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1040A -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 Google Patents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1040A
CN101061040A CNA2006800012445A CN200680001244A CN101061040A CN 101061040 A CN101061040 A CN 101061040A CN A2006800012445 A CNA2006800012445 A CN A2006800012445A CN 200680001244 A CN200680001244 A CN 200680001244A CN 101061040 A CN101061040 A CN 101061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resin
square bottle
decompression
recess
wa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2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1040B (zh
Inventor
佐佐木正昭
小林隆之
小泽知之
饭塚高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741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250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20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987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176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3075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1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1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0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23/10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65D1/46Local reinforcements, e.g. adjacent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3/00Details of bottles or ja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23/10Handles
    • B65D23/102Gripping means formed in the walls, e.g. roughening, cavities, proj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抓握性优异,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方形瓶体,在大型的方形瓶体中,在主体部形成能够充分地发挥抓握性的抓握部分,不会较大地变更瓶体的形状。其主要的解决手段是针对一种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具有周槽状的腰部,在形成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的至少一者中能放置多个指尖,由该一对凹部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

Description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主体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凹部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饮料用、食品用等的容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下称PET)树脂制等的合成树脂制瓶体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容量达到2L以上的大型的瓶,根据用途,附设有用于使手可靠把握的把手。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方形瓶体中,在形成于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的腰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成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5233号公报
但是,对于在方形瓶体中的腰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成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凹部的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较大地改变瓶体形状,但由于可形成凹部的范围受到了限定,所以,也仅是进行将第一指和第二指放在相对的凹部这种程度的抓握,不一定能确保充分的抓握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课题为,特别是在大型的方形瓶体中,不会较大地改变瓶体的形状,而用于在主体部形成能够充分地发挥抓握性的握持部,其目的在于,以此提供抓握性优异,能够放心使用的合成树脂制的方形瓶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1的手段是一种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的中央高度位置具有周槽状的腰部,
在形成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的至少一个中可放置多个指尖,
由该一对凹部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
根据技术方案1的上述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利用腰部的级差的同时例如在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腰部,在另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二指放置在腰部,同时,将第三指和第四指或者将第三指、第四指以及第五指放置在形成为纵长状的凹部,能够用从第一指的指尖到其他指的指尖的手的全部牢固地抓握瓶体主体部,即使是在充填了内容物而重量大的状态下,也能够更稳定地抓握更大型的瓶体,可以在单手拿起运送瓶体,或在拿起的状态下,倾斜瓶体,从口主体部注出内容液。
技术方案2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中,
以上端部与上述腰部连结的状态形成凹部,
由一对凹部以及在该一对凹部之间的侧壁部分将用于瓶体抓握的握持部与上述腰部连结。
根据技术方案2的上述结构,可以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一个凹部,将另一指的指尖放置在另一个凹部,同时,用从第一指的指尖到其他指的指尖的手的整体牢固地抓住握持部,单手拿起运送瓶体,或在拿起的状态下,倾斜瓶体,从口筒部注出内容液。
于是,在其上端部与腰部连结的状态下,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凹部,同时,在两凹部以及该两凹部之间的侧壁部分上以与腰部相连结的方式形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握持部,由此,能够使抓握的手的侧部、即从第一指到第二指等的侧部的大致全长范围,与周槽状的腰部卡定状地接触,稳定地抓握瓶体。
象这样,由于与原来形成的腰部连结,利用该腰部构成握持部,所以,可以在不会使筒壁的形状复杂、不会较大地损伤瓶体本身的刚性或者压曲强度的前提下形成包括有凹部的握持部。另外,在腰部的上方,还可以通过收缩标签,对主体部的上半部分全部进行外包装。
技术方案3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中,其结构为,主体部由一对长边侧壁、形成长方形的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以及以倒角状将相邻的长边侧壁和短边侧壁连结在一起的四个角侧壁形成。
根据第三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四个角侧壁,能够由该角侧壁发挥作为支撑瓶体的柱部的功能,以高水平保持瓶体的刚性以及压曲强度。另外,利用该角侧壁构成握持部,由此,使手指的根部与该角侧壁接触,可以更切实地用单手抓握瓶体的主体部。
技术方案4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中,
使从一个凹部直至另一个凹部的侧壁在从腰部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内级差状地凹陷,进而形成背壁部分,通过上述两凹部和背壁部分,构成握持部。
根据技术方案4的上述结构,通过使从一个凹部直至另一个凹部的侧壁在从腰部的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级差状地凹陷,进而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从第一指的指尖到第二指等的指尖的手的侧部从下方更牢固地接触腰部进行卡定并抓握握持部,能够使单手的抓握性更稳定。
在这里,背壁部分的级差的深度以及高度范围是可在考虑瓶体的大小、手的大小以及外观等因素后来决定的设计事项。
技术方案5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3或4的发明中,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用于加强该凹部并在其与腰部之间使手指放置状态稳定的突条肋。
在如本发明这样形成有较大的凹部的瓶体中,若瓶体在密封收容着内容液的状态下下落,则存在由于下落的冲击,凹部的中央部附近反向变形(皱缩)的情况,但是,根据技术方案5的上述结构,通过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突条肋,可以通过该突条肋有效地防止皱缩。
另外,在指尖握持住凹部进而抓握瓶体时,可以将指尖嵌入腰部和该突条肋之间,更稳定地保持手指放置状态。尤其是,通过突条肋发挥防止指尖向瓶体下方滑动的功能,例如,在倾注内容液时,即使将瓶体倾倒为近似倒立的姿势时,也能够用单手稳定地抓握。
在这里,突条肋的形成个数,形成位置是可以在考虑针对皱缩的加强效果、指尖握持容易度等因素后来决定的设计事项。
技术方案6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3、4或者5的发明中,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对该凹部进行加强的加强肋。
根据技术方案6的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加强肋充分地发挥针对凹部的皱缩的加强效果。
作为加强肋,是突条的突条加强肋和槽状的槽状加强肋,若在凹部形成多个突条加强肋,则可以与上述突条肋同样,使在凹部的手指的定位明确,但是,由于存在例如手指的粗细等的个人差异,所以在使手指进入凹部时,存在感觉烦琐的情况。这方面,槽状加强肋虽然对指尖的防滑动效果小,但能够使指尖自然地进入凹部。
因此,针对凹部的皱缩的加强功能,最好考虑指尖的防滑动功能、指尖的配置功能、指尖进入凹部的容易程度等,恰当地组合形成突条加强肋和槽状加强肋。当然,其结构为,例如,也可以仅仅形成一个或多个突条加强肋,或者仅仅形成一个或多个槽状加强肋。
技术方案7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或6的发明中,使涉及凹部的底面间的横向宽度在55~70mm的范围,使背壁部分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在70~80mm的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7的上述结构,考虑一般人手的平均大小来确定握持部的形状。在用手握住本发明的握持部进而抓握瓶体的情况下,主要是用第一指的指尖和另一指的指尖支撑载荷,凹部的底面间的宽度与第一指的指尖和另一指的指尖的间隔相关联,背壁部分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是与第一指的根部和另一指的根部的间隔相关联的尺寸,通过使之分别在上述的范围,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
技术方案8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或7的发明中,使从一个凹部经过背壁部分直至另一个凹部的握持部的周长在140~180mm的范围。
技术方案8的上述结构也是考虑一般人手的平均大小进而确定握持部的形状。该握持部的周长主要是考虑从第一指的前端部到第二指的前端部的长度来确定的,使该尺寸在上述那样的范围,由此,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
技术方案9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7或8的发明中,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
