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688C - 化妆用除油薄片 - Google Patents

化妆用除油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3688C
CN1213688C CNB018110827A CN01811082A CN1213688C CN 1213688 C CN1213688 C CN 1213688C CN B018110827 A CNB018110827 A CN B018110827A CN 01811082 A CN01811082 A CN 01811082A CN 1213688 C CN1213688 C CN 12136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il
parts
thickness
porous stre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110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6055A (zh
Inventor
河野泰宏
近藤一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43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36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36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10Washing or bath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16Paper towel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08Tissues; Wipes; Patch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用除油薄片,其吸油能力出众,可方便准确的确定皮脂擦拭状况,能给使用者带来充分的擦净感和满足感。提供了一种化妆用除油薄片,其包括多孔拉伸塑性材料膜,这种薄片的特点是所述多孔拉伸膜至少包括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多孔拉伸膜,且相邻膜的亮度不同。

Description

化妆用除油薄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用除油薄片,更进一步,涉及的是用于清除面部皮肤渗出的油(皮脂)的化妆用除油薄片。
发明简要说明
迄今为止,已知有种类繁多的除油纸用于去除面部等部位渗出的皮脂,特别是鼻子,面颊,前额和前额的中部,以此来保持面部清洁和改善化妆品组合物的适用性与延展性。原因如下:当在面部渗出皮脂的部位化妆时,化妆品组合物不易附着在皮肤上,因而化妆品组合物的延展性变差,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化妆品的作用。以前,在化妆一段时间后使用除油纸,通过对皮肤渗出皮脂的吸收,还有防止化妆品脱落和防止“闪光脸”的效果。
传统的除油纸通常是使用纸和塑性材料(如:热塑聚合物)作为原料来制造的。例如:一种纸制除油纸是使用有吸收油能力的植物纤维如大麻纤维、合成纸浆和洋麻纤维来制造的。然而,纸制除油纸有这样一个缺点,因为所用纤维材料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而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在这种除油纸的生产中,使用强力辊式压制和在除油纸表面涂上无机物粉末如碳酸钙粉末和胶粘剂,来改善这种对皮肤的刺激性。然而,前者有这样的缺点,经辊式压制机轧制的纤维,它在一段时间后会提升,因此将再次刺激皮肤,后者的缺点是因为纸的表面涂抹了胶粘剂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吸收皮脂的能力。
另外,纸制除油纸有比较小的吸收油的能力,且吸收皮脂时纸的外观几乎不变。因此,难于确定皮脂的吸附程度,也就是皮脂擦拭状况。
为解决上述各种缺点和问题,除油纸已被大大地改进。例如:日本已审实用新型公开(KOKOKU)No.4-45591传授了将多孔圆珠粘在除油纸表面,来解决在除油纸的生产中当进行辊式压制和在纸表面涂抹无机物粉末如碳酸钙粉末时所造成的问题,并提高吸收皮脂的能力。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6-319664公开了一种高密度除油纸,它是将(A)包含植物纤维的浆料作为主要成分和(B)无机填充物混合制成纸原料,然后造纸而成的,这样得到的纸的质量(克/平方厘米)为0.7或0.7以上。
这些出版物中公开的纸制除油纸吸收皮脂的能力有限,因为它的主要材料是纸制的,特别重要的是,它在使用中难于方便准确地确定吸收皮脂的程度,也即擦拭状况,因为在纸自身上几乎不能验证渗透性的改变。难于确定皮脂擦拭状况意味着这种除油纸的使用者不能满意地去除面部的皮脂。对于使用者来说,通过使用除油纸能从面部去除多少皮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点,由此对化妆品的满意程度会有很大不同。
迄今,通过重点提高上述的皮脂擦拭状况而发展出来的化妆用除油纸已被公开。例如:日本已审专利公开(KOKOKU)No.56-8606公开的化妆除油纸,其制备如下:通过混合大麻纤维和按质量10%到70%的聚烯烃树脂纤维,再通过造纸得到纸的质量在12到50(克/平方厘米)范围内。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公开(KOKAI)No.5-18392公开的除油纸,包括除油纸主体和无机或有机粉末材料,如粘土颗粒,二氧化硅细粒和纤维粉末,除油纸表面被加工成光滑的。上述除油纸有一定澄清效果,是由于它们对油的吸附和对吸油效果的确定。然而,作为除油纸最重要因素的吸附能力,由于有害的影响而被降低了,并且除油纸吸油后难于达到完全澄清。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塑性材料取代纸来制造的除油纸也公开了。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No.9-335451公开了使用塑性材料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多孔膜制成的除油薄片。这种除油薄片与纸制除油纸相比,不仅有更高的吸附能力,而且在擦拭状况的确定上也优于纸质除油纸。原因如下:多孔塑性膜在吸油前因为光的不规则反射而表现出低的透光度,但是膜的微孔填满油后,透光度显著增长,从而便于擦拭状况的确定。然而,当油和脂对膜微孔不完全填充,导致光的透射不完全,自然也难于确定擦拭状况。为提高吸收油的能力,可将膜的厚度提高。那样,用大量的油和脂去填充膜的微孔就是必要的了,而完全达到透光度的预定水平就变得困难了。用较长的时间除油也变得必要了,因此就阻碍快速处理这样一个去油的本质目的。
更进一步说,通过给除油纸上色可以加速擦拭状况的确定。然而,便于确定擦拭状况的颜色,仅限于深色如深蓝和深绿,而那些被使用者广泛喜爱的白色、黄色和大青等色则保持了擦拭状况确定的困难性。
附图简要说明
图1表示的是除油薄 片在吸油前L*值相对于δL*的变化图。
