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4479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4479A
CN1334479A CN01120333A CN01120333A CN1334479A CN 1334479 A CN1334479 A CN 1334479A CN 01120333 A CN01120333 A CN 01120333A CN 01120333 A CN01120333 A CN 01120333A CN 1334479 A CN1334479 A CN 1334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al member
liquid crystal
limit portion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2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94C (zh
Inventor
尾中荣一
加藤真一
北川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24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4046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89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967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37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861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扫描信号线5中上半部分的右端部通过其右侧的引导线7而被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上;下半部分的左端部通过其左侧的引导线7而被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B上。因此,能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并且,已连接在扫描信号线5上的引导线7的交点7c被布置在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和左侧缘部17a2的外侧,能防止由于引导线7和遮光膜17之间的电位差而从密封部件3中溶解析出离子性杂质对引导线7进行腐蚀的故障。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移动电话和移动电子设备等、能缩小非显示区宽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1是表示过去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一例的平面图。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是把有源基板101和位于该有源基板101上方的对置基板102,通过基本上呈方形框状的密封部件(图中未示出)粘合在一起,在密封部件内侧的两块基板101、102之间封入液晶(无图示)。在此情况下,有源基板101右边部和下边部从对置基板102处凸出。以下把这些凸出部分别称为右边凸出部101a和下边凸出部101b。并且,密封部件沿着2点划线所表示的显示区103外侧的有源基板101的4个边侧缘部进行布置。
在有源基板101上的显示区103内,图中仅表示出纵横各1条线作为代表的信号线。众所周知,许多扫描信号线104和许多数据信号线105分别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延伸设置。在两条线104、105的各交点附近分别以矩阵状态布置有与这两条线104、105相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以及被该薄膜晶体管驱动的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
各扫描信号104的右端部通过其右侧的引导线106而被连接到一种安装在有源基板101的右边凸出部101a上的由点划线表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输出侧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上。并且,各数据信号105的下端部,通过其下侧的引导线108而被连接到一种安装在有源基板101的下边凸出部101b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09的输出侧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上。在图11中,引导线106和引导线108仅表示出两端的2根。
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07向扫描信号线104内提供扫描信号,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09向数据信号105提供数据信号。挠性印制电路板110的一端部与有源基板101的下边部上的右侧相接合。并且,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07、109的输入侧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有源基板101上的各规定部位上的布线来与挠性印制电路板110相连接(未图示)。
但是,过去的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因为在有源基板101的右边凸出部101a上安装有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07,所以,显示区103右侧的非显示区宽度Wr大于左侧的非显示区宽度W1,左右方向上的基本形状变成非对称状态。因此在具有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显示区103的位置向移动电话主体11的左侧偏移,造成外观设计效果欠佳。并且,有源基板10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较大,进一步使移动电话主体10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较大,便携性能欠佳。与之相关地,有源基板101的右边凸出部101a宽度必须达到5~10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要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非显示区宽度,减小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液晶显示器件:
该液晶显示器件具有:
对置基板;
有源基板,其中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在与该扫描信号线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分别被连接在对应的扫描信号线上的多条引导线;并具有面对上述对置基板的面和不面对上述对置基板的一侧部;
框状密封部件,用于连接上述有源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
液晶,它被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上述对置基板和上述密封部件的内部;以及
框状遮光膜,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上,用于定义显示区,
其中,上述密封部件具有一种大体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相垂直的一对边部,
上述引导线沿上述密封部件的各边部而形成,分别至少有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在上述有源基板的一侧部上安装有一种与上述数据信号线和上述引导线相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上述第2基板具有不与上述第1基板面对面的一个侧部,在上述一个侧部上安装有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被连接在上述多条第1布线和上述多条引导线上。
在上述第1基板上形成对显示区进行定义的框状遮光膜,上述遮光膜形成在不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第1边部相重叠的地方。
上述遮光膜形成在离开上述密封部件的第1边部的位置上,其间隙为0.2mm以下。