根据第九发明的上述结构,通过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抓握更容易,另外还能提高压曲强度。
技术方案10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4、5、6、7、8或9的发明中,在背壁部分,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
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上述结构,通过在背壁部分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可以使因在握持部的把持力作用,该背壁部分随意挠曲变形造成握持性降低,或者,因背壁部分的变形造成内容液喷出之事不会发生。
技术方案11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3、4、5、6、7、8、9或10的发明中,在长边侧壁的腰部的下方,与凹部连结地形成减压吸收板。
根据技术方案11的上述结构,在需要进行高温填充处理工序的用途的耐热性瓶体中,虽然在主体部的侧壁通过阶梯差部包围其周缘部,配设平坦或凹状的减压吸收板,但是,通过与放置手指用凹部连结地形成减压吸收板,可以在包括该凹部的大面积上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技术方案12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中,将由阶梯部包围周围并凹状地形成在长边侧壁部分的减压吸收板作为凹部。
技术方案12的上述结构被用于各种饮料用、食品用等的需要高温充填的用途,适合于将减压吸收板配设在主体部上以便使减压状态下的瓶体的变形在外观上不明显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利用该减压吸收板,确保瓶体的抓握性。
即,根据技术方案12的上述结构,由于利用减压吸收板作为抓握部分,所以没有必要新形成抓握部分,不用较大地改变瓶体的形状,即可形成抓握部分。
在大型的瓶体上,可以形成较大的减压吸收板,可以将第一指放置在一个减压吸收板上,将其余的指尖放置在相对的减压吸收板上,用手整体抓握瓶体,另外,根据内容液的残量,可以选择恰当的抓握位置来替代在减压吸收板内抓握的高度位置。
技术方案13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2中,其结构为,在减压吸收板内配设纵凸状肋。
根据技术方案13的上述结构,通过纵凸状肋,可以使减压吸收板减压时的变形形态为一定,不会对外观造成损坏,同时,能够发挥针对抓握的指尖的防滑动功能。
另外,可以配置一个纵凸状肋,考虑减压时的变形形态、抓握性,也可以并列状地配设多条。
技术方案14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中,使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14的上述结构,通过使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就可以不会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另外,能够确保足够的瓶体容量,同时能充分发挥抓握性。
技术方案15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或14中,在上下方向断续状地形成纵凸状肋。
根据技术方案15的上述结构,在存在由于减压时的减压吸收板的陷没状的变形而使纵凸状肋受到损坏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在上下方向断续状地形成纵凸状肋,可以充分地维持该变形性。
技术方案16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5中,使在上下方向断续状地形成的纵凸状肋的切口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小于等于减压吸收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30%的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16的上述结构,通过使纵凸状肋的切口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小于等于减压吸收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30%的范围,可以充分发挥作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功能。
技术方案17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或16的发明中,从长边侧壁的左右中心偏心状地配设减压吸收板。
根据技术方案17的上述结构,虽然由于瓶体的大小或减压吸收板的大小的原因,会产生手指不能充分够到减压吸收板等的问题,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考虑抓握性,将减压吸收板从长边侧壁的左右方向错开并偏心状地配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瓶体的抓握性。
技术方案18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或17的发明中,其结构为,加深减压吸收板的左右端部中一个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
根据技术方案18的上述结构,使陷没深度较深的端部成为手指放置部分,将指尖握持住该部分,可以更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19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8中,从俯视截面上看,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50~90%的范围,
使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在30~90°的范围,使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从左右端部的一端向另一端直线状地加深,该减压吸收板相对于长边侧壁面的倾斜角度在小于等于9°的范围。
技术方案19的上述结构与手指放置部分的形状相关联,
通过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以及减压吸收板的倾斜角度在技术方案18记载的上述结构的范围内,可以提供一种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就能确保瓶体容量,同时即使是大型的瓶体,也能牢固地抓握的手指放置部分。
技术方案20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17、18或19的发明中,在形成长方形的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上配设多个横肋。
根据技术方案20的上述结构,因为通过配设多个横肋,可以增大短边侧壁的面刚性,所以即使用手从两侧抓住配设在长边侧壁的一对减压吸收板进行抓握,主体部也不会被压坏,可以稳定地维持抓握状态,内容液也不会溅出。
技术方案21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17、18、19或20的发明中,其结构为,主体部由一对长边侧壁、形成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以及以倒角状将相邻的长边侧壁和短边侧壁连结在一起的四个角侧壁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21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角侧壁,形成刚性高的方形瓶体。
技术方案22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17、18、19、20或21的发明中,使减压吸收板的面积在配设着该减压吸收板的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部分的面积的30~90%的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22的上述结构,若减压吸收板的面积过大,则会损害瓶体的刚性,若过小,则会损害减压吸收功能,同时,不能充分确保用于抓握的区域。
因此,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面积在配设着该减压吸收板的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部分的面积的30~90%的范围,可以在不会损害瓶体的刚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并充分确保用于抓握的区域。
技术方案23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17、18、19、20、21或22的发明中,以上端部连到腰部中的方式,配设减压吸收板。
根据技术方案23的上述结构,可以在使手指的一部分卡定在腰部的状态下进行抓握,可以更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24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3、14、15、16、17、18、19、20、21、22或23的发明中,在减压吸收板内,形成手指接触用的横槽。
根据技术方案24的上述结构,通过使指尖以嵌入状接触横槽,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25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4中,将减压吸收板以上端部连到该腰部中的方式配设在腰部的下方,以遍及减压吸收板的全宽的方式形成横槽。
根据技术方案25的上述结构,例如,在一个减压吸收板处,使第一指的指尖嵌入状地接触腰部,在另一个减压吸收板处,使第二指的指尖接触腰部,同时,使第三指或第四指或者这两者嵌入状地接触横槽,能够更切实稳定地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更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26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12中,其结构为,在减压吸收板内的规定高度位置,以该减压吸收板的底壁在纵剖视时凸状凸起的方式横贯形成凸状横肋。
在作为抓握部构成减压吸收板的情况下,由于为了得到足够的抓握性,要使该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比较深,所以,随着加压充填内容液时内压的上升,减压吸收板会有出现呈反向状的大的膨出变形的倾向,但是,通过技术方案26中的“在减压吸收板内的规定高度位置,在纵剖视时,以使该减压吸收板的底壁凸状凸起的方式,横贯形成凸状横肋”这一构成要素,能有效地抑制与填充时内压上升相伴的减压吸收板的膨胀变形。
另外,通过使抓握的指尖恰当地卡定在该凸状横肋上,可以不会发生上下方向的滑动,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稳定地抓握瓶体。
另外,在长边侧壁中的减压吸收板的配设位置并不限于左右中心位置,也可以考虑瓶体主体部的宽度等,从抓握性的观点出发,在左、右方向错开,偏心状地配设。
另外,凸状横槽的宽度、高度、截面形状、减压吸收板内的高度位置等是可以在考虑膨胀变形的抑制效果、作为抓握部分的功能以及减压吸收功能等因素后恰当地决定的设计事项,有各种各样的变更。
另外,凸状横肋并不限于一个,考虑抓握性等,可以形成多个。
技术方案27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中,以上端部连结在腰部的状态形成减压吸收板。
根据技术方案27的上述结构,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上端部连结到腰部,可以在更大的面积上发挥抓握功能和减压吸收功能。另外,利用横槽状的形状,在腰部也能够使指尖卡定,在更靠近重心的高度位置,能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28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7中,在上端部连结在腰部的状态下,形成减压吸收板,在腰部的连结部分,使该腰部的横槽状的形状进一步加深,形成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
根据技术方案28的上述结构,可以使手指的一部分以嵌入状与形成在腰部的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接触,例如,可以在一个长边侧壁,以使第一指的指尖从下方卡定的方式与腰部接触,在另一个长边侧壁,使第二指的指尖接触腰部,同时,使第三指、第四指或第五指的指尖进入减压吸收板内,从上方或者下方卡定在凸状横肋上,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进一步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29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27、或28中的发明中,由平坦的顶壁以及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将顶壁和底壁连结的侧壁构成凸状横肋,以与长边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顶壁。
