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8344C -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8344C
CN100378344C CNB2004100771405A CN200410077140A CN100378344C CN 100378344 C CN100378344 C CN 100378344C CN B2004100771405 A CNB2004100771405 A CN B2004100771405A CN 200410077140 A CN200410077140 A CN 200410077140A CN 100378344 C CN100378344 C CN 1003783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lacement
valve
chamber
piston
val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71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4898A (zh
Inventor
尼尔·E·拉塞尔
约瑟夫·E·福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Original Assignee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filed Critical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Publication of CN159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83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83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0/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Applications of safety devices in fluid actuator systems; Emergency measures for fluid actuator systems
    • F15B20/001Double valve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simultane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PSAFETY DEVICES IN GENERAL; SAFETY DEVICES FOR PRESSES
    • F16P3/00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 F16P3/18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 F16P3/22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use of both hands for hydraulic or pneumatic contro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396Involving pressur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169Supply and exhaust
    • Y10T137/87193Pilot-actuated
    • Y10T137/87209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置双阀的方法、一种控制阀系统及一种操作控制阀系统的方法。当增压流体源与重置口连接时双阀进行重置。增压流体源从重置口上除去时,第一重置活塞退回,这样,当第一引导腔室继续通气时,第二引导腔室接收增压流体。在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后经过预定延时,第二重置活塞退回,该预定延时足以使第二引导腔室充分增压。如果在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驱动第二先导阀,那么在第二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驱动第二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这时在第一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不足以驱动第一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控制阀,尤其是涉及重置一个双阀,用于根据一对控制开关的同时驱动而控制单个增压流体流。
背景技术
多种工具机或机床通过阀系统来操作,该系统与气动控制的离合器和/或制动系统相互作用。为了安全原因,用于操作这些工具机的控制阀需要操作人员基本同时驱动两个独立的控制开关,以便保证当工作循环开始时操作人员的手离开工具机的运动部件。通常,响应两个控制开关的电子电路产生施加给先导阀的先导控制信号,以便转换该阀的主流体回路,从而控制压缩空气(或者其它流体)向工具机的供给,以便执行它的工作循环。
已经开发了在一个阀体中并联操作的双阀,以便保证不会由单阀单元的故障(例如阀卡在驱动位置)引起工具机工作循环的重复或超程。因此,当一个阀单元不能在合适时间停止驱动时,双阀采取将压缩空气源从工具机上引开的结构。双阀例如在授予Bento等的美国专利6478049中介绍,该专利被本文参引。
除了防止工具机的重复或超程,还希望监测用于故障阀单元的双阀,并防止工具机开始新的工作循环。因此,当单阀单元处于故障状态时,现有技术的系统使得双阀采取锁定结构,从而使该双阀不能再次被驱动,直到故意重置从而消除故障状态。
更具体地说,双阀装置包括两个电磁控制先导阀。通常,先导阀在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双阀装置包括两个活动阀单元,各阀单元有在双阀的出口孔和排出孔之间的相应的排出提升阀以及在双阀的出口孔和进口孔之间的相应的进口提升阀。当先导阀正常关闭时,排出提升阀则正常打开,并且进口提升阀正常关闭。各先导阀响应来自相应的操作人员控制的开关的电控信号而运动至驱动位置,这通常使得排出提升阀关闭和进口提升阀打开。在以下任何时候1)阀单元不能正确停止驱动;2)阀单元不能正确驱动;或3)先导阀非同时驱动或停止驱动,那么至少一个阀单元将锁定在故障位置,在该位置,它的排出提升阀不能关闭(从而防止出口增压)。
在通常的重置操作中,一个或多个发生故障的活动阀单元通过从一源经2路或3路控制阀施加在重置口上的压力而返回至它们的非驱动位置。该压力使得一重置活塞伸出,从而驱动或推动发生故障的阀单元离开故障位置,这样,控制阀可以被驱动,以便开始工具机的工作循环。当出现发生故障的阀单元时,则希望机器操作人员对控制阀进行检修,以便修理阀单元。不过,操作人员有时可能试图持续保持重置功能,以便在不修理故障阀单元的情况下通过“栓系(tyingdown)”该重置控制阀而继续工具机的操作。希望在双阀设计中提供防栓系(anti-tiedown)功能,这样,重置阀的栓系不能防止控制阀响应于故障阀单元而锁定。