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外侧具有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
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1基板之间具有衬垫,上述衬垫利用和上述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相同的材料来形成。
上述密封部件在与上述第1边部面对面的一侧具有基本上与该边部相平行的第2边部,上述多条引导线,其一部分沿上述密封部件的第2边部进行延伸,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第2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上述第2基板具有与上述第1基板面对面的一个侧部,在上述一侧部上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该半导体集成电路被连接在上述多条第1布线和上述多条引导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有源基板,它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在与该扫描信号线相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相连接的多条引导线,
对置基板,它具有与上述有源基板相对的面;
框状密封部件,用于对上述有源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进行接合;
液晶,它被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对置基板和密封部件的内部;以及
框状遮光膜,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上,用于对显示区进行定义,
上述密封部件具有基本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相垂直的第1边部,
上述引导线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第1边部形成,上述遮光膜的至少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第1边部相对应的区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第1边部的内侧,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第1边部之间保持间隙。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则因为把有源基板的行方向中央部作为显示区,将其行方向两侧作为2个扫描信号线用的引导线形成区,所以,若使这两个引导线形成区的宽度相同,则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基本形状呈对称状态。并且,因为在与密封部件相重叠的区内所布置的一边的引导线的交点不是面对遮光膜的周缘部,所以能使从密封部件溶解析出的离子性杂质不会集中在一边的引导线的交点上,因此,能防止从密封部件中溶解出的离子性杂质对一边的引导线交点进行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等效电路的透视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变形例的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效电路透视平面图。
图7是安装了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概况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概况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概况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过去的液晶显示装置概况的平面图。
图12是具有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部分的等效电路透视平面图,图5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断面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是:有源基板1和位于该有源基板1的上方的对置基板2通过大体呈方形的框状密封部件3而粘合在一起,在密封部件3内侧的两块基板1、2之间封入液晶L(参见图5)。在此情况下,有源基板1的下边部从对置基板2上凸出来。以下,把该凸出部称为下边凸出部1a。并且,密封部件3被布置在图1中一点划线所表示的显示区4的外侧。
在有源基板1上的显示区4内,多条扫描信号线5和多条数据信号线6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延伸,即设置成互相正交状态。在2根线5、6的各个交点附近,布置有与2根线5、6相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由该薄膜晶体管驱动的像素电极,形成矩阵形状(图中未示出)。
扫描信号线5的右端部,通过在其右侧的引导线7而被连接到一种安装在有源基板1下边凸出部1a上的、由右侧点划线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扫描信号端子)9上。数据信号线6的下端部,通过其下侧的引导线10而被连接到一种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由左侧点划线表示的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数据信号端子)12。在图1中引导线7和引导线10在图中仅分别表示出两端的2根。
外部连接端子14被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的输入侧连接端子13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是向扫描信号线5内提供扫描信号的。外部连接端子16被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的输入侧连接端子15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向数据信号线6内提供数据信号。
在对置基板2的下面设置有一种由遮光膜17、滤色器(无图示)和ITO等透明金属构成的对置电极18(参见图5)。对置电极18在对置基板2的整个内面上形成完全覆盖状态。遮光膜17形成在对置电极18上,其中包括围绕显示区4的外周缘的周缘部17a、以及与扫描信号线5和数据信号线6相对应而形成格子状的矩阵部17b。在图1中矩阵部17b为了简化图面,仅表出它的一部分。遮光膜17的矩阵部17b围绕在各像素电极的周围,构成各像素。图中未示出的R、G、B(红、绿、兰)各滤色器与各像素相对应,设置在对置基板2和对置电极18之间。遮光膜17形成数mm宽的方形框状,与对置电极18相重合,其电位与该对置电极18相同。遮光膜17的周缘部17a具有右侧缘部17a1、左侧缘部17a2、上侧缘部17a3和下侧缘部17a4,左侧缘部17a2、上侧缘部17a3和下侧缘部17a4(液晶注入口形成部3a的一部分除外),其形成的宽度均大于密封部件3的宽度,从密封部件3的宽度的内侧覆盖了整个外侧。然而,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其外侧缘部17c位于密封部件3的内侧,没有与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部分。
以下参照图2,详细说明对扫描信号线5的右端部和输出侧连接端子9进行连接的引导线7的一部分。引导线7具有位于扫描信号线5的延长线上的延长部分7a、以及与该延长部分7a进行正交的正交部分7b。在此情况下,延长部分7a的间距与扫描信号线5的间距相同,正交部分7b的间距小于扫描信号线5的间距。引导线7的各延长部分7a和各正交部分7b的各个交点7c,一部分形成在与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区内,其余部分形成在不与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区内。但是,各延长部分7a和各正交部分7b的各个交点7c均形成在比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的外侧缘17c更靠外侧的位置上。未形成在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相重叠的区内。
最好是不把引导线7的各延长部分7a和各正交部分7b的各个交点形成在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相重叠的区内,其理由说明如下。
