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4037A -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 Google Patents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4037A
CN1284037A CN98813385A CN98813385A CN1284037A CN 1284037 A CN1284037 A CN 1284037A CN 98813385 A CN98813385 A CN 98813385A CN 98813385 A CN98813385 A CN 98813385A CN 1284037 A CN1284037 A CN 1284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nnecting arm
plastic bottle
bott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89C (zh
Inventor
光森悟
米山明治
梅津征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870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2223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9264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9208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74743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00069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02063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003394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8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23/10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23/10Handles
    • B65D23/104Handles formed separately
    • B65D23/106Handles formed separately the gripping region of the handle extending between the neck and the base of the bottle or jar and being located in a radial plane comprising the axis of the bottle or ja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是通过将提手安装于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制造的,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安装时,将连接臂的端部嵌入凹槽的壁内,其特征在于在提手包括在其下连接臂端部的上面部分形成的凸出块,但在该下连接臂的下面部分不形成凸出块。

Description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是通过分别预制出塑料瓶提手和瓶体,该瓶体在其侧面带有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然后将提手安装于塑料瓶的凹槽内的方式来加工出来的。
近来,实际所使用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是将独立的提手安装于瓶体而形成的,其是由聚酯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比玻璃轻并更抗震的塑料材料制成。对于其他的具有广泛市场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是通过将提手安装于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制造的,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安装时,将连接臂的端部嵌入凹槽的壁内。
这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的制造如附图3的前视横截面所示,将独立的提手3预置于吹塑模具,将连接臂31、32的端部伸入模具,然后在模具内吹塑瓶体1,将瓶壁10包裹住连接臂31、32的端部,从而形成装配的产品。另外,连接臂31、32的端部上形成有凸出块42,它们也嵌入瓶子10,进而防止提手的滑脱。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中,当提手3是由相对于瓶体不滑的树脂(例如采用与瓶体1相同的材料)制成时,下连接臂32下方的瓶壁11将变得极薄,使得瓶子强度或提手的安装强度降低,导致在瓶壁上产生孔洞的严重问题。
为了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努力研究,并最终发现当提手3是由相对于瓶体不滑的树脂制成时,在吹塑形成瓶体过程中和装配瓶体和提手时,瓶壁会受到提手的下连接臂的下侧凸出块的摩擦而损坏或被过度拉伸,而且外瓶壁趋向于变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瓶提手,其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面部分而不在其下面部分形成凸出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通过将提手安装于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制造的,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连接臂的端部嵌入凹槽的壁内,其特征在于在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的上面部分而不在其下面部分形成凸出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中在下连接臂的凸出块的表面形成细小的皱纹,用于与瓶体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中,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面部分形成凸出块,而在其下面部分不形成凸出块。因此,在吹塑瓶体和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瓶壁与下连接臂端部的下表面之间的摩擦较小,故瓶壁可以被顺利的拉伸而能保持足够的厚度。
另外,在下连接臂的凸出块的表面形成细小的皱纹,用于与瓶体接触,这可减小接触面积,并进一步降低瓶壁和下连接臂端部的下表面之间的摩擦,这一点与不设置下面的凸出块相结合使得瓶壁可顺利地拉伸。
图1是部分前视横截面图,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的
实施例。
图2是图1所示提手的侧视图。
图3是部分前视横截面图,其示出了传统的塑料瓶的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Ⅲ-Ⅲ线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部分立体图,其示出了靠近图6中与瓶壁相接触的下连接臂下端边界区域的情况。
图8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横截面图,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结构的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部分横截面图,其示出了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配合情况的
实施例。
图13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部分前视横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提手的后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部分前视横截面图。
图19(a)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而图19(b)是图19(a)所示提手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2是沿图21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4是沿图23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c)是沿(b)的C-C线的横截面图。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侧视图,(b)是前视图,(c)是底视图。
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侧视图,(b)是(a)的放大的底视图。
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侧视图,(b)是沿(a)的A-A线的横截面。
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侧视图,(b)是沿(a)的A-A线的横截面。
图31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2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
图33是靠近图32所示的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34是沿图33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35是示出了图32另一个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36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
图37是靠近图36所示的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38是沿图37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39是示出了图36另一个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40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实施例;(a)是前视图,(b)是侧视图。
图41是靠近图40所示的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42是沿图41的A-A线的横截面图。
图43是示出了图40另一个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放大前视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安装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上的提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在本发明中,瓶体可以由筒状材料(称为“料坯”)预制而成,通过对塑料如聚酯树脂,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吹塑,将塑坯加工成中间产品,即,将塑坯置于吹塑模具内加热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延展温度,如90到120℃,并通过向塑坯内导入高压空气来进行双轴向拉伸吹塑。
在本发明中,提手可以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为代表的聚酯树脂制成。
特别地,最好用制造瓶体的聚酯树脂预制提手,因为这可以让提手与瓶体一起接受回收处理,提手也可由再生树脂制成。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
附图1是一前视局部横截面图,其示出了带有本发明提手的塑料瓶的实施例。附图2是附图1所示提手的侧视图。附图3是一前视局部截面图,其示出了传统塑料瓶的例子。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该提手在制作是通过将提手3安装在形成于瓶体1的侧面上的凹槽2内来完成的,其中该提手3包括手柄30和从手柄30的上下端部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1、32,所述安装是将连接臂31、32的端部嵌入凹槽2的壁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位于下连接臂32端部的上面的凸出块4,而在下连接臂32端部的下面没有设置凸出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中在下连接臂的凸出块4的表面形成用于与瓶体接触的细小的皱纹5。
本发明对提手的形状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其本质上在下连接臂32端部的上面设置有凸出块4,而在下连接臂32端部的下面不设置有凸出块,优选的凸出块具有2至5毫米的高度h4以及5至15毫米的宽度w4。如果其高度h4小于2毫米或其宽度w4小于5毫米,该凸出块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有效地防止其滑脱。如果其高度h4大于5毫米或其宽度w4大于15毫米,瓶壁会不适当地超出凸出块4,导致诸如由于凸出块和连接臂3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而形成的较差的外观及对防止滑脱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的与瓶体相接触的细小皱纹5位于凸出块4的表面401上。该皱纹可以扩展到连接臂的下表面321上。
