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123C -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 Google Patents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123C
CN1271123C CNB011160640A CN01116064A CN1271123C CN 1271123 C CN1271123 C CN 1271123C CN B011160640 A CNB011160640 A CN B011160640A CN 01116064 A CN01116064 A CN 01116064A CN 1271123 C CN1271123 C CN 12711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assembly body
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 assembly
functio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60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3849A (zh
Inventor
入口治郎
山本泰裕
清水修二
井上雅史
大石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hokub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okub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3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3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11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1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6/0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s
    • C08F6/14Treatment of polymer emulsions
    • C08F6/18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dispersed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3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3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J23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8Coated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粒子集合体,通过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粘合剂)相互结合而形成。粒子集合体通过至少两种的多个粒子的结合而形成。由此,可提供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以及光扩散性提高的粒子集合体。并且,使用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剂,其光扩散性进一步提高。当将使用该光扩散剂的光扩散性成型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逆光源时,可获得高辉度和广视角。该粒子集合体可用喷雾干燥简单制造。

Description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子集合体和该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该粒子集合体,例如,可以作为光扩散剂、消光剂或涂料材料等的各种表面处理剂、催化剂担体、树脂成型物的添加剂,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景以及照明装置等的光扩散膜、光扩散板等光扩散性成型体。
粒子集合体广泛使用于涂料材料、各种表面处理剂、催化剂担体、树脂成型物的添加剂等。近年来,对具有高耐热性,高强度,高耐溶剂性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集合体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粒子集合体例如可按日本专利公报第2559833号(注册日:1996年9月5日)所示的方法进行制造。该公报中的方法是在聚合体乳胶凝结后加入溶剂使粒子溶合。但是,该方法使用有机溶剂,所以必须对该有机溶剂进行处理。而且,用上述方法制造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集合体时,交联聚合体粒子很难加热熔融,因此很难形成集合体。
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集合体例如可用特开平2-70741号公报(公开日:1990年3月9日)所述的方法进行制造。该公报的方法为,使含有不饱和羧酸的聚合体中和膨润作为种粒子使用,作为第2阶段,使成分不同的聚合体乳化重合,从而得到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集合体。
但是,上述方法中作为第2阶段的乳化重合,必须选择不生成新粒子的条件。因此,受到聚合体的组成及聚合条件的限制。而且,所得到的粒子聚合体的强度很弱,容易被破坏。
如上所述,目前作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容易地形成粒子集合体的方法以及高强度的粒子集合体不为人所知。
本发明人发现,将含有二乙烯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单体的乙烯类单体的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用喷雾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可效果良好地获得粒子集合体(特开2000-53720;公开日:2000年2月22日)。通过该方法,可获得高耐热性、高强度、且保持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的比表面积大的粒子集合体。但是,最近对该粒子集合体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有更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在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从液晶的内面照射光的逆光源。特别在要求薄型化和小型化的笔记本电脑中使用侧光型的面光源装置,采用通过光扩散膜等将光进行均匀扩散、传播的方式。该光扩散膜通常是将无机或有机的粒子与粘合剂混合,涂在透明薄膜的表面而制成的。而且,光扩散板是将无机或有机粒子与粘合剂混合,涂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面板的表面的方法,或使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与粒子混合成型的方法制造的。
然而,现有的光扩散膜或光扩散板,随着光的射出面相对的角度不同,会出现辉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光均匀扩散、传播的同时提高光的透过率而进行了一些改良。作为上述改良方法,例如,使用圆球状的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使该粒子与粘合剂混合,涂在薄膜或面板表面时改进粒子与粘合剂的比例的方法(特开平5-35124号公报(公开日1993年2月12日);特开平8-16732号公报(公开日1996年1月19日),改良涂敷面形状的方法(特开平8-118830号公报;公开日:1996年5月14日);特开平8-121878号公报(公开日:1996年5月17日),以及改良涂敷面上的粒子埋设状态的方法(特开平9-229202,公开日:1997年9月5日)等,均对涂敷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但是,并没有考虑粒子本身的改良方法。因此,目前的光扩散膜和光扩散板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辉度分布和光透过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耐热性、高耐溶剂性、高强度及高光扩散性,并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粒子集合体,以及可容易地制造该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粒子集合体的特征在于,它是由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互相结合而成。
通过上述构成,可以获得交联聚合体粒子间的结合强度高的粒子集合体。因此,可提供进一步提高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和光扩散性,且比表面积大的粒子集合体。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粒子集合体的特征在于,它由至少两种组成各异的多个粒子互相结合而成。
通过上述构成,可获得具有所结合的组成各异的多个粒子的各自特性的粒子集合体。因此,可提供进一步提高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以及光扩散性的粒子集合体。而且,上述粒子集合体例如可用作涂料、消光剂及光扩散剂等各种表面处理剂、催化剂担体、树脂成型物的添加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通过喷雾进行干燥。
上述喷雾条件只要能确保所得粒子集合体的形状或干燥状态,不作特别限定。具体地说,例如,可借助喷嘴,将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分别从喷嘴喷出进行干燥。特别优选的是,将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与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的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
通过上述构成,通过将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的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形成进一步高效结合的粒子集合体,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和光扩散性。并且,通过上述喷雾干燥,可获得保持形成粒子集合体之前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的粒子集合体,所以可简单地制造比表面积大的粒子集合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含有至少两种类的多个粒子的分散液进行喷雾干燥。