技术方案29的上述结构涉及凸状横肋的具体的形状,可以使凸状横肋的形成高度足够大,并充分发挥针对膨出状的变形的抑制功能,或者利用侧壁,充分发挥对指尖上下方向的卡定功能。
另外,若形成大的减压吸收板,则在充填流水线等上的瓶体的引导部分被限定在主体部的下端的根部分,但是,通过将凸状横肋的顶壁形成为平坦的顶壁,并使其与长边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不仅可以将根部,还能利用该顶壁部分,作为生产线等的引导部分。
技术方案30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27、28或29的发明中,使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
根据技术方案30的上述结构,通过使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可以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适合生产等的功能,另外,能够确保充分的瓶体容量,并充分地发挥抓握性。
技术方案31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27、28、29或30的发明中,其结构为,加深减压吸收板的左右端部中一个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
根据技术方案31的上述结构,使加深陷没深度的端部成为手指放置部分,将指尖放在该部分,可以更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
技术方案32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31中,在俯视截面中,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侧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60~95%的范围,
使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在30~90°的范围。
技术方案32的上述结构,涉及手指放置部分的形状的设计准则,通过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在上述结构的范围,可以提供一种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的、能够确保瓶体容量的、同时,即使是大型的瓶体,也能牢固地抓握的手指放置部分。
技术方案33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27、28、29、30、31或32的发明中,使减压吸收板的底壁的陷没深度从左右端部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逐渐变浅。
在这里,因为在本发明的瓶体中,将减压吸收板作为抓握部构成,所以需要比较深地形成阶梯部的级差,在成为减压状态时或抓握时,在指尖偶尔按压减压吸收板的周缘的长边侧壁的情况下,特别是从左右的阶梯部部分到相邻的长边侧壁到瓶体的角侧壁的部分,存在产生反向状的压曲变形的倾向。
因此,根据技术方案33的上述结构,通过使左右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逐渐变浅,可以在一个阶梯部提高级差,保持抓握性,同时,在另一个阶梯部充分降低级差,能使与减压相伴的变形从减压吸收板通过该级差的低阶梯部部分顺畅地发展到相邻的长边侧壁部分,在长边侧壁部分也能发挥减压吸收功能,可以作为整体发挥更大的减压吸收功能,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与减压时的变形相伴的上述压曲变形。
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还能抑制用指尖按压减压吸收板的周缘的长边侧壁时的压曲变形。
另外,通过将级差低的一侧的阶梯部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设定得更小,可以使变形更顺畅地发展。
技术方案34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33中,其结构为,由平坦的顶壁以及将该顶壁和底壁连结的侧壁构成凸状横肋,以与长边侧壁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顶壁,使侧壁的倾斜角度从减压吸收板左右端部的陷没深度深的一端向浅的另一端逐渐变化,在陷没深度浅的端部减小倾斜角度。
根据技术方案34的上述结构,因为在左右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倾斜角度小且降低高度的方式形成凸状横肋的侧壁,所以与上述的在左右一个阶梯部部分充分降低级差的构成相辅相成,可以使与减压相伴的变形从减压吸收板更顺畅地发展到相邻的长边侧壁部分。
技术方案35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33或34的发明中,其结构为,在内部的减压度上升时,以凸状横肋的左右端部中的、减压吸收板的底壁的陷没深度浅的一侧的端部(下面,也有简称为“浅侧的端部”的情况。)的陷没变形为起点,该陷没变形可复原地向端部的周缘发展。
根据技术方案35的上述结构,虽然凸状横肋的端部是该凸状横肋T字状地与陷没形成减压吸收板的阶梯部突出接触的部分,但在浅侧的端部,阶梯部的级差与凸状横肋一起较低地形成。
因此,通过恰当降低地设定这些凸状横肋和阶梯部的级差,能够使浅侧的端部容易屈曲状陷没变形,在瓶体内的减压度上升时,可以优先使该浅侧的端部陷没变形,以此为起点,可复原地使陷没变形向周缘发展。
这样,在浅侧的端部的附近,通过降低地设定凸状横肋和阶梯部的级差,即使陷没变形发展到端部的周缘,也不会很大地损害外观,与此相辅相成,能发挥大的减压吸收功能。
技术方案36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33、34或35的发明中,其结构为,在指尖与减压吸收板接触进而抓握着主体部时,通过该指尖的推压,以凸状横肋的左右端部中的、减压吸收板的底壁的陷没深度浅的一侧的端部的陷没变形为起点,该陷没变形可复原地向该端部的周缘发展。
通过技术方案36的上述结构,浅侧的端部由于与上述减压时同样,容易屈曲状地陷没变形,所以在指尖与减压吸收板接触进而抓握主体部时,优先以该浅侧的端部的陷没变形为起点,可复原地使陷没变形向周缘发展。
这样,根据上述样态的陷没变形,因为在利用减压吸收板进而抓握主体部时,通过指尖的按压,浅侧的端部优先屈曲状地陷没变形,以此为起点,陷没变形顺畅地向周缘发展,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其他部分的歪斜的陷没变形,不会很大地损害外观。
另外,根据上述样态的陷没变形,例如在从浅侧的端部的方向抓握瓶体的情况下,由于沿着所接触的指尖的形状,凸状横肋、附近的阶梯部、然后是长边侧壁部分等发生陷没变形,所以,瓶体主体部可与手掌很好地配合。
技术方案37的手段是在技术方案26、27、28、29、30、31、32、33、34、35或36的发明中,在减压吸收板的底壁,形成发挥防止横向滑动功能的凹凸部。
根据技术方案37的上述结构,发挥了通过凹凸部防止抓握的指尖向横向滑动的功能。
另外,作为凹凸部,可以恰当地形成纵突条、纵槽、阶梯状的凸部或者凹部等。
发明效果
因为本发明成为上述的结构,所以发挥下述所示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可以根据需要,一面利用腰部的级差,一面例如在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腰部,在另一个长边侧壁中,将第二手指放置在腰部,同时,能够将第三指和第四指,或者将第三指、第四指以及第五指放置在凹部,用从第一指的指尖到其他手指的指尖的手的全部牢固地抓握瓶体主体部,即使是在充填了内容物,重量大的状态下,也能够更稳定地抓握更大型的瓶体,可以在单手拿起运送瓶体,或在拿起的状态下,倾斜瓶体,从口筒部注出内容液。
在技术方案2中,在其上端部与腰部连结的状态下,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凹部,同时,在两凹部以及该两凹部之间的侧壁部分,与腰部连结地形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握持部,据此,能够使在抓握的手的侧部,即,从第一指到第二指等的侧部的大致全部长度范围,卡定状地与周槽状的腰部接触,稳定地抓握瓶体。
另外,因为利用原来形成的腰部来构成握持部,所以不会使侧壁面的形状复杂、不会较大地损伤瓶体本身的刚性或者压曲强度地形成包括有凹部的握持部。
在技术方案3中,能够发挥作为通过角侧壁支撑瓶体的柱部的功能,以高水平保持瓶体的刚性以及压曲强度,另外,通过利用该角侧壁,构成握持部,可以用单手更切实地抓握瓶体的主体部。
在技术方案4中,通过在从腰部的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中,呈级差状凹陷地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从第一指的指尖到第二指等的指尖的手的侧部从下方更牢固地卡定在腰部来抓握握持部,能够使单手的抓握性更稳定。
在技术方案5中,通过在凹部内横贯状地形成突条肋,可以有效地防止皱缩,另外,可以将指尖嵌入腰部与该突条肋之间,稳定地保持手指放置状态。
在技术方案6中,能够通过加强肋,发挥针对凹部的皱缩的加强效果。
在技术方案7中,通过使涉及一对凹部的底面间的横向宽度在55~70mm,使背壁部分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在70~80mm的范围,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
在技术方案8中,通过使握持部的周长在140~180mm的范围,对多数人而言,能发挥良好的握持性。
在技术方案9中,通过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能够使抓握更容易,另外,还能提高压曲强度。
在技术方案10中,通过在背壁部分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利用作用在握持部的把持力,可以使该背壁部分不会随意挠曲变形,造成握持性降低,或者不会因背壁部分的变形,造成内容液喷出。
在技术方案11中,通过与放置手指用的凹部连结地形成减压吸收板,可以在包括该凹部的大面积上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在技术方案12中,因为利用减压吸收板作为握持部分,所以没有必要形成新的抓握部分,不用较大地改变瓶体的形状,即可形成握持部分,在大型的瓶体上,可以较大地形成减压吸收板,可以将拇指放置在一个减压吸收板上,将其余的指尖放置在相对的减压吸收板上,用手整体抓握瓶体,另外,可以根据内容液的残量,在减压吸收板内选择恰当的抓握位置来替代抓握的高度位置。
在技术方案13中,通过纵凸状肋,可以使减压吸收板减压时的变形形态为一定,不会损坏外观,同时,能够发挥针对抓握的指尖的防滑动功能。
在技术方案14中,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可以不会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另外,能够确保足够的容量,同时能充分发挥抓握性。
在技术方案15中,通过使纵凸状肋为断续状,可以维持减压时的陷没状的变形性。
在技术方案16中,通过使纵凸状肋的切口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小于等于减压吸收板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30%的范围,可以充分发挥作为手指放置部分的功能。
在技术方案17中,通过根据需要考虑抓握性,将减压吸收板在从长边侧壁的左右方向错开,偏心状地配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瓶体的抓握性。
在技术方案18中,使陷没深度深的端部成为手指放置部分,将手指放置在该部分,可以更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19中,与手指放置部分的形状相关联,
通过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以及减压吸收板的相对于长边侧壁的倾斜角度在规定的范围,可以提供一种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的、确保瓶体容量的、在可以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的状态下,即使是大型的瓶体也能牢固地抓握的手指放置部分。
在技术方案20中,通过在短边侧壁配设多个横肋,即使是从两侧抓住减压吸收板进行抓握,主体部也不会被压坏,可以稳定地维持抓握状态,内容液也不会溅出。
在技术方案21中,可以通过角侧壁、腰部,而成为刚性高的方形瓶体。
在技术方案22中,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面积在配设着该减压吸收板的长边侧壁的位于腰部的下方的部分的面积的30~90%的范围,可以在不会损害瓶体的刚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并充分确保用于抓握的区域。
在技术方案23中,可以在使手指的一部分卡定在腰部的状态下进行抓握,可以防止瓶体上下方向的滑动,能够更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24中,通过使指尖以嵌入状接触横槽,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25中,例如,在一个减压吸收板中,使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腰部,在另一个减压吸收板中,使第二指的指尖放置在腰部,同时,使第三指或第四指或者这两者放置在横槽,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以更稳定的状态,切实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26中,通过横贯形成凸状横肋,能够发挥抑制与内容液的加压充填工序相伴的、作为抓握部的减压吸收板的反向状的膨出变形的功能,以及对进行抓握的指尖在上下方向的卡定功能。