本发明的细小皱纹可以是卷边状、绉布状、栅格状或沟槽状,其具有0.05至1.0毫米的高度,优选的是0.05到0.5毫米。
细小皱纹5的形成可以通过采用其内形成有相应的细小皱纹的塑料注塑成型模具来铸造提手来完成,或者通过在铸造之后对提手进行喷砂或刻纹处理来完成。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附图4)和沿附图4的Ⅲ-Ⅲ线的横截面附图(附图5)所示,提手的手柄的横截面形状为H形,且其内板比外板窄。在附图5中,提手3的手柄4具有H形的横截面,其中内板5和外板6通过中间的竖直肋9相连,且内板5比外板6窄。
由于内板5比外板6窄,在抓握过程中提手可以与弯曲的手指适配而令手舒适。特别地,当外板6的宽度至少是12毫米或宽至20毫米或更窄点时,内板5的宽度比外板6宽度小2至3毫米,此时提手可以令手非常舒适。
使提手更令手舒适的更佳的选择是外圆弧R7、7’较大,而内内圆弧R8、8’较小,特别地外圆弧R是内圆弧R的1.5至5倍,尽管这取决于提手的内板5和外板6的厚度。
在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提手3包括在手柄4的上部和下部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1、32,而在连接臂31、32的端部分别设置凸出块33、34。通过将凸出块33、34嵌入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2的内瓶壁而将提手安装于瓶体。
如附图4和5所示,垂直于中间竖直肋9的侧肋90被设置于手柄4的中点并位于内板5和外板6之间,起加强作用。
如侧视附图(附图6)和局部立体附图所示,其中立体附图示出了附图6中的下连接臂的下端的边缘附近的形状,本发明的提手包括与下连接臂33端部的凸出块35相连的接头部分331,其侧横截面呈由侧壁36和竖直壁37构成的T形或十字形,其中竖直壁37基本上从侧壁36的中间沿着侧壁36向下伸出。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提手的形状使得下连接臂33的边缘附近与瓶壁4相接触的接触表面相对较宽。
T形或十字形侧横截面可以强化接头部分,使得接头部分足可以承受在瓶壁4包裹住接头部分331时产生的应力。另外,由于瓶壁4与竖直壁37的下表面以小的接触面积相接触,可以减小摩擦应力,使得在安装提手3时,可以顺利地包裹从凸出块35到接头部分331的区域,将提手3可靠地安装在瓶体1上,并能有效地防止提手3的变形。
另外,由于提手由聚酯树脂制成,其在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被冷却时可以将因局部晶化而白粉化现象的产生降到最小。
在安装提手3的过程中,下连接臂33的边缘附近与瓶壁4之间的较宽的接触表面可以分散传递瓶壁4上的应力,从而防止瓶壁4的变形,进而防止提手3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提手中,如其侧视附图8所示,凸出决P被设置于提手3的下连接臂32端部的上部,下连接臂32的最低端34基本上处于下连接臂32的纵向中心线上,从下连接臂32的的最低端34到其凸出块P的上表面的高度B是从提手3的最低端34到下连接臂32的端部的水平距离A的0.5至2.5倍。
高度B小、于水平距离A的0.5倍是不理想的,因为在注塑形成瓶子过程中,当瓶壁10如箭头所示包裹住提手3的下连接臂32的凸出块P时,该过小的高度会使凸出块P的端部阻碍瓶壁10的包裹,使得提手3容易从瓶体1脱出。在另一方面,高度B大于水平距离A的2.5倍也是不合需要的,因为这会易于在使用中抓取提手3而产生应力时导致连接臂的变形。
正因为包裹着下连接臂32端部的凸出块P的瓶壁10与下连接臂32的下表面相接触时,其并不被拉伸许多,使其能沿箭头a所示支承最低端34,所以在安装提手过程中,上述实施例不仅使提手稳固地安装在瓶体1上,还防止了提手的变形。另外,由于下连接臂32的最低端34基本上处于提手的纵向中心线上,提手3能以最小量的材料制成,而不需要形成无用的空间,若形成了该无用空间,手指就不能顺利地进入该空间。
因此,凸出块可以被瓶壁稳固地包裹,且提手的连接臂在使用中抓握提手而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可以不变形。
带有本发明提手的塑料瓶包括由聚酯树脂制成的瓶体和由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制成的提手,其中形成瓶体的树脂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形成提手的树脂主要包括固有粘度为0.68或更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较佳的选择是通过晶化作用至少增白提手的表面。
形成瓶体的聚酯树脂一般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均聚物,该均聚物包括作为主要复制单元的对苯二甲酸亚乙酯,但对苯二酸盐部分可以部分地被间苯二酸酯或2、6-萘-二羧酸所取代。1,2-亚乙基二醇部分可以部分地被二甘醇或丙二醇所取代。形成提手的聚酯树脂是来自于如注塑上述聚酯树脂瓶的再生树脂或未用过的材料。这种树脂一般通过将瓶子压碎成薄片作为准备,然后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接着通过挤出机在加热状态下被制成球粒状。虽然考虑到对再生材料的有效利用,聚酯树脂最好100%是再生树脂,但并不总是必须采用100%的再生材料。至少,注塑形成提手之前或之后的薄片或球粒具有0.68或更小的固有粘度(固有粘度:在20℃时以40∶60的混合比溶于四氯乙烷/苯酚的样本的粘度)是必要的,一般粘度在0.65到0.55之间。
另一较佳的选择是经注塑形成的提手由再生树脂制成,该树脂主要包括固有粘度为0.68或更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至少是提手的表面通过球晶的晶化作用被增白。
形成提手的再生聚酯树脂具有0.68或更小的固有粘度,该粘度一般是0.65到0.55。若该粘度达到0.69或更高,则不能在约100℃的相对较高温度以下进行晶化,导致在增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在另一方面,采用0.68或更小的固有粘度,一般采用0.65到0.55的固有粘度会在增白过程中以最小的能量损失来加速晶化的进行,甚至可以在约90℃或更低的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晶化。
这是因为当其固有粘度,分子重量降低时,由于具有该较低固有粘度的再生聚酯树脂在熔融和淬火之后具有110℃到140℃较低的晶化温度的设计温度(晶化温度的设计温度(Tcc)是指在300℃熔化样本之后以10℃/分钟的设计速度来加热样本而确定出来的),相比之下,未用过的聚酯树脂的Tcc在150℃到200℃。
至少提手的表面可以通过在约90℃的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加热而借助球晶的晶化作用被增白,从而形成晶化区域。
这种仅仅增白表面的处理是较佳的选择,这是因为增白所需的能量会最小,而对于使微黄的颜色不被注意有显著的效果。
可以对提手的整个表面增白,这可以通过在较高温度下加热较长时间而容易地达到。
因此,增白提手的晶化处理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容易的进行,进而较低能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提手的表面通过球晶的晶化作用被增白,在再生回收处理过程中因加热而有点微黄的颜色能变得不易觉察。
本发明的提手由经过增白的聚酯制成。仅对由聚酯树脂制成的提手表面增白具有显著的优点,这是因为可以降低增白所需的加热能量和处理时间。在具有如附图4、5、6或8所示结构的提手中,对后板的外表面和前板的外表面(前表面)的增白使其明显地不易觉察,其不仅具有构造内部结构和使黄色不易觉察的效果,还能显著地降低增白所需的加热能量和处理时间。
在注塑形成提手的过程中,通过将带有提手的聚酯瓶在注塑之后置于110℃至200℃下10秒到60秒或通过逐渐冷却的方法对提手进行增白。
因此,经部分增白的加强肋可以使表面的凹坑或气泡不易觉察,从而改善提手的外观。另外,对提手增白可以提高其强度,进而可以作得较薄,从而降低瓶体的重量。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9所示从其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该提手还设置有垂直于中间肋的侧肋,在该侧肋上方形成穿过中间肋的泄流孔。
如附图9所示的提手从其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该提手还设置有垂直于中间肋36的侧肋361,在该侧肋361上方形成穿过中间肋36的泄流孔21。
在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以适当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垂直于中间肋36的侧肋361,在每一侧肋361上方设置有穿过中间肋36的泄流孔21。但侧肋361也可以设置于两端;设置于上下两端,而不设置于中间位置,这样仅在下端的侧肋361的上方设置一个泄流孔21(未示出)。
虽然在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以竖直的状态被频繁地搬运,泄流孔21被设置于侧肋361上方,但是穿过中间肋36的泄流孔可以被设置于侧肋361的下方,在倒置的状态(未示出)泄流。
提手3的手柄31的内板34和外板35呈扁平状,使得它们的表面可以被加工成在抓握时具有光滑的手感。
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利用以适当间距设置的多个与中间肋36垂直的侧肋361将提手3的内板34及其外板35相连,这会使得手柄31在不破坏其整体的轻重量结构的前提下,强化手柄。
当提手由如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强化塑料制成时,侧肋361可以仅仅设置于两个位置;可以设置于上端和下端(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用水侧向冲洗瓶体之后,可以通过气流将水吹走,不仅可以将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的的提手3上的残存的水吹走,而且可以让气流通过穿过中间肋36的泄流孔21将侧肋361上的残存的水吹走。
根据该实施例,在用水冲洗瓶体之后,用空气确实可以将水珠吹走,因此不会有附着的水。
另外,整个提手可以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下连接臂端部结构的横截面附图10所示,形成于下连接臂33端部的凸出块34的端部上还设置有凸起35。
具有凸出块34端部上凸起35的提手可以嵌入设置于瓶体侧部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的壁21内,因凸起35可以作为壁21的卡钩,所以能显著地提高提手的安装强度。
特别在采用插入模铸方式将提手安装于瓶体上时,因为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不存在凸起,如附图10所示凸出块34被设置成面向上,用于减少滑动阻力。因此在模铸过程中,凸出块可以相当顺利地安装于壁21,包裹着凸出块34的壁21还包裹着进入其下的凸起35,该凸起35作为卡钩,产生向下的力,从而防止提手的滑脱,进而显著地提高了安装强度。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立体附图11所示,从其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该提手还包括处于手柄31下方并在连接臂33内部的加强肋X,该加强肋侧向延伸并连接内板34和外板35。
提手3的手柄31的内板34和外板35呈扁平状,使得它们的表面被加工成在抓握时具有光滑的手感。
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如附图11所示,利用以适当间距设置的多个与中间肋36垂直的侧肋361将提手3的内板34及其外板35相连,这会使得手柄31在不破坏其整体的轻重量结构的前提下,强化手柄。
内板34、外板35、中间肋36和侧肋361最后具有2至4毫米的厚度,从而获得提手的强度和重量之间的适当平衡。
加强肋X的位置取决于凸出块331的连接强度。特别是如附图12所示,为了将确保将提手安装在瓶体上,当连接度(手柄31的下连接臂33的端部表面与凹槽壁21的侧端部的距离)是通过将凹槽壁21置于下连接臂33的上表面之上来决定时,加强肋X最好位于凹槽壁21的端部,从而提供最有效的强化作用。由于连接度必须至少包裹住凸出块10至12毫米,加强肋X位于附图12所示的位置。
设置加强肋X可以提高提手的自身强度,另外,加强肋X可以提供内板34和外板35之间的刚性,能十分有效地防止提手的滑脱。
根据该实施例,提手本身可以被制造得较薄和较轻,从而在抓握时能提供相当优良的手感,提手还能被制造得较坚固而防止其滑脱。
如侧视附图13所示,本发明的提手的形状是凸出块被设置于下连接臂端部的上表面,向上凹陷的连接件被设置于下连接臂的下表面的两端。
该实施例中带有手柄的塑料瓶在制造时最好如附图13所示在具有对应于瓶子1外表面形状的吹塑模具内预加工提手3,采用的方式是将连接臂32、33的端部伸入分开模的内表面;将预热到吹塑温度的型坯4插入模具;封闭模具;通过从型坯4的入口吹入高压空气而进行吹塑(该工艺可以与采用未示出的拉伸杆进行纵向拉伸相结合)来形成对应于模具的瓶体1,同时安装型坯4,使其包裹住提手3的凸出块321、331并部分地包裹连接臂32、33。
对于在本实施例的提手3的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的两端上设置的凹陷连接部37而言,下连接臂33的整个下表面可以预先形成凹陷连接部37,该连接件从下表面332端部延伸的水平线向上弯曲了0.3毫米到1.5毫米,从而使其与瓶体1的凹槽壁21作合适的配合。
另外,提手3的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可以是厚度为0.5毫米到2.5毫米的平面,在吹塑过程中,通过从瓶壁加压,推挤下表面的两端约1.0毫米到2.5毫米就很容易地形成凹陷连接部37。
根据该实施例,在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上表面设置凸出块331,这就不必在下表面上设置凸出块。因此凹槽壁21可以顺利地被拉伸而不会变得过薄。凹槽壁21与形成于下连接臂33下表面两端的向上凹陷的连接部37配合,包裹着上表面的凸出块331和凹陷部分37,使它们被凹槽壁夹在中间。所以,提手3被紧固地安装在瓶体1上,并很难将该提手取下。
提手3的手柄31的内板34和外板35呈扁平状,使得它们的表面被加工成在抓握时具有光滑的手感。
