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2600A - 带襻供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带襻供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2600A
CN1222600A CN98126918A CN98126918A CN1222600A CN 1222600 A CN1222600 A CN 1222600A CN 98126918 A CN98126918 A CN 98126918A CN 98126918 A CN98126918 A CN 98126918A CN 1222600 A CN1222600 A CN 1222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and
button loop
loop
band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27C (zh
Inventor
田中信
広濑范幸
前田明
田中正彦
北田贤治
风晴広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22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2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1/00Loop holders; Loop spreaders; Stitch-forming fing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05B35/06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for attaching small textile pieces, e.g. labels, belt loops
    • D05B35/068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for attaching small textile pieces, e.g. labels, belt loops for attaching belt loop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带襻供给机构包括:带子供给装置,其能够对带子切断位置提供一个用以形成带襻的长的带子;带子切断位置,用以切断送至带子切断位置的带子,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带襻;带襻供给装置,包括一对弯折件用以握持被切下带襻的两端,并将带襻的两端朝其中心位置弯折,并供给该带襻,所述带襻供给机构包括:移动装置,其能改变弯折件移至缝纫位置的移动速度。

Description

带襻供给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襻供给机构,特别涉及这样一种带襻供给机构,该机构能够可靠和稳定地给缝纫位置提供预先定型的带襻。
已知的各种带襻缝纫机能够在如牛仔裤,短裤和裙子的腰部上缝制多个带襻,用以插放裤腰带。该带襻缝纫机具有一个能够将带襻自动送至带襻缝纫机上缝纫位置的带襻供给装置。
图20,21描述了一个传统带襻缝纫机的带襻供给机构。例如,美国专利U.S.P.5,673,639公开了这种机构。该传统的带襻供给机构1位于作为缝纫装置的带襻缝纫机2主体2A的旁边。
主体2A,例如为在较低位置上设有针床3的双针循环缝纫机。而且,在主体2A的上部位置设有一个平行于针床3的机臂4。两个平行于机臂4纵向的缝针5位于被称为机头的机臂自由端下表面的规定位置处。每个缝针5均与已知的针杆8相连(如图21所示),该针杆通过一已知的针杆操作机构可在一预定垂直行程内往复移动。该针杆操作机构与一上轴的转动同步工作,该上轴由可转动设置在机臂4上的一个马达(未示出)驱动。在机臂4的一个规定位置上设有已知的布保持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可垂直往复移动的布保持件7,在缝纫过程中,该布保持件将缝纫制品S握持在针床3上表面的针板6的上表面。
带襻供给机构1具有一带子供给装置8,一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一带子切断装置10和一带襻供给装置11。
带子供给装置8用于向位于主体2A缝纫位置附近的带襻成型位置供给长的带子15,以便形成带襻。如图20所示,带子传递机构13位于主体2A的右侧,大致与针床3平行。在带子传递机构13上表面设有带子12。在带子传递机构13上方设有传递辊14以向带襻成型位置供给定长的带子12。该传递辊14可与带子12的上表面接触。传递辊14可由带子传递马达驱动(未示出)。
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将送至带襻成型位置的带子12的一端送至预定位置,即,图20,21右端所示的带子的右手端。然后,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在一预定位置握持带子12的右手端。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具有一导杆17,用于将送至固定接收板15上表面的带子12送至邻接件16。另外,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具有压缩弹簧18,用于在接收板15上握持送给邻接件16的带子12。导杆17和压缩弹簧18可由带气缸的带子送进/握持操作装置19垂直移动。
带子切割装置10将通过在其底部的带子送进/握持装置9握持在接收板15上的带子12切割成具有预定长度的带襻20。带子切割装置10具有设置在带子传递机架13前端上方的可动刀片21。可动刀片21可由带气缸(未示出)的带子切割操作装置驱动作垂直往复移动。可动刀片21与其下方的固定刀片29相配合切割带子12(参见图22,23所示)。
带襻供给装置11将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带襻20两端朝其中心弯折以便将带襻的两端送至缝针5下方的主体2A的缝纫位置。带襻供给装置11具有一对弯折轴22,它们的前端均为叉形。如图21所示,弯折轴22的根部与弯轴操作装置23相连(参见图21),该操作装置具有一旋转缸,它被设置在摆动导杆25的下方,该导杆可转动地支承在可动支座24上,该支座24与弯轴移动装置26相连,该装置大致平行地设置在可动支座24的上方且具有三级气缸。当弯轴移动装置26操作时,可动支座24可从缝纫位置来回移动。
下面,将对上述传统的带襻供给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首先,通过传递辊14的旋转将带子12从带子传递机构13送至带襻成型位置,然后,带子12在较低位置处由接收板15支承。当带子12被送至接收板15上表面时,带子送进/握持操作装置19开启,由此导杆17和压缩弹簧18向下移动。然后,带子12由导杆17送至邻接件16处,之后,带子12由压缩弹簧18压紧和握持。接着,如图22所示,操作弯轴移动装置26以使弯折轴22与可动支座24一起朝位于带襻成型位置上的带子12移动。然后,弯折轴22的叉形前端插入离开接收板15的带子2两端的中间。
随后,如图23所示,操作带子切断操作装置(未示出),从而使可动刀片21向下移动。这样,可动刀片21与固定刀片29相配合切割带子12的根部。这样,形成了预定长度的带襻20。然后,操作弯轴操作装置23以使弯折轴22沿图23箭头所示方向向外旋转。因此,带襻20的两端向下朝带襻20中心弯折。即,带襻20被折叠180度。此时,带子12的两侧面均与邻接件16接触且由送进/握持装置9定位在预定位置。因此,当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带襻20两端由弯折轴22弯折时,可以避免弯折部位不被破坏,即,其两端可彼此完全重叠。
然后,如图24所示,操作带子送进/握持操作装置19,以便使导杆17和压缩弹簧18向上移动。从而终止了由接收板15和压缩弹簧18握持带襻20的状态。
随后,如图21所示,操作弯轴移动装置26以使弯折轴22与可动支承座24一起移向缝纫位置的这一侧。特别的是,弯折轴22与可动支座24一起移至带襻缝纫机2中针板6侧端的上方。这样,使具有两折叠端的带襻20留作备用。
之后,操作者将缝纫制品S放置在针板6的预定位置上,然后,操作者打开线圈电源开关27(loop supply switch)(如图21所示)这样,操作弯轴移动装置26,从而使弯折轴22与可动支座24一起朝缝纫位置移动。这样,将具有两折叠端的带襻20送至缝纫位置。特别的是,使带襻20移至布保持器7的下方。
随后,布保持器7向下移动握持带襻20的两个折叠端。操作弯轴移动装置26以使弯折轴22与可动支座24一起向后移动。然后,叉形弯折轴22前端从带襻20的弯折部分移出。之后,例如,带襻20纵向的两侧部分以预定的缝纫方式被缝纫。因此,可将带襻20缝至缝纫制品S的规定位置处。
在弯折轴22向后移动后,操作弯轴操作装置23。这样,弯折轴22被反向转动,以使其返回至初始位置。然后,再重复进行上述的操作以便形成下一个缝纫操作中所用的带襻20。制成的带襻20被设置在缝纫位置侧的一个位置上以作备用。
如今,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缝纫制品。为了改进由带襻缝纫机被缝制在缝纫制品S腰部的带襻20的质量,要求带襻供给装置必须能稳定可靠地给缝纫位置提供带襻20。
即,要求带襻供给装置能稳定可靠地给缝纫位置提供具有预定形状的带襻20。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襻供给装置,其能稳定可靠地给缝纫位置提供具有一定形状的带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襻供给装置,其包括能改变弯折件移至缝纫位置的移动速度的移动装置,或与弯折轴相连且能改变弯折轴沿轴向移动速度的移动装置。
结果,在上述结构的实施例中,一对弯折件(轴)能很容易地高速移动。然而,一对弯折件的速度也能容易地在停止之前立即降低。结果,可避免较大的噪音,例如碰撞的声音和操作的声音。这样,工作环境得以改善,且可适宜地控制操作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带襻供给装置,其包括移动装置,该装置与弯折轴相连且能改变弯折轴的轴向移动速度,以便在弯折轴移动之后可停止在任意位置。
结果,在上述结构的实施例中,一对弯折件(轴)能停止在任意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调节供至缝纫位置的带襻的位置。结果,如果带襻的宽度改变了,则在不必改变带襻供给装置到缝纫位置距离,即无需改变带襻供给装置位置的情况下,便可容易地进行带襻的缝纫和偏移缝纫。
下面,结合对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对本发明其它目的和优点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为示意图,描述了本发明带襻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从而也说明了用以缝制带襻的缝纫机;