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化妆除油纸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的除油薄片,其吸油能力更优,且因其吸油时呈透明状,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擦拭状况,可以给予使用者充分的擦净感和满足感。
依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妆除油薄片,包括多孔拉伸塑性材料膜,其特征在于多孔拉伸膜包括至少两个相同或不同的膜,且相邻膜的亮度不同。
依据本发明的除油薄片由多孔拉伸塑性材料膜构成,这个多孔拉伸膜由至少两层多孔拉伸膜的层压材料构成,两层膜或相同或不同,且相邻膜的亮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除油薄片中,通过满足上述组成特征,当它吸收皮脂和汗水后,一个膜层是澄清的,会反射邻近透明膜层的另一膜层的光,因此使得能清晰的显示擦拭状况。这种作用得自邻近层的亮度不同。亮度不同在膜的可见度上发挥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与方便的确定膜的擦拭状况有关。
在本发明的除油薄片中,多孔拉伸膜的亮度有利地以CIEL*a*b*色系的L*值来表示。L*值表示暗和亮(黑和白),当L*值接近100时颜色变的白些,反之当L*值接近0时颜色变的黑些。假定在反射过程中测量到的吸油前膜的L*值减去吸油后的L*值的差别为δL*,L*值接近100时δL*的值将变小,使得确定擦拭状况变的困难。
在本发明的除油薄片中,用来贴近皮肤的那层膜(作为最上面一层的多孔拉伸膜)的L*值更适宜与邻近这层膜的里层的膜(下面一层)不同。如前所述,使用者倾向于喜欢使用L*值较高的颜色,也即浅淡的颜色,然而,这样的颜色的δL*的值较小,难于确定擦拭状况。因此,在本发明的除油薄片中,更适宜将有较大L*值的膜设置为最上一层贴近皮肤的多孔拉伸膜,然后用其它与最上一层相比有较小L*值的多孔拉伸膜构成薄片多层结构。最上一层多孔拉伸膜与下层膜的L*值的差别随需要的效果不同而不同,但优选是至少0.8。
本发明的除油薄片的特征在于使用了塑性材料作为主要原料,而不是像传统除油纸那样使用纸作为主要原料,而且,这种材料是两层或多层的多孔拉伸膜的形式。根据需要的效果,形成多孔拉伸膜的塑性材料可只由同种材料制成,也可由不同材料制成。如果必要的话,本发明的多孔拉伸膜部分可被非多孔拉伸膜或非拉伸膜代替。例如:在三层或五层结构的除油薄片情况下,中心膜可由无微孔的塑性膜构成。
本发明的多孔拉伸膜并不限于,但最好有下列层的构造:
(1)  膜A/膜B,
(2)  膜A/膜B/膜A,或
(3)  膜A/膜B/膜C/膜B/膜A。特别优选采取像(2)和(3)这样,在厚度方向上是对称的层的结构,因为可以在除油薄片的前后表面获得相同的操作和效果,而且擦拭效果很好。
在上述层构造的实施方式中,膜A是作为最上面一层的多孔拉伸膜,膜A与作为基底层的膜B,当满足尺寸上的关系时,最好是有不同的L*值。在这样的层构造中,膜A,膜B,膜C最好用同种材料,但是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用不同材料。此外,各层膜可以制成颜色相同而色调不同的膜,比如浅色和深色,只要它们能满足不同L*值的特征。例如:多孔拉伸膜可以制成不同的颜色,如白/蓝和黄/红。还有,假设是(3)的层构造,如果必要的话,膜C作为中心材料可以制成不含微孔的膜。
依据本发明,以塑性材料作为原始物质,可按多种不同方法制成有多层结构的多孔拉伸膜,但是,最好是添加填料到高透明度的结晶热塑树脂中来得到主要原料,将主要原料模制成塑性膜,然后拉伸膜得到微孔。这个方法将在下面说明。
这样得到的多孔拉伸塑性膜吸收皮肤表面皮脂的能力更好,因为在薄片体积中空间占据的比例比传统除油纸要大了。相应地,每单位面积的吸油能力就显著增大。因为这种塑性膜有这样的结构,可以均匀的包含大量的微孔,且因为在皮肤表面擦拭皮脂前光的漫射,所以该塑性膜是不透明的。然而,在吸油后通过皮脂填满各个小孔,光的漫射被阻止或减轻,则透明度作为膜的固有属性再次出现,并且基底层膜的颜色的可见作用被加强,因此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擦拭状况。
在本发明的多孔拉伸膜的生产中,用作主要原料的高透明度结晶热塑树脂的优选例子包括,但并不仅限于,聚烯烃类如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丙烯,和聚丁烯;聚酯类;聚酰胺;聚-4-甲基戊烯,和乙烯-丙稀嵌段共聚物等。其中,因为膜形成时的熔融强度,聚丙烯和改性聚丙烯特别适用。
用在上述热塑树脂中来获得微孔的优选的填料有:矿物油,甘油,凡士林,低分子聚乙烯,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丁烷,软性聚乙二醇(carbowax)等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如碳酸钙,但并不仅限于此。
有多种填料可用在生产膜的原料中。以原料为基础,填料的适宜量按质量计(重量百分比)在20-60%范围之内,更适宜在25-40%之间。当填料的量小于原料质量的20质量%时,因膜拉伸后的孔隙率减小,则膜吸收油的能力也减小。另一方面,当填料的量大于原料质量的60质量%时,形成膜就变得困难,只能得到易碎的膜。
在多孔拉伸塑性膜的生产中,除了热塑树脂和填料作为主要原料以外,其它的添加剂也可选择添加。为了便于主要原料的结晶化,可以添加有机成核剂。适用的有机成核剂包括例如有机酸如羧酸,磺酸,膦酸;或者有机醇类。其它合适的添加剂包括例如无机或有机颜料或染料,香料,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在这些添加剂中,无机或有机颜料或染料能通过给膜着色来提高可见度,从而增强对膜的擦拭状况确定的可靠性。因此,最好是按照所需效果选择最适宜的添加剂,然后按适宜量混合。
为得到含有填料的多层塑性膜,可采用多种方法。在本发明中,通过熔融和混合上述主要原料和任选的添加剂,而得到所需数量的混合物,它们最好在同一时间模塑成形。熔融/混合的步骤,以及随后的步骤可以按照常规程序进行。适宜的熔融/混合步骤包括,比如用捏合机捏炼。适宜的模塑方法包括,如共挤出方法,优选膨胀方法,T型压模方法和浇铸方法。例如:根据膨胀方法,膜可通过熔融和混合上述主要原料,并通过圆形模具吹塑而成。又例如:根据浇铸方法,膜可通过熔融和混合上述主要原料,并通过一个模子在冷却辊上挤压混合物而成。根据浇铸方法的一种改良,熔融混合物在冷却辊上挤压后,可以使用合适的溶剂洗涤除去。通常随后的步骤是拉伸膜,这一步也可以与前一步同时进行。
下一步,膜形成后可以拉伸塑性膜来获得微孔。以与形成膜时相同的方式,拉伸可按照常规方法,按单轴或二轴方向进行。如果是二轴拉伸,纵向拉伸可以通过改变传动辊的圆周速度来进行,而宽度方向的拉伸,可以通过用轧辊的夹盘夹紧膜的左右两侧,在横向上机械拉伸膜来进行。
膜拉伸的状态并不特别限定,但最好拉伸以后膜的孔隙率和厚度在下述适宜范围之内。那样,膜的拉伸比率将有很大不同,但最好在1.5-3.0范围之内。当拉伸比率小于1.5时,不能得到足够吸油的孔隙率。另一方面,当拉伸比率大于3.0时,孔的直径变得太大,因而吸油的能力变大,而变色前的手感变差。
通过拉伸膜形成的孔的孔径最好在0.2-5微米范围内。当孔径小于0.2微米时,皮脂吸附率降低,因此使得用皮脂填满微孔和得到预定水平的透明度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当孔径大于5微米时,就阻止了吸油前的无规则反射,且吸油前的透光度增加,因此使得难以得到吸油前后透光度的差别。
