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1555C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1555C
CN1321555C CNB2003101043538A CN200310104353A CN1321555C CN 1321555 C CN1321555 C CN 1321555C CN B2003101043538 A CNB2003101043538 A CN B2003101043538A CN 200310104353 A CN200310104353 A CN 200310104353A CN 1321555 C CN1321555 C CN 132155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rain
level
stage treatmen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43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8405A (zh
Inventor
松田善正
广濑雅一
富田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3101043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1555C/zh
Publication of CN1608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15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5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联合收割机,在轴架脱粒滚筒的脱粒室的一侧设有轴架二级处理滚筒的二级处理室,该二级处理滚筒用于接受二级物并对其进行处理,在上述二级处理室的后方设有轴架排尘处理滚筒的排尘处理室,该排尘处理滚筒接受来自上述脱粒室的被处理物并对其进行处理,在上述脱粒室与二级处理室及排尘处理室的下方设有摇动分选台,在该摇动分选台的下方从分选风送风方向上游侧起配置风车和一级移送螺旋和二级移送螺旋而构成脱粒装置,从与上述一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一级扬谷装置向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侧方的谷粒储存装置内运送一级物,从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二级扬谷装置向上述二级处理室内运送二级物,在上述谷粒储存装置的下部设置多个谷粒取出口。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割取植立在田地里的谷杆进行收获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联合收割机上的脱粒装置的构成,公知的有设有轴架脱粒滚筒的脱粒室,在该脱粒室的下方设有摇动分选台,在该摇动分配台的下方从分选风供给方向上游侧起配置着风车和一级移送螺旋和二级移送螺旋的构造。
另外,将用脱粒装置分选的谷粒(一级物)暂时储存在谷粒储存装置内,从设在该谷粒储存装置的下部的多个谷粒取出口将谷粒装在谷粒收容袋中的技术是公知的。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在设有在下部具有多个谷粒取出口的谷粒的储存装置时,由于在谷粒储存装置的下部设有多个谷粒取出口,为了将谷粒储存装置固定在底盘上,需要从底盘上立设多个支架等的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中,除了具有构造复杂的缺点之外,还具有不能稳定地支承谷粒储存装置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构造稳定且牢固的支承谷粒储存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是由以下的构成完成的。
即,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轴架着脱粒滚筒的脱粒室的一侧设有二级处理室,该二级处理室轴架二级处理滚筒,该二级处理滚筒用于接受二级物(二番物)并进行处理,在上述二级处理室的后方设有排尘处理室,该排尘处理室轴架排尘处理滚筒,该排尘处理滚筒接受来自上述脱粒室的被处理物并进行处理,在上述脱粒室与二级处理室及排尘处理室的下方设有摇动分选台,在该摇动分选台的下方从分选风送风方向上游侧起配置着风车和一级移送螺旋和二级移送螺旋而构成脱粒装置,从与上述一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一级扬谷装置向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侧方的谷粒储存装置内运送一级物,从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二级扬谷装置向上述二级处理室内运送二级物,在上述谷粒储存装置的下部设置多个谷粒取出口而可从该谷粒取出口将谷粒装入谷粒收容袋中,在谷粒收容袋的里侧设置有引导该谷粒收容袋、防止倾倒的板,在上述一级移送螺旋和一级扬谷装置的连接部分,切开上述谷粒收容袋的里侧的板而设有缺口部,在机体右侧的侧方,设置有折叠自如的板,作业者乘在该板上进行谷粒收容袋的装卸作业并在该板上暂时载置成为满袋状态的谷粒收容袋,还设置有使该折叠自如的板向上方转动的前后方向的转动支点,在上述谷粒储存装置前方的操作部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及散热器,在该散热器的侧方设置有覆盖散热器的散热器罩,在该散热器罩的后部,设置有使散热器罩向侧方转动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
对上述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由脱粒滚筒脱粒的被处理物落下到下方的摇动分选台上,由于该摇动分选台产生的摇动作用和由来自风车的分选风被风选后取入到下方的一级移送螺旋内(一级物)。另外,未被取入到一级移送螺旋内的被处理物的一部分(二级物)被取入到二级移送螺旋内,从二级扬谷装置还原到二级处理室内。被还原到该二级处理室内的二级物在二级处理筒中被处理后再落下到下方的摇动分选台上,与从脱粒室落下的被处理物合流而被分选。到达了脱粒室的终端部的被处理物的一部分被取入到排尘处理室内被处理。到达了脱谷室的终端部的被处理物中的未被取入到排尘处理室中的被处理物从脱粒室的终端部落下到下方的摇动分选台上,与摇动分选台上的被处理物合流而被分选。另一方面,被取入到上述一级移送螺旋内的一级物由前高后低状地倾斜着的一级扬谷装置从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投入到该谷粒储存装置内被暂时储存。当谷粒储存装置中的谷粒为满了的状态时,从设在该谷粒储存装置的下方的谷粒取出口将谷粒装入到谷粒收容袋中。
并且,谷粒收容袋通过里侧的板可防止倾倒地被支承。此外,可以从谷粒收容袋的里侧的板的缺口部进行一级移送螺旋和一级扬谷装置的连接部分的维护检修作业。
在可自由折叠的板的上面,作业者乘坐着进行谷粒收容袋的装卸作业并在该板上暂时载置成为满袋状态的谷粒收容袋。
可自由折叠的板,以机体前后方向的转动支点为支点可向上方转动。
散热器罩以后部侧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为支点向侧方旋转。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二级扬谷装置的前方设有一级扬谷装置时,为了避免与二级扬谷装置产生干涉而将一级扬谷装置倾斜设置成前高后低状,并将该一级扬谷装置的谷粒排出口连结到上述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