在技术方案27中,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上端部连结到腰部,可以在更大的面积上发挥抓握功能和减压吸收功能。另外,利用横槽状的形状,即使在腰部,也能够使指尖卡定,在更靠近重心的高度位置,能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28中,可以使手指的一部分以嵌入状与形成在腰部的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接触,可以在各种姿势下更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29中,可以使凸状横肋的形成高度足够大,充分发挥针对膨出状的变形的抑制功能,另外,利用侧壁,充分发挥在上下方向上对指尖的卡定功能,另外,通过将凸状横肋的顶壁作为平坦的顶壁,以与长边侧壁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在充填线等上,可以不仅是根部,还能利用该顶壁部分,作为瓶体的引导部分。
在技术方案30中,通过使减压吸收板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的短边侧的宽度的3~15%的范围,可以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另外,能够确保充分的容量,并充分地发挥抓握性。
在技术方案31中,使加深陷没深度的端部成为手指放置部分,将指尖握持在该部分,可以更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
在技术方案32中,涉及手指放置部分的形状的设计准则,通过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的阶梯部的竖起角度在规定的范围,可以提供一种不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外观、能够确保瓶体容量,同时,即使是大型的瓶体,也能牢固地抓握的手指放置部分。
在技术方案33中,可以在一个阶梯部提高级差,保持抓握性,同时,在另一个阶梯部,充分降低级差,使与减压相伴的变形从减压吸收板通过该级差低的阶梯部部分,顺畅地发展到相邻的长边侧壁部分,能够防止与减压时的变形相伴的压曲变形。
在技术方案34中,由于在左右的一个端部部分,以倾斜角度小且降低高度的方式形成凸状横肋的侧壁,所以可以使与减压相伴的变形从减压吸收板更顺畅地发展到相邻的长边侧壁部分。
在技术方案35中,因为能够使凸状横肋的浅侧的端部容易屈曲状陷没变形,在瓶体内的减压度上升时,可以优先使该浅侧的端部陷没变形,以此为起点,可复原地使该陷没变形向周缘发展,另外,即使陷没变形发展到周缘,也不会很大地损害外观,所以能发挥较大的减压吸收功能。
在技术方案36中,由于在利用减压吸收板抓握着主体部时,凸状横肋的浅侧的端部优先屈曲状地陷没变形,以此为起点,陷没变形顺畅地向周缘发展,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其他部分的歪斜的陷没变形,不会很大地损害外观。
在技术方案37中,由凹凸部能够发挥防止有关指尖向横向滑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瓶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瓶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瓶体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A-A线所示的、图4(a)是俯视剖视图,图4(b)是表示用手抓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瓶体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瓶体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瓶体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瓶体的主视图。
图9是图7的瓶体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的A-A线所示的瓶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中用手抓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瓶体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瓶体的主视图。
图14(a)是沿图12中的B-B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图14(b)是沿图12中的C-C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15是关于图12的瓶体,为了参考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瓶体的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的瓶体的主视图。
图18(a)是沿图16中的A-A线,图18(b)是沿B-B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19(a)是沿图16中的C-C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图19(b)是表示用手抓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6中的减压吸收板附近的、图20(a)是主视图,图20(b)是沿(a)中的F-F的纵剖视图。
图21(a)是沿图20(a)中的D-D线,图21(b)是沿E-E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2是与图16相同的侧视图,是示意地表示减压时的陷没变形区域的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瓶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减压吸收板附近的、图23(a)是主视图,图23(b)是沿图23(a)中的I-I线所示的纵剖视图,图23(c)是沿J-J线所示的纵剖视图。
图24(a)是沿图23(a)中的G-G线、图24(b)是沿H-H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瓶体
2;口筒部
3;肩部
4;主体部
5;底部
6;腰部
6a;腰凹部
10(10L、10R);阶梯部
11;侧壁
11L;长边侧壁
11S;短边侧壁
11C;角侧壁
12;凹部
12a、12b、12c;小凹部
13;突条肋
14;加强肋
14a;突条加强肋
14b;槽状加强肋
16;背壁部分
18;横肋
19;减压吸收板
23;减压吸收板
24;纵凸状肋
24a;切口部
26;横槽
28;横肋
29;减压吸收板
33;减压吸收板
33b;底壁
34;凹凸部
36;凸状横肋
36t;顶壁
36s;侧壁
37;角部
38;突条
39;减压吸收板
Wa;(底面间)横向宽度
Wb;(背壁部分)横向宽度
Lg;(握持)周长
G;握持部
H;手
F;手指放置部分
L1、L2;长度
W1、W2、W3;宽度
Dave;陷没深度的平均值
TH1、TH2;角度
S1;面积
P1、P2、P3;(竖起)角度
h1、h2;级差
E(ER、EL);(凸状横肋的)端部
R;(陷没变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侧视图,图2是后视图,图3是主视图,图4(a)是沿图1中的A-A线剖切的俯视剖视图,图4(b)是表示在图4(a)中用手抓握的状态的说明图。该瓶体1是PET树脂制的二轴延伸吹塑成型品,是具有口主体部2、肩部3、主体部4、底部5的普通容量为2L的方形瓶体。
另外,主体部4的俯视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参照图4(a)),该主体部4由形成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11L、形成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11S、以倒角状将相邻的长边侧壁11L和短边侧壁11S连结的四个角侧壁11C形成。
为了提高瓶体1的刚性,在主体部4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形成周槽状的腰部6。
另外,一对用于放置手指的纵长的凹部12相对地形成在靠近两长边侧壁11L的后方(图1中为右侧)的部分的、从腰部6直到下方的区域部分上。另外,使从一个凹部12延伸至另一个凹部12的侧壁11在从腰部6上端直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内阶梯状地凹陷,形成背壁部分16,由两凹部12和该背壁部分16构成握持部G(参照图4(a)中的空白箭头)。
然后,在凹部12内,横向状地形成突条肋13以及在其下方作为加强肋14的一个形态的突条加强肋14a,在纵向上从上方开始将凹部12依次分割成三个小凹部12a、12b、12c。该突条肋13和突条加强肋14a发挥确定抓握时的各手指的配置的功能、防止手指向瓶体下方滑动的功能以及用于防止凹部12的皱缩的加强功能。
另外,在背壁部分16上形成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18,由此可使因握持部G上的把持力作用,在背壁部分16发生随意挠曲变形而造成的握持性降低,或者因背壁部分16的瞬间变形造成内容液喷出之事不会发生。另外,背壁部分16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由此,变得更容易抓握,另外,还提高了压曲强度。
另外,在各长边侧壁11L和短边侧壁11S上,在腰部6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减压吸收板19。其中,在长边侧壁11L的腰部6的下方,以使凹部12的形成不会损害减压吸收板19的减压吸收功能的方式与凹部12相连结地形成减压吸收板19,在也包括该凹部12的大面积上充分地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本实施例的方形瓶体的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如下所示。
·瓶体高度:305mm
·主体部4的长边侧横向宽度:106mm、短边侧横向宽度:90mm
·一对凹部12底面间的横向宽度Wa:62mm
·背壁部分16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Wb:73mm
·握持部G的周长Lg:145mm
另外,对于Wa、Wb、Lg,参照图4(a)。
在抓握本实施例的瓶体1时,例如在一个凹部12中,可以将第一指的指尖放置在小凹部12a,在另一个凹部12中,将第二指的指尖放置在小凹部12a,接着,将第三指的指尖放置在小凹部12b,进而将第四指和第五指的指尖放置在小凹部12c,进行抓握(参照图1以及图4(a)、(b))。
然后,如图4(b)所示,通过抓握握持部G,可以使第一指的从指尖到指根的部分、第二指的从指尖到指根的部分的侧部以从下方接触的方式牢固地卡定在腰部6上,可以切实地防止手指向瓶体1上方错开或滑动。
另外,突条肋13和突条加强肋14a能够有效地阻止手指向瓶体1下方的错开或滑动,例如,在倾倒内容液时,将瓶体1以近似倒立的姿势倾斜时,也能用单手稳定地抓握。
当然,各手指向小凹部12a、12b、12c的配置并不限于上述那样的配置,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时的状况,有意或无意地选择。
接下来,图5以及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和后视图,该瓶体1,为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体1中用于防止凹部12的皱缩的加强方法的其他例。在本实施例中,替代第一实施例中的凹部12内的突条加强肋14a,形成有槽状加强肋14b。
虽然若如第一实施例的突条肋13和突条加强肋14a那样形成多个突条部分,就可以明确凹部12中的手指的定位,但是,另一方面,例如因为存在手指的粗细等的个人差异,所以会有使手指进入凹部12时感到烦琐的情况。这一点,如本实施例这样,通过用槽状加强肋14b替代突条加强肋14a,就能够使指尖自然地进入凹部12中。
在这里,由于槽状加强肋14b阻止指尖向瓶体1下方滑动的效果较小,所以最好保留突条肋13。
接下来,图7~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图7是侧视图,图8是主视图,图9是俯视图,图10是沿图7中的A-A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该瓶体1是PET树脂制的二轴延伸吹塑成型品,是具有口筒部2、肩部3、主体部4、底部5的公称容量为2L的方形瓶体。主体部4由一对长边侧壁11L、一对短边侧壁11S、和以倒角状将它们连结的四个角侧壁11C形成,如图9或图10所示,其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另外,为了提高瓶体1的刚性,在主体部4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上,周槽状地形成腰部6。
然后,在形成长边侧的宽度宽的长边侧壁11L上,将作为抓握部利用的减压吸收板23在其周围被阶梯部10包围的状态下,凹状地形成在腰部6的下方。另外,以往使用的通常的减压吸收板29被形成在腰部6的上方。
减压吸收板23是可使手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1的部件,如下述(1)~(4)所示,具有有关特征形状的结构,发挥其作用效果。
(1)在减压吸收板23内,在中央高度位置上形成切口部24a,并列状地配设四条呈断续状的纵凸状肋24。