现有技术的防栓系机构需要附加的部件,这些部件相对复杂,并明显增加了阀的成本。而且,在某些阀结构中,可以栓系该主引导开关并利用重置控制器作为单个控制点来操作工具机(从而使得需要同时驱动两个手动开关的机构失效)。现有的防栓系机构不能防止控制阀的这种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重置机构的双阀,该重置机构具有底部计数器,该底部计数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在阀内,并当栓系该主引导开关时,防止使用重置功能来驱动该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重置双阀的方法。增压流体源与重置口连接。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分别响应增压流体而被驱动,从而使双阀的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进行重置。当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被驱动时,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通气,该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先导阀相对应,用于驱动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通气将防止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分别离开非驱动位置。将增压流体源从重置口上除去。第一重置活塞退回,这样,当第一引导腔室继续通气时,第二引导腔室接收增压流体。在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后经过预定延时,第二重置活塞退回。该预定的延时足以使第二引导腔室基本增压。如果在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驱动第二先导阀,则在第二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驱动第二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这时在第一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不足以驱动第一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该壳体确定了进口、出口、排出孔和重置口,所述进口和所述重置口用于接收增压流体;第一活动阀单元,该第一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一排出提升阀和第一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位置包括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所述非驱动位置包括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而所述中间位置包括都至少部分打开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第二活动阀单元,该第二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二排出提升阀和第二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位置包括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所述非驱动位置包括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而所述中间位置包括都至少部分打开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一端,用于选择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推向各自的所述驱动位置;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用于储存增压流体,以便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先导阀;限流器,该限流器与所述重置口连接;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分别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重置口的增压流体而伸出,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至其非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通过所述限流器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通过不包括所述限流器的通路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通气孔,该通气孔与大气连接;以及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它们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气孔以及所述第二和第一引导定时腔室之间,所述防栓系阀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的伸出而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作控制阀系统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该壳体确定了进口、出口和排出孔,所述进口用于接收增压流体;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活动阀单元,该第一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一排出提升阀和第一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二活动阀单元,该第二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二排出提升阀和第二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一端,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被驱动以便选择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推