对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作用之外,由于前高后低状的一级扬谷装置的谷粒排出口连接到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因此,谷粒(一级物)被从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投入到谷粒储存装置内。另外,通过前高后低状的一级扬谷装置的谷粒排出口与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连接着,谷粒储存装置在其前部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中,在上述一级扬谷装置的中间部支承上述谷粒储存装置。
对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除了具有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作用之外,即使在一级扬谷装置的中间部处也可以支承谷粒储存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中,通过与支承谷粒收容袋的袋支架一体的支架将上述谷粒储存装置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
对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除了具有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技术方案的作用外,谷粒储存装置通过与支承谷粒收容袋的袋支架一体。支架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中,将与上述袋支架一体的支架的后部支承在机体侧。
对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除了具有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作用之外,与袋支架一体的支架的后部被支承在机体侧。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的联合收割机中,相对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将上述二级处理室配置在前上方,上述二级扬谷装置为了使其与二级处理室连通而倾斜设置成前高后低状。
对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的作用之外,由于二级处理室相对于二级移送螺旋被配置在前上方,因此,从二级移送螺旋向二级处理室内运送二级物的二级扬谷装置被倾斜地设置成前高后低状。在被倾斜地设置成该前高后低状的二级扬谷装置的前方前高后低状地倾斜设置一级扬谷装置,以避免与该二级扬谷装置干涉。而且,二级物从前高后低状地倾斜着的二级扬谷装置的排出口还原到二级处理室后被处理。
由于本发明是上述那样的构成,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是,由于二级处理物在二级处理室内被专用地处理,因此,可提高分选性能。另外,由于到达了脱粒室的终端部的被处理部的一部分被取入到排尘处理室内被专用地处理,因此可以使分选性能提高。特别是,可以提高存在于秸屑中的谷粒(ササリ粒)的回收效率。因此,用这样的脱粒装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被脱粒分选的谷粒(一级物)的分选性能。
另外,在暂时储存着脱粒分选后的谷粒的谷粒储存装置中,由于可从设在其下部的多个谷粒取出口将谷粒装入谷粒收容袋中,因此,通过将谷粒装入袋中可以将谷粒迅速地转移到下面的作业工序中。
此外,谷粒收容袋由于通过里侧的板可防止倾倒地被支承。所以可以进行稳定的作业。并且,由于可以从谷粒收容袋的里侧的板的缺口部进行一级移送螺旋和一级扬谷装置的连接部分的维护检修作业,因此,作业时间缩短、作业效率提高。
由于在可自由折叠的板的上面,作业者乘坐着进行谷粒收容袋的装卸作业,所以可提高谷粒收容袋的更换作业的效率。并且,由于在该板上暂时载置成为满袋状态的谷粒收容袋,所以可容易地将满袋状态的谷粒收容袋移动到目的地。
由于可自由折叠的板,以机体前后方向的转动支点为支点向上方转动,所以在路上行驶时可确保安全的行驶。
另外,由于散热器罩以后部侧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为支点向侧方旋转,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散热器及其周边的维护检修作业。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除了具有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一级扬谷装置为了避免与二级扬谷装置干涉而倾斜地配置为前高后低状,因此,在侧视中可以防止一级扬谷装置与二级扬谷装置重合。即可以防止一级扬谷装置和二级扬谷装置交叉而占有横宽方向的空间,因此,可以将联合收割机的横向宽度缩小而紧凑地构成联合收割机。而且,可以使联合收割机在狭窄场所行走变容易,而且可以使联合收割机容易向狭窄的场所收容。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效果除了具有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前高后低状的一级扬谷装置的谷粒排出口被连接到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而且,即使在一级扬谷装置的中间部也支承着谷粒储存装置,因此,谷粒储存装置在前部和其后方被支承着。因此,提高了谷粒储存装置的支承强度,减轻了谷粒储存装置的振动。另外,通过减轻谷粒储存装置的振动,在向谷粒收容袋中装谷粒时,可以防止该谷粒泄漏等。
另外,一级扬谷装置牢固地安装在脱粒装置上,通过利用这样的一级扬谷装置固定谷粒储存装置,可以稳定且牢固地支承谷粒储存装置,并且不需要用于支承谷粒储存装置的另外的构件。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效果,除了具有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效果之外,由于谷粒储存装置通过与支承谷粒收容袋的袋支架一体的支架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因此,提高了谷粒储存装置的支承强度。特别是袋支架与谷粒储存装置由于由相同的支架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因此,零件数量少,成为简单的构造。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效果,除了具有上述第四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与袋支架一体的支架的后部被支承在机体侧,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谷粒储存装置或袋支架的支承强度。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效果,除了具有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效果之外,由于二级处理室被配置在脱粒室的一侧且相对于二级移送螺旋配置在前上方,因此,将二级物运送到二级处理室内的二级扬谷装置也前高后低状地倾斜,可以使二级处理室、二级扬谷装置、一级扬谷装置等的高度变低,因此,可以使脱粒装置成为紧凑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正视图。
图4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5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6是摇动分选台的要部侧视图。
图7是分选控制用的模块电路图。
