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8048U -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8048U
CN213528048U CN202022359741.2U CN202022359741U CN213528048U CN 213528048 U CN213528048 U CN 213528048U CN 202022359741 U CN202022359741 U CN 202022359741U CN 213528048 U CN213528048 U CN 213528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rocess chamber
chamber
horizonta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97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Bank No1 La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 Bank No1 La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 Bank No1 La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 Bank No1 Lang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97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8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8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804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864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61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其中,所述处理室的最大水平尺寸与所述处理室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下部,配置为允许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处理室,以便所述气体在进入所述处理室后向上流动,以与所述处理室内的液体接触进行处理;以及气体出口,与所述处理室连通,配置为允许处理后的所述气体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通过扁平状处理室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水平截面上通过的气体量,另一方面减缓了气流向上流动的速度,共同保证了气体与处理室内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在保证气体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气体处理装置的空间占用从而便于布局。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使众多领域(如火电、钢铁、化工等)的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气体处理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工业废气(如锅炉排气等)净化领域,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塔式设备(如脱硫塔等)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处理。为了使待处理气体与处理液充分接触以保证处理效果,现有技术的塔式设备通常设计得较高,需占用的空间较大,设备布局受限。并且,对于高度较大的塔式设备,其配套的支撑固定和维护设施的要求也较高,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空间占用从而便于布局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处理室的底部的倾斜设计,保证液体的顺利排出。
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其中,所述处理室的最大水平尺寸与所述处理室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
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下部,配置为允许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处理室,以便所述气体在进入所述处理室后向上流动,以与所述处理室内的液体接触进行处理;以及
气体出口,与所述处理室连通,配置为允许处理后的所述气体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处理室为方形;且
所述处理室的宽度为2.5米至3.5米,所述处理室的长度与高度的比例为(1-8):1,所述处理室的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1-3):1。
可选地,卧式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底部的出液口。
可选地,所述处理室的底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板具有水平的下表面和相对水平面倾斜的上表面,从而形成所述处理室的倾斜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板呈上下表面平行的板状,且所述底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形成所述处理室的倾斜的底部。
可选地,卧式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液体入口,用于向所述处理室内馈入所述液体。
可选地,所述液体入口包括伸入所述处理室内部的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喷射所述液体。
可选地,卧式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内且位于所述喷嘴的上方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地,卧式气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侧壁的至少一个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中,由壳体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且该处理室的最大水平尺寸与处理室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通过这种扁平状处理室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水平截面上通过的气体量,另一方面减缓了气流向上流动的速度,保证了气体与处理室内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在保证气体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气体处理装置的空间占用从而便于布局。
进一步地,处理室的底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气体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设置在处理室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通过对处理室的底部的倾斜设计,保证液体的顺利排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剖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的示意性左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示意性主视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示意性左视剖面图。
参见图1所示,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气体入口3和气体出口4。壳体1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2,处理室2的最大水平尺寸与处理室2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处理室2的最大水平尺寸指处理室2的水平截面的轮廓线上任意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例如,若处理室2的水平截面为圆形,则其最大水平尺寸为圆形的直径长度;若处理室2的水平截面为矩形,则其最大水平尺寸为矩形的长度;若处理室2的水平截面为正六边形,则其最大水平尺寸为正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壳体1围合形成的处理室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方形、圆柱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气体入口3设置在处理室2的下部。此处的处理室2的下部可指处理室2的竖直方向上的下半部分,特别地,可指处理室2的底部21及其邻近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气体入口3设置在处理室2的侧壁上靠近处理室2的底部21的位置。当然,图1所示的气体入口3的位置仅是示意性的,气体入口3还可以设置在处理室2的适宜的其他位置。气体可通过气体入口3进入处理室2,以便气体在进入处理室2后向上流动,以与处理室2内的液体接触进行处理。本文中的液体可以是用于对气体进行处理的液体,如吸收液(具体可为水)等。
