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7334C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7334C
CN1277334C CNB001358243A CN00135824A CN1277334C CN 1277334 C CN1277334 C CN 1277334C CN B001358243 A CNB001358243 A CN B001358243A CN 00135824 A CN00135824 A CN 00135824A CN 1277334 C CN1277334 C CN 12773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pcb
printed circui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58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7380A (zh
Inventor
菊池英司
山川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D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D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D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D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7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7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3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3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2Adap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08Modular bloc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利用印刷电路板右下方的配线区,由配线区接触部上侧和下侧自上、下方向夹持住,并藉由配线区接触部面对着组接槽,且组接槽位于基部右下方,使配线区通过配线区接触部的上侧和下侧所产生的弹力由配线区接触部夹持住;除非以外力将印刷电路板从电路板插入部卸下,否则配线接触部将提供足够的安装强度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本发明无需焊接即可提供足够安装强度以夹持定位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器于电路板卸下时不会刮伤电路板。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有各种插头插座或单头插座的改良式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来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气/电子回路零件与电子机器的连接器,大多是采用电路板插入式及表面实装式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电路板插入式是将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印刷电路板的贯通孔,而表面实装式是将连接器实际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表面。
上述任何一种连接器都必须通过焊接,才能将电路板上的回路零件固定于电路板上,上述电路板插入式的连接器必须经过焊剂涂抹、热流处理、焊接浸渍与洗净等各项程序,故必须考虑耐焊剂性(抗腐蚀性)、热流耐热性、焊接耐热性、抗药性与焊接密合性;表面实装式的连接器必须经过热流处理与洗净等程序,故必须考虑热流耐热性、抗药性与焊接密合性。
不过,近年来由于地球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天然资源枯竭等问题相继出现,由所谓消耗型经济转型为回收型经济已是燃眉之急。不久的将来,制造商将消费者所报废的各种电气产品零件回收,然后加以分解,将可重复利用的零件应用在新产品的组装上,无法重复利用的零件则予以报废,产品回收将是制造商必尽的一种义务。
上述任何一种连接器都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特别是电路板插入式的连接器,就其安装构造面而言,焊接的固定强度比较强,故要在不会损伤到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分开,事实上似乎是不可能。表面实装式的连接器,其焊接的固定强度比较弱,为了防范使用时印刷电路板的型状产生剥离,会在安装部位的四周进行补强。因此与上述相同,要在不会损伤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分开,事实上似乎是不可能。
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准而言,要在连接器或印刷电路板上制造高耐热性材质的东西相当困难,所以无法利用熔点太高的合金做为焊接材料。因此,除了充分了解铅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之外,不得不以熔点较低的锡和铅的合金做为焊接材料。再者,使用焊接方式将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必须经过焊剂涂抹、热流处理、焊接浸渍与洗净等程序,这些程序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衍生出许多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须焊接即可以足够安装强度夹持电路板的连接器,并使连接器很容易就可以从电路板卸下,并且不会刮伤电路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接器,其是由电路板定位装置与夹持装置所构成,上述的电路板定位装置是以电气方式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气/电子机器,且藉由夹持装置的压掣弹力以夹持住电路板,使电路板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固定位置脱离。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定位装置为一得方便插入的电路板以电气方式连接其它电气/电子机器的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电路板插入部位和夹持装置是设置于主体外壳内。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是经由插入插座的电气连接装置以便于自电路板插入部位插入其它电气/电子机器的插头与其它电气/电子机器电气连接。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是为一个或数个插头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插座包括构成外廓的外部端子,以及设置于外部端子所划定内部空间内围的绝缘体。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包括外部端子与位于绝缘体内围至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附近的内部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内部端子备有设置于绝缘体内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且上述外部端子备有设置于绝缘体外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接触部是受插头插入插头插座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接触部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为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适当位置处形成连接孔,且该主体外壳适当位置处形成与前述连接孔连接的爪部,使连接孔与爪部的连接关系切断,即为外部端子、绝缘体、内部端子及主体外壳间的夹持状态切断。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设有可插入连结零件藉与安装电路板的面板相连结的贯通孔。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单头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单头插座是于其内围设置有具圆筒状端部的接地(earth)弹性元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单头插座延伸的压接弹性元件、顶接弹性元件、导接弹性元件或接地弹性元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备有压接弹性元件、顶接弹性元件、导接弹性元件和接地弹性元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各弹性元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主体外壳由盖体和容置座组成,于盖体的适当位置分别设置有突出部和具爪部的定位耳,且前述容置座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嵌合突出部的第一凹部、连接定位耳的爪部的第二凹部,各部位于盖体安装至容置座是以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盖体不会从容置座脱离的强度连接。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强度是盖体不会从容置座脱离的强度。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USB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于其内围设置有具略圆筒状端部的壳体,该壳体是自插座一直延伸至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组接槽处。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一由壳体和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插座延伸的带状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备有端子和壳体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及壳体的电路板接触部位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美国IEEE 1394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插座的内围是设置有壳体及端子,且于插座端子外壳是呈筒状,于电路板插入部位上下分岐的带状端部呈相对状,且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数条薄带状端子是呈上下相对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和端子上下相对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从上下方向所夹持。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壳体与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端子和壳体上下相对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和壳体上下相对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IO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1对于电路板插入部位以具有上下分岐带状端部相对的接地端子,是藉由插座经由电路板插入部位以每隔一定距离水平方向相对配置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主体外壳内,而数条薄带状端子是位于相对空隙内上下相对位置。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与接地端子上下相对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端子与接地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端子及接地端子上下相对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及接地端子上下相对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半螺距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的内围是设置有壳体及端子,胜于插座端的壳体是呈筒状,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的上下分岐带状端部是呈相对状,而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数条薄带状端子皆为相对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和端子上下相对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自上下方向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壳体与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端子及壳体上下相对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D Sub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形成筒状的部位是嵌插于插座的外围,且该筒状部位所分岔出来的数个带状部位是于电路板插入部位形成上下交叉相对状,而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数条薄带状端子是皆为相对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各端子于薄带状端子的任一端是形成圆筒状,并于其端部是设置有插接孔,另一端则略呈弯曲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接孔面向插座的组接槽处时,各端子是位于主体外壳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及端子上下相对位置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壳体与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端子及壳体上下相对位置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DC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是由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延伸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组接槽处,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组接槽处是为端部上下相对的接地端子和压接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于插座端略为圆筒状,且电路板插入部位从圆筒状部位所分岔出来的薄带状部位呈上下相对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上下相对部位、接地端子、压接端子的上下相对部位是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自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从上下方向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为端子、接地端子与压接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端子上下相对位置的端部、接地端子与压接端子部位。