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0918C -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0918C
CN1300918C CNB2004100631950A CN200410063195A CN1300918C CN 1300918 C CN1300918 C CN 1300918C CN B2004100631950 A CNB2004100631950 A CN B2004100631950A CN 200410063195 A CN200410063195 A CN 200410063195A CN 1300918 C CN1300918 C CN 13009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s
parts
spindle motor
column sections
rotor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631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1456A (zh
Inventor
桑岛秀树
松冈薰
小幡茂雄
宫森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1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1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09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9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around a fixed spindle;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direct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70/00Apparatus relating to physics, e.g. instruments
    • F16C2370/12Hard disk driv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主轴电机以及装有它的盘驱动装置。它们对于过度冲击不会产生由旋转部分上浮引起的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并且不会对信号转换元件以及用于对信号转换元件进行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主轴电机(13)设有:旋转体(5)、定子(11)、嵌合旋转侧轴承部件(3)形成轴旋转型的流体轴承的固定侧轴承部件(6)以及底座(8);在转子枢毂部(2)的旋转中心轴(1)附近设有中空圆筒部(2a),配置与其中空部不接触且固定在底座(8)上的支柱部(7)的圆柱部(7b),使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与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上端部触接,在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设有规定的较小间隙。

Description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以高密度记录/再生信息的磁盘装置、光盘装置等中所使用的主轴电机,以及设有该主轴电机的盘式记录再生装置(以下称作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利用附图,对现有一般的主轴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为了说明装有现有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结构,在图8中,用含有旋转轴的平面剖切装有现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并以侧面剖面图表示其大致结构。
在图8中,通过压入等方法把转子枢毂82固定在旋转轴81上。在旋转枢毂82中,安装有转子磁铁83和圆环状防脱环84,从而构成旋转体85。在底座86上,固定有由具有以凸缘状突出设置的突起部87a的轴承座套87和固定在轴承座套87上的止推板88构成的固定侧轴承部件89。在旋转轴81上设有人字状槽等动压力产生槽,其与固定侧轴承部件89的凹部嵌合并具有微小间隙,旋转轴81和固定侧轴承部件89是形成径向轴承部的流体轴承,通过固定侧轴承部件89可旋转自由地沿径向支持旋转轴81。另外,在构成固定侧轴承部件89的止推板88上,也可形成人字状槽等动压力产生槽,伴随旋转轴81的旋转,利用在止推板88和旋转轴81的下端面产生的动压力,沿轴向支持旋转轴81,形成被旋转自由地支持的推力轴承部,同时在由轴承座套87和止推板88构成的固定侧轴承部件89和旋转轴81之间的较小间隙中填充有动压力润滑剂90。进而,在底座86上,安装有在定子铁心91a上卷绕有线圈91b的定子91,从而形成主轴电机92。
另外,在转子枢毂82的凸缘部的上面固定有在其表面上形成记录层(记录层,或者也称为记录膜)的盘93,众所周知,其设有信号转换元件(未图示)和用于使信号转换元件定位的摇动装置(未图示),形成能够在盘93的记录层上进行记录或者从记录层再生记录信号的盘驱动装置。
通过在旋转体85上安装防脱环84,即使施加过度的冲击等,通过固定在旋转体85上的防脱环84与轴承座套87的突起部87a滑动接触,仍能可靠地防止旋转体85从固定侧轴承部件89上脱落(例如,参见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JP08-275447,No.JP11-055900,No.JP06-233495,No.JP09-247886)
但是,在具有上述现有结构的主轴电机92中,圆环状防脱环84的内径小于轴承座套87的突起部87a的外径,根据这种尺寸关系,存在装配过程复杂的问题。即在将转子磁铁83固定在旋转轴81上固定的转子枢毂82上后,将旋转轴81插入由轴承座套87和止推板88构成的固定侧轴承部件89的凹部中,将旋转轴81插入固定侧轴承部件89中,在填充动压力润滑剂90的状态下,使用由粘结剂粘接、压入,铆接加工或者激光焊接等众所周知的方法,将防脱环84固定在转子枢毂82上。此时,存在粘接时产生的粘接剂屑、压入或铆接加工产生的切割屑、或者焊接时飞散产生的焊接屑等屑类等杂物附着,并进入轴承座套87和旋转体85之间的的问题,或者在通过粘结固定的情况下,产生因粘着在转子枢毂82中的动压润滑剂90而导致粘接力减小的粘接可靠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有:在把旋转体85和固定侧轴承部件89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在将固定侧轴承部件89固定在底座86上时,用压入方法沿轴向挤压旋转轴81的上端,通过止推板88将挤压力传递至轴承座套87,在止推板88和旋转轴81触接的部分会在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上产生压痕等损伤,被固定在轴承座套87上的止推板88的固定松弛,填充在作为流体轴承的径向轴承部以及推力轴承部中的动压力润滑剂90存在脱落的可能性,另外,在用粘接剂固定时,与防脱环84的粘接相同,也存在产生粘接剂屑的可能性,存在难以确保主轴电机的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电机以及装有这种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简单的装配程序进行装配,即使对于过度的冲击,旋转体也不会从固定侧轴承部件中脱落,而且,不会产生由于旋转体的过度上浮造成的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并且不会使信号转换元件和用于对信号转换元件进行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损伤。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主轴电机包括:转子枢毂部,其由底座、旋转磁铁、旋转侧轴承部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中心部的中空圆孔部构成;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部;定子,其具有卷绕的线圈,并且与所述旋转磁铁相对设置在底座上;支柱部以在所述转子枢毂部的中空圆孔部内通过的方式设置在底座上,利用安装在底座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和旋转侧轴承部件构成支持转子枢毂部的轴承,将轴承设置在离开支柱部的位置处。另外,设有流体轴承,其由推力轴承部和径向轴承部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部在面对旋转侧轴承部件和固定侧轴承部件的轴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所述径向轴承部在面对旋转侧轴承部件和固定侧轴承部件的径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另外,整体形成转子枢毂部和旋转侧轴承部件;固定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支柱部由平面部和圆柱部构成;平面部和圆柱部分别由独立的部件整体形成;固定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支柱部仅由圆柱部构成。
