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6385A -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96385A CN1396385A CN02125193A CN02125193A CN1396385A CN 1396385 A CN1396385 A CN 1396385A CN 02125193 A CN02125193 A CN 02125193A CN 02125193 A CN02125193 A CN 02125193A CN 1396385 A CN1396385 A CN 13963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alve
- passage
- group
- fl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0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41000628997 Flo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4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P—SAFETY DEVICES IN GENERAL; SAFETY DEVICES FOR PRESSES
- F16P3/00—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 F16P3/18—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 F16P3/22—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for hydraulic or pneumatic control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0/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Applications of safety devices in fluid actuator systems; Emergency measure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 F15B20/001—Double valve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simultaneous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169—Supply and exhaust
- Y10T137/87193—Pilot-actuated
- Y10T137/87209—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 Servomotors (AREA)
Abstract
一个具有入口,出口和排放口的罩的控制阀系统。一个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和一个在出口和排放口之间延伸的第二通道。一个第一组阀安排在第一通道中,其中每个第一组阀可以在第一通道关闭的非驱动位置,第一通道打开的驱动位置,和第一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一个第二组阀安排在第二通道中,其中每个第二组阀可以在第二通道打开的非驱动位置,第二通道关闭的驱动位置,和一个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一组复位元件可选择地与第一组阀啮合。当压力加到该组复位元件上的时候,该组复位元件能移动第一组阀到非驱动位置。该复位元件组每一个有一个抗系紧杆从中延伸以防止在复位元件组中任何一个被系紧的时候,控制阀被操作。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控制阀,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个双提动头流体控制阀,它包括一个混合入口,检测提动头和一个抗系紧装置,如果控制阀复位已经被系紧,抗系紧装置就防止控制阀操作。
发明背景
各种机床通过阀系统操作,阀系统包括一个气胎,控制离合器和/或制动器。为了安全起见,用于操作这些机床的控制阀要求操作人员同时启动两个单独的控制信号施加接触器,同时施加的要求保证在一个操作过程开始的时候,操作人员不会将他的手靠近机床的运动部件。两个控制信号施加接触器然后与阀系统相连,使压缩空气被传送到机床去执行其操作过程。
安全规则对阀系统的设计要求是,如果阀系统的部件出了故障,阀系统将不允许机床再运行。再者,阀系统必须保证,在阀系统的部件出故障以后,机床不能开始一个新的操作过程。
用于机床操作的现有技术的电磁阀系统,通过使用双阀组件而满足这些安全要求。双阀组件包括两个电磁供给阀,它们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每个供给阀响应于一个电控制信号而变动到打开位置。两个供给阀相对于压缩空气源串连安排。双阀组件还包括两个排放阀,它们通常是打开的。当供给阀打开的时候,每个排放阀就通过相应的供给阀而被关闭。因此,两个供给阀必须被同时打开,否则供给空气就通过排放阀之一从系统排出。阀元件的开和闭是通过检测各阀元件中的空气压力然后比较这两个压力而被监测的。监测和比较这两个压力是通过使用一个单独气缸来完成的,气缸通过一个活塞被分成两个小室。每个阀元件中的压力被传送到两个小室之一。因此,在阀元件中不相等的压力将引起正常静活塞的移动,它将阻断去阀元件之一的电信号。这个和其它的外部电监测装置是昂贵的并且还要求设计使用电信号处理设备。
机床阀系统继续朝着可靠,简单和低成本的阀系统方向发展,满足和超过现今实施中的以及将更被建议的那些安全运行要求。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阀系统的技术,该控制阀有一个外罩,形成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和一个排放口。第一通道在入口和出口之间沿伸,第二通道在出口和排放口之间延伸。第一多个阀被安排在第一通道中,其中第一多个阀中的每一个,在第一通道是关闭的止动位置,第一通道是打开的驱动位置,和一个第一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是可动的。一个第二多个阀被安排在第二通道中,其中第二多个阀中的每一个在第二通道打开的止动位置,第二通道关闭的驱动位置,和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是可动的。一个多复位元件可被选择地与第一多个阀接合。当压力被施加于多个复位元件的时候,多个复位元件可操作地移动第一多个阀到止动位置。多个复位元件的每一个有一个抗系紧杆从中伸出,以防止,当多个复位元件的任一个被系紧时,控制阀系统被操作。
上述发明显然满足更可靠,更简单和更低成本的阀系统的要求,满足并超过现今实施中的并将被建议的那些安全运行要求。不过,在某些这类系统中,操作人员有时试图保持在运行位置复位以便防止机器由于故障而闭锁。
通过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将变得更明显,应该理解,在描述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时候,详细的描述和特例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将得到更充分的理解。
图1是止动位置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2是其驱动位置所示控制阀系统的原理图解;
图3是非驱动位置所示本发明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4是其非驱动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一个原理解释;
图5是非正常位置中所示本发明控制阀系统的一个原理环路图;
图6是其非正常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一个原理图解;
图7是闭锁位置中所示本发明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8是其闭锁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原理图解;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阀系统的原理图解;
图10是预起动状态中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一个抗系紧电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11是预起动状态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一个复位位置中所示具有本发明抗系紧电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13是其复位位置中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一个驱动位置中所示具有本发明的抗系紧环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15是其非驱动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一个驱动位置中所示具有本发明的抗系紧环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17是其非驱动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非正常位置中所示具有本发明抗系紧环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19是其非正常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其非驱动位置中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抗系紧环路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21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控制阀系统的原理环路图;
