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2165C -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 Google Patents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2165C
CN1262165C CN200310124230.0A CN200310124230A CN1262165C CN 1262165 C CN1262165 C CN 1262165C CN 200310124230 A CN200310124230 A CN 200310124230A CN 1262165 C CN1262165 C CN 12621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ng rod
agricultural tillage
ridger
tillag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10124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1438A (zh
Inventor
山崎信男
西江博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1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374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13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470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084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773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1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1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21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1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1/00Mot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r not being seated
    • B62D51/04Mot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r not being seated the driver wal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2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 A01B33/028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walk-behind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63/04Hand devices; Hand devices with mechanical accumulators, e.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1/00Mot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r not being seated
    • B62D51/001Mot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r not being sea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control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连接机构(21)包括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68)和一个控制单元(76),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68)在一端处枢轴式连接到机身上,而在另一端处连接到耕作装置(22)上,而上述控制单元(76)用于控制装置的下限位置。当装置在开始所希望的耕作之前处于接触土壤的位置时,各连杆靠近装置的端部比靠近机身的另一个端部位置更高。机构还包括一个底部件(63)、一个臂(66)、和一个连接件(71),上述底部件(63)连接到机身上,上述臂(66)可垂直地枢轴式连接到底部件上,而上述连接件(71)连接到连杆的另一端上用于连接装置。装置通过臂与一个接合件(74)一起垂直地枢轴转动而垂直地活动,上述接合件(74)沿着底部件中所形成的一个窗(81)的边缘导向。

Description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牵引辅助耕作装置如起垄机式形成垄的装置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背景技术
在常规已知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中,其中之一(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通报No.2001-238504中所公开的(以后叫做“专利文献1”))包括在其后面部分中的一个导向臂,所述导向臂用于调整由农用耕作机牵引的辅助耕作装置(以后也叫做“机引耕作装置”)的位置,及其中之一(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通报No.HEI-10-225205中所公开的(以后叫做“专利文献2”))包括在其后面部分中的一个升运机机构,所述升运机机构用于垂直地移动连接到升运机机构上各种机引式耕作装置的其中之一。
图19A是示出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常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后面部分和由耕作机牵引的辅助耕作装置中主要部件的侧视图。框架板202固定到一个动力传动箱201的后面部分上,所述动力传动箱201设置在手扶式农用耕作机上,所述手扶式农用耕作机构成为一种耕作机具或中耕机,及一个机引耕作装置204构成为一个起垄机或形成垄的装置204,所述耕作装置204连接到一个牵引杆203的后端部分上,上述牵引杆203通过一个水平的下面枢轴202a枢轴转动式连接到框架板202上。导向臂205垂直地枢轴转动式连接到框架板202上,并具有一个限制向上运动的部分206,用于调整一个下面销轴207的位置,所述下面销轴207设置在牵引杆203上。导向臂205还具有一个限制上/下运动的部分206a,用于调整一个上面销轴207的位置,所述上面销轴207设置在牵引杆203上。牵引杆203具有一个支架208,所述支架208设置在牵引杆203的后端部分上,用于穿过其插入一个垂直的撑杆311,并且它通过用一个锁紧件312将撑杆311固定到支架208上来把起垄机204连接到耕作机上。另外,起垄机204中间犁片215的工作角可以通过操作者转动一个旋钮313绕一枢轴点314改变,并且尾轮217的垂直位置(高度)可以通过操作者转动一个调节手柄316改变。
图19B是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农用耕作机侧视图。在所公开的农用耕作机414中,通过使牵引杆203与撑杆311一起绕下面轴202a向上枢轴转动,和通过图19A的导向臂205将牵引杆203和撑杆311锁紧在一个升起位置中,可以将起垄机204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升起的不工作位置。图19B中的标号315代表农用耕作机414的操作手柄。
图20是手扶式农用耕作机414的另一个侧视图,图20示出它如何工作,亦即耕作机414如何通过中耕爪212把硬地213形成为经过中耕的土壤214及如何通过起垄机204在轮(只示出其中之一)211上行走时形成垄。
在所示的图19A例子中,当销轴207通过在导向臂205上形成的限制运动部分206和206a限制在适当位置时,防止走轮211相对于起垄机204向下移动。因此,在开始起垄操作之前当起垄机204的下表面接触土壤时,驱动走轮211将浮在土壤上方,因此不能从走轮211得到驱动力。如果操作者按压农用耕作机414装置的操作手柄来迫使走轮211接触土壤,则可以从走轮211得到必要的驱动力,并因此可以如图20所示进行所希望的操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的负担将增加。
当由起垄机204所形成的垄高度在图19A和19B及20的农用耕作机中调节时,起垄机204的位置可以例如通过下列方法改变:①相对于支架208垂直移动撑杆311和然后利用锁紧件312固定撑杆311;②转动旋钮313来改变起垄机204中间犁片215的角度和/或③转动调节手柄316以便垂直移动起垄机204的尾轮217。然而,上述3种方法①-③只能调节起垄机204相对于牵引杆203的垂直位置;它们决不能调节起垄机204相对于动力传动箱201的垂直位置,因为牵引杆203和起垄机204相对于动力传动箱201绕下面轴202a枢轴转动。
另外,由于起垄机204的向上运动受限制运动部分206和206A与销轴207之间通过牵引杆203协同操作的限制,所以起垄机204不能移动比相对于动力传动箱201的预定高度更高。也就是说,因为起垄机204当它低于一预定高度时可以自由地枢轴转动,所以它难以形成一些具有均匀高度的垄。