图8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9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1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12是局部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3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4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15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16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7是局部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正视图。
图18是局部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9是剖切脱粒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20是脱粒装置及谷粒储存装置周围的俯视图。
图21是谷粒储存装置的支承部的立体图。
图22是局部剖切谷粒储存装置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图23是前后支架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24是谷粒储存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谷粒储存装置的侧视图。
图26是拆下割取装置进行表示的联合收割机的立体图。
图27是联合收割机的操作部周围的俯视图。
图28是割取装置的要部立体图。
图29是底盘的俯视图。
图30是底盘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31是底盘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32是操作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3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化了的农业机械的联合收割机。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正视图。
在具有行走装置1的底盘2的前方设有割取装置3和供给输送装置5,该割取装置3用于割取植立谷杆后向后方输送,上述供给输送装置5接受从上述割取装置3输送来的谷杆并再朝向后方的喂料链4输送。在上述底盘2上载置着脱粒装置6、谷粒储存装置7(以下称为谷粒箱)及操作部8。上述脱粒装置6一边用喂料链4接受并输送从供给输送装置5输送来的谷杆一边进行脱粒分选,上述谷粒储存装置7暂时储存由该脱粒装置6脱粒分选了的谷粒。而且,发动机114是载置在底盘2的前部且操作部8的下方并可以传动各装置的旋转各部的构造。
当使这样的联合收割机行走开始作业时,植立谷杆由位于割取装置3的前端下部的分草部件9分草,由割取装置3割取后向后方输送,由供给输送装置5调节脱粒深度,然后,被喂料链4的起端部拉引而一边被夹持输送一边由脱粒装置6脱粒分选。由该脱粒装置6脱粒分选的谷粒被输送到谷粒箱7内暂时储存。而且,当谷粒箱7内的谷粒满箱了时,作业者适当地操作操作部8的操作构件而使联合收割机移动到适当位置,将谷粒箱7内的谷粒排出到机外。即,如图2所示,在谷粒箱7的下部设置有3个谷粒取出口10、11、12、在各个谷粒取出口10、11、12上分别安装着谷粒袋13、14、15。
而且,当上述谷粒箱7内的谷粒满箱了时,从谷粒取出口10、11、12向谷粒袋13、14、15进行谷粒排出,当谷粒袋13、14、15成为满袋状态时,更换为下一个袋而继续进行谷粒排出。当谷粒箱7内的谷粒被全部排出时,联合收割机再开始进行割取作业。另外,也有时采用一边使联合收割机割取行走一边进行从谷粒箱7的谷粒取出口10、11、12向谷粒袋13、14、15排出谷粒的作业,并且当谷粒袋13、14、15成为满袋状态时,更换为下一个袋那样的作业状态。另外,如上所述,也有时将从设在谷粒箱7的下部的多个谷粒取出口10、11、12将谷粒排出到谷粒袋13、14、15那样的谷粒箱7称为料斗。
如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的操作部8配置在机体的右侧。而且,在联合收割机的右侧后部设置灭火器181,具体地讲,设置在割刀装置122的右侧侧面上,该割刀装置122设在脱粒装置6的后方。由此,即使由于哪种不良情况,联合收割机产生了火灾也容易进行灭火。特别是,由于灭火器181与操作部8相同地配置在右侧,因此,当操作者在操作部8处发现了产生火灾时,可以从操作部8立刻去灭火器181场所,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由于灭火器181设置在排秸多的后侧,因此容易进行灭火作业。
另外,在谷粒箱7的上部沿前后方向设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透明窗7a、7b。由此,可以容易看见谷粒箱7内的状态。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联合收割机的另一构成。
脱粒装置6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侧设置脱粒室17,在其下侧设置可前后摇动地架设的摇动分选台18,在其下方设置分选室22,该分选室22依次从分选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有风车19、一级移送螺旋20、及二级移送螺旋21,脱粒装置6在脱粒室17的背后设置二级处理室23和排尘处理室24,在脱粒室17的跟前侧设置谷秆夹持输送装置25。二级处理室23沿前后方向以轴架设二级处理滚筒27,该二级处理滚筒27对由上述二级移送螺旋21收集并由二级扬谷装置26扬谷的二级物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室23一边与脱粒滚筒16的移送方向相反地向前方向输送被供给的二级物一边进行再处理,依次漏下可漏下的部分,在二级处理滚筒27的输送终端部,换句话说,在二级处理滚筒27的前端部,使排尘口28面临分选室22的摇动分选台18的始端部上方并开口。
二级流量检测装置S1(以下称“二级传感器S1”)设置在上述排尘口28的上侧位置,检测由设置于上述二级处理滚筒27的终端部的弹起叶片29弹起的谷粒的量,输入到后述的控制装置C。
接着,排尘处理室24将始端部开口,连通到上述脱粒室17的终端部,在中间部分张设处理物的漏下框,朝分选室22开口地构成终端部的排尘口30a。排尘处理滚筒30以轴架设在上述排尘处理室24内。
符号31为第2风车,符号32为吸引排尘装置。
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谷秆夹持输送装置25由下侧的输送链25a和上侧的夹持杆25b构成,夹持从割取装置3的供给输送装置5接受的谷秆朝后方输送。在该场合,谷秆夹持输送装置25的夹持杆25b由弹簧构件朝下侧的输送链25a弹压,夹持谷秆的根部,在将穗前端侧供给到上述脱粒室17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谷秆层厚度检测装置S2(以下称“谷秆层厚度传感器S2”)设置在上述夹持杆25b的支承构件25c,通过测定夹持杆25b的上下工作距离,从而检测出输送谷秆的层厚(单位时间输送供给到脱粒室17的量)。即,夹持杆距离相应于夹持在上下夹持杆25b、输送链25a间的谷秆的量而变化,通过测量该间隔,检测出输送谷秆的层厚度。
如图4所示,上述摇动分选台18从分选方向上游侧依移送台18a、颖壳筛18b、逐稿器18c的顺序配置,组合成一体,可自由摇动地支承设置,与上述风车19产生的分选风一起,对漏下到分选室22的被分选物施加分选作用。
如图6所示,颖壳筛18b以大体相等的间隔配置多片分选带板33,以枢轴安装上部,可自由回转地嵌合设置在将下部形成为圆弧状的长孔34。分选带板33以上部安装部为支点沿长孔34使下部转动,可对相互间的分选间隔进行开度调节。各分选带板33由连杆35一体连接下部,同时可一边连动一边转动。
工作杆36将上部固定连接在1个分选带板33的上部枢装轴37,下部连接到操作钢丝绳38,全部的分选带板33成一体地回转。符号39为杆,连接前后的工作杆36。
复位弹簧40时常朝开侧拉分选带板33。
筛控制马达M1为与分选开度调节装置41相当的促动器,连接上述操作钢丝绳38的端部,根据从控制装置C输出的操作信号进行正反转,对上述分选带板33相互间的分选间隔进行开度调节。符号42a、42b示出限位开关,检测出分选带板33的回转的上限和下限,自动停止上述筛控制马达M1。
