径中,分别含有电感,所以,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从t1时刻开始逐渐地增大。结果,辅助开关Q3等同时就成为零电流开关即ZCS,从而不发生功率损失。
在t1时刻辅助开关Q3成为导通状态时,由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串联电路与由二极管D1和平滑用电容器C1构成的第1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在二极管D1导通时,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通过二极管D1加到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相互连接点P1上。因此,在二极管D1导通时,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被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箝位,即使在t1辅助开关Q3导通,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也不立即开始进行放电。在t1时刻以后,辅助开关Q3和整流二极管D1都成为导通状态时,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通过二极管D1加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的第2串联电路上,流过第2串联电路的电流Ida如图5(K)所示的那样逐渐地增大。在t1以后,整流二极管D1和辅助开关Q3都导通时,由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串联电路与由整流二极管D1和平滑用电容器C1构成的第1串联电路并联连接,所以,从主电感线圈L1供给的电流分流到瞬时值第1和第2串联电路中,如图5(M)所示,流过第1串联电路的整流二极管D1的电流Id1比t1以前急剧地减小。
另外,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进行电磁耦合,所以,在图5的t1时刻,电压加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上时,从主电感线圈L1供给的电流减小。结果,流过整流二极管D1的电流Id1比较快的减小,在图5的t4时刻成为零。
在t1~t2期间,图5(L)所示的电流Idb流过包含初级绕组N1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第2路径。结果,从与初级绕组N1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电磁耦合的次级绕组N2供给二极管Do的电流Ido如图5(J)所示的那样逐渐地减小,在t2时刻成为零。
(t2~t3)
在t2时刻次级侧的二极管Do成为非导通状态时,解除基于电容器Co的电压Vo的次级绕组N2的箝位状态,从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可以进行放电,于是就形成了基于该电容器Cq2的电容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电感的谐振电路。结果,在由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路径中流过图5(0)所示的电容器Cq2放电的电流Icq2。这样,电容器Cq2和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就如图5(F)所示的那样逐渐地降低,在t3时刻基本上成为零。在t2~t3期间,和前面的t1~t2期间一样,电流Ida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第1路径,并且,电流Idb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初级绕组N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路径。另外,也流过二极管D1的电流Id1。
(t3~t4)
在t3时刻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的放电结束时,通过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积蓄的能量的释放,在由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辅助开关Q3和第2并联二极管Dq2构成的路径中流过图5(G)所示的电流Iq2。图5(G)的电流Iq2是第2主开关Q1的漏极源极间的电流与第2并联二极管Dq2的电流之和。这里,为了简化说明,将电流Iq2称为第2主开关Q2的电流。在第2并联二极管Dq2导通的期间,第2主开关Q2的漏极源极间电压Vq2基本上保持为零或很低的值。因此,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加到初级绕组N1上。结果,使流过其中的电流减小的方向的电压便加到与初级绕组N1电磁耦合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上,从而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的电流Idb就如图5(L)所示的那样从t3时刻开始逐渐地减小。在t3~t4期间,也和前面的t2~t3期间一样,流过二极管D1的电流Id1和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的电流Ida。
(t4~t5)
在通过二极管D1而流入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流Id1在t4时刻成为零从而二极管D1成为非导通状态时,就解除了平滑用电容器C1对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箝位作用。结果,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从t4时刻开始进行放电,如图5(N)所示的那样流过通过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电流Icq1。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放电电流根据由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电容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电感构成的谐振电路而流过。即,t4~t5期间的瞬时值放电电流Icq1流过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cq1、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的路径。随着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放电进行,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如图5(D)所示的那样从t4时刻开始逐渐地降低,在t5时刻实际上降低到零。在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从t4时刻开始逐渐地降低时,在t4时刻与t5时刻的大致中间时刻t4’,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相互连接点P1的电位与第1整流输出导体43的电位相等,然后,P1的电位就低于第1整流输出导体43的电位。结果,在图5的t4’时刻,主电感线圈L1的两端子间的电压的方向发生逆转。由于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相互电磁耦合,所以,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电压的方向在t4’时刻也发生逆转。结果,流过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电流Ida就如图5(K)所示的那样从t4’时刻开始逐渐地降低。
(t5~t6)
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实际上成为零的t5时刻,同时将第1和第2主开关Q1、Q2控制为导通状态。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如图5(C)所示的那样在t5时刻实际上成为零,所以,在该t5时刻的第1主开关Q1的导通就成为零电压开关(ZVS),从而可以减小能量损失。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控制不限定在t5,可以是t5~t6期间内的任意的时刻。另外,可以在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成为比t4时刻的值低的时刻控制第1主开关Q1导通。这时,也可以降低第1主开关Q1的电压低的部分在导通时的能量损失。
为了简化控制电路8的结构,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时刻与第1主开关Q1设定为同一时刻。即,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在t3时刻实际上成为零,所以,在t3时刻控制第2主开关Q2导通时,就可以降低第2主开关Q2导通时的开关损失。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第2主开关Q2在t3之后的t5时刻导通。通过与第2主开关Q2并联连接的第2并联二极管Dq2的电流,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t3~t6期间流过。该t3~t6期间的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实际上是零或非常低的值,所以,在t3~t6期间内的任意的时刻控制第2主开关Q2导通时,第2主开关Q2就成为零电压开关(ZVS),从而可以减小第2主开关Q2的能量损失。
