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5499A -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 Google Patents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95499A CN1395499A CN01803828A CN01803828A CN1395499A CN 1395499 A CN1395499 A CN 1395499A CN 01803828 A CN01803828 A CN 01803828A CN 01803828 A CN01803828 A CN 01803828A CN 1395499 A CN1395499 A CN 13954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nozzle
- liquid
- gas desulfurization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01D53/501—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 B01D53/504—Sulfur oxides by treating the gases with a solution or a suspension of an alkali or earth-alkali or ammonium compound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81—Removing sulfur dioxide or sulfur trioxid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吸收塔1中设置有喷嘴11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根据该装置的脱硫方法,该吸收塔1在下方具有导入含有二氧化硫的燃烧排气d的吸收液b(含有吸收剂a)的贮液容器2。喷嘴11其吐出口12在吸收液b中开口,通过循环供应吸收液b的泵13及配管15被连接,并与节流阀14和具有开口18的空气吸引管17在配管15的下游被依次设置。节流阀14的有效截面积为了在其后流侧产生负压领域做成比开口18的后流侧的喷嘴11的有效截面积狭窄,在负压领域形成的吸收液b与微细空气泡的气液混相流从喷嘴的开口18被喷射扩散,将贮液容器2中的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如工厂或大厦等的生产·居住空间中,使用如锅炉那样的燃烧装置。在那样的燃烧装置中使燃料燃烧。此时,如果燃料中含有硫磺成分,硫磺成分不能被固定在灰烬中而作为二氧化硫(SO2)被放出。被放出的二氧化硫成为酸性雨降入地下,给人体、动物,自然环境带来坏的影响。为了不产生这种坏的影响,一般在燃烧装置中设置排烟脱硫装置。
被安装在大型的燃烧设备上的排烟脱硫装置的大多数是湿式的。在这样的排烟脱硫装置中,使排气与如石灰水那样的碱性吸收液进行气液接触,将二氧化硫变成亚硫酸盐。这样,亚硫酸盐被吸收到吸收液中被除去。再有,使亚硫酸盐与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变成硫酸盐。作为氧化反应的技术,一般采用在吸收液中吹入空气的技术。
在吸收液中吹入空气的技术中要求氧化反应高效率化。因此,开发了以往各种的技术。
图1表示第1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第1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101具有进行湿式脱硫的吸收塔102,在吸收塔102的下方配置积存碱性吸收液a的贮液容器103。在吸收液a中导入石灰等的碱性吸收剂b。吸收液a通过循环泵104、配管105及喷射管106向吸收塔102中上扬喷雾。从吸收塔102的上部被导入的燃烧排气c,与被上扬喷雾的碱性吸收液a气液接触,排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碱性吸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被吸收液吸收下落,收集在贮液容器103中。大气中的空气d通过鼓风机107被吹入含有亚硫酸盐的吸收液a中。鼓风机107与配置在贮液容器103的底部一侧的多个喷嘴总管108相连接,空气从喷嘴总管108延伸出的空气供应喷嘴109下端的喷射口110被吹入吸收液a中。吸收液a中的亚硫酸盐与被吹入的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变成硫酸盐。与被吸收在吸收液a中的二氧化硫理论上等量的硫酸盐成为排液e被排出。根据这样的空气吹入的氧化技术中的吸收效率受到空气与吸收液的气液接触面积多少的巨大的影响。
图2表示第2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111。第2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111具有搅拌机112。搅拌机112具有搅拌翼113,使搅拌翼113在贮液容器103中的吸收液a中旋转。通过鼓风机107被导入的空气从配置在搅拌翼113正面一侧的喷射口114被吹入吸收液a中。被吹入的空气伴随着通过搅拌翼113生成的喷射流在吸收液a中分散。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空气的分散促进氧化反应。
日本实开平4-137731号中,公开了如图3所示的第3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121。在储液槽115的径方向上相互以规定的角度为了吹入喷射流116设置多个喷嘴117。多个的喷射流116被设置在规定的高度,从喷嘴117而来的喷射流朝着储液槽115的外周方向。在喷嘴117的基部配置与储液槽115连通并且具有喷流泵118的吸收液管119。在吸收液管119的中途设置空气配管120的开口端。空气d被吸引至在吸收液管119中流动的吸收液中与吸收液a一起从喷嘴117向储液槽115中被喷出。这种喷出气液流的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吸收液与空气的混合。
