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9035A -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9035A
CN1229035A CN 99104028 CN99104028A CN1229035A CN 1229035 A CN1229035 A CN 1229035A CN 99104028 CN99104028 CN 99104028 CN 99104028 A CN99104028 A CN 99104028A CN 1229035 A CN1229035 A CN 1229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t
elastic buffer
buffer body
upside
s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040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18C (zh
Inventor
武若智之
柳下正美
辻本勇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9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机动二轮车车座安装构造,即使底板变形也能确保车座与车身架的上下连接部的良好作动性。使上侧安装用撑杆46从二人座6的底板40的中间部朝下方伸出,与其平行地使下侧安装用撑杆47从车座轨22侧朝上方伸出,带凸缘轴环66穿过形成于上侧安装有撑杆46上的长孔61,将该轴环66安装到下侧安装用撑杆47上,在轴环66的凸缘部67与安装面60之间夹设着弹性缓冲体48。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该构造可确保把车座与车身架可上下相对动地连接的上下连接部的作动性。
现有技术中,日本特开平6-312677号公报揭示了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该构造中,车座底板通过缓冲部件支承于车身架上,同时从底板侧向下方突出着上侧安装撑杆,在其对面,从车身架侧向上方突出着下侧安装撑杆,在该上侧安装撑杆与下侧安装撑杆之间,设有可朝上下相对动地连接的上下连接部。
上述的上下连接部中,当体重大者坐在车座上导致底板变形时,上侧安装撑杆倾倒并与下侧安装撑杆直接接触而滑动,结果,相对运动就变得不灵活。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确保该上下连接部的良好作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车座底板通过缓冲部件支承在车身架上,上侧安装撑杆从底板侧朝下方伸出,下侧安装撑杆与上述上侧安装撑杆相对地从车身架侧向上方伸出,该上下侧安装撑杆之间可相对动地被连接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安装撑杆与下侧安装撑杆之间夹设着弹性缓冲体。
当上侧安装撑杆因底板变形而倾倒时,由夹设的弹性缓冲体的弹性变形吸收该倾倒,防止与下侧安装用撑杆直接接触而滑动,所以,即使上侧撑杆倾倒,也能确保上下连接部的良好作动性。
图1是上下连接部的剖视图。
图2表示机动二轮车外观,是前进方向左侧视图。
图3是其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表示车座安装状态的车身后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后挡泥板上面的图。
图6是车座仰视图。
图7表示缓冲橡胶的侧面形状。
图8是图7所示缓冲橡胶的俯视形状。
图9是图7所示缓冲橡胶的变形例。
图10是第2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11是第2实施例中弹性缓冲体的侧视图。
图12是第3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13是第4实施例的组装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机动二轮车的本发明一实施例。先概略说明实施例所适用的机动二轮车的构造。图2表示机动二轮车外观,是前进方向左侧视图。图3是其局部放大俯视图。该机动二轮车是美国式,备有长轮距的前轮1和后轮2、倾角大的前叉3、下垂式把手4、泪滴式燃料箱5、安装位置较低的二人座6以及设在其后部的靠背7等。
配置于前后轮间的发动机8是水平式发动机,其空冷式汽缸部9沿前后方向略水平地横卧。该发动机8从配置在汽缸部9上方的化油器10吸入混合气,通过从汽缸部9的下部向后方伸出的排气管11及消音器12排气。
化油器10由燃料箱5供给燃料,由后方的空气滤清器13供给清洁气。化油器10配置于由燃料箱5下方的左右一对前侧罩14挟住的空间内。
前侧罩14设在燃料箱5前部下方及汽缸部9上方的空间内,前端部覆盖喇叭15的侧方,在喇叭15与化油器10之间配置各种电气品。喇叭15也是电气品。
发动机8支承在车身架的前部,该车身架从侧面看(图2)呈略环状,其前部由头管16、上部管17、下部管18和枢轴板20构成。上部管17沿着车身中心从头管16向后方延伸并支承燃料箱5,同时,在车身略中央部弯曲后向下方延伸,与枢轴板20连接。
下部管18设有左右一对,从头管16向车宽方向扩开并向下方延伸、在汽缸部9的下方弯曲后再朝后方延伸,从侧面看重叠于枢轴板20侧方地延伸,在这里与贯穿枢轴板20并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横管21(图2)连接。
车身架的后部由车座轨22和侧架23构成、并略呈桁架状,左右一对车座轨22从上部管17的弯曲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支承着二人座6。侧架23与下部管18连接,从枢轴板20的侧方朝斜后上方延伸,与车座轨22的中间部连接。
后叉24的前端部通过枢轴25可上下方向摆动自由地支承在枢轴板20上,该后叉24向后方延伸,后轮2可旋转地支承在其后端。车座轨22和侧架23的连接部与后叉24的后端部之间,设有缓冲器26。
后轮2由链29驱动。该链29卷绕在从动链轮27与发动机8的驱动链轮28之间,从动链轮27同心地设在后轮2的侧面。
图中标记30是载物架,31是后挡泥板,32是尾灯,33是挡泥板,34是后信号灯、35是后车牌。