图2为带子供给装置和带子切割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带子送进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4所示为在夹持带襻的状态下,图1所示的包括了带子送进装置前端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5为一状态图,在该状态中,为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中一对带子导引件而设置的送进销间距离被调节。
图6为一放大正视图,描述了在打开状态下,包括了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前端的部分,因此示出了一部分带襻供给装置;
图7为一放大正视图,描述了在握持状态下,包括了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前端的部分,因此示出了一部分带襻供给装置;
图8为一放大正视图,描述了用于形成丰满(fullness)的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的操作,因此示出了一部分带襻供给装置;
图10为沿图8中线E-E所示的局部视图,显示了在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前端向上移动之前,带子送进装置的打开和握持状态;
图11为一放大正视图,描述了图1所示的带子送进装置形成带襻未丰满(nofullness)的通常状态,因此示出了一部分带襻供给装置;
图12为沿图1中线F-F所示的局部视图;
图13为分解透视图,描述了包括图1所示的带襻供给装置的部分;
图14为分解透视图,描述了包括图1所示的带襻供给装置的弯折轴移动装置的部分;
图15为图1所示带襻供给装置中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6为一示意图,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位实施例中带襻供给机构的带襻供给装置改进带子的状态;
图17为一示意图,所示为当从带襻侧面观察时,本发明第一位实施例中带襻供给机构形成丰满的状态;
图18为一放大正视图,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带襻供给机构的弯折轴移动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带襻供给机构中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20为一透视图,所示为一种传统带襻缝纫机中带襻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
图21为图20的正视图;
图22描述了图20中带襻供给装置改进带子的状态;
图23为一示意图,所示了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带子被图20所示的带襻供给机构切断以形成带襻,然后将带襻两端朝其中心方向弯折;
图24为与图22相同的示意图,所示了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由图20所示的带襻供给机构形成的带襻握持已被中止。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与传统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适宜相同的标号。
图1描述了本发明带襻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从而也描述了带襻缝纫机。
本实施例的带襻供给机构31能保证带襻缝纫机2将带襻20缝制在缝纫制品S,例如牛仔裤上。如图1所示,带襻供给机构31包括一带子供给装置32,一带子送进装置33,一带子切断装置34和一带襻供给装置35。带襻供给机构31的带子供给装置32将形成带襻的细长带子12移至带襻缝纫机2主体2A右侧(图2)的带襻成型位置,该带襻成型位置邻近带襻缝纫机2的主体2A的缝纫位置。带子12从图1所示的下部位置前部被移至图1所示的上部位置的内部位置(即沿图1箭头B所示的方向)。然后,带子12由带子送进装置33设置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之后,带子切断装置34切割带子的底部,以便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带襻20。而且,带襻供给装置35使在带襻成形位置的带襻20两端向带襻20中央折叠。然后,带襻供给装置35将带襻20送至缝纫位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2对带子供给装置32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带子供给装置32输送用于形成带襻的细长带子12,以便将带子12送至带襻成型位置。如图2所示,带子共给装置32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带子传递装置37和带子牵伸装置38,以便带子传递装置37和带子牵伸装置38相互离开一适宜的距离。
带子传递装置37朝带子成形位置传递带子12(即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带子传递装置37包括传递辊40,该辊具有一带有多个齿的外表面(未示出),以便有效地传送带子12。通过一单向离合器41,传递辊40与旋转轴42的端部相连,该轴大致水平设置以垂直于带子12的传递方向。一个从动同步带轮43与旋转轴42的另一端相连(图2向内的位置)。通过同步皮带46,从动同步带轮43与主动同步带轮45相连,该主动同步带轮45与包括步进马达的带子传递马达44的输出轴44a相连。这样,传递辊40可被转动。此外,传递马达44与下面描述的控制装置210(见图15)电控连接,以便根据控制装置210的控制命令在预定时间内工作。
具有用于放置带子12的平的带子传递表面47的带子传递机架48被设置在传递辊40的下方,带子传递机架48由位于其下方的传递机架握持件49支承,以便带子传递表面47基本上水平设置。传递机架握持件49与其下方的握持件支承件52相连,以便相对于带子12的传递方向。调节传递机架握持件49的位置。握持件支承件52与传递机架53的上部相连,该机架垂直地立在供给机架36的右侧(图2所示)。
带子切断装置34被设置在邻近带子12传递方向下游的传递辊40前端位置处。带子切断装置34将切割带子12移动方向上游部位的带子12的根部。带子切断装置34是在靠近带子传递机架48前端的一个预定位置上对带子12进行切割的。这样,便形成了具有预定长度的带襻20。带子切断装置34具有一可动刀片34a,其在通常状态下设置在带子12通道的上方且它可通过具有气缸的切割操作驱动装置61垂直移动。而且,带子切断装置34还包括一固定刀片34b,其大致相对于可动刀片34a设置在带子12通道的下方,以便固定刀片34b朝向带子12的通道。切割操作驱动装置61由一个与带有控制装置210(如图15所示)相应的切割操作驱动电磁阀62(参见图15)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将在下面进行描述。而且,根据控制装置210发送至切割操作驱动电磁阀62的控制命令在预定时间内对切割操作驱动装置61进行控制。另外,具有可动刀片34a、固定刀片34b和切割操作驱动装置61的带子切割装置34被内螺纹支架63支承在传递机架握持件49的侧表面。因此,能始终保持切割位置与传递辊40之间的预定距离。当已沿带子12的传递方向调节了带子传递装置37的位置时,带子切断装置34与带子传递装置37同步运动。
带子牵伸装置38沿图2中箭头B所示的带子传递方向拉动带子12。带子牵伸装置38被设置在主体2A的内侧(图1所示的上部位置),以便相对于带子传递装置37、沿带子12的传递方向使带子牵伸装置38定位在最下游位置(图1的上端位置和图2的左手端位置)。带子牵伸装置38具有一个夹持臂85,其具有用于夹持带子12前端的固定臂85a和可动臂85b。
如图2下部位置所示的固定臂85a具有一L型基座86。在基座86的右手侧(图2)形成有一夹持件87。该夹持件87基本上与带子的下表面平齐或稍低于带子12被允许放置的下表面。一对侧板89(图中仅绘出了一个侧板)被竖立在基座86的下端,以使侧板89相对设置。用以大致水平的朝带子12的前端移动夹持臂85的驱动杆90前端与基座86侧表面下部相连。
图2上部所示的可动臂85b具有一L型平的基座92,延伸至夹持件87的夹持件93被设置在靠近图2右手部分所示的基座92前端。基座92的下表面设有一个连杆部分95,该连杆部分95由一个水平支承轴97支承,该支承轴由侧板89支承。作为一开/闭装置的气缸98的输出轴与基座92的侧面相连,当操作气缸92时,基座92绕支承轴97旋转。这样,夹持件93可以靠近或远离夹持件87。此外,作为一个开/闭装置的气缸98由一个开/闭操作电磁阀100操作(参见图15),该电磁阀与后面将描述的控制装置210相连(参见图15)。此外,气缸98将根据控制装置210向开/闭操作电磁阀100发出的控制命令在一预定时间内、向前/向后移动一预定行程。
驱动杆90由两个轴承110支承,所述轴承与直立在供给机架36左手侧(如图2所示)的牵引机架109相连且从平面示图上看以U字型相对。驱动杆90被平行于带襻缝纫机2的传递方向支承,这样可以使驱动杆90沿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在驱动杆90内侧位置设置一对同步带轮113a和113b(如图2所示),这一对同步带轮113a和113b被设置在靠近轴承110的位置上。在同步带轮113a和113b之间、与驱动杆90平行地设有一杆移动同步带轮111。驱动杆90通过一固定元件112被固定在杆移动同步带轮111上。同步带轮113a(如图2左侧所示)与带子牵引马达114的旋转轴相固接,该马达位于同步带轮113a的下方。当带子牵引马达114转动时,驱动杆90将往复移动。结果,一对夹持臂85将相对于带子12的前端往复移动。带子牵引马达114与控制装置210电控连接(如图15所示),以便限据控制装置210发出的控制命令定时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图12对带子送进装置33进行详细地描述。
带子送进装置33从较低位置、沿纵向大致在带子12的中心部位支承由带子供给装置32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此外,带子送进装置33将带子的一侧,即(如图1所示)带子12的右手侧送至一预定位置。然后,带子送进装置33将带子12定位并握持住。如图3所示,带子送进装置33包括一带子支承件120。图3上部位置所示的带子支承件120的前端上表面形成有一大致平的带子接收表面121,用以向上支承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的下表面。带子接收表面121具有多个定位元件122,其被称为邻接元件并能约束带子12的位置且它们均具有L型横截面。定位元件122以预定间隔离开带子接收表面121前端设置,以便定位元件122平行于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的纵向方向。定位元件122设有一接触面122a,它可与图1所示的带子右手侧接触。
带子接收表面121的基部通过一向下倾斜的斜面123与L型连接部位124相连,该连接部位124大致平行于带子12延伸。而且,在斜面123的两侧端设有一对上弯的导引支持部分125。该支持部分125的上端基本上平行于带子接收表面121,以便所述上端高于带子接收表面121。均平行于带子接收表面121纵向的长孔126形成在靠近导引支持部分125的上端,该导引支持部分125应高于包括带子接收表面121的平面。能沿长孔126纵向移动的送进板支承轴127的两端被设置在长孔126内。