根据这些结构,在使盖子与构成支柱部的圆柱部顶端触接并组装在盘驱动装置中时,即使把来自外部的力施加在盖子上并对其进行按压,由于盖子的触接部与支柱部的圆柱部的顶端触接,因此,盖子不会与主轴电机的旋转部分触接,另外,即使受到过度的振动或落下或其它冲击,旋转侧轴承部件即转子枢毂也不会从固定侧轴承部件上脱落。另外,盘不会与在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再生的信号转换元件(例如,磁头或光学头等)发生过度冲击,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制造耐冲击性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轴电机。
本发明的主轴电机也可以作成如下结构。底座在支柱部的圆柱部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的高度高于固定侧轴承部件的高度,转子枢毂部在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旋转磁铁的固定部之间具有突出部,从在底座的突出部中的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形成离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越远突出部的直径越小的锥状。
根据这些结构,能够防止因任何因素引发的形成流体轴承的动压力润滑剂的飞散。
另外,本发明的主轴电机也可以作成支柱部在圆柱部的顶端部具有螺纹部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即使由于非常大的冲击等任何外在因素,使放置有盘的转子枢毂部与盖子的一侧强烈触接,盖子也不会从支柱部的顶端部浮起,因此,能够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从而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制造耐冲击性非常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轴电机。
另外,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设有主轴电机,其具有:转子枢毂部,其由底座、旋转磁铁、旋转侧轴承部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中心部的中空圆孔部构成;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部;定子,其具有卷绕的线圈并且面对旋转磁铁设置在底座上。支柱部以在转子枢毂部的中空圆孔部内通过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和旋转侧轴承部件构成支持转子枢毂部的轴承,将轴承设置在离开支柱部的位置处,所述盘驱动装置还设有:盘,其放置在主轴电机的转子枢毂部的凸缘部的上面且在表面形成有记录层;盖子,其具有与构成主轴电机的支柱部的圆柱部中一个顶端部触接的触接部;在形成于盘上的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再生的信号转换元件;将信号转换元件定位于规定的信道位置的摇动装置。另外,主轴电机的支柱部在圆柱部的顶端部具有螺纹部,在与盖子的触接部中的在支柱部的螺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通过盖子的通孔使盖子与支柱部的圆柱部的顶端部端面触接并螺纹固定。
进而,本发明的盘驱动装置设有流体轴承,其由推力轴承部和径向轴承部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部在面对旋转侧轴承部件和固定侧轴承部件的轴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所述径向轴承部在面对旋转侧轴承部件和固定侧轴承部件的径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另外,转子枢毂部和旋转侧轴承部件整体形成;固定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支柱部由平面部和圆柱部构成,平面部和圆柱部分别由独立的部件形成一体;固定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支柱部仅由圆柱部构成;底座在支柱部的圆柱部侧具有突出部,突出部的高度设定得高于固定侧轴承部件的高度;转子枢毂部在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旋转磁铁的固定部之间具有突出部;从底座的突出部中的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形成距离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越远突出部的直径越小的锥形。
根据这些结构,由于盖子的触接部与支柱部的圆柱部的顶端部触接,所以即使对盖子施加来自外部的力,盖子与主轴电机的旋转部分滑动接触,不会使主轴电机的旋转产生改变。另外,能够使转子枢毂部的上端面和盖子的触接部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形成规定的间隙尺寸,在受到过度的振动或下降或其它冲击时,旋转侧轴承部件,即转子枢毂部不会从固定侧轴承部件中脱落,进而,能够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不会对与在盘表面形成的记录层或者使信号转换元件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能够实现耐冲击性强的优良的盘驱动装置。
另外,即使由于非常大的冲击等任何外来因素使放置盘的转子枢毂部与盖子的一侧强烈触接,盖子也不会从支柱部的顶端部浮起,因此,能够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不会对在盘表面形成的记录层或者使信号转换元件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损伤,并且能够实现具有高耐冲击性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盘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2为平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3为局部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底座突出部的另一例;
图4为局部扩大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润滑剂滞留槽部的形状;
图5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在盘驱动装置中装备的主轴电机的另一例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6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7(a)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7(b)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装有其它结构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图8为侧面剖面图,其表示装备现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和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主轴电机以及装备该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图。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侧面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装有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平面剖面图。图1表示沿图2中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沿图1中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在图1和图2中,在旋转中心轴1的周围旋转的转子枢毂部2在旋转中心轴1附近具有开有圆孔的中空圆筒部2a,另外,在该开有圆孔的中空圆筒部2a的外周部,用压入或粘着或其它方法固定旋转侧轴承部件3。另外,在转子枢毂部2的外周侧的下面,通过压入或者粘着或其它方法固定在多个磁极中被磁化的旋转磁铁4,由转子枢毂部2、旋转侧轴承部件3以及旋转磁铁4构成旋转体5。而且,转子枢毂部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3不必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使转子枢毂部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3形成一体,将转子枢毂部2的开有圆孔的中空圆筒部2a的外周面以及凸缘部2b的下表面作为旋转侧轴承部件。
另一方面,使通过粘接或焊接或其它方法固定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支柱部7的中心轴与旋转中心轴1一致,该支柱部不与转子枢毂部2的中空圆筒部2a的圆孔状中空部接触并具有间隙,且在使转子枢毂部2自由旋转地插入的情况下,利用压入或者粘着或其它方法固定在底座8中。而且,如图1所示,支柱部7并不局限于以具有平面部7a和圆柱部7b的方式整体形成的一个部件,也可以使作为独立部件的平面部7a和圆柱部7b形成一体而形成。另外,线圈9卷绕在定子铁心10的多个磁极齿部上构成定子11,该定子11中多个磁极齿部顶端部的内周面与固定在转子枢毂部2上的旋转磁体4的外周面对置固定在底座8上。另外,与旋转磁铁4的下端面对置,软磁性材料的推力吸引板12通过粘接等方法固定在底座8上,在旋转磁铁4和推力吸引板12之间磁吸引力发生作用,产生相互吸引作用,形成主轴电机13。