下面,说明车座安装构造。图1是表示上下连接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车座安装状态的要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后挡泥板上面的图。图6是车座底面图。
如图4所示,二人座6备有树脂制底板40,在前端形成向前方伸出的插入板41,通过橡胶43与从燃料箱5后端部向后方伸出的锁定板42的下面锁定。
在底板40的前半部侧里面上安装着缓冲橡胶44,其下端部抵接于与车座轨22的横管45上面。
上侧安装用撑杆46以倾斜地朝向侧方的状态刚性地安装在中间部左右,通过弹性缓冲体48与从车座轨22向上方突出的下侧安装用撑杆47连接,成为容许相对上下动的上下连接部。
在底板40的后部,形成左右2个2个地、且前后2排共4个凹部49(图6),从后挡泥板31侧突出的缓冲橡胶50的上端部与该凹部抵接。
缓冲橡胶50支承在桥52上,该桥52形成在侧架51的上部,该侧架51以小组件状态配设于后挡泥板31内侧。
在底板40的后端部安装着后部安装撑杆53,该后部安装撑杆53是通过橡胶件54把螺母56紧固到埋头螺栓55上而安装的。其后端部向二人座6的后方伸出,从桥52向后方延伸,穿过形成于后挡泥板31上的通孔57,用螺栓59安装到从桥52向后方伸出的安装板58(图5)的螺母部。
如图1所示,上侧安装用撑杆46,在其朝向斜外方的安装面60(见图6)的下部上形成着上下方向的长孔61。
该连接对方侧即下侧安装用撑杆47也固定在车座轨22上,其安装面62与安装面60平行并朝向外方,在安装面62上形成着螺栓通孔63,并在该部分上设有焊接螺母64。
弹性缓冲体48呈略圆板状,由弹性好的橡胶制成,在中央部形成中央孔65,重叠在安装面60外侧面,带凸缘轴环66穿过中央孔65弹性缓冲体48夹设于其凸缘部67与安装面60之间。
长孔61的宽度约等于轴环66的外径,弹性缓冲体48和凸缘部67大致同径,而且均大于长孔61的宽度。材质并不限于橡胶,可利用公知的各种材料,只要具有弹性即可。
轴环66的前端贯穿长孔61并与安装面62相抵接,安装面60与安装面62在常态下形成非接触程度的间隙,穿过轴环66的螺栓68,穿过孔65与螺母64紧固连接。
图7表示缓冲橡胶44的侧面形状,图8表示其俯形状。缓冲橡胶44与伞状突起70形成为一体,该伞状突起70与形成在底板40上的安装孔(图未示)嵌合,在缓冲橡胶44的上表面上形成若干个平行的沟槽71,该沟槽71的深度约相当于缓冲橡胶44厚度的一半。缓冲橡胶44的下面形成向上方弯曲的凹部72。
这样,由于沟槽71的存在可改变缓冲特性,即,可以柔软地承接弱冲击荷重,可以强硬地承接强冲击荷重。另外,由于凹部72的存在,也同样地,在初期因凹部71的变形可变软,对于大荷重可变硬。
图9是缓冲橡胶44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中将上述凹部72改变成为与沟槽71同样的沟槽73。但是,沟槽71和沟槽73的深度均为缓冲橡胶44厚度的1/3至1/4。这样,沟槽73具有与沟槽71同样的功能。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图1中,当车身振动时,借助缓冲橡胶44和50的弹性变形,二人座6相对于车座轨22上下动。这时,在上侧安装用撑杆46和下侧安装用撑杆47之间,轴环66在长孔61内上下动,这样,二人座6与车座轨22之间可相对上下动。
当底板40因大荷重而产生大的弹性变形时,上侧安装用撑杆46虽然倾倒,但这时由于在有可能相互接触的安装面60与凸缘部67之间夹设着弹性缓冲体48,所以,该弹性缓冲体48弹性变形,吸收该倾倒,防止彼此的直接接触。
因此,即使上侧安装用撑杆46倾倒,也不会与下侧安装撑杆47直接接触而滑动,能常时地确保良好的作动性,对于弹性变形大的树脂底板尤为有利。
图10是第2实施例,该例中,在安装面60与62之间安装着与前实施例同样的弹性缓冲体48,并且,在安装面60与凸缘部67之间夹设着另外的第2弹性缓冲体75。
第2弹性缓冲体75也形成为与弹性缓冲体48略同径的略圆板状,如图11所示,与凸缘部67相接的面上形成放射状的沟槽76,该沟槽76的深度约相当于弹性缓冲体75厚度的约1/2,在中央形成通孔77。
这样,由于在安装面60的两面设有弹性缓冲体48和第2弹性缓冲体75,所以,即使安装面60朝内外任一方向倾倒,可由任一方弹性缓冲体46或75的变形吸收其倾倒。
另外,由于在最容易倾倒的外侧设有第2弹性缓冲体75,在第2弹性缓冲体75上形成沟槽76而使弹性可变,对于比较小的倾倒由沟槽76部分软承接,对于比较大的倾倒由整个第2弹性缓冲体75硬承接,可相应于振动的大小变换软硬特性。
图12是第3实施例,嵌合在长孔61内的橡胶垫圈即弹性缓冲体80略呈长圆形,相当于把弹性缓冲体48与第2弹性缓冲体75一体化的构造,朝向下侧安装用撑杆47一侧突出的部分81与图1的弹性缓冲体48 为约相同的构造,朝向安装着螺栓68一侧突出的部分82形成为与图10的第2弹性缓冲体75约相同的构造。
这样,由于可将弹性缓冲体80预先安装在安装面60上形成为一体,所以,可实现小组件化,并且,与图10所示第2实施例相比,可减少零部件数目,操作性良好。
图13是第4实施例,在于上侧安装用撑杆46的与底板40相对着的安装部90上,设置安装孔91,把橡胶垫圈92嵌合安装在这里,并且在其上下两面形成比较浅的放射状沟槽93。
用螺栓把该橡胶垫圈92通过安装孔94安装到底板40的里侧,则即使底板40弹性变形,也可由该橡胶垫圈92吸收该变形,可防止安装面60的倾倒。而且,由于设置了上下面的沟槽93而使弹性可变。
另外,设在安装面60与凸缘部67之间的弹性缓冲体是采用图10的第2弹性缓冲体75,但也可采用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弹性缓冲体。

Claims (1)

1.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车座底板通过缓冲构件支承在车身架上,上侧安装撑杆从底板侧朝下方伸出,下侧安装撑杆与上侧安装撑杆相对置地从车身架侧向上方伸出,在该上下侧安装撑杆之间可相对动地被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安装撑杆与下侧安装撑杆之间夹设着弹性缓冲体。
