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2238A -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2238A
CN1302238A CN00800697A CN00800697A CN1302238A CN 1302238 A CN1302238 A CN 1302238A CN 00800697 A CN00800697 A CN 00800697A CN 00800697 A CN00800697 A CN 00800697A CN 1302238 A CN1302238 A CN 1302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organic waste
flora
treatment trough
horseh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冈范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302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2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 B01F27/906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with fixed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2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helices or scre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40Mixers using gas or liquid agitation, e.g. with air supply tubes
    • B01F33/402Mixers using gas or liquid agitation, e.g. with air supply tubes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 stirr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C05F3/06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9/00Fertilisers from household or town refuse
    • C05F9/04Biological comp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25Mixing waste with other ingredi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60Mixing solids with sol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14Helically shaped stirrers, i.e. stirrers comprising a helically shaped band or helically shaped band sections
    • B01F27/1145Helically shaped stirrers, i.e. stirrers comprising a helically shaped band or helically shaped band sections ribbon shaped with an open space between the helical ribbon flight and the rotating ax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5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materials of biologica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生垃圾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在短期内能高效分解处理有机废弃物。该处理装置具有投入马床废弃物3和有机废弃物6的处理槽2,混合马床废弃物3与有机废弃物6的搅拌器4及在处理槽3内送入空气的送气装置5。有机废弃物6通过在马床废弃物3中生育的马粪菌群被分解。被处理过的废弃物可有效地用作肥料、土壤改良剂及家畜用饲料。

Description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处理动物性或植物性的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及设备。
在此,有机废弃物例如包括生垃圾(如蔬菜碎屑、剩饭等),谷类豆类菜类的压榨粕(如黄豆的压榨柏,啤酒的压榨粕等),咖啡粕,甘蔗属等的黍属类的压榨渣,食品工厂所产生的动物  鱼介类的残渣,动物性油脂(如猪油、乳酪等)的废油,植物性油脂(如菜油、沙拉油等)的废油,制材工厂所产生的锯屑或刨花、木筷子,竹片,脱谷过程中所产生的谷壳,林荫大道上的落叶,污水处理场所产生的有机污泥,动物的粪尿、蛋皮、牛奶及乳制品、酱油的压榨渣、一部分纸类等多种多样的废弃物。