而且,将含有上述多个粒子的分散液与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进行喷雾干燥也作为一个特征。例如,上述多个粒子可由有机材料形成,也可由无机材料形成。具体地说,由组成各异的交联聚合体粒子或交联树脂粒子等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和/或由硅石等无机物形成的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结合在一起,从而可形成兼备不同物理性质的粒子集合体。由此,可容易地制造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和光扩散性得到提高的粒子集合体。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粒子集合体而形成的、具有高透过率和充分的光扩散性的光扩散剂,以及用该光扩散剂形成的、例如光扩散膜或光扩散板等的光扩散性成型体。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用该光扩散膜形成的液晶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扩散剂的特征在于,它含有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相互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扩散剂的特征在于,它含有由至少两种类的多个粒子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
通过上述构成,每个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性及光透过率优良且重量小,与现有的光扩散剂相比只需添加少量便可获得显著效果。
本发明的光扩散性成型体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光扩散剂。
通过上述构成,由于含有光扩散性提高的粒子集合体,故可提供光扩散性提高的光扩散剂和光扩散性成型体。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光扩散剂作成光扩散性成型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逆光源时,可实现高辉度和广阔视角。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述记载可充分表明。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
图1为实施例9中的粒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SEM)下的照片。
图2为显示实施例9中的粒子集合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3为实施例10中的粒子集合体的SEM照片。
图4为显示实施例10中的粒子集合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5为比较例3中的粒子混合物的SEM照片。
图6为显示比较例3中的粒子混合物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7为比较例4中的粒子混合物的SEM照片。
图8为显示比较例4中的粒子混合物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9为比较例5中的粒子的SEM照片。
图10为显示比较例5中的粒子结构的模式图。
图11为测定实施例9中的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12为测定实施例10中的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13为测定比较例3中的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14为测定比较例4中的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图15为测定比较例5中的液晶面板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实施方案1]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的结构为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相互结合。而且,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为,使用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使之喷雾、干燥。具体地说,最好将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的混合液进行喷雾、使之干燥。
交联聚合体粒子为从交联的聚合体得到的粒子。具体地说,该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01~1μm的范围内。交联聚合体粒子具体地说,例如是由含有分子内有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经乳化聚合而制成的。
上述交联单体最好为分子内有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单体。作为该交联单体,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二乙烯苯类;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一、二、三、聚)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价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多官能聚合单体,没有特别的限定。
另外,在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中,除了所述交联单体,也可含有与所述交联单体混合、聚合反应得到的非交联单体。该非交联单体只要是分子内有1个聚合性乙烯基的聚合性单体即可。作为所述非交联单体,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醋酸乙烯,丙酸乙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丙烯腈等乙烯氰化物;氯乙烯,氯化亚乙烯等卤化乙烯化合物;丁二烯等共轭二烯类,没有特别的限定。
本实施方案中的乙烯系单体组合物中含有分子内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比率越高,所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越高。但是如果该交联单体的比率过高,所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就会过硬变脆,聚合时容易凝胶化,且容易产生凝聚物。而且,交联单体的价格一般很高,如交联单体的含量过高则不经济。此外,并不是交联单体的含量越高,就能获得所希望的物理性质,该含量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在所使用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为100重量%时,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交联单体的含量在5~30重量%时较好,在5~20重量%时更好。如果交联单体的含量低于5重量%,耐热性和耐溶剂性降低。如交联单体的含量高于30重量%,则不经济。
关于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的制造方法,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乳化聚合的效果很好,能稳定地获得交联聚合体粒子,所得到的粒子形状规整,且操作简便,故适合于本发明。另外,作为本实施方案中获得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集合体的方法,当采用使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喷雾干燥的喷雾干燥方法时,作为该分散液最好是水分散液。因此,使用交联聚合体粒子的水分散液时乳化聚合更好。关于上述喷雾干燥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进行乳化聚合时,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用无机过氧化物或氧化还原系开始剂作为引发剂。固体成分(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的浓度在5~60重量%的范围内,且聚合温度在20~100℃的范围内,通过乳化聚合可制造交联聚合体粒子。通过所述乳化聚合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①在0.01~1μm的范围内更好。另外,所述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用光散乱式粒径分布计进行测定。
将所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形成粒子集合体,可使用喷雾干燥法,在干燥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同时使粒子间融着或结合。该方法可容易地对粒子集合体的粒子直径和形状进行控制,是较好的方法。作为喷雾干燥方法,一般使用喷雾干燥机或气流干燥机等干燥机,对气流和分散体(分散液)一同喷雾使粒子干燥。作为分散体,从经济方面和安全方面考虑最好使用水分散体。
在进行喷雾干燥方法时,分散液中含有的固体成分的浓度在5~60重量%的范围内较好,在10~50重量%的范围内更好。关于干燥温度,喷雾入口温度最好在100~200℃的范围内,粉体(粒子集合体)的出口温度最好在30~150℃的范围内。而且,通过适当调节固体成分的浓度、分散液的供给速度、干燥温度等,可使粒子形状及体积比重等有所变化,没有必要限定在上述条件。
另外,在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的制造过程中,在采用乳化聚合的情况下,因为得到交联聚合体粒子的水分散液,故作为所述分散液的媒体,以水媒体为简便。但是,即使是其它媒体,只要能喷雾干燥或对粒子集合体的形状没有影响均可采用,没有特别的限定。而且,在使用水媒体以外的媒体时,所使用的具有官能基的物质即粘合剂最好使用溶剂溶解性的物质,例如使用在溶剂中稀释的环氧树脂等。因此,所述分散液的媒体如有必要可适当变更。
本实施方案的主要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喷雾干燥方法时,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粘合剂)。通过添加所述粘合剂,不但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粒子间溶着,粒子之间还可通过化学反应而结合在一起。因此,可获得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更强的粒子集合体。特别是,在将使用大量粒子间很难溶着或结合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聚合,用所得到的玻璃化温度高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得到粒子集合体时,所述喷雾干燥方法特别适用。在用所述喷雾干燥方法获得的粒子集合体中,粘合剂除了有利于粒子之间的结合,还可对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全体进行涂层。在这种情况下,粒子集合体的各种物体性质(例如,粒子强度或光扩散性)进一步提高。
所述粘合剂为具有能够与作为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原料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或者在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等中含有的官能基发生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作为该反应性官能基,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羟基,羧基,噁唑啉基,环氧基,氮丙啶基以及异氰酸基等,没有特别的限定。该粘合剂最好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反应性官能基,使用具有所述反应性官能基的聚合物较好。