在t5~t6期间,第1主开关Q1成为导通状态,所以,电流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第1主开关Q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路径,同时,图5(K)所示的电流Ida流过由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1并联二极管Dq1构成的路径。
(t6~t7)
如图5(E)所示,在t6时刻通过第1并联二极管Dq1的负方向电流成为零时,此后,电流Iq1就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主电感线圈L1、第1主开关Q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路径。该电流Iq1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增大。在第1主开关Q1导通时,整流二极管D1是截止状态,所以,不流过平滑用电容器C1的充电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在图5的t6时刻,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积蓄能量的释放未结束,所以,为了释放该积蓄能量,图5(K)所示的电流Ida流过由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1并联二极管Dq1构成的路径。该电流Ida一直流动到t8时刻为止。
在第2主开关Q2的负方向电流成为零的t6时刻之后,图5(G)所示的电流Iq2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初级绕组N1和第2主开关Q2构成的路径。在图5中,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电流Iq1、Iq2都从t6时刻开始同时向正方向流动,但是,电流Iq1、Iq2转换为正方向的时刻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时刻。通常,电流Iq2比电流Iq1先成为零。
在本实施例中,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在图5的t6时刻不结束而到t7时刻结束。该剩余的能量通过由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辅助开关Q3、平滑用电容器C1和初级绕组N1构成的路径释放。
(t7~t8)
7~t8期间是从图5(L)的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的电流Idb成为零的t7时刻到图5(K)的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的电流Ida成为零的期间。在该t7~t8期间,仅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的电流Ida流过辅助开关Q3。
(t8~t9)
t8~t9期间是从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如图5(I)所示的那样成为零的时刻t8到辅助开关Q3成为截止状态的时刻t9的期间。在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成为零的t8时刻或该时刻之后控制辅助开关Q3截止时,就实现了零电流开关(ZCS)。辅助开关Q3的截止时刻可以定为从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成为零的时刻t8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时刻t10期间中的任意的时刻。在图5中,控制第1主开关Q1比第2主开关Q2先截止,但是,如果第2主开关Q2比第1主开关Q1先导通时,就控制辅助开关Q3在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时刻以前截止。
(t9~t10)
在t9~t10期间,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处于导通状态,辅助开关Q3处于截止状态。因此,通过第1主开关Q1的电流Iq1在主电感线圈L1中积蓄能量,通过第2主开关Q2的电流Iq2在变压器5中积蓄能量。
(t10~t11)
在t10时刻,如图5(A)所示的那样控制第1主开关Q1截止时,如图5(E)所示,第1主开关Q1的电流Iq1成为零,充电电流Icq1如图5(N)所示的那样流入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该电容器Cq1和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如图5(D)所示的那样倾斜地上升。结果,即使第1主开关Q1的电流Iq1由于众所周知的存储作用而缓慢地降低,第1主开关Q1的能量损失也很小。即,第1主开关Q1的截止脊成为零电压开关(ZVS)。
(t11~t12)
在t11时刻,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高于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时,整流二极管D1导通,开始流过图5(M)损失的电流Id1,并且平滑用电容器C1开始进行充电。
(t12~t13)
在t12时刻,第2主开关Q2控制为截止状态时,流过该第2主开关Q2的电流Iq2如图5(G)所示的那样成为零,从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和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如图5(F)所示的那样倾斜地上升。因此,即使由于第2主开关Q2的众所周知的存储作用而电流Iq2的降低缓慢,第2主开关Q2的能量损失也很小。即,第2主开关Q2的截止基本上成为零电压开关。
在此后的t13~t14期间,发生和t1以前相同的动作,由于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平滑用电容器C1开始进行充电,另外,通过变压器5的积蓄能量的释放,从次级绕组N2通过二极管Do向电容器Co供给充电电流。在t14时刻之后,重复发生与t1~t14期间相同的动作。
按照本实施例,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中使用1个辅助开关Q3。因此,可以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导通时的软开关。如果使第1和第2主开关Q1、Q2进行软开关,就可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开关电源装置的效率。另外,通过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可以抑制不需要的噪音发生。
(2)用相同的重复频率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通/断,所以,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通/断控制中不会发生频率的相互干涉,从而可以实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控制的稳定化。另外,如果用不同的频率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通/断,就有可能发生相互干涉引起的噪音,按照本实施例,可以防止这种噪音的发生。
(3)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同时导通,所以,控制电路8中第1和第2控制信号Vg1、Vg2的形成电路的结构简单。
(4)具有漏感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主电感线圈L1卷绕在同一磁心上。因此,与用单独的电感构成LC谐振用的电感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谐振用电感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5)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与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因此,在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电压加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上时,在主电感线圈L1上,就感应出使流过它的电流降低的方向的电压。结果,如图5(M)所示,从t1时刻开始就使流过整流二极管D1的电流Id1迅速地降低。
