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178C -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6178C
CN1246178C CNB021269025A CN02126902A CN1246178C CN 1246178 C CN1246178 C CN 1246178C CN B021269025 A CNB021269025 A CN B021269025A CN 02126902 A CN02126902 A CN 02126902A CN 1246178 C CN1246178 C CN 12461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chamber
extraneous air
overhead guard
drive mechanism
discharge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6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8750A (zh
Inventor
神之门裕之
桐生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61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1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提供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一种冷却结构,该结构能够防止来自深水坑等的水侵入带腔室。在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中,其中连接于动力源的驱动带轮和连接于轴的从动带轮两者用V型带互相束缚,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容纳于带腔室中,带腔室设置有外部空气的吸入口15及排出口45,而冷却的外部空气可经吸入及排出口15、45流过带腔室,外部空气的吸入及排出口15、45构造在带腔室的前方上部分及后方上部分。

Description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本文的摩托车包含一种小的摩托车,例如小轮摩托车或机动自行车,以及马达驱动的两轮车辆。
背景技术
摆动单元式发动机已被用作小型摩托车的驱动装置。摆动单元式发动机是具有一体地连接于发动机的曲轴箱的V型带式传动装置的一种发动机,它装配在后轮上并通过减振器安装在车身框架上,与后轮一起相对车身框架作摆动运动。传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曲轴的驱动带轮和连接于后轴的从动带轮,两者用V型带束缚并容纳于带腔室中。V型带式传动装置设置在后轮的一侧,而消声器在另一侧。
图6是传统的V型带式传动装置的外观图。
V型带传动装置50设置在后轮(未图示)的左侧。带腔室51内容纳有V型带变速机构(未图示),该变速机构与脚踩启动轴52前面一短距离处的曲轴(未图示)连接。在带腔室51前边装有前罩53,而在前罩53的前端部设置了获取外部空气的吸入口54。外部空气从吸入口54导入,如箭头A所示,经过未图示的设置在前罩53后面的开口流入带腔室51内。吸入的外部空气流过带腔室51并经形成在带腔室的后面及底部的排出口(未图示)排放到外部,如箭头B、C所示。于是带腔室的内部以从带腔室前部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通风及冷却。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传统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设置有外部空气的吸入及排出口,其开口处在带腔室下部分,例如,在雨中行驶而尤其是在水坑中或类似情况下行驶期间水可能从吸入或排出口进入带腔室,而引起带及变速机构的损坏。
从上述观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一种冷却结构,它能够起到防止来自深水坑等的水侵入带腔室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驱动带轮和与轴连接的从动带轮装纳于带腔室内,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两者用V型带互相束缚,带腔室设有用于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及排出口,并且可使冷却的外部空气经吸入口及排出口流过该带腔室,其中外部空气的吸入及排出口构造在带腔室的前方上部分及后方上部分。
在这种结构中,用于获取冷却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和用于排放流经带腔室的外部空气的排出口都设置在带腔室的上部分,所以来自车身下面的水的侵入,例如从水坑来的水侵入带腔室变得不那么容易,并可防止损坏带及变速机构。
在优先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顶罩设置在位于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的该带腔室上方的区域的周围,以便进行封盖。
在这种结构中,开口于带腔室的顶侧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及排出口在带腔室的上部分彼此分开,并且它们的顶侧被顶罩盖住,所以防止了水从带式传动装置的上方经吸入及排出口进入带腔室。此外,当串列骑手骑在摩托车上时,顶罩可用作脚踏板,这提高了使用性能。
在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了与该吸入口连通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该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在带腔室顶部的前方并高于带腔室顶部的位置开启,并且该外部空气引入通道在中部被分开以提供间隙。
