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0274A - 具有保护盖的图象传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保护盖的图象传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0274A
CN1240274A CN99103938A CN99103938A CN1240274A CN 1240274 A CN1240274 A CN 1240274A CN 99103938 A CN99103938 A CN 99103938A CN 99103938 A CN99103938 A CN 99103938A CN 1240274 A CN1240274 A CN 124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ision maker
camera
drive unit
over cap
imag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3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023C (zh
Inventor
饭田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24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0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0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0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象传感装置,诸如数字静态相机和视频图象传感机,具有用于保护图象传感光学系统的保护盖。该盖可开可关闭。图象传感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保护盖的盖驱动器;以及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判定该装置被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还是被设置为由外部控制器单元控制该装置的外部控制方式。该电路根据判定的结果决定盖驱动器的操作。

Description

具有保护盖的图象传感装置
本发明涉及具有保护盖的图象传感装置和记录/再现装置,诸如电子静止相机和视频图象传感机。
近来,提出了一种具有透镜保护盖的数字式相机和视频图象传感机,该透镜保护盖在捕捉图象期间打开以露出物镜,并在不捕捉图象期间关闭以保护透镜。这种透镜保护盖以下称为“护盖”。
图1是表示装有这种护盖的数字式相机的透视图。
图1中,标号60标记用于打开和关闭护盖(未示出)的一操纵杆。用户操纵这一操纵杆60以便打开与之连接的护盖。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希望从与之连接的计算机控制数字式相机。
在上述的先有技术中,打开和关闭护盖的操作是在相机机体侧进行的。先有技术没有注意到在相机由外部的计算机控制时如何及何时打开和关闭护盖。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与先有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盖的图象传感装置,诸如数字式静止相机和视频图象传感机,该装置能够视诸如PC和工作站这种外部控制器是否与该装置连接而被控制。
以上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图象传感装置而实现的,该装置包括:可开可闭并保护图象传感光学系统的一种保护盖;驱动保护盖的盖驱动装置;以及一种判定装置,判定图象传感装置是被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还是被设置为由一外部控制器单元控制装置的外部控制方式,其中判定装置根据判定结果判定盖驱动装置的操作。
根据这样构造的装置,在图象传感装置由外部控制器单元控制的情形下,可适当地控制盖的打开和关闭的操作。
从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将是明显的,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标记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1是表示以往的数字式相机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数字式相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相机护盖和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相机在完全关闭状态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护盖机构的顶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检测图2中所示的相机的护盖打开和关闭的叶片开关的右手侧的侧视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相机在完全打开状态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护盖机构的顶视图;
图9是图2所示相机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状态之间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护盖机构的顶视图;
图11是在图2所示的相机中当迫使在完全关闭状态的护盖机构打开时的前视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相机的方式切换拨盘的顶视图;
图13是表示用于打开/关闭图2所示的护盖的CPU的操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用于打开/关闭图2所示的护盖的CPU的另一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其中流程图类似于图13,其不同在于虚线所包围的步骤;以及