图22是其闭锁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3是具有“B”侧手动驱动复位的闭锁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4是具有“A”为侧手动驱动复位的闭锁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5是其正常准备操作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6是具有出口全压的完全操作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7是非正常位置中所示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
图28是控制阀系统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加于电磁阀“B”和返回活塞“A”的控制压力被用尽。
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面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一些例子,它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及其应用和使用。
现在参考各附图,其中在几个视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标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在图1和2中示出本发明控制阀系统,它通常用参考数字10标示。控制阀系统10如图1中原理流体环路所示,也如图2中流体控制阀所示。
现在参见图2,控制阀系统10包括一个罩12,它有一个流体进口14,一个流体出口16,一个流体排出管道18,一个第一阀孔20,一个第二阀孔22,一个第一流体储存器24和一个第二流体储存器26。安排在第一阀孔20中的是一个第一阀元件28,安排在第二阀孔22中的是一个第二阀元件30。安排在入口通道14内,与第一阀元件28成同轴关系的是一个第三阀元件。安排在入口通道14中与第二阀元件30成同轴关系的是第4阀元件34。一对电磁阀36和38安装在罩12上。
多个流体通道把阀孔20和22与入口14,出口16,排放口18,储存器24,储存器26,阀36和阀38相互连接。一个流体通道40在入口通道14和一个孔20形成的中间小室42之间延伸。节流阀44被安排在通道40之中以限制通过通道40的流体流量。流体通道46在入口通道14和孔22形成的中间小室48之间延伸。一个节流阀50安排在通道46中以限制通过通道46的流体流量。
一个流体通道52在小室42和孔20形成的较下小室54之间延伸,一个节流阀56安排在通道52中以限制流过通道52的流体流量。一个流体通道58在室48和孔22形成的下小室60之间延伸。一个节流阀62安排在通道58中以限制流过通道58的流体流量,一个流体通道64在通道52和储存器24之间延伸,从而节流阀56被安排在小室42和存储器24之间。一个流体通道66在存储器24和电磁阀38的输入端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68在通道58和储存器26之间延伸,从而使节流阀62被安排在小室48和存储器26之间。一个流体通道70在储存器26和电磁阀36的输入端之间延伸。一个通道72在电磁阀36的输出端和孔20形成的上小室74之间延伸。一个通道76在电磁阀38的输出端和孔22形成的上小室78之间延伸。
一个十字通道80在小室42的下部和小室48的上部延伸。一个十字通道82在小室48的下部和小室42的上部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84在通道80和出口通道16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86在通道82和出口通道16之间延伸。出口通道16通过两个孔88和90与排放通道18连接。小室54和60的上部分别通过通道92和94与大气压保持联系。一个复位通道96延伸到罩12中并通过与通道52和58的关系而分别与小室54和60的下部保持联系。一对止回阀98和100安排在复位通道96和通道52和58之间,禁止流体在通道52或58间流入复位通道96,但允许流体从复位通道96流入通道52和58两者或两者之一。
安排在孔20中的是阀体或元件102,安排在孔22中的是阀体或元件104。阀元件102包括一个上活塞106,一个中活塞108和一个下活塞110,它们整体一起运动象一个单独的元件。上活塞106安排在小室74中,它包括一个阀座112,它打开或关闭安排在出口通道16和排放通道18之间的排放口88。中间活塞108安排在小室42中,它包括一个环形通道114,当活塞108抵靠罩12安置的时候,它就通过流体把通道40与通道52连接。下活塞110安排在小室54中,它包括一对密封件116,它通过通道92密封入口通道14,通过通道92密封小室54。阀元件104包括一个上活塞118,一个中间活塞120和一个下活塞122,所有它们一起动作象一个单独元件。上活塞118被安排在小室78中,它包括一个阀座124,它打开和关闭安排在出口通道16和排放通道18之间的排放口。中间活塞120安排在小室48中,它包括一个环形通道126,当活塞120抵靠罩12安置时,它通过流体使通道46与通道58连接。下活塞122安排在小室60中,它包括一对密封件128,通过通道94密封入口通道14,通过通道94密封小室60。
阀元件32安排在下活塞110周围,它包括一个阀座130和一个阀弹簧132。阀弹簧132使阀坐130偏置抵靠罩12以禁止入口通道14和小室42之间流体流动。阀元件34被安排在活塞122周围,它包括一个阀座134和一个阀弹簧136。阀弹簧136使阀座134偏置抵靠罩12,以禁止流体在入口通道14和小室48之间流动。
图1和2解释在其非驱动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从输入通道14来的增压流体使阀座130和134偏置抵靠罩12关闭入口通道14和两个小室42和48之间的联系。增压流体通过节流阀44被提供到通道40,通过环形通道114,节流阀56被提供到通道52,进入小室54向上如图2所示偏置阀元件102,安排活塞108抵靠罩12。增压流体还流过通道52,从通道64到存储器24,并通过通道66从存储器24到电磁阀38的入口。类似的情况,从输入通道14来的增压流体通过节流阀被提供到通道46,通过环形通道126,通过节流阀62进入小室60向上如图2所示偏置阀元件104,安排活塞120抵靠罩12。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58,通过通道68流入储存器26,通过通道70从存储器26流入电磁阀36的入口。由于阀座112和124向上偏置打开排放口88和90,出口通道16与排放通道18相连。中间小室42和48也分别通过十字通道82和82,通过通道84和86朝排放通道打开。在阀元件102和104的活塞110和122下的流体压力分别使阀元件102和104向上偏置保持控制阀系统10在非驱动位置。通过环形通道114在通道40和52之间连接并通过环形通道126在通道46和58之间连接保持在小室54和60及储存器24和26中的流体压力。
图3和4解释在其驱动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两个电磁阀36和38被完全地驱动。电磁阀36的驱动使通道70及储存器26与通道72连接。增压流体流进小室74向下移动阀元件102,如图4所示。活塞106的直径大于活塞110的直径,因此产生压力使阀元件102向下移动。类似情况,电磁阀38的驱动使通道66及储存器24与通道76连接。增压流体流进小室76,移动阀元件104向下,如图4所示。活塞118的直径大于活塞122的直径,因此产生一个使阀元件104向下的压力。当阀元件102和104向下移动的时候,活塞110上的环形凸缘140使阀座30打开,活塞122上的环形凸缘142使阀134打开。增压流体从入口通道14流入小室42的下部,通过通道80达到小室48的上部,通过阀元件104和罩12之间的间隙144提供增压流体到外部通道16。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84流入出口通道16。类似情况,增压流体从入口通道14流入小室48的下部,通过通道82达到小室42的上部,通过阀元件102和罩12之间的间隙146提供增压流体到出口通道16。增加流体还通过通道86流入出口通道16。阀元件102和104向下移动使阀座112和124抵靠罩12安置以关闭端口88和90,从而使出口通道16和排放通道18隔离。当阀36和38被流体压力驱动的时候,在储存器24和26中的流体压力将开始下降,将返回在入口14处的供给压力,因为储存器24和26仍朝向入口14打开,出口16与排放口18隔离。
图5和6解释在非正常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在图5和6中,阀元件104被安排在其向上的位置,而阀元件102被安排在其下面的位置。两个电磁阀36和38被安排在其非驱动位置。阀元件104被安排在其向上位置,类似于图1所示。来自入口通道14的增压流体,通过节流阀50被提供到通道46,通过环形通道126,节流阀62提供到通道58,进入小室60,使阀元件104向上偏置,如图6所示,安排活塞120抵靠罩12。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68流入储存器26,通过通道70从存储器26流入电磁阀36的入口。由于阀座124向上偏置因此打开端口90,出口通道16与排放通道18相连。阀元件102被安排在下面位置,下部位置有各种通道向出口通道16打开,出口通道16,因为阀元件104的位置,而朝排放口18打开。小室42的上部通过间隙146而朝排放口打开。从入口通道14来的增压流体通过通道40被排放进排放口,并通过小室42的上部,通过间隙146,通过出口通道16,通过端口90排放到排放通道18。再者,来自入口通道14的增压流体通过进入小室42的下部将被排放到排放口18,通过通道80,通道84,出口通道16,端口90进入排放通道18。通道52中和小室54中的增压流体也通过节流阀56排放到排放口,它移动而使阀元件102偏置。经过活塞108和孔20的壁之间的一个间隙,从入口14到小室42的下部,到小室42的上部存在一个漏泄通路。从小室42的上部,流体压力可能漏泄已如上述。另外一条漏泄通路是通过通道80,从小室42的下部,从小室48的上部到下部,并通过通道82进入小室42的上部。从小室42的上部,流体压力可能漏泄已如上述。此外,在储存器24中的压力可能通过节端口56排放到排放口,移动增压流体并通过通道66供给电磁阀38。流体由小室54和储存器24排放到排放口的时间数,取决于小室54,储存器24和节端口56的尺寸。随着增压空气从活塞106上的小室74的释放、和在入口通道14中存在的增压空气抵靠阀座130的底部作用,阀弹簧132将移动阀元件102到中间位置,在这里阀座130抵靠罩12安置,而活塞108不是抵靠罩12安排。这种状况示于图7和图8中。
