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4847A -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 Google Patents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4847A
CN1334847A CN99815981A CN99815981A CN1334847A CN 1334847 A CN1334847 A CN 1334847A CN 99815981 A CN99815981 A CN 99815981A CN 99815981 A CN99815981 A CN 99815981A CN 1334847 A CN1334847 A CN 1334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arbonatoms
following formula
alky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5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樱井智德
定延治朗
伊藤隆
斋藤直也
嶋田慎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4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4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L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08L69/005Polyester-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9D1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K1/032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 H05K1/0346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consisting of one material containing 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C08L59/00 - C08L87/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2666/18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ccording to C08L67/00 - C08L69/00;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由以下述式(1),(1)式中Ar°表示碳原子数6~15的芳香烃基,而且R1表示从碳原子数2~30的脂肪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和从碳原子数4~30的脂环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中选出的至少1个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以及聚芳酯或聚碳酸酯所构成的树脂组合物。此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透明性。透明性特优的树脂组合物非常适合作为挠性印刷线路板等的模制品。

Description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聚芳酯与聚酰亚胺构成的新型树脂组合物及由其构成的模制品。更详细地说,涉及由聚芳酯与聚酰亚胺构成的耐热性、成型性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新型树脂组合物及由其构成的模制品。
背景技术
以KAPTON为代表的聚酰亚胺因其耐热性高而在电子领域为首的广泛范围的工业中得到应用。然而,聚酰亚胺一般成型性差,而且吸湿性高,因此存在着尺寸稳定性低的缺点,此外,它着色成红褐色,光学透明性差。另一方面,虽然可以举出聚芳酯和聚碳酸酯作为具有优异的与吸湿有关的尺寸稳定性和光学透明性的原材料,但是这些原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为200℃,故耐热性有限制,不能期望其有,例如,耐焊接性等,没有充分的作为光电子印刷线路基片等下一代光学材料所希望的性能。
EP117326A和EP33011B/USP4250279中公开的作为复合聚酰亚胺与聚芳酯的特性试探的聚芳酯与聚醚酰亚胺的共混物。其中,EP33011B/USP4250279报道了根据聚芳酯、聚酰亚胺的构成比例不一定使共混物透明。EP256761A/USP5084526、USP4879354中公开了含把芳香二胺作为二胺成分使用的聚羰酰亚胺(芳香醚酰胺酰亚胺聚合物)与聚芳酯的相溶性共混物。此共混物是非晶性的,但是,由于所用的芳香醚酰胺酰亚胺是由双酚A衍生物衍生的构造,故Tg低至220~270℃,使得在维持相溶性条件下提高聚芳酯的耐热性受到限制。由此缘故,为提高耐热性,就要有较多的共混量,由于这样使熔融粘度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本质问题是难以成型。EP594386A1/USP5387639中公开了由聚酯碳酸酯树脂和/或聚芳酯树脂和聚醚酰亚胺树脂所构成的热塑性成型用组合物。还有,EP117327A中公开了由聚芳酯、聚醚酰亚胺和与这些的共混物是相溶性的热塑性聚合物的共混所构成的组合物。
W098/23682中公开了聚酰亚胺与芳香聚酯所构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如上所述的共混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为220℃。还没有关于具有耐焊接性那样的充分耐热性的共混组合物的报道。
还有,也有关于液晶聚芳酯与聚酰亚胺的共混物的研究报道(Polymer,1995,36卷,259~266),但它是从不相溶直至部分相溶的共混物所构成的非均匀材料,而且所报道的共混组合物的耐热性是不充分的。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聚芳酯与聚酰亚胺所构成的新型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作为耐热性、成型性和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新型耐热原材料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和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由本发明的上述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模制品。
由下面的说明可以搞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
按照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第1是由具有以下特征的树脂组合物达到的,即,该树脂组合物含有,由下述式(1)
Figure A9981598100191
式中的Ar0表示碳原子数6~15的芳香烃基,而且R1表示从碳原子
数2~30的脂肪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和碳原子数
4~30的脂环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中选出的至少1
个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A)和由以下述式(2-1)
Figure A9981598100201
式中的Ar1是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且Ar2是碳原子数6~30
的芳香烃基或其与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烃基的组合,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2)
式中的Ar3是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中选出的至少1种重复单元所构成的聚芳酯和以上述至少1种重复单元与下述式(2-3)
式中的Ar4是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酯碳酸酯中选出的至少1种聚合物(B),而且以上述聚酰亚胺(A)和上述聚合物(B)的合计重量为基准计,上述聚酰亚胺(A)为0.05~99.95重量%和上述聚合物(B)为99.95~0.05重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的第2点是用本发明的由上述树脂组合物所构成的模制品来达到的。这里的模制品是有三维形状的、在特定用途中使用的物品,它包括了薄膜或薄片状物质。发明的详细公开
本发明中所用的聚酰亚胺是由以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在式(1)中,Ar0是碳原子数6~15的芳香烃基。作为所涉及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以,例如,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211
式中的X为单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1~3的卤代亚烷基,
所表示的基团。
它们以1种或2种以上一起存在于聚合物链中也可以。
它们中以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为优选,而以下述式表示的基团
Figure A9981598100213
为更优选,以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为特别优选。
另外,在式(1)中,R1是从碳原子数2~30的脂肪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或碳原子数4~30的脂环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R1可以是从这些残基中选出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而成。
作为从碳原子数2~30的脂肪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是,例如,以下述式
                    -(CH2)n-
式中n为2~30的数,所表示的基团,可以举出的有,例如,亚乙基、亚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二甲基亚丙基、六亚甲基、八亚甲基、十亚甲基、十一亚甲基、十二亚甲基、二十亚甲基、三十亚甲基和进一步的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等。
这些中以上述式-(CH2)n-表示的基团为优选。
还有,作为从碳原子数4~30的脂环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可以举出以,例如,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221
表示的基团。这些中,以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为优选。
作为本发明中的上述式(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以由下述式(1)-1
Figure A9981598100223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或下述式(1)-2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而且m为9~12的整数,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为优选,尤其以下述式(1)-1-1