图4A表示第4现有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131。吐出管122从储液槽123的周壁贯入。通过液泵124从储液槽123吸引吸收液,通过循环液管125和吐出管122循环。如图4B所示,空气吹入管126的端部在循环液管125的中途贯入循环液管125中。空气吹入管126的出口部126a的空气放出方向127与循环液管125中的吸收液的流动方向大致一致。通过鼓风机128被压送的空气从空气吹入管126的端部朝空气放出方向127被放出。这样,空气与循环液管125中的吸收液a混合,从吐出管122吐出至储液槽123中的吸收液中。
上述第1至第4的现有例虽然分别是优秀氧化促进技术,但是遗留着下述问题点。
在第1现有例中,由于遍及贮液容器103底部的床面上大约全领域地配置多个的空气供应喷嘴109,在贮液容器103中的检查作业这点上存在障碍。
在第2现有例中,伴随着从喷出口114喷出的空气的喷出由于空气升力作用产生上升气流。该上升气流助长将搅拌翼113吐出的一部分液体再吸入的狭域循环。其结果是搅拌液流的到达距离变短而降低搅拌效率。
在第3现有例和第4现有例中,从与喷嘴117或者吐出管122连接的吸收液管119或者循环液管125的中途供应空气。因此,空气泡在与液体一起在吸收液管119或者循环液管125中流动的过程中,空气泡的一部分合成一体变得庞大化,喷射流被分离成空气的相和吸收液的相。在这种状态下,从喷嘴117或者吐出管122被吐出的气液混合流中的空气泡不均等地分布,难以进行顺畅的氧化。还有,管的内面由于气蚀·锈蚀容易被腐蚀。
追求气液接触面积更进一步地增大化和大幅地提高吸收液的搅拌分散能力,希望该增大化和分散能力是广域的而且是均等的。再有,通过大幅地减少空气供应喷嘴的数量,希望实现根据动力的降低化和贮液容器中的简化的检查作业的容易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气液接触面积进一步被增大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以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将空气和吸收液充分的搅拌、分散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以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通过大幅度地减少空气供应喷嘴的数量降低动力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以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是提供通过简化贮液容器使检查作业容易进行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以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在本发明的观点中,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具有贮液容器、脱二氧化硫系统和空气供应循环系统,该贮液容器贮存含有吸收剂的吸收液;在前述吸收液中含有亚硫酸盐,该脱二氧化硫系统从燃烧排气中除去二氧化硫生成前述亚硫酸盐;该空气供应循环系统具有节流阀,利用由该节流阀生成的负压将空气供应至前述贮液容器将前述亚硫酸盐氧化。
在此,前述空气供应循环系统也可以具有喷嘴、第一泵、配管、节流阀及空气吸引筒,前述喷嘴的吐出口在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中开放;该第一泵将前述贮液容器中的前述吸收液循环地供应给前述喷嘴中;该配管连接前述喷嘴及前述第一泵的吐出侧;该节流阀配置在前述配管与前述喷嘴之间;该空气吸引筒配置在前述节流阀的下游侧与前述喷嘴连接;最好前述节流阀具有节流阀孔,该节流阀孔具有比前述配管的有效截面积窄的有效截面积,前述空气通过前述空气吸引筒被吸引,与前述吸收液一起在前述喷嘴内流动并向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中被喷出,将前述亚硝酸盐氧化。
还有,最好与前述喷嘴内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前述节流阀的中心线和与前述空气吸引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前述流路方向的间隔距离比前述喷嘴的吸收液吐出流路的有效直径的2倍短。这种情况下,前述节流阀孔的有效直径设定在前述吸收液吐出流路的有效直径的0.5~0.8倍的范围内。
还有,最好前述节流阀孔的内周面朝向下游侧平滑地被扩径化,前述节流阀孔的开口周缘部分的上游侧部分朝向上游侧尖锐地突出为宜。
另外,前述喷嘴可以具有延长筒,前述延长筒从前述贮液容器的外部被延伸至前述贮液容器内的前述吸收液中为宜。
还有,最好在前述喷嘴的内部形成的流路的中心轴相对于前述贮液容器的液面向下方倾斜。
另外,最好前述空气吸引筒一端与前述喷嘴连接,另一端被开放在大气中。
还有,前述空气吸引筒可以具有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前述下方部分被固定在前述喷嘴上,前述上方部分朝上下方向可动地被前述下方部分支撑为宜。这种情况下,在前述泵停止期间,前述空气吸引筒的向大气中开放的开放端设定在比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的液面高的位置为宜。
还有,前述喷嘴可以具有:位于前述节流阀下游侧的下游筒、和在下游侧与前述下游筒连接的的延长筒;前述延长筒被固定在前述贮液容器中,前述下游筒可自如拆装地连接在前述延长筒上为宜。
还有,脱二氧化硫系统也可以具有吸收塔、喷射管、及第二泵,该吸收塔导入包含前述二氧化硫的前述燃烧排气;该喷射管设置在前述吸收塔的下部;为了从前述喷射管在前述吸收塔内喷射前述吸收液,该第二泵从前述贮液容器将前述吸收液供应给前述喷射管。
在本发明其他的观点中,湿式排烟脱硫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达成:吸引含有氧化对象的化学物质的液体层的液体形成前述液体的液流;节流前述液体的前述液流;在通过前述节流产生的负压领域中导入空气生成气液混相流;将前述气液混相流喷射在前述液体层上。