(6)第2辅助电感线圈Lb设置在变压器5上,具有漏感,由该电感和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形成谐振电路,所以,可以实现谐振用电感器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7)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初级绕组N1和次级绕组N2电磁耦合。因此,通过在图5的t1时刻使辅助开关Q3导通从而使电流流过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可以使次级侧的二极管Do的电流Ido从t1时刻开始迅速地降低。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说明实施例2的开关电源装置。但是,在图6和图7以及后面所述的图8~图19中,对于实际上与图1~图5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的实施例2的开关电源装置设置了将图1的整流平滑电路6变形后的整流平滑电路6a,并且设置了使图1的次级绕组N2的极性相反的次级绕组N2a,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
从图6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变压器5的初级绕组N1开始,电源侧的电路结构及其动作与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实际上相同。图6的开关电源装置包含第2主开关Q2的DC-DC变换电路通常称为正向型DC-DC变换器,在第2主开关Q2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在次级绕组N2a上发生的电压,二极管Do成为导通状态。
图6的整流平滑电路6a除了二极管Do和平滑用电容器Co外,还具有平滑用的电感器Lo和平滑用二极管Do1。电感器Lo连接在二极管Do与电容器Co之间。平滑用二极管Do1通过电容器Co与电感器Lo并联连接。
在图6的开关电源装置中,在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加到初级绕组N1上,二极管Do由于在次级绕组N2a上得到的电压而导通,从而充电电流流入平滑用电容器Co。在第2主开关Q2截止的期间,二极管Do成为非导通状态。
图6的辅助电路7与图1相同。因此,图6的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动作实际上与图1相同。图7和图5一样表示图6的各部分的电压或电流的状态。在图7中,与图5不同的地方是,在t2时刻将图7(C)所示的辅助开关Q3的控制信号Vg3从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结果,辅助开关Q3的电压Vg3如图7(H)所示的那样在t2时刻成为零,辅助开关Q3的电流Iq3如图7(I)所示的那样从t2时刻开始流过。另外,图7(K)所示的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的电流Ida和图7(L)所示的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的电流Idb也从t2时刻开始流过。另外,包含第2主开关Q2的DC-DC变换电路形成为正向型的,所以,整流平滑电路6a的二极管Do的电流Ido如图7(J)所示的那样在t5~t12期间流过。
在图6的电路中,辅助开关Q3成为导通状态时,电流立即开始流过由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路径,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开始放电。图7中此后的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动作与图5相同。
因此,利用图6的开关电源装置也可以获得与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图8所示的实施例3的开关电源装置设置了变形的辅助电路7a,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图8的变形的辅助电路7a改变了图1的辅助电路7的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连接关系,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即,在图8中,主电感线圈L1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并联连接。更详细而言,在图8中,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也是与主电感线圈L1卷绕在同一磁心10上,具有漏感,并且相互电磁耦合。主电感线圈L1的一端和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一端都与第1整流输出导体43连接。
图8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基本的动作和辅助电路7a的基本的动作与图1实际上相同,图8的各部分的电流或电压与图5相同。因此,在图8的说明中参照图5。在图5的t1~t2期间,辅助开关Q3是导通状态,所以,图5(K)所示的电流Ida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第1路径,并且,图5(L)的电流Idb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初级绕组N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路径。
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在t1以前和t1~t2期间都发生。由于该积蓄能量的释放,图5(M)的电流Id1通过整流二极管D1流入平滑用电容器C1,同时,图5(K)的电流Ida流入电磁耦合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这样,图8的电路也和图1的电路一样,在辅助开关Q3导通开始之后,图5(M)的整流二极管D1的电流Id1将比迄今为止更急剧地降低。
在图8中,在与图5的t2~t3相当的期间,和图1一样,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由于谐振动作而发生基本上降低为零的动作。在图5的t4时刻,整流二极管D1成为非导通状态时,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就从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的箝位状态中解除出来。结果,在图5的t4~t5期间,谐振电流流过由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主电感线圈L1、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路径。这样,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能量就转移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中,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和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在图5的t5时刻成为零。因此,在t5时刻或t5~t6时刻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导通时,就实现了零电压开关(ZVS)。
如上所述,利用图8的实施例3,也可以获得和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9说明实施例4的开关电源装置。但是,在图9中,对于与图1~图8实际上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9的实施例4的开关电源装置设置了将图8的整流平滑电路6变形的整流平滑电路6a,并且,设置了使图8的次级绕组N2的极性相反的次级绕组N2a,其他结构与图8相同。
从图9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变压器5的初级绕组N1开始,电源侧的电路结构及其动作与图8的开关电源装置实际上相同。图9的开关电源装置使用第2主开关Q2的DC-DC变换电路与图6的DC-DC变换电路相同,通常,称为正向型DC-DC变换器。因此,图9的整流平滑电路6a和次级绕组N2a与在图6中用相同符号表示的相同,动作也相同。另外,图9的主电感线圈L1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a的结构和连接与图8相同。图9的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和辅助开关Q3与在图7中用相同符号表示的相同,并在相同的时刻进行通/断控制。因此,图9的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与图7实际上相同,因此,参照图7说明图9的动作。
在图7的t2~t3期间,辅助开关Q3是导通状态,所以,图7(K)所示的电流Ida流过由第1整流输出导体43、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辅助开关Q3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44构成的第1路径,并且,图7(L)的电流Idb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初级绕组N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路径。