在一般家庭、餐厅、食品工厂、医院、住宿设备等所有场所中皆会产生以生垃圾为首的各种有机性废弃物。生垃圾在基本上可粗略分为,植物性的生垃圾如蔬菜碎屑等,以及动物性的生垃圾如鱼肉类残渣等,但实际上废弃状态如剩饭等为两者混合的状态较多。
对于有机废弃物中的黄豆压榨粕,啤酒压榨粕等在大规模的食品工厂大量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正在尝试其经过发酵熟化的肥料化,或尝试其干燥后的作为燃料的利用。
另外,家庭所产生的生垃圾的小型肥料化装置也有一部分已被实用化。这种肥料化装置为一种利用微生物使生垃圾分解的装置,通常是从多种生育于土壤的土壤菌种中选择培养高分解能力的菌(微生物、细菌)而予以使用。以往使用土壤菌的装置是根据己知的知识,即在自然的土中通过土壤菌的作用分解如生垃圾等有机物,因此以往的想法是在选择土壤菌为基础之下高效地进行自然界的分解现象。
另一方面,也有人尝试一种使生垃圾在槽内发酵以产生甲烷气体的燃料化装置(生物能源装置)的实用化。
然而,有效利用于肥料、燃料等的生垃圾其量极少,目前的生垃圾几乎全部被自治团体(地方公共团体)或业者收集而大部分被焚烧。
但是,在焚烧处理垃圾的场合,产生致命毒性的戴奥辛(dioxin)的问题。戴奥辛为焚烧含氯塑料的生成物,且已知在900℃以下的低温下燃烧时多产生戴奥辛(据说,尤其在300-500℃的温度时最容易产生戴奥辛)。
而且,虽然生垃圾本身并非为戴奥辛的直接产生源,但是以家庭垃圾为代表在都市所产生的垃圾大部分混有生垃圾,而由于生垃圾的存在,妨碍焚烧炉内的温度上升,结果形成容易产生戴奥辛的温度环境的问题。即,生垃圾的存在诱发戴奥辛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彻底施行垃圾的选别,但选别后的生垃圾的处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不推行选别的自治团体多。另外,费力选别后,若要焚烧,则等于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一种用以将生垃圾与塑料垃圾等的高能量垃圾一起在高温下焚烧的熔融燃烧炉也被实用化,不过,最好的对策为,使生垃圾回到土中而归因于自然循环,即从地球全体的生态系统的观点看,焚烧处理不能说是理想的对策。
基于这种观点,肥料化处理符合自然的摄理而可谓为理想的处理方法。但以往的使用土壤菌的肥料化装置有下述问题,而目前尚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程度:(1)完全分解生垃圾所需的时间很长;(2)菌的作用并未固定,而缺乏处理稳定性;(3)由于菌的消耗量很大,必须频繁添加菌;(4)处理能力依生垃圾的种类而有很大的变动,例如在谷壳等的高纤维质的情况,其处理能力变得很低。
使用土壤菌的肥料化处理装置未能得到充分的效果的原因尚未被查明,不过可推测其原因为,未能发现高效率处理上有效的菌,或由于土壤内与处理装置内的菌的生育环境上差异很大,未能充分运用菌的作用所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现状。
在此提及饲养有马(如竞赛用的马,农耕用的马等)的马厩,其中通常敷设有锯屑或谷壳作为马床,而北马床逐渐混有马粪或尿。然后,经过某种程度的期间时,这种混有马粪的马床则被耙集而废弃。
马床废弃物以有机肥料被农家接收的情况虽然多,但在其处理上遇到困难的马厩似乎也多。在这种马床废弃物中有极多种菌(微生物、细菌)所构成的无数的马粪菌群生育于其中,而分解马床是依靠上述马粪菌群进行。
本发明人着眼于这种生育于马床废弃物中的马粪菌群的性质,通过反复研究结果,完成本案发明。
本发明包括处理方法及处理设备。其中,处理方法为,使生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混合于由锯屑或谷壳等有机物所构成的马床与马粪混合而成的马床废弃物,而利用生育马床废弃物中的马粪菌群使上述有机废弃物分解。为了促进马粪菌群所引起的分解作用,最好能利用任一可缓慢搅拌的机构以施加缓慢搅拌,并且较佳的是,利用适当的机构来补充水分。
另一方面,上述处理设备的特征为具备:处理槽,以将由锯屑或谷壳等有机物所构成的马床与马粪混合而成的马床废弃物与有机废弃物投入其内;搅拌装置,用以搅拌被投入上述处理槽内的马床废弃物及有机废弃物。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槽的形状可任选设定如圆筒形或方形等形状。另外,搅拌装置,可依照处理槽的形状等而采用各种型式,如设有搅拌叶片的旋转式或螺旋式,或往复移动式等。也可以在一个处理槽设置多个搅拌装置。
此外,上述处理设备,设置送气装置,以将空气从处理槽的底部或内侧面部供给于马床废弃物;设置能使自然光射入到处理层内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顶部;并且,设置红外线灯,使红外线照射到处理层内。
构成马床的原料,可直接使用以往原料,但是从在处理槽内的搅拌,投入及取出的容易性的观点上看以细小粒状物较佳。具体地说,在日本的情况下,可列举锯末或谷壳、茶粕、咖啡粕、黍属粒的压榨粕等。这些原料含有大量的硅、碳、植物纤维,能大量宿生马粪菌群。也可以使用禾杆类、草类、树皮等,但在这种场合最好是予切碎细小化。另外,这些原料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几种使用。
