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309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8309A
CN1308309A CN00131099A CN00131099A CN1308309A CN 1308309 A CN1308309 A CN 1308309A CN 00131099 A CN00131099 A CN 00131099A CN 00131099 A CN00131099 A CN 00131099A CN 1308309 A CN1308309 A CN 1308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rojection
depression
mentioned
fixed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1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013C (zh
Inventor
山田直
和歌伸浩
中村伊知郎
西村英一郎
辻和志
鸟海幸一
束村亲纪
中川兴史
山田崇晴
荒木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7001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090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585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621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8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0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01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2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dispersed on the cell substrate, e.g. spherical particles, microfibre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它具有一致的单元间隙和高的显示质量,并且还提供生产这种装置的方法。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滤色片一侧基底和TFT一侧基底,通过其间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粘合在一起,其中,在滤色片一侧基底中由黑色遮光物形成突起,而在TFT一侧基底中由树脂膜,如定位膜形成凹陷,并且液晶注入基底之间。在树脂膜,如定位膜中,在除了与突起相对的部分中,形成有图样,由此在TFT一侧基底中形成凹陷。甚至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放置在突起上时,形成的凹陷可以避免单元间隙被顶高。这样,甚至在基底不平的情况下,单元间隙可以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并且还涉及生产这种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基底。通过间隔固定装置使单元间隙保持为常数值,并且液晶注入基底之间。图7是剖视图,画出了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220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220具有滤色片一侧基底225,和TFT(Thinfilm Transistor,即薄膜晶体管)一侧基底226。
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25中,滤色片202、黑色遮光物204、未画出的相反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明基底208上,透明基底208由玻璃或等同物制成,并且其表面覆盖有定位膜215。在TFT一侧基底226中,液晶驱动元件如TFT元件、接线部分203、绝缘膜207、未画出的像素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明基底209上,并且其表面覆盖有定位膜216。
液晶显示装置220以后面的方式生产。例如,滤色片一侧基底225和TFT一侧基底226,通过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0和液晶封装材料214粘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单元,其中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0用来保持单元间隙,并且在液晶封装材料中混合有间隔固定装置213,间隔固定装置213用于保持液晶显示装置220周边的单元间隙。液晶227注入所述中空的单元中。然后注入部分被封装剂封装,封装剂可以是树脂。
单元间隙是指,在像素区的滤色片一侧基底225和TFT一侧基底226之间的间隙G,在像素区中,像素电极与相反电极相对,并且单元间隙主要依据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1的直径、封装材料2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213的直径、和液晶217的注入和封装条件决定。单元间隙的一致性与液晶显示装置220的显示质量密切相关。当单元间隙的一致性低时,会有问题产生,如显示屏幕上产生显示不均匀,包括亮度不均匀或颜色不均匀。
在液晶显示装置220的矩形显示区240中,大量的像素与滤色片202相应于像素形成,在像素中,各自的像素电极与相反电极相对。在显示区中,为了避免光从临近的像素中泄漏,黑色遮光物204根据需要形成类似格子的形状,伸出整个显示区240,黑色遮光物包围像素的滤色片202。在包围显示区的图像框区241,形成有框状的黑色遮光物210。
黑色遮光物204和210有树脂制成,形成的方式与滤色片202一样。这样,为了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黑色遮光物必须形成得厚。结果,黑色遮光物204和210的薄膜厚度比滤色片202厚。结果,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25上,定位膜215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205和212。
在液晶显示装置220中,突起205和212由黑色遮光物204和210,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25的表面形成,它与液晶217相对。例如,由接线部分203、液晶驱动元件及等同物产生的突起,有时可以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26的表面上,使基底225和226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和凹陷部分,其中表面与液晶相对。
图7画出了形成一致的单元间隙的情况,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1不位于突起205和212上时,形成一致的单元间隙,其中突起205和212由黑色遮光物204和210形成。但是,因为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随机地放置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25或TFT一侧基底226上,因而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1不受限制地放置。
图8是剖视图,示意地画出了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放置在显示区的突起205上的情况。由于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放置在突起205上,其中突起205由滤光片一侧基底225上的黑色遮光物204形成,由放置在突起205上的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确定的单元间隙,与放置在平坦部分的其它分散间隔固定装置201所确定的单元间隙相比,在间隙的尺寸与突起205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单元间隙更大。基底间隙的差异导致了不均匀的单元间隙,由此,在显示屏幕上产生显示不均匀性,如亮度不均匀或颜色不均匀。