图7和8解释在闭锁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当由于阀弹簧132偏置阀座130向上推动阀元件102的时候,阀座130就抵靠环形凸缘140推动阀元件102。由于阀座130和活塞110之间存在损失运动连接,当将座130与罩12接合的时候,活塞108不与罩12接合。阀元件102的附加运动要求安排活塞108抵靠罩12,连接通道40到通道52并提供增压流体到室54和储存器24。由于没有固定活塞到罩12上,小室42的上部和通道40和52就通过间隙146,出口通道16和端口88,99,排放通道18而朝向排放孔18开。因此储存器24和通道66一起朝着排放口和电磁阀28的输入端打开。小室54也向排放口打开,这样就消除任何偏差压力,这些偏差压力会推动阀元件102向上以抵靠罩12安排活塞108。安排在活塞110上并朝入口通道14打开的环形台肩通过环形凸缘140使阀元件102向下偏置,抵靠阀座130被推动去保持阀元件102在其中间位置,保持控制阀系统10在其锁定位置。一个类似的台肩被安排在活塞122上。
当希望从闭锁位置移动控制阔系统到其非驱动位置,如图1所示,增压流体被供给复位通道96打开止回阀98,增压流体充满储存器24和小室54,在复位过程中,节流阀56将限制排放到排放口的流体的数量。一旦储存器24和小室54充满增压流体,小室54中的流体作用于活塞110,推动阀元件102向上,以抵靠罩12安排活塞108。流体通道40再次与通道52连接,控制阀系统10再次置于其非驱动位置如图1和2所示。
虽然上面用中间和闭锁位置中的阀元件102和非驱动位置中的元件104描述图5-8,可以理解,如图阀元件102安排在其非驱动状态和阀元件104被安排在其中间的和闭锁状态中,控制阀系统的类似闭锁位置也会出现。把增压流体加到复位通道96上的复位过程将使增压流体打开止回阀100以填充储存器26和小室60。小室60中的增压流体将提起阀元件104以抵靠罩12安排活塞120,重新连接通道46和通道58。
因此,控制阀系统10是一个完全流体操作阀系统,它有能力检测一个非正常状态并通过转换到闭锁状态去响应这个非正常状态,然后在控制阀系统10重新工作以前,要求一个人完成一个复位操作。
图9解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活塞108包括环形通道114,它被安排在活塞108的上表面,流动地连接通道40和通道52。图9解释活塞108’,它通过安排在活塞108’外表面上的通道114’,流动地把通道40’和通道52’连接。类似情况,阀元件104的活塞120可以被活塞108’代替。流体通道40’和流体通道40相同,流体通道52’与流体通道52相同,通道40’和50’通过垂直壁进入小室42,和通道40和52通过水平墙壁进入室42的情况除外。图9中所示实施例的操作与上面描述的图1-8相同。
图10-19是本发明具有抗系紧能力的控制阀系统,它用参考数字510标示。应该注意,在图10和19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标示这些图中相同或对应的部分。还应该注意,与图1-8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在图1-9的数字上增加了500。控制阀系统510如图10中原理流体环路所示,并如图11中流体控制阀所示。
现在参看图11,控制阀系统510包括一个罩512,它具有一个流体入口通道514,一个流体出口通道516,一个流体排出通道518,一个第一阀孔520,一个第二阀孔522,一个第一流体储存器524,和一个第二流体储存器526。安排在第一阀孔520中的是第一阀元件528,安排在第二阀孔522中的是一个第二阀元件530。安排在入口通道514中与第一阀元件528同轴的是一个第三阀元件532同时,安排在入口通道514中与第二阀元件530同轴的是一个第4阀元件534。一对电磁阀536和538固定在罩512上。
多个流体通道把阀孔520和522与入口514,出口516,排出口518,储存器524,储存器526,电磁阀536和电磁阀538互相连接。流体通道540在入口通道514和由孔520形成的中间小室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546在入口通道514和一个由孔522形成的中间小室548之间延伸。
一个流体通道在小室542和由孔520形成的下部小室554之间延伸。一个节流阀556被安排在通道552中以限制流过通道552的流体的数量。一个流体通道558在小室548和由孔522形成的下部小室560之间沿伸。一个节流阀562被安排在通道558中以限制流过通道558的流体的数量。储存器524形成通道552的一部分,从而使节流阀556被安排在小室542和储存器524之间。
节流阀553被安排在储存器524和下部小室554之间的通道552中,以限制在下部小室554和储存器524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数量。一个流体通道566在储存器524和电磁阀538的输入端之间延伸。储存器526形成通道558的一部分,以使储存器562被安排在小室548和储存器526之间。节流阀559被安排在储存器526和下部小室560之间的通道558中以限制在下部小室560和储存器526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数量。
一个流体通道570在储存器526和电磁阀536的输入端之间延伸。一个通道572在电磁阀536的输出端和由孔520形成的上部小室574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576在电磁阀538的输出端和孔522形成的上部小室578之间延伸。
十字通道580在小室542的下部和小室548的上部延伸。十字通道582在小室548的下部和小室542的上部延伸。一个流体通道584在通道580和出口通道516之间延伸。节流阀585安排在通道584中去限制流过通道584的流体的数量。一个流体通道586在通道582和出口通道516之间延伸。节流阀587被安排在通道586中以限制流过通道586的流体的数量。出口通道516通过两个端口588和590与排出通道518相连。小室554和560的上部分别通过通道592和594与排放口18相连。
复位通道596延伸通过罩512,并通过与通道552和558相连而与小室554和560的下部相连。一对止回阀598和600被安排在复位通道596和通道552和558之间,以禁止在通道552或558中流动的流体流入复位通道596,但是允许流体从复位通道596流入通道552和558或两者之一。
安排在孔520中的是阀元件602,安排在孔522中的是阀元件604。阀元件602包括一个上活塞606,一个中间活塞608和一个下活塞610,所有它们都一起移动象一个单独的元件。上活塞606被安排在小室574中,它包括一个阀座612,阀座612打开或关闭端口588,端口588安排在出口通道516和排放通道518之间。中间活塞608安排在小室542中,它包括一个环形通道614,当活塞608抵靠罩512安置的时候,它通过流体把通道540连到552。下部活塞610被安排在小室554中,一对密封件616使入口通道514和通道592隔离,使小室554和通道592隔离。
如上所述,阀元件602包括一个上活塞606,一个中间活塞608,和一个下活塞610,所有它们一起动作象一个单独的元件。各个活塞606,608和610每一个都包括中心孔,一个阀杆660穿过这些孔。阀杆660包括一对环槽脊662,它对一个或多个活塞提供一个端停止。例如,上活塞606,阀座612,和隔片664被安排在一个上环槽脊662上。一个螺母666螺旋地与阀杆660的螺丝部分啮合以保持上部活塞606,阀座612,和隔片664支靠在上环槽脊662上。类似地,一个下环槽脊662对于中间活塞608,隔片668,和下活塞610提供一个端停止,它们通过螺母670保持支靠在下环槽脊662上,螺母670螺旋地与阀杆660的下端啮合。隔片668形成,从而阀元件602移动就与阀元件532无关。
阀元件604包括一个上活塞618,一个中间活塞620和一个下活塞622,所有它们都一起动作象一个单独的元件。上活塞618被安排在小室578中,它包括一个阀座624,它打开和关闭在出口通道516和排放通道518之间的端口590。中间活塞620被安排在小室548中,它包括一个环形通道626,当活塞620抵靠罩512安排的时候,它通过流体使通道546与通道558连通。下活塞622被安排在小室560中。一对密封件628使入口通道514与通道594隔开,和使小室560与通道594隔开。
如上所述,阀元件604包括一个上活塞618,一个中间活塞620,和一个下活塞622,所有它们一个动作象一个单一的元件。各个活塞618,620,和622每一个都包括一个中心孔,一个阀杆674通过中心孔。阀杆674包括一对环槽脊,它对各个活塞之一或多个提供端停止。例如,上活塞618,阀座624,和隔片678被安排在上环槽脊676上。一个螺母螺旋地与阀杆674的螺纹部分啮合,以保持上活塞618,阀座624,和隔片678支靠在上环槽脊676上。类似地,一个下环槽脊对于中间活塞620,隔片682,和下活塞622提一个端停止,它们通过螺母684支靠在下环槽脊676上,螺母螺旋地与阀杆674的下端啮合,由于有隔片682,阀元件604的移动就与阀元件534无关。
阀元件532安排在隔片668周围,它包括一个阀座630和一个阀弹簧632。阀弹簧632使阀座630偏置抵靠罩512,以禁止流体在入口通道614和小室642之间流动。阀元件534安排在隔片682周围,它包含一个阀座634和一个阀弹簧636。阀弹簧636使阀座634偏置抵靠罩512,以禁止流体在入口通道514和小室548之间流动。
本发明的特殊特点是包括一个抗系紧环路690,它禁止在复位操作期间驱动第一阀元件530。抗系紧环路690包括一个抗系紧阀692。一个流体通道694在入口通道514和电磁阀696的输入端之间延伸。一个流体通道700从电磁阀696的输出端延伸到抗系紧阀692的输入端口702。一个复位端口698流动地连到流体通道700并提供一个替换方式,通常是操作者提供的,给增压流体通道700。一个驱动通道704在流体通道700和驱动端口706之间延伸。一个储存器通道708在驱动通道704和流体储存器710之间延伸。节流阀712安排在驱动通道704中以限制流过通道704的流体流量。一个出口端口714与复位通道596相连。一个出口端口与通道566相连。
抗系紧阀692包括一个阀体718,它同时是罩512的一部分。阀体718包括一个中心孔720。阀槽722在端构件724之间的中心孔720中移动。在其上端,阀槽722包括一个阀座726,它打开和关闭在出口端口716和上排放端口728之间的通道。阀槽722还包括一个圆环730,它在上排放通道728和输入端口702之间提供一个密封。类似地,圆环732在输入端口702,输出端口714,和下排放口734之间提供一个密封。当抗系紧阀692是在驱动位置的时候,第三圆环736在出口端口714和下排放口734之间提供一个密封。第4圆环738在驱动端口706和第二排放端口734之间提供一个密封。