送进板128的基部可转动地与送进板支承轴127的中心部分相连。即,支承送进板128基部以便允许送进板128基部的平行移动和转动,所述送进板128构成了后文将描述的一部分带子送进元件142。带有如弹簧这样的弹性件的握持件130基部与送进板128的下表面连接。即,带子握持元件130与带子支承件120相对设置。向下伸出的握持部分131(如图6和7所示)被设置在带子握持件130前端,以便握持住放在带子接收表面121上的带子12。
板形送进板的移动板132与送进板128上表面的前端部分相连,所述送进板128被设置在图3中倾斜的上部左侧位置。这个位置可沿送进板128纵向被调节,在此位置处送进板移动板132被连接。一对板形带子送进导件133被设置在送进板移动板132的上表面。带子送进导件133对中的导件133A(如图3右手侧所示)将带子12前端(如图1上侧部分所示)供给至带襻成型位置。具有基座133Aa的带子送进导件133A具有长孔134,该长孔穿过作为距离调节装置的基座133Aa且在厚度方向上形成通孔。此外,带子送进导件133A包括一圆弧形部分133Ab,其从基座133Aa前端的右半侧开始延伸,该基座133Aa具有一圆弧形长孔135,该长孔作为移动轨迹的控制装置且在厚度方向为通孔。另外,带子送进导件133A包括一个销连接部分133Ac,其从圆弧形部分133Ab前端的右手侧伸出且作为送进元件的送进销136被固定在其前端。一对带子送进导件133(如图3左侧部分所示)的另一带子送进导件133B将带子12的基部送至带襻成型位置(如图1的下部所示)。带子送进导件133B具有一基座133Ba,该基座具有长孔134,所述长孔作为距离调节装置且在厚度方向形成一通孔。另外,带子送进导件133B包括一个圆弧形部分133Bb,其从基座133Bb前端左侧延伸且具有一圆弧形长孔135,该长孔作为运动轨迹的控制装置且在厚度方向构成通孔。另外,带子送进导件133B包括一销连接部分133Bc,它从圆弧形部分133Bb前端的右侧伸出且作为一送进元件的一个送进销136被固定在其前端。
一对带送进导件133中的送进导件133B(如图3左手侧部分所示)被设置在送进板移动板132上。带子送进导件133A的基部133Aa(如图3右手侧部分所示)被设置在带子送进导件133B基座133Ba的上表面。第一固定螺栓137的前端被插入基座133Aa和133Ba的长孔134内,且随后被旋入螺孔138中,该螺孔沿送进板移动板132纵向形成在大致送进板移动板的中心部位处,螺孔132在厚度方向形成了一个通孔。而且,两个第二固定螺栓139的前端被分别插入圆弧部位133Ab和133Bb上的圆弧形长孔135内。然后,第二固定螺栓139被旋入两个螺孔140内,所述螺孔140位于靠近送进板移动板132的两前端角部并且在厚度方向构成通孔。这样,如图4所示,带子送进导件133对与送进板移动板132的上表面连接。如图3所示,一个防止变形件141包括两个垫片,通过所述垫片可插入第二固定螺栓139,该防止变形元件141被设置在带子送进导件133A的圆弧形部分133Ab下表面和送进板移动板132上表面之间,所述防止变形件141能防止带子送进导件133A的圆弧形部分133Ab的变形。所述变形是由带子送进导件133A的圆弧形部分133Ab下表面和送进板移动板132上表面间所形成的间隙产生的。且其厚度尺寸与带子送进导件133B厚度相同。而且,防止变形元件141可靠地将带子送进导件133A固定在送进板移动板132。如图4所示,一对带子送进导件133的送进销136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带子支承元件120的带子接收表面121的两侧表面外侧。
送进板128,送进板移动板132和一对带子送进导件133共同构成了本实施例的带子送进件142,且能将放置在接收表面121上的带子12送至定位元件122。
当旋松第一和第二固定螺栓137和139以移动一对带子送进导件133时,带子送进件142可以调节相互平行的两个送进销136间的距离。这样,调节该距离以与所形成带襻20的长度一致,此时,送进销136间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只要由一对带子送进导件133上的长孔134的长度来限定。每一送进销136的运动轨迹由一对送进导件133上的圆弧形长孔135的孔形来限定。如图5中标号ML所示的运动轨迹被限制为一个直线,其平行于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的纵向。
即,送进销136和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之间位置的关系可很容易地被调节。特别是在无需改变送进销136和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间距离的情况下,可容易地调节一对带子送进元件133的送进销136之间的距离以与带襻20的长度一致。
可容易地调节一对带子送进元件133的送进销136间的距离以与带襻20的长度一致。因此,当送至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被送至定位元件122以沿定位元件122被定位时,与带子12接触的送进销136能与带子12在靠近双向叉件172的位置上接触,该叉件提供了下面将描述的一对弯折轴170的前端。结果,带子12被稳定地固定在双向叉件172的基部。
即,缩短了双向叉件172和送进销136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叉件172和送进销136之间的距离过长时,能可靠地防止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带子12的变形。结果,能始终恒定地保持带子12和双向叉件172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的带子送进装置33由包括了带子接收表面121的带子送进元件其,送进销136和定位元件122及带子握持件130组成。
参照图3,直角杠杆形的连接板144的端部(如图3上部所示)可旋转地与送进板128的基部相连。设置在连接板144纵向中心部位的连接板的主体144a由一个连接支承轴145可转动地支承。连接支承轴145的两端由带子支承件120的导引支承部位125的后部支承。连接板147的前端可转动地与图3下部所示的另一个连接板144相连。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通过连接元件150与连接板147的后端相连,该驱动装置149包括一个用于转动连接板144并能前后移动送进板128。当使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前后移动时,送进元件142的送进销136与定位元件122相接触或相脱离。该定位元件122位于带子支承件120的接触表面121上。且,带子握持元件130的握持部分131被打开或闭合以便其与带子12接触或分离。这样,可以选择图6所示打开的状态,此时送进销136位于带子接触表面121前方的上部位置,因此可允许带子12在带子接触表面121上布置。也可选择图7所示的握持状态。在握持状态中,送进销136将放在带子接触表面121上的带子12的一侧与定位元件122的接触表面122a接触以便将带子12校正和定位。而且,带子握持元件130的握持部分131压在带子12上表面以握住带子12。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通过一个带子送进操作驱动电磁阀151(如图15所示)进行移动,该电磁阀与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控制装置210相连(如图15所示)。根据控制装置210对带子送进操作驱动电磁阀151发出的控制信号,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在一预定时间内前后移动一预定行程。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通过一个辅助支承件129与带子支承件120的连接部分124相连。
下面将详细描述带子送进元件142。在图6所示的打开状态,在被向后移动之后,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处于后端。此时,连接板144绕连接轴145旋转。由于连接板144的逆时针转动,送进板128绕送进板支承轴127顺时针旋转。而且,由带子支承件120的导引支承部位125支承的送进板支承轴127被设置在长孔126的最前端位置(如图6的左手侧所示)。送进销126的前端(图3的下端)被设置在最大程度远离前上方的定位元件122。同样,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被设置在最大程度远离前上方的带子接收表面121。
在如图7所示的握持状态中,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在其向前移动之后被定位在前端。连接板144绕连接支承轴145顺时针转动。由于连接板144的顺时针转动,送进板128则绕送进板支承轴127转动。而且,使带子支承件129的导引支承部分125支承送进板128的送进板支承轴127被定位在长孔126的最后端(如图7的右手侧所示)。送进销136被移至最靠近定位元件122。送进销126前端(如图6下端所示)在带子接收表面121的两侧向下伸出该接收表面。同样,带子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也被移至最靠近定位元件122的位置,从而时其与带子接收表面121上的带子12上表面接触。这样,带子12的上表面被压住。
参照图3,带子支承件120的连接部分124与L型的带子送进基板153相连。带子送进基板153包括一个大致水平的基座154和垂直部分155,该垂直部分在基座154前端的右侧(图3)大致垂直向上弯曲。带子支承件120具有连接部分124,其与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基座154上表面相连。而且,带子送进支承架157可转动地支承在带襻供给装置35的连接支承轴175的中心部位。而且,与丰满成形操作驱动装置158的输出轴158a前端相连的接触元件160前端与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基座154的后端上表面接触。丰满成形操作驱动装置158由丰满成形操作驱动电磁阀162(如图15所示)操作,该电磁阀与后文将描述的控制装置210相连(如图15所示)。丰满成形操作驱动装置158根据控制装置210对丰满成形操作驱动电磁阀162发出的控制信号在一预定时间内被前/后移动一预定行程。当丰满成形驱动装置158的输出轴158a前后移动时,带子送进基板153绕连接支承轴175转动。结果,如图8所示,带子支承件120的带子接收表面121向上移动带襻20的中心位置,从而完成了丰满成形。所述“丰满”为在松弛状态下的带襻状态。即,带子支承件120的带子接收表面121具有丰满成形装置165的功能(带襻张力松弛装置),该丰满成形装置165与一对弯折轴170之间的带子12或带襻20接触,从而完成了丰满成形。丰满成形驱动装置158通过一个适当的连接件159与后文将描述的带襻供给装置35的连接基座174a侧表面相连。
而且,带子握持件130具有与带子支承件120接收表面121相配合的功能,该接收表面121起到了完全成形装置165和带子12或带襻20的握持装置166的作用。