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1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根据该实施例,提手本身可以被制造得较薄和较轻,从而在抓握时能提供相当优良的手感,提手还能被制造得较坚固而防止其滑脱。另外,由于凹槽壁与形成于下连接臂上表面上的凸出块及下连接臂的下表面两端的凹陷部分配合,提手可以很牢固,即使有撞击作用于瓶体或提手上时也能防止提手滑脱。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14和其后视附图15所示,从提手的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至少在提手的手柄的外板的外表面上对应于中间肋的部分形成皱纹。
如附图14和15所示的提手从其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5通过中间肋37与外板36相连,并至少在提手的手柄31的外板36的外表面上对应于中间肋37的部分形成皱纹M。
在该实施例中,提手3可以由强化的聚酯树脂制成,使得内板35和外板36薄达1.5毫米至2.5毫米,并且很柔软。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5通过中间肋37与外板36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1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如附图14所示,利用以适当间距设置的多个与中间肋37垂直的侧肋371将提手3的内板35及其外板36相连,这会使得手柄31在不破坏其整体的轻重量结构的前提下,强化手柄。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在提手的手柄31的外板36的外表面上对应于中间肋37的部分形成皱M,这会让透明或半透明的提手3遮挡住其内侧,使得内部的中间肋37不易觉察,这对于外观而言是特别的优点。
皱纹M也可以通过印刷上适当的词句来提供一些种类的标记,如“该提手由再生聚酯树脂制成”。
除了词句,皱纹M可以是卷边或斜线。如附图15所示,它们可以适用于外板的整个外表面,从而使侧肋37不易觉察。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16所示,从其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该提手至少在手柄上设置中间肋,而不设置侧肋。
如附图16所示的提手,从其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5通过中间肋37与外板36相连,该提手至少在手柄31上设置中间肋37,而不设置垂直于该中间肋37的侧肋。
在该实施例中,提手3可以由强化聚酯树脂制成,使其较薄,可使构成H形侧向横截面的内部35和外板36薄达2.5毫米或更薄,最好是1.5毫米或更薄。另外,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不需要垂直于中间肋37的侧肋。
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5通过中间肋37与外板36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1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由于该实施例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而没有侧肋,所以不存在中间肋和侧肋之间的交叉。因此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不形成表面凹陷。另外,没有侧肋会明显地不易觉察。因此就外观而言,该提手简洁而漂亮。
提手3的手柄31的内板35和外板36呈扁平状,使得它们的表面被加工成在抓握时具有光滑的手感。
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根据该实施例,整个提手可以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不设置侧肋可以消除表面凹陷的发生,并提供相当漂亮的外观。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17和表示提手被安装于瓶体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上的附图18所示,其具有的形状是下连接臂的端表面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更靠近瓶子外壁。
在该实施例中,如附图17和1所示,被安装在瓶体1上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及处于手柄31上下两端的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上下连接臂32、33端部的上表面分别地设置凸出块321、331,在将提手3安装于瓶体1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2上时,下连接臂的端表面39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38更靠近瓶子的外壁。
下连接臂的端表面39最好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38更靠近瓶子外壁0.5到2.0毫米。若小于0.5毫米,与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瓶壁21趋向于更薄。若大于2.0毫米,会有降低下连接臂33的上表面端部上的凸出块331与瓶壁22的包裹程度的趋势。上述两个中每一种情况都不是所需要的,因为那样会降低安装强度。换言之,下连接臂的端表面39设置得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38更靠近瓶子外壁0.5到2.0毫米,进而以合适的平衡分配设置瓶壁21和瓶壁22,其中瓶壁21与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相接触,而瓶壁22包裹着凸出块331。这样,使这些壁相互配合而极薄,从而保持安装强度。
该实施例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在制造时最好如附图18所示在具有对应于瓶子1外表面形状的吹塑模具内预加工提手3,采用的方式是将。连接臂32、33的端部伸入分开模的内表面;将预热到吹塑温度的型坯4插入模具;封闭模具;通过从型坯4的入口吹入高压空气而进行吹塑(该工艺可以与采用未示出的拉伸杆进行纵向拉伸相结合)来形成对应于模具的瓶体1,同时安装型坯4,使其包裹住提手3的凸出块321、331并部分地包裹连接臂32、33。在制造时最好如附图13所示在具有对应于瓶子1外表面形状的吹塑模具内预加工提手3,采用的方式是连接臂32、33的端部伸入分开模的内表面;将预热到吹塑温度的型坯4插入模具;封闭模具;通过从型坯4的入口吹入高压空气而进行吹塑(该工艺可以与采用未示出的拉伸杆进行纵向拉伸相结合)来形成对应于模具的瓶体1,同时安装型坯4,使其包裹住提手3的凸出块321、331并部分地包裹连接臂32、33。
将下连接臂的端表面39设置成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38更靠近瓶子外壁使得下连接臂33的凸出块331容易与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2的内部以及接触着下连接臂的下表面的瓶壁21相互配合,从而维持其厚度并防止提手滑脱。
提手的手柄31的内板34和外板35呈扁平状,使得它们的表面被加工成在抓握时具有光滑的手感。
从提手3的手柄31到其上下连接臂32、33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34通过中间肋36与外板35相连,这样就使整个提手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并使手柄31具有适中的弹性,从而在抓握时具有柔软和良好的手感。
H形的侧向横截面可以简化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因为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只在打开侧移动。
根据该实施例,提手本身可以被制造得较薄和较轻,从而在抓握时能提供相当优良的手感,提手还能被制造得较坚固而防止其滑脱。另外,由于瓶体内的凹槽壁与位于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上的凸出块配合,提手可以很牢固,即使有撞击作用于瓶体或提手上时也能防止提手滑脱。
本发明的提手,如附图19(a)的后视附图所示,其形状是可以以提手手柄的中心线为界在其表面的一半上设置采用凹陷的标记。
根据该实施例,所述凹陷以提手的手柄的中心线为界形成于手柄的一半外表面上,即,提手起到了标记显示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提手由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为代表的聚酯树脂制成。特别地,最好由瓶体所采用的聚酯树脂预制提手,这是因为其允许提手与瓶体一起作重复利用的处理,而提手也可由再生树脂制成。
如附图19(a)所示,所述标记11通过凹陷的形式以提手的手柄31的中心线为界设置于手柄的一半外表面上。这比将标记11设置于包括两个一半的整个表面上让手柄感觉不太粗糙。因此可减少通过手柄抓握提手或瓶子时的不舒服的感觉。
在传送或安装提手的过程中,许多提手必须沿同一方向对齐时,设置于半个表面上的凹陷形式的标记可以提供视觉上或光学上的不对称的形象,从而易于辨别方向。
提手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中心的部分被分开。在加工过程中,最好采用固定铸模形成所述半个表面上的凹陷的标记,这是因为当模铸完提手之后,将铸模分开时,因凹陷形式的标记的存在,具有较高抗摩擦性能的半个表面被稳定地保持在固定铸模内。
利用出坯销可以将提手从固定铸模中取出,而不会受到其大的抗摩擦性能的影响。
由于标记11采用凹陷形式,可有效地采用透明无色或半透明的材料。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20所示,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提手手柄的顶壁上形成凹槽,在顶壁下方以一定间隔设置侧肋,该侧肋连接内板和外板,在侧肋的侧向形成凹槽,并与上述的凹槽在一条直线上对齐。
该实施例的提手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手柄的一端间隔地设置多个侧肋,这些侧肋连接内板和外板,在每一侧肋的侧向设置凹槽,这些凹槽在一条直线上对齐。所以,多个以一定间隔对齐的凹槽可以稳固地支承着提手接收插入的传送销,使得提手或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在插入传送销之后能够在不影响其美观的情况下被稳定地传送。
下面将参照附图20描述这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与外板102相连,在提手手柄31的顶壁105上形成凹槽11,在顶壁105下方以一定间隔设置侧肋104,该侧肋104连接内板101和外板102,在该侧肋104的侧向形成凹槽11,并与上述的凹槽11在一条直线上对齐。因此,在传送销沿着对齐的凹槽11被插入之后,在两个隔开的点支承着传送销,便于更稳固地固定传送销。在这里可以设置更多的侧肋104,从而提供三个或更多的凹槽11,它们协同支承着传送销4。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中心的部分被分开。该实施例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与外板102相连,并且在顶壁105和侧肋104的侧向形成凹槽11,其中上述的凹槽11在一条直线上对齐,所以这些凹槽11与分开铸模或取出产品的方向对齐,这样使其不阻碍分开铸模或取出产品。
根据这个实施例,以一定间隔对齐设置的多个凹槽可以稳固地支承插入的传送销。因此,提手或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在插入传送销之后,可以被稳固地传送而不会影响其美观。
本发明中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21和沿附图21的A-A线的横截面附图22所示,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其内板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从而改善其抓握的手感。
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的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其内板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从而改善其抓握的手感。与H形侧向横截面的好的柔性和挠性相结合,该倒角可以提高其抓握的手感并使提手更舒服。
参见附图21和22,这个实施例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特征在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其内板101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11,从而改善其抓握的手感。
该实施例中的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其内板101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11,从而改善其抓握的手感。内板101的内表面具有能为手指接触板时提供好的手感的弧形,从而产生舒适的感觉。如倒角11的侧向横截面的形状如附图22所示,倒角最好是其宽度w2等于内板101宽度w1的12-25%,其角度α1在15-30°之间,其内端和外端分别加工成弧形表面f1和f2。
该内表面可以分两个步骤加工,先从其中心到倒角11的内边缘加工出1-5°角度(α2)的斜面21,然后加工出倒角的斜面,这样进一步改善了手感。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该实施例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与外板102相连,并在其内板101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11,倒角的形成以沿着分开铸模或取出产品的方向逐渐变薄的方式进行的,使得它们不会阻碍分开铸模或取出产品。