根据该结构,通过纵凸状肋24,能够使大面积的减压吸收板23在减压吸收时的变形状态为一定,不会损害外观性,并且,能够发挥防止进行抓握的指尖滑动的功能。另外,通过恰当地形成切口部24a并使纵凸状肋24形成为断续状,可以不会很大地损害减压时的陷没状的变形性,能够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另外,由于减压吸收板23面积比较大,所以在减压吸收板23内,例如可以改变进行抓握的高度位置,可以根据内容液的量,选择合适的抓握位置。
在这里,纵凸状肋24的设置条数是可以根据瓶体1的大小、减压吸收板23的大小等适当地决定的设计事项,另外,在形成切口部24a的情况下,也不限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可以形成多个,可以考虑减压吸收板23减压吸收时的变形状态和减压吸收性的平衡来决定。
(2)形成为加深减压吸收板23的左右端部中的一个(在图7中为左侧)的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朝向另一端逐渐变浅的形状(也参照图10)。
根据该结构,如图11的说明图所示,可以使指尖放置在作为加深了陷没深度的端部的手指放置部分F上,可用手H更牢固地抓握瓶体1。另外,还可以用手掌抓取图11中所示的握持部G,进而更牢固地抓取瓶体1的主体部4。
在这里,可以考虑减压时的变形性、瓶体1的大小、重量来决定是使减压吸收板23的陷没深度为一定的深度,还是象上述那样,加深左右端部中的一个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
(3)将减压吸收板23的配设位置从长边侧壁11L的左右中央位置错开少许,成为偏心状(在图7中稍稍向右侧错开。)。
根据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指尖容易放置到手指放置部分F上。(参照图11)
在这里,减压吸收板23的设置位置是设计事项,可根据有无手指放置部分F、瓶体1的大小、减压吸收板23的大小等向左侧错开,也可以就在中央位置不做改变。另外,也可以根据内容液的残量、抓握姿势,将手指放置在纵凸状肋24上而不是手指放置部分F上进行抓握。
(4)将减压吸收板23的上端部连到腰部6中。
根据该结构,可以使进行抓握的手指的一部分抵接在腰部6的阶梯部,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瓶体1的上下方向的滑动。
另外,在短边侧壁11S上形成多个横肋28,提高相对于该短边侧壁11S的尤其是横向的压缩状的载荷的面刚性。因此,利用一对减压吸收板23,能够防止用手抓取瓶体1的主体部4时主体部4被捏扁。在这里,若主体部4捏扁,则会损害稳定的抓握性,并引起内容液溅出等问题。
本实施例的方形瓶体的各部分的具体尺寸、面积、角度如下所示。
·瓶体高度:305mm
·主体部4的长边侧宽度W1:106.5mm、短边侧宽度W2:90.5mm
·长边侧壁11L的位于腰部6的下方的部分(图7中阴影区域的面积S1):7,740mm2
·减压吸收板23的面积:5,440mm2
·减压吸收板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91.5mm
·减压吸收板2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Dave:6.3mm
·纵凸状肋24的切口部2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11.5mm
·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参照图10):72mm
·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角度TH1(参照图10):60°
·减压吸收板23相对于长边侧壁11L的倾斜角度TH2(参照图10):7.5°
在这里,瓶体的高度、主体部4的宽度W1、W2等是一旦确定了方形瓶体的容量,就基本被确定的尺寸,其他的尺寸、面积、角度可以在考虑不会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瓶体1的外观、能够确保瓶体容量、对于减压吸收板23能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不会损害瓶体1的刚性、以及充分发挥作为抓握部分的功能等以后,按照下面所示的(1)~(6)的设计准则设定它们的值。
(1)使减压吸收板2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Dave在主体部4的短边侧宽度W2的3~15%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7%。
(2)使纵凸状肋24的切口部2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在小于等于减压吸收板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的30%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13%。
(3)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在主体部4的短边侧宽度W2的50~90%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80%。
(4)使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角度TH1在30~90°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60°。
(5)使减压吸收板23相对于长边侧壁11L的倾斜角度TH2在小于等于9°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7.5°。
(6)使减压吸收板23的面积在长边侧壁11L的位于腰部6的下方的部分的面积S1的30~90%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70%。
另外,不必一定要满足上述全部设计准则,可以考虑瓶体容量、使用状态,将若干个准则组合在一起来决定各部分的形状。
接着,图12~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图12是侧视图,图13是主视图,图14(a)是沿图12中的B-B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还有图14(b)是沿图12中的C-C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该瓶体1虽然在成为抓握部分的减压吸收板23的形状、通常的减压吸收板29的形状、该减压吸收板29配设在长边侧壁11L的腰部6的上方并且也配设在短边侧壁11S的腰部6的上、下以及肩部3的形状等方面与第三实施例的瓶体不同,但是,其整体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三实施例的瓶体相同,是PET树脂制的两轴延伸吹塑成型品。
另外,就成为抓握部分的减压吸收板23来看,在将上端部连到腰部6中的形成区域、从左右中心偏心这方面及在作为加深左右端部中的一个(在图12中是左侧)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朝向另一端形成逐渐变浅的形状且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这方面,与第三实施例的瓶体大致相同,特征之处在于在减压吸收板23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遍及全宽地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横槽26。
另外,在横槽26上呈断续状地配置四条纵凸状肋24。
另外,在减压吸收板23的上方,进一步加深横槽状的腰部6,形成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6a(参照图14(b))。(另外,为了参考,图15是表示没有形成该腰凹部6a的瓶体的侧视图。)
即,该第四实施例的瓶体1的特征在于,形成通过上述的横槽26和腰凹部6a强化指接触部分的卡定作用的结构。
例如,在一侧的减压吸收板23中,使第一指的指尖以嵌入状接触形成在腰部6的腰凹部6a,在另一侧的减压吸收板23中,使第二指的指尖接触该腰凹部6a,同时,使第三指或第四指或两者以嵌入状接触横槽26,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更稳定切实地抓握瓶体1。
在这里,通过该横槽26,还能抑制由于充填内容液时的压力或以在密封内容液的状态下的杀菌或加温内容液等为目的时,伴随内容液成为高温时的内压上升而造成的减压吸收板的膨出状的变形,横槽26的宽度、深度、截面形状、形成高度位置等是可以通过考虑作为抓握部分的功能、减压吸收功能、抑制膨出变形的效果等恰当进行决定的设计事项,有各种各样的变形。
另外,横槽26并不限定为一个,也可以考虑抓握性等形成多个。
接着,图16~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五实施例的图。图16是侧视图,图17是主视图,图18是沿图16中的A-A线以及B-B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并且图19(a)是沿图16中的C-C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该瓶体1是PET树脂制的二轴延伸吹塑成型品,具有口筒部2、肩部3、主体部4、底部5,公称容量为2L的方形瓶体。而且主体部4由一对长边侧壁11L、一对短边侧壁11S、和以倒角状将它们连结的四个角侧壁11C形成,如图18所示,其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另外,为了提高瓶体1的刚性,在主体部4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周槽状地形成腰部6。
然后,在形成长边侧的长边侧壁11L上,将作为抓握部利用的减压吸收板33在其上端部连结在腰部6上的状态下,与该腰部一起在其周围被阶梯部10包围的状态下,凹状地形成在腰部6的下方。另外,以往使用的通常的减压吸收板39被形成在腰部6的上方。
作为抓握部利用的减压吸收板33是可使手切实、稳定地抓握瓶体1的部件,具有下面所说明的特征(1)、(2)、(3)的形状,并发挥其功能。
另外,图20以及图21是提取图16中的减压吸收板33附近的形状来表示的图,图20(a)是主视图,图20(b)是沿图20(a)中的F-F所示的纵剖视图,图21(a)是沿图20(a)中的D-D线,图21(b)是沿E-E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1)在减压吸收板33内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在纵剖视图中所见,使该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凸状地凸起,横贯形成凸状横肋36。该凸状横肋36由平坦的顶壁36t以及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50°)将顶壁36t和底壁33b连结的侧壁36s构成,顶壁36t与长边侧壁11L位于同一平面中(参照图20(a)、(b))。
于是,凸状横肋36发挥作为横肋的功能,抑制在内容液的充填线上的、由于加压充填时的内压上升造成的减压吸收板33的反向的膨出变形。
另外,通过将顶壁36t与长边侧壁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可以将该顶壁36t部分作为生产线等上的引导部分加以利用。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为了充分发挥凸状横肋36作为横肋的功能,而使顶壁36t与长边侧壁11L位于同一平面上,导致减压吸收板33被上下隔断,但包括该凸状横肋36在内减压吸收板33整体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另外,凸状横肋36的宽度、形成高度、截面形状、形成位置等都是可以在考虑膨出变形的抑制功能、指尖的卡定功能以及减压吸收功能等后恰当决定的设计事项,有各种各样的变更,另外,凸状横肋36不限于一个,也可以形成多个。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凸状横肋36的顶壁36t稍从长边侧壁11L凹陷,由此不上下隔断地构成减压吸收板33,此时,虽然降低了膨胀变形的抑制功能及作为上述引导部分的功能,但能够提高减压吸收功能。
(2)也如图19(a)、图19(b)、图21(b)所示,增大减压吸收板33的左右端部中的一个阶梯部的级差,在图中是左侧的阶梯部10L的级差,另一方面,减小在图中右侧的阶梯部10R的级差,使底壁33b的陷没深度从左向右直线状地逐渐变浅。
另外,在底壁33b上,形成用于发挥防止向横向滑动的功能的阶梯状的凹凸部34。
如上所述,通过增大减压吸收板33的左侧的阶梯部10L的级差,如图19(b)的说明图所示,可以使指尖放置在作为加深了陷没深度的端部的手指放置部分F上,进而通过手掌牢固地抓握瓶体1。另外,还可以用手掌抓取图19(b)中所示的握持部G,进而更牢固地抓取瓶体1的主体部4。
另外,在如图19(b)那样抓握的情况下,一对底壁33b之间的抓握宽度呈从右侧向左侧宽度缩小的锥状,虽然指尖容易向左方向横向滑动,但可以通过形成在底壁33b的凹凸部34,有效地防止该滑动。
(3)减压吸收板33的上部被形成为连到腰部6中,另外,进一步加深横槽状的腰部6,形成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6a(参照图18(b)、图20(a)、(b)、图21(a)等)。
根据该结构,可以使进行抓握的手指的一部分以嵌入状与该腰凹部6a接触,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瓶体1上下方向的滑动。
在这里,本实施例中的瓶体1的标准的抓握例如图19(b)所示。此时,在一个长边侧壁11L上,使第一指的指尖以嵌入状与形成在腰部6的腰凹部6a接触,在另一个长边侧壁11L上,使第二指的指尖与该腰凹部6a接触,同时,一面将凸状横肋36的侧壁36s作为卡定部利用,一面使第三指接触减压吸收板33的凸状横肋36的上部分,然后使第四指和第五指接触减压吸收板33的凸状横肋36的下部分,通过这样的抓握,能够以正立、倒立或者倾斜等各种姿势,更稳定、切实地抓握瓶体1。