在这种结构中,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口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连接于带腔室,该外部空气吸入口开启在高于带腔室顶部的位置上,所以有效地防止了水从下部侵入带腔室。此外,外部空气引入通道在中间被分开以产生间隙,所以混在外部空气中的水在到达带腔室之前可被分离出以便可以从间隙中流下。因此,能更加可靠地防止水侵入带腔室。
在还有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过滤器单元设置在该间隙的下游侧上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中,并且过滤器单元通过一弹性部件由压靠该过滤器单元的该顶罩保持。
在这种结构中,在水被分离出以便允许它从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间隙流下之后,外部空气流过过滤器,并去除灰尘及异物,所以防止了灰尘及异物对带腔室中的V型带及变速机构的损坏。此外,具有过滤器的过滤器单元可通过弹性件在顶罩的协助下而紧凑地配置,所以过滤器单元可被固定地及可靠地保持而没有间隙。
在又有的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排出口一侧上的该顶罩设置成在顶罩与该带腔室的顶面、侧面和后面之间留有空隙。
在这种结构中,顶罩盖住了排出口顶罩与带腔室的顶面、侧面和后面之间留有空隙,所以流入带腔室的外部空气从带腔室流出以平稳地被排放。因此,提高了冷却效果。
在还有的另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该顶罩与该带腔室之间的该排出口前面的位置将肋设置在带腔室罩上。
在这种结构中,设置在排出通道上的肋防止了外部的水从顶罩与带腔室之间的空隙流回并进入带腔室。此外,顶罩通过设置在带腔室罩上的肋而固定在带腔室上,所以带腔室罩本身的强度以及组装件的强度提高了。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用于获取冷却的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和用于排放流过带腔室的外部空气的排出口都设置在带腔室的上部分,所以从车身下方,例如从水坑来的水变得不那么容易侵入带腔室,并防止了带及变速机构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后部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摆动单元发动机的剖面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和
图6是传统的V型带式传动装置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后部的侧视图。
摩托车车身的后部包括:车座1,后轮2,以及安装在车身框架3上的摆动单元发动机4。连接部6通过第一枢轴5附接在车身框架3上。连接部6通过第二枢轴7可转动地安装在发动机支架8上,发动机支架8与摆动单元发动机4的曲轴箱(未图示)制成一体。摆动单元发动机4通过第一及第二枢轴5及7和减振器(未图示)安装在车身上。
在摆动单元发动机4下面设置了侧支柱9,用于在车辆停放期间支承车身,而在侧支柱后面的是主支柱10。在摆动单元发动机4的一个侧面附接了用于通过脚踩启动轴12来启动发动机的脚踩启动踏板11。在脚踩启动轴12前方设置了用于围护摆动单元发动机4以及串列骑手脚后跟的保护器13,而在保护器13的前部是串列骑手的脚踏板14。
在摆动单元发动机4内设置有V型带式传动装置(稍后描述),而用于获取外部空气以冷却传动装置的吸入口15和外部空气管道16设置在单元发动机的前方上部分处。V型带式传动装置用带腔室罩17盖住,其上部分被顶罩18盖住。顶罩18进一步用装饰罩19盖住。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摆动单元发动机的剖面俯视图。
摆动单元发动机4由在配合平面P处连接在一起的带腔室罩17及曲轴箱20构成。发动机21容纳在单元发动机内,发动机21侧向地布置在单元发动机中心的前方处;在左侧设置了带腔室22,而在后部是齿轮机构35;而齿轮机构连接于后轮2的轴33。
发动机21包括:用于开启/关闭进气及排气阀(未图示)凸轮轴23,火花塞24,活塞25,连接活塞25与曲轴27的连杆26等。曲轴27突伸入带腔室22,而驱动带轮28安装在曲轴上。驱动带轮28与安装在从动轴32上的从动带轮31用V型带30束缚。后轮2由轴33及轮胎34构成。每个驱动带轮28及从动带轮31都由一对V型的对置的带轮件构成,而对置的带轮件的一个可相对另一个带轮件轴向移动。这个轴向移动改变了V型槽的宽度,它依次又改变了V型带30在每个带轮的V型槽中的接合深度。
在驱动带轮28的外带轮件的背侧设有翅片29a以形成抽吸风扇29。驱动带轮28的转动导致抽吸风扇29的转动,而外部空气从带腔室罩17的开口经过滤器(未图示)被抽入带腔室22内,带腔室罩17形成在面向抽吸风扇29的位置上。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示意俯视图,而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带式传动装置在侧面用带腔室罩17及在顶部用顶罩18盖住,顶罩18用装饰罩19盖住。每个带腔室罩17及顶罩18都由例如铝的压铸件制成并覆盖。装饰罩19是由树脂制成的,作为防止磨损顶罩18的覆盖层的装置,这种磨损是由例如当串列的骑手骑在车上时他或她踏在顶罩18上引起的。顶罩18用后部(排出部分)盖住带腔室罩17,该后部被装饰罩19盖住并为了隔离而在后部的前方与前部(吸入部分)相分隔。顶罩18的后部盖住了排出部分45,在顶罩与带腔室罩17的顶面、侧面和后面之间留有空隙。
外部空气管道16连接于前部的前端部上。外部空气管道16在多处位置上弯曲,而在顶端部制有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的吸入口15。吸入口15在带腔室顶部的前方并高于带腔室顶部的位置上朝上地敞开。在外部空气管道16的底壁上沿流动路径制有多个排放孔48。如果雨水进入吸入口15处,水就从排放孔48流落。
