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320C -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320C
CN1271320C CN 200410004804 CN200410004804A CN1271320C CN 1271320 C CN1271320 C CN 1271320C CN 200410004804 CN200410004804 CN 200410004804 CN 200410004804 A CN200410004804 A CN 200410004804A CN 1271320 C CN1271320 C CN 12713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ard shield
spark coil
cylinder
ignition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048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6945A (zh
Inventor
椎名隆
神之门裕之
牧野浩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6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13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3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13)包括:具有支承曲轴(17)的曲轴箱(18)和从该曲轴箱(18)突出的气缸(19)的发动机本体(15),安装在气缸(19)上的点火栓(34),与曲轴(17)连动连接的风扇(37),从其外侧覆盖发动机本体(15)、点火栓(34)和风扇(37)并将来自该风扇(37)的风(B)导向气缸(19)和点火栓(34)的护罩(38),以及能向点火栓(34)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43)。将点火线圈(43)配置在护罩(38)覆盖气缸(19)径向外表面的部分(55)的外侧附近区域。由此,能将包括发动机本体及点火线圈等的发动机的各构件互相紧凑地配置,能使该发动机小型化,并能防止发动机本体的振动施加在点火线圈上,能延长该点火线圈的寿命。

Description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点火线圈配置在覆盖曲轴箱和气缸的护罩的外侧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上述发动机中,以往,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9-126109号公报)中所示的发动机。根据该专利文献1,上述发动机应用于二轮摩托车的摆动式驱动单元,上述发动机包括:具有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突出的气缸的发动机本体,安装在上述气缸上的点火栓,与上述曲轴连动连接的离心式风扇,从其外侧覆盖上述发动机本体、点火栓和风扇并将来自该风扇的风向上述气缸和点火栓引导的护罩,以及能向上述点火栓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上述发动机的驱动力向后车轮传递,能使二轮摩托车行驶。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1、图2所示的发动机,上述点火线圈被配置在上述气缸突出方向的前方,因此,发动机的外形往往变大。又,由于上述点火线圈通过盖帽被安装在用螺栓紧固在气缸上的点火栓上,故发动机本体的振动往往照样施加于上述点火线圈,该点火线圈有可能产生寿命方面的问题。
又,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图4所示的发动机,虽然上述点火线圈被安装在曲轴箱的外表面,但是,通常该曲轴箱的外形尺寸大于气缸,因此,此时,发动机的外形也往往变大。而且,由于上述点火线圈被直接安装在曲轴箱上,故发动机本体的振动更加直接地照样施加于上述点火线圈,此时,点火线圈产生寿命方面问题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将包括发动机本体、点火线圈等的发动机的各构件互相紧凑地进行配置,使该发动机小型化,另一课题在于,防止发动机本体的振动施加于上述点火线圈,从而延长该点火线圈的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如下所述。又,在本方案中标记在各用语中的符号,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解释成限定于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项的内容。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包括:具有支承曲轴17的曲轴箱18和从该曲轴箱18突出的气缸19的发动机本体15,安装在上述气缸19上的点火栓34,与上述曲轴17连动连接的风扇37,从其外侧覆盖上述发动机本体15、点火栓34和风扇37、并将来自该风扇37的风B向上述气缸19和点火栓34引导的护罩38,以及能向上述点火栓34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43;其特点在于,