Figure A9981598100232
表示的重复单元或下述式(1)-2-1
Figure A9981598100233
式中的m’为10和/或12,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为特别优选。
上述聚酰亚胺可以由已知的方法来制备。例如,可以示例的有:从可以衍生上述Ar0的原料四羧酸二酐与可以衍生上述R1的二胺出发来得到聚酰氨酸,接着进行加热闭环的方法或用酐与吡啶、碳化二亚胺、亚磷酸三苯基酯等的化学闭环剂的化学闭环方法、或者用上述四羧酸二酐与可以衍生上述R1的二异氰酸酯加热脱羧而聚合的方法等。
作为在上述方法中所用的四羧酸二酐,可以举出的是,例如,均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磺酰基四羧酸二酐。
作为二胺可以举出的是,例如,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1,6-己二胺、1,8-辛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1,3-环己二胺、1,4-环己二胺、1,4-环己二甲胺、4-甲基-1,3-环己二胺、对二甲苯二胺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成分可以举出的是,例如,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2-丙烷二异氰酸酯、1,3-丙烷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1,3-丙烷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8-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0-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1-十一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12-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甲基异氰酸酯、4-甲基-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对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本发明中的聚酰亚胺的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以在聚酰亚胺溶解于苯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的场合、在35℃的温度和1.2g/dL下测定的特性粘度在0.05~12 dL/g为优选,下限值以0.07为优选,以0.10为更优选。上限值以10为优选。
本发明中所用的聚芳酯是由以上述式(2-1)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以上述式(2-2)表示的重复单元中的至少任何1个重复单元所构成。
在上述式(2-1)中,Ar1是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作为所述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例如,以下式
Figure A9981598100241
式中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或以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251
式中Y1和y的定义同上,不过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但两者
的y的合计不超过6,而且结合两者的键分别为除萘环的1,8位
之外的任何位置均可,表示的基团。
上述式中的Y1的脂肪族烃基具有1~6的碳原子数,优选的是,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之类碳原子数1~6的烷基。这些烷基无论是直链状还是支化的(例如新戊基)均可以。还有,Y1的脂环族烃基具有6~12的碳原子数,可以列举的是,例如,环己基、十氢萘、环己基联环己基(十二羟基联苯[ドデカヒドロキシビフェニリル])等。进而,Y1的卤原子可以举出的是以氟、氯、溴为优选。y为0~6的整数。不过,当y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还有,在后一式中,2个的y的合计不超过6。所述Ar1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以1,4-苯撑、1,3-苯撑、2,6-萘撑、2,7-萘撑和2,3-萘撑为优选。
它们中间,以1,4-苯撑、1,3-苯撑和2,6-萘撑为更优选。
还有,Ar1可以是如上述列出的基团单独或结合使用,特别优选的是把1,4-苯撑和1,3-苯撑结合使用。
上述式(2-1)中,Ar2是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或其与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烃基之组合。作为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以,例如,下式
Figure A9981598100252
式中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当y为2~4
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或以下式
式中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
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
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为彼此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为彼此独立的0~4的数,表示的基团。
作为前者的苯撑基或取代苯撑基可以举出的是与已例示的Ar1相同的基团。
在后者的式中,Z和Y2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脂环族基可以举出的是与已经示例的Ar1中的Y1相当的基团中的2价基团,例如1,2-亚乙基、1,4-环亚己基等。还有,作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2的卤代脂环族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例如,前述脂肪族烃基和脂环族烃基的各自的卤代物。所述卤代物和Y2的卤原子可以举出的是以,例如,氟、氯和溴为优选。还有,2个x为彼此独立的0~4的数。
还有,作为Ar2表示的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烃基以没有叔碳原子的基团为优选,可举出的有,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六亚甲基、十亚甲基、亚新戊基等。特别以亚新戊基为优选。这些脂肪族烃基与前述的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组合使用。
在上述式(2-2)中,Ar3是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作为所涉及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以,例如,下述式
式中Y1是从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是0~4的数,但是Y是2~
4时,多个Y1无论相同还是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
作为碳原子数6~18的所涉及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与Ar1例示同样的基团。这些当中,特别以1,4-苯撑基为优选。
在本发明申请中的聚芳酯可以用已知的方法来聚合。可以举出的有,例如,用由二羧酸衍生的酰氯与2价酚类在二氯甲烷为溶剂条件下进行缩合的方法、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由二羧酸衍生的二苯酯与2价酚类的熔融聚合的方法、在碱存在下用单羟基单羧酸酯的缩聚的方法或在催化剂存在下的二羧酸二苯酯、2价酚类和单羟基单羧酸酯缩聚的方法等。
作为上述二羧酸,可以举出的有,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甲基对苯二甲酸、4-甲基间苯二甲酸、2-氯代对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等芳香二羧酸。
作为单羟基单羧酸可以举出的有,例如,4-羟基安息香酸、6-羟基萘酸等。
作为2价酚,可以举出的有,例如,2,2-二(4-羟基苯基)丙烷、二(4-羟基苯基)甲烷、1,1-二(4-羟基苯基)乙烷、1,2-二(4-羟基苯基)乙烷、1,3-二(4-羟基苯基)丙烷、二(2-羟基苯基)甲烷、1,1-二(2-羟基苯基)乙烷、1,2-二(2-羟基苯基)乙烷、2,2-二(2-羟基苯基)丙烷、1,3-二(2-羟基苯基)丙烷、二(4-羟基-2,6-二甲基-3-甲氧苯基)甲烷、1,1-二(4-羟基-2,6-二甲基-3-甲氧苯基)乙烷、1,2-二(4-羟基-2,6-二甲基-3-甲氧苯基)乙烷、2,2-二(4-羟基-2,6-二甲基-3-甲氧苯基)丙烷、1,3-二(4-羟基-2,6-二甲基-3-甲氧苯基)丙烷、二(4-羟基-2-氯苯基)甲烷、1,1-二(4-羟基-2-氯苯基)乙烷、1,2-二(4-羟基-2-氯苯基)乙烷、2,2-二(4-羟基-2-氯苯基)丙烷、1,3-二(4-羟基-2-氯苯基)丙烷、二(3-甲基-4-羟基苯基)甲烷、1,1-二(3-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1,2-二(3-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2,2-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3-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二(3-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二(2-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对二羟基苯等。
本发明中的聚芳酯的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一般,以在苯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35℃温度和1.2g/dL浓度下测定的特性粘度在0.1~10.0dL/g为优选,下限值以0.15为较优选,0.25为更优选。上限值以7为更优选。
本发明中所用的聚酯碳酸酯是还含有以上述式(2-3)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在上述式(2-3)中,Ar4是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作为所涉及的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可以举出的是以,例如
Figure A9981598100281
式中Y1是从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当y为2~4
时多个Y1为相同或不同均可,所表示的基团,或以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282
式中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