图9是剖视图,示意地画出了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图像框区241的突起212上的情况。在显示区240中,除了液晶驱动元件和接线部分203的多数区域,由透明的薄膜形成,像素电极的光可以穿过薄膜。相反,在包围显示区240的图像框区241,形成有框状的黑色遮光物,来避免光从区域中泄漏。以这种方式,在薄膜结构上,显示区240与图像框区241彼此不同。
黑色遮光物210的薄膜厚度比滤色片202更厚。这使显示区240和图像框区241之间形成阶梯,并且在图像框区241中,使突起212形成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25的定位膜215的表面。这样,由放置在图像框区的突起212上的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确定的单元间隙,比封装材料2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213确定的单元间隙更大,并且在显示区的周边,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顶高单元间隙。结果,形成不均匀的单元间隙,并且在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附近的显示屏幕中,产生显示不均匀性,如亮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
在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间隔固定装置的一些传统技术中,周边部分的单元间隙,通过改变封装材料214中间隔固定装置213的直径来调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例如由于图像框区241中的黑色遮光物210,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突起212上的情况下,与图9所示的封装材料2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213相比,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更内在地影响单元间隙的值。甚至这样,当改变封装材料2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213的直径时,由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产生的单元间隙也不能被避免,其中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图像框区241中。
相反,在另一种传统技术中,想要通过减小形成突起的薄膜的厚度,如黑色遮光物的厚度,来克服不均匀的单元间隙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技术具有问题,由于技术原因,如生产形成突起的薄膜的方法,或由于显示质量的原因,如在减小薄膜的厚度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这样,形成凸起的薄膜的厚度不能减小。
在进一步的传统技术中,采用了一种方法,其中液态聚丙烯树脂或等同物,通过旋转覆膜方法应用于基底上,并加热应用的薄膜来覆盖突起,由此增强基底的平面度。但是,传统技术的方法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必须附加执行覆膜过程。
在另一个进一步的传统技术中,这项技术由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JP-A 7-92477(1995)发布,两部分之间的单元间隙通过形成虚拟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膜来去除,其中在第一部分形成有ITO膜,作为透明电极,而在第二部分不形成ITO膜。然而,在这种方法中,ITO膜可以形成的部分,和ITO膜的厚度受到限制,这样,不能改进单元间隙的不均匀性,单元间隙由黑色遮光物及等同物形成的小突起产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一致的单元间隙,并且还提供生产这种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突起;并且
在另一个基底上,在面对液晶的区域中形成凹陷,这个区域与突起相对。
根据本发明,在突起形成在一个基底中的情况下,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与基底相对,由此避免单元间隙被间隔固定装置顶高,其中间隔固定装置放置在突起上。甚至当基底不平时,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这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单元间隙不均匀而导致的显示质量的退化,可以被避免,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当凹陷形成在薄膜中时,其中薄膜组成另一个基底,不需要增加过程,如覆膜过程,在另一个基底的表面形成附加膜,并且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甚至由于技术原因或显示质量的原因,形成凸起的一个薄膜和组成基底的另一个薄膜不能够减薄的情况下,这样,通过在另一个基底形成凹陷,可以使单元间隙一致化。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最好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根据本发明,突起由黑色遮光物形成在一个基底中,黑色遮光物做得比滤色片厚,来得到遮光性能,并且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部分中,与突起相对。这样,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进入凹陷,因而避免间隔固定装置顶高单元间隙。由此,甚至当基底不平时,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并且
在另一个基底上,在面对液晶的部分中形成突起,这个部分与凹陷相对。
根据本发明,在凹陷形成在一个基底的情况下,突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液晶层一侧的部分中,这个部分与基底相对,由此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这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单元间隙不均匀,而导致的显示质量的退化可以被避免,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当突起形成在薄膜中时,其中薄膜组成另一个基底,不需要增加过程,如覆膜过程,在另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形成附加膜,并且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并且
填充所述凹陷。
根据本发明,在凹陷形成在一个基底的情况下,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被调整并使之平坦,来填充凹陷,由此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这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单元间隙不均匀而导致的显示质量的退化,可以被避免发生,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当通过组成一个基底的薄膜而使凹陷平坦时,不需要增加过程,如覆膜过程,在另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上形成附加膜,并且生产成本不会增加。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底;
间隔固定装置;和
液晶,
所述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突起形成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中,并且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与突起相对。