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端子两端部、接地端子与压接端子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符合Mini DIN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部端子形成圆筒状的部位是嵌插于插座的内围,且位于电路板插入部位由前述圆筒状部位所分岔出来的数个薄带状部位是形成上下相对状,且该插座内围中心部位一直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数条内部端子是皆呈上下相对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各内部端子在薄带状部位的任一端是形成圆筒状,于其端部设置有插接孔,另一端略弯曲成Z字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接孔面向插座的组接槽处且另一端面向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组接槽处时,上述内部端子是位于主体外壳内。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面向内部端子的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上下端部及外部端子上下相对位置的端部是受电路板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是为外部端子与内部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电路板插入部位中的内部端子及外部端子上下相对位置的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于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两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为Modular规格的插座。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的内部形成一具有插座的组接槽及逆向组接槽的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由插座内部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组接槽处的数条薄带状端子略弯曲成Z字状。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面向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的各端部是受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与组接槽之间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以不会从个端部及组接槽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住。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装置为各端子。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为面向电路板插入部位的各端部。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于端子端部所夹持的位置上。
前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于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连接器无需焊接即可以足够安装强度夹持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器从电路板卸下时不会刮伤电路板。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3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6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位运作说明图。
图7是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9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斜视图。
图12是将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和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13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14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15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6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便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图。
图17是现有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8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19是图18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位背面图。
图20是将第二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21是第二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22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3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24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25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26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B-B′线剖面图。
图27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29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30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和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31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图。
图32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3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图。
图34是现有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5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四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USB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36是图35USB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37是图35USB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38是图35USB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39是图35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0是图35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1是第四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42是现有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43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五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IEEE1394(美规)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44是图43美规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45是图43美规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46是图43美规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47是图43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分解立体图。
图48是图43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9是第五最佳实施例的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0是现有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1是第六最佳实施例的电路板插入式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2是图51IO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53是图51IO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54是图51IO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55是图55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56是图55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57是最佳实施例六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8是现有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9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七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HalfPitch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60是图59HalfPitch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61是图59HalfPitch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62是图59HalfPitch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63是图59Half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斜视图。
图64是图59Half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斜视图。
图65是第七最佳实施例的Half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66是现有Half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67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八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 Sub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68是图67D Sub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69是图67D Sub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70是图67D Sub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71是图67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72是图67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73是第八最佳实施例的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74是现有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75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九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C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76是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77是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78是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79是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0是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1是第九最佳实施例的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82是现有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83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十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Mini DIN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84是图83Mini DIN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85是图83Mini DIN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86是图83Mini DIN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图87是图83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8是图83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9是第10最佳实施例的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0是现有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十一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92是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93是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94是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左侧剖面图。