在图19A和19B所示的农用耕作机414中,如果牵引杆203和撑杆311的长度增加,则起垄机204可以通过牵引杆203、撑杆311等升起到一个更高的远离土壤的不工作位置。把起垄机204升起到更高的象这样不工作位置的能力是有利的,因为当农用耕作机414在农业耕作过程中产生转动时,或是当机器414刚好用于农业耕作之外的某一目的行进时,防止起垄机204接触土壤。另外,即使当农用耕作机414的走轮已下沉到软土壤中时,上述能力也能防止起垄机204接触土壤。此外,上述能力可以防止起垄机204干扰操作者在操纵操作手柄315行走的步伐。然而,增加牵引杆203和撑杆311的长度将增加农用耕作机414的总重量,因而使机动性和可操作性变差。另外,当起垄机204下降到它的操作位置用于起垄时,它变得很接近操作者的腿和脚,这会造成成可操作性变差。
图21是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231的侧视图,图21尤其示出一种播种装置232,上述播种装置232作为一种机引式耕作装置通过一个升运机机构242连接到耕作机231的后部,以便播种装置232可以如所希望的垂直移动。标号234代表一种具有旋转爪235的旋转装置,而标号236代表安装到一个轴237上的走轮其中之一。
图22是手扶式农用耕作机231的升运机机构242侧视图,图22尤其示出一个变速导向件241安装到动力传动箱的后部和升运机机构242安装到变速导向件241上。升运机机构242包括一个连杆支承件244、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及一个机身侧面联结装置(亦即连接部分)247,上述连杆支承件244连接到变速导向件241上,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具有各自的一端枢轴式连接到连杆支承件244上,而上述机身侧面联结装置247枢轴式连接到上述上面和下面连杆245和246相应的另一端上。播种装置232固定到机身侧面联结装置247上。上面的连杆245具有一个滑动销251,所述滑动销251设置在上面连杆245的中部上。机身侧面联结装置247的下限位置可以通过把滑动销251安放成与限制向下运动的凹槽252接合进行控制,而联结装置247的上限位置可以通过把滑动销251安放成与限制向上运动的凹槽253接合进行控制。标号254代表一个枢销轴,所述枢销轴254枢轴式支承上面连杆245靠近连杆支承件244的一个端部,而标号255代表一个耦合枢轴,所述耦合枢轴255枢轴式支承下面连杆246靠近连杆支承件244的一个端部。另外,图中的一点式点划线是说明一种其中机身侧面联结装置247的下限位置通过限制向下运动的凹槽252进行控制的方式,而实线是说明一种其中机身侧面联结装置247的下限位置通过限制向上运动的凹槽253进行控制的方式。
当播种装置232通过升运机机构242下降到一个位置用于实施所希望的如图21所示操作时,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如图22中所示向后下方倾斜。如果手扶式农用耕作机231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向后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向前移动,则如图22中所示沿着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的长度在前上方向上产生一个牵引力T1。因此,当通过农用耕作机231牵引播种装置232时,牵引力T1一个垂直向上的分量力T2会使播种装置232难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垂直位置。
例如,当用与限制向下运动的凹槽252接合的滑动销251调节播种装置232的垂直位置时,操作者垂直移动操作手柄,以便使农业耕作机231和播种装置232二者向朝前或朝后方向上倾斜,并因此操作者的负担将增加。另外,保持播种装置处于一恒定的高度下要求操作者方面有相当的技巧和经验。
另外,随着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如图22中所示被使得向上枢转,下面的连杆246贴靠在支承上面连杆245的枢销轴254上。也就是说,由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245和246是通过耦合枢轴255耦合到连杆支承件244上,所以上面和下面连杆245和246的枢轴转动范围相当有限,这样将限制播种装置232升起到它的不工作位置的高度(亦即播种装置232的升起高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上述改进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能将机引的耕作装置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垂直位置(比如,一个起垄机在土壤中的合适下沉深度)处,以便很容易达到一个稳定的耕作深度,并因而减轻操作者的负担。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扶式农用耕作机,所述农用耕作机包括:一个用于走轮的轴,上述用于走轮的轴固定到机身的后部;一个中耕装置,所述中耕装置安装在上述轴的前面;和一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轴后面的后部上,耕作装置可作为农用耕作机的一个附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机身的后面部分上。连接机构包括上面和下面的连杆,所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在其各自一端处可操作的枢轴转动式连接到机身的后面部分上,和在其各自另一端处连接到耕作装置上。因此,当连接到机身上的耕作装置和走轮二者在开始所希望的农业耕作之前处于接触土壤的位置时,上面和下面的连杆用这种方式倾斜,以使上面和下面的连杆靠近耕作装置的端部位于比上面和下面的连杆靠近机身的另一端部更高处。
当这样安排的农用耕作机通过牵引保持与土壤接触的耕作装置开始耕作时,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中可以产生一个朝向前下方的牵引力,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各自靠近耕作装置的一个端部位于比靠近机身的另一个端部高,以致耕作装置由于所产生的牵引力的垂直向下分量而可以逐渐下沉到土壤中。另外,当耕作装置已进一步下沉到土壤中达到一定程度,以致上面和下面的连杆采取一基本上水平的位置时,由于牵引力的垂直向下分量不再对耕作装置起作用,所以可以保持合适的耕作装置下沉深度。
本发明的这些安排可以省去操作者按压操作手柄,以便使耕作装置下沉到土壤中,和省去需凭经验、推测等来调节按压手柄的力,因而大大方便了用耕作装置操作和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另外,本发明的安排可以恒定地使耕作装置保持处于一合适的下沉位置,并因而达到稳定的耕作沉度。
这样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上述改进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能合适调节机引耕作装置在土壤中的下沉深度而对操作者的技巧和经验没有要求,并因而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和达到提高可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垂直移动单元和一个下限位置控制单元,上述垂直移动单元用于实施该垂直移动单元靠近耕作装置的一个预定部分相对于机身的垂直运动,而上述下限位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垂直移动单元靠近耕作装置的一个预定部分的下限位置,及在农业耕作受控制上述预定部分下限位置的控制单元限制期间耕作装置下沉到土壤中的位置(亦即耕作装置的下沉深度或位置)。
在下限位置控制单元设置在连接机构中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合适地限制耕作装置在土壤中的深度,并因而形成一种均匀高度的垄或类似物。
尽管常规已知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要求有足够技巧和经验的操作者来调整机引的耕作装置所希望的下沉深度,但本发明能利用下限位置控制单元很容易调整所希望的耕作装置下沉深度,因而不需要操作者的技巧和经验,并达到提高耕作装置的工作性。另外,本发明可以不需要操作者的强体力劳动,如将耕作装置按压到所希望的下沉深度,因而达到了不仅提高农用耕作机的可操作性,而且还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垂直移动单元包括上面和下面的连杆。下限位置控制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一连杆、一个第二连杆、和一个接合件,上述第一连杆在一端处连接到上面或下面连杆上,上述第二连杆枢轴转动式连接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而上述接合件设置在第二连杆上用于与机身接合,以便上面连杆或下面连杆靠近耕作装置的端部的高度可以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选择性地改变。
在设置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中的接合件可与机身上多个不同垂直位置中任一个所希望的垂直位置接合及上面和下面连杆彼此相对地平行设置这样的安排情况下,耕作装置的下限位置可以通过上面和下面的连杆仅仅垂直移动耕作装置来改变,同时耕作装置的姿势没有改变那么多。结果,本发明可以在每个耕作装置选定的下限位置处大大提高耕作装置的工作性。
另外,由于耕作装置的下限位置可以通过仅仅改变接合件的接合位置进行调节,所以本发明能很容易调节耕作装置的下沉位置。因此,在本发明情况下,能很容易根据连接到机器上和机引的耕作装置类型、土壤状况、待栽培的作物等设定耕作装置合适的下沉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机构还包括:一个连接到机身上的底部件;一个垂直地枢轴转动式连接到底部件上的臂,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在各自一端处垂直地枢轴转动式连接到臂的上端和下端部分上;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到上面和下面连杆各自的另一端上,用于把耕作装置连接到农用耕作机的机身上;一个设置在上面连杆上的接合件;及一个窗部分,所述窗部分在底部件中形成,并安放一部分接合件用于沿着窗部分的一个边缘运动。耕作装置通过上述臂可垂直地活动,上述臂随沿着上述窗部分的边缘导向的上述接合件被垂直地枢转。