为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位155设置有一个厚度方向的通孔161,该通孔允许带襻供给装置35的后弯折轴170b插入其中以便后弯折轴174可垂直移动。而且,用于调节带子支承件120垂直长度的调节板163与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分155相连。当丰满成形时,如图9和10所示,调节板163从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位155被向下悬挂,以便允许带子送进基板153沿后文所述的带襻供给装置35的后弯折轴170b垂直运动。在图8所示的完全丰满成形状态和在具有带子送进装置33的丰满成形装置165作用的带子支承件120前端被向上移动的状态中,且后弯折轴170b外表面的下部位置靠近调节板163的通孔161下端定位,如图9所示。在带子送进装置33前端被向上移动之前实现的打开和握持状态中,后弯折轴170b外表面的上部与调节板163的通孔161上端接触,如图10所示。
如图11和12所示,当带襻20的丰满状态未形成时,调节板163被移至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位155上方,从而进行连接。这样,调节板163可这样进行固定,即带子送进基板153可沿带襻供给装置35的后弯折轴170b垂直运动。结果,避免了带子送进装置33不必要的垂直运动的产生。
下面,将结合附图1,8,9,13和14对带襻供给装置35作进一步描述。
带襻供给装置35朝带襻20的中心部位弯折在带襻成形位置形成的带襻20的两端以便将其送至缝纫机的缝纫位置。如图13所示,带襻供给装置35包括一对前弯折轴和后弯折轴170。图13左手侧所示的一个弯折轴170为前弯折轴170a,用于弯折带襻20的根部。另外,另一个弯折轴为后弯折轴170b,用于弯折带襻20的前端。两个销171相互分开一适当的距离且彼此平行固定在弯折轴170前端。这样,就形成了叉件172,其可侧向插入带子12或带襻20内。比后弯折轴170b中部更向前的一部位分后弯折轴170b被插在通孔161内,该通孔位于带子送进装置33中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分155(如图10所示)。
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被连接在弯折轴170的基部,该驱动装置包括可转动弯折轴170的旋转气缸。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可由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和190b单独操作(图5所示的状态),该电磁阀与控制装置210相连(如图15所示)。根据控制装置210向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和190b发出的控制信号,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能在一预定时间内转动弯折轴170。
当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被操作时,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旋转前弯折轴170a。而且,当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b被操作时,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旋转后弯折轴170b。如上所述,前后弯折轴170a和170b可以同时或不同时进行操作。
操作前后弯折轴170a和170b的时间可根据带襻20丰满形成操作命令或设计规格确定。
使连接基座174a和174b与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173b的后端相连。图13右手侧所示的连接支承轴175的一端与连接基座174b的后端相连。图13左手侧所示的连接支承轴175的另一端则插入在另一连接基座174a的后端。连接基座174a可在连接支承轴175的轴向、沿连接支承轴175的外表面移动。带子送进支承架157可转动地插入连接支承轴175的中心位置,以便使其被连接支承轴175支承(如图3所示)。
弯折轴170的中心部位被插在支承孔177内(如图6和9所示),该孔是开在被称为实现运动式导引杠杆的弯曲支承架176a和176b前端,以便其由该孔支承。具有夹持缝的夹持孔180a和180b被设置在沿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长度方向的中心部位。靠近用于连接相互平行的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的主连接轴178的部分被插入夹持孔180a和180b。主连接轴187的两端被插入主连接轴支承孔186内(图14仅示出了一个),该孔开在从平面看成T-形的可动基座185前端的两边缘处(如图14所示)。当夹持螺栓179a和179b被旋入螺纹孔时,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被固定在主连接轴178上。
即,夹持螺栓179a和179b中的一个,例如螺栓179a被松开时,可调节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之间的距离。结果,弯折轴170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带襻20的长度进行调节。
尽管可通过松开两夹持螺栓179a和179b来调节弯折轴170间的距离,但最好的方法是靠近带襻20根部的前弯折轴170a为固定的,而靠近带襻20前端的后弯折轴170b的位置则是可调节的。这样,带子切割装置34和前弯折轴170a之间的预定距离始终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可减少调节前后弯折轴170a和170b间距离的工作。
一个显示板连接件182被设置在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前端部位的上表面,连接件182具有一上表面,其与距离显示板181相连,该距离显示板用于显示一对弯折轴170之间的距离。显示板连接件182被设置成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176b前端相互连接。辊子支承轴183的基部与靠近带子12或带襻20的弯折轴支承件176b后部的侧面相连。基部垂直于弯折轴支承件176b的纵向设置。辊子184可转动地连接于辊子支承件轴183前端。辊子184与形成在运动轨迹限定元件191侧表面上的凸轮槽192啮合,如图14所示,该限定元件191直立在基板上(未示出),凸轮槽192具有预定形状。
如图14所示,连接销的连接部分187伸出可动基座185前端中心部位的上表面。连接销的紧固孔188形成在连接销的连接部分187。连接销189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194被固定在连接销的紧固孔188内。连接销189的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承气缸安装架195。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的外轴197a与气缸安装架195相连。弯折轴驱动装置197包括一个三级气缸,用于使弯折轴170至少可移动至三个位置,包括回缩位置、带襻弯折位置和缝纫位置,如图1所示。弯折轴驱动装置197可由一弯折轴驱动电磁阀198控制(如图15所示),该电磁阀198与后文所述的控制装置210相连(如图15所示)。而且,在一预定时间内,根据控制装置210发至弯折轴驱动电磁阀198的命令信号对弯折轴驱动装置197进行控制。当一对弯折轴170在缩回位置,带襻弯折位置和缝纫位置的三个位置之间前后移动时,应控制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的垂直运动轨迹以时所述运动沿凸轮槽192进行。带子送进装置33的带子送进支承架157由带襻供给装置35的连接支承轴174支承(参见图8,9)。因此,带子送进装置33也可在弯折轴170前后移动的同时,在缩回位置和缝纫位置(如图1所示)之间前后移动。
即,该结构是这样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使得一对弯折轴170和带子送进装置33整体前后移动。即,带子送进装置33由带襻供给装置35支承,以其与带襻供给装置35同步被操作。
将一杆连接部分为199设置在可动基座185的下表面,该杆连接部分199具有导孔200,将导杆210插入导孔200,其中所述导杆210具有由支承件202支承的前后端,且所述支承件202则竖立在基板上(未示出)。即,控制可动基座185的前后部沿导杆201的移动轨迹。结果,当一对弯折轴170在缩回位置和缝纫位置之间前后移动时所实现的前后移动轨迹将被控制(如图1所示)。
缩回位置传感器203和弯折位置传感器204与支承件202相连,所述传感器203和204用以检测一对弯折轴170的缩回位置和带襻的弯折位置且这些传感器具有接近开关。缩回位置传感器203和弯折位置传感器204与后文所述的控制装置210电连接(参见图15)。当可动基座185的右侧角部已靠近时,可动基座185的位置,即弯折轴170和带子送进装置33的位置就被检测到,这样,检测信号就被传递给控制装置210。
应注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以下元件:一缝纫位置传感器205,用于在带襻20被移至缝纫位置后检测带襻供给装置35的弯折轴170的位置;一暂时停止位置传感器206(参见图15),用于在带襻20被送至暂停位置后检测带襻供给装置35中弯折轴170的位置;一带襻供给开关207(参见图15),用于对缝纫位置供给带襻20并起动缝纫操作;以及一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参见图15),其作为主体检测装置来检测缝纫制品S是否被放置在带襻缝纫机2的针板6上。
下面,参照图15来描述控制装置210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10包括一CPU和一存储器212,该存储器具有合适容量的多个ROM和一RAM;一I/O接口213,用于在带襻供给装置31和其它各种单元间建立联系。以下元件与I/O接口213相连;带子传递马达44,切断操作驱动电磁阀62,开/关操作电磁阀100,带子拉伸马达114,带子送进操作驱动电磁阀151,丰满成形操作驱动电磁阀162,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和190b,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缩回位置传感器203,弯折位置传感器204,缝纫位置传感器205,暂时停止位置传感器206,带襻供给开关207,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带襻20,各种开关及马达,所述开关包括用于控制带襻缝纫机2缝纫操作的缝纫起动开关。操作板209设有还具有用于设定带襻长度和是否形成丰满的各种设定开关(未示出),一动力供给开关,一开起动开关和一用于显示差错和操作状态的显示器。
存贮器212包括一操作控制装置220,用于控制带襻供给装置31的各元件。操作控制装置220至少包括一弯折轴移动控制装置221,一丰满操作控制装置226,一带襻自动缩回部分227和一模拟记忆部分228。
在弯折轴移动控制装置221中存储有下列程序:一个带襻供给缝纫位置时由弯折轴驱动装置197驱动的弯折轴170(170a,170b)被控制的前后移动速度的速度程序;和一个位置控制程序,用于控制当缝纫位置改变时,控制由驱动装置197移动弯折轴170(170a,170b)移动的位置进行控制。