图11和12解释在初始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510。应该指出图11和12还解释在闭锁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510。当至少一个中间活塞608或620呈现图11所示位置时,闭锁状态就出现。阀从闭锁位置到一个非驱动位置的移动将结合第一阀元件528进行描述。不过,第二阀元件530的移动也以类似方式出现。当阀座630由于阀弹簧632偏置而推动阀元件602向上的时候,阀座630抵靠环形凸缘640推动阀元件602。因为第一阀元件528和第三阀元件532可能独立运动,当阀座632与罩512接合的时候,活塞608已不和罩512接合。阀元件602的附加移运要求抵靠罩512安排活塞608,把通道540连到通道552,并提供增压流体到小室554和储存器524。由于没有安排活塞608到罩512上,小室542的上部以及通道540和552,就通过间隙646,出口通道516,端口588和590,和排放通道18,朝排放口518打开。这样储存器524和通道566和电磁阀538的输入端一道向排放口打开。小室554也朝排放口打开,因此消除任何推动阀元件体602向上以使活塞608抵靠罩512安排的偏压力。一个弹簧686通过阀杆660推动中间活塞608向下,抵靠阀座630推动的环形凸缘640保持阀元件体602在其中间位置,保持控制阀系统510在其起动(体阀)或闭锁(一个阀)位置。类似的结构应用于其它主要阀。
当希望移动控制阀系统510从其开始或闭锁位置到其非驱动位置,如图14和15所示的时候,增压流体必须供给复位通道596。供给到复位通道596的增压流体打开止回阀598,600,并且增压流体充满储存器554和560。节流阀556和562将限制在复位过程中排放出的流体流量。类似地,节流阀553和559将限制流进各储存器524和526的流体流量。一旦储存器524和526和小室554和560充满增压流体,小室554和560中的流体就作用于活塞610和622,移动阀元件602和604向上以抵靠罩512安排活塞608和620流体通道540和546重新与通道552和558连接,控制阀系统510重新置于其非驱动位置,如图14和15所示。
最好的解释是图12和13,本发明特殊的特点是复位通道596的增压通过新的抗系紧环路690控制,它包括一个抗系紧阀692。抗系紧环路690防止复位通道增压而不对储存器524和通道566减压,由此防止电磁阀538提供流体压力到通道576和小室578。这就防止第一阀元件530移动到一个驱动位置。因此,抗系紧阀692防止在复位操作过程中对出口通道16增压。
当第一阀元件528或第二阀元件530之一或两者处在闭锁位置,例如开始起动或闭锁状态期间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为了实现复位操作,流体通道700必须被增压。流体通道700的增压可能通过电磁阀696的复位驱动来实现,电磁阀696通过流体通道694接收来自入口通道514的输入流体压力。在复位电磁阀696的驱动下,入口流体压力被应用于流体通道700。换言之,阀罩512包括一个可选择的复位端口698,它可能提供给顾客使用所供给的复位流体压力。
在应用替换复位信号之一的情况下,通道700中的流体压力由于小室740的增压而引起阀槽722向上移动。通过流体通道700施加的输入流体压力也使储存器710增压。阀槽722向上移动使流体通道566和上排放口728之间连通。出口流体压力经储存器526和流体通道566到排放口,由此防止第一阀元件528被驱动。阀槽722向上移动也使增压流体通道700和复位通道596之间连通,使第一阀元件528和/或第二阀元件530向非驱动位置移动,如图10和11所述。在这个操作期间,流体节流阀553和559限制流体流入各自的储存器524和526。这就保证一个高的压力建立在小室554和560中,由此向上移动活塞608和620去实现复位操作。进而,只要流体通道700被增压,或者是通过复位电磁阀696,或者是通过顾客供给的复位信号698,而被增压,流体通道566将通过上排放通道728排放,由此保证第一阀元件530的非驱动。
在复位信号,或者通过复位电磁阀596或者是顾客供给的复位信号698移去的时候,偏置元件742向下移动阀槽722,使在流体通道700和复位通道596之间不能连通。结果阀槽722向下移动关闭流体通道700和复位通道596之间的连系,从而减少止回阀598,600的压力。阀槽722向下移动还通过下排放端口734使复位通道596排放,由此对复位通道596提供一个连续排放,从而复位通道596仅在复位操作期间被增压,否则就排放到排放口。同时,阀座726关闭通道566和上排放端口728之间的连系,由此使储存器526增压。储存器526和526充分增压以保持小室554和560中有足够的压力保持第一阀元件528和第二阀元件530在一个非驱动位置。
图14和15解释在其非驱动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510。来自输入通道514的增压流体使阀座630和634偏置抵靠罩512,关闭入口通道514和两个小室542和548之间的连系。增压流体通过环形通道614,通过节流阀556提供给通道540,通道552增压流体,通过节流阀553提供给储存器524增压流体,增压流体进入小室554以使阀元件602偏置向上如图15,抵靠罩512安排活塞608。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566从储存室24流到电磁阀538的入口。类似的情况,增压流体通过环形通道626,通过节流阀562提供到通道546,通道558,通过节流阀559提供给储存器526,并进入小室560使阀元件604上下偏置,如图15所示,安排活塞620抵靠罩512。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570从储存器526流到电磁阀536的入口。由于阀座612和624被偏置向上打开端口588和590,出口通道516就与排放通道518连通。中间小室542和548分别通过十字通道580和582,通过通道584和586朝排通道518打开。在阀元件602和604的活塞610和622下面的流体压力使阀元件602和604向上偏置,保持控制阀系统510在非驱动位置。通道540和552之间通过环形通道614连接,通道546和558之间通过环形通道626连接,保持小室554和560及储存器524和526中流体的压力。
图16和17解释在其驱动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510。电磁阀536和538两者完全同时地被驱动。电磁阀536启动把通道570和储存器526连到通道572。增压流体流进室574向下移动阀元件602如图17所示。活塞606的直径大于活塞610的直径从而使压力移动阀元件602向下。类似情况,电磁阀538启动把通道566和储存器524连到通道576。增压流体流进小室578移动阀元件604向下,如图17所示。活塞618的直径大于活塞622的直径从而产生一个压力使阀元件604向下。当阀元件602和604向下移动的时候,活塞610上的环形凸缘640打开阀座630,活塞622上的环形凸缘642打开阀634。增压流体通过通道580从入口通道514进入小室524的下部,进入小室548的上部,并通过阀元件604和罩512之间的间隙644提供增压流体到出口通道516。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584流到出口通道516。类似情况,增压流体通过通道582从入口通道514流进小室548的下部,流到小室542的下部,通过阀元件602和罩512之间的间隙646提供增压流体到出口通道516。增压流体还通过通道586流到出口通道516。阀元件602和604向下移动安排阀座612和624抵靠罩512,关闭端口588和590,使出口通道516和排放通道518隔离。当阀536和538被驱动的时候,储存器524,526中的流体压力开始减少,但流体压力将返回供给压力,在入口514处,因为储存器524和526仍朝入口514打开,出口516与排放口518隔离。
图18和19解释在非正常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510。在图18和19中,阀元件604安排在向上位置而阀元件602安排在其下部位置。两个电磁阀536和538安排在它们的非驱动位置。阀元件604安排在其向上位置,类似于图15所示。来自入口通道514的增压流体通过环形通道626,通过节流阀562,被提供到通道546,通道558,进入小室560向上偏置阀元件604,如图19所示,抵靠罩12安排活塞620。增压流体还流到储存器526,并通过通道570从储存器526流到电磁阀536的入口。由于阀座624被向上偏置因而打开端口590,出口通道516就与排放通道518连通阀元件602安排在它的下部位置,这个位置向出口通道516打开了各种通道,出口通道,因为阀元件604的位置,而朝排放口518打开。小室542的上部通过间隙646朝排放口打开。来自入口通道514的增压流体通过通道540被排放到排放口,并通过小室542的上部,通过间隙646,通过出口通道516,通过端口590,进到排放通道518。再者,来自入口通道514的增压流体通过进入小室542的下部将被排放到排放口518,通过通道580,通道584,出口通道516,通过端口590,流进排通道518。通道552和小室554中的增压流体通过节流阀553和556被排放进排放口,它消除对阀元件602施加的偏移。一个泄漏通路经活塞608和孔520的壁之间的间隙从入口514到小室542的下部到小室542的上部。从小室542的上部,流体压力可能漏泄已如上述。另一条泄漏通路是通过通道580,从小室542的下部,从小室548的上部到小室548的下部,并通过通道582进入小室542的上部。从小室542的上部,流体压力可能泄漏已如上述。此外,储存器524中流体压力通过节流阀556被排放到排放口,并通过通道566移动供给电磁阀538的增压流体。流体由小室554和储存器524排放到排放口的时间的数量将取决于小室54的尺寸,储存器524和节流阀553和556的尺寸。随着在活塞606之上来自小室574的压缩空气的释放和入口通道514中增压空气作用于阀座630的底部,阀弹簧532将移动阀元件602到一个中间位置,在这里,阀座630被抵靠罩512安排,但活塞608不抵靠512安排。这个状态示于图10和11中。
虽然上述图18和19利用阀元件102被描述,该阀元件602被安排在其中间,闭锁位置,阀体604被安排在其非驱动位置,可以理解,如果阀元件602被安排在其非驱动状态,阀元件604被安排在其中间和闭锁状态,控制阀系统510的类似闭锁位置也会出现。
因此,控制阀系统510是一个完全流体操作的阀系统,它有能力检测一个非正常状态并通过转换到闭锁状态响应这个不正常状态,然后在控制阀系统510重新工作以前,它要求一个人来完成复位操作。在复位操作期间,控制阀系统510进一步防止阀操作。