固定在转子枢毂部2上的旋转侧轴承部件3在外圆周面上具有凸缘部3a,旋转侧轴承部材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以及比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圆周面分别与固定在支柱部7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以及内周面相对,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即面对沿旋转侧轴承部件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轴向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进而,在比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内周面,即在面对旋转侧轴承部件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径向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而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比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例如酯类合成油这样的动压力润滑剂14,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之间构成推力轴承部,在比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轴承部,从而构成所谓轴旋转型流体轴承。另外,构成径向流体轴承部的动压力产生槽用众所周知的技术以人字形形成,另外,构成推力动轴承部件的动压力产生槽如果作成朝旋转中心轴1中心的方向抽吸动压润滑剂14那样的,例如螺旋形状,则动压力润滑剂14不会流至外侧。
因此,通过把电流提供给线圈9,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通过旋转磁铁4,即转子枢毂部2旋转,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旋转,在动压力润滑剂14中产生动压力,在固定侧轴承部件6以及旋转侧轴承部件3中沿径向以及轴向接收动压力,转子枢毂部2在旋转中心轴1的周围流畅旋转。
另外,在底座8的旋转中心轴1侧具有突出部8a,用压入或粘接等其它方法将支柱部7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6固定在所述突出部8a上。通过使转子枢毂部2旋转,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或固定侧轴承部件6上端面的任意一个上所形成的动压力产生槽,设定底座8的突出部8a与旋转侧轴承部件3处于上浮状态的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具有同等以上的高度。另外,把底座8的突出部8a的上端部作成在从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部附近向上的部分中越往上其直径越小的锥状。并且,如图3中表示底座的突出部的另一例的局部剖面图所示,也可以把底座8的突出部8a作成直圆筒状。
根据这种结构,在转子枢毂部2旋转时,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的动压力润滑剂14不会因由任何原因产生的外来影响而从轴承部飞散。另外,例如,如在图4中用局部放大剖面图表示的润滑剂滞留槽部的形状,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以及比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上设置各自剖面为大致三角形形状的润滑剂滞留槽43以及润滑剂滞留槽44,另外,在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侧端面(与旋转侧轴承部3的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相对的面)以及内周面(与比旋转侧轴承部件3中凸缘部3a更靠下侧外周面相对的面)上各自设置剖面为大致三角形的润滑剂滞留槽41以及润滑剂滞留槽42,通过在凸缘部3a的下侧端面的润滑剂滞留槽部43和比凸缘部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的润滑剂滞留槽44之间填充动压力润滑剂14,由于动压力润滑剂14的粘性和表面张力,能够防止动压润滑剂14的流出。另外,即使不设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润滑剂滞留部43以及润滑剂滞留槽44也是可以的。
另外,在转子枢毂部2的凸缘部2b的上面,装载有在表面上形成的记录层(图中未示出,记录层也称为记录媒体膜)的盘15,通过用螺钉16固定的盘保持部件17的弹力,将盘15固定在转子枢毂部2的凸缘部2b的上面,从而可以伴随转子枢毂部2的旋转转动。
此外,不言而喻,通过摇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例如悬浮体或拾波载体等),使信号转换元件与盘15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摇动装置将在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在盘15上形成的记录层中进行记录再生的信号转换元件(未图示,例如磁头或光学头等)定位于规定的信道位置处。
另外,使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上端部与盖子18的突出部18a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触接,在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设置较小的间隙,并用螺纹固定件等将盖子18固定保持在底座8或者壳体(未图示)等中,从而构成由盘15、主轴电机13以及盖子18组成的盘驱动装置。
转子枢毂部2旋转时的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的高度是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高度、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3a的厚度、转子枢毂部2的厚度以及推力轴承部的动压力润滑剂14形成的转子枢毂部2的上浮量的和,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高度、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的厚度以及转子枢毂部2的厚度通过机械的尺寸,比较容易控制,另外,转子枢毂部2的上浮量是用于设计作为推力轴承部的动压力产生槽的,使其成为规定上浮量的可计算出的数值。另一方面,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高度作为机械的尺寸,可以容易地控制,盖子18的触接部18b与圆柱部7b的顶端触接,因此,在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设置规定间隙是比较容易的,从而能把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值设定得非常小,通过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值设定得非常小,使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上端部与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触接,即使在盖子18上施加用手按压盖子18等来自外部的力,由于盖子18的触接部18b与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顶端部触接,所以盖子18也不会与主轴电机13的旋转部分触接。
另外,对于通常的振动或冲击等,用旋转磁头4和固定在底座8上的推力吸引板12的磁吸引力,装载盘15的转子枢毂部2不会上升。此外,通过用磁性材料形成底座8,如果在底座8和旋转磁铁4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足够大,也可以不设推力吸引板12。
另外,即使受到过度的振动或落下或其它的冲击,旋转侧轴承部件3,即转子枢毂部2也不会由固定侧轴承部件6脱落,另外,通过使支柱部7的圆柱部7b的上端部与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触接,转子枢毂部2的移动量非常小,因此,装载在转子枢毂部2的凸缘部2b的上面的盘15不会在记录层中记录再生的信号转换元件中产生过度冲击,并且盘15形成记录层的表面或者信号转换元件不会受到致命的损伤,因此,也不会对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
此外,不言而喻,可以设定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具有比转子枢毂部2的中空部大的面积。
另外,即使在由于任何外部的因素,转子枢毂部2上浮,在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支柱部7的直径,减小转子枢毂部2的中空圆筒部2a的圆孔状中空部分的内径,能够减小转子枢毂部2的上端面2c和盖子18的触接部18b的下端面之间的滑动接触部分的半径,从而不会对盘15的旋转带来很大的阻碍。
另外,象在如前所述的主轴电机中那样,与由旋转轴和止推板构成的推力流体轴承部相比,通过把支柱部7引进转子枢毂部2的中空圆筒部2a的圆孔状中空部分,加大离开构成推力流体轴承部3的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凸缘部3a下端面和与其相对的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上端面的旋转中心轴1的轴承有效半径,增加作为推力流体轴承部的轴承刚性,因此,能够减小在旋转侧轴承部件3的外周面和与其相对的固定侧轴承部件6的内周面之间构成的径向流体轴承部的旋转中心轴1的轴方向长度,从而能够实现主轴电机13的薄型化,并能够实现盘驱动装置的薄型化。
