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881A -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3881A CN1253881A CN99117916A CN99117916A CN1253881A CN 1253881 A CN1253881 A CN 1253881A CN 99117916 A CN99117916 A CN 99117916A CN 99117916 A CN99117916 A CN 99117916A CN 1253881 A CN1253881 A CN 12538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conveyer belt
- ink
- copier
- delivery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8—Conveyor band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belts or chains, e.g. between belts or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由导电带介质和分散在导电带介质上的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带介质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接触的正面,绝缘材料颗粒分散在带介质正面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该纸张传送机构在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同时通过传送带在打印位置传送纸张。
在诸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等图象成形系统中,图象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喷墨打印系统就是这样一种图象成形系统。在喷墨打印系统中,打印头通过经打印头的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复印纸张可以是纸张或塑料片。喷墨打印系统的普通纸张传送机构具有传送带,在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的同时传送带在打印位置传送纸张。具体地说,打印头在主扫描方向横跨复印纸运动而描绘出一条扫描线,当复印纸张由传送带传送一个扫描线间隙时打印头返回并随后描绘出下一条扫描线。
在传统的喷墨打印系统中,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传送的复印纸张的平坦度会产生轻微的不平整。如果复印纸张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处于波浪或变形状态,则产生的图象的效果较差。为了使复制图象达到良好的质量,必须提供一种稳定地将复印纸张保持在相对于打印头处于平坦状态的纸张传送机构。一种将复印纸张保持在平坦状态的可能方法是沿着传送带在复印纸张的前端和后端设置从动辊,从而将复印纸张的边缘压靠在传送带上。然而,在采用这样的从动辊时,由于整个系统布局的限制和从动辊的使用使得喷墨打印系统中打印头的有效打印范围过窄。
如日本待公开专利申请No.6-80,268所述,用于图象成形系统的通过传送带传送复印纸张的带传送机构是公知的。上述申请的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图象成形系统,诸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
日本待公开专利申请No.7-137,877描述了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纸张传送机构,其中,在传送带表面下设置梳形电极图案。通过电极图案将偏压供给传送带,使得复印纸张在传送时受到传送带的静电吸引。
日本待公开专利申请No.4-31,070描述了一种喷墨打印机的纸张传送机构,其中,复印纸张和传送带都均匀带电,从而使复印纸张在传送过程中受到传送带的静电吸引。
在上述专利公开的传统纸张传送机构中,通过梳状电极图案将偏压供给传送带而使复印纸张被传送带静电吸引。然而,在传统纸张传送机构中驱动传送带的负载大大地增加。此外,在上述公开的传统纸张传送系统中,复印纸张和传送带都均匀带电,从而使复印纸张在传送过程中受到传送带的静电吸引。然而,这种纸张传送机构的结构复杂,而使得这种机构相当昂贵。
此外,对于上述公开的传统机构来说,很难将复印纸张相对于打印头保持在平坦状态。上述公开的传统机构不足以防止图象在其上形成时被传输复印纸张在平坦度上产生轻微的不平整。复印纸张在图象形成过程中会处于波浪或变形的状态。如果复印纸张不能保持在平坦的状态,则复制的图象很难达到良好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其可以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其以简单的结构构成,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的同时,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将复印纸张相对于打印头保持在平坦状态。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由导电带介质和分散在导电带介质上的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带介质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接触的正面,绝缘材料颗粒分散在带介质正面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由绝缘带介质和分散在绝缘带介质上的导电材料构成,所述带介质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接触的正面,导电材料颗粒分散在带介质正面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沿纸张传送路径具有下游位置和上游位置,向传送带供应偏压而使下游位置的电势低于上游位置的电势。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具有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上的导电的压纸件和设置在传送带背面的电极件,在压纸件和电极件之间供应偏压,电极件受到控制,从而使由偏压产生的流经传送带电流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带导引件,设置在打印位置的传送带的背面而使带导引件通过传送带与打印头相对,带导引件接地。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传送带正面的压纸件,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上,压纸件靠近传送带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的结构简单,可以在图象成形过程中有效地将复印纸张相对于打印头保持在平坦状态。可以防止由于整个系统布局的限制而对喷墨打印系统的打印头的有效打印范围形成限制。