所涉及的芳香烃基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的是,与式(2-1)中有关Ar2所示例的相同的基团。
本发明中的上述聚酯碳酸酯可以根据本身的已知方法,把芳香二羟基化合物与光气在碱存在下缩聚之后与上述聚芳酯熔融混练的方法或把二羧酸、芳香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存在下的缩聚方法等来制造。
本发明中的聚酯碳酸酯的分子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一般,以在苯酚/四氯乙烷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35℃温度和1.2g/dL浓度下测定的特性粘度在0.1~10.0 dL/g为优选,下限值以0.15为较优选,0.25为更优选。上限值以7为更优选。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是由,以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的合计重量为基准计,含有0.05重量%~99.95重量%的聚酰亚胺(A)和99.95重量%~0.05重量%的聚合物(B)。当聚合物(B)少于0.05重量%的场合,得不到把聚酰亚胺(A)加入到聚合物(B)中的添加效果,耐热性有可能得不到充分地提高,因此不好。还有,当聚合物(B)的量超过99.95重量%时,得不到共混聚合物(B)的效果,聚酰亚胺(A)的吸湿·吸水特性也可能得不到改善,也不好。
基于同样的标准,聚合物(B)占2重量%~95重量%为优选,占5重量%~90重量%为更优选,据此,聚酰亚胺(A)占98重量%~5重量%为优选,占95重量%~10重量%为更优选。
已经清楚,本发明的上述树脂组合物中,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物质具有特别优异的透明性。
聚酰亚胺(A)是以下述式(1)-1
Figure A9981598100291
其中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而且聚合物(B)是以下述式(2-1)-1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相同,Ar21是从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02
式中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
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
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至少1种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聚芳酯。
还有,上述聚芳酯以下述式(2-1)-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时为更优选,在上述式(2-1)-2中,Ar1为1,4-苯撑基和/或1,3-苯撑基时为特别优选。
上述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在波长400nm至800nm范围内的吸光系数在200cm-1以下为优选,100cm-1以下为更优选,0cm-1~150cm-1范围为特别优选。此值超过200cm-1就变得可以看出带色了。这里的吸光系数是指假定光透射率服从用下式表示的兰伯特定律时的系数α:
I/I0=exp(-αd)
式中,I是在测定波长下的透过光的强度,I0为入射光强度,d为树脂组合物的厚度(单位为cm)。
同样,已经清楚,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由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物质具有特别优异的透明性。
聚酰亚胺(A)是由上述式(1)-1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1’
Figure A9981598100311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相同,Ar22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12
式中的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
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
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下述式(2-3)-1式中的Ar41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21
式中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
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
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聚酯碳酸酯。
上述聚酯碳酸酯以由下述式(2-1)-2,
Figure A998159810032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3)-1’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为优选,而上述式(2-1)-2中的Ar1为2,6-萘撑基时为特别优选。
与用聚芳酯的前述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同样,用聚酯碳酸酯的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也显示同样的吸光系数值。
还有,已经清楚,本发明的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由下述组合物构成的物质没有透明性几乎是不透明的。
聚酰亚胺(A)是由下述式(1)-3
Figure A9981598100331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且n为2~30的数,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4
Figure A9981598100332
式中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3为由下述式
式中Y1是从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且y为0~4的数,当y为2~4时多
个Y1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以下述式
式中Y2和x的定义与上述相同,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还有,上述聚芳酯由下述式(2-1)-5
Figure A9981598100341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1)-6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者为更优选,而上述式(2-1)-5和上述式(2-1)-6中的Ar1为1,3-苯撑基者为特别优选。
同样,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3
Figure A9981598100343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且n为2~30的数,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且聚合物(B)由下述式(2-1)-4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3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45
式中Y1是从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当y为2~4
时,多个Y1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以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51
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基团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还有,上述聚芳酯以由下述式(2-1)-7
Figure A9981598100352
式中的Ar1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1)-6
Figure A9981598100353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者为优选,
而上述式(2-1)-7和(2-1)-6中的Ar1为1,3-苯撑基者为特别优选。
上面已经提到,不透明的树脂组合物在波长400nm至800nm范围的吸光系数大于200cm-1
同样,已经清楚,本发明的上述树脂组合物中,由下述组成所构成的物质显示半透明性。
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4
Figure A9981598100361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中的相同且R11为由下述式
式中n为2~30的数,所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且聚合物(B)由下述式(2-1)-1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1为由下述式
式中Y1是从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当y为2~4
时,多个Y1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以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371
式中Z’为从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
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环族烃基
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为各自独
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族烃基
或卤原子,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基团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还有,上述聚芳酯是由下述式(2-1)-2
Figure A998159810037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1)-3
Figure A9981598100373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为更优选,上述式(2-1)-2和上述式(2-1)-3中的Ar1为1,3-苯撑时为特别优选。
本申请发明中的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是有机溶剂可溶者为优选。是有机溶剂可溶性时使得即使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时仍可成型。