还有,最好前述喷射方向相对于前述液体层的液面朝向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现有例的排烟脱硫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2现有例的排烟脱硫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3现有例的排烟脱硫装置的剖面图。
图4A和4B是表示第4现有例的排烟脱硫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中的第1实施例的吐出喷嘴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吐出喷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参照图5,进行湿式脱硫的吸收塔1与贮液容器2一起设置。吸收塔1配置在贮液容器2的上方。在贮液容器2中导入水。从该水面的上方,吸收剂a通过配管3被导入该水中。通过该水及吸收剂a形成吸收液b。
在二氧化硫吸收系统中,在吸收塔1的下方部分配置喷射管4。在喷射管4上向上方吐出吸收液地设置多个吸收液吐出口5。吸收塔1的下方被开放,吸收塔1的内部空间与贮液容器2的内部空间的上方连接。在喷射管4与贮液容器2的内部之间,配置用于使吸收液b循环的循环用配管6。在配管6上夹设着循环泵7。贮液容器2中的吸收液通过循环泵7被吸入,从喷射管4的吸收液吐出口5被吐出。从循环泵7被吐出的吸收液b的一部分作为排液c被排出。
在贮液容器2的上部设置烟道8。烟道8的下方领域与贮液容器2的内部空间连接。从如锅炉那样的燃烧器(图未示)排出的燃烧排气d从吸收塔1上端的导入口9导入吸收塔1的内部。除去二氧化硫后的燃烧排气作为洗净排气e从烟道8的端部排出到大气中。
在空气供应系统中,喷嘴11贯穿其中地被配置在贮液容器2的侧壁或者周壁的下方部上。在喷嘴11的内侧前端形成吐出口12。贮液容器2中的吸收液b从贮液容器2的引入口32通过泵13被吸引,通过配管15从喷嘴11被吐出。
如图6所示,喷嘴11具有节流阀14。节流阀14及泵13的吐出侧与配管15连接。从喷嘴11的节流阀14朝吐出口12的方向设置下游侧筒41。在筒41上通过接合用凸缘43连接着长的延长筒42。延长筒42将作为喷嘴11的内部流路而形成的吸收液吐出流路16向贮液容器2内延长。
在形成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筒41上连接着空气吸引管17。空气吸引管17在节流阀14的下游侧具有对于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开口18。特别是空气吸引管17在下游侧形成筒41的周面部分开口。空气吸引管17的另一端侧开口19向大气中开放。开口19的高度位置设定为比贮液容器2中的液面高的位置。如图6所示,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中心轴L相对于水平面大约倾斜10度,形成下游侧比上游侧低。
节流阀14具有配管15侧的凸缘21、吐出口12侧的凸缘22和节流板23。节流板23具有节流孔24。节流孔24的流路方向的中心轴与流路的中心轴L一致。节流孔24的大小对应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横截面积、泵13单位时间内的吐出流量等的变数合理地设置。
碱性吸收液b被吸引到循环泵7,从喷射管4的多个吸收液吐出口5向大致正上方喷雾。这样被喷雾的碱性吸收液b中的石灰溶液与从吸收塔1的上端导入口9被导入的燃烧排气d中的二氧化硫气液接触发生反应变成亚硫酸盐。除去二氧化硫后的洗净排气e通过烟道8排出外部。含有生成的亚硫酸盐的吸收液b变成液滴状随着重力下落回到贮液容器2中。
正如后面所述,空气与吸收液的混合流从喷嘴11的吐出口12向贮液容器2中的吸收液中喷出。吸收液中的亚硫酸盐与空气接触变成硫酸盐。硫酸盐浓度变高的吸收液作为排液c被排出。石灰等的吸收剂a被补充到贮液容器2中。
从喷嘴11吐出的气液混合流在空气吸引管17的开口18的附近生成。如图6所示从泵13吐出的吸收液的液流A由于节流阀14的节流板23而受到阻力,作为通过节流孔24的液流B流入开口18的附近。因此,在开口18的附近产生负压。即,开口18附近的压力比开口19中的压力有所减少。因此,空气通过空气吸引管17在该被减压的区域中作为空气流C很有气势地流入。
空气流C将吸收液的液流B变成紊流,被搅拌后与吸收液的液流b合流。根据缩流剥离效果该空气流变成微细的空气泡的气流。微细流的粒径越小越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微细粒彼此之间的结合的空气泡的肥大化。喷嘴11中的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气液混合流保持这种紊流搅拌特性。气液混合流作为泡流从喷嘴11的吐出口12流入贮液容器2的吸收液中。这样的泡流随着大约10度向下倾斜的液流被放出,流过贮液容器2的底面附近到达远方。由于泡流的流速快,在空气泡的结合行进之前泡流已经到达远方。这时,空气泡维持微细粒的状态浮在吸收液b的上方部。因此,微细空气泡具有大的气液接触面积与吸收液接触,促进亚硫酸盐的氧化。
当吸收液通过节流阀14的节流孔24时,由于吸收液缩流的剥离在节流阀的背面产生负压力。对应根据吸收液的通过流量而产生的负压力的空气从空气吸引管17的开口被吸引到该负压力区域。被吸引的空气与吸收液流B混合成为混相流。混相流作为强喷射流从喷嘴11的吐出口12向吸收液b中喷出。这时,混相流从吸收液b接受分散作用。因此,混相流伴随着伴流在贮液容器2中形成更大的液流。伴随着伴流的气液混相流具有大的运动量,在贮液容器2中的广泛区域分散。混相流被喷出,通过混相流吸收液b被吸引的领域从吐出口12只在根据混相流的吐出径、吐出压力、吸收液b的密度等规定的距离内有效。因此不引起狭小区域的循环,伴随着伴流的大量的气液混相流中的空气泡一边被封闭在该伴流之间、一边在其吐出方向上分散地有气势地流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回避空气泡彼此之间堆雪人式地合流变成大的空气泡,可以在广泛领域维持气泡的分散性。