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主轴电机虽然是对所谓径向间隙型内部转子电机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用于所谓径向间隙型外部转子电机的结构。在图5中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盘驱动装置的径向间隙型外部转子电机的一例。在图5中,对与上述图1相同的元件以及名称赋予相同的符号。在固定于转子枢毂部2上的旋转磁铁4的内周面上,线圈9与卷绕在定子铁心10上的定子11的外周面相对,通过安装部件51固定在底座8上。支柱部7伸入在转子枢毂部2的中空圆筒部2a的圆孔状的中空部中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由于其它结构也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了此处的详细说明。
根据装有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即使在盖子上增加来自外部的力,因为盖子的触接部与支柱部的圆柱部的顶端部触接,所以盖子不会与主轴电机的旋转部分滑动接触,从而不会使主轴电机的旋转改变。另外,通过精密控制转子枢毂部、旋转侧轴承部件、固定侧轴承部件以及支柱部各自的机械的尺寸,能够使转子枢毂部的上端面和盖子的触接部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形成规定的间隙尺寸,在受到过度的振动或落下或其它冲击时,旋转侧轴承部件,即转子枢毂部不会从固定侧轴承部件中脱落,进而能够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不会对在盘表面形成的记录层或使信号转换元件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能够在具有高耐冲击性能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盘驱动装置中实现最理想的薄型主轴电机。
另外,通过在盘驱动装置中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主轴电机,能够实现耐冲击性非常强的盘驱动装置。
(实施例2)
在图6中表示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主轴电机以及装有该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附图。图6是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结构的大致情况的侧面剖面图,其表示用含有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开的剖视图。在图6中,对与上述图1相同的元件和名称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6中,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支柱部61的圆柱部61b的上端部中心设置阴螺纹部61c,另外,在对应该阴螺纹部61c的盖子62的位置处设置通孔,通过盖子62的通孔,利用螺纹将盖子的固定螺钉63固定在支柱部61的阴螺纹部61c中,从而将盖子62固定在支柱部61上。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主轴电机,采用了通过螺纹将盖子62固定在支柱部61上的结构,即使由于非常大的冲击等任何来自外部的因素,使放置盘的转子枢毂部与盖子的一侧强烈触接,盖子也不会从支柱部的顶端部上浮,因此,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1相同,可以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碰撞,不会对在盘表面上形成的记录层或使信号转换元件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并能够在具有高耐冲击性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盘驱动装置中实现最理想的薄型主轴电机。
另外,通过在盘驱动装置中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主轴电机,还能进一步实现具有高耐冲击性的盘驱动装置。
(实施例3)
在图7中表示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主轴电机以及装有该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附图。
图7(a)是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侧面剖面图,其表示用含有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剖开的剖面图。在图7(a)中,对上述图1或者图6相同的元件和名称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7(a)中,在旋转中心轴1周围旋转的转子枢毂部72具有与中心的旋转中心轴1几乎一致的中空圆孔部72a(圆孔部72a相当于在实施例1、2中的中空圆筒部)。另外,旋转侧轴承部件73通过焊接或者粘接或其它众所周知的方法被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的中心侧72b的下端面上。另外,在多个磁极磁化的旋转磁铁4通过压入或者粘接或其它方法被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的圆周侧72d的下面,由转子枢毂部72、旋转侧轴承部件73以及旋转磁铁4构成转动体75。此外,转子枢毂部7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73不必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把转子枢毂部7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73整体形成。
另外,支柱部71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不同,在下端部形成没有圆板状伸出部的完全的圆柱形。在支柱部7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中心处,分别设置上部阴螺纹部71a、下部阴螺纹部71b。
另一方面,固定侧轴承部件76大致为中空圆筒形状,在其上端侧中,在中心侧76a和端侧76c之间形成环状槽部76b。支柱部71通过压入或者粘接或其它众所周知的方法被固定在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中心侧76a的中空部中。设置固定侧轴承部件76和支柱部71,使它们各自的中心与旋转中心轴1一致。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上的旋转侧轴承部件73具有与其环状槽部76b不接触的间隙,且插入其中心轴,使其与旋转中心轴1一致并自由转动。此外,支柱部71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不必如图7(a)所示中表示,由独立的部件形成一体,也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整体。
进而,在定子铁心10的多个磁极齿部卷绕线圈9的定子11的磁极齿部顶端的内周面固定在底座78上使其与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上的旋转磁体4的外周面相对,通过粘接等方法将软磁性材料的推力吸引板12固定在底座78上,使其与旋转磁铁4的下端面相对而构成主轴电机13,这与实施例1和
实施例2相同。
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的中心侧72b的下端面上的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的外周面以及下侧端面分别与固定在支柱部71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面以及槽底面相对,在与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外周面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面,即沿旋转侧轴承部件7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径向相对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进而,在与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下端面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槽底面,即在沿旋转侧轴承部件7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轴向相对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并且,在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外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外周侧的内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下侧端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例如酯类合成油这样的动压力润滑剂14,在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外周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轴承部,在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下端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槽底面之间构成推力轴承部,构成所谓轴旋转型流体轴承。此外,构成推力轴承部的动压力产生槽构成沿朝向旋转中心轴1中心的方向抽吸动压润滑剂14的、例如螺旋状;构成径向流体轴承部的动压力产生槽如果用由众所周知的技术形成人字形状,动压力润滑剂14就不会流至外侧。进而,如果在实施例1中设置了图4所示的剖面为大致三角形的润滑剂滞留槽,由于动压力润滑剂14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可以防止动压力润滑剂14的流出。