图95是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96是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97是第十一最佳实施例的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8是现有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9是备有最佳第三实施例的单头插头型连接器、第四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和第六最佳实施例的IO连接器的行动电话说明图。
图100是第四备有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第五最佳实施例的美规连接器、第七最佳实施例的Half Pitch连接器、第八最佳实施例的D Sub连接器、第十最佳实施例的Mini DIN连接器和第十一最佳实施例的Modular连接器的个人电脑说明图。
图101是备有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第五最佳实施例的美规连接器、第七最佳实施例的Half Pitch连接器和第十最佳实施例的Mini DIN连接器的VTR说明图。
图102是备有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单头插头型连接器和第九最佳实施例的DC插头型连接器的数位相机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主体
1a         基部
1b         直立部
31~36  插头插座
5          电路板插入部
71~74              加强筋
91~92、111~112 爪部
13a、13b              贯通孔
15a、15b              螺丝贯通孔
17a、17b、19c、19d    突出部
19                    基部
19a、19b              定位用缺口
21                    外部端子
231~236           绝缘体
251~256           内部端子
271~276           结合体
29                    面板
31、45                印刷电路板
33、35                突出部
33a、35a              L字型缺口
37                    配线区
39                    组接槽
41、43                补强用柱子
47、49                矩形状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由主体1、插头插座31(~3n(图中为36))和电路板插入部位5所组成,由侧面检视,主体1的外观略呈L状,插头插座31位于主体1的正面是呈圆筒状,其数量为1个或数个(图中为6个),该电路板插入部位5于主体1的基部1a上有水平方向的开口状空隙,基部1a至直立部1b的背面设置有数个(图中为4个)一定间隔的加强筋71(~7n(图中为74)),其作用为加强主体1的直立部1b,并于直立部1b的上面有数个(图中为2个)爪部91(~7n(图中为92)),直立部1b的底面则有数个(图中为2个)爪部111(~11n(图中为112)),除了上面部部位外,连接器上还有2个开口状的贯通孔13a、13b和圆形状的螺丝贯通孔15a、15b,且该开口状贯通孔和圆形状螺丝贯通孔是从直立部1b的正面贯通至背面,在图4中,符号21c和21d都是形成外部端子的小孔。
接着详细说明各部位。
于插头插座31~36有外部端子、绝缘体和内部端子,前述绝缘体并具有圆筒状的插头插入部,本最佳实施例是采用2个外部端子、6个绝缘体和6个内部端子,在电路板插入部位5中,与配线区(属于内部端子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部位是以等间隔从直立部1b延伸,配线区为配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一种配线类型,其是以电气方式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气和电子回路零件,详细说明请见后述,有关插头插座31~36和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详细结构说明,请见后述;在电路板插入部位5中与配线区(属于外部端子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部位也是以等间隔从直立部1b延伸。
螺丝贯通孔15a和15b分别具有母螺旋部,在这些母螺旋部上分别螺合着螺丝以增强面板的安装强度,上述各螺丝将面板和直立部1b夹持住藉使主体1固定于面板上,而爪部91、92、111、112可将外部端子固定于主体1之上。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电路板插入部位5总共面向3个方向组接槽,分别是基部1a(位于直立部1b背面的对面)的端面、直立部1b背面的左右两侧,在组接槽处靠近基部1a端面部位的上层与下层设置有数个突出部(图中仅以17a和17b等符号标示),由突出部17a开始所设置于顶面的各突出部以及由突出部17b开始所设置于底面的各突出部是分别呈相对状,如图6所示,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组接槽可朝箭头方向(也就是上下)扩大。
图7是从图2A-A’线剖开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内部构造图。
如图7所示,直立部1b的背面和基部1通过基部19构成一体,基部1a为构成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外框并与直立部1b皆呈L状,且基部19的一部分在直立部1b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数个爪部92(91)、112(111),另一方面,直立部1b的正面和各插头插座(图中仅以34、35和36等符号标示)的外框是通过外部端子21构成一体,也就是说,夹持外部端子21即可在基部19上形成主体1的外框和插头插座34~36(31~33)的外框。
在外部端子21中,各插头插座34~36(31~33)的外框部位内围设置有数个绝缘体(图中仅以234~236等符号标示),绝缘体上有呈圆筒状的插头插入部,且插头插入部的外围沿着长轴方向形成数个加强筋(标示于图8),在靠近各加强筋的基端部位,其全部或局部突出于插头插入部的半径方向以形成与外部端子21之间的嵌合部(请参阅图8),而各绝缘体234~236(231~233)的前端部位有外径,其大小比外部端子21的各部位内径稍小;当各前端部位与外部端子21的各部位内围紧密结合时,或当嵌合部与直立部1b的正面外框嵌合时,各绝缘体234~236(231~233)会被嵌入外部端子21内。
上述数个加强筋中具有相对关系的任意一对加强筋会形成空间部位,让以下说明的数个内部端子254~256(251~253)分别嵌入各绝缘体234~236(231~233)内,在靠近各空间部位的前端部位则形成一个贯通插头插入部的小孔。
内部端子251~256共分3种,分别是: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者256(251)、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者255(252)、以及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者254(253),前述任何一种端子都是整个呈薄平板状,其组成元件包括与插头接触的接触部(插头接触部)P,以及与印刷电路板配线区(后述)的接触部(配线区接触部)W,在插头接触部P在靠近前端的地方有一对外型较大的端子,而配线区接触部W在靠近前端的地方也有一对端子,但外型比插头接触部P小。
插头接触部P和配线区接触部W是具有弹力,通过该一弹力使插头接触部P不致于从插头接触部P脱离而夹持住插头。同样地,通过该一弹力,配线区接触部W不致于从配线区接触部W脱离而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有关以配线区接触部W夹持住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在图14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在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的内部端子256(251)中,接触部P和W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较长的连接部件来实现;而在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的内部端子255(252)中,接触部P和W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较短的连接部件来实现;在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的内部端子254(253)中,接触部P与W直接连接。
接着以图8、图9和图10详细说明外部端子21、绝缘体234~236(231~233)和内部端子254~256(251~253),不过,本文省略了各绝缘体234~236(231~233)的插头插入部、加强筋及其嵌合部的标示符号与详细说明。
图8、图9、图10和图11为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安装分解立体图。
首先如图8所示,在构成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的绝缘体236(231)中插入连接部较长的内部端子256(251),且在构成中层插头插座35(32)的绝缘体235(232)中插入连接部较短的内部端子255(252),然后在构成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的绝缘体234(233)中插入与接触部P、W直接连接的内部端子254(253),如图9所示,执行过这些程序后,即完成绝缘体236(231)和内部端子256(251)的结合体276(271),以及绝缘体235(232)和内部端子255(252)的结合体275(272),并以同样的方法完成绝缘体234(233)和内部端子254(253)的结合体274(273)。
接着,如图10所示,在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6(271),且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5(272),然后在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4(273),最后将爪部91与外部端子21的小孔21a(标示于图10)嵌合,以及将爪部111与外部端子21的小孔21c(标示于图4)嵌合,如此一来,和内部端子(251~256)一样由插头接触部P及配线区接触部W构成一体的外部端子21会被安装固定于主体1之上;如图11所示,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观看,位于左半边的插头插座36、35、34即告完成,执行同样的程序,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观看,位于右半边的插头插座(31、32、33)亦随之完成。
图12为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及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在图12中,插头插座型连接器被夹持固定于面板29和印刷电路板31之上,将螺丝(图中没有标示)与图2、图3及图11的螺丝贯通孔15a、15b螺合,通过这些螺丝夹持住面板29以增加连接器连接至面板29及印刷电路板31的安装强度。
面板29的背面设置有与连接器背面嵌合的爪部(图中没有标示),通过与爪部的嵌合以增加连接器连接至面板29及印刷电路板31的安装强度。
图13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从背面观看的垂直剖面立体图。
在图13中,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插入部为∩字型的缺口,并藉由该缺口所形成的一对突出部33、35前端内围形成L字型的缺口33a、35a,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31的上面配置有许多配线区37,且其下面也配置着和配线区37一样的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
从背面观看电路板插入部5,于基部19的左右两端分别有一对缺口19a和19b,而在缺口19a和19b的最底部则有突出部19d(19c),此外,在基部19中,从连接器主体1的背面到正面与配线区37对应的位置上是分别形成从上面贯通底面的数个组接槽39。
各组接槽39是面向着各内部端子(251~256)的配线区接触部W和外部端子21的配线区接触部W21,当印刷电路板31插入至电路板插入部5的固定位置时,各配线区接触部W21是配置于各组接槽39内,以可在上下夹持住配线区37的状态下利用电气方式和配线区37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突出部33和35的内围沿着定位用缺口19a和19b将印刷电路板31插入电路板插入部5时,L字型缺口33a、33b将和突出部19d(19c)连接,以使印刷电路板31的插入位置即被固定住,在这种状态下的印刷电路板31中,各配线区37的配置位置会被各内部端子21(251~256)的配线区接触部W和外部端子21的配线区接触部W21从上下夹持住,至此,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1的程序便告结束。
图14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明确标示出重要部位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在图14中,配置于印刷电路板31最右下方上面及下面的配线区37分别被2个部分从上下夹持住,这2个部分是:面向基部19最右下方的组接槽39的以实线标示的内部端子254的配线区接触部W的上侧部分,以及以虚线标示的配线区接触部W的下侧部分。
如上所述,配线区37所配置的上面及下面部位,会因内部端子254的配线区接触部W上侧和下侧所产生的弹力,被配线区接触部W夹持住,而上述以外配线区37所配置的印刷电路板31(上面及下面)是由上侧和下侧所产生的弹力夹持住。
因此,除非以外力将印刷电路板31从电路板插入部5卸下,否则不但能够确保印刷电路板31上面的回路零件和连接器之间能够以充分的电气连接,而且印刷电路板31也可以通过各配线区接触部,以足够的安装强度(亦即在一般使用状态下,连接器不会从印刷电路板31脱落的安装强度)夹持。
图15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6为其安装结构的背面图。
图17为现有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正面图。
将图15、图16、与图17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与图17的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31的底面并没有形成如图17所示的焊接浸渍32或固定用核热电池34,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31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31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32或固定用核热电池34,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再者,本最佳实施例插头插入型连接器的构成方式,是将主体1的爪部91~112嵌入外部端子21的孔21a~21d,藉以夹持固定住嵌入外部端子21内部的绝缘体231~236或内部端子251~256,所以只需解除嵌入,所有零件都可以随之卸下。因此,金属零件和塑胶零件的区分毫不费力,产品的回收轻而易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19为备有图18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背面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电路板插入部5的组接槽处,从直立部1b的背面观看,其左右两侧将形成加强柱41和43,这种结构和最佳实施例1不同处在于设置加强柱41和43可防止电路板插入部5的组接槽往上下方向扩大。
因此,可通过外部负荷或印刷电路板31所产生的弯度来限制组接槽变形(主要是上下扩大),让配线区37(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1的上面及下面)的夹持更确实,藉以充分确保各内部端子(251~256)、各外部端子21与配线区37的电气接触。