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复印纸张在图象形成过程中处于波浪或变形的状态,使得复制的图象能够达到良好的质量。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会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带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说明传送带对于传送的复印纸张的静电吸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带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说明传送带对于传送的复印纸张的静电吸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再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又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又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又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第三实施例中纸张传送机构实施例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又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带的放大剖视图。图3为说明传送带对于传送的复印纸张的静电吸引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通常具有容纳喷墨打印系统各种元件的主体1和容纳在主体1中的打印机构2。在打印机构2中,设置有可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1中的纸面)上运动的支架13,安装在支架13上的打印头14(如一组喷墨拼合片),和向打印头14供应墨水的墨盒15。
其中装有多张复印纸张的纸盒4(或供纸盘)与主体1相连。纸盒4与主体1的正面的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此外,手送盘5枢接在主体1的前部。当复印纸张手动地送入喷墨打印系统时,手送盘5可以转动到打开的位置(未示出),当不使用手送盘5时其通常处于闭合位置(图1中示出)。
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来自纸盒4或手送盘5的复印纸张3传送到打印机构2的打印位置,通过打印机构2,处于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上形成图象,随后,带有图象的复印纸张输出到输出盘6。输出盘6连接在主体1的背面。此外,上盖7可拆卸地与主体1的上表面相连。在需要维护或修理喷墨打印系统时,上盖7可以从主体1上卸下,在不需要维护或修理时,上盖7通常是连接在主体1上。
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支架13由主导引杆11和副导引杆12保持,从而使支架13在垂直于图1纸面的主扫描方向上可以移动。主导引杆11和副导引杆12横向延伸,它们紧固在主体1的左右侧壁(未示出)上。打印头14支承在支架13的底表面。在本发明中,打印头14由一组组合块(segment chip)组成,即深蓝、深红、黄、黑色组合块。各组合块均具有喷嘴,通过喷嘴,各种墨水喷到复印纸张上,各组合块的喷嘴朝向下。墨盒15安装在支架13的上部,从而使墨盒15将各种墨水供应给打印头14。墨盒15可以更换成新的。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头14中,具有各自喷嘴的喷墨组合块设置成与主扫描方向平行。或者,可以代之以多喷嘴打印头。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墨盒15由盒保持杠杆16固持在支架15上。
此外,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辊21和传送从动辊22设置来驱动传送带23,以便在打印头形成图象的过程中沿副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成直角)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在本发明中,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在由传送带23传送时被传送带23静电吸引。带导引件24设置在打印位置传送带23的背面,使得带导引件24通过传送带23与打印头14相对。中间辊25设置在传送辊21的圆周上,使得中间辊25通过传送带2与传送辊21相对。中间辊25由导电的弹性材料制成,中间辊25起到压纸件的作用,沿传送带23在靠近打印位置的上游位置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23上。
希望的是,传送辊21的直径大于30mm,以便确保在双模式打印过程中与复印纸张接触。范围在100v和1000v之间的偏压在纸张传送过程中通过传送辊21供应给传送带23,从而使复印纸张在传送过程中被传送带23静电吸引。此外,希望的是,传送从动辊22的直径小于16mm,以便确保复印纸张与辊22很容易地分离。
如图2所示,传送带23由导电带介质23a和分散在导电带介质23a上的绝缘材料构成。带介质23a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3接触的正面,绝缘材料23b颗粒以合适的间距,如约等于0.2mm,分散在带介质23a的正面上。绝缘材料23b颗粒尺寸例如约等于100μm。然而,绝缘材料23b的颗粒的尺寸和间距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绝缘材料颗粒的尺寸和间距进行改变和修正。
如图3所示,范围在100v和1000v之间的偏压“Vb”在纸张传送过程中由偏压源供给传送带23。
此外,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送纸辊26和摩擦垫27设置来将多张复印纸张中的一张从纸盒4供给传送带23。中间辊28设置在传送辊21的圆周上。纸张导引件29导引由纸盒4送出的复印纸张3传送到中间辊28。
纸盒4包括主框架31、底板32和延伸板33。底板32和延伸板33形成复印纸张的停留表面。延伸板33与主框架31相连,延伸板33与主框架31相连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以便使大尺寸的复印纸张可以放在由底板32和延伸板33形成的停留表面上。端部护栏34可动地连接在延伸板33上,端部护栏34起到限制放在纸盒4中的复印纸张的作用。
此外,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拾取辊35,一对进给辊36和37,纸张导引件38设置来供应从手送盘5送出的复印纸张3到传送带23。纸张导引件38起到导引从进给辊36和37送出的复印纸张传送到中间辊28的作用。
此外,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导引件41,输出辊42,输出从动辊43在打印头14完成图象成形之后设置来将复印纸张传送到输出盘。纸张导引件41起到导引从传送从动辊22送出的复印纸张3传送到输出辊42的作用。