主电感线圈L1的积蓄能量的释放在t2以前和t2~t3期间都发生。由于该积蓄能量的释放,图7(M)的电流Id1通过整流二极管D1流入平滑用电容器C1,同时,图7(K)的电流Ida流入电磁耦合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这样,图9的电路也和图1的电路一样,在辅助开关Q3转换为导通状态时,图7(M)的整流二极管D1的电流Id1将比迄今为止更急剧地降低。
在图9的电路中,在图7的t2~t3期间和图1一样,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由于谐振动作而发生基本上降低为零的动作。在图7的t4时刻整流二极管D1成为非导通状态时,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就从由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Vc1箝位的状态中解除出来。结果,在图7的t4~t5期间,谐振电流流过由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主电感线圈L1、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路径。这样,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的能量就转移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中,第1软开关用电容器Cq1和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在图7的t5时刻成为零。因此,在t5时刻或t5~t6时刻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导通时,就实现了它们的零电压开关(ZVS)。
如上所述,利用图9的实施例4,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0所示的实施例5的开关电源装置将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的连接位置从初级绕组N1的下端即另一端P2硅为初级绕组N1的上端P3,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
因此,图10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基本的动作与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动作相同。即,图1和图10的电路除了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的电流Idb流过的路径少许不同外,其他动作相同。
在图10的电路中,在与图5的t1~t7相当的期间,电流流过由平滑用电容器C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1路径。另外,在与图5的t2~t3相当的期间,电流流过由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初级绕组N1、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辅助开关Q3构成的第2路径。另外,在与图5的t3~t7相当的期间,电流流过由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辅助开关Q3、第2并联二极管Dq2和初级绕组N1构成的路径。在图10的电路中,在与图5的t2~t3相当的期间,由于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与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谐振,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也逐渐地降低。因此,在与图5的t3相当的时刻以后使第2主开关Q2导通时,便可实现零电压开关(ZVS)。
如上所述,利用图10的实施例5,也可以获得与图1的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在图10中,可以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如用虚线所示的那样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任意一点P4连接。即使是该虚线的电路,第2软开关用电容器Cq2和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谐振动作也和实线的电路一样。
实施例6.
图11所示的实施例6的开关电源装置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上端)P3连接,其他结构与图6相同。图11的电路中初级绕组N1与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关系和图10中它们的关系相同。因此,和图10的情况相同的路径的电流流过图11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和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利用图11的实施例6,也可以获得与图6的实施例2相同的效果。
在图11的电路中,也可以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如用虚线所示的那样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任意一点P4连接。
实施例7.
图12所示的实施例7的开关电源装置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上端)P 3连接,其他结构与图8相同。图12的电路中初级绕组N1与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关系和图10中它们的关系相同。因此,和图10的情况相同的路径的电流流过图12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和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
利用实施例7也可以获得和图8的实施例3相同的效果。
在图12的电路中,也可以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任意一点P4连接。
实施例8.
图13所示的实施例8的开关电源装置将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一端与初级绕组N1的一端(上端)P3连接,其他结构与图9相同。
图13的电路中初级绕组N1与第2辅助电感线圈Lb的关系和图10中它们的关系相同。因此,和图10的情况相同的路径的电流流过图13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和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
实施例9.
图14表示实施例9的变形的控制电路8a。该图14所示的控制电路8a是将图2的控制电路8变形后的电路,可以取代实施例1~实施例8的控制电路8。
图14的控制电路8a设置第1和第2定时器34a及34b作为第1和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形成单元,取代图2的控制电路8的1个定时器34,其他结构与图2相同。第1定时器34a连接在波形发生器29与第1AND门35之间,发生图15(F)所示的第1时间T1a的逻辑0的脉冲即第1电压电平的负脉冲。第2定时器34b连接在波形发生器29与第2AND门36之间,发生图15(G)所示的第2时间T1b的逻辑0的脉冲即第1电压电平的负脉冲。图14的第3定时器37与图2的第2定时器37相同,形成第3控制信号Vg3。
图15和图3一样表示图14的各部分的电压。图15的(A)~(E)与图3的(A)~(E)相同。图15(F)表示第1定时器34a的输出电压V34a。图15(G)表示第2定时器34b的输出电压V34b。第2定时器34b与第1定时器34a在同一时刻t0触发,开始发生逻辑0的脉冲,在到第1定时器34a的逻辑0的结束时刻t1之前的t1’为止输出逻辑0。因此,第2定时器34b的输出电压V34b的低电平期间T1b比第1定时器34a的输出电压V34a的低电平期间T1a短。但是,也可以与图15的例子相反,将第2定时器34b的低电平输出期间T1b设定为比第1定时器34a的低电平输出期间T1a长。
第1AND门35形成由图15(C)的第1比较器30的输出电压V30与图15(F)的第1定时器34a的输出电压V34a的逻辑积构成的图15(H)所示的第1控制信号Vg1。第2AND门36形成由图15(E)所示的第2比较器33的输出电压V33与图15(G)所示的第2定时器34b的输出电压V34b的逻辑积构成的图15(I)所示的第2控制信号Vg2。第3定时器37形成图15(J)所示的第3控制信号Vg3。
在实施例9的控制电路8a中,以相同的频率控制第1主开关Q1和第2主开关Q2的通/断。但是,不控制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同时导通。即,由图15(H)、(I)可知,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用的第1和第2控制信号Vg1、Vg2从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有时间差。因此,按照图14的实施例9的控制电路8a,可以独立地珊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和导通控制时刻,所以,导通时刻的设定的自由度高。
实施例10.