依照本发明,在可处理的有机废弃物中,广泛包含如动物或鱼类的骨头、毛等构成动植物的原料。并且,生垃圾中可以含有经过干燥半干燥的原料。
在本发明中,在未损及马粪菌群的处理能力的范围内,也可以混有其他菌类。
可用于分解处理有机废弃物如生垃圾等的细菌(微生物、菌)是自从古以来以多种生育于自然界中,这些细菌可粗略分为厌气性细菌及好气性细菌。
厌气性细菌具有一种分解吸收有机废弃物而产生甲烷气体、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的性质。在前述中所提及的生物能源装置是使用此种细菌的装置。另一方面,好气性细菌具有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吃掉后,使之分解为其组成要素的水、二氧化碳、氨基酸等而预以排出(排泄)的作用。
生育于马肠内的帮助营养消化吸收的细菌为厌气性细菌,而从体内所排泄的马粪中混有此厌气性细菌的大量死体。而且,在敷设于马厩上的马床中,有以混在所排泄的马粪中的厌气性细菌为最喜爱的食物而予以捕食的好气性细菌,即马粪菌群以特有的细菌存在。
另外,在马粪中含有经过马体内未消化的营养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而马粪菌群不仅具有捕食厌气性细菌的性质,也具有下述性质;即贪婪吃掉马粪内所含的营养分后,使此营养分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氨基酸等而予以排出。
马粪菌群由极多种类的菌(微生物),据认为大约有3000种以上种类的菌群所构成。并且,生育马粪菌的马床显示pH8-9的高碱性。
这些马粪菌群可大致分为一次代谢菌群、二次代谢菌群、光合成菌群、其他菌群,并且相互捕食,同时共栖。作为其他菌群,有分解恶臭的菌群、喜捕食盐类的菌群等。并且,虽然详细的机理尚不明确,但是马粪菌群具有抑制如大肠杆菌或结核菌等的病原菌或昆虫的卵、幼虫的繁殖的作用。
一次代谢菌群主要为好气性细菌群,从功能看,则可分成动物性蛋白质分解菌、植物性蛋白质分解菌、纤维分解菌等。通过这些一次代谢菌,有机废弃物被分解成水或二氧化碳、氮、磷、烃(糖类、淀粉、有机酸等)的一次代谢物。
二次代谢菌群主要由放射线菌群构成,把一次代谢物作为营养素吃掉后,生成如激素或维生素、氨基酸等的含矿物成分的丰富营养素。因此,生垃圾等的有机废弃物被处理成与原形完全不同的状态。
光合成菌群(氰化细菌)是成为生物起源的细菌,在马粪菌群内大约生育300种以上种类的菌群。在马床废弃物中,光合成菌群具有控制其他菌群生育和活动的作用,通过这种光合成菌群的作用,使特定的菌群不过剩增殖,维持马粪菌群整体的生态体系。
马粪菌群具有一种在70℃程度的温度及70%的湿度的环境下最积极活动的性质,而在本发明中,通过补给适度的水分,由于马粪菌群产生发酵热,可将马床废弃物维持于理想的温度及湿度的状态。另外,所述的光合成菌群有摄入红外线进行光合成的性质。因此,在阳光或红外线灯下进行处理是理想的。
在所分解的成分中,水的一部分或气体成分(二氧化碳等)会蒸发,而氨基酸、矿物质等的固形物与马粪菌群的死体一起留存于马床废弃物。从而,在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处理的过程中,有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的营养分积蓄于马床废弃物内,因此,不仅可利用于营养分丰富的有机脂料或土壤改良剂,也可利用于家畜用的饲料。
而且,本发明使用的马粪菌群的特征为,其分解处理有机废弃物(如生垃圾等)的速度很高,即自然界需要3-6个月程度的分解处理,在本发明下可在1-2周程度的短期间内实现。因此,与使用土壤菌的习知装置相比,本发明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很高。
另外,在使用厌气性细菌进行处理的场合,其不便之处是所产生的甲烷气体或硫化氢成为恶臭的原因,但本发明使用的马粪菌群为好气性细菌,从而很少产生恶臭。因此,只要有空地,任一地方均可能设置本发明的处理设备。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马粪菌群在马床废弃物中似无限制地增殖,可长期稳定持续高处理能力。并且由于马粪菌群被含属于废料的马床废弃物内,完全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原料费。由于这些原因(即长期稳定持续高处理能力与完全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原料费)相辅相成,可低廉抑制其处理所需要的运转成本。
另外,本发明可处理的有机性废弃物的种类多,此点也为其特征之一。即,例如动物鱼类的骨头,或蛋或贝类的壳等硬质物可由轧碎成适当大小即可容易分解,而如木片、谷壳或竹荀皮等的强韧纤维质废弃物也可与生垃圾一样分解。
并且,本发明可将废弃物处理成容易运用的状态,此点也为其特征之一。即,即使有高水分的生垃圾大量投入处理槽内,或有雨水进入处理机理内,致使马床废弃物暂时含有大量的水分,由于马粪菌群的作用使废弃物所含的水迅速蒸发,其含水率降低至用手拿着废弃物时不粘连的程度。并且,有机废弃物不保留原形而变为颗粒状。因此,容易实现装袋或搬运等的运用操作,并且由于可被家畜直接吃掉,饲料化处理也变得很简单。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均属废弃物的马床废弃物与有机废弃物的组合,可在低成本下,且不使环境恶化之下,将生垃圾等的有机废弃物转换为富于矿物质的高品质的有机肥料或自然饲料。因此,对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不知所措的现代社会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