根据本发明,在突起形成在一个基底的情况下,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与所述突起相对,甚至当各自的基底不平时,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这样,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避免发生显示不均匀,如亮度不均匀或颜色不均匀,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最好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根据本发明,突起由黑色遮光物形成在一个基底中,黑色遮光物做得比滤色片厚,来得到遮光性能,并且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部分中,这个部分与突起相对。这样,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进入凹陷,从而避免间隔固定装置顶高单元间隙。由此,甚至当基底不平时,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基底;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所述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凹陷形成在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中,并且凹陷被填充。
根据本发明,在凹陷形成在一个基底中的情况下,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被调整并使之平坦,来填充凹陷,由此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这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单元间隙不均匀而导致的显示质量的退化,可以被避免发生,由此提高显示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对基底;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具有高度H和宽度W1的突起,形成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层的表面中,
具有深度D和宽度W2的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面对液晶层表面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与突起相对,并且
在突起的高度H比凹陷的深度D小的情况下,选择突起的宽度W1和凹陷的宽度W2,使宽度W1比凹陷的宽度W2大。
根据本发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一个基底和另一个基底由间隔固定装置彼此分开一定的间隙,并且粘合在一起,使之通过液晶彼此相对。在这个结构中,形成在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上的突起,和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中的凹陷,避免彼此相对。例如,突起是黑色遮光物,并且凹陷是接触孔,接触孔通过照相平板印刷技术或等同物,形成在绝缘层中。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突起和凹陷,当突起的高度H比凹陷的深度D小时,使突起的宽度W1比凹陷的宽度W2大,由此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也就是,在多个间隔固定装置放置在突起上的情况下,突起的宽度W1做得比凹陷的宽度W2大,由此促使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位于凹陷中,和除了凹陷以外的区域中。在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之中,位于凹陷中的间隔固定装置不具有限制单元间隙的功能,但位于凹陷以外的区域中的间隔固定装置限制单元间隙。这样,通过突起获得顶高间隔固定装置的效果,并且单元间隙避免由于凹陷而过度减薄。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避免发生亮度不均匀。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最好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根据本发明,突起由黑色遮光物形成在一个基底中,黑色遮光物做得比滤色片厚,来得到遮光性能,并且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的部分中,这个部分与突起相对。这样,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进入凹陷,从而避免间隔固定装置顶高单元间隙。甚至当基底不平时,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和凹陷最好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图像框区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周边。
根据本发明,例如当放置在图像框区中的黑色遮光物的膜厚度,比放置在显示区的滤色片的厚度大时,其中图像框区位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周边,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的平面度降低。同样在图像框区中,如上所述选择突起与凹陷之间的关系,由此单元间隙避免由于凹陷而过度减薄,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避免发生亮度不均匀。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和凹陷最好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与显示区分离。
根据本发明,突起和凹陷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与显示区分离,即形成在液晶封装材料附近。在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之中,在封装材料附近位于凹陷中的间隔固定装置,不具有限制单元间隙的功能,但那些位于凹陷以外的区域,并与封装材料分离的间隔固定装置,限制单元间隙。这样,避免单元间隙由于凹陷过度减薄,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避免发生亮度不均匀。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突起和凹陷最好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靠近显示区附近。
根据本发明,突起和凹陷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靠近显示区附近。在放置在突起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之中,位于显示区附近的凹陷中的间隔固定装置,不具有限制单元间隙的功能,但那些位于凹陷以外的区域,并与显示区分离的间隔固定装置,限制单元间隙。这样,避免单元间隙由于凹陷而过度减薄,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避免发生亮度不均匀。
而且,在本发明中,第二凹陷最好进一步形成另一个基底的凹陷周边。
根据本发明,第二凹陷放置在凹陷的周边,这个凹陷是例如接触孔。在作为凹陷的接触孔部分中,由于间隔固定装置而导致的限制不应用在单元间隙中,这样,减小了局部单元间隙的一致性,而产生显示不均匀。相反,在本发明中,另一个凹陷放置在接触孔的周边,其中接触孔作为凹陷,并且,这样避免局部地降低单元间隙的一致性,由此可以避免亮度不均匀。
从后面参考附图进行的具体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标、特点和优点变得更为清楚。其中:
图1是断面图,画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23的显示区的结构;
图2是断面图,画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23的图像框区的结构;
图3是剖视图,画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a;
图4是剖视图,画出了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b;
图5是平面视图,画出了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具有第二凹陷137的液晶显示装置121c;
图6是平面视图,画出了不具有第二凹陷137的液晶显示装置141;
图7是剖视图,画出了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220的结构;
