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400C - 印版夹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印版夹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400C
CN1232400C CN03110320.0A CN03110320A CN1232400C CN 1232400 C CN1232400 C CN 1232400C CN 03110320 A CN03110320 A CN 03110320A CN 1232400 C CN1232400 C CN 12324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otatable parts
forme
clamp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103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9916A (zh
Inventor
青木孝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9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9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4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4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36Means for registering or alignment of print plates on print press structure

Landscapes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印版夹持设备,能够防止该设备、辊子等发生损坏。在印版夹持设备中,印版夹持装置夹持卸下的旧版。气缸使印版夹持装置在夹持旧版的第一位置和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印版夹持装置中,第一转动部件由支撑部件轴向,可转动地支撑。第二转动部件由支撑部件轴向支撑,并能够移动和转动。杠杆、停止器和拉伸螺旋弹簧使第二转动部件移动,并使之能够与第一转动部件接触和分离。当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夹持旧版时,单向离合器使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分离旧版的第一方向转动,并阻止它沿相反方向转动。采用该设备,不仅可靠地将印版从印版滚筒内取出,而且防止破坏或损伤印版夹持装置、辊子等。

Description

印版夹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版夹持设备,用于在印版交换过程中从印版滚筒取出旧版。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No.2000-255031(参考文献1)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印版夹持设备。在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这种设备包括一个安装在暗盒内用于收集旧版的托架,并且通过一个驱动装置,使托架能够垂直移动,一个由托架轴向支撑的固定辊子,和一个能够接触和脱离固定辊子,并能通过一个偏压设备反向接触固定辊子的可移动辊子。当托架位于一个下面位置时,可移动辊子与固定辊子分离。当托架向前移动时,通过偏压设备的偏压力,使可移动辊子反向接触固定辊子。
在这种结构中,当通过一个印版滚筒的版夹持装置,释放印版的一端时,将该版被释放的一端进给到固定辊子与可移动辊子之间的一个位置上。接着,当托架向前移动时,通过偏压设备的偏压力,使可移动辊子反向接触固定辊子,致使这两个辊子夹持了印版的一端。当托架向上移动时,被夹持的版也向前移动,并且被卸下。
在上述的传统的版夹持设备中,当由可移动辊子和固定辊子夹持的印版向前移动时,通过印版自身重量,或当将印版从版夹中移出时,由于印版和版夹间产生摩擦力,通过一个作用于印版移动的相反方向上的力,使这两个辊子有时沿着与卸下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这个例子中,印版发生了弯曲变形,以至于印版没有脱离印版滚筒,相应地,印版的弹性还原力可能会使印版夹持装置断裂,这不是所希望的。变形印版也可能会进入墨辊子中,反向接触并损坏印版滚筒,这同样也不是所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印版夹持设备,用于阻止这个设备本身、辊子或类似的器件发生断裂或损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在此提供一个印版夹持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用于夹持从印版滚筒上卸下的一个旧版的印版夹持装置,和一个用于在夹持卸下旧版的第一位置与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印版夹持装置的驱动装置,其中印版夹持装置又包括一个支撑部件,一个由支撑部件可转动地,轴向支撑的第一转动部件,一个由支撑部件轴向支撑,并可移动和可转动的第二转动部件,用于移动第二转动部件,并使之与第一转动部件接触和分离的移动装置,和一个单向离合器,当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夹持旧版时,至少允许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中之一沿第一方向旋转,使旧版与印版滚筒分离,并且限制至少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中之一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装有一个印版夹持设备的单张纸轮转式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所示的单张纸轮转式印刷机上的一个印版滚筒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B为用于图1中所示的单张纸轮转式印刷机上的一个印版的透视图;
图3为组成图1中所示的单张纸轮转式印刷机的一个印刷单元的部分剖面前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IV-IV线一个剖面图;
图5为沿图3中的V-V线一个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的一个部分VI的放大图;
图7为沿图3中的一个部分VII的放大图;
图8为沿图7中的VIII-VIII线一个剖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解释印版夹持设备的垂直移动的说明图;
图10为沿图3中的X-X线的一个剖面图;
图11A为沿图10中的一个部分XI放大图;
图11B为通过在图11A中加入一个气缸后的视图;
图12为图3中的一个部分XIII的放大图;
图13为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一个剖面图;
图14为沿图3中的XIIII-XIIII线的一个剖面图;
图15为图14中的部分XV的一个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的部分XVI的一个放大图;
图17A为在向上移动安全盖的状态下,一个供气设备的线路图;
图17B为在向下移动安全盖的状态下,供气设备的线路图;
图17C为在下限夹紧安全盖的状态下,供气设备的线路图;
图17D为在下限夹紧安全盖的状态下,供气设备的另一种模式的线路图;
图18为在图1中所示的印版进给单元的滚筒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19为在完成新版供应准备的状态下,一个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0为在将旧版从印版滚筒的后边缘印版夹持装置上移出状态下,一个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1为在将旧版插入印版夹持设备中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2为在印版夹持设备位于第一位置上并夹持旧版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3为印版夹持设备将旧版从印版滚筒中移出,并使之位于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二个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4为在印版进给单元靠近印版滚筒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5为在当印版夹持设备夹持印版时,印版夹持设备向下移动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6为在印版夹持设备已经释放印版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7为在将一个新版从印版进给单元插入印版滚筒的前部边缘印版夹持装置中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图28为在新版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及