依据本发明,多孔拉伸塑性膜中的上述孔要控制在一定比例,也就是孔隙率适宜在5-50%的范围内。当拉伸得到的孔隙率小于5%时,吸收油的能力太低。另一方面,当孔隙率大于50%时,微孔不能完全填满皮脂,且吸油后的透光度不能充分增加。
依据本发明,多孔拉伸塑性膜的厚度随所需效果不同而有很大不同。考虑到组成多孔膜的每个膜的厚度,这种多孔膜的厚度适宜在1-100微米范围内。当每个膜的厚度小于1微米时,不仅多孔膜的生产变得困难,而且微孔易于被皮脂填充,因此降低了多个膜的透光度。另一方面,当每个膜的厚度大于100微米时,微孔不易被皮脂填充,因此使得确定擦拭状况变得困难。
多孔拉伸塑性膜的总厚度适宜在2-200微米范围内,在5-200微米范围内更好。当膜的总厚度小于2微米时,吸收油的能力降低,膜会粘在脸上无须吸油的部位而难以处理。膜的总厚度的上限并不特别限定,但不要太大,因为太大的上限会得到太大的吸油能力并且增加生产成本。传统的单层结构的除油纸的厚度限于100微米或更少些。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多孔拉伸塑性膜中,通过采用多层结构,一张除油薄片的厚度被进一步增加到100微米或更多些,因此在不影响擦拭状况的确定的基础上,更多的增强了吸油能力。
本发明的除油薄片发挥了显著的功效,有极好的吸收皮脂能力,并且引起作为擦拭状况确定标志的显著澄清。然而,这种由塑性材料制成的除油薄片,与纸制的除油薄片相比,可能不吸收水分,如汗水。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这些缺点,并发现吸收汗水的能力低仅是由于塑性薄片表面的疏水性造成的,这样,通过赋予薄片表面亲水性,面部的汗水和溶解在汗水中的皮脂就很容易被吸收。在本发明的除油薄片中,优选的是,至少在多孔拉伸膜的吸油表面,部分地分布亲水性吸液物质。
在亲水性除油薄片中,亲水性吸液物质的分布状态,通常是细微粒近似均匀的分散在多孔拉伸膜的表面。可以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来施用吸液物质,吸液物质也可以包含在膜里。如果除油薄片被设计为只用一面,那么吸液物质可以只分布在多孔拉伸膜的一个表面,或者可分布于两个表面。
亲水吸液物质的施用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方法获得。例如:通过制成多孔拉伸膜后涂在膜的表面,可以有利地利用吸液物质。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将吸液物质溶于合适的溶剂,并用合适的方法将所得的涂敷液涂在多孔拉伸膜的一个或两个表面,干燥涂敷液,并除去溶剂,可制成想要的亲水性除油薄片。
可有利地应用在亲水性除油薄片生产中的亲水吸液物质并不特别受限制,只要它能发挥预想的作用和效果,但优选表面活性剂。原因如下。在本发明中,当擦拭面部的液体(小液滴)如汗时,吸液物质并入小液滴中是必要的,以此降低液滴的表面张力。为此,在低浓度下表现显著表面活性的物质,即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是有效的。前面已经提及在塑性膜的生产中,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添加到原料中去,表面活性剂即作为其中一例,然而,此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并不是为了赋予亲水性,而是为了在捏合原料时获得添加剂的较好分布。
适合用作亲水吸液物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但并不仅限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硫酸烷基酯,烷基苯磺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胺的盐,季铵盐;和
亲水聚合物: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其中,以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为代表的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可特别有利地使用,因为其亲水性赋予能力好且对皮肤安全性能好。
假如涂敷溶液是由上述亲水吸液物质制成,则适合的溶剂包括异丙醇,乙醇,水,丁酮,甲苯,乙酸乙酯,和庚烷,但并不仅限于此。在这些溶剂中,异丙醇可特别有利地使用,因为其对于吸液物质有比较高的溶解性并有高挥发性。
涂敷溶液中亲水吸液物质的浓度根据使用的吸液物质的种类和表面活性度差别以及所需效果而可有很大不同。如果用膜的吸水量来代表赋予亲水性后多孔拉伸膜的吸液能力,所述亲水吸液物质的浓度优选足以使所述多孔拉伸膜的吸液能力达到0.00003-0.005立方厘米每单位面积的范围。当吸液能力偏离上述范围时,得到的化妆用除油薄片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吸汗能力。这种吸液能力的适宜范围被用作上述得到的整个化妆除油薄片的标准。
分布在多孔拉伸膜表面的吸液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适宜在15.0-36.0达因/厘米范围之内。当多孔拉伸膜表面的表面张力偏离上述范围时,在上述化妆除油薄片上就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吸汗能力,假设吸汗和去油的程度通过除油薄片的颜色变化来评价,则此膜并不能有效地使用。
假如涂敷溶液是涂在多孔拉伸膜上,则涂敷操作可按常规方法进行。适宜的涂敷方法包括,如凹版涂敷,凸版涂敷,筛网涂敷,浸渍涂敷和喷雾涂敷。多孔拉伸膜表面的涂敷溶液的涂敷量,取决于使用的吸液物质的种类和表面活性度及所需效果,而有很大不同,但在约0.1-3克/立方米是足够的。
在依据本发明的除油薄片的生产中,在多孔拉伸膜的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向膜中混合吸液物质的方法来替代上述涂敷的方法。在多孔拉伸膜的生产过程中,可在熔化和混合作为膜原料的热塑性树脂、填料和有机溶剂时的任意时间里,通过混合吸液物质来制得所需亲水性除油薄片。同样,在这一方法中,依据其在涂敷过程中的应用,吸液物质可以同种方式使用。它的用量最好是足够确保上述的吸液能力。这个方法中,在众多不同的适用的吸液物质中,因其自身的耐热性和亲水性,可特别有利地使用月桂酸二乙醇胺(diethanolamidelaurate)。
实施例
接下来,用一些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除特别说明之外,“份”表示“质量份数”。
实施例1
熔融混合物A的制备
将原料熔融,并按照以下比例混合制备熔融混合物A。
聚丙烯树脂
(从Union Carbide购得,商品名为“5D45”)         65.0份
矿物油
(从Amco Oil&Chemical Co.                        35.0份
购得,商品名为“White Mineral Oil#31”)
熔融混合物B的制备
将原料熔融,并按照以下比例混合制备熔融混合物B。
聚丙烯树脂
(从Union Carbide购得,商品名为“5D45”)         63.6份
矿物油
(从Amco Oil&Chemical Co.                        35.0份
购得,商品名为“White Mineral Oil#31”)