图8是断面图,画出了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放置在显示区240的突起205上的情况;并且
图9是断面图,画出了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图像框区241的突起212上的情况。
现在参考附图,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基底。单元间隙通过间隔固定装置保持为常数值,并且液晶被封装在基底之间。
基底之一是滤色片一侧基底,其中滤色片、黑色遮光物、相反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光基底上,透光基底由玻璃或等同物制成,并且表面覆盖有定位膜。另一个基底是TFT一侧基底,其中液晶驱动元件如TFT元件、接线部分、绝缘膜、像素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光基底上,并且表面覆盖有定位膜。
多数液晶显示装置以后面的方式生产。滤色片一侧基底和TFT一侧基底,通过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封装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单元,其中间隔固定装置用于保持单元间隔,并且在液晶封装材料中混合有间隔固定装置,其中间隔固定装置用于确定显示区周边的单元间隔。液晶注入中空的单元中。然后,注入部分由树脂或等同物的封装剂封装。
单元间隙是指在像素区中,滤色片一侧基底和TFT一侧基底之间的距离,其中像素电极与相反电极相对,并且单元间隙主要依靠分散间隔固定装置的直径、封装材料中的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的注入及封装条件而决定。单元间隙的一致性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密切相关。当单元间隙的一致性低时,显示屏幕中产生显示不均匀,如亮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
图1是断面图,画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23的显示区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23具有滤色片一侧基底25和TFT一侧基底26。
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5中,滤色片2、黑色遮光物4、未画出的相反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光基底上,透光基底由玻璃或等同物制成,并且表面覆盖有定位膜,定位膜未画出。在TFT一侧基底26中,液晶驱动元件如TFT元件、接线部分、绝缘膜、未画出的像素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光基底上,并且表面覆盖有树脂膜16,如定位膜(此后,树脂膜被称为定位膜)。
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相反电极与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是像素区,它直接与显示相关。在矩形显示区中,大量像素垂直地且水平地安排,并且滤色片2相应于各自的像素放置。在显示区50中,为了避免光泄漏到附近的各自像素中,在格子形状当中,根据需要形成有黑色遮光物4,黑色遮光物4包围各自像素的滤色片2,其中格子形状申出滤色片一侧基底25的整个显示区50。
黑色遮光物4由树脂制成,制成方式与滤色片2一样。这样,为了得到足够遮光性能,黑色遮光物的膜厚度必须形成得厚。结果,黑色遮光物4的膜厚度比附近的滤色片2厚。这样,突起5形成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5的表面中,与液晶17相对。
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由黑色遮光物4产生的突起5,形成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5的表面上。而且,由接线部分和液晶驱动元件产生的突起,有时可以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6的表面上。
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在TFT一侧基底26的表面,除了与滤色片一侧基底25的突起5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定位膜16。结果,凹陷18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6的表面,它与液晶17相对。关于每个凹陷18,在基底25和26之间形成有间隙,使这个间隙与基底间隙G相等,或比基底间隙G大,基底间隙G是在突起5不存在的区域中的单元间隙。
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1随机地放置在滤色片一侧基底25的定位膜,或TFT一侧基底26的定位膜16的表面。在传统技术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220中,其中如图8所示,基底225和226粘接在一起形成单元,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放置在突起205上时,突起205上的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作为支持来增加突起周边的单元间隙,由此导致显示不均匀。
相反,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凹陷18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6的部分中,它与突起5相对,并且放置在突起5上的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由此进入凹陷18,其中凹陷18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6中,由此防止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顶高单元间隙。这样,在突起5和凹陷18形成的部分中,单元间隙由其它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1确定,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1放置在这个部分附近,这样液晶显示装置23的单元间隙一致化。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甚至当基底25和26不平时,单元间隙也是一致的。不像传统技术,在突起形成其上的基底的表面,通过覆膜来使之平坦,这样,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增加覆膜过程,并且可以避免生产成本增加。
下面,将描述形成定位膜16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在基底的表面上,作为定位膜16的液晶材料通过旋转覆膜技术或等同物应用,然后干燥形成聚酰亚胺薄膜,在基底中,接线部分、液晶驱动元件、绝缘膜、像素电极及等同物,安排在透光基底上。支持树脂应用在膜的表面上,来形成支持覆膜,其中支持树脂是紫外养护的树脂。
此后,形成有预定掩模图样的遮光片,放置在支持覆膜上,其定位使遮光片遮住凹陷18形成的部分,避免它被光照射。下面执行暴露过程,使紫外线从遮光片上面的位置照射到支持覆膜上。在支持覆膜中,遮盖聚酰亚胺膜表面的部分,通过暴露养护,由此形成支持覆膜,其中聚酰亚胺膜作为定位膜16,并且在凹陷18形成的部分,其支持被去除掉。
在聚酰亚胺膜中,支持图样形成并且将要形成凹陷的部分,通过蚀刻去除掉,然后支持覆膜被去除掉。这样,形成图样的聚酰亚胺膜受到磨光处理,其中表面用布或等同物摩擦,由此形成具有图样的定位膜16。
除了定位膜16,可以选择不降低液晶显示质量的膜,作为形成凹陷18的膜,如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组成TFT一侧基底26的覆膜,或由水玻璃制成的无机绝缘覆膜。当用于形成凹陷18的膜,可以通过例如照相过程形成图样时,在照相过程中执行曝光和生长,可以通过改变遮光片的遮光图样的形状,来形成凹陷18。作为形成这些膜的方法,可以采用印刷方法来代替上述照相平板印刷技术。
图2是断面图,画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23的图像框区51的结构。图像框区51包围液晶显示装置23的显示区50,在图像框区51中,形成框状黑色遮光物10,来避免光从区域中泄漏,框状黑色遮光物10在厚度上比滤色片2厚。这样,在面对液晶17的滤色片一侧基底25中,突起12形成在图像框区51的表面上。通过定位膜16,在TFT一侧基底26的表面形成凹陷19,这个表面与液晶17相对。关于凹陷19,在基底25和26之间形成间隙,使这个间隙与基底间隙G相等,或比基底间隙G大,基底间隙G是在突起5不存在区域的单元间隙。