与上述在上游侧通过吐出喷嘴充分地混入空气的第3和第4现有例不同,在第1实施例中,使用在生成吐出流的吐出喷嘴的中途形成的负压领域吸引空气,作成混相流。通过负压领域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差空气被吸引、由于吸收液的液流被剪切形成微细的多数的气泡。这样,作成混相流。被引入吸收液b中的空气泡不是在吐出后、在吐出喷嘴中受到更加激烈的剪切力被微细化而分散。再有,被这样微细化的气泡被有气势地向吐出喷嘴的外侧喷出,在伴随着伴流的大的液流中,维持微细气泡的状态,被搬运到远方。因此,在配管42中不会引起空气泡彼此之间的结合,在吸收液中的广泛领域被分散。还有,也不会引起空气与吸收液的分离形成2相流。
这样被分散在广泛领域的微细气泡以大的面积与吸收液接触,能够高效率地氧化该吸收液中的亚硫酸盐。充分地增大1个喷嘴的氧化能力,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检查清扫时成为阻碍的喷嘴的数量。由于生成大的液流,可以自由地设定混相流的吐出位置。由于泵13不卷入气泡,可以降低泵的动力。由于生起伴流的液流的增大化促进搅拌效果。不必必须需要空气供应用的鼓风机,正如后述实施例中所示,可以不使用鼓风机实现高效率的氧化,特别是实现完全氧化。
(证实例)
证实装置的规格如下所示:
(1)吸收塔1的截面积是4平方米,吸收塔1内部的有效高度对于喷射管4是12m。
(2)贮液容器2的截面积是2m×4m,从底面至喷射管4的相对高度是3.5m。
(3)设置2根喷射管4,其公称径为150A。向上地安装4根公称径为40A、长度100mm的吸收液吐出口5。
(4)配管15的公称径为150A。
(5)喷嘴11的公称径为100A,节流孔24的孔径为75mm。吐出口12如上所述在从侧壁(以2m的距离相对的侧壁)向内侧进入0.4m的水平位置上、设定在从床面(底面)0.5m高的位置。喷嘴11的流路的中心轴L相对于床面(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10°。
(6)空气吸引管17的公称径为40A。空气吸引管17的中心线与节流阀14的节流面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间隔设定为100mm。
(7)空气吸引管17的另一端侧的开口19的高度位置比液面高出1m。在这样的证实装置中,在广泛领域推进均质的氧化,通过顺利的氧化可以实现上述的完全氧化。
贮液容器2中的吸收液b的液面31的高度设定为从底面约2.5m。为了使泵13可以吸入在贮液容器2的侧壁上开的吸入口32与液面31的相对高度设定为2m。吐出口12的水平方向位置设定为从开设有吸入口32的侧壁的内侧面的0.4m。循环用配管6每小时吸引200立方米的吸收液b。空气吸引管17从开口19每小时吸引180立方米N的空气。
含有大约1000ppm的SO2的每小时40000立方米N的燃烧排气d被导入吸收塔1。一方面,每小时500立方米的吸收液b通过循环泵7被上扬从喷射管4散布到吸收塔1中。燃烧排气d被脱硫处理,二氧化硫SO2和与其理论上大约等量的吸收剂a(石灰石)反应,石膏作为排液c被排出。
空气吸引管17的中心线与节流阀14的节流板23的面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适合流体力学地合理地规定。最好该距离设定为比喷嘴11的内径(是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直径、有效截面积的圆形换算直径)2倍的长度短。如果考虑空气的吸引性和喷出流向远方的到达度,作为节流阀径的节流孔24的直径最好设定为喷嘴11的内径的0.5~0.8倍左右。这样的规定是使节流阀14下游侧的负压的发生对应配管15中的流量变得有效的实验上的准则。该距离如果长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发生负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的吐出喷嘴。
参照图7,第2实施例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的喷嘴在节流阀14与吐出口12之间,在喷嘴11下游侧的筒41上通过接合用凸缘43连接着长的延长筒42。吐出口12形成为延长筒42的前端开口。延长筒42延长了吸收液吐出流路16,贯穿贮液容器2的侧壁。
在形成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筒41上连接着空气吸引管17。空气吸引管17在节流阀14的下游侧对于吸收液吐出流路16具有开口18。特别是,空气吸引管17在下游侧形成筒41的周面部分开口。空气吸引管17另一端侧的开口19在大气中开放。当泵3停止不存在负压流B的情况下,空气吸引管17中液体的液面与贮液容器2的液面31相等。因此,开口19的高度位置设定为比贮液容器2的液面31高。作为喷嘴11的内部流路而形成的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中心轴心线L相对于水平面大约倾斜10度,下游侧比上游侧低。
节流阀14具有配管15侧的凸缘21、吐出口12侧的凸缘22、和节流板23。节流板23具有节流孔24。节流孔24液流方向的中心轴与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中心轴L一致。节流孔24的尺寸对应吸收液吐出流路16的横截面积、气液混相用泵13的单位时间的吐出流量的变量、定量合理地设计。
空气吸引管17形成为2重管,由固定管17a及可动管17b形成。当泵13停止时,为了不使液溢出可动管17b被提升到充分高的位置。在泵13被驱动的期间,由于根据吸收液吐出流负压力降低,可动管17b被降低至低的位置。空气吸引管17的全长变短,从空气吸引管17的开口19吸引空气时的由于空气吸引管17的内周面的阻力变小。
接合喷嘴11的筒41与延长筒42的凸缘41a和42a可自如拆装地被组装。筒41侧的凸缘厚度大的复数部分41a嵌入延长筒42侧的复数的槽部分中。延长筒42侧的凸缘厚度大的复数部分42a嵌入延长筒42侧的复数的槽部分中。延长筒42通常安装在贮液容器2上,包含筒41与节流阀14的一体物可自如拆装地安装在延长筒42上,节流阀14可以适宜地更换。
节流板23具有节流孔24。节流孔24的开口周缘部分向上游侧卷起。这样,开口周缘部分在上游侧的前端具有尖锐的角度,在下游侧具有非尖锐的形状。其开口周缘部分,从上游侧部分23a向下游侧部分23b径变大。即,上游侧部分23a的内周面与下游侧部分23b的内周面连续地形成平滑的曲面,该曲面形成喇叭状的圆锥面(或者疑似圆锥面)。该圆锥面下游侧开口比上游侧开口连续地变大。还有,如图7所示,节流阀14的上游侧前端部在与空气吸引管17的开口19的相反侧中,最好比空气吸引管17的开口19侧突出。