图1-19中所述的控制阀系统10和510通常的为正交镜阀,因为它们的形成包括构成完整的阀设计必不可少的监视特性。这些阀提供给顾客特殊的特点。一个替换的阀构造通常称做正交流动阀。典型的正交流动阀包括一个阀体和阀元件,有时包括一个监视环路,用于检测阀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的情况。这样一个阀可被称为双阀,图20解释控制阀系统810的原理环路图,它也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0,控制阀系统810包括一个入口供给器814,一个出口供给器816,一个排放口818、电磁阀820控制第一阀元件824的驱动。类似地,电磁阀822控制第二阀元件826的驱动。阀元件820和822在预定时间内必须被驱动,第一阀元件824和第二阀元件826在预定时间内必须分别驱动和不驱动,以便防止控制阀系统810转变到闭锁位置。控制阀系统810还包括一个闭锁阀塞和抗系紧阀830。应该指出,电磁阀820和822分别与电磁阀36,38和536、538类似,已如上述。类似地,应该指出,主阀元件824,826类似于第一阀元件28,30和528,530,已如上述。类似地,抗系紧阀830与抗系紧阀592类似已如上述。
闭锁阀塞828是一个回端口,三位置塞阀它监视流体通道832和834上的流体压力,通过主阀元件824,826反映压力输出。当各压力相等的时候,塞阀828呈现一个中心位置,当压力变得不相等的时候,阀塞828就偏移,从而排放输入压力到端口YA,排放施加到抗系紧阀830和电磁阀822,824的控制压力到端口YB。一个闭销开关836包括一个闭锁销838。闭锁销838在开槽元件840的方向上被偏置,开槽元件按照闭锁阀塞828的可移动部分移动。开槽元件840包括一对槽,当闭锁元件840按照闭锁阀塞的阀塞部分偏移时闭锁销838就与两槽之一啮合。一旦处在闭锁位置,流体压力必须加到复位端口842上,以便通过增压闭锁销838离开槽元件840而使闭锁阀塞828返回它的中心位置,只要在流体通道832和834上的压力输出是相等的,就使闭锁阀塞828返回它的中心位置。
如上所述抗系紧阀830的操作是为了在复位期间通过抗系紧阀830提供一条从流体通道844到排放口的通路。在操作中,施加流体压力到复位端口842,以移动抗系紧阀830到一个驱动位置。在驱动位置,抗系紧阀830为流体通道844提供一个到排放口的通路。同时当在驱动位置时,抗系紧阀830提供一个从复位端口842到复位销383的通路。复位压力给一个小室增压,以克服了弹簧的偏置力,这个偏置力使复位销838朝开槽元件840偏置。在复位操作过程中,流体压力不能被加到电磁阀820,822上,因此也不能被加到主阀元件824,826上。这就防止在出口供给器816上施加入口压力。一旦流体压力从复位端口842移开,抗系紧阀830返回到其非驱动位置,如上面图10-19所述,恢复主阀元件824,826的操作。
图21-32解释本发明的具有抗系紧能力的控制阀系统,它用参考数字1010标示。
现在参考图21和22,控制阀系统1010包括一个罩1012,它具有一个流体入口通道1014,一个流体出口通道1016,一个流体排出通道1018,一个第一阀孔1020,一个第二阀孔1022,一个第一流体储存器1024,和一个第二流体储存器1026。按排在第一阀孔1020中的是第一阀元件1028,按排在第二阀孔1022中的是一个第二阀元件1030。一对电磁阀1036和1038安装在罩1012上。
多个流体通道使阀孔1020和1022与入口1014,出口1016,排放口1018,储存器1024,储存器1026,电磁阀1036和电磁阀1038互相连接。十字通道1080,在第一阀孔1020形成的中间小室1042的下部,和由第二阀孔1022形成的中间小室1048的上部之间延伸。十字通道1082在小室1048的下部和小室1042的上部之间延伸。出口通道1016通过两个端口1088和1090与排放通道1018连通。
流体通道1200在十字通道1080和孔1022形成的下小室1060之间延伸,节流阀1202安排在通道1200中以限制流过通道1200的流体的流量。流体通道1204在十字通道1082和由孔1022形成的下小室1054之间延伸,节流阀1206安排在通道1204中以限制流过通道1204的流体的流量。
流体通道1208在十字通道1080和流体储存器1024之间延伸。节流阀1210安排在通道1208中以限制流过通道1208的流体的流量。流体通道1212在十字通道1082和流体储存器1026之间延伸。节流阀1214安排在通道1212中以限制流过通道1212的流体流量。流体通道1216在储存器1024和电磁阀1036的输入端之间延伸。流体通道1218在储存器1026和电磁阀1038的输入端之间延伸。
安排在孔1020中的是阀元件1028,安排在孔1022中的是阀元件1030。阀元件1028包括一个上活塞1220和一个下活塞1222,它们两者一起动作象一个单独的元件。上活塞1220安排在小室1074中,它包括一个阀座1224,它打开和关闭,安排在出口通道1016和排放通道1018之间的端口1088。下活塞1222被安排在小室1042和小室1054内。一对密封件,例如是环形密封件,使中间小室1226和小室1054和小室1042隔离。
互连元件1228连接并部分对准阀元件1028的上活塞1220和下活塞1222。互连元件1228包括一对凸缘1230,它们从互连元件1228的中间截面反向延伸。凸缘1230与上活塞1220和下活塞1222的对应表面接合以便于上活塞1220和下活塞1222协调移动。互连元件1228进一步包括一对对置的杆1232,它们安排在上活塞1220和下活塞1222中形成的孔1234中。上活塞1220,互连元件1228,和下活塞1222通过一对返回弹簧安装在一起,这将在下面描述。
同样,阀元件1030包括一个上活塞1236和一个下活塞1238,它们两个一起动作象一个单独的元件。上活塞元件1236安排在室1078中,它包括一个阀座1240,它打开和关闭在出口通道1016和排放通道1018之间安排的端口1090。下活塞1238安排在小室1048和小室1060中。一对密封件1128,例如是环形密封件,使中间小室1242和小室1060和小室1048隔离。
一个互连元件1244连接和部分对准阀元件1030的上活塞1236和下活塞1238。互连元件1244包括一对凸缘1246,从互连元件1244的中间截面反向延伸。凸缘1246与上活塞1236和下活塞1238的对应表面接合以便于上活塞1236和下活塞1238协调移动。互连元件1244进一步包括一对对置的杆1248,它安排在上活塞1236和下活塞1238中形成的孔1250中。上活塞1236,互连元件1244,下活塞1238通过一对返回弹簧安装在一起,将如下所述。
第一阀1028的下活塞1222被安排在小室1042中,它包括一个下阀弹簧1132和一个弹簧停止件1252。下阀弹簧1132使弹簧停止件1252抵靠下活塞1222的中间台肩1254偏置,由此使抵靠罩1012的部分安装位置中的下活塞偏置,以限制流体在跨越通道1082和出口通道1016之间之动。
下活塞1222进一步包括一个主体部分1256和一个下部部件1258。主体部件1256和小室1042中节流阀1260结合在一起限制流体在入口通道1014和跨越通道1080之间流动。不过应该理解,节流阀1260绝不完全阻止流体流入跨越通道1080。因此,至少有些流体从入口通道1014流进跨越通道1080,由此至少对许多阀室和通道部分地增压。
第二阀1030的下活塞1238被安排在小室1048中,它包括一个下阀弹簧1136和一个弹簧停止件1262。下阀弹簧1136使弹簧停止件1262抵靠下活塞1238的中间台肩1264偏置,从而使部分抵靠罩1012的位置中的下活塞1238偏置,以限制流体在跨越通道1080和出口通道1016之间流动。
下活塞1238进一步包括一个主体部分1266和一个下部部件1268。主体部分1266和小室1042中的节流阀1270结合以限制流体在入口通道1014和跨越通道1082之间流动。不过,应该理解,节流阀1270决不完全阻止流体流入跨越通道1082。因此,有些流体从入口通道1014流进跨越通道1082,由此至少对许多阀室和通道部分地增压。当只有一个阀元件被驱动的时候,这一点特别有用。
应该理解下活塞1222,1238起着入口提动头和检测提动头两种作用。这种安排能够在制连组装,和成本方面实现很多优点。即,下活塞1222,1238的整体结构提供所要求的阀部件的数目并使在罩1012中的那些部件容易组装。
第一阀1028的上活塞被安排在小室1074中,它包括一个上阀弹簧1186。上阀弹簧1186使上活塞1220偏置,从而阀座1224处在抵靠罩1012的部分安置位置中,以限流体流过端口1088,并且中间台肩1254抵靠弹簧停止件1252安排。类似地,第二阀的上活塞1236被安排在小室1078中,它包括一个上阀弹簧1188。上阀弹簧1188使上活塞1236偏置,从而阀座1240是在抵靠罩1012的部分安置位置中,以限制流体流过端口1090,并且中间台肩1266是抵靠弹簧停止件1264安排的。
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是抗系紧复位特点,它包括一对手动复位按钮1272和1274。不过,应该知道,这个抗系紧复位特点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例如手动,液压,气动,机械,或通过使用复位电磁阀来完成。这个复位功能可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或由控制器或微机自动控制。
手动复位按钮1272滑动地安排在罩1012之中。复位按钮1272包括一个主体部件1276和一个抗系紧杆1278,它从主体部分1276向上延伸。手动复位按钮1272进一步包括一个复位按钮弹簧1280,它环绕在抗系紧杆1278周围,并与在主体部分1276和手动复位按钮1272上的抗系紧杆1278之间的中间台肩相1282接合。当手动复位按钮1272在闭锁状态下被驱动的时候,复位按钮弹簧1280可选择地与下活塞1222的下部件1258相接合。手动复位按钮1272还包括一个固定在主体部分1276周围的停止件1284,以滑动地保持手动复位按钮1272在罩1012中。
手动复位按钮1274可滑动地安排在罩1012中。复位按钮1274包括一个主体部分1286和一个抗系紧杆1288,它从主体部分1286向上延伸。手动复位按钮1274包括一个复位按钮弹簧1290,它环绕在抗系紧杆1288周围,并与在主体部分1286和手动复位按钮1274上的抗系紧杆1288之间形成的中间台肩1292相接合。当手动复位按钮1274在闭锁状态期间被驱动的时候,复位按钮弹簧1290可选择地与下活塞1238的下部1268接合。手动复位按钮1274还包括一个固定在主体部分1286周围的停止件1294,以滑动地保持手动复位按钮1274在罩1012中。