如图9所示,在现有技术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220中,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图像框区241的黑色遮光物210上时,因为黑色遮光物210厚,单元间隙被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顶高,其方式与图8所示的情况相同,其中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06放置在显示区240的黑色遮光物204上。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周边单元间隙主要通过封装材料中的间隔固定装置来优化。但是,在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放置在突起212上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比封装材料2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213,更主要地影响单元间隙的值。这样,图像框区241的单元间隙被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顶高,使图像框区241附近的单元间隙增加。这样,在现有技术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220中,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11也影响显示框区241附近的显示区240,并且在显示区附近产生显示不均匀。
相反,如在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3中,当凹陷19形成在TFT一侧基底26的部分中的情况下,其中TFT一侧基底26的部分与突起12相对,甚至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2放置在突起12上时,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2进入凹陷19,这样,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22不顶高单元间隙。从而,周边的单元间隙由封装材料1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13的直径决定。结果,通过优化间隔固定装置13的直径,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
凹陷19通过形成图样的定位膜16形成,并且定位膜16通过上述照相平板技术形成图样。
除了定位膜16,可以选择不降低液晶显示质量的膜,作为形成凹陷19的膜,如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组成TFT一侧基底26的覆膜,或由水玻璃制成的无机绝缘覆膜。当用于形成凹陷19的膜,可以通过例如照相过程形成图样时,其中在照相过程中执行曝光和生长,可以通过改变遮光片的遮光图样的形状,来形成凹陷19。作为形成这些膜的方法,可以采用印刷方法来代替上述照相平板印刷技术。
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甚至由于显示质量的原因,在黑色遮光物4、10的膜厚度不能减薄的情况下,甚至当基底25和26不平时,可以通过在相对的TFT一侧基底26的表面,形成凹陷18和19,来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其中TFT一侧基底26面对液晶17。以这种方式,在液晶显示装置23中,甚至由于技术原因或显示质量的原因,形成突起5和12的膜的厚度不能减薄,其中技术原因如生产膜的方法,显示质量的原因如,在减小膜厚度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这时可以通过调整基底26的表面,使单元间隙一致化,基底26的表面与突起5和12相对,并且面对液晶17。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每个基底中,除了这样的突起,有时可以形成凹陷。可以通过在基底中形成的凹陷,部分地减小单元间隙,并且单元间隙可以不均匀地形成。
当用代替树脂的材料,制成黑色遮光物时,金属制的黑色遮光物的膜厚度比滤色片的厚度小,因为甚至在减小厚度时,金属材料也可以得到足够的遮光性能。在这样的结构中,凹陷形成在滤色片一侧的基底中。
在滤色片一侧基底中,当凹陷的宽度和深度大时,或当分散的间隔固定装置没有放置在凹陷附近时,可以部分地减小单元间隙,并且可以不均匀地形成单元间隙。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可以在滤色片一侧基底上形成膜,来填充滤色片一侧基底上形成的凹陷,由此使单元间隙一致化。
作为在凹陷中形成膜的方法,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其中新形成有树脂膜,然后通过照相平板技术形成图样。但是,这种方法使步骤增多。可选地,最初不必要在遮光区中形成的滤色膜,可以形成在黑色遮光物上,使之在形成滤色片的步骤中,改变曝光掩模的图样或等同物。在这个选择中不必要附加新过程,而可以使单元间隙一致化。
如上所述,由凹陷产生的单元间隙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在黑色遮光物上覆盖滤色片而提高,其中凹陷通过黑色遮光物形成,黑色遮光物的厚度比滤色片的厚度薄。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甚至在另一个基底中,在单元间隙的部分由于凹陷而过度减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一个基底上形成膜来填充凹陷,使单元间隙一致化,填充的方式与上述方法相同,形成这个凹陷是为了提高单元间隙的一致性,这个单元间隙由形成在一个基底上的突起产生。在基底中形成凹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相对基底的部分中形成突起,使单元间隙一致化,其中基底与凹陷相对。
图3是剖视图,画出了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a。液晶显示装置121a包括滤色片一侧基底151、TFT一侧基底152、间隔固定装置130及131、和液晶封装材料132。滤色片123和黑色遮光物124形成在透明基底122的一个表面上,透明基底122通过玻璃基底或等同物实现。这些元件可以被图8所示的定位膜覆盖。以这种方式构成滤色片一侧基底151。绝缘层128形成在透明基底126的一个表面上,透明基底122通过玻璃基底或等同物实现。接线部分、像素电极和TFT元件,及图8所示作为液晶驱动元件的TFT元件,形成在透明基底126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以进一步形成绝缘层18。这些元件可以由图8所示的定位膜覆盖。以这种方式构成TFT一侧基底152。
用于使单元间隙保持一致的间隔固定装置130,分散在基底151和152上。图像框区B的端部通过液晶封装材料132粘合在一起,来形成单元,图像框区B位于基底151和152的显示区A的周边。液晶注入单元中,然后液晶注入部分被树脂封装,由此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21a。用于确定单元间隙的间隔固定装置131,与液晶封装材料132混合。这里假设间隔固定装置130和131由塑料材料制成。
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中,除了接线部分和TFT元件,显示区A的大部分通常由像素电极构成,其中像素电极具有透光性。相反,位于显示区A周边的图像框区B,由黑色遮光物124构成,黑色遮光物具有遮光性能,由此避免光泄漏。在图像框区B中,突起133由黑色遮光物124形成。如上所述,显示区A和图像框区B在结构上彼此不同,并且在厚度上也是如此。这样,区域A和B的附近形成阶梯,并且单元间隙的一致性急剧降低。
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中,为了避免形成这样的阶梯,凹陷134相应于突起133放置。例如,凹陷134是接触孔,它通过照相平板技术或等同物形成在绝缘层128中。可选地,可以选择不降低显示性能的膜,如聚酰亚胺或等同物制成的定位膜,由丙烯酸树脂、有机树脂或等同物制成的覆膜,由水玻璃或等同物制成的无机绝缘覆膜,并且凹陷可以通过例如照相平板技术或胶印技术形成。