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具有双模式打印的功能。在双模式打印过程中,复印纸张3在第一次图象成形完成之后传送到输出盘6和纸盒4之间的倾斜纸张传送路径。纸张导引件45和第一路径选择器46设置来导引从传送从动辊22送出的复印纸张3传送到倾斜纸张传送路径。第一路径选择器46在纸张导引件41和纸张导引件45的分支位置处枢转。在双模式打印的第一次图象成形之后,第一路径选择器46转换到其上位,使复印纸张3传送到纸张导引件45。否则,第一路径选择器46转换到其下位,使复印纸张3传送到纸张导引件41。
此外,转向辊47、转向从动辊48和第二路径选择器49设置在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当复印纸张3在第一次图象成形之后传送到主体1之外的纸盒4的顶表面时,转向辊47正向旋转。在纸张复印纸张3暂时输出之后,转向辊47的旋转以控制的定时停转,而借助于转向从动辊48夹持住复印纸张的后边缘。当复印纸张3再次传送到传送带23时,转向辊47反向旋转。
第二路径选择器枢接到纸张导引件45的下游端。在第一次图象成形之后,第二路径选择器转换到下位而使复印纸张3传送到转向辊47。否则,第二路径选择器49转换到其上位而使复印纸张3传送回传送带23。此外,纸张导引件51、双模式辊52和双模式从动辊53设置来供应从转向辊47送出的复印纸张3到传送带23。纸张导引件51起到导引从转向辊47送出的复印纸张3传递到传送带23的作用。由于传送辊21的旋转而旋转的传送从动辊54导引从双模式辊52送出的复印纸张3传送到中间辊28。
在上述图1的喷墨打印系统中,当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由传送带23传送时,范围在100V到1000V范围内的偏压Vb施加到传送带23上。绝缘材料23b的颗粒以适当的间距分散在导电带介质23a的正面上,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由偏压Vb产生静电微场,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在传送过程中被传送带23静电吸引。此外,中间辊2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23接触。
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防止由于整个系统布局的限制而对打印头14的有效打印范围形成限制。并且即使复印纸张3不被中间辊25保持在传送带23上,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复印纸张3在图象形成过程中处于波浪或变形的状态,使得复制的图象能够达到良好的质量。
图4示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图5为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带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说明传送带对于传送的复印纸张的静电吸引的示意图。
在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中,传送带63取代图1实施例中的传送带23。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63由绝缘带介质63a和分散在绝缘带介质63a上的导电材料63b构成,如图5所示。带介质63a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4欧姆范围内的介电材料制成。带介质63a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3接触的正面,导电材料63b的颗粒以大约等于如0.2mm的间距分散在带介质63a的正面上。导电材料63b的颗粒的大小约等于如100μm。然而,导电材料63b颗粒的大小和间距并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6所示,在100V到1000V范围内的偏压“Vb”在纸张传送过程中由偏压源供应到带导引件24。带导引件24设置在打印位置的传送带63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63与带导引件24接触,带导引件24起到电极件的作用,施加的偏压通过带导引件24供给传送带63。此外,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中间辊65设置在靠近打印位置的传送带63的正面,从而使得中间辊65将传送带63压靠在带导引件24上。中间辊65起到压纸件的作用,沿传送带63在靠近打印位置上游处将复印纸张3压靠在传送带63上。图4的喷墨打印系统的其它元件与图1中的对应元件基本上系统,省略其描述。
在图4的上述喷墨打印系统中,当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由传送带63传送时,范围在100V到1000V范围内的偏压Vb施加到传送带63上。绝缘材料63b的颗粒以适当的间距分散在导电带介质63a的正面上,如图5所示。如图7所示,由偏压Vb产生静电微场,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在传送过程中被传送带63静电吸引。此外,中间辊6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63接触。
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防止由于整个系统布局的限制而对打印头14的有效打印范围形成限制。并且即使复印纸张3不被中间辊65保持在传送带63上,也可以可靠地防止复印纸张3在图象形成过程中处于波浪或变形的状态,使得复制的图象能够达到良好的质量。
图8示出了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中纸张传送机构的又一实施例。
在图8的纸张传送机构中,传送带73取代图1实施例中的传送带23。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73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1欧姆范围内的中等阻值的导电材料构成。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可以通过避免传送带73的静电引力的增大而保证平滑的纸张传送。传送带23和传送带63可以用来代替传送带73。传送带73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的其它元件与图1中的对应元件基本上相同,省略其描述。
在图8的纸张传送机构中,电源组PP设置作为通过传送辊21向传送带73供应偏压的偏压源。传送辊21为沿纸张传送路径设置在传送带73的上游位置而驱动传送带73的上游传送辊,传送从动辊22为沿纸张传送路径设置在传送带73的下游位置而驱动传送带73的下游传送辊。下游传送辊22是接地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供应到传送带73而使得下游位置的电势低于上游位置的电势。
在图8的上述纸张传送机构中,当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由传送带传送时,偏压通过上游的传送辊21供给传送带73,下游的传送辊22接地。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在传送时受到传送带73的静电吸引。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图8的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此外,由导电弹性材料构成的中间辊2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73接触。由于下游传送从动辊22接地,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保证复印纸张3从下游传送辊22上轻易地分离。因此,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通过避免传送带73的静电引力的增大而保证纸张的平滑传送。