此外,由于可抑制生垃圾等的焚烧量,可促进焚烧炉的高温燃烧化,其结果可间接有助于抑制戴奥辛的产生。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单的说明。
图1为涉及实施例1的处理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为图1的Ⅱ-Ⅱ视俯视图。
图3为图1的Ⅲ-Ⅲ视俯视剖视图。
图4为图1的Ⅳ-Ⅳ视俯视剖视图。
图5为展示送气管的变换例的图。
图6为图3的Ⅵ-Ⅵ视剖视图。
图7为送气管的部分剖视图。
图8为展示作用的图
图9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Ⅹ-Ⅹ视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Ⅻ-Ⅻ视剖视图。
图13为从处理槽取出处理过的废弃物用的机构之一的图。
图14为纵处理槽取出处理过的废弃物用的机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15为从处理槽取出处理过的废弃物用的机构的另一不同例的图。
图16为展示实施例4的概略图。
图17为展示实施例5的俯视图。
图18为展示实施例6的俯视图。
图19为展示实施例7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9的ⅩⅩ-ⅩⅩ视剖视图。
图21为图19的部分俯视剖视图。
图22为展示实施例8的纵剖视图。
图23为展示实施例9的纵剖视图。
图24为展示实施例10的纵剖视图。
图25为图24的ⅩⅩⅤ-ⅩⅩⅤ视剖视图。
图26为展示实施例10的图。
图27为展示实施例10的图。
图28为展示实施例10的图。
图29为展示实施例11的图。
图中,1-处理设备,2-处理槽,3-马床废弃物,4-搅拌装置,5-送气装置,6-有机废弃物,9-透水层,11-旋转轴,12-马达,13-支持框架,14-上轴承箱,16-链条,17-下轴承箱,20-横臂,21-搅拌叶片,25-送风机,26-送气管,27-管子,28-喷气孔,33-取出孔。
其次,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实施例1(图1-图8)
图1-图8展示实施例1,图1为处理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为图1的Ⅱ-Ⅱ视俯视图,图3为图1的Ⅲ-Ⅲ视俯视剖视图,图4为图1的Ⅳ-Ⅳ视俯视剖视图,图5为展示图4的变换例图,图6为图3的图1的Ⅵ-Ⅵ视剖视图,图7为部分剖视图,图8为展示作用的图
《处理设备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处理设备1具备有: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处理槽2;搅拌装置(搅拌机构)4,用以搅拌该处理槽2的马床废弃物3及有机废弃物6;送气装置5,用以将空气从处理槽2的底部吹入。
处理槽2为混凝土制品(也可以为金属板制品、塑料制品等),而将其高度设定为2m程度。在处理槽2的高度为2m程度的情况,若属于完全地上式则难于施行操作。另一方面,若设定为完全地下式则不仅有地下水或流水侵入的可能性,并有使操作人员必须弯腰操作的必要性,而增加负担。于是,将处理槽2埋入地中至2/3程度的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将处理槽2以露天式设置于室外。此项设置的理由为,将处理设备1置于自然状态,使马粪菌群的活动积极化,且借以有效利用雨水。
如图1所示,处理槽2的底部形成由下层7(由较大的碎石如道碴等所构成)与上层8(敷设有细小碎石)构成的二层式透水层9。从而,水可从处理槽2流出而进入地中,地中的水可进入处理槽2内。在设定该底部为透水层9的场合,也可以用混凝土制品等的穿孔板来构成透水层9。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处理槽2的上面可自由装拆或可自由开闭设有考虑安全及防止动物侵入等为目的的防护网10。
搅拌装置4具备有与处理槽2同心配置的旋转轴11,以及旋转轴11驱动用的附带减速机的马达12。在处理槽2的上面固定有横过该上面的支持框架13,而由设在此支持框架13的上轴承(箱)14来支持旋转轴11的上部。
此外,在设于支持框架13上的托架15固定有马达12,而将马达12的旋转运动由链条16传输至旋转轴11。旋转轴11的下端由固定于处理槽2的底面的下轴承箱17可自由旋转予以支持。马达12及链条14被一覆盖物18覆盖。图1及图2所示的符号19为控制箱。
在旋转轴11按上下适当间隔固定有以水平状延伸的多根(6根)横臂20,而在各横臂20固定有金属板制品等的搅拌叶片21。在此场合,可由图1及图3容易看到的是,横臂20为从最上段往最下段以平面所视的姿势可按等角度有规则变化的方式被安装于旋转轴11,因此各横臂20形成以平面所视的放射状延伸的姿势。