图21和22解释初始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10。应该指出,图21和22也解释在闭锁位置中的控制阀系统1010,当至少一个阀元件1028或1030出现在图21和22所示位置的时候,闭锁状态就会出现。阀从闭锁位置移动到非驱动位置将被描述。看图21和22,第一阀元件1028由于阀弹簧1132和弹簧停止件1252偏置,而被向上推动。弹簧停止件1252推斥中间台肩1254,直到弹簧停止件1252接触罩1012为止。不过,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活塞1220的阀座1224不是在抵靠罩1012的位置上,因此端口1088是部分地打开。类似地,下活塞1222不是在罩1012上的位置上,从而使流体部分地从跨越通道1082流到出口通道1016并进而流到排放通道1018。第一阀元件1028通过流体压力而抵住弹簧停止件1252。即,下活塞的1222的主体部件1256包括一个放大的直径截面1296。类似地,第二阀元件1030的主体部分1266包括一个放大的直径截面1298。放大直径的截面1296,1298,分别相对于主体部分1222,1238的移动部分是放大的。因此,在入口通道1014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放大直径的截面1296,1298上,从而产生一个纯向下的力。如果这个向下的力不被抵消,第一阀元件1028和第二阀元件1030就分别停止在弹簧停止件1252和1262上面。
在这个闭锁位置,部分流体从入口通道1014流过节流阀1260并流进跨越通道1080。这个部分流体进而流进通道1200,通过节流阀,流进下部小室1060。再者,部分流体从跨越通道1080流进通道1208,通过节流阀1210,进入流体储存器1024,又通过通道1216,进入电磁阀1036的入口。类似地流体从入口通道1014,经过节流阀1270,跨越通道1082,最后进入下部小室1054,并分开地进入电磁阀1038。
当需要从其起始或闭锁位置移动控制阀系统1010到其非驱动位置,如图23和24所示,手动压力就加到手动复位按钮1272上(见图23),由此使手动复位按钮1272向上滑动。这个向上的运动压缩在手动复位按钮1272和下活塞1222的下部1258之间的复位按钮弹簧1280。由这个压缩力产生的偏压力驱动下活塞1222,互连元件1228,上活塞1220向上,由此使下活塞1222抵靠罩1012安排以防止流体从跨越通道1082流到出口通道1016。注意,如果电磁阀1036被激励,下活塞1222,互连元件1228,上活塞1220上的向上的偏压力,通过电磁阀1038输出的增压流体施加的向下的力而偏移。
参考图21,第一阀元件1028被安排在最低位置,因此来自入口通道1014的流体压力可以建立在跨越通道1082中,通道1204中,下小室1054中,还建立在通道1212中,储存器1026中,电磁阀1038的入口中。在这个位置,作用在下活塞1222上的下小室1054中的流体压力迫使第一阀元件1028,抵抗由作用在下活塞1222的放大直径截面1296上的相等流体压力产生的对向力而向上,从而保持下活塞1222抵靠罩1012安排。
为此目的,手动压力施加到手动复位按钮1274上(见图24),由此使手动复位按钮1274向上滑动。这个向上的移动压缩了在手动复位按钮1274和下活塞1238的下活塞1268之间的复位按钮弹簧1290。压缩力产生的偏压力,驱动下活塞1238,互连元件1244,上活塞1236向上,从而完全使下活塞1238抵靠罩1012安排,以防止流体从跨越通道1080流到出口通道1016。注意,如果电磁阀1038被驱动,在下活塞1238,互连元件1244,和上活塞1236上的向上偏置压力就通过电磁阀1036输出的增压流体施加的向下的力偏移。
参看图21,第二阀元件1030被安排在底部位置。因此,来自入口通道1014的流体压力可能建立在跨越通道1080,通道1200,下小室1060中,并进而建立在通道1208,储存器1024和电磁阀1036的入口中。在这个位置作用在下活塞1238上的下小室1060中的流体压力迫使第二阀元件1030,抵抗由作用在下活塞1238的放大直径截面1298上的相等流体压力产生的对向力而向上,从而保持下活塞1238抵靠罩1012安排。最后,控制阀系统1010达到一个正常位置,它准备操作,如图25所示,其中跨越通道1080,1082,下小室1054,1060,和电磁阀1036,1038的入口都被完全增压。
在如图26的操作过程中,电磁阀1036,1038两者被驱动以抵靠上活塞1220,1236提供增加流体,从而向下驱动第一阀元件1028和第二阀元件1030以克服作用在弹簧停止件1252,1262上的偏置压力。这个作用使来自入口通道1014的流体,经过节流阀1260,1270和跨越通道1080,1082,最后进入出口通道1016。这个作用进而关闭端口1088,1090,以防止来自出口通道1016的流体流入排放通道1018。参考图21,第一阀元件1028和第二阀元件1030被安排在底部位置。
如图23和24很好解释的,本发明的特殊特点是,每个手动复位按钮1272,1274必须被驱动以使控制阀系统1010复位。再者,这些手动复位按钮1274,1272不能永久性锁住或系紧,舌则阀系统将不能工作。即,抗系紧杆1278,1288有充分的尺寸,以便如果手动复位按钮1272,1274被系紧,抗系紧杆1278,1288将与下活塞1222,1238接合,由此防止第一阀元件1028和第二阀元件1030移动,以防止使用控制阀系统1010。
图27解释在操作期间电磁阀1038未能驱动或电磁阀1036未能止动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活塞元件1030由于下小室1060中的流体压力而保持在罩1012的位置。不过,向下作用在第一阀元件1028的上活塞1220上的流体压力迫使第一阀元件1028向下抵靠弹簧停止件1252,由此打开通往出口通道1016的跨越通道1082。出口通道1016通过端口1090排放到排放通道1018。不过在如图28所示操作过程中当电磁阀1036未能驱动或电磁阀1038未能止动,则相反的情况可能发生。
本发明的描述仅仅是一些例子,因此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各种变型也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变型不被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
一个形成入口,出口和排放口的罩;
一个在上述入口和上述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
一个在上述出口和上述排放口之间延伸的第二通道;
一个安排在上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组阀,上述第一组阀的每一个都可以在第一通道关闭的非驱动位置,第一通道打开的驱动位置,和上述第一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
一个安排在上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组阀,第二组阀的每一个可以在上述第二通道打开的非驱动位置,上述第二通道关闭的驱动位置,和上述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
一组复位元件可选择地与上述第一组阀接合,所述复位元件组,当压力加到上述复位元件组的时候,可移动上述第一组阀到上述非驱动位置,上述复位元件组每一个都有一个从中延伸的抗系紧杆,它与上述第一组阀啮合,以防止在上述复位元件组被系紧的时候,控制阀系统操作。
2、如权利要求1的控制阀系统,其中上述复位元件组的每一个包括一个偏置元件,上述偏置元件偏移上述对应的复位元件到一个释放位置。
3、如权利要求1的控制阀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组返回弹簧,它偏置上述第一组阀元件到上述中间位置,上述第二组阀元件到上述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1的控制阀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个安排在上述入口和第一通道之间的节流阀以限制流过它的流体的流量。
5、如权利要求3的控制阀系统,其中上述第一组阀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述第二表面大于上述第一表面以接收来自上述入口的流体压力,迫使上述第一组阀中的每一个抵抗上述返回弹簧组并进入上述中间位置。
6、一个操作控制阀系统的回路,包括:
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一个排放口;
一个在上述入口和上述出口之间延伸的第一通道;
一个在上述出口和上述排放口之间延伸的第二通道;
一个第一主阀,它在上述第一通道关闭的非驱动位置,上述第二通道关闭的驱动位置,和上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可以移动;
一个第二主阀,它在上述第一通道关闭的非驱动位置,一个上述第二通道被关闭的驱动位置,和上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可以移动。
一个复位元件可选择地与上述第一主阀啮合,当一个力加到上述复位元件上的时候,上述复位元件可以移动上述第一主阀到上述非驱动位置,上述复位元件具有一个从中延伸的抗系紧杆,它可与上述第一主阀相啮合,防止上述复位元件被系紧的时候,操作环路。
7、权利要求6的环路包括:
一个第一控制阀,用以操作上述第一主阀;
一个第二控制阀,用以操作上述第二主阀。
8、如权利要求7的环路,其中上述复位元件包括一个偏置元件,该偏置元件偏移上述复位元件到释放位置,其中在第一控制阀被驱动的时候,第一主阀被防止移动到上述非驱动位置。
9、权利要求6的环路,进一步包括:
一个返回弹簧,它偏移上述第一主阀到上述中间位置,偏置上述第二主阀到上述中间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的环路,进一步包括:
一个安排在上述入口和上述第一通道之间的节流阀,以限制其中流体流动的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环路,其中第一主阀响应一个流体压力可移动到上述中间位置。
12、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
一个形成入口,出口和排放口的罩;
一个第一通道,它在上述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
一个在上述出口和排放口之间延伸的第二通道;一组排放提动头安排在上述第一通道中,每个上述排放提动头可以在上述第一通道关闭的一个非驱动位置,上述第一通道打开的驱动位置,和上述第一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
一组入口提动头安排在上述第二通道中,每个上述入口提动头可以在上述第二通道打开的非驱动位置,上述第二通道关闭的驱动位置,和一个上述第二通道部分打开的中间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每个入口提动头起着检测提动头和入口提动头两个作用;