作为所述粘合剂,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作为含羟基物质,含有聚乙烯醇或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为结构单位的聚合物或糖类;作为具有羧基的物质,含有甲基丙烯酸为结构单位的聚合物;作为具有噁唑啉基的物质,含有异丙烯基噁唑啉为结构单位的聚合物;各种多价环氧化合物或环氧树脂;具有氮丙啶基或异氰酸基的化合物或聚合物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含有环氧基或噁唑啉基的粘合剂与交联聚合体含有的官能基的反应性高,特别适合于本发明。另外,当本实施方案中的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体是水分散体时,粘合剂最好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具体地说,例如优选是含有水分散性环氧树脂或水分散性噁唑啉基的聚合物,或者是含有水溶性环氧树脂或水溶性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并且,所述粘合剂优选是硬化性的粘合剂。具体地说,如使用该硬化性的粘合剂,在喷雾干燥时,由于粒子间存在经过硬化处理的粘合剂,故可得到良好的粒子集合体。本发明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最好为用粘合剂硬化的粒子集合体。
所述粘合剂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中的混合比例,相对该分散液的固体成分,在2~30重量%的范围内较好,在5~20重量%的范围内更好。如混合比例低于2重量%,粒子间的结合有时不充分。如混合比例高于30重量%,则粘合剂在粒子集合体的表面形成膜,得到比表面积大的粒子集合体的效果会受到损害。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优选在2~200μ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以外的粒子集合体,根据用途有效果低下的倾向。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可用复合定径机等进行测量。
本实施方案所述的粒子集合体,形成该粒子集合体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在0.01~1μm的范围内,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优选在2~200μm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案所述的粒子集合体为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边保持本身的形状边借助粘合剂相互结合的集合体。因此,该粒子集合体具有比表面积大,体积比重小的性质。并且,与现有的粒子集合体相比,具有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高的性质。
本发明中,在粒子为有机材料形成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物理性质,优选使用溶剂溶解性低的交联聚合体粒子,使用实质上没有溶剂溶解性的交联聚合体粒子更好。下述实施方案2记载的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粒子,当然没有溶剂溶解性。本发明所述的粒子的溶剂溶解性可以用在甲苯中的溶解度为指标。具体地说,在25℃的100g甲苯中加入10g交联聚合体粒子,搅拌混合24小时后,交联聚合体粒子对甲苯的溶解度在5%以下较好,在3%以下更好,在1%以下最好。本发明的交联聚合体粒子作为使用交联单体的交联聚合体粒子,耐溶剂性良好。所述溶解度显示了在搅拌混合前交联聚合体粒子为100重量%时,搅拌混合后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量减少部分。这成为交联聚合体粒子相对溶剂溶解了多少,即有多少发生了交联的指标。另外,满足该指标的粒子在本发明中,为实质上没有溶剂溶解性的交联聚合体粒子。
[实施方案2]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实施方案中的粒子集合体至少由两种的多个粒子结合而构成。而且,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为将含有至少两种的多个粒子的分散液进行喷雾、使之干燥的方法。并且,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剂含有至少两种的多个粒子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另外,为了简便,省略与实施方案1的构成相同部分的说明。
作为形成粒子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使用有机材料也可使用无机材料。作为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可举出交联聚合体粒子,具体地说,将二乙烯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类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单体,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非交联单体的组合物进行聚合,得到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也可以是三聚氰胺、苯并胍胺等氨基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氨基系甲醛交联树脂等交联树脂粒子。在聚酰胺、聚(酰)亚胺等高耐热性塑料中使用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170℃以上的粒子也可作为本发明的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使用。
作为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优选是上述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交联树脂粒子。
作为无机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以及碳酸钙,氢氧化铝,玻璃粒子。上述无机材料中无机氧化物较好,二氧化硅系氧化物更好。
另外,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越高越实用。因此,粒子集合体中使用的所有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最好在170℃以上。该热分解开始温度为在氮气氛下通过示差热分析测定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所述热分解开始温度用测量器TG-DTA(MAC SCIENC公司制造;型号:2000S)进行测量。测量在10℃/分的升温温度下,氮供给量为20ml/min的条件下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然后根据热分解发生的峰值算出热分解开始温度。所述TG-DTA可测量500℃以下的热分解开始温度。
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优选在190℃以上、200℃以上、210℃以上、230℃以上较好,在250℃以上更好,在280℃以上特别好。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最好是交联聚合体粒子。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如在所述温度以上,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增强。通过调节交联单体的量、种类和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分子量,可使热分解开始温度在所述温度以上。而且,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本实施方案的热分解开始温度测量机器所测量的范围以上,在1000℃以上。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是由所述粒子和粘合剂形成的。因此,基本上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表示为比所使用的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的值要低一些。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对粘合剂的添加量和种类进行选择,粒子集合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180℃以上较好,在200℃以上更好,在220℃以上特好,在260℃以上最好。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粒子集合体中,采用形成粒子集合体的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250℃以上的粒子,使用粘合剂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热分解温度在220℃以上,则作为粒子集合体可获得良好的耐热性。更好是使用热分解开始温度在280℃以上的粒子,粒子集合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260℃以上。
另外,作为由所述材料形成的粒子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采用现有的方法即可。所得到的粒子的平均粒径①优选在0.01~5μm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为选择至少两种由所述材料构成的粒子所形成的集合体。此时,种类不同的粒子的曲折率的差在0.02以上较好,在0.03以上更好。种类不同的粒子的曲折率的差在0.02以上时,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能更为优异。而且,所选的粒子可从同一材料群选择,也可从不同的材料群中选择。例如可举出用组成不同的聚合性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作为该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组合,具体地说可选择以苯乙烯为结构单位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和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结构单位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的粒子两种。也可以是交联单体的使用量不同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并且,也可选择以苯乙烯为结构单位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结构单位的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的粒子、以及无机材料二氧化硅粒子的组合物。根据所希望获得的粒子集合体的物理性质,可对所述各种粒子进行适当的组合使用。