本发明中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23和沿附图23的A-A线的横截面附图22所示,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内板和外板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
这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提手的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内板和外板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因而,与具有良好挠性的H形侧向横截面相结合,靠近两个边缘形成的凹陷可提供精巧的柔性和防滑性能,因为有其光滑的中心区域的存在,不会影响其整体的手感。
参见附图23和24,这个实施例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特征在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在内板101和外板102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11。
如附图23和24所示,这个实施例的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在内板101和外板102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11。因而,与具有良好挠性的H形侧向横截面相结合,靠近两个边缘形成的凹陷11可使内板101/外板102具有精巧的柔性和防滑性能,因为在除了环绕边缘区域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光滑地加工,故不会影响提手整体的手感。
附图中没有示出,但凹陷11可以靠近外板102的两个边缘或外板102和内板101的两个边缘形成。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该实施例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与外板102相连,在内板101和外板102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11,防滑凹陷11是以平行于分开铸模和取出产品的方向的方式设置的,且该凹陷不会发生侧凹,这使得它们不会阻碍分开铸模和取出产品。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前视附图25(a)、其侧视附图(b)和通过C-C线的横截面附图(c)所示,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设置比下连接臂窄的凸出块,而在下连接臂上表面的两个边缘形成倒角。
根据这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提手,在其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设置比下连接臂窄的凸出块,而在下连接臂上表面的两个边缘形成倒角。因此在吹塑形成瓶体的同时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在凸出块较窄的情况下会较容易地将瓶壁包裹住提手。另外,当瓶壁的边缘被较大地拉伸到达下连接臂上表面的两个边缘时,倒角的边缘会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防止拉伸壁撕裂,而当以正常的手力向上作用于提手时,向上的凸出块会防止提手滑脱。
参见附图25,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25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上侧设置比下连接臂33窄的凸出块331,而在下连接臂33上表面的两个边缘形成倒角12。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提手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具有如附图25所示的基本形状,该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上侧设置比下连接臂33窄的凸出块331,而在下连接臂33上表面的两个边缘形成倒角12。凸出块331的宽度w1最好约是下连接臂33端部的宽度w0的30%到70%。下连接臂33端部的宽度w0一般是20毫米到30毫米,而凸出块的高度h1最好是2毫米到5毫米,其宽度w1最好是5毫米到15毫米。若高度h1小于2毫米或宽度w1小于5毫米,凸出块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防止滑脱。如高度h1大于5毫米或宽度w1大于15毫米,瓶壁会不能完全地包裹住凸出块331,使得瓶壁和下连接臂3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这样会产生令人不满意的外观或不能有效地防止其滑脱。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考虑到与瓶壁接触并被瓶壁包裹的凸出块331的区域,倒角最好形成于从下连接臂33的端部算起长达15毫米的区间。倒角最好如其沿C-C线的横截面所示,斜面的宽度(w2)/高度(h2)的比率约是2(与水平面的夹角是20°到30°),该斜面的端部121和122是弧形的。
倒角12的宽度w2最好大约是提手宽度wc的5%到15%。在凸出块331的与瓶壁接触的表面或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未示出的细小皱纹,如卷边状、绉布状、栅格状或沟槽状,从而提高其防滑性能。
细小的皱纹可以具有0.05毫米到1.0毫米的高度,高度最好是0.05毫米到0.5毫米。
细小的皱纹可以通过采用内部设有对应于细小皱纹的注塑模具而对提手注塑成型而形成,或者在注塑之后对提手进行喷砂处理或刻纹处理。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26(a)、前视附图(b)和底视附图(c)所示,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形成凸出块,而比该凸出块低的下伸的卡钩形成于下侧。
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在其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形成凸出块,而比该凸出块低的下伸的卡钩形成于下侧。因此在吹塑形成瓶体的同时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因较低的下伸的卡钩的相对小的摩擦,瓶壁和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的下侧可以被顺利地拉伸,且瓶壁足以包裹住上伸的凸出块而在相对于下连接臂端部的外部区域保持足够的厚度,可以通过较大的向上的力使提手更牢固地与瓶壁配合,从而结合下伸卡钩的卡合作用来提高安装强度。
参见附图26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26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6和从该手柄36的上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下连接臂36端部的上侧形成凸出块331,而比该凸出块低的下伸的卡钩332形成于下侧。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提手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具有如附图26所示的基本形状,该提手3包括手柄36和从该手柄36的上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下连接臂36端部的上侧形成凸出块331,而比该凸出块低的下伸的卡钩332形成于下侧。
凸出块331的高度h1最好是2毫米到5毫米,其宽度w1最好是5毫米到20毫米。若高度h1小于2毫米或宽度w1小于5毫米,凸出块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防止滑脱。如高度h1大于5毫米或宽度w1大于15毫米,瓶壁会不能完全地包裹住凸出块331,使得瓶壁和下连接臂3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这样会产生令人不满意的外观或不能有效地防止其滑脱。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下伸卡钩332的高度h2小于凸出块331的高度h1,这是为了降低其抗摩擦性能。h2最好是凸出块高度h1的60%或更低,一般是1毫米到2毫米。
若下伸卡钩332的高度h2小于1毫米,其卡合性能就不足以令人满意地提高安装强度。若其超过凸出块高度h1的60%或2毫米,靠近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的下表面的外侧的瓶壁将变得较薄。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为了提高其卡合性能,下伸卡钩332的宽度w2可以宽达15毫米或更宽。
如附图26(a)至(c)所示,下伸卡钩332的宽度w2比下连接臂33端部的宽度w11大,且下伸卡钩332与侧向卡钩333作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卡合效果,还可以使从下表面到侧表面的形状更光滑,故可以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降低其抗摩擦性能,并能保持其防止瓶壁变薄的效果。
下伸卡钩332和侧向卡钩333的前表面具有的曲率半径r2、r3是2毫米到5毫米,用于降低摩擦阻力。
在凸出块331或下伸卡钩332的与瓶体接触的表面或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未示出的细小皱纹,如卷边状、绉布状、栅格状或沟槽状,从而提高其防滑性能。
细小的皱纹可以具有0.05毫米到1.0毫米的高度,高度最好是0.05毫米到0.5毫米。
细小的皱纹可以通过采用内部设有对应于细小皱纹的注塑模具而对提手注塑成型而形成,或者在注塑之后对提手进行喷砂处理或刻纹处理。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前视附图27(a)和其侧视附图27(b)所示,具有作为在基本图案中光面图案的标记,基本图案由提手手柄的外表面的细小凹陷构成。
根据这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提手具有作为在基本图案中光面图案的标记,基本图案由提手手柄的外表面的细小凹陷构成。因而,提手能起到标记的作用,且该标记比由凸起或凹陷标记区域所形成的标记更清晰,进而减少抓握时不舒服的感觉。
参见附图27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27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该提手具有作为扁平模板的标记12,其采用在提手手柄的外表面设置精致的凹陷的基本模板11来完成。
根据这个实施例,标记12作为由提手手柄的外表面的细小凹陷构成的基本图案11中的光面图案,标记12比由凸起或凹陷标记区域所形成的标记更清晰,进而减少抓握时不舒服的感觉。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该实施例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提手3具有标记12,其作为由提手手柄的外表面的细小凹陷构成的基本图案11中的光面图案,标记12在注塑形成提手3之后分开铸模时由细小凹陷构成的基本图案的摩擦阻力相当稳定,这样可以稳定地分开铸模并取出产品。
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从基本图案11中的光面图案提供标记12即使当手柄是无色和透明或半透明时,其可起到标记的作用,基本图案11由细小凹陷如绉布图案构成。
本发明的手柄,如其侧视附图28(a)及其放大底视附图28(b)所示,在下连接臂端部形成侧向卡钩,侧向卡钩的整个宽度是塑料瓶最大直径的20%到30%,侧向卡钩的高度是该侧向卡钩整个宽度的3%到6%。
在这个实施例中,侧向卡钩的宽度是塑料瓶最大直径的20%到30%,侧向卡钩的高度是该侧向卡钩整个宽度的3%到6%,这能提高提手的安装强度。
下面参见附图28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28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在下连接臂33端部形成侧向卡钩332,侧向卡钩332的整个宽度W是塑料瓶最大直径的20%到30%,侧向卡钩332的高度H是该侧向卡钩332整个宽度W的3%到6%。
在连接臂32、33端部分别形成上伸的凸出块321、331。
例如,在容量是1.8升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中,瓶体的最大直径约是100毫米,则侧向卡钩332的整个宽度W是20至30毫米,其高度H是0.8到1.2毫米。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29(a)及沿A-A线的横截面附图29(b)所示,形成于下连接臂端部上侧的凸出块的侧向横截面是梯形,该梯形向着连接臂的端部渐缩。
根据这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提手的形成于下连接臂端部上侧的凸出块的侧向横截面是梯形,该梯形向着连接臂的端部渐缩,使得在插入模具过程中,瓶壁能容易地沿凸出块的两壁包裹住该凸出块,而一旦包裹住该凸出块,瓶壁就会与对应于该凸出块的梯形的底的后壁相配合,因其卡合作用而防止提手滑脱,从而提高提手的安装强度。
下面将参见附图29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29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形成于下连接臂33端部上侧的凸出块331的侧向横截面是梯形,该梯形向着连接臂的端部渐缩。
如附图29(b)所示,在下连接臂33的端部形成向上伸出的凸出块331,其侧向横截面是梯形,该梯形向着连接臂的端部渐缩。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30(a)和沿A-A线的横截面附图(b)所示,提手的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中间肋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