图16送死的实施例10的开关电源装置设置了将图1的控制电路8变形的控制电路8b,并且设置了用于检测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的导体38和用于检测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的导体39,其他结构与图1相同。导体38是第1主开关Q1的电压检测单元,将第1主开关Q1的漏极与控制电路8b连接。导体39是第2主开关Q2的电压检测单元,将第2主开关Q2的漏极与控制电路8b连接。
图17是详细表示图16的控制电路8b的图。图17的控制电路8b设置了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1和52,取代图14的第1和第2定时器34a及34b,其他结构与图14相同。第1低电压检测电路51通过导体38与图16的第1主开关Q1的漏极连接,检测第1主开关Q1的漏极源极间电压是否低于指定的第1基准电压Va。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2通过导体39与图16的第2主开关Q2的漏极连接,检测第2主开关Q2的漏极源极间电压是否低于指定的第2基准电压Vb。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1、52为了与锯齿波电压Vt同步地检测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端子间电压与波形发生器29的同步信号即时钟信号Vosc的输出导体29b连接。第1低电压检测电路51的输出端子与第1AND门35的一边的输入端子连接。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2的输出端子与第2AND门36的一边的输入端子连接。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1、52的输出电压V51、V52具有与图14的第1和第2定时器34a、34b的输出电压V34a、V34b相同的功能。
图18是详细表示图17的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1、52的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各部分的状态的波形图。第1低电压检测电路51由比较器53、第1基准电压源54、触发电路55和双稳态多谐振荡器56构成。比较器53的负输入端子与第1主开关Q1的电压检测导体38连接,其正输入端子与第1基准电压源54连接。第1基准电压源54的第1基准电压Va如图19(A)所示的那样设定为略大于零的值。即,第1基准电压Va设定为小于第1主开关Q1的端子间电压Vq1的最大值并且大于最小值的值。结果,在第1主开关Q1的电压Vq1如图19的t2~t3所示的那样低于第1基准电压Va的期间,比较器53的输出电压V53就如图19(C)所示的那样成为高电平。与比较器53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触发电路55应答图19(C)所示的比较器53的输出电压V53在t2时刻从低电平向高电平的转换,发生图19(E)所示的触发脉冲,并将该触发脉冲供给第1双稳态多谐振荡器56的置位端子S。同步信号即时钟信号Vosc用的导体29b与第1双稳态多谐振荡器56的复位端子R连接。因此,第1双稳态多谐振荡器56就根据图19(G)的同步信号即时钟信号Vosc而在例如t0时刻复位,而在图19(E)的触发电路55的输出电压V55成为高电平的t2时刻置位,于是,如图19(H)所示的那样在t0~t2期间发生成为低电平的输出电压V51。
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2由比较器57、第1基准电压源58、触发电路59和双稳态多谐振荡器60构成。比较器57的负输入端子与第2主开关Q2的电压检测导体39连接,其正输入端子与第2基准电压源58连接。第2基准电压源58的第2基准电压Vb如图19(B)所示的那样设定为略大于零的值。即,第2基准电压Vb设定为小于第2主开关Q2的端子间电压Vq2的最大值并且略大于最小值的值。结果,在第2主开关Q2的电压Vq2如图19的t1~t4所示的那样低于第2基准电压Vb的期间,比较器57的输出电压V57如图19(D)所示的那样成为高电平。与比较器57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触发电路59应答图19(D)所示的比较器57的输出电压V57在t1时刻从低电平向高电平的转换,发生图19(F)所示的触发脉冲,并将该触发脉冲供给第2双稳态多谐振荡器60的置位端子S。同步信号即时钟信号Vosc用的导体29b与第2双稳态多谐振荡器60的复位端子R连接。因此,第2双稳态多谐振荡器60根据图19(G)的同步信号即时钟信号Vosc在例如t0时刻复位,而在图19(F)的触发电路59的输出电压V59成为高电平的t1时刻置位,于是,如图19(I)所示的那样在t0~t1期间发生成为低电平的输出电压V52。
在图18的第1和第2提电压检测电路51、52中,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设定为略大于零的值,但是,在噪音不成其为问题时,可以将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采用零伏特。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设定为相同或不同的值。
图19(H)所示的第1低电压检测电路51的输出电压V51从低电平(第1电压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第2电压电平)的时刻t2表示可以实现第1主开关Q1的低电压开关或零电压开关的时刻。同样,图19(I)所示的第2低电压检测电路52的输出电压V52从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的时刻t1表示可以实现第2主开关Q2的低电压开关或零电压开关的时刻。因此,图19(H)、(I)的第1和第2低电压检测输出电压V51、V52具有与图15(F)、(G)的第1和第2定时器34a、34b的输出电压V34a、V34b相同的功能,对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有贡献。
图16的实施例10的开关电源装置检测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电压Vq1、Vq2由于软开关动作而低于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时,就控制使第1和第2主开关Q1、Q2导通。因此,按照实施例10,可以稳定地实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软开关。即,使用图1的定时器34或图14的第1和第2定时器34a、34b时,将发生基于它们的输出脉冲的时间幅度的误差的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时刻的偏差。与此相反,在图17的实施例10中,就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实施例10具有和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图17的控制电路8b不仅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的图1的开关电源装置,而且可以应用于表示实施例2、3、4、5、6、7和8的图6、图8、图9、图10、图11、图13和图14的开关电源装置。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实施例如以下的变形。
(1)可以将第1和第2主开关Q1、Q2采用双向开关,省去第1和第2并联二极管Dq1、Dq2。
(2)可以将第1和第2主开关Q1、Q2以及辅助开关Q3采用FET以外的晶体管、IGBT(绝缘栅极型双极性晶体管)等的半导体开关。
(3)波形发生器29也可以发生三角波取代锯齿波。
(4)可以取代AND门35及36而使用具有与其等效的功能的其他形式的逻辑电路。
(5)可以将电流检测器9与整流电路4的输入侧连接。
(6)可以将电压检测导体21与整流电路4的输入侧连接。
(7)可以将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与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输入侧连接。另外,可以将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连接在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初级绕组N1之间。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将从交流电源供给的正弦波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给交流电压的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与上述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连接的并且具有第1和第2整流输出导体的整流电路(4)、具有与上述整流电路的上述第1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一端的主电感线圈(L1)、具有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整流电路的上述第2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第1主开关(Q1)、由与第1主开关(Q1)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或寄生电容构成的第1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1)、通过整流二极管(D1)与上述第1主开关(Q1)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C1)、具有主绕组(N1)的变压器、具有通过上述主绕组(N1)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另一端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第2主开关(Q2)、由与上述第2主开关(Q2)并联连接的电容器或寄生电容构成的第2软开关用电容单元(Cq2)、为了得到直流电压而与上述变压器连接的整流平滑电路(6或6a)、具有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的一端或另一端连接的一端并且与上述主电感线圈(L1)电磁耦合的第1辅助电感线圈(La)、具有与上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