将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上述护罩38覆盖上述气缸19径向外表面的部分55的外侧附近区域。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在上述护罩38上形成有引导部分56,该引导部分56从上述风扇37的径向的外侧附近区域,向上述点火栓34大致直线状延伸,将来自上述风扇37的风B导向上述点火栓34,并将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上述引导部分56的外侧附近区域。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的基础上,使上述点火线圈43位于上述护罩38的上方附近区域。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将上述护罩38通过弹性体41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上,并用电缆49将上述点火线圈43与上述点火栓34连接,将上述点火线圈43支承在上述护罩38上。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所述。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包括:具有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突出的气缸的发动机本体,安装在上述气缸上的点火栓,与上述曲轴连动连接的风扇,从其外侧覆盖上述发动机本体、点火栓和风扇并将来自该风扇的风向上述气缸和点火栓引导的护罩,以及能向上述点火栓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点火线圈配置在上述护罩覆盖上述气缸径向外表面的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
这里,如从上述气缸的径向看,通常该气缸的外形比曲轴箱的外形小。此处,如上所述,将上述点火线圈配置在上述护罩覆盖上述气缸径向外表面的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因此,能防止该点火线圈从上述发动机本体向外侧突出太大,并将上述发动机本体、护罩和点火线圈紧凑地进行配置。因此,可相应地使上述发动机小型化。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上述护罩上形成有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从上述风扇径向的外侧附近区域,向上述点火栓大致呈直线延伸,将来自上述风扇的风导向上述点火栓,将上述点火线圈配置在上述引导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
此时,若上述引导部分位于上述大致直线状延伸的配置位置以上的、护罩的外部侧或内部侧,则来自上述风扇的风就难以被直线地导向上述点火栓,这对于想要对该点火栓有效地进行空冷而言是不好的。而且,从上述的功能来看,上述引导部分是必然地使护罩小型化的部分,也是在该护罩的外表面往往成为凹部的部分。
因此,如上所述,将点火线圈配置在引导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该点火线圈从上述发动机本体向外侧突出太大,上述发动机本体、护罩和点火线圈可配置成更紧凑。因此,可相应地且更可靠地使上述发动机小型化。
技术方案3的发明,使上述点火线圈位于上述护罩的上方附近区域。
因此,如果将上述发动机应用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则车辆行驶时,利用上述护罩能防止从行驶面溅起的泥、水溅向上述点火线圈,也就是说,利用该护罩能对上述点火线圈进行保护。
技术方案4的发明,将上述护罩通过弹性体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本体上,并利用电缆将上述点火线圈与上述点火栓连接,将上述点火线圈支承在上述护罩上。
因此,当上述发动机本体的振动向上述点火线圈传递时,该振动被上述弹性体和电缆分别具有的缓冲功能所吸收,因此,能防止上述发动机本体的振动施加于上述点火线圈,能实现延长该点火线圈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图2的局部放大部分剖断图。
图2是车辆的后部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4-4线向视部分剖视图。
图5是图1的5-5线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中,符号1是以小型摩托车自动二轮车为例示的乘骑型车辆,图中箭头Fr表示该车辆1的行进方向前方。
上述车辆1具有:车体2、利用前叉转向自如地支承在该车体2前部的前车轮3、利用悬架装置4支承在上述车体2后部的后车轮5、支承在上述车体2的后上部的鞍座6、以及使上述后车轮5能旋转驱动的驱动装置7;上述前车轮3和后车轮5位于车体2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该车体2利用上述前车轮3和后车轮5支承在行驶面8上。
上述悬架装置4具有:配置于上述车体2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一侧方(右侧方)、前端部利用枢支轴9枢轴支承在上述车体2上而后端部能上下摆动、且该后端部利用车轴10支承上述后车轮5的驱动单元11,以及将该驱动单元11支承在上述车体2上的缓冲器12。上述驱动装置7的一部分由上述驱动单元11构成,该驱动单元11具有:构成该驱动单元11前部的内燃机即、4冲程发动机13,以及与上述发动机13连续地设置、将上述后车轮5连动连接于该发动机13的减速装置14,该减速装置14虽然没有图示,但具有V型皮带卷挂式的变速机构和齿轮式减速机构。