在自动缩回位置部分227存储了一个程序,该程序用于控制带襻供给装置35的操作,以便如果当带襻已被移至缝纫位置时,经过一段预定等待时间后还未进行缝纫操作的话,则将带襻20移至带襻成形位置。这段用于带襻20在缝纫部位的等待时间可根据需要,如设计形式设定。
在模拟记忆部分228中存储有用于起动带襻供给装置35操作的模拟记忆部分228程序以适于操作者操作。本实施例的模拟记忆部分228包括供给开始时间的模拟记忆部分228A和控制距离的模拟记忆部分228B。
在供给开始时间的模拟记忆部分228A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程序:该程序能记忆作为主体部分检测装置的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缝纫制品S,如牛仔裤之时所获得的时间,设置该程序的目的在于在操作者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以终止向缝纫位置供给带襻20时,将第一带襻20缝在缝纫制品S上。
在检测装置220中存储了以下程序和数据:用于在预定时间内操作切割操作驱动电磁阀62和开/关操作电磁阀100的程序;用于控制带子传递马达44及带子牵伸马达114旋转量的控制程序,其是根据由操作板209设定的带襻20长度进行控制的,以便按一定长度供给带子12;在动力供给后执行初始化操作的程序;缝纫操作所需的各种数据和程序。
由于本实施例的带有带襻供给装置31的带襻缝纫机2的结构与传统缝纫机相似,因此,省略了对该结构的详细描述。
然后,根据图16和17对上述结构的实施例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执行本实施例的带襻供给装置31操作之前,调节带襻供给装置31的元件以与带襻20的长度相应。
即,传递机架握持件49沿带子12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形成所要求的带襻20。然后,对带子传递装置37和带子切割装置34进行定位。
调节前弯折轴170a和后弯折轴170b之间的距离以形成所要求的带襻20。
通过长孔134将带子送进装置33的送进销136之间的距离调节至与前后弯折轴170a和170b间距离一致。
如图11,12所示,将调节板163移至带子送进基板153的垂直部分155的上方位置以被连接。这样,固定传递机架53以防止传递机架53沿带襻供给装置35的后弯折轴170b的垂直运动。
而且,执行带襻缝纫机2的调节,其中包括带襻缝纫机2的两个布握持器7的定位。
在完成相应于带襻20的装置调节之后,打开操作板209上的动力供给开关(未示出)或其它类似开关。这样,电力就被供给了带襻供给机构31和带襻缝纫机2。在对带襻供给机构31供给了电力后,带襻缝纫机2和带襻供给机构31将执行一个被称为空转的初始化操作,该操作是根据控制装置210的存储器212的操作控制装置220中存储的一个预定程序进行的。
由于带襻供给机构31的初始化操作,检测带子牵伸马达114起始点将。这样,带子牵伸装置38就被停止在一个操作参考位置上。一对牵伸装置38的夹持臂85被停止在一个预定的操作参考位置上(如图16所示)。与夹持臂85对握持并夹住带子12端部的夹持位置相比,夹持臂85对的操作参考位置在带子12的传递方向上必须更加处于夹持位置的下游。所述操作参考位置最好为带子牵伸装置38的夹持臂85不干涉弯折轴170的双向叉件172移动轨迹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夹持臂85将带子12牵出至带襻成形位置后,与带子牵伸装置38的夹持臂85向带襻成形位置后方移动的位置相比,前述位置最好为处于沿带子12传递方向更下游的位置。
在供给机构31的初始化操作后,控制装置210对各元件发出一控制命令。用于开/闭带子牵伸装置38的夹持臂85对的气缸98由开/闭操作电磁阀100操作。这样,气缸98握持住输出轴98a的后端。这样实现了打开状态,在该状态下可移动臂85b的夹子93远离固定臂85a的夹子87。然后,用于前后移动带子牵伸装置38中夹持臂85对的带子牵伸马达114被停止在操作基准点上。因此,带子牵伸马达114在操作基准位置握持住该对夹持臂85。切断操作驱动装置61被切断操作驱动电磁阀62操作,所述驱动装置61包括气缸,其用于可垂直移动带子驱动装置34上的可动板34a。这样,驱动操作驱动装置61握持住可动板34a的上部。用于前后移动一对弯折轴170和带子供给装置35的带子送进装置33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由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控制。因此,弯折轴驱动装置197在缩回位置握持住一对弯折轴170和带子送进装置33(如图1所示)。用于转动弯折轴170对的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由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和190b控制。这样,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使得一对弯折轴170的双向叉件172相对设置。结果,双向叉件172被握持住。用于在打开状态和握持状态间开关带子送进装置33的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由带子送进操作驱动电磁阀151操作。因此,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保持在打开状态,此时,带子送进装置33的送进销136被定位在带子接收表面121的前上方,以使带子12设置在接收表面121上。丰满成形操作驱动装置158由丰满操作驱动电磁阀162操作,该驱动装置用于向上移动带子支承件120的接收表面121,该支承件120具有带子送进装置33的弯折轴170以形成丰满的功能。这样,丰满成形操作驱动装置158在较低位置的带子送进装置33前端握持住带子接收表面121。同时,如上所述,带子驱动装置38的夹持臂85对被握持在偏离带襻供给装置35移动轨迹的操作基准位置上。因此,能可靠地避免夹待臂85对和前弯折轴170a间的干涉,及弯折轴支承件176a和用于支承带襻20前端以握持一端朝向中心部分的握住操作驱动装置173a间的干涉。
然后,操作者使用操作板209输入缝纫操作所需的信息,该信息包括带襻20的长度,如44mm,带子12的厚度,丰满是否形成,当丰满形成时的丰满尺寸,所需缝在缝纫制品S上的带襻20数量。这样,带襻缝纫操作时所需带襻20的长度被存储在控制装置210的存储器212中。而且,存储在控制装置210的操作控制装置220中的程序能计算出作为带子传递马达44转动量的操作步骤数,及作为带子牵伸马达114转动量的步骤数以获得相应于带襻20的输入长度的带子12的送进量。特别的是,程序将计算出夹持臂85的夹持位置及在带襻成形位置的步骤数以便将结果存入存储器212中。而且,带子12的厚度,是否形成丰满及在缝纫制品S上所需缝制的带襻20的数目均被存入存储器212。
然后,将带子12前端插入传递辊40和带子传递面47之间。这样,打开操作板209上的起始开关(未示出)或类似元件,从而起动带子12的供给操作。
在带子12供给操作开始后,控制装置210发出控制命令。如图16所示,带子牵伸马达144向前移动带子切断装置34的夹持臂85,该切断装置34位于操作基准部位并处于打开的状态。这样,一对夹持臂85移动到夹持部位,即,带子切断装置34的可动刀片34a左侧上的前端位置如图16中箭头B所示,且位于带子12输送方向的下游位置。然后,停止这对夹持臂85。这对夹持臂85被移至夹持位置的时间应在带子12被传递辊40移至夹持位置后,该对夹持臂85达到夹持位置时进行计时。如果带子12和这对夹持臂85同时达到夹持位置,则完成一个带子送进操作的时间将被缩短。
在这对夹持臂85和带子12前端被移至夹持位置后,控制装置210将对可/关操作电磁阀100发出一个命令。这样,该电磁阀被控制,以使气缸98的输出轴98a向前移至正向运动的端部。随后,夹持臂85闭合,这样,该对夹持臂85的两个夹持部分87和93握持住带子12的前端。
在该对夹持臂85的两夹持部位87和93握持住带子12的前端之后,控制装置210对带子传递马达44和带子牵伸马达114发出控制命令。这样,使带子传递马达44和带子牵伸马达114运转。因此,由于传递带子12的带传递辊40的旋转和用于通过夹持臂85移动而将带子12牵伸至后部位置的操作被同时进行。在这对夹持臂85到达带襻成形位之后,带子12前端也到达带襻成形位置。然后,带子传递马达44和带子牵伸马达114被停止。此时,根据输送至存贮器212的信息,控制装置210确定是否形成丰满。如果确定未形成丰满,则带子牵伸马达44和带子驱动马达114转动一定量以形成带襻20。
然后,控制装置210对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控制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以操作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结果,定位在缩回位置的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的成对弯折轴170向前移动至带襻折叠位置。然后,将成对的弯折轴170前端插入带子12。在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被移至带襻折叠位置之后,折叠位置传感器204检测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向带襻折叠位置的移动,以对控制装置210发出一检测信号。当控制装置210接收到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到达带襻折叠位置的信号时,控制装置210对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操作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以便终止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的操作。这样,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被保持在带襻折叠位置。同时,带子送进装置33处于图6所示的打开状态。沿位于带襻成形位置的带子12纵向上的带子12的大致中心部位下表面由保持在带襻折叠位置的带子支承件120的带子接收表面121向上支承。位于带襻折叠位置的带子12的两纵向端由一对销171固定,所述销包括一对固定在折叠位置上的带襻供给装置35的一对双向叉件172。当带子数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带襻折叠位置时,每一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前端的垂直移动轨迹可容易并适当地通过凸轮槽192的形状而得以控制,该凸轮槽为与辊184啮合的被用于限制件191移动轨迹而设置的。
在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被移至带襻折叠位置后,控制装置210对带子送进操作驱动电磁阀151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操作电磁阀151以使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移至正向运动的端部。如图7所示,送进销136时位于接收表面121的带子12侧表面与定位件122的接触面122a接触。然后,送进销136校正该侧表面。而且,作为带子握持装置166的带子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压在带子12的上表面。这样,就实现了带子12的握持状态。