引导线7的延长部分7a和正交部分7b弯曲成直角的交点7c形成在与遮光膜17和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区内的情况下,与扫描信号线5电位相同的引导线7、以及与对置电极18电位相同的遮光膜17之间产生电位差。扫描信号线5依次进行扫描,所以,基于该电位差的电场集中在引导线7的延长部分7a和正交部分7b弯曲成直角的交点7c处。因此,已经确认,密封部件3中所含有的离子性杂质溶解析出,集中在引导线7的交点7c处,在引导线7的交点7c上产生腐蚀,如上述实施例那样,若不把引导线7的各延长部分7a和各正交部分7b的各个交点7c形成在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和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区内,则能防止由上述扫描信号线5和遮光膜7之间的电位差所引起的引导线7被腐蚀。
在此,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的外侧缘17c和密封部件3的间隔S小于密封部件3的宽度Ws。该间隔S必须尽量减小,以免引起漏光,通常,间隔S最好控制在0.2mm以下。
而且,图3是图2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和密封部件3的间隔S内形成了引导线7的正交部分7b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仍是引导线7的交点7c均未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相重叠。
并且,图4是图2的另一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引导线7的正交部分7b的一部分形成在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相重叠的区内。然而,在该区内未形成密封部件3。所以,引导线7不会受到密封部件内的离子性杂质的腐蚀。在该变形例中,仍然是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不与密封部件3相重叠,所以,在与密封部件3相重叠的区内所形成的引导线7不会被腐蚀。而且,在图2、图3、图4中,引导线7的条数不同,这是为了图示方便。
以下补充说明图5。
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如上所述通过大体呈方形框状的密封部件3而粘合在一起。在对置基板2的内面上形成由ITO等构成的对置基板18,在对置电极18上形成一种具有周缘部17a和矩阵部17b(在图中未示出)的遮光膜17。在有源基板1上形成一种与扫描信号线5相连接的引导线7的正交部分7b,其上部由钝化(パッシベ-ション)膜19覆盖。在有源基板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并且在对置基板2的对置电极18上和有源基板1上的钝化膜19上形成取向膜。在密封部件3内侧的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夹入由树脂构成的柱状衬垫20,在密封部件3的内侧的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封入液晶L。在此,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是:在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的密封部件3的外侧设置了一种和衬垫20一样由树脂构成的密封部件防扩散壁21。密封部件3通常是用分配器等以绘制方式来形成密封部件。但因绘制时密封部件3的宽度和高度有误差,所以,通过热压接把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粘合在一起之后,密封部件3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约为0.15mm的凹凸。因此,在切断大型基板获得一个个的液晶显示装置时,该密封部件3的宽度误差量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增大,使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尺寸增大。密封部件防扩散壁21具有一种在对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进行粘合时能防止密封部件3向外侧流动的功能,这样,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尺寸减小。
以下说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在形成柱状衬垫20和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的情况下,首先,利用旋转涂敷法等在为形成许多块有源基板1所用的大型玻璃基板上面涂敷一定厚度的树脂膜(图中未示出)。在此情况下,树脂膜的厚度与应当形成的柱状衬垫20的高度相同。然后,利用光刻法制作出树脂膜图形,以此来形成柱状的衬垫20和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围绕在以后将形成的密封部件3的外周,形成为方形框状。
在此情况下,衬垫20和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的高度取决于涂敷的树脂膜厚度,它是均匀的,例如约为5μm。并且,因为光刻法能制作微细图形,所以,例如衬垫20的断面制成约为15μm见方,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的宽度制成约15μm。另外,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的形成位置要尽量靠近大型玻璃基板的切断线。
再者,在大型玻璃基板的上面,在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的近内侧,利用分配法以绘制方式散布密封部件,形成密封部件3。然后,通过密封部件3对该大型玻璃基板和为形成许多块对置基板2而使用的大型玻璃基板(图中未示出)进行热压接使其粘合在一起。在此情况下,利用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能防止密封部件3向外侧流动,所以能使密封部件3的宽度方向外侧不产生误差。其次,若沿切断线来切断两块大型玻璃基板,则可获得许多个液晶显示单元。再者,若把液晶L封入到液晶显示单元内,则可获得液晶显示装置。
在这样获得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密封部件3利用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来防止不必要的向外侧扩散,从而使密封部件3的宽度方向外侧不产生误差。所以,即使让密封部件3的形成位置尽量接近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的各个端缘(大型玻璃基板的切断线),也能使密封部件3不碰到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的切断线。也就是说,过去,把密封部件3的形成位置设定在离开对置基板2的端缘0.15μm(150μm)以上。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因为在接近于对置基板2的端缘的位置上形成了宽度约为15μm的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在其近内侧,形成有密封部件3,所以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缘部宽度最多减小150-15=135μm左右。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左侧没有形成引导线7,所以有源基板1也能在与对置基板2相同的位置上进行切断,通过采用上述构成,能进一步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尺寸。
[第2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说明了仅在有源基板1的右边部上布置引导线7的情况,但并非仅限于这样。例如也可以像图6所示的本发明第2实施例那样。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中央安装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在其左右两侧安装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和8B。并且,扫描信号线5中上侧的约1/2的右端部,通过设置在其右侧的引导线7b1,被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的输出侧连接端子9A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如右侧的点划线所示,被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扫描信号线5中下侧的约1/2的左端部,通过设在其左侧的引导线7b2,被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B的输出侧连接端子9B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B如左侧的点划线所示,被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上述引导线7b1和引导线7b2在图中分别仅表示出两端的2条。