一组复位元件可选择地与上述排放提动头啮合,当压力加到上述复位元件组上的时候,上述复位元件组可推动上述排放提动头到上述非驱动位置,上述复位元件组的每一个具有一个从中延伸的抗系紧杆,它与上述排放提动头啮合,以防止在复位元件组中任何一个被系紧的时候,控制阀系统被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每个上述复位元件组包括一个偏置元件,上述偏置元件使上述对应的复位元件偏置到一个释放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控制阀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组返回弹簧,它偏移上述第一组阀元件到一个中间位置,并偏移上述第二组阀元件到上述中间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控制阀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个安排在上述入口和上述第一通道中的节流阀,它限制流过其中的流体的流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每个第一组阀包括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一表面的面积以接收来自上述入口的流体压力,迫使每个上述第一组阀抵抗上述返回弹簧组并进入上述中间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9/849,447 | 2001-05-04 | ||
US09/849,447 US6478049B2 (en) | 1996-12-16 | 2001-05-04 | Double valve with anti-tiedown capabilit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6385A true CN1396385A (zh) | 2003-02-12 |
CN1266391C CN1266391C (zh) | 2006-07-26 |
Family
ID=25305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51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6391C (zh) | 2001-05-04 | 2002-05-08 |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478049B2 (zh) |
EP (1) | EP1255047B1 (zh) |
JP (1) | JP2003042104A (zh) |
CN (1) | CN1266391C (zh) |
BR (1) | BR0202399A (zh) |
DE (1) | DE60207478T2 (zh) |
ES (1) | ES2253470T3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8344C (zh) * | 2003-09-12 | 2008-04-02 | 罗斯控制阀公司 |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
CN100439721C (zh) * | 2003-09-12 | 2008-12-03 | 罗斯控制阀公司 | 具有阀状态保留记忆的动态监测双阀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04547B1 (en) * | 2002-02-19 | 2003-08-12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ouble valve with cross exhaust |
US7114521B2 (en) * | 2003-09-03 | 2006-10-03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ouble valve constructed from unitary single valves |
US20050284525A1 (en) * | 2004-06-25 | 2005-12-29 | Schnell Richard E | Manually-operated piloted control-reliable lockout valve |
JP4284687B2 (ja) * | 2005-04-26 | 2009-06-24 | Smc株式会社 | 真空及び真空破壊用複合弁 |
US7438086B2 (en) * | 2006-02-02 | 2008-10-21 | Ross Controls | Dynamic fluid power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parate actuators |
US8028717B2 (en) * | 2007-10-04 | 2011-10-04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High throughput double valve with reduced outlet pressure during a faulted state |
US8794123B2 (en) | 2010-03-12 | 2014-08-05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ouble valve constructed from unitary single valves |
WO2011137088A1 (en) | 2010-04-27 | 2011-11-03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Herbicidal uracils |
JP7148323B2 (ja) * | 2018-08-24 | 2022-10-05 | アズビルTaco株式会社 | クロスフロー型デュアルバルブおよびクロスフロー型デュアルバルブの筐体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90865A (en) | 1918-05-22 | 1919-01-14 | Alfred Hyman Anthony | Automatic regulator for boiler-feed apparatus. |
US2051732A (en) | 1933-06-03 | 1936-08-18 | John F Mckee | Steam trap |
US2593564A (en) | 1944-11-16 | 1952-04-22 | Alco Valve Co | Pilot operated valve |
US2906246A (en) | 1953-06-18 | 1959-09-29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 Control system for fluid actuated devices |
DE1099294B (de) | 1958-01-09 | 1961-02-09 | Knapsack Ag | Selbsttaetige Umschaltvorrichtung fuer fluessige und gasfoermige Medien |
DE1187485B (de) * | 1959-04-27 | 1965-02-18 | Concordia Maschinen Und Elek Z | Dreiwege-Doppelventil in Sicherheitsschaltung |
US2954009A (en) | 1959-06-10 | 1960-09-27 | Senco Products | Remote control air valve |
US2986121A (en) * | 1959-07-02 | 1961-05-30 | Westinghouse Bremsen Gmbh |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with safety feature assuring two-hand operation |
US2995141A (en) | 1960-04-08 | 1961-08-08 | Webster Electric Co Inc | Dual volume flow divider |
US3139109A (en) | 1961-03-13 | 1964-06-30 | Erich Herion | Valve control system |
DE1249040B (de) | 1963-12-11 | 1967-08-31 | Concordia Maschinen Und Elek Z | Dreiwege-Doppelventil in Sicherheitsschaltung |
US3280951A (en) | 1964-01-02 | 1966-10-25 | Minster Machine Co | Micro-current position detector |
DE1294818B (de) * | 1964-02-21 | 1969-05-08 | Herion Erich | Servosteuerung mit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uer mindestens einen Druckverbraucher, insbesondere Pressensteuerung |
US3371759A (en) | 1967-02-07 | 1968-03-05 | Bliss E W Co | Clutch control for mechanical devices |
GB1294747A (en) | 1970-04-02 | 1972-11-01 | Voron Zd Kuznechno Pressovogo | Three-way duplex valve |
US3608583A (en) * | 1970-04-20 | 1971-09-28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 Signal comparator fluid control circuit with reset |
USRE31161E (en) | 1971-03-08 | 1983-03-01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Safety valv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clutch and brake in power press or the like |