向各自的所述驱动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用于储存增压流体,以便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先导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限流器,该限流器与所述重置口连接;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分别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重置口的增压流体而伸出,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至其非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通过所述限流器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通过不包括所述限流器的通路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通气孔,该通气孔与大气连接;以及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它们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气孔以及所述第二和第一引导定时腔室之间,所述防栓系阀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的伸出而打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增压流体源与所述重置口连接;响应于所述增压流体而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以便使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进行重置;当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被驱动时,使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通气,所述通气将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分别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从所述重置口上除去所述增压流体源;使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这样,当所述第一引导腔室继续通气时,所述第二引导腔室接收增压流体;在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后经过预定的延时后,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所述预定延时足以使所述第二引导腔室充分增压;如果在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驱动所述第二先导阀,那么在所述第二引导腔室中的所述增压流体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这时在所述第一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不足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从而导致所述控制阀系统形成故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阀处于它的正常非驱动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双阀的剖视图,其中阀单元处于故障位置。
图3是图1的双阀的剖视图,其中,重置活塞响应重置口的压力而伸出。
图4是图1的双阀的剖视图,恰好在重置操作过程中压力从重置口上除去之后。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阀处于它的正常非驱动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双阀10形式的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11,该壳体有通向进口腔室13的进口孔12、通向出口腔室15的出口孔14以及通向排出腔室17的排出孔16。壳体11可以包括分开的块11a-11d,各块11a-11d可以夹固在一起或用螺栓连接在一起。
腔室13、15和17通过多个通道连接,以便形成细长孔,用于接收第一活动阀单元18和第二活动阀单元20。第一活动阀单元18包括通过活塞23而可滑动地安装在阀杆22的一端上的排出活塞/提升阀21。第一活动阀单元18还包括进口提升阀24和限流器25。盘形凸肩26从固定在阀杆22上的垫片34上伸出。凸肩26可滑动地容纳于形成限流器25的通道27中,这样,当凸肩26处于通道27中时,来自进口腔室13的增压流体减速流入第一交换腔室28。
阀杆22的底端安装活塞30和31,该活塞30和31由螺纹连接在阀杆22一端上的锁紧螺母33来保持。活塞30和31可滑动地装入衬套32中,该衬套32刚性地保持在壳体11内。
弹簧止动器36可滑动地安装在垫片34上,并由返回弹簧35沿向上方向推压。在活动阀单元18下面形成返回腔室37,该返回腔室37容纳重置活塞38的一部分以及活塞返回弹簧40。
第一活动阀单元18在图1中表示为处于它的非驱动位置,其中,出口孔14相对于排出孔16打开,并相对于进口孔12关闭。因此,排出活塞/提升阀21处于它的上部非驱动位置,其中,排出密封件42与排出支座41间隔开。同时,进口提升阀24的进口密封件44布置成抵靠进口支座43。
第二活动阀单元20包括通过活塞48而可滑动地安装在阀杆47的一端上的排出活塞/提升阀46。第二活动阀单元20还包括进口提升阀50和限流器51。盘形凸肩52从固定在阀杆47上的垫片60上伸出。凸肩52可滑动地容纳于形成限流器51的通道53中,这样,当凸肩52处于通道53中时,来自进口腔室13的增压流体减速流入第二交换腔室54。
阀杆47的底端安装活塞55和56,该活塞55和56由螺纹连接在阀杆47一端上的锁紧螺母58来保持。活塞55和56可滑动地装入衬套57中,该衬套57刚性地保持在壳体11内。
弹簧止动器62可滑动地安装在垫片60上,并由返回弹簧61沿向上方向推压。在活动阀单元20下面形成返回腔室63,该返回腔室63容纳一重置活塞64的一部分以及一活塞返回弹簧65。
第二活动阀单元20在图1中表示为处于它的非驱动位置,其中,出口孔14相对于排出孔16打开,并相对于进口孔12关闭。因此,排出活塞/提升阀46处于它的上部非驱动位置,其中,排出密封件67与排出支座66间隔开。同时,进口提升阀50的进口密封件70布置成抵靠进口支座68。
流体通道72提供了在第一交换腔室28和第二活动阀单元20的返回腔室63之间的流体连通。流体通道73提供了从第一交换腔室28至定时(timing)腔室74和75的流体连通,以便向第一先导阀76的进口提供增压流体。通道77在第一先导阀76的出口和排出活塞/提升阀21的上表面之间进行连接。