如图6所示,搅拌叶片21由U螺栓22及螺帽23固定横臂20(也可以利用焊接手段或螺钉来固定)而形成各往旋转方向A前倾的姿势。此外,如图3所示,以搅拌叶片21在最上段的横臂20可位于先端部且在最下段的横臂20可位于根部近旁的方式,从上段的搅拌叶片21往下段的搅拌叶片21使安装位置逐渐靠近根部。另外,也可用金属板来制造横臂20,以使横臂20一部分或全部兼作搅拌叶片。
送气装置5为由下述构件所构成:由马达24驱动的送风机25;被配置于处理槽2的底面的送气管(或软管)26;以及使送气管26与送风机25连接的管子(或软管)27。如图4所示,送气管26是由环状延伸部分与放射状延伸部分所构成,其全体如图7所显示,按适当间隔穿设有向上开口的多数喷气孔28。
在图4的例子中,送气管26是由大小异径的环状部分与连接于此等环状部分的放射状部分所构成,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利用L形接头26a及直线管来形成旋涡状。依照图5的形态,有简化其制造的优点。另外,在图5的场合,送气管26的先端被塞栓塞住。
旋转轴11、横臂20、旋转叶片21、以及下轴承箱17均暴露于高温多湿及马粪菌群所排出的酸,因此最好能采用高耐蚀性金属板(如不锈钢板等)制品或高强度塑料(如FRP等)制品。
《运转(处理方法)》
其次,关于处理设备1运转下的处理方法加以说明。
预先将马床废弃物3例如按80%程度的深度放入处理槽2,对此将适量的生垃圾等的有机废弃物6投入后,使搅拌叶片21例如按1.5rpm程度的低速慢慢旋转(也可以在搅拌叶片21旋转之下,将有机性废弃物6投入)。在有机废弃物6的容积大的场合较佳的是,利用处理机等予以细小粉碎或切断。并且,预先将瓶子或袋子等的异物预以除去。
由于横臂20以平面所视的放射状延伸且搅拌叶片21愈往下方愈靠近横臂20的根部偏移,马床废弃物3在其上层部形成旋涡之下,往底部移动下去,随之,有机废弃物6也在分散之下,往处理槽2之下方沉下去,而与马床废弃物3均匀混合。当有机废弃物6完全分散于马床废弃物3的内部时,停止搅拌装置4的运转,使有机性废弃物6被马粪菌群吃掉而分解。
为了使有机废弃物6与马床废弃物3均匀混合,以及为了均匀保持处理槽2内部的温度及湿度,较佳的是,按适当的间隔驱动搅拌装置4以施行搅拌。
为了马粪菌群的活动积极化,需要空气(氧气)存在。因此,驱动送风机25将空气(氧气)从送气管26供给于处理槽2的内部。可将空气的供给操作连续施行,或可按适当间隔间歇施行。马粪菌群在60-80℃时最积极活动,而由于本身活动所产生的发酵热提高马床废弃物3的温度,自己造出适于活动的温度环境。当马床废弃物3的温度上升时,有机废弃物6的分解也因此被促进。
为了马粪菌群生育活动,需要水存在,在马床废弃物3的含水率为60-70%的程序时,马粪菌群最积极活动。因此,有必要调节处理层2内部的水分。
在处理槽2如本实施例被设定为露天式时,可利用雨水对处理槽2内供给水。当由于连续雨天而使马床废弃物3的水分变得过多时,多余的水则从透水层9流到地面,而在连续晴天时,储存于地面的水蒸发并供给于马床废弃物3。因此,以露天式设置处理槽2时,有可能以某一程度自行调节含水率。如图1中的一点链线所示,也可以在处理槽2的最下部设置非透水性的底板29,以将透水层9用作储水部。
处理设备1也可以设在室内。在此场合,可以将覆盖处理槽2的屋顶设定为可动式,以便按所需要量收取雨水。另外,与露天式或室内式无关,为水分的调节机构可以设置淋浴式等的洒水装置,并且,用杓子或提桶来洒水也可。当然,不用说有机性废弃物6也为水分的供给源。
有机性废弃物6的分解速度(处理速度)依种类而不同,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结果,例如在有机废弃物6含有鱼类或动物的骨头的情况下,经过7天程度即可完全分解至留外观的状态。另外,在使用1m3的马床废弃物3之下,得以分解处理每天至少5kg程度的有机废弃物6。
因此,在处理槽2的内径为2m程度且深度为2m程度的场合,每天可处理约150kg。如此继续处理有机废弃物6的情况下,在处理之前构成有机废弃物6的固形营养分(尤其矿物质)则被积蓄于处理槽2内的马床废弃物3,使处理槽2内的混合物继续被富营养化。
有机性废弃物6被分解而变为颗粒状柔软固形物,而显著减少体积。另外,马粪菌群也使马床组成物分解。因此,即使将有机废弃物6反复投入,处理槽2内的混合物的容积也几乎不变(若未将有机废弃物6投入而继续运转时,处理槽2内的混合物则被促分解,而减少下去)。
由于马粪菌群也使马床组成物本身分解,有必要补充马床废弃物3。补充的间隔依有机废弃物6的种类或投入量而不同,不过按2个月-6个月的间隔施行补充即可。每次补充量以马床废弃物3的二成程度为基准即可。
虽然在生垃圾类(尤其食品残渣)含有盐类的情况较多,但是马床废弃物3具有渐渐地分解盐类的作用。这是由于好盐菌的分解作用,也是马粪菌群的特征之一。因此,即使以处理物作肥料使用对作物的影响也很少。
马床废弃物3可全部进行替换,或每次可一部分(例如按30-50%)逐渐替换。或者,也可每隔若干次予以全部替换。
从处理槽2取出的处理过废弃物可直接预以用作肥料或土壤改良剂,或也可适当场所堆积半年程度以使熟化后,预以用作更高品质的本机肥料。另外,由于富于矿物质及维生素类、激素类、氨基酸、核酸,丁酸等的营养成分并且形成容易食用的颗粒状,也适于用作家畜如猪、鸡、牛等的饲料。
在处理过的废弃物直接被用作肥料的场合,可使之干燥至适当湿度后予以装袋发货(也可与土混合以作为腐殖土发货)。在堆肥化的场合,可以进一步与禾秆或枯草等混合。