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在图像成形过程中保持纸张处于平坦的状态,并且被平滑地传送,使得复制的图象能够达到良好的质量。
图9示出了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另一实施例。
在图9的纸张传送机构中,设置的传送带73、电源组PP、带导引件24、中间辊25、传送辊21和传送从动辊22与图8中实施例的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省略其描述。
在图9的纸张传送传送机构中,电源组PP作为通过传送辊21向传送带73供应偏压的偏压电源。传送辊21起到电极件的作用,设置在传送带73的背面,将电源组PP的偏压供给传送带73。中间辊25起到导电压纸件的作用,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73上。如图9所示,在传送辊21和中间辊25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受到控制,使得由偏压产生的流经传送带73的电流(=I1-I2)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当传送带73传送厚的复印纸张时,复印纸张的电阻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传送辊21和中间辊25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增大,使得流经传送带73的电流(=I1-I2)保持在恒定的水平。因此,即使在复印纸张的厚度增加时,上述图9的纸张传送机构也能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实现纸张的平滑传送。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图9的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此外,中间辊2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73接触。即使在复印纸张的厚度增加时,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也能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保证纸张的平滑传送。
图10示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又一实施例。在图10中,与图9中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的各元件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描述。
在图10的纸张传送传送机构中,电源组PP作为通过传送辊21向传送带73供应偏压的偏压电源。传送辊21起到电极件的作用,设置在传送带73的背面,将电源组PP的偏压供给传送带73。中间辊25起到导电压纸件的作用,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73上。此外,带导引件24起到反馈电极的作用,沿纸张传送路径位于传送带23的背面远离电极件21的下游位置。
如图10所示,在电极件(传送辊21)和压纸件(中间辊25)之间及电极件和反馈电极(带导引件24)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受到控制,使得流经电极件21的电流(I1)与流经压纸件的电流(I2)和流经反馈电极24的电流(I3)之和之间的差值(=I1-(I2+I3))保持在恒定水平。
当传送带73传送厚的复印纸张时,复印纸张的电阻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传送辊21和中间辊25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增大,使得电流差值(=I1-(I2+I3))保持在恒定的水平。因此,即使在复印纸张的厚度增加时,上述图10的纸张传送机构也能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实现纸张的平滑传送。
此外,当大量的墨水喷到复印纸张上而形成图象时,这样的复印纸张的电阻是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传送辊21和中间辊25及中间辊25和带导引件24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受到控制,使得电流差值(=I1-(I2+I3))保持在恒定的水平。因此,图10的上述纸张传送机构在带有大量墨水的图象成形完成之后,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有效地实现纸张的平滑传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带导引件24起到反馈电极的作用,传送辊起到电极的作用,中间辊25起到导电压纸件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简单。图10的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此外,中间辊2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73接触。此外,即使在复印纸张的厚度增加或带有大量墨水的图象成形完成时,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也能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保证纸张的平滑传送。
或者,图10的纸张传送机构修改而使得传送从动辊22代替带导引件24起到电极件的作用。
图11示出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又一实施例。在图11中,与图9中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的各元件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描述。
在图11的纸张传送传送机构中,电源组PP作为通过传送辊21向传送带73供应偏压的偏压电源。传送辊21起到电极件的作用,设置在传送带73的背面,将电源组PP的偏压供给传送带73。中间辊25起到导电压纸件的作用,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73上。此外,带导引件24和传送从动辊22起到反馈电极的作用,沿纸张传送路径位于传送带23的背面远离电极件21的下游位置。
如图11所示,在电极件(传送辊21)和压纸件(中间辊25)之间、电极件21和反馈电极(带导引件24)之间及电极件21和反馈电极(传送从动辊22)之间供应的电源组PP的偏压受到控制,使得流经电极件21的电流(I1)与流经压纸件的电流(I2)、流经反馈电极24的电流(I3)和流经反馈电极22的电流(I4)之和之间的差值(=I1-(I2+I3+I4))保持在恒定水平。