图20为第二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如图20所示,在连接器安装固定用的印刷电路板45上,连接器的插入部位(与最佳实施例1相同,呈∩字型的缺口状)有矩形缺口47、49,这种结构和最佳实施例1不同,其它结构则和最佳实施例一的印刷电路板31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22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3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24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25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上述连接器由主体55和单头插座59组成,该主体55是由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组成,且上侧基部51是为一盖体而可从图21中以B-B′线所标示的部位卸下。下侧基部53为一零件容置座,单头插座59与主体55正面的圆筒状插头安装部57嵌合后安装固定于主体55之上。
上侧基部51的正面有突出部51a,该突出部51是与位于下侧基部53正面的第一凹部53a嵌合,并且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是构成主体55,二者为一体。另于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的两侧面分别形成第二凹部和定位耳61(63),在定位耳61(63)的端面形成爪部61a(63a),当上侧基部51安装于下侧基部53时,爪部61a(63a)分别和爪部53d(53c)及爪部65a(67a)嵌合,爪部53d(53c)位于和爪部61a(63a)相对应的下侧基部53之上,爪部65a(67a)则位于下侧基部53两侧面定位耳65(67)之上,而上侧基部51以一定的强度安装固定于下侧基部53之上,并将上侧基部51安装于下侧基部53时的安装强度以不会脱离者为主。当上述结构的连接器插入电路板时,定位耳61(63)与印刷电路板的下面嵌合固定,定位耳65(67)则和印刷电路板的上面嵌合固定。因此,插入印刷电路板后,在一般使用状态下,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并不会分离。
如图23和图24所示的主体55背面设置有电路板插入部69,如图23、图24和图25所示的电路板插入部69共有3个分别是位于主体55的背面和主体55背面的左右两侧的组接槽,组接槽的顶面(也就是上侧基部51)和底面(也就是下侧基部53)在相对位置上是由主体55的背面朝向正面以分别并行延伸出一条较宽的缺口沟槽(第1缺口沟槽)和较窄的缺口沟槽(第2缺口沟槽)。
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第1缺口沟槽有3条,第2缺口沟槽有4条,在图23中,左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有压接(brea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而中央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有顶接(tip)弹性元件的接触部(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右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则有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从图23的左端,亦即从主体55背面观看,比电路板插入部69更里面的部位上有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从图23的右端,亦即从主体55背面观看,比电路板插入部69更里面的部位上有接地(earth)弹性元件的接触部(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在图26中详细说明了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顶接(tip)弹性元件73、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与接地(earth)弹性元件79等各弹性元件主体的结构。且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与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皆采用同一结构。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的构成方式是将配置有印刷电路板配线区的部位使印刷电路板上下具有弹力,通过该一弹力,除非故意将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的印刷电路板卸下,否则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将受印刷电路板不致于从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脱离的强度以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有关藉由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夹持印刷电路板的结构是于图31中有更详细的说明。而图23和图25分别是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和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的局部图。
图26为从图21B-B′线切断的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亦即主要是零件容置座的下侧基部53的示意图)。
以下说明弹性元件73、75、77、79(压接(break)弹性元件除外)等用于电气连接插头(插入单头插座59中,图中没有标示)和印刷电路板配线区的零件。
如图26所示,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在下侧基部53内,从背面到底部延伸成呈∩字型,其端部与顶接(tip)弹性元件73连接。顶接(tip)弹性元件73于下侧基部53内是从背面到底部展开形面Ω状,其任一端部是与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的端部连接,而插入插头即从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的端部脱离。在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于下侧基部53内则从背面到底部展开成S字型。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于靠近下侧基部53底部处是展开成U字型。接地(earth)弹性元件79于靠近下侧基部53底部处则展开成L字型,且端部于插头安装部57的外围卷成圆环状(图27和图28有圆环状部位的说明)。
图27、图28和图29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首先如图27所示,将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左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嵌入下侧基部53,并将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嵌入下侧基部53中央位置上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顶接(tip)弹性元件73嵌入下侧基部53。其是先将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右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嵌入下侧基部53,并将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底部左侧的位置,且从下侧基部53底部右侧位置到插头安装部57外围嵌入接地(earth)弹性元件79。如图28所示,执行过上述作业后,各零件(弹性元件71~79)即嵌入下侧基部53内的固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将图29上侧基部51安装固定于下侧基部53,连接器的组装作业即告完成。
图30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及面板的正面立体图。为了让安装结构更易于理解,假设面板已从中心部位附近切断。
当单头插座59嵌入面板81的圆孔时,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会连同面板81和固定于面板81的印刷电路板83被夹持固定住。在与面板81的连接器嵌合的适当位置上并设置有1个或数个爪部(图中未标示),藉使爪部夹持连接器时以进一步增加安装强度。
图31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如图所示,单头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插入部为∩字型的缺口,并由该缺口所形成的一对突出部85、87前端内围形成L字型的缺口85a、87a。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83的上面是配置有许多配线区89,下面也配置着和配线区89一样的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
在电路板插入部69中,由主体55背面沿着正面方向与配线区89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1、第2缺口沟槽,且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和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分别面对着第1缺口沟槽。当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的适当位置时,在上下夹持住配线区89的状态下,可与各配线区89以电气方式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突出部87、85的内围与定位耳65、67内部的下侧基部53外壁面、上侧基部51外壁面(分别请参阅图22、图24和图29)、符号70所代表的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连接时,将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在这种状态下,若继续将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不久之后,L字型缺口87a会碰触到符号72所代表的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而L字型缺口85a则会碰触到符号72所代表的同一个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图中未标示),印刷电路板83的插入位置即被固定住。
在上述状态下,印刷电路板83的配线区89的配置部位会从上下方向由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9a夹持住。至此,将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83的作业便全部完成。
图32为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3为其安装结构的背面图。
图34为现有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32、图33与图34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与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83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34所示的焊接浸渍9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结构比现有的安装结构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83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83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9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83上面到单头插座59最上端的高度降低为图34现有安装构造的二分之一。
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只要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83卸下,即可将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分离,故可个别取出嵌入于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之间的弹性元件。因此,金属零件和塑胶零件的分类毫不费力,产品的回收相当容易。
图35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四最佳实施例,为电路板插入式USB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36为USB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37为USB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38为USB连接器的右剖面图。
如图所示,连接器备有构成连接器主体外壳的基部91。由基部91所画定的内部空间上方嵌有数个(本最佳实施例为4个)端子93、95、97、99,略呈Z字型的剖面状。如图35和图37所示,端子93~99后端子的正面组接槽处平行延伸至背面组接槽处。上述内部空间嵌有壳体101。在内部空间的正面,壳体101呈筒状。在正面组接槽处,壳体101形成如图35所示的口字型,且于其上下具有突出部101a、101b、101c和101d,这些突出部和从正面组接槽处插入的插头(图中没有标示)接触。在背面组接槽处,将端子93~99的端部弯曲,其下方会产生弹力,将壳体101的端部弯曲,其下方也会产生弹力。
也就是说,端子93~99和壳体101通过连动作用,在两者间会产生锁紧USB插头(由连接器正面组接槽处插入,图中没有标示)的弹力。通过该弹力,以USB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不会从端子93~99和壳体101之间脱落的强度,夹持住USB插头(图中没有标示)。在背面组接槽处,端子93~99和壳体101的端部通过连动作用,在两者间会产生锁紧印刷电路板(由连接器背面组接槽处插入)的弹力。也就是说,以不会从端子93~99和壳体101之间脱落的强度夹持住印刷电路板。上述以端子93~99和壳体101夹持USB插头(图中没有标示)及印刷电路板都是在电气正常连接的状态下进行。
基部91在背面组接槽处的左右两端备有加强柱105、107。如图35、图36及图37所示,除了在背面组接槽处以外,电路板插入部103在连接器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图39为USB端子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0为USB端子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39,固定连接器用的印刷电路板109上形成∩字型的缺口111、113。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最佳实施例一~最佳实施例三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105、107。符号115为端子93~99的配线区。壳体101的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配置于印刷电路板109的内面。图39中,将印刷电路板109插入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103,连接器就如图40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09。