根据这个实施例,提手的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中间肋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因此,其能起到标记的作用,而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中间肋103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14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中间肋103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14与形成于外板侧表面上的标记相比,该标记不会从提手的前侧被看到,在提供所需标记的同时不会影响提手的外观,在标记以凹陷形式形成时,由于其在抓握时不会与手指接触,所以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下面将参见附图30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倒。如附图30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特征在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中间肋103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14。
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中间肋103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14,使得与形成于外板102侧表面上的标记相比,其在提供所需标记14的同时不会影响提手的外观,在标记以凹陷形式形成时,由于其在抓握时不会与手指接触,所以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该实施例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提手3的手柄31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此处的内板101通过中间肋103与外板102相连,并在中间肋103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14,使得当标记14是由凹陷形式形成时,该凹陷平行于分开模具或取出产品的方向,因此不会阻碍分开模具或取出产品。
由于凹陷形式的标记14不需要光、阴影或彩色的,甚至无色的和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提手3也可以令人满意地起到标记的作用。
本发明的提手如其侧视附图31所示,其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通过减薄手柄在手柄内侧的下部形成凹陷。
根据这个实施例,通过减薄手柄在手柄内侧的下部形成凹陷构形,而手柄的外侧仍旧是扁平的,使得在紧握手柄时,手柄和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变得较大,进而使小手指略微后移,使手指插入的空间变宽。
下面将参见附图31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31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通过减薄手柄31在手柄31内侧的下部形成凹陷11。
在抓握过程中,从食指到小指的四个手指与手柄31的内侧接触,而手柄31内侧的下部是小指所处的位置;一般地,该部分是从手柄内侧的底部开始到手柄内侧整个高度的三分之一处为止。
手柄31上部的厚度T0一般地约为6毫米到10毫米。而在其下部,手柄的厚度比所述厚度T0减薄了约为0.5到2毫米尺寸的差TΔ,从而形成凹陷11。
由于凹陷11是通过减薄手柄在手柄31的内侧形成的,手柄31的外侧不受影响,仍旧是扁平的。
由于形成于下连接臂33端部的凸出块331向上伸出,必须增加内壁20的尺寸来包裹凸出块331,致使手指插入的空间较窄。因此凹陷11就具有了显著的作用。
如附图32至附图35所示,其中附图32(a)是前视图,附图32(b)是侧视图,附图33是靠近附图32中的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附图34是沿附图33中A-A线的横截面图,附图35是附图32所示另一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本发明的提手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从下连接臂端部的顶侧到其两侧设置连续伸出的帽缘,而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下侧不设置凸起。
根据这个实施例,从下连接臂端部的顶侧到其两侧设置连续伸出的帽缘,使得在通过吹塑瓶体来安装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瓶壁可以沿着连续伸出的帽缘顺利地移动,从而包裹住提手。另外,由于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下侧没有设置凸起,所以瓶壁和下连接臂端部的下侧表面能以相对小的摩擦被顺利地向外拉伸,故瓶壁甚至可以在靠近外侧的区域保持足够的厚度。
下面参见附图32至35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32至35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从下连接臂33端部的顶侧到其两侧设置连续伸出的帽缘4,而在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下侧不设置凸起。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提手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具有如附图32至35所示的基本形状,即从下连接臂33端部的顶侧到其两侧设置连续伸出的帽缘4,而在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下侧不设置凸起。但帽缘4上侧的高度h40最好是2至5毫米,帽缘4的两侧凸起41的宽度Ws41最好是0.5到3毫米,而帽缘4的整个宽度W4虽然取决于瓶子的尺寸,但最好是20到30毫米。
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帽缘4可以如前视图33所示被倒角成梯形,其中上侧40从其最高中心点逐渐向两侧的凸起41倾斜,形成从上侧指向两侧的大的倒角;如前视图35所示,所形成的大的倒角基本上是三角米球形;或者是倒角成矩形(未示出)。所形成的倒角42如附图33所示的倒角成梯形或如附图35所示的基本上成三角形是优选的,因为这样可以使瓶壁更顺利地沿着帽缘4的大倒角移动,从而包裹住提手。
若上侧的高度h40小于2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小于0.5毫米,帽缘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有效地防止滑脱。若上侧的高度h40大于5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大于3毫米,瓶壁就不足以包裹住帽缘4,而在瓶壁和下连接臂的上表面或两侧形成空间,产生不令人满意的外观。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对于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这个实施例的提手具有如图34所示的H形横截面,其中内壁51通过中间竖直肋53与外板32相连,这使得提手既轻又足够坚固。
对于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下连接臂33而言,如图34所示,手柄两侧的宽度W33最好大于端部宽度Ws33,这是由于从手柄31作用的竖直应力分配于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的较大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弯折损坏。
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下连接臂33的端部如附图32到35所示,最好直到靠近端面的位置(在端面下方3毫米的位置)具有H形横截面(横截面与纵向垂直),其中内板51通过中间竖直板53与外板52相连。这是由于若尝试不采用H形结构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则必然会使横截面相对较厚,而该较厚的端部在注塑形成提手的冷却处理过程中因收缩而易于在端表面产生凹陷(有时称作表面凹陷)。另一方面,牢固的H形结构会减少厚度,防止出现这种可被识别的表面凹陷。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提手31或下连接臂33的内板51通过中间肋53与外板52相连,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这种结构具有优点是因为其不会在分开铸模或取出提手成品的方向上形成起阻碍作用的侧凹,从而易于分开铸模,取出提手成品。
对于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带有提手的瓶子而言,连续伸出的帽缘是光滑的,因此在通过对瓶体吹塑来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瓶壁可以顺利地沿着两侧凸起41从帽缘4的上侧40包裹提手。另外,瓶壁可以有效地包覆帽缘4两侧的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可以显著地提高安装强度。
帽缘4前侧的形状最好是如附图33的倒角梯形或如附图35的基本上的三角米球形,因为这样会使瓶壁能容易地包覆两侧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
一般来说,上侧40的包边容易形成,而两侧凸起41的包边不容易形成。这是因为形成于上侧的指向两端的大倒角42减少了阻力,这也加速了瓶壁对两侧凸起41的后侧的包覆。
如附图36至附图39所示,其中附图36(a)是前视图,附图36(b)是侧视图,附图37是靠近附图36中的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附图38是沿附图37中A-A线的横截面图,附图39是附图36所示另一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本发明的提手包括手柄;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环绕下连接臂的端部设置连续的凸出帽缘,在帽缘上侧的两端形成大的倒角,该倒角侧边从最高的中心点逐渐倾斜至两侧凸起。
在这个实施例中,大的倒角形成于环绕下连接臂的端部的连续的凸出帽缘的两端,且该倒角侧边从最高的中心点逐渐倾斜至两侧凸起。因此,瓶壁可以柔和地容纳帽缘的整个表面,使瓶壁不会变薄并能顺利地沿着上侧的大倒角移动,足以包裹帽缘的两端。
参见附图36至39,将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36至39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环绕下连接臂33的端部设置连续的凸出帽缘4,在帽缘4上侧的两端形成大的倒角42,该倒角侧边从最高的中心点逐渐倾斜至两侧凸起41。
帽缘4上侧的高度h40最好是2至5毫米,帽缘4的两侧凸起41的宽度Ws41最好是0.5到3毫米,而帽缘4的整个宽度W4虽然取决于瓶子的尺寸,但最好是20到30毫米。
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帽缘4可以如前视图37所示被倒角成梯形,其中上侧40从其最高中心点逐渐向两侧的凸起41倾斜,形成从上侧指向两侧的大的倒角42;如前视图39所示,所形成的大的倒角基本上是三角米球形,因为这样可以使瓶壁更顺利地沿着帽缘4的大倒角42移动,从而包裹住提手。
若上侧的高度h40小于2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小于0.5毫米,帽缘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有效地防止滑脱。若上侧的高度h40大于5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大于3毫米,瓶壁就不足以包裹住帽缘4,而在瓶壁和下连接臂的上表面或两侧形成空间,产生不令人满意的外观。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对于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这个实施例的提手具有H形横截面,其中内壁51通过中间竖直肋53与外板32相连,这使得提手既轻又足够坚固。
对于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下连接臂33而言,如图38所示,手柄两侧的宽度W33最好大于端部宽度Ws33,这是由于从手柄31作用的竖直应力分配于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的较大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弯折损坏。
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下连接臂33的端部如附图36到39所示,最好直到靠近端面的位置(在端面下方4毫米的位置)具有H形横截面(横截面与纵向垂直),其中内板51通过中间竖直板53与外板52相连。这是由于若尝试不采用H形结构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则必然会使横截面相对较厚,而该较厚的端部在注塑形成提手的冷却处理过程中因收缩而易于在端表面产生凹陷(有时称作表面凹陷)。另一方面,牢固的H形结构会减少厚度,防止出现这种可被识别的表面凹陷。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未示出)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提手31或下连接臂33的内板51通过中间肋53与外板52相连,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这种结构具有优点是因为其不会在分开铸模或取出提手成品的方向上形成起阻碍作用的侧凹,从而易于分开铸模,取出提手成品。