本发明者测定了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时间,其结果如下。餐桌残渣(剩饭)3-5小时,在调理过程产生的生垃圾3-24小时,植物性食品残渣5-24小时,动物性食品残渣3-24小时,水果及蔬菜类5-48小时,加热后的蔬菜屑3-8小时,生的蔬菜屑8-24小时,竹荀的皮4-10天,玉米的皮及芯4-10天,树叶或小木片、小树枝3-7天,生的肉类鱼类10-24小时,加热后的肉类鱼类3-5小时,破碎的滑头2-20天,未破碎的骨头约3个月,植物性滑脂8-16小时,乳制品5-12小时,有机污泥10-16小时,如豆腐渣的加工食品残渣10-24小时,动物的粪便6-12小时,卵壳10-12小时,蟹的壳2-5天,餐纸24-48小时,酱油的压榨糟6-12小时。贝壳不能被分解,并且也有部分骨类不能分解。
(2)实施例2(图9-图10)
图9及图10展示实施例2,其中图9为概略俯视图,而图10为图9的Ⅹ-Ⅹ视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处理槽2形成横长的流槽状,而利用螺旋浆式等的搅拌装置4使马床废弃物3与有机废弃物类混合。并且,在处理槽2的底部配置有送气管26。
在本实施例的场合,可以间歇改变螺旋浆的旋转方向,由此使马床废弃物3与有机废弃物的混合物沿着处理槽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为了促进马粪菌群的光合成以防止雨水侵入的结构,如图10所示锁线,在处理槽2上也可设置透明板制的盖10’。
(3)实施例3(图11-图15)
图11-图15展示处理设备1被设定为地上设置式的场合。在其中,图11为全体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的Ⅻ-Ⅻ视剖视图。本实施例中,处理槽2为由耐蚀性金属板如不锈钢板等所制成,处理槽2具有多根脚部29。并设置投入马床废弃物3,有机废弃物的利用踏台(脚凳)30。
处理设备1也具有搅拌装置4及送气装置5。图12中所示的符号31为齿轮箱。在设置于室内的场合,较佳的是,如图12所示,在处理槽2的上部设有洒水管32,以便间歇补充(补给)水分。
在此项地上设置式的场合,作为混合物的取出方法,容易实现的是,从处理槽2的下部取出的方法。这种取出方法的例子示于图13-图15中。其中,图13为处理槽2的仰视图,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槽2的底部穿设有取出孔33,而利用一水平回动式活门34关闭该取出孔33。
在图14的例子中,在处理槽2穿设一延伸于其底面及外周面的取出孔33,而利用一上下回动式的盖子35予以关闭。此外,在图15的例子中,在处理槽2的外周面穿设一取出孔33,而利用一上下滑动式的活门36予以开关。在此例中,在取出孔33连接有引导用的滑槽37。
(4)实施例4(图16)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4中,并排设置有多个处理槽2,而将有机废弃物及马床废弃物由一投料输送机38自动投入各处理槽2。并且,将各处理槽2内的处理过的废弃物由一排出输送机39输送出去。
(5)实施例5(图17)
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5中,展示一个处理槽2设有四根旋转轴11的场合。在处理槽2的上面配置有十字状的支持框架13,由此支持框架13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持四根旋转轴11,以使各旋转轴11与马达12及链条(或皮带)16同步旋转。
各旋转轴11的横臂21以互相不干涉的方式在其姿势或高度上互相不同。在处理槽2大型化至某种程度上的大小时。较佳的是,如此图17所示,设置多根旋转轴11。
(6)实施例6(图18)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6中,使处理槽2形成一种圈饼状,以通过设在臂上的搅拌叶片22使混合物可沿圆周方向循环。由图17、图18,以及前述图9、图10可容易理解的是,搅拌装置可依处理槽的形态设定各种构造。
在本发明中,搅拌装置可由手动来驱动。并且,搅拌装置也可以一种可从处理槽拆除的方式来构成。
(7)实施例7(图19-图21)
图17-图21示出实施例7。该实施例为屋外设置式的设备,在处理槽2上设有由聚丙烯板等的透明板所构成的屋顶板(盖)41。屋顶板41形成台锥状,在其一部开设投入口42。投入口42用开闭自由的盖43封闭。
另外,用装有减速机44的电机12转动旋转轴11。处理槽2用内外壳2a挟入绝热材料2b构成绝热结构。在处理槽2的下部开有排出口45,并且自由开关的盖46盖住排出口45。
虽然设在图21及图20中示出,但如图21所示,屋顶板41被分成多块,用螺钉46固定在金属制的框架45上。当然也可以其他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屋顶板41能防止雨水进入。另外,由于阳光能透过处理槽2的内部,通过在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促进光合成马粪菌的活动。并且,由于温室效果,也可有提高处理槽2的内部温度的作用。
另外,将屋顶板41成开闭式,根据天气温及湿度开闭屋顶板41,例如使在某种程度以上气温变高打开屋顶板,而在气温低于某种程度以下或雨天的情况下安装室顶板。另外,在室顶板41上设置多个窗户,通过开闭窗户也可调节处理槽2的内部温度或湿度。
(8)实施例8(图22)
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8中,除所述实施例7之外,在屋顶板41的内侧设有红外线灯47。当以这种结构,由于在夜间也能对光合成菌群照射红外线,所以,不管昼夜能得到高处理效率。
(9)实施例9(图23)