图29为在将旧版卸下的状态下,打印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图1至29描述一个印版夹持设备。如图1所示,一个单张纸轮转式印刷机1包括一个用于进纸的进纸器2,用于在所进入的纸上印刷的四种不同颜色的印刷单元3A至3D,和一个用于堆叠从印刷单元3D出来的纸的输出单元4。一个印版滚筒5由一对相对的框架可转动地固定,并且在其上装有一个印版,印刷单元3A至3D中都分别装有一个印版滚筒5。安全盖6A至6D作为可移动部件,分别安装在印刷单元3A至3D的输出侧上。安全盖6A至6D分别由印刷单元3A至3D支撑,以至于它们能够通过气缸30垂直移动。当每个安全盖6A至6D都向上移动时,安全盖就打开了相应的印版滚筒5的前部。当每个安全盖6A至6D都向下移动时,安全盖就关闭了相应的印版滚筒5的前部。
印版进给单元的一个滚筒控制器10安装在吸气泵11和各个空气导管12A至12D之间。控制器10分别通过空气导管12A至12D、断开/连接装置145A至145D和空气导管13A至13D,将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选择地供向安装在印刷单元3A至3D上的印版进给单元100的吸力垫102(图10)。
印版夹持装置的一个气缸控制器15安装在排气泵16和各个空气导管17A至17D之间。控制器15分别通过空气导管17A至17D、断开/连接装置145A至145D和空气导管18A至18D,将从排气泵16排出的空气选择地供向安装在各个印刷单元3A至3D上的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的气缸41(图3)和气缸113(图3)上。气缸113能够引起吸力垫102与印版滚筒5的接触或分离。
如图2A所示,一个凹槽21沿滚筒轴线方向延伸,并形成在印版滚筒5的外表面的一个部分上。一个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或夹紧装置)22和一个后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或夹紧装置)23都安装在这个凹槽21中。如图2B所示,印版25的前部边缘包括一个带有一个弓形底部的U形定位凹槽26a,和一个矩形定位凹槽26b。印版25有一个位于其后部边缘,弯曲成直角的弯曲部分27。
参考图3和4将描述安全盖6。如图3所示,安全盖6包括三个盖,即上、中和下盖6a、6b和6c。这三个盖6a、6b和6c彼此顺序连接,并通过相应的气缸30一起垂直移动。
更具体地说,两对导向棒32垂直延伸,并固定在每个印刷单元3A至3D的一对框架31相对侧面上。如图4所示,导向槽32a每个都具有一个V形部分并且形成在导向棒32的相对表面上,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箭头C-D方向)。通过支撑部件(未画出),盖6a、6b和6c固定在一对垂直延伸的可移动棒33上。
如图4所示,四个连接部件34中的每个的一端都固定在相应的可移动棒33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一端上。辊子36与相应的导向棒32的导向槽32a可以接合,通过垂直从每个连接部件34的另一端伸出的一根轴35可旋转地支撑辊子36。由导向棒32和导向部件(未画出)支撑可移动棒33,并使之能够垂直移动。
如图3所示,通过支撑部件(未画出),气缸30的下端固定在这对框架31的内边上,气缸30的杆30a的上端固定在可移动棒33上。当杆30a向上或正向(向前)移动时,安全盖6通过可移动棒33向上移动,并打开了印版滚筒5的前表面。当检测开关38检测到安全盖6的下盖6c的下端时,对气缸驱动电磁阀160和163(图17A至17D)输出一个切换信号。当切换信号输出时,驱动电磁阀160切换端口P,即从一个端口A到一个端口B,开关电磁阀163切换端口P,即从一个端口P1至一个端口P2。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都固定在安全盖6的中盖6b上,并且印版进给单元100是由下盖6c可转动或摆动地支撑。
参考图3和图5至9将描述印版夹持设备。如图3所示,一对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都固定在中盖6b内,并且当中盖6b垂直移动(沿箭头C-D方向)时,也进行移动。由于这对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具有相同的结构,这个结构使用相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将描述一个印版夹持装置40A。在需要时,将描述另一个印版夹持装置40B。
如图6和7所示,印版夹持装置40A包括一个支撑部件42,通过将气缸41作为一个印版操作装置的致动构件,使支撑部件42移动接近或远离印版滚筒5,一个由支撑部件42轴向,可转动地支撑的第一转动部件43,一个能够接近和脱离第一转动部件43的第二转动支撑部件44,和能够调节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的旋转方向的单向离合器45和46。
不同于气缸30,气缸41被称为无杆气缸,其中,通过来自排气泵16的排出空气,使一个可移动磁铁47垂直移动。如图6所示,气缸41垂直延伸,并与中盖6b平行。通过托架48和49,气缸41的上下两端都与导向板50一起紧紧固定在中盖6b上。
导向板50以某一个间距平行于中盖6b,并沿垂直方向延伸。导向板50的下端与中盖6b一起形成一个插口51,通过这个插口51,能够将一个旧版25A插入,导向板50的上端与中盖6b一起形成一个卸口52,通过这个卸口52,能够将一个旧版25A卸下。一个导向部件53安装在插口51的下面,引导由印版滚筒5的后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3释放的旧版25A的后部边缘到插口51。
如图7所示,平行六面体可移动元件55A由气缸41支撑,以便可以垂直移动,并在其中心有一个装配插口55a,该插口用于气缸41的装配与插入。一个环形磁铁56埋在可移动元件55A中,并环绕可移动磁铁47。当可移动磁铁47垂直移动时,由于可移动磁铁47吸引磁铁56,所以可移动元件55A也垂直移动。
如图8所示,一个带有一个垂直延伸的凹槽58a的附板58安装在可移动元件55A的一个侧表面上。通过一个支撑板60,一个垂直延伸的防转动金属夹紧装置59将其一端固定在框架31上,并且其另一端有一个弯曲部分59a。弯曲部分59a接合在附板58的凹槽58a内,用于限制可移动元件55A围绕气缸41的轴线转动。
如图6和8所示,平板状支撑部件42固定在可移动元件55A的另一个表面上,与中盖6b垂直。如图7所示,第一转动部件43由垂直从支撑部件42立出或伸出的一根轴62轴向,可转动地支撑。单向离合器45插在第一转动部件43和轴62之间。单向离合器45能使第一转动部件43只按照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限制第一转动部件43按照图6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从其侧表面看,V形杠杆64的中心是通过垂直从支撑部件42立出或伸出的一个小轴65轴向,枢轴转动地支撑。第二转动部件44是通过垂直从杠杆64的一端伸出或竖立的一个小轴66(图7)轴向,可转动地支撑,由杠杆64的另一端轴向,可转动地支撑一个辊子67。单向离合器46插在第二转动部件44和小轴66之间。单向离合器46能使第二转动部件44只按照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限制图6中的第二转动部件44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当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相对接触,致使这两个转动部件43和44夹持旧版25A时,单向离合器45和46允许转动部件43和44沿从印版滚筒5中移出旧版25A的方向转动,并限制它们沿与移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如图6所示,辊子67与固定在中盖6b内侧的停止器69相对接触。一个弹簧固定(spring catching)部件70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支撑部件42的上端。一个拉伸螺旋弹簧71延伸在弹簧固定部件70的上端和杠杆64的一端之间。以小轴65作为枢轴中心,拉伸螺旋弹簧71的拉力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偏压杠杆64。由此,辊子67与停止器69相对接触,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分离。