主端子和与上述整流电路(4)的上述第2整流输出导体连接的第2主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的辅助开关(Q3)、与上述第1辅助电感线圈(La)串联连接的第1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a)、具有与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上述一端和上述第2主开关(Q2)的上述第1主端子之间的任意的位置(P2或P3或P4)连接的一端和与上述辅助开关(Q3)的上述第1主端子连接的另一端并且与上述主绕组(N1)电磁耦合的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与上述第2辅助电感线圈(Lb)串联连接的第2阻止反向电流用二极管(Db)和控制电路(8或8a或8b),上述控制电路(8或8a或8b)具有分别与上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上述控制端子和上述辅助开关(Q3)的上述控制端子连接而形成用于以比上述第1和第2交流输入端子(1、2)间的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控制上述第1主开关(Q1)的通/断的第1控制信号(Vg1)并将该第1控制信号(Vg1)供给上述第1主开关(Q1)的第1功能、为了将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直流电压断续地加到上述主绕组(N1)上而形成用于控制上述第2主开关(Q2)的通/断的第2控制信号(Vg2)并将该第2控制信号(Vg2)供给上述第2主开关(Q2)的第2功能和为了在上述第1主开关(Q1)导通时和上述第2主开关(Q2)导通时可以使上述第1和第2开关(Q1、Q2)进行软性开关而形成使上述辅助开关(Q3)具有的指定的导通期间和指定的频率重复地进行通/断控制的第3控制信号(Vg3)并将该第3控制信号(Vg3)供给上述辅助开关(Q3)的第3功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主开关(Q1)的通/断重复频率与上述第2主开关(Q2)的通/断重复频率相同。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控制时刻与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控制时刻相同。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由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检测单元(23)、检测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的第2电压检测单元(24)、检测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的第3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以比上述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发生由锯齿波电压或三角波电压构成的周期性电压波形的波形发生器(29)、与上述第1电压检测单元(23)、第2电压检测单元(24)、上述电流检测单元(9)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值并且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正弦波近似而决定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26、26a、27、28、30)、与上述第3电压检测单元(25)的输出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而决定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1、32、33)、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同步地决定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定时单元(37)、为了限制上述第1和第2主开关(Q1、Q2)的导通幅度而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到经过指定时间的时刻的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该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与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和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连接的使由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1逻辑电路(35)和与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和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形成单元(34)连接的使由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区间的第2逻辑电路(36)构成。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上述指定时间输出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定时单元(34)。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由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检测单元(23)、检测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的第2电压检测单元(24)、检测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的第3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以比上述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发生由锯齿波电压或三角波电压构成的周期性电压波形的波形发生器(29)、与上述第1电压检测单元(23)、第2电压检测单元(24)、上述电流检测单元(9)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值并且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正弦波近似而决定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26、26a、27、28、30)、与上述第3电压检测单元(25)的输出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而决定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1、32、33)、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同步地决定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定时单元(37)、为了限制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幅度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到经过第1指定时间的时刻的第1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该第1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a)的形成单元(34a)、为了限制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幅度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到经过第2指定时间的时刻的第2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该第2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b)的形成单元(34b)、与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和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34a)连接的使由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a)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1逻辑电路(35)、与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和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34b)连接的使由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34b)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2逻辑电路(36)构成。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第1导通限制信号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第1指定时间输出成为第1电压电平的信号的第1定时器(34a),形成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单元最好是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Vt)同步地在第2指定时间输出成为第1电压电平的信号的第2定时器(34b)。