对于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带有提手的瓶子而言,连续伸出的帽缘是光滑的,因此在通过对瓶体吹塑来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瓶壁可以顺利地沿着两侧凸起41从帽缘4的上侧40包裹提手。另外,瓶壁可以有效地包覆帽缘4两侧的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可以显著地提高安装强度。
帽缘4前侧的形状最好是如附图37的倒角梯形或如附图39的基本上的三角米球形,因为这样会使瓶壁能容易地包覆两侧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
一般来说,上侧40的包边容易形成,而两侧凸起41的包边不容易形成。这是因为形成于上侧的指向两端的大倒角42减少了阻力,这也加速了瓶壁对两侧凸起41的后侧的包覆。
如附图40至附图44所示,其中附图40(a)是前视图,附图40(b)是侧视图,附图41是靠近附图40中的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附图42是沿附图41中A-A线的横截面图,附图43是附图40所示另一例子的靠近下连接臂的区域的放大前视图,附图44是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本发明的提手包括手柄;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在下连接臂的端部设置阻挡凸板,与该阻挡凸板相连的下连接臂具有与纵向垂直的H形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竖直肋与外板相连。
在这个实施例中,与阻挡凸板相连的下连接臂具有与纵向垂直的H形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竖直肋与外板相连。因此,提手既轻又足够牢固。另外,厚度一般是均匀的,而没有较厚的部分,不会由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收缩而在阻挡凸板的端面产生侧凹(表面凹陷),瓶壁可以顺利地沿着阻挡凸板移动,瓶壁不会变得较薄。
参见附图40至44,将进一步描述这个实施例。如附图40至44所示,所提供的提手3包括手柄31;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在下连接臂33的端部设置阻挡凸板4,与该阻挡凸板4相连的下连接臂33具有与纵向垂直的H形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51通过中间竖直肋53与外板52相连。
如附图40至44所示,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3具有从下连接臂33端部的上侧到其两端上连续形成的阻挡凸板4。阻挡凸板4上侧的高度h40最好是2至5毫米,阻挡凸板4的两侧凸起41的宽度Ws41最好是0.5到3毫米,而阻挡凸板4的整个宽度W4虽然取决于瓶子的尺寸,但最好是20到30毫米。
如附图42所示,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阻挡凸板4的厚度t4最好是2.0到4.0毫米。若该厚度小于2.0毫米,阻挡凸板在被瓶壁包裹时会因应力而变形。若厚度大于4.0毫米,容易在阻挡凸板4的端面上形成表面凹陷。因此,厚度最好是2.0到4.0毫米。阻挡凸板4可以如其前视图41所示被倒角成梯形,既在其上侧到两侧形成大的倒角42,使其上侧40从最高中心点向两侧凸起41逐渐倾斜;如其前视图43所示,形成的较大倒角42基本上是三角米球形;或倒角形成矩形(未示出)。附图41所示的梯形倒角或附图43所示的基本上三角米球形倒角是优选的,这是因为瓶壁可以更顺利地沿着阻挡凸板的大倒角42包裹住提手。
若上侧的高度h40小、于2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小于0.5毫米,阻挡凸板就不足以与瓶壁配合而有效地防止滑脱。若上侧的高度h40大于5毫米或两侧凸起的伸出宽度Ws41大于3毫米,瓶壁就不足以包裹住阻挡凸板4,而在瓶壁和下连接臂的上表面或两侧形成空间,产生不令人满意的外观。因此,上述限定是优选的。
对于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这个实施例的提手具有H形横截面,其中内壁51通过中间竖直肋53与外板32相连,这使得提手既轻又足够坚固。如图42所示,考虑到强度并防止出现表面凹陷,内板51的厚度t51、外板52的厚度t52和中间竖直肋53的厚度t53最好是1.5到2.5毫米。
这个实施例中的提手,下连接臂33的端部,即与阻挡凸板4相连的部位如附图40到44所示,必须在直到靠近端面的位置(在端面下方4毫米的位置)具有H形横截面(横截面与纵向垂直),其中内板51通过中间竖直板53与外板52相连。
这是由于若尝试不采用H形结构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则必然会使横截面相对较厚,而该较厚的端部在注塑形成提手的冷却处理过程中因收缩而易于在阻挡凸板4的端表面产生凹陷(有时称作表面凹陷)。另一方面,H形结构会防止出现这种可被识别的表面凹陷。
提手3可以采用包括滑动和固定铸模(未示出)的注塑成型模具加工而成,这些铸模能从对应于提手3中心的部分被分开。提手31或下连接臂33的内板51通过中间肋53与外板52相连,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横截面垂直于纵向),这种结构具有优点是因为其不会在分开铸模或取出提手成品的方向上形成起阻碍作用的侧凹,从而易于分开铸模,取出提手成品。
对于这个实施例中提手的下连接臂33而言,如图42所示,手柄两侧的宽度W33最好大于端部宽度Ws33,这是由于从手柄31作用的竖直应力分配于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的较大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弯折损坏。
本发明的提手可以如图44所示,形成于下连接臂33端部的阻挡凸板4向前上方倾斜,或者在上连接臂32的端部也形成阻挡凸板4,与该阻挡凸板4相连的上连接臂32具有垂直于纵向的H形横截面,其中内板51通过中间竖直板53与外板52相连。
这个实施例中的阻挡凸板4最好如附图40、41、43和44所示,不伸出到下连接臂33的下表面,这是由于瓶壁能以瓶壁与提手的下连接臂端部的下表面之间的相对较小的摩擦顺利地被向外拉伸,使得瓶壁即使在外侧区域仍具有足够的厚度。另外,阻挡凸板可以向下侧伸出,但该向下侧的伸出程度要比向上侧的伸出的程度小。
对于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带有提手的瓶子而言,连续伸出的帽缘是光滑的,因此在通过对瓶体吹塑来装配瓶体和提手的过程中,瓶壁可以顺利地沿着两侧凸起41从帽缘4的上侧40包裹提手。另外,瓶壁可以有效地包覆帽缘4两侧的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可以显著地提高安装强度。
帽缘4前侧的形状最好是如附图41的梯形倒角或如附图43的基本上的三角米球形倒角,因为这样会使瓶壁能容易地包覆两侧凸起41的后侧而形成包边,该包边与上侧40的包边一起形成帽缘4的环周包边。
一般来说,上侧40的包边容易形成,而两侧凸起41的包边不容易形成。这是因为形成于上侧的指向两端的大倒角42减少了阻力,这也加速了瓶壁对两侧凸起41的后侧的包覆。
下面结合例子,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例子1
如图2所示的由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3,如附图1所示被预先地置于注塑模具中,该提手包括手柄30和从该手柄30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1、32,其中凸出块4(40)的高度h4是3毫米,其宽度w4是10毫米。然后在95℃加热吹塑50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料坯5。无论是由聚丙烯还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在其下连接臂32下方的瓶壁11的最薄的部分要保持无孔的0.1毫米的厚度。
对比例子1
如例子1所述进行吹塑,只是采用了传统的提手3,其中凸出块如图3所述形成于连接臂32端部的下面。对于聚丙烯的提手,在下连接臂32下方的瓶壁11没有孔,但其最薄部分薄达0.05毫米。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提手,有时会在下连接臂32的下方的瓶壁11上形成孔洞。
例子2
如图25所示的由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3被预先地置于注塑模具中,该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中凸出块331的高度h1是3毫米,其宽度w1是10毫米;倒角12是个斜面,从下连接臂33的端部算起到与该端部相距8毫米的位置是C-C线,如该位置的横截面所示,宽度w2是2毫米,高度h2是1毫米,其内端121的曲率半径r=1毫米,其外端122的曲率半径r=5毫米。然后在95℃加热吹塑50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坯5。无论是由聚丙烯还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在其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的最薄的部分要保持无孔的0.1毫米的厚度。
例子3
如附图26(a)、(b)和(c)所示,由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3被预先地置于注塑模具中,该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中凸出块331的高度h1是3毫米,其宽度w1是10毫米,下伸卡钩332的高度h2是1.5毫米,其宽度w2是27毫米。然后在95℃加热吹塑50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料坯5。无论是由聚丙烯还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提手,在其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的最薄的部分要保持无孔的0.1毫米的厚度。
例子4
如附图28所示,带有提手的塑料瓶被预先插入模具,这里采用的是对应于塑料瓶,最大直径,高度和容量的注塑模具,其最大直径高度和容量分别为100毫米,300毫米和1.8升,所述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侧向卡钩332的整个宽度W是25毫米,该卡钩的高度是1毫米。采用下述方法评估预成型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的提手的安装强度,结果是没有观察到提手3的滑脱。
(提手安装强度的确定)
将装满1.8升水的盖盖的试样盖上盖子,使其从1.2米的高度底朝下地竖直坠落到水泥地面上,然后在20个被检测的瓶子中数出提手滑脱的塑料瓶的数量。
对比例子2
如例子4所述预制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只是侧向卡钩332的整个宽度W是18毫米或32毫米。当整个宽度W是18毫米时,下连接臂发生变形。当整个宽度W是32毫米时,因其太宽而不能使内壁包裹住提手,导致产品的报废。
对比例子3
如例子4所述预制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只是侧向卡钩332的高度H是0.5毫米或1.5毫米。当高度H是0.5毫米时,被检测的20个瓶子中有3个发生提手滑脱,这说明观察的结果是提手的安装强度降低。当高度H是1.5毫米时,观察到与卡钩接触的内壁上有孔洞。
例子5和6
如附图32和33所示,预先将聚丙烯提手3(例子5)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提手3(例子6)置于用于1.8升瓶子的吹塑模具内,所述提手3包括手柄31和从该手柄31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32、33,其中帽缘4的上侧40的高度h40是3.5毫米,而两侧凸起41的伸出宽度Ws41是2毫米,并形成具有曲率半径为10毫米的倒角42。然后在107℃加热吹塑62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料坯。无论是由聚丙烯还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设置于好的塑料瓶上的提手,在其下连接臂33下方的瓶壁11的最薄的部分要保持无孔的0.25毫米的厚度。
对于预制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以下述方法确定其安装强度。在例子5和6中,安装强度都是50千克力,这远远大于实际使用中可接受的量值25千克力。
(提手安装强度的确定)
采用拉伸试验机,将瓶体以侧卧形式平置地固定。卡住提手3的手柄31的最高中心点并拉伸,从而测定其拉伸强度,其最大值就被确定为安装强度(当安装强度是25千克力或更高,瓶子就可投入实际使用)。
对比例子4和5
如例子5或6所述进行注塑,只是采用传统的提手3,这种提手如图3所示,在连接臂31和32的端部向外(向下)形成凸出块42。对于聚丙烯提手3(对比例子4)而言,下连接臂32下方的瓶壁10没有孔洞,但其最薄的部分薄达0.15毫米。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提手3(对比例子5)而言,有时会在下连接臂32下方的瓶壁10上形成孔。
对于预制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而言,如例子5或6所述也测定了安装强度。比较例子4的瓶子的测试实际值是40千克力。而比较例子5的瓶子内产生孔洞,故没有确定其安装强度。

Claims (56)

1.一种塑料瓶提手,其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提手还包括设置于下连接臂端部上面部分但不设置在该下连接臂端部的下面部分的凸出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在下连接臂的凸出块的表面上形成细小的皱纹,用于与瓶体相接触。