流体通道78提供了在第二交换腔室54和第一活动阀单元18的返回腔室37之间的流体连通。流体通道80提供了从第二交换腔室54至定时腔室81和82的流体连通,以便向第二先导阀83的进口提供增压流体。通道84在第二先导阀83的出口和排出活塞/提升阀46的上表面之间进行连接。
当单元18和20处于它们的非驱动位置,且没有压力施加在双阀的任何部分上时,阀单元18和20通过(例如在活塞30和31以及衬套32之间的)摩擦力而保持在它们的上部非驱动位置上。优选是,提供的摩擦力大小足以使活动阀单元克服它们的重力保持在当前位置,而不管该阀体放置的方向如何。
当进口压力首先施加给进口孔12时,活动阀单元以如下方式保持在它们的非驱动位置上。在进口腔室13中的压力直接反映在进口孔12处的增大的压力。朝进口腔室13打开的、第一活动阀单元18的表面包括凸肩26的第一侧面87和活塞30的上表面89。这些表面有相等的面积,因此,作用在表面上的进口压力产生的、作用在表面87上的向上力基本与作用在表面89上的向下力恰好平衡。同样,凸肩52的表面88的面积基本等于活塞55的表面90。因此,响应于在进口腔室13中形成的压力而作用在各个活动阀单元上的净力基本为零。
由于限流器25和51不完全密封,压力开始在交换腔室28和54中形成。当压力在交换腔室内形成时,所形成的压力作用在进口提升阀24和50上,以便将它们分别压靠在它们各自的支座43和68上。增大的压力也传递给返回腔室37和63,这也产生向上的力,以便使进口提升阀抵靠支座。来自交换腔室的压力也传递给先导阀76和83的定时腔室。在很短的延迟之后,在交换腔室、返回腔室和定时腔室内的压力等于进口腔室13中的压力。与现有的美国专利6478049中所述的双阀不同,增压流体总是供给交换腔室28和54,并且不管何时双阀处于发生故障的状态,增压流体都能够形成相等的进口压力(即在进口和排出孔之间没有流体通路)。
图2中表示了一个活动阀单元处于故障状态时的阀10。例如当第一活动阀单元18在断开先导阀76之后不能返回到它的非驱动位置时导致故障状态。第一活动阀单元18表示为处于它的中间位置,其中排出活塞/提升阀21和进口提升阀24都处于离开支座状态。如果活动阀单元18在开始发生故障时处于驱动(即完全向下)位置,返回弹簧35将试图使第一活动阀单元18运动至中间位置。弹簧止动器36防止进口提升阀24被移动至它的关闭位置。当进口提升阀24打开时,第二交换腔室54通过一个或两个排出阀而与排出孔16连接。随着第二交换腔室54排气,返回腔室37也排气,这样,在第一活动阀单元18上不会产生返回力。定时腔室81和82也排气,这样,双阀10处于锁定状态,其中,第二活动阀单元20不能通过第二先导阀83来驱动。因为进口提升阀50关闭,因此,即使另一活动阀单元18发生故障,也在第一交换腔室28中形成压力。交换腔室28向返回腔室63和定时腔室74和75提供压力。因此,当先导阀76和83驱动时,发生故障的阀单元18接收在排出活塞/提升阀21顶部的全压力,并能够运动至它的完全驱动位置。不过,因为当进口提升阀打开时排出活塞/提升阀46打开,因此不能在交换腔室54中形成较大压力。因此,先导阀83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以便使第二活动阀单元2可以离开它的非驱动位置。因此,双阀10保持在锁定位置,至少直到通过重置活塞38和64来使两个活动阀单元重置。
在当活动阀单元处于它的完全驱动位置时将进口压力断开的情况下,阀单元则通过相应的返回弹簧而被压入中间位置。由于相应的弹簧止动器,该返回弹簧不能使相应的活动阀单元越过中间位置运动。活动阀单元不能根据双阀的方位而通过摩擦力和/或重力来运动至它的非驱动位置。当进口压力恢复时,来自与非故障活动阀单元相对应的限流器的压力供给交换腔室内,该交换腔室通过发生故障的进口提升阀以及至少非故障单元的排出活塞/提升阀而相对于排出孔打开。因为在另一交换腔室(即由发生故障的阀单元的限流器供给的交换腔室)中形成全压力,因此,来自交换腔室中的、作用在限流器上的向下压力将发生故障的活动阀单元克服返回弹簧而锁定在中间位置处。
下面介绍阀10的重置。在图1中,重置机构表示为处于它的正常、非驱动状态。重置口85与重置通道86连通,用于向重置活塞38和64提供重置压力,该重置活塞38和64被向上驱动,以便使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18和20处于它们的正常非驱动位置。第一重置活塞38具有可滑动地保持在第一重置腔室110中的底部活塞部件111。在底部活塞部件111上的环形密封件112与第一重置腔室110的壁配合。重置活塞38还包括推杆113和第一重置提升阀114。第一重置腔室110的上端通过通道115而与通气孔(vent)116连通。
第二重置活塞64具有可滑动地保持在第二重置腔室120中的底部活塞部件121。在底部活塞部件121上的环形密封件122与第二重置腔室120的壁配合。重置活塞64还包括推杆123和第二重置提升阀124。第二重置腔室120的上端通过通道125而与通气孔116连通。
重置通道86直接与第一重置腔室110的底端连通。重置通道86通过限流器126(例如小孔)与通道127连接。通道127与第二重置腔室120的底端连通,并与可选择的重置定时腔室128连通。
图3表示了控制阀10,其中,两个重置活塞通过供给重置口85的增压流体而被完全驱动。增压流体从重置口85通过通道86而流向第一重置腔室110,从而向上驱动底部活塞部件111。推杆113与阀杆22的底端配合,并向上驱动第一活动阀单元18,以便处于非驱动位置。同时,第一重置提升阀114离开支座(即重置阀密封件130离开重置阀座131)。因此,返回腔室37通过通道115而与通气孔116连通。因为通气孔116排向大气,因此第二引导定时腔室81和82也排气。这防止了第二阀单元20在重置操作过程中被驱动。
来自通道86的增压流体也流过限制器126,以便以比第一重置腔室110更低的速度增压第二重置腔室120。重置定时腔室128可以用于增大驱动(或停止驱动)第二重置活塞64所消耗的时间的差异。不过,在足够量的流体通过限制器126之后,第二重置活塞64运动至它的完全驱动位置,如图3所示,以便重置第二活动阀单元20。第二重置提升阀124离开支座(即重置阀密封件132离开支座133)导致第一引导定时腔室74和75通过通道73和72、返回腔室63和通道125而排气,从而防止第一阀单元18在重置操作过程中被驱动。
在经过足够时间以便使两个阀单元都重置之后,压力从重置口85上除去。如果重置口85充分排气,在第一重置腔室110中的压力非常快地降低,从而使它通过活塞返回弹簧40的作用而从它的伸出位置返回至它的退回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重置提升阀114的关闭使得返回腔室37与通气孔116隔开。当存在进口压力时,在交换腔室54中形成的压力最终使返回腔室37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81、82增压。在交换腔室54中的压力也向上推动进口提升阀24。
在第一重置活塞38停止驱动之后,第二重置活塞64由于通过限流器126保持的压力而保持在驱动位置。因此,当在第二引导定时腔室81和82中形成压力时,第一引导定时腔室74和75通过第二重置提升阀124而继续排气。使第二重置活塞64完全停止驱动的时间延迟取决于限流器126、第二重置腔室120和重置定时腔室128的尺寸。该延迟足够长,以便在关闭第二重置提升阀124之前(和在第一引导定时腔室74和75中能够形成足够压力之前)使第二引导定时腔室81和82充分地增压。因此,当第二重置活塞64完全停止驱动且当先导阀83打开时,第二活动阀单元20则离开它的非驱动位置并进入它的驱动位置,从而使交换腔室28、定时腔室74和75以及返回腔室63排气。因此,阀被锁定,从而在先导阀驱动的情况下防止将重置功能用于操作阀。