特别地,在液晶一侧,突起133形成在滤色片一侧基底151的表面上,并且具有高度H和宽度W1。在液晶一侧,凹陷134形成在TFT一侧基底152的表面上,使之与突起133相对,并且具有深度D和宽度W2。特别地,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121a中,当突起133的高度H比凹陷134的深度D小时,最好选择突起133的宽度W1,使之比凹陷134的宽度W2大。换句话说,当突起133的高度H比凹陷134的深度D小时,选择突起133的面积,使之比凹陷134的面积大。根据这个结构,在放置在突起133上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之中,位于凹陷134以外区域中的间隔固定装置,限制单元间隙。这样,保持突起133顶高间隔固定装置130的效果,并且单元间隙被避免过度减薄。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中,避免发生亮度不均匀。
这样的突起133和凹陷134,不仅可以放置在显示区A,而且可以放置在图像框区B。当放置在图像框区B中的黑色遮光物124,在厚度上比放置在显示区A的滤色片123厚时,放置在图像框区B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作为支点,在显示区A与图像框区B之间的界线附近增加阶梯差异,使一致性降低。这时,通过相应于突起133放置凹陷134,使突起与凹陷彼此抵消。
在突起133,即黑色遮光物124具有大面积的情况下,当形成的凹陷134的深度D,大于突起133的高度H时,单元间隙被过度减薄。在本发明中,突起133和凹陷134以上述关系放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几个间隔固定装置130放置在突起133上时,突起133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位于凹陷134中,并且位于除了凹陷以外的区域中。在放置在突起133上的间隔固定装置之中,位于凹陷13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不限制单元间隙,但是,位于凹陷134以外区域中的间隔固定装置130限制单元间隙。这样,得到该处的突起133顶高间隔固定装置130的效果,并且单元间隙被避免过度减薄。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中,避免亮度不均匀发生。
特别地,如图3所示,突起133和凹陷134形成在图像框区B的区域中,并且与显示区A分离,即在液晶封装材料132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在放置在突起133上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之中,在封装材料132附近,位于凹陷13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不限制单元间隙,但是位于凹陷134以外的区域,并且与封装材料132分离的间隔固定装置130,限制单元间隙。这样,避免凹陷134过度减薄单元间隙,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中,避免亮度不均匀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图9所示的传统技术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220,这个单元间隙可以做得比较小。
图4是剖视图,画出了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b。液晶显示装置121b的构成方式,与液晶显示装置121a的构成方式相同,除了突起133和凹陷134的形成位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元件由相同参考数字指示,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特别地,如图4所示,突起133和凹陷134形成在图像框区B的区域中,并且靠近显示区A。在这种情况下,在放置在突起133上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之中,在显示区A附近,位于凹陷134中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不限制单元间隙,但是位于凹陷134以外的区域,并且与显示区A分离的间隔固定装置130,限制单元间隙。这样,单元间隙被避免过度减薄,使单元间隙可以一致化。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121b中,避免亮度不均匀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图9所示的传统技术生产的液晶显示装置220,这个单元间隙可以做得比较小。
进一步,限制单元间隙的间隔固定装置130位于外侧区域,并且与图3所示间隔固定装置130的情况相比较,它与显示区A进一步分离,这样对显示区A产生较小的影响。假设凹陷134的宽度在液晶显示装置121a和121b中是一致的,那么,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21a相比,液晶显示装置121b的单元间隙可以做得更小。
图5是平面视图,画出了本发明更进一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c。液晶显示装置121c的构造方式与液晶显示装置121a和121b的相同,除了作为凹陷的接触孔135形成在图像框区B,并且第二凹陷137形成在接触孔周边。相同元件由相同参考数字指示,并且其描述被省略。
通常,用于将滤色片一侧基底151的普通电极,传输到TFT一侧基底152的普通传输部分138,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121c图形框区B。在普通传输部分138,作为凹陷的接触孔135,形成在TFT一侧基底152的绝缘层128中,并且传输介质136放置在接触孔135中,传输介质136通过碳或等同物实现。在液晶显示装置121c中,第二凹陷137形成在TFT一侧基底152的接触孔135的周边。
图6是液晶显示装置141的平面视图,它不具有第二凹陷137,并且图6用于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21c的特点。在作为凹陷的接触孔135中,由间隔固定装置130和131产生的单元间隙不受到限制,这样,单元间隙小的区域在图像框区B中内在地形成。根据传输介质136材料的质量,传输介质136本身可以使区域内在地形成,在这个区域中,单元间隙小。这样,如图6所示的显示不均匀C产生在显示区A中。
相反,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21c中,第二凹陷137形成在接触孔135的周边,接触孔135作为凹陷,这样在图像框区B中,单元间隙小的区域内在地形成。这样,如图6所示的显示不均匀C可以避免发生。
第二凹陷137最好形成在接触孔135的周边,接触孔135作为凹陷,对混入液晶封装材料132的间隔固定装置131,优化其直径。根据这个结构,单元间隙的一致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并且在图像框区B附近,由显示区A的端部与中心部分之间的单元间隙的差异,产生的显示不均匀可以避免发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21a到121c中,单元间隙的一致性改善,并且显示质量提高。凹陷134用于改善单元间隙的一致性,可以只通过改变光刻掩模来形成凹陷134,在实现改进的同时,不增加生产成本。甚至当基底151和152表面的平面度低时,也可以保持单元间隙的一致性。这样,基本上不需要覆膜层来保持平面度。而且,通过调整凹陷134的面积或形成位置,可以进一步优化单元间隙。
为了使单元间隙一致化,用于形成凹陷134、优化凹陷134的面积并且优化凹陷134的位置,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技术,来选择合适的膜厚度,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最简单的技术。甚至对基底151和152之一不可能进行处理时,可以对基底152和151的另一个进行处理。
在滤色片一侧基底151具有树脂制成的黑色遮光物124的情况下,如果黑色遮光物的透光性较低,必须增加黑色遮光物124的厚度来显示黑色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制成的黑色遮光物124的厚度,比滤色片123的厚度大,并且滤色片一侧基底151表面的平面度不相同,导致不能得到一致的单元间隙。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TFT一侧基底152中形成凹陷134,可以使单元间隙保持一致,TFT一侧基底152与滤色片一侧基底151相对。
进一步,还关于内在的显示不均匀,可以通过在凹陷附近形成第二凹陷137,抑制这样的内在显示不均匀,其中显示不均匀由接触孔135形成的凹陷产生,接触孔135由任何原因形成,如普通传输部分。
本发明可以实施于其它特定的形式,而未脱离其思想和必要特点。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有方面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定,而不由前面的说明书指定,并且,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内,所有改变将因此包括其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突起;并且