在图11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带导引件24和传送从动辊22起到反馈电极的作用,传送辊起到电极件的作用,中间辊25起到导电压纸件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简单。图11的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此外,中间辊25确保复印纸张3与传送带73接触。此外,即使在复印纸张的厚度增加或带有大量墨水的图象成形完成时,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也能通过将传送带73对于复印纸张的静电引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而保证纸张的平滑传送。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又一实施例。
在图12的纸张传送机构中,设置的传送带73、带导引件24、中间辊25、传送辊21和传送从动辊22与图8中实施例的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省略其描述。
在图12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带导引件24设置在打印位置的传送带73的背面,使得带导引件24通过传送带73与打印头14相对,并且带导引件24接地。如上所述,传送带73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1欧姆范围内的中等阻值的导电材料构成。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可以通过避免传送带73的静电引力的增大而保证平滑的纸张传送。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简单。图12的纸张传送机构在图象成形过程中在传送复印纸张3的同时有效地将复印纸张3相对于打印头14保持在平坦状态。带导引件24接地,因此能在打印位置准确地传送复印纸张,并防止图象成形过程中传送的纸张在平坦度上产生轻微的不平整。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第三实施例。
在图13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各元件与图1中对应元件基本相同,并标以相同的标号,省略其描述。
在图13的纸张传送机构中,传送辊21和传送从动辊22设置来驱动传送带83,以便在打印头14形成图象的过程中沿副扫描方向(与垂直于图13纸面的主扫描方向成直角)在打印位置(打印头下)传送复印纸张。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在由传送带83传送的同时被传送带83静电吸引。在处于打印位置的传送带83的背面不设置带导引件。中辊84设置处于传送辊21和传送从动辊22之间位置(与打印头14相对)的传送带83的正面上。中辊84向传送带83作用张力。偏压辊85设置在传送带21的圆周上,使得偏压辊85通过传送带83与传送辊21相对。偏压辊85向传送带83供应偏压。
此外,在图13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压纸辊86设置在传送带83的正面而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83上,压纸辊86靠近传送带83的笔直的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图13中用箭头A表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纸辊86由借助于传送辊21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构成。如图13所示,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递路径是与传送辊21的顶部和传送从动辊22的顶部相连的公切面。在传送辊21的顶部,传送带83刚与传送辊21分开。在传送从动辊22的顶部,传送带83刚与传送辊22进入接触。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指的是传送带83正面的这样一个位置,即在该位置,传送带83刚与传送辊22分开。
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在图13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来自纸盒4的复印纸张3通过传送带83传送到打印机构2的打印位置,经打印头14的喷嘴通过将墨水喷到复印纸张3上而在处于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3上形成图象,随后,带有图象的复印纸张输出到输出盘6。由于通过偏压辊85将偏压施加到传送带83上,复印纸张3在由传送带83传送的同时受到传送带83的静电吸引。
在图13所示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压纸辊86靠近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设置,压纸辊在打印位置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83上。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有效地提供复印纸张3在打印位置的准确传送,并防止图象成形过程中传送的纸张在平坦度上产生轻微的不平整。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获得良好质量的复制图象。
此外,在图13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压纸辊86起到压纸件的作用,在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83上。压纸辊86和传送带83之间的摩擦大大降低,带压纸辊86的纸张传送机构改善了耐用性。
图14示出了图13的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另一实施例。在图14中,各元件与图13中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省略其描述。
在图14的纸张传送机构中,纸张导引件91代替图13的压纸辊86设置在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图14中用箭头A表示)。纸张导引件91沿纸张传送路径在远离打印位置的上游位置将纸张压靠在传送带83上。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有效地提供复印纸张3在打印位置的准确传送,并防止图象成形过程中传送的纸张在平坦度上产生轻微的不平整。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获得良好质量的复制图象。
图15示出了图13的喷墨打印系统的纸张传送机构又一实施例。在图14中,各元件与图13中对应元件基本相同,省略其描述。