在此情况下,遮光膜17的周缘部17a在右侧缘部17a1和左侧缘部17a2的左右两侧被布置在密封部件3的内侧。也就是说,右侧的引导线7b1的交点7c与遮光膜17的右侧缘部17a1的外侧缘17c相比,被布置的位置更靠近外铡;左侧的引导线7b2的交点7c与遮光膜17的左侧缘部17a2的外侧缘17c相比,被布置的位置更靠近外侧。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的中央,安装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在其左右两侧安装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和8b,扫描信号线5被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的数量大体各占一半),分别通过引导线7b1和7b2而连接到左右的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和8B上,该引导线分别形成在有源基板1的形成密封部件3的外侧缘部,至少一部分与该密封部件3相重叠,所以,能减小有源基板1的从密封部件3算起外侧的部分,进而能减小有源基板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在此情况下,用树脂来形成遮光膜17时,能把遮光膜17的周缘部17a重叠地形成在引导线7b1和7b2的交点7c和密封部件3上。
例如,假定扫描信号线5的条数为220条,引导线7b1和7b2的间距为20μm,那么形成引导线7b1和7b2所需的宽度为2.2mm左右即可,从下式中可以求出。
220条×1/2×20μm=2.2mm
在此情况下,密封部件3的宽度为1mm左右,如果把引导线7b1和7b2的一部分设置到该密封部件3的下面,那么,从密封部件3起外侧的尺寸为1.2mm就够了。
这样,在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质上能在左右方向上制成对称形状,并且,能减小左右方向的尺寸。因此,在具有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能把显示区23布置在移动电话主体2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能改进外观设计性能,并且能减小移动电话主体24的左右方向尺寸,能改进其便携性能。
而且,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和第1实施例一样,能适用图3和图4所示的变形例。在此情况下,遮光膜17的周缘部17a中的右侧缘部17a1和左侧缘部17a2、引导线7b1和7b2的关系也分别能适用不同的变形例。
并且,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说明了使有源基板1的下边部从对置基板2上凸出,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安装到该下边凸出部1a上的情况。但并非仅限于这样,也可以使有源基板1的右边部从对置基板2上凸出,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安装到该右边凸出部上。在此情况下,因为交点形成在与数据信号线6相连接的引导线10上,所以,作为对象的引导线是该引导线10。
[第3实施例]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说明了把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11安装到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中央部,按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A、8B安装在其左右位置上的情况。但并非仅限于这样,例如若半导体集成电路采用一种对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两者均能驱动的驱动电路部,则安装在有源基板1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就是一个。图8所示的本发明第3实施例就表示这种实施例。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安装数据线驱动和扫描线驱动用的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1。在图8中,41是一种粘合在输入用端子(图中未示出)上的挠性印制电路板,该输入端子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1上。
[第4实施例]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说明了仅使有源基板1的下边部从对置基板2上凸出来的情况,但并非仅限于这样。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第4实施例那样。该实施例使有源基板1的下边部和上边部从对置基板2上凸出来,把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安装到下边凸出部1a的中央部,把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4安装到上边凸出部1b的中央部。
在此情况下,扫描信号线5中上侧的约1/2部分,其右端部通过设在其右侧的引导线27a而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4的输出侧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上;扫描信号线5中下侧的约1/2部分,其左端部通过设置在其左侧的引导线27b而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并且,数据信号线6的下端部,通过其下侧的引导线32而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
在有源基板21的下边凸出部1a上和上边凸出部1b上的各右侧连接挠性印制电路板41A、41B的各一个端部。并且,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的输入侧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下边凸出部1a上的布线来与挠性印制电路板41A相连接。再者,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输入侧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上边凸出部1b上的布线而连接到挠性印制电路板41B上。
在该第4实施例的情况下,因具有上边凸出部1b,所以,液晶显示装置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增大,和上述第2实施例时一样,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基本形状达到对称,并且,能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第5实施例]
在上述第4实施例中,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仅作为数据线驱动用,但也可以在下边凸出部1a上安装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和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图10所示的本发明第5实施例表示这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中央部安装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5;在其两侧安装扫描信号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6、37;在上边凸出部上的中央部安装了扫描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
在此情况下,扫描信号线5中下侧的约1/2中,上部的约1/2(整体的约1/4)部分,其右端部通过其右侧的引导线28a而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6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扫描信号线5中下侧的约1/2中,下部的约1/2部分,其左端部通过其左侧的引导线30a,而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7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