分选带板33朝开侧的动作向筛控制马达M1推压操作钢丝绳38的方向作用,所以为不充分的动作,上述复位弹簧40的压缩力产生作用。
如图4所示,排尘口闸门43可开闭排尘口44地以枢轴安装设置,由闸门控制马达M2驱动开闭,该排尘口44从分选室22的后部朝机外开放。该闸门控制马达M2为根据从后述控制装置C输出的信号控制的促动器。
下面,说明利用微机的控制装置C(以下称控制器C)。
如图7所示,控制器C在输入侧连接脱粒开关S(将脱粒开关接通则启动的开关)、二级传感器S1及谷秆层厚度传感器S2。当脱粒开关S接通时,控制器C成为可控制的状态。实际上,除上述各传感器外,还连接谷秆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回转传感器、用于检测液压变速装置的变速位置的电位差计构成的传感器、风车回转传感器、颖壳筛开度传感器等,但在实施例中,省略了它们,仅限于对主要部分进行了记载和说明。
控制器C在其输出侧分别连接了筛控制马达M1、闸门控制马达M2,根据输出的操作信号进行驱动控制。
控制器C输入并存储预先设定的控制模式和作为基准的各种数据,根据这样预先设定的基准信息和从上述各传感器输入的检测信息一边进行比较运算一边由输出的信号控制上述各促动器(筛控制马达M1、闸门控制马达M2),从而可自动地控制分选室22内的分选状态。
下面根据图8~图10说明脱粒装置6的其它构成。
图8~图10示出的脱粒装置搭载于2条割取的收获机,为较轻量小型,在以轴架设了脱粒滚筒45的脱粒室46的背面低位置设置二级处理室47和排尘处理室48,分别在内部以轴架设安装二级处理滚筒49和排尘处理滚筒50。如图8、图10所示,在分选室51架设摇动分选台52,在其下方依次设置风选用风车53、一级移送螺旋54、二级移送螺旋55。摇动分选台52从分选方向上游侧按移送台56、颖壳筛57、逐稿器58的顺序一体构成。
二级扬谷装置59将下部对着上述二级移送螺旋55,将上部连通到上述二级处理室47。排尘处理室48将始端部连通到上述脱粒室46的终端部分,终端部位于分选室51的斜上方。
排尘机60以轴架设在机体后部的排尘分选室61的一侧的机壁62,从单侧对排尘物吸引和排尘。符号63为排尘筒。
在二级处理滚筒49,保持着相对滚筒倾斜的输送角度(一边朝前侧移送处理物一边处理)固定俯视图中弯曲形成为コ字形的二级处理刃49a,排尘处理滚筒50在始端部分设置带相对滚筒倾斜的送入倾斜度的半圆状刮刃50a,从脱粒室46刮取排尘物。
处理刃50b形成为コ字形,以两端立上部为处理刃,比上述二级处理刃50a形成得长。排尘处理滚筒50构成为与上述二级处理滚筒49相同的直径,上述处理刃50b的回转直径比上述二级处理刃49a的回转直径大。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供给的谷秆量(2条割取)较少,所以可按小型处理,重量轻而且制作成本低。
下面,根据图11~图13说明另一构成的脱粒装置6。
这些图中所示出的脱粒装置搭载在大型2条割取的收获机,在以轴架设脱粒滚筒64的脱粒室65的背面低位置设置二级处理室66和排尘处理室67,分别在内部以轴架设安装二级处理滚筒68和排尘处理滚筒69。在分选室70架设摇动分选台71,在其下方依次设置风选用风车72、一级移送螺旋73、二级移送螺旋74。摇动分选台71从分选方向上游侧按移送台75、颖壳筛76、逐稿器77顺序一体构成。如图11所示,移送台75为了全面均分台面的被分选物,使远离二级处理室66的一侧(在图中为右侧)变低地倾斜。
二级扬谷装置78将下部面临上述二级移送螺旋74,将上部连通于上述二级处理室66。排尘处理室67将始端部连通到上述二级处理室66,将终端部从斜上方朝分选室70开放。
排尘机79以轴架设在机体后部的排尘分选室80的一侧的机壁81,从单侧对排尘物进行吸收排尘。
二级处理滚筒68形成为板状的二级处理刃68a,保持相对滚筒倾斜的输送角度(一边将处理物移送到前侧一边处理)安装。排尘处理滚筒69在始端部分设置半圆弧状的刮刃69a,从脱粒室65刮取排尘物,该半圆弧状的刮刃69a带有相对滚筒倾斜的刮入倾斜度。
处理刃69b形成为コ字型,以两端立上部为处理刃,形成与上述二级处理刃68a相同的长度。排尘处理滚筒69构成大于上述二级处理滚筒68的直径(参照图12和图13),上述处理刃69b的回转直径大于上述二级处理刃68a的回转直径。
如以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较轻,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制作,而且可带有余量地进行处理被供给的谷秆(2条割取)。
下面,根据图14、图15、图16说明脱粒装置6的另一构成。
记载于这些图中的脱粒装置搭载于3条割取的收获机,在以轴架设了脱粒滚筒82的脱粒室83的背面位置设置二级处理室84和排尘处理室85,分别在内部以轴架设安装二级处理滚筒86和排尘处理滚筒87。在分选室88架设摇动分选台89,在其下方依次设置风选用风车90、一级移送螺旋91、二级移送螺旋92。摇动分选台89从分选方向上游侧依次一体构成移送台93、颖壳筛94、逐稿器95。
如图15、16所示,移送台93从二级处理室84侧朝分选室88的中央侧倾斜,随着摇动作用一边使被分选物朝中央侧靠近一边均分着移送。
将分选室88内的尘埃排出到机外的横断流风扇96代替在上述脱粒装置6的另一构成中说明的排尘机32、60并以轴架设,从机体后部的排尘分选部吸收排尘物将其排出,与上述排尘机32、60相比,在机体的宽度方向上吸尘力的差小,适合于大型机。
二级处理滚筒86构成板状的二级处理刃86a,该二级处理刃86a以圆弧状沿回转方向较长地形成,以保持相对滚筒倾斜的输送角度(一边朝前侧移送处理物一边处理)的状态固定。排尘处理滚筒87在始端部分设置刮刃87a,从脱粒室83刮取排尘物地接续,该刮刃87a带有呈螺旋形一部分的刮取倾斜度。符号87b示出板状的处理刃。排尘处理滚筒87的直径比上述二级处理滚筒86大,上述处理刃87b的回转外径比上述二级处理刃86a的回转外径大。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脱粒装置,即使供给的谷秆量(3条割取)增加,也可充分对应地进行脱粒处理。
下面,根据图17~图19说明脱粒装置的另一构成。
记载于这些图中的脱粒装置搭载于4条割取以上(5条割取、6条割取、7条割取以上等)的大型收获机,在以轴架设脱粒滚筒97的脱粒室98的背面设置二级处理室99和排尘处理室100,分别在内部以轴架设安装二级处理滚筒101和排尘处理滚筒102。在分选室103架设摇动分选台104,在其下方依次设置风选用风车105、一级移送螺旋106、二级移送螺旋107。在摇动分选台104从分选方向上游侧依次一体构成移送台108、颖壳筛109、逐稿器110。排尘移送板111在上缘形成移送架111a,排列在脱粒室98的排尘口112下方前方位置,安装于摇动分选台104,以强力将落下的排尘物刮落。
排尘处理室100以始端部与上述脱粒室98的终端部分连通,将终端部从斜上方朝分选室103开放。
横断流风扇113代替上述脱粒装置6的另一构成的排尘机60、79以轴架设,从机后部的排尘分选部吸引排尘物,但与上述排尘机60、79相比,在机体的宽度方向上吸尘力的差小,适用于大型机。
二级处理滚筒101固定安装具有输送作用的叶片状的二级处理刃101a,提高处理能力,虽然刃单独没有输送功能,但相对滚筒配置成螺旋状,保持着输送功能(一边朝前侧输送处理物一边处理)。排尘处理滚筒102安装全体形成为螺旋状的处理刃102a,一边强力地脱粒处理一边朝前方侧输送。该处理刃102a在对着始端部分的脱粒室98的部位于表面形成刮入架102b,从脱粒室98刮取排尘物地接续。排尘处理滚筒102构成大于上述二级处理滚筒101的直径,上述处理刃102a的回转直径构成比上述二级处理刃101a的回转直径大的直径。
这样构成的脱粒装置与上述另一构成(从图8到图16)相比,为了对供给的多量的谷秆(4条割取以上)进行脱粒处理,提高二级处理刃101a的处理能力,并追加构成排尘移送板111,另外,将螺旋形状的处理刃102a安装于排尘处理滚筒102,整体上大幅度提高了脱粒装置内的被处理物的处理能力。
下面说明脱粒部的作用。作用由图4-图7所记载的脱粒装置说明。
首先,起动发动机114,一边驱动机体的各回转部一边进行作业的准备,此时,当使图外的脱粒离合器接合以进行操作时,脱粒开关S成为ON状态,控制器C启动(参照图7)。当一边驱动行走装置1一边使联合收割机前进时,田地里的谷秆随着底盘2的前进,由前部的割取装置3割取并输送到后方,由供给输送装置5的作用调节脱粒深度,输送到上方,由谷秆夹持输送装置25接受,供给到脱粒装置6。谷秆由夹持杆25b夹持着根部,一边输送一边将穗前端部分供给到脱粒室17,由回转的脱粒滚筒16脱粒,该夹持杆25b由输送链25a和弹簧材料进行弹压。