在另一个基底上,在面对液晶的区域中形成凹陷,这个区域与上述突起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突起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3.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并且
在另一个基底上,在面对液晶的部分中形成突起,这个部分与上述凹陷相对。
4.一种用于生产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一对基底之间,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上形成凹陷;并且
填充上述凹陷。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底;
间隔固定装置;和
液晶,
上述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上述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突起形成在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表面中,并且凹陷形成在另一个基底面对液晶的区域中,上述区域与上述突起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突起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底;
间隔固定装置;和
液晶,
上述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上述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凹陷形成在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表面中,并且上述凹陷被填充。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对基底;
间隔固定装置;和
液晶,
上述间隔固定装置和液晶介入上述一对基底之间,
其中,具有高度H和宽度W1的上述突起,形成在上述一个基底面对液晶层的表面中,
具有深度D和宽度W2的上述凹陷,形成在上述另一个基底的面对液晶层表面的区域中,这个区域与上述突起相对,并且
在上述突起的高度H比上述凹陷的深度D小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突起的宽度W1和上述凹陷的宽度W2,使上述宽度W1比上述凹陷的宽度W2大。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突起是黑色遮光物形成的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突起和凹陷形成在图像框区中,上述图像框区位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周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突起和凹陷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与显示区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突起和凹陷形成在图像框区中,并且靠近显示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突起进一步形成上述另一个基底的凹陷周边。
CNB001310992A 1999-12-27 2000-12-27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001799A JP3809043B2 (ja) 1999-12-27 1999-12-27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0017/1999 1999-12-27
JP58521/2000 2000-03-03
JP2000058521A JP3962196B2 (ja) 2000-03-03 2000-03-03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8309A true CN1308309A (zh) 2001-08-15
CN1196013C CN1196013C (zh) 2005-04-06

Family

ID=2658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109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13C (zh) 1999-12-27 2000-12-27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38125B2 (zh)
KR (1) KR100379195B1 (zh)
CN (1) CN1196013C (zh)
TW (1) TW54848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96C (zh) * 2004-10-14 2007-06-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显示器面板制造方法
CN100371796C (zh) * 2005-03-15 2008-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74915C (zh) * 2002-12-30 2008-03-1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和其中所用的密封剂图形形成设备
CN101395528B (zh) * 2006-03-27 201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89443B (zh) * 2004-08-04 2011-06-15 夏普株式会社 滤色器基板以及具备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991531B (zh) * 2005-12-27 2012-05-30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8755B (zh) * 2007-08-09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2583B2 (en) * 2004-11-08 2009-06-30 Caterpillar Inc. Exhaust purification with on-board ammonia production
KR20040013497A (ko) * 2002-08-07 2004-02-14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스페이서 주변의 빛샘을 방지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482637B2 (ja) 2004-04-26 2010-06-16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15271A (ja) * 2004-07-02 2006-01-19 Seiko Epson Corp 薄膜形成方法
TWI307836B (en) * 2004-07-02 2009-03-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lurality of disks fault tolerance efficienctly
JP4381928B2 (ja) * 2004-08-26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381938B2 (ja) * 2004-09-09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検査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検査装置