可以举出的有机溶剂有,例如,二氯甲烷、氯仿等卤代烃溶剂;四氢呋喃、1,3-二氧杂戊环、1,4-二氧六环等环醚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溶剂;二甲基亚砜等亚砜溶剂;苯酚、间甲酚、邻氯苯酚、邻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等酚溶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聚合物(B)与聚酰亚胺(A)具有相溶性者为优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所谓“是相溶性的”是指在:①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的熔点以下(室温)的固化状态或(A)、(B)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除去有机溶剂的状态,即模制品状态,或②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条件下的熔融状态以及③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溶解于两者均可溶的有机溶剂中的状态下,彼此可以独立判断。
在上述①的状态,用示差扫描热量测定(DSC)或动态粘弹性测定组合物时,观察到被测树脂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至少在1个以上,与(A)(B)单独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已经向另一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侧移动。
在仅观察到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场合,满足已知的Fox公式(下述式①-1)或满足①-2,3,4。
         1/TgC=wA(1/TgA)+wB(1/TgB)……①-1
在此式①-1中,TgC为所测得的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TgB分别为聚酰亚胺(A)和聚合物(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wA和wB分别为组合物中(A)和(B)的重量分率。
          TgA>>TgB时,TgB<TgC<TgA……①-2
          TgB>>TgA时,TgA<TgC<TgB……①-3
          TgA=TgB时,TgA=TgC=TgB……①-4这里中的式①-2、3、4中的TgC、TgA、TgB的定义与上述①-1相同。
在观察到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场合,满足下述式①-5、6。
      TgA>>TgB时,TgB<TgC1,TgC2<TgA……①-5
      TgB>>TgA时,TgA<TgC1,TgC2<TgB……①-6这里式①-5、6中的TgC1、TgC2为测定的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TgB的定义与上述①-1相同。
特别是在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呈现透明性的场合,组合物的光透射度要比(A)、(B)单个中的任一个均低,在有同等或其以上的高透过率的场合则判断为是相溶性的。
在上述②的状态中,在观察不到变浊或液-液相分离而呈现透明性的场合,则判断为相溶性的。
在上述③的状态中,在组合物浓度1~20重量%的溶液的光透射度(80%以上)和由浊度计测定(浊度值20以下)并没有观察到变浊和液-液相分离的场合,判断为是相溶性的。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以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以上为优选,260℃以上为更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0℃以下时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耐热性不够,不能得到树脂的充分特性而不被优选。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的有,在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都可溶在有机溶剂中的场合,把它们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混合,再在赋型后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场合此方法为特别有效。若不发生聚合物的分解且至少一方聚合物在流动的温度范围内时,可以用双轴挤压机混合。也可以由在聚酰亚胺(A)的存在下将聚合物(B)边聚合边混合的方法来制造。
还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配合各种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的有,例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芳香酰胺纤维、陶瓷纤维、钛酸钾须晶、碳纤维之类纤维状增强剂;滑石、碳酸钙、云母、粘土、氧化钛、氧化铝、金属粉末等各种填充剂;以膦酸酯、亚膦酸酯为代表的热稳定剂或氧化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吸收剂、润滑剂、颜料、阻燃剂、阻燃助剂、增塑剂、结晶成核剂等。
按照本发明,可以得到单独用聚芳酯所得不到的、具有充分耐热性、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组合物,而且可以由所述组合物以良好的成型性而得到均匀的模制品。还有,同样可以得到单独用聚酰亚胺得不到的、吸湿·吸水特性和耐热性均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和由其构成的模制品。进一步说,根据本发明,适当的选择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适当的设定聚合物(B)和聚酰亚胺(A)的组成比,利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加成性,就可能设计出具有在两种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内的任意值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组合物和由其构成的模制品。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和由其构成的模制品,可以利用其上述优异的特性,可以在柔软太阳能电池基片、液晶取向膜、光基片材料、光学元件等领域开发应用,其工业意义很大。
还有,透明的树脂组合物和模制品,利用其上述优异的特性,尤其可以在柔软印刷线路板、刚性印刷线路基片、光电子印刷线路基片、密封剂、层间绝缘膜、光导波路用材料等中的开发应用,其工业意义很大。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溶液粘度的测定方法]
在苯酚/1,1,2,2-四氯乙烷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以浓度1.2g/dL、35℃温度下测定还原粘度(ηsp/C)s
在苯酚/1,1,2,2-四氯乙烷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35℃温度下测定特性粘度([η])。[熔融粘度的测定方法①]
用装置有喷嘴口径D=1.0mm、间隙L=5.0mm的岛津高化式流动试验仪在340℃测定熔融粘度(η*)。[熔融粘度的测定方法②]
根据JIS K7210标准用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装置在335℃温度、2.16kgf负荷条件下测定熔融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①]
用RSA-II粘弹性测定装置在拉伸模1Hz下测定时的E”的峰值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面用Tg①表示由此方法①求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②]
用精工DSC220示差扫描量热计在氮气流下以10℃/min的速度升温进行测定。下面用Tg②表示由此方法②求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化温度的测定方法]
用DSC-7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装置测定,在以20℃/min的速度升温至380℃之后,以20℃/min的速度降温测定的值为结晶化温度(Tmc)。[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测定膜在23.5℃的蒸馏水中浸渍24h后的重量增加(ΔW)值,由下式算出吸水率。
(吸水率%)=100×ΔW/W0式中的W0为在蒸馏水中浸渍前的膜的重量。[吸湿率的测定方法]
在23℃、相对湿度50%时的平衡吸湿度求得吸湿率。[光透射率、黄色奈斯指数的测定方法]
用岛津UV2400PC根据JIS K7103标准测定膜的黄色奈斯指数(下文中用“YI”表示)。用岛津UV2400PC测定膜的光透射谱。
所说的α值,此处是吸光系数,是表示在假定光透射率服从下式表示的兰伯特定律时的系数α的值。
I/I0=exp(-αd)
此处,式中的I表示在测定波长下的透射光的强度、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d为树脂组合物的厚度(单位为cm)。[参考例1]
在备有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デイ-ンスタ-ク)装置、冷凝管、搅拌装置和氮气通入导管的5L可分离的烧瓶中,加入异佛尔酮二胺221g(1.3mol)和均苯四甲酸酐283g(1.3mol),以苄醇2L/甲苯0.5L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加温至180℃,一边由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把馏出的水从体系除去、一边进行聚合、闭环反应。馏出的水为理论量是47mL。在此温度下保持4h后放冷,当反应溶液降至80℃以下时,把反应溶液倒入水中,用粉碎机粉碎后,用丙酮冼净。所得聚合物的ηsp/C=0.83。[实施例1~3]
把由参考例1得到的聚合物和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商品名为U-聚合物)按表1中示出的重量比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制成10重量%胶浆(450nm测定波长下的光透射率分别为86.5%、86.5%、88.0%),在玻璃板上浇铸成型后,于150℃干燥,得到透明均匀的膜。表1示出了所得到的膜的物性。
表1
  膜厚μm    共混物组成重量比         在下述测定波长的光透射率(%)(α值)
  500~800nm   450nm   400nm
实施例1    50 聚芳酯/聚酰亚胺=8/2      88.1(α=25)   86.5(α=29)    84.5(α=34)
实施例2    48 聚芳酯/聚酰亚胺=5/5      88.5(α=25)    86.5(α=30)    83.7(α=37)
实施例3    56 聚芳酯/聚酰亚胺=2/8      88.8(α=21)     88.0(α=23)    83.5(α=32)
表1(续)
   共混物组成(重量比)     YI     Tg①℃   吸湿率
  实施例1 聚芳酯/聚酰亚胺=8/2     1.9     224     0.16%
  实施例2 聚芳酯/聚酰亚胺=5/5     2.7     276     0.26%
  实施例3 聚芳酯/聚酰亚胺=2/8     3.4     312     0.81%
[参考例2]