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9中,处理槽设置在屋内,并在建筑物的屋顶等适当位置设置红外线灯47。在处理槽2的上面,用透明板制上盖48覆盖以确保通气性的状态(也可用实施例1的防护网10覆盖)。
另外,不需要从处理槽2的整个面采光,如有60%程度的采光面积即可。也可将处理槽2的一部分或全部用透明体制成。
(10)实施例10(图24-图25)
在图24-25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搅拌器。使用把带板弯曲成螺旋状所形成的螺旋叶片48。螺旋叶片48通过以适当间隔所配置的杆49固定在旋转轴11上。
当使用这样的螺旋叶片48时,能有效地提高循环马床废弃物3与有机废弃物6的混合物。因此,可提高处理槽2的高度,可有效利用空间。
(11)变换例(图26-图28)
在图27-28中示出所述实施例6的螺旋叶片48的变换例。即,在图26所示的例中,螺旋叶片48作为整体形成上窄形,在图27的例中螺旋叶片48形成下窄形,而图28所示例中螺旋叶片48成纺锤状。
作为其他变换例,也可以在1根旋转轴上安装直径不同的多根螺旋叶片48。
(12)实施例11(图29)
在图29中示出把处理槽2成旋转式的实例。在该实例中,处理槽2相对水平以倾斜的旋转轴50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持在承受部件51上。另外,投入口52设置在上部,而排出口45设置在下部。在处理槽2的内部设置搅拌杆54。
虽未在图中示出,但是设置红外线灯或送气装置、洒水装置是理想的。

Claims (7)

1.一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为,使生垃圾等的有机废弃物混合于由锯屑或谷壳、稿草屑、茶粕、咖啡粕、黍属类的压榨粕等有机物所构成的马床与马粪混合而成的马床废弃物,而利用生育于上述马床废弃物中的马粪菌群使上述有机废弃物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所述马粪菌群包括捕食有机废弃物并将其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及碳水化合物等的一次代谢物的一次代谢菌群、摄入所述一次代谢物生成维生素或氨基酸等的二次代谢物的二次代谢菌群、控制所述一次代谢菌群和二次代谢菌群增殖的光合成菌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红外线促进所述光合成菌群的活动。
4.一种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设备,其特征为具备:处理槽,以将由有机物所构成的马床与马粪混合而成的马床废弃物及有机废弃物投入其内;以及搅拌装置,用以搅拌被投入上述处理槽内的马床废弃物及有机性废弃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送气装置,用以将空气供给于该处理槽内的马床废弃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由于所述处理层被设置在屋外,所以设有能使阳光射入到处理层内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屋顶。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项所述的设备,在所述处理屋内设有照射红外线的红外线灯。
CN00800697A 1999-04-27 2000-04-27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Pending CN13022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136/1999 1999-04-27
JP11913699 1999-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2238A true CN1302238A (zh) 2001-07-04

Family

ID=1475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0697A Pending CN1302238A (zh) 1999-04-27 2000-04-27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010071614A (zh)
CN (1) CN1302238A (zh)
AU (1) AU4144700A (zh)
WO (1) WO20000646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9948A (zh) * 2021-03-08 2021-06-08 吴茂盛 一种连续式生物肥料加工发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3441B2 (ja) * 2004-04-05 2008-04-09 キタジマ食品株式会社 発酵肥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酵肥料
US20070256973A1 (en) * 2006-04-04 2007-11-08 Canaleo Frank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on of chemical materials from feces
