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0111A -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0111A
CN1350111A CN01123273A CN01123273A CN1350111A CN 1350111 A CN1350111 A CN 1350111A CN 01123273 A CN01123273 A CN 01123273A CN 01123273 A CN01123273 A CN 01123273A CN 1350111 A CN1350111 A CN 1350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adiator
water
main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23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75C (zh
Inventor
大城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5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0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62M7/06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directly under the saddle or s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04Filling
    • F01P11/0209Closure c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在以将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沿车身架前后方向的姿势将发动机主体装载在车身架上、将构成可使水冷套内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的散热器在气缸筒的侧部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车辆中,在避免增大成本的同时,提高冷却装置的空气排出性能和注水性能。为此,把给水嘴88可装卸地安装到从沿车身架的前后方向的上部箱体77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的给水管87的上端上,为使给水嘴88处于冷却装置83内最上方位置处,将散热器72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5上。

Description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沿车身架的前后方向的姿势把发动机主体装载在车身架上、备有上部及下部箱体以及将这些箱体之间连接起来的冷却管的散热器构成可循环水冷套的冷却水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在前述气缸筒的侧部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的车辆,特别是涉及对散热器装载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从实开昭59-78128号公报等中,已知将散热器以配置在发动机主体所配备的气缸筒侧部的方式安装到装载于车身架上的发动机主体上的车辆。
在上述实开昭59-7812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发动机,将其气缸筒以上下方向竖起的姿势装载在车身架上,在这种车辆中,设在发动机主体上的水冷套也是沿上下方向成长形的,所以冷却装置中的导管在上下方向的配管自由度大,有足够的水压,也能很好地从冷却装置中排出空气。
然而,在把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沿车身架前后方向的姿势将发动机主体安装到车身架上的车辆中,设在发动机主体上的水冷套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缩小,冷却装置的导管在上下方向的配管自由度小,水压也低,从冷却装置中排出空气需要花费时间,注水时间也加长。
为加大水压,考虑采用给水嘴从上部箱体向上突出很长的特殊形状的散热器,同时,在连接到散热器上、与该散热器分开配置的箱体上设置给水嘴,但,这种结构会导致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增加成本且可提高冷却装置中的空气排出性能及注水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具有气缸筒的发动机主体以把前述气缸筒的轴线基本上沿车身架的前后方向的姿势装载到车身架上、中间经冷却管将上部及下部箱体连接形成的散热器构成可使设于发动机主体上的水冷套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并将该散热器在前述气缸筒的侧部安装到前述发动机主体上的车辆中,其特征为,将给水嘴可装卸地安装到沿前述车身架的前后方向从上部箱体的一个端部向上延伸的给水管的上端上,在前述给水嘴以处于前述冷却装置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的状态下,将前述散热器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备有上部及下部箱体以及将它们之间连接起来的冷却管的一般形状的散热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将安装在设于上部箱体的一个端部的给水管的上端的给水嘴置于冷却装置的最上方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因把散热器制成特殊形状而引起的成本增加,使冷却装置内的水压差加大,可提高从给水管中排出空气的性能及注水性能。
同时,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为,除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外,在沿前述车身架前后方向的前述下部箱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连接引导冷却水的第一导管的连接管,以使连接管处于前述冷却装置内的最下方的位置的形式,设定前述散热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姿势,采用这种结构,不必增大散热器中冷却管的长度,可将空气从冷却装置的下部很好地排出,更进一步地提高注水性能。