另外,在图7(a)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中,不同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底座78中不设置突出部(8a),但是由于固定转子枢毂部72的外周侧72d的旋转磁铁4的部分向下侧伸出,所以当转子枢毂部72旋转时,在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外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外周侧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处填充的动压力润滑剂14不会因任何原因产生的来自外部的影响从轴承部中飞散。
此外,也可以使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中心侧76a进一步向上延伸,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内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中心侧的内周面在面对径向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在各个面相对的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例如酯类合成油这样的动压力润滑剂14,在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内周面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中心侧的内周部面之间形成径向轴承部。
因此,通过向线圈9供给电流,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旋转磁铁4,即转子枢毂部72旋转,通过旋转侧轴承部件73的旋转,在动压力润滑剂14中产生动压力,在固定侧轴承部件76以及旋转侧轴承部件73中,沿径向以及轴向承受动压力,转子枢毂部72在旋转中心轴1的周围流畅地旋转。
下面,图7(b)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例3的另一结构的主轴电机的盘驱动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大致结构的侧面剖面图,同样,其表示用含有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切开的剖面。在图7(b)中,对与上述图7(a)相同的元件和名称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构造的主轴电机与上述图7(a)中所示的主轴电机的不同点在于,旋转体75所含的转子枢毂部7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形状和结构。首先,在旋转中心轴1的周围旋转的转子枢毂部72具有与中心的旋转中心轴1几乎一致的中空圆孔部72a(在该情况下,圆孔部72a相当于在实施例1、2中的中空圆筒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用焊接或者粘接或其它众所周知的方法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的中心侧72b的下端面上,在多个磁极上磁化的旋转磁铁4用压入或粘接或其它方法被固定在转子枢毂部72的外周侧72d的下面,由转子枢毂部72、旋转侧轴承部件173以及旋转磁铁4构成旋转体75,这些都与图7(a)的主轴电机相同,不同的是:在中心侧72b和外周侧72d之间形成向下伸出的突出部72e。另外,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中,在外周面具有凸缘173a,这与图7(a)所示的主轴电机不同。旋转侧轴承部件173具有凸缘173a的结构与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说明的主轴电机的结构相同。此外,转子枢毂部7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173不必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把转子枢毂部72和旋转侧轴承部件173形成一体,这与图7(b)中所示的另一结构的主轴电机也是相同的。
在图7(b)中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结构的主轴电机中,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的下侧端面以及比凸缘部17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分别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端侧76c的上端面和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部面相对,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的下侧端面或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端侧76c的上端面,即沿旋转侧轴承部件17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轴向相对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进而在比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或者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面,即沿旋转侧轴承部件173和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径向相对的各个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的下侧端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端侧76c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比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部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例如酯类合成油这样的动压力润滑剂14,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的下侧端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端侧76c的上端面之间构成成推力轴承部,在比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更靠下侧的外周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槽部76b的外周侧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轴承部,构成所谓的轴旋转型流体轴承,这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构造相同。
而在转子枢毂部72的中心侧72b与外周侧72d之间向下延伸形成的突出部72e如上述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那样,与在底座(8)设置的突出部(8a)相同,当转子枢毂部72旋转时,在旋转侧轴承部件173的凸缘部173a的下侧端面与固定侧轴承部件76的端侧76c的上端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的动压力润滑剂14具有不会因任何原因产生的来自外部影响而从轴承部飞散的效果。
在图7(b)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主轴电机的结构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以外,与图7(a)中所示的主轴电机的结构相同。为避免重复,省略了对图7(b)中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主轴电机结构的上述说明。
在图7中所示的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主轴电机13中,在形成转子枢毂部72的凸缘部的外周侧72d的上表面,形成具有台阶并且较高的最中央的环状突出部72c和内周侧平面部。在位于外周侧72d的外周侧平面部的上表面上放置有形成记录层(图中未示出,也称作记录膜)的盘15,利用由螺钉16固定在内周侧平面部上的盘保持部件17的弹性力,将盘15固定在形成转子枢毂部72的凸缘部的外周侧72d的上表面,并使其可以伴随转子枢毂部72的旋转而转动。