图15是表示用于打开/关闭图2所示的护盖的CPU的又一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其中流程图类似于图13,其不同在于虚线所包围的步骤。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最佳地表示出记录/再现装置的数字式相机的构成的框图,而图3则表示图2中相机的护盖和开口的配置。
在图2和3中,标号1标记相机主体;2标记包含组成光学系统的一透镜和一透镜筒的光学模块;4标记在主体1中形成的一开口,允许光线从物体进入到光学模块2;5标记用于显示现场图象和再现图象的LCD(液晶显示器);6标记用于启动图象传感的释放按钮。7标记由用户人工操作以切换相机方式(将在稍后说明)的方式拨盘。用户能够从相机外部操作切换开关7。
标号8标记用于覆盖开口4的护盖;9标记用于驱动护盖8的一电动机(MO);10标记用于控制电动机9的驱动的驱动器(DR);30标记检测护盖8打开和关闭的一开关单元;12标记用于把由光学模块2形成的景物图象转换为电信号的CCD;13标记用于处理来自CCD 12的输出信号以产生图象信号的一图象处理器;14标记用于在LCD 5上显示来自图象处理器13的图象信号的显示单元;15标记用于控制与外部控制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的通信的通信控制器;16标记作为与外部控制装置的接口的一I/O端口;以及17标记用于控制这些装置操作的CPU。
为了说明护盖8、主体1、及光学模块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将参照图3说明在图象传感时护盖8移动的方式。
图3中的虚线表示随轴21转动的透镜护盖8(稍后将参照图4说明)。参见图3,I表示开口4完全关闭的状态(以下称为完全关闭的位置),在该状态护盖8完全覆盖开口4;III表示开口4完全打开的状态(以下称为完全打开的位置),在该状态护盖8从开口4缩回且开口4完全打开;以及II表示护盖8处在完全关闭的位置I和完全打开的位置III之间的中间的状态。
自然护盖8的直径比开口4大。因而,当护盖8处于完全关闭位置I时,护盖8完全覆盖开口4以阻挡外部的物体进入相机,防止用户的手指接触到透镜表面,并防止外部光线进入相机。当护盖8处于完全打开位置III时,护盖8完全与开口4分离,因而不会遮盖传感器表面。
以下将参照图4和5说明用作该实施例护盖8的驱动系统和传递系统的护盖机构。
图4是在护盖完全关闭的位置从前面观看相机时护盖机构的前视图。图5是图4中的护盖机构的顶视图。为了说明的简化,诸如电动机这样的驱动机构在图4中未示出,并在图5中未示出透镜筒。
首先,以下将参照图5说明护盖机构。
图5中,标号20表示用于保持护盖使之在枢轴上自由转动的护盖底座。这一护盖底座20还保持跟随护盖驱动的部件(将在稍后说明)。标号20a表示护盖底座20的垂直弯曲部分。轴21镶嵌在护盖8的支端8b,垂直弯曲部分20a处在它们之间,于是护盖8可自由转动。
标号22表示作为一个传递部件的滑块;且22d和22e表示滑槽。轴24镶嵌在护盖底座20上,滑块22处在它们之间,从而可保持滑块22在纸面的横向滑动。每一轴24的杆和滑槽22d之间的间隙被尽可能减小。这就尽可能减小了滑块在图5的纸面纵向的游动。
轴24的头抑制了垂直于图5的纸面的方向的游动。使滑槽24e的宽度远大于轴24的直径,以便轴24不会与滑槽22e可滑动接触。这就防止了滑块22和轴24彼此干扰。爪22f和22g从滑块22伸出,使得能够接通和断开一叶片SW(将在稍后说明)。U形垂直弯曲部分22h承受来自插入在垂直弯曲部分22h的两个垂直板之间的螺母28传递的力。滑块22的凸起处22I伸入图5的纸面中,并具有球形点。这些凸起处22I使护盖底座20和滑块22彼此在四个点作点接触,这就减小了它们之间的滑动阻力。
标号25和26分别表示作为护盖8的驱动源的电动机和螺杆。这一电动机25的转速由齿轮盒27中的齿轮(未示出)减速。本实施例中,使用一步进电动机作电动机25。
螺杆26的端头26a由护盖底座20的垂直弯曲部分20b可旋转支撑。带有圆锥表面的一个垫圈29插入在螺杆26和弯曲部分20b之间。螺母28与螺杆26配合。螺母28的螺旋止动件(未示出)和滑块22的螺旋止动容器(未示出)彼此啮合以便调节转速。柔性电路板40向电动机25供电。当电动机25旋转时,转速被降低,且这一转速被传送到螺杆26,即,使螺杆26旋转。当螺杆26这样被驱转时,垂直弯曲部分22h在纸面中侧向移动,并且与垂直弯曲部分22h连接的滑块22也在纸面中侧向移动。滑块的这种侧向移动是护盖8转动力的来源。
作为打开/关闭检测装置的叶片SW 30包括叶片触点31和32和公共触点33。叶片触点31检测护盖8到达完全打开的位置。叶片触点32检测护盖8到达完全关闭的位置。当滑块22如上所述侧向移动时,滑块22的爪22f和22g侧向移动一个在公共触点33末端的绝缘部分33a。当绝缘部分33a侧向移动时,公共触点33与叶片触点31或32接触。通过检测来自叶片触点31或32的信号,能够确定是否公共触点33与叶片触点31或32接触,滑块22已经向左或向右移动,以及护盖8处于完全关闭或完全打开的位置。
公共触点33的末端部分33a是被绝缘的,因为本实施例中用金属材料作为滑块22和公共触点33。叶片触点31和32被分别在纸面中向左和向右预加压,且其就位使得它们的末端部分压向凸起处35a。叶片SW 30的详细情况将在稍后参照图6说明。
以下将参照图4的前视图说明护盖机构。
通过电动机25的旋转使滑块22移动到纸面的右侧(箭头A的方向)。于是,在开口22p中形成的斜面22a和22b把在护盖8的舌形部分8b上形成的针8a推向图4中箭头B的方向,从而打开护盖8。作为优选实施例的弹性件的偏移弹簧23的一端由针8a通过滑块22和护盖舌形部分8b之间的间隙锁定。这一弹簧23的另一端在滑块22的缺口22c锁定。偏移弹簧23这样被偏移(预加压),使其两端部分彼此靠近。因而图4中,迫使护盖8绕转轴21顺时针旋转。标号22p表示允许针8a移动的一个孔。
挡块50紧靠护盖8,以便调节它完全关闭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这一挡块50由光学模块(未示出)的突出部分形成。然而,挡决50也可以在主体盖上或护盖底座20上形成。
图6表示当在图5的箭头C的方向观看图5中所示的护盖机构时,叶片SW 30的结构的细节。
图6中,标号34表示用于绝缘的聚酯薄膜片。这三个聚酯薄膜片34使叶片触点31和32彼此绝缘,并使这些叶片触点31和32的每一个与护盖底座20绝缘。叶片底座35把触点31和32固定到护盖底座20上。压板36帮助机用螺钉37固定叶片触点31和32、酯薄膜片34、和叶片底座35。如图6所示,叶片触点31和32的形成使得它们的近端部离开护盖底座20,而远端部靠近护盖底座20。这是为了防止公共触点与每一叶片触点运动之间的干扰。
叶片触点31和32的端部向外伸出,同时由聚酯薄膜片34彼此绝缘,并分别输出第一和第二打开/关闭信号。图2中所示的CPU 17检测这些信号。