而且,使所选择的粒子的平均粒径①相同,具体地说,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对所用粒子的平均粒径进行调节,可使获得的粒子集合体的粒径均匀。所谓粒径相同是指大粒子的平均粒径相对小粒子的平均粒径,调整为3倍以下较好,2倍以下更好。如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小粒子的平均粒径的3倍以上,就可能含有某一种材料形成的粒子的粒子集合体,两种粒子的混合比例不能反映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材料比例。另外,在使用三种以上粒子时,只要最小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最大粒子的平均粒径比在所述范围内即可。
两种以上粒子的混合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考虑到粒子集合体的性能,最少粒子的比例相对所用粒子的全重量,在3重量%以上较好,在5重量%以上更好。
粒子集合体的制造方法最好使用喷雾干燥法。在本实施方案中,制造粒子集合体时,除了向干燥机供给两种以上的粒子之外,可与实施方案1记载的喷雾干燥方法进行相同的操作。总之,可根据反应,将含有官能基的物质即粘合剂一并使用,进行喷雾干燥。
在向干燥机供给粒子时,最好用溶剂将粒子作为分散液进行供给。此时,作为所用的溶剂并没有任何限定,可直接使用制造粒子时所用的溶剂,也可更换更好的溶剂。喷雾干燥方法中的溶剂,从形成粒子集合体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观点考虑,最好使用水。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最好将粒子以水分散体或乳液的状态供给至干燥机。作为粒子在使用交联聚合体粒子时,所述水分散体或乳液最好通过乳化聚合而获得。而且,如有必要也可使用用水以外的溶剂聚合的交联聚合体粒子。
在使用两种以上粒子时,混合粒子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说,可举出下述方法:将两种以上的粒子事先混合的分散液供给至干燥机的方法;将含有各种粒子的分散液分别供给,在干燥机内或干燥机正前方的配管内进行混合的方法;以及将含有各种粒子的分散液分别供给至干燥机内不同的喷嘴或同一喷嘴内的不同供给口,在干燥时进行混合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实施方案1中使用的将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即粘合剂与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混合的方法中,可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例如,事先将粘合剂和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在混合状态下供给至干燥机的方法;将粘合剂和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分别供给,在干燥机内或干燥机正前方的配管内进行混合的方法;以及将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和粘合剂分别供给至干燥机内不同的喷嘴或同一喷嘴内的不同供给口,在干燥时进行混合的方法,而没有特别限定。在上述方法中,最好采用事先将粘合剂和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在混合状态下供给至干燥机的方法。通过采用该方法,可形成粒子形状稳定的粒子集合体,可获得耐热性、耐溶液性更好,特别是光散乱性优良的均匀的粒子集合体。
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为既保持各个粒子的形状又使两种以上的粒子结合的集合体。因此,该粒子集合体的形状为球状,粒径分布鲜明,具有比表面积大,体积比重小的性质。与现有的粒子集合体相比,还具有耐热性、耐溶剂性、强度和光扩散性更高的性质。
另外,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对于所使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①,在5~50倍的范围内较好,在10~40倍的范围内更好。如超出该范围,当粒子集合体的比表面积变小时,表面的凹凸就会降低。
本实施方案的粒子集合体中,作为原料使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01~5μm的范围内,且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最好在上述粒子的5~50倍的范围内。
而且,用不同有机材料制成的两种以上粒子形成的粒子集合体,每个粒子集合体的重量可进一步变小,使得单位重量的光扩散性能更加优良。
而且,使用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粒子形成的粒子集合体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更加优良,可将上述特性应用于所要求的用途。
并且,使用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粒子和由有机材料制成的粒子,所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兼有两者的性质。由此,因为与有机素材的亲和力高,所以在各种用途中适合将该粒子集合体与有机素材组合使用。
在进行喷雾干燥时,可在至少两种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通过添加该粘合剂,可得到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提高的粒子集合体。特别是作为粒子在使用二氧化硅等无机材料的情况下,在粒子间的溶着或结合不充分时,添加所述粘合剂更好。并且,所述粘合剂的添加量对于粒子,固体成分最好在0.1~20重量%的范围内。在所述范围内可使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耐溶剂性进一步提高。
在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的情况下,关于干燥机的喷嘴形态,如上所述,喷嘴部分为使粘合剂与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相混合的喷嘴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含有实施方案1和实施方案2中的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剂,可与成型用树脂、涂料、接合剂、涂层用树脂等配合使用。并且,即使将含有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剂与现有的光扩散剂一起使用也没有任何问题,所述粒子集合体占光扩散剂总量的10重量%以上较好,占20重量%以上特别好。
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剂,每个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性能优良同时重量小,与现有的光扩散剂相比,加入少量即可获得显著效果。因此可实现辉度分布均匀并达到高透光率。并且因为曲折率不同的粒子结合形成粒子集合体,所以与由单一粒子形成的粒子集合体相比,光扩散性优良。
光扩散性成型体为使用所述光扩散剂的成型体。作为该光扩散性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i)在薄膜或面板等透明性基础材料的表面涂敷所述光扩散剂的方法;(ii)将所述光扩散剂与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等成型用树脂相混合,制成用于各种用途的形状的方法等,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i)的方法中,作为用在透明性基础材料中的薄膜材料,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没有特别的限定。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价格低廉且透明性高,非常适合应用。作为透明性基础材料使用的透明性板的材料,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玻璃、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光扩散成型体不限于膜、板等平面结构的成型体,也可具有LCD(液晶)面板或LED发光装置、荧光发光装置等立体结构。
在(i)的方法中,涂敷光扩散剂时,通常将用有机溶剂稀释后的分散用树脂混合在光扩散剂中作为所述分散用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硅氧烷树脂,具有光学透明性的物质尤为适用。所述聚酯树脂为具有变性结构的PET,为具有溶剂溶解性的变性聚酯树脂。
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烷,醋酸酯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光扩散剂和分散用树脂以及有机溶剂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对于100重量份的光扩散剂,分散用树脂最好在50~300重量份的范围内,有机溶剂最好在50~500重量份的范围内。由此,可得到涂层用组合物。并且,在该涂层用组合物中,可添加用于交联分散用树脂的交联剂、防静电剂、以及用于分散光扩散剂的分散剂等。
在(i)的方法中,作为将所述涂层用组合物涂敷在透明性基板的表面的方法,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Comma Direct)涂层法,旋转涂层法,喷雾涂层法,滚动涂层法,浸渍法,刀涂层法,幕式涂层法及层压法等,没有特别限定。
将所述涂层用组合物涂敷在具有透明性的膜表面而形成的光扩散剂的层厚,最好在5~100μm的范围内。将本实施方案的含有光扩散剂的光扩散膜(光扩散性成型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逆光源时,可实现高辉度和广阔的视角。
[实施方案3]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剂含有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互相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性成型体使用了所述光扩散剂。另外,为了简便,省略与实施方案1或实施方案2的构成相同部分的说明。
所述交联聚合体粒子只要是含有交联聚合体的粒子,对其组成和制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含有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可按照现有公知的方法通过乳化聚合制造而成。
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交联单体的比例越高,所得到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耐热性、耐溶剂性以及强度越高。但是如交联单体的比例过高,交联聚合体粒子之间很难溶着或结合,因此很难形成粒子集合体。
由此,作为所述交联单体,例如使用二乙烯苯时,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二乙烯苯的比例在2~10重量%的范围内较好,在3~8重量%的范围内更好。
并且作为所述交联单体,例如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时,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的比例在5~30重量%的范围内较好,在8~20重量%的范围内更好。
作为将得到的交联体粒子形成粒子集合体的方法,可举出使用喷雾干燥法,将交联聚合体粒子干燥的同时使粒子间发生溶着或相互结合,没有特别的限定。所述喷雾干燥法可容易地对粒子集合体的粒径和形状进行控制。