在图15的纸张传送机构中,压纸辊86设置在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图15中用箭头A表示)。在图15的纸张传送机构中不设置如图14实施例中的偏压辊85。然而,偏压“Vb”也从偏压源供给压纸辊86。图13实施例中的偏压辊85和压纸辊86在本实施例中只由压纸辊86一个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打印头14包括最靠近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图15中用箭头A表示)的上游喷嘴。在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中,打印头14和传送辊21设置成使上游喷嘴位于沿传送带83距起始位置大约10mm远的位置。上游喷嘴的位置和沿传送带83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在图15中用箭头L表示。
本实施例的纸张传送机构有效地提供复印纸张3在打印位置的准确传送,并防止图象成形过程中传送的纸张在平坦度上产生轻微的不平整。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可以获得良好质量的复制图象。此外,图13实施例中偏压辊85和压纸辊86在本实施例中只由压纸辊86一个构成。因此,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系统结构简单,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由导电带介质和分散在导电带介质上的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带介质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接触的正面,绝缘材料颗粒分散在带介质正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带介质上施加偏压。
3.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由绝缘带介质和分散在绝缘带介质上的导电材料构成,所述带介质具有与传送的复印纸张接触的正面,导电材料颗粒分散在带介质正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带介质上施加偏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带导引件,设置在位于打印位置的传送带背面使得带导引件通过传送带与打印头相对,偏压施加在导引件上而使得偏压通过导引件施加到带介质上。
6.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传送带沿纸张传送路径具有下游位置和上游位置,向传送带供应偏压而使下游位置的电势低于上游位置的电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设置来驱动传送带的上游传送辊和下游传送辊,偏压施加到上游传送辊上,使得偏压通过上游传送辊供给传送带,下游传送辊接地。
8.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具有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上的导电的压纸件和设置在传送带背面的电极件,在压纸件和电极件之间供应偏压,偏压受到控制,从而使由偏压产生的流经传送带的电流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设置来驱动传送带的上游传送辊和下游传送辊,上游传送辊构成电极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反馈电极,沿纸张传送路径位于远离电极件的下游位置的传送带背面,偏压在电极件和压纸件之间及电极件和反馈电极之间供应,所述偏压受到控制,使得流经电极件的电流与流经压纸件的电流和流经反馈电极24的电流之和之间的差值保持在恒定水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带导引件,设置在打印位置的传送带背面使得带导引件通过传送带与打印头相对,反馈电极由带导引件构成。
12.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带导引件,设置在打印位置的传送带的背面而使带导引件通过传送带与打印头相对,带导引件接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1欧姆之间的中等阻值的导电材料构成。
14.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通过经喷嘴向复印纸张上喷出墨水而在打印位置的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
纸张传送机构,具有设置在其中的传送带,用于当打印头在复印纸张上形成图象时在打印位置传送复印纸张,其中纸张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传送带正面的压纸件,将复印纸张压靠在传送带上,压纸件靠近传送带的笔直纸张传送路径的起始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纸件由从动辊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纸件由从动辊构成,偏压施加到从动辊上,从而使得偏压通过从动辊施加到传送带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打印头包括沿传送带最靠近纸张传送路径起始位置的上游喷嘴,打印头和传送辊设置成使得上游喷嘴位于沿传送带距起始位置大约10mm远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1欧姆之间的中等阻值的导电材料构成。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由体积电阻在108欧姆到1011欧姆之间的中等阻值的导电材料构成。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纸张传送机构包括反馈电极,沿纸张传送路径位于远离电极件的下游位置的传送带背面,偏压供给纸张传送机构使得流经电极件的电流与流经压纸件的电流和流经反馈电极24的电流之和之间的差值保持在恒定水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1277/1998 | 1998-08-18 | ||
JP231305/1998 | 1998-08-18 | ||
JP23130598 | 1998-08-18 | ||
JP23127798 | 1998-08-18 | ||
JP25553598 | 1998-09-09 | ||
JP255535/1998 | 1998-09-09 | ||
JP255902/1998 | 1998-09-10 | ||
JP25590298 | 1998-09-10 | ||
JP132444/1999 | 1999-05-13 | ||
JP13244499A JP3998167B2 (ja) | 1998-08-18 | 1999-05-13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3881A true CN1253881A (zh) | 2000-05-24 |
CN1220591C CN1220591C (zh) | 2005-09-28 |
Family
ID=2752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179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591C (zh) | 1998-08-18 | 1999-08-16 |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998167B2 (zh) |