配管15中的液流在上游侧部分23a剪断地被剥离,在上游侧部分23a形成无数微细的空穴。这样的微细的无数的空穴又被分散到被负压化的液流中,这样微细的无数的空穴分散,再有在负压化的液流中,从空气吸引管17被导入的空气泡被有效地吸入到该液中分散。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通过广域性与混相性的相乘作用,气液接触面积在广泛领域、而且在各个地点均等地增大,不会产生由于地点不同产生氧化的不均,可以实现完全氧化或者接近完全氧化。
Claims (15)
1.一种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贮液容器、脱二氧化硫系统和空气供应循环系统,该贮液容器贮存含有吸收剂的吸收液,在前述吸收液中含有亚硫酸盐;该脱二氧化硫系统从燃烧排气中除去二氧化硫生成前述亚硫酸盐;该空气供应循环系统具有节流阀,利用由该节流阀生成的负压将空气供应至前述贮液容器将前述亚硫酸盐氧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空气供应循环系统具有喷嘴、第一泵、配管、节流阀及空气吸引筒,前述喷嘴的吐出口在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中开放;该第一泵将前述贮液容器中的前述吸收液循环地供应给前述喷嘴中;该配管连接前述喷嘴及前述第一泵的吐出侧;该节流阀配置在前述配管与前述喷嘴之间,前述节流阀具有节流孔,该节流孔具有比前述配管的有效截面积窄的有效截面积;该空气吸引筒配置在前述节流阀的下游侧与前述喷嘴连接;
前述空气通过前述空气吸引筒被吸引,与前述吸收液一起在前述喷嘴内流动并向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中被喷出,将前述亚硝酸盐氧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前述喷嘴内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前述节流阀的中心线和与前述空气吸引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前述流路方向的间隔距离比前述喷嘴的吸收液吐出流路的有效直径的2倍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节流孔的有效直径设定在前述吸收液吐出流路的有效直径的0.5~0.8倍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节流孔的内周面朝向下游侧平滑地被扩径化。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节流阀孔的开口周缘部分的上游侧部分朝向上游侧尖锐地突出。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喷嘴具有延长筒,前述延长筒从前述贮液容器的外部被延伸至前述贮液容器内的前述吸收液中。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喷嘴的内部形成的流路的中心轴相对于前述贮液容器的液面向下方倾斜。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空气吸引筒一端与前述喷嘴连接,另一端被开放在大气中。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空气吸引筒具有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前述下方部分被固定在前述喷嘴上,前述上方部分朝上下方向可动地被前述下方部分支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泵停止期间,前述空气吸引筒的向大气中开放的开放端设定在比前述贮液容器的前述吸收液的液面高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喷嘴具有:位于前述节流阀下游侧的下游筒、和在下游侧与前述下游筒连接的延长筒;前述延长筒被固定在前述贮液容器中,前述下游筒可自如拆装地连接在前述延长筒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脱二氧化硫系统具有吸收塔、喷射管、及第二泵,该吸收塔导入包含前述二氧化硫的前述燃烧排气;该喷射管设置在前述吸收塔的下部;为了从前述喷射管在前述吸收塔内喷射前述吸收液,该第二泵从前述贮液容器将前述吸收液供应给前述喷射管。
14.一种湿式排烟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湿式排烟脱硫方法具备如下的步骤:
吸引含有氧化对象的化学物质的液体层的液体形成前述液体的液流;
节流前述液体的前述液流;
在通过前述节流产生的负压领域中导入空气生成气液混相流;
将前述气液混相流喷射在前述液体层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湿式排烟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喷射方向相对于前述液体层的液面朝向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51802/2000 | 2000-11-17 | ||
JP2000351802 | 2000-11-17 | ||
JP2001275254A JP3854481B2 (ja) | 2000-11-17 | 2001-09-11 |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及び、湿式排煙脱硫方法 |
JP275254/2001 | 2001-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5499A true CN1395499A (zh) | 2003-02-05 |
CN1198678C CN1198678C (zh) | 2005-04-27 |