上述发动机13具有发动机本体15,该发动机本体15具有:支承曲轴17、以使其围绕沿车体2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16旋转自如的曲轴箱18,以及从该曲轴箱18向大致水平方向的一方向即、向前上方突出的气缸19;在该气缸19的轴心20上形成有气缸孔21。
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的上表面上,形成使该气缸19的上方外部与上述气缸孔21连通的吸气口24,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的上方附近区域,配置有与上述吸气口24连通的作为燃料供给装置的气化器25,并配置有连通于该气化器25的空气净化器26。
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使上述气缸孔21与气缸19的下方外部连通的排气口28,设置有与该排气口28连通的排气管29。该排气管29一旦从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向下方延伸后,通过上述发动机本体15的下方附近区域,向该发动机本体15的后上方延伸。托架板31利用上下一对的紧固件30、30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的曲轴箱18的后端部,上述排气管29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支承在该托架板31上。
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上安装有棒形的点火栓34,该点火栓34的一端部的放电部35配置在上述气缸孔21的燃烧室中,上述点火栓34的另一端部从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向外侧前方突出。
设置有离心式的风扇37,该风扇37配置在上述曲轴17的轴心16上,并配置在上述曲轴箱18的上述一侧方附近区域,支承在上述曲轴17的端部,与该曲轴17一起围绕上述轴心16的一方向A旋转,上述一方向A是在从上述曲轴箱18的上述一侧方看的车体2的侧视图(图1)中,顺时针转动的方向。
设置有树脂制的护罩38,该护罩38从各自的外侧可解除地覆盖上述发动机本体15、点火栓34的一端部和风扇37,将来自该风扇37的风B引导向上述气缸19和点火栓34的一端部,对它们进行空冷。该护罩38利用紧固件39可装拆地被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上,在上述曲轴17的轴心16上,在护罩38上形成有使其外部与上述风扇37的中心部连通的空气导入口40。又,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和与该发动机本体15相对的护罩38的外缘部之间,整体地夹设着具有密封功能和缓冲功能的弹性体41,通过该弹性体41将护罩38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本体15上。在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上,形成有使上述护罩38的内部空间与上述气缸19的下方外侧连通的空气导出通路42,该空气导出通路42以上述点火栓34为基准被配置在上述风扇37的相反侧。
设有能向上述点火栓34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43,和将该点火线圈43支承在上述护罩38上的板金制托架44。该托架44利用各紧固件47被支承在突设于上述护罩38上的一对支承片45、46上。上述点火线圈43利用其它的紧固件48支承在上述托架44上,上述点火线圈43利用可挠性的电缆49与上述点火栓34的另一端部电气连接。
为了能解除护罩38对上述发动机本体15等的覆盖,该护罩38具有互相分离的第1~第3护罩构件51~53。更具体地说,上述护罩38具有:从上述一侧方可解除地将上述曲轴箱18的外侧部和风扇37覆盖的第1护罩构件51,从上述一侧方可嵌脱地外嵌于上述气缸19上、可解除地将该气缸19的外侧部覆盖的后视剖面为コ字形的第2护罩构件52,以及从另一侧方(内侧方)可嵌脱地外嵌于上述气缸19上、将该气缸19的内侧部覆盖的正视剖面为コ字形的第3护罩构件53;上述第1~第3护罩构件51~53的互相的对向边缘相互充分接近。
上述第1护罩构件51和第2护罩构件52利用紧固件54被互相固定着。又,在上述第2护罩构件52的上表面突设有上述两支承片45、46中的一方的支承片45,在上述第3护罩构件53的上表面突设有另一方的支承片46。上述第2护罩构件52和第3护罩构件53如上所述,利用支承在上述各支承片45、46上的上述托架44被互相固定着。因此,上述第2护罩构件52和第3护罩构件53的互相的固定,能利用上述托架44而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在上述气缸19的径向外表面附近,上述护罩38覆盖其外表面的部分55的外侧附近区域配置着上述点火线圈43。更详细地说,上述气缸19的径向的外表面中,在覆盖上述一侧方的外侧面的上述护罩38的第2护罩构件52的部分55的外侧(外侧方)附近区域,配置着上述点火线圈43的至少一部分。又,在上述护罩38的第2护罩构件52的上表面形成有引导部分56,该引导部分56从上述风扇37的径向中的处于上方的外侧附近区域,向上述点火栓34的放电部35侧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将来自上述风扇37的风B导向上述点火栓34的一端部,在上述引导部分56的外侧(上方)附近区域配置着上述点火线圈43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护罩38的部分55在大致铅垂方向且前后方向大致平坦地延伸。另一方面,上述护罩38的引导部分56在车体2宽度方向并向前下降状地大致平坦地延伸,上述部分55和引导部分56被连续地设置成互相大致正交的状态,在这些部分55和引导部分56的各外表面间的凹部57中配置着上述点火线圈43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凹部57位于车辆1的外侧部,并向车辆1的外侧方且向上方开口。因此,虽然将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凹部57中,但在对上述点火线圈43进行保养检修作业时,能从车辆1的外侧方的宽大的作业空间容易地进行。