在这样的脱粒工序中,谷秆层厚度传感器S2根据输送谷秆的层厚变化检测出夹持杆25b的上下移动,从而检测出单位时间供给到脱粒室17的谷秆量,作为检测信息输入到控制器C。
处理后的脱粒物由回转的脱粒滚筒16带着回转,一边接受脱粒处理作用一边从分选网漏下,到达分选室22的摇动分选台18,接受摇动分选作用。
被分选物在移送台18a上被向台前方移送,到达颖壳筛18b,谷粒等从构成颖壳筛18b的多片分选带板33相互间的分选间隔漏下,与长谷秸分离开。此时,风车19一边被驱动回转一边将吸入的风作为分选风吹入到分选室22内,产生风选作用。排尘物分成到达吸引排尘装置32的部分和经摇动分选台18的台前方逐稿器18c到达排尘口44的部分,分别被排出到机外。
这样,被分选物一边接受摇动分选作用和分选风产生的风选作用的共同作用一边分选,分离成一级物(精粒)、二级物、排尘物,一级物落下收集到一级移送螺旋21,收取到机外,二级物从二级移送螺旋21由二级扬谷装置26扬谷,返回到二级处理室23,接受二级处理作用,排尘物由吸引排尘装置32排出尘埃,将到达逐稿器18c的谷秸屑从台前端通过排尘口44排出到机外。
另一方面,未漏下到分选室22、残留于脱粒室17、并由旋转着的脱粒滚筒16带着回转的未处理物,从脱粒室17的终端部分送入到排尘处理室24。送入到排尘处理室24的排尘物接受排尘处理滚筒30的处理作用,从排尘口30a排出到分选室22加以分选。
在这样的脱粒作业中,控制器C根据安装于二级处理室23的二级传感器S1和谷秆夹持输送装置25的谷秆层厚度传感器S2输入的检测信息进行分选控制。
即,控制器C将从二级传感器S1和谷秆层厚度传感器S2输入的检测信息与预先记忆在微机中的分选基准值进行比较运算,同时将操作信号输出到筛控制马达M1与闸门控制马达M2,进行分选控制。
此时,控制器C根据从上述两传感器S1、S2输入的检测信息,将流动到二级处理室23的二级物的流量与供给到脱粒室17的输送谷秆量相比较,监视是否处于基于基准值的比例范围内,进行分选控制。控制器C原则上在二级物的流量增加超过基于基准值的比例范围时,针对颖壳筛18b打开分选间隔,促进漏下,相反,当二级物减少时,朝颖壳筛18b关闭的方向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排尘口闸门43通常打开排尘口44进行脱粒分选作业,但在以下场合,即,收获机到达田地的端部等使供给到脱粒室17的输送谷秆量极端变少(中断割取)、二级物的流量相对变多时,控制器C向闸门控制马达M2输出信号,控制排尘口闸门43,不闭塞排尘口44,可减轻3级损失。当这样中断割取作业时,进行控制也使颖壳筛18b的分选间隔变窄。
如上所述,本方案的特征在于,一边将流动到二级处理室23的二级物流量与供给到脱粒室17的输送谷秆量相比较,一边观察比例关系进行控制,所以,可以提高分选精度,进行损失小的分选。
接着,根据图4~图7中说明的脱粒装置和图20所示的脱粒装置的俯视图对二级扬谷装置26和一级扬谷装置26b配置构成进行说明。二级扬谷装置26与二级移送螺旋21连通,输送由二级移送螺旋21输送来的二级物而从排出口26a还原到二级处理室23的后部侧(输送上游侧)。一级扬谷装置26b与一级移送螺旋20连通,输送由一级移送螺旋20输送来的一级物并从排出口26c运送到谷粒箱7内。
一级扬谷装置26b为了避免与二级扬谷装置26干涉而前高后低状倾斜地被配置着。由此,可以不使一级扬谷装置26b弯曲,而将其构成为一直线,可以高效率地运送一级物。另外,一级扬谷装置26b的排出口26c由于与上述谷粒箱7的前部连接着,因此,可以抑制谷粒箱7的振动。即,在谷粒箱7的前部且操作部8的下方具有发动机114,但在与该发动机114接近的部分的谷粒箱7的前部连接一级扬谷装置26b,由此可以防止谷粒箱7的振动。
另外,一级扬谷装置26b的排出口26c由于连接于上述谷粒箱7的侧部,不需要将谷粒从谷粒箱7的上面投入,从而可以高效率地将谷粒排出到谷粒箱7内。
由于上述二级扬谷装置26也倾斜地设置为前高后低状,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将二级物沿一直线运送到二级处理室23内。
二级处理室23内的二级物从后部向前部运送,而且,二级扬谷装置26的排出口26a由于与二级处理室23的运送上游侧连通,从而,可以将二级扬谷装置26的倾斜抑制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因此,可以防止也对一级扬谷装置26b的倾斜产生影响。
图2 1表示谷粒箱7的周边支承构造。在脱粒装置6的侧方设有前后支架115,该前后支架115是固定连接在板116、板117、板118上的构造,该板116被固定在脱粒装置6的前部,该板117呈コ字状,设在上述板6的后方并固定于脱粒装置6上,上述板118设在呈コ字状的板117的后方并被固定在脱粒装置6上。具体地讲,在上述板116和呈コ字状的板117和板118上分别开设有孔,上述前后支架115穿过该孔并被固定连接着的构造。该前后支架115与谷粒箱7的上部连接。具体地讲在上述呈コ字状的板117与其后方的板118之间将コ字状的板119固定安装在脱粒装置6的侧壁上,为了覆盖一级扬谷装置26b而将连接板120设在该コ字状的板119上,用螺栓121将该连接板120固定安装在コ字状的板119上。由此,谷粒箱7可以以简单的构造被牢固地支承。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コ字状的板119的前方连接固定着前后支架115和谷粒箱7的构造。另外,也可以是在コ字状的板119的后方连接固定前后支架115和谷粒箱7的构造。
另外,上述前后支架115进一步向后方延长。即,前后支架115延长到切断装置122的后部,从脱粒装置6的后方、即脱粒装置6的输送链25a运送来的排秸由排拮运送装置123运送到后方,该切断装置112用于切断从该排秸运送装置123运送来的排秸。具体地讲,构成为延长到支承覆盖切断装置122的上方的上部支架124的后部的左右支架125,并由螺栓125a固定在该左右支架125上的构造。另外,在前后支架115的延长部分上固定地设有朝下开口的コ字状的板126和126a,由螺栓124a和124b将覆盖切断装置122的上方的上部板124固定连接在该コ字状的板126和126a上。
在谷粒箱7与切断装置122之间沿左右方向设置支架127。该支架127的左端连接在脱粒装置6的左侧壁(未图示)上。而且,穿过脱粒装置6后部的内部后,支架127通过上述前后支架115的上方设置到切断装置122的右侧。在前后支架115上固定连接着L字状的板128,在左右方向的支架127上朝下地固定连接着板129。而且,L字状的板128和朝下的板129由螺栓130固定连接着,由此牢固地支持L字状的板128和朝下的板129,防止挠曲。另外,左右方向的支架127的右端固定连接着L字状的板131,在该板131上固定连接着板132,而且,该板132由螺栓133a固定在覆盖切断装置122右侧侧方的板133上。由此,左右方向的支架127可以被牢固地被支承。
左右方向上的支架127设有板134,而且,由该板134支承并固定连接谷粒箱7。图22是表示从右侧侧方观看该支承构造的图。在左右方向的支架127上固定连接着L字状的板135。另外,在谷粒箱7侧由螺栓螺母138、139、140固定连接着板134。而且,支架127侧的L字状的板135与谷粒箱7侧的L字状的板136由螺栓螺母137连接固定着。由此,谷粒箱7可以牢固地被支承。
上述左右方向的支架127或前后支架115不与配置在谷粒箱7的前方的操作部8或构成操作部8的构件连接。由此,可以防止由谷粒箱7部分的振动和操作部8部分的振动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即,谷粒箱7部分的振动不传递到操作部8,可以提高操作部8的作业者的作业环境。另外,可以防止谷粒箱7部分的振动和操作部8部分的振动的不同引起的各部件的振动的增加和各部件的破损。
在上述支架115的下方且一级扬谷装置26b的中间部上还固定设置着前后支架141,在图23中表示着从俯视和前方(联合收割机的前方正面)观看该前后支架141的图。即,在一级扬谷装置26b的前后固定安装着L字状板142、143。而且,用为了覆盖前后支架141而弯曲为U字状的板144覆盖,用螺钉螺母固定连接在L字状板142、143上。另外,弯曲为U字状的板144为前后方向长的构造,因此,前后支架141不挠曲地被固定。
在上述前后支架141的后端部固定连接着支架147的一端,该支架147向上延长,然后将朝向改变为左右方向后延长。而且,通过支承上述的谷粒箱7的板134的下方并被固定安装在板134上(参照图22)。延长到谷粒箱7的右侧侧方的支架147改变朝向而向前方延长。而且,被延长到谷粒箱7的前部的支架147向左方向(脱粒装置6的方向)改变朝向并延长到前后支架141的上方,然后,将朝向改变为向下并被固定在前后支架141的前端部上。