蓝颜料
(从Clariant Co.购得,商品名
为“Renafin Blue APY5014A”)                    1.4份
除油薄片的生产
将上述所得的熔融混合物A和B通过共挤出模板浇铸到冷却辊上,从而形成三文治结构的膜,其中熔融混合物B形成的膜夹在熔融混合物A形成的膜之间。然后,将所得层压材料(膜A/膜B)二轴拉伸(纵向拉伸1.8倍,横向拉伸1.8倍)。这样就得到多孔塑性拉伸膜,它呈三文治结构,其中淡蓝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膜A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0%
将所得多孔膜切成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测试用的矩形薄片,然后进行20组监控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基底膜B的颜色显著变化,归因于膜A的澄清)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将五层测试膜(长9厘米,宽6厘米)一层叠一层放置,然后根据反射过程测量色度(L*值)。在此所用的比色计由Nippon DenshokuKogyo Co.制造,商品名为“SZ-∑80”。将五层膜层层叠放后,置于商业用的矿物油中,用以测量吸油之后的色度。静置1分钟之后取出,用纸巾将残留在膜表面的油滴擦去,再次根据反射过程测量色度。
结果,得到以下数据:
吸油之前的L*值:            90.66
吸油之后的L*值:            71.33
显然,δL*即(吸油之前的L*值)-(吸油之后的L*值)为19.33,这种膜的擦拭状况的确定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同时,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8.1。这样,这两种膜的L*值之差就为30.23。此实施例中的测量结果同其它实施例中结果一起列于下表1中。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1.4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2.7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蓝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蓝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2%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68.1和61.04。因此,二者L*值相差7.06。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的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2.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2.7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蓝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2%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1.04。因此,二者L*值相差37.29。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2.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2.7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蓝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39微米
膜A厚度                      13微米
膜B厚度                      13微米
孔隙率                       39%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1.04。因此,二者L*值相差37.29。
研究表明,这种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2.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绿颜料
        (从Clariant Co.购买,商品名              3.25份
        为:“Renafin Green AEY003A”)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淡绿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0%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85.99。因此,二者L*值相差12.34。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3.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8.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6.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绿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绿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1%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85.99和68.69。因此,二者L*值相差17.33。
研究表明,这种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8.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6.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绿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1%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8.69。因此,二者L*值相差29.64。
研究表明,这种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8.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6.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绿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39微米
膜A厚度                      13微米