通过所述方法得到的粒子集合体为所述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相互结合而形成的集合体。因此,该粒子集合体的形状为球形,粒径分布鲜明,具有比表面积大,体积比重小的性质。
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在2~50μm的范围内较好,在5~20μm的范围内更好。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小于2μm时,有时不能充分获得光扩散性能。但如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大于50μm时,则光透过率有时会降低。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可由复合定径机等进行测量。
在进行喷雾干燥时,如有必要可在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中添加粘合剂。通过添加该粘合剂,可得到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粒子集合体。该粘合剂的添加量为,对于交联聚合体粒子该固体成分优选在0.1~10重量%。在该范围内,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耐溶剂性可进一步提高。作为所述粘合剂,可使用实施方案1所示的粘合剂。
如实施方案1或实施方案2所述,粘合剂与交联聚合体粒子的混合方法,可采用各种方法。在实施方案3中也如上所述,通过对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与结合剂进行喷雾干燥,借助粘合剂交联聚合体粒子间可发生强固的溶着或结合。并且,在本发明中,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至少一部分可获得被粘合剂所涂层状态下的粒子集合体。如此,通过使用粘合剂形成粒子集合体,可使粒子集合体的耐热性、耐溶剂性提高。
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剂可与成型用树脂、涂料、接合剂、涂层用树脂配合使用。而且,即使将含有所述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剂与现有公知的光扩散剂一起使用,也没有任何问题。相对光扩散剂全体,所述粒子集合体含有量在10重量%以上较好,在20重量%以上更好。
另外,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剂,每个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性能优良,同时重量小,与现有的光扩散剂相比,加入少量即可获得显著效果。因此,辉度分布均匀且可达到较高的光透过率。
本实施方案的光扩散性成型体为使用所述光扩散剂的成型体。将该光扩散性成型体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逆光源时,可实现高辉度和广阔的视角。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与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限制。另外,所使用的粒子或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在分散液的状态下用光分散式分布计(Model 370;Nicomp公司制造)进行测量。另外,喷雾干燥后所得到的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子直径(平均粒径)用复合定径机(MultisizerII;Coulter公司制造)进行测量。
(制造例1)
向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环流冷却器的2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纯水433g和Hitenol N08;0.9g(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边进行氮置换,一边在搅拌下升温至70℃,升温至70℃以后,添加57g甲基丙烯酸甲酯,5分钟后,添加70g过硫酸钾的2重量%的水溶液。
然后,在添加了过硫酸钾20分钟后,在70℃下用4个小时匀速添加预先调制的预制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608g、二乙烯苯35g、纯水752g、Hitenol N08;34g)。添加结束后升温至75℃,再进行2小时的熟成。之后,冷却到40℃,得到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PMMA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该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①用光散乱式粒径分布计测量为0.2μm。
另外,该分散液干燥后得到的粉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290℃,曲折率为1.15。
[制造例2]
向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环流冷却器的2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纯水433g和Hitenol N08;0.9g,一边进行氮置换,一边在搅拌下升温至70℃,升温至70℃以后,添加100g添加预先调制的预制乳液(苯乙烯608g、二乙烯苯35g、纯水752g、Hitenol N08;34g,共计1429g)。5分钟后,添加70g过硫酸钾的2重量%的水溶液。
然后,在添加了过硫酸钾20分钟后,在70℃下用4个小时匀速添加预制乳液剩余部分。添加结束后,升温至80℃,再进行2小时的熟成。之后,冷却到40℃,得到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该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平均粒径①用光散乱式粒径分布计测量为0.3μm。
另外,该分散液干燥后得到的粉体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00℃,曲折率为1.58。并且,用实施方案1记载的方法测定该交联聚合体粒子的溶解度为0.5%。
[实施例1]
将含有PMMA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和含有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以固体成分10∶90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分散混合液。并且,将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CROSS K2020E)相对所述分散混合液的固体成分,以10重量%的比例添加混合,得到混合液。该混合液用YAMATO科学制的喷雾干燥机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A)。供给速度:5ml/min;喷雾压:2kg/cm2;风量:0.3m3/min;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60℃。
将得到的粉体(A)用复合定径机(Multisizer)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9μm。用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体(A),其为保持了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而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A)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270℃。
[实施例2]
除了代替含有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使用三聚氰胺交联树脂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STAR S,平均粒径0.3μm,曲折率1.59)在水中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固体成分为30重量%分散形成的混合液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B)。
将得到的粉体(B)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8μm。用SEM观察粉体(B),其为保持了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而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B)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00℃。
[实施例3]
除了代替含有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使用硅石粒子的水分散体(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Seahostar KE-W30,平均粒径0.3μm,曲折率1.60)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C)。
将得到的粉体(C)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8μm。用SEM观察粉体(C),其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C)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1000℃以上。
[实施例4]
除了代替含有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按固体成分为20重量%的比例添加苯并胍胺·三聚氰胺树脂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STAR M30,平均粒径μm,曲折率1.59),制成分散混合液,再按固体成分为25重量%的比例添加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同上)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D)。
将得到的粉体(D)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11.3μm。用SEM观察粉体(D),其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D)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00℃以上。
[实施例5]
除了代替含有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按固体成分为50重量%的比例添加苯并胍胺树脂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STAR L15,平均粒径10μm,曲折率1.59),制成分散混合液,再按固体成分为25重量%的比例添加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同上)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E)。
将得到的粉体(E)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13.1μm。用SEM观察粉体(E),其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E)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00℃以上。