气体出口4与处理室2连通,以允许处理后的气体从气体出口4排出。具体地,气体出口4可设置于处理室2的气体入口3上方的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气体出口4可设置于处理室2的顶部。当然,气体出口4还可以设置在处理室2的适宜的其他位置,例如,气体出口4还可以设置在处理室2的气体入口3上方的侧壁上,在这种情况下,气体入口3和气体出口4可以位于处理室2的同侧,也可以分别位于处理室2的不同侧,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中,由壳体1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2,且该处理室2的最大水平尺寸与处理室2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通过这种扁平状处理室2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水平截面上通过的气体量,另一方面减缓了气流向上流动的速度,保证了气体与处理室2内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在保证气体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气体处理装置100的空间占用从而便于布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处理室2可以为方形。具体地说,处理室2的水平截面为矩形。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室2的最大水平尺寸为处理室2的长度(即处理室2的矩形水平截面的长度),因此,处理室2的长度与其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即(1-8):1。进一步地,处理室2的宽度(即处理室2的矩形水平截面的宽度)与其高度的比例可以在1:1至3:1范围内,即(1-3):1。方形处理室2(也即方形壳体1)的设计结构稳定、便于加工。
更具体地,处理室2的宽度可以设计在2.5米至3.5米范围内,通过将处理室2的宽度尺寸设计在此范围内,既保证了气体处理效果,又保证了单位时间处理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处理室2底部21的出液口5,用于排出下流至处理室2底部21的液体。出液口5具体可以为溢流槽。通过出液口5排出的液体可以汇流至储液槽以循环利用(或经再生后再循环利用)。出液口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图中所示的出液口5的数量仅是示意性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处理室2的底部21可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具体地,例如,处理室2的底部21从一侧向另一侧向下倾斜,或者,处理室2的底部21从相对的两侧向中心位置向下倾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出液口5设置在处理室2的底部21的最低位置处。例如,若处理室2的底部21从一侧向另一侧向下倾斜,则出液口5设置在处理室2底部21的较低一侧。若处理室2的底部21从相对的两侧向中心位置向下倾斜,则出液口5设置在处理室2底部21的中心位置。通过对处理室2的底部21的倾斜设计,能够保证液体的顺利排出。
前述的处理室2的底部21的倾斜设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对其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介绍。
在第一种方式中,壳体1的底板11具有水平的下表面和相对水平面倾斜的上表面,从而形成处理室2的倾斜的底部21。也就是说,壳体1的底板11为厚度不均的板状,通过壳体1的底板11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实现处理室2的底部21的倾斜设计。在这种方式中,壳体1的底板11的外表面是水平的,利于保持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水平,使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安装更加便利。
在另一种方式中,壳体1的底板11呈上下表面平行的板状,且底板1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形成处理室2的倾斜的底部21。也就是说,壳体1的底板11为厚度均匀的板状,通过将底板1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实现处理室2的底部21的倾斜设计。这种方式底板11的加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液体入口6,用于向处理室2内馈入前述液体。液体入口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如2个),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液体入口6可包括延伸至处理室2内部的喷嘴61,用于喷射前述液体。具体地,喷嘴61可以通过输液管伸入处理室2内部。喷嘴6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喷嘴61呈阵列分布,例如,呈间隔均匀的一排或多排分布。
更进一步地,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隔板7。隔板7设置在处理室2内,位于喷嘴61的上方,且隔板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1。具体地,隔板7可以水平地设置在处理室2中,如此,隔板7可将处理室2分隔为与气体入口3连通的第一区域和与气体出口4连通的第二区域。喷嘴61位于第一区域内,面向隔板7喷射液体。根据喷嘴61的具体结构,所喷射的液体可以是液滴、液柱、射流等形式。
由于隔板7上设有通孔71,喷嘴61喷射的液体通过通孔71可到达隔板7的上方,并下落至隔板7上后蓄积形成液池。自气体入口3进入处理室2的气体通过通孔71产生气泡进入液池,从而实现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接触,以对气体进行处理(例如混合、去除杂物等处理)。隔板7上方的液体也会通过通孔71向下渗流,最终下流至处理室2的底部21。通过控制液体的喷射流速和液体的向下渗流流速,可以在隔板7上维持相对稳定深度的液池。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通孔71的分布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应用中,通孔71可以在隔板7上均匀分布,或者以不同密度分布在隔板7的不同区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隔板7可以采用丝网,以丝网的网孔构成隔板7的通孔71。通过选择恰当的网孔尺寸,能够有效地控制气体通过通孔71(即,丝网的网孔)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以调控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效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可采用网孔尺寸为微米级别的丝网作为隔板7,如此,气体可以通过丝网的网孔产生微米级的气泡进入液池,大大地提高气液混合效果。
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处理室2的侧壁的至少一个人孔8。通过人孔8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的内部构造进行检查和维修。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人孔8的数量、形状和位置都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人孔8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另外,在有多个人孔8的情况下,各人孔8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独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除雾器(图中未示出)。除雾器可设置于气体出口4处,或通过风管与气体出口4相连。除雾器具有可旋转的叶片,通过旋转的叶片去除从气体出口4排出的气体中携带的液滴。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除雾器可以是由电机驱动的风机(如轴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或混流式风机)。风机的叶片由电机驱动旋转以抽吸处理室2内的气体从气体出口4排出。在这种情况下,风机一方面可以通过旋转的叶片去除气体中的液滴,另一方面还可以同时作为驱动气体流动的动力设备,如此,实现了将除雾器与用于驱动气体流动的动力设备合二为一。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除雾器可以是由气流驱动的叶轮,也就是说,叶轮不带有动力驱动机构(如电力驱动机构或机械驱动机构等),叶轮的叶片是由气流驱动进行自由旋转的。