但是,当然,瓶体1的抓握的方法并没有被限定,可以根据使用人或内容液的残量而成为各种各样的样式,例如,在图19(b)中表示了从左侧利用手指放置部分F进行抓握的状态,但若利用凸状横肋36的卡定功能等,则即使没有在意朝向或者高度位置而进行抓握,也能确保一定的抓握性。
例如,也存在由于主体部4的横向宽度、使用人手掌的大小的原因,从右侧抓握时抓握性好的情况。
在这里,本实施例的方形瓶体的各部分的具体尺寸、角度如下所示。
·瓶体高度:303mm
·主体部4的长边侧宽度W1:106mm、短边侧宽度W2:90mm
·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6.1mm
·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L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参照图19(a)):72mm
·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角度TH1(参照图19(a)):60°
瓶体的高度、主体部4的宽度W1、W2等是若确定了方形瓶体的容量就基本被确定的尺寸,其他的尺寸、角度可以在考虑不会损害作为方形瓶体的瓶体1的外观、能够确保瓶体容量、对于减压吸收板33,能充分发挥减压吸收功能、不会损害瓶体1的刚性、以及充分发挥作为抓握部分的功能等情况后设定的值,这些值是按照下面所示的(1)~(3)的设计准则设定的。
(1)使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主体部4的短边侧宽度W2的3~15%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6.8%。
(2)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L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在主体部4的短边侧宽度W2的60~95%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80%。
(3)使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L的竖起角度TH1在30~90°的范围。在本实施例的瓶体1中为60°。
另外,不必一定要满足上述全部设计准则,可以考虑瓶体容量、使用状态,将若干个准则组合在一起来决定各部分的形状。
在这里,针对上述说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瓶体,参照图22,说明瓶体内的减压度上升时的陷没变形的状态。
虽然凸状横肋36的端部E是该凸状横肋36T字状地与陷没形成有减压吸收板33的阶梯部10突出接触的部分,但是在底部33b的陷没深度浅的一侧(在图22中为右侧)的端部ER中,与凸状横肋36一起,较低地形成阶梯部10的级差,该端部ER容易屈曲状地陷没变形。
因此,若瓶体成为减压状态,则首先产生筒壁全部的减容变形,若减压度进一步上升,则上述的端部ER优先沿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方向弯折状地陷没变形,以该弯折的部分为起点,陷没变形进一步发展到周缘的区域R(图中阴影所示区域)。
该上述状态的陷没变形正好是以陷没深度较深一侧的端部EL作为固定端(轴),门状地将减压吸收板33整体与凸状横肋36一起向瓶体内侧压入那样的变形,能够使瓶体1的内容积有效地减容。然后,与这样地大幅减容内容积无关,一方面,将凸状横肋36和阶梯部10在端部ER的附近的级差设定得较低,由此,即使陷没变形发展到该端部ER的周缘,也不会大幅度损害外观,发挥了较大的减压吸收功能。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第五实施例的瓶体中,由于凸状横肋36的端部ER容易呈弯折状陷没变形,所以在指尖接触减压吸收板33进而抓握主体部4时,该端部ER优先呈弯折状陷没变形,以此为起点,陷没变形顺畅地向周缘部分发展。
于是,如上述那样,上述样式的陷没变形充分地对内容积减容,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其他部分产生随意的陷没变形,不会大幅度损害外观。
另外,例如在从右侧抓握主体部4的情况下,因为随着端部ER优先呈弯折状陷没变形,以该弯折的部分为起点,陷没变形进一步向周缘的区域R发展这样的变形样式,由于凸状横肋36、附近的阶梯部10以及长边侧壁11L部分等沿着进行接触的指尖的形状也陷没变形,所以能够使瓶体1的主体部4与手掌很好地贴合。
接着,图23和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的第六实施例的减压吸收板33附近的图。该第六实施例的瓶体是在上述第五实施例的瓶体中改变了减压吸收板33的形状的瓶体,图23(a)是减压吸收板33附近的主视图,图23(b)是沿图23(a)中的I-I线所示的纵剖视图,图23(c)是沿J-J线所示的纵剖视图,图24(a)是沿图23(a)中的G-G线,图24(b)是沿H-H线所示的俯视剖视图。
在本发明的瓶体中,如上所述,由于为了将减压吸收板33构成为抓握部,而比较深地形成阶梯部10的级差,所以,使与减压状态下的瓶体1的减容变形相伴的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状的变形顺畅地向周缘部的长边侧壁11L发展比较困难,尤其是,在从与减压吸收板33的左右相邻的长边侧壁11L到角侧壁11C的部分,容易反向地产生压曲变形,但是,图23和图24所示的减压吸收板33更有效地发挥了减压吸收功能,有意地防止与减压度的上升相伴的压曲变形。
于是,该第六实施例的瓶体1的减压吸收板33形状的特征如下述的(1)、(2)、(3)所示。
(1)使位于减压吸收板33左右的阶梯部10部分的级差中的、右侧阶梯部10R部分的级差h2(参照图24(b))低至1.5mm,使该阶梯部10R部分的竖起角度小至43°。
顺带一句,在第五实施例的减压吸收板33中,阶梯部10R部分的级差h1(参照图21(b))为3mm,竖起角度为62°。
(2)使凸状横肋36的侧壁36s的竖起角度(倾斜角度)从减压吸收板33的左侧向右侧逐渐变化(57°→18°),在右侧端部使角度变小。(参照图23(b)、(c)的竖起角度P2、P3)
顺带一句,在第五实施例的减压吸收板33中,侧壁16s的竖起角度P1(参照图20(b))一定,为50°。
(3)在由侧壁36s和右侧的阶梯部10R所形成的角部37上,使壁屈曲,形成新月状的突条38。(参照图23(a)、(c))
于是,与上述(1)、(2)、(3)的结构的作用效果相辅相成,经由右侧的阶梯部10R部分,能够使与减压状态的瓶体1的减容变形相伴的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状的变形顺畅地向相邻的长边侧壁11L发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若更详细地说明,则
根据上述(1),借助降低了级差,且减小了倾斜角度的右侧的阶梯部10R部分,使与减压状态的瓶体的减容变形相伴的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状的变形也顺畅地向与该阶梯部10R相邻的长边侧壁11L部分发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减压吸收功能。
另外,根据(2),由于侧壁36s的右侧端部其竖起角度减小,且其高度低,所以,可以使上述变形的发展也从角部37顺畅地向长边侧壁11L部分发展,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该角部37附近的压曲变形。
另外,根据(3),因为形成在角部37的突条38产生伸展变形,所以,能够更切实地实现上述(2)的作用效果。
上面,依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被限定在上述实施例中。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PET树脂制以外的合成树脂制的瓶体,瓶体的容量也不被限定在2L,即使是更大型的瓶体,也能发挥其良好的抓握性。
另外,虽然有关本发明的握持部的凹部的形状或其形成位置有各种各样的变更,但若瓶体变得更加大型,则通过使凹部的形成位置更靠近后方等,就可以确保良好的抓握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减压吸收板的上端部连结于腰部而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使该减压吸收板从腰部分开而形成。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方形瓶体是通过利用减压吸收板等,在主体部形成充分发挥抓握性的抓握部,而不会大幅度改变瓶体的形状,尤其是在大型的方型瓶体领域,其广阔的用途可得到期待。

Claims (37)

1.一种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该瓶体具有俯视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主体部(4),在该主体部(4)的中央高度位置上具有周槽状的腰部(6),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长方形的长边侧的一对长边侧壁(11L)的、位于上述腰部(6)的下方的规定区域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手指的一对凹部(12),并形成为在该一对凹部(12)的至少一方中可放置多个指尖,由上述一对凹部(12)构成用于抓握瓶体的抓握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以上端部连结在腰部(6)上的状态形成凹部(12),由一对凹部(12)以及在该一对凹部(12)之间的侧壁(11)部分将用于瓶体抓握的握持部(G)与上述腰部(6)连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主体部(4)由一对长边侧壁(11L)、形成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11S)以及以倒角状将相邻的上述长边侧壁(11L)和短边侧壁(11S)连结在一起的四个角侧壁(11C)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从一个凹部(12)延伸至另一个凹部(12)的侧壁(11)在从腰部(6)上端延伸至下方的规定的高度范围内级差状地凹陷,进而形成背壁部分(16),由上述两凹部(12)和背壁部分(16)构成握持部(G)。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凹部(12)内横贯状地形成用于加强该凹部(12)的、并在其与腰部(6)之间使手指放置状态稳定的突条肋(13)。
6.如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凹部(12)内横贯状地形成对该凹部(12)进行加强的加强肋(14)。
7.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涉及两凹部(12)的底面间的横向宽度(Wa)在55~70mm的范围,使背壁部分(16)的上端部附近的横向宽度(Wb)在70~80mm的范围。
8.如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从一个凹部(12)经过背壁部分(16)直至另一个凹部(12)的握持部(G)的周长(Lg)在140~180mm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4,5,6,7或8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以其横向宽度向下方扩宽的方式,形成背壁部分(16)。
10.如权利要求4,5,6,7,8或9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背壁部分(16)上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肋(18)。
11.如权利要求2,3,4,5,6,7,8,9或10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长边侧壁(11L)的腰部(6)的下方,与凹部(12)连结地形成减压吸收板(19)。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将由阶梯部(10)包围其周围并凹状地形成在长边侧壁(11L)部分的减压吸收板作为凹部(1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减压吸收板(23)内配设纵凸状肋(2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减压吸收板(2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Dave)在长方形的主体部(4)的短边侧的宽度(W1)的3~15%的范围。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断续状地形成纵凸状肋(24)。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在上下方向断续状地形成的纵凸状肋(24)的切口部(24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在小于等于减压吸收板(2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的30%的范围。
17.如权利要求13,14,15或16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从长边侧壁(11L)的左右中心偏心状地配设减压吸收板(23)。