图5表示了双阀10′的可选实施例,该双阀10′以与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的方式来起作用。图5中的相应部件用相同参考标号并添加上标来表示。壳体11′包括第一活动阀单元18′和第二活动阀单元20′。因为单元相同,因此只详细介绍活动阀单元18′。
阀杆22′具有通过锁紧螺母91而固定安装在一端上的排出活塞/提升阀21′。垫片92有在各轴向端的盘形部分93和94。排出活塞/提升阀21′包括空腔95,该空腔95为碗形,并容纳盘形部分93和O形环96。O形环96以在共同待审的美国申请(代理案卷号2166-206)中所述的方式形成对排出支座41′的面密封件,该申请被本文参引。同样,进口提升阀24′有空腔97,用于容纳盘形部分94和O形环98。
垫片100和活塞101也安装在阀杆22′上。在阀杆22′底端处的凸台103以固定关系将提升阀、垫片和活塞夹持在阀杆22′上。活塞101成形而在进口腔室13′和交换腔室28′之间提供限流器25′。活塞101有在整个进口腔室13′中的恒定直径,因此它没有在活动阀单元18′上沿轴向方向施力的表面。不过,顶表面102暴露在交换腔室28′中,以便当处于前述故障状态时产生向下的锁定力。
第一重置腔室110′接收具有推杆延伸部分113′的第一重置活塞38′。腔室110′通过限流器126′而接收在重置口85′处的重置压力。第一重置提升阀134包括O形环135。如图5所示当提升阀134处于支座上时,第一返回腔室37′与通气孔116′隔离。当驱动活塞38′时,提升阀134打开,并形成用于返回腔室37′和相对的引导定时腔室(未示出)的排气通路。
第一重置活塞38′具有暴露在重置腔室110′中的底表面面积136,该底表面面积小于在活塞38′顶部的、暴露于返回腔室37′中的相对表面面积。因此,图5的阀不能进行重置,除非重置压力超过在返回腔室中的压力。这在某些阀用途中可能是其有利方面。
图6中表示了本发明操作的优选方法。在步骤140中,对重置口进行增压(例如,驱动一三路阀以便使重置口与压缩空气源连接)。在步骤141中,第一重置活塞基本立即被驱动,因为它直接与重置口连接,且没有必须首先增压的较大容积。在步骤142中,在足够增压流体流过限流器且任何辅助的重置定时腔室都增压之后,第二重置活塞进行驱动。
在步骤143中,当驱动各重置活塞时,它们打开相应通气阀,以便使相对的引导定时腔室通气。在活动阀单元到达非驱动位置之后,在步骤144中从重置口除去压力。在步骤145中,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同时,由于第二重置腔室的更慢减压,第二重置活塞保持在它的伸出驱动位置上。在步骤146中,因为第一通气阀关闭(假定存在进口压力),第二引导定时腔室重新增压。当通过限流器而使重置口的压力降到足够低时,在步骤147中使第二重置活塞退回。
在本发明中,阀单元的成功重置取决于先导阀的关闭。当在步骤148中先导阀打开时,第二阀单元驱动(即离开非驱动位置),而第一阀单元不能进行驱动,这导致形成阀的故障状态。当在步骤148中先导阀关闭时,在步骤150中第一引导定时腔室增压,阀处于它的正常、准备运行的状态。

Claims (12)

1.一种重置双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增压流体源与重置口连接;
响应于所述增压流体而分别驱动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以便使所述双阀的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进行重置;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被驱动时,使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通气,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先导阀相对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其中,所述通气将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分别离开非驱动位置;
从所述重置口上除去所述增压流体源;
使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这样,当所述第一引导腔室继续通气时,所述第二引导腔室接收增压流体;
在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后经过预定的延时后,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所述预定延时足以使所述第二引导腔室充分增压;并且
如果在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驱动所述第二先导阀,那么在所述第二引导腔室中的所述增压流体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这时在所述第一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不足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离开非驱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当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所述第二先导阀未被驱动,那么所述第一引导腔室充分增压,从而完成所述双阀的所述重置。
3.一种控制阀系统,包括:
壳体,该壳体确定了进口、出口、排出孔和重置口,所述进口和所述重置口用于接收增压流体;
第一活动阀单元,该第一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一排出提升阀和第一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位置包括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所述非驱动位置包括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而所述中间位置包括都至少部分打开的所述第一进口提升阀和所述第一排出提升阀;
第二活动阀单元,该第二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二排出提升阀和第二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排出孔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可在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连接的打开位置以及用于使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隔开的关闭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其中,所述驱动位置包括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所述非驱动位置包括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而所述中间位置包括都至少部分打开的所述第二进口提升阀和所述第二排出提升阀;