进而,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为,除上述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的结构外,在从侧面观察时,将前述散热器于至少与前述上部箱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设置在前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体上,前述上部箱体及气缸体配置在从前述侧面观察时的重叠的范围内、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第二导管,其一端以通到水冷套上的方式连接到气缸体上,第二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上部箱体上,采用这种结构,缩短使冷却水在水冷套及散热器之间的第二导管,可使冷却装置的冷却水的循环回路紧凑化。
根据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以避免将散热器制造成特殊的形状,也可避免在与散热器另外配置的箱体上设置给水嘴,从而避免加大成本。在冷却装置内水压较大,可提高从给水管排出空气的性能和注水性能。
同时,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不必增大散热器中冷却管的长度,可从冷却装置的下部很好地排出空气,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注水性能。
进一步,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缩短了散热器和气缸体之间连接的导管,可使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循环回路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小轮式摩托车的总体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的向视侧视图。
图5、是对应于卸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平面图。
图8、是散热器和散热器罩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小轮式摩托车的总体侧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向视侧视图,图5是对应于在卸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图4的侧视图,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7向视平面图,图8是散热器及散热器罩的透视图。
首先,在图1及图2中,备有由转向手柄11掌舵的前轮Wf以及由摆动式动力装置P驱动的后轮Wr的小轮式摩托车V的车身架F被划分为前车身架12,中间车身架13,后车身架14三个部分。前车身架12由整体配备的车头管12a,下管12b及脚踏板支承部12c的铝合金铸件构成。经由枢轴15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动力装置P的中间车身架13由铝合金铸件构成,结合到前述前车身架12的后端上。沿动力装置P的后上方延伸的后车身架14由环状管材构成,燃料箱16支承在其上面。在中间车身架13的上面,支撑着头盔箱17,由和车座18成一整体的盖19将头盔箱17和燃料箱16可开闭地覆盖。
动力装置P由水冷式单缸四冲程发动机E、以及从发动机E的左侧面向车身后方延伸的皮带式无级变速机T构成,无级变速机T的后部上面经过后缓冲垫20结合到中间车身架13的后端上。无级变速机T的上面支撑着空气滤清器21。在无级变速机T的右侧面上,支承着消音器22,在发动机E的下面支撑着可竖起·倒伏的主支架23。
在图3~图5中,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25,备有由沿曲轴31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分割面30划分开的第一发动机缸体32及第二发动机缸体33,第一发动机缸体32成一整体地配备有设置气缸筒41的气缸体32a以及与第二发动机缸体33一起构成曲轴箱的曲轴箱半体32b,气缸盖34结合到第一发动机缸体32的前端上,气缸盖罩35结合到气缸盖34的前端上。
这种发动机主体25,以使前述气缸筒41的轴线L稍稍向前上方倾斜、基本上沿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的方式,装载在车身架F上,设在第一发动机缸体32上部的链轮27经由支承缓冲橡胶28可摆动的支承在固定于车身架F的中间车身架13上的枢轴15上。
皮带式无级变速机T备有相互结合的右侧箱体37及左侧箱体38,右侧箱体37的前部右侧面结合到第一和第二发动机缸体32,33的左侧面上。进而,减速机箱体39结合到右侧箱体37的后部右侧面上。
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第一发动机缸体32所备有的气缸筒41内部的活塞42,经由连杆43连接到曲轴31上。凸轮轴4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气缸盖34上,由前述凸轮轴44开闭地驱动设在气缸盖34上的吸气阀和排气阀(图中未示出)。在设于第一发动机缸体32上的链轮通路40内容纳正时链45,该正时链45卷绕在设于曲轴31上的驱动链轮46与设于凸轮轴44上的从动链轮47上。借此,曲轴31每旋转两周,凸轮轴旋转一周。
在突出到右侧箱体37及左侧箱体38内部的曲轴31的左端上,设置驱动皮带轮54。该驱动皮带轮54备有固定在曲轴31上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及可接近或远离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的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随着曲轴31的转数增加由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的离心平衡锤57向靠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的方向加载。
设置在支承于右侧箱体37的后部及减速机箱39之间的输出轴58上的从动皮带轮59,备有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输出轴58上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以及可接近或远离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的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由弹簧62将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加载。同时在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与输出轴58之间设置发动用离合器63。同时,在驱动皮带轮54及从动皮带轮59之间卷绕形状V形皮带64。
与前述输出轴58平行的中间轴65及车轴66被支承在右侧箱体37及减速机箱39之间,在输出轴58,中间轴65及车轴66之间设置减速齿轮列67。同时,后轮Wr设置在贯穿减速机箱39、突出于右侧的车轴66的右端上。