图41为第四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42为现有US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41和图42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42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0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42所示的焊接浸渍10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0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0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0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109上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42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个人手持系统)等行动设备上。
图43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五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IEEE1394(美规)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44为图43美规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45为图43美规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46为图43美规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如图所示,连接器备有构成主体外壳的基部117。由基部117所画定的内部空间中央嵌有数个(本最佳实施例为6个)端子1231~1236,在任一方的端子1231~1236从间壁117a沿着正面内部空间平行面对着顶面及底面往正面组接槽方向延伸,在安装至平板状突条部117b的状态下,面对着正面内部空间。而在另一方的端子1231~1236从间壁117a面对着背面组接槽,在上下展开成Ω状的状态下,展开成背面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是嵌有壳体119。
在由内部空间的间壁117a所画定的正面,壳体119呈筒状。而在由间壁117a所画定的背面,壳体119分岔成上方和下方,往背面组接槽处延伸。
在正面组接槽处,美规(IEEE 1394)插头(以下称美规插头)(图中没有标示)连接器插入由壳体119和端子1231~1236正面内部空间的突出部所画定的空间,在电气连接充分的状态下,将连接器和美规插头(图中没有标示)固定住。
另一方面,面对背面组接槽的端子1231~1236各端部,以及壳体119上下两端部具有从印刷电路板上下往连接方向作用的弹力。通过这些弹力,除非故意将插入背面内部空间的印刷电路板卸下,否则端子1231~1236各端部及壳体119的上下两端部会以印刷电路板不致于从端子1231~1236各端部、壳体119上下两端部脱离的强度以夹持住印刷电路板。上述夹持作业必须在印刷电路板的回路零件和连接器之间有足够的电气连接下进行。
基部117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左右两端备有加强柱125、127。如图44和图45所示,基部117的背面有组接槽外,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图47为图43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8为图43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47所示,印刷电路板129上形成∩字型的缺口122、124。而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最佳实施例一~最佳实施例三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125、127。符号126为配线区。在图47中,将印刷电路板129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如图48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29。
图49为第五最佳实施例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0为现有美规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49和图50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50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2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50所示的焊接浸渍11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2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2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1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129表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50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等行动设备上。
图51为第六最佳实施例中,电路板插入式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2为图51IO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53为图51IO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54为图51IO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如图所示,在构成主体外壳的基部131内部空间上嵌有数条(本最佳实施例为16条)端子1331~13316和接地(earth)端子134、136。在基部131的正面组接槽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定位耳131a、131b。这种构造和最佳实施例五不同。其它构造则和最佳实施例五的连接器(亦即美规IEEE 1394连接器)约略相同。
将IO规格插头(IO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连接器正面组接槽插入正面内部空间,IO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会在端子1331~13316间具有足够电气连接的状态下固定于连接器上。
在背面组接槽处,各端子1331~13316(上下各有8条相对)的端部、接地(earth)端子134、136的上下端部具有将印刷电路板往上下方向连结的弹力。
将印刷电路板从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插入背面内部空间,通过上述弹力作用,以印刷电路板不会从端子1331~13316端部和接地(earth)端子134、136上下端部脱离的强度夹持住印刷电路板。上述夹持作业必须在印刷电路板的回路零件和连接器之间有足够的电气连接下进行。
基部131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左右两端备有加强柱135、137。如图52和图53所示,基部13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IO插头与IO连接器的安装强度、IO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和最佳实施例五约略相同。
图55为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56为图55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55所示,印刷电路板139上形成∩字型的缺口141、143。且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最佳实施例1~最佳实施例5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135、137。符号145为配线区。在图55中,将印刷电路板139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如图56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39。
图57为第六最佳实施例,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58为现有IO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57和图58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58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3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58所示的焊接浸渍12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3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3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2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图59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七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半螺距(Half Pitch)规格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60为图59Half Pitch的右侧面图。
图61为图59Half Pitch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62为图59Half Pitch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本实施例和美规连接器同样都具有下列特点:基部141的内部空间正面组接槽处设置有壳体142和数条(本最佳实施例上下各7条,合计14条)端子1431~14314。背插入背面组接槽的电路板以壳体142(左右各有一对,分布于上下方向)所具有的弹力从上下夹持住。数条端子1431~14314从正面组接槽面对背面组接槽,以等间隔平行配置着。各端子1431~14314面对背面组接槽,朝上下方向组接槽。而下列特点和美规连接器不同:壳体142的绝大部分(在图62中,靠近基部141内部空间正面组接槽处的部位)为筒状。内部空间没有间隙(正面内部空间和背面内部空间)。
将Half Pitch规格插头(Half Pitch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HalfPitch连接器正面组接槽插入,Half Pitch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会在端子1431~14314间具有足够电气连接的状态下固定于连接器上。
将印刷电路板从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插入背面内部空间,端子1431~14314会以印刷电路板不致于从端子1431~14314各端部、壳体142各端部脱离的强度夹持住印刷电路板。上述夹持作业必须在印刷电路板的回路零件和连接器之间有足够的电气连接下进行。
基部141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左右两端备有补强柱145、147。如图60和图61所示,基部14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Half Pitch插头与Half Pitch连接器的安装强度、Half Pitch插头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印刷电路板上回路零件和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状态都和最佳实例五、六约略相同。
图63为图59Hal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64为图59Hal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63所示,印刷电路板149上形成∩字型的缺口151、153。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最佳实施例一~最佳实施例六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有加强柱145、147。符号155为端子1431~14314和壳体142的配线区。印刷电路板109的里面也配置有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在图63中,将印刷电路板149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如图64所示,是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49。
图65为第七最佳实施例,Hal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66为现有Half Pitch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65和图66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例的安装构造和图66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4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66所示的焊接浸渍13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4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4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3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149上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66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等行动设备上。
图67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八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 Sub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68为图67D Sub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69为图67D Sub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70为图67D Sub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如图所示,上述连接器的主要特征如下:在基部161的内部空间上,于内部空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配置数条(本最佳实施例上部有5条,下部有4条,合计9条)端子1631~1639。基部161的中央有定位耳161a,而基部161的正面组接槽及其附近外围是被壳体162覆盖住并同时面对着端子1631~1639的插接孔状部位。另一方面,基部161的背面组接槽由带状平板构成的端子1631~1639端部和上述一样,上部有5条,下部有4条,并面对着左右各一对的壳体162端部。在基部161的背面组接槽中,端子1631~1639的各端部和壳体162的各端部具有弹力,该一弹力是以正常使用状态下,印刷电路板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强度上下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所产生。
将D Sub连接器插头(D Sub规格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D Sub连接器的正面插入,D Sub规格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会在与端子1631~1639及壳体162之间电气连接充分的状态下,连接固定至D Sub连接器。