在这个状态下,由于可移动元件55A向上(箭头C的方向)移动,当支撑部件42向上移动时,杠杆64也向上移动。这时,当辊子67与接触停止器69相对接触时,以小轴65作为枢轴中心,拉伸螺旋弹簧71的拉力沿逆时针方向使杠杆64枢轴转动。当可移动元件55A进一步向上移动,并且辊子67与停止器69分离时,拉伸螺旋弹簧71的拉力沿逆时针方向使第二转动部件44枢轴转动,第二转动部件44紧靠第一转动部件43,致使停止了在枢轴上转动操作。
为了描述方便,当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紧密接触时的支撑部件42的位置在下文中将称为第一位置。为了描述方便,当可移动元件55A移动至上限(即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时,在下文中,将可移动元件55A已到达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辊子67、杠杆64、停止器69、拉伸螺旋弹簧71和移动杠杆64的气缸41形成一个能够使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接触和分离的移动装置。
至此已经描述了这个印版夹持装置40A。现在将描述这对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在可移动部件55A和55B彼此相对的边上,由中盖6b轴向,可转动地支撑辊子73和74,中盖6b位于与可移动元件55A的垂直移动的移动端限相应的位置上,并且辊子75和76是由中盖6b轴向,可转动地支撑,中盖6b位于与可移动元件55B的垂直移动的移动端限相应的位置上。辊子73与75彼此相对,辊子74与76彼此相对。
通过辊子73和76,一根线77倾斜地延伸在可移动元件55A的上端与可移动元件55B的下端之间。通过辊子74和75,一根线78倾斜地延伸在可移动元件55A的下端与可移动元件55B的上端之间。换句话说,这两根线77和78用一种交叉方式连接这对可移动部件55A和55B。
因此,当可移动部件55A向上移动时,通过线78,与可移动部件55A互锁的可移动部件55B也向上移动,这样,这两个可移动部件55A和55B彼此同步移动。当可移动部件55A向下移动时,通过线77,与可移动部件55A互锁的可移动部件55B也向下移动,这样,这两个可移动部件55A和55B彼此同步移动。因此,这两个可移动部件55A和55B同时移动,并保持相同的高度。
参考图3和图10至13,将描述印版插入装置。参考图10,以一个离中盖6b的外表面预定的距离,一对杆状的导向棒92和93彼此平行延伸,以至于它们的轴线沿着中盖6b横向的方向延伸。导向棒92的两端和导向棒93的两端都是分别通过支撑部件92a和93a支撑在中盖6b的上下部分上。一个矩形窗95沿水平方向(盖的宽度方向)伸出,并形成在下盖6c的上部上。在与窗口95的下端相应的位置上,通过一个支撑板97,将一对定位销96固定在下盖6c上。在将新版25B安装到印版滚筒5之前,将新版25B的定位槽口26a和26b接合到定位销96上,以便新版25B的下端由定位销96支撑。
如图11A所示,印版进给单元100作为一个摆动部件,包括一个可选择地覆盖窗口95的摆动板101,多个吸引新版25B并作为印版处理装置的致动部件的吸力垫102,一个用于接受从印版滚筒5上移出的旧版的印版接受部件103,和一个用于使摆动板101摆动的销子105。摆动板101有一个长的矩形,其外部尺寸略小于窗口95外部的尺寸,并且一对相对的棒107分别安装在摆动板水平方向的两端上。摆动板101在其下部有多个用于露出吸力垫102的长孔101a。
由于棒107的上部由垂直从下盖6c上伸出和延伸的枢轴108枢轴支撑,因此摆动板101由中盖6c支撑,并围绕作为枢轴中心的枢轴108可转动。如图3所示,当将固定在下盖6c上的气缸113作为印版处理装置的致动部件致动时,通过在摆动板101后边上的夹紧器具112,由夹紧器具112夹紧的吸力垫102在长孔101a内垂直(箭头C-D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着靠近和远离印版滚筒5的方向。吸力垫102连接到空气导管13,以至于能够从吸气泵11上将吸气供应给它们。
如图11A所示,印版接受部件103有一个L形状的部分,通过棒107,将印版接受部件103固定在摆动板101的后部,并且印版接受部件103有一个带有上开口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如图11B和12所示,通过一个支撑板110,将销子105固定在棒107上,并且销子105从印版进给单元100的边部部分上伸出。
参考图10、11B和12,将描述使印版进给单元100摆动的气缸。如图12所示,通过一个托架或类似的结构,将一个支撑板115固定在印刷单元的框架31上,并且由固定在支撑板115上的固定元件116轴向支撑一根小轴117,致使能够露出小轴117的两端。通过一对从其向下伸出的相对的绞链121,由小轴117枢轴支撑用于使印版进给单元100摆动的一个气缸120。一个接合部件123固定在气缸120的一根杆122的远端,一个U槽123a作为第一凹槽,与销子105接合,并形成在接合部件123的上端。销子105与U槽123a形成一个接合/分离装置。
在这种结构中,如图11B中实线所指示,当气缸120的杆122向后移动时,在印版进给单元100内,销子105与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印版进给单元100覆盖了窗口95,那就是说,印版进给单元100位于一个远离印版滚筒5的等待位置。如双点划线所示,当气缸120的杆122向前移动时,通过与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销子105,以枢轴108作为枢轴中心,逆时针转动印版进给单元100。因此,印版进给单元100的下端位于一个靠近印版滚筒5的操作位置上,并且如图10所示,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向插口51方向移动。
参考图10,将描述用于将新版的后部边缘插入印版滚筒中的压辊128。一根驱动轴125可转动地支撑在一对框架31之间,并通过一根杠杆和驱动器(未画出)的作用而转动。一对相对的支撑臂126(其中一根支撑臂126未画出)的每根的一端都固定在驱动轴125的相应的一端上,轴127在支撑臂126的另外两端间水平延伸。多个压辊128排列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轴127。在这种结构中,当驱动轴125按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压辊128与印版滚筒5的外表面相对接触。
参考图12和13,将说明一种用于印版进给单元100限制摆动和取消摆动限制的结构。如图13所示,摆动限制部件136有一个作为第二凹槽的接合槽136a,并且摆动限制部件136固定在印版进给单元100的棒107上。如图12所示,从其前面观察,接合杠杆138有一个V形状,并由垂直从下盖6c上伸出或延伸的一根小轴139可转动地支撑,在其一端上,有一个用于接合摆动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的接合部分138a。拉伸螺旋弹簧141位于固定在下盖6c上的一个弹簧固定部件140与接合杠杆138的另一端之间延伸并且固定,其弹簧力偏压接合杠杆138,使之以小轴139为轴心沿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锁定销142固定在支撑板115上,并安装在接合杠杆138的接合部分138a和摆动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之间。接合杠杆138和与其接合的接合槽136a形成一个摆动限制装置,用于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限制印版进给单元100的摆动。接合杠杆138和锁定它的锁定销142形成一个摆动限制取消装置,用于在安全盖6向下移动时取消印版进给单元100的摆动限制。
在这种结构中,当安全盖6向下移动,并覆盖印版滚筒5的前部时,接合杠杆138由锁定销142锁定,平衡于拉伸螺旋弹簧141的弹簧力,以小轴139为轴心,沿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接合部分138a与摆动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脱离,不再与其接合,致使印版进给单元100能够以枢轴108为轴心进行摆动。
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并打开印版滚筒5的前部时,随着锁定销142锁定,接合杠杆138和印版进给单元100与下盖6c一起向上移动,致使接合杠杆138的接合部分138a脱离锁定销142。因此,接合杠杆138在拉伸螺旋弹簧141的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以小轴139为轴心,沿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接合部分138a与摆动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接合,并且相应地限制印版进给单元100以枢轴108为轴心的摆动。