在备有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冷凝管、搅拌装置和氮气通入导管的5L可分离的烧瓶中,加入异佛尔酮二胺195.6g(1.15mol)和均苯四甲酸酐200.4g(0.92mol)、邻苯二甲酸酐68.0g(0.46mol),以苄醇2.7L/甲苯0.3L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加温至180℃,在一边由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把馏出的水从体系除去、一边进行聚合、闭环反应。馏出的水为理论量是41.4mL。在此温度下保持0.5h后放冷,当反应溶液降至室温下时,把反应溶液一边剧烈搅拌一边加入丙酮/水=20/1(v/v)的混合溶液,进行再沉淀。用丙酮冼净,干燥后所得聚合物的[η]=0.10。[参考例3和4]
除了把异佛尔酮二胺和均苯四甲酸酐的比例变更为表3所示之外,与参考例2同样进行聚合,分别得到了[η]=0.07和[η]=0.09的聚酰亚胺。
                                 表2
参考例 异佛尔酮二胺mol 均苯四甲酸酐mol 邻苯二甲酸酐mol  [η]
    2     1.0      0.80      0.40  0.10
    3     1.0      0.56      0.88  0.07
    4     1.0      0.72      0.56  0.09
[实施例4]
把非结晶的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U-100)和由参考例2所得到的聚酰亚胺([η]=0.10)按重量比90/10制成20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在测定波长450nm处的光透射率为83.9%),把二氯甲烷蒸去后干燥,得到透明的共混树脂。此树脂组合物的Tg为201.4℃,在剪切速度1000s-1时的η*为6119P(泊)。[实施例5]
把非结晶的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U-100)和由参考例3所得到的聚酰亚胺([η]=0.07)按重量比90/10制成20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在测定波长450nm处的光透射率为80.9%),把二氯甲烷蒸去后干燥,得到透明的共混树脂。此树脂组合物的Tg为182.5℃,在剪断速度1000s-1时的η*为3646P(泊)。[实施例6]
把非结晶的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U-100)和由参考例4所得到的聚酰亚胺([η]=0.09)按重量比90/10制成20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在测定波长450nm处的光透射率为80.4%),把二氯甲烷蒸去后干燥,得到透明的共混树脂。此树脂组合物的Tg为193.5℃,在剪切速度1000s-1时的η*为4572P(泊)。[比较例1]
把非结晶的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U-100)制成20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把二氯甲烷蒸去后干燥,得到透明的共混树脂。此树脂组合物的Tg为189.3℃,在剪断速度1000s-1时的η*为5709P(泊)。[比较例2]
把非结晶的聚芳酯(尤尼奇卡生产的U-100)和聚醚酰亚胺(GE公司生产,商品名为Ultem)按重量比90/10制成20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在测定波长450nm处的光透射率为12.3%),把二氯甲烷蒸去后干燥,得到珍珠状的共混树脂。此树脂组合物有二个Tg,分别为190.5℃、208.8℃,在剪切速度1000s-1时的η*为5443P(泊)。表3示出了所得到的物性。
                                  表3
共混物组成重量比 所用的聚酰亚胺   Tg②℃  熔融粘度η*(P)
 实施例4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参考例2     201     5119
 实施例5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参考例3     183     3646
 实施例6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参考例4     191     4572
 比较例1     聚芳酯        -     192     5709
 比较例2  聚芳酯/聚醚酰亚胺90/10        -     192211     5443
                                    表3(续)
膜厚μm   共混物组成重量比 在下述测定波长的光透射率(%)(α值)
 500~800nm     450nm     400nm
 实施例4  120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90.0(α=9) 88.0(α=11) 80.9(α=18)
 实施例5  120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87.7(α=11) 85.0(α=14) 80.1(α=18)
 实施例6  120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84.0(α=15) 80.4(α=18) 73.2(α=26)
 比较例1  120     聚芳酯  86.5(α=12) 85.2(α=13) 84.4(α=14)
 比较例2  120  聚芳酯/聚醚酰亚胺90/10  80.7(α=18) 78.0(α=21) 60.4(α=42)
[参考例5]
在备有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冷凝管、搅拌装置和氮气通入导管的5L可分离的烧瓶中,加入异佛尔酮二胺221g(1.3mol)和均苯四甲酸酐283g(1.3mol),以苄醇2L/甲苯0.5L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加温至180℃,在一边由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把馏出的水从体系除去、一边进行聚合、闭环反应。馏出的水为理论量是47mL。在此温度下保持1h后放冷,当反应溶液降至80℃以下时,把反应溶液倒入水中,用粉碎机粉碎后,用丙酮冼净。所得ηsp/C=0.94的聚酰亚胺。[参考例6]
在备有搅拌装置、真空蒸馏系统的聚合装置内,于二乙酸二丁基锡催化剂存在下,在260℃使2,6萘二甲酸二苯酯194g(0.5mol)、碳酸二苯酯118g(0.5mol)和双酚A 240g(1.0mol)熔融后,一边慢慢减压一边升温至340℃,聚合成聚酯碳酸酯。所得的聚酯碳酸酯的ηsp/C=1.20。[实施例7]
将参考例5得到的聚酰亚胺与参考例6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按5/5(重量比)的比例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制成10重量%的聚合物溶液(在450nm测定波长下的光透射率为83.1%),浇铸在玻璃板上后于150℃干燥得到透明均匀的膜。所得到的膜的物性示于表4中。
                                        表4
膜厚μm 共混物组成重量比   吸水率% 在下述测定波长的光透射率%(α值)  YI  Tg①℃
  500-800nm*     450nm*  400nm*
实施例7  70 聚酯碳酸酯/聚酰亚胺=5/5     1.6      90.0(α=15)      83.1(α=26)    53.3(α=90)  7.9  278
比较例3  50 聚酯碳酸酯(参考例6所述)    0.80      88.6(α=24)      88.0(α=26)    75.5(α=40)  5.0  195
比较例4  50 聚酰亚胺(下述结构式(5))    3.21       6.0(α=563(500nm测定)      0.0(α=∞)     0.0(α=∞)  135 400<
*测定波长
Figure A9981598100461
[参考例7]
在备有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冷凝管、搅拌装置和氮气通入导管的50L可分离的烧瓶中,加入1,12-十二亚甲基二胺1403g(7.0mol)和均苯四甲酸酐1489g(6.825mol)、邻苯二甲酸酐51.8g(0.35mol),以N-甲基吡咯烷酮21L/甲苯9L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加温至160℃,在一边由迪安-斯达克榻分水器装置把馏出的水从体系除去、一边进行聚合、闭环反应,合成聚酰亚胺。馏出的水为理论量是252mL。在此温度下保持4h后冷却到室温时,滤取所析出的聚合物。此聚合物用丙酮、热水冼净,在120℃干燥1天,得到的聚合物,[η]=1.1。[参考例8]
把间苯二甲酸100份、氢醌80份、4,4’-二羟基联苯30份、苯酚100份和三氧化锑0.05份装入到备有搅拌装置、蒸馏系统的反应体系中,在氮气加压下加热到280℃。把压力从5kg/cm2慢慢下降到2kg/cm2,且由反应所生成的水被蒸出到体系之外,反应5h。在此期间生成了23份的水。接着,使反应体系回到常压,在氮气流中蒸馏去挥发组分,再反应60min。在此期间,反应温度从280℃上升直至340℃。
接下来,使体系内逐渐成为真空经过60min后,在成为约0.5mmHg的高真空下反应50min得到[η]=0.84的聚合物。[实施例8]
把参考例7得到的聚酰亚胺10重量份和参考例8得到的聚芳酯90重量份溶解于苯酚/2,4,6-三氯苯酚(重量比6/4)中,制成5重量%的胶浆(在450nm测定波长下光透射率88.0%),用甲醇稀释,过滤出所析出的结晶,进而用甲醇冼净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干燥。所得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5中。
[比较例5]
将参考例8的多芳基化合物溶于苯酚/2,4,6-三氯代苯酚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作成5重量%胶浆,用甲醇稀释析出结晶后进行过滤,再用甲醇洗净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进行干燥。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5中。
                 表5
    MFR(g/10min)     Tmc(℃)
   实施例8      2,431     279.7
   比较例5      75.89     278.5
[参考例9]
把间苯二甲酸100份、氢醌85份、新戊二醇20份、苯酚100份和三氧化锑0.05份装入到备有搅拌装置、蒸馏系统的反应体系中,在氮气加压下于280℃加热。把压力从5kg/cm2慢慢下降到2kg/cm2,且由反应所生成的水被蒸出到体系之外,反应5h。在此期间生成了24份的水。接着,使反应体系回到常压,在氮气流中蒸馏去挥发组分,再反应60min。在此期间,反应温度从280℃上升直至340℃。
接下来,使体系内逐渐成为真空经过60min后,在成为约0.4mmHg的高真空下反应50min得到[η]=0.61的聚合物。[实施例9]
把实施例7得到的聚酰亚胺10重量份和参考例9得到的聚芳酯90重量份溶解于苯酚/2,4,6-三氯苯酚(重量比6/4),制成5重量%的胶浆(在450nm测定波长下光透射率87.0%),用甲醇稀释,过滤出所析出的结晶,进而用甲醇冼净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干燥。所得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6中。[比较例6]
把实施例8的聚芳酯溶解于苯酚/2,4,6-三氯苯酚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制成5重量%的胶浆,用甲醇稀释并析出结晶,然后过滤,进一步用甲醇洗涤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下干燥。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6中。
                表6
    MFR(g/10min)    Tmc(℃)
   实施例9      1,236     281.5