在本发明中,枢轴式连接到底部件上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可以与臂一起垂直地枢轴转动,耕作装置靠近连接件的端部可以移动到比只有上面和下面的连杆枢轴转动来向上移动端部的情况更高的位置。结果,本发明可以保证耕作装置处于升起的不工作位置的足够高度。
另外,本发明通过省去增加上面和下面连杆的长度减轻农用耕作机的总重量,因而达到提高机器的机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在长度上比常规的对应物短,所以耕作装置可以更靠近机身设置,这样即使耕作装置处于它的降下的操作位置,也可以在操作者的腿和脚前面留下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空间可以提高农用耕作机的工作性。而且,在可向上枢轴转动的臂情况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可以比没有设置这种可枢轴转动的臂的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枢轴转动,其结果是本发明能将耕作装置升起到更高的进一步远离土壤的不工作位置。
这样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所述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可以保证一种机引的耕作装置被升起足够的高度到一个不工作位置,以便由此达到提高农用耕作机的机动性、可操作性和可使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仅作为例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扶式农用耕作机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顶部平面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中所应用的连接机构侧视图;
图5是朝图4箭头″5″
图6是带一个起垄机的农用耕作机侧视图,所述起垄机作为一个辅助耕作装置连接到连接机构上;
图7A和7B是说明连接机构动作的视图;
图8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动作的视图;
图9A-9D是进一步说明农用耕作机和起垄机动作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动作的视图;
图11A和11B是说明设置在连接机构中的下沉位置调节单元操作的视图;
图12A-12C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动作的视图;
图13是示出起垄机已通过操作变速杆移动到它的升起不工作位置的视图;
图14A-14D是说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图15A-15D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的视图;
图16A-16C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的视图;
图17是示出起垄机已移动到它升起的不工作位置的视图;
图18是示出底壁枢轴转动角与连接机构各元件角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图19A是示出在常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及由其牵引的辅助耕作装置的后面部分中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19B是示出图19A的辅助耕作装置移动到它升起的不工作位置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常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及辅助耕作装置处于它降下的操作位置的侧视图;
图21是示出另一种常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及由其牵引的辅助耕作装置的侧视图;及
图22是在图21的农用耕作机中所用的升运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开始参见图1,图1用透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10。农用耕作机10包括左和右走轮13和14(图中只示出左走轮13)、设置在左和右走轮13和14前面的左和右中耕机15和16、和一个用于通过动力传动单元12驱动走轮13和14及中耕机装置15和16的引擎11,上述动力传动单元12形成机器10机身的一部分。辅助耕作装置(机引式耕作装置)如起垄机连接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部。在这种安排情况下,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10可以例如用起垄机形成垄,而同时用中耕机装置15和16耕地。
图2是农用耕作机10的侧视图,图2特别地示出引擎11和动力传动单元12,上述引擎11设置在机身的上部内,而上述动力传动单元12设置在引擎11的下面,上述引擎11具有一个装离合器的箱(离合器箱)17,所述离合器箱17插在上述引擎11和动力传动单元12之间,中耕机装置15和16通过左和右中耕轴15a和16a(图中只示出左面的中耕轴15a)旋转式连接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前面部分上,及走轮13和14通过左面和右面的轴13a和14a(图中只示出左面的轴13a)旋转式安装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面部分上。农用耕作机10还包括一个操作手柄18和一个连接机构21,上述操作手柄18从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端部分朝后上方倾斜延伸,而上述连接机构21固定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端上。
农用耕作机10还包括一个辅助走轮31,一个挡板32、一个引擎盖33、一个空气净化器34、及一个加油口盖35,上述辅助走轮31以这种方式固定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前端部分上,以便走轮13可垂直地调节在适当位置,上述挡板32覆盖动力传动单元12和中耕机装置15与16的上面部分,上述引擎盖33覆盖引擎11的上面部分,及上述加油口盖35用于可打开式关闭一个油箱。农用耕作机10还包括一个传动变速杆36、一个差动式闭锁(差速锁止)杠杆37、一个离合器杠杆38、一个变速杆41、和一个下沉位置调节杠杆42,上述变速杆41可操纵用于将机引耕作装置升到一个不工作的位置,而上述下沉位置调节杠杆42可操纵用于调节耕作装置在土壤中下沉的位置(亦即机引耕作装置的下沉位置)。
图3是农用耕作机10的顶部平面图。如图3所示,农用耕作机10还包括一个用于起动引擎11的反冲起动器旋纽51和一个用于调节引擎输出的节流杆52,并且旋纽51和节流杆52及上述差速锁止杠杆37这些都设置在操作手柄18的右前方部分上。农用耕作机10还包括一个引擎开关53和一个离合器杆38,上述引擎开关53设置在手柄18的左后方部分上,用于使引擎11停止活动,而上述离合器杆38在手柄18对置的后区之间水平延伸。正如图中另外示出的,传动轴杠杆36从动力传动单元12后端的中区朝后(亦即朝操作者方向)延伸(图1),而变速杆41从连接机构21的左后方部分向后延伸。
图4是在农用耕作机10中应用的连接机构21的侧视图。连接机构21包括左面和右面的底板63(图中只示出其中之一)、一个底壁66、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一个连接件71、和一个变速杆41,上述左面和右面的底板63通过螺栓61和螺母62固定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面上,上述底壁66设置在左面和右面的底板63之间并可绕一枢轴64旋转,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连接到底臂62上用于垂直绕枢轴运动,上述连接件71枢轴式连接到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上,及上述变速杆41通过一个枢轴72连接到底臂66的末端上。连接机构21还包括一个下沉位置调节单元(或下限位置控制单元)76,所述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用于通过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及连接件71调节辅助耕作装置的下沉位置,上述辅助耕作装置通过一个接合件74的垂直运动耦连到连接件71上,上述接合件74取一种侧向伸出销的形式设置在上面的连杆67的纵向的中间部分上。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构成一个连接连杆机构78。
一个底板63具有一第一窗部分81,所述第一窗部分81在底部63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以便从底板63之间延伸的接合件或侧向伸出销74安放在第一窗部分81中;例如,销74穿过第一窗部分81侧向上向外伸出到底板63侧表面之外。底板63还具有一个第二窗部分87,上述第二窗部分87在底板63的上端部分中形成,并具有上面的凹槽83-85及下面的凹槽91和92,一个接合销82可选择性地接合在上述凹槽83-85其中任何一个中,而上述凹槽91和92在底板63下端部分中形成,以便设置在变速杆41末端处的侧向伸出销88可选择性地接合在凹槽91和92的其中之一中。