CN99104028A 1998-03-18 1999-03-17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913198A JP3947297B2 (ja) 1998-03-18 1998-03-18 自動2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JP069131/98 1998-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9035A true CN1229035A (zh) 1999-09-22
CN1080218C CN1080218C (zh) 2002-03-06

Family

ID=13393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04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18C (zh) 1998-03-18 1999-03-17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47297B2 (zh)
CN (1) CN108021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389C (zh) * 2004-12-27 2009-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支承构造
CN102358118A (zh) * 2011-08-24 2012-02-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用于车体附座的安装装置的支撑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0154B2 (ja) * 2003-09-10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型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支持構造
JP5017664B2 (ja) * 2007-12-14 2012-09-05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4949341B2 (ja) * 2008-08-29 2012-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機器取付け用構造
JP5685459B2 (ja) * 2011-03-08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CN103770862B (zh) * 2014-02-27 2016-09-14 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座垫安装板
JP6331157B2 (ja) 2016-03-31 2018-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677A (ja) * 1993-04-30 1994-11-0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3389C (zh) * 2004-12-27 2009-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支承构造
CN102358118A (zh) * 2011-08-24 2012-02-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用于车体附座的安装装置的支撑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1263254A (ja) 1999-09-28
CN1080218C (zh) 2002-03-06
JP3947297B2 (ja) 200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0205B (zh) 自动二轮车
CN1228208C (zh) 摩托车的后组合灯安装结构
CN1246176C (zh) 摩托车用的前大灯
CN1754754A (zh) 二轮摩托车
CN1891559A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CN1778620A (zh) 摩托车的扶手杆安装结构
CN1080218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096380C (zh) 车身罩安装构造
CN1715128A (zh) 具有支座的轮式车辆
CN1288021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座锁定装置
CN1296249C (zh) 机动二轮车用车架构造
CN1099980C (zh) 机动两轮车的连链盒
CN1125743C (zh) 摩托车
CN1196616C (zh)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CN1109008A (zh) 摩托车的贮藏箱
CN1462707A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128224A (zh) 车辆的尾灯装置
CN1754747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CN1796217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座支承构造
CN1217273A (zh)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CN1137033C (zh) 车架
CN1123476C (zh) 安装了后缓冲组件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CN1123475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架
CN1608939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CN1145569C (zh) 小型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