外部空气管道16与顶罩18以间隙37在连接件36处连接,间隙37形成于该管道端部的周围。海绵件(未图示)配装在间隙37中。对于这种连接件36,构成于外部空气管道16中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47(以白色箭头表示)和与外部空气管道连通的顶罩18在中间被分开以形成间隙37,所以混入外部空气中并流经间隙37的水被分离并防止该水进入顶罩18。混入外部空气中的水撞向弯曲的外部空气管道16的侧壁,并被有效地分离以沿着管道的底部流动,并从排放孔48流出。没有从孔流出的水在连接件36处被分离并防止该水进入顶罩18。
在吸入侧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如下:由于带腔室中的抽吸风扇29(图2)作用的结果,从吸入口15获取外部空气,该空气流过外部空气管道16,如箭头A所示,并流过连接件36。然后,从过滤器单元40下面流过过滤器元件39,如箭头B所示,并如箭头C所示流过过滤器盒38。然后,它朝下流过顶罩18,如箭头D所示,并从设置在靠近驱动带轮28(图2)的位置的开口(未图示)经过第二过滤器元件44而被抽入带腔室22(图2)。
为冷却而流过带腔室的外部空气从排出口45排出,排出口45位于带腔室的后方上部分。此处,如上面所述,因为排出口45被顶罩18盖住,在顶罩18与带腔室的顶面、侧面和后面之间留有空隙,所以排放的空气在向前及向后方向上没有空气阻力而顺畅地流动。从排出口45向后流动的排放空气在后面朝下释放,如箭头E所示,而向前流动的排放空气从带腔室罩17的侧边释放,如箭头F所示。
分别地在带腔室罩17的顶部及侧边制有壁状肋46及翅形肋49,这些肋在带腔室罩17与顶罩18之间。如箭头F所示,排放的空气在这种壁状肋46及翅形肋49之间的空间流过。由于这些构成于顶罩18与带腔室罩17之间的壁状肋46及翅形肋49的原因,防止了水从外部经各罩之间的空隙流回并进入排出45。
在连接件36的后部制有由过滤器盒38及过滤器元件39构成的过滤器单元40,而在过滤器单元40上装有两根弹性轨道41。过滤器盒38在其下侧与支架42制成一体。当支架42与多个销子43进入接合时,过滤器单元40被配装在顶罩18的内部,多个销子43设在顶罩18的内部表面上,而顶罩18被保持在各销子上。在此情况下,顶罩18通过过滤器盒38上的弹性轨道被压向过滤器单元40,所以过滤器单元40被固定住而无间隙。
参考标记的解释
1:车座2:后轮3:车身框架4:摆动单元发动机5:第一枢轴6:连接部7:第二枢轴8:发动机支架9:侧支柱10:主支柱11:脚踩启动踏板12:脚踩启动轴13:保护器14:串列骑手脚踏板15:吸入口16:外部空气管道17:带腔室罩18:顶罩19:装饰罩20:曲轴箱21:发动机22:带腔室23:凸轮轴24:火花塞25:活塞26:连杆27:曲轴28:驱动带轮29:抽吸风扇29a:翅片30:V型带31:从动带轮32:从动轴33:轴34:轮胎35:齿轮机构36:连接件37:间隙38:过滤器盒39:过滤器元件40:过滤器单元41:弹性轨道42:支架43:销子44:第二过滤器元件45:排出46:壁状肋47:外部空气引入通道48:排放孔49:翅形肋50:V型带式传动装置51:带腔室52:脚踩启动轴53:前罩54:吸入口。

Claims (6)

1.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中与动力源连接的驱动带轮和与轴连接的从动带轮装纳于带腔室内,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两者用V型带互相束缚,带腔室设有用于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及排出口,并且可使冷却的外部空气经吸入口及排出口流过所述带腔室,所述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
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形成在带腔室的前侧的上部,外部空气的排出口形成在带腔室的后侧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顶罩,该顶罩隔开设置于带腔室上部的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并将吸入口和排出口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将该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在比上述带腔室靠前的且高于带腔室上面的位置开口,并且所述外部空气引入通道在中部被分开以提供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单元设置在所述间隙的下游侧上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中,并且过滤器单元通过一弹性部件由压靠该过滤器单元的所述顶罩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排出口一侧上的所述顶罩设置成在顶罩与所述带腔室的顶面、侧面和后面之间留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罩与所述带腔室之间的所述排出口前面的位置将肋设置在带腔室罩上。
CNB021269025A 2001-07-25 2002-07-25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1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4595/01 2001-07-25
JP2001224595A JP2003042270A (ja) 2001-07-25 2001-07-25 ベルト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224595/2001 2001-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750A CN1398750A (zh) 2003-02-26
CN1246178C true CN1246178C (zh) 2006-03-22

Family