[比较例1]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1~5的比较例,并非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不使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只使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2)以外,通过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比较用粉体(F)。因此,该比较用粉体(F)只由1种粒子集合体形成。
将得到的比较用粉体(F)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平均粒径为11μm。
[实施例6]
用作为分散用树脂的聚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Vylon 200)100g,作为稀释用有机溶剂的甲苯120g和丁酮30g,与实施例1得到的粉体(A)20g相混合,得到涂层用组合物。
作为基础材料的膜,使用厚度为100μm的聚酯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100T56),用滚涂敷法将所述涂层用组合物涂在该膜的一面上,在120℃下用热风干燥1分钟,形成厚度为30μm的光扩散层,得到膜(10)。
[实施例7]
除了将所使用的粉体从粉体(A)变为粉体(B)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膜(11)。
[实施例8]
除了将所使用的粉体从粉体(A)变为粉体(C)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膜(12)。
[实施例9]
除了将所使用的粉体从粉体(A)变为粉体(D)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膜(13)。并且,用SEM观察,如图2所示,该膜(13)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该粒子集合体的显微镜照片如图1所示。
[实施例10]
除了将所使用的粉体从粉体(A)变为粉体(E)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膜(14)。并且,用SEM观察,如图4所示,该膜(14)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该粒子集合体的显微镜照片如图3所示。
[比较例2]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6~10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将所使用的粉体从粉体(A)变为粉体(F)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膜(15)。
[比较例3]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6~10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代替粉体(A),使用按重量比为4∶1的比例将粉体(D)与苯并胍胺·三聚氰胺树脂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STAR M30,平均粒径3μm,曲折率1.59)混合的混合物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膜(16)。并且,用SEM观察,如图6所示,该膜(16)为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粉体D)与苯并胍胺·三聚氰胺树脂粒子混合而成的粒子混合物。该粒子混合物的显微镜照片如图5所示。
[比较例4]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6~10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代替粉体(A),使用按重量比为4∶1的比例将粉体(E)与苯并胍胺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CROSS L15,平均粒径10μm,曲折率1.59)混合的混合物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膜(17)。并且,用SEM观察,如图8所示,该膜(17)为苯乙烯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粉体E)与苯并胍胺粒子混合而成的粒子混合物。该粒子混合物的显微镜照片如图7所示。
[比较例5]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6~10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代替粉体(A),使用苯并胍胺粒子(同上)以外,重复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膜(18)。并且,用SEM观察,如图10所示,该膜(18)由苯并胍胺粒子形成。该粒子混合物的显微镜照片如图9所示。
[光学特性的评价-1]
由实施例6~10所得到的膜(10)~(12)和由比较例2所得到的比较用膜(15)的光扩散性能以及光透过率按以下的顺序进行测定。即,使用角度光度计(goniophotometer),从垂直方向对光扩散层射入束径为1mm的平行光,一边变换受光角一边测定光的透过率。
膜的光透过率的结果显示于表1。
  膜   垂直方向的透过率   透过率为垂直方向的一半的角度
  (10)(11)(12)比较用(15)   95%95%95%95%   32度28度30度23度
根据上述结果,将由至少两种以上粒子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形成的光扩散膜,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可实现广阔的视角。
[光学特性的评价-2]
用实施例9、10所得到的膜(13)、(14)或比较例3~5所得到的比较用膜(16)~(18)制造LCD(液晶)板,按以下的顺序测定该LCD板的光透过率。即,作为测量装置使用LCD52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在测定角度为-60~60度的条件下向LCD板照射光从而测定光透过率。
测量角度设定为当LCD板与照射的光垂直相交时的透过角为0度。即,透过角为0度时的光透过率最大。图11显示了测定膜13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图12显示了测定膜14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图13显示了测定比较用膜16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图14为测定比较用膜17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图15显示了测定比较用膜18的光透过率的曲线图。
并且,制造与实施例9、10所得到的膜(13)、(14)相同组成的粒子混合物,使用该粒子混合物,用与实施例9、10同样的方法制造LCD板。然后,用与实施例9、10的LCD板相同的测量条件测量该LCD板的光透过率。将所述粒子集合体的LCD板与粒子混合物的LCD板的光透过率的比作为对混合值,定义如下。
对混合值=使用离粒子集合体的LCD板的透过角为0度时的光透过率/使用粒子混合物的LCD板的透过角为0度时的光透过率(但是粒子集合体与粒子混合物为相同组成、相同测定条件)。
使用所述LCD板的光透过率的测定结果示于表2。
  所使用的膜  透过角为0度的透过率   对混合值
  (13)(14)比较用(16)比较用(17)比较用(18)   6.557.775.143.733.88   1.32.1
根据上述结果,由两种以上的多个粒子相互结合的粒子集合体与粒子混合物相比,光透过性提高。
并且,根据上述结果,由曲折率不同的粒子形成的粒子集合体所构成的LCD板,与同比例混合的粒子混合物的LCD板相比,透过角0度时的透过率提高1.3~2.1倍。
[实施例11]
将含有PMMA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与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CROSS K2020E)以固体成分为100∶10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液。该混合液用YAMATO科学制的喷雾干燥机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G)。供给速度:5ml/min;喷雾压:2kg/cm2;风量:0.3m3/min;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60℃。
将得到的粉体(G)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9μm。用SEM观察,该粉体(G)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
[实施例12]
使用作为分散用树脂的聚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Vylon 200)100g,作为稀释用有机溶剂的甲苯120g和丁酮30g,与实施例11所得到的粉体(G)20g相混合,得到涂层用组合物。
作为基础材料的膜,使用厚度为100μm的聚酯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100T56),在该膜的一面上用滚涂层法涂上所述涂层用组合物,在120℃下用热风干燥1分钟,形成厚度为30μm的光扩散层,得到膜(20)。
[比较例6]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12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代替20g粉体(G),使用30g球状单一粒子(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STAR MA1010,平均粒径10μm)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1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膜(21)。
[光学特性的评价-3]
基于上述条件(光学特性的评价-1),对实施例12所得到的膜(20)与比较例6所得到的比较用膜(21)的光扩散性能与光透过率进行测定。
膜的光透过率的结果示于表3。
  膜   垂直方向的透过率   透过率为垂直方向的一半的角度
  (20)比较用(21)   95%90%   20度15度
根据上述结果,使用多个交联聚合体粒子互相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的光扩散膜(光扩散性成型体),与由单一粒子形成的光扩散膜相比,可实现高透过率和广阔的视角。
[制造例-3]
除了将含有在预制乳液中的乙烯系单量体混合物,变更为甲基丙烯酸甲酯560g和二乙烯苯140g以外,重复与制造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含有平均粒径0.2μm的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3)。
[实施例13]
向含有PMMA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200g(固体成分37重量%)中,添加含有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粘合剂)的噁唑啉基的聚合物的乳液(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EPOCROSS K2020E,固体成分46重量%)16g,通过充分混合制成混合液。