同时,由于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向前进行移动,因此,连接板144被转动。沿长孔126向后移动带子送进装置33带子送进件142的较大水平分力作用在最初转动阶段。这样,驱动送进销136靠近带子支承件120上接收表面121的定位装置122的驱动力是很大的。即,带子12的送进力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减小了使带子送进件142绕送进板支承轴127逆时针旋转以使带子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靠近带子12的力。即,减小了压迫带子12的垂直方向的分力。在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向正向运动端部移动的同时,带子送进件142沿长孔126向后移动的带子送进装置33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被减小。这样,用于使送进销136靠近带子支承件120的带子12接收表面上的定位件122的力被减小。当带子送进操作驱动装置149的输出轴149a到达正向移动的端部时,带子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靠近带子12的力到达最大值。即,压迫带子12的垂直方向的分力到达最大值。如上所述的结构,用于定位带子12的带子送进装置33的操作和作为带子握持装置166握持带子12的带子握持件130的握持部分131的操作可被大致同时地、容易可靠地被执行。因而,使带子12能够可靠地设置在带子供给装置35上。
然后,打开成对的夹持臂85从而释放被其握持的带子12前端。这样,控制装置210对切断操作驱动电磁阀62发出一控制命令。这样,操作切断操作驱动电磁阀62,以便使切断操作驱动装置61向下移动可动刀片34a。然后,切断操作驱动装置61向上移动可动刀片34a。结果,带子12在切断位置从根部被切断。因此,在带襻成形位置上形成就具有预定长度的带襻20。
在通过切割带子12根部而形成带襻20后,控制装置210对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190a和190b发出一控制命令。这样,操作该电磁阀190a和190b,以便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使前后弯折轴170a和170b旋转大约270度。结果,一对双向叉件172的销171基本上被布置成水平位置。这样,带襻20的两端就被一对弯折轴170的前端固定,从而使其两端朝带襻20的中心部位弯折。根据上述操作的结果,在由成对的弯折轴170前端支承带襻20的状态下,带襻20被固定在带襻成形位置,且使带襻20朝中心弯折以形成预定的形状。这样,带襻20以这种弯折状态被送至缝纫位置。
在该实施例的结构中,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由电磁阀190a和190b控制,然而,如果需要的话,该弯折操作驱动装置173a和173b可由一个弯折操作驱动电磁阀控制以实现设计思想和类似要求。
然后,操作者将缝纫制品S,如牛仔裤放置在带襻缝纫机2的针板6上,且之后定位缝纫制品S,当缝纫制品S被设置在带襻缝纫机2的针板6上之后,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将对针板6上的缝纫制品S进行检测。之后,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对控制装置210发出一个检测信号。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容易地检测到缝纫制品S是否已放在了带襻缝纫机2的缝纫位置上。
在将缝纫制品S放在针板6上且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发出一表示检测缝纫制品S的检测信号之后,控制装置210则对弯折轴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该电磁阀198被操作以使弯折轴驱动装置197被操作。结果,位于带子成形位置的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的成对弯折轴170向前移动到一个暂停的位置上,该位置位于在带襻成形位置上固定的带襻20的缝制位置的前方,例如靠近带襻缝纫机2上缝针5的位置。
同时,当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子供给装置35从带襻弯折位置移至暂停位置时,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子供给装置35的前端移动轨迹,即带襻20的垂直移动轨迹能够由凸轮槽192的形状被适当容易地控制,该凸轮槽192带有与辊子184相啮合的移动移动轨迹控制装置191。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与其接触的危险性。
暂停位置可被设置在针板6的侧表面上方。
当带襻20被设置在暂停位置后,暂停位置传感器206就检测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子供给装置35向该位置的移动,从而对检测装置210发出一个检测信号。
在带襻20移至暂停位置后,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再次检测是否存在缝纫制品S,如果该检测传感器208对控制装置210发出一个没有缝纫制品S存在的检测信号,则控制装置210就对弯折轴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该电磁阀198被操作,以使弯折轴驱动装置197操作。结果,带子送进装置33和在暂停位置握持带襻20的带襻供给装置35的一对弯折轴170向后移至带襻弯折位置。这样,带襻20被送回带襻成形位置。
如果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对控制装置210发出一个缝纫制品S存在的检测信号,则带襻20就被继续握持在暂停位置直到操作者打开带襻供给开关207。
在操作者完成了缝纫制品S的定位并打开了带襻供给开关207后,控制装置210就对弯折轴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个控制命令。这样,该电磁阀198被操作,从而操作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结果,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的一对弯折轴170被向前移动。这样,位于暂停位置上的带襻20被向前移动并被送至供给缝针5下面的缝纫位置。
同时,模拟记忆部分约228的供给-开始-时间向模拟记忆部分228A存储一时间量,即为从作为主体部分检测装置的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用于缝制带襻20的缝纫制品S被设置在缝纫位置上到操作者打开带襻供给开关207完成将带襻20送至缝纫位置的时间段的时间量。这样,就按如下所述执行下一个操作:如果作为主体检测装置用于缝制第一个带襻20的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操作者在缝纫位置设置了缝纫制品S的话,在无需进行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的情况下,该开关便自动打开。这样,便使带襻20自动送至缝纫位置。即,当操作者将缝纫制品S放在带襻缝纫机2的缝纫位置时,在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的情况下,便会自动操作带襻供给装置35。因此,节省了劳力。模拟记忆部分228的供给-开始-时间学习部分228A能模拟记忆操作人员的工作节奏,即操作者实际操作带襻供给装置31的节奏。因此,如果另一个操作者操作该装置,则操作者操作该装置的工作节奏将可靠地被模拟,
如果在下一个操作中的带襻供给开关207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小于带操作襻供给开关207后一次操作时间的话,带襻供给装置35则应以最短的时间进行操作。而且,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所花费的的时间的平均值可被用于操作该带襻供给装置35。
带襻20以这样一种状态从带襻成形位置移至缝纫位置,即带襻20由带子接收表面121向上支承。因此,能可靠地保持带襻20形状。当丰满成形后,能可靠地避免变形的产生。因此,缝制在缝纫制品S上的带襻20形状可被很好地保持,结果可进一步改善缝纫制品S的质量。
在带襻20被送至缝纫位置后,缝纫位置传感器205。检测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向缝纫位置的移动。然后,缝纫位置传感器205对控制装置210发出一检测信号。
然后,使带襻缝纫机2的布保持器7向下移动,以便被折叠的带襻20的两端被压在缝纫制品S的预定位置。
在被折叠的带襻20的两端被压在缝纫制品S的预定位置后,控制装置210对开/闭操作电磁阀100和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发出一控制信号。这样,该开/闭操作电磁阀100被操作从而使气缸98的输出轴98a向后移动至后向运动的端部。然后,一对夹持臂85打开,从而使由该对夹持臂85夹持的带襻20被释放。而且,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被操作,从而使弯折轴驱动装置197被操作。结果,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的一对弯折轴170向后移动。因此,弯折轴170的双向叉件172从折叠的带襻20两端缩回。而且,带子送进装置33的带子接收表面121从缝纫制品S和带襻20之间缩回,并且,然后移动至缩回位置并停止在缩回退位置上。
在双向叉件172和带子接收表面121从带襻20缩回后,操作者打开缝纫起动开关(未示出),从而带襻缝纫机2被驱动,这样缝针5可垂直移动。结果,被折叠的带襻20两端被缝制在缝纫制品S上。由带襻缝纫机2完成的缝纫操作是这样的,即根据用于缝制操作的预设数据,针板6与缝针5位置同步沿X和Y方向移动。
在带襻缝纫机2的缝纫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形状的带襻20被形成以便用于下一次缝纫操作且在其两端由成对的弯折轴170前端握持的状态下,以使其朝中心部分弯折。然后,新的带襻20被移至暂停位置并被固定在该位置上。这样,执行了一个并行工艺,以使带襻20能不断地供至缝纫位置。
在第一个带襻20被缝在缝纫制品S上之后,该缝纫制品S被移送至针板6上。然后,将缝纫制品S定位在要缝制第二个带襻20的位置。
在将缝纫制品S定位在需要缝制第二个带襻20的位置之后,操作者打开带襻供给开关207。这样,第二个带襻20被移至缝纫位置。然后,相继完成带襻缝纫机2的布保持器7的向下移动,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朝向回退位置的移动,缝纫操作及并行的加工。这样,第二个带襻20便被缝制在缝纫制品S的预定位置上。