从上述连接器背面组接槽插入背面内部空间的印刷电路板,以不会从端子1631~1639及壳体162脱离的强度,从端子1631~1639及壳体162上下夹持住。
基部161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左右两端备有加强柱165、167。如图68和图69所示,基部16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D Sub规格插头与D Sub连接器的安装强度、D Sub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印刷电路板上回路零件和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状态都和最佳实施例五乃至最佳实施例七约略相同。
图71为图67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72为图67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71所示,印刷电路板169上形成∩字型的缺口171、173。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第一最佳实施例~第七最佳实施例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165、167。符号175为端子1631~1639和壳体162的配线区。印刷电路板169的里面也配置有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在图71中,将印刷电路板169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如图72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69。
图72为第八最佳实施例,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74为现有D Sub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73和图74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74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6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74所示的焊接浸渍14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6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6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4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169上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74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等行动设备上。
图75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九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DC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76为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77为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78为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剖面图。
如图所示,上述连接器通过间壁部181a,将内部空间隔成圆形状的DC插头182,以及矩形状的电路板插入部184,通过间壁部181a中心所形成的贯通孔,从DC插头182组接槽附近到电路板插入部184组接槽嵌入端子183。
在端子183中,将薄平板状的导电性材料(金属材料)加工成约二分之一长的圆筒状,然后将二分之一长分成两上下段,并且如图78所示,上下对准剖面状,使其弯曲成Ω状。端子183的圆筒状部位面对着DC插头182,弯曲成Ω状的剖面状部位从到达电路板插入部184的入口部位开始,面对着刚才的区域,嵌入基部181内。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组接槽处,除了上下相对的端子183端部外,还面对着接地(earth)端子(以符号186表示)和压接(break)端子(以符号188表示)。在基部181的背面组接槽处,端子183的端部、接地(earth)端子186和压接(break)端子18的端部具有弹力,该一弹力是以正常使用状态下,印刷电路板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强度上下夹持住所产生。
将D型连接器插头(DC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DC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插入,DC插头型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会在与端子183之间电气连接充分的状态下,连接固定至DC插头型连接器。
将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184,以不会从端子183、接地(earth)端子186和压接(break)端子188脱离的强度,将印刷电路板从端子183、接地(earth)端子186和压接(break)端子188的端部上下夹持住。
如图76和图77所示,基部18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连接器的背面左右两侧(电路板插入部184)也都有组接槽。
DC插头与DC插头型连接器的安装强度、DC插头型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印刷电路板上回路零件和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状态都和最佳实施例五乃至最佳实施例八约略相同。
图79为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0为图75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79所示,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第一最佳实施例~第八最佳实施例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有数条(在图79中有3条)配线区191。印刷电路板189的里面也配置有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在图79中,将印刷电路板189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像图80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89上。
图81为第九最佳实施例,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82为现有DC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81和图82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便的安装构造和图82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189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82所示的焊接浸渍16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189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8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6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189上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82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等行动设备上。
图83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十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Mini DIN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84为图83Mini DIN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85为图83Mini DIN连接器的背面图。
如图所示,上述连接器备有机成主体外基部201、嵌入基部201内的数条(在本最佳实施例为4条)内部端子2011~2014及外部端子205。
具有基部201的内部空间以间壁201a隔成圆筒状的正面内部空间202,以及比正面内部空间202还小的直方体是民路板插入部204。在正面内部空间202中,内部端子承载部201b从间壁201a垂直突出。在内部端子承载部201b中,通过形成间隔部201a的数个(在本最佳实施例为4个)贯通孔,从正面内部空间202的组接槽附近,嵌入通往电路板插入部204组接槽处的4条内部端子2031~2034。正面内部空间202的内围和内部端子承载部201b外围之间的空隙,嵌有外部端子205。
在内部端子2031~2034中,将薄平板状的导电性材料(金属材料)加工成约三分之一长的插接孔状,然后如图86所示,将剩下三分之二长弯曲成略呈Z字型的剖面状。端子2031~2034的插接孔状部位面对着正面内部空间202,弯曲成Z字型的剖面状部位从到达电路板插入部204的入口部位开始,嵌入基部201内,面对着刚刚的区域。端子2031~2034的电路板插入部端部呈上下稍微偏离的相对状。
另一方面,在外部端子205中,将薄平板状的导电性材料(金属材料)加工成约二分之一长的圆筒状,然后将剩下二分之一加工成4条带状插脚,使其从圆筒状部位往长轴方向平行延伸。外部端子205的圆筒状部位嵌入基部201内的正面组接槽及其附近部位。电路板插入部204的组接槽左右两端分别有2条带状插脚,左右端部的一对插脚呈上下相对状。
在基部201的背面组接槽处,内部端子2031~2034的端部和外部端子205的端部具有弹力,该一弹力是以正常使用状态下,印刷电路板不会从各端部脱离的强度上下夹持住所产生。
基部201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亦即电路板插入部204的正面组接槽)左右两端设有加强柱207、209。如图84和图85所示,基部20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连接器的背面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将Mini DIN连接器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Mini DIN连接器的正面插入,Mini DIN连接器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会在与内部端子2031~2034或外部端子205之间电气连接充分的状态下,连接固定至Mini DIN连接器。
将连接器插入电路板插入部204,以不会从内部端子2031~2034的端部及外部端子205的端部脱离的强度,将印刷电路板从内部端子2031~2034的端部及外部端子205的端部上下夹持住。
如图84和图85所示,基部201的背面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连接器的背面(电路板插入部204)左右两侧也都有组接槽。
Mini DIN连接器插头与Mini DIN连接器的安装强度、Mini DIN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印刷电路板上回路零件和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状态都和第五最佳实施例至第九最佳实施例约略相同。
图87为图83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88为图83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87所示,印刷电路板211上形成∩字型的缺口213、215。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第一最佳实施例~第九最佳实施例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207、209。符号217为内部端子2031~2034和外部端子205的配线区。印刷电路板211的里面也配置有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在图87中,将印刷电路板211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如图88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11。
图89为第十最佳实施例,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0为现有Mini DIN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89和图90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90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211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90所示的焊接浸渍210或固定用核热电池212。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中板211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189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210或固定用核热电池212,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211上面到连接器主体最上端的高度缩小,使其小于图90的现有构造,如此一来,可将本发明应用在行动电话、PHS等行动设备上。
图91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十一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92为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93为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94为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左侧剖面图。
如图所示,上述连接器备有构成主体外壳的基部221、嵌入基部221内的数条(在本最佳实施例为6条)端子223。
具有基部221的内部空间以间壁221a(位于底面附近)隔成第1内部空间222与第2内部空间224。第1内部空间222占用基部221的大部分正面有大型组接槽。第2内部空间224位于第1内部空间222的下方,容积只比第1内部空间222小一点,背面亦有组接槽。数条(6条)端子223弯曲成Z字型嵌入基部221内,从第1内部空间222的背部通过间壁221a上的贯通孔,一直到第2内部空间224的组接槽附近。端子223因弯曲成Z字型,而在面对第1内部空间222与第2内部空间224的部位上产生弹力。
基部221在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也就是形成电路板插入部的第2内部空间224组接槽)左右两端设有加强柱225、227。如图92和图93所示,第2内部空间224除了背面有组接槽外,在其左右两侧也有组接槽。
将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插头(Modular插头型插头)(图中没有标示)从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正面插入,端子223会产生弹力,在与端子223之间电气连接充分的状态下,Modular插头型插头会连接固定至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