并且,扫描信号线5中上侧的约1/2中,上部的约1/2部分,其右端部通过其右侧的引导线28b而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扫描信号线5中上侧的约1/2中,下部的约1/2部分,其左端部通过其左侧的引导线36b而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数据信号线6的下端部,通过其下侧的引导线32而连接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5的输出侧连接端子(无图示)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5被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
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的中央部和上边凸出部1b上的右侧,连接有挠性印制电路板41A、41B和各一个端部。并且,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5、36、37的输入侧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下边凸出部1a上的布线而连接在挠性印制电路板41A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的输入侧连接端子通过设置在上边凸出部1b上的图中未示出的布线而连接在挠性印制电路板41B上。
这样,在该第5实施例中,把扫描信号线5中下侧的约1/2通过引导线28a、30a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6、37的输出侧连接端子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6、37被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把扫描信号线5中上侧的1/2通过引导线28b、30b连接到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的输出侧连接端子上,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被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上边凸出部1b上。所以,能进一步缩小液晶显示装置左右方向的尺寸。
例如,若把扫描信号线5的条数设定为220条,把引导线28a、28b、30a、30b的间距设定为20μm,则形成引导线所需的宽度可由下式求出,约为1.1mm即可。
220条×1/4×20μm=1.1mm
所以,也可以把几乎所有的引导线都布置在密封部件的下面。当然,也可以把引导线28a、30a、28b、30b布置在密封部件的外侧,即使在此情况下,有源基板1的左右两侧的非显示区的宽度仍分别为2.1mm即可。
而且,在上述第5实施例中,和图8所示的第3实施例一样,也可以把数据线驱动用的和扫描线驱动用的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安装在有源基板1的下边凸出部1a上。并且,在上述第2~第5实施例中,把扫描信号线5每隔一条连接到右侧的引线和左侧的引导线上一条。并且,扫描线驱动用的和数据线驱动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不仅限于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也可以在有源基板1上直接用形成的薄膜晶体管来构成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并且,上述实施例把显示区全部作为有源矩阵型,但也可以把一部分作为字符显示区,也包括这种显示状态以外的情况在内,在显示区内两侧形成的引导线数量不需要保持均等。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基板(2);
第2基板(1),它具有面对第1基板的面;
框状的密封部件(3),用于对上述第1基板(2)和第2基板(1)进行接合;
液晶(L),它被封入在由上述第1基板、第2基板(1、2)和上述密封部件(3)形成的空间内;
多条第1布线(6)、在与上述第1布线(6)相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多条第2布线(5)、以及在与上述第1布线(6)基本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延伸,分别被连接在对应的第2布线(5)上的多条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
上述密封部件(3)具有在与上述第1布线(6)基本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第1边部,上述多条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沿着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进行延伸,其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1)具有不与上述第1基板(2)面对面的一个侧部(1a),在上述一个侧部(1a)上安装有集成电路(8、8A、8B、31),该集成电路被连接在上述多条第1布线(6)和上述多条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基板(2)上形成对显示区(4)进行定义的框状遮光膜(17),上述遮光膜(17)形成在不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相重叠的地方。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17)形成在离开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的位置上,其间隙为0.2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部件(3)的外侧具有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基板(2)和第1基板(1)之间具有衬垫(20),上述衬垫(20)利用和上述密封部件扩散防止壁(21)相同的材料来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3)在与上述第1边部面对面的一侧具有基本上与该边部相平行的第2边部,上述多条引导线(7b2、27b、30a、30b),其一部分沿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2边部进行延伸,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2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1)具有与上述第1基板(2)面对面的一个侧部(1a),在上述一侧部(1a)上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B、31、34、37、38),该半导体集成电路被连接在上述多条第1布线(6)和上述多条引导线(7b2、27b、30a、30b)上。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有源基板(1),它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5)、在与该扫描信号线(5)相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多条数据信号线(6)、以及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5)相连接的多条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
对置基板(2),它具有与上述有源基板(1)相对的面;
框状密封部件(3),用于对上述有源基板(1)和上述对置基板(2)进行接合;
液晶(L),它被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1)、对置基板(2)和密封部件(3)的内部;以及
框状遮光膜(17),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2)上,用于对显示区(4)进行定义,
上述密封部件(3)具有基本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5)相垂直的第1边部,
上述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沿着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形成,