而且,曲轴31的旋转动力被传递给驱动皮带轮轮54,由该驱动皮带轮54经过V形皮带64,从动皮带轮59,发动用离合器63及减速齿轮列67传递给后轮Wr。
在发动机E低速旋转时,由于作用在驱动皮带轮54的离心平衡锤57上的离心力小,从动皮带轮59的弹簧62使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度减小,变速比变低。当从这种状态曲轴31的转数增加时,作用到离心平衡锤57上的离心力增加,使驱动侧皮带轮54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55与可动侧皮带轮半体56之间的槽宽减小,与此相伴随地,从动皮带轮59的固定侧皮带轮半体60与可动侧皮带轮半体61之间的槽宽增加,从而变速比从低向高无级地变化。
同时参照图6,在曲轴31右侧上固定有转子69、与该转子69一起构成交流发电机68的定子70以用转子69围绕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及第二发动机缸体32,33上。在比交流发电机68更靠外侧的曲轴31的右端部上,固定有冷却风扇71,以把前述冷却风扇71夹持在散热器72与交流发电机68之间的方式配置散热器72,该散热器72所配备的支撑壳体73包围冷却风扇71并固定在第一及第二发动机缸体32,33上,散热器72由紧固到该散热器72的支撑壳体73上的合成树脂制造的散热器罩74从外部覆盖。
同时参照图7及图8,在散热器罩74的外侧面上设置从外部导入空气用的百叶窗75,在前述冷却风扇71的侧部于前述支撑壳体73上设置多个排出口76…,当冷却风扇71动作时,从百叶窗75导入的空气通过散热器72将该散热器72冷却,从前述排出口76…排出到外部。
散热器72备有上部箱体77,下部箱体78,连接上部及下部箱体77,78之间的冷却管79,以及前述支撑壳体73,支撑壳体73固定安装到上部及下部箱体77,78上。而且,从百叶窗75导入到散热器72侧的冷却风通过冷却管79冷却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
前述散热器72构成能够使设在发动机主体25的第一发动机缸体32的气缸体32a及气缸盖34上的水冷套82内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装置83的一部分,该冷却装置83配备有向前述水冷套82内供应冷却水的水泵84,加装在前述水冷套82及前述水泵84的吸入口之间的散热器72以及热动开关85,所述热动开关85根据冷却水的温度在使从前述水冷套82来的冷却水绕过前述散热器72返回到前述水泵的状态以及使从前述水冷套82来的经由散热器72的冷却水返回到水泵84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内部容纳热动开关85的热动开关盒86结合到气缸盖34的右侧面上,设在凸轮轴44右端上的水泵84容纳在由气缸盖34及热动开关盒86围成的空间内。
在沿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的上部箱体77的一个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后端部)上,成一整体地设置沿上方延伸的给水管87,在该给水管87的上端上安装由旋转操作开闭的给水嘴88。同时,在沿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下部箱体78的另一个端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前端部)上,成一整体地设置突出到前方侧的连接管89。
这种散热器72以相对于发动机主体25配备的气缸筒41的轴线L只倾斜一个角度α的姿势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5的第一及第二发动机缸体32,33上,借此,当把发动机主体25向车身架F上装载时,散热器72成为只相对于水平面前倾角度α的姿势,在将前述给水嘴88配置在前述冷却装置83内的最上方的位置上的同时,前述连接管89配置在前述冷却装置83内最下方的位置上。
通过这样将散热器72相对于气缸筒41的轴线L只倾斜一个角度α的姿势,能够以避开将发动机主体25支撑在车身架F上用的枢轴15的方式配置散热器72,同时,可以确保将连接到气缸盖32的排气口上的排气管90配置到散热器72所后部后方的空间,提高排气管90的处理自由度。
将散热器72的冷却水导向热动开关盒85侧的橡胶软管等第一导管91的一端连接到散热器72的前述连接管89上,第一导管91的另一端连接到热动开关盒86上。
散热器72,从侧面观察时,至少配置在发动机主体25的气缸体32a上与前述上部箱体重叠的一部分(该实施例在前部)位置处,在从前述侧面观察时上部箱体77与气缸体32a重叠的范围内,其一端以与水冷套25的上部相连的方式,连接到气缸体32a上的第二导管92,基本上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地配置,第二导管92的另一端连接到上部箱体77的前部上。
另外,引导从水泵84来的冷却水的橡胶软管等第三导管93的一端连接到热动开关盒86上,该第三导管93的另一端通到水冷套82的下部、连接到设于第一发动机缸体32的气缸体32a上的连接管94上。
在连接到气缸体32的吸气口上的化油器95上、连接有对该化油器95加热用的引导从水冷套82中来的冷却水的管路(图中来示出),将化油器95加热后的冷却水导入热动开关85上的橡胶软管等第四导管96连接到热动开关盒86上。
在热动开关盒86的上部,连接有用于将空气从水泵84排出用的橡胶软管等第五导管97,该第五导管97与从水冷套82内的上部排出空气用的连接到气缸体32a上部的导管(图中未示出),由橡胶软管等第六导管98连接,第六导管98被连接到散热器72上部的箱体77的后方侧的上部上。
进而,橡胶软管等第七导管100的一端连接到给水管87上,第七导管100的另一端通向大气,连接到与散热器72分开设置的蓄水槽(图中未示出)上。从而,当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变高膨胀时,多余的冷却水溢流到前述蓄水槽内,当散热器72内的冷却水温度降低时,冷却水从前述蓄水槽回流到散热器72内。通过这种冷却水在散热器72及蓄水槽之间的流通,将滞留在给水管87内的空气排出到蓄水槽内。即,在发动机E运转时,也可以很好地将空气从冷却装置83中排出。
在这种冷却装置83中,在发动机E预热运转结束的状态下,从凸轮轴44前端的水泵84排出的冷却水,经过热动开关盒86及第三导管93供应到第一发动机缸体32及气缸盖34内的水冷套82中,通过水冷套82期间,把发动机E冷却之后,经第二导管92供应给散热器72的上部箱体77。然后,从上部箱体77经由冷却管79流动到下部箱体78内,在通过散热器72期间温度下降的冷却水,经第一导管91及热动开关85返回到前述水泵84。另一方面,当发动机E在预热运转、冷却水温度低时,热动开关动作,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72进行循环,冷却水不通过散热器72在水冷套82、化油器95及水泵84之间循环,使温度迅速上升。