将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的第2内部空间224,端子223会产生弹力,以不会从第2内部空间224脱离的强度,将印刷电路板从端子223的端部和第2内部空间224的端部下面上下夹持住。
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插头与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的安装强度、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印刷电路板上回路零件和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状态都和第五最佳实施例乃至第十最佳实施例约略相同。
图95为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96为图91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95所示,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字型的缺口233、235。插入连接器的部位(和第一最佳实施例~第十最佳实施例一样,都是呈∩字型的缺口状)上设有加强柱225、227。符号237为配线区。在图95中,将印刷电路板231插入连接器的背面组接槽,连接器就像图96所示,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31。
图97为第十一最佳实施例,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98为现有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97和图98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和图98所用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231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该图所示的焊接浸渍180或固定用核热电池182。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习用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231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231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180或固定用核热电池182,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图99为备有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单头插头型连接器、第四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和第六最佳实施例得IO连接器的行动电话说明图。
如图99所示,行动电话241以单头插头型插头243(插入单头插头型连接器241a)连接耳机(图中未标示),以USB插头245(插入USB连接器241b)连接个人电脑(图中未标示),以IO连接器插头247(插入IO连接器241c)连接个人电脑(图中未标示)。
图100为备有第四最佳实施例的USB连接器、第五最佳实施例的美规连接器、第七最佳实施例的Half Pitch连接器、第八最佳实施例的D Sub连接器、第十最佳实施例的Mini DIN连接器和第十一最佳实施例的Modular连接器的个人电脑说明图。
如图100所示,个人电脑251以Modular插头型插头253(插入Modular插头型连接器251a)连接电话线,以USB插头245(插入USB连接器251b)连接鼠标和键盘(图中皆未标示),以美规插头257(插入美规连接器251c)连接数位摄影机和数位相机(图中皆未标示)。个人电脑251以Half Pitch插头259(插入Half Pitch连接器251d)连接印表机,在D Sub插头261(插入D Sub连接器251e)连接CRT(图中未标示),以Mini DIN插头263(插入Mini DIN连接器251f)连接鼠标(图中未标示)。
图101为备有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第五最佳实施例的美规连接器、第七最佳实施例的Half Pitch连接器和第十最佳实施例的Mini DIN连接器VTR说明图。
如图101所示,VTR265以插头267(插入数个(图中为13个)插头插座型连接器265a)连接电视及音响(图中皆未标示),以Mini DIN插头269(插入Mini DIN连接器265b)连接电视(图中未标示)。VTR265以美规插头271(插入美规连接器265c)连接个人电脑(图中未标示),以Half Pitch插头273(插入Half Pitch连接器265d)连接电视(图中未标示)。
图102为备有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单头插头型连接器和第九最佳实施例的DC插头型连接器的数位相机说明图。
如图102所示,数位相机275以单头插头型插头277(插入单头插头型连接器275a)连接电视及音响(图中皆未标示),以DC插头279(插入DC连接器275b)连接个人电脑(图中未标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用于在连接位置固定在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使所述印刷电路板与一配合接头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一主体;
一位于所述主体中的壳体,所述壳体前部构成配合接头插入部并设有多个突出部,其后部构成电路板插入部;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传输信号端子并从所述电路板插入部延伸至所述配合接头插入部,与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极电连接并与所述配合接头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部具有弹性弯曲端部;所述传输信号端子后端具有与所述壳体弹性弯曲端部对应的弹性弯曲端部而具有连动作用,这样所述壳体后部和所述传输信号端子后端构成锁紧印刷电路板的夹持结构,所述壳体前部和所述传输信号端子前部构成锁紧配合接头的夹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一用于连接USB插头的USB连接器,所述壳体前部的配合接头插入部是一USB插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座和所述电路板插入部分别具有组接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部呈圆筒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号端子为带状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部的电路板插入部在所述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加强柱。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插入部组接槽包括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组接槽和使印刷电路板定位的左右两侧组接槽。
CNB001358243A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3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2612/2000 2000-02-03
JP2000032612A JP3393839B2 (ja) 2000-02-03 2000-02-03 コネク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60318A Division CN1497789B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10A Division CN100428571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29A Division CN100428572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03156020A Division CN100576638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7380A CN1307380A (zh) 2001-08-08
CN1277334C true CN1277334C (zh) 2006-09-27

Family

ID=1855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60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97789B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572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013582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334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031560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638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571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60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97789B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572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60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638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NB031560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8571C (zh) 2000-02-03 2000-12-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5) US6524118B1 (zh)
EP (10) EP1601056A3 (zh)
JP (1) JP3393839B2 (zh)
CN (5) CN1497789B (zh)
DE (3) DE60038321T2 (zh)
TW (1) TW4832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9157B2 (en) * 2003-12-31 2013-06-11 Sd3, Llc Brake cartridges and mounting systems for brake cartridges
JP3393839B2 (ja) * 2000-02-03 2003-04-07 株式会社日本ディックス コネクタ
US7390197B2 (en) * 2002-07-17 2008-06-24 Oqo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gral connectors
JP2004146271A (ja) * 2002-10-25 2004-05-20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複数段式電気コネクタ
US20050070138A1 (en) * 2003-09-11 2005-03-31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Slim USB Plug and Flash-Memory Card with Supporting Underside Ribs Engaging Socket Springs
US7094074B2 (en) * 2003-09-11 2006-08-22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ultra-slim USB flash-memory card with supporting dividers or underside ribs
US8102657B2 (en) 2003-12-02 2012-01-24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Single shot molding method for COB USB/EUSB devices with contact pad ribs
US8998620B2 (en) * 2003-12-02 2015-04-07 Super Talent Technology, Corp. Molding method for COB-EUSB devices and metal housing package
US6997742B1 (en) * 2004-09-24 2006-02-14 Meng Tung Multi-layer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60148314A1 (en) * 2004-12-30 2006-07-06 Motorola, Inc. PCB mounted audio jack
KR100687930B1 (ko) * 2005-08-19 2007-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US7264512B2 (en) * 2005-12-21 2007-09-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CI express connector
JP4977367B2 (ja) * 2005-12-26 2012-07-18 任天堂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表面実装用コネクタ
US7997928B2 (en) * 2006-12-01 2011-08-16 Fct Electronics, Lp Multi-position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US7845975B2 (en) * 2007-01-30 2010-12-07 Pulse Engineering, Inc. Low-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US7458826B1 (en) * 2007-08-13 2008-12-0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CN102246363A (zh) 2008-12-17 2011-11-16 株式会社藤仓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用插头以及连接器组件
WO2010087473A1 (ja) * 2009-01-30 2010-08-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中継コネクタ
US8914183B2 (en) * 2010-09-20 2014-12-16 Joshua Forwerck Enhanced electronic assembly
US8829348B2 (en) * 2011-02-15 2014-09-09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ir orbit management for communication cables
CN102270794B (zh) * 2011-04-13 2014-01-22 中北大学 Usb盲插接口
US8430675B2 (en) * 2011-06-24 2013-04-3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dg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72897B1 (en) * 2011-08-16 2012-09-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923472B1 (ko) * 2011-12-06 2018-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켓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단말기