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由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检测单元(23)、检测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的第2电压检测单元(24)、检测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的第3电压检测单元(25)、检测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电流检测单元(9)、以比上述交流电压的频率高的重复频率发生由锯齿波电压或三角波电压构成的周期性电压波形的波形发生器(29)、与上述第1电压检测单元(23)、第2电压检测单元(24)、上述电流检测单元(9)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平滑用电容器(C1)的电压成为所希望值并且上述整流电路(4)的输入电流的波形与正弦波近似而决定上述第1主开关(Q1)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26、26a、27、28、30)、与上述第3电压检测单元(25)的输出和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为了使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的输出电压成为所希望的值而决定上述第2主开关(Q2)的导通期间的幅度的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1、32、33)、与上述波形发生器(29)连接的与上述周期性电压波形同步地决定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期间的定时单元(37)、检测上述第1主开关(Q1)的上述第1和第2主端子间的电压(Vq1)的第1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8)、检测上述第2主开关(Q2)的上述第1和第2主端子间的电压(Vq2)的第2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9)、发生具有相同或不同值的第1和第2基准电压(Va、Vb)的基准电压源单元(54、58)、检测从上述第1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8)得到的第1开关电压(Vq1)是否比上述第1基准电压(Va)低的第1比较器(53)、检测从上述第2主开关电压检测单元(39)得到的第2开关电压(Vq2)是否比上述第2基准电压(Vb)低的第2比较器(57)、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t0)到从上述第1比较器(53)得到表示上述第1开关电压(Vq1)比上述第1基准电压(Va)低的输出的时刻(t2)的第1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上述第1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1导通限制信号(V51)的单元(56)、形成在从上述辅助开关(Q3)的导通开始时刻(t0)到从上述第2比较器(57)得到表示上述第2开关电压(Vq2)比上述第2基准电压(Vb)低的输出的时刻(t1)的第2期间成为第1电压电平而在上述第2期间以外成为第2电压电平的第2导通限制信号(V52)的单元(60)、与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和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56)连接的使由上述第1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0)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1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51)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1逻辑电路(35)和与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和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的形成单元(60)连接的使由上述第2导通幅度决定单元(33)决定的导通期间短上述第2导通幅度限制信号(V52)的上述第1电压电平的期间的第2逻辑电路(36)构成。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压器具有次级绕组(N2),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或6a)最好与上述次级绕组(N2)连接。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由与上述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的整流用二极管(Do)和通过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与上述次级绕组(N2)并联连接的平滑用电容器(Co)构成,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具有在上述第2主开关(Q2)的截止期间通过在上述次级绕组(N2)中发生的电压成为导通状态的极性。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平滑电路(6a)由与上述次级绕组(N2)的一端连接的整流用二极管(Do)和通过整流用二极管(Do)与上述次级绕组(N2)连接的平滑电路(Lo、Co、Do1)构成,上述整流用二极管(Do)具有在上述第2主开关(Q2)的等同期间通过在上述次级绕组(N2)中发生的电压成为导通状态的极性。
CNB021437815A 2001-09-28 2002-09-28 开关电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9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3961/01 2001-09-28
JP303961/2001 2001-09-28
JP2001303961A JP4085234B2 (ja) 2001-09-28 2001-09-28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130A true CN1411130A (zh) 2003-04-16
CN1280976C CN1280976C (zh) 2006-10-18

Family

ID=19123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78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976C (zh) 2001-09-28 2002-09-28 开关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600670B2 (zh)
EP (1) EP1298779B1 (zh)
JP (1) JP4085234B2 (zh)
KR (1) KR100512402B1 (zh)
CN (1) CN1280976C (zh)
DE (1) DE60205002T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1044A1 (fr) * 2005-04-20 2006-10-26 Weilun Chen Alimentation a decoupage integree et son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CN102651610A (zh) * 2011-02-28 2012-08-29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电路
CN10495383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43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谐振dc/dc转换器
CN109831187A (zh) * 2019-03-28 2019-05-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频率可变三角载波发生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1035B2 (ja) * 2001-11-29 2006-02-01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7432614B2 (en) * 2003-01-17 2008-10-07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gle-inductor multiple-output switching converters in PCCM with freewheel switching
US6960902B1 (en) * 2004-04-20 2005-11-0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Conversion circuit for discriminating sourcing current and sinking current
JP2006223008A (ja) * 2005-02-08 2006-08-24 Hitachi Ltd Dc−dcコンバータ
JP4591304B2 (ja) * 2005-10-17 2010-12-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双方向dc/acインバータ
JP4670582B2 (ja) * 2005-10-19 2011-04-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双方向絶縁型dc/acインバータ
WO2007048277A1 (fr) * 2005-10-28 2007-05-03 Weilun Chen Alimentation a decoupage synchrone a fronts multiples et son controleur
JP2007228663A (ja) * 2006-02-21 2007-09-06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電源装置
JP4861040B2 (ja) * 2006-04-06 2012-01-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単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
US20070236976A1 (en) * 2006-04-07 2007-10-11 Malik Randhir S Open loop single output high efficiency AC-DC regulated power supply