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一端,用于选择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推向各自的所述驱动位置;
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用于储存增压流体,以便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先导阀;
限流器,该限流器与所述重置口连接;
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分别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重置口的增压流体而伸出,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至其非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通过所述限流器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通过不包括所述限流器的通路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
通气孔,该通气孔与大气连接;以及
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它们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气孔以及所述第二和第一引导定时腔室之间,所述防栓系阀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的伸出而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重置定时腔室,该重置定时腔室与所述第二重置活塞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各所述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形成一体的活动密封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
第一和第二交换腔室,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一进口提升阀连通,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连通;以及
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该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一交换腔室连通;
其中,各所述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形成一体的活动密封表面以及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形成一体的阀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活塞返回弹簧,用于分别推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离开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以便关闭所述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返回弹簧提供了大于所述第二活塞返回弹簧的弹簧力。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系统,还包括:
第一和第二交换腔室,它们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一进口提升阀连通,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连通;以及
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该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二和第一交换腔室连通;
其中,各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返回腔室的第一工作表面面积,该第一工作表面面积大于暴露在来自所述重置口的增压流体中的第二工作表面面积。
10.一种操作控制阀系统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壳体,该壳体确定了进口、出口和排出孔,所述进口用于接收增压流体;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活动阀单元,该第一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一排出提升阀和第一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二活动阀单元,该第二活动阀单元包括第二排出提升阀和第二进口提升阀,其中,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可运动至驱动位置、非驱动位置和中间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的一端,该第一和第二先导阀被驱动以便选择地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推向各自的所述驱动位置;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定时腔室,用于储存增压流体,以便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先导阀;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限流器,该限流器与所述重置口连接;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分别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重置口的增压流体而伸出,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至其非驱动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通过所述限流器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通过不包括所述限流器的通路而与所述重置口连通;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通气孔,该通气孔与大气连接;以及所述控制阀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防栓系阀,它们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气孔以及所述第二和第一引导定时腔室之间,所述防栓系阀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的伸出而打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增压流体源与所述重置口连接;