3.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是通过将提手安装于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制造的,所述提手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连接臂的端部嵌入凹槽的壁内,其特征在于提手包括在其下连接臂端部的上面部分但不在该下连接臂的下面部分的凸出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在下连接臂的凸出块的表面上形成细小的皱纹,用于与瓶体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提手手柄的横截面的形状是H形,且内板要比外板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提手手柄的横截面的形状是H形,且内板要比外板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包括与所述凸出块相连的接头部分,该接头部分的侧向横截面呈由侧壁和在几乎中心处向下邻近该侧壁的竖直壁构成的T形或十字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该提手包括与所述凸出块相连的接头部分,该接头部分的侧向横截面呈由侧壁和在几乎中心处向下邻近该侧壁的竖直壁构成的T形或十字形,该提手通过将连接臂的端部嵌入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壁内来安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靠近下连接臂与瓶壁相接触的边界的下连接臂的接触表面相对较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靠近下连接臂与瓶壁相接触的边界的下连接臂的接触表面相对较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下连接臂的最低端基本上处于下连接臂的纵向中心线上,从下连接臂的的最低端到其凸出块的上表面的高度是从提手的最低端到下连接臂的端部的水平距离的0.5至2.5倍。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下连接臂的最低端基本上处于下连接臂的纵向中心线上,从下连接臂的的最低端到其凸出块的上表面的高度是从提手的最低端到下连接臂的端部的水平距离的0.5至2.5倍。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该塑料瓶包括由聚酯树脂制成的瓶体和由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制成的提手,其中形成瓶体的树脂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形成提手的树脂主要包括固有粘度为0.68或更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该塑料瓶包括由可重复使用的聚酯树脂制成的提手,这种树脂主要包括固有粘度为0.68或更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至少是提手的表面通过晶化作用来增白。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由聚酯制成并被增白。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从其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该提手还设置有垂直于中间肋的侧肋,在该侧肋上方形成穿过中间肋的泄流孔。
18.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下连接臂端部的凸出块端部还设有凸起。
20.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从其手柄1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该提手还包括处于手柄下方并在连接臂内部的加强肋,该加强肋侧向延伸并连接内板和外板。
22.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凸出块被设置于下连接臂端部的上表面,向上凹陷的连接件被设置于下连接臂的下表面的两端。
24.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从其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至少在手柄的外板的外表面上对应于中间肋的部分形成皱纹。
26.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从其手柄到其上下连接臂具有H形的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该提手至少在手柄上设置中间肋,而不设置侧肋。
28.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2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下连接臂的端表面比上连接臂的端表面更靠近瓶子外壁。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自提手手柄的中心线的半个外表面上设置采用凹陷的标记。
31.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的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其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手柄的顶壁上设置有凹槽,在顶壁之下间隔地设置侧肋,这些侧肋连接内板和外板,在每一侧肋的侧面有凹槽,其中上述这些凹槽在一条直线上对齐。
33.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其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其内板的内表面两侧形成倒角,从而改善其抓握的手感。
35.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其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在内板和外板两者之一或所有两者的仅仅靠近其两个边缘位置形成防滑凹陷。
37.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设置比下连接臂窄的凸出块,而在下连接臂上表面的两个边缘形成倒角。
39.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上侧形成凸出块,而比该凸出块低的向下的卡钩形成于下侧。
41.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具有作为基本图形中的光面图案的标记,基本图案由在提手手柄的外表面的细小凹陷构成。
43.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在下连接臂端部形成侧向卡钩,侧向卡钩的整个宽度是塑料瓶最大直径的20%到30%,侧向卡钩的高度是该侧向卡钩整个宽度的3%到6%。
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下连接臂端部上侧的凸出块的侧向横截面是梯形,该梯形向着连接臂的端部渐缩。
46.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其手柄具有H形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肋与外板相连,并在中间肋的侧表面上设置标记。
48.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4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其特征在于通过减薄手柄在手柄内侧的下部形成凹陷。
50.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51.一种提手,其包括手柄和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其特征在于从下连接臂端部的顶侧到其两侧设置连续伸出的帽缘,而在下连接臂端部的下侧不设置凸起。
52.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53.一种提手,其包括手柄;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环绕下连接臂的端部设置连续的凸出帽缘,其特征在于在帽缘上侧的两端形成大的倒角,该倒角侧边从最高的中心点向两侧凸起逐渐倾斜。
54.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55.一种提手,其包括手柄;从该手柄的上端和下端侧向伸出的连接臂;在下连接臂的端部设置阻挡凸板,其特征在于与该阻挡凸板相连的下连接臂具有与纵向垂直的H形侧向横截面,其中内板通过中间竖直肋与外板相连。
56.一种带有提手的塑料瓶,其上的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塑料瓶提手是通过将其嵌入形成于瓶体侧面的用于安装提手的凹槽内来安装的。
CN98813385A 1997-11-28 1998-11-30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Expired - Lifetime CN10969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7859/1997 1997-11-28
JP32785997 1997-11-28
JP327859/97 1997-11-28
JP88707/1998 1998-04-01
JP88707/98 1998-04-01
JP8870798A JPH11222239A (ja) 1997-11-28 1998-04-01 取手付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9926498A JPH11292083A (ja) 1998-04-10 1998-04-10 把手付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99264/99 1998-04-10
JP99264/1999 1998-04-10
JP17474398A JP2000006937A (ja) 1998-06-22 1998-06-22 把手付きポリエステル樹脂製ボトル及び把手
JP174743/98 1998-06-22
JP174743/1998 1998-06-22
JP206389/98 1998-07-22
JP206389/1998 1998-07-22
JP10206389A JP2000033947A (ja) 1998-07-22 1998-07-22 把手付き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037A true CN1284037A (zh) 2001-02-14
CN1096989C CN1096989C (zh) 2002-12-25

Family

ID=27525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133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6989C (zh) 1997-11-28 1998-11-30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460715B1 (zh)
EP (1) EP1038786A4 (zh)
KR (1) KR100388699B1 (zh)
CN (1) CN1096989C (zh)
AU (1) AU727520B2 (zh)
WO (1) WO19990282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2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上海宏晨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伸缩式瓶手把
CN103562076A (zh) * 2011-06-01 2014-02-05 伊士曼化工公司 高强度瓶
CN103826979A (zh) * 2011-07-07 2014-05-28 普拉斯蒂派克包装公司 用于容器的提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1283B2 (en) * 2001-07-26 2003-08-05 Ernst Dieter Wunderlic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and rigid handle containers
DE10141640A1 (de) * 2001-08-24 2003-03-13 Sig Blowtec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Flüssigkeiten
TWI263581B (en) * 2002-07-31 2006-10-11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Synthetic resin bottle body with grip
US7103940B2 (en) * 2003-04-18 2006-09-12 Ogg Design, Inc. Removeable handle
BRPI0516950A (pt) 2004-09-24 2008-09-30 Allergan Inc 4-(metila cìclica condensada)-imidazol-2-tionas atuando como agonistas adrenérgicos alfa2
CA2581579A1 (en) 2004-09-24 2006-04-06 Allergan, Inc. 4-(phenylmethyl and substituted phenylmethyl)-imidazole-2-thiones acting as specific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WO2006036507A1 (en) 2004-09-24 2006-04-06 Allergan, Inc. 4-(heteroaryl-methyl and substituted heteroaryl-methyl)-imidazole-2-thiones acting as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CA2582071A1 (en) 2004-09-28 2006-04-06 Allergan, Inc. Unsubstituted and substituted 4-benzyl-1,3-dihydro-imidazole-2-thiones acting as specific or selective alpha2 adrenergic agonist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JP4887665B2 (ja) 2005-05-30 2012-02-29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把手付耐熱容器