   比较例6      74.13     276.0
[参考例10]
把间苯二甲酸100份、氢醌77份、双酚A33份、苯酚100份和三氧化锑0.05份装入到备有搅拌装置、蒸馏系统的反应体系中,在氮气加压下于280℃加热。把压力从5kg/cm2慢慢下降到2kg/cm2,且由反应所生成的水被蒸出到体系之外,反应5h。在此期间生成了22.5份的水。接着,使反应体系回到常压,在氮气流中蒸馏去挥发组分,再反应60min。在此期间,反应温度从280℃上升直至340℃。
接下来,使体系内逐渐成为真空经过60min后,在约0.4mmHg的高真空下反应50min得到[η]=0.61的聚合物。[实施例10]
把参考例3得到的聚酰亚胺10重量份和参考例10得到的聚芳酯90重量份溶解于苯酚/2,4,6-三氯苯酚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制成5重量%的胶浆,用甲醇稀释,过滤出所析出的结晶,进而用甲醇冼净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干燥。所得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7中。[实施例11]
除了用参考例4得到的聚酰亚胺代替参考例3得到的聚酰亚胺之外,按与实施例10同样的处理,得到组合物。所得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7中。[比较例7]
把参考例10的聚芳酯溶解于苯酚/2,4,6-三氯苯酚混合溶剂(重量比6/4)中制成5重量%的浆浆,用甲醇稀释并析出结晶,然后进行过滤,进一步用甲醇洗涤3次后,用真空干燥机在150℃下干燥。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物性示于表7中。
                                表7
 聚合物组成重量比 所用的聚酰亚胺 Tg℃ 熔融粘度η*(P)
 实施例10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参考例3  171     2624
 实施例11  聚芳酯/聚酰亚胺=90/10     参考例4  178     3290
 比较例7      聚芳酯       -  179     4108

Claims (37)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聚酰亚胺(A)和聚合物(B),所说的聚酰亚胺(A),是以下述式(1)
Figure A9981598100021
式中,Ar0为碳原子数6~15的芳香烃基,而且R1为从碳原子数2~30
的脂肪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和碳原子数4~30的脂环
族二胺中去掉2个氨基的2价残基中选出的至少1种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而所述的聚合物(B)是选自,由从以下述式(2-1)
Figure A9981598100022
式中,Ar1为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而且Ar2为碳原子数6~
30的芳香烃基或其与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烃基的组合,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以及下述式(2-2)
Figure A9981598100023
式中,Ar3为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所表示的重复单元中选出的至少1种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以及由上述的至少1种重复单元与下述式(2-3)
Figure A9981598100031
式中,Ar4为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酯碳酸酯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而且以上述聚酰亚胺(A)和上述聚合物(B)的合计重量为基准计上述聚酰亚胺(A)占0.05~99.95重量%和上述聚合物(B)占99.95~0.05重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1)中,Ar0的碳原子数6~15的芳香烃基是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32
式中,X为单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或碳原
子数1~3的卤代亚烷基,所表示的。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1)中,从碳原子数2~30的脂肪族二胺中除去2个氨基的2价残基是由下述式
-(CH2)n-
式中,n是2-30的数,所表示的。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1)中,从碳原子数4~30的脂环族二胺中除去2个氨基的2价残基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41
所表示的。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由以下述式(1)-1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由以下述式(1)-1-1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由以下述式(1)-2
Figure A9981598100051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且m为9~12的整数,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由以下述式(1)-2-1
式中的m’为10和/或12,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中,Ar1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53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或以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61
式中的Y1和y的定义与上述相同,不过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
可,但2个y的合计要不超过6,表示的基团。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中,Ar1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为1,4-苯撑、1,3-苯撑、2,6-萘撑、2,7-萘撑或2,3-萘撑。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中,Ar2的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为由下式
Figure A9981598100062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或以下述式式中的Z为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中,Ar2中的碳原子数2~10的脂肪族烃基没有叔碳原子。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2)中,Ar3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为以下述式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Ar3的碳原子数6~18的芳香烃基为1,4-苯撑基。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3)中,Ar4中的碳原子数6~30的芳香烃基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72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或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81
式中的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
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
的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
团,Y2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
的脂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以下述式(1)-1
式中,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而且聚合物(B)是以下述式(2-1)-1式中,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1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084
式中的Z为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
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
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或卤原子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至少1种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芳酯是由下述式(2-1)-2
Figure A9981598100091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所构成的。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2中,Ar1为1,4-苯撑基和/或1,3-苯撑基。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1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而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1’
Figure A9981598100093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2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01
式中的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
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
的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
团,Y2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
的脂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3)-1式中的Ar41为由下述式
式中的Z为从单键、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
肪族烃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
的脂环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
团,Y2为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