图24是从侧方观看谷粒箱7和上述前后支架141和支架147的图。在谷粒箱7的前部由螺栓螺母149、150、151固定连接着与后部的板134对称的板148。而且,在谷粒箱7的前部侧的板148上固定连接着上述支架147。这样,谷粒箱7的前部有支架147支承,因此,谷粒箱的支承牢固。
如图21所示,在前后支架141上设有用于支承谷粒袋13、14、15的支架152a、152b、152c、152d、152e、152f。这样,由于将用于支承谷粒袋13、14、15的袋支架152设置在与一级扬谷装置26b连接着的前后支架141上,因此,谷粒袋13、14、15的支承牢固。特别是即使在谷粒袋13、14、15满袋的状态下也可以被牢固地支承。这些袋支架152也可以固定在前后支架141上,但是,为了容易进行保养检修作业,可以自由装卸地构成支架152a、152b、152c、152d、152e、152f。如图25所示,将支架152a、152b、152c、152d、152e、152f固定设置在前后支架153上,而且,在前后支架153的前部和后部固定设置着销154a和154b。而且,在固定在一级扬谷装置26b上的前后支架141的前后固定设置着轮毂155a、155b。通过将上述销154a和154b从上方相对于轮毂155a、155b拔出插入,从而自由装卸地构成支架152a、152b、152c、152d、152e、152f。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构造装卸支架152,因此,保养检修作业变容易。
在谷粒袋13、14、15上分别设有开设有孔的配件13a、13b、14a、14b、15a、15b,通过在这些配件13a、13b、14a、14b、15a、15b的孔中插入支架152a、152b、152c、152d、152e、152f,支承谷粒袋13、14、15。另外,谷粒袋13、14、15也由下方的板158支承着。
下面,如图21所示,在谷粒袋13、14、15的里侧设有导引这些谷粒袋13、14、15来防止倒的板156。由此可以防止谷粒袋13、14、15的倾倒。而且,在一级扬谷装置26b与一级移送螺旋20的连接部分切缺上述板156而设有缺口部156a。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脱粒装置6的保养检修作业、特别是一级扬谷装置26b与一级移送螺旋20的连接部分的保养检修作业。另外,设在一级扬谷装置26b侧的板157被构成为自由装卸,当卸掉该板157时,可以容易地进行一级扬谷装置26b下部的保养检修作业。而且,由于该板157位于上述缺口部156a处,作业更容易。
以下对图26进行说明。该图26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卸掉了割取装置3的构造。
在从下方支承着谷粒袋13、14、15的板158的侧方设有折叠自如的板159。作业者乘在该板159上进行谷粒袋13、14、15的装卸作业,并在该板159上暂时载置成为满袋状态的谷粒袋。由此,提高了作业效率。另外,在上述折叠自如的板159的前方连续地设置有副板159a。由此,作业者可以容易地移动到操作部8。另外,在操作部8中有专属的驾驶员时,在副板159a上载置谷粒袋。由此,使得载置谷粒袋的场所变大,使作业效率提高。
上述折叠自如的板159是与副板159a一起以转动支点159b、159c为支点可向上方自由转动的构造。由此,在路上行驶时可实现安全的行驶。另外,副板159a向下方降低落差A。由此,覆盖设在设于操作部8的下方的发动机114的外侧的散热器(未图示)的散热器罩161与副板159a的距离B变长。由此,在以上下转动支点161a将散热器罩161转动到侧方时,可以不与副板159a接触地容易进行转动。另外,上述折叠自如的板159与副板159a的连接由于做成为倾斜面159d,因此,可以防止挂住作业者的脚等而使作业者跌倒。另外,上述折叠自如的板159的转动支点159b和159c设在比底盘2的右侧端部更靠右侧方。由此,即使使折叠自如的板159向上方转动,该板159与底盘2的右侧端部之间也产生间隙,因此也可以防止夹入异物。
接着,对图27进行说明。
该图27是操作部8周边的俯视图。在上述副板159a的前方设有独立于该副板159a地向上方可转动的上下车踏板161和处于其右侧上方的上下车踏板161a。由此,可以使向操作部8的上下变容易。另外,上下车踏板161和161a由于分别是可以转动支点161b和转动支承点161c向上方转动的,因此,可以容易将联合收割机收纳在窄的场所。另外,上述上下车踏板161a由于向右侧突出的部分短,因此也可以是该上下车踏板161a为固定在本体侧的构造,只将向右侧突出的部分长的上述上下车踏板161向上侧或下侧转动。
另外,在割取装置3的右侧设有导引谷杆的导引棒162。在割取作业中,割取装置3的右侧的未割谷杆由上述导引杆162导引,然后,由上述上下车踏板161a、161导引,再由副板159a的倾斜线D导引。这样,设在上述导引棒162与副板159a之间的上下车踏板161a、161也可以用作导引未割谷杆的构件。因此,不需要作为另外的构件的未割谷杆导引装置。这样,割取装置3右侧的未割谷杆由于被导引棒162和上下车踏板161a、161和副板159a的倾斜线D顺利导引,因此,可以防止割取装置3右侧的未割谷杆被损伤或产生谷粒的脱粒。
接着对图28进行说明。
该图28是从后侧向前方看割取装置3的上方的图。在割取装置3的前部设有用于拉起由分草部件9分草的谷杆的多个拉起装置163(参照图3)。该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由于是四条割取方式,因此,设有四个拉起装置163a、163b、163c、163d。另外,在四个拉起装置163a、163b、163c、163d上设有拉起齿182,由该拉起齿182的作用拉起谷杆。该拉起装置163a、163b、163c、163d的驱动由来自联合收割机本体侧的传动轴(未图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轮毂165内、变速箱166内、副轴箱167内传递到轮毂168内,然后到达拉起装置163的上方,其后从传动箱169a驱动左侧的拉起装置163d,从传动箱169b驱动中央部的拉起装置163c、163b,从传动箱169c驱动右侧的拉起装置163a。
在上述变速箱166内由多个齿轮使拉起装置163的驱动速度变速,具体地讲具有低速、中速、高速这三级变速。在通常的作业中,低速使用于脱粒激烈的谷杆。中速使用于标准的作业时。而且高速在倒伏谷杆时使用。拉起装置163的变速由从操作部8可操作的拉起变速杆164进行。在该拉起变速杆164上固定着L形的臂170,该L形臂170由固定在轮毂168上的支承体171、172可转动地支承着。在上述L形臂170的另一端固定着板173。在该板173上开设有孔,杆174以松配合状态被插入。该杆174的另一端以松配合状态被插入到板175的孔中。在板175的另一端以松配合状态插入销176。而且,在上述销176上连接着变速撑杆177。另外,上述板175可以以转动支点175a为支点转动。
因此,当向前后方向变速操作上述拉起变速杆164时,通过L形臂170、板173使杆174向上下方向运动,而且,板175以转动支点175a为支点转动,该板175的转动的运动通过销176使变速撑杆177向左右方向运动。通过该变速撑杆177向左右方向运动,改变变速箱166内的齿轮啮合而被变速。
在上述支承体171上设有被记载着“低、中、高”的板178,在拉起变速杆164上设有销179,当操作拉起变速杆164进行变速时,销179显示记载于上述板178上的“低、中、高”的位置。由此,作业者可以容易确认变速位置。
在松配合地支承上述板175的转动支点175a的轮毂175b上安装着L形板180a,在该L形板180a上设有前照灯180。由此,不需要用于安装支承前照灯180的另外的构件,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前照灯180照射割取装置3的前方,从而使夜间的作业变容易。而且,从前照灯180漏出的光照亮上述拉起变速杆164或记载着作为其变速位置的“低、中、高”的部分,可以容易确认夜间的变速位置,使得作业效率提高。
接着,对图29~图32进行说明。