18.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加深减压吸收板(23)的左右端部中一个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截面中,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在长方形的主体部(4)的短边侧的宽度(W2)的50~90%的范围,使形成上述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角度(TH1)在30~90°的范围,使减压吸收板(23)的陷没深度从左、右端部的一端向另一端直线状地加深,使该减压吸收板(23)相对于长边侧壁(11L)面的倾斜角度(TH2)在小于等于9°的范围。
20.如权利要求13,14,15,16,17,18或19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形成长方形的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11S)上配设多个横肋(28)。
21.如权利要求13,14,15,16,17,18,19或20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主体部(4)由一对长边侧壁(11L)、形成短边侧的一对短边侧壁(11S)以及以倒角状将相邻的上述长边侧壁(11L)和短边侧壁(11S)连结在一起的四个角侧壁(11C)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3,14,15,16,17,18,19,20或2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减压吸收板(23)的面积设定在配设有该减压吸收板(23)的长边侧壁(11L)的、位于腰部(6)的下方的部分的面积(S1)的30~90%的范围。
23.如权利要求13,14,15,16,17,18,19,20,21或2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以上端部连到腰部(6)中的方式,配设减压吸收板(23)。
24.如权利要求13,14,15,16,17,18,19,20,21,22或2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减压吸收板(23)内的规定高度位置形成手指接触用的横槽(26)。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将减压吸收板(23)以上端部连到该腰部(6)中的方式配设在腰部(6)的下方,以遍及减压吸收板(23)的全宽的方式形成横槽(26)。
2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减压吸收板(33)内的规定高度位置,以该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在纵剖视时凸状凸起的方式横贯形成凸状横肋(36)。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以上端部连结在腰部(6)的状态,形成减压吸收板(33)。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腰部(6)的连结部分,使该腰部(6)的横槽状的形状进一步加深进而形成放置手指用的腰凹部(6a)。
29.如权利要求26,27或28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凸状横肋(36)由平坦的顶壁(36t)以及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将该顶壁(36t)和底壁(33b)连结的侧壁(36s)构成,以与长边侧壁(11L)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上述顶壁(36t)。
30.如权利要求26,27,28或29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减压吸收板(33)的陷没深度的平均值在长方形的主体部(4)的短边侧的宽度(W2)的3~15%的范围。
31.如权利要求26,27,28,29或30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加深减压吸收板(33)的左右端部中一个端部附近的陷没深度进而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截面中,使形成一对手指放置部分(F)侧的阶梯部(10)的竖起基端部之间的宽度(W3)在长方形的主体部(4)的短边侧的宽度(W2)的60~95%的范围,使形成手指放置部分(F)的阶梯部(10)的竖起角度(TH1)在30~90°的范围。
33.如权利要求26,27,28,29,30,31或3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使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的陷没深度从左、右端部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逐渐变浅。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凸状横肋(36)由平坦的顶壁(36t)以及将该顶壁(36t)和底壁(33b)连结的侧壁(36s)构成,以与长边侧壁(11L)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上述顶壁(36t),使上述侧壁(36s)的倾斜角度从减压吸收板(33)左、右端部的陷没深度深的一端向浅的另一端逐渐变化,在陷没深度浅的端部减小倾斜角度。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内部的减压度上升时,以凸状横肋(36)的左右端部中的、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的陷没深度浅的一侧的端部的陷没变形为起点,该陷没变形可复原地向该端部的周缘发展。
36.如权利要求33,34或35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指尖与减压吸收板(33)接触进而抓握主体部(4)时,通过该指尖的推压,以凸状横肋(36)的左、右端部中的、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的陷没深度浅的一侧的端部的陷没变形为起点,该陷没变形可复原地向该端部的周缘发展。
37.如权利要求26,27,28,29,30,31,32,33,34,35或36所述的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其特征在于,在减压吸收板(33)的底壁(33b)上形成发挥防止横向滑动功能的凹凸部(34)。
CN2006800012445A 2005-08-31 2006-08-25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10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1756/2005 2005-08-31
JP2005251756 2005-08-31
JP2005374107A JP4925000B2 (ja) 2005-12-27 2005-12-27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JP374107/2005 2005-12-27
JP020853/2006 2006-01-30
JP2006020853A JP4998768B2 (ja) 2005-08-31 2006-01-30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JP2006094396 2006-03-30
JP094396/2006 2006-03-30
JP117674/2006 2006-04-21
JP2006117674A JP4930759B2 (ja) 2006-03-30 2006-04-21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PCT/JP2006/316686 WO2007026607A1 (ja) 2005-08-31 2006-08-25 合成樹脂製角形壜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040A true CN101061040A (zh) 2007-10-24
CN101061040B CN101061040B (zh) 2010-08-11

Family

ID=37808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12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1040B (zh) 2005-08-31 2006-08-25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739995B2 (zh)
EP (2) EP2468649B1 (zh)
KR (1) KR101379056B1 (zh)
CN (1) CN101061040B (zh)
AU (1) AU2006285940B2 (zh)
CA (1) CA2620686C (zh)
TW (1) TWI367184B (zh)
WO (1) WO200702660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6731A (zh) * 2009-11-13 2012-07-18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瓶形容器
CN105228908A (zh) * 2013-04-24 2016-01-06 西德尔合作公司 包括带有可变底座的拱形底部的扁平容器
CN107054813A (zh) * 2017-03-09 2017-08-18 邓冠山 可翻盖四面扣储物盒
CN111907855A (zh) * 2020-08-12 2020-11-10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便于抓取的瓶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29859B2 (ja) * 2005-06-30 2012-09-1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CN101061040B (zh) * 2005-08-31 2010-08-1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JP4962942B2 (ja) * 2006-06-29 2012-06-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EP2070454B1 (en) * 2007-12-12 2015-07-15 Nestec S.A. Beverage production machi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re units
JP5250327B2 (ja) * 2008-07-25 2013-07-31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US20100072166A1 (en) * 2008-09-25 2010-03-25 Dickie Robert G Collapsible bottle
US8205415B2 (en) * 2009-01-16 2012-06-26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Method of packaging and shipping roast and ground coffee
US20110132865A1 (en) * 2009-12-03 2011-06-09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Pressure resistant medallions for a plastic container
US10183779B2 (en) * 2010-01-18 2019-01-22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Container for storing motor vehicle fluid
US9346200B2 (en) 2011-01-14 2016-05-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losure for a container
WO2012097263A2 (en) 2011-01-14 2012-07-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ntainer
US20120181292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Widalys Luz Desoto-Burt Blow Molded Container
US9120589B2 (en) * 2012-12-27 2015-09-01 Niagara Bottling, Llc Plastic container with strapped base
USD722885S1 (en) 2012-06-22 2015-02-24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Container
JP2015536284A (ja) 2012-10-30 2015-12-21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容器用の封鎖体
USD741187S1 (en) 2014-04-24 2015-10-20 Societe Des Produits Nestle, Sa Plastic container
USD741186S1 (en) 2014-04-24 2015-10-20 Societe Des Produits Nestle Sa Plastic container