JP4854451B2 (ja) * 2006-09-29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昇圧コンバータ
JP4824524B2 (ja) * 2006-10-25 2011-11-3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単方向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TWI338826B (en) * 2007-09-07 2011-03-11 Univ Nat Chiao Tun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01398548B (zh) * 2007-09-28 2010-05-2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KR100916046B1 (ko) 2007-12-20 2009-09-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손실 역률 개선 회로
JP2009247121A (ja) * 2008-03-31 2009-10-22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US8035307B2 (en) * 2008-11-03 2011-10-11 Gt Biomescilt Light Limited AC to DC LED illumin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8766548B2 (en) 2008-11-03 2014-07-01 Gt Biomescilt Light Limited AC to DC LED illumin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
JP5171895B2 (ja) * 2010-07-14 2013-03-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589701B2 (ja) * 2010-09-15 2014-09-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力率改善電流共振コンバータ
CN102447406B (zh) * 2010-10-12 2014-03-0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直流转换器
JP5757785B2 (ja) * 2011-05-19 2015-07-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I506928B (zh) * 2013-05-08 2015-1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電流源換流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4242646B (zh) * 2014-10-17 2017-04-0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高频dc‑dc降压拓扑和集成芯片以及相关系统
DE102016220354A1 (de) * 2016-10-18 2018-04-19 Robert Bosch Gmbh Gleichspannungswandl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Gleichspannungswandlers
JP2022007685A (ja) * 2020-06-26 2022-01-13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装置
TWI746125B (zh) * 2020-08-24 2021-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善零交越失真之電源轉換器和相關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4467A (ja) * 1994-09-09 1996-03-26 Canon Inc 電源装置
JP3127979B2 (ja) 1994-11-28 2001-01-29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直流電源装置
JPH09261960A (ja) * 1996-03-26 1997-10-03 Fujitsu Denso Ltd インバータ回路
US5973939A (en) * 1996-08-29 1999-10-26 Trw Inc. Double forward converter with soft-PWM switching
KR19990012879A (ko) * 1997-07-31 1999-02-25 이형도 전원공급장치의 역률개선회로
DE19855615A1 (de) * 1997-12-03 1999-06-10 Fuji Electric Co Ltd Schaltnetzteil
US6088250A (en) * 1998-05-29 2000-07-11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s for multiple input power supplies
US6487098B2 (en) * 2001-02-01 2002-1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circuit that eliminates an inrush current limit circuit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1044A1 (fr) * 2005-04-20 2006-10-26 Weilun Chen Alimentation a decoupage integree et son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CN100409555C (zh) * 2005-04-20 2008-08-06 陈威伦 一种集成开关电源及其工作方法
CN102651610A (zh) * 2011-02-28 2012-08-29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电路
CN104953835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24A (zh) * 2014-03-25 2015-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24B (zh) * 2014-03-25 2018-04-17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35B (zh) * 2014-03-25 2018-05-01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Dc/dc转换器
CN104953843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谐振dc/dc转换器
CN109831187A (zh) * 2019-03-28 2019-05-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频率可变三角载波发生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5002T2 (de) 2006-06-01
KR100512402B1 (ko) 2005-09-07
JP4085234B2 (ja) 2008-05-14
EP1298779B1 (en) 2005-07-13
CN1280976C (zh) 2006-10-18
EP1298779A2 (en) 2003-04-02
US6600670B2 (en) 2003-07-29
DE60205002D1 (de) 2005-08-18
US20030063479A1 (en) 2003-04-03
KR20030027811A (ko) 2003-04-07
EP1298779A3 (en) 2004-04-07
JP2003111407A (ja) 200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0976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224161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204679C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1249904C (zh) 开关电源
CN1701496A (zh) 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CN1860671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241317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260876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187885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302610C (zh) Dc-dc变换器
CN1040272C (zh) 逆变装置
CN1182648C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1056067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1039080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266821C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1051789A (zh) 单向dc-dc变换器
CN1961612A (zh) 高频加热装置
CN1729613A (zh) 具电压调整共振转换器及驱动可变负载方法
CN2562101Y (zh) 磁控管驱动电源
CN1318896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926752A (zh) 多输出电流谐振型dc-dc变换器
CN1941593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848649A (zh) 电源
CN1742424A (zh) 开关电源设备
CN1759525A (zh) 开关电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