以下将参照图4、5及7到10说明打开和关闭护盖8的操作。
图4和5分别是当相机的电源对于OFF或相机处于再现方式(稍后将说明)时,护盖8没有打开(完全关闭)处于图3中所示的位置I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和顶视图。图7和8分别是在图象传感方式或PC方式(稍后将说明)下,护盖8完全打开(图3中所示的位置III)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和顶视图。
图9和10分别是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图3中所示的位置II)的护盖机构的前视图和顶视图。
首先,将说明每一图中护盖8的状态。
图9表示完全关闭位置I和完全打开位置III之间的中间位置II的护盖8。当护盖8处于图10所示的位置II时,公共触点33与叶片触点31和32都不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图2所示的CPU 17基于来自开关30的第一和第二打开/关闭信号,检测出护盖8位于完全打开的位置III和完全关闭的位置I之间。通过来自弹簧23的预加的力,针8a压向斜面22a或22b。在滑块进一步在纸面内移向左侧或右侧时,护盖8随之转动。
参见图4和5,如果滑块22的爪22f推动公共触点33的绝缘部分33a,使公共触点33与叶片触点32接触,则第二打开/关闭信号输出一逻辑值“1”,且第一打开/关闭信号输出一逻辑值“2”。基于信号的这些逻辑值,CPU 17检测出护盖8处于完全关闭的位置I。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护盖8由挡块50挡住,因而不能进一步转动。然而,滑块22要移动到纸面中的比这更左的位置,于是滑块22的斜面22a与针8a分离。于是,弹簧23进一步加力。
参见图7和8,如果滑块22的爪22g推动公共触点33的绝缘部分33a使公共触点33与叶片触点31接触,则CPU 17(图2)检测出这两个触点33和31闭合且护盖8处于完全打开的位置III。在这种状态下,针8a保持对滑块22的斜面22a的压力。
以下将说明护盖8的一系列操作。
在图4和5所示的状态下,弹簧23如前所述被加力。从而护盖8压向挡块50,并因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关闭,而不论相机姿态或相机被携带时的振动如何。以下将说明从这一状态通过驱动电动机25打开相机的过程。假设电动机25在护盖8被打开方向的旋转是向前旋转。
参见图5,当电动机25向前旋转时,转速由小齿轮和中间齿轮(未示出)减速,且驱动力传动到与螺杆26一体形成的螺旋齿轮(未示出)。
螺杆的直径越小,轴向转矩就越有效地转换为轴向力。然而当螺杆的直径降低时,螺杆直径和螺杆顶端的直径之间几乎不能保持有任何差别,因为螺杆顶端26a的直径是有限制的。
因而,不能通过在螺杆顶端的26a的端面切去斜面使螺纹平滑。于是粗糙的螺纹的端面在垂直弯曲的部分20b上滑动,从而产生了大的阻力,或者两个部件相互磨损。因而,在螺杆26和垂直弯曲部分20b之间插入一垫圈29以便防止螺杆26直接在垂直弯曲部分20b上滑动。此外,与螺杆26接触的垫圈表面是粗糙的,而在垂直弯曲部分20b上滑动的垫圈表面是平滑的且有斜坡。这使得垫圈29与螺杆26一同旋转。这是要通过使平滑的表面滑动而防止磨损。
当螺杆26旋转时,螺母28也要被迫旋转。然而在螺母28上形成了如前所述的止旋挡块,并且这把螺杆26的转矩转换为把螺母送到纸面中的右边的轴向力。螺母28推动滑块22的垂直弯曲部分22h使滑块向右移动。当滑块22移动一小距离时,公共触点33和叶片触点32彼此分离。于是,叶片触点32不与任何一个触点接近,且CPU 17检测到护盖8处在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如图4中所示,当滑块22开始移动时,针8a和斜面22b分离。于是,即使滑块22移动时,护盖8通过加力仍然压向挡块50。在滑块移动而使斜面22a与针8a接触后,斜面22b推动针8a,且护盖8开始转动。
针8a从完全关闭的位置的旋转方向对滑块22的移动方向具有一个大的角度。因而,当护盖8开始打开时,来自滑块22的力不能有效地传送到护盖8,故需要大的驱动力。这意味着容易发生失步,因为电动机25是步进电动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打开开始时接触的接触表面22b与滑块22的运动方向成大的角度,从而使施加到针8a的力的方向接近针8a运动的方向。于是力就能够有效地传动,从而允许护盖8能够平稳而可靠地打开。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斜面22b的角度设置为大约45°。而且,如果电动机25由一DC电动机构成,则降低负荷能够降低电动机25的电流,因而有节能的效果。
此外,当电动机25是步进电动机时,电动机25的转速和转矩在电动机25开始旋转后立即降低,于是在这阶段电动机25不稳定。因而在开始打开时,滑块22不接触护盖轴8a,使电动机以低负荷驱动。当电动机25稳定时,使电动机25打开护盖8。这就防止了步进电动机25的失步,并能使电动机25平稳可靠地操作。
而且,在刚开始打开时,滑块22由于弹簧23的加力而在护盖8打开的方向偏移。由于这一力降低了打开开始时的负荷,因而护盖8能够更为平稳地开始打开。
图9和10表示护盖8在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状态。
如图9中所示,在护盖开始打开并移动一会儿之后,滑块22的接触面22a斜度较低,并几乎垂直于滑块22的运动方向。这是由于针8a的运动方向接近于滑块22的运动方向,这样当倾斜角度降低时力能够更有效地被传递。
当护盖8被驱动时,弹簧23的加力不会产生任何负荷。这就是说,因为弹簧23与滑块22和护盖的针8a一同运动,并在运动期间弹簧123打开的角度几乎是固定的,因而弹簧23的加力基本保持不变。然而,当护盖8在关闭时紧靠挡块50以后,滑块22运动时,由于弹簧23被进一步加力而使负荷增加。
图7和8表示护盖8完全被打开(完全打开)的状态。
当从图9和10所示的中间位置继续驱动时,滑块22的爪22g推动共同触点33,并且使之与叶片触点31接触。当CPU 17(在图2中示出)检测到触点闭合时,CPU 17使电动机25停止,以便终止护盖8的打开操作。护盖8是这样设计的,使得它能从开口4适当缩回的位置停止。
护盖8的停止位置与上述叶片SW 30的定时有关。这一定时很大程度受到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诸如叶片触点31和32尺寸精度和安装精度、滑块22的爪的尺寸精度、滑块22的倾斜表面的位置精度、针8a的位置精度、及各个组件之间位置关系的精度。由于护盖8的停止位置与开口4是适当分开的,因而上述部件的精度可以降低,并且这降低了部件的成本。