第一窗部分81是矩形形状,它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拐角81a、81b和81c及一个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所述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在第一和第三拐角81a和81c之间。第一拐角81a通过与侧向伸出销74接合,起一个制动器作用用于调整上面的连杆67向下绕枢轴旋轴的位置。第二拐角81b通过与侧向伸出销74接合,起一个制动器作用用于调整上面的连杆67向上绕枢轴转动的位置,同时通过变速杆41防止底臂66的枢轴运动。另外,第三拐角81C通过当底臂66和上面的连杆67二者向上枢轴转动时与侧向伸出销74接合,起一个制动器作用用于调整上面的连杆67的反时针枢轴运动。另外,当底臂66绕枢轴64垂直旋转时,弯曲的上面边缘81d用来给侧向伸出销74导向。弯曲的上面边缘81d一般弯曲成从其下端到其上端朝一个方向逐渐越来越接近枢轴64。
底臂66是一个可垂直绕枢轴64旋转的元件,并具有一个上面的连杆枢轴97、下面的连杆枢轴101及设置于其上的变速杆枢轴72。在图中,底臂66是在变速杆41的侧向伸出销88接合在底板63下面的凹槽91中情况下处于它的最下面绕枢轴转动的位置。
拉力螺旋弹簧94帮助底臂66绕枢轴64向上枢轴运动。拉力螺旋弹簧94有一端由一支承销95接合,所述支承销95枢轴式安装在底板63上,而另一端接合在底臂66内所形成的孔66a中。拉力螺旋弹簧94可以由操作者减少加到变速杆41上的力。亦就是说,在操作时,拉力螺旋弹簧94赋予一个拉力,以便使机引耕作装置下沉到土壤中,直至上面连杆67的侧向伸出销74靠在第一窗部分81的第一拐角81a上时为止。但是,一旦拉力螺旋弹簧94的中心线L1比一条直线L2的位置高,拉力螺旋弹簧94就产生一个拉力使底臂66向上枢轴转动,上述直线L2通过底臂66的枢轴64和设置在底板63上的支承销95二者各自的中心。
销97和98将上面连杆67的相对两端耦合到底臂66和连接件71上,而销101和102将下面连杆68相对的两端耦合到底臂66和连接件71上。
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是平行的连杆,它们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有效工作长度。在图4中,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在上面连杆67的侧向伸出销74抵靠第一窗部分81的下面边缘的情况下,处于各自最下面的枢轴转动位置。
还如图4所示,连接件71具有一后面圆筒形部分104,上述圆筒形部分104用于将设置在辅助耕作装置末端上的柱状件插入其中。锁销105水平穿过圆筒形部分104,以防辅助耕作装置的柱状件从圆筒形部分104中掉出,而销106垂直穿过锁销105的其中一个端部,以防锁销105滑出圆筒形部分104。
变速杆41包括一个连接到底臂66上的末端板108、一个曲轴形杠杆部分111从末端板108斜着朝后上方延伸,及侧向伸出销88可选择性地接合在下面凹槽91和92的其中任一个中。
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包括一个基本上是L形的连杆114和一个附加的上面连杆116,上述L形连杆114通过一个枢轴113连接到底板63上,用于支承上面的连杆67下部,而附加的上面连杆116通过一个枢轴115枢轴式连接到L形连杆114的末端。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还包括接合销82,所述接合销82设置在附加的上面连杆116相对的侧表面上,及一个操作杆117从上述附加的上面连杆116的末端向上延伸。拉力螺旋弹簧118的一端固定到底板63的弹簧支承销95上,而另一端固定到接合销82上,上述拉力螺旋弹簧118防止接合销82意外地与上面凹槽83-85其中之一分离。这里,标号21a代表一个垫圈,而21b代表开口销,上述各开口销穿过销的端部,以防意外地滑出销。
图5是朝图4的箭头5方向所作的视图。如图5所示,底臂66是一个整体成形的构件,上述底臂66包括左面和右面臂部分121和122及一个连接板123,上述连接板123与上述臂部分121和122互连。左面和右面的臂部分121和122各具有相应的旋转式支承于其上的枢轴64。上面连杆67包括左面和右面的连杆构件125和126,及侧向上伸出销74在连杆构件125和126之间延伸并贯穿连杆构件125和126。安装在枢轴72上的螺旋形扭转弹簧128通常朝这个方向推动变速杆46,此处变速杆41的后端部分被弹性地向下压。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的操作杆71具有一个象门(倒U形)的形状,并在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的相对侧上固定到上面连杆116上。
图6是带有辅助耕作装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起垄机22)的农用耕作机10的侧视图,上述辅助耕作装置连接到连接机构21上。起垄机22均能形成平的或圆的垄。
图7A和7B是说明在本发明农用耕作机10中应用的连接机构21的动作的示图,图7A和7B尤其是说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操作。
具体地说,图7A示出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当与连杆67和68相应后端连接的连接件71处于最下面位置时,亦即当上面连杆67的侧向伸出销74处于与第一窗部分81的下面边缘对抵接合时的情况。
图7B示出在各自向上枢轴转动位置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此处连杆67和68靠近连接件71的端部位于比连杆67和68靠近底臂66或机身的另一端高的位置处,亦即此处在上面连杆67后端处的耦合销98位于比连杆67前端处的耦销97高的位置,和连杆68后端处的耦合销102位于比连杆68前端处的耦合销101高的位置处。
图8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农用耕作机10中所应用的连接机构21的动作的视图,用8尤其是说明作用在辅助耕作装置上的压缩力。在所示的例子中,起垄机22处于一准备起垄操作的降下的操作位置,并且起垄机22及走轮13和14接触土壤132。在这种状态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各自后端部分位置都比它们的前端部分高。
当驱动走轮13和14使农用耕作机10从图8所示的状态前进时,在被耕作机10向前牵引的起垄机22中产生一个向后的抗牵引力R。这样,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中沿着连杆67和68的长度产生一个向前和向下的牵引力T3,因此起垄机22由于它自己的重量和牵引力T3垂直向下的分量T4而逐渐下沉到土壤132中。
图9A-9D是说明农用耕作机10和起垄机22动作的另一些视图,图9A-9D尤其是示出用耕作机10和起垄机22进行的一系列的起垄操作。
具体地说,图9A示出农用耕作机10和起垄机22在开始所希望的农业耕作尤其是起垄操作之前,处于降下的操作位置。由于在这种状态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可在垂直方向上自由地枢轴转动,所以起垄机22及走轮13和14二者接触土壤132,因此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靠近起垄机的后端部分位置比靠近走轮13和14的前端部分高。
随着走轮13和14被驱动,使农用耕作机10前进,如图9B所示开始由中耕机装置15和16进行中耕操作。这样,农用耕作机10向前下方倾斜,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采取比图9A的固定状态更小的斜度,并且起垄机保持接触土壤132。
随着农用耕作机10进一步前进,中耕机装置15和16达到如图9C所示的中耕深度D,因此走轮13和14及尾随的起垄机22进入并下沉到已经耕过的土壤133中。那时,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斜度变得比图9B状态中的斜度更大。
图9D示出农用耕作机10已前进到起垄机22的下端到达已耕过的土壤133底部的程度,并形成若干垄134,而同时保持它的下降的垂直位置。那时,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保持基本上是水平的位置或姿势,因此几乎没有产生力压着起垄机22。
图10A和10B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21动作的视图,图10A和10B尤其是说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下限位限控制单元)76的操作。
具体地说,图10A示出位置调节单元76的接合销82,上述接合销82接合在第二窗部分83最下面的上面凹槽83中。在这种状态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向后下方稍微倾斜。
图10B示出接合销82,上述接合销82接合在第一窗部分81的最上面凹槽85中。在这种状态下,L形连杆114处于从它的图10A位置及时针成角位移的一个位置,并且从而上面的连杆67通过侧向伸出销74也处于从它在图10A位置反时针成角位移的一个位置。在图10B的状态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稍微向后上方倾斜。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处在图10A状态的连接件71将用71A表示,而为便于说明起见处在图10B状态的连接件将用71C表示。另外,当接合销82接合在中间凹槽84中时,连接件71将用71B表示。连接件71垂直运动的下限位置当连接件71按“71C”、“71B”和“71A”的次序改变它的位置时,向下改变。