然后,用YAMATO科学制的喷雾干燥机在下述条件下对该混合液进行干燥,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H)。供给速度:14ml/min;喷雾压:2.3kg/cm2;风量:0.3m3/min;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60℃。
将得到的粉体(H)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14μm。用SEM观察,该粉体(H)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
[实施例14]
除了代替含有PMMA系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1),使用含有交联聚合体粒子的分散液(3)以外,重复与实施例13相同的操作,得到具有本申请结构的粒子集合体的粉体(I)。
将得到的粉体(I)用复合定径机进行测量,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②为14μm。用SEM观察,该粉体(I)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并且,粉体(I)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290℃。
[比较例7]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13、14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不添加粘合剂(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3同样的操作,得到平均粒径为14μm的比较用粉体(J)。该粉体(J)为交联聚合体粒子形状得以保持的经结合形成的粒子集合体。
[比较例8]
本比较例为对应实施例13、14的比较例,并不是本发明的比较例。
除了不添加粘合剂(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4同样的操作,得到比较用粉体(K)。用SEM观察,该比较用粉体(K)为交联聚合物粒子经干燥得到的物质,不形成粒子集合体。
[耐溶剂性试验-1]
在100g甲醇中分别添加5g的粉体(H),(I)和比较用粉体(J),在均质搅拌机中8000rpm下搅拌5分钟,搅拌后进行脱溶剂处理,测定粉体(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的同时用SEM观察其形状。结果,没有任何粉体的平均粒径发生变化,且保持了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结合。
[耐溶剂性试验-2]
除了用甲苯取代甲醇,重复与耐溶剂性试验-1相同的操作。其结果为,粉体(H)和粉体(I)的平均粒径没有变化,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结合也得到了保持,然而比较用粉体(J)的平均粒径变小至1μm以下,且交联聚合体粒子的结合几乎不存在了。
根据上述结果,交联聚合体粒子借助粘合剂结合而形成的粒子集合体与没有借助粘合剂结合的粒子集合体相比,其耐溶剂性提高。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不应该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主旨和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1)

1.一种粒子集合体,其特征在于,由平均粒径在0.01到1μm范围内的包括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交联树脂粒子的多个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相互结合而成,其中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在2~200μm的范围内,
其中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交联树脂粒子为由含有分子内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经乳化聚合而制成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为氨基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氨基系甲醛交联树脂的交联树脂粒子;
所述粒子为由含有分子内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经乳化聚合而制成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为氨基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氨基系甲醛交联树脂的交联树脂粒子、和/或、由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的无机氧化物,以及为碳酸钙,氢氧化铝,玻璃的无机材料组成的粒子;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为具有能够与上述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或者在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中含有的官能基发生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集合体,其特征在于,该粒子集合体是通过将含有多个粒子的粒子分散液与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进行喷雾干燥而形成。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还包括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粒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170℃以上。
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粒子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借助在分子内至少含有2个选自羟基、羧基、噁唑啉基、环氧基、氮丙啶基以及异氰酸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粘合剂,相互结合。
6.一种光扩散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由平均粒径在0.01~1μm范围内的多个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互相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该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在2~200μm范围内,
其中所述粒子为由含有分子内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经乳化聚合而制成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为氨基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氨基系甲醛交联树脂的交联树脂粒子、和/或、由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的无机氧化物,以及为碳酸钙,氢氧化铝,玻璃的无机材料组成的粒子;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为具有能够与上述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或者在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中含有的官能基发生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扩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170℃以上。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扩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借助在分子内至少含有2个选自羟基、羧基、噁唑啉基、环氧基、氮丙啶基以及异氰酸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粘合剂,相互结合。
9.一种光扩散性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由平均粒径在0.01~1μm范围内的多个粒子借助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互相结合而成的粒子集合体,该粒子集合体的平均粒径在2~200μm范围内,
其中所述粒子为由含有分子内2个以上聚合性乙烯基的交联单体的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经乳化聚合而制成的交联聚合体粒子、和/或、为氨基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氨基系甲醛交联树脂的交联树脂粒子、和/或、由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铝的无机氧化物,以及为碳酸钙,氢氧化铝,玻璃的无机材料组成的粒子;
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物质的粘合剂为具有能够与上述乙烯系单体的组合物、或者在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中含有的官能基发生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物质。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扩散性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的热分解开始温度在170℃以上。
11.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扩散性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粒子借助在分子内至少含有2个选自羟基、羧基、噁唑啉基、环氧基、氮丙啶基以及异氰酸基的至少一种官能基的粘合剂,相互结合。
CNB011160640A 2000-05-12 2001-05-14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1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40450 2000-05-12
JP140450/2000 2000-05-12
JP2000140450 2000-05-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3849A CN1323849A (zh) 2001-11-28
CN1271123C true CN1271123C (zh) 2006-08-23

Family

ID=1864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606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1123C (zh) 2000-05-12 2001-05-14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10405B2 (zh)
EP (1) EP1153959A3 (zh)
KR (1) KR100504601B1 (zh)
CN (1) CN1271123C (zh)