叶片触点31和32和公共触点33是由大约0.1mm厚的金属板制成的。当这金属板被处理成如实施例中的复杂形状时,每一部分的尺寸精度被降低。因而叶片触点31和32通过使其末端部分压向叶片底座35的凸起处35a而就位。
于是如果叶片触点31和32的末端弯曲部分的长度以较高的精度被加工,则每一触点的末端位置能够相对于滑块22的爪而精确地就位。这是由于叶片底座35是模制的产品,于是通过模制去而使凸起处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形成。
如果虽然护盖8打开但由于某种原因叶片SW 30不能检测到完全打开的位置,或者如果虽然叶片SW 30检测到完全打开位置,但电动机25不能停止驱动,则滑块22可能继续运动。在最坏的情形下,滑槽22d的末端位置咬住转轴24,或滑块22的垂直弯曲部分22h紧靠垫圈29或齿轮盒27而引起螺杆26与螺母28彼此妨碍。如果是这种情形,那么向前转动或向后转动都是不可能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本实施例中公共触点33紧靠凸起处35a(图5)以产生大的负荷,从而防止滑块22任何进一步的运动。相同的结构用在关闭的一侧。
如果在护盖8打开时护盖8受到阻碍,例如,如果用户以其手指握持护盖8,则因为滑块22直接推动针8a,而使负荷通过螺杆26等作用到电动机25上。在最坏的情形下,电动机25失步。步进电动机最初能够通过数个驱动步控制护盖8的运动范围。然而一旦步进电动机失步,则护盖8的位置变得不知道,于是此后必须恢复用于检测完全打开位置的叶片SW 30。
护盖8从图7和8所示的状态被关闭。
参见图7和8,当滑块22运动时,弹簧23使针8a偏移,于是在它压向斜面22a时,针8a使护盖8转动。当继续驱动时,护盖8紧靠挡块50,且转动被止住。这种状态下,用于检测完全关闭的叶片触点32和公共触点33彼此还没有接触。
当由电动机25进行的驱动继续进行时,滑块22的爪22f推动公共触点,使它与叶片触点32接触。CPU 17(图2)检测到该触点的闭合,并停止由电动机25进行的驱动。然后,状态返回到图4和5所示的完全关闭的位置I。由于弹簧23打开的角度大,故弹簧23进一步被加力。叶片触点31和32是这样设计的,使得在护盖8被停止并被驱动预定的量之后闭合。因而,即使由于上述部件的具体的部件精度使导电的定时稍有变化,护盖8也能可靠地关闭。
如果护盖8在关闭的方向运动时被手指等握持,则滑块22抵抗弹簧23的偏压力而保持在纸面内向左方的运动,同时使弹簧进一步加力。如果这一驱动力足够强,则滑块22一直运动到叶片SW 30形成回路,并然后停止驱动。
然后当手指从护盖8移开时,弹簧23的加力使护盖8返回完全关闭的位置I。如果驱动力不是足够,则电动机25失步,从而在完全关闭的位置不能象打开操作那样停止驱动。因而,用于检测完全关闭位置的叶片SW 30是必须的。
在以上解释的停止电动机驱动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当步进电动机25突然被停止时,它常常在其内部线圈和磁铁的相位彼此最靠近时停止。因而,步进电动机25有时在对停止前的方向反向旋转之后停止。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电动机25的驱动在叶片SW 30的触点31与触点32形成闭合回路之后立即停止,则滑块22可能在逆向移动一小距离,从而打开叶片触点31和32。于是在触点31与触点32闭合的时刻之后继续驱动一预定的时间段,使得叶片触点31和32稍微加力,并然后停止由电动机25进行的驱动。这样,叶片触点31和32能够可靠地闭合。
以下将说明迫使在完全关闭的位置的护盖8打开的状态。
图11表示迫使在完全关闭的位置的护盖8打开的状态。即使护盖8从开口4完全缩回,也因为弹簧23加力,而没有外力直接作用在驱动系统上。而且,在滑块22中形成孔22i以便允许与护盖8的枢轴一同转动的针8a运动。因而,在护盖8或滑块22上没有承受过量的力。
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弹簧23能够在与关闭的方向相反的开口的方向上使护盖8偏移。然而当考虑在护盖8上的外部负荷时,希望象本实施例中那样在关闭的方向上偏移。
以下将参照图12说明相机的方式。
图12是安装在相机的上表面上的方式拨盘7的顶视图。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在电源OFF状态下的LOCK方式、作为图象传感的REC(记录)方式、作为再现方式的PLAY(再现,显示)方式、及作为可控制方式的PC方式。用于切换这些方式的的装置当然不限于拨盘开关。
图12中各方式具有以下的意义。
LOCK方式:电源为OFF。
REC方式:能够进行图象传感,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释放按钮6(图2和3)的按动并可从CCD 12(图2)输入图象。更准确地说,用户能够传感一景物,同时监视显示在LCD 5上的现场图象(由CCD 12顺序地输入),或传感一景物,同时在LCD 5关断情况下通过光学取景器校验景物。
PLAY方式:能够进行再现,通过这种方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未示出)的图象数据被读出并显示在LCD 5上或者外部显示装置上。
PC方式:相机能够连接到外部的计算机。例如,相机连接到外部计算机并与计算机交换图象数据,或者计算机指令相机进行图象传感。
以下将说明在有上述方式的相机中护盖8的打开/关闭操作。
<控制过程>...第一例
图13是表示相机护盖8的打开/关闭操作顺序的流程图,该相机具有由CPU 17控制其顺序的REC方式、PLAY方式、及PC方式。
在步骤S21,CPU 17检测到由方式拨盘7进行的切换。如果设置PLAY方式(步骤S22),则CPU 17在LCD 5上或类似显示器上显示一记录的图象(步骤S23)。如果此后方式被切换到LOCK方式(步骤S24),则CPU 17关断电源(步骤S35)并完成操作。在步骤S21,CPU 17检测到由方式拨盘7进行的切换,并当确定所设置的是REC方式时(步骤S25),CPU 17打开护盖8(步骤S26)以便进行图象传感(步骤S27)。在图象传感期间,护盖8保持打开。如果此后方式被切换到LOCK方式(步骤S28),则CPU 17关闭护盖8(步骤S29),关断电源(步骤S35)并完成操作。
如上所述,在再现图象时护盖8被关闭。结果是,即使当用户在携带相机时观看LCD 5,他或她也不会误接触到相机的透镜。而且,除了当为了减少诸如灰尘颗粒等外来物进入相机,或保护图象传感元件或CCD 12避免太阳暴晒而必须关闭时以外,护盖8在其它时间也是关闭的。
在步骤S21检测到拨盘7的状态,其中确定设置的是PC方式(步骤S30)以后,CPU 17打开护盖8(步骤S31)并接受来自外部计算机的控制(步骤S32)。在图象被传感或向外部计算机传送时,护盖8保持为打开。