图11A和11B是进一步说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操作的视图,图11A和11B尤其是示出起垄机22的下沉位置调节。
具体地说,图11A示出,当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调到连接件71安放在最下面位置中时,起垄机22可以采取最大的下沉量。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垄134的高度用“H1”表示。起垄机22的下端位于已经过耕作过的土壤133的底部处。图中的“d1”代表已耕作过的土壤133顶部和已形成的垄134之间的高程差,“d1”相应于已形成的垄的土壤压缩量。在这个阶段,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存在相互基本上平行的关系。
图11B示出如果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调节到把连接件71放在比图11A位置高的位置,则起垄机22的下沉量可以减少。在这个阶段,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向后上方倾斜,并且起垄机22由于作用在起垄机22上的压力,而位于选定的下沉深度的下限处。由于这样起垄机22防止进一步下沉到土壤中,所以能够形成若干均匀高度的垄134。
如果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垄134的高度用“H2”表示,则H2<H1。图中的“d2”代表已耕作过的土壤133顶部与垄134顶部之间的高程差,“d2”对应于已形成的垄134的土壤压缩量。这里,“d2”设定到几乎等于“d1”,以便提供必要的垄134的硬度。
图12A-12C是进一步说明连接件21动作的视图,图12A-12C尤其说明了变速杆41的操作。
图12A示出变速杆41的侧向伸出销88,上述侧向伸出销88接合在底板63的下面凹槽91中。
图12B示出已与下面凹槽91分开的侧向伸出销88,上述侧向伸出销88与凹槽91分开是通过操作者从图12A的位置向上枢轴转动杠杆部分111,和然后朝后上方斜着拉出杠杆部分111进行。
在那段时间中,底臂66绕枢轴64反时针枢轴转动,及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通过设置在上面连杆67上的一个制动器(未示出)与底臂66的抵接接合与底臂66一起反时针枢轴转动。
图12C示出已从图12B的位置移动到靠近下面凹槽92的一个位置的侧向伸出销88,上述侧向伸出销88的移动是通过操作者进一步朝后上方拉动杠杆部分111和然后向下枢轴转动杠杆部分111以使侧向伸出销88接合在下面凹槽92中来进行的。亦就是说,图12C示出底臂66及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已从图12B的位置向上枢轴转动。
图13是示出起垄机22已通过操作变速杆41升起到它不工作的位置的视图。在升起的不工作位置中,起垄机22即使在所希望的农业耕作在进行中时也可以转圈,或者可以在起垄操作之前或之后行进。
在常规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情况下,此处连接机构平行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仅能向上枢轴转动,它不能保证起垄机足够的升起高度,或者它必须增加上面和下面的连杆长度。相反,本发明中应用的连接机构21其特征在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连接到可枢轴转动的底臂66上,并且通过操作者操纵变速杆41到向上枢轴转动底臂66把起垄机22升起到它的不工作位置。因此,用连接机构21,能保证起垄机足够的升起高度,而不增加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长度。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具有相对比较短长度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升起的起垄机22过多向后伸出,并且它可以更靠前设置操作手柄18的后端。结果,起垄机122即使在升起的不工作位置也不会妨碍农用耕作机10行进。
图14A-14D是说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与图2和4所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此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将不作详细说明。
图14A是示出起垄机22的侧视图,所述起垄机22通过一个改进的连接机构141连接到农用耕作机10上。
连接机构141包括一个底部件142、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及一个连接件71,上述底部件142连接到农用耕作机10的后部上,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连接到底部件142上用于垂直枢轴运动,而上述连接件71枢轴式连接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相应后端上,并可以作为一个附件可与起垄机22连接。连接机构141还包括一个第一连杆143、一个第二连杆144、和一个操作杆146,上述第一连杆143枢轴式连接到耦合销98上,所述耦合销98把上面连杆67的后端耦合到连接件71上,上述第二连杆144枢轴式连接到第一连杆143的一端上,而上述操作杆146通过一个支承销147枢轴式与第二连杆144耦合,上述支承销147安装在底部件142上。
图14B是说明操作杆146操作的侧视图。当使连接机构141的操作杆146朝箭头①的方向上枢轴转动时,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通过第二连杆144和第一连杆143反时针枢轴转动,因此使起垄机22如箭头②所示升起,亦即起垄机22的下沉位置变得更高。
图14C是连接机构141的侧视图,所述连接机构141包括一个弯曲的接合件151和一个接合部件152,上述弯曲的接合件151与底部件142连接,而上述接合部件152接合操作杆146。
第一连杆143具有一个在其中形成的纵向细长孔154,及耦合销98装配在孔154中用于沿着孔154的长度运动。
接合件151具有多个在其中形成的凹槽156,及操作杆146可选择性地接合在其中任一个凹槽156中,以便可以将操作杆146锁紧在一个选定的位置中;这样,可以调节起垄机的下沉位置。接合部件152具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凹槽158,用于与操作杆146接合,以便接合部件152可以与操作杆146一起枢轴转动。
图14D是沿着图14C的线段d-d所作的剖视图。具有一个弯曲上部的接合部件152安装在支承销147上,支承销147装配在操作杆146的一个端部中并贯穿其端部,并且操作杆146具有一个与接合部件152接合的中间部分。另外,一个套管161装配在操作件146和底部件142之间的支承销147上,支承销147的一个端部贯穿上述底部件142。
保持环162在支承销147从底部件142向外伸出的一个端部上方通过,以防止支承销147意外脱离底部件142。
弯曲的接合件151固定到底部件142的上部,第二连杆144安装在支承销147的另一个端部上,及支承销147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底部件163插入,上述另一个底部件163与底部件142整体式设置。保持环164在支承销147从底部件163向外伸出的另一个端部上方通过,以便防止支承销147意外脱离底部件163。
为了改变操作杆146的位置,操作杆146首先由操作者弹性变形到一个用虚线表示的位置,亦即变形到操作杆146与接合件151其中任一凹槽156分开的位置,和然后将操作杆146枢轴转动成与凹槽156中的另一个接合。
图15A-图15D是另一些说明连接机构21的视图,图15A-图15D尤其说明底臂66和构成连接机构21的上面连杆147的操作。
图15A示出图4中的底臂66和上面连杆67的位置。具体地说,图15A示出底臂66处于一非枢轴式锁紧的位置,且与变速杆41(图4)的侧向伸出销(图4)接合在下面凹槽91(图4)中。上面的连杆67显示为用侧向伸出销74对接第一窗部分81的第一拐角81a时锁紧在它的最下面枢轴转动的位置。
一旦由操作者通过变速杆41加一个旋转力F使底臂66的枢轴72朝反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就在从底臂66到上臂67的方向上产生一个例如从耦合销97作用到侧向伸出销74的压缩力F1(亦即侧向伸出销74用其抵靠弯曲的上部边缘81d的力)。在图中,标号L1代表当侧向伸出销74接触第一窗部分81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时所限定的切线,而C1代表压缩力F1在切线L1方向上的分量。分量力C1使侧向伸出销74沿着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向上移动。底臂66在图15A的状态下的反时针旋转角θ为零(θ=0),及上面连杆67在图15A的状态下的反时针旋转角φ为零(φ=0)。
图15B示出底臂66已从图15A的位置朝反时针方向枢轴转动。那时,由于一个旋转力作用在底臂66的枢轴72上,所以产生一个例如从耦合销97作用到侧向伸出销74上的压缩力F2。在图中,标号L2代表一个当侧向伸出销74接触第一窗部分81的弯曲的上边缘81d时所限定的切线,而C2代表压缩力F2在切线L2方向上的一个分量,分量力C2使侧向伸出销74沿着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向上移动。
图15C示出底臂66已从图15B的位置朝反时针方向枢轴转动。那时,由于一个旋转力作用在底臂66的枢轴72上,所以产生一个例如从耦合销97作用到侧向伸出销74上的压缩力F3。在图15C中,标号L3代表当侧向伸出销74接触第一窗部分81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时所限定的切线,而C3代表压缩力F3在切线L3方向上的一个分量。分量力C3使侧向伸出销74沿着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向上移动。