将设置在上述气缸19的突出端部内的动阀机构与上述曲轴17连动连接的链条的张力操作部60,突设在上述气缸19的上表面。在上述第3护罩构件53的上表面,形成有嵌入上述操作部60的缺口61,在将上述第3护罩构件53嵌脱于上述气缸19的内侧部时,该缺口61能防止上述操作部60与该第3护罩构件53缓冲,能进行上述的嵌脱。
在上述气化器25和空气净化器26的下方位置,设置着从上方对上述发动机本体15和护罩38的各上表面及缺口61进行覆盖的橡胶板制的可挠性绝热构件62。该绝热构件62,通过利用上述托架44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上。也就是说,上述绝热构件62被托架44按压而与上述护罩38的上表面接合,并被保持在其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上。因此,通过利用上述托架44,能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绝热构件62的保持。
上述发动机13进行驱动时,通过上述减速装置14将该发动机13的驱动力传递给后车轮5,车辆1就能行使。又,随着上述发动机13的驱动,风扇37与上述曲轴17一起向一方向A旋转,来自该风扇37的风B被导向上述气缸19和点火栓34而对它们进行空冷。又,尤其是上述风B,利用护罩38的引导部分56被强制地导向上述点火栓34,有效地对上述点火栓34进行空冷。对该气缸19和点火栓34进行空冷后的风B通过上述空气导出通路42,向气缸19下方的外部排出。上述发动机13进行驱动时,利用上述护罩38和绝热构件62,可防止上述气化器25和空气净化器26因上述发动机13的发动机本体15产生的热量而被加热。又,该绝热构件62能防止风B从上述护罩38内通过上述缺口61而泄出。
采用上述结构,将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上述护罩38覆盖气缸19径向外表面的部分55的外侧附近区域。
这里,在图例中,如从上述气缸19的径向看,该气缸19的外形比曲轴箱18的外形小。此处,如上所述,将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覆盖上述气缸19的径向外表面的上述护罩38的部分55的外侧附近区域,因此,能防止该点火线圈43从上述发动机本体15向外侧突出太大,上述发动机本体15、护罩38和点火线圈43被紧凑地配置。因此,可相应地使上述发动机13小型化,这对例如强烈要求小型化的乘骑型车辆1是非常有益的。
又,如上所述,在上述护罩38上形成有引导部分56,该引导部分56从风扇37的径向的外侧附近区域,向上述点火栓34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将来自上述风扇37的风B导向上述点火栓34,上述点火线圈43配置在上述引导部分56的外侧附近区域。
此时,若上述引导部分56位于护罩38的外部侧或内部侧的上述大致直线状延伸的位置以上时,则来自上述风扇37的风B就难以被直线状地导向上述点火栓34的一端部,这对于想要对该点火栓34的一端部有效地进行空冷而言是不好的。而且,从上述的功能来看,上述引导部分56是必然地使护罩38小型化的部分,是在该护罩38的外表面往往成为凹部的部分。
因此,如上所述,将点火线圈43配置在引导部分56的外侧附近区域,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该点火线圈43从上述发动机本体15向外侧突出太大,上述发动机本体15、护罩38和点火线圈43被配置成更紧凑。因此,可相应地且更可靠地使上述发动机13小型化,这对例如强烈要求小型化的乘骑型车辆1更有益。
又,如上所述,使上述点火线圈43位于护罩38的上方附近区域。
因此,如果将上述发动机13应用于车辆1的驱动装置7,则在车辆1行驶时,利用上述护罩38能防止从行驶面8溅起的泥、水溅向上述点火线圈43,也就是说,利用该护罩38能对上述点火线圈43进行保护。
又,如上所述,对发动机本体15以树脂制的、作为整体具有弹性的上述护罩38通过弹性体41支承,同时对上述点火栓34利用电缆49连接上述点火线圈43,将上述点火线圈43支承在上述护罩38上。
因此,当上述发动机本体15的振动向上述点火线圈43传递时,该振动利用上述树脂制护罩38、弹性体41和电缆49分别所具有的缓冲功能而被吸收。因此,能防止上述发动机本体15的振动施加于上述点火线圈43,能实现延长该点火线圈43的寿命。
又,以上是图示的例子,但上述发动机13既可以是2冲程,也可以是用于发电机等的发动机。又,对于上述离心式风扇37,也可包括涡轮式。又,也可以使上述护罩38的部分55与引导部分56互相一致。
[符号的说明]
1-车辆
2-车体
5-后车轮
7-驱动装置
8-行驶面
9-枢支轴
10-车轴
11-驱动单元
13-发动机
15-发动机本体
16-轴心
17-曲轴
18-曲轴箱
19-气缸
34-点火栓
35-放电部
37-风扇
38-护罩
41-弹性体
43-点火线圈
44-托架
49-电缆
55-部分
56-引导部分
57-凹部
A-一方向
B-风