KR (1) | KR100338719B1 (zh) |
CN (1) | CN1220591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4867B (zh) * | 2008-05-08 | 2011-02-09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45593B2 (ja) | 2002-03-13 | 2006-1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分級装置、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分級方法、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4217332A (ja) * | 2003-01-10 | 2004-08-05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434927B2 (en) | 2002-11-26 | 2008-10-14 | Ricoh Company, Ltd. |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
JP4111503B2 (ja) * | 2003-02-04 | 2008-07-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216968B2 (en) | 2003-05-24 | 2007-05-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electrostatic hold down and conductive heating assembly |
US6997549B2 (en) | 2004-02-26 | 2006-02-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hold down system |
JP4492380B2 (ja) * | 2005-02-04 | 2010-06-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4391953B2 (ja) | 2005-02-14 | 2009-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21280B2 (ja) * | 2007-08-10 | 2012-04-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2309B2 (ja) * | 2008-03-12 | 2010-04-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72996B2 (ja) * | 2010-11-10 | 2015-0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1999
- 1999-05-13 JP JP13244499A patent/JP39981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8-16 CN CNB991179161A patent/CN122059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8-18 KR KR1019990034107A patent/KR10033871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4867B (zh) * | 2008-05-08 | 2011-02-09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0143026A (ja) | 2000-05-23 |
CN1220591C (zh) | 2005-09-28 |
KR100338719B1 (ko) | 2002-05-30 |
KR20000017370A (ko) | 2000-03-25 |
JP3998167B2 (ja) | 2007-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0591C (zh) |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 |
CN1158186C (zh) | 具有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 |
KR101821555B1 (ko) | 시트 이송 및 보유 장치 | |
CN1666879A (zh) |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
JP6265719B2 (ja) | 記録支持体に印刷を行うデジタルプリンタ | |
CN1131787C (zh) |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6729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5737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967407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670631A (zh) | 成像设备 | |
CN101031431A (zh) | 成像设备 | |
CN1865015A (zh) |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741946A (zh) |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 |
CN1714034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CN104423226B (zh)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119588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06511A (ja) |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
CN1637651A (zh) | 转印装置 | |
CN1800995A (zh) | 成像装置 | |
JP2017132043A (ja) | 印刷装置 | |
US6176567B1 (en) | Direct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cleaning of excess print particles | |
US6270196B1 (en) | Tandem type of direct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gating apertures for supplying toner | |
JP6984695B2 (ja) | 印刷装置 | |
JPH06328677A (ja) | 液状体担持部材用搬送機構及び装置とインク記録装置 | |
JP2001260336A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24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