图29是底盘2的俯视图。底盘2由以适当的间隔沿左右横向配置在沿上述左右行走装置1的各外侧端缘近旁位置配置的前后纵向的左右筒状纵构件183a、183b之间的多根方筒状横构件184a、184c、184d、184e接合形成方形状的框架,在该方筒状横构件184a、184c、184d、184e的下面侧接合与沿左右行走装置1的各内侧端缘近旁位置配置的上述左右的筒状纵构件183a、183b大致相同长度的纵向左右方筒状主纵构件185a、185b。而且,在上述左右方筒状主纵构件185a、185b之间从上述方筒状横构件184a、184c、184d、184e中的后侧起第一根方筒状横构件184c到从后侧起第三根方筒状横构件184e接合中央纵构件186。
在上述右筒状纵构件183b与右方筒状主纵构件185b之间,从上述方筒状横构件184a、184c、184d、184e中的从后侧起第一根方筒状横构件184c到从后侧起第二根方筒状横构件184d接合右加强纵构件187b。
另外,在上述左筒状纵构件183a与左方筒状主纵构件185a之间,从上述方筒状横构件184a、184c、184d、184e中的从后侧起第一根方筒状横构件184c到从后侧起第二根方筒状横构件184d接合左加强纵构件187a。
使上述右方筒状主纵构件185b和右筒状纵构件183b从前端部的方筒状横构件184a进一步向前方侧突出适当长度,由短的方筒状横构件184b接合其前端部来支承上述操作部8。
图30和图31所示,在上述底盘2的左方筒状主纵构件185a的后端部,从方筒装横构件184c朝向前侧在载置燃料箱188的整个区域中形成燃料箱支承部189,该燃料箱支承部189将其上面部低规定高度。另外,上述左加强纵构件187a其横截面构成为倒U字状,将该左加强纵构件187a与上述燃料箱支承部189同等地将其上面部切掉规定量而以低的位置支承燃料箱188。
这样,由于将燃料箱188的安装高度下降规定量,因此,即使由于脱粒装置6等的布局等的情况而使燃料箱188的高度受到制约也可以确保燃料箱容量。
在上述左方筒状主纵构件185a与左加强纵构件187a中,在燃料箱188的前侧附近位置分别设有钩190,在燃料箱188的后侧附近位置分别设有保持板191。在该保持板191上保持燃料箱系紧带192的一端侧,将燃料箱系紧带192的另一端侧挂在钩190上来保持燃料箱188。上述燃料箱系紧带192由橡胶状的弹性体构件构成。由此,减轻了燃料箱188的振动,可以稳定地保持燃料箱。
在上述中央纵构件186上固定连接着板194,在该板194上用螺栓螺母196安装着燃料过滤器195。而且,燃料箱188的下部与燃料过滤器195之间由软管193连接,燃料过滤器195与燃料泵197之间由软管198连接。当发动机起动时,驱动燃料泵197而从燃料箱188吸出燃料,从软管193、燃料过滤器195、软管198、燃料泵197送向发动机。在图31是由于线重叠着,省略了软管193、燃料过滤器195、软管198、燃料泵197等。
在燃料箱188内,产生由于结露而在燃料箱188内积有水分那样的不良现象。而且,在雨天补充燃料时,也有时水分进入到燃料箱188内而积存。这样,积存在燃料箱188内的水分与燃料一起被吸出送往燃料过滤器195,在该燃料过滤器195内被阻挡而不被送到发动机中。在燃料过滤器195内设有水感知传感器(未图示),当燃料过滤器195内水分成为规定量以上时,上述水感知传感器感知。而且,该信号直接送到操作部8的警报灯199而使警报灯199点亮。该警报灯199用红色构成,因此,作业者可以容易确认。
当上述警报灯199点亮时,通过卸下燃料过滤器195下侧的盖来排出水分。这样,用水分感知传感器感知积存于燃料过滤器195内的水分,使警报灯点亮并通知作业者,由此可以防止水分送到发动机内,使发动机的耐久性提高。另外,可以防止由于在燃料中混有水分而使发动机的马力降低。
上述警报灯199若是在操作部8处可以设在任何地方,在本实施例中设在操作部8的前部侧板上。200是转向操作件,当使其向左右方向倾动时,联合收割机向左右方向旋转,当使其向前后方向倾动时,割取装置3升降。201是起动开关,它用于将主电源成为连通状态而使发动机起动。202是使左右的转向灯点亮的转向灯杆,203是发出警报声音的喇叭,204是向割取装置3或喂料链4等的联合收割机的各部进行注油的注油开关,205是用于使联合收割机产生异常时发生的蜂鸣声停止的蜂鸣停止开关。206是显示切换开关,它用于切换显示在设于显示器207内的液晶显示板207a上的信息。作为具体的显示信息是谷粒箱7内的谷粒量的显示、联合收割机产生了异常时的异常部位的显示,各种传感器发生了故障时的发生了故障的传感器名的显示等。在该显示切换开关206的左侧设有上述警报灯199。
207是显示器,在其中设有上述的液晶显示板207a、发动机转速表207b、燃料表207c等。208是用于改变发动机的转速的节气杆,209是进行联合收割机的前进后退的主变速杆,210表示副变速杆。211是支承棒,是用于保持驾驶者的身体姿势的部件。

Claims (9)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轴架脱粒滚筒的脱粒室的一侧设有二级处理室,该二级处理室轴架二级处理滚筒,该二级处理滚筒用于接受二级物并对其进行处理,在上述二级处理室的后方设有排尘处理室,该排尘处理室轴架排尘处理滚筒,该排尘处理滚筒接受来自上述脱粒室的被处理物并对其进行处理,在上述脱粒室与二级处理室及排尘处理室的下方设有摇动分选台,在该摇动分选台的下方从分选风送风方向上游侧起配置风车和一级移送螺旋和二级移送螺旋而构成脱粒装置,从与上述一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一级扬谷装置向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侧方的谷粒储存装置内运送一级物,从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连通的二级扬谷装置向上述二级处理室内运送二级物,在上述谷粒储存装置的下部设置多个谷粒取出口,可从该谷粒取出口将谷粒装入谷粒收容袋中,其特征在于,在谷粒收容袋的里侧设置有引导该谷粒收容袋、防止倾倒的板,在上述一级移送螺旋和一级扬谷装置的连接部分,切开上述谷粒收容袋的里侧的板而设有缺口部,在机体右侧的侧方,设置有折叠自如的板,作业者乘在该板上进行谷粒收容袋的装卸作业并在该板上暂时载置成为满袋状态的谷粒收容袋,还设置有使该折叠自如的板向上方转动的前后方向的转动支点,在上述谷粒储存装置前方的操作部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及散热器,在该散热器的侧方设置有覆盖散热器的散热器罩,在该散热器罩的后部,设置有使散热器罩向侧方转动的上下方向的转动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二级扬谷装置的前方设有一级扬谷装置时,为了避免与二级扬谷装置产生干涉而将一级扬谷装置倾斜设置为前高后低状,并将该一级扬谷装置的谷粒排出口连结到上述谷粒储存装置的前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级扬谷装置的中间部支承上述谷粒储存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与支承谷粒收容袋的袋支架一体的支架将上述谷粒储存装置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与支承谷粒收容袋的袋支架一体的支架将上述谷粒储存装置支承在一级扬谷装置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与上述袋支架一体的支架的后部支承在机体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与上述袋支架一体的支架的后部支承在机体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将上述二级处理室配置在前上方,上述二级扬谷装置为了使其与二级处理室连通而倾斜设置成前高后低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二级移送螺旋,将上述二级处理室配置在前上方,上述二级扬谷装置为了使其与二级处理室连通而倾斜设置成前高后低状。
CNB2003101043538A 2003-10-24 2003-10-24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55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43538A CN1321555C (zh) 2003-10-24 2003-10-24 联合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043538A CN1321555C (zh) 2003-10-24 2003-10-24 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405A CN1608405A (zh) 2005-04-27