此外,不言而喻,可以通过摇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例如悬浮体或者拾波载体等)使信号转换元件与盘15相对设置。所述摇动装置把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在盘15上形成的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再生的信号转换元件(图中未示出,例如磁头、光学头等)在规定的信道定位。
然后,在盖子108上与支柱部71的上部阴螺纹部71a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通过盖子108的通孔,将盖子的固定螺钉73a拧入支柱部71的上部阴螺纹部71a中,将盖子108固定在支柱部71中。进而,在底座78或者壳体(图中未示出)中与下部阴螺纹部71b对应的位置设置另一通孔,利用由底座固定螺钉73b形成的螺纹固定等,通过底座78的通孔,螺纹固定在支柱部71的下部阴螺纹部71b中,从而将底座78固定在支柱部71上。此时,在位于转子枢毂部72的中心侧72b的环状突出部72c与盖子108之间设有较小的间隙,通过螺纹固定等将盖子108固定保持在底座78或者壳体等中,从而形成由盘15、主轴电机13以及盖子108构成的盘驱动装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主轴电机13,形成将盖子108螺纹固定在支柱部71上的结构,即使由于非常大的冲击等任何外界因素使放置有盘的转子枢毂部强烈地与盖子的一侧触接,盖子也不会从支柱部的顶端部浮起,因此,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能够抑制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冲击,不会对在盘表面上形成的记录层或对信号转换元件进行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能够在具有高耐冲击性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盘驱动装置中实现最理想的主轴电机。
此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主轴电机中,虽然根据带有圆周对置型(径向间隙型)铁心的电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不言而喻,也可以是带有面对置型(轴向间隙型)铁心的电机,另外,还可以是空心电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受到过度振动或落下或其它冲击时,旋转侧轴承部件,即转子枢毂部不会从固定侧轴承部件中脱落,进而,由于能够抑制由转子枢毂部上浮造成的盘和信号转换元件的过度冲击,不会对在盘表面上形成的记录层以及对信号转换元件进行定位的摇动装置造成致命的损伤,能够实现具有高耐冲击性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主轴电机和盘驱动装置,所以可以用作能用于进行高密度记录·再生信息的各种信息装置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光磁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等磁头支持装置。

Claims (21)

1.一种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枢毂部,其由底座、旋转磁铁、旋转侧轴承部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中心部的中空圆孔部构成;
支柱部,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定子,其具有卷绕的线圈,并且面对所述旋转磁铁设置在底座上,
其中,所述支柱部以在所述转子枢毂部的所述中空圆孔部内通过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通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构成支持所述转子枢毂部的轴承,
所述轴承设置在离开所述支柱部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流体轴承,所述流体轴承由推力轴承部和径向轴承部构成,其中,所述推力轴承部在面对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轴向的面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所述径向轴承部在面对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径向的面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枢毂部和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形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所述支柱部由平面部和圆柱部构成,作为独立的部件的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圆柱部形成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所述支柱部仅由圆柱部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圆柱部侧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圆柱部侧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枢毂部在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旋转磁铁的固定部之间具有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从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形成离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越远所述突出部的直径越小的锥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从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形成离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越远所述突出部的直径越小的锥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在所述圆柱部的顶端部具有螺纹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在所述圆柱部的顶端部具有螺纹部。
13.一种盘驱动装置,其设有主轴电机,所述主轴电机包括:转子枢毂部,其由底座、旋转磁铁、旋转侧轴承部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中心部的中空圆孔部构成;支柱部,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定子,其具有卷绕的线圈,并且面对所述旋转磁铁设置在底座上,其中,所述支柱部以在所述转子枢毂部的所述中空圆孔部内通过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通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构成支持所述转子枢毂部的轴承,将所述轴承设置在离开所述支柱部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设有:
盘,其放置在所述主轴电机的所述转子枢毂部的凸缘部的上面,且在其表面形成记录层;
盖子,其具有与圆柱部的一个顶端部触接的触接部,所述圆柱部构成所述主轴电机的所述支柱部;
信号转换元件,其在形成于所述盘上的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再生;
摇动装置,其将所述信号转换元件定位于规定的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电机的所述支柱部在所述圆柱部的顶端部具有螺纹部,
所述盖子在与所述触接部中的所述支柱部的所述螺纹部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
通过所述盖子的所述通孔,使所述盖子与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圆柱部的顶端部端面触接,并螺纹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流体轴承,其由面对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轴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的推力轴承部和面对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径向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动压力产生槽的径向轴承部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枢毂部和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形成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所述支柱部由平面部和圆柱部构成,作为独立的部件的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圆柱部形成为一体。