如果此后方式被切换为LOCK方式(步骤S33),则CPU 17关闭护盖8(步骤S34),关断电源(步骤S35)并完成操作。如上所述,护盖8在方式切换到PC方式后立即打开。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带有高的响应速度的相机,这种相机在收到来自外部计算机的图象传感指令信号后能够立即图象传感,因而不会失去快门时机。
如果在检测到拨盘7的状态之后在步骤S30 CPU 17检测到LOCK方式(NO判定),则CPU 17关断电源(S35),并终止控制。
<控制过程>...第二例
图14是表示护盖8的打开/关闭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它与图13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少了虚线包围的步骤。该顺序由CPU 17控制。
如果在图14的步骤40确定设置的是PC方式,则CPU 17等待图象传感指令信号。如果输入了图象传感指令信号(步骤S41),则CPU 17打开护盖8(步骤S42)进行图象传感(步骤S43)。在完成图象传感后,CPU 17立即关闭护盖8(步骤S44)。如果方式被切换到LOCK方式(步骤S45),则CPU 17关断电源(步骤S35)并完成操作。
虽然没有示出,但在进行除了图象传感之外的操作,诸如在PC方式下图象传输操作时,护盖8保持关闭。
如上所述,图象传感不是PC方式下相机的唯一操作,于是护盖8只有当图象传感时才打开。这保护了相机的透镜并防止了灰尘颗粒等进入相机主体。
<控制过程>...第三个例子
图15是表示护盖8的打开/关闭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它与图14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少了虚线包围的步骤。操作由CPU 17如图14的实例那样控制。
如果在图13中设置PC方式,则CPU 17等待图象传感指令信号。如果输入了图象传感指令信号(步骤S51),则CPU 17打开护盖8(步骤S52)以便图象传感(步骤S53)。如果在图象传感完成之后预定时间内再次输入图象传感指令信号(步骤S54),则CPU 17不关闭护盖8进行图象传感(步骤S53)。预定的时间的经过由CPU 17的内部定时器(未示出)监视。如果在图象传感完成之后预定时间内没有图象传感指令信号输入,则CPU 17关闭护盖8(步骤S55)。如果方式切换到LOCK方式(步骤S56),则CPU 17关断电源(步骤S35)并完成操作。
如上所述,如果在预定时间内输入了下一个图象传感指令信号,则护盖8保持打开。这节省了打开和关闭护盖8的电能。而且,由于只要图象传感信号指令输入即可进行图象传感,故能够提供具有高的响应速度的相机。此外,当没有连续进行图象传感时,护盖8被关闭,于是相机的透镜除了必要时以外都被保护起来。
各图中示意图或框图形式所示的各个组件是相机技术中所熟知的,且它们的具体结构和操作对于实施本发明的操作或最佳方式不是关键。
虽然根据现在认为是优选的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透露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函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等价的结构。给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作出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种改型和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所述实施例可以修改为多种方式。
所述实施例包括作为一种外部控制方式的PC方式。本发明能够扩展到其它外部控制方式,诸如使用遥控器的遥控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PC方式下,相机是连接于一个外部计算机系统,从而提供由PC外部控制的相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其间的电缆连接。作为替代,可以采用无线连接,比如无线电波通信或红外线通信。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拨盘来切换到PC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手工切换。可以修改本发明从而相机与PC之间的连接可被自动识别,从而消除拨盘的手工操作。
而且,例如软件和/或硬件配置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被替代或代替。
进而,本发明能够用于包括权利要求所述装置或实施的装置的整体或局部结构的装置单元。此外,本发明可以用于与其它单元组合的系统,或用于由一装置组成的组件中。
本发明进而还能够用于数字静态相机、视频图象传感机、各种类型的相机诸如使用银盐胶卷的相机、任何类型的图象传感装置或除了相机之外的光学装置,以及其它类型的装置。它可进而用于在相机、光学装置和其它类型的装置中使用的装置,或者用于任何包括相机,光学装置和其它类型的装置的组件。

Claims (28)

1.一种图象传感装置,该装置包括:
用于保护图象传感光学系统的可开可闭保护盖(8);
驱动所述保护盖的盖驱动装置(9,10);以及
一种判定装置(17),判定所述图象传感装置是至少被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还是被设置为所述装置由一外部控制器单元控制的外部控制方式,所述判定装置根据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决定所述盖驱动装置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确定所述图象传感装置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引起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确定所述图象传感装置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响应来自外部控制单元的图象传感开始信号的接收,所述判定装置引起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响应所述装置的图象传感操作的完成而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装置图象传感操作完成后预定时间段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的定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