参考图14至16,将说明用于分断和连接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和来自排气泵16的排出空气供给的分断/连接装置。参考图15,用于阻断或允许空气流动的分断/连接装置包括一个作为第一连接部件的插座边单元146,和一个作为第二连接部件的插头边单元147。插座边单元146有两个插座148和149。插座148和149有贯穿插座和插座中的阀体(未画出)的通路148a和149a。
插座148和149的上端带有作为第一连接部分并与通路148a和149a连通的凹槽148b和149b。插座148的下端连接与通路148a连通的空气导管12,并且插座149的下端连接与通路149a连通的空气导管17。
由夹紧器具151将这两个插座148和149并排夹紧,并使用螺栓,通过固定部件152,将插座固定在夹紧器具151上。通过一个托架(未画出),将夹紧器具151固定在框架31上。固定部件152有一个定位孔153,在将插头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装配在凹槽148b和149b之前,定位销158接合在定位孔153中。
插头边单元147有两个插头154和155。插头154和155有贯穿插头和插头中的阀体(未画出)的通路154a和155a。在其下端,插头154和155带有作为第二连接部分,并与通路154a和155a连通的突起154b和155b。插座154的上端连接与通路154a连通的空气导管13,并且座155的上端连接与通路155a连通的空气导管18。由夹紧器具157将这两个插座154和155并排夹紧,并将夹紧器具157固定在中盖6b内的下部。当中盖6b垂直移动时,插头边单元147也移动。夹紧器具157有一个向下突出的定位销158。
在这种结构中,当通过气缸30使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中盖6b也向上移动。如图16所示,当插座边单元146保持固定不动,由于中盖6b向上移动,因此插头边单元147也向上移动。所以,插头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脱离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相应地也停止了从空气导管12和17至空气导管13和18的供气。这时,安装在插座148和149,插头154和155上的自动开/关阀(未画出)自动关闭通路148a和149a及154a和155a,从而限制了来自通路148a和149a及154a和155a的空气流出。
在图16的状态下,当安全盖6通过气缸30向下移动时,插头边单元147也与中盖6b一起向下移动,并且接近于插座边单元146。这时,首先,插头边单元147的定位销158与插座边单元146的定位孔153接合。接着,插头边单元147进一步向下移动,以至于插头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平稳可靠地装配在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内。
参考图17A至17D,将说明用于对气缸30供气的一个空气供应开关装置,其能使安全盖6垂直移动。图17A至17D只显示了解释这个装置所需要的部件。
用于驱动气缸30的电磁管阀160包括三个口A、B和P。A口通过空气导管161连接气缸30的进口,即一个端边口30A,并能够使安全盖6向上移动。B口通过空气导管162连接气缸30的进口,即一个杆边口30B,并能够使安全盖6向下移动。电磁阀160的P口连接电磁阀163的P口。
气缸驱动电磁阀160是一种能进行开关操作的电磁阀,并能在从一种A口连接P口并且B口开口于大气压下的模式和一种B口连接P口并且A口开口于大气压下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开关电磁管阀163包括三个口P、P1和P2。P1口通过空气导管164连接调节器166,P口通过空气导管165连接调节器167。开关电磁阀163是一种能进行切换操作的电磁阀,并能在从一种P1口连接P口并且P2口关闭的模式和一种P2口连接P口并且P1口关闭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操作。
用于调节压力的调节器166是一个减压阀,能够将来自泵168的排放气体调节到高压,并将这些气体供应到开关电磁阀163的P1口上。调节器167是一个连接调节器166排放边的减压阀,将来自调节器166的压力调节到一个相对的低压,并将其供应到开关电磁阀163的P2口上。更具体地说,将经过调节器166的排放空气的压力调节到大于一个能向上推动安全阀6的重量的力。将经过调节器167的排放空气的压力调节到小于一个能向上推动安全阀6的重量的力。
参考图18,将说明用于印版进给单元100的滚筒控制器10。四根管170A至170D中的每根的一端都连接吸气泵11上。四根管170A至170D中的每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一个相应的止回阀171A至171D上。分别通过空气导管172A至172D,将止回阀171A至171D分别连接到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A至173D上。在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A至173D中,每个都有两个口P和A,且都是能够在从一种A口开口于大气下并且P口关闭的模式和一种A口连接P口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电磁阀。A口连接空气导管12。
分断/连接装置145A至145D都分别通过空气导管13A至13D连接安装在安全盖6A至6D上的印版进给单元100的多个吸力垫102。当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没有运行,并且其A口开放在大气中时,空气导管12和13的内部压力为大气压,并停止了从吸气泵11至吸力垫102的吸气供应。当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运行,并且其A口连接P口时,通过导管170、空气导管172及空气导管12和13,将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供应到吸力垫102上。
止回阀171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当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启动并将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供应到吸力垫102上时,止回阀171才打开。当吸气继续供应,并且由于吸力垫102被吸到新版上,致使空气导管172、12和13的内部调节成负压状态时,止回阀171也打开。当将空气导管172、12和13调节成负压状态时,例如,当另一个吸气系统的一些空气导管开放在大气中,并且吸气压力降低时,止回阀171关闭。这样就阻止了空气在空气导管172和管170之间流动,使空气导管172、12和13处于负压状态。
参考图22和25,将说明当印版夹持装置40A的支撑部件42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部件42和印版接受部件103之间的距离与从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至旧版25A的下端长度之间的关系。当旧版25A由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夹持时,支撑部件42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随后,如图25所示,支撑部件42向下移动,并再次定位在第一位置上。这时,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与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之间的距离为L1,当支撑部件42定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与旧版25A的下端之间的长度为L2,调节距离L1并使之小于长度L2。作为相对于距离L1和L2的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的位置,也可以使用支撑部件42的一个预定部分的位置。
参考图19至29,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印版夹持设备的印版交换操作。如图19所示,上、中和下盖6a、6b和6c都位于低位置上,由中盖6b和下盖6c覆盖印版滚筒5的前部。印版夹持装置40A的支撑部件42位于一个低位置,并且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分离。
在这种状态下,新版25B处于等待状态。具体地说,在新版25B的前部边缘(图19中的下端)上的定位凹槽26a和26b与定位销96接合,致使新版25B的下端由定位销96支撑。随后,新版25B的上部接触导向棒92,并且印版进给单元100的吸力垫102吸引新版25B的下端。这种印版安装操作是由四个印刷单元3A至3D(图1)中的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进行的。