同时,模拟记忆部分228的操作-距离学习模拟记忆部分228B将存储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是操作者打开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以将第一带襻20缝制到缝纫制品S上时所获得的时间段。所述时间段被认为是第二个带襻20送至缝纫位置的时刻以便操作者打开带襻供给开关207以便使第二个带襻20送至缝纫位置。为了将多个带襻20缝制在缝纫制品S上,在作为主体部分检测装置的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缝纫制品S处于缝纫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第二带襻20的供给。这样,借助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来执行后续加工。因此,带襻供给开关207被自动打开,从而使带襻20自动移至缝纫位置。
因此,当操作者将缝纫制品S移至在针板6上时,带襻供给装置35在操作者的操作时间内可自动进行操作而无需操作带襻供给开关207。从而节省了劳力。模拟记忆部分228的操作-距离模拟记忆部分228B可模拟操作者操作带襻供给装置31的工作节奏。因此,如果是另一个操作者操作带襻供给装置31的话,也能可靠地实现该工作节奏。
如果在下一操作过程中,带襻供给开关207的操作时间要少于带襻供给开关207后一次操作时时间的话,带襻供给装置35应以最短的时间进行操作。而且,操作开关207多次时间平均值也被用于操作带襻供给装置35。
如果在缝纫制品S定位时,由于模拟记忆部分228的功能使带襻20被移至缝针5下面的缝纫位置的话,可使用具有即使用速度控制装置等来控制带襻供给装置35移动速度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带襻20可从带襻成形位置平稳地移至缝纫位置而无需在暂停位置上停留,当缝纫制品S被定位时,适当的控制带襻20的移动速度可实现物障碍状态。因此,缝纫制品S可容易地进行定位。
特别是,例如,模拟记忆部分228存储了一个时间段,即从由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缝纫制品S在缝纫位置起到压紧带襻20的时间段。在起始状态中,成对的弯折轴107处于待机状态,在该状态中弯折轴170握持带襻20。在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确定了缝纫制品S放好且带襻供给开关207被压下后,一对弯折轴107被移动至缝纫位置以便进行缝纫操作。当下一个缝纫制品S被放置后,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再对该缝纫制品S进行确认。一对弯折轴170在带襻供给开关207被压下之前被一致缝纫位置。通过从主体部分检测传感器208检测缝纫制品S的设置至带襻供给开关207的时间计算得出该时间内的移动速度。执行这样的控制以便压下带襻供给开关207从而与一对弯折轴107到达缝纫位置同步进行缝纫操作。
附图18和19描述了本发明带襻供给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18为带有弯折轴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19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带襻供给装置31A的结构为用弯拆轴驱动装置197A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且包括一个用于前后移动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机构31的带襻供给装置35的三级气缸。其它的结构均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例如带襻供给机构31的结构。因此,下面仅描述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带襻供给机构31A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有关的所述主要部分。对其它结构的描述被省略。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且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带襻供给机构31A包括弯拆轴驱动装置197A,该驱动装置197A包括前后移动带子送进装置33和带襻供给装置35的步进马达。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与支架240相连以使其输出轴197Aa朝上。一个驱动齿轮241与该输出轴197Aa相连。该驱动齿轮241与齿形驱动带轮242啮合,该带轮242可转动地支承座支架240上。该齿形驱动带轮242与支承在支架240上的另一个从动齿形驱动带轮243配成一对,从而使从动带轮243被定位在相距该驱动带轮242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一个被称为同步皮带的齿形带244被设置在驱动带轮242和从动带轮243之间。带有一个适宜的移动机座固定件245的可动机座185被固定在齿形带244的一个位置上。
如图19所示,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带有一个步进马达,其与控制装置210的I/O的接口213电连接,该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是取代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的。该控制装置210对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发出一个控制命令。
上述带襻供给机构31A的结构具有同第一实施例的带襻供给机构31相同的效果。带有步进马达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能够容易地将带襻供给装置35停止在一任意位置上。而且,能容易地改变襻供给装置35的移动速度。因此,当带襻20从带襻成形位置移至暂停位置的速度被减小时,在缝纫制品S被放置在缝纫位置时,能可靠地避免带襻20的阻塞。这样,可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甚至如果不设置模拟记忆部分228,在无需使带襻200停留在在暂停位置的情况下,带襻20也能平稳地从带襻成形位置移至缝纫位置。
而且,可提高带襻20从暂停位置到缝纫位置的移动速度。这样,缩短了对缝纫位置提供带襻20的循环时间,结果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带襻供给装置35的移动速度在停止之前能容易立即降低,因而可避免操作者的恐惧感。
与带有气缸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相比,其中所述气缸是由弯折轴移动驱动电磁阀198操作,带有步进马达的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不存在很大的噪音,如操作开始或停止时碰撞所发出的噪音或操作噪音,因此,很容易改善操作环境。
本实施例的带襻供给机构31A能够容易地改变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的操作步骤数目,该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包括一个用于在任意位置停止带襻供给装置35的步进马达。因此,可容易地调节必须定位在缝纫位置的带襻20的位置。结果,如果改变了带襻20宽度的话,在无需改变带襻供给装置35至缝纫位置之间距离的情况下,均能容易地进行带襻20的缝制和带襻20的偏移缝制。
弯折轴驱动装置197A并不仅限于使用步进马达。也可使用电控的马达,如伺服马达,其能够控制带襻供给装置35的移动速度以及到达的位置。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如果需要的话,可进行各种改进。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带襻供给机构具有一弯折轴移动控制装置,它能容易地提升弯折轴的移动速度。并且,在弯折轴停止之前可立即减速。结果,进一步改善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较大的噪音,如碰撞和操作声音,从而易于改善操作环境。
弯折轴移动控制装置能在任意位置上制动弯折轴。因此,当带襻被送至缝纫位置时,可容易地调节其所在位置。这样,在无需改变带襻供给装置到缝纫位置间距离的情况下,可容易地进行带襻的缝制及偏移缝制操作,即,若带襻宽度发生了变化,则无需改变带襻供给装置的位置。
尽管本发明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及精神的情况下,可对上述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和部件的构成及布置进行改进。

Claims (13)

1、一种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带子供给装置,其能够对带子切断位置提供一个用以形成带襻的长的带子;
带子切断位置,用以切断送至带子切断位置的带子,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带襻;
带襻供给装置,包括一对弯折件用以握持被切下带襻的两端,并将带襻的两端朝其中心位置弯折,并供给该带襻,所述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移动装置,其能改变弯折件移至缝纫位置的移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可将所述弯折件暂时停止在通道的某一预定位置上,该通道形成在带襻被弯折位置至缝纫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以低速将所述弯折件从弯折位置移至所述预定位置,且以高速将弯折件从该预定位置移至缝纫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步进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伺服马达。
6、一种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带子供给装置,其能够给带子切断位置提供一个用以形成带襻的长的带子;
带子切断位置,用以切断送至带子切断位置的带子,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带襻;
带襻供给装置,包括对具有握持部分的弯折轴,其用来握持住被切下的带襻的两端以便绕轴线旋转,以使带襻的两端朝其中心位置弯折并沿其轴线方向被移动,以此使带襻送至缝纫机的缝纫位置,所述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移动装置,其与所述弯折轴相连且能改变所述弯折轴沿轴线方向的移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以低速沿轴线方向将弯折件从弯折位置移至所述预定位置,且以高速将弯折件从该预定位置移至缝纫位置。
8、根据权利要6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步进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伺服马达。
10、一种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带子供给装置,其能够给带子切断位置提供一个用以形成带襻的长的带子;
带子切断位置,用以切断送至带子切断位置的带子,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带襻;
带襻供给装置,包括一对具有握持部分的弯折轴,其用来握持被切下带襻的两端以便绕轴线旋转,以便使带襻的两端朝其中心位置弯折并沿其轴线方向被移动,以此使带襻送至缝纫机的缝纫位置,所述带襻供给机构包括:
移动装置,其与所述弯折轴相连,且能够改变所述弯折轴沿轴线方向的移动速度,因此使弯折轴在其移动后可停止在任意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使所述任意位置为缝纫机的缝纫位置。
12、根据权利要10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为步进马达。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襻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为一伺服马达。
CN98126918A 1997-12-15 1998-12-15 带襻供给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898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24897A JP3940210B2 (ja) 1997-12-15 1997-12-15 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JP345248/97 1997-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2600A true CN1222600A (zh) 1999-07-14
CN1089827C CN1089827C (zh) 2002-08-28

Family

ID=1837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69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9827C (zh) 1997-12-15 1998-12-15 带襻供给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05523A (zh)
JP (1) JP3940210B2 (zh)
KR (1) KR100496465B1 (zh)
CN (1) CN1089827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131A (zh) * 2011-12-03 2012-06-13 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钉襻机的送料装置
CN101550638B (zh) * 2008-03-31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松弛装置
CN101684594B (zh) * 2008-09-25 2014-01-08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19780A (zh) * 2016-11-01 2017-01-11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成衣捆条车缝与切割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2873A (ja) * 1999-03-29 2000-12-12 Juki Corp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TWM283480U (en) * 2005-03-18 2005-12-11 Innolux Display Corp Display testing apparatus and its angle adjusting device
FR2940079B1 (fr) 2008-12-19 2011-02-18 Oreal Composition comprenant au moins un alcool gras solide, procede de coloration la mettant en oeuvre et dispositifs
BR112019001669B1 (pt) 2016-07-26 2022-06-28 L'oreal Composição para o tratamento de fibras queratínicas compreendendo um polímero anfótero ou catiônico e um ácido graxo neutralizado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4976A (ja) * 1991-05-31 1992-12-0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状素材供給装置
US5513590A (en) * 1993-06-29 1996-05-07 Juki America, Inc. Automatic trouser ind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lt loop attachment with improved tension control and seam detection
JPH08252383A (ja) * 1994-06-15 1996-10-01 Juki America Inc ズボンのウエストバンドをベルトループ取り付け位置に割り出す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684521B2 (ja) * 1994-08-19 1997-12-03 ハム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におけるテープ折り曲げ端の形成維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645987B2 (ja) * 1994-10-25 1997-08-25 ハム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におけるテープの供給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613639A (en) * 1995-08-14 1997-03-25 Storm; Karl On/off control valve for a shower head
JPH09299647A (ja) * 1996-05-14 1997-11-25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における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638B (zh) * 2008-03-31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松弛装置
CN101684594B (zh) * 2008-09-25 2014-01-08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93131A (zh) * 2011-12-03 2012-06-13 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钉襻机的送料装置
CN102493131B (zh) * 2011-12-03 2012-12-05 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钉襻机的送料装置
CN106319780A (zh) * 2016-11-01 2017-01-11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成衣捆条车缝与切割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63058A (ko) 1999-07-26
CN1089827C (zh) 2002-08-28
JPH11169571A (ja) 1999-06-29
US6105523A (en) 2000-08-22
KR100496465B1 (ko) 2006-10-31
JP3940210B2 (ja) 200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5740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ooks or brochures
CN1089827C (zh) 带襻供给机构
JP6108742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1144230A (zh) 缝纫机
CN1820676A (zh) 拉链的连续末道加工装置
JP2017221644A (ja) 扁平縫いミシン
CN101144229A (zh) 缝纫机
TW200944633A (en) Upper fee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CN105714481A (zh) 卷边缝纫机
US5979348A (en) Rolled hem form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1144231A (zh) 缝纫机
US5660128A (en) Puller apparatus
JP2005192688A (ja) 千鳥縫い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CN106319786A (zh) 一种抓线机构
JP4022043B2 (ja) 縫製縫い目によって作られる通路の張紐を開放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ミシンおよび縫製方法
CN1054898C (zh) 缝纫机中的底线端部夹持装置
JP2000042273A (ja) ベルトループ縫付けミシン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7488942B (zh) 扁平缝缝纫机
TW202045791A (zh) 圓形織物之緣邊縫紉機
CN101012602A (zh) 用于缝纫机的采用线刷的线控制装置
US1505152A (en) Fastener-attaching machine
CN218278774U (zh) 一种纽扣装订机
CN1506517A (zh) 缝纫机的面线保持装置
US1809462A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titching shoe upp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