在预定时间周期期间再次从外部控制器单元输入图象传感开始信号的情形下,在预定时间周期已经过去之后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即使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装置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所述判定装置也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装置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响应所述装置的图象传感操作的完成而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包括一定时器,用于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装置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在所述装置的图象传感操作完成之后预定时间周期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
在预定的时间周期期间在图象传感开始信号再次从外部控制器单元输入的情形下,在预定时间周期已经过去后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装置被设置为再现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还包括:
一操作装置(7),该装置允许用户有选择地把所述装置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和外部控制方式两者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装置装设在所述图象传感装置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还包括: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5,12,13,14),该装置在把所述装置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的情形下,把由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图象转换为供显示的电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判定装置判定由外部计算机所控制的方式作为外部控制方式。
15.一种相机,它包括:
用于保护图象传感光学系统的可开可闭保护盖(8);
驱动所述保护盖的盖驱动装置(9,10);以及
一种判定装置(17),判定所述相机是至少被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还是被设置为所述相机由一外部控制器单元控制的外部控制方式,所述判定装置根据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决定所述盖驱动装置的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确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引起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确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响应来自外部控制单元的图象传感开始信号的接收,所述判定装置引起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相机,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响应所述相机的图象传感操作的完成而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相机,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相机的图象传感操作完成后预定时间周期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的定时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相机,其中
在预定时间周期期间再次从外部控制器单元输入图象传感开始信号的情形下,在预定时间周期已经过去之后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21.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即使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所述判定装置仍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22.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响应所述相机的图象传感操作的完成而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23.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所述判定装置包括一定时器,用于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外部控制方式的情形下,在所述相机的图象传感操作完成之后预定时间周期引起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相机,其中
在预定的时间周期期间在再次从外部控制器单元输入图象传感开始信号的情形下,在预定时间周期已经过去后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关闭所述保护盖。
25.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相机被设置为再现方式的情形下,所述判定装置防止所述盖驱动装置打开所述保护盖。