这时,在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中,将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A(图18)从A口连接空气导管12A模式切换到B口连接空气导管12A模式下。在别的印刷单元3B至3D中,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B至173D保持在空气导管12A连接A口的模式下。因此,通过导管170A及空气导管172A、12A和13A,将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供应到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的吸力垫102上。没有将吸气供应到别的印刷单元3B至3D的吸力垫102上。
当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的吸力垫102吸引新版25B,并提供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时,空气导管172A、12A和13A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二颜色印刷单元3B的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B从空气导管12B连接A口的模式切换到空气导管12B连接B口的模式下。接着,通过导管170B及空气导管172B、12B和13B,将来自吸气泵11的吸气供应到第二颜色印刷单元3B的吸力垫102上。
这时,在第二颜色印刷单元3B的吸力垫102吸引新版25B之前,虽然在一段短时间内,空气导管13B的内部暂时处于大气压力下,但是,也暂时降低了吸气泵11的吸气压力。由于将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的空气导管172A、12A和13A的内部调节为负压状态,如上所述,当吸气泵11的吸气压力降低时,止回阀171A关闭。因此,止回阀171A堵住了空气导管172A和导管170A之间的气路,以至于能够在空气导管172A、12A和13A内保持负压状态。
由于这个原因,由第一颜色印刷单元3A的吸力垫102吸引的新版25B不会与吸力垫102分离或引起一个位移。以相同的方式,将新版25B顺序设定在等待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三和第四颜色印刷单元3C和3D的吸力垫102吸引新版25B。由于能够用一个吸气泵11将吸气供应到多个印刷单元3A至3D的吸力垫102上,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使这个装置小型化。
在每个印刷单元3A至3D中,吸力垫102吸引旧版25A的下端,沿上、中和下盖6a、6b和6c大体直线排列的吸力垫102和导向棒92支撑旧版25A。
接着,将旧版25A卸下。如图20所示,更具体地说,从后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3和从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上释放印版滚筒5。因此,安装在印版滚筒5上的作为旧版25A的后部边缘的弯曲部分27与印版滚筒5分离。在这种状态下,印版滚筒5沿图20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近一圈,然后停止,致使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对着印版进给单元100。这时,如图21所示,旧版25A的弯曲部分27(远端)从插口51进入印版夹持装置40A,接着,经过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之间的一个部分,并从卸下口52上凸出。
当检测到这种状态时,通过空气导管17、断开/连接装置145和空气导管18,由印版夹持装置的气缸控制器15将来自排气泵16的排出气体供入印版夹持装置40A的气缸41中。接着,如图22所示,驱动气缸41,使支撑部件42从等待位置向上移动,杠杆64的辊子67与停止器69分离。因此,拉伸螺旋弹簧71的拉力使杠杆64转动,向第一转动部件43方向偏压第二转动部件44,并使支撑部件42定位在第一位置。这时,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夹持了旧版25A。
随后,气缸41使支撑部件42进一步向上移动,由于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夹持了旧版25A,所以旧版25A也向上移动。如图23所示,旧版25A的下端(后部边缘)脱离印版滚筒5的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并且支撑部件42位于作为上限的第二位置。
这时,由于单向离合器45和46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上,因此,允许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沿从印版滚筒5上分离旧版25A的方向转动,并限制与从印版滚筒5上分离旧版25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印版滚筒5的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可靠地释放了旧版25A,在旧版25A从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上脱离之前,旧版25A不会弯曲变形,因此,阻止了印版夹持装置40A的破裂或进入着墨辊造成的损伤。
由于从印版滚筒5上卸下的旧版25A只是由两个转动部件43和44夹持移动,因此,简化了结构。在旧版25A的后部边缘从印版滚筒5上卸下之后,直到脱离旧版25A的前部边缘,通过印版滚筒5的转动,将旧版25A插入印版夹持装置40A,只有在旧版25A的前部边缘将要脱离时,支撑部件42才向前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撑部件42的移动量最小,并且使驱动支撑部件42的气缸41能够小型化。
随后,驱动气缸120,使杆122(图11B)向前移动,以至于与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销子105向图11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印版进给单元100以枢轴108为轴心,沿图11B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其下端接近印版滚筒5,并且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朝上。接着,如图25所示,通过气缸41,支撑部件42向下移动,杠杆64的辊子67与停止器69相对接触。这时,就在第二转动部件44脱离第一转动部件43之前,支撑部件42位于其应在的第一位置上,并且由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支撑旧版25A的下端。
调节距离L1(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与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之间的距离)小于长度L2(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与旧版25A的下端之间的长度)。因此,在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位于第一位置之前,由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的转动夹持的旧版25A的下端紧靠印版接受部分103a。随后,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保持夹持旧版25A,直到支撑部件42向下移动并定位在第一位置上。
在这段时间内,当单向离合器45和46使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沿着从印版滚筒5上脱离旧版25A的方向转动时,旧版25A的下端被印版接受部分103a推动。因此,当夹持旧版25A时,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转动,旧版25A的下端紧靠印版接受部分103a,旧版25A向上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阻止旧版25A因被印版接受部分103a强力推动而损坏。
在第一位置上,当第二转动部件44与第一转动部件43分离,释放旧版25A时,旧版25A的下端必然紧靠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当这两个转动部件43和44释放旧版25A时,旧版25A没有落在印版接受部分103a上,从而避免以其下端损伤印版接受部件103。
驱动轴125(图10)由致动器(未画出)枢轴转动,并且相应地压辊128与印版滚筒5的外表面相对接触,如图27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当吸力垫102通过气缸113沿箭头E的方向移动时,新版25B的下端(前部边缘)进入印版滚筒5上的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内,并由前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2夹住。