CA3039112A1 (en) 2016-12-29 2018-07-05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Hot-fillable plastic container
JP2018177301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把手付きボトル
USD918043S1 (en) 2019-06-17 2021-05-04 S. C. Johnson & Son, Inc. Bottle
USD907508S1 (en) 2019-06-17 2021-01-12 S. C. Johnson & Son, Inc. Bottle
USD924064S1 (en) 2019-06-17 2021-07-06 S. C. Johnson & Son, Inc. Bottle
USD915888S1 (en) * 2019-08-02 2021-04-13 Altium Packaging Lp Ribbed container
US20210047067A1 (en) * 2019-08-16 2021-02-18 The Weird Guy LLC Bottle shaped container
USD957945S1 (en) 2019-08-16 2022-07-19 Ezpour Bottle Llc Bottle
USD915889S1 (en) * 2019-12-12 2021-04-13 Altium Packaging Lp Container
USD1011197S1 (en) * 2023-10-11 2024-01-16 Shenzhen Yinling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Water bott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765Y2 (zh) * 1984-09-06 1992-06-03
JPS61117109A (ja) 1984-11-09 1986-06-04 Kawasaki Steel Corp 電極用含浸ピツチの製造方法
EP0356829B1 (en) * 1985-04-17 1993-11-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Biaxial-orientation blow-moulded bottle-shaped container
US5199587A (en) * 1985-04-17 1993-04-0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Biaxial-orientation blow-molded bottle-shaped container with axial ribs
US5141121A (en) * 1991-03-18 1992-08-25 Hoover Universal, Inc. Hot fill plastic container with invertible vacuum collapse surfaces in the hand grips
US5226550A (en) * 1992-06-23 1993-07-13 Silgan Plastics Corporation Synthetic resin bottle with handgrips
US5350078A (en) * 1992-09-24 1994-09-27 Tropicana Products, Inc. Beverage bottle
US5472105A (en) * 1994-10-28 1995-12-05 Continental Pet Technologies, Inc. Hot-fillable plastic container with end grip
US6016932A (en) * 1995-05-31 2000-01-25 Schmalbach-Lubeca Ag Hot fill containers with improved top load capabilities
JP3059975B2 (ja) 1996-03-01 2000-07-0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US6223920B1 (en) * 1998-05-19 2001-05-01 Sclimalbach-Lubeca, Ag Hot-fillable blow molded container with pinch-grip vacuum panels
US6164474A (en) * 1998-11-20 2000-12-26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ottle with integrated grip portion
US6161713A (en) * 1998-12-07 2000-12-19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ottle with integrated grip portion
US6349839B1 (en) 1999-08-13 2002-02-26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Hot-fillable wide-mouth grip jar
JP3942803B2 (ja) * 2000-05-17 2007-07-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ボトルの減圧吸収パネル
WO2002032768A1 (en) * 2000-10-19 2002-04-25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Hot fillable container having separate rigid grips and flex panels
JP2002145233A (ja) 2000-11-14 2002-05-22 Toyo Seikan Kaisha Ltd 角形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4148439B2 (ja) * 2000-11-17 2008-09-1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JPWO2002081313A1 (ja) * 2001-03-30 2004-07-2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02293316A (ja) * 2001-03-30 2002-10-0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ピンチグリップ式合成樹脂製容器
US6659300B2 (en) * 2001-09-04 2003-12-09 Schmalbach-Lubeca Ag Container having square and round attributes
JP4046989B2 (ja) 2001-11-29 2008-02-1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ピンチグリップ式ボトル型容器
JP3826830B2 (ja) * 2002-04-12 2006-09-27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JP3983646B2 (ja) * 2002-10-28 2007-09-2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US7097061B2 (en) * 2003-08-14 2006-08-29 Graham Packaging Pet Technologies Inc. Plastic container which is hot-fillable and/or having neck finish adapted for receipt of handle
US7097060B2 (en) * 2003-12-05 2006-08-29 Amcor Limited Container with non-everting handgrip
USD522371S1 (en) * 2005-01-13 2006-06-06 Ball Corporation Container with hand grip
US7296703B2 (en) * 2005-02-14 2007-11-20 Amcor Limited Hot-fillable blow molded container with pinch-grip vacuum panels
JP5029859B2 (ja) * 2005-06-30 2012-09-1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CN101061040B (zh) * 2005-08-31 2010-08-1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US20080277374A1 (en) * 2005-12-13 2008-11-13 Toyo Seikan Kaisha, Ltd. Container
ES2311250T3 (es) * 2006-05-05 2009-02-01 Amcor Limited Recipiente de plastico en forma de botella que tiene una empuñadura integrada.
JP4962942B2 (ja) * 2006-06-29 2012-06-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6731A (zh) * 2009-11-13 2012-07-18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瓶形容器
CN102596731B (zh) * 2009-11-13 2015-12-16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瓶形容器
CN105228908A (zh) * 2013-04-24 2016-01-06 西德尔合作公司 包括带有可变底座的拱形底部的扁平容器
CN105228908B (zh) * 2013-04-24 2018-02-23 西德尔合作公司 一种塑性材料制的容器
CN107054813A (zh) * 2017-03-09 2017-08-18 邓冠山 可翻盖四面扣储物盒
CN111907855A (zh) * 2020-08-12 2020-11-10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便于抓取的瓶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67184B (en) 2012-07-01
EP1930246A1 (en) 2008-06-11
EP1930246A4 (en) 2009-11-11
CN101061040B (zh) 2010-08-11
WO2007026607A1 (ja) 2007-03-08
EP2468649B1 (en) 2016-09-28
KR101379056B1 (ko) 2014-03-28
US20090289028A1 (en) 2009-11-26
US8739995B2 (en) 2014-06-03
AU2006285940B2 (en) 2012-05-17
KR20080048981A (ko) 2008-06-03
CA2620686A1 (en) 2007-03-08
US8978910B2 (en) 2015-03-17
EP1930246B1 (en) 2012-06-13
US20140021159A1 (en) 2014-01-23
CA2620686C (en) 2014-07-15
EP2468649A1 (en) 2012-06-27
AU2006285940A1 (en) 2007-03-08
TW200714523A (en) 2007-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040A (zh) 合成树脂制方形瓶体
CN1113782C (zh) 带手柄的塑料瓶
CN1096989C (zh)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CN1170737C (zh) 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
CN1250321C (zh) 一种两段全回收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方法
CN1580500A (zh) 涡轮喷嘴的翼面形状
CN1017792B (zh) 翼型叶片
CN1693681A (zh) 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凸轮
CN1173862C (zh) 物品搬运保管装置及由该装置搬运的物品
CN1196024A (zh) 连续的中空结构件和包装件
CN1174175C (zh) 螺纹连接构造及螺纹连接方法
CN1891578A (zh) 包装装置和定位物品的方法
CN1966678A (zh) 突变的木糖异构酶及其基因和用途
CN1763187A (zh) 重组丝氨酸蛋白酶及含有其的杀虫真菌剂
CN1270939C (zh) 收容用容器
CN1031680A (zh) 具有翼型的桨叶
CN1966702A (zh) 葡萄糖异构酶突变体的应用
CN1725160A (zh) 十笔结构数码输入法
CN101059729A (zh) 十笔首部尾部笔画数码输入法
CN101029655A (zh) 两个部件的连接构造
CN1746298A (zh) 人工重组的h7亚型流感病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6287A (zh) 系列方便泡馍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29654A (zh) 锥形插件的固定方法
CN1862463A (zh) 十笔首尾码元数码输入法
CN2616715Y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