的脂环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酯碳酸酯。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酯碳酸酯由下述式(2-1)-2
Figure A9981598100111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下述式(2-3)-1’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21.权利要求20所述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2中的Ar1为2,6-萘撑基。
2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4
Figure A9981598100113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所述式(1)中的相同且R11为由下述式
式中的n为2~30的数,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而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1
Figure A9981598100121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1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22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由下述式
式中的Z’为从醚键、羰基、磺酰基、碳原子数1~10的脂肪族烃
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0的脂环
族烃基和碳原子数6~10的卤代脂环族烃基中选出的基团,Y2
各自独立的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环
族烃基或卤原子,而且x彼此独立为0~4的数,表示的基团中选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芳酯由下述式(2-1)-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下述式(2-1)-3
Figure A998159810013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2和上述式(2-1)-3中,Ar1为1,3-苯撑基。
25.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3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中的相同且n为2~30的数,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而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4
Figure A9981598100134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3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41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当y为2~4
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42
式中的Y2和x的定义与上述相同,表示的基中选出的基,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芳酯由下述式(2-1)-5
Figure A9981598100143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下述式(2-1)-6
Figure A9981598100144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5和上述式(2-1)-6中,Ar1为1,3-苯撑基。
28.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由下述式(1)-3
式中的Ar0的定义与上述式(1)中的相同且n为2~30的数,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而且聚合物(B)是由下述式(2-1)-4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Ar23为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53
式中的Y1是由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6~12的脂
环族烃基和卤原子中选出的基团,而且y为0~4的数、但是当y
为2~4时,多个Y1无论相同或不同均可,表示的基团和/或由下述式
Figure A9981598100154
表示的基团,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芳酯。
29.权利要求28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芳酯由下述式(2-1)-7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表示的重复单元和下述式(2-1)-6
Figure A9981598100162
式中的Ar1的定义与上述式(2-1)中的相同,所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
30.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式(2-1)-7和上述式(2-1)-6中,Ar1为1,3-苯撑基。
31.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和聚合物(B)是相溶性的。
32.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和聚合物(B)中的任一个在从卤代烃溶剂、环醚溶剂、酰胺溶剂、亚砜溶剂、苯酚溶剂和它们的混合溶剂中选出的溶剂中都是可溶性的。
3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酰亚胺(A)的特性粘度[η]为0.05~12。
34.一种模制品,它是由权利要求1或2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构成的。
35.权利要求34所述的模制品,它是柔软印刷线路基板、刚性印刷线路基片、光电子印刷基片、密封剂、层间绝缘膜、光导波路用材料、汽车用材料、连接器或电子部件用的外罩材料。
36.一种模制品,它是由权利要求16、19或22所述树脂组合物构成的。
37.权利要求36所述的模制品,它是柔软印刷线路基板、刚性印刷线路基片、光电子印刷基片、密封剂、层间绝缘膜或光导波路用材料。
CN99815981A 1998-12-02 1999-12-02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Pending CN13348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298098 1998-12-02
JP342980/1998 1998-1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4847A true CN1334847A (zh) 2002-02-06

Family

ID=1835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15981A Pending CN1334847A (zh) 1998-12-02 1999-12-02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610794B1 (zh)
EP (1) EP1138719B1 (zh)
KR (1) KR20010101114A (zh)
CN (1) CN1334847A (zh)
AT (1) ATE289336T1 (zh)
AU (1) AU756031B2 (zh)
CA (1) CA2353647A1 (zh)
DE (1) DE69923785D1 (zh)
ID (1) ID29096A (zh)
WO (1) WO2000032691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039C (zh) * 2003-01-31 2007-04-18 帝人株式会社 粘合片材和层合体
CN101080434B (zh) * 2004-12-16 2011-04-06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ultem嵌段共聚物
CN101151295B (zh) * 2005-04-06 2012-08-15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芳酯组合物和由其制得的制品
CN102660025A (zh) * 2012-05-22 2012-09-12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可溶性生物基长碳链半脂环族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298455B2 (en) 2009-02-26 2012-10-3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lign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alignment layer
CN103980689A (zh) * 2014-05-12 2014-08-13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模内装饰技术薄膜材料的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825A (zh) * 2015-03-19 2015-06-24 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薄膜用耐高温材料
CN106118006A (zh) * 2016-06-23 2016-11-16 温州德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材料及其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CN109438936A (zh) * 2018-09-30 2019-03-08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芳酯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57679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Benson Olester Jr Polymeric optical body containing inorganic fibers
US20070066740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Odle Roy R Annular or tubular shaped articles of novel polymer blends
US20070066739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ate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made of high Tg polymer blends
US9006348B2 (en) 2005-09-16 2015-04-1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 aryl ether ketone polymer blends