膜B厚度                    13微米
孔隙率                     38%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8.69。因此,二者L*值相差29.64。
研究表明,这种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
        (从Clariant Co.购买,                   0.4份
        商品名为:“Renafin Red APY3034A”)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淡红色(或粉红色)的B膜夹在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3%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80.24。因此,二者L*值相差18.09。
研究表明,这种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4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3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7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红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粉红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8%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80.24和61.29。因此,二者L*值相差18.95。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3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7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红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3%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61.29。因此,二者L*值相差37.04。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7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黄颜料
        (从Clariant Co.购买,商品名             1.25份
        为:“Renafin Yellow APY1016A”)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淡黄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2%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95.27。因此,二者L*值相差3.06。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7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1.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2.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黄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黄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7%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5.27和94.47。因此,二者L*值相差0.8。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2.5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黄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白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3%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8.33和94.47。因此,二者L*值相差3.86。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在此实施例中膜A和膜B分别用以下熔融混合物制备。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1.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3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7份
得到多孔拉伸塑性膜,它呈三文治结构,红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黄色的A膜之间。这种多孔膜的特征值如下: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6%
另外,膜A和膜B的L*值(吸油之前)分别为95.27和61.29。因此,二者L*值相差33.98。
研究表明,这种测试膜令皮肤感觉很舒适,并且能高效地去除油。当它被用作化妆用除油薄片时,可以很方便准确的通过薄片颜色的显著变化来判断其油类擦拭状况。在整个性能的测定过程中,膜都没有出现破裂现象。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比较实施例
比较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但是与实施例1中采用三层结构除油薄片所不同的是,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将采用单层结构的除油薄片进行比较。
除油薄片的制备:
将作为原料制备的熔融混合物通过挤出冲模浇铸到冷却辊上,对得到的膜进行二轴拉伸(纵向拉伸1.8倍,横向拉伸1.8倍)。这样就得到了多孔拉伸塑性膜。
每一个比较实施例中作为原料的熔融混合物的组成,以及所得多孔膜(单层除油薄片)的特征值如下:
                                    比较实施例1-9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熔融混合物组成
聚丙烯树脂   65.0份   63.6份   62.25份   62.75份   58.5份   64.6份   64.3份   63.75份   62.5份
矿物油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35.0份
蓝颜料   -   1.4份   2.75份   -   -   -   -   -   -