图15D示出底臂66已从图15C的位置朝反时针方向枢轴转动。那时,由于一个旋转力作用在底臂66的枢轴72上,所以产生一个例如从耦合销97作用到侧向伸出销74上的压缩力F4。在图15D中,标号L4代表当侧向伸出销74接触第一窗部分81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时所限定的切线,而C4代表压缩力F4在切线L4方向上的一个分量。分量力C4使侧向伸出销74沿着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向上移动。
随着侧向伸出销74被进一步向上移动,它对接第一窗部分81的第三拐角81C,以便销74的向上运动结束。
图16A-16C是进一步说明连接机构21动作的视图,图16A-16C尤其说明当起垄机22升起到不工作位置时连接机构21的操作。
图16A示出变速杆41的侧向伸出销88接合在底板63的下面凹槽91中。在这个阶段,上面连杆67的侧向伸出销74保持与第一窗部分81的第一拐角81a抵靠接合,并且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保持在它们各自的最下面枢轴转动位置中。此处,“α”代表连接件71的垂直连接轴71a随连接件71向上枢轴转动而变的倾斜角,而“β”代表变速杆41的杠杆部分111纵向轴111a的枢轴转动角。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倾斜角α和枢轴转动角β二者都是零(α=0,和β=0)。
图16B示出侧向伸出销88通过从图16A的位置向上枢轴转动杠杆部分111,和然后朝后上方斜着拉出杠杆部分111与下面的凹槽91分开。
在那段时间里,底臂66绕枢轴64反时针旋转和上面连杆67的侧向伸出销74基本上向上移动,而同时沿着第一窗部分81弯曲的边缘81d导向;因此,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8随着底臂66的枢轴运动而向上枢轴转动。
图16C示出侧向伸出销88通过操作者进一步朝后上方拉动杠杆部分111,和然后向下枢轴转动杠杆部分111以便将侧向伸出销88接合在下面的凹槽92中,已经从图16B的位置位移到靠近下面的凹槽92的一个位置。亦就是说,图16C示出底臂66及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从图16B的位置进一步向上枢轴转动。
在那时,侧向伸出销74与在第一窗部分81的第三拐角81C稍下方的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接触。侧向伸出销74和第三拐角81C之间的距离或间隙设定到可供各部件可能的制造和组装误差用,那样,即使在误差最大的情况下,侧向伸出销88也能合适地接合在下面的凹槽92中。尽管在侧向伸出销74和第三拐角81C之间有间隙,但如果下面凹槽92的朝外开口端形成比凹槽92底部的宽度更大,则当侧向伸出销74抵靠着第三拐角81C时,通过操作者朝图纸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变速杆41,侧向伸出销88可以很容易进入下面的凹槽92。
图17是示出起垄机22通过操作变速杆41已移动到它的升起的不工作位置的视图。在升起的不工作位置中,即使当所希望的农业耕作正在进行时起垄机22也可以进行转动,或者可以在起垄操作之前或之后行进。
在常规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情况下,此处连接机构平行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仅仅能向上枢轴转动,它不能保证起垄机足够的升起高度,或者它需要增加各连杆的长度。相反,本发明中所应用的连接机构21其特征在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连接到底臂66上,和起垄机22通过操作变速杆41使底臂66向上来升起。因此,在连接机构21情况下,能够保证起垄机22足够的升起高度而不增加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长度。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具有比较短长度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升起的起垄机22过多地向后伸出,并且它可以在操作手柄18的后端更靠前设置。结果,处在升起的不工作位置的起垄机22将不妨碍农用耕作机10行进。
在图17中,一点式点划线表示当底臂66及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已从图16A的位置向上枢轴转动时起垄机22的下端部分。
图18是示出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和连接机构21不同部件的角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中垂直轴代表连接机构21不同部件的角度,而水平轴代表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应该注意,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是上述角度θ,而连接机构21不同部件的角度是上述上面连杆67的枢轴转动角φ,连接件71的倾斜角和变速杆41(更具体地说,杠杆部分111)的枢轴转动角。
上面连杆67的枢轴转动角随底臂66枢轴转动角增加而增加。更具体地说,在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超过约11°之后,上面连杆67的枢轴旋轴角以较大的速率增加;亦就是说,上面连杆67枢轴转动角的增加速率随着上面的连杆67根据底臂66向上枢轴转动运动向上枢轴转动而变得更大。应该注意,曲线图中的两点式点划线示出上面的连杆67枢轴转动角的暂时线性增加用作对照的目的。
为什么上面连杆67枢轴转动角的增加速率随着上面连杆67向上枢轴转动而变得更大的原因是,第一窗部分81的弯曲的上部边缘81d形成为如上面关于图4所述在底部到顶部的方向上更接近底臂66的枢轴64。因此,如果弯曲的上面边缘81d形成为绕枢轴64的圆弧,则上面连杆67的枢轴转动角将以一恒定的速率增加。
在上面连杆67输出旋转角的增加速率设定到如上所述逐渐变大的情况下,起垄机22可以升起到一个更靠近农用耕作机10的更高不工作位置;亦就是说,起垄机22可以升起到尽可能更靠近操作手柄18的下侧。
再回头参见图18,连接件71的倾斜角随着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连接件71倾斜角的增加速率约为上面连杆67枢轴旋轴角增加速率的一半。亦就是说,即使当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在图16A-16C中向上枢轴转动很大时,连接件71的倾斜角α也不增加那么多。
通过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及连接件71的这种操作,及尤其是通过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大的向上枢轴运动,可以保证起垄机22足够的升起高度。另外,利用抑制连接件71的倾斜角,可以防止起垄机22向前倾斜很多,上述起垄机22通过连接件71作为一个辅助耕作装置安装到农用耕作机10上。因此,可以防止起垄机22的上端定位太高。
另外,变速杆41的增加速率随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增加而逐渐减少;在底臂66的枢轴转动角超过约50°之后,变速杆41的增加速率几乎消失。
应该注意,在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10所应用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可以具有一种弯曲的形状而不是线性形状,或者可以具有许多线性形状的组合。
另外,尽管连接机构21的接合件74在上述实施例中取一种销的形式,但它可以通过弯曲一部分上面的连杆67提供。可供选择地,接合件74可以取一种固定到上面连杆67上的爪形件形式,或是取一种旋转式安装在上面连杆67上的滚轮形式用于沿着第一窗部分81弯曲的上部边缘81d滚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10属于这样的类型,即用于走轮13和14的左面和右面轴13a和14a固定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部,中耕机装置15和16安装在左面和右面轴13a和14a的前面及一个辅助耕作装置,如起垄机22可通过连接机构21连接到在左面和右面轴13a和14a后面的动力传动装置12的后端部分上。如图6-8中可以看到的,本发明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10其特征在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以这种方式在它们各自的一端处枢轴式连接到动力传动单元12的后部,和在它们各自的另一端处以这种方式连接到辅助耕作装置(比如,起垄机22)上,以便当连接到传动单元12及走轮13和14上的辅助耕作装置在开始所希望的农业耕作之前处于接触土壤的位置时,靠近起垄机22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的端部位于比靠近动力传动单元12的另一端部更高位置处。
当机器10通过牵引接触土壤132的起垄机22开始预定的操作时,在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中可以产生一个向前和向下的牵引力T3,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具有靠近起垄机22的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的端部比靠近动力传动单元的另一端部位置更高,及起垄机22可以由于牵引力T3垂直向下的分量T4而逐渐下沉到土壤132中。另外,当起垄机22进一步下沉到土壤132中达到这样程度,以致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保持在基本上水平的位置时,一般可以保持起垄机22相同的下沉深度,因为牵引力T3的垂直向下分量T4不再对起垄机22起作用。