18.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所述支柱部仅由圆柱部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所述支柱部的所述圆柱部侧具有突出部,设定所述突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高度。
20.如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枢毂部在所述旋转侧轴承部件和所述旋转磁铁的固定部之间具有突出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突出的部分形成距离所述固定侧轴承部件的上端面越远所述突出部的直径越小的锥形。
CNB2004100631950A 2003-03-31 2004-03-31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09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956/03 2003-03-31
JP2003094956 2003-03-31
JP094956/2003 2003-03-3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56951A Division CN1921268B (zh) 2003-03-31 2004-03-31 主轴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1456A CN1551456A (zh) 2004-12-01
CN1300918C true CN1300918C (zh) 2007-02-14

Family

ID=328446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56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1268B (zh) 2003-03-31 2004-03-31 主轴电机
CNB2004100631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0918C (zh) 2003-03-31 2004-03-31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56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1268B (zh) 2003-03-31 2004-03-31 主轴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65939B2 (zh)
EP (2) EP1750352B1 (zh)
CN (2) CN1921268B (zh)
DE (2) DE602004003849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6625B1 (en) * 2005-01-11 2008-10-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spindle motor having a cavity defined by one of an upper surface of a stator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lower surface of a stator tooth
DE102005036396B4 (de) * 2005-01-20 2008-01-24 Minebea Co., Ltd. Spindelmotor mit fluiddynamischem Lagersystem
JP2007124733A (ja) * 2005-10-25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7733610B2 (en) * 2006-02-10 2010-06-08 Seagate Technology Llc Load/unload ramp for an actuator assembly in a data storage device
KR100687571B1 (ko) * 2006-02-22 2007-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모터
JP2007226925A (ja) * 2006-02-27 2007-09-0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151268B2 (ja) * 2007-06-25 2013-02-2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343543B2 (ja) * 2008-12-08 2013-11-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514492B1 (ko) * 2011-12-15 2015-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SG193667A1 (en) * 2012-03-30 2013-10-30 Nidec Corp Brushless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DE102012016172A1 (de) * 2012-08-16 2014-02-20 Minebea Co., Ltd. Spindelmotor mit niedriger Bauhöhe
US8711515B2 (en) * 2012-08-31 2014-04-29 Nidec Corporation Stopper,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KR101412847B1 (ko) * 2012-09-14 2014-06-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구동장치
US10830252B2 (en) 2017-01-27 2020-11-10 Regal Beloit Australia Pty Ltd Centrifugal pump assemblies having an axial flux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thereof
US10584739B2 (en) * 2017-01-27 2020-03-10 Regal Beloit Australia Pty Ltd Centrifugal pump assemblies having an axial flux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thereof
US10731653B2 (en) 2017-01-27 2020-08-04 Regal Beloit Australia Pty Ltd Centrifugal pump assemblies having an axial flux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thereof
US10865794B2 (en) 2017-01-27 2020-12-15 Regal Beloit Australia Pty Ltd Centrifugal pump assemblies having an axial flux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thereof
TWI680627B (zh) * 2018-08-14 2019-12-21 大陸商佛山市建準電子有限公司 馬達之轉子
CN111106708B (zh) * 2019-12-20 2021-12-2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直接驱动城轨动车车轮的轮毂电动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033A (en) * 1989-04-12 1991-03-05 Ebara Corporation Gas dynamic bearing for spindle motor
JPH11117935A (ja) * 1988-11-24 1999-04-27 Nippon Seiko Kk 軸受装置
US6211592B1 (en) * 1999-03-29 2001-04-0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for driving storage disks
JP2001221228A (ja) * 2000-02-08 2001-08-17 Nsk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6371650B1 (en) * 1998-10-08 2002-04-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Hydraulic dynamic bearing and spindle motor and rotary assembly provided
JP2002161912A (ja) * 2000-11-22 2002-06-07 Nsk Ltd 流体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35A (ja) * 1991-09-03 1993-03-09 Copal Co Ltd 密閉式流体軸受モータ
JPH06233495A (ja) 1993-02-05 1994-08-19 Fuji Electric Co Ltd 動圧軸受付きモータ
JPH06333331A (ja) * 1993-05-20 1994-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回転装置
US5825585A (en) * 1993-11-03 1998-10-20 Maxtor Corporation Laterally constrained and damped mount for a hard disk drive