绿颜料   -   -   -   3.25份   6.5份   -   -   -   -
红颜料   -   -   -   -   -   0.4份   0.7份   -   -
黄颜料   -   -   -   -   -   -   -   1.25份   2.5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膜颜色   白   淡蓝   蓝   淡绿   绿   粉红   红   淡黄   黄
膜厚度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35微米
孔隙率   30%   30%   37%   30%   33%   38%   38%   35%   45%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比较实施例10-17
重复实施例1中的操作,区别在于按照以下方式改变作为原料的熔融混合物A和B的组成,制备出一系列三层结构的除油薄片,并将它们进行比较。
在每一个比较实施例中所用的作为原料的熔融混合物A、B的组成,以及所得的多孔膜(三层结构除油薄片)的特征值如下:
比较实施例10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1.4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白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蓝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0%
比较实施例11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2.7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蓝颜料(见前实施例)                1.4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淡蓝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蓝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2%
比较实施例12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3.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白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绿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0%
比较实施例13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58.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6.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绿颜料(见前实施例)                     3.25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淡绿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绿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2%
比较实施例14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4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白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红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5%
比较实施例15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3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7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4.6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红颜料(见前实施例)                    0.4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粉红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红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8%
比较实施例16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7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1.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5.0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白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淡黄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3%
比较实施例17
熔融混合物A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2.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2.5份
熔融混合物B的组成
        聚丙烯树脂(见前实施例)                     63.75份
        矿物油(见前实施例)                         35.00份
        黄颜料(见前实施例)                         1.25份
多孔膜的特征值:
多孔拉伸塑性膜,淡黄色的B膜夹在上下两层黄色的A膜之间。
膜厚(总厚度)                 105微米
膜A厚度                      35微米
膜B厚度                      35微米
孔隙率                       38%
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对这种多孔膜在吸油前后的亮度变化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如下表1中所列出的结果。
表1
  实施例  层结构 吸油前的L* 吸油后的L*   δL*
  实施例1  A/B/A     90.66     71.33   19.33
  实施例2  A/B/A     67.93     49.67   18.26
  实施例3  A/B/A     90.59     66.60   23.99
  实施例4  A/B/A     85.2     67.2   18.0