响应于所述增压流体而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以便使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进行重置;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被驱动时,使第一和第二引导腔室通气,所述通气将防止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动阀单元分别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
从所述重置口上除去所述增压流体源;
使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这样,当所述第一引导腔室继续通气时,所述第二引导腔室接收增压流体;
在所述第一重置活塞退回后经过预定的延时后,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所述预定延时足以使所述第二引导腔室充分增压;
如果在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驱动所述第二先导阀,那么在所述第二引导腔室中的所述增压流体驱动所述第二活动阀单元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这时在所述第一引导腔室中的增压流体不足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阀单元离开所述非驱动位置,从而导致所述控制阀系统形成故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阀系统还包括第一和第二活塞返回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置活塞退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当所述第二重置活塞退回时所述第二先导阀未驱动,那么所述引导腔室充分增压,从而完成所述双阀的所述重置。
CNB2004100771405A 2003-09-12 2004-09-10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83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660,992 2003-09-12
US10/660,992 US6840258B1 (en) 2003-09-12 2003-09-12 Dynamically-monitored double valve with anti-tiedown fea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4898A CN1594898A (zh) 2005-03-16
CN100378344C true CN100378344C (zh) 2008-04-02

Family

ID=3355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7140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8344C (zh) 2003-09-12 2004-09-10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40258B1 (zh)
EP (1) EP1515053B1 (zh)
JP (1) JP4614317B2 (zh)
CN (1) CN100378344C (zh)
BR (1) BRPI0403774A (zh)
DE (1) DE602004003758T2 (zh)
ES (1) ES227720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0259B1 (en) * 2003-09-12 2005-01-11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Dynamically-monitored double valve with retained memory of valve states
US7438086B2 (en) * 2006-02-02 2008-10-21 Ross Controls Dynamic fluid power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parate actuators
US8028717B2 (en) * 2007-10-04 2011-10-04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High throughput double valve with reduced outlet pressure during a faulted state
US8794123B2 (en) 2010-03-12 2014-08-05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Double valve constructed from unitary single valves
JP7148323B2 (ja) * 2018-08-24 2022-10-05 アズビルTaco株式会社 クロスフロー型デュアルバルブおよびクロスフロー型デュアルバルブの筐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2767A (en) * 1983-04-05 1985-09-24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Monitor for double safety valves
CN1186182A (zh) * 1996-12-16 1998-07-01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镜象交叉流动和锁定能力的阀
US5796571A (en) * 1995-12-19 1998-08-18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Control device for a two-hand control means for controlling presses for instance