2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还包括:
一操作装置(7),该装置允许用户有选择地把所述相机设置为所述图象传感方式和外部控制方式两者至少之一。
2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还包括: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5,12,13,14),该装置在把所述相机设置为图象传感方式的情形下,把由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图象转换为供显示的电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相机,其中所述判定装置判定由外部计算机所控制的方式作为外部控制方式。
CNB991039386A 1998-03-09 1999-03-09 图象传感装置,相机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6749/1998 1998-03-09
JP5674998 1998-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0274A true CN1240274A (zh) 2000-01-05
CN1196023C CN1196023C (zh) 2005-04-06

Family

ID=1303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393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23C (zh) 1998-03-09 1999-03-09 图象传感装置,相机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457881B1 (zh)
EP (1) EP0942320B1 (zh)
KR (1) KR19990077719A (zh)
CN (1) CN1196023C (zh)
DE (1) DE69935467T2 (zh)
TW (1) TW4486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423C (zh) * 2002-01-29 2007-01-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271247B (zh) * 2007-03-23 2011-05-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防尘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8687B (en) * 1998-03-09 2001-08-01 Canon Kk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tection cover
ITBO20020164A1 (it) * 2002-03-28 2003-09-29 Alessandro Barducci Apparecchiature per il rilevamento e l'elaborazione a scopo diagnostico di radiazioni provenienti dalla pelle umana
JP4102199B2 (ja) * 2003-01-06 2008-06-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カメラ、外部機器、撮像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撮像方法
US20050024551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Battles Amy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ielding a display
US20070013805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mechanical lens of cameras using miniature hard drive as gyro sensor
JP2009042575A (ja) * 2007-08-09 2009-02-26 Hitachi Ltd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装置のレンズバリア開閉制御方法
TW201117605A (en) * 2009-11-13 2011-05-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mage capture device
WO2021032903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monitoring device,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to, and an elevat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125A (en) * 1989-03-22 1991-03-05 Konica Corporation Remote-controlled camera
JP3445286B2 (ja) 1991-10-28 2003-09-08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撮像装置
JP2607141Y2 (ja) 1992-01-08 2001-04-1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3413228B2 (ja) 1993-01-20 2003-06-0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7264452A (ja) * 1994-02-03 1995-10-13 Samsung Electron Co Ltd カメラ一体型の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H0888785A (ja) 1994-09-16 1996-04-02 Toshiba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JPH0937123A (ja) 1995-07-24 1997-02-07 Canon Inc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ユニット並びに撮像信号処理装置