现注意图7及图8,在把散热器72覆盖、紧固到该散热器72的支撑壳体73上的散热器罩74上、以覆盖给水嘴88的方式成一整体地设置位置限制部74a,该位置限制部74a在可以配合到处于闭锁位置的给水嘴88上、可将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上安装的同时,阻止给水嘴88向打开的位置旋转。而且,在位置限制部74a上,设置有使给水嘴88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的切口99。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构成可使设于发动机主体25上的水冷套82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装置83的一部分的散热器72中,于沿车身架F前后方向的上部箱体77的后端部上,成一整体地设置沿上方延伸的给水管87,在该给水管87的上端上可装卸地安装给水嘴88,但以给水嘴88处于前述冷却装置83内最上方位置处的方式以相对于水平面成角度β的倾斜姿势,将散热器72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5上。即,将备有上部及下部箱体77、78以及将这些箱体77、78之间连接起来的冷却管79的一般形状的散热器72以相对于水平面向前倾斜的方式,将安装在设于上部箱体77后端部的给水管87的上部上的给水嘴88配置在冷却装置83内最上方的位置处。
从而,避免将散热器72制成特殊的形状、并避免在连接到散热器72上、与散热器72分开配置的箱体上设置给水嘴所造成的成本的增加,同时从给水管87注水时,在冷却装置83内的水压差较大,可提高从给水管87中排出空气的性能以及注水性能。
而且,设置将从散热器72中来的冷却水导入热动开关85内的第一导管91连接到沿车身架F前后方向的下部箱体78的前端部上的连接管89,以使该连接管89处于前述冷却装置83内最下方位置出的方式,设定散热器7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姿势,不必增大散热器72中冷却管79的长度,可从冷却装置83内的下部很好地排出空气,进一步提高注水性能。
同时,将散热器72配置在从侧观察时上部箱体77的至少一部分与气缸体32a重叠的位置上,上部箱体77及气缸体32a配置在从前述侧面观察时重叠的范围内基本上沿水平延伸的第二导管92的一端以连接到水冷套82上的方式连接到气缸体32a上,第二导管92的另一端连接到上部箱体77上,从而可使冷却水在水冷套82及散热器72之间流通地连接到散热器72与气缸体32a之间的第二导管92缩短,可使冷却装置83的冷却水循环回流紧凑化。
进而,与处于闭锁位置的给水嘴88配合、可将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上安装的同时,阻止给水嘴88向打开的位置旋转的位置限制部74a以覆盖给水嘴88的方式成一整体地设置在散热器罩74上,所以,在将散热器罩74向散热器72上安装时,当给水嘴88处于闭锁位置时,能够以把位置限制部74a配合到给水嘴88上的方式,将散热器罩74安装到散热器72上。从而,无需特别确认给水嘴88处于闭锁位置的作业,仅将散热器罩74安装到散热器72上的作业就可确认给水嘴88的位置,可提高装配性能。
而且,通过把散热器罩74的位置限制部74a配合到给水嘴88上,阻止给水嘴88从闭锁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所以不必增加部件的数目就可以把给水嘴88保持在闭锁位置。
此外,在位置限制部74a上设置使给水嘴88面对外部的切口99,可很容易地从散热器罩74的外部确认给水嘴88的存在。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可进行种种设计上变更而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摩托车V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机动三轮车等其它车辆。

Claims (3)

1.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在具有气缸筒(41)的发动机主体(25)以使前述气缸筒(41)的轴线基本上沿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的姿势装载到车身架(F)上、备有上部及下部箱体(77,78)以及连接这些箱体(77,78)之间的冷却管的散热器(72)构成的使设于前述发动机主体(25)上的水冷套(82)的冷却水能够循环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的同时,将前述散热器(72)于前述气缸筒(41)的侧部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5)上的车辆中,所述散热器装载结构的特征为,给水嘴(88)可装卸地安装在从沿前述车身架(F)的前后方向的上部箱体(77)的一个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给水管(87)的上端,以使前述给水嘴(88)处于前述冷却装置(83)内最上方位置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将前述散热器(72)安装到前述发动机主体(2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其特征为,将连接引导冷却水的第一导管(91)的连接管(89)设置在沿前述车身架(F)前后方向的前述下部箱体(78)的另一个端部上,以使该连接管(89)处于前述冷却装置(83)内最下方位置处的方式设定前述散热器(7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姿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中的散热器的装载结构,其特征为,在从侧面观察时,前述散热器(72)配置在前述发动机主体(25)的气缸体(32a)上至少与前述上部箱体(77)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在从前述侧面观察时配置在前述上部箱体(77)与气缸体(32a)重叠的范围内、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第二导管(92)的一端以通到前述水冷套(82)内的方式连接到气缸体(32a)上,第二导管(92)的另一端连接到前述上部箱体(77)上。
CNB011232730A 2000-10-23 2001-05-30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3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28408A JP3777298B2 (ja) 2000-10-23 2000-10-23 車両におけるラジエータ搭載構造
JP328408/2000 2000-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0111A true CN1350111A (zh) 2002-05-22
CN1150375C CN1150375C (zh) 2004-05-19

Family

ID=1880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327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375C (zh) 2000-10-23 2001-05-30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777298B2 (zh)