上述遮光膜(17)的至少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相对应的区形成在上述密封部件(3)第1边部的内侧,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之间保持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源基板(1)具有不与上述对置基板(2)面对面的一个侧部(1a、1b),在这一侧部上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8、8a、8b、31、34、36、37、38),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被连接在上述多条数据信号线(6)和多条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光膜(17)的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相对应的区形成在离开上述密封部件(3)第1边部的位置上,其间隙为0.2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线(7b、7b1、7b2、27a、27b、28a、28b、30a、30b)的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第1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3)在与上述第1边部面对面的一侧具有与该边部基本平行的第2边部,上述多条引导线(7b2、27b、30a、30b),其一部分沿着上述密封部件的第2边部进行延伸,其他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的第2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置基板(2);
有源基板(1),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5)、形成在与该扫描信号线(5)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多条数据信号线(6)、以及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扫描信号线(5)上的多条引导线(7b1、7b2、27a、27b、28a、28b、30a、30b),还具有与上述对置基板(2)相对的面和不与上述对置基板(2)相对的侧部(1a、1b);
框状密封部件(3),用于对上述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进行接合;
液晶(L),它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1)、对置基板(2)和密封部件(3)的内部;以及
框状遮光膜(17),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2)上,用于对显示区(4)进行定义,
上述密封部件(3)具有大体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5)相垂直的一对边部,
上述引导线(7b1、7b2、27a、27b、28a、28b、30a、30b)沿上述密封部件(3)的各边部形成,分别至少有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一侧部上,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8A、8B、11、31、33、34、35、36、37、38),该半导体集成电路被连接在上述数据信号线(6)和引导线(7b1、7b2、27a、27b、28a、28b、30a、30b)上。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置基板(2);
有源基板(1),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5)、形成在与该扫描信号线(5)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多条数据信号线(6)、以及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扫描信号线(5)上的多条引导线(27a、27b、28a、28b、30a、30b),还具有:与上述对置基板(2)相对的面和不与上述对置基板(2)面对面的第1侧部(1a)、以及与该第1侧部(1a)面对面的第2侧部(1b);
框状密封部件(3),用于对上述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进行接合;
液晶(L),它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1)、对置基板(2)和密封部件(3)的内部;
框状遮光膜(17),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2)上,用于对显示区(4)进行定义,
第1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3、35),它被安装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第1侧部(1a)上,并被连接在上述数据信号线(6)上;以及
第2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4、38),它被安装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第2侧部(1b)上,并被连接在上述引导线(27a、27b、28b、30b)上,
上述密封部件(3)具有大体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5)相垂直的一对边部,
上述引导线(27a、27b、28a、28b、30a、30b)沿上述密封部件(3)的各边部形成,分别至少有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1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置基板(2);
有源基板(1),具有:多条扫描信号线(5)、形成在与该扫描信号线(5)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多条数据信号线(6)、以及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扫描信号线(5)上的多条引导线(28a、28b、30a、30b),还具有与上述对置基板(2)相对的面和不与上述对置基板(2)相对的第1侧部(1a)、以及与该第1侧部(1a)相对的第2侧部(1b);
框状密封部件(3),用于对上述有源基板(1)和对置基板(2)进行接合;
液晶(L),它布置在上述有源基板(1)、对置基板(2)和密封部件(3)的内部;
框状遮光膜(17),它形成在上述对置基板(2)上,用于对显示区(4)进行定义,
第1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5),它被安装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第1侧部(1a)上,并被连接在上述数据信号线(6)上;
第2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6、37),它被安装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第1侧部(1a)上,并被连接在上述引导线(28a、28b、30a、30b)的一部分(28a、30a)上,以及
第3半导体集成电路(38),它被安装在上述有源基板(1)的第2侧部(1b)上,并被连接在上述引导线(28a、28b、30a、30b)的另一部分(28b、30b)上,
上述密封部件(3)具有大体上与上述扫描信号线(5)相垂直的一对边部,
连接在上述第2半导体集成电路(36、37)上的引导线36、37沿上述密封部件(3)的各边部形成,分别至少有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与上述第3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38)相连接的引导线(28b、30b)沿着上述密封部件(3)的各边部形成,分别至少有一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密封部件(3)的边部相重叠的区内。
CNB011203331A 2000-07-26 2001-07-26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1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4797/2000 2000-07-26