CN1321555C true CN1321555C (zh) 2007-06-20

Family

ID=34756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435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555C (zh) 2003-10-24 2003-10-24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155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0322B2 (ja) * 2006-08-31 2011-09-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9065895A (ja) * 2007-09-13 2009-04-02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266885B2 (ja) * 2008-05-30 2013-08-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処理装置
CN105766223B (zh) * 2010-09-17 2018-05-0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2239769A (zh) * 2011-04-22 2011-11-16 尹健 模块化微型联合收割机
KR101428554B1 (ko) * 2011-09-29 2014-08-08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KR20210001941A (ko) * 2019-06-27 2021-01-0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7828A (ja) * 1992-02-24 1993-09-07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等の穀粒袋詰装置
JPH08154473A (ja) * 1994-12-05 1996-06-18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の二番処理装置
JPH10201359A (ja) * 1997-01-17 1998-08-04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JPH1175524A (ja) * 1997-09-04 1999-03-23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の排塵調節装置
JP2001204240A (ja) * 2000-01-21 2001-07-31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装置
JP2002191226A (ja) * 2000-12-25 2002-07-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貯留タンク
JP2003038022A (ja) * 2001-07-30 2003-02-1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二番物処理装置
JP2003088221A (ja) * 2001-09-14 2003-03-25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7828A (ja) * 1992-02-24 1993-09-07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等の穀粒袋詰装置
JPH08154473A (ja) * 1994-12-05 1996-06-18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の二番処理装置
JPH10201359A (ja) * 1997-01-17 1998-08-04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JPH1175524A (ja) * 1997-09-04 1999-03-23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の排塵調節装置
JP2001204240A (ja) * 2000-01-21 2001-07-31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装置
JP2002191226A (ja) * 2000-12-25 2002-07-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貯留タンク
JP2003038022A (ja) * 2001-07-30 2003-02-1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二番物処理装置
JP2003088221A (ja) * 2001-09-14 2003-03-25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405A (zh) 200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8723U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321555C (zh) 联合收割机
JP728925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332145Y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814681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卸粮机构及具有该卸粮机构联合收割机
CN104066315B (zh) 割取收获机
WO2020195057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327713A (zh) 收获机
JP2014083018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JP7004735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387749A (zh) 收获机的脱粒装置
CN202104061U (zh) 联合收割机
JP2020195306A (ja) コンバイン
JP6534954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248566C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851484U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卸粮机构及具有该卸粮机构联合收割机
GB2024595A (en) Axial flow combine harvester
CN103843519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台及具有该操作台的联合收割机
JPH07177817A (ja) コンバイ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857778A (zh) 棉桃花壳分离机
JP3703577B2 (ja)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
JP662535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400056B2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