TW (1) TWI2870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8148B2 (en) 2003-04-24 2010-12-28 Usgreentech, L.L.C. Filler for artificial turf system
US8263203B2 (en) 2003-04-24 2012-09-11 Usgreentech, L.L.C. Filler for artificial turf system
US6884509B2 (en) * 2003-04-24 2005-04-26 U.S. Greentech, Llc Special turf filler comprising silica particles
WO2006088122A1 (ja) * 2005-02-21 2006-08-24 Fujifilm Corporation 拡散フィルムの設計方法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拡散フィルム
KR100737979B1 (ko) * 2005-03-18 2007-07-13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기공이 형성된 광확산 필름
EP2632981B1 (en) * 2010-10-29 2015-03-18 Rohm and Haas Company A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5785261B2 (ja) * 2011-08-31 2015-09-24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集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EP3153549A1 (de) * 2015-10-30 2017-04-12 Kronos International, Inc. Herstellung von matten lacken und druckfarben
CN108368335B (zh) * 2015-12-11 2021-09-28 株式会社钟化 机械强度优异的含有聚合物微粒的聚氨酯系固化性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6065A (en) * 1972-12-18 1975-10-28 Xerox Corp Electrostatographic carrier particles
US4042653A (en) * 1974-07-31 1977-08-16 Scm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spray forming of discrete particles
SU924059A1 (ru) * 1980-06-09 1982-04-30 Kemerowskij Nii Chim Promy Способ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ия фенопластов1
US4920090A (en) * 1987-05-15 1990-04-24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ped agglomerates from particulate solids
WO1989002905A1 (en) 1987-09-25 1989-04-0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granular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particle size of said polymer
JPH01269902A (ja) * 1988-04-21 1989-10-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用光拡散板
EP0343833B1 (en) 1988-05-16 1995-04-05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Fine-particle aggregate emuls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n emulsion, thermal recording media, coated paper and paint incorporating such an emulsion
JP3154477B2 (ja) 1988-05-16 2001-04-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微粒子集合体エマル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28887B2 (ja) 1988-08-10 1998-03-18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感熱記録材料
JPH0822983B2 (ja) * 1990-02-27 1996-03-06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架橋微小樹脂粒子とその用途
JPH0535124A (ja) 1991-07-29 1993-02-12 Sharp Corp 電子写真式複写機
JPH07198910A (ja) 1993-12-30 1995-08-01 Somar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
JPH0816732A (ja) 1994-06-28 1996-01-19 Harris Corp ホットプラグ可能なマザーボードバス接続方法
JP3651029B2 (ja) 1994-10-19 2005-05-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給湯機の壁掛装置
JPH08118830A (ja) 1994-10-20 1996-05-14 Fujicopian Co Ltd 熱転写記録媒体
DE19516253A1 (de) * 1995-04-26 1996-10-31 Grace Gmbh Mattierungsmittel auf Basis von aggregiertem Siliciumdioxid mit verbesserter Effizienz
JPH09211207A (ja) 1996-02-01 1997-08-15 Nitto Denko Corp 光コントロールフィルム
JPH09229202A (ja) 1996-02-20 1997-09-05 Nok Corp 密封装置
JP3753785B2 (ja) 1996-05-14 2006-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H09304607A (ja) 1996-05-16 1997-11-28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
KR100340611B1 (ko) * 1996-06-05 2002-10-19 아토피나 개선된인장강도를갖는굴곡성열가소성수지
US5807506A (en) * 1997-04-01 1998-09-15 Xerox Corporation Conductive polymers
JPH1164611A (ja) 1997-08-26 1999-03-05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フィルム
JP3523075B2 (ja) 1998-08-04 2004-04-2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微粒子集合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DE19924091A1 (de) * 1999-05-26 2000-11-30 Bayer Ag Verbundmaterial aus Polyurethan und zumindest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gn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in Kraftfahrzeugen
US6312807B1 (en) * 1999-08-09 2001-11-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V-absorbing core/shell p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51268A1 (en) 2001-12-13
EP1153959A3 (en) 2004-11-24
EP1153959A2 (en) 2001-11-14
KR100504601B1 (ko) 2005-08-03
US6610405B2 (en) 2003-08-26
KR20020002198A (ko) 2002-01-09
CN1323849A (zh) 2001-11-28
TWI287024B (en) 2007-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466C (zh) 用于表面涂料的流平剂
CN1206251C (zh)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97910C (zh) 具有织构表面和磨砂外观的聚合物制品
CN1070513C (zh) 复合材料及包含此材料的模制品
CN1271123C (zh) 粒子集合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扩散剂
US20110031435A1 (en) (meth)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oa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222555C (zh) 相容剂、游离基聚合性不饱和树脂组合物、成形材料及成形品
CN1649734A (zh) 光学用层压薄膜
US8354138B2 (en) Preparing method for coating PMMA particles with silicon dioxide
CN1124741A (zh) 丙烯酸类片材、丙烯酸类粘接片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1033324A (zh)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930226A (zh) 树脂用改性剂及使用它的树脂组合物、成形品
CN1192068C (zh) 涂料组合物
CN1890312A (zh) 荧光增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83450A (zh) 氯乙烯系增塑溶胶组合物及发泡成形体
JP2007308634A (ja) 光拡散ポリマー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光拡散ポリマー粒子を含む光拡散シート
CN1294429C (zh) 滤色片用分散有颜料的抗蚀剂组合物
CN1856542A (zh) 球状复合组合物和球状复合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1981115B (zh)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CN1130592C (zh) 液晶显示器的间隔体及其生产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196749C (zh) 颜料分散剂组合物
CN1014898B (zh) 无表皮多孔颗粒状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方法
CN1504773A (zh) 光透射扩散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成型品
CN1287222C (zh) 感光性组合物
CN1784470A (zh) 光学树脂用添加剂以及光学树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