FR2946643B1 (fr) * 2009-06-12 2018-04-20 Evy Dutheil Procede de recyclage et de revalorisation de dechets menagers ainsi que dispositif adapte a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JP5722706B2 (ja) * 2011-05-27 2015-05-27 競走馬育成事業協同組合 堆肥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3983B2 (ja) * 1993-09-17 1998-09-24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H07214037A (ja) * 1994-02-10 1995-08-15 Akira Ito 有機廃棄物処理装置
JPH08299937A (ja) * 1995-05-02 1996-11-19 Toyo Terumii Kk 厨芥類の処理容器
JP3005462B2 (ja) * 1995-11-07 2000-01-31 杉山製作株式会社 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装置
JPH10167866A (ja) * 1996-12-05 1998-06-23 Yasuaki Funagayama 有機発酵肥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9948A (zh) * 2021-03-08 2021-06-08 吴茂盛 一种连续式生物肥料加工发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4144700A (en) 2000-11-10
KR20010071614A (ko) 2001-07-28
WO2000064603A1 (fr) 2000-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35C (zh) 同时处理废水和固体有机废物的方法
CN110201972A (zh)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利用餐厨垃圾和秸秆的方法
CN105272401B (zh) 一种生物质垃圾快速发酵生产有机肥的设备及工艺
CN108041283B (zh) 有机废弃物制备的黑水虻饲料繁育黑水虻的方法
CN1656890A (zh) 土鳖虫快速繁育方法
JP4384141B2 (ja) 循環型再生水利用方法
CA3045320A1 (en) Vermicast production through conversion of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CN109964882A (zh) 利用餐厨垃圾养殖黑水虻的方法
CN102531721A (zh) 循环式发酵垫料生产方法以及肉牛饲养技术
AU2021103017A4 (en) A fermentation bed for ecological breeding cows
CN202310815U (zh) 免冲洗生态环保宠物屋
CN1302238A (zh) 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2474723B (zh) 一种厨余垃圾高效微生物降解的方法
CN1416718A (zh) 一种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酵母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04086062A (zh) 一种畜禽粪便中四环素抗性基因污染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059345B1 (en) Rotating disc type continuous automated biological breeding apparatus
CN108425540A (zh) 一种充分利用建筑底层和顶层空间的生态生产可循环建筑
CN214546527U (zh) 一种养殖设备
JP2007044570A (ja) ミミズを利用した有機性廃棄物処理方法及び、処理施設
CN207259392U (zh) 一种新型有机肥生产装置
CN1085040A (zh) 共养蜗牛与蚯蚓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65519U (zh) 养猪废弃物生物发酵过滤床
KR960010805B1 (ko) 음식물 찌꺼기의 미생물 발효에 의한 유기질 비료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67234A (zh) 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发酵物制法及其用途
CN107671109B (zh) 一种基于集约化养殖鱼类废料的异位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