US8684757B2 (en) * 2012-04-27 2014-04-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mory module connector with air deflection system
WO2014043398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Hypertronics Corporation Self-adjusting coaxial contact
JP5943788B2 (ja) * 2012-09-13 2016-07-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型同軸コネクタ
JP6057372B2 (ja) * 2013-05-02 2017-01-1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3887643B (zh) * 2014-03-17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耳机插座、电子器件、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US9484654B2 (en) * 2014-04-10 2016-11-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107017533A (zh) * 2016-01-28 2017-08-04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路板连接器
CN105826779B (zh) * 2016-03-28 2019-07-2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使用该转接连接器的设备机柜
CN106253026B (zh) * 2016-08-30 2018-08-24 宁波永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件针脚定位器
CN107845864A (zh) * 2016-09-21 2018-03-27 胡正宇 一种用于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相连接的插接式结构
DE102017105186B4 (de) * 2017-03-10 2019-05-23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Rundsteckverbinderbuchse für eine daran anordenbare Leiterplatte
US10170868B1 (en) * 2017-10-16 2019-01-01 Jae Electronics, Inc. Connector
BE1025734A9 (de) * 2017-11-27 2019-07-0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Modularer Steckverbinder austauschbarer Modul-Leiterplatte
CN108462017B (zh) * 2018-04-02 2024-01-30 苏州盖特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碳刷自动化组装下料设备
US11114806B2 (en) * 2018-09-07 2021-09-07 Canare Electric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device having main connector to which cable is connected and board connector to which main connector is connected
US20210391677A1 (en) * 2018-10-23 2021-12-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nector and three-way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circuit module
JP6923851B2 (ja) * 2018-12-28 2021-08-25 Smk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
FR3098032B1 (fr) * 2019-06-26 2022-02-25 Radiall Sa Ensemble de connexion à bornier à pluralité de modules de connexion de puissance indépendants et système de verrouillage/déverrouillage rapide des modules à un rail destiné à être fixé sur une structure, notamment une structure d’aérone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0104A (zh) * 1960-11-04 1900-01-01
US3149893A (en) * 1962-09-24 1964-09-22 Burndy Corp Auxiliary ground connection for a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FR2061862A5 (zh) * 1969-07-22 1971-06-25 Amp France Sa
US3861775A (en) * 1972-11-03 1975-01-21 Xerox Corp Multiple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4174147A (en) * 1977-03-01 1979-11-13 Amerace Corporation Circuit panel connector
US4364625A (en) * 1980-06-12 1982-12-21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jack assembly
US4392708A (en) * 1980-08-04 1983-07-12 Switchcraft, Inc. Electrical jack
JPS607169U (ja) * 1983-06-25 1985-01-18 星電器製造株式会社 電話用コネクタ
JPS607169A (ja) 1983-06-27 1985-01-1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Cmos集積回路
JPS6051891U (ja) * 1983-09-17 1985-04-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S6051890U (ja) * 1983-09-19 1985-04-11 星電器製造株式会社 ジヤツク
JPS6080685A (ja) 1983-10-07 1985-05-08 株式会社奥村組 地下道構造物推進法
JPS6080685U (ja) * 1983-11-07 1985-06-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ソケツト取付装置
JPS60147091U (ja) * 1984-03-07 1985-09-30 ミツミティ−ア−ル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4602842A (en) 1984-12-03 1986-07-29 Ct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GB8510839D0 (en) * 1985-04-29 1985-06-05 Allied Corp Electri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GB8510840D0 (en) * 1985-04-29 1985-06-05 Allied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S6243479U (zh) * 1985-09-02 1987-03-16
GB8725475D0 (en) * 1987-10-30 1987-12-02 Amp Holland Modular jack
US4997996A (en) * 1987-12-17 1991-03-05 Nihon Kaikei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d wiring board moun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GB8811665D0 (en) * 1988-05-17 1988-06-22 Bicc Pl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178557A (en) * 1990-10-31 1993-01-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symmetric locking blocks at opposite ends
DE9313402U1 (de) * 1993-09-06 1995-01-12 F. Wieland Elektrische Industrie Gmbh, 96052 Bamberg Leiterplatte
CN2187346Y (zh) * 1994-05-23 1995-01-11 富士康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连接器
US5823796A (en) * 1996-04-02 1998-10-20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Audio/power jack for IC card
SG48362A1 (en) * 1996-06-25 1998-04-17 Thomas & Betts Corp Single-sided straddle mount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3122716B2 (ja) * 1996-12-26 2001-01-09 株式会社ジャルコ 多連ピンジャック
JP2002515174A (ja) * 1997-01-31 2002-05-21 ザ ウィタカ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Pcbエッジ用コネクタ
US5984731A (en) * 1997-11-17 1999-11-16 Xircom, Inc. Removable I/O device with integrated receptacles for receiving standard plugs
US5954521A (en) * 1998-01-29 1999-09-21 All Best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face card connector
JP3393839B2 (ja) * 2000-02-03 2003-04-07 株式会社日本ディックス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01060A2 (en) 2005-11-30
EP1601059A3 (en) 2005-12-07
EP1601056A2 (en) 2005-11-30
US6524118B1 (en) 2003-02-25
EP1601055B1 (en) 2008-03-12
US6854983B2 (en) 2005-02-15
EP1601057A2 (en) 2005-11-30
EP1601065A3 (en) 2005-12-07
EP1601058A2 (en) 2005-11-30
EP1601056A3 (en) 2005-12-07
CN1497788A (zh) 2004-05-19
EP1122822A2 (en) 2001-08-08
JP3393839B2 (ja) 2003-04-07
EP1601060B1 (en) 2008-07-16
CN1307380A (zh) 2001-08-08
CN1497787A (zh) 2004-05-19
EP1601055A2 (en) 2005-11-30
US20030054695A1 (en) 2003-03-20
US7081011B2 (en) 2006-07-25
EP1601059A2 (en) 2005-11-30
JP2001217026A (ja) 2001-08-10
CN100428571C (zh) 2008-10-22
US20030045166A1 (en) 2003-03-06
CN1497789B (zh) 2010-06-02
CN1497786A (zh) 2004-05-19
DE60039544D1 (de) 2008-08-28
DE60038321T2 (de) 2009-03-12
EP1122822A3 (en) 2003-06-18
TW483201B (en) 2002-04-11
DE60038321D1 (de) 2008-04-24
EP1601060A3 (en) 2005-12-07
EP1601065A2 (en) 2005-11-30
US6629851B1 (en) 2003-10-07
EP1601057A3 (en) 2005-12-07
DE60026949D1 (de) 2006-05-18
EP1601055A3 (en) 2005-12-07
DE60026949T2 (de) 2006-08-17
CN100576638C (zh) 2009-12-30
US20030045165A1 (en) 2003-03-06
CN100428572C (zh) 2008-10-22
EP1601066A2 (en) 2005-11-30
CN1497789A (zh) 2004-05-19
EP1601066A3 (en) 2005-12-07
EP1122822B1 (en) 2006-03-29
US6951486B2 (en) 2005-10-04
EP1601058A3 (en) 2005-12-07
EP1603198A1 (en) 200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334C (zh) 连接器
CN1259200C (zh) 卡型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5294C (zh) 熔丝电路
CN1945786A (zh) 灯、灯座、供电模块、具有供电模块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CN1192407C (zh) 按钮电键盖及其制造方法
CN1248360C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047028C (zh) 天线装置和携带式无线电收发机
CN1721904A (zh) 内窥镜的物镜系统
CN1393051A (zh) 电源装置
CN1841592A (zh) 叠层电容器
CN1926720A (zh)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机器
CN101060193A (zh) 汽车用高频玻璃天线及汽车用后窗玻璃板
CN1658439A (zh) 连接部件和安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670984A (zh) 用于防止将待装器件错误地装入主体侧设备的电池组
CN1195429A (zh) 小型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345473A (zh) 无线通信终端内置天线
CN1832072A (zh) 叠层电容器和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CN1744351A (zh) 保护部件、保护装置、电池组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225719C (zh) 电路基板、使用该基板的tft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212691C (zh) 天线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400854A (zh) 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设计方法、电路基板以及电子装置
CN1901250A (zh) 用于防止将待装器件错误地装入主体侧设备的电池组
CN1599162A (zh) 火花塞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CN1627559A (zh) 平面天线
CN1272625C (zh) 电气元件的检查方法、电气接线盒的检查装置和终端配件的检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2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