AU2006292575A1 (en) 2005-09-16 2007-03-29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Improved poly aryl ether ketone polymer blends
US20070066737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Gallucci Robert R Flame retardant polymer blends
KR101211857B1 (ko) * 2006-12-15 2012-12-1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무색투명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US7732516B2 (en) * 2008-01-31 2010-06-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polyimide/polyester-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US8912272B2 (en) 2008-12-19 2014-12-1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oisture resistant polyimide compositions
ES2638506T3 (es) * 2009-01-14 2017-10-23 Mcc-Norwood, Llc Método de hacer una etiqueta de transferencia de calor impresa digitalmente y método de decorar un recipiente usando dicha etiqueta
US11472904B2 (en) * 2017-09-22 2022-10-18 Carbon, Inc. Production of light-transmissive objects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0279A (en) 1979-12-26 1981-02-10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Polyarylate blends with polyetherimides
US4430484A (en) * 1981-01-14 1984-02-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ester-carbonate resin blends
EP0117327A1 (en) 1983-02-25 1984-09-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ernary polymer blends
EP0117326A1 (en) 1983-02-25 1984-09-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etherimide-polyarylate blends
EP0256761A3 (en) * 1986-08-07 1989-05-31 Amoco Corporation Miscible blends of an amide and/or imide containing polymer and a polyarylate
US4879354A (en) 1986-08-07 1989-11-07 Amoco Corporation Miscible blends of an amide and/or imide containing polymer and a polyarylate
NL9101219A (nl) * 1991-07-11 1993-02-01 Dsm Nv Thermoplastisch polyimide.
US5387639A (en) 1992-10-23 1995-02-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uctile blends of polyester-carbonate or polyarylates and polyetherimide resins
US6114472A (en) * 1996-11-25 2000-09-05 Teijin Limit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morphous polyimide
JP3303697B2 (ja) * 1996-12-20 2002-07-22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寸法精度に優れた摺動部材用樹脂組成物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039C (zh) * 2003-01-31 2007-04-18 帝人株式会社 粘合片材和层合体
CN101080434B (zh) * 2004-12-16 2011-04-06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ultem嵌段共聚物
CN101151295B (zh) * 2005-04-06 2012-08-15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芳酯组合物和由其制得的制品
US8298455B2 (en) 2009-02-26 2012-10-3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Alignm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alignment layer
CN102660025A (zh) * 2012-05-22 2012-09-12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可溶性生物基长碳链半脂环族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0689A (zh) * 2014-05-12 2014-08-13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模内装饰技术薄膜材料的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0689B (zh) * 2014-05-12 2015-09-30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模内装饰技术薄膜材料的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825A (zh) * 2015-03-19 2015-06-24 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薄膜用耐高温材料
CN106118006A (zh) * 2016-06-23 2016-11-16 温州德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材料及其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CN106118006B (zh) * 2016-06-23 2018-08-03 温州德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材料及其用于制备电容器薄膜的用途
CN109438936A (zh) * 2018-09-30 2019-03-08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芳酯组合物
CN109438936B (zh) * 2018-09-30 2021-03-12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芳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923785D1 (de) 2005-03-24
KR20010101114A (ko) 2001-11-14
ATE289336T1 (de) 2005-03-15
EP1138719B1 (en) 2005-02-16
EP1138719A4 (en) 2002-10-09
AU756031B2 (en) 2003-01-02
ID29096A (id) 2001-07-26
AU1414800A (en) 2000-06-19
EP1138719A1 (en) 2001-10-04
WO2000032691A1 (fr) 2000-06-08
US6610794B1 (en) 2003-08-26
CA2353647A1 (en) 2000-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4847A (zh) 聚酰亚胺/聚芳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CN1093147C (zh) 低双折射率有机光学元件和螺二茚聚合物
CN1020913C (zh) 改进流动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模制组合物
CN1051330C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塑制品
CN1243781C (zh) 聚酰胺酸,聚酰亚胺,制备它们的方法,和由它们形成的聚酰亚胺膜
CN1183199C (zh)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702101A (zh) 薄膜及该薄膜的层压材料
CN1990543A (zh) 液晶聚酯组合物
CN1942506A (zh) 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改进方法和由此制备的嵌段共聚物
CN1320135A (zh) 生产聚酯的催化剂和采用上述催化剂生产聚酯的方法
CN102212256A (zh) 液晶聚合物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CN1876615A (zh) 双端基邻苯二甲腈、树脂、固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332766A (zh) 由本体聚合方法制得的含酰亚胺的聚合物
CN1039603A (zh) 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CN102241873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CN1458210A (zh) 激光标记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702094A (zh) 透明树脂材料
CN1926189A (zh) 聚酯树脂用改性剂和使用它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029667C (zh) 基于指定的四溴双酚型聚酯的半渗透膜
CN1421437A (zh) 桥连苝酮/喹诺茚酮
WO1992012967A1 (en) Bisimide compounds, polyimide resin composition prepared therefrom, and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imide resin composition
CN1427021A (zh) 聚酰胺酸的制造方法以及聚酰胺酸溶液
CN1175266A (zh) 含芳基硫醚且具有较低荧光的萘二甲酸聚合物
CN1017054B (zh) 光学各向异性溶体成型的含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芳香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TW202212471A (zh) 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