这些安排可以省去操作者压下操作手柄18,以便使起垄机22下沉到土壤中和省去凭经验,推测等来调节按压手柄的力,因而通过起垄机22有助于操作和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另外,上述安排可以将起垄机22保持在合适的下沉位置,并因而达到稳定的耕作深度。这样,本发明可以形成具有均匀高度的垄并避免作物生长的变动。
另外,正如在图2、10A、10B、11A和11B中所看到的,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10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21包括连杆机构78,所述连杆机构78用于让靠近起垄机22(具体地说,连接件71)的一个预定部分相对于动力传动单元12(具体地说,图4的底板41和底臂66)作垂直运动;及连杆机构78包括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所述下降位置调节单元76用于控制靠近起垄机22一部分连接机构的下限位置,并因而控制起垄机22的下限位置。在这些安排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控制和限制在起垄操作期间起垄机22在土壤中的下沉深度并因而形成若干均匀高度的垄。
与常规的已知农用耕作机要求有足够技巧和经验的操作者来调整机器牵引式起垄机的下沉深度相反,本发明能用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很容易设定所希望的起垄机22的下沉深度,因而不需要有技巧和有经验的操作者并达到提高起垄机22的耕作能力。另外,本发明可以省去操作者手动按压起垄机22到所希望的下沉深度,因而达到了不仅提高农用耕作机10的耕作能力而且还减轻操作者的负担。
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10其特征还在于: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包括L形连杆114、附加的上面连杆116和接合销82,上述L形连杆114在一端处枢轴式连接到上面或下面的连杆67或68上,上述附加的上面连杆116枢轴式连接到L形连杆114的另一端上,及上述接触销82设置在附加的上面连杆116上,用于与动力传动单元12(具体地说,底板63中上面凹槽83-85的其中之一)接合,以便通过附加的上面连杆116和L形连杆114可以选择性地改变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靠近起垄机22的一个预定部分的高度。
在构成下沉位置调节单元76的接合销82可以与底板63中上面凹槽83-85其中任何所希望的一个接合,及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有效操作长度的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彼此相对平行设置这些安排情况下,起垄机22的下限位置可以通过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仅仅垂直移动起垄机进行改变,而不用将起垄机22的姿势改变那样多。结果,本发明可以在每个选定的起垄机22下限位置处大大提高起垄机22的工作性。
另外,由于起垄机22的下限位置可以通过仅仅改变销82的接合位置进行调节,本发明能很容易调节起垄机22的下沉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连接到机器10上的辅助耕作装置类型、土壤的条件、待种植的作物等很容易设定合适的起垄机22下沉位置。
本发明的农用耕作机10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21包括:底板63、底臂66、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及连接件71,上述底板63设置在动力传动单元12上,上述底臂66垂直可枢轴转动式连接到底板63上,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在各自一端处垂直可枢轴转动式连接到底臂66的上面和下面端部上,而上述连接件71连接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各自另一端上;及连接件71通过使底臂66与侧向伸出销74一起垂直地绕枢轴转动而垂直活动,上述侧向伸出销74沿着在底板63中形成的第一窗部分81的弯曲上边缘81d导向。
因此,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可以与底臂66一起枢轴转动,以便耕作装置靠近连接件71的端部可以升起到比只是上面和下面的连杆枢轴转动来向上移动端部的情况更高的位置。结果,本发明可以保证起垄机22有足够的升起高度。
另外,本发明可以通过省去增加上面和下面连杆67和68的长度的需要来减轻机器10的总重量,因而达到提高机器10的机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在长度上比常规的对应物短,所以起垄机22可以更靠近机器10的机身设置,同时在操作者的腿和脚前面留下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得增加机器10的工作性。而且,在可向上枢轴旋轴底臂66的情况下,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和68可以比没有设置这种可枢轴旋轴的底臂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枢轴转动,其结果是本发明能把起垄机22升起到更高的远离土壤的不工作位置。
另外,在连接机构21中采用可枢轴转动的底臂66能使起垄机22升起的不工作位置比在常规已知的农用耕作机中更靠近引擎11和动力传动单元12。因此,具有连接于其上的起垄机22的农用耕作机10的重心可以更靠前,以便质量可以集中在机器10的中心处。结果,本发明使机器10能使转动增加方便,因而提高了机器10的机动性和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

Claims (4)

1.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包括:
固定到机身的后面部分上的走轮(13、14)的轴(13a、14a);
安装在上述轴之前的中耕机装置(15、16);及
一个连接机构(21),所述连接机构(21)设置在上述轴之后的后面部分上,一个耕作装置(22),作为上述农用耕作机的附件,通过上述连接机构可连接到机身的后面部分上,
上述连接机构(21)包括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68),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68)可在其各自一端处可操作式枢转地连接至机身的后面部分上并在其各自另一端处连接到耕作装置上,
其中,当连接到机身上的耕作装置和走轮二者在开始所希望的农业耕作之前处于接触土壤的位置时,靠近耕作装置的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的端部比靠近机身的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的另外的端部位于更高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其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垂直式移动单元(78)和一个下限位置控制单元(76),上述垂直式移动单元(78)用于允许其靠近耕作装置的一个预定部分相对于机身垂直运动,而上述下限位置控制单元(76)用于控制上述垂直式移动单元靠近耕作装置的预定部分的下限位置,其中在所希望的农业耕作期间耕作装置在土壤中的下沉深度受上述控制预定部分下限位置的下限位置控制单元(78)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其中上述垂直式移动单元(78)包括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67、68),及
其中上述下限位置控制单元还包括:
一个第一连杆(114),所述第一连杆(114)在一端处连接到上述上面或下面的连杆上;一个第二连杆(116),所述第二连杆(116)枢转地连接到上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及一个接合件(82),所述接合件(82)设置在上述第二连杆上,用于与机身接合,以便靠近耕作装置的上述上面连杆或下面连杆端部的高度可以通过上述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选择性地改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农用耕作机,其中上述连接机构(21)还包括:
一个连接到机身上的底部件(63);
一个臂(66),所述臂(66)垂直枢转地连接到上述底部件上,上述上面和下面的连杆在各自的一端处可垂直枢转地连接到上述臂的上面和下面端部上;
一个连接件(71),所述连接件(71)连接到上述上面和下面连杆的各自另一端上,用于把耕作装置连接到机身上;
一个接合件(74),所述接合件(74)设置在上述上面连杆上;及
一个窗部分(81),上述窗部分(81)在上述底部件中形成,并接纳上述接合件的一部分,用于沿着上述窗部分的边缘运动,
其中耕作装置通过上述臂可垂直地活动,上述臂随沿着上述窗部分的边缘导向的上述接合件被垂直地枢转。