US5430589A (en) * 1994-05-02 1995-07-04 Seagate Technology, Inc. Computer disk drive unit having vibration absorbing isolator disposed between the housing cover and the memory storage unit
US5483397A (en) * 1994-06-28 1996-01-09 Quantum Corporation Damping configuration for improved disk drive performance
US5667309A (en) * 1994-11-15 1997-09-16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Bearing seal system
JPH08275447A (ja) 1995-03-31 1996-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動圧軸受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H0979263A (ja) * 1995-09-20 1997-03-25 Hitachi Ltd 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モ−タ
JPH09247886A (ja) 1996-03-08 1997-09-19 Canon Precision Inc モータのロータ抜け防止構造
JPH10125053A (ja) * 1996-10-15 1998-05-15 Nec Ibaraki Ltd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H1155900A (ja) 1997-07-30 1999-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SG92616A1 (en) * 1997-09-12 2002-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pindle device having a dynamic-pressure-fluid bearing
JP2000076827A (ja) * 1998-08-26 2000-03-14 Sony Corp 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316249A (ja) * 1999-04-28 2000-11-14 Nippon Densan Corp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614742B2 (ja) * 2000-01-17 2005-0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599738B2 (ja) 2001-03-26 2010-1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295461A (ja) * 2001-03-29 2002-10-09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ラジアル軸受装置と同装置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同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429842B1 (ko) * 2001-09-10 2004-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동 감쇠용 댐퍼가 구비된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3925155B2 (ja) * 2001-10-24 2007-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軸受け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け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モータ
JP3939987B2 (ja) * 2002-01-15 2007-07-04 日立粉末冶金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7935A (ja) * 1988-11-24 1999-04-27 Nippon Seiko Kk 軸受装置
US4998033A (en) * 1989-04-12 1991-03-05 Ebara Corporation Gas dynamic bearing for spindle motor
US6371650B1 (en) * 1998-10-08 2002-04-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Hydraulic dynamic bearing and spindle motor and rotary assembly provided
US6211592B1 (en) * 1999-03-29 2001-04-0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for driving storage disks
JP2001221228A (ja) * 2000-02-08 2001-08-17 Nsk Ltd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2161912A (ja) * 2000-11-22 2002-06-07 Nsk Ltd 流体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0352A3 (en) 2007-05-09
CN1921268B (zh) 2010-12-01
CN1551456A (zh) 2004-12-01
US7265939B2 (en) 2007-09-04
EP1465322A2 (en) 2004-10-06
EP1465322A3 (en) 2004-12-15
CN1921268A (zh) 2007-02-28
DE602004003849D1 (de) 2007-02-08
EP1750352B1 (en) 2010-09-01
EP1750352A2 (en) 2007-02-07
US20040190410A1 (en) 2004-09-30
DE602004003849T2 (de) 2007-04-12
EP1465322B1 (en) 2006-12-27
DE602004028967D1 (de)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0918C (zh) 主轴电机及盘驱动装置
CN1089962C (zh) 具有动压流体轴承的主轴装置
JP3099033B2 (ja) 軸受装置
US7982349B2 (en) Spindle motor having a fluid dynamic bearing system and a stationary shaft
US7679243B2 (en) Motor assembly with multifunctional components
CN1821598A (zh) 流动动力轴承装置和设有其的电动机
CN1532430A (zh) 液动轴承、具有该液动轴承的主轴电动机以及具有该主轴电动机的盘驱动装置
JP2008167521A (ja) モータ、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ロータハブの製造方法
CN101046224A (zh) 流体轴承旋转装置及信息装置
JP2010205378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20049680A1 (en) Rotating device having rotor, stator, and driving mechanism
JP2008121849A (ja) 動圧流体軸受装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CN1755152A (zh) 流体轴承装置、主轴电机、以及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702339A (zh) 动态轴承装置
KR101153546B1 (ko)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CN1571049A (zh) 转台
US20040240104A1 (en) Spindle motor with a welded disc clamp centering tube
CN103329203B (zh) 主轴马达
KR100474139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용 스핀들 모터
KR20100135015A (ko) 모터
KR101101485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이를 구비하는 모터 및 이 모터를 탑재하는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CN1258909A (zh) 光盘旋转装置
JP2004132455A (ja)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302543B2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KR101133356B1 (ko)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0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90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