US3670767A (en) | 1971-03-08 | 1972-06-20 | Danly Machine Corp | Safety valv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clutch and brake in power press or the like |
US3757818A (en) | 1971-07-26 | 1973-09-11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 Safety control valve system for fluid actuated devices |
US3834621A (en) | 1972-10-13 | 1974-09-10 | Partek Corp Of Houston | Fluid delivery system |
US3858606A (en) | 1973-08-23 | 1975-01-07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 Safety control valve system for fluid actuated devices |
US4075928A (en) | 1974-05-31 | 1978-02-28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Safety valve for fluid systems |
USRE30403E (en) | 1974-05-31 | 1980-09-16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Safety valve for fluid systems |
DE2750895A1 (de) | 1977-11-14 | 1979-05-17 | Technomatic Ag Aesch | Sicherheitsventil |
DD136524A5 (de) | 1977-12-16 | 1979-07-11 | Technomatic Ag | Sicherheitsventil |
US4181148A (en) | 1978-06-23 | 1980-01-01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Self monitoring double valve |
DE2930571A1 (de) | 1979-07-27 | 1981-02-12 | Technomatic Ag Aesch | Sicherheitsventil |
US4257455A (en) | 1979-09-06 | 1981-03-24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ouble safety valve for stamping presses and the like |
DE3005547C2 (de) | 1980-02-14 | 1985-05-02 | Technomatic AG, Aesch, Luzern | Sicherheitsventil |
GB2076125B (en) * | 1980-05-17 | 1984-03-07 | Expert Ind Controls Ltd |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valve |
US4542767A (en) | 1983-04-05 | 1985-09-24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Monitor for double safety valves |
DE8612453U1 (de) | 1986-05-06 | 1986-07-24 | Herion-Werke Kg, 7012 Fellbach | Sicherheitsventil |
DE3817123A1 (de) | 1988-05-19 | 1989-11-30 | Herion Werke Kg | Sicherheitsventil |
DE3817122A1 (de) | 1988-05-19 | 1989-11-30 | Herion Werke Kg | Sicherheitsventil |
DE3817120A1 (de) | 1988-05-19 | 1989-11-30 | Herion Werke Kg | Sicherheitsventil |
DE9014789U1 (de) | 1990-10-25 | 1991-02-07 | Herion-Werke Kg, 7012 Fellbach | Sicherheitsventil |
US5113907A (en) | 1991-01-29 | 1992-05-19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ynamic self-monitoring air operating system |
US5850852A (en) | 1996-12-16 | 1998-12-22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Crossflow with crossmirror and lock out capability valve |
US6155293A (en) * | 1996-12-16 | 2000-12-05 |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 Double valve with anti-tiedown capability |
-
2001
- 2001-05-04 US US09/849,447 patent/US64780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5-03 BR BR0202399A patent/BR0202399A/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2-05-06 EP EP02009378A patent/EP12550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06 ES ES02009378T patent/ES2253470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06 DE DE2002607478 patent/DE6020747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07 JP JP2002132054A patent/JP2003042104A/ja active Pending
- 2002-05-08 CN CNB021251932A patent/CN126639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8344C (zh) * | 2003-09-12 | 2008-04-02 | 罗斯控制阀公司 |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
CN100439721C (zh) * | 2003-09-12 | 2008-12-03 | 罗斯控制阀公司 | 具有阀状态保留记忆的动态监测双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255047A3 (en) | 2004-02-25 |
DE60207478T2 (de) | 2006-07-27 |
BR0202399A (pt) | 2003-06-10 |
JP2003042104A (ja) | 2003-02-13 |
US6478049B2 (en) | 2002-11-12 |
EP1255047B1 (en) | 2005-11-23 |
US20020007855A1 (en) | 2002-01-24 |
CN1266391C (zh) | 2006-07-26 |
ES2253470T3 (es) | 2006-06-01 |
EP1255047A2 (en) | 2002-11-06 |
DE60207478D1 (de) | 2005-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6391C (zh) |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 |
US7644774B2 (en) | Selectively activated float equipment | |
CN1114757C (zh) | 喷油阀 | |
CN102428253B (zh) | 泄压阀 | |
CN100510489C (zh) | 切换阀装置及液压缸装置 | |
CN101576193A (zh) | 回流防止器 | |
CN1231735A (zh) | 弹性元件阀 | |
CN106368999B (zh) | 用于静液压设备的环路冲洗系统 | |
CN103299088A (zh) | 用于施工设备的保持阀 | |
CN1206461C (zh) | 具有抗约束能力的双重阀 | |
CN1168906C (zh) | 具有镜象交叉流动和锁定能力的阀 | |
US20170023129A1 (en) |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 |
CN103851227A (zh) | 一种阀芯组切换控制机构 | |
JP2005535857A (ja) | 両座弁用駆動装置 | |
US12066022B2 (en) | Motor and hydraulic pump device including the motor | |
CN102444743B (zh) | 具有降噪内件的增压器 | |
RU2739410C1 (ru) | Клапан обратный реверсивный | |
CN1570384A (zh) | 差压式低保压关枪停机装置 | |
US5971715A (en) | Pneumatic pump having radial ball check valve array | |
JP2008008163A (ja) | 燃料噴射弁 | |
KR20080064475A (ko) | 복동식 에어 실린더를 갖는 탱크로리 보텀밸브 | |
CN210069030U (zh) | 排气溢流安全阀 | |
RU2310741C1 (ru) | Клап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кважинного центробежного насоса | |
JP2009138683A (ja) | 燃料噴射弁 | |
CN102308080A (zh) | 用于喷射阀的喷射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