US6545775B1 (en) * 1995-07-21 2003-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system and units removably attachable to the same
JPH0961921A (ja) 1995-08-29 1997-03-07 Nikon Corp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H09135377A (ja) 1995-11-09 1997-05-20 Kyocera Corp バリア付の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5978016A (en) * 1997-02-20 1999-1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camera with internal fixed album memory
EP0864917A1 (en) * 1997-02-20 1998-09-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with data recording on film
JP3268995B2 (ja) * 1997-02-27 2002-03-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TW448687B (en) * 1998-03-09 2001-08-01 Canon Kk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tection cov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423C (zh) * 2002-01-29 2007-01-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271247B (zh) * 2007-03-23 2011-05-04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防尘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35008B2 (en) 2004-12-28
KR19990077719A (ko) 1999-10-25
EP0942320B1 (en) 2007-03-14
DE69935467T2 (de) 2007-12-13
CN1196023C (zh) 2005-04-06
EP0942320A2 (en) 1999-09-15
DE69935467D1 (de) 2007-04-26
US20020181957A1 (en) 2002-12-05
US6457881B1 (en) 2002-10-01
TW448687B (en) 2001-08-01
EP0942320A3 (en) 200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023C (zh) 图象传感装置,相机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01034196A (zh) 光学设备、摄像设备和镜头装置
JP2004357021A (ja) 省電力モードを有するイメージ読取装置
CN1545640A (zh) 图像投影设备
US20110074671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EP1764622A3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17085232A (ja) 撮像装置
CN1208948C (zh) 图象传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55680A (ja) 印刷装置
US7864227B2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rate zoom (auto zoom) and fastest rate zoom (quick zoom)
CN1652576A (zh) 摄像方法及装置、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及存储该程序的存储媒体
US7639299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04357023A (ja) 省電力モードを有するイメージ読取装置
US78595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970024835A (ko) 팩시밀리의 송신, 수신, 복사위치 선정방법 및 장치
CN1103075C (zh) 用于视窗界面之视窗框或程序图标的标定方法
JP4078646B2 (ja) 省電力モードを有するイメージ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の電力制御方法
US20120033268A1 (en)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and position-calibrating method of scanning module
US2011018729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532960B2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CN1104659C (zh) 照片曝光装置
WO2006080305A1 (ja)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905395A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380929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US20080142338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scan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