  实施例5  A/B/A     93.54     85.54   8.00
  实施例6  A/B/A     84.61     62.14   22.47
  实施例7  A/B/A     90.94     71.10   19.84
  实施例8  A/B/A     86.1     67.3   18.8
  实施例9  A/B/A     92.52     78.01   14.51
  实施例10  A/B/A     79.01     58.45   20.56
  实施例11  A/B/A     90.34     65.73   24.61
  实施例12  A/B/A     96.76     93.46   3.30
  实施例13  A/B/A     94.77     89.93   4.84
  实施例14  A/B/A     97.16     92.57   4.59
  实施例15  A/B/A     90.98     68.59   22.39
  比较实施例1  单层     98.33     97.18   1.15
  比较实施例2  单层     68.1     50.54   17.56
  比较实施例3  单层     61.04     40.44   20.60
  比较实施例4  单层     85.99     73.41   12.58
  比较实施例5  单层     68.69     51.97   16.72
  比较实施例6  单层     80.24     68.43   11.81
  比较实施例7  单层     61.29     44.13   17.16
  比较实施例8  单层     95.27     92.1   3.17
  比较实施例9  单层     94.47     90.35   4.12
  比较实施例10  A/B/A     68.76     64.37   4.39
  比较实施例11  A/B/A     60.98     46.23   14.75
  比较实施例12  A/B/A     85.75     82.77   2.98
  比较实施例13  A/B/A     68.03     57.98   10.05
  比较实施例14  A/B/A     80.21     77.87   2.34
  比较实施例15  A/B/A     61.17     51.71   9.46
  比较实施例16  A/B/A     96.47     93.92   2.55
  比较实施例17  A/B/A     93.83     92.07   1.76
在表1中,层结构这一列中的A和B分别表示膜A和膜B。
图1表示的是,如表1所列出的膜在吸油前的L*值相对δL*值变化的图。在图中,E表示实施例1到实施例15(本发明的实施例),而R表示比较实施例1到比较实施例17。图中左上方的那列中,“A”表示膜A,“B”表示膜B。同时,符号□、△、▲、●和◇分别表示比较实施例(单层结构的膜)、比较实施例(内层的厚度小于外层厚度的实施例,由于内层的L*值很高而导致不能获得充足效果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那些内层的L*值与外层的L*值的差别相对较小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那些内层的L*值与外层的L*值的差别相对较大的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薄织物膜的实施例,其中单层厚度小于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的单层厚度)。
显而易见,从图1和表1所列出的结果我们知道,当除油薄片如本发明所述组成,有可能容易且明确地确定油类擦拭状况,由此赋予足够高的除油满足感。按照本发明,特别优选采用外层L*值比内层L*值高,这些层间的L*值差别较大,且组成除油薄片的膜的厚度要减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的除油纸并不像传统除油纸那样由纤维材料纸制成,它由多孔塑性材料膜制成。这样,膜中细孔能将表面渗出的油吸走。同时,这种膜是由两种或几种具有不同亮度的膜组成,这样就不但能高效吸收油,而且吸油部分的优异透明度和基底膜的颜色变化相互协同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皮脂擦拭状况,从而赋予使用者充分的擦净感和满足感。同时,这种膜让皮肤感觉很舒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破裂。

Claims (6)

1.包含多孔拉伸塑性材料膜的化妆用除油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拉伸膜包含至少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多孔拉伸膜,且相邻膜的亮度不同,拉伸膜的孔的孔径在0.2~5μm范围内,孔隙率在5~50%范围内,单膜的厚度在1~100μm范围内,以及多孔拉伸膜的总厚度在2~200μm范围内。
2.权利要求1的除油薄片,其中的多孔拉伸膜的亮度以CIEL*a*b*色系的L*值表示,且最上面一层拉伸膜的L*值比其下层膜的L*值要大。
3.权利要求2的除油薄片,其中最上面一层多孔拉伸膜的L*值与其下层膜的L*值的差别至少为0.8。
4.权利要求1的除油薄片,其中多孔拉伸膜具有以下层结构:
(1)膜A/膜B,
(2)膜A/膜B/膜A,或者
(3)膜A/膜B/膜C/膜B/膜A,
其中膜A是作为最上层的多孔拉伸膜。
5.权利要求1的除油薄片,其中多孔拉伸膜是用共挤出模塑法制备的。
6.权利要求1的除油薄片,其中薄片进一步包含亲水性吸液物质。
CNB018110827A 2000-06-16 2001-06-04 化妆用除油薄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6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85941A JP4618847B2 (ja) 2000-06-16 2000-06-16 化粧用脂取りシート
JP185941/2000 2000-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6055A CN1436055A (zh) 2003-08-13
CN1213688C true CN1213688C (zh) 2005-08-10

Family

ID=1868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108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688C (zh) 2000-06-16 2001-06-04 化妆用除油薄片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EP (1) EP1289397B1 (zh)
JP (1) JP4618847B2 (zh)
KR (1) KR100791426B1 (zh)
CN (1) CN1213688C (zh)
AR (1) AR032157A1 (zh)
AT (1) ATE448723T1 (zh)
AU (1) AU2001268152A1 (zh)
BR (1) BR0111709B1 (zh)
CA (1) CA2410339A1 (zh)