JP4111195B2 (ja) * 2005-01-26 2008-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761782B2 (ja) * 2005-01-27 2011-08-3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42058B2 (ja) * 2005-06-22 2008-08-27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740041B1 (ko) * 2005-06-30 2007-07-1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듀얼 컬럼 스페이서를 구비한 액정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92783B1 (ko) * 2005-12-15 2012-10-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279322A (ja) * 2006-04-05 2007-10-25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111370B2 (en) * 2007-01-26 2012-02-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lor filter substrate
WO2009001573A1 (ja) * 2007-06-27 2008-12-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53902A1 (en) * 2009-04-07 2010-10-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520614B2 (ja) 2010-01-15 2014-06-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560045B1 (en) * 2010-04-16 2016-05-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10304912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541577B (zh) 2014-01-07 2016-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與顯示器
US11411198B2 (en) * 2019-06-18 2022-08-09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3175A (ja) 1992-05-13 1993-11-26 Sharp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0792477A (ja) 1993-09-20 1995-04-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123534A (ja) * 1996-10-23 1998-05-15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10268332A (ja) 1997-03-24 1998-10-0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08470B (en) * 1997-05-09 2002-11-0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947232B2 (ja) 1997-06-26 2007-07-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ー製造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JPH11142863A (ja) * 1997-11-13 1999-05-28 Nec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4915C (zh) * 2002-12-30 2008-03-12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和其中所用的密封剂图形形成设备
CN1989443B (zh) * 2004-08-04 2011-06-15 夏普株式会社 滤色器基板以及具备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320396C (zh) * 2004-10-14 2007-06-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显示器面板制造方法
CN100371796C (zh) * 2005-03-15 2008-0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991531B (zh) * 2005-12-27 2012-05-30 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264657B2 (en) 2005-12-27 2012-09-11 Nlt Technologi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395528B (zh) * 2006-03-27 201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8755B (zh) * 2007-08-09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8481B (en) 2003-08-21
CN1196013C (zh) 2005-04-06
US6738125B2 (en) 2004-05-18
US20010005257A1 (en) 2001-06-28
KR100379195B1 (ko) 2003-04-08
KR20010062751A (ko) 200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013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66142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2023C (zh) 在各像素具备辅助电容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CN1062957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23401A (zh) 有流动控制壁的液晶显示板
CN1196960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60503A (zh) 三维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363851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076754A (zh) 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板的制造装置
CN16614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55463A (zh) 垂直取向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元件
CN1837905A (zh) 柔性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20107C (zh) 电光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479142A (zh) 具有噪声屏蔽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87204C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28202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14473A (zh) 滤色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821846A (zh) 液晶显示器中的反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790103A (zh) 用于修复液晶显示器件的装置和方法
CN153642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8720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84035C (zh) 隔离物定点配置装置、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269180C (zh) 灯、灯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293411C (zh) 制造光敏绝缘膜图案和反射电极及其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CN1769927A (zh) 透明基板、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