JP2000224797A JP2002040461A (ja) 2000-07-26 2000-07-26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89986A JP3896780B2 (ja) 2000-09-25 2000-09-25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89986/2000 2000-09-25
JP037808/2001 2001-02-15
JP2001037808A JP3786180B2 (ja) 2001-02-15 2001-02-15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4479A true CN1334479A (zh) 2002-02-06
CN1170194C CN1170194C (zh) 2004-10-06

Family

ID=2734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03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0194C (zh) 2000-07-26 2001-07-26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47724B2 (zh)
EP (1) EP1176456A3 (zh)
KR (1) KR100500186B1 (zh)
CN (1) CN1170194C (zh)
HK (1) HK1043204A1 (zh)
TW (1) TWI30050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7840C (zh) * 2004-03-25 2007-01-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导线结构
CN1320397C (zh) * 2002-03-23 2007-06-0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补偿单元间隙的液晶显示面板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US7483104B2 (en) 2004-05-28 2009-01-27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1188081B (zh) * 2005-06-13 2010-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信息装置及其具有窄边框的显示器
US7995164B2 (en) 2004-04-30 2011-08-09 Lg Displa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having a particular light shielding portion in the non-display region
CN10220066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9552A (zh) * 2012-12-10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8987A (zh) * 2011-11-21 2015-12-1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037644A (zh) * 2017-06-05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面板及装置
CN11175203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2304B2 (ja) * 2001-08-09 200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295280B2 (en) * 2001-09-03 2007-11-13 Hannstar Display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ne drop fil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3959253B2 (ja) * 2001-10-02 2007-08-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型表示装置
US6791660B1 (en) * 2002-02-12 2004-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s
JP4006284B2 (ja) * 2002-07-17 2007-11-1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US7050131B2 (en) * 2002-10-17 2006-05-23 Lg.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black seal pattern and external resin patter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6956550B2 (en) * 2003-02-05 2005-10-18 Giantplus Technology Co., Ltd. Drive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panel
US20040174488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Shang-Kung Tsai Symmetric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8665247B2 (en) * 2003-05-30 2014-03-0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Flexible display
TWI306520B (en) * 2003-06-09 2009-02-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Seal cur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eripheral circuits thereof
KR20050005881A (ko) * 2003-07-07 2005-0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59666B1 (ko) 2006-01-27 2007-09-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688792B1 (ko) 2006-01-27 2007-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759667B1 (ko) * 2006-01-27 2007-09-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5352403B2 (ja) * 2009-09-29 2013-11-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1283B2 (ja) * 2010-03-12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512721B1 (ko) 2016-04-05 2023-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4761868A (zh) * 2019-11-29 2022-07-1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3147A (en) * 1965-05-21 1969-10-14 Bliss Co Traffic actuate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control unit for each traffic phase
JP2600929B2 (ja) 1989-01-27 1997-04-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14241A (ja) * 1993-01-18 1994-08-05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82811A (ja) * 1992-07-15 1994-03-25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753549B2 (ja) 1994-06-21 1998-05-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デバイス
JP3552780B2 (ja) * 1995-02-28 2004-08-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08297286A (ja) * 1995-04-26 1996-11-1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液晶表示装置