随后,将印刷单元3A至3D的气流通道开关电磁阀173A至173D从A口连接空气导管12的模式切换到B口连接空气导管12的模式下,并且相应地,空气导管13A至13D内的气压也从负压状态切换到大气压状态。其结果是,释放了由吸力垫102吸住的新版25B。
接着,如图28所示,印版滚筒5按逆时针轴向转动,所以通过压辊128,新版25B紧密接触印版滚筒5的外表面。随后,印版滚筒5大体转动一圈,因此,通过压辊128,将作为新版25B后部边缘的弯曲部分27插入印版滚筒5的后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3中。其结果是,印版滚筒5的后部边缘印版压紧装置23夹住了新版25B,并将新版25B安装在印版滚筒5的外表面上。
随后,如实线所示,气缸120的杆122(图11B)向后移动,致使与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销子105也移至如实线所示的一个位置上。因此,以枢轴108为轴心,印版进给单元100按图29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定位于从印版滚筒5上退出的等待位置上,以至于覆盖了窗口95。最后,从设备的上部,将由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支撑的旧版25A卸下。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在由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释放旧版25A之后,能够卸下旧版25A,所以,在一段短时间内,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卸下操作。由于之前已经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而向上移动的旧版25A向下移动,并由印版接受部件103支撑。因此,旧版25A的下端由印版接受部件103支撑,其上端的高度降低一个相应于下降量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其卸下操作性能。
为了清洁或维护与检查装置40内部的目的,将说明垂直移动安全盖6的操作。当向上移动安全盖6时,就启动了气缸驱动电磁阀160的一个电磁线圈,致使气缸驱动电磁阀160切换到P口连接A口并且B口开口于大气压下的模式。也启动了开关电磁阀163另外的电磁线圈,致使开关电磁阀163切换到P口连接P1口的模式(图17A)下。如上所述,将排放气体的压力调节到大于推动安全盖6的重量的力量。因此,当通过调节器166,将供到P1口的高压气体输送到升高安全盖6的端边口30A时,通过气缸30的杆30a,使安全盖6向上移动。
当已经向上移动的安全盖6向下移动时,以与如上述向上移动的例子同样的方式,将气缸驱动电磁阀160切换到P口连接A口并且B口开口于大气压下的模式下。同时,也启动了开关电磁阀163另外的电磁线圈,致使开关电磁阀163切换到P口连接P2口的模式(图17B)下。如上所述,通过调节器167,将供到P2口的气体的压力调节到小于推动安全盖6的重量的力量。即使当将低压气体输送到升高安全盖6的端边口30A时,通过安全盖6自身的重量,使安全盖6向下移动。这时,通过平衡安全盖6重量的低压气体,使安全盖6缓慢地向下移动。这样就缓和了安全盖6下端与其它部件的撞击力度,从而提高了安全盖6的寿命。
当安全盖6向下移动并定位在下限上时,检测开关38(图3)检测到安全盖6。启动气缸驱动电磁阀160的别的电磁线圈,致使电磁阀160切换到P口连接B口并且A口空口于大气压下的模式下。同时,也启动了开关电磁阀163的电磁线圈,致使开关电磁阀163切换到P口连接高压口P1的模式(图17C)下。因此,通过来自高压口P1的高压气体保持一种状态,其中,安全盖6位于下限位置,即安全盖6覆盖并关闭印版滚筒5的前部。其结果是,能够限制安全盖6有意或错误地向上移动。
启动开关电磁阀163另外的电磁线圈,致使开关电磁阀163切换到P口连接P2口的模式(图17D)下。同样在这种状态下,也通过来自低压口P2的高压气体保持一种状态,其中,安全盖6位于下限位置,即安全盖6覆盖并关闭印版滚筒5的前部。其结果是,能够限制安全盖6有意或错误地向上移动。
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形成分断/连接装置145的插头边单元147(图16)与中盖6b一起向上移动。不管安全盖6如何移动,固定在框架31上的插座边单元146保持固定不变。因此,插头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脱离与它们曾经配合的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以至于堵住了空气导管12和17输往空气导管13和18上的气体。
根据这个实施例,没有必要移动通过空气导管12和17连接吸气泵11和排气泵16的插座边单元146。将空气导管12和17相应地固定在这个设备上,并且也不需要一个用于移动空气导管12和17的空间。因此,空气导管12和17的道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确保。当安全盖6移动时,自动分断/连接来自与安全盖6互锁的气泵11和16的气体供应。因此,不需要这种通过检测安全盖6的移动而控制气体供应的检测装置或控制装置。
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自动堵住了通过空气导管13连接的吸力垫102、通过空气导管18连接的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的气缸41和吸力垫102的气缸113的气体供应。因此,在安全盖6向上移动,打开印版滚筒5的前部,并且停止印刷操作之后,吸力垫102不会错误地吸引印版,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也不会错误地夹持印版,或吸力垫102不会错误地移动,由此,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当安全盖6从上面位置向下移动,并且插头边单元147与中盖一起向下移动时,插头边单元147接近插座边单元146。这时,插头边单元147的定位销158接合在插座边单元146的定位孔153中。此后,当插头边单元147进一步向下移动时,插头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稳定可靠地配合在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中。
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印版进给单元100和接合杠杆138(图12)与安全盖6一起向上移动,以至于接合杠杆138与锁定销142彼此分离。因此,通过拉伸螺旋弹簧141的拉力,以小轴139为轴心,使接合杠杆138按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接合杠杆138的接合部分138a与摆动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接合。
由于这个原因,当安全盖6位于上面位置时,能够阻止印版进给单元100有意或错误地摆动,并阻止错误地靠近别的构件,致使能够阻止损伤印版进给单元100。由于使印版进给单元100发生摆动的气缸120是由固定框架31支撑,所以能够使向上移动固定印版进给单元100的下盖6c的气缸30小型化。
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与气缸120的接合部件123上的U槽123a接合的销子105(图11B)和印版进给单元100一起向上移动,致使U槽123a和销子105彼此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打开印版滚筒5的前部时,U槽123a和销子105彼此分离,因此印版进给单元100不会通过气缸120错误地摆动。
通过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和安装在印版进给单元100上的销子105,印版进给单元100和气缸120能够彼此接合与分离。于是,不仅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而且简化了结构。同样,当安全盖6向上移动时,通过接合杠杆138,与其接合的接合槽136a和定位销142,形成用于限制印版进给单元100摆动的摆动限制装置。于是,不仅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而且简化了结构。
在这个实施例中,单向离合器45和46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43和44上。只要一个单向离合器安装在至少一个转动部件上,这已足够了。印版夹持装置40A和40B向上移动,并使旧版25A向上移动,此后,它们向下移动,将旧版25A防在印版接受部件103上。作为选择,在旧版25A如图23所示向上移动之后,操作员可选择取出旧版25A。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不仅能够可靠地将印版从印版滚筒内取出,而且能够阻止破坏或损伤印版夹持装置、辊子及其它类似的部件。由于从印版滚筒卸下的印版只通过这两个转动部件夹持和移动,因此,简化了结构,由于能够使这两个转动部件的移动量最小化,所以就能够将驱动源小型化。