US20070045225A1 (en) * 2005-08-02 2007-03-01 Jhuang Yu C Handle set for bottles
US20070158300A1 (en) * 2005-12-22 2007-07-12 Plastipak Packaging, Inc. Plastic container with separately formed handle
US20070221608A1 (en) * 2006-03-27 2007-09-27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Handle and finish attachment for a container
US20070221607A1 (en) * 2006-03-27 2007-09-27 Graham Packaging Pet Technologies Inc. Split-ring handle and container assembly
US7600655B2 (en) * 2006-05-10 2009-10-13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lp Anchor for attachment of a handle to a container
EP2143653B1 (en) * 2007-03-30 2020-05-2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Bottle with handle made of synthetic resin
CN101445171B (zh) * 2007-11-27 2012-09-05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一种塑料瓶与把手的连接方法和连接结构
US20110186540A1 (en) * 2009-08-06 2011-08-04 Priessnitz Robert Bottle with handle
US20120193321A1 (en) * 2009-08-06 2012-08-02 Priessnitz Robert Bottle with gripping mechanism
US9161816B2 (en) * 2011-07-29 2015-10-20 Tidi Cfi Products, Llc Fluoroscopy C-arm drape clip, drape cli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lipping a sterile drape to a fluoroscopy C-arm
US8870007B2 (en) * 2012-08-27 2014-10-28 Edward S. Robbins, Iii Cup holder with recessed movable handle
US9119491B2 (en) 2013-09-12 2015-09-01 Edward S. Robbins, III Cup holder with more and less flexible portions and recessed movable handle
WO2016023035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Condiff Concept Company LLC Utility bucket
JP6909725B2 (ja) * 2015-05-08 2021-07-28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把手および把手付き容器
CN206719754U (zh) * 2017-04-07 2017-12-08 伊隆开发有限公司 置物桶
US11198623B2 (en) 2018-04-26 2021-12-14 Tyron Pretorius Water filtration container with a centralized handle and in-handle and in-reservoir filtration features
USD900613S1 (en) 2019-10-25 2020-11-03 Niagara Bottling, Llc Bottle
WO2023229119A1 (ko) * 2022-05-25 2023-11-30 동아정밀공업(주) 일체형 손잡이를 갖는 페트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82B1 (zh) * 1971-07-27 1979-01-22
JPS4944194U (zh) * 1972-07-24 1974-04-18
JPS5322227B2 (zh) 1972-08-31 1978-07-07
US4120073A (en) 1977-03-24 1978-10-17 Studebaker Robert L Detachable holder for beverage cans
US4915241A (en) * 1987-03-09 1990-04-1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Synthetic resin bottle furnished with handgr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S643536A (en) * 1987-06-26 1989-01-09 Fujitsu Lt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refractive index of waveguide
JPS642670U (zh) * 1987-06-26 1989-01-09
JPH0299735A (ja) 1988-10-04 1990-04-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内燃機関の燃料制御装置
JPH0299735U (zh) * 1989-01-30 1990-08-08
JP2583441Y2 (ja) * 1990-05-22 1998-10-2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取手付ボトル
JP2864041B2 (ja) 1990-05-02 1999-03-03 株式会社進興製作所 自動パレット交換装置および自動パレット交換方法
JPH0780501B2 (ja) * 1990-06-12 1995-08-30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取手付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H0642670A (ja) 1992-11-06 1994-02-18 Nachi Fujikoshi Corp チェック弁付3方向流体制御弁
JP2589707Y2 (ja) * 1992-11-13 1999-02-0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981065B2 (ja) * 1992-11-30 1999-11-2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取っ手付き容器
JPH06336251A (ja) 1993-05-24 1994-12-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ポリエステル取手付ボトル
JP3300788B2 (ja) 1993-10-26 2002-07-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壜体
JPH0880947A (ja) * 1994-09-13 1996-03-2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把手付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H08169059A (ja) 1994-12-19 1996-07-02 Nissei Asb Mach Co Ltd 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容器および容器用把手ならびに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容器の成形方法
JP3605165B2 (ja) * 1994-12-29 2004-12-22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用把手の構造および把手付き合成樹脂製容器の製造方法
JP3412974B2 (ja) * 1995-07-21 2003-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H0939971A (ja) 1995-07-27 1997-02-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取手付プラスチツクボトル
JPH0939972A (ja) * 1995-08-01 1997-02-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取手付プラスチツクボトル
JPH0939973A (ja) 1995-08-01 1997-02-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取手付プラスチツクボトル
JPH09254986A (ja) 1996-03-27 1997-09-30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把手付き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3508897B2 (ja) * 1996-05-29 2004-03-22 株式会社青木固研究所 合成樹脂製把手及び把手付きボトル
CA2183688C (en) * 1996-08-20 2005-10-25 Akiho Ota Synthetic resin bottle with grip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291A (zh) * 2010-05-11 2011-11-16 上海宏晨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伸缩式瓶手把
CN102241291B (zh) * 2010-05-11 2014-10-29 上海宏晨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伸缩式瓶手把
CN103562076A (zh) * 2011-06-01 2014-02-05 伊士曼化工公司 高强度瓶
CN103562076B (zh) * 2011-06-01 2016-05-25 伊士曼化工公司 高强度瓶
CN103826979A (zh) * 2011-07-07 2014-05-28 普拉斯蒂派克包装公司 用于容器的提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88699B1 (ko) 2003-06-25
KR20010032585A (ko) 2001-04-25
AU727520B2 (en) 2000-12-14
EP1038786A4 (en) 2009-04-08
CN1096989C (zh) 2002-12-25
US6460715B1 (en) 2002-10-08
AU1262399A (en) 1999-06-16
WO1999028200A1 (fr) 1999-06-10
EP1038786A1 (en) 2000-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89C (zh)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CN1110434C (zh) 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398C (zh) 积层剥离容器中空气导入孔的穿孔方法及其穿孔装置
CN1196570C (zh) 纤维增强塑料成型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66387C (zh) 与金属构件形成一体的合成树脂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464778A (zh) 手柄结构及制造该手柄的方法
CN1159547C (zh) 微波炉
CN1080688C (zh) 合成树脂瓶盖
CN1062208C (zh) 树脂的注射成型方法
CN1113782C (zh) 带手柄的塑料瓶
CN101061040A (zh)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CN1905969A (zh) 用于包心铸造的气缸套及其制造方法
CN1955405A (zh) 一种钢筋砼填充用薄壁盒
CN1098180C (zh) 气囊板
CN1066388C (zh) 与金属构件形成一体的合成树脂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60373A (zh) 制造中空树脂成型体而改良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其金属模具
CN1809498A (zh) 运输过程时耐破损及耐凸缘裂纹的树脂被覆铝无缝罐体
CN1063133C (zh) 中空注塑成型一体化轴型回转件的方法
CN100337766C (zh) 预成型体、液压成形方法、以及液压成形制品
CN1618750A (zh) 多孔二氧化硅预制件的制造方法和多孔二氧化硅预制件
CN1808184A (zh) 防反射膜、光学元件和光发送接收模块
CN1050324C (zh) 具有与其整体成型的轴的空心树脂机械零件及生产此零件的注射模塑方法
CN1028763C (zh) 乙烯/1-戊烯共聚物组合物
CN1782808A (zh) 导光板,用来塑造导光板底面的下端主芯及制造方法
CN1177968A (zh) 聚酯及其组合物和层压制品和生产双轴拉伸聚酯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