Family
ID=2660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0382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8678C (zh) | 2000-11-17 | 2001-11-14 |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787114B2 (zh) |
EP (1) | EP1243308B1 (zh) |
JP (1) | JP3854481B2 (zh) |
CN (1) | CN1198678C (zh) |
DK (1) | DK1243308T3 (zh) |
ES (1) | ES2263673T3 (zh) |
WO (1) | WO200204013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6744A (zh) * | 2013-11-21 | 2014-02-12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烧结机气液混合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CN103566748A (zh) * | 2013-11-21 | 2014-02-12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烧结机搅拌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CN106371140A (zh) * | 2016-08-17 | 2017-02-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 |
CN110052118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95018B2 (en) * | 2002-06-10 | 2004-02-24 |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 Collection scoop for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s with bleed streams or ex situ forced oxidation |
EP1879613B1 (en) * | 2005-05-05 | 2011-11-30 |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 Peptide conjug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
JP5259964B2 (ja) * | 2007-02-28 | 2013-08-0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海水排煙脱硫システム |
US8540219B2 (en) | 2007-03-16 | 2013-09-24 | Alstom Technology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scaling in a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ystem |
CN102145247B (zh) * | 2010-02-09 | 2013-07-31 | 成都华西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 溶剂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中脱硫溶剂的净化工艺 |
US9028762B2 (en) * | 2012-07-30 | 2015-05-12 |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 Wet type exhaust gas desulfurization apparatus |
DK2937131T3 (en) | 2012-12-19 | 2018-07-09 | Fuji Electric Co Ltd | exhaust gas |
US9157032B2 (en) | 2013-02-19 | 2015-10-13 | Uop Llc | Process for oxidizing one or more thiol compounds |
US10138147B2 (en) | 2013-07-17 | 2018-11-27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ering, Ltd. | Water treatment device |
DE102013225615B4 (de) | 2013-12-11 | 2022-01-20 | KSB SE & Co. KGaA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Rauchgasentschwefelung |
CN104740950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贵阳活性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油辣椒加工油烟废气净化方法 |
KR101612519B1 (ko) * | 2014-05-13 | 2016-04-14 | 이진환 | 집진장치 |
CN104874274B (zh) * | 2015-05-12 | 2017-12-12 | 江苏揽山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氧化池 |
CN105413428B (zh) * | 2015-11-27 | 2018-05-04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机胺法烟气脱硫工艺 |