CN200310124230.0A 2002-12-27 2003-12-29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1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1920/2002 2002-12-27
JP381361/02 2002-12-27
JP381920/02 2002-12-27
JP2002381920A JP3737478B2 (ja) 2002-12-27 2002-12-27 歩行型農作業機
JP2002381361A JP3747029B2 (ja) 2002-12-27 2002-12-27 歩行型農作業機
JP381361/2002 2002-12-27
JP2003008464A JP4077325B2 (ja) 2003-01-16 2003-01-16 歩行型農作業機
JP8464/2003 2003-01-16
JP8464/03 2003-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1438A CN1511438A (zh) 2004-07-14
CN1262165C true CN1262165C (zh) 2006-07-05

Family

ID=3251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101242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165C (zh) 2002-12-27 2003-12-29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CNU2003201137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6285Y (zh) 2002-12-27 2003-12-29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137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6285Y (zh) 2002-12-27 2003-12-29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54526B2 (zh)
CN (2) CN1262165C (zh)
FR (1) FR2849347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3835B2 (en) * 2003-03-17 2006-12-05 Honda Motor Co., Ltd. Walk-behind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JP4181097B2 (ja) * 2004-08-23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ロータリ作業機
WO2006128210A1 (en) 2005-06-03 2006-12-07 John Arthur Notaras A tiller
US20080013446A1 (en) * 2006-04-12 2008-01-17 Tekele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vely limiting access to signaling network nodes that share a point code
JP4392017B2 (ja) * 2006-11-28 2009-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機
US8733477B1 (en) * 2009-12-22 2014-05-27 The Toro Company Speed control system for earth working apparatus
US8434563B2 (en) 2010-02-26 2013-05-07 Schiller Grounds Care, Inc. Device for cultivating soil or brushing debris
JP5337767B2 (ja) * 2010-07-30 2013-1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耕耘作業機
US8528236B2 (en) 2010-12-06 2013-09-10 Schiller Grounds Care, Inc. Device for creating a trench in a ground surface
US8499848B2 (en) 2011-08-05 2013-08-06 Techtronic Outdoor Products Technology Limited Gas tiller
DE202015106518U1 (de) 2015-12-01 2016-01-04 Josef Lumper Bodenbearbeitungsgerät
US11628924B2 (en) * 2020-06-06 2023-04-18 Pierce Osborn Paramotor throttle locking apparatus
WO2022013846A1 (en) * 2020-08-27 2022-01-20 Potignano Antonio Convertible agricultural machine
IT202000020614A1 (it) * 2020-08-28 2022-02-28 Antonio Potignano Motozappa convertibile in motocoltivatore
IT202000028679A1 (it) * 2020-11-26 2022-05-26 Antonio Potignano Motocoltivatore convertibile in motozappa
USD982616S1 (en) * 2021-07-28 2023-04-04 Taizhou Kunsha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 Ltd. Power tiller bla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5155A (en) * 1958-06-03 1960-08-17 Heli Strand Tools Ltd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al cultivator apparatus
DE1113109B (de) * 1958-12-11 1961-08-24 Rotary Hoes Ltd Rotierender Kultivator
US5197551A (en) * 1991-09-16 1993-03-30 Farley John L Extended drag tool for a front tine tiller
US5640914A (en) * 1995-04-05 1997-06-24 Unverferth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Debris manipulating and clearing assembly for clearing crop residue from soil
JP3739513B2 (ja) 1997-02-14 2006-01-25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歩行型農作業機
US6347593B1 (en) * 1999-11-02 2002-02-19 Bluebird International, Inc. Modular dethatcher and seeder
JP4178710B2 (ja) 2000-02-29 2008-11-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ロータリ耕耘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6285Y (zh) 2005-03-23
US6854526B2 (en) 2005-02-15
US20040149457A1 (en) 2004-08-05
FR2849347A1 (fr) 2004-07-02
CN1511438A (zh) 2004-07-14
FR2849347B1 (fr) 200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165C (zh) 手扶式农用耕作机
CN1266996C (zh) 自力推动的后行式工作机
CN2691225Y (zh) 步行式耕作机
CN1275503C (zh)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CN1780666A (zh) 一种三维无氧锻炼装置
JP2017175983A (ja) 歩行型管理機
JP5845971B2 (ja) 苗移植機
JP2013176316A5 (zh)
CN2720191Y (zh) 用于作业机的传动装置
CN206759994U (zh) 水稻覆膜插秧机膜上划孔机构
JP2007053939A (ja) 苗移植機
CN1253068C (zh) 操作水稻插秧机工作装置的杆的布置
JP4269430B2 (ja) 苗移植機
JP4313182B2 (ja) 畦塗り機の作業方法
JP2008200055A (ja) 苗移植機
JP2001190162A (ja) 押さえ具
JP4082701B2 (ja) 溝切機
JP4756644B2 (ja) 農作業車
JP2007312674A (ja) 苗植機
US20230165179A1 (en) Mobile soil cultivation appliance with counterbalance weight
JP4796440B2 (ja) 移植機
CN1926941A (zh)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JP5131575B2 (ja) 苗移植機
JP2002320405A (ja) 苗移植機
CN1333154A (zh) 步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