Claims (4)

1、一种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包括:具有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和从该曲轴箱突出的气缸的发动机本体,安装在所述气缸上的点火栓,与所述曲轴连动连接的风扇,从外侧覆盖所述发动机本体、点火栓和风扇并将来自该风扇的风导向所述气缸和点火栓的护罩,以及能向所述点火栓供给电流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点火线圈配置在所述护罩覆盖所述气缸径向外表面的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罩上形成有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从所述风扇的径向的外侧附近区域,向所述点火栓大致呈直线地延伸,将来自所述风扇的风导向所述点火栓,将所述点火线圈配置在所述引导部分的外侧附近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点火线圈位于所述护罩的上方附近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护罩通过弹性体支承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并利用电缆将所述点火线圈与所述点火栓连接,将所述点火线圈支承在所述护罩上。
CN 200410004804 2003-02-14 2004-02-06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3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6506 2003-02-14
JP2003036506 2003-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945A CN1526945A (zh) 2004-09-08
CN1271320C true CN1271320C (zh) 2006-08-23

Family

ID=3430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04804 Expired - Lifetime CN1271320C (zh) 2003-02-14 2004-02-06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713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3491B2 (ja) * 2012-10-01 2016-10-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DE102015013784A1 (de) * 2015-10-20 2017-04-2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JP6711408B2 (ja) * 2016-10-31 2020-06-17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送風機
JP6920367B2 (ja) * 2019-03-29 2021-08-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945A (zh) 2004-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072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183341C (zh) V形皮带式变速器
CN1781751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CN1736787A (zh) 混合型车辆的防音结构
CN1780756A (zh) 车辆
CN101080566A (zh) 车用内燃机
CN1977120A (zh) 用于小型车辆的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
CN1959093A (zh) 内燃机
CN1218184C (zh) 车辆的车轮速度检测传感器保护构造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991141A (zh) 具备节流阀体用保护罩的车辆用内燃机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271320C (zh) 强制空冷式发动机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755073A (zh) 车辆中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467368A (zh) 机动二轮车用强制风冷式发动机
CN1861469A (zh) 跨乘式车辆
CN1150375C (zh) 车辆中的散热器装载结构
CN1242160C (zh) 车辆用散热装置
CN1303314C (zh) 发动机
CN1363763A (zh)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供应装置
CN1162297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
CN1939801A (zh) 鞍座式两轮机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