TW201834735A (zh) * | 2017-03-21 | 2018-10-01 | 大陸商昆山納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應用奈米微氣泡的廢氣處理方法及其廢氣處理系統 |
JP6588147B1 (ja) * | 2018-12-11 | 2019-10-09 |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排ガス脱硫装置 |
JP6553277B1 (ja) * | 2018-12-11 | 2019-07-31 |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気液混合装置、および気液混合装置を備える排ガス脱硫装置 |
JP6559873B1 (ja) * | 2018-12-11 | 2019-08-14 |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気液混合装置、および気液混合装置を備える排ガス脱硫装置 |
CN116173680A (zh) * | 2021-05-22 | 2023-05-30 | 王岩松 | 市政用河道废气收集装置 |
CN116351229B (zh) * | 2023-03-14 | 2023-10-17 | 汇舸(南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喷淋式脱硫设备 |
CN117065535B (zh) * | 2023-09-28 | 2024-05-31 | 深圳易普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复配式微生物发酵废气处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320688A1 (de) * | 1982-06-09 | 1984-01-12 | ADL-Innovation K.B., 35240 Växjö | Verfahren zur einleitung einer fliessenden substanz, beispielsweise eines schlammes, in zu reinigende gase, beispielsweise abgase, und zerstaeubungsein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JPS62194423A (ja) | 1986-02-20 | 1987-08-26 | Fujitsu Ltd | レ−ザ線幅測定装置 |
JPS62194423U (zh) * | 1986-05-29 | 1987-12-10 | ||
JPH04137731A (ja) | 1990-09-28 | 1992-05-12 | Fujitsu Ltd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5209905A (en) * | 1990-12-14 | 1993-05-11 |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Wet-type exhaust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having a means for supplying air |
JPH05285331A (ja) | 1992-04-06 | 1993-11-02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吸収塔空気吹込み装置 |
JPH0731841A (ja) | 1993-07-23 | 1995-02-03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脱硫装置 |
JPH08950A (ja) | 1994-06-20 | 1996-01-09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気体吹込装置 |
TW402520B (en) * | 1997-11-05 | 2000-08-2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Wet flue gas desulfurizer and oxygen-containing gas blowing device for use therein |
WO2000009243A1 (fr) * | 1998-08-11 | 2000-02-24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Installation de desulfuration des gaz de combustion de type sature |
-
2001
- 2001-09-11 JP JP2001275254A patent/JP38544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4 DK DK01982780T patent/DK1243308T3/da active
- 2001-11-14 ES ES01982780T patent/ES2263673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4 EP EP01982780A patent/EP12433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4 WO PCT/JP2001/009954 patent/WO2002040137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1-11-14 CN CNB01803828XA patent/CN11986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4 US US10/169,080 patent/US678711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5-24 US US10/851,331 patent/US69329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6744A (zh) * | 