在印版夹持装置释放印版之后,能够卸下这个印版。于是,能够在一段短时间内很容易地进行卸下操作。通过印版夹持装置,使已经向上移动的印版向下移动,并由印版接受部件支撑。使被支撑的印版上端的高度降低了一个对应于印版向下移动的量。这样就提高了卸下的操作性能。
当通过印版夹持装置释放的印版由印版接受部件保持时,印版的下端总是与印版接受部件接触,用于夹持印版的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可以沿着印版从印版滚筒中脱离的方向转动。因此,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不会损坏印版。

Claims (8)

1.一个印版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夹持从一个印版滚筒(5)上卸下的一个旧版(25A)的印版夹
持装置(40A,40B);和
驱动装置(41),用于在夹持卸下的旧版的第一位置和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其中
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包括:
一个支撑部件(42),
一个由所述支撑部件轴向,可转动地支撑的第一转动部件(43),
一个由所述支撑部件轴向支撑,并能够移动和转动的第二转动部件(44),
移动装置(64,69,71),用于移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并使之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接触和分离,和
一个单向离合器(45,46),当通过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夹持旧版时,离合器允许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中至少一个沿从所述印版滚筒中分离旧版的第一方向转动,并阻止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夹持一个旧版时,印版夹持装置从第一位置向上移至第二位置,致使这个旧版脱离所述印版滚筒,并且随后,从第二位置向下移至第一位置,释放这个夹持的旧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印版夹持装置位于一个等待位置上时,已经从所述印版滚筒中移出的旧版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动部件之间通过,和
当所述印版夹持装置从等待位置向上移向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压向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夹持这个旧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印版接受部件(103),用于保持在第一位置由所述印版夹持装置释放的旧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第一位置上的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和所述印版接受部件之间的距离L1设定得小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和由所述印版夹持装置夹持的旧版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L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个印版进给单元(100),其被支撑并能够接近和分离所述印版滚筒,用于提供一个安装到所述印版滚筒上的新版,和
所述印版接受部件固定在位于一个印版滚筒一侧的所述印版进给单元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一个杠杆(64),其可摆动地支撑在其中心部分,并且其一端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支撑所述第二转动部件,
一个由所述杠杆的另一端支撑的辊子(67),
一个弹簧(71),用于沿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接近第一转动部件的方向偏压所述杠杆,和
一个固定在所述印版夹持设备的主体上的停止器(69),所述辊子紧靠所述停止器以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置力干涉所述杠杆的枢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印版夹持装置位于一个接近所述印版滚筒的等待位置时,所述停止器干涉所述杠杆的枢轴转动,致使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分离,和
当所述印版夹持装置从等待位置向上移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辊子脱离所述停止器,致使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接触所述第一转动部件。
CN03110320.0A 2002-04-08 2003-04-08 印版夹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4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5798A JP4559015B2 (ja) 2002-04-08 2002-04-08 版保持装置
JP2002105798 2002-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9916A CN1449916A (zh) 2003-10-22
CN1232400C true CN1232400C (zh) 2005-12-21

Family

ID=28449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1032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400C (zh) 2002-04-08 2003-04-08 印版夹持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92641B2 (zh)
EP (1) EP1352739B1 (zh)
JP (1) JP4559015B2 (zh)
CN (1) CN1232400C (zh)
AT (1) ATE316469T1 (zh)
DE (1) DE60303325T2 (zh)
ES (1) ES225761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2141B2 (ja) * 2003-12-09 2007-11-21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排出装置
JP4498028B2 (ja) * 2004-06-25 2010-07-07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印刷機
JP4383973B2 (ja) * 2004-06-25 2009-12-16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印刷機
JP4836687B2 (ja) * 2006-06-23 2011-12-14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印刷機械の版交換装置
JP4905885B2 (ja) * 2006-07-28 2012-03-28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印刷機械
US20080216691A1 (en) * 2007-03-05 2008-09-11 Stephens Ronald F Printing plate lock mechanisms
WO2009037870A1 (ja) * 2007-09-20 2009-03-2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版保持機構及び版搬送装置、並びに印刷機械
DE102008048734B4 (de) 2007-10-18 2022-02-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Druckplatten
DE102008051581B4 (de) 2007-11-08 2023-11-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einer Druckplatte vom Plattenzylinder einer Druckmaschine