CN (1) CN1150375C (zh)
ES (1) ES2199655B1 (zh)
IT (1) ITTO20011004A1 (zh)
TW (1) TW49937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5154C (zh) * 2003-10-16 2008-06-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3101595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6917664A (zh) * 2017-04-07 2017-07-04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侧水冷引擎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1362B1 (ko) * 2002-09-26 2005-07-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마운팅 냉각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877665B2 (ja) * 2002-09-26 2007-0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の低床支持構造
JP4512025B2 (ja) * 2005-11-09 2010-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0001025A (ja) * 2009-10-07 2010-01-0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WO2020067173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7046213B2 (ja) * 2018-09-28 2022-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707510U1 (de) * 1977-03-11 1977-08-11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Fluessigkeitsgekuehlte brennkraftmaschine
JPS6028716B2 (ja) * 1982-09-11 1985-07-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S62128890A (ja) * 1985-11-29 1987-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649179B2 (ja) * 1988-12-30 1997-09-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空液冷エンジン
JPH09249170A (ja) * 1996-03-15 1997-09-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5154C (zh) * 2003-10-16 2008-06-1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3101595A (zh) * 2011-11-11 2013-05-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3101595B (zh) * 2011-11-11 2016-01-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06917664A (zh) * 2017-04-07 2017-07-04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侧水冷引擎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99374B (en) 2002-08-21
CN1150375C (zh) 2004-05-19
ES2199655A1 (es) 2004-02-16
ES2199655B1 (es) 2005-03-16
JP3777298B2 (ja) 2006-05-24
JP2002127976A (ja) 2002-05-09
ITTO20011004A1 (it) 2003-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72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139513C (zh)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
CN1079747C (zh) 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
CN1150375C (zh)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N1159517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242158C (zh) 发动机中气门用正时传动装置
CN1242160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206446C (zh)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供应装置
CN1755073A (zh)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107158C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内燃机
CN1167574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结构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204018C (zh) 摩托车动力单元
CN1303314C (zh) 发动机
JP2005153877A (ja) 自動二輪車
CN1755074A (zh) 冷却水供给装置
CN1060297C (zh) 发动机的发电机安装结构
CN1796737A (zh) 发动机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796738A (zh) 冷却水供给装置
CN1152794C (zh) 机动两轮车上的散热器的接管嘴安装装置
CN1532384A (zh) 强制空冷发动机
CN1891564A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
CN1278026C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回油构造
CN1271320C (zh)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