2013-11-21 | 2014-02-12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烧结机气液混合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CN103566748A (zh) * | 2013-11-21 | 2014-02-12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烧结机搅拌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CN103566744B (zh) * | 2013-11-21 | 2015-11-04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烧结机气液混合式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CN106371140A (zh) * | 2016-08-17 | 2017-02-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中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方法 |
CN110052118A (zh) * | 2018-01-19 | 2019-07-26 | 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
CN110052118B (zh) * | 2018-01-19 | 2022-02-08 | 斗山重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213722A1 (en) | 2004-10-28 |
EP1243308A1 (en) | 2002-09-25 |
ES2263673T3 (es) | 2006-12-16 |
CN1198678C (zh) | 2005-04-27 |
US6932952B2 (en) | 2005-08-23 |
JP2002210326A (ja) | 2002-07-30 |
EP1243308B1 (en) | 2006-05-31 |
US6787114B2 (en) | 2004-09-07 |
WO2002040137A1 (fr) | 2002-05-23 |
DK1243308T3 (da) | 2006-09-18 |
JP3854481B2 (ja) | 2006-12-06 |
EP1243308A4 (en) | 2003-04-23 |
US20030012706A1 (en) | 2003-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8678C (zh) |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及湿式排烟脱硫方法 | |
CN1132664C (zh) | 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 |
CN103946164B (zh) | 气体注入方法及设备 | |
CN1060453A (zh) | 液体的曝气 | |
US20130248122A1 (en) | Fluid evaporator for an open fluid reservoir | |
CN101326128B (zh) | 曝气装置 | |
JP5576632B2 (ja) | ジェット・曝気装置と装置使用方法 | |
CN1221647A (zh) | 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含氧气体喷吹装置 | |
JP2002059186A (ja) | 水流式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 |
CN112960782B (zh) | 一种小落差式低能耗射流增氧曝气装置 | |
JPH07303814A (ja) | 集塵装置 | |
CN1887750A (zh) | 曝气设备 | |
TW201132404A (en) |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 |
CN214345532U (zh) | 一种氨法脱硫强制氧化装置 | |
CN213528048U (zh) |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 |
CN214182339U (zh) | 一种废水浓缩高效脱硫深度除尘装置 | |
CN211358302U (zh) | 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 | |
CN208292731U (zh) |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 |
KR100301521B1 (ko) | 거품 부상식 슬러지 제거장치 | |
CN204999685U (zh) | 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 | |
CN202272770U (zh) | 一种沉入式多管射流曝气器 | |
CN219409422U (zh) | 一种液气射流器 | |
CN219333773U (zh) | 干法处理垃圾焚烧烟气的脱酸塔 | |
CN108854484A (zh) | 中小型锅炉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
CN2559899Y (zh) | 湍流式烟气脱硫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JUKOGIO KK Effective date: 20150402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02 Address after: yokoham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2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