US5680192A (en) * 1995-06-23 1997-10-21 Garmi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isplay device with enlarged viewing area and single-sided driver connection
KR970007446A (ko) * 1995-07-10 1997-02-21 다까노 야스아끼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589472B (en) * 1995-10-12 2004-06-01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tructure preventing electricity
JPH10161136A (ja) * 1996-12-05 1998-06-19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31710A (en) * 1997-02-06 1998-1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375689B (en) * 1997-03-27 1999-12-01 Toshiba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078379A (en) * 1997-06-13 2000-06-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seal material and spacer made of resist
TW475078B (en) * 1997-09-30 2002-02-01 Toshiba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H11223829A (ja) * 1998-02-09 1999-08-17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
TW561292B (en) 1998-04-01 2003-11-11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rystal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407783B1 (en) * 1998-04-07 2002-06-18 Optrex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97C (zh) * 2002-03-23 2007-06-0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有补偿单元间隙的液晶显示面板装置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297840C (zh) * 2004-03-25 2007-01-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导线结构
US7995164B2 (en) 2004-04-30 2011-08-09 Lg Displa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having a particular light shielding portion in the non-display region
US7483104B2 (en) 2004-05-28 2009-01-27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1188081B (zh) * 2005-06-13 2010-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信息装置及其具有窄边框的显示器
CN10220066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8987B (zh) * 2011-11-21 2018-08-0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58987A (zh) * 2011-11-21 2015-12-1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69552A (zh) * 2012-12-10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9552B (zh) * 2012-12-10 2017-08-2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7644A (zh) * 2017-06-05 2017-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面板及装置
WO2018223814A1 (zh) * 2017-06-05 2018-1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面板及装置
CN11175203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43204A1 (zh) 2002-09-06
US20020030784A1 (en) 2002-03-14
EP1176456A2 (en) 2002-01-30
KR20020010503A (ko) 2002-02-04
CN1170194C (zh) 2004-10-06
EP1176456A3 (en) 2003-06-04
US6747724B2 (en) 2004-06-08
KR100500186B1 (ko) 2005-07-14
TWI300506B (en) 2008-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19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031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43158C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172285C (zh) 液晶显示器
CN1112600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6778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357993B (en) Drive ic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840091B (zh) 保护板一体型显示装置
US8102496B2 (en) Distortion resistant array substrat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CN101840092B (zh) 保护板一体型显示装置
US20060072342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improving light efficiency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591110A (zh) 显示装置
CN101969063B (zh) 像素阵列基板、导电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CN1837936A (zh) 液晶显示器及方法
CN1032680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94253C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319825A (zh) 显示装置
CN11394607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344025A (zh) 布线基板、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908788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357782A (zh) 液晶显示设备
KR101696807B1 (ko) 원형 액정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862324A (zh) 薄膜晶体管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0388106C (zh) 数组基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46754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