US7669529B2 (en) * 2007-12-14 2010-03-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sheet material to and from a drum
GB0807768D0 (en) * 2008-04-29 2008-06-04 Goss Graphic Systems Ltd A method of removing a printing plate from a plate cylinder of a printing press
CN101446763B (zh) * 2008-12-22 2011-09-28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滚筒动平衡的自动调节装置
CN102950882B (zh) * 2011-08-26 2017-04-1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更换印版的方法和装置
JP2016196149A (ja) * 2015-04-06 2016-11-24 大和グランド株式会社 印刷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CN106042632B (zh) * 2016-07-08 2019-08-02 江苏华宇印涂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印铁机用印版滚筒
CN107718864B (zh) * 2017-10-10 2019-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印版及印刷装置
DE102018220320A1 (de) * 2018-01-23 2019-07-2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Kontrolle der Plattenklemmung in einer Druck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40795A1 (de) * 1989-12-09 1991-06-13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zufuehren bzw. abfuehren einer druckplatte
WO1994006629A1 (de) * 1992-09-18 1994-03-3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Einrichtung zum zu- und abführen von druckplatten
JPH07148911A (ja) * 1993-11-26 1995-06-13 Sakurai Graphic Syst:Kk 印刷機における刷版の装着補助装置
ES2113035T3 (es) 1993-11-30 1998-04-16 Pelikan Ag Instrumento para escribir, en especial una estilografica.
DE4404558C2 (de) * 1994-02-12 1996-02-01 Roland Man Druckmasch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Wechseln von Druckplatten
DE4439623C2 (de) * 1994-11-05 1999-01-14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Zuführen von Druckplatten
FR2735418B1 (fr) * 1995-06-19 1997-08-22 Heidelberg Harris Sa Dispositif d'echange de plaques de groupes d'impression de machines a imprimer
JP4037553B2 (ja) * 1999-03-08 2008-01-23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刷版交換装置
JP4625559B2 (ja) * 1999-09-17 2011-02-0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
JP4410347B2 (ja) * 1999-09-17 2010-02-03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
JP4410346B2 (ja) * 1999-09-17 2010-02-03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保持装置
JP2001194802A (ja) * 1999-11-02 2001-07-19 Toray Ind Inc イメージング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イメージング媒体加工装置、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方法
DE19961866A1 (de) * 1999-12-22 2001-06-28 Roland Man Druckmasch Vorrichtung zur Zufuhr eines Druckmediums zu einem eine Druckform oder ein Gummituch tragenden Zylinder
JP4540179B2 (ja) * 2000-05-17 2010-09-08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
DE50109336D1 (de) * 2001-01-04 2006-05-18 Fischer & Krecke Gmbh & Co Verfahren zum Wechseln einer Druckzylinderhülse und Druck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52739A2 (en) 2003-10-15
EP1352739A3 (en) 2004-04-28
JP2003300304A (ja) 2003-10-21
JP4559015B2 (ja) 2010-10-06
CN1449916A (zh) 2003-10-22
DE60303325D1 (de) 2006-04-13
US6892641B2 (en) 2005-05-17
ATE316469T1 (de) 2006-02-15
US20030188658A1 (en) 2003-10-09
EP1352739B1 (en) 2006-01-25
ES2257612T3 (es) 2006-08-01
DE60303325T2 (de)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400C (zh) 印版夹持设备
CN1021558C (zh) 实现印版自动更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959C (zh) 供纸器
US1164288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covery method
CN1209476A (zh) 具有纱线供给装置的横向编织机
US10449789B2 (en) Inkjet printer and inkjet printer including cutting head
CN1666874A (zh) 喷墨打印机
CN1294980A (zh) 具有卷纸收纳部的打印机
CN1868695A (zh) 切削装置及片处理装置
CN1113798C (zh) 纸件运送装置及喷墨式打印机
CN1633367A (zh) 打印机
CN1263597C (zh) 用于翻转纸张的装置及带有翻转纸张装置的印刷装置
JP2007230779A (ja) グリッパ装置を用いて枚葉紙を搬送する装置
CN1990235A (zh) 脱开状态下限制卷筒纸卷绕损伤滚筒的印刷单元及印刷机
US7069855B2 (en) Printing press having plate discharge device
CN1576033A (zh) 具有除卡纸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及除卡纸方法
CN1225359C (zh) 印版插入装置
KR20060134442A (ko) 플랫베드 타입의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화상형성장치
JP4074119B2 (ja) 印刷機
JP4383973B2 (ja) 印刷機
JP2005319792A (ja) 刷版搬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65970C (zh) 照片晒相显影处理装置
JP2003300303A (ja) 版交換装置
JP2993254B2 (ja) タイミングベルトのよじれ補正機能を有した印字装置
CN1406196A (zh)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