在这种情况下,卧式气体处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气体入口3处的气体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气体从气体入口3进入处理室2并从气体出口4排出,以形成驱动叶轮的叶片旋转的气流。气体驱动元件例如可以为风机,通过吹送气体,驱动气体从气体入口3进入处理室2并从气体出口4排出。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可选实施例或多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中,由壳体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且该处理室的最大水平尺寸与处理室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通过这种扁平状处理室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水平截面上通过的气体量,另一方面减缓了气流向上流动的速度,保证了气体与处理室内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在保证气体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气体处理装置的空间占用从而便于布局。
进一步地,处理室的底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气体处理装置的出液口设置在处理室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通过对处理室的底部的倾斜设计,保证液体的顺利排出。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一扁平状处理室,其中,所述处理室的最大水平尺寸与所述处理室的高度的比例在1:1至8:1范围内;
气体入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下部,配置为允许气体通过所述气体入口进入所述处理室,以便所述气体在进入所述处理室后向上流动,以与所述处理室内的液体接触进行处理;以及
气体出口,与所述处理室连通,配置为允许处理后的所述气体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室为方形;且
所述处理室的宽度为2.5米至3.5米,所述处理室的长度与高度的比例为(1-8):1,所述处理室的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底部的出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室的底部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底部的最低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板具有水平的下表面和相对水平面倾斜的上表面,从而形成所述处理室的倾斜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板呈上下表面平行的板状,且所述底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形成所述处理室的倾斜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入口,用于向所述处理室内馈入所述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包括伸入所述处理室内部的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喷射所述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内且位于所述喷嘴的上方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处理室的侧壁的至少一个人孔。
CN202022359741.2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528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9741.2U CN21352804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PCT/CN2021/124864 WO2022083613A1 (zh) 2020-10-20 2021-10-20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9741.2U CN21352804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8048U true CN213528048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9741.2U Active CN213528048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8048U (zh)
WO (1) WO20220836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613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绿岸壹号(廊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66708U (zh) * 2017-03-02 2017-10-20 河南国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CN208526282U (zh) * 2018-04-20 2019-02-22 武汉市奥斯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喷淋塔
CN208927915U (zh) * 2018-09-30 2019-06-04 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CN213528048U (zh) * 2020-10-20 2021-06-25 绿岸壹号(廊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613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绿岸壹号(廊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3613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1985B2 (ja) 改良されたガス洗浄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399367B (zh) 一种带有缩放形孔板的烟气洗涤装置
WO2014156985A1 (ja) 海水排煙脱硫装置とその運用方法
US3336733A (en) Gas scrubber
CN100371054C (zh) 具有阶梯托盘的烟道气脱硫系统
EP306290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eat and mass exchange between gas and liquid
KR101180064B1 (ko) 침액식 스크러버
RU255255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отходящего газа из электролизер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люминия
CN102357335A (zh) 一种切圆式螺旋喷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13528048U (zh) 一种卧式气体处理装置
JP3372246B2 (ja) ダイオキシンなどの,有害物質が含まれる有害ガスの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KR20230151613A (ko) 회전 여과필터를 갖는 유해 배기가스 습식 정화장치
TWI513501B (zh)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KR200425748Y1 (ko) 충돌식 스크러버의 수막층 생성구조
CN204320092U (zh) 一种带有缩放形孔板的烟气洗涤机构
KR100733075B1 (ko) 가스층 다공판 장착 습식 배연 탈황장치
KR102405585B1 (ko) 오염공기 정화장치
CN216539167U (zh) 一种环保喷漆房
CN202237786U (zh) 一种切圆式螺旋喷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KR101725385B1 (ko) 수직 멀티 베인형 싸이클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정탑 시스템
TWI507241B (zh)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CN209752502U (zh) 一种新型旋流塔高效漆雾处理装置
KR20100106267A (ko) 침액식 스크러버 제어방법
JP3667823B2 (ja) 排ガス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KR100717716B1 (ko) 공기정화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