US5912795A (en) * 1996-02-23 1999-06-15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Circuit reset lockout
CN1277330A (zh) * 1999-06-11 2000-12-20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抗约束能力的双重阀
CN1396385A (zh) * 2001-05-04 2003-02-12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324A (en) 1996-12-16 1999-07-27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Cross flow with crossmirror and lock out capability valve
US6840259B1 (en) * 2003-09-12 2005-01-11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Dynamically-monitored double valve with retained memory of valve stat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2767A (en) * 1983-04-05 1985-09-24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Monitor for double safety valves
US5796571A (en) * 1995-12-19 1998-08-18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Control device for a two-hand control means for controlling presses for instance
US5912795A (en) * 1996-02-23 1999-06-15 Ross Operating Valve Company Circuit reset lockout
CN1186182A (zh) * 1996-12-16 1998-07-01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镜象交叉流动和锁定能力的阀
CN1277330A (zh) * 1999-06-11 2000-12-20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抗约束能力的双重阀
CN1396385A (zh) * 2001-05-04 2003-02-12 罗斯控制阀公司 具有抗系紧能力的双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403774A (pt) 2005-06-07
EP1515053B1 (en) 2006-12-20
JP4614317B2 (ja) 2011-01-19
CN1594898A (zh) 2005-03-16
ES2277209T3 (es) 2007-07-01
DE602004003758D1 (de) 2007-02-01
JP2005090743A (ja) 2005-04-07
US6840258B1 (en) 2005-01-11
DE602004003758T2 (de) 2007-04-05
EP1515053A1 (en)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791C (zh) 监控阀门系统和感测流体阀门状态的方法
JPH0649276B2 (ja) 空気式締結装置
CN102124258A (zh) 双作用定向流体流动阀
JP2003521652A (ja) 特に作業機械の昇降シリンダ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H072312B2 (ja) フアスナ打ち込み工具
CN111959025B (zh) 一种冲压拉伸全自动生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40021987A (ko) 제어 또는 전환 밸브를 포함하는 아마추어의 작동을 위한 유압 또는 공압 구동기
CN102091938B (zh) 攻丝方法和攻丝装置以及冲床
CN100378344C (zh) 具有防栓系特征的动态监测双阀
KR20050016437A (ko) 유압 시스템, 특히 스크랩 커터용 유압 시스템에서의 유압제어 장치
CN1168906C (zh) 具有镜象交叉流动和锁定能力的阀
US3464315A (en) Mechanical pneumatic servo control system for high-speed impact devices
CN100432379C (zh) 压力脉冲发生方法、压力脉冲发生器及其相关活塞发动机
CN101868633A (zh) 在故障状态期间具有减小的出口压力的高通量双阀
US4524660A (en) Pneumatic-hydraulic driving device for the knockout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the slide of a press-machine
US8082838B2 (en) Air spring pneumatic product rejection system
US4844114A (en) Pressure-drop sensor valve
CN100439721C (zh) 具有阀状态保留记忆的动态监测双阀
US2720864A (en) Fluid pressure actuated operator for an impact press or the like
US6854478B1 (en) Fluid-controlled valve for pipeline pig
CN101900217B (zh) 阀结构
EP3513908B1 (en) Pneumatic actuation system and machine tool on which said system is installed
US5027847A (en) Pneumatic valve actuator sequencing control system and sequencing relay device incorporated therein
RU2439383C2 (ru) Пневмопривод
CN218267357U (zh) 一种组合式气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chigan, USA

Patentee after: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USA

Patentee before: Ross Operating Valve Co.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