ID=1905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69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178C (zh) 2001-07-25 2002-07-25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042270A (zh)
CN (1) CN1246178C (zh)
MY (1) MY13092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41408A (en) * 2003-03-06 2010-04-30 Yamaha Motor Co Ltd Saddle-riding vehicle
CN100357149C (zh) * 2003-05-20 2007-12-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具有皮带冷却构造的机动二轮车
JP4675171B2 (ja) * 2005-06-30 2011-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4801814B2 (ja) * 2006-09-26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JP4963976B2 (ja) * 2007-01-26 2012-06-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樹脂ブロックベルトを有する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2008185054A (ja) * 2007-01-26 2008-08-14 Yamaha Motor Co Ltd 樹脂ブロックベルトを有する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10151237A (ja) * 2008-12-25 2010-07-0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5381618B2 (ja) * 2009-10-27 2014-01-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5640564B2 (ja) * 2010-08-27 2014-12-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CN105782417B (zh) * 2014-12-26 2019-11-0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传动箱
WO2023084592A1 (ja) * 2021-11-09 2023-05-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0923A (en) 2007-07-31
JP2003042270A (ja) 2003-02-13
CN1398750A (zh) 2003-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178C (zh)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US6622806B1 (en) Air inlet for ATV
CN1715622A (zh) 消音器装置
US20070023214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891559A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JPS5810257B2 (ja) コガタセツジヨウシヤ
JPS6125737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エンダ装置
CN116757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00404361C (zh) 机动二轮车
CN1948077A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692220A (zh) 踏板型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212949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CN1091050C (zh) 踏板式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CN1080222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JP2007191104A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
KR100795247B1 (ko) 에어크리너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843570B2 (ja)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のベルト式変速装置
CN101011991B (zh)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CN106560392A (zh) 鞍骑型车辆
JP668989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104791A (ja) 二輪車の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装置
JPS62205822A (ja) 不整地走行用鞍乗型車両の防水構造
JP3835101B2 (ja) スノーモービル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構造
JPS63137088A (ja) 車両の伝動ケ−ス冷却装置
JPH0431190A (ja) ベルト変速機の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