DE (1) DE60140532D1 (zh)
ES (1) ES2336077T3 (zh)
HK (1) HK1054308A1 (zh)
MX (1) MXPA02012222A (zh)
SA (1) SA01220370B1 (zh)
TW (1) TW544300B (zh)
WO (1) WO20010976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3718B2 (en) * 2001-11-15 2004-08-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il absorbent wipe with rapid visual indication
US20060147503A1 (en) * 2004-12-30 2006-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il absorbent wipe with high crumpability
CN111466810B (zh) * 2013-10-18 2022-10-11 赛尔格有限责任公司 微孔膜擦拭件
CN105853242A (zh) * 2015-01-20 2016-08-17 东电化(上海)电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级微孔聚烯烃膜的用途
JPWO2022118715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8557B2 (ja) * 1990-11-23 1999-11-15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モールディング
JP3196164B2 (ja) * 1994-11-07 2001-08-06 株式会社日立テレコムテクノロジー Isdnを用いたlanシステム及びリモートブリッジ
JP3770424B2 (ja) * 1996-07-29 2006-04-26 武司 市原 あぶらとり紙の製造方法
JPH10238797A (ja) 1997-02-25 1998-09-08 Aisin Seiki Co Ltd 床暖房装置の温度制御装置
JP3055778B2 (ja) * 1997-12-05 2000-06-26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化粧用脂取りシート
JP4438103B2 (ja) 1998-02-23 2010-03-24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H11276248A (ja) 1998-03-31 1999-10-12 Saikyosha:Kk あぶらとり紙、このあぶらとり紙の素材を用いた化粧用パフ及び靴用中敷、並びに化粧用パフの製造方法
JP3898331B2 (ja) * 1998-04-17 2007-03-28 花王株式会社 洗浄用シート
JP4563012B2 (ja) * 2003-09-26 2010-10-13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身体清浄用ドライシート
KR200390886Y1 (ko) 2005-04-02 2005-07-28 양원동 기름종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91426B1 (ko) 2008-01-07
MXPA02012222A (es) 2003-09-10
AU2001268152A1 (en) 2002-01-02
JP2002017445A (ja) 2002-01-22
KR20030015278A (ko) 2003-02-20
ES2336077T3 (es) 2010-04-08
SA01220370B1 (ar) 2006-05-06
DE60140532D1 (de) 2009-12-31
ATE448723T1 (de) 2009-12-15
HK1054308A1 (zh) 2003-11-28
CA2410339A1 (en) 2001-12-27
BR0111709A (pt) 2003-07-01
CN1436055A (zh) 2003-08-13
TW544300B (en) 2003-08-01
AR032157A1 (es) 2003-10-29
EP1289397A1 (en) 2003-03-12
WO2001097669A1 (en) 2001-12-27
BR0111709B1 (pt) 2010-11-16
EP1289397B1 (en) 2009-11-18
JP4618847B2 (ja)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96C (zh) 喷墨记录纸张
CN1237122C (zh) 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颗粒的颜料、油漆和树脂组合物
CN1213113C (zh) 液体组合物和油墨系统,使用它们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CN1215135C (zh) 油墨组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196754C (zh) 可擦性彩色铅笔心
CN1271152C (zh) 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CN1186004C (zh) 头发用组合物
CN1324095C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使用这种组合物的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CN1128723C (zh) 记录介质及使用该介质的成像方法
CN1192887C (zh) 记录装置和像记录设备
CN1078731A (zh) 墨水、利用墨水的墨水喷射记录工艺及其设备
CN1085390A (zh) 抑制起霜的脂肪混合物
CN1273182A (zh) 喷墨记录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246561A (zh) 喷墨记录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喷墨记录材料的喷墨记录方法
CN1083775A (zh) 使用不同性能墨水的喷墨记录方法及其设备
CN1272665A (zh) 磁电泳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86352A (zh) 喷墨油墨和记录材料
CN1213688C (zh) 化妆用除油薄片
CN1969022A (zh) 品红油墨组合物、油墨组、墨盒和使用它们的记录方法、记录系统及记录品
CN1476460A (zh) 易与油墨接收层粘合的聚酯薄膜
CN1193897C (zh) 喷墨记录纸
CN1749317A (zh) 四元复配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方法
CN1250100C (zh) 口香糖混合物的改进或关于口香糖混合物的改进
CN1532273A (